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是偶然遇上的。在外游玩回来,坐巴士下错了站,看见了一处废弃的旧铁轨。铁轨保留了一小节(纪念还是景致?),寻迹而去,发现了过去的老车站,如今改成了市场。那里有夜市,各种啤酒、烤肉,以及餐厅酒吧等等。我们住的旅馆外都是洁食餐厅,无肉食,从天而降的老车站夜市,毫无疑问成了晚餐的第一选择。尤其幸运的是,老车站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近,步行十来分钟,标配是烤肉和啤酒。哈!人品好,上哪儿都有好运!夜市烤肉的炉子很夸张,乍一看像蒸汽火车的锅炉,加之烤肉摊本就名为“烟之美味”(原名smoke & taste,中文是自己乱译的,求高手给个好名),烤起肉来烟雾缭绕,活脱脱重工业时代的画风。烤肉的大叔很酷,乍一看像哈雷摩托的骑手,切起肉来刀下虎虎生风,很是了得!想必当年车站不大,所以夜市也小(同中国相比较而言),大部分是露天,很难找到空位。第二次去,同桌的是两个当地帅哥,喝着喝着就聊了起来。帅哥问,这个夜市就办3天,你们是如何知道的?我们笑,偶然遇上的,用中国话说,赶巧了。再喝,就熟了,问了他们一个几天来我与理工男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从外貌上(言语也如此)一直分不清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问帅哥是否有区分的标准?帅哥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说如果都说希伯来语,我们也是分不清的。见我们诧异,帅哥讲了他服兵役前的事。那时他在一家咖啡店上班,一直以为老板是犹太人,直到有一天听见老板用阿拉伯语打电话,才知道老板是阿拉伯人。接着帅哥问,中国人与日本人,如果不说话,你们能分清吗?想想,我们也不大能分得清,应该是一个道理。吃完喝完,大家道别,帅哥说,明天有个车秀,可以来看看。车秀倒没放心里去,可晚饭却是要吃,夜市是最后一晚了,来了依旧直奔烤肉摊。快吃完时,见近百辆车逐一驶进夜市停车场,车主停下车后,与家人一同进到夜市里吃饭喝酒去了。吃罢出来,路过停车场,才发现小伙子说的车秀果然不假。尽管我对车一窍不通,但看着这些古怪的老爷车和时尚的跑车,就知道价值不菲。汽车图片中最后那张,不是老爷车也算大叔车了,一位当地的先生说,这辆车的车龄至少在40年以上,车型和车牌都是上世纪70年代初的。我说在中国,肯定是早就淘汰了,居然还能开,还准开,没有年检吗?但无论开的什么车来,在夜市里都是一样,坐在露天廉价的座椅上,吃烤肉或薯条,再不就是热狗。至于能不能喝啤酒,没问,估计酒驾也是不允许的,这么一想,倒是我们两条腿走路的人,多了几分随意和自在。这晚到第二天是安息日,不仅餐馆、市场、超市不开门,连公共交通也全部停止(阿拉伯人的餐厅和巴士除外)。趁着市场停业前(下午两点),我们赶到耶胡达市场买了一大堆吃的。市场就像中国过年前赶集,比肩接踵,热闹非凡。这就是我喜欢集市的理由。无论是夜市还是市场,你看到的是真正的当地人,看到的是当地人最日常的生活。这种生活不是给游客看的,是给自己过的,这才是了解一个国家的最好途径,这恐怕才应该是旅游的最大乐趣。对那些只到旅游景点打卡的人来说,没看到这些是不是一种遗憾呢?昔日的老火车站车站外的铁轨如今是市民的休闲跑道夜市这么剽悍的烤肉摊,有木有重工业时代的画风?烤肉的大厨,帅到爆!这中间就有豪车的车主警车也来凑热闹爷爷辈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