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以前就定了要去法国,倒不是因为对法国的向往,而是因为欧洲之星打折,往返只有49磅。十天的旅程,巴黎——阿维尼翁——马赛——嘎纳——摩纳哥——尼斯。在阿维尼翁时想去看薰衣草,3天后才开;在嘎纳想看电影节,一周前刚闭幕;到了摩纳哥,F1大奖赛也是两周前结束。但这些都不是重点,旅行中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情,譬如巴黎住在红灯区旁,很多舞娘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你好”,可惜没听到有人喊“发票”的。在尼斯住着号称世界top 5的青年旅舍,条件很好,工作人员很热情,可惜同屋的美国女孩呼噜声比牟晓林还大。在罗浮宫见到的日本旅行团,参观每个展厅不超过10分钟,2小时就能游完罗浮宫,让我不禁感叹日本人的效率之高。还有维纳斯的确很美,但就是脚很大。
浪漫篇
法国人的浪漫果然不一般,街头随处可见恋人接吻的,这种情形在北京、伦敦都不常见。和我同行的是一个香港哥们,当我俩来到嘎纳的海滩时,都不禁感叹造物主之神奇,紧接着两个人都开始埋怨对方,“这么浪漫的地方,怎么就跟着你来了”!
浓郁的拉丁浪漫风情也体现在法国人的阳台上,很喜欢地中海沿岸国家的阳台,敞开式,摆满鲜花,远望就好像一花园入口,看得很是惬意。法国的商店很有特点,很多小店都有自己风格的门面,装饰、布局颇为新颖。法国的地铁站也很有味道,每一站都和所在区域的特色相关。譬如卢浮宫站陈列了一些文物古迹,巴士底站贴满了法国大革命的壁画。
不光年轻人浪漫,老年人也浪漫。海滩上常见一对对的老年夫妇日光浴,情到浓处来个法式热吻。来日光浴的人不论男女很多只穿一条泳裤,因此随处可见这些老年夫妇们下垂的胸部和耷拉的肚腩。
法国人民的浪漫换个角度说也可以是散漫,在马赛时晚11点下地铁后发现大门已锁,只得给警察打电话,走了1个小时也路才回家。原来到了下班时间工作人员不论地铁站内是否有人一律锁门。
我常感困惑,为什么法国的火车站地铁站总有尿骚味。当我发现法国的公共厕所都是收费时,就知道原因了。法国公共交通逃票极为严重,让我大跌眼镜。旅游景点文物古迹上各国文字的“到此一游”和“XXX我爱你”也堪称一景。
法式幽默也很有名,在罗浮宫内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蒙娜丽莎,也不是维纳斯,而是一个供残疾人上下楼的电梯,共2层,电梯在上层停着,下层用石头封死。我尝试按了电梯按钮,电梯晃了两下,原来可以用,只是被堵死了。让我不禁联想到北京16路公交车有残疾人专座却没有供残疾人上下车的设施(照了照片,可惜相机在嘎纳被偷了)。
足球篇:
走在法国街上,至今仍能看到庆祝98年世界杯夺冠的宣传海报,可见法国人对那次夺冠的怀念。街上看到一些穿法国队队服的,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身着的是齐丹的10号队服。这可见法国人对齐达内的热爱程度,即使其已退役,仍是全民偶像。法国另一足球巨星亨利的肖像则更多的出现在时尚杂志封面,我对此甚为不解,以亨利的长相能上的了时尚杂志封面?可仔细一想法国队的其他众球星,坎通纳,卡伦布,齐达内,里贝里……仿佛还是亨利顺眼一些。
心里一直存折疑惑,仅一海之隔,英格兰与法兰西足球的风格为何如此迥异。来到法国,谜底揭晓。英国人踢球喜欢在公园里的草坪上踢11人的大场,从小接受正规的足球训练,一切全副武装,从球袜到护腿板,从守门员手套到队长袖标一应俱全。他们通常预订场地进行两个球队的比赛,很少有几个陌生人凑在一起踢小场,这样程序化的训练形成了中规中矩的英式长传冲吊打法;而法国人更多的是踢硬地足球或沙滩足球,,几个陌生人凑在一起5V5,3V3,更加善于控球,形成了其以控球为主的欧洲拉丁派风格。
法国足球的特点也体现在种族、文化方面的宽容环境。在尼斯的海滩上,可以看到各色人种一起踢球,黑人,白人,再加上我这个黄人。法国国家队也是如此,被认为法国足球百年历史上最伟大的三名球员都是国外移民,普拉蒂尼的祖父是意大利人,科帕是波兰后裔,齐达内则来自地中海对岸的阿尔及利亚。不同的种族和肤色构成了法国队一道别样的风景。
法语篇
法国人对自己语言的自豪举世闻名,这种自豪在法国随处可见。街边的路牌绝对只有法语一种语言,罗浮宫内展品旁的介绍也没有英文版。如果你要向法国人问路,即使要用用英语,都得先说一句“笨猪”(法语的你好)。在法国旅游远没有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旅游方便,原因之一就是语言不通,很多时候只能靠肢体语言甚至画图来交流。法国人对自己语言的自豪也体现在对英语的排斥。会英语的法国人比例很少,很多人仅仅只会一句“I can’t speak English”。我在巴黎的里昂火车站向警察询问厕所的位置时,警察打趣地说:“如果你说法语,厕所只收0.5欧元,如果你说英文,那就要5欧元了”。
法国人对法语的自豪与中国全民讲英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这并不能说明谁好谁坏,但语言的传承的确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在和一些同学聊天时说道中国大陆大学里英语是必修课而中文只是选修课,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刚在网上看到一帖,说中国学生的英文水平令人担忧,中国学生雅思平均分跌至5.45,但我想,更加令人担忧的,恐怕是中国学生的中文水平吧。
想起2006年9月网易举办过一个大胆的问卷调查,发现65%的人不愿意来生再做中国人,原因是缺乏人的尊严。此网页已被删除,两位主编被解雇,事件极具震撼性。到底是什么使国人失去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除了生活压力大,穷人没有尊严,恐怕文化的断层也是其中之一。某次和几个台湾香港同学吃饭,席间大家讨论台湾的去中国化问题,我窃想,恐怕海峡两岸去中国化更严重的要算是大陆了吧!
治安篇:
法国的小偷虽不如西班牙那么有名,但也是颇为猖狂。在巴黎地铁站问路时,总被人提醒注意小偷,挎包要背在前边等等。而在马赛,我则生平第一次遇到了小偷。菜市场买水果时,感觉有人动我挎包,扭头一看,小偷已经跑了,还好没有损失。看来法国的小偷道行要比西班牙小偷浅多了,西班牙小偷如果没有行窃成功,是会和你发脾气的。但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嘎纳海滩上,我丢失了相机,据推测被贼偷的可能性很大,可怜我前七天的照片。
北京的街头是武警执勤,不配枪;伦敦的街头警察执勤,不配枪;而巴黎的火车站居然有军队手持冲锋枪巡逻,头戴贝雷帽,三人一队,五步一回头,很是警惕,难道和前不久科西嘉单方面宣布独立有关吗?法国街头也有配手枪的警察,荷枪实弹,但相对军队的巡逻要轻松很多。
在巴黎街头还看到一些国人玩儿剩了的小把戏。三个碗,猜小球在哪个碗里,很多人围观,不知那些是托,哪些是羊。
动物篇:
巴黎和伦敦一样,都有很多鸽子,但巴黎的鸽子要比伦敦鸽子聪明的多。伦敦的鸽子抢食时,往往一拥而上,遇到大块的面包,吃一点,掉一点,狗熊掰棒子。而巴黎的鸽子在一拥而上的基础上又讲究各自为战,在遇到大块面包时,会先把面包叼到隐蔽处儿单独享用。在鸽子群中,往往还混杂了一些麻雀。或许因为种族间的博弈,而使得这些鸽子变聪明了一些吧。
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最常见的就是法国的摩登女郎牵着小型犬散步,一人一犬,颇为优雅。而南法的一些城市譬如尼斯则大型犬较多,从路上狗屎的体积便可推测出狗的大小,并且可推测出尼斯的狗数量很多且需要多吃水果。
西藏篇
前一段时间巴黎市政府授予达赖喇嘛荣誉市民称号,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法国人对待西藏问题的态度。走在法国街头可以到西藏的雪山狮子旗,手提包上,商店门口,宾馆外面,很多时候雪山狮子旗和法国,甚至欧盟的旗帜是并列的。在巴黎火车站订票时,遇到一个曾来过中国的法国人语气很友善地对我说:“We love China, but we must free Tibet”。于是我也很友善的说:“We love France, but we must free Corsica”。
在嘎纳时看到一个西藏工艺品店,门口挂着雪山狮子旗,于是就走了进去。店主是个不丹的西藏人。他见我是中国人,第一句话对我说“我支持中国政府”,详谈后才得知他只是在藏独问题上不支持藏独势力,他说如果西藏要独立,89是最好的契机,当时国内人心不稳,国际遭到制裁。但89没有把握住独立机会,08年等到中国国力上升,人民凝聚力增强后再想独立只能是做无用功了。之后我问他那这个雪山狮子旗代表什么,是代表藏独吗?他回答旗子只是个象征,只是一块破布,雪山狮子旗如此,五星红旗也如此,世间万物都如此,这都是人们加上去徒增烦恼的身外之物罢了。
友好的法国人:
来法国前曾被提醒或许由于圣火传递法国人或许会不友好,但当真正地踏在法兰西土地上时,我发现每个人都很友好,就好像北京胡同里的大妈一样和蔼。刚到阿维尼翁时天已黑,下着雨,是一个法国老人带我们到他的宾馆叫了出租车。在尼斯,搭了陌生人的顺风车,害得他们的爱犬只能趴在后备箱中。感谢他们,虽然连名字都不知道。
走走看看,真实记录下一点一滴,或许管中窥豹,或许瞎子摸象,但这就是我所见、我所闻、我所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