2020-01-13
49839
2
827
作者:董舒子
我曾经与友人讨论,到底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还是未开化之地葆有纯善?带着这样的疑惑陆陆续续去了些游客可能避之不及的地方,那里或许不通公车,或许刚有水电,或许少有旅店,或许蚊蝇密布,东南亚也成了频频造访并寻求答案的地方。而这一次要深入的是,万塔之国缅甸。似乎从来没有在东南亚的干季到达过东南亚,便从来都与干爽舒适的东南亚无缘。这次来缅甸也不例外,每日清晨的一场雨浇灭了原本在旺季如此辉煌的旭日晴空,我的缅甸行和任何网红景色都无缘,它显示的是作为一个佛教国家最真实的那一面,恬静、微笑、谦卑、充满佛性,远离了热闹。但它是否也有奥威尔《缅甸岁月》底下那种深藏不露的贪婪与任性,或者一触即发的躁动不安,在野蛮生长的雨林之间蓬勃生机?这个东南亚最具佛性的国家里到底藏了怎样的神秘原石,如若不靠近,便不得知。「零」你要的信息都在这儿在奉上有限的攻略指南前,我先唠叨几句。2015年前,缅甸还不属于大众旅行视线焦点里的东南亚国家,彼时除了航班班次少以外住宿预订、交通转接也有不少困难。但随着缅甸开放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已经接触了这个小众佛国,更有《我们是真正的朋友》这样的流量综艺艺人带火了这个原本除了翡翠和内战不太知名的国家。 目前,缅甸旅行尤其是常规线“曼德勒-蒲甘-茵莱湖-仰光”线路已较为成熟,但即便这样我依然建议大多数上班族旅行者做好功课再去缅甸。缅甸人的英语普及率和使用率远不够高,主要旅行区外交流困难且夜巴到达时间经常是谜一样的凌晨三四点,需要旅行者尤其是喜欢探索小众景点旅行者提前了解情况,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机票购买1、国内航司
国内航司直达主要有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地开放直飞曼德勒、仰光航线,其余大多数城市都需要在广州或者昆明转机。如楼主所在杭州为例,东方航空低价选择更多,通常在昆明转机。昆明每天有多趟航班往返仰光或者曼德勒,单程时间为90-120分钟之间,可以自由选择。2、国际航司
国际航司除了少数城市大都需要转机,转机城市通常都在新加坡、曼谷、吉隆坡等地,除非有在这些中转国小转一圈的打算不然不推荐使用国际航司,等待时间过长。3、订票贴士
有朋友和我吐槽过,去缅甸不方便,加上转机时间通常都要耗去一天,和去一趟欧洲都相差无几。虽然有玩笑成分,但确实没有其他东南亚国家便捷。我的建议是能从直飞城市出发就尽量选择就近前往直飞城市;实在不行尽量选择头一天晚上飞到昆明,第二天一早从昆明直飞的方案,最大化使用不长的假期时间。
楼主比对过曼德勒、仰光进出的票价,差别不大。根据缅甸内陆夜巴实际体验情况,楼主还是建议开口机票,不走回头路,曼德勒进仰光出或者仰光进曼德勒出均可。4、机票价格
江浙沪地区最低票价保持在¥1500左右,大多数情况¥2000可飞。楼主国庆段票价¥2080,东航昆明转机,来回曼德勒。供大家参考。>> 签证办理1、落地签:从2018年10月1日起实行落地签证,目前该政策之一执行至2020年9月30日。仅在曼德勒机场、仰光机场和内比都机场落地签有效,陆路口岸步行。办理签证需要护照原件、4*6cm白底照片及落地签申请表(如下图),普通旅游签证费用50美金,停留期限30天。2、纸质签:可通过某宝办理,价格稍比落地签便宜。一般个人旅游签证有效期为90天,停留时间28天。3、电子签:申请网站https://evisa.moip.gov.mm/,费用50美金,仅可使用visa/master。>> 货币与汇率1、货币介绍:缅甸自用货币缅币,币值单位叫甲,通用程度小,通常国内换好美元到缅甸机场兑换。特别提醒是缅甸对美元的新旧程度非常苛刻,基本只收崭新、无折痕、没有涂画的美元,在国内银行换美元时切记要仔细检查,使用钱包最好不要用会有折痕的三折式短款钱包。2、汇率:1美元≈1500缅币,1人民币≈210缅币。落地后换汇的话建议在机场多换点,在蒲甘或银行换汇都不如机场。当地ATM也不多,最好换足美元;高端酒店可刷visa、万事通。3、物价:缅甸物价低廉,也没有很多可以买买买的东西,往死里花也用不了很多。楼主7天除机酒花费不到¥1500,着实便宜。>> 气候条件与时机选择1、气候情况: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季(3-5月)、雨季(6-10月)、凉季(11-次年2月)三个季节。缅甸旅游旺季为凉季,此时平均气温27度,温度适宜、降雨量少、日照充足,是一年中最好的旅游出行时节。4、5月气温高达35℃及以上,容易引发中暑,做好防暑,谨慎出行。6-9月是雨季高发期,气温虽然有所回落但是暴雨频繁,很有可能导致旅行状况频出,尤其是7、8月不建议前往。
2、旅行适宜季节建议:缅甸最吸引人的风光都离不开完美的天气条件。与往常东南亚旅行不同,缅甸雨季并非海岛型雷阵雨反而是连绵暴雨。与之相对的,缅甸境内尤其是蒲甘地区的景点间道路多为雨天不适宜出行的砂石路,而佛塔、寺庙的参观也多需要旅行者赤足前往,更不用提吸引大多数游客而来的壮丽景观——曼德勒乌本桥的日落、蒲甘万千佛塔的日出热气球——都需要晴天娃娃的庇佑(关于热气球运营公司的情况将在下述篇章另说)。
!!!重要事情说三遍:缅甸最好还是选择凉季前往!缅甸最好还是选择凉季前往!缅甸最好还是选择凉季前往!以达到最好的旅行体验,讲真没有热气球和完美日出日落的缅甸真的没有那么吸引人。3、国庆情况:本次出行伴随国庆长假,也是不少旅行者会考虑的时间段。亲测的情况是,10月中旬前出行将看不到最好的蒲甘热气球景观,日出和日落随机放送,有可能一不小心便抽到了雷雨卡,会淋个落汤鸡。即便如此,国庆长假期间人少物价不高,缅甸也算是个相对合适的目的地。>> 缅甸风土知一二1、当地服装:走在街上,总能看见男女老少都酷爱围着一条纱笼,男士款叫做笼基,女士款叫做特敏。到达一个国家当然不能错过本地装扮,一般当地市场都有出售,综艺节目里范晓萱甚至买了各种颜色一沓。爱美的女孩子会用无领无袖偏襟紧身上衣来搭配,凸显曼妙身材。2、涂特纳卡:每每发图,总有不少人问缅甸人脸上涂的到底是什么?这次隆重介绍一下这种当地自制的天然防晒美容霜,不仅能够驱蚊,还能滋润皮肤,防止阳光灼伤。有些寺庙门口不少小女孩会兜售,也有热情的大婶免费给你涂,不妨融入当地,试试这种奇特的当地化妆术。3、全民信佛:缅甸几乎全民信仰佛教,也几乎人人都要出家一次,因为出家后可以还俗,因此也有不少人出家2、3次甚至更多。出家时间也从几天到几年不等,有些学生还趁着学校放假了所以短期出家。缅甸出家也非常容易,只要剃个头买两套袈裟,听师父说一下法便算出家,佛寺并不强制收取费用,但他们自己愿意给多少就可以多少,连吃饭住宿寺院都可以承担。当然因为全民信教的传统,每个人多少都会给钱,富人也很爱捐钱给寺院。出家后主要是要接受佛教知识同时要坐禅,修佛课。因为上座部佛教提倡过午不食,所以出家后只吃两顿饭。很多人在出家之时都竭力认真做到,以养功德,所以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出家人都非常认真。除此之外,缅甸人对寺庙极其重视,贴金是其中重要的活动,但只可男人贴金,女子只能在佛坛外膜拜,不可靠近。4、参观穿着:如果去缅甸参观佛寺,尽量穿着长袖长裙,和其他佛教国家一样,膝盖以上的裙子也会被要求重新围上裙摆。另外,鞋袜在缅甸人心中是污秽之物,不能带到寺院内部,为了表达对佛祖尊敬通常都需要脱掉鞋袜。因为佛庙众多,一天内要穿脱很多次,所以人字拖是必须要带的,普及率也比较高。>> 线路规划及建议这里楼主先细数一下缅甸主要城市的旅游景点情况,可以供自由行旅行者选择。【曼德勒】曼德勒在缅甸中部靠北地区,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在历史上曾是几个古代君王建都的地方,因此留下的遗迹也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整座曼德勒古城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街道排布较为规整,横平竖直并以数字为名称,寻找时候主要注意东西走向的街道使用60以下的数字编号,从北到南依次递增;南北走向的街道使用60以上的数字标号,数字越高越靠西边。贯穿全城的最快捷的通路是第35和第80大道之间的地区。曼德勒著名的景点主要分布按照城中和城外划分,城外主要分为阿玛拉普拉古城、因瓦古城、实皆古城和敏贡古城四大古城。1、城中主要景点有【曼德勒山(Mandalay Hill)】、【曼德勒皇宫(Mandalay Palace)】、【马哈木尼佛塔(Mahamuni Pagoda)】、【固都陶佛塔(Kuthudaw Paya)】、【山达穆尼寺庙(Sandanmani Paya)】、【金色宫殿僧院(Shwenandaw Kyaung)】、【皎多枝宝塔(Kyauktawgyi Paya)】等。2、阿玛拉普拉古城其实主要就是【乌本桥(U Bein Bridge)】、【马哈根达杨僧院(Mahar Gandar Yone Monastery)】,这个古城因为乌本桥给盖过了名声,实则一个。3、实皆古城主要景点有【实皆古城 Sagaing】、【实皆山 Sagaing Hill】、【乌敏东色寺 (U Min Thonze Pagoda)】、【贡慕都佛塔(Kaunghmudaw Paya)】4、敏贡古城主要景点为【敏贡古城】、【欣毕梅佛塔(Hsinbyume Paya)】、【敏贡佛塔(Mingun Paya)】、【敏贡大钟(Mingun Bell)】5、因瓦古城(Inwa)离实皆古城不远,主要景点有马哈昂美寺(Maha Aungmye)、宝迦雅寺(Bagaya)。行程建议:划分好主要景点区域后,根据一日游和两日游给出楼主的建议行程,仅供参考。一日游建议:白日里在城中区域闲逛,傍晚到乌本桥欣赏日落;如要看千人僧饭,需上午十点前到达马哈根达扬僧院再折返城中,略折腾。二日游建议:第一日上午逛敏贡古城附近,下午逛城中区域,日落可在曼德勒山欣赏全程风光;第二日上午十点前在马哈根达扬僧院,千人僧饭结束后逛相对较近的实皆古城和因瓦古城,日落时分再去乌本桥欣赏日落。有看到一些帖子写过公交皮卡车或者乘船游行贴士,个人觉着实用性不是很高,本身曼德勒的英语普及率不高,本地皮卡通常要坐满才发车,还是建议租车前往(毕竟这里的物价也不贵)。市区内可以骑自行车或者摩托车出租,但城外建议用汽车包车以节约时间,可以通过所在酒店包车,如果和我们一样不住酒店建议在机场就包车或者寻找某宝租车。从机场到市中心机场巴士价格4000甲,曼德勒城一日包车价格一般在45000甲。曼德勒各景点基本需要通票,价格在10000甲,马哈木尼佛塔、曼德勒等有些佛塔还需另附摄影费,一般是1000甲。但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当地人带着也可能是因为淡季,总之我们在曼德勒的所有行程都没有人来问我们收门票,只在马哈木尼花了1000甲,我也觉着很纳闷。【蒲甘】蒲甘位于缅甸中部,紧贴在缅甸第一大江伊洛瓦底江边,被誉为“万塔之城”。历史上蒲甘王朝曾开拓了缅甸大一统时期,并使得上座部佛教逐渐成为主流。蒲甘佛塔众多,如果要好好玩必然需要花费一番心思,或者你也可以和我们一样比较佛系的玩法,把大致需要去的佛塔告诉司机,然后由司机设计线路带着游览。根据别的帖子,基本可以把蒲甘区域分为北线区域,西线区域和中央平原区,我按照这个分法把著名佛塔进行了罗列,可在google maps上输入英文进行锁定。1、北线区域:蒲甘旧王城有两道门(Tharabha gate),北线主要按照出蒲甘王城东城门后,排布在Bagan-Nyaung Oo Rd.和Anawrahta Rd.两条大路沿线区域,从西到东、从北到南分别有阿南达寺(Ananda Temple)、布雷迪塔(Bulethi)、悉隆敏罗寺(Htilominlo)、乌帕里寺(Upali Thein)、古表格寺(Gu Byauk Nge)、古表基寺(Gu Byauk Gyi)、瑞光西塔(Shwe zi gone pagoda)等,再往东便到了娘乌镇。2、西线区域:从蒲甘王城东城门内的王城区域一直从北到南直到新蒲甘,沿着Bagan chauk Rd.大路主要有卜帕耶寺(Bupaya Pagoda)、大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高道巴林寺(Gawdaw Palin)、瑞古意塔(Shwegugyi Temple)、达宾纽寺(Thatbyinnyu pahto)、明噶拉塔(Mingalar Zedi)、马努哈寺(Manuha)、南琶雅寺(Nanpaya temple)、Naga yon Hpaya(那格雍塔)、圣涅特姐妹寺(Sein Nyet sister temples)。3、中部平原区主要是四散在一北一西两条路中间的大平原上,比较有名的有瑞山佛塔(许三多Shwesandaw)、达玛央吉寺(Dhammayangyi Temple)、苏拉玛尼寺(Sulamani Temple)、帕塔达塔(Pyathadar Hpaya) 、达玛亚日卡佛塔(Dhammayazika)、坦布拉寺(Thambula Temple)、瞭望观光塔(Nan myint tower)等。其中,瑞山佛塔(许三多Shwesandaw)、布雷迪塔(Bulethi)是在不让爬塔前最为著名的日出塔,可以在这两个塔附近寻找合适的日出点(酒店推荐的都不太合适),还有类似Myauk Guni/Taung Guni这两座达玛央吉寺西南的小塔,我对瞭望塔保持谨慎态度,太远了不太有美景。日落塔以前的推荐是瑞山佛塔(许三多Shwesandaw)、帕塔达塔(Pyathadar Hpaya),现在可以在中央平原区问问有没有可以爬的塔或者在这些塔附近探索试试。行程建议:如果你有三日,那么建议你完全可以按照北区、西区和中央区的方式游玩。两日游建议:第一日选择西线最北区和北线连接在一起,日出可以在布雷迪塔附近,日落可以在许三多塔,主要从东到西参观。第二日选择西线靠南区域和中部平原区,日出可以在许三多塔附近,日落在帕塔达塔。交通工具:喜欢自己探索的可以尝试用E-bike也就是国内的电动车进行探索,价格大约在7000-8000甲/车,如果看日出甲4000-5000甲/车;如果有足够预算的可以包车游玩,每天的价格大约是40000甲/车,可坐4人;像我们这样需要近距离观看拍照同时也不想中暑的可以包tutucar,价格大约是27000甲/车,可坐2-3人 。基本上酒店都有代订业务。另外还有马车游览业务,也算是特色体验。整个蒲甘都是使用通票,基本不可能逃票,一进蒲甘就有关卡收取25000甲门票,7天内有效,而且各家酒店在入住时也要查门票,如果没有买在酒店也需要补票。【茵莱湖】茵莱湖的主要景点都在大湖沿岸,主要有茵莱湖单脚捕鱼、水上市场、茵汀村、瑞茵汀佛寺、猫跳寺等地,另外娘水镇上也有一些佛塔,离娘水镇不远处有Red Mountain 酒庄,是个观景、赏日落和品酒的不错地儿。茵莱湖游玩1-2天足够,基本1天包船都可以玩遍这些景点,不过茵莱湖因为有大湖优势,如果休闲度假可以选择多待几天,很安静。包船价格15000-20000甲之间,如果要看日出还要另加5000甲。景点不用费用。【仰光】因为时间不够,所以最后舍弃了仰光,也是有朋友说仰光是个衰败的曾经首都,没什么好看。但回来以后,所有的其他朋友们都夸赞仰光值得一去,那只好等到下回了。仰光的主要景点有瑞光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苏雷塔(Sule Pagoda)、乔达基卧佛寺(Chaukhtatgyi Paya)、昂山市场(Bogyoke Aung San Market)等,行程安排1-2天可。【总体行程建议】根据上述城市情况,如果时间足够可以按照曼德勒➡️蒲甘➡️(卡劳)➡️茵莱湖➡️仰光的顺序进行,或者反向,如果这几个城市都要走到,基本安排时间需在10天及以上,如果时长不够可根据喜好程度酌情减少。另外,如果还有更多时间,可以考虑蒙育瓦、彬乌伦等地方,这里有远离旅客观光的不同风光。【楼主行程】DAY1:杭州-昆明,宿昆明机场附近DAY2:昆明-曼德勒8:30到,曼德勒一天,晚曼德勒到蒲甘5小时,宿蒲甘坦德酒店DAY3:蒲甘一日,宿蒲甘坦德酒店DAY4:蒲甘一日,蒲甘-卡劳,宿夜巴/卡劳小镇小时房DAY5:卡劳徒步day1,宿山中农村DAY6:卡劳徒步day2,宿茵莱湖因勒小屋DAY7:茵莱湖一日,茵莱湖-曼德勒,宿夜巴DAY8:曼德勒-昆明-杭州,15:30>> 内部交通介绍1、飞机:缅甸内陆航线发展程度极为一般,航空公司多用小型飞机执飞,票价相对来说昂贵,不是一般旅行者首选。2、大巴:相较而言,缅甸陆路交通系统发达,汽车班次密集且大巴服务一流,因此长途汽车成为了更多旅行者的选择。缅甸的长途大巴一般分为VIP和普通,VIP坐席通常一排2+1人座,座位大多能120-150°放平,前方有脚靠,座位上会放置盖毯、饮用水,中途还会发放零食、饮料及在相应的服务站吃夜宵。相对来说,坐这样的夜巴只要是睡眠不太差的旅行者都能满足一般睡眠需求。较有名的大巴公司主要是JJ Express、OK express等。订票可以在巴士官网上订、发邮件预订、酒店前台订及某宝代订。我们为了省去麻烦,后两者都使用过,价格差异不大,甚至某宝代订更便宜。(信) JJ Express网站:http://www.myanmarbusticket.com/(信) JJ Express邮箱:joyousjourney.express@gmail.com3、大巴所需时间提示:曼德勒-蒲甘:4-5小时, 某宝57元OK Express或9000甲。蒲甘-格劳:7小时,酒店预订18500甲蒲甘-茵莱湖:8-9小时左右,酒店预订价格20000甲蒲甘-仰光:9-11小时左右,大约18000甲茵莱湖-曼德勒:8小时,某宝85元JJ Express茵莱湖-仰光:9-11小时,20000甲。**通常夜巴选择时间都是18:00-20:00左右上车,第二天凌晨4:00-6:00到目的地,如果睡眠质量好基本不耽误行程,还可以看个日出;但如果睡眠不太好,建议还是要适当去酒店休息。>> 住宿与美食分享这次去缅甸因为经常坐夜巴+徒步行程,正经八百才睡了3个晚上住了2个酒店,可推荐餐馆也不多,因此放在一块儿介绍。1、 住宿2016年前看攻略都说缅甸住宿价格较高,而且很难预订,甚至需要一封封发邮件去确认。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基本没有了,除了蒲甘以外其他旅游区的酒店都不紧缺,均可在几大网站上预订,因每个网站优惠不同,可以多重比较,如我在马蜂窝用360元便订到了坦德酒店,一般网站都不会给到的价格。蒲甘的住宿区域主要分为新蒲甘、旧蒲甘及娘乌镇,新蒲甘多为新的经济型酒店,旧蒲甘多为价格较高的星级酒店,娘乌镇各种类型的酒店都有包括青旅。如果喜欢体验当地夜市或者和更多当地人接触,推荐选择娘乌镇;如果喜欢住的舒适,晚上拍佛塔夜景的,可以选择旧蒲甘。茵莱湖住宿主要分两种,在娘水镇或者在茵莱湖各处浮岛中的度假型酒店。娘水镇上大多价格较低,经济适用,这里吃晚饭、租船及出行都比较方便;浮岛中的度假酒店舒适性高,很有度假的愉悦感,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吃住都只能在酒店内,出门要坐船,费用较高,不适合晚上去逛街。2、 我的住宿推荐:(1)蒲甘坦德酒店:360元/晚这家老字号酒店其实不用多说了,网上攻略很多,这个接待过英国爱德华八世的酒店位于旧蒲甘,地理位置好。我喜欢这里的服务,进门出门的橙汁,特别丰富的早餐自助餐(含在房费内),味道不错的晚饭,特别惬意的是在坦德著名的大树下吹着伊洛瓦底江的风,感受闲散的愉悦。看我吃的美味早饭:(2)茵莱湖因勒小屋精品酒店:338元/晚娘水镇上不错的酒店,位置又好,可以出门逛;独栋的小别墅,装饰舒适,二层的餐厅考究,最主要是特别好的服务,已经退房的我们在湖上淋湿了,酒店还主动提供热水和热毛巾,超舒服的!喜欢这里的早饭again:3、 餐食篇总体来说,缅甸菜味道一般,可选择不多,推荐的餐馆也大多是西餐、素食或者和泰国菜有点接近的缅餐。吃过几家都一般,推荐的不多,主要是:(1) 蒲甘 The moon vegetarian resetaurant素食餐厅,这家的咖喱和炒粉给了我们中国胃一个出口。连续吃了两餐,味道还不错,推荐咖喱配饭,好吃!(2) 蒲甘坦德酒店晚餐性价比还不错,还可以看玩偶表演。(3) 茵莱湖茵汀村码头附近餐馆价格实惠、味道还不错,码头边通往和瑞茵汀佛寺相反的路不到五十米一家薄荷绿餐厅。推荐薄底披萨、炒粉。>> 蒲甘热气球运营贴士不管你是要坐上热气球也好或者要体验蒲甘最华丽的日出也好,你都需要知道点热气球运营的情况。因为热气球飞过佛塔的壮观场景真的比普通日出美上不少。1、开放时间:一般是10月中旬之后到次年3月下旬左右。之前查很多资料都说10月份属于凉季,已经有热气球运营。亲测,至少10月初是没有的,问了酒店至少需要到10号以后,具体根据天气情况,热气球飞翔也需要天晴无雨。2、运营公司:共有四家,红气球、黄气球、绿气球和彩球,运营公司分别对应为BALLONS OVER BAGAN(红)、GOLDEN EAGLE BALLONS(黄)、ORIENTAL BALLONING(绿)和STT BALLONING,网上不少人推荐红球,仅供参考,红球官网: www.balloonsoverbagan.com ,预定可通过邮件或者某宝,需要提供“你的姓名、国籍、体重、生日、护照号、入住酒店名”这6个信息。其他几公司具体差别看网上找来的图(侵删)。3、行程情况:通常热气球行程包含接送、乘坐热气球、香槟庆祝。飞行高度通常在6000-8000英尺,飞行在5-25公里左右,持续时间为1个小时。4、费用情况:各家费用不同,基本在2000-2400元/人。>> 卡劳/格劳徒步攻略这一块是国人接触较少的部分,但也是有余多时间我最建议的行程之一。如果想更近距离接触东南亚生存状态,在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这样相对完善和成熟的方式,卡劳算是例外。卡劳徒步的具体情况在下面游记里将列明,下面分享一些没有提到的。1、如何去卡劳徒步从蒲甘/曼德勒/仰光等地坐夜巴往茵莱湖方向,在中途卡劳下车。下车后可与当地承办徒步路线的旅社报名。比较有名的旅社有A1,SAM FAMILY。2、徒步路线卡劳徒步主要分为了4种路线:从卡劳到茵莱湖三天二晚、从卡劳到茵莱湖二天一晚、卡劳本地1日线和卡劳本地二日线。多数旅行者都会选择前两种线路,确保深入掸邦高原又不走回头路。关于区别,主要是经过村庄多少的差异。因为时间和体力的关系,我们最终选择二天一晚的行程,从卡劳一直徒步经过7个村落,然后再取道到达茵莱湖。3、难度系数第一天徒步7小时,第二天徒步4-5小时,全程都是平地,不存在太多难度,只要平时正常在走路运动的成年人都能承受。4、携带物品因为在山区且全程村庄没有电,需带好充电宝、防蚊液、防晒品及少量洗漱用品。其余随身用品可以打包,由旅行社送运至终点茵莱湖预订的酒店前台,减少行李对体力的损耗。5、整体费用行程含餐食、住宿与所有交通费用。因为大家都share同一个向导,所以费用则与人数息息相关,人数越多平摊费用越便宜。我们6人行2日游费用大约是24美金,行李可以直接托运,托运费用也含在总体费用内。最终费用每家稍微有点差异,以旅行社为准。6、预订方式一般都不需要预订,每天都有团期,到卡劳再预订也来得及。但如果不太放心,预订信息如下:ever smile trekking guide service emile address:thuthuklw@gmail.com,tel:081-50683,09-788539474。>> 其他信息1、时差:比北京时间晚1.5小时2、电话卡:在机场办理,有各种流量供选择,楼主办理花费7000甲。>> 摄影设备、后期设备:佳能5d3、佳能16-35 f2.8、50 f1.4和70-200 f2.8后期:Photoshop+Lightroom微博:董舒子,有事可私信询问。码字不易、修图不易,版权所有、请勿盗图。「壹」上飞机了,翻开一本《缅甸岁月》《缅甸岁月》是英国作家奥威尔的一本以殖民时期缅甸为背景的小说,文中不止一次提到缅甸湿热的天气,不断修造的佛塔和皮肤黝黑的南亚蒙古人。殖民时期白人老爷眼中的缅甸是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它像一朵在暗夜里低低散发香气的奇葩,递过香气迷惑你的同时又让你嫌恶它过于低俗的气味。奥威尔写书的时期,正是英国人统治缅甸、把缅甸划归为英属印度的十九世纪后半页。在这个时期前,缅甸一共经历了蒲甘、勃固、东吁和贡榜四个封建王朝,在将近千年的岁月时光里它自成一隅,安静地守望在中南半岛的大陆上。直到英国人用炮火轰开了这个千年古国的大门,让它沦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便再也得不到它内心的宁静。殖民统治、军阀割据、边境纷争,长年累月的动荡不安夺去了缅甸人原本的悠然岁月,留下一地的遍体鳞伤及自我疗伤却久久未痊愈的缅人。距离写书的日期已经百年已过,大英殖民者们再也不会在缅甸的国土上为所欲为,殖民时期残留的欧洲俱乐部墙灰慢慢剥落,不再有仆人往上刷各种颜色的油漆,永恒不变的是寺庙里层层复层层的佛像金箔,恍如这百年什么都没发生。「贰」这才是我,行走在掸邦高原上我并非天然就是爱挑小众景点前往的莽撞者,甚至天性胆小而容易惶恐不安。但去掸邦高原上的卡劳徒步却是一瞬间就决定了的事儿,改了又改的行程全都为了在不长的旅行时间中插入这个三日安排。至今回味,那心无旁骛地把自己投入未知的深山怀抱,行走在如同小瑞士般的掸邦高原,认真地与穿越的七个村子里的人们道别,这便是我,也是缅甸行的高光时刻。>> 夜闯掸邦高原小镇时光倒回到那天清晨,我们从蒲甘坐着开往茵莱湖娘瑞镇的JJ Express公司夜巴,但我们要去的目的地和几乎车上所有的旅行者都不同,我们将在途中一个叫做kalaw的小镇下车。事先做的攻略少之又少,是我们对缅甸的失误,但这个地方太过陌生了,我不敢掉以轻心,反反复复看着几篇为数不多提到卡劳/格劳徒步的帖子。清晨二点四十五,我们在睡梦中被司机叫下了车,比预计的还要早十几分钟。果然,一起下车的除了两个路人再也没有其他人。大巴丢下我们和行李便飞快地消失在夜幕中,沉睡中的小镇并没有太多人烟,四下里无人,竟然有点举足无措。从路边不知道何时窜出了一个长相古怪、皮肤黝黑的小个子男人,拉着我的行李箱杆,用英文开始絮絮叨叨。内心一阵紧张,竟然以为可能遇到了劫匪。小个子男人看我并不搭理他,便自顾自地说可以带我们找落脚地。原本打算拒绝到底,但当他侧过身去,一束微弱的灯光打在他脸上的时候,似乎觉着有些面善。细细想来,是帖子里曾经提到过的神秘本地热心人。卡劳镇很小,但在黑暗中摸清几家承办徒步之旅的公司位置却并不容易,况且离天亮尚早,我决心找个小旅馆先合衣再睡一会儿。小个子男人始终没有离开我们,抱着怀疑的态度我们漠视了他的旅店推荐,敲开了不远处的另一家旅店。但小个子男人并没有恼怒,默默跟着,还时不时搭把手抬行李。旅店的小哥们都不会英文,他又立马走上去充当了翻译,并帮我们用低廉的价格拿到了一个钟点房。接受我们的谢意以后,仿佛安顿好了整个世界,他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真是个古怪的本地人。再次醒来,雨后清晨的光线已经打亮了整个小镇。我先出门一顿搜寻,生怕今天的旅行已经启程。镇上已有不少公司在承办徒步这项业务,比较好的是A1、SAM Family、ever smile等。出发前还特意咨询了窝中抒情男神alickli,便直奔他推荐的ever smile而去。门牌好找,但门店却在后山上,一顿搜寻。报好名,填好表,谈好价格,二日一晚的行程比预计的便宜得多。如释重负地回旅店打包行李和吃早饭,也终于有心情观察这个有些许像加德满都的高原小镇。和著名的缅甸景区蒲甘所处的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不同,卡劳小镇位于缅东的掸邦高原上。独特的高原气候导致这里气温舒适,鲜花遍地,在英治时代便是白人萨布避暑度假之所。这几年,这段卡劳徒步因沿途拥有喜马拉雅山麓般的清新自然风光、终点便是波光粼粼的茵莱湖而悄悄火起来,在酷爱户外的西方人旅行清单上已经不算小众,只因99%国人还不了解而略显神秘。小镇距离茵莱湖大约50公里,一如所有缅甸地区,一早便有僧侣开始化缘。这个全民信佛的国家,男人总要在成长的路上剃度一回,为一生的平和寻找一点灵性的寄托。虽然在小镇度过的时光仅仅用小时计算,但记忆中的小镇因为明媚的清晨与旅店毫不含糊的早饭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印象。饭后赶往ever smile集合,将与我们一起度过两天一夜的国际旅行团正在等待着我们。在ever smile那个二层小屋里,我们认识了这次的搭档们:一对西班牙情侣,一对意大利情侣,一个韩国男孩,一个中国女孩,剩下便是我们,另两个中国女孩。徒步少不得需要熟悉路况与双语翻译功能的向导带领,而今天带领我们的向导是一位二十来岁、身材微胖有着弯弯笑眼的姑娘,名叫suesue。至于行李?不用担心,徒步公司会将行李直接寄送到你在茵莱湖预订的酒店,只需轻装上阵,带上一些必备品便可出发。>> 如果你不快乐,请来徒步吧!徒步的入口在镇外,大约坐了30分钟双条车才到,我猜测这一段应该会是三天两夜的必经之路。Suesue简单叮嘱几句(大部分注意事项已经在徒步公司叮嘱过了),国际小分队便出发了。虽然不该这么早剧透,但第一日的沿途风光远比第二日的美,请大家务必一开始便沉醉在无边的微风和煦里。徒步不多时,来时的公路便消失无踪,耳畔只剩下静静的微风声,眼前的掸邦高原美景如徐徐展开的画卷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也曾见过许多无人之处的田园风光,但眼前的景致依旧有令人难忘的特殊魔力,它攫住了你的眼又勾引了你的心,它轻轻一个涤荡,便把忧伤揉开,抛进了无尽的蓝天白云绿树红土地之中。你很难不快乐起来,高原的明媚让空气清新而耀眼,阳光轻轻洒下并没有前几日平原上的热力滚滚。掸邦高原是典型的红土地,掸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一望无际的高原并没有一马平川,1300米的海拔上依旧是一个又一个的缓坡小邱,一块明黄一块翠绿地种植着些庄稼,偶尔有一块地休耕了便露出明丽的橘红色。云层很高很亮,高原的超高能见度下,白云投下的暗影便在这个颇具风情的彩色毯子上流动起来。但最好的流动不是这光影,而是田野间活动的花头巾。掸人热爱用头巾裹住头部,绿野仙踪里时不时露出绚烂一角。今天是花格布明天是碎花衫,属于这片大地的独有时尚星星点点,跳跃在茶园林间。缅甸产稻米,缅人又有相互集体帮工的传统,一个又一个缅人躲在稻田间耕作。缅甸的天气古怪,旱季时天空挤不出一滴眼泪,而雨季时则经常被一场裂开口子倒下的瀑布雨给浇的一头雾水。所幸现在是雨季的末尾,在一遍又一遍的冲刷下,庄稼还算健壮,雨水也没有那么恼人心烦。徒步三小时,经过的小村庄成了我们的午休落脚点。就是这么凑巧,当我们挤进那一方小小的木竹屋时,天空飘起了东南亚式的雷雨。午饭是一些当地菜,相当的有机环保绿色无污染 and 清淡。欧洲人有些吃不惯没什么酱汁的炒冷面,但一盘酱油牛油果沙拉却吃得津津有味。不过我的概念里牛油果就是甜的或者沙拉里,拌着酱油辣椒吃令我害怕,隔壁的韩国小哥也点头称是。面对这样一盘有点黑暗料理的食物,试了一下果真奇特又好吃。风卷残云,牛油果沙拉便成了俏手货,被瓜分一空。午餐完毕,天空还没有止住嘤嘤哭泣,房间里有一大铺着竹席的大炕,我们仨中国女孩便往上一趟开始聊天。几位外国友人有点不好意思(尤其是羞涩的韩国小哥),在村子里晃荡,不过不多时也回来了,大家也顾不得羞涩往大炕上一躺,横七竖八地竟然都睡着了!!睡!着!了!而最先躺下的我竟然只能听大家的鼾声和窗外的雨落声,睡意全无!!午睡后的孩子们精神倍儿爽,当最后一个大姑娘意大利女孩 睡醒的那一刻,雨停了,或许她是雅典娜转世吧!雨后的乡野自是不用说,澄明的空气里漂浮着一缕泥土与青草混合的香气,天空的笔调不似起初的浓烈,是小清新般温柔的天青色。下午的路程比上午更久一些,大约还要徒步4-5小时,少不得便是队伍里的小伙伴们互相聊天、家长里短。最先熟络起来的当然是队里的中国同胞独行侠啦!这个鸭舌帽下会露出一脸精干又天真表情的酷女孩名叫陶陶,看着她那身轻如燕又享受独自上路的感觉便知是江湖流浪多年的好手。陶陶在跨国公司上班,第一次在小屋见面时她一直用流利英语和几个欧洲人聊天,还时不时和韩国先生搭个腔,让我误以为她带了一整个团来徒步。陶陶属于那种细心周到又让人舒服的姑娘,能恰到好处地抛出问题又圆润地帮忙打圆场,一路上,她前前后后和每个人都侃侃而谈,特别是沉默的韩国先生只有遇到陶陶才能说上几句。西班牙小伙小李子和意大利小伙亚历山大相熟,小李子两口子暂居上海做着外贸生意,正逢假期邀请了好朋友亚历山大两口子一起来体验东南亚风情。韩国先生被我们叫做欧巴,特别典型的韩国长相,仿佛从未晒过太阳的白皙皮肤与鸭舌帽下永远笑弯了的眯眯眼, 欧巴有着与生俱来的腼腆,sorry是口头禅,羞涩低头是惯用姿势,他经常奈何不了我们的“欧巴”调戏而恨不得躲得离我们远远的。最后便是Suesue了,据说每支队伍都要有个像样的向导,向导好坏直接决定了旅行的有趣程度,那么这个年轻的缅甸女孩便承担了徒步之行的开心果和话痨机的功能。Suesue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大学毕业的女孩,但即使如此城里所能提供的工作不多,Suesue便回了村里开始进行向导和翻译工作。出生大山的孩子对山里的一点一滴都是如此熟悉,一路走来她会贴心地回答你每一个问题,也会介绍大山里的一草一木,偶尔路过的山民们都是她的朋友,和刚生完二胎的姐姐聊起天并逗弄起这个一脸严肃的“小老头”简直轻车熟路,毕竟虽然年纪轻轻她可也是个妈妈了呀!上午的风光多旖旎,下午的景色则更变幻。时而经过了高高的稻田,时而穿越了密密的竹林,时而翻越了梯田美景,又一个转弯是垂直的山体地貌。大山的这头,是我们从另一个世界而来的好奇;大山的那头,是纯真良民不解的疑惑。我们问着,为什么山里的世界依旧如此贫瘠?他们好奇,为什么你们往这样贫穷的地方跑。有时候,这样的对立不仅是文化的隔阂,更是文明的差异,而联结在两端的是共同的善意。第一日的行程终结在一个叫做PUT TU的村庄。和前面几个经过的村庄相比,PUT TU确实大了不少,少说也有几十户人家。但意想不到的是即便村里小学、佛寺俱全,这儿依旧是个不通电的山村小寨,确实令人惊讶!这几年虽然去了一些不发达的地方,可以彻夜离开电的世界这是第一次。深入深山的体验不止如此:浴室是竹屋门口那一口大水缸子,两块帘幕一拉在里面哆哆嗦嗦地洗澡(深山晚上太冷);晚饭用柴火烧,一打柴熏得整个屋子都是二氧化碳的烟火味儿;茅厕自是不用说了,旱厕到也习惯,只是那几支竹条带回了几百年前(其实我们讨论了那到底是干啥用的,最后恍然大悟);大伙儿八九个人全部都是大通铺,没有更衣室,open的欧美妞儿一扯衣服就全裸着更衣,那边韩国小哥已经一脸通红地慌不择路要跑出门去。深山太过清冷而贫穷,纵使这样的不方便其实村人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物资,听说我们住的二层竹楼还是这两年新盖的,村里唯一的电源——太阳能灯泡在我们的屋中央忽明忽暗地晃动。索性拉了灯泡,开始烛光晚餐,围坐在一起烘着暖茶拉家常……>> 世界上另一种生活没电便轻松做到了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加上一天的徒步劳累,七点半八点光景大伙儿就睡了。第二天一早,在鸡啼叫中醒来。我以为自己第一个起来,只听到欧巴已经收拾好准备一个人去散步了。欧巴总是一个人静静地拿着50mm的镜头到处扫景,一开始我还怀疑他是不是韩国的摄影师,但交谈中知道他是泡菜国著名企业LG的工程师,倒也符合他的人设。我对他的相机很好奇,虽然到最后都没有骗得欧巴把相机里的照片给我看,但我确信自带淳良的眼睛看到的世界会有些许不同。在薄暮四起的村子里晃悠,迎头撞上的是一双双好奇又稚气的眼神。也有特别热乎的,热情得仿佛拥抱了全世界;也有安静而不为所动的,小小年纪便专注在手中那杆竹子里;更多是好奇的,带着初生的懵懂。太阳升上来的时候,村子便醒了,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赶牛、打水、盘点庄稼,村口人们席地而坐,竹篓竹篮加工一条龙在村民手里传递。不富裕但知足,没有人闲着。这是个生机又美丽的村庄。吃完早饭便再次出发,今天的里程数要比昨天少许多,目的地便是美丽的大湖——茵莱湖,想着竟然元气满满,有了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和村人们告别,我身上大概还缺乏地气吧,没有办法和他们聊上天,只好点头微笑离别。在一路的微笑中,我始终觉着我相信人心本善这回事,贫穷的地方的笑容总是格外的灿烂,而缅甸山里人的笑容更是在灿烂中透露着一丝羞涩。我很难琢磨出那缕羞涩到底缘何,只好统统归究于佛国人民的心善神往。穿过面带笑意的村口,后半程的风光扑面而来。刚离开便有点想念是什么鬼。路上的风光依旧如诗如画,前一日雨季的光临让山中升起了雾霭岚气,一深一浅中也可能踩进泥淖中,湿了鞋丢了帽。停下来的片刻,一群外国人总是围坐起来七嘴八舌地讨论起当地和本国之间的差异,比如当小李子和他女友开始为了男女谁该为家庭付出而吵架吵到差点分手时,竟然噗嗤笑出声来,西班牙人可太逗了,他们聒噪而又好胜的样子,那种一吵起来就要打起来的劲儿简直是在看《完美陌生人》现场版。而一路走来,你也不明白这些与亚洲文明隔阂感更大的日耳曼民族、罗马人后裔到底在荒野间追寻什么。路上遇到一个小学校正在沸反盈天,孩子们一脸天真,但不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赶牛的女孩尚且年轻的脸上是一种淡淡的漠然,因为多年的征战,本世纪初的缅甸还和非洲大陆一样处在GDP最贫困的国家底端。缅甸东部山区和相对富饶的伊洛瓦底江平原区之间也因为地理的差异有着诸多隔阂,冲突不断的缅甸很难有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直到近几年才有了和平向前的轨道。行至半路,那只“不管我在哪儿徒步都会如约而至”的陪伴狗果然出现了,在某个村子分道扬镳的路口,逗弄了一番便施施然跟着我们队伍走了好几公里,怎么赶都赶不走,我觉着简直有魔力。难道哪里的野外都会出现一只阿黄,向人类宣誓人与狗之间的友谊是如此颠扑不破。阿黄跟得实在太久了,累得气喘吁吁,终于在这棵树下躺倒就再也不愿意起来,我们和它终于还是告了别,一如每一次陪伴,都只是人生一段,走得久了总会迎来离别。这是终点前的最后一个村庄,歇脚的点儿是一个小卖部,这一路都人烟稀少,也未曾见到什么同行团,却在最后一个村子集体碰了头。隔壁团的缅甸向导们和我们团的各国小伙们又是一起弹琴又是一起足球,果然音乐和运动才是最无国界的语言。接近茵莱湖的掸邦高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水汽的滋养,树林愈加茂密、野蛮生长,路途也偶有磕磕绊绊的树根在起伏的山路上阻碍着前行,一个不小心甚至被前一日雨水打湿的红泥土滑倒了身体,但稻浪远处隐隐绰绰的茵莱湖却已经初现风姿。翻过最后一座山,不知被谁写的大大的“THE END”出现在眼前,徒步的终点到了,Suesue口中的“大湖”也快到了。此时的我们经历了两天的风尘仆仆,劳累和着脚上的红泥巴拖动着我们沉重的步伐,再穿过一片竹林便能看到另外一个和被抛在身后的大山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了。「叁」时雨时晴,茵莱湖上波光与暗影在山里行走了两日,当湖光的倒影刺痛双眼的时候,心里的波光开始一并荡漾起来。大湖还没有完全展现,只是大湖养育的子民们已经递上了他们的慷慨,田间的高脚屋也粉刷上了更明丽的颜色。脱下那双泥鞋,登上一艘小舟,我们要沿着河道进入大湖的核心区域,这也是和Suesue告别的时候了,这个两日来陪伴我们的高原子民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缘相见,但她带给我们的是此生都难忘的一段旅程。而进入茵莱湖也意味着我们的旅程又回到了惯常游人常有的节奏。>> 初次见到你,微雨又朦胧在马达的轰鸣声中,我们顺着浅浅窄窄的河道进入了大湖支干。待到河道日益渐宽,最终汇入大湖之中,我们才惊叹起“大湖”远比想象中还要大,那宽阔、无尽又浩渺的水面漂浮着几叶小舟,我们在此岸贴边行驶,对岸分明近在咫尺,但为什么小舟上的渔夫比一粒红豆还微小呢?茵莱湖的大还体现在雨季纷飞的大雨中。我们的船渐渐游荡在了湖面中央,右手边远处的山黛中升腾的雾气,雨水在山间翩然起舞,为山中神仙遮起一丝神秘面纱,而左手边粉紫色的无尽水草花海处,灰色的雨帘暗影也在向我们飘来,但在船上的我们几乎只闻到了雨水的湿漉味儿却没有感受到雨水的袭击,倒是因为马达推动下的快速疾驰,船只推开的波涛打湿了我们的衣衫。初时的茵莱湖已经让我们见识到它的魅力。今晚的目的地是大湖另一端最繁华的水上小镇娘瑞镇,坐了将近个把小时的船后可算登岸。说它是个繁华小镇其实也仅仅是对比了大湖沿岸所有的镇子而言,从头到尾走遍这个小镇也不过一两个小时尔尔。我们住的酒店离码头不远,小镇的物价毕竟偏低,花上三四百已经能住上独栋小屋。但当我跨进酒店门,缅甸美丽少女立马递上橙汁和湿毛巾时,我还是感叹起了贫富差距。昨日的竹屋小楼土墙旧被还在眼前,今日我们已经躺在了鸡蛋花铺满的床笫上感受着舒适的冷气和热水。这家名叫因勒小屋的酒店服务着实不错,两个细节特别到位:服务员小姐姐不知哪来的洞察力,第二日被雨淋个透湿的我一进门就被温暖干燥的浴巾裹住;第二日退房等夜间车时,他们也仍旧提供无尽的毛巾和浴室让我们好好洗澡。真好,真心推荐。今日最后的高光时刻,和陶陶一起去镇上撸串的时候认识了新晋校园之星蛙蛙,这个陶陶前几日在仰光捡来的宝藏男孩一出现便成为了万众吐(chong)槽(ai)的焦点,毕竟他青春又慵懒的脸庞上满是我们羡慕的随性与自由,老阿姨们岂有心甘之理,只好化身柠檬精。好在蛙蛙经验丰富,轻而易举便hold住了场面,不愧是注定要上首页的男人。>> 飘摇浮岛,水上人家浮岛茵莱湖的全貌当然没有看够,第二日安排了水上一日游的行程。茵莱湖素来以浮岛著名,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湖面上藏着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浮岛,大的有0.4公里,小的只有1平方米左右。人们逐水而居,在水边岸上岛岸搭起高脚楼,而浮岛的水上菜园和湖中的水产便是他们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不用担心茵莱湖的商业气息过于浓厚,事实上除了娘瑞镇上擅长做游船生意的船夫、摆弄鱼篓给摄影师展示单脚捕鱼技能的专业渔民和把自己硬生生变成了猎奇景点的“长颈族”,这里依旧留有一大片宁静的水上人家,在靠近大湖南岸的深处更有游人寥寥的茵汀村。清晨的薄雾已经被船舷轻轻推开,从同一个码头出发,我们再次靠近这个大湖的深处。今天为我们开船的小伙子名叫Paw,是酒店为我们请来的船夫,略微有些发福的身材和恭敬的态度让我想起了《缅甸岁月》里的佛罗里的仆人、园丁,其实大多数缅甸人生性比较恬淡、仁慈与妥协,如若不是压迫到极致,他们也断不会奋起反抗。但一旦暴怒,可能连年的征战都无法平息的怒火,说到底缅人有一种近似印度人单纯的执拗。我记得曾经有看到一篇地理文中介绍说,这大约还是得追溯到地缘上的亲近感,养育缅甸人最大的伊洛瓦底江与东南亚诸国大河的走向都不同,不是通向太平洋而是走向了印度洋,这必然影响了他们的社群圈子,而同英殖民统治又拉近了缅甸与印度的关系。不过好在他们也没沾染上印度人信口开河的坏脾气,一路上遇到的每个缅甸人都自带古怪的真诚 。第一站便是穿越整个大湖去湖上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五日集市,也叫水上市场。但不着急,我们穿过湖上波光时先欣赏一会儿茵莱湖独特的渔人绝技:单脚捕鱼。这种单传技能传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最早也来源于人民的智慧。为了提高捕鱼效率,也为了有更好的湖面视角,茵莱湖的传统渔民们习惯了将船桨绑在一只腿上划浆,解放出来的双手则便于操作倒三角形的大型鱼篓,有效地让鱼篓操作自如。长此以往,这种单腿捕鱼的绝技便在茵莱湖流传开来。不过今天我们看到的穿着“黄马褂”、拿着大鱼篓的捕鱼人则都是专业从事表演工作的舞者,他们的动作被许多摄影师拍下,流传到了全世界,却造成了不少误会。原来,真正的茵莱湖渔夫们早就不用鱼篓进行捕鱼了,而是改用轻便的渔网。真正还拿着鱼篓漂浮在茵莱湖湖面上的渔民都只是为了游客拍到满意的照片而特意设置的,这让“黄马褂”们也备受非议。有人觉着他们太假了,像每个景点必有的假人景点;也有人觉着他们很商业,为了游客猎奇心态而表演;更有人觉着所有的表演都是一场假象,欺骗着世人来参观。当然更多的普通游客不分青红皂白,囫囵吞枣全部接受了。来缅甸后,得知了缅甸不少神圣又震撼的照片竟然都是摆拍所为,初识这些景象让手拿照相机的我无所适从,心生反感。但回来以后开始记录这段时竟也有些同情,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摆拍可能世人都不了解茵莱湖人民的智慧,而这些“黄马褂”们分明对得起他们的良心,每次表演都不遗余力,直到自己筋疲力竭。缅甸人总有这样一种固执,和有些滑头、做事不太按章法的印度人不太一样,经常会把事儿做到极致,这也是我对缅甸人的好印象。如果想见见那些真正的单腿捕鱼者也不难,再往大湖深处驶去,他们就伫立在湖中央,旁若无人地工作,不在乎镜头也没有特别的炫技,真正地平静地捕鱼。这模样不美,但却更真实。终于来到水上市场,这里离昨日徒步的终点并不远,只是市场只在早上开放,一过十点便人去楼空。逛集市,要趁早呀!市场上一应俱全自不用说,下船便看到人们在用最传统的方法买卖柴油,为渔船加油。茵莱湖上独产的水果蔬菜鱼虾摆满了农副产品那一区,涂着特纳卡的大叔大婶们穿着基隆、特敏在集市里穿梭自如。买上一捧花,是对美好生活的极大向往。如果想买点特别的纪念品,来集市淘货也不失为上策,又全又便宜。一早起来还没吃上一顿像样的早饭,集市里有传统的奶茶和酥脆的油条出售。味道颇为惊艳,慌不及赶紧去隔壁大爷那买点缅甸散装茶叶。偶尔穿梭过几个靓丽的缅甸小姐姐,看装扮要上学去,一被游人盯上便羞涩又婀娜移走了。再仔细看看,人群里还混着传说中的“长颈族”奶奶在买菜,不过,一会儿还要和她们直面,暂且按下不表。对于早起赶集这件事,始终是违背我个人生理周期却乐此不疲的存在。心满意足却又意犹未尽地离开市集,船只带着我们滑向更为local的茵汀村(Indein pagoda)。>> 山中有座庙,庙里有只猫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位于茵莱湖西南角山中的茵汀村算得上是偏僻小村了,从娘瑞镇过去得一个多小时,因此嫌路途遥远的游人常常会舍弃掉这个宝藏小村。对我来说,这个村子更能代表在缅甸偏远地区人们对宗教的看法与期待。茵汀村不大,但瑞茵汀佛寺的面积却不小。想想从入口处走到正殿建筑竟然有1000多米的长廊便有些可怕,长廊边挤满了卖手工艺品的商贩,把有些昏暗的长廊摆得更加昏沉。面对不多的游客,大多数摊贩都极尽热情,不过大多数手工艺品却算不上精美绝伦,价格也比水上集市贵了一些。有时候,问了一条挂毯或者漆器的价格却不买那位妇人的东西,她眼里那种执着真不忍心辜负。行走在长廊不多时,便能看到一些佛塔废墟,大多残破不堪,但越往山上走,佛塔渐渐多了起来也簇新了起来。等走到佛寺门口,往下一望便是成片成片的佛塔成林,据说,这如星辰般散落在山坡上的塔林,曾多达3500座,即使现存也多达1054个,最早的那座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Siri Dhamma Sawka王时期。佛塔的竖立通常是人们为了悼念亲人或者为全家祈福,新时空与旧历史堆叠在一起,彼此分不清楚,只知道是虔诚的人们竖立起一个又一个期盼。细细穿梭在塔林内,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佛塔如此沉寂,沉寂到听到人们的殷殷期盼,伴随着塔尖风铃的声响,飘散在时间的长河里。缅甸雨季的暴风雨说来就来,而且如此猛烈,让一朵伞花无处飘零。躲在屋檐下躲雨的我们只好慢下脚步,在茵汀村码头附近随便找个馆子吃点午餐。想不到以为是青铜结果是王者,薄饼披萨味道很不错,芒果汁也好吃,牛油果绿的小餐馆铺着黄格餐布,竟有点田园风光。(位置就在码头附近的主干道边)落水天,落水天,落水落到我身边。落水天的瞬间把时间无限绵延,把旅行步履变慢,我们只好等在屋檐下等着落水过去,无聊时看看路上的缅甸人们。趁着暴雨间隙,我们走走停停还是去了长颈族的吊脚楼。长颈族的妇女以颈长为美,女人脖子上的铜环越多脖颈儿就越长,代表越有财富也就越受人喜爱。不过,这个原本生活在茵莱湖山中的少数民族巴东族的传统和早期的单脚捕鱼术一样,早随着时代变迁而慢慢消失,这最后的留存都因为商业化的需要,这让仅剩的长颈族妇女受够了异样的猎奇眼光。其实,在市集偶遇时,我分明可以看出她们躲闪的不快,但当作为游人的我们登上她们的小屋时她们热情奉献的是职业化的假笑,真心地夸赞也得不到她们心底的舒畅。这让我也并不想再多闲聊几句,也大概明白起人们口中关于茵莱湖一日游的褒贬不一。关于茵莱湖最后一点浪漫大约来源于大雨纷飞中的猫跳寺。真难以想象,这么严肃的佛教国家竟然学起了隔壁那个不正经会在寺庙恶搞佛像的泰国,给一座古寺命名仅仅因为这里以前有一个老和尚喜欢养猫还逗弄他们跳圈儿。出发前,网上曾传猫跳寺无喵,还好并没有,这里还遍地都是主子,猫跳寺再也不见踪迹的是教会跳圈的那位老和尚。这场大雨远比想象中下得深远又悠长,像极夜无尽的夜幕,“整个孟加拉湾的水都向着我们倾泻下来,一场雨接着一场雨 ”。在这一刻,我们感受到了缅甸雨季的狂暴。茵莱湖上的船只没有雨篷,就只是一弯浅浅的小舟,放着四五个无可遮蔽的凳子,在雨天全凭一件薄薄的雨衣守护。小雨尚好,雨中打伞慢慢游船;大雨如注,每个雨点都生生砸在身上,仿佛缅式按摩。我们到底怎么回到娘瑞镇的,已经记不清了。暴风雨中的茵莱湖比想象中还要恐怖些许,在白茫茫湖中心几乎看不到两岸。上下颠簸的大浪似乎随时随地能掀翻小船,雨伞几乎翻飞起来,雨水顺着脸颊流下来,洇湿了衣衫,冷得能打哆嗦。缅甸的雨季,真的会让人有些绝望,期待起平安上岸后的一杯热茶。「肆」万塔蒲甘,空荡的寺庙与消失的热气球从哪个角度,蒲甘都是缅甸的隗宝。一千年前的1044年,阿奴律陀统一了缅甸,开启了以蒲甘为首都的第一个统一王朝“蒲甘王朝”。一千年间,蒲甘大地上佛塔新建又倒下又新建,循环往复,最终留下了万千座佛塔和“四百万佛塔之城”称号。一千年后,蒲甘又凭着这曾经的辉煌点燃了它的旅游经济,为缅甸带来发展的新希望。不到蒲甘,你永远无法明白缅甸人对佛教的热忱。在一览无余的伊洛瓦底江平原上,所目之处皆是浮屠,即使没有热气球加持,即使不能登顶佛塔,即使天气飘忽不定,你还是能从太阳跳出地平线,穿越云层照射到蒲甘大地的那一刻起,被眼前的圣景所震撼。老套的旧明信片上的糖水片,不及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唯有你的光辉,像漫过山岭的薄雾因为地震也因为偶有失足跌落的人,缅甸政府从2017年12月开始慢慢陆续关停了佛塔野生攀登之路。原先日出最佳机位的佛塔再也没有赤足攀登的旅行者,剩下的恐怕只有一些难以定位的不知名小塔。头一天深夜到达,还没摸清方向已被送入了老蒲甘深处,第二日只好让酒店前台帮忙叫的司机带我们去他所知道的好机位。但那日的“好机位”和后一日登上蒲甘瞭望塔都没有让我们等来满意的日出时分。地处苏拉玛尼寺和达玛央吉寺之间的一段小土坡处机位水平线太低,前端有丛林和湖泊阻挡,与佛塔聚集区距离也较远。暸望塔则实在是距离佛塔太远了而且也太高了,必须要用300端远摄才能拍到远处的佛塔群。身处其中感觉是在俯瞰众生佛塔,再也没有那种沉浸式体验。不过纵然是两次失败的日出体验,蒲甘还是带来了一角神秘面容。金光倾泻的那一刻,太阳的光辉穿越是夜濡湿的白色薄雾,投来万千的生机,万物复苏,让我暗暗下定决心,下一次干季再来。>> 赤足穿越,没有哪一座佛是可以怠慢的有时候,共情这种事太难了。连语言都不通,仅凭教徒脸上的表情,是无法真正判断所谓生活的真相。但,你可以看看他们做了什么?他们赤足行走在每一座寺庙里。他们不允许鞋底的脏污玷污了佛庙的空灵,便在火烫又布满小石子的寺庙回廊里漫步,那种炙热又扎脚是每个游客都想咒骂不已的,但每个教徒却甘之若饴。他们静默着脸,慢慢行走在路边,不发一言。化缘是他们的日常,不管猎奇的镜头如何追逐,都不能动摇内心一点一滴,修行永远是孤寂而自我的。他们在佛祖面前久久跪坐,口中念念有词。经书如此难背,诘屈聱牙的旋律没有丝毫规律,他们反倒成了小学生,不管如何都能过目不再忘,那是对佛祖的承诺。他们修建佛塔,修了一座又一座,每个地平面都有他们无法忘怀的信仰。历史上,蒲甘最多时曾有佛塔12000座,有道是“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亲眼目睹这信仰落地,便是对信仰最大的震撼。而因为佛祖与信仰,他们成为了面带微笑生活的族群。他们很少恼怒,很少争吵,也很少发出令人不愉快的声响。他们仿佛流动着的巨大河流,静默却静水深流,似一本读不完可以反复翻阅的外文书。佛祖教会了他们智识,也教会了他们谦卑,他们用微笑面对这个世界的苦难。有时候我在想,这才是宗教现世的初心与终极意义。>> 蒲甘二千八百庙,多少楼台烟雨中蒲甘城被分为了三镇三区,三镇是指老蒲甘、新蒲甘和娘乌镇,三区是指北区、西区和中央平原区。通常人们可以选择不同镇居住,可以沿着不同区游玩。多数游人会把居住之所按在娘乌镇,感受与当地人接触的喜乐;也有一些好的新式酒店位于新蒲甘,那里住着一些曾经老蒲甘的旧子民和喜好探索新鲜的旅人;挑挑拣拣,我们还是把自己的居所按在了老蒲甘这座有历史的老酒店——蒲甘坦德酒店。酒店接待过爱德华八世这样英国国王,所以能用360rmb的价格抢到简直感人!两间一栋的平房里是老式英国的居所布置,酒店里百叶衣柜和窄窄的欧式单人床,还有那个垂着两条辫子的木风扇,总算是摸到了一点英国殖民对今日缅甸还留下的风情,也算是一尽我想俯嗅到年代气息的心愿。不过,大多数选择入住坦德的理由恐怕还是靠近伊洛瓦底江的那个大树餐厅吧!背靠大树好乘凉,在安静舒爽的早晨阳光里吃上一顿丰盛的早饭便是对度假最好的诠释。躺在伊洛瓦底江的岸边,顺着时间的河道,终于我们还是走近了那些属于盛世王朝的三角锥体。即使今日蒲甘佛塔锐减,不及极盛时期的辉煌,但数量仍旧达到2217座。在蒲甘,万千佛塔都有它的故事,厚此薄彼是一种亵渎,每一座都值得热爱。不过,就好像人群中最高挑的明星,总有几座眩目的会成为人群趋鹜的焦点。阿南达(Ananda Phaya) 便是这群明星中的天后,你很难忘记她的名字,那像是穿着满是翡翠珠宝点缀、金丝绣线白丝羽衣的公主,她是王朝里每个青年男子在梦中都呢喃不忘的俏丽佳人。达宾纽寺(Thatbyinnyu Pahto)更像是挺拔伟岸又卓尔不群的父王,从这个佛塔国度的哪个角度都能一眼望到它略带沧桑却高耸的身姿,一如它的名字的含义“无所不知的佛”。即使我忘了它的名字,也不会忘了在苏拉玛尼寺(Sulamani Temple)里到处跳脚的经历和那群缅甸女孩的笑容。当地人非常虔诚,认为鞋袜是非常不洁的东西,因而不论地板被太阳烤得多烫,露天佛塔石子有多扎,几乎所有参观景点都要脱鞋前往。这也成了来缅甸的一种特殊体验,尤其是像苏拉玛尼这样露天的佛寺,正是考验你脚底板厚度最好的方式。达玛央吉寺(Dhammayangyi Temple)是我私心最爱的一座,全身红砖搭建的焦糖色建筑古老又自带柔和线条,它没有太过华丽的涂彩,却在内部结构上有着微妙的精巧。在达玛央吉寺穿梭,仿若穿越了岁月,时间的质感是任何建筑师都无法制造的。卜帕耶寺(Bupaya Pagoda)则小巧得多,它仿若一个小铜铃,置放在伊洛瓦底江的岸边。因为靠近娘乌镇,这里热闹非凡,顺着江流滚滚,人群也翻滚起一阵浪花。这算是在蒲甘见过最大的世面了吧!如果你经过马努哈佛塔(Manuha Temple),听到一阵敲钟声,别怀疑,这便是这座虽然微小到快要容不下那座小小的卧佛的寺庙最诚意的邀请。当然还有“著名”的许三多,久负盛名的日出攀爬最佳机位。但封起爬塔的路后,这座人声鼎沸的寺庙对我反而少了很多魅力。更多的塔无所知其姓名,散落在蒲甘芒草遍地、烟尘弥漫的大平原上。我们像钻入时间的迷宫,在这些曾经似乎有故事却再也不会有人知晓的佛塔间游荡。我分不清这些大小不一的佛塔究竟有多少种样貌,钻入一座,掉进了时空,有时候看到散落的佛光从窗隔里若隐若现,有时候黑暗中出现了一条通往向上的窄道,有时候在密密箍箍的佛像中找到了油漆涂抹的壁画。只是,我始终没有找到最初让我心动的那个瞬间——那张为我佛点燃蜡烛的小僧弥。里里外外,到处寻找,就是不见踪影。东方的一角如此静默……虽然我们的车夫英语拙劣,但腼腆又害羞的他服务周到,尽可能满足了我们的每个要求。只是他也不知道该何处去寻找那些政府早已遣散的蒲甘僧侣。原来,他们已经不在,那些影像已成历史。说不上是失落或是别的,对于缅甸,让我最震撼的照片无非是两张:一张是伴随着日出,初升的热气球飞跃过金光普照的佛塔;另一张便是面对信仰匍匐虔诚点灯的小僧弥眼中令人动容的眼神光。但是,我来晚了。面对万千的佛塔,我也不愿意和毛姆一样,“像精壮的捷克斯洛伐克人什么也没有遗漏……他像山羊爬上每座断垣残壁,他能告诉你它建于何时及哪位国王治下。”我的好奇心随着在最后一座佛塔上看尽日落而蒸腾在了历史长河里。「伍」曼德勒往事:晴天到达,雨天离别对于曼德勒,我始终像一个在门外敲了敲门的外人。虽然出发与到达,两次经过这里,但是停留的时间如此仓促,停驻的地点如此随意,像极了做攻略时的漫不经心。相比仰光,曼德勒是嘈杂而无序的,既没有那么气派的欧洲殖民地建筑,也没有电线密布、整齐划一的田字形街道,它的身上只有本土人民对于都市的想象,但有时它更像是一个尘土弥漫的大县城。在毛姆笔下,曼德勒多尘拥挤,既无窄巷也无曲径,到处都是邋遢外表的房舍,但唯有“曼德勒”这个名字汇聚了浪漫传奇。>> 骑遇“土城”曼德勒从昆明来回曼德勒,只有一个小时。时光退回到七天前,跳过危险重重的中缅边境,我们降落在这座湿热、破旧的东南亚机场。机场的边上有租车柜台,价格令人放心,缅甸这个佛教国家里行走最好的事就是不用太担心他们会和中东骗子一样让你提心吊胆。这个国家虽然总是充满了危险气息,即使我们到达的那瞬间缅北边境冲突的事情也未曾从报纸和网络里消失,但到了内陆地区尤其是旅游区内,这儿只剩下岁月静好。尤其是举国信仰佛教,把信仰放在个人自由至上,让信仰成为幸福的源泉,大多数缅甸人都友好又诚实。因为当晚便要离开曼德勒,没有订任何酒店,我们企图把行李寄存在晚上坐小巴的车站,然后在车站租个车进行一天的游览。但当我们站在迷乱、破旧的小巴站前,才愈发感到这个城市的混乱与无解。这哪是一个小巴站,分明只是一半卖着街边小吃一半做着理发店生意的民居小店。更令人懵圈的是,没有人懂英文,没有站台标志,更不会有租车服务。好在在面面相觑几分钟后,店门前坐着的奶奶请来了媳妇儿敏。敏儿会一点点中文,在这艰难的中文英文手脚比划交流中我们确认了这确实是坐车的车站,以及她和她的理发师丈夫可以带着我们进行曼德勒一日游,by 摩!托!车!看了一眼骄阳四射的曼德勒街区,我也不晓得为什么我们会答应了这个疯狂的提议。但胯上摩托的那瞬间想,既来之则安之,或许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顺便为敏儿一家带来新的创收模式!然而,可能是我天真了……曼德勒街区不大, 用上了google mps的英文名字+图片展示+大致街区位置,敏儿和我大致确认了几个想去的游览点,这个“临时”导游和“临时”车夫便带我们上路。路上我和敏儿聊天,大致知道了她为什么会用中文的原因,原来几年前她曾在云南的纺织厂工作了一年多。相比缅甸,我问起了她对中国的印象,她觉着那里繁华而忙碌,但那毕竟不是家乡。马哈木尼佛塔(Mahamuni Paya)是我们在曼德勒去的第一个景点。不仅因为它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寺庙,也是敏儿最喜爱的一个或者说是当地人最爱去的一个佛塔。门口一圈卖香烛、鲜花和摆设的小摊足以证明它的超高人气。穿过长长的围廊,我们随着本地人流进入到佛塔最值得流连的地方,正中心那个巨大的金色佛像便是吸引着当地人的镇塔之宝。这个高达4公尺的金光灿灿释迦牟尼佛像被贴了一层又一层金箔,散发着高贵又迷人的气息。在我这个外乡人眼里,它不仅传说中被佛祖开过光,也被当地人开了光。缅甸人的虔诚在这些佛塔面前如此淋漓尽致,家中不管多少银两,该给佛祖的金子永远不会少,这才造就了缅甸所到之处皆佛塔,而佛塔是全市最好最贵的建筑。贴金子的都是男人,女人们都齐齐整整跪拜在参拜道上。敏儿说,那里是神圣之地,只有男人才能亲近佛身。瞬间对佛塔便失去了更多的兴。,敏儿看我们有点意兴阑珊便带我们往佛塔四周看看。旅行第一天的第一个上午,便和一天拍摄时的前十张照片一样,全是热身赛,整个人的状态都是懵逼再懵逼。而敏儿显然也是导游小白,过分热情的她用着本地人的视角,给我们指着她觉着适合合影的机位,在曼德勒佛庙里大汗淋漓的我们被指挥着团团转,显然我们也不适应有一个小白导游的状态。幸而第二个去了固都陶佛塔(Kuthudaw Paya),瞬间找到了拍摄灵感。这是个由729座通体洁白的玲珑小塔组成的塔群,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经书”,因为这里每一座塔都刻了一块经碑,所有经碑加起来正好是一整部佛教经典,每天读上一页也要一年半才读得完啊!白色塔群堆叠,气势恢宏,又因白色纯净,塔尖缀以佛铃,显得尤为精致,这绝对是我更爱的建筑类型。这里人烟少多了,只有偶然经过的几个外国友人们在一座座漫步、触摸,聆听着佛塔上铃铛声响。在佛塔间穿梭,真是爱不释手。但敏儿可能并不理解我们这些背着大家伙的人为什么不爱马哈木尼却在固都陶流连忘返,她热情地叫住专心穿塔的我们,想让我们涂一点当地著名的“防晒美容霜”特纳卡,但是又被我们拒绝了。虽然很想体验当地美容,但是大汗淋漓的我们实在没法把这样的黄色糊涂糊上脸。雨季的厄运在到达曼德勒山(Mandalay Hill)的时候如约而至,幸而这座山和曼德勒的气质完全不同,竟然现代化地装上了垂直观光电梯,那不想体会爬山痛苦的我们就不客气啦!山顶并不太高,大概也就230米左右,但视野开阔,轻而易举就把整座曼德勒城尽收眼底。远处的伊洛瓦底江在连绵奔淌,近处的佛塔寺庙香火袅袅,我确信如果此刻艳阳如同早晨到达时那般美妙,此时应该有一轮红日。而这儿也确实是曼德勒除了乌本桥外第二个最适合赏日落的地点。在曼德勒山上的这座神庙是一座印度神庙,拱形门廊镶嵌着金色涂料和玻璃,算得上是我们在缅甸参观过佛教殿堂里最具有派头的一座,忍不住想起毛姆在《客厅的绅士》里对宫殿雕饰的吐槽,曼德勒宫殿庙宇确实有一种乍看之下并不精致,但拼接在一起竟然有怪异的奢华与典雅。“很多装饰效果,都是来自无数小镜片与白色或彩色玻璃拼成的图案各异之镶嵌画,你可能会说再也没有如此丑陋的东西了,但奇怪得很,它予人印象不仅华丽而且愉悦。”神庙人不多,当地小情侣倒是占据了大多数的旅客比例,连前两次不愿陪我们进景点的敏儿老公都和敏儿一起牵手参观了神庙。或许在本地人心里这是个爱情圣地?从山顶下来,雨已经止住,骄阳又重新亲吻大地,但云层还是乌压压地不够明丽。我打算吃个午饭还是去乌本桥碰碰运气,只是没想到中途便风起云涌。可能天然和乌本桥没什么缘分吧,一而再再而三的去都没有遇上好天气(后面接着说),更不用说那被誉为“世界十大日落之地”的风光。在摩托车的后座上颠簸又吃灰,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前往乌本桥的路远离城中景点,颠了一个小时才到,可看了一眼伊洛瓦底江边破败的棚屋和乌云密布的江畔,只好“NEXT”。但原本打算在这儿待到天黑,现在大把大把的时间该去哪儿呢?敏儿说起了一个寺庙,全身通体是玉石。玉石佛塔的具体位置和名字,我们一无所知,我以为是在城中景点簿里的,但没想到又是一个小时的颠簸,差点没把午饭给颠出来,看来我还是对四面皆是佛塔的缅甸太过小看。打卡完这座本地人又超爱、游客又一脸懵逼的玉石佛塔后重回那个小小的破旧的巴士站,只是没想到敏儿问我们多要10000甲,说是多看的这个佛塔的油费。我在做出摩托环城的决定时,最失误的考虑并不是敏儿一家是导游新手,更不是路途颠簸、骄阳似火,而是她对中文的了解程度和对我们指示的执行程度。因为这样,我们错过了原本期待的金色宫殿僧院(Shwenandaw Kyaung)和山达穆尼寺(Sandanmani Paya),而也因为这样,我们低估了乌本桥的实际距离、去了一个双方误解以为是对方所说的佛塔,最后因为这样不顺畅的沟通徒增了油钱,我们的曼德勒摩托环城之旅以不愉快的讨价还价戛然而止。我并不怪敏儿,她并无恶意,甚至是好心过了头。我们在曼德勒的不顺利贯穿始终,并不仅仅在到达的这天,也在离开的那天。>> 记乌本桥落汤鸡两只再回曼德勒是一个清晨,东南亚特有的夜间“豪华大巴”到达曼德勒的时间是清晨的四点。虽然东南亚把大巴安置得160度躺平,还送小零食小可乐,硬件设施确实“豪华”,但每次都清晨到达真的是让人崩溃。从巴士站出来天黑得仍不见五指,一下车就被一群司机围住,这时候一个人打车确实有些害怕,但原地打转绝对不是好主意。有了敏儿的教训,我们选了一个英文流利的小哥当司机,在下午离开这个古怪又腼腆的国家前,我希望还能有点好运气能看到乌本桥的日出(虽然从没有人在游记里提到过)。四点半的乌本桥安静地如同一潭死水,没有白日里的热闹,连平日里流浪的瘦狗都没有。一夜的折腾,这会儿两个人都睡眼惺忪、一脸混沌,可以看到一整个夜晚的辗转反侧留在脸上。找了一个收费的洗手间,又是洗漱又是更衣,当再次出现在伊洛瓦底江畔,便又是两个美丽少女。五点光景,天开始由青蓝色转向微微的淡黄,厚厚的云层里有一丝金光若隐若现。江畔拉客的游船其实还有好久才营业,但是早起的船夫已经嗅到了我们嗷嗷待发的气息。花了10000甲包了船,想象着金色的阳光穿越云层倾泻人间烟火,有点小激动。船行水中央,江水涛涛,迎接我的却不是期待中的阳光,甚至连光都瑟缩回去。接下来……竟然!下雨了!下!雨!了!压根儿没有想到缅甸的雨季还有如此轰轰烈烈的小尾巴,两个人只带了一把只够一人撑的小伞,而缅甸的小观光船是没有雨篷设计的,也就是说我们以及我们的船夫在江中央淋起了大雨!还是大暴雨!是嫌弃我们前一日在茵莱湖经历的大暴雨还不够激烈吗?连落汤鸡都不能形容,两人用尽了全部力气抱着相机,希望它们完好无损、滴水未沾,真实展现了一个摄影人的自我修养——只要不到生离死别,设备永远是命!离岸边太远,雨势太急,船夫只好就近划到乌本桥下躲雨。我们可能再也不会见到乌本桥最美的模样,而我们永远忘不掉的是这暴风雨中的乌本桥下模样。雨势一小立马催促船夫往岸边赶,待到上岸付了钱,一挤刚才换上的连衣裙都是水,真是欲哭无泪。等到日出时分过去后,这座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滴答着雨水收起了它刚才那副羸弱的模样,又变成了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哎,真是神仙人品了。没谁了。乌本桥全长达1200米,桥头到桥尾共有6座亭子,被浪漫的本地人赋予了“六和”美满的含义,因此恋人们也喜欢在这座桥上穿行,美其名曰爱情桥。我们对乌本桥的期待落空了,最后只是在其中两座亭中休憩,晾干衣裙,看看本地老奶奶喂养着满桥的乌鸦。离开曼德勒前我们最后去了离乌本桥不远的马哈根达杨僧院,这里有缅甸最著名的大型布施现场,看客们能在大多数旅游网站上发现的缅甸化缘现场图多半出自这里。缅甸僧人有过午不食的传统,他们一日之间只吃两餐,一餐在凌晨时分,另一餐便是在上午的十点。每到化缘时刻到来,每个在马哈根达杨僧院学习的僧侣们都要捧起他自己的那只钵,去布施地领取一日的食物。因为僧侣经常人数多达上千人,因此这里在旅行届慢慢被称为了“千人僧饭”。开饭时间还没到,僧侣们还有附近的尼姑、学生们在各自的学堂里谈笑风生,弄的我们一头雾水都不知道哪里才是僧饭领取处。但待到十点将至,僧侣们便从四面八方集合过来,排成两列纵队。刚才谈笑的脸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副副虔诚又严肃的脸庞。千人僧饭所分发的食物都是信徒们捐赠的,发放时也是信徒们和一些级别高一些的僧侣共同分发。领完食物僧侣们通常都会在不远处的公共食堂吃饭。但看了一会儿我们就决定离开,不是场面不宏大、壮观,也不是对于缅甸僧侣的习俗不够感兴趣,而是窄窄的路道中央是两列僧侣,两边却是各国长枪短炮乌泱泱的猎奇游客,还有游客为了争抢机位而发生的小小肢体矛盾。缅甸人修养好,能无动于衷,但我却看得有点难受。说来,这一路遇到的缅甸人,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他们很少恼怒,很少争吵,也很少发出令人不愉快的声响。他们仿佛流动着的巨大河流,静默却静水深流,似一本读不完可以反复翻阅的外文书,看不懂却尊重。在马哈根达扬僧院门口的僧侣脸上似有不快但他们很少流露过多的厌弃,这除了归功于全民信教,也是因为缅甸人的识字率普遍较高,而反过来也是因为全民都要在成年前出家学习,提高了启蒙教育的普及率,也培养了他们温驯谦和的性格。>> 雨季不再来,缅甸再会缅甸之行绝对算不上令人愉悦的旅程,但如果你问我没有日落的乌本桥,没有热气球的蒲甘,没有僧尼的寺庙,没有把我骗去缅甸一切的震撼,这样的棉麻是否让人摇头失望?当穿过二十公里来到没电的村庄,当迎着暴雨穿过雾茫茫的茵莱湖,当日出时分被大雨浇了一个透心凉,当所有的囧事和坏事都不期而至,这样的缅甸行是否让人心生不快?我想,也完全不必,因为和缅甸人接触的过程大多让人对这个国度产生好感。旅行,始终和人生一样,想要复制别人的成功,恐怕并没有意义也不会天遂人愿。而最终让旅行者满足、称道、念念不忘且多年后仍津津乐道的除了看过的美景,便是那些特殊的记忆与不同寻常的经历。那么,棉麻给了这一切。坐在租车小哥的小车上,摸了一下还有点潮湿、尚未干透的裙子一角,我有点想念暴风雨过后那些真诚的笑容。(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