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这里吸引我的的无外乎是一张蒲甘的的照片:热气球伴随着日出飞越过浸染在金色雾霭中的千座佛塔,这大大小小的佛塔就静静的伫立在那里,见证着缅甸的兴衰荣辱。12天的慢行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了一番真正的“缅甸岁月”,战乱、贫困、独裁、闭塞、封锁并没有击溃这个古老国度的人民,相反的是人们大多秉持着乐善好施的态度,过着精神上富足的生活,缅甸式的微笑是对外界最好的回应。城市佛教大约在西元前三世纪传入缅甸,蒲甘王朝的创建者阿奴律陀听取孟族僧人阿罗汉的建议,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为国教,并在西元十一世纪时佛教成为缅甸居民普遍的信仰,而提到仰光首先进入脑海的那必然是大金塔。我在到达的第一晚就直奔大金塔,想去尽快感受下这座东方艺术瑰宝的佛国建筑,不出所料,大金塔的金碧辉煌,再配上广场内这群佛门信徒,令我心生敬畏,你只需默默的听梵音诵经,让心灵放空。缅甸的人们称大金塔“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而“大光”则是仰光的古称。夜幕下跪拜的父子俩,也许孩童的心里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这种家庭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佛家的信仰在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与传承。在领略了仰光的招牌景点之后,我们来到了市区的吃货天堂-China Town,小吃、烧烤、水果、夜市仿佛回到了国内南方城市小吃一条街。唐人街上卖水果的老人面对镜头扮着鬼脸清晨的苏雷塔梵音阵阵,整个仰光市区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周围被市政厅、中心广场、圣玛利亚教堂英式建筑包围20世纪20年代,仰光是世界上移民人口最多的城市,大量印度裔涌入这座城市,华人也在这里寻找商机,当时的热闹程度堪比新加坡、香港。轮船定期从仰光开往加尔各答。飞机此时刚刚问世,就有航班从仰光飞往雅加达、悉尼、伦敦等世界各大城市。百年的深厚历史积淀下,仰光城给我的感觉是一座兼容并包的城市,就建筑风格来说,在兼有缅甸当地风格的建筑同时,老城区也保留了各种殖民时期的西式建筑以及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建筑。中心公园,又叫玛哈班都拉广场,是为纪念抗击英国殖民者民族英雄班都拉将军而得名,清晨公园的草坪上聚集了一批“广场舞”爱好者仰光的市政大厅融合了欧美风格的楼体和缅甸风格的屋顶在仰光的街道上,你随处可以看到成群的鸽子聚集在街边,路过的行人大都会买上一盘玉米粒撒向鸽群在饮食方面,缅甸也融合吸收了中国和印度特色,这种随处可见的类似我国“春卷”的油炸食物,被称为samusa,是一种著名的印度小吃,它已经成为了当地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再说一下当地人的生活习俗,自下飞机的走出机场的那一刻起,你就会被当地人独有的打扮与着装风格所吸引,由于缅甸的炎热气候,无论男女,裙子与人字拖成为了缅甸人的标配,裙子穿在男的身上叫笼基,穿在女的身上叫特敏。在进入佛塔时穿着短裙、短裤以及鞋子是不被允许的,而对于我们游客来说每天要穿梭于不同佛塔当中,穿上“裙子”赤脚行走在佛堂之中是融入当地生活的最好选择。穿着特敏、人字拖的上班族昂山市场中五颜六色的“裙子”供顾客挑选缅甸的女人、小孩爱在两边脸颊各涂上一片黄粉来充当天然的防晒霜,它是由一种黄香楝树干在石磨上边滴水边研磨而成的黄色桨汁。涂着“防晒”卖西瓜的女人感受完晨光中的仰光街头之后,我们又驱车赶往位于市区北部的仰光大学,仰光大学是是缅甸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在这里走出了诸如昂山将军、昂山素季等缅甸响当当的风云人物。漫步校园当中,恰逢学生的毕业典礼,我们凑巧碰上了许多华裔学生,此时一位祖籍福建的中年大叔与我们攀谈起来,他们一家专程来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并自豪的告诉我们毕业后孩子即将成为一名牙科医生。仰光大学的毕业季聚居在城市里的华人多来自广东、福建,他们多从事生意经营、商业投资等,华人们在这里仍然着保持着国人勤奋、不怕吃苦的精神,过着富裕的生活同时,也为缅甸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自2010年开始,缅甸加速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军政府逐渐还政于民,西方各国也逐步解除了对缅甸的经济制裁,网站禁令的取消,手机的普及,更多的外商投资……总的来说,高速的发展会使缅甸变得更加自信、乐观和开放。有幸参与了当地人在教堂举办的一场西式婚礼小火车谈到交通,仰光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堵城”,整个城市布局规划略显得杂乱无章,每天早晚高峰期的道路犹如失去控制一样,马路上大多数跑的是破旧的日二手汽车,殖民时期英国人遗留下来的火车站和铁轨仍然在使用当中,因此,仰光环城的小火车也成为了当地民众的出行重要交通方式,我们只需花大约两元人民币便穿越回了国内的绿皮火车时代,体验了一把三小时的环城旅行。环城小火车已经成为了外国游客仰光必去体验的项目小火车使用的是窄轨,大都是日本人淘汰下来的车型,车厢内还留有各式的日语标注、警示语,车内一般约 有5~7 节车厢,而车厢有两种,一种是中间是走道,两边是双人座椅,另一种是车厢两边各有一排长椅,中间有宽阔的过道。有时候车厢空位很多,缅甸人喜欢脱下鞋来盘腿而做,甚至躺在座位上缅甸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僧人、尼姑的身影在缅甸人眼里坐火车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无拘无束,站着的,躺着的,脱鞋的,吃饭的,看报的,说笑的,商人小贩,上班族;车厢没有门,窗户随意开,我想大概这就是缅甸的城市节奏:舒适、惬意的慢生活。佛塔当我们继续带着这份惬意、闲适的心情来到了蒲甘,这里的主题简单而鲜明:每天租上一辆电瓶车寻找一座自己喜欢的佛塔,静静的欣赏蒲甘佛塔的日出日落。蒲甘在经历了沧桑岁月900多年,见证了蒲甘王朝的兴衰荣辱,至今仍保留着大约2000座佛塔与佛教遗迹,当地人厚重的佛教情结与宗教信仰对蒲甘老城的一座座佛塔爱护有加,整个老城也基本保持了古代的风貌,游人也大都遵循着佛国的礼仪,赤脚、端庄的畅游在一座座寺院当中,很庆幸,我们又能再次穿梭时光一睹蒲甘王朝的风貌。瑞山陀塔(Shewsandaw paya)是对游客开放的佛塔当中有着最高观景平台的佛塔,因此也成为最为热门的观景平台,蒲甘大大小小的佛塔尽收眼底作为蒲甘的第一站,我们清晨五点便爬上了这座热门宝塔,不出所料离日出还有一段时间的时候,平台上已经聚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大家目光齐聚在东方等待日出与热气球的腾空之时,当金色慢慢浸染整个蒲甘的时候,当热气球成群结队掠过佛塔的时候,我承认,这也许是我22年来见过的最激动人心的日出时刻。每当爬上佛塔登高望远时,我的心中总是冒出一句诗词: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情景也大抵与诗词描述的情景颇为相似,只是“烟雨”变成了“黄沙”。墨西哥小伙正襟危坐在佛塔的围墙上也记得第一天看落日我们选择的是布罗迪塔(Bulethi paya),由于平台过道过于狭窄,宽度仅容一人身位,所以每位游客选择席地而坐以保持安全,大概众人受这里宁静的气氛影响,我们选择屏住呼吸静静的享受着日落的黄金时刻,此时只剩下零星的快门声音,也许这份宁静只属于布罗迪塔。位于蒲甘东南部的帕塔达塔(Pyathada paya)是观看日落的绝佳位置,日落之时牧民赶着牛羊经过塔下,此时佛塔的剪影映衬着黄沙飞舞的画面别具一格,当然,这里也成为各位摄影师的兵家必争之地,长枪短炮静候牧人归来,隐约听见一声:“set fire!”那便是摄影爱好者最美好的时光。布施缅甸是佛教国家,僧人在缅甸有很高的地位,民众为僧人布施是一种神圣的义务,无论是在大都市仰光,历史古都曼德勒,万塔之城蒲甘你都会看到和尚、尼姑清晨赤脚而行,或三五结伴,或成群结队去挨家挨户托钵化缘。仰光街头化缘的尼姑蒲甘娘水镇小沙弥的化缘小队伍搭车去化缘最壮观的布施当属曼德勒的马哈伽纳扬僧院的千人僧饭,这里是缅甸最大的僧院,缅甸的和尚遵从过午不食的规矩,每天上午十点僧人排着长队托钵进入寺院餐厅进食,这个盛大的仪式也被道路两侧的外国游客围的水泄不通,而僧人对于我们的长枪短炮与围观早已习以为常,简单的可以概括为为一千个老外看一千个和尚吃饭。僧人斋前必整装,托钵必赤脚,身体要裹严,代表僧人对布施的重视与感恩在排队时要求僧人目光保持在前方,不能左顾右盼,而时常也会有僧人将目光瞟向两侧在缅甸,布施已深入到了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每天吃饭走路一样平常,我也从最初的好奇、新鲜转而变为敬佩与感悟,佛语有云:贫由吝啬起,富从布施来,贫穷是因为为吝啬、自私,心中只有自我。若想成为真正的富有者,必然要心胸广阔,怀摄天下。无论物质上的贫穷或富裕,只要种了富贵之因,必然就会得到富贵的果。我们都应该常怀一颗善良、感恩之心,尽孝父母,善待朋友,为社会贡献力量,这才是布施之道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乡村为了能更加深入感受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我们选择了来到卡劳小镇徒步,这个小镇位于掸邦首府东枝与著名的景区茵莱湖之间,小镇虽然只有几条街,却成为了徒步者聚集的地方,这段两天一夜的体验,对于稍许视觉疲劳的我们,暂时告别了各式佛塔,更多的感受是的乡村风貌,以及热情好客、腼腆、淳朴善良的乡村朋友,我想用尽一切美好的形容词来叙述这段体验也不为过。田间耕作的农民当镜头对准田间的人们,也许他们会准备好一个pose好久不动直到你放下相机回应他们一个笑容旱季的梯田多了几分荒凉,牛儿悠闲的咀嚼着杂草村庄的民居多为两层的纯木质小屋或是吊脚楼,这大概可以达到潮、防水灾、防野兽的功效我们整个徒步项目都是行走在掸邦地区,看到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也许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掸邦地区主要以掸族(shan)为主,而掸族实际上与我国的傣族一脉相承,属于同一个民族。淘气的孩子们在镜头前是最为放肆的,争先恐后的展现着自己,相机的纪录成为了他们的展示舞台清晨围在火堆前取暖的孩子这里的阿猫阿狗与人类相处十分融洽,见到陌生人都把你当兄弟姐妹,在拍这张照片时四五只小狗仔挂在我身上抓来抓去我们徒步在深山密林当中,也做好了没有信号的准备,做为还在上学的90后,平时的“低头族”、“手机党”终于被强制的隔离了一次,只管体验这次别具一格的“农家乐”。白色的衬衫和绿色的笼基是学生们的校服村舍的木质窗户也为我的拍摄带来了许多乐趣,心中早已布置好构图,我只需端起相机等待主人公出现好了。学堂外的我等候已久,突如其来的这场暴雨,才把认真上课的孩子们目光吸引到窗外回忆中,我们总感叹着这是一个纯真、原始的国家,经济的落后、没有过度的商业化反而使这里的人们更加淳朴、真诚,而矛盾的是我们也希望这里的人能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随之而来的也正是国家的改革开放、旅游业的兴旺、商业化的进程,不知道多年以后一个更加现代的缅甸我们还能否看见这真诚、灿烂的缅甸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