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273
0
13
作者:兔魄又满
前言花两周时间艺游意大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从古罗马的荣光,到中世纪的宗教艺术本源,再到文艺复兴的勃发,无数的美术馆、博物馆、教堂和遗址是让你乐不思蜀或是望而生畏?爱丽丝将从米兰为起点,一路朝南,走过维罗纳、佛罗伦萨、那不勒斯,最后来到永恒之城罗马,分享一个艺术史爱好者眼中最直击人心而通俗易懂的艺游体验。--------------------------------------------------------------------欢迎关注公众号【兔魄又满】,分享更多艺游记~ღ( ´・ᴗ・` )比心“只有通过艺术这一媒介,一个时代最为秘密的信仰和观念才能传递给后人。”佛罗伦萨,私以为是最能担得起布克哈特这句话的城市。文艺复兴的起源地,如何开创一种新风格,如何重塑人与自然的新关系,没有身临其境,这些都只是书本上冷冷的句子。直到四年前匆匆一面,翡冷翠的傍晚微凉,露台上晚霞渐浓,天空渐次染上天青与靛蓝,如同波提切利在细细勾勒为美惠三女神的薄纱,你只想沉浸在此刻为纯粹的美而叹息。四年后故地重游,让我们一起来点亮文艺复兴的光。文艺复兴,艺术史最重要的转折,大概只是因为人们抬头看见了一片云,俯首闻到了一簇花,自然万物开始有了考察和理解的意义,而人,则成为了兴趣的中心,“绘画反映他的世界,建筑为他作出设计,文学颂扬他的成就”。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这座凝固在15世纪的城市里感受到这种心灵转变带来的颤栗。而在这变化之初,正是布鲁内莱斯基、多纳泰罗、马萨乔开创了富于创造性、实验性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布鲁内莱斯基的圆顶奇迹:圣母百花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里意为“花之都”,因而她的主教堂被浪漫地称为圣母百花/花之圣母/鲜花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大教堂群坐落在古城中心,一切道路与建筑都以她为圆心辐射出去,从乔托的钟楼到布鲁内莱斯基的圆顶,从用白、红、绿三色大理石装饰的几何图形外立面,到四周广阔的公共空间,这一切都显示出15世纪的佛罗伦萨为造就一个集合古典、优雅和自由的文明社会的努力。大教堂正面乔托钟楼大教堂的建造持续了整整175年,尤其是为了解决最大直径接近45米的圆顶,城里的赞助人和艺术家可谓伤透脑筋。布鲁内莱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在15世纪初与多纳泰罗结伴去了罗马,一同观赏、临摹甚至参与挖掘古代建筑与雕塑。大教堂设计稿及建筑构件,主座教堂博物馆藏这段罗马之行的意义之大,一是在于1417年布鲁内莱斯基回到佛罗伦萨后进行的中心透视法实验,成就了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技法;二是以对罗马万神殿和其他罗马时期的拱顶研究为基础,他解决了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圆顶难题。这位建筑师去世后被安葬在圣母百花大教堂内,一句简短的铭文足矣道尽一生荣耀,“佛罗伦萨伟大的发明天才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之遗体长眠于此”。大教堂圆顶模型,主座教堂博物馆藏瓦萨里等为大教堂圆顶所绘《末日审判》(1568-1579)所有参与大教堂设计与建造的设计师之名,最中心即为布鲁内莱斯基,主座教堂博物馆藏如果体力不错呢,建议提前在官网预约好登顶塔楼或穹顶。不同于米兰大教堂有电梯直达,暴走一天的你是真的要在狭窄的盘旋楼梯上手脚并用爬上去(然而在我前面健步如飞的是一位大肚子的准妈妈┓( ´∀` )┏)。在塔尖,佛罗伦萨的历史在托斯卡纳的群山和蓝天下,以圆顶奇迹为中心延伸开去,这相当于30分钟KEEP的消耗非常值得。Tips时间:每天10:00 - 17:00,按季节及节假日调整地点:Piazza del Duomo, 50122 Firenze FI费用:联票20欧/人,可在官网预约登顶时间官网:http://www.ilgrandemuseodelduomo.it 美第奇家族的历史回望:圣洛伦佐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 Lorenzo作为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最大赞助人(patron),美第奇家族的印迹渗透进了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贯穿15世纪,从老科西莫到皮耶罗再到洛伦佐,一个家族从个体的人到理想的人、再到领主的发展历史,虽然念书的时候看了很多专业文献,但都比不上《美第奇家族》两季电视剧让渣渣终于熟悉了这段历史(*/ω\*)(毕竟S1少狼主真的很帅,S2丹尼尔的蓝眼睛迷死人)。少狼主扮演的老科西莫_(¦3)∠)_科西莫一世美第奇的夫人及儿子布隆奇诺《埃莱奥诺拉·迪托莱多和她的儿子乔万尼》(Portrait of Eleonora of Toledo and her son Giovanni, 1545),乌菲兹美术馆藏距离大教堂步行约10分钟,即为圣洛伦佐大教堂——美第奇家族历代的礼拜堂和家族成员安葬地。因为外立面无装饰而常常被忽视,大教堂建筑群实则历经布鲁内莱斯基、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设计建造,还收藏了有我最喜欢的两组米氏为美第奇家族墓地所作雕塑《昼》《夜》与《晨》《昏》,一定不能错过。从乔托塔楼上可以俯瞰圣洛伦佐大教堂的全貌,这是少见的单纯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的典范,严格遵循着古罗马建筑对称和比例关系,以显示文艺复兴建筑的“规则”。右侧教堂中殿大厅及旧礼拜堂由布鲁内莱斯基设计,他将中心透视法运用于三维空间的建筑内;左侧图书馆则由米开朗基罗设计,包括有其强烈风格主义的门厅与阅读室,并收藏了美第奇家族一万多册珍贵古籍;圆顶后侧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新礼拜堂。圣洛伦佐大教堂光秃秃的外立面,米开朗基罗原计划用白色卡拉拉大理石装饰,后被教皇召唤到罗马后该计划就此搁置圣洛伦佐大教堂中殿大厅,布鲁内莱斯基利用透视法则将科林斯式立柱显示出成行远去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深邃的空间感修道院花园,图书馆位于二层回廊上图书馆由来自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克莱门特七世(Clemente VIIm, 1478-1534)委任米开朗基罗于1519-1534年期间建造,于1517年面向公众开放,意在显示这个发家于羊毛生意的家族已然是佛罗伦萨宗教与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图书馆入口的门厅,立柱、人字墙、圆形架等皆为文艺复兴典型元素阅读室及天花板阅读室为一个长方形空间,设计来源于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佛罗伦萨圣马可图书馆:中间为通道,两侧为木制的阅读桌椅,天花板则由瓦萨里根据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以椴木制作,地板及天花板上的四连环曲线代表着美第奇家族的钻石戒指。纵深感极强的空间设计营造出肃穆而静谧的氛围,以至于许多大学图书馆都效仿了这种设计。每个座位均有对应编号,内部放置的书籍按照主题分为宗教、天文、修辞、哲学、历史、语法、诗歌、地理等阅读室尽头的小厅,柯林斯式立柱、罗马式圆顶与门厅完美呼应Tips时间:周一至周六10:00-17:00,周日13:30-17:00地点:Piazza San Lorenzo, 50122 Firenze FI费用:教堂及图书馆联票10欧/人官网:http://www.sanlorenzo.firenze.it多纳泰罗的古典理想:巴杰罗美术馆/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巴杰罗美术馆始建于1255年,13至16世纪作为佛罗伦萨的市政厅,柯西莫一世于1574年将其改建为佛罗伦萨警察总署,并以警察局长的名字重新命名此处为巴杰罗宫,1865年被再度改建为美术馆,目前是为佛罗伦萨的第二大国立美术馆。洛伦佐将暗杀自己和弟弟朱利安诺的帕齐家族处死后吊在市政厅,就是现在的巴杰罗美术馆|*´Å`)ノ不比乌菲兹美术馆盛名在外、游客摩肩接踵,巴杰罗属于佛罗伦萨少有的既能安静看展又有丰富(闷声发大财)藏品的宝藏美术馆。藏品以哥特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为主,既有布鲁内莱斯基、多纳泰罗、波拉约拉等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的实验,又有米开朗基罗及其追随者的在盛期文艺复兴之作,以及很硬核地保留了诸多警察总署时期的酷刑刑具。《以撒之祭》(均为1401-1402),左为吉贝尔蒂作品,右为布鲁内莱斯基作品二层展厅两幅并置的《以撒之祭》非常有意思,1400年佛罗伦萨行会为圣母百花大教堂旁的圣约翰洗礼堂的北门公开征集新图案,参加竞争的艺术家需在一年之内以“以撒的献祭”为主题在相同框格上进行青铜雕刻。吉贝尔蒂(Lorenzo Ghiberti, 1378-1455)和布鲁内莱斯基当时均为20出头的年轻人,前者将构图和人物关系处理得极为平衡而富有韵律,后者则更强调事件的真实性和冲突感,而评委选择了前者。圣约翰洗礼堂吉尔贝蒂晚年完成的“天堂之门”,主座教堂博物馆藏布鲁内莱斯基正是在这次竞赛失利后远走罗马研究古典艺术,同去的正是多纳泰罗(Donatello, 1386-1466)。两位充满实验精神的艺术家在罗马的文物和遗址里重新发现古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回到佛罗伦萨后,布鲁内莱斯基的透视法实验成功后立马分享给了好友,于是《大卫》诞生了。多纳泰罗《大卫》(David, 1440)1433年,老科西莫被判流放10年,但次年即被新的长老会议召回并建立了僭主政治。作为老科西莫的好友,多纳泰罗被委托设计了这座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件青铜男性躶体雕塑。无名的作品被赋予了大卫打败歌利亚的含义,头戴象征胜利月桂冠的大卫,面露微笑,已无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战斗前的紧张。这既是对老科西莫凯旋和夺权的暗示,亦是古典理想的复兴:对于完美的人的身体形态的推崇。大卫被放置在美第奇韦奇奥宫庭院正中心。学生们围着《酒神巴库斯》写生一层展厅主要是16世纪雕塑,最重要的是米开朗基罗的四件雕塑《酒神巴库斯》、《圣母和圣婴的救济》、《布鲁图斯胸像》和《大卫·阿波罗雕像》。其中《酒神巴库斯》是米开朗基罗在21岁的早期作品,与同时期所作的圣彼得大教堂里那座才华横溢的《哀悼基督》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对比。米开朗基罗《酒神巴库斯》(Bacchus, 1496-1497)詹博洛尼亚《飞翔的墨丘利》(Flying Mercury, 1580)在《酒神巴库斯》旁即是詹博洛尼亚(Giambologna, 1529-1608)的代表作《飞翔的墨丘利》,这座灵动而自由的青铜雕塑可谓是巴杰罗美术馆里的网红了,不少人纷纷无视一旁的巴库斯要来和墨丘利合影,不过要知道墨丘利一共四个版本,其中卢浮宫的那座有更多的游客在抢着合影(*/ω\*)詹博洛尼亚已然是文艺复兴后期的艺术家,追随米开朗基罗的风格主义创作了不少城里的网红雕塑,包括领主广场的长廊雕塑群里著名的《掠夺萨宾妇女》(上图左)和广场中央科西莫一世骑马像(上图右)。詹博洛尼亚的作品极富动感和力量,影响了包括贝尼尼在内的巴洛克主义艺术家。Tips时间:8:15-13:50,每月第2/4周一及第1/3/5周日闭馆地点:Via del Proconsolo 4, 50122 Firenze FI费用:8欧/人官网:www.bargellomusei.beniculturali.it历经布鲁内莱斯基、多纳泰罗、马萨乔等先行者的实验,文艺复兴在15世纪中叶起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向全欧蓬勃发展起来。从利比、波拉约洛、波提切利在地艺术家对新技术的痴迷,到贝利尼、乔尔乔内、提香在北部发展而起的威尼斯画派,再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达到的艺术巅峰,杰出的艺术创作层出不穷,追求着最新的技术、最真实的现实和最理想的人。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沿着瓦萨里设计的长廊(Vasari Gallery)作为参观动线,途径韦奇奥宫、乌菲兹美术馆、老桥、皮蒂宫和波波里花园,回顾这段在艺术史上可谓狂热而充满希望的黄金时代。现代美术馆的起源:乌菲兹美术馆 / The Uffizi Gallery1591年,佛罗伦萨作家弗朗切斯卡·博基(Francesco Bocchi, 1548-1613)在旅行手册《佛罗伦萨之美》(The Beauties of the City of Florence)中描述道:“我仿佛被包围在精美绝伦的美丽景色之中……就像身处在世界的巅峰……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年代久远的精美雕像,还可以欣赏高贵典雅的各种油画以及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这里就是乌菲兹美术馆。U型Uffizi乌菲兹美术馆的诞生需追溯至1560年,科西莫一世委托瓦萨里设计建造乌菲兹宫作为政务厅,1581年弗朗切斯卡一世在乌菲兹宫的二层东翼营造了一个专门收藏及展示绘画、雕塑与其他珍奇异宝的空间。此后,美第奇家族不断充实艺术收藏、赞助艺术家、扩建收藏空间。1769年,美第奇家族的最后一位传人将全部艺术收藏无偿捐献给佛罗伦萨,美术馆向普通公众开放。第一走廊及天花板装饰,即弗朗切斯卡一世所造的东翼走廊乌菲兹美术馆的特殊意义在于,当瓦萨里首先在观念上将绘画、雕塑、建筑从“手工艺术”重新定义为“造型艺术”:平衡了人的理性与感性、承载着人的创造性、体现了人的最高才智的fine art,随后凭借自己作为美第奇家族艺术顾问的身份,在乌菲兹宫为绘画和雕塑设置了专门收藏、展览的空间,这就是现代美术馆的起源。而瓦萨里的名言“为了艺术,为了工作,也为了乐趣”,也成为了乌菲兹美术馆的座右铭。第二走廊的天花板装饰,如同达·芬奇在斯福尔扎城堡的天顶壁画现今的乌菲兹美术馆共有2层100余个展厅,近1.3万平方米的展览空间,而修复、重组和扩建仍持续进行中,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因此在参观之前,还请务必提前在官网上预约指定日入场时间(早上八点至九点入场为佳),跳过现场买票从正门排到老桥的长队,预留至少半天参观时间(一天为佳),入口处可选英文语音导览或中文导览手册。赫拉克勒斯群像(Group of Hercules Slaying the Centaur Nessus)参观动线从二层的第一走廊开始,古代的雕像作品在走廊两侧一字排开,与风格迥异的天花板交相辉映,内侧的展厅则以年代和流派为主题,展示自14世纪乔托至17世纪卡拉瓦乔的绘画藏品。乔托《宝座上的圣母》(Madonna and Child Enthroned with Angels and Saints, 1306-1310)乔托(Giotto di Bondone, 1266-1337)被视作文艺复兴及佛罗伦萨画派的先驱,瓦萨里在《艺苑名人传》中称其“成为一位师法自然的优秀画家,他完全抛弃了粗陋的希腊风格,使得按实际生活描绘人物的现代风格得以复活,已经有两百多年没有人做这样的事了”。西蒙·马尔蒂尼与利波·麦密(Lippo Memmi)《天使报喜》(局部)(Annunciation with St.Ansanus and St.Maxima, 1333)虽然《宝座上的圣母》的构图和布局尚未跳出中世纪窠臼,但是他笔下的圣母开始显示出“人”的亲切诗意,流露出对于生命的热情,观念先于技法,创造出一种不同于中世纪艺术的质朴而单纯的美,为创作提供一种研究和表达自然的实验方式,在紧随其后的马尔蒂尼《天使报喜》中,就可以很清楚看到锡耶纳画派如何受到这种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响。菲利波·利比《圣母子和天使》(局部)(Madonna and Child with Two Angels, 1460)“显示人的亲切诗意”发展到利比(Filippo Lippi, 1406-1469)笔下的圣母已然称得上是少女的可爱迷人了,对自然的关注及透视法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人物的后方宫殿或宝座被托斯卡纳的优美风景取代,光透过薄纱从母亲与孩子的脸庞掠过,一派温馨而甜蜜的天伦之乐,神在人间。皮埃罗·德拉·弗朗切斯卡《乌尔比诺公爵和夫人双联画》(1467-1472)文艺复兴早期,艺术赞助人乌尔比诺公爵蒙泰菲尔特罗(Federico da Montefeltro, 1422-1482)与包括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 1410-1492)等杰出艺术家,在小城乌尔比诺(Urbino)为建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而努力,明亮的公爵府里收藏着但丁和薄伽丘的全部作品,往来的廷臣们谈论着历史、哲学、绘画与音乐。在公爵与其夫人的双联画里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洋溢着人文主义的时代氛围:人物侧面像异常写实,线条坚定造型优雅,背景则是简洁优雅的田园风光,画家对透视法的运用自如,这是弗朗切斯卡典型的明快而庄重的风格。双联画的背面在双联画的背面,两个独角兽拉车的场景寓意来自文艺复兴之父彼特拉克《凯旋》,风景却是熟悉的意大利北部风光,公爵夫妇在其凯旋的疆域内展示着优雅的家庭生活。弗朗切斯卡早年在佛罗伦萨潜心研究马萨乔和布鲁内莱斯基,他所引领的翁布里亚画派,发展出了佩鲁吉诺(Perugino, 1448-1523)的稳重艺术与拉斐尔(Raffaello Santi, 1483-1520)的完美艺术。佩鲁吉诺《年轻男子肖像》(Portrait of a Young Man, 1494)波提切利《刚毅的圣女》(Fortitude, 1470)已知的波提切利第一幅具有确定日期的画作在随后的10-14展厅,收藏着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Alessandro Filipepi, 1445-1510)当今最重要的藏品系列,也是乌菲兹美术馆最引以为傲的瑰宝。其中最著名的《春》和《维纳斯的诞生》,在艺术史上已有太多的风格、形式和图像学分析,也是最常出现在现代消费品和装饰物上的母题之一,以至于会出现一种“教科书插图”式的审美麻木。波提切利《春》(Allegory of Sping, 1478)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 1478)然而,只有当你真正站在她们面前,真正看到这两幅蛋彩画最初的模样,绘画最初的单纯、肃穆的美,才能从外部庞杂的分析剥离而出,欣赏成为了一种极为个人化的美学体验。这样一种超验的体验好比是,你在晨光熹微中走进一个初春的花园,光透过松叶撒下温柔的金斑,露水与花瓣在甜蜜地亲吻,树梢上的鸟儿在一旁狡黠地欢笑。波提切利将这微醺般的春日自然体验人格化,化身成花神费罗拉,化身成维纳斯,化身成美惠三女神。这些只属于青春的美,似梦非梦,稍纵即逝,怅然若失,只会永恒地存在于春天的秘密花园。维纳斯的诞生则是在勾勒一个属于完美与和谐的理想。如同曹植在洛水旁遇见的神女,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个形象是理想爱人还是事业抱负其实并不重要,塑造完美理想的观念古而有之。在波提切利这里,完美理想是在贝壳里出生的少女,生来衔着羞赧的微笑,呼吸着爱琴海自由的空气,这是洛伦佐时代宁静无暇的艺术氛围,是画家渴望永恒的青春。波提切利《持勋章的人》(Portrait of a Young Man Holding a Medallion, 1475)波提切利前半生受到美第奇家族的赞助与庇护,尤其与洛伦佐、朱利亚诺两兄弟关系密切。除了上述两幅为美第奇而作的名作,另有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的《维纳斯与马尔斯》纪念被暗杀的朱利亚诺,而在这幅年轻人的肖像画中,他手中展示的勋章上印刻的是正是建立起僭主政治的老科西莫——洛伦佐的爷爷。18号展厅讲坛厅,1584年由贝尔纳德·布塔伦设计,穹顶以6000余片贝壳装饰,光线落在中心的雕塑《美第奇的维纳斯像》达·芬奇《天使报喜》(Annunciation, 1475-1480)达·芬奇《三博士来朝》(Adoration of the Magi, 1481)对底稿的最新研究显示这幅未完成之作曾被多处篡改米开朗基罗《圣家族》(Holy Family with the Young St. John the Baptist, 1505-1507),是米氏唯一保存于佛罗伦萨的画作拉斐尔《金丝雀圣母》(Madonna of the Goldfinch, 1505-1506)拉斐尔《阿格诺罗·多尼肖像》(Agnolo Doni)与《玛达莱娜·斯特罗齐肖像》(Maddalena Strozzi)(1506)画作背面为一组古希腊神话主题双联画,在大洪水之后最后的幸存者丢卡利翁(deucalion)和他的妻子碧拉(pyrrha)在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前期文艺复兴,波提切利们关注自然、崇尚青春、追求现世的享乐,以半宗教、半幻想的希腊神话世界映射着苦乐糅杂的当下社会。当文艺复兴进入16世纪,三位巨匠同时出现:达芬奇对科学技术的痴迷,米开朗基罗对人体的关注,拉斐尔对完美的人的描绘,是在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关注自然与青春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这时的艺术家思考着更深层的哲学问题,人往何处去,社会何以发展,是重塑完美的人回归古典的理想?还是发展技术通往未来之路?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Venus of Urbino, 1538)从曼特尼亚和贝利尼发展而起的威尼斯文艺复兴,至16世纪上半叶在提香(Titian Vecellio, 1490-1576)也达到了巅峰,“绘画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在提香那里得到最高度、最全面的文艺复兴表现形式”。提香早年师从贝利尼,又为乔尔乔内当了几年助手,威尼斯画派绚烂而浪漫的色彩自他而起,开创出包括丁托列托和委罗内塞在内的色彩大师,启发鲁本斯和凡·代克发展出17世纪华丽的巴洛克肖像画,并将这种风格从北欧传入了英国影响了雷诺兹、庚斯勃罗等。马奈《奥林匹亚》(Olympia, 1863),巴黎奥赛博物馆藏塞尚《现代奥林匹亚》(A Modern Olympia, 1873),巴黎奥赛博物馆藏《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这幅“全(文艺复兴)时期最性感的图像,也是文化的象征”所开创的题材和构图方式,不仅在文艺复兴时期是一种挑战与突破的象征,19世纪的印象派乃至后印象派亦将其作为反叛的旗帜。罗索·费奥伦蒂诺《音乐天使》(1521)大概是佛罗伦萨最受欢迎的可爱天使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在16世纪向欧洲其他国家扩展,其中包括法国弗朗索瓦一世治下的枫丹白露画派(Ecole de Fontainbleau),来自意大利的罗索·费奥伦蒂诺(Rosso Fiorentino, 1494-1540)等艺术家将文艺复兴风格融合当地的哥特传统,并在后期受到弗兰德斯艺术的影响。其中乌菲兹收藏的《加百列·德特勒与其妹》中以苍白肤色和姣好面容描绘的完美女性之美,正是枫丹白露画派对线条韵味和优雅人体的追求,卢浮宫收藏了另外一幅德特勒的肖像。佚名《加百列·德特勒与其妹》(Portrait of Gabrielle d’ Entrées with one of her Sisters, Bathing, 1595)作为现代美术馆的起源,乌菲兹的艺术收藏及其收藏史完好地保存了文艺复兴的观念和趣味,四个世纪之前的佛罗伦萨那种强烈的艺术气息在这里凝固,是值得并且需要一刷再刷的艺术圣地。为了艺术,为了工作,也为了乐趣。Tips时间:8:15-18:50,周一闭馆地点:Piazzale degli Uffizi, 6, 50122 Firenze费用:淡季12欧/人,旺季20欧/人联票:42欧/人(含乌菲兹、皮蒂宫及波波里花园)官网:https://www.uffizi.it/gli-uffizi角落里的文艺复兴大师:皮蒂宫/Pitti Palace、波波里花园/Boboli Gardens从乌菲兹美术馆眺望老桥 从乌菲兹美术馆参观出来,沿着瓦萨里长廊走过老桥的下一站,就是美第奇家族最大的宫殿——皮蒂宫和波波里花园。现今的皮蒂宫是为佛罗伦萨规模最大的美术馆,包括6个画廊及博物馆、140个展厅,此外皮蒂宫还负责编目和管理包括乌菲兹美术馆在内的20家佛罗伦萨美术馆的25万件展品,规模之大,望洋兴叹。皮蒂宫的外立面,可能由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皮蒂宫的展品尽量保留了原有风貌,没有按照艺术家或者作品年代分类作为展览动线Palatine画廊天花板装饰画如果时间/体力有限,建议将主要精力放在一层左侧的Palatine画廊,28间展厅收藏展示了超过500件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全部来自于美第奇家族的私人收藏,包括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佩鲁吉诺等大师的作品。因为乌菲兹美术馆的肖像展厅在调整,著名的拉斐尔自画像(上中)和红衣主教肖像(下右)被默默挂到了角落里另外由于乌菲兹美术馆经常性的修复和扩建,很多藏品会移交至Palatine展览。但由于皮蒂宫的展品实在太多,特展作品会淹没在茫茫多的画作中,需要你一再留心,说不定在角落里就“随意”挂着一幅拉斐尔的名作。拉斐尔《自画像》(Self-Portrait, 1506)拉斐尔在23岁创作了这幅自画像,苍白瘦弱的侧脸,迷茫忧郁的眼神,恬静平和的画面中洋溢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伤,仅仅23岁如何就能捕捉到这种对青春易逝的死亡气息呢,大概这就是他对于形式美的高度敏感和对自我意识的深度剖析,才能画出被“世世代代当作完美标准”的圣母。拉斐尔《大公爵的圣母》(Madonna del Granduca, 1505)拉斐尔《披纱巾的少女》(La Velata, 1518-1519)画家称其为“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历来被认为是拉斐尔版的《蒙娜丽莎》提香《乌尔比诺公爵夫人》(Eleonore de Gonzague Ducbesse D'urbino vers, 1536-1538)“当他们沉浸于一位妇人的美时,是如此地狂喜,以至于他们自认为是在天堂”Tips时间:8:15-18:50,周一闭馆地点:Piazza de Pitti, 1, 50122 Firenze费用:淡季10欧/人,旺季16欧/人联票:42欧/人(含乌菲兹、皮蒂宫及波波里花园)官网:http://www.polomuseale.firenze.it/en/musei/pitti.php?m=palazzopitti--------------------------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之旅来到16世纪,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这时的艺术家最终意识到“艺术的最高的目标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表现或心灵的意境,或伟大的思想,或人类的热情使命”,向完美之峰的攀登终于到达了她的最高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米开朗基罗到达并且越过了这个终点。米开朗基罗成长于佛罗伦萨,自幼年起与石头相伴,对雕刻极为敏感,认为雕塑的创作过程“只是把多余的部分拿掉,雕像早就在里面了”。在圣马可花园收藏的古希腊和罗马雕塑旁,在洛伦佐那往来艺术家与哲学家的美第奇宫廷中,他接受了盛期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训练。二十岁出头,米开朗基罗以《酒神巴库斯》与为圣彼得教堂所作《哀悼基督》一举扬名,随后一生的艺术创作受到来自佛罗伦萨与罗马两个城市的宗教与政治势力更迭的撕扯,留下了不朽的杰作,亦留下了更多的未尽之憾。米开朗基罗《酒神巴库斯》(Bacchus, 1496-1497),巴杰罗美术馆藏今日的佛罗伦萨将米开朗基罗奉为神明,在学院美术馆、美第奇新礼拜堂、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馆、乌菲兹美术馆、巴杰罗美术馆、博纳罗蒂之家都为他的作品辟出最重要的展示空间。在俯瞰整个城市的山顶上,大卫在米开朗基罗广场时刻准备着与巨人歌利亚战斗,守卫着这个艺术之城。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The Pietà, 1498-1499),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藏如今的我们何其幸运,仅在佛罗伦萨一个城市就能开启一整天追寻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之旅,近距离参观他的第一件到最后一件作品,历经其从吸收古典精华到开创风格主义到转向自我救赎的八十余年创作生涯。这是一位属于佛罗伦萨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家,也是一位不朽的诗人。永恒的大卫:学院美术馆/Gallery of the Academy of Florence学院美术馆成立于1784年,是佛罗伦萨美术馆学院的附属美术馆。1563年,在科西莫一世的赞助下,由瓦萨里主导创建了这个欧洲第一个现代美术学术机构,将其对Fine Art的推崇制度化和组织化,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等文艺复兴大师均在此任教,是现代艺术教育的标杆。学院美术馆的建立则是为美术学院的学生提供研究实例和创作灵感。上午九点,上次见到如此盛况还是在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展厅,美术馆外的长队更加吓人现在的学院美术馆包含了7个展厅,收藏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油画、乐器等,其中最重要的收藏即为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包括著名的《大卫》、四尊未完成《奴隶》和《巴拉斯屈那圣殇》等。慕名而来的游客为了一睹大卫真容不惜日日排起长队,展厅内更是实行限流政策,因此务必要在官网上提前预约入场时间,入口处有英文语音导览与中文导览手册可选。米开朗基罗《大卫》(The David, 1501-1504)“躶体,在西方艺术上——尤其在古典艺术上——是代表宇宙间最理想的美。它的肌肉,它的动作,它的坚强与伟大,它的外形下蕴藏着的心灵的力强与伟大,予人以世界上最完美的象征。”《大卫》的创作耗时3年,米开朗基罗在工作室内面对着一整块卡拉拉大理石日夜不分地独自工作,最终成品达到了惊人的4米高,这样的规模在古代雕塑里也是前所未见的。年轻的大卫目光坚定、肌肉绷紧、青筋暴出,等待着给巨人歌利亚最后的迎头痛击。与多纳泰罗那座略显秀丽的大卫青铜像相比,这座大卫在文艺复兴的最盛之年将“人”的热情全部激发,突破了所有“人”的桎梏,成为了一尊古希腊的神明。《拉奥孔》(The Laocoon and his Sons, 公元前1世纪, 1506年出土)局部,梵蒂冈博物馆藏在完成《大卫》两年后,《拉奥孔》雕塑在罗马的提图斯浴场遗址附近出土,米开朗基罗亲临出土现场。这座群像所体现的古希腊艺术中最为动人的悲剧性冲突、与命运搏斗的痛苦与恐惧深深影响了米开朗基罗的后期创作。米开朗基罗《觉醒的奴隶》(Slaves: The Awakening Slave, 1519-1530)未完成米开朗基罗《圣马太》(Saint Matthew, 1505-1506)未完成米开朗基罗的创作从古典开始蜕变:生命是痛苦的,要咆哮着、怒吼着将生命从物质的束缚中解放而出。为尤里乌斯二世陵墓所作的代表七种自由艺术的奴隶雕像,最终仅完成两座——现藏于卢浮宫的《垂死的奴隶》和《反抗的奴隶》,而四座未完之作,与同样未完成的《圣马太》一道,陈列在通往完美之神大卫的囚徒长廊(The Gallery of The Slaves)两侧——生命从大理石挣扎而出的震撼感,某种程度上竟比完作更加强烈。米开朗基罗《巴拉斯屈那圣殇》(Palestrina Pieta, 1550)此外,米开朗基罗一生共创作过四座以Pietà(可译作圣殇/圣母怜子/哀悼基督等)为主题的作品,除24岁时为梵蒂冈而作的第一座,其余三座均为他在近80岁后开始创作,最后两座直至去世尚未完成。第一座哀悼基督是青春在死亡时凝固的美,是波提切利时代对永恒青春的无限渴望。那么在这尊藏于学院美术馆的《巴拉斯屈那圣殇》,饱受疾病所苦的米开朗基罗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巴拉斯屈那圣殇》局部我们的眼睛曾清澈快活,深嵌在眼眶里明亮如炬,现在只余空空洞穴,森黑可怖——时间拖来这些颓垣断柱。在囚徒长廊的左侧展厅是图斯卡尼厅(Salone della Toscana),展示着19世纪学院学员的作品,拿破仑的指定雕塑家洛伦佐·巴尔托里尼(Lorenzo Bartolini, 1777-1850)在其死后将其大部分作品及石膏模型捐赠给学院美术馆。非常有意思的是,不少模型的身上/脸上遍布小黑点,看了展厅里播放着一个雕塑创作过程的视频,才知道这些小黑点是创作者用于测量石像与石膏模型之间的比例是否准确。对艺术生产过程的展示,是学院美术馆在策展方式上的一大亮点。学院美术馆的另一个冷门彩蛋是于2001年开放的乐器博物馆,展示了40余件来自美第奇和洛林(Lorraine)家族的乐器收藏。其中最亮眼的莫过于一把由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1644-1737)为美第奇家族亲手制作的中提琴,至今保存完美。斯特拉迪瓦里 中提琴(”Medici” Tenor Violin, 1690)琴弦下为美第奇家族的徽章斯特拉迪瓦里 小提琴(”Medici” Violin, 1716)Tips时间:8:15-18:50,周一闭馆地点:Via Ricasoli, 58/60, 50122 Firenze费用:16欧/人(含官网预约费)官网:http://www.accademia.firenze.it/无限的昼夜晨暮:美第奇新礼拜堂 / Cappelle Medicee在前两期介绍圣洛伦佐大教堂的新礼拜堂时提到,米开朗基罗在新祭衣间(The New Sacristy)为美第奇的家族墓地设计了六组陵墓。每组计划以一座墓主坐像加两座人像构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分别冠以昼夜、晨暮、季节、时刻等主题,同时在地面呈现出江河——以永恒循环的自然纪念不朽的死亡。然而来自罗马的召唤使得他最终仅完成两组:为朱利亚诺而作《昼》《夜》,为洛伦佐而作《晨》《暮》,至此之后米开朗基罗再未回到佛罗伦萨。米开朗基罗《昼》(Day, 1520-1534)米开朗基罗《夜》(Night, 1520-1534)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来临《昼》与《夜》的身体弯折如紧绷的弓,手臂痉挛,两腿交叉,头部深深垂向暗处,仿佛沉睡后噩梦连连、惊醒时怒目而视,光与影凸显出强烈的紧张感——这是朱利亚诺被暗杀的厄运。米开朗基罗以《夜》为主题作诗道: 睡眠是甜蜜的,成为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罪恶与耻辱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才是我最大的快乐;因此,不要惊醒我啊!讲话轻些吧!米开朗基罗《晨》(Dawn, 1520-1534)米开朗基罗《暮》(Dusk, 1520-1534)脸部尚未完成不同于前者线条的斗争与强烈,《晨》与《暮》的线条则是平静而和谐的。少女与老人显示出完全放松的姿态,以丰满的体态、若有似无的笑容勾勒出柔和且平静的心态,这是属于洛伦佐时代宁静无暇的艺术氛围。透过你明朗的眼睛我看到柔美的光,我阴翳的眼睛永远看不到;我用你的脚承受我负荷的重量,我自己的躯体已迟缓衰老。米开朗基罗《圣母》(Madonna and Child, 1521-1534)中间像两侧雕塑Saints Cosmas and Damian则由他的学生蒙托索利和蒙泰卢波继续完成米开朗基罗为新礼拜堂所作的《圣母》则是向风格主义(Mannerism)转变的迹象之一,“一个形象或一群形象的理想结构应该是盘旋弯曲的”,在表现身体形态时模仿自然状态使其有某种弯曲,以打破文艺复兴盛期所强调的绝对对称与统一。美第奇新礼拜堂模型米开朗基罗在1534年离开佛罗伦萨后,由瓦萨里在1555年完成了新礼拜堂的建造Tips时间:8:15 - 14:00,每月第2/4周末、第1/3/5周一闭馆地点:Piazza di Madonna degli Aldobrandini, 6, 50123 Firenze费用:9欧/人官网:https://www.cappellemedicee.it/最后的圣殇: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馆 / Museo dell'Opera del Duomo米开朗基罗《创世纪》《最后的审判》,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1541年,66岁的米开朗基罗以《最后的审判》成就了西斯廷礼拜堂的不朽,在此之后,现今可考的雕塑作品仅余三座全力呈现哀伤的《圣殇》。除前文介绍的学院美术馆的《巴拉斯屈那圣殇》,另外一座为自己陵墓所作的《翡冷翠圣殇》就藏于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馆内。米开朗基罗《翡冷翠圣殇》(Bandini Pietà, 1547-1553)未完成这座圣殇作于78岁,米开朗基罗选取了基督刚从十字架上卸下的瞬间。在六年刻刻停停中,艺术家眼见自己的生命在无可挽回地流逝,便将那身后协助卸下圣体的尼可德莫(Nicodemus)刻上了自己哀恸的脸,在基督无力垂下的手臂上更有许多试图损毁的划痕——这件作品的死亡况味是如此沉重。80岁以后,米开朗基罗的创作彻底转为极简风格,恢复具有中世纪传统造型的线条造型。最后的作品《隆达尼尼圣殇》就被完全象征化与简化了:圣母与圣子形象极为纤长,几乎要融合在同一个被线性化的身体里,早期作品中对完美的人体形态的追求被完全舍弃,人体不再是形体的接触,而是灵魂的融合。这件未完成之作耗费了米开朗基罗十余年的创作时间,直至去世前几天,他还在用力敲击这件作品,最终在死亡中获得了永恒的宁静。米开朗基罗《隆达尼尼圣殇》(Rondanini Pietà, 1550-1564),藏于米兰斯福尔扎城堡艺术家在晚年的创作抛弃形式,转向寻求心灵的救赎的例子,在大教堂博物馆里还能看到另外一个例子——多纳泰罗的《抹大拉的玛利亚》。多纳泰罗在年轻时是创造出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件男性躶体雕塑的先驱,他的大卫青铜像以自信之姿宣告着古典理想的复兴,开启了文艺复兴对完美人体形态的推崇之风。多纳泰罗《抹大拉的玛利亚》(Saint Mary Magdalene as Peniten, 1455)然而到了多纳泰罗的晚年,他完全丢弃了造型之美,以表现内心生活和性格为唯一目的。女圣徒赤脚站立,双手合十,衣衫褴褛,面容枯瘦,要以老年时代的苦行弥补其一生的罪过——这是艺术家的自我赎罪吗?我们不得而知。大教堂博物馆的这两件艺术家晚年之作是这趟旅程的意外获得,希望你我都能有机会再次亲临,体验这种以生命为艺术燃烧至灰烬的悲壮。Tips时间:9:00 - 21:00,每月第1个周二闭馆地点:Via della Canonica, 1, 50122 Firenze费用:联票20欧/人(含大教堂、塔楼和博物馆)官网:http://www.ilgrandemuseodelduomo.it---------------------------------------------------------------------------两个世纪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之旅终于告一段落啦,下一期将带来17世纪巴洛克艺术如何在永恒之城罗马大放异彩,精彩绝伦的贝尼尼和卡拉瓦乔,欢迎关注公众号【兔魄又满】,及时了解最新艺游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