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1
1247
0
3
作者:布衣哥
暑假得空,我们有15—20天的自由活动时间。老伴经常念叨茶卡盐湖,是时候带她了此心愿。立即动手做攻略、拟行程,由于茶卡盐湖附近及沿线的很多有名景点我们都去过,只能另辟路径,搜寻新的美景。此次是我们第四次较长时间的西行,故行程选定从武汉直达西宁,先由近及远,注重由低海拔到高海拔逐步适应的方式,从西宁出发,经茶卡、德令哈、大柴旦至格尔木,一边观光,同时避暑;然后由远及近,由格尔木踏上归程,沿途停留甘肃天水、陕西宝鸡,直至眉县返回,预计时间不会太紧。按照行程计划,我们7月14日从武汉出发,到7月30日凌晨抵汉,历时17天。游程横跨青海、甘肃、陕西三省,往返行程应6000公里有余。一路上大都风和日丽,少有阴雨天气。青海期间,行走在高原地带,稍有口干舌燥、头昏目眩之感,但均在预料之中,也在身体许可之内;甘肃、陕西期间,迈步在山野、坊间,正值酷暑盛夏、烈日当空、艳阳高照之时,领受着和武汉差不多的大热天。一路亦山亦水,是景是画。随着地域的不同,景象万千,纷呈各异。我们亲吻着昆仑山脉、祁连山脉、秦岭山脉那连绵不断伟岸的身躯,荡漾于青海湖、茶卡盐湖、可鲁克湖、翡翠湖、察尔汗盐湖那浩瀚碧波、天然魔镜、卤水盐池之间;奔走在雪域高原、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陇上、关中平原那茫茫戈壁、处处宝藏、热地厚土、绿野果乡的辽阔大地上;寻访着伏羲、炎帝等华夏始祖的辉煌足迹;穿越在西周、先秦的历史长廊;徜徉于琼花绿树间,聆听着久远的传说、今日的神话;---。美哉,我的祖国!美哉,青甘陕!告读者及驴友:作为背包客,我们不喜跟团,每年相伴外出半个月以上的自助游一、两次,已有十几个春秋。每次拟线路、写攻略很费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出行的交通衔接、食宿安排等都颇费心思。甚至很多边远地区,相邻的县与县之间都难有班车相连。查阅网上的攻略,大多发几张景点的美照,配几句话的介绍而已,详细介绍出行、行程中的细节并不多见。对于穷游的背包客而言,欲去景区缺少参考性,实施起来实属不易,尤其是吃、住、行方面,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具有指导性且很详细的游历该多好。基于此,本篇拙文作为我学写游记的处女作,并借此就教于旅行大家。本篇游记写写停停,断断续续,很难静下心来,一气呵成,历时近两月,草成近五万多字。本着边游边记的想法,通过亲身经历,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特别是游历过程中的探路寻径、车马劳顿等,全部用文字详细、如实、不加虚构地记录下来,难免弯路,并非捷径。写的过程中,我也觉得过于繁琐和累赘,愚以为只有这样才能给背包客来点参考。虽说已是尽心而为,但毕竟还是走马观花,许多地方难免谬误,也请诸君谅解。如果对你有些许意义,也是给我的几分慰藉。作为一个开端,我将继续写下去,相信我的游记或许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受背包客的欢迎。联系方式:QQ:113721778,布衣。第1天(7月14日):武汉至西宁,住西宁。武汉至西宁直达火车仅有一趟,且为过路车,系广州开往拉萨的Z264次列车,武汉站点几乎无票卖。故武汉至西宁只能中转,中转地多为西安。这样我们先乘坐G856次武汉-西安北的高铁,二等座454.5元,9点17分离开武汉站,历时5小时10分后,于中午14点27分正点抵达西安北;利用中间等候转车的1小时51分的时间,我们在车站内的饭店吃过午餐,于16点18分转乘D2699次西安北-西宁的动车,二等座232.5元,又历时5时52分,于深夜22点10分正点抵达西宁,武汉至西宁全程共花费12小时53分钟。到西宁太晚,又是旅游高峰季节,好在我们提前在网上订好了西宁火车站附近的一家私人旅馆,下车后热情的女店主已在车站出口的广场上接我们。西宁,我们曾在此逗留过两次。她是青海省省会所在地,青藏高原的第一大城市,市区海拔2261米,夏季凉爽宜人的气候让它获得了“中国夏都”的美称。号称西宁的八景,即今西宁及其周围的八个景观。包括石峡清风、金娥晓日、文峰耸翠、凤台留云、龙池月夜、湟流春涨、五峰飞瀑和北山烟雨,是由清末湟中人张思宪所写《题湟中八景》诗而来,此次没有列入我们的行程之中,只是把她作为我们的中转地。明天我们将从这里出发,去老伴久久仰慕的茶卡盐湖。第2天(7月15日):西宁至茶卡镇,游茶卡盐湖,住茶卡镇。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距西宁298公里。从西宁到茶卡盐湖,可以乘坐汽车的直达班车和过路班车, 西宁市新宁路汽车站,每天中午12点有一班发往茶卡盐湖的班车,车程5小时左右,票价约60元;该站每天还有4、5班发往乌兰县的班车,途中都经过茶卡镇,全程约6小时,票价约70元;西宁火车站东侧的游客集散中心,每天也都有发往德令哈、格尔木、大柴旦、都兰、茶卡等地的班车,乘坐这些直达班车或过路班车到茶卡镇下车即可。还可以乘坐旅游列车,这趟车次为Y961/2次的列车,在每年6至8月份的旅游旺季,持续开行于西宁至茶卡之间。该车既舒适又方便,特别适合于从西宁到茶卡一日游的游客。我们出门前就已订好了7月15日西宁至茶卡的这趟车,并于当天早上8时25分搭乘它离开西宁站。这是一列从西宁直达茶卡站一站式、当天往返,被称为“天空之镜”号的旅游专列,中途只在一个叫“察汗诺”的地方,停约20分钟换车头,但不开车门,随后列车继续行驶开往茶卡站。这趟“绿皮”列车全部设硬座席位,票价62.5元一张,较大巴车舒适得多,我们乘坐的这趟尚有一些空位,于中午12时55分抵达茶卡站。若想游完茶卡盐湖后,当天返回西宁,请注意这列车的返回时间:当天16时30分从茶卡站发车,20时43分返回西宁站。茶卡站距茶卡镇还有约5公里的路程,这里没有通往镇上的交通车,出站后的站前广场时有出租车在此候客,也可以到广场外约100米的三岔路口边,找到待客的出租车。我们在广场上因事稍微耽搁后,经人指点在三岔路口包了辆出租车,车费20元,出租车将我们直接送到茶卡镇上提前订好的民宿里。旅游旺季,茶卡的住宿不好找,且非常贵,需提前多天预订。茶卡的住宿分两个地方,茶卡盐湖景区和茶卡镇。茶卡盐湖景区,仅有景区开的青盐宾馆和青年旅舍两家。虽说可以观日出和观赏日落、看星星,但房价着实令人咋舌,不是我等小民可以消费;抵达前2天电话问询,前者标间680-800元,后者4--8人间两层高低床每床150元,且无还价余地。茶卡镇不大,距离景区3公里左右,有一些宾馆,还有许多民宿。通常宾馆标间都在400元以上;我们在类似于农家乐的民宿里住下,带卫生间但无电视的的普通大床房每间叫价260—280元,我们提前5天预订时,好不容易还到230元。这里有配套的饭馆,随时可以在此就餐。我们入住后,已是中午2点,在此点上两个菜,就地解决中餐。感觉饭菜不咋地,价钱不便宜,同时打探着饭后去盐湖的行程。茶卡盐湖,貌似中国人必去的55处景点之一,被称为“中国天空之镜” 。湖面海拔3059米,湖面面积105平方公里。茶卡盐湖也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盐的海;“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吃过稍晚的中餐后,我们带上饮用水和提前备好的干粮,顺着民宿前经人指点的街道向通往盐湖十字路口处快步前行。从十字路口到盐湖还有约3公里路程,没有公共交通,只能步行或者打车。这里有待客的出租车,据司机介绍,乘出租车需由左边道路绕道而行,车程超过5公里,单程每辆40元。径直通往盐湖景区的道路前,设置有一排钢管桩,游客能自由通过,站在此处,隐约可以看到景区前那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区区3公里的路程,与我们野外徒步相比,算不了什么。我们选择步行前往,一路上踏着宽阔的柏油路,顶着炎炎烈日,道路两边并无树木遮掩,两旁是一片开阔的盐碱地带,在通往盐湖大概中点的道路左边,路过一处尚未完工的建筑群,看上去民族风格醇厚,像是一处新开发的景点。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并无过往行人及车辆,也无岔道路口,历时一小时到达景区大门口。景区门票,旺季60元,60-69岁老人凭证半价。07:00-21:00 全年全天候对游客开放。作为自由选择项目:小火车(单程)50元,直达景区内湖中延伸道路的终点;游船(单程)90元,电瓶车(单程)5元,只到达盐湖边缘;观光塔20元 (5月1日-10月31日期间)。我们很快买好门票和单程前往湖区中心位置的小火车票,进入景区大门不远处,左边依次是小火车和电瓶车的候车区,紧挨候车区是徒步进入景区的通道,右侧矗立着景区观光塔。我们登上即将开动的小火车,小火车先跨过约1公里长的盐碱地带,只见右边的湖岸边,点缀着几座大型的盐雕,并配以人工盐湖为景,很多游人散布其间,这里是电瓶车到达的终点。随着小火车进人湖区,一条铺有钢轨的小火车通道向湖心远处不断延伸;低于火车道的两旁,是由结晶盐颗粒铺成的银白色的足有2米宽的人行便道,便道上有来来往往的游人,或驻足观景、拍照,或顶着烈日穿行;便道的外侧都是大片的盐湖,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及近处的盐湖上,也有三三两两游人穿着及膝的胶鞋置身湖中,趟着很浅的湖水,在几乎平坦、一片白色的湖底行走、嬉戏、摄影。不经意间,小火车越过中间站点,很快就到了小火车的终点站。站点尽处,没有了火车道,路面显得稍微宽大,像是一个观景平台。平台的左边向湖边进一步扩宽,这里有商店、厕所等为游客服务的简易设施,这里也是游客的游览终点。我们依着湖边的围栏,放眼四顾。盐湖水域宽广,银波粼粼。远处连绵的雪山环绕,湖边尽处的坡地凸凹有致,将盐湖四周涂抹一圈青黛色。蓝天白云、雪山映入湖中,真是一处人间仙境,如诗如画。置身于这不大的平台上,脚下是蚕豆大小的结晶盐颗粒覆盖的盐层,仿佛进入盐的世界。老伴顾不得地上盐粒的滚烫,忍不住席地而坐,双手捧起晶莹剔透的盐粒,变动着姿势,让我给她来几张与盐亲昵的快照。告别游客游览终点,只是我们观赏盐湖的起点。我们顺着小火车通道边的湖边路开始返程,边走边玩、边娱边乐,聆听着茶卡盐湖许多神秘而美丽的传说。相传盐湖里那晶莹剔透的盐,是西王母为解救苦难中的黎民百姓,派来1000位仙女来到人间撒下汗水的结晶。还有那茶卡盐湖的守护神—福食之尊穆瑶洛桑玛的传说、盐帝制盐的传说、马头琴的传说------,个个美丽动人。这些美好的传说承载着这里的人们祈求平安、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也形成了当地牧民极富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我们徜徉在如此圣洁的盐湖上,脚下的盐粒沙沙作响,身边四野,无任何遮挡,任凭头上烈日暴晒、热风扑面,随着返程的游人踏着奢侈的白色盐路一路欣赏。回程途中,右边的路旁,有一处木质栈道延伸湖中,连接着一方木质平台,平台旁有木质护栏相拥。护栏的一整方横排着“天空之境”四个白色大字。这里是游人下湖的最佳地方,附近的湖面上,点缀着身着各色靓丽衣、裙的游人。本想带着老伴去湖中体验,但由于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卤水有很强的腐蚀性,且这里没有下湖的鞋套租售,赤脚下水万万不能。老伴再次按捺不住,穿上游人转送的鞋套,径直踏入湖中,独自嬉戏。湖水也就四五寸深,没有危险,我也只能站在栈桥上,任她尽情。离开“天空之境”,还是烈日当空,燥热不已,湖边的盐雕已逐步在眼前清晰,约4、5公里长的伸向湖中的道路在我们脚下就要结束。谁知突然天空阴云密布,寒风习习,并下起雨来,我们虽然及时穿上塑料雨衣,仍感到周身寒透,只有坚持着,冒着雨快步赶到湖岸边。尽管雨小了,但还在下着,我们穿着雨衣,还是与湖岸边的几处大型盐雕来个雨中倩影,随后乘电瓶车返回候车区,此时雨过天晴。我们在景区大门内的广场上流连,这里有卤水制盐的流程介绍及相关展览,有这里精制的结晶盐粒售卖,还有几处制盐的雕塑散布在广场旁边。我们在竖写着“茶卡大青盐”的高大观光塔前和其它几处景点来了几张合影。此时已是傍晚六点半钟前后,我们步入茶卡景区出口处,这里有一片摆摊区,一些柜台摆成弯弯曲曲的通道,除卖些旅游类小东西外,也有些小吃等可供游客挑选。出景区不远处,有出租车候客,与另外两姑娘一起拼出租车,每人5元返回茶卡镇,结束了盐湖的游程。第3天(7月16日):茶卡镇至德令哈市,游巴音河,住德令哈市。德令哈市平均海拔2980米,位于中国青海省北部。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青海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东距省会西宁514公里,西南距格尔木市387公里。青藏铁路、青新公路横穿全境,东西南北,经纬如网,可东进省会西宁,西上新疆,北连河西走廊,南下西藏,交通便利。境内山川湖盆兼有、草场农田密布。德令哈意为“金色的世界”,她是改革开放中崛起的一座高原新城,是瀚海戈壁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怀头他拉草原上,镶嵌着一大一小两个绮丽恬静的湖泊,大的是托素湖,小的是克鲁克湖,两湖距离很近,风姿却迥然不同;不远处的白公山上有个UFO的标记,传说是外星人遗址,加上山峰本身远看似金字塔,使得白公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从茶卡镇到德令哈市,没有火车,大巴也只有过路班车定点捎客。可在茶卡汽车站乘坐西宁发往大柴旦或德令哈的过路班车到达德令哈。在茶卡汽车站,我们遇到四川绵阳的一对夫妇,他们的行程是从茶卡取道德令哈后,经过大柴旦到敦煌的,和我们前段行程一致。由于年龄相近和结伴时租车方便,我们便从此结伴同行。我们一起乘坐的是中午12点不知从哪里路过茶卡镇的班车,上车时车上已有一些人,该车同时还兼作乌兰汽车站(乌兰县城)下午2点发往德令哈的班车,茶卡至乌兰汽车站仅有70公里的路程,到达后在此等待上客,等到2点发车还有约40-50分钟,实际到达德令哈汽车站的时间已是4点开外了。茶卡至德令哈之间,虽然只有约200公里左右的路程,却足足要了4个小时。在德令哈汽车站附近找好住宿后,已近下午6点时分。这里离巴音河很近,在店主的指点下,我们步行去游览了一下巴音河。巴音河蒙古语意为“幸福的河”。巴音河纵贯德令哈市区,在下游有拦水坝,使市中心的这段河面非常宽阔。是境內最大的河流,被称之为德令哈市的“母亲河”。河西岸有海子诗歌陈列馆。陈列馆虽然面积不大,但展品不少,有海子的诗作、手稿、图片、书籍,影像资料等,免费参观。诗人海子一篇“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让这座高原小城闻名遐迩。入夜,两岸灯火与河中彩色喷泉交相辉映,流光溢彩,这里的夜景大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感觉。第4天(7月17日):德令哈周边租车游:柏树山、可鲁克湖、可鲁克镇。乘班车去大柴旦,住大柴旦镇。头天约好的出租车,师傅姓杨。约定今天游览柏树山、可鲁克湖—托素湖及外星人遗址四个景点。车费砍到360元,一行4人,每人90元。预定下午3点前返回宾馆,因我们已买4点由德令哈去大柴旦的班车票。出租车早上9点如约抵达宾馆楼下。杨师傅,50岁左右,西宁人,20多岁时只身来德令哈打拼,手机13897270323。因柏树山较近,且与其它景点不在一个方向,先去柏树山转转。出发时天下起雨,且越下越大,我们只能在景区转了一个来回,并在观景台和终点处冒雨拍了几张照片了事,所以只能欣赏他人对柏树山的描述了。柏树山,位于德令哈市北面10公里处,无门票。柏树山是德令哈市的天然屏障,它像一位彪悍魁伟的壮士,守护着身旁这颗高原明珠。柏树山环境优雅,景色迷人。遥看柏树山,满山遍野的柏树傲然而立,山上“草色近看遥却无”。“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唐杜甫《古柏行》)。大秀直、巨伞如盖的柏树是柏树山的绝景。柏树又称青海岩柏,其性格顽强,抗寒耐旱,不论砾石堆中,还是峭壁岩层都能茁壮成长。所以,在柴达木干旱的山峦丘壑,它始终蓊郁苍翠,葱茏欲滴。柏树林间草地,红柳丛丛,山花簇簇,蝶峰追戏,上下翻飞,是德令哈人的一块福地。柏树山上如刀削般的断崖峭壁,清澈的泉水从高处流下,形成一汪碧波粼粼的大水池,碧水回旋,水波荡漾,天光山色与绿水相映成趣。瀑布后面是一个巨大的凹洞,人坐入其中,看瀑布银帘般垂下,活脱脱一个“水帘洞”。密密麻麻的柏林中,还有被称为“国宝”的青海云杉,这种白垩纪代的古老物种,高大苍郁,年龄长达四五百年,它和水杉、银杏一样是一种珍贵的“活化石”植物。离开柏树山,天已放晴,我们驱车前往50公里外的可鲁克湖。杨师傅,是一个“饱”经风霜、满腹故事的人。一路上,他给我们讲述了他年轻时在德令哈周边淘金、采石挖玉的历险经历,非常动人;还不时指着路边近处的低矮连绵的山峦,哪里有藏民的“天葬台”,以及详细讲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令人叹为观止。实际上,我们所行之路,就是昨天来德令哈曾经走过的路。交谈间,路边的指示牌指示我们,横过国道拐进去,就是可鲁克湖。可鲁克(可鲁克淖尔)是蒙古语,意思是“多草的芨芨滩”。可鲁克湖景区门票20元,60岁以上的游客免票。进入景区,紧挨大门的左侧有几家经营的摊点,卖些小物件、饮用水之类,还有现烤现卖的湖中的小鱼,可谓鲜美可口。大门外有一个较大的几乎空旷的广场,广场的左边有一排蒙古包,广场靠近湖边的中心处,矗立着一座现代雕塑,上座是一对民族情侣相依相偎的景象,下座则是情侣手拉手的浮雕,她或许寓意着情人湖--托素湖和可鲁克湖那美丽的爱情传说。湖边修建有一个深入湖中的木质廊桥,类似于码头之类,廊桥入口处排放着一条“可鲁克号”游船供游人拍照,廊桥边有三、两个性情中人在休闲垂钓。这里游人不多,是一个尽情观赏的地方。可鲁克湖是淡水湖,湖水非常清澈,湖里有鱼、虾、螃蟹等各种淡水湖应有的水生物栖息。湖边簇拥着大片的芦苇,随风飘摆,触手可及,给可鲁克湖抹上一片绿色的气息。湖面上,清波荡漾,湖面深处点缀着几叶渔船,还有条洁白的快艇停靠在岸边。湖岸尽处,蓝天白云间,山峦起伏,景色优美。可鲁克湖是一个外泄湖,巴音郭勒的水在湖中回旋之后,从南面的低洼处,流入与它相通的另一个湖──托素湖。也是我们期待的下一个景点。可鲁克湖游历不足一小时,便匆匆惜别,返回马路继续向西,在一指示牌处绕道,直奔托素湖和外星人遗址的方向。不久一条横着的路杆挡住了去路,师傅与守卡人沟通后,方知此路已暂时封闭了几天,因近日大雨导致过往路面、桥梁受损,不宜通行。此时的心情,大有“牛郎隔在河东岸,织女隔在河西坡”的感受。说实在的,此行德令哈是冲着外星人遗址来的,其他景点都是顺路附带观赏的。既然如此,除了遗憾就是无奈。停车处,几乎是可鲁克湖的尽处,这里正在新建一处旅游项目,像是跑马场之类,里面有些蒙古包类的建筑,我们进去转了转,出来后,停车场里增加了3辆出租车和一辆私家车,聚集着一帮人,看来都是和我们同命运的游客。实际上,外星人遗址就在托素湖边上。和可鲁克湖景区相距也就十几公里的路程。据网上介绍,托素湖和可鲁克湖被称为情人湖。有着美丽的爱情传说。据传两湖本是一对恋人,这对恋人因为种种缘故没能在一起,虽最终相遇却永久地长眠于此,化为托素湖和可鲁克湖,永久的连在一起。托素湖虽然与可鲁克湖相距很近,但它的姿态、风貌却迥然不同。一个是淡水湖,一个是咸水湖。淡水还是淡水,咸水仍是咸水。非常神奇。外星人遗址坐落在托素湖南岸的白公山,远望外星人遗址可以看见像金字塔一样的山崖,在山的正面有三个明显的三角形岩洞。洞内有一根直径约40厘米的管状物的半边管壁从顶部斜通到底。从山顶直穿洞内,从洞口可以看到山顶上的天。无论戈壁上环境如何恶劣,风暴等,都没能使洞口腐蚀和堵塞。更奇怪的是铁管上的几种物质成分,至今科学家无法检验出来。 不远处的沙漠怪圈,被称为外星人飞船降落的地方。更多奇怪的事情,等着你来探索思考。托素湖湖面烟波浩淼,水天一色,与神秘莫测的外星人遗址相得益彰,蔚为壮观。当然,这些只能阅读欣赏了。由于时间尚早,在返回的路上,我们取道可鲁克镇,这里距市区只有十几公里的路程,且有通往市区的公交车。在镇上随便转了转,街边的店铺几乎关门歇业,行人更是寥寥无几,没什么值得多看的,回到德令哈的时间已是下午2点左右。回眸市区,德令哈市区很小,毕竟是新兴城市,街道整齐划一,抬头可望魏巍昆仑山脉,虽留有遗憾,但也觉不虚此行。德令哈市虽有火车,但去大柴旦只有班车或过往班车,早上8点有一班路过班车,12点和4点德令哈汽车站有始发车去大柴旦。两地相距200公里,2.5-3小时,票价45元。我们乘坐下午4点的班车,于7点前后到达大柴旦镇汽车站。大柴旦镇也不大,旅馆很多。我们两男从汽车站出发沿途找住宿,两夫人则在路边照看行李。问了不下20家,好点的标间在400以上,一般民宿式的标间最少280元,无还价余地,连类似青年旅馆形式的床位,每床不少于150元。这与我们来前所了解的信息大相径庭。我们将信息反馈给她们,仍沿街继续寻找合适的住处。我们就这样晃荡了一个多小时没有结果(青海这一带9点1刻左右才天黑),几近崩溃,还是两夫人与出租车师傅将住宿谈定。这样我们住上了一套私家2室1厅1卫套间,房价300元,每间房150元,公用卫生间。条件一般,虽有不便,想想也算熟人,还能凑合。这样的条件,在楼下碰到的从拉萨自驾来这里的四川夫妇相比,还算便宜的。同样的条件,他们花240元一间。大柴旦镇,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辖镇,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驻地。位于青海省北部,柴达木山西南麓,大柴旦湖畔。"大柴旦"蒙古语称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泽,因湖而得名。地处大柴旦行委辖区东南部,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万,以汉族为多,有蒙古、藏等少数民族。大柴旦,是柴达木盆地的“北大门”。柴达木盆地地处青海省西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是中国地势最高的内陆盆地。盆地的盐产以及矿产都相当丰富,怪不得人们将柴达木盆地誉为“财富盆地”。第5天(7月18日):游翡翠湖,乘车去格尔木,住格尔木市区。此行大柴旦,专奔翡翠湖而来。翡翠湖,是原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队采矿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翡翠湖,目前仍保持着原来矿区的原始风貌,这片矿区历经多年开采形成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盐池。由于所含矿物质的不同以及矿物质浓度的不同,不同盐池里显示着不同的色彩,浅绿、墨绿、浅蓝、深蓝、铁红等,深浅不一,层次分明。浓涂淡抹,交相辉映。假如你看过无人机拍摄的湖区照片,你一定为之倾倒并发自内心的赞叹。特别是风平浪静时,许多盐池宛如明镜,将你的光辉形象清晰地倒映在池水之中,这便是翡翠湖吸引游人之处。翡翠湖,距离大柴旦镇11.8公里,无直达的公共交通。乘出租车游览湖区,师傅通常只允许1小时湖区逗留,往返80元是出租车的通价。而大柴旦镇至格尔木市,无火车直达,汽车班车一天只有3趟,早8点半是过路车,9点半和下午2点都是始发车。综合考虑后,取消原打算大柴旦湖和小柴旦湖租车一日游,只在游完翡翠湖的当天,赶往格尔木市。这样我们在头天晚上选定湖区可逗留2小时的任师傅的车。约定次日早8点出发赴湖区。18日早7点45分,高天丽日,任师傅提前来到我们的住处,随即载着我们一行4人高高兴兴地向湖区进发。任师傅,温文尔雅,看上去应该50开外。一路上我和他攀谈起来,从攀谈中我得知,任师傅是大柴旦镇出租车公司的经理,公司共有60辆出租车,今日得空服务我们,真是我们的运气。他还和我提及这里的远景规划。大柴旦镇已向相关部门提交“撤镇设市”的申请,想必成立“大柴旦市”只是时间问题;翡翠湖收门票或许更快,连门票的价格都基本有定论,和茶卡盐湖一样,60元;在大柴旦镇周边,正待开发一处火山口的项目,以供游客一并游览。大柴旦镇的发展,真令人振奋。交谈间,不觉已来到一个停车场,师傅提醒目的地已经到了。站在停车场边,师傅告诉我,那高耸的连绵雪山是祁连山脉,回过头来面对湖区,远处低矮连绵的山脉则是昆仑山脉,近处的湖泊群统称翡翠湖。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虽然此时8点刚过,但这里已经停了些车,湖区内也有些游人。我们让师傅在车上休息,随即踏上游湖之路。沿着通往湖区的路向里走,路两侧都是盐湖。右侧水面较大,放眼望去,波光粼粼,远处山峦倒映其中,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左边的盐湖大大小小、深深浅浅,却是游人流连的地方,先行游人的驻足把我们带到了左边。最前面是一个不大的盐池,但比较深,象一个小潭。靠近停车场的潭边游动着5、6个相机、手机,时闻“咔嚓”声;对面潭边则散布着游动的人流,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舞姿弄色,也蹲也站。再看潭面,人流的倒影象走马灯似的左右挪动,瞬息万变。“哎,请稍微挪挪,谢谢”不绝于耳,虽说此时游人并不多,但此处却异常火爆,热闹非凡。这可苦了一边拍照的,“抢”,捕捉机会“咔嚓”,即使这样,仍然是你的靓照里有我,我的倩影里有他,游人的亲密程度很难割舍,很难独善其身,这番场景或许就是来翡翠湖的动力。待人流逐渐散去,我驻足潭边良久,仔细端详着这个迷人的魔潭。潭水晶莹碧透,象一面明镜,将站在潭边的游人清晰地倒影在潭水中,微风拂过潭面,倒影波光闪闪,摇弋着层层波纹,好一番美景,不禁撩起我久违的诗兴,即兴赋诗一首:神奇碧透一小潭,潭中佳丽倒着站。忽闻一缕轻风至,靓影瑟瑟罩波环。惜别魔潭,我们踏着脚下铺着盐霜的“小路”,或深或浅,或干或湿,追逐着先行的游人,环绕着附近几个大一点的盐湖,边欣赏边拍摄。或就盐湖拍下远处雪山美景,或同伙伴空旷处来张合影。不亦乐乎,醉在其中。回到停车场,师傅惊讶,“你们在这里已经花了快一小时了,走,我开车带你们去湖区深处”。一路上,师傅多次停车,“这里湖水偏兰,去看看,拍拍照吧”,“这里绿水映衬,是拍雪山的好地方”,不一而足。沿途偶遇几个自驾的游人,或有三两游人景点相遇。出租车最后停在一片宽阔的湖区,湖面上芦苇摇弋,一片片,一丛丛;鸭儿、鱼儿、水鸟在这里尽情地游荡。湖边有廊桥、观景台,----。面对这截然不同的景象,我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谁将塞上江南、生意盎然的沙湖一角,搬到了遍地盐碱、寸草不生的盐湖之乡。游兴正浓,师傅突然提醒,已为我们联系上9点半去格尔木的班车,这与我们的想法相吻合,只是时间已近。任师傅即与班车司机商量,司机同意在我们的住处等一会。毕竟十几分钟的路程,达到住处,背起行囊,谢别师傅,我们登上了去格尔木的班车。搭伴的绵阳夫妇也改变了去敦煌的行程,继续与我们一道同行,同游可可西里。此行翡翠湖,时间虽短,景色迷人。我深切祝福大柴旦人,生活幸福,财源广进,大力开发翡翠湖这个“聚宝盆”,更期待大柴旦的大发展。让我们的游客住得更舒适更廉价,吃得更多样更可口,行得更方便更省心。让翡翠湖的美景照亮更多的人。大柴旦到格尔木市约196公里,车票43元,行程约3小时,中午一时许,我们抵达格尔木市的塔山路汽车站,先找住宿。格尔木的住宿便宜得多,从下车的地方问了多家后,在建兴巷的尽头碰上了湖南在此开饭店的王小姐,毕竟是隔壁的老乡,王小姐很热情地将我们介绍到佳家快捷酒店(电话:0979-7233888),该店位于江源中路81号,看过房后很满意,标间119元,在王小姐的帮助下,店主给我们优惠到100元。住处搞定,电话通知护包的两夫人坐出租车来酒店。其实车站离酒店也不远,只是方便而已。酒店的客房从3楼起步,没有电梯,虽说格尔木的平均海拔不及2800米,但爬上酒店3楼,着实令自以为体质好的我仍气喘嘘嘘,毕竟这几天一直在3000多的海拔地区游历也未见这一现象,同行者也有同感。入住停当后,为答谢王小姐,我们一行4人在她的饭店里吃过午餐,在获赠一份西湖牛肉羮外,还享受88折优惠。王小姐的饭店叫“川湘人家”,电话0979—8499555,位于建兴巷西头85号的二楼,环境不错,主营川菜、湘菜等,与佳家快捷酒店距离约30米,到此用餐很方便。在王小姐的介绍下,我们与出租车易师傅达成了次日包车去可可西里及沿途停靠游览点的协议,600元包往返,与拟就地参团此项目的费用不能相比。眼前的事情已料理停当,明日的行程也安排就绪,那就了解一下格尔木吧。“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又译作高鲁木斯、郭里峁、噶尔穆,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已全线通车;境内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自然景观,格尔木昆仑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格尔木市不大,也很年轻。解放前,活动在格尔木地区的主要是哈萨克族。1952年8月,格尔木正式解放,1960年设市,1966年改为县,1980年又改设市。我们所住的位置极为方便,举步可到市区中心地带及市民聚集、休闲的体育场。公交车出行便利,门前的2路、5路、7路、9路等,可带你去市区景点、转车地、火车站、汽车站等地。出租车招手即停,起步价6元,一般情况下市区内起步价足够。在酒店稍事休息后,已近下午7点,气温大概在20度左右,我们在衬衣外,罩一件皮肤衣,沿着江源中路朝火车站的方向,寻找格尔木体育场,在前面的十字路口,路人提示,右转一段路到一大型超市,超市的马路对面便是体育场。来到体育场,算算从酒店到体育场步行约一刻钟。格尔木体育场,里侧有看台等设施,有围墙和大栅栏门相护。外侧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的一边有一座喷泉,另一边的中心处,有一个舞台。这个广场应该是人们主要的休闲场所。傍晚时分,广场上分布着多处跳舞的人们,或广场舞、或街舞,或民族舞。特别是这里的藏民,拉起几层的大圈圈,跳起的锅庄舞,更是引人注目。作为游人,我们也常常步入舞圈,快乐其中。在格尔木逗留的4天内,我们每天傍晚必去体育场,并且有幸在这里观看了两场格尔木市组织的纪念建国70周年的红歌比赛演唱会。第6天(7月19日):昆仑山口+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租车沿途一日游早上8时许,我们穿着冲锋衣,带着干粮和饮用水,提前在酒店楼下等候。今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想必是我们此行最接受挑战的一天。既有高海拔,又是戈壁荒原,恐气候无常,无遮蔽之地。8点20分,易师傅如约来接我们,开始了一日游的行程。易师傅,手机18709795521,30多岁,河南人,来格尔木打拼近10年,有多次带客游可可西里的经验。小伙子人不错。一路上不时给我们介绍沿途的一些趣闻及初来格尔木所经历的一些笑料。谈笑间,我们来到了第一个观赏点—昆仑圣泉,此时已是10点多。昆仑圣泉位于青海格尔木市纳赤台镇,青藏公路一侧,又称昆仑神泉,传说为当年西王母于昆仑山中宴请诸神的瑶池琼浆所化。昆仑圣泉亦称纳赤台清泉,纳赤台为藏语“沼泽中的台地”之意。昆仑圣泉是海拔四千米以上雪峰融化之水经地下泉涌所形成。此泉地处海拔3540米高寒地区,常年冰天雪地,水温较低,但一年四季从不会封冻,为昆仑山中不冻泉。泉水量大而稳定,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气体,被誉为“冰山甘露”。昆仑圣泉于2014年被建成为昆仑山中的一个著名景点,由外墙、厅廊、碑文、溪水、瀑布及栈桥等等组成,有些设施尚在修建中;泉眼也由当初的一个衍生为大小不一的多处,形成众泉拱围主泉的布局结构。泉池四周由石板砌成多边形的图案,泉水冷冽、清澈、透明。昆仑圣泉目前不收门票,看似无人管理,附近除有三四家路边小饭铺外,还有两家藏族人开的家庭旅店,条件一般。不远处有一干净的旅游厕所。离开昆仑圣泉,我们向下一景点进发。不久,我们来到了昆仑山无极龙凤宫。无极龙凤宫也称西王母庙,位于距格尔木市西南120公里处的青藏公路旁,海拔3800米,是供奉三圣母(既西王母、九天玄女、金圣老母)的昆仑山道观。相传,“万山之祖”的昆仑神山有西王母的道教神湖瑶池、九天玄女玉虚的女神行宫以及朝觐元始天尊的道场玉虚峰等诸多道教福地,而无极龙凤宫就位于其必经之道的昆仑山门入口处。“人间仙境在昆仑”。无极龙凤宫大殿金碧辉煌,气派非凡。一层供奉是中华母神西王母、九天玄女、金圣老母神像,二层供奉道教“三清”神像和玉皇大帝像。殿内香烟袅袅,殿前的各种人物、动物雕像栩栩如生。龙凤宫已发展成为广场平坦、碑石林立、水流环绕、灵气四溢的仙家圣地,将会成为莽莽昆仑的一道独特景观。目前无极龙凤宫尚处在建设中,据说为一台湾老板投资兴建。游客可以随意进出,何时正式迎客不得而知。离开无极龙凤宫继续向前,出租车在两边高耸着山峰的109国道穿行。突然,国道的正前方出现一抹雪山,我坐在副驾位上,得天独厚,快速掏出手机,拍摄着这一幕美景。两旁群山匆匆向后退去,眼前雪山不断向我奔来,由远及近,由乍变宽,激动、感慨----,司机全然不顾我此时的心情,继续驱车,待来到国道转弯不远处,才慢慢将车停下来,“这里才是观雪山的最好地方”。原来此地是今天我们停靠的第三站-西大滩,海拔约4200米,距格尔木130多公里。站在路边,眼前这白雪皑皑的丛山,辉映在湛蓝色的天空下,连绵不断,宛如一个个银质巨人,欢舞在这原始荒漠的大地上;远处巍峨的玉珠峰雪山直插天际,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光,雄伟壮观,十分耀眼。如痴如醉,幻若一梦。除了尽情地拍照,留下我们与雪山亲近的身影,还能干什么。这里景色迷人,环境优雅,难怪昆仑山矿泉水的灌装厂就坐落在这里。告别西大滩,继续前行约30公里到达昆仑山口。昆仑山口位于青海西南部,海拔4776米,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因而有“国山之母”的美称,藏语称“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莽莽昆仑,气势磅礴,四季寒冬,银装素裹,群山连绵,万仞云霄。登临山口,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昆仑山口矗立着许多牌、碑,也辟有少许较宽敞平坦的场地,旁边点缀着几间低矮的板皮房。最令我瞩目是昆仑山口标记碑和相关的纪念碑。昆仑山口标记碑分为主碑、副碑、陪碑、雕塑、底盘五部分,材质为汉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仑山口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碑底座用花岗岩块石砌成9.6平方米基础,象征她屹立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坚实土地上。昆仑山口碑南侧立有昆仑山口纪念碑及杰桑•索南达杰纪念碑,纪念这位为保护可可西里野生动物而捐躯的藏族优秀儿子。这里是我们此行到过的海拔最高的地方,庆幸此时身体并无不适。我们在此顶着烈日,冒着凛冽的山风,打开饮用水,啃着干粮,以填充腹中之饥。告别行程的第四站,已是中午一点时分。我们行进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前往此行的终点--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又说是“美丽的少女”。 它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周围没屏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高度在4600米以上。可可西里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但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位“少女”更加妩媚动人。这是一段海拔由高及低的路程,约70公里。这段公路与前段路相比,路况及路面明显不佳。这是因为这里的公路修在常年的冻土层上面,沿途时而发现道路两边插着许多散热棒,这是为了路基的稳固,专为路基降温的装置。一路上,我们凝视着路边茫茫的戈壁滩,沿途搜寻着保护区内“传说”的野生动物。不多久,两只可爱的藏羚羊在师傅的提醒下闯入我们的眼帘,随着出租车的向前,我们也都多次发现了藏羚羊,或三三两两、或三五成群,也有独只,或近或远地散落在道路两旁的戈壁滩上。偶尔也能看到野驴、野牦牛的踪影,无不让人倍感新奇。中途我们还在海拔4639米的“可可西里雪山观景台”稍停片刻,观赏了高原雪山昆仑山脉的“玉虚峰”和 “玉珠峰”的巍峨挺拔的雄姿和白雪皑皑的风貌。一路兴奋,不知不觉中已过了一个多小时。只见前方旗帜飘扬,且有一定规模的建筑。啊,我们来到了终点站。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索南达杰保护站,海拔4479米,是五个保护站中建设最早、设施最全的一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非法偷猎者大量涌入这里,野生动物特别是藏羚羊的数量急剧减少,当地政府因经费不足,保护野生动物的范围和力量也相当有限。1994年1月18日,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一人同18名偷猎者枪战,英勇牺牲。1996年5月,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奠基。在之后一年多时间里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凑够了建筑材料,并招集了12个志愿者,在治多县西部工委协助下,于1997年9月10日在可可西里东侧的昆仑山脚建立起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作为可可西里反偷猎工作的前沿基地,促进了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的进程。为了纪念索南达杰,可可西里保护区的第一个保护站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保护站外面的石碑上,刻着他的事迹;电影《可可西里》也是以此为故事原型而拍摄的。我们在这里,参观了保护站的小型展览馆,看着眼前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不由感叹可可西里野生动物种类的繁多,而棕熊、盘羊、猞猁、狼、野牦牛等动物标本也成了我们拍摄的主角。还在保护站前壮观的藏羚羊铜像前摄影留念。站在此行的终点,不由沿青藏公路向西眺望,前方并不遥远,也不陌生。可可西里再往上就是五道梁、风火山口、沱沱河沿、雁石坪、唐古拉山口,翻越唐古拉山,过了山顶就是西藏,那曲、拉萨---。这里虽然有许多美景和传说,但曾是我夜泊拉萨至西宁的列车,忍受着剧烈的高原反应,匆匆而过、未能细细品读的地方。依依不舍,不能前行,3点后只能遗憾地踏上了归程。别了藏羚羊的故乡,别了三江源保护区,再次穿越了令我震撼的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美丽画廊----。由于部分路段的堵车,约230公里的回程,足足花了近5小时。8点过后,我们安全地返回了格尔木的酒店。至此绵阳夫妇结束了与我们愉快的同行之旅,感谢我们同行期间的筹划和安排,自行踏上他们新的旅程。第7天(7月20日):察尔汗盐湖休闲游“察尔汗”是蒙古语,意为“盐泽”。察尔汗盐湖,位于格尔木市北侧,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距格尔木市60公里。察尔汗盐湖,青藏铁路穿行而过。盐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约为2-20米,面积5800平方公里,海拔2670米。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还出产闻名于世的光卤石,它晶莹透亮,十分可爱。伴生着镁、锂、硼、碘等多种矿产,钾盐资源极为丰富。如今察尔汗盐湖旅游价值日益显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寻访格尔木去察尔汗盐湖的交通,网上提及的通勤车确有,但地点有变,它是盐湖区职工上下班的交通车,并非游客能轻易可上;格尔木前往察尔汗也有火车,每天早上9:00一班,车费约8.5元,不过察尔汗火车站前往盐湖稍远,极不方便;包车往返,景区停靠2小时,车费在240-260元,人少包车太贵;最便捷的方法是拼车。拼车的地点在市区有多处,但不显眼且拼车速度慢。成熟的拼车点在河西转盘处,有近10年的营运经历,走高速单程每人30元,拼满即走,1路、2路等公汽可达。虽然今天的行程不算紧,但也少了绵阳夫妇同行包车的便利。在去盐湖的交通经多方打听仍难确定的情况下,我们早上7点就早早出门,找寻合适去盐湖的车子,确实费了一番波折。先步行去附近的昆仑广场东侧的珠峰大厦,网上说这里有通勤车,经打听早已搬走,但无确定地点。失望之余,先来碗牛肉面填填肚子。继续打听珠峰大厦周边的小超市店主和过往行人,确认此处为一出租车拼车点,等待多时,也未见踪影。沿着马路继续往前找,几经周折,偶遇一出租车停下,但并非去盐湖拼车的,师傅告诉我,去盐湖拼车最方便应去河西转盘,说完要带我们去,考虑到增加的费用,谢过了司机。司机接着告诉我,这里可乘2路公交到河西转盘下车即可。2路车下车处不远,向前走过十字路口,就是河西转盘出租车拼车点。我们到时,已有3人在此候车,也有两辆出租车待客,我们很快和来自北京的两小伙拼满一出租车向盐湖进发。几乎一路高速,不到40分钟便到了中国最大的年产100万吨的青海盐湖钾肥厂的停车场。为返回拼车的方便,下车时我们约定4人在盐湖的观光期间,尽量一起行动,相互照应。进入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两层建筑的盐湖博物馆,免费参观。博物馆内,介绍了世界上许多大型盐湖的基本概况,也包括我国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型盐湖的风貌。从这里了解到,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内陆盐湖,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盐湖城盐湖;称中国盐都、世界盐都。博物馆内,还着重展示了察尔汗盐湖的形成历史和开采过程,还有察尔汗盐湖的模型展示等,可以了解到很多盐湖、盐业开采的知识;最引人注目是馆内的多个盐花结晶,十分漂亮。尤其是在博物馆入门处的一座“盐湖奇葩”结晶,独领风骚,成了游客争相合影的热点,令游人叹为观止。参观完博物馆后,大概10点半钟,从大门前往中心码头观光处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时间尚早,花点时间走走路又何妨不可。刚进入大门不久,对面走来一对游湖的中年夫妇,我们以为他们已游完湖区返回,便上前打听湖区的远近。谁知他们已向湖区走了很远,实在太远只好返回。原来,去中心码头得先穿过这个厂区,厂区面积很大,大门口到码头5.3公里长,步行最少得2小时。只有到了码头,才能继续往前观光景区。正在踌躇间,一小伙出现了,他可以开车带我们去码头,往返每人20元。图个方便,我们一行上了他的私家车。走过一片厂区,跨越一段湖区,我们来到中心码头。站在码头的湖边,面对宽广浩瀚、一望无垠的湖区。面前一条延伸至湖尽头的道路,坦荡笔直,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湖光山色相映,景致极美。这条路就像一座桥浮在湖中的卤水上面,横跨整个察尔汗盐湖,长度超过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通称“万丈盐桥”。所谓“万丈盐桥”, 实际上是一条修筑在盐湖之上,用盐铺成的宽阔大道。它既无桥墩,又无栏杆,整个路面平整光滑,与柏油马路并无两样。它是举世罕见的一种路桥,也是柴达木盆地的一大奇观。当路面出现坑凹,用卤水一浇即可填平。盐桥右下的湖边,已经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游动,这里的美景吸引着我们。湖边自然铺就的足有两、三米宽的盐霜,相伴在盐桥脚下向远处延伸,如玉、似雪,亮晶晶,光闪闪。踏上湖边的盐霜,宛若漫步在辽阔大海边的沙滩上。脚下是沙非沙,盐晶凸起,落脚有声;旁边是水非水。碧绿绿、黄灿灿,十分耀眼。我们在这如画的景致中,嬉戏、欢跃、拍摄,调整着姿态、变换着角度,尽可能地将各种惊艳的景色装入我的影集。游游、戏戏中,有一横在面前的貌似围堰,此处应是我们所能游历的终点,不得已爬上盐桥。回头望望,走过的湖边,应足有2公里长。万丈盐桥,莽莽盐路,再有魅力,由于种种限制,不是我今天用脚可以丈量的,只能就此回头。一路回眸,漫步在这座“桥”上,搜索着“桥”的另一边。远处湖面上,似有采盐船在作业;近处的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湖底因为结晶变成了白色,湖水通透泛着黄绿色,湖中还生长着些许自然结晶的盐柱,景色十分漂亮。挪步盐桥脚下的湖边,与另一边相比,则大相径庭,可能这边是迎风坡的缘故。湖沿高悬,距湖面恐一尺有余。湖水突进,湖岸凸出,盐壳如盆,覆盖其上,露出似山野断壁残崖的景象。行走在如此狂野的湖边,难免心颤,恐脚下突然崩塌跌入湖中。忙收回脚步,回到“桥”上。足下光滑的道路寸草不生,更无绿树相伴,好在今天天阴,并无烤晒之嫌,但却与蓝天、白云、倒影失之交臂,甚为憾事。这样快乐并遗憾地返回中心码头,来时受湖区景色吸引而忽视掉这里的一应设施,此刻尽在眼前。这里建有一个亭台,亭台正中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察尔汗盐湖”的鲜红字样;亭台的左前方有木质廊桥,站在廊桥上,再次眺望湖区,即兴调侃一首:千顷碧波一望收,万丈盐桥走洪流。倘若蓝天白云在,湖光出彩醉双眸。本应就此返回,在回厂区方向的湖边,只见三、两人嬉戏处,堆积的盐晶,白如雪,细如沙,深可及膝。这不是人工有意所为,而是盐卤结晶使然。啊,今日的最佳去处,我们置身其中,欢呼跳跃,尽情抛洒----。还是北京小伙的催促,返回厂区大门的车子到了,我们方才依依不舍地登车离开。在湖区行走的路上,我不禁打开手机,拍了段长长的视屏。来到停车场,来时的出租车师傅,在约定排队候客尚差一辆的情况下,看到我们,欣喜地迎上来,将我们接上了车,返回市区已是下午2点。由于时间尚早,且当天并无别的游程安排。按照我们的要求,师傅将我们送到格尔木火车站。一来看看有没有比网上订的火车票更合适的选项,二来熟悉一下火车站的环境,以利下步乘车方便。在这里我们优化了去下一站天水的行程,选定次日晚11点半坐卧铺到兰州,再从兰州硬座至天水的车票。随后乘2路公汽返回酒店,休息至下午7时许,再次步行去体育场。第8天(7月21日):上午游将军楼公园,下午游金鱼湖民族风情园,晚乘车离开格尔木按照原定行程,今天是我们在格尔木的最后一天,游览两个地方。早上八点不到,我们就打点行装,乘2路公汽,在将军楼公园站下车。到了格尔木,一定要看看将军楼。将军楼公园,是格尔木人骄傲和自豪的地方,更是我仰慕的地方。我要在这里找寻走过的青藏公路修筑的艰苦史话、脚下的格尔木市的兴起奇迹、所闻的慕生忠将军的动人故事。从公园的西大门入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花篮,花篮底部四周被一圈圈人工栽植的鲜花包围着,花篮内也错落有致的摆满了各色鲜花。花篮的正后方是“筑路忠魂”群雕,生动地展现了当年解放军战士修筑天路时的艰苦与不屈。从群雕往后看就是公园内的主雕塑——纪念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建设的天路纪念塔,高度39.16米,寓意为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公里数之和3916公里。天路纪念塔的正下方铸造了一张简明的海的全貌地形图,它高低不平,错落有致,有高山,有河流,有各个地点的名称,它标示了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从起点到终点途经的各大城市和地区。从这微缩的景观上看,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就像两条蜿蜒的巨龙飞腾在祖国大西北的高山平原之上。穿过天路纪念塔,向前大约二、三十米远的右手边,一尊高6米红色花岗岩雕像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雕像面色沉稳,双目炯炯,头戴棉军帽,身穿军大衣,左手紧握木杖,右手自然垂放。这尊雕塑作品名叫“青藏公路之父”,主人公就是慕生忠将军,风吹起将军的衣角,微微迈起的腿是那么坚定而有力。雕像的前方还有数名筑路战士的塑像。从慕生忠将军的雕像处隐约可见一座两层的砖瓦结构的楼房矗立在公园的深处,那就是有名的将军楼。她是慕生忠将军居住、办公的地方,是格尔木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将军楼前有一个不大的广场,广场四周用黑色的大理石砌成了约半人高的围篱,围篱上刻有用文字纪录的格尔木的发展史,细细品读,就能了解格尔木的发展历程,也能了解当年慕生忠将军率领驻西部地区部队官兵的艰苦与执着。在将军楼的正前方还辅以几尊纪录当年筑路战士与民众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至深的塑像。从将军楼往北走是将军纪念馆。在纪念馆的入口处,恰好碰上一行来给慕生忠将军送花篮的大唐格尔木公司的员工。随着他们,我们听取了纪念馆各展区、各展品的详细讲解,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游览了整个纪念馆。通过这里收藏的格尔木发展历程中的大量资料、照片,展示的慕生忠将军和他率领的筑路大军在建设青藏公路时使用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并借助沙盘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展示了青藏公路微缩景观。了解了格尔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品读了“一位将军、一条公路、一个奇迹、一段历史、一座新城、一种精神”动人篇章。这些令我肃然起敬,感慨万分,不禁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倾倒。更使我懂得为什么慕生忠将军的名字总是被这里的人们不断地提起,他真不愧为青藏公路之父、格尔木的奠基人。拜别将军楼公园,已近中午时分。我们回到酒店,收拾行囊,办理退房,并将行囊寄存在酒店里。稍事午餐后,下一个目标是游览金鱼湖。我们来到酒店不远处的7路旅游专线公交车,这是由市区开往郭乡西村定时班车,起点就在距酒店不远的八一路上,中途停靠金鱼湖等站。我们到时正碰上即将发出的2点班车,车内空位不多,很破旧,票价每人6元,我们上车不久就开动了。车子先沿着2路公汽线路,途经将军楼公园后不久,进入市郊,沿途或有三三两两的村民招呼下车或招手上车,待到达金鱼湖站时,司机提醒我们下车。下车的地方,是一个三岔路口。马路的左边矗立着一块高大且不规则形状的石块,上面竖立着“金鱼湖民族风情园”的鲜红字样。右边的马路边,有一条垂直的大道。大道的左前方,立着一块鹅卵石形状的大石块,随后建有一座颇具民族特色的竹质牌楼,高大、古朴,横跨着大道。牌楼的正中央,横排同样写着“金鱼湖民族风情园”八个鲜红大字,这应该就是通往金鱼湖的道路。我们顶着烈日,在些许小树的掩映下,沿着这条大道往前走,抱着能走多远算多远、不行就返回的心态。行走间,路两边不时有小贩兜售着自家种植的农产品,有新鲜的枸杞、人参果,还有中药材等什么的。走着走着,我们在一摆有新鲜枸杞的妇女摊边停下来,看着这象红辣椒模样、但个很小的新鲜枸杞,打听着价钱。新鲜枸杞是用长方形塑料盒装着的,妇女告诉我们每盒5元。并提示新鲜枸杞很干净,不用洗就能直接品尝,并从旁边的袋子里抓出一把,让我们先尝尝。确实甘甜可口,我们买了一盒,足有一斤多重,妇女还多抓了一大把给我们。趁着有这位妇女在,我们在她身边的枸杞园里,捧着鲜红的枸杞,平身第一次亲密地和生长着枸杞的新奇植物合了几张影。望着远去的道路,我向妇女打听到金鱼湖还有多远,妇女告诉我,最少还有4公里。哇塞,步行前往看来不太可能,且路上几乎无往来车辆,偶有的出租车,也是坐着客人返回市区的。准备返回的犹豫间,妇女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叫来前边不远处一年轻小伙--她的儿子,骑着带有小车厢的三轮车将我们送到金鱼湖。大约20分钟后到了目的地,小伙执意分文不取。并告诉我们,沿湖一周游览,快的话半小时。返回如没车,电话通知他,他会来接我们到7路金鱼湖站。随后他留下了他妈的电话就返回了,连句谢谢都未能接受。望着远去的小伙,我不由衷地竖起拇指赞叹:多好的小伙,多好的母亲,多好的蒙古族乡民。在小伙停车的路边,同样立着“金鱼湖民族风情园”石碑,与前不同的是,她是由许多规则的石块砌成的,且辅以不同造型、还带有部分流线形的装饰建筑,大气、瞩目。顺着小伙的指点,我们沿逆时针方向顺湖边向前游览。这是格尔木值得一游的处处,距离格尔木市大约15公里。是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热闹地方,不收门票。从建筑风格看,这里尽现蒙古族的格调,让你感染在蒙古族文化的氛围中。湖边修建的一个个独特的蒙古包,里面大多是烤全羊,进入其中,你可以豪爽的品尝手抓羊肉,聆听蒙古歌曲,畅饮香甜奶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过腻了都市生活的人们来到这里,都会释放情怀,高歌挥舞,醉卧毡房。此外还有很多游乐项目,供你把玩。如湖边垂钓、湖中荡桨、乘坐快艇等玩水项目;还有如骑马射箭、骑摩托、蹬自行车及四维影院等游乐项目。但我们到此的时机不巧,沿着湖边插了许多竹竿,并有塑料布围了起来,想必是湖边在维护。本来这里的湖边景色是很迷人的,简易的塑料布挡住了我的视角,使我无法正常领略这里的美景。我们无奈地顺着湖边道路往前走,只见湖外侧有一浪桥,有一些年轻人在那里嬉戏。在穿过一排蒙古包后,天突然下起雨来,且越下越大,阵阵凉意不时袭来,此时有出租车在我身边游荡,回市区20元,无奈之下,我们上了出租车。在返回的途中不久,雨停了。我叮嘱司机,注意路边左前方的摆摊人,我在搜寻送我来的蒙古族小伙,我要谢谢他和他的妈妈,并给他车钱。但到了他们摆摊的枸杞地边,却不见人影。肯定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驱散了他们。未及谋面,不能表达我们的心意,难免遗憾。六点左右,司机将我们送到了市区的体育场。我们在格尔木市体育场,尽情地消费着这里夏日傍晚的热闹。再次品尝着格尔木市许多单位或团体那精彩的红歌演唱;观赏着这里各民族人们优雅的舞姿,欢快的脚步,时而忍不住地投入其中;----,这里的一切值得我流连。直到天色擦黑,差不多九点一刻,我们才不舍地离开体育场,步行返回酒店。取走行囊,登上出租车,直奔格尔木火车站。格尔木火车站不大,也很简陋,乘车的人也不多。我们很快办理了相关手续,登上了开往兰州的Z918次列车,于23点45分离开了这座吸引我4天、新兴且可爱的城市。第9天(7月22日):下午抵达天水市,游翠湖公园列车在青藏线上飞奔,我们在卧铺上美美地睡了一个好觉。跨越1046公里后,于22日9点24分正点抵达兰州火车站。在兰州火车站站内,我们吃过便餐,再次踏上了开往天水的T390次列车,于15点42分抵达天水,行程444公里。天水,甘肃省下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曾名上邽、成纪、秦州,据传是伏羲和女娲诞生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里”之称。这里历史悠久,还是秦人、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历代人文荟萃、文人墨客云集、历史遗留丰富,仅文物保护点就多达16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这里山巍、水秀、崖俊、林密,自然风景秀丽。这里是我一直向往、但几次擦肩而过、几次寻访未果的神奇而厚重的地方。天水市分秦州区和麦积区,市区是秦州区,天水火车站设在麦积区。我们下车来到天水火车站的站前广场,广场四周搭起了围栏。这里正在进行广场的维护施工,站前的公交车站站牌只是摆设,难免给出行的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广场正面的街道两侧,分布着许多宾馆和住宿的处处,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餐馆、饭店,这里的吃住都很方便,受广场施工影响不大。我们很快在这里找了家性价比较高的酒店住下。随后在站前广场正对面的马路上,边走边逛,问问摊上水果或物品的价格,熟悉着周边的环境,打探着在天水待游的景处。虽初来天水,但相较刚走过的青海,仍感受到较大的反差。首先,天水市区平均海拔1100米,能健步行走,无青海期间的高反之忧。天水绿树成荫,人流密集;但青海大多人烟稀少,茫茫戈壁,寸草不生。天水36度左右的气温,汗湿衣襟,可与武汉媲美;而青海20多度的天气,虽有丽日,也能让人温馨。天水吃住价格适中,各大景点交通方便;但青海多处吃住花销高企,非自驾或租车难以游览佳景。在拐过了几条街后的返回路上,我们找了家川菜馆坐下,点了一份未曾尝过、四川口味的塘坝鱼,外加一份素菜来犒劳自己。离开饭馆,我们在路人的指点下,步行来到了翠湖公园。翠湖公园,位于渭河之滨,相当于武汉的江滩,是一个开放式生态公园。这里建有亲水平台、木质栈道、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等,还建有演艺广场、音乐喷泉、南北堤滨水景观及绿化工程等设施。已成为市民们休闲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据介绍,渭河滨水景观区,一条中隔墙将渭河一分为二,南侧为宽130米的行洪区,北侧为宽178米的翠湖水面;渭河南北两岸4.5公里的滨水景观长廊,南岸长廊宽10—30米,北岸长廊宽20米—150米;人行便桥和渭河1号、2号大桥,将公园由西至东自然分成四段。北岸以龙城水韵大型实景水景光影演艺广场为中心,建有“羲皇故里、人文天水”历史文化元素浮雕,“盛世红火”的市花月季、12生肖兽首浮雕柱;还建有姓氏文化、农耕文化、24节气、民俗剪纸文化等11处主题文化广场;南岸建有天水八景、天水名人、24孝图等文化元素景墙,彰显着天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傍晚的翠湖公园北岸,渭河1、2号大桥之间,是最热闹的地方。这里的景致,在夕阳余晖的映衬下,翠湖湖面波光粼粼,显得格外迷人。岸边沿线已经有许多来此休闲纳凉的人们。他们或散步于健身步道上,或慢跑于依水长廊边,或轻舞于健身广场上,或私语于绿树花丛旁,或放歌于亭台楼阁间;他们或三三两两,或三五成群,不乏男女老幼,更有游人流连,把傍晚的翠湖公园装扮得热热闹闹、生机盎然。顺着河边长廊漫步向东,我们来到了演艺广场,宽大的广场向湖面延伸,广场正对的长堤边阶梯式地固定着多排多列的长条板凳,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板凳上交谈着。我们凑到两个正在交谈的50岁左右的男子旁边,得知是游客,其中一位热情地给我们讲起了有关天水的一些辉煌历史。从他那里我们了解了许多当时尚不知晓的天水相关的人文史迹。天水,有着八千多年的文明史,三千年的文字记载史和二千七百年的建城史。这里,飞将军李广曾在此弯弓习武;三国时代失街亭,六出祁山也曾发生于此,等等。此外,他还向我们讲述了有关“天水”名字的由来。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据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第10天(7月23日):上午游麦积山石窟,下午游仙人崖。麦积山石窟是西北最著名的石窟之一,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一起,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我们早已游历,此次来天水,首先是慕麦积山石窟之名而来。在天水,很多景点距市区都很远,好在都有公交车直达往返,很方便。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位于市区东南50公里处,从市区有几路公交车可以直达。我们在火车站附近乘坐34路公交到终点站麦积山停车场站,每人5元,车程约50分钟。下车即是达麦积山景区门口。麦积山34路最晚7:15分。从景区门口到麦积山山脚还有约3公里路程,可以步行,也有电瓶车可坐。 麦积山景区门票90元,除石窟外,还包含麦积山植物园等景点,60-64岁半票,65岁即可免票,开放时间为9:30-16:30。电瓶车单程每人8元,往返15元。我们购好门票后进入大门,选择步行前往景区,约一小时;坐电瓶车就在大门入口处不远,10-15分钟可到达景区,这里只是到达山脚下的一个停车场。沿着山脚下通往石窟较平坦的上坡路,不时有挂着导游牌的“导游”向我们兜售着他们的服务,全程陪同讲解,我们谢绝了他们的热情。实际上,麦积山石窟的游览路线十分简单,只要顺着脚下这条山道,走不多远就可以看到石窟,再往前不远,就进入参观石窟的通道。随后沿着山体间修筑的木制栈道层层而上,沿途一座座石窟依次参观即可。至于对这里的详细了解,借助相关资料就可以了。麦积山风景优美,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但山高离地面只有142米,山的形状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故人们称之为麦积山。麦积山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石窟开凿始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通过不断地补充和修缮,共有佛像七千余尊,壁画一千多平方米,分布在近两百个洞窟中,并完整保持至今。现存造像以北朝原作居多,十分珍贵。现在除了少部分特窟不对外开放,大部分都在供游客参观。2014年,麦积山石窟与丝绸之路上的其他胜地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名扬海外。在进入麦积山石窟通道口处,立着由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发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麦积山石窟”褐色大理石砌就的标牌。眼前绿树掩映的孤山,迎面大部分岩壁裸露在外。及近处,裸露的岩壁上修筑了层层木质悬空栈道,看似非常险要。我们沿着木质栈道拾级而上,逐层参观。底层佛窟的佛像较小,而且好多用铁丝网圈起来加以保护。越往上走,佛像的规模就越大,也少有隔绝,而且许多窟内存有多尊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在参观石窟时,可以着重观赏一下135窟(天堂洞)、142窟、37窟、127窟、44窟等,展现在面前的佛像中,既有反映佛教故事“八王争舍利”中的激烈战争场面的特殊刻画,也有造型精美的飞天造像等,这些都是石窟中的精品。登上山崖上的顶层栈道,这里距地面足有84米高。既可凭临观赏麦积山石窟中造型较大的几组佛像,细细品赏中国博大精深的雕塑艺术;又能将山崖上曲折的栈道和山脚下的境况一览无遗,尽显惊险刺激;还可一览石窟正前方那环绕的秀丽群山,翠绿尽染,给正值酷暑盛夏的麦积山,带来几许凉意。据介绍,由于麦积山是砂岩,采用和云岗石窟一样的石基本桩泥土塑像。麦积山石窟的佛像大多不是直接由石头雕刻而成,而是以石为胚,外裹黄土的石泥塑成。当时的工匠在所用泥土中还掺入了麻丝、蛋清、米糊等物,以保证泥塑能历经沧桑、久久不衰,才让麦积山石窟得以保存至今。我们不得不为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而惊叹。游览麦积山石窟,一般2、3小时。离开石窟,我们循原路步行返回。在接近景区出口的地方,找了个农家饭店,算是吃过午餐,这时已是下午2点。游下一个毗邻景点—仙人崖,是我们当天的安排,现在的时间也来得及。麦积山景区的大门口内,就有直达仙人崖的小型旅游专车,距离15公里,每人8元,十几分钟即可到达。找到该车后,并无候车客,旁边却有一女子在为37路公交车揽客,票价、地点一样,即将发车。我们随着她登上了37路公交,车上已有一些人。公交车在蜿蜒曲折的马路上行驶一段时间后,到达仙人崖站点,和我们一起下车的游客就一个人,走到景区,也就几步路。在仙人崖景区停车场,有返回天水火车站的37路公交车,最后一班6点40分。游仙人崖最多2小时,游后返回市区没有问题。我们很快买了景区门票和往返的电瓶车票。门票每人40元,优惠政策和麦积山景区一样,开放时间8:00—17:00;电瓶车往返每人10元。我们坐上电瓶车很快就到了仙人崖景区入口处,实际上这段路步行10分钟足矣。仙人崖位于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相传此处过去常有高人隐居于此修行,故名仙人崖。她由三崖、五峰、六寺组成。翠峰高耸于崖顶,寺观修建于峰顶或飞崖之间,颇有雅趣。三崖,依其方位,名曰东崖、西崖、南崖。五峰即玉皇峰、宝盖峰、献珠峰、东崖峰和西崖峰。六寺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和灵应寺。“五峰”和罗汉沟群峰众相参差罗列,姿态万千,似在揖拜“玉皇峰”,人称“十八罗汉朝玉帝”。仙人崖的寺宇总名叫华严寺,到明永乐十四年,明成祖朱棣把华严寺改名灵应寺,主要是把仙人崖的庙宇,划拨给韩开府(明韩王朱松的府第),变成了韩开府朱家私人家庙了。故一般人把仙人崖和灵应寺往往互称。我们能游览的只是其中的三崖和仙人湖。经返回游客建议,我们选择东崖上,西崖下。景区入口处的左边就是上西崖的道路,再往前走不多远的左边就是上东崖的道路。我们沿着上东崖的路,越过仙人谷,跨过一些断断续续的石阶,眼前矗立着一方貌似围堰的石壁,拾级而上,面前是一块差不多长方形的宽阔湖面,围堰的上方修建了一条石质长廊,应有1、200米长,有三两个游人在长廊的尽头的山壁边拍着照。我们到了仙人湖,这里应属一个水库式的人工湖。仙人湖的左边,是一条沿山脚修建的笔直平坦的大道,约有一公里长,延伸至湖的对边。右边是一片半裸露的山壁立在湖边,翠峰高耸于崖顶,画出了一条赤壁加绿树、高低错落不规则的湖岸线。湖面清波荡漾,周边山崖和绿树倒影其中。这里的湖光山色,甚是迷人。我们依着围堰上的长廊边,选取不同的角度,和这里的美景先来了几张合影,再沿着左边的大道,在绿树的掩映下,边观赏边拍摄。大道尽处,我们告别了仙人湖,摆在眼前的又是向上的石阶。相对麦积山石窟,这边游人少多了。我们围绕着山边的石阶继续向上,约半小时,首先到达的就是南崖。古时,南崖脚下,依崖修建了燃灯阁,是仙人崖的主建筑之一。每当夏秋深夜,天然磷光与阁中的油灯和烛光浮动辉映,人传是神仙携灯而来,故有“仙人送灯”之说,这里曾为秦州十景之一。现在南崖燃灯阁虽于清道光年间毁于火灾,但仍残存北魏晚期塑像。石岩洞为明末肃王朱炽宏(韩王朱松第十五代世孙,世袭与肃王)、大剑侠汪士墉、大书法家王了望隐居论道之处。玉皇阁东南侧下的壁岩间,有石窟佛龛,内存唐代壁画。别了南崖,我们循山腰边蜿蜒的小道,一路向前,并无多少坡路,20分钟左右来到了东崖。东崖有罗汉堂一幢,供大佛及十八罗汉,系明代建筑和塑像。东崖往前,已无路径。我们只得原路折返。在来时的拐弯处,指示牌告诉我,直行就是通往西崖的路。在翻过少量石阶后,都是下坡路。我们在一路边亭台间稍事休息,就着山风,补充点食物和水。继续下坡,很快就到了西崖。西崖是三崖中现存建筑最好的地方。这里在凸凹的飞崖间,建成了一排颇具规模的寺宇,气势恢宏,天水市佛教协会就设在这里。这些寺宇是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建筑和修缮的,大佛殿内西北角一个小斜梁架,据专家鉴定,是唐代屋架遗品。仙人崖山巍、水秀、崖俊、林密,自然风景秀丽;寺观、庙宇、窟龛多建于高耸的峰顶或凸凹的飞崖间。虽自南北朝以来,历代在这里均有建筑和雕塑造像,遗憾的是多被损毁,遗存甚少。仙人崖的人文资源比较丰富,一直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我们离开西崖,一路下山,搭乘景区电瓶车,赶上了即将启动的37路公交车,于下午7点前返回了天水火车站附近的酒店。第11天(7月24日):上午游南北宅子,下午游伏羲庙。南北宅子和伏羲庙都在秦都区,相距较近,顺道游览很方便。早上7点半钟,我们在酒店门前不远处,搭乘6路公交车,每人3元,在龙城广场北下车。秦都区是天水的市区,龙城广场作为一个坐落在市中心的地标性广场。这里的街道宽阔,市容整洁,现代建筑与古建筑交相辉映,人流密集,车水马龙,是麦积山区所不能比拟的。南北宅子是胡氏古民居的俗称,分南宅子和北宅子,属明代民居古建筑。坐落在天水市中心,位于秦州区民主西路,西边毗邻文庙。6路车龙城广场北下车处,可见斜对面的十字路口边,立着的一幢古建筑,就是文庙,再沿着文庙边的马路东走,不远处就是胡氏古民居。民居是两组宅院,他们分隔道路两旁,其风格相近,古悉纷呈。路南的天水人称为南宅子,路北则被称为北宅子。均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都有400多年的历史。200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民居是胡来缙和胡忻当年创建的私宅,父子都是明代的名臣。这里凭身份证免费领取门票参观。经历了四百年风霜的南宅子,坐南朝北,门外临街有百年古槐,当地人称南宅子为“大槐树下”。 门头的“副宪第”三个字代表着胡忻的父亲胡来缙官至山西按察副使,是省宪台的副职;两边分别写着:“赐进士第分巡陇右道右参政李国士为”、“中宪大夫整饬雁平道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立”。 进入大门首先是一个小天井,南设照壁,东西各设一垂花门,西垂花门上康熙己酉年书“桂馥”二字依稀可辨。南宅子是标准的四合院形式,东西为厢房,坐南朝北的主房为明代过厅。前、后院是南宅子建筑群的主院,是主要活动区;东院为副院,是生产区;仆院和杂院是服务区。这种布局功能明确、动静分明,表现了封建等级制度。整体东区是民居保护所在地,由大小14个院落组成,古民居建筑60多座,该区民居建筑种类繁多,有古秦州大家小姐居住的绣楼、地方特色的云罗厅,也有名噪国内外的“天水古楼”等民居古建筑,目不暇接。南宅子完整地保存了从明到清民居建筑的格局和风貌,是研究我国西北地区明清古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实例。2003年,由天水市博物馆负责维修后,建成了天水民俗博物馆,展出了以天水为主,包括陇右地区的上千件民俗文物。南宅子其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在甘肃省是唯一的,全国也罕见,为研究天水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提供了珍贵、丰富的历史资料,既是天水民俗博物馆,又是天水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博物馆,也是甘肃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俗文化旅游场所。与南宅子相较,北宅子规模更为宏大。上世纪末拆毁前有大门三间,门额题为“太常第”,是为太常寺少卿署正卿胡忻的私宅。由于胡来缙、胡忻父子均为明万历朝之名臣,且恩泽百姓,所以天水百姓在南北二宅之间的马路上建有“父子乡贤”的巨形牌坊,可惜此牌坊于民国初年拆除。北宅子平面接近正方形,原为正院三进,侧面建有大小院落5个,现仅存二、三院的前后正庭与中院庭楼及厢房。庭楼梁记上明确记有“大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题记。据悉,就建筑规模和建筑整体构造的价值而言,北宅子比闻名遐迩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毫不逊色,“而细节雕饰之华美精细,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南宅子和北宅子的胡氏民居虽然是私宅,但展示着明代官式风格和气派。据介绍,该民居虽为四合院,却不同于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无论正房或厢房均为马鞍架结构,而胡氏民居除正房与倒座为马鞍架结构外,厢房则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前后两进四合院的正屋自明万历朝建成之后,未进行过大的翻修,至今依然保持着400年前的原貌。这得益于西北地区的干燥气候,使得天水这些砖木结构的古民居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所以愈发显得珍贵。参观完古民居,已是正午,我们在龙城广场附近吃过午餐。下一个游览景点是伏羲庙,它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开放时间:8:00-18:00,游览需2小时。龙城广场有公交车到伏羲庙,只有2站路远,1公里多的路程。看看时间尚早,我们沿着广场南侧的街道,一路欣赏着街景,朝着伏羲庙的方向向西慢步行走。步行约20分钟后,前面矗立着一座高大、宏伟的牌楼,上书“伏羲城”三个大字。伏羲城原为天水的小西关城,因为雄伟壮观的伏羲庙位居其中,所以小西关城就又称为伏羲城,该城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至清崇祯八年(1635)之间,门楼上曾镶嵌有“羲皇故里”石刻匾。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创建了八卦,造书契,结网,养生畜,改善居室,开创一夫一妻制,养蚕制布改善生活,疏水造田,钻木取火,制琴瑟,作乐曲,尝百草,制九针,定节气等。因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相传伏羲氏出生在甘谷县白家湾乡蒋家湾村的古风台太昊山。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现在这样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是中国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庙。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诞辰日,周边群众扶老携幼,纷纷前来伏羲庙朝拜祭祀“人祖爷”。一时宝烛辉煌,香烟缭绕,钟鼓鸣天,善男信女异常虔诚,庙内充满着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每年的6月25号伏羲庙都会有祭祖大典,热闹非凡。天水市博物馆也设在庙里。伏羲庙,门票20元,60岁以上半票。参观完伏羲庙,我们步行原路折返到龙城广场,搭乘6路车返回天水火车站附近的酒店。傍晚,我们依旧去翠湖公园漫步,享受着这里的夜生活。第12天(7月25日):上午马跑泉公园,下午乘火车至宝鸡,游炎帝园。今天,是我们在天水的最后一天。特意选择了中午1点以后天水至宝鸡的火车票,预留半天时间,造访一下附近很有故事的马跑泉公园。天水最为出名的美食多为面食小吃,有呱呱、凉粉、酿皮、凉皮、浆水面、天水杂烩、甜醅、清真碎面、打卤面、搅团等。不仅种类繁多、样式丰富,而且味道香美,辛辣酸甜,样样齐备。早上7点多,我们在一家小店吃了凉皮后,乘34路公交车,路过翠湖,跨过渭河,在第9站马跑泉路口站下车。马跑泉公园,位于麦积区马跑泉路中段。免费进入公园大门,一弯池水里点缀着几眼翻滚着的涌泉。池水对边岸上,横摆着一块大型的宣传牌,上书“马跑泉公园欢迎您”。据《秦州志》载;“相传唐尉迟敬德与番将战,军中苦无水,其马刨地出泉,”又《天水县志》载:渗金寺在东西十里的马跑泉镇、泉出寺中、极甘洌,源壮可灌溉田。俗云唐尉迟敬德马跑地出泉,马跑泉由此得名。我们沿着右手边的湖边路径,逆时针方向,搜寻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向前行走不远,湖边立着由几张书页造型的雕塑,细读上面的文字,原来这里是“晒经台”。 传说唐玄奘自西天取经归来,途经天水遇渭河瀑涨,不小心浸湿了经卷,不得已在此地晒经。后人为纪念唐僧,修建寺院名晒经寺,后来竟然因字音的转变,把晒经寺叫成了渗金寺。公园由翠屏山假山、人工湖、游娱园、园中园等几部分组成,面积120亩,其中水域面积56亩。园内花草相依、绿树成荫,小桥长廊、水榭亭台、湖光水色相映成辉。我们漫步在公园里,沿着大道、顺着小径穿行。或有三三两两的中老年男女在树荫旁的空地上,跳着新疆舞;或有雕刻着文字或图形的石碑、石刻,散落在公园的不同处处。特别是公园东门的广场前,在圆形花坛中立着一个大型由大半圈月牙造型的雕塑,象一轮明月,新颖别致。把远处高耸在公园内的“天一阁”拉进明月,图片中收下的景色,可见弯弯的月牙,托着高高的楼阁,妙趣横生。在及近公园大门附近,我们来到了一个长廊,长廊的墙壁上依次镶嵌着刻有不同字体的历代名家诗词。我吟诵着这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欣赏着那挥洒有力的一笔一画,最后细细品读着长廊入口处的《序》言,“为怀古追贤,承继雅风。今遴拣历代名人吟咏麦积之诗章,集史上书家墨迹,勒石刻碑,集为一廊,凡廿二方。历历观之,于铁画银钩间,于笔走龙蛇处,赓续唐风宋韵,传承千年文脉,彰显麦积风华。”品读之余,我不得不为麦积人的用心而为之鼓掌。跨过诗词长廊,穿过一截竹林地,我们来到了尉迟敬德勒马雕塑处,这里是传说中战马刨出泉水的地方。随后我们带着这里久远的传说,离开了马跑泉公园,随34路公汽,返回酒店,准备着前往宝鸡的行程。我们乘坐K170次列车,于13点11分离开天水,历时2小时38分,行程155公里,于15点49分抵达宝鸡火车站。走出车站,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刚到宝鸡,先送个骄阳炙烤、热汗洗礼。顶着炎炎烈日,我们跨过站前的开阔区,来到对面大道边的树荫下,审视着眼前这座初次踏入、热烈而陌生的城市。宝鸡隶属陕西省,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历史悠久,有2770余年建城史,古称“陈仓”、“雍城”,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这里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及陈仓石鼓、何尊、逨盘、铜浮屠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宝鸡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拥有法门寺、太白山、关山草原、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知名景点及西凤酒、岐山臊子面、宝鸡擀面皮、豆花泡馍、西府扯面、醋粉等诸多特产或西府小吃。眼前的大道叫经二路,是宝鸡市区很繁华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很快找了家称心的酒店住下,价格也不贵。炎帝园公园,就在经二路上的西段,距这里仅两站路的路程。此时也就5点刚过,也不太累,我们出门沿着经二路街边的林荫道,向炎帝园方向散着步。一边欣赏着沿途街道的美景,一边熟悉着附近的大街小巷及方便出行的环境,诸如周边的餐饮、公交车站、客运站、购物及休闲场所等。跨过2、3个十字路口后,我们在宝鸡西站门前,随着路人的指点,我们来到大道的对面,这里就是炎帝园公园。作为“炎帝故里”的宝鸡,这里承载着许多与炎帝有关的故事和遗存。有民间传说,炎帝生于今渭滨区神农乡的蒙峪沟村,长于瓦峪,沐于九龙泉,殁于天台山,葬于常羊山。常羊山东南20公里的天台山,传说是炎帝误尝断肠草不幸遇难的所在地。又据《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遂重八卦为六十四爻。初都陈,后居曲阜,等等。炎帝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历史记载,在辖区曾有多处神农庙和炎帝祠,都因战乱而毁。炎帝园公园,原为河滨公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了进一步开发炎帝故里宝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在原河滨公园园内易地重建炎帝祖祠,才更名为炎帝园公园。这里现在是一个以人文景观为主的综合性、开放式的公园,是广大市民晨练、夜曲、游乐的好地方。炎帝园公园广场,坐北朝南。东边南北走向的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的小山丘上,绿树成荫,鲜花似圃,绿草如茵,楼台、亭榭点缀其间,东北边,装点着一片荷塘,面积近千平米,几条小径将荷塘分成几块,这里碧荷摇弋,荷花似火;广场的西边,挺拔着青松、翠柏及一些低矮的绿色植物,地上铺就的绿色草坪,将西边围成一道象绿色的屏风,期间也有花坛点缀,与顶端的亭台相呼应。中间的广场是长方形石板铺成的,应有数千平米,接近傍晚的广场上,散落着一些休闲、嬉戏的人们。广场正北边是一座高大呈古色古香的炎帝祠大门,东西两侧配有围廊。围廊尽处,植有修竹与广场东、西两边景物相接。炎帝祠朱红的大门紧闭,来到门前,只见门额上书“炎帝故里”四个金色大字,门前的廊柱上篆刻着 “奠中华民族初基、启华夏文明晓光” 的金色对联。在这里,每年清明节,宝鸡市委、市政府组织党政干部、海内外人士和各界群众举行公祭炎帝活动。是炎黄子孙拜祖祭祀神农炎帝的重要场所。就此止步,是来晚矣。趁着傍晚的落日余晖,我们在炎帝祠门前、荷塘边、楼阁旁、广场上,尽可能多角度地多拍摄一些这里的人文景观,算是“到此一游”。第13天(7月26日):游中华石鼓园、青铜器博物院、人民公园。宝鸡号称青铜器之乡,中华石鼓园风景区必去。那里既有全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还有宝鸡市标志性建筑石鼓阁。市区有10路、20路、28路、61路、71路、17路等公交车到达。当天天气晴好,一大早我们在经二路搭乘10路车,在“中华石鼓园”站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广场上的一块不规则的长形大石,上面刻着“中华石鼓园”几个鲜红大字,不远处葱翠的石鼓山上矗立着高大的石鼓阁。这里就是中华石鼓园景区的入口。中华石鼓园,位于渭滨区滨河大道南侧石鼓山上。它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游乐园、石鼓园风景区三个部分组成。景区面积很大,周边还有好几个地方都可以入门,游客免费进入。我们沿着入口处宽阔的盘山公路缓步向石鼓山行走,路边绿树掩映,花草伴行。随着逐步登高,马路左下方,似有一条街道,屋宇相连。沿着弯曲的上山路,也有三两游客前行后跟,行若十几分钟,马路右边有一石阶路蜿蜒向上,这是通往石鼓阁的路径。我们沿着脚下弯曲的道路继续向前,在转弯一处不高的山崖崖壁上,映入眼帘的是周文化墙,该墙以古铜色大型浮雕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浮雕以图记述周(西周)王朝12位国王的历史事件,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展示着周人的崛起之路。告别周文化墙盘旋而上,就是国家青铜器博物院。一路上偶尔有私家车擦身而过,或许是开车直奔博物院参观的游客。来到博物院门前,先了解博物馆进出规则,这里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正常开放,早上9点开始入馆,下午四点半停止入园,凭身份证换取免费参观劵进入馆内。我们来时,这里已有游客步入大门,还有一群小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打着队旗,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进入馆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现已更名为国家青铜器博物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院。以前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在人民公园旁,后迁址扩建于此,2010年9月28日落成开馆,对外免费开放。新建的博物院是中华石鼓园内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其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建筑外形运用高台门阙、青铜厚土的建筑语言,造型新颖,气势恢宏。馆内外装饰考究,就连卫生间的洗手池、笼头和水管都是用的仿古青铜,给人以古色古香的韵味。博物院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分为四个展厅。底层未对外开放,我们从中层进入,这层是名为《青铜铸文明—周秦文化之光》的基本陈列,进门可见一青铜鼎立于正中,背后为主建筑的大青铜鼎,古朴大气。四个展厅依次以“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命名。参观展厅,展馆内、展台上有序地陈列着许多不同历史时期、大大小小的青铜器,让人目不暇接。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一级文物--何尊,据讲解员介绍,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浮雕为“饕餮纹”,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1965年从当地废品站淘出,成为宝鸡市博物馆1958年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是这里的“镇馆之宝”。这里展出的青铜器多达1500多件,包含数十件国宝级青铜器在内,都是各时期在宝鸡地区出土的珍品,且绝大部分都是出土的原件。我们徜徉在这满是青铜的氛围中,感受着宝鸡灿烂的青铜器文化。参观完青铜器,我们移步博物院的上层,这里常设《对镜贴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展》、《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文化生活展》、《明月照琼琚—古代玉器与艺术生活展》等专题陈列,穿行各展厅间,这里的古铜镜、古陶瓷、古玉器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以其独具匠心的展览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在我们面前展示着宝鸡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走出博物院,面前是一块宽阔的广场。石板铺就的广场上,热浪扑面,蒸气袭人。为拍个博物院的远景,我们由近及远,一边拍摄,一边寻找最佳拍摄的地方。退至广场边缘,眼前是宽阔向下的台阶,分五个平台将台阶等分成六段。中间一溜足有3、4米宽石质方框,依平台就坡势镶嵌着“中华石鼓园”五个大字,从上至下将台阶分置两边。台阶由相同大小的条石砌成,顺台阶而下,每下18级就是一个平台,最后一个平台到地面也是18级台阶。下到台阶尽处,回头仰望博物院,此时有着“中华石鼓园”大字的台阶最高处,似于博物院的宏大建筑群相接,连成一体,这里才是博物院远景的最佳拍摄的地方。虽顶着烈日,在此留个影当然值得。这里已是山下,脚下的地面,几乎连着一座几孔石桥。跨过桥下的渭河,我们没有在此顺道游览陈仓老街和东岭廊桥,至今仍感遗憾。只在桥下的渭河边上找了家很干净的面馆,草草地吃了碗面。稍事休息,为游览石鼓阁等石鼓山上的其他景点,我们不得不再次翻越与石桥相连的那五个平台、六段共108级台阶,登上博物院门前的广场,沿博物院外侧墙根边的一条小路向上,再顺着停车场边的大道继续往前,不多时,前面边坡上的草丛里突然窜出几只野兔,给我们一阵惊喜。为追踪野兔,我们踏上了嵌入边坡上的小道,这里的小道似乎都有砌石纹饰,且这些纹饰都象在表达着什么。随着小道左转,我们来到了以“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的五德园景区。沿小道旁边的边坡处,山体边,无规律地散布着5个不大的园区,以“虞芮争讼”中的谦让为故事的仁园;以“太伯奔吴”崇尚节义为主体的义园、以“周公制礼”的规范、典章、礼节等为脉络的礼园、以“围棋” 来象征智慧的智园、以“剪桐封弟”言出必行为情愫的信园。这些小园区,假以人物雕塑、文字叙述、地面景物等载体,向游客阐释着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特征和历史渊源。穿过五德园景区,沿上山路继续向上,我们来到了千河风光景区。缩微的河道碧波荡漾,铺设着鹅卵石的河堤向远处延伸;近处的小桥横跨河上,河池边垒石为山,河池内、外有一组“文公策马渡河”的雕塑,展示秦人策马飞越河道的生动场面,威武雄壮,栩栩如生。它表现的是公元前763年,秦文公从西垂宫(今甘肃礼县)率七百兵卒,朝着正东方向,一边打猎,一边寻找新的发展基地。经过一年的风餐雨露,于第二年到达千河和渭河的交会之处。文公看到此地草丰水美,即占卜看是否宜居,结果显示吉利。于是在此营造城邑,建立都城,并开展祭祀、设立史官、教化百姓、发展生产等活动。从此,秦在宝鸡一带活动达400年之久。据称这次“千渭之会”就是秦人东扩的开端,是秦从西部深山一个弱小部落发展为强大国家的战略转折,是秦国立足关中问鼎天下统一中国的起点,为500多年后秦始皇翦灭诸侯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站在千河景区西望,高大的石鼓阁立于眼前。循着石鼓阁的方向,下到左下边的一处亭台,亭台边展示着秦人“凤之翔”精美的雕刻。继续下行,就是石鼓阁前面的一个8000平方米的祭天敬祖广场,坐北朝南。首先吸引我们的是广场东边的一道横贯南北走向的秦文化墙,顺着墙面上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浮雕,品读着秦人那一幕幕艰辛、曲折的故事,初步了解了一些有关秦国发展壮大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秦文化墙尽处,我们在广场正北面欣赏着眼前高大的五层塔式建筑的石鼓阁,它是石鼓园景区的两大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宝鸡市地标性建筑。据称它高56.9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仿秦汉建筑风格,采用外五内九的层级设置,以“九五之尊”喻示着周秦文明在中华民族史上的尊崇地位。石鼓阁四周有四座小阁楼遥遥相对,一眼望去,小阁楼与主楼四周相拥,浑然一体,气势恢宏。广场上祭祖敬天雕塑群,正面遥对着石鼓阁。它是依据石鼓上《吴人》、《吾水》篇的记载而塑造,讲述了秦公游猎后用牛头羊头做祭品,祈求上天保佑老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再现了秦公游猎后的献祭活动。广场的西边也散布着一些石刻图,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里有代表秦文化的“秦公庆典”、“车马盛猎”等为主题的雕塑或浮雕。中华石鼓园的景点多达20几个,散落在风景秀丽的石鼓山上。这里的景点或展示着周秦辉煌悠久的历史,或展现着博大精深的石鼓文化的灿烂,难以一一游览。这里曾经出土了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周秦民族使中华石鼓园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圣地。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东临茵香河,南靠秦岭主峰鸡峰山,西望市区,北瞰渭河。这里自然景色优美,绿树成荫,花草遍地,曲径通幽;更有园林公园置身于此,成为宝鸡人周末、节假日踏青、观光、散步、健身的好处处。现在的中华石鼓园是融遗址保护、青铜器展览、石鼓文化展示、园林观光、考古研究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公园,成为宝鸡新的城市名片,2014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下午三时许,我们离开中华石鼓园,搭乘10路公汽沿滨河大道返回。刚行至公园路时,受临街高大灯饰等建筑的吸引,我们在接下来的“公交二公司站”下车,原来这里有中华礼乐城和人民公园。位于宝鸡市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内的中华礼乐城,又名“周城”。 是一个以周代王城为原型,以原宝鸡人民公园为依托,以周礼文化为核心元素的主题公园,属于开放式公园,不收取门票,2011年被评定为4A级景区。据介绍,中华礼乐城,西起公园西路,东至渭河拦河大坝,北依渭水,南至310国道,占地2.9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个集中展示三千年前西周盛世文明和礼乐文化的示范新区。2009年6月18日启动建设,城中建有周礼文化主题公园、天下第一灯广场、青铜镏金广场、二十四象阵广场、中华礼乐城地标广场五大文化节点工程,打造周风、周雅、周颂、周礼、周俗五大文化主题活动,形成周礼迎宾大道、渭河水上观景文化长廊、八音编钟长廊、吉祥大道、美食一条街等5条特色街区。下车后,我们沿公园路步行折返,来到有高大灯饰的地方,这里是中华礼乐城“天下第一灯”广场。广场上一水池中心矗立着一个特别高大的莲花灯,号称“天下第一灯”。据介绍,此灯采用国标2.0不锈钢板整体锻造,表面采用AGP仿古金色漆,总高度为33米,最大直径14.8米,雕塑总重量达300多吨。高大的柱体以仿青铜纹饰雕刻,将24盏灯分4层设置,采用物理发光仿真火焰技术。水池周围4只仿青铜喷水大象与荷花相映寓意祥和,金色凤凰口衔龙球,头顶擎着彩色激光伴着音乐从花瓣中冉冉升起,展翅欲飞。这里的水景、灯光、火焰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该灯创意源于东周时期青铜树形灯,将炎帝之火、青铜之光和金凤还巢诸多元素综合在一起,寓意繁荣昌盛、祥和幸福。于2009年9月16日竣工,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高开启式景观灯。天下第一灯广场旁边是一条步行街,也叫“八音编钟长廊”。八音编钟长廊在造型上以周代著名的编钟为主体元素,周代陶俑为支撑,用灯光与水系连接十五组实体编钟。这些编钟横跨公园南路,每组重5吨,共15组75吨。每组编钟宽 9.50米,高 7.35米,钟架以3个高度为1.3米、直径为0.8米的圆柱为人体下肢,1.34米的人体上身高举双手托起下层甬钟,挂架的上下两组各 7个甬钟,整个编钟均以青铜材质铸造,甬钟内置光电与电子音响,形象高贵典雅,象征着周秦的悠久历史文明得以传承,照耀着璀璨的华夏土地,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和谐的美好愿望。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八音编钟长廊便奏响悠悠古乐,动听的旋律将萦绕在城市上空,沁人心脾。这里是中国第一条以乐器造型表现出来的景观步行街,也是世界唯一的音乐主题长廊。中国最大的青铜鎏金计时器——“青铜滴漏”,坐落在中华礼乐城东南角的九龙广场中央。它造型雄奇,恢宏大气,组群总高度 12米,净深 11.59米,总重量达到 126吨,采用仿青铜材质,厚重的青铜质地集中展示了周文化之博大精深,其体量之大、造型之独特、意义之深远,不愧“天下第一计时器”的称号。它依托流水以及声、光、电等现代表现手法,结合高科技元素再现了古代计时器,体现了西周先民的聪明才智、周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世界上唯一的青铜滴漏计时器。坐落于九龙广场、周礼大道沿街人行道上的二十四象阵,以放置24尊汉白玉雕刻的迎宾大象而命名。且不说它们尊尊都是用整块的汉白玉雕琢而成、个个堪称可以传世的艺术精品,单是其中蕴含的思想,就会让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它象征着吉祥如意,它述说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太极文化,它还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的 24节气,寓意着宝鸡这片热土,一年四季欢迎华夏子孙、八方宾朋前来省亲祭祖、观光旅游。周礼大道往前走就是宝鸡大舞台,这里时有节目演出。若有幸在这里观看到大型实景乐舞《周颂》的演出,你会从它那独特、精致、神秘、奇妙的表现手法上,得到美不胜收的视觉和听觉享受;通过演出,使你零距离地接触周文化,了解周文化,感知周文化,使沉睡了三千年的古老文明再一次鲜活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宝鸡大舞台正门外就是“周礼广场”,广场旁边是周天子座驾,地砖上还刻有周朝文字,这里晚上就成了大妈们跳广场舞的地方。礼乐,指礼节和音乐。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旨在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中华礼乐城,以其葱郁的自然景观、精典的园林规划、淳朴的人文风情、精彩的艺术演绎结合多彩的科技展示。不但再现了周代礼治天下的盛世文明,也展示了周朝礼乐文明光耀华夏的神奇魅力。在这里逛“周城”、沐《周风》、扬《周颂》、赏《周雅》、品《周俗》、听《周乐》、作“周人”,乐在其中。返回天下第一灯广场,其后就是人民公园的入口。我们步入公园,这里风景秀丽、绿荫掩映、鸟语花香;入门后的几座雕塑伴随着我们来到周湖边。宽阔的湖面上清波荡漾,游船点点;放眼望去,远处三孔白色的拱桥,与湖边绿树貌似连成一线,亭台楼榭点缀其间,但见湖光山水浑然一体,如诗如画。我们望着远处的拱桥,沿着周湖边林荫道朝东向拱桥接近。随着拱桥变换着角度和方向,时掩时现,待到达北边的湖岸时,我们慢慢绕过了拱桥,原来湖上有一大一小的两个岛。这里的岛岸离周湖北岸也就十来米,北岸有廊桥通往大岛,拱桥似一弯明月向上凸起,将大岛与小岛连接起来。我们拾级站在这座配有汉白玉栏杆的拱桥最高处,审视小岛。小岛很小,大概也就200平方米左右。中间立着一个高大的亭阁,湖边也有一个小亭台与之呼应,小岛周边绿树环绕,烟雾弥漫,恰如仙境。小岛入口处,在一睹青砖短墙中间,扇形镂空处嵌着一块“宝鸡市养生协会”的木质标牌。拐过短墙,靠近拱桥的岛岸垒着石块,跨过垒石岸基路段向前环绕小岛,也有廊桥置于岸边,更有游客在此观景、拍照、休闲。离开小岛翻越拱桥,我们返回大岛。大岛比较大,呈三角形状斜卧在周湖的西北角上,中间有人工堆成的假山,郁郁葱葱。“容月亭”、“惠风亭”、“千禧亭”等亭台楼阁分布其间。貌似三角形斜边的大岛东南面面向宽阔的周湖,我们沿着这条湖岸向西南方向行走。看湖中轻舟荡漾,听林间百鸟争鸣,吹湖边习习凉风,漫步于诗情画意中。不知不觉到了大岛出口,一廊桥连接着周湖西岸。我们没有就此过桥,而是在廊桥前右转向北,打算绕大岛一圈,也就是继续走完大岛貌似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西岸和北岸。置身大岛西岸,仿佛大岛是一处城池,岛岸与周湖湖岸间,波光粼粼,像是一道护城河护卫着大岛。河面几乎等宽,不过十来米。河两岸的树荫下,坐着一些垂钓的人们。突然身边一垂钓者扬起钓竿,只见钓竿弯弯,一条鱼拖着线在水中挣扎,鱼嘴露出水面。他熟练地操起网兜,把鱼擒入兜内,是一条草鱼,足有2、3斤重。循着岛边这些垂钓者,或多或少都有些收获,你看垂落岸边水下的网兜里都有鱼儿在游动,几乎是差不多大小的草鱼。走过L形大岛岸边,岸边撑出的钓竿不下20几根。这无疑也是一道风景,静静的河面上还不时有惊喜爆出。我们又回到了进入大岛的廊桥,行至这里,已经绕大岛一圈,这一圈应该有一、两公里长吧。跨过廊桥,我们来到周湖的北边,继续着沿周湖一圈的游程。尽管已近傍晚,周湖后半圈,我们放弃湖岸,在湖岸外的纵深处,踏着林间小径,伴着游人穿行。在“爱莲池”旁,我们借着落日余晖,与碧荷、红莲来一个美美的合影。从周湖北边,到周湖西边,对沿途路边的景点,不求尽览,但求尽兴。至一些盆栽荷花的展览区,前面就是儿童游乐场所。告别雕塑群,我们走出了人民公园。天下第一灯广场的周边,暮色下已多了几拨跳舞的人群。踏着舞池里传来的欢快旋律,我们登上了10路公汽。 第14天(7月27日)离开宝鸡抵眉县、初探太白山游客服务中心宝鸡不但有悠久的周秦历史,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许多令人赞叹的自然风貌,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由于时间原因,加之天气炎热,在宝鸡市区及周边众多的自然风光中,我们首选太白山的几处景区,包括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红河谷景区及青峰峡景区。太白山横卧在宝鸡眉县、太白、西安周至3县境内。因山顶终年积雪,银光四射,故称太白。它是横贯陕西省的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也是秦岭的最高峰,自古便是一座名山。秦岭东西绵延一千五百多公里,跨越中国数个省份,被誉为中国的龙脊、中原的龙首、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中华民族的父亲山等,是中国南北气候、地理、水系的分界岭。独特的区域位置和神奇的自然特征,赋予太白山厚重博大的自然与文化的双重价值,形成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于其它名山大川的独特魅力。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眉县县城东南18公里的汤峪镇。公园面积2949公顷,包括10个景区,180多个景点。公园海拔高度从620米到3511米,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去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去眉县,且眉县到红河谷、青峰峡都很方便。一大早我们收拾行囊,吃过早餐,8点半钟办理退房。在经二路上,搭乘5路公汽,2站路到达汽车西站下车。汽车西站是宝鸡至眉县公交车的始发站,发车时间:6:00—18:00,每25分钟一班。全程68公里,票价15元。我们乘坐9点20分的公交车,车站售票每张加手续费0.5元,宝鸡至眉县共44个站点。公交车在市区停靠8个站点后,进入西宝南线后沿途再停靠36个站点,到眉县汽车站,差不多11点半了,全程运行约2小时。我们在眉县汽车站下车处的对面,找了家宾馆办理了住宿,放下了行囊。这里位于眉县宽阔的十字路口,出行及食宿都很方便。我们在路边的一家小店吃过午餐后,来到眉县汽车站售票厅,了解这里发往各地的班车及运行时间等情况,为随后的出行做准备。这里有发往太白山客运站的眉县203路公交车,全程18公里,票价4元,运行时间:6:45-18:00,共37个站点,单趟运行时间40分钟左右。现在时间尚早,往返汤峪镇时间充裕,先去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服务中心一探究竟,我们搭乘1点20分在这里始发的203路公交车。随着公交车的向前行驶和沿途停靠,车子很快跨越县城,进入乡间公路。这里视野开阔,我们凝视着窗外,望着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植被,注意路边的标示牌,不愿错过这里的每一道景色、每一处或许有故事的地方。随着车子的行进,我们慢慢被公路两旁的植物所吸引。像在格尔木郊区看到枸杞一样,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见过的绿色植物,成片成片地种植在公路两旁的土地上,下端是树的躯干,或是都被修剪过,棵棵高度差不多,大概1米左右,上方彼此间搭着像葡萄架子似的,架子上枝叶繁茂,似有果子成串地隐藏在绿叶的下边。疑惑间,前面一块高大的宣传牌横跨公路上方,上方的牌子上有三行文字,最上一行写着“中国猕猴桃之乡”七个红色大字,最下一行写着“陕西省猕猴桃现代农业园区”的红色大字,中间一行是相对较小的蓝色字;宣传牌的左边竖排着“眉县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区”的几个蓝色大字。啊,这些植物原来是猕猴桃。由于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岭——秦岭的北麓,独特的水、土、气、光、温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猕猴桃最佳优生区。现在眉县的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眉县猕猴桃”成为首批获得“国家气候标志”认证的优势农产品品牌,猕猴桃产业园区被认定为“陕西省特色出口基地”,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百强品牌,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国十佳乡村振兴示范县”,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我们穿越猕猴桃产业园区,为眉县猕猴桃叫好。不知不觉到了终点站太白山客运站,下车处是一个广场,广场前面就是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游客服务中心,这里也是太白山景区入山口。进入游客服务中心,需进行简单的安检。游客服务中心很大,里面设施齐全,给游客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温馨。宽阔的过道边设置有成排的舒适的座椅,给游人提供休息之地;大厅内有客运站的售票专台,有直达西安、眉县、杨凌等多地的直达班车或公交车,还有通道直达后面的停车场;里面还有游客问询台,这里的服务员很热情地为游客解惑答疑。问询台边并排几个展架,上面摆放着一些关于太白山导游之类的宣传小册子。我从展架上取下一册《太白山旅游指南》的小册子,在过道边的座椅上坐下,仔细阅读着太白山上的景点介绍,各景点相连的线路,筹划着太白山的行程。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潭为脉络,文物古迹点缀其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被誉为中国西部的一颗绿色明珠。太白山的游览线路很多,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在时间安排上,有一日游、两日游,甚至6日游;在兴趣爱好方面,有挑战高山、浅山休闲游,有自然人文、朝圣之旅游,有太白山科考探险游。不同的选择,对应着多条观光线路。说实在的,我很想去拔仙台,因为拔仙台是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最高顶,海拔3771.2米,号称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内陆第一高峰,是传说中当年武王讨纣后姜子牙封神点仙的地方。登顶拔仙台,也有N条路线N种走法。择最简单的路线,先乘景区内的观光车去半山的下板寺,然后逐步爬升,爬升的路段多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带,且需在山上住宿一晚,往返拔仙台得2天时间。2天的时间没问题,让我们疑虑的有2点:一是山上的住宿条件太差,板壁房,铁架高低床,二三十人挤住一室,不谈艰苦,但多有不便。二是下板寺到拔仙台之间的徒步登山,海拔由2700米到海拔3770多米,高低差1000多米,属高原地带登山,且持续时间长,我们没有这种经历。虽然说我们有身临高原的多次经历,也曾多次路过5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带,包括这次在青海期间的行程,大多在高原地带穿行,连在海拔4776米的昆仑山口也无不适感觉,但在海拔3000米以上长距离持续登高还未体验过。此次格尔木登上酒店3楼尚气喘嘘嘘的经历;去稻城亚丁珍珠海,虽海拔略高,4100米,但路程不长,翻越的坡度不大,仍然相当费劲;等等。高原上过往的艰辛场景历历在目,登顶拔仙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综合多方面情况,我们考虑,明天先去红河谷景区,领教一下那里的四嘴山再说。主意已定,已近下午5点,离这里发往眉县的最后一班203路公交车还有约1小时。本想利用这个时间去汤峪镇转转,顺便在太白山夜景的处处先看看。但一出游客服务中心大门,仍烈日当空,热浪袭人,未走出几步,只得作罢。返回大厅,买好车票,登上了203路公交车,返回眉县汽车站。第15天(7月28日):穿越红河谷,登临四嘴山眉县汽车站有直达红河谷森林公园的202路公交车,共29站,运行时间:6:45-18:00,全程票价3.5元。我们搭乘早上7点多的公交车,一路向红河谷进发。这是我们第三次路过红河谷了,受电影《红河谷》的影响,前两次均想一览这里的美景,但因种种原因而与红河谷擦肩而过,今日算是如愿以偿了。8时许, 我们来到了红河谷游客中心。门票54元,景区内观光车单趟15元。红河谷森林公园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红河流域,位于眉县营头镇境内,这里是登太白山古道之一。红河谷的景点很多,大多散落在沿途7公里弯弯曲曲的红河谷边。我们拟先坐景区的观光车抵达四嘴山下,趁精力尚好时,花4-5小时挑战太白八景的“红河丹崖”----四嘴山,争取2点前返回山下,最后留3个小时漫步红河谷,观赏沿途的斗姆大瀑布、神龟宝蛋、双洞水帘、太公石船等景点,最迟赶上202路6点的末班车至眉县。我们很快购买了红河谷门票及去时的观光车票,通过游客中心的检票口,进入观光车停靠的站前广场。在此候客的敞篷式的观光车不大,可坐7、8人的车上空无一人,司机招呼我们稍等片刻,借此机会我们正好先在入山前的广场上逛逛。广场的正前方,四根挺立的鲜红圆柱,托起两层牌楼,气势恢宏,赤顶画梁貌似贵有皇家园林的气派;“红河谷”三个白色大字,以蓝底衬托,置于牌楼上方的中间位置,格外耀眼;两尊喜笑颜开的石狮,端坐在牌楼下的入门口的两侧,像是随时迎接着进入红河谷景区那南来北往的客人,这就是红河谷山门。山门的左边是绿树掩映下的一溪红河谷,潺潺流水伴随着悠悠山风从谷中流过。山门的右边则是一溜石壁,石壁上有关于红河谷的人文史话,引经注典;更有历代文人墨客探访红河谷留下的诗篇华章,仿佛是一处让你读经颂古、品词吟诗的文化长廊。观光车上已经坐上了几个人,司机招呼我们登车启程。观光车随即穿过山门,沿着红河谷边弯弯曲曲的山间柏油马路向前穿行。道路两旁林木葱葱,或高或低的崖壁忽近忽远,观光车穿行其间,或崖壁高耸、狭窄如削,或豁然开朗,天高云淡;路上也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沿谷边悠闲自在地边走边逛,也见游人在几处景点处驻足、流连,与我们擦肩而过;路随山转,景随山变。隐于路边的硕大的雕塑匆匆闪过,藏于山间的溪水飘飘洒洒,哗哗声即闻即没;只有那红河谷中一泓流水,伴随着我们一路欢歌。穿越在红河谷中区区的7公里,凉风习习,景象万千,好一派红河谷之美景。在这里我似乎读懂了“曲径通幽”的真正涵义,领略了“夹道欢迎”的无限喜悦。这些或许是红河谷吸引众人的魅力所在。行进中,前面出现了一片红瓦灰墙疑似村落的地方。观光车经过小幅上坡后,停在了坡上的停车场,这里是红河谷度假村,也是观光车的终点。下车后,巍峨挺拔的四嘴山就屹立在眼前,有人在此兜售上山缆车票。但我们此行为挑战四嘴山而来,更为登临太白山的拔仙台作预热、作尝试。只得谢绝了登山缆车,直奔四嘴山的入山口。我们循着四嘴山的方向,走下脚下的斜坡,沿着坡下平缓的小路,跨过红河谷,穿过一小段平缓的草地、花径,来到一处散落着大型鹅卵石的山谷间,这里是百瀑潭休闲区,已有少许游客在此驻足嬉戏。我们无意此地流连,跨过山谷间的栈桥,只见前面的山壁旁,挺立着不算高大的山门,这里就是四嘴山的入山口。从这里开始,我们将面临海拔由1260米陡然升至2600米的四嘴山山巅的挑战。仰望着眼前环绕山壁而上的石阶,我们背着干粮、饮用水,打起精神拾级而上。一步紧接一步,一级紧挨一级,几乎呈30多度的石阶一路拔高,好在石阶边有铁链栏杆相护。越过一弯山壁,偶见一5、60岁模样的男士正在下山,询问后方知,该男子沿石阶翻越一段后,恐山路陡峭、信心不足无奈折返。告别下山人,眼前更是一溜石阶长廊蜿蜒向上,难窥尽头。两旁绿树掩映,石阶上游人点点,像是散落在乳白色的画廊之间。此时的我们,一次向上6、70级石阶后,已是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扶着栏杆喘着粗气,算是稍息片刻,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多少回合。但见石阶前面不远处有一凉亭,让我们喜出望外。爬上凉亭,凉亭四周的廊桥上已经坐满了在此歇息的登山人。有年轻小伙、姑娘,亦有头发泛白的中、老年人,更有携带小孩的年轻夫妇。这里山风悠悠,鸟语蝉鸣。“前客让后客”是中华民族的俗定约成,两个年轻人看到我们的到来,忙起身再次踏上了前行的石阶。落座后,我们在此补充些许饮用水和食物,看看时间,爬山已历时半个多小时了。山下的游客不断至此,廊间的游人不断抽身。此处不宜久恋,该是我们礼让后客了,离开凉亭,延续着走走停停的节奏,上行一次改为5、60级石阶,我们相互勉励着、坚持着,继续拾级而上,脚下石阶偶有三两步平处。这样又不知经历了多少走走停停的回合,前面山上似有棚户显现,此时顿觉精神抖擞,一口气翻上了这块神仙宝地。登高此处,眼前略显开阔。入口处左边不远的山坡上,有游客休息的地方,一圈固定着的宽阔条凳围起,上方有凉棚遮掩,走在前面的一批游客已经在此歇息;右边近处,是一由厚重木板铺就的方形平台,配有木质护栏搭建在悬空的山岩边,空间也就几平方米,平台上还搭建一狭小的木屋。一50多岁的男子坐在木屋前低矮的塑料凳上,漫不经心地拣择着蔬菜。我择一空余的塑料凳在男子旁边坐下,和他攀谈起来。原来靠近平台边有一滑道口,一条狭窄的水泥通道坡度缓缓地向山下延伸,男子是这里负责滑道营运的工作人员。他还告诉我,登山至此大概只完成三分之一,前面的上山路有一半与我们刚走过的路类似,另一半则显平坦,好走得多。谢过男子,我不禁暗自诧异,类似前面经历的石阶再领受一遍,着实令人生畏,特别是老伴的体质较差,如此强度的持续攀越,她能否承受。但想到翻过这,就是“坦途”,还是让人看到了希望。虽说登高至此已历时一小时有余,但接下来的行程,由于体力的不断消耗,花费的时间会更长,估摸着再花3小时就能登上四嘴山。我离开木质平台,突然发现老伴不在身边,前面的凉棚处也未见踪影。望望凉棚前那直上青云的石阶,她正攀爬在向上延伸的石阶的较高处。本想同其他游人一起在凉棚多休息一会,她趁我与人搭讪的机会,也不招呼一声,直取前路,捷足先登了,上演着一曲“龟兔赛跑”的闹剧。望着老伴居高的背影,我在后面拼命地攀登追赶,她在前面有节奏地上行。毕竟不是平路,步步登高的追逐,虽相隔距离不算太远,但想很快撵上难以随心。我也喊话让她停下等我,她头也不回,仍维持着她的节奏不停地向上向上。我们之间的石阶在拉近,额头上的汗珠在翻涌,心跳在加剧,呼吸在加粗,稍息片刻,继续追赶,不能让夫人在高悬的石阶上无人照应是我的动力。经过好几个回合的追逐,我算是撵上了她,在石阶边我们扶着栏杆,一起喘口气,补充点水和食物。她告诉我,这里的路虽然陡峭,但路上的石阶还算好走,旁边有栏杆和铁链,没有什么危险。面对这样的路径和她的体力,只能少休息、慢慢爬、埋头苦干,累了就停下来稍微休息一下,这就是她捷足先登的初衷。好的,我陪你这样爬,一起又数着向上的石阶,按她的节奏,每默默数到40级,就停下来喘口气,再继续默数着下一个40级......。就这样默契地慢慢扶摇直上,或并肩攀登,或一步一趋前后相随,维持着我们多年来一起爬山的相互照应的关系。行进间,突然发现石阶前方稍高处的栏杆变成了黄色,栏杆的形式也似乎换了模样。不知哪来的力气,我们赶紧几步,攀登上去。果然此处石阶已尽,面前是水泥磨沙且仿树木纹理的路面,栏杆和扶手也是仿树木枝杆,用水泥浇筑而成,路面及栏杆均辅以土黄色。虽然面前的四嘴山依然挺立,但踏入此处豁然开朗,视角顿时变得开阔起来。右边迎面是一溜削壁的山崖,一片片、一丛丛的翠绿高高低低、杂乱无章地涂抹在山崖上;远处稍高的山崖边索道站点清晰可见,两根绳索从那里凌空而下直指山底的绿树间,绳索中间串连着轿厢,在空中一上一下地慢慢滑行。若我们选择走索道,此时或许正在轿厢内凌空飞越,尽情享受着脚下的美景和空中的惊险。遐想间,面前的崖壁上“凌空栈道”四个大字,用箭头指向了山崖的左边。脚下的路应该就是栈道的起点,预示着我们将进入“坦途”。顺着栈道盘旋向上,拐过短暂的2个来回,旁边立一亭台,这里既可休息纳凉,也可观景拍照。我们信步几级台阶的亭台,一老汉正坐在廊桥上休息,他是景区的环卫工,看我们倚栏俯视山下和远处,他提示我们这里观景不够开阔,前面山崖边的栈道上观景视角会更好。稍事休息,谢过老汉,我们沿着紧依山壁间的栈道,时而依着悬崖边的护栏,向左一边观景一边前行。此时望望山下,不免索然,绿荫中的度假村就在眼前,我们辛苦攀爬了近3小时的山下,居然近在咫尺之间。栈道还算平缓,登高时也没几级台阶,崖壁上不多的小树、花草与我们一路伴行,还好山风不大,当空的烈日令我们撑起太阳伞遮掩。栈道依山就势,曲折蜿蜒,就这样我们绕着山崖转了小半圈。移步换景,山崖正对面的山下已清晰可见红河谷边的美景;山崖下边的崖壁旁,但见一石柱自下几乎垂直而上,止步于前方,紧贴着崖壁,期间也有间隙,似乎让山风掠过,让雨水洞穿,貌似绝壁间的“一线天”;石柱上方,“之”字形的栈道,挂在崖壁上,短短长长,来来回回,不知有多少层次,向上延伸至山巅,仰望难免目眩。这是登顶四嘴山的最后挑战,相比前面石阶路的步步拾级而上,应该不算什么。我们迈过崖下直立的石柱,开始攀爬着面前向上迂迴的挂壁栈道。一级又一级,一层又一层,汗水再次涌上了额头,滚落在脸膀,累了扶着栏杆休息一会,渴了喝口水,饿了啃点干粮。期间有人从身边穿过,超越我们,也有人和我们迎面相遇,从山上轻松地返回。不知爬了多少层,似翻过一层更上一层。忽听上面有人喘着粗气在喊“我们已到了山顶”,抬头望望,上面的栈道就剩两层。这里应是最佳观景点,我们顾不上回眸山下,快步地登上最后的栈道。栈道尽处是一处位于山脊上的长廊,绿树掩映的长廊边,已有几人坐在这里歇息。这里并非山顶,与长廊相连的木质廊道,稳卧在山脊上,在右边的石壁旁擦边而上,我们快步越过这大约2、30米的路径,登上了山顶。紧靠山崖的一边,建有玻璃观景台,位于登顶后的右边,观景台呈方形不过一、二十平米,路过此处一览无遗,旁边有一很小的售票间,标识着观景台票价40元。几根类似于拦车用的金属桩横排着与观景台隔离。我们走过多处玻璃栈道,对这里的太过小气的玻璃观景台缺乏兴趣。与观景台等高相接的左边,两边的长廊夹着一米多宽的通道置于眼前,山顶上没有我们想象中那宽阔的平台,横卧的山脊虽经修筑仍显狭小。长廊上有些游客在此休息。我们在空位上坐下,郁郁葱葱的林荫下,习习山风袭来,艰辛与劳顿片刻烟消云散,登上四嘴山后的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在此吃过午餐,稍息片刻,此时不到中午1点。本打算原路返回,但老伴执意要乘缆车下山,不由分说,她已起身穿过长廊,踏着长廊尽处石缝间的小路,向通往缆车的方向走去。拗不过老伴,我随即起身,背起行囊,紧随其后。下山的路多是木质栈道,弯曲着一路向下。和上山路相比,不但路面宽阔,好走多了,加之是下山,逐级而下还是舒服得多,且还有许多较平缓的路段。一路上,有三五个游人在我们前后紧紧相随,也有坐索道上来的游人逆向而行,向我们询问着登顶的行程。当左拐至山壁边的路段时,道路更趋平缓,右前方的稍高处,索道站点再次跳入眼帘,此时沿着山壁出现了一段上坡路。马上就要到达索道口,想想今天攀登四嘴山的艰辛就要结束,这点上坡也就不在话下,我们一鼓作气登上了索道站点。由于时间尚早,沿途游玩四嘴山的游客并不多,索道拥挤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在站点外止步,走在我们前面的四个姑娘,正快乐地在廊桥的围栏边嬉戏拍照。说来也巧,就在我们在站点的廊边落座不久,刚刚还天高气爽,顷刻间电闪雷鸣,伴随着豆大的雨点抛洒下来。赶快撤离,我们进入站点内避雨。这里是站点的楼梯间,回廊很小,右边是向上的步梯,索道入口在三楼,六楼是顶层平台,也是观光台。我们拾级步梯登上平台,平台中间是一个很大且空旷的玻璃搭建物,平台四周有回廊通行,一米多高的护栏置于平台的边际。阵雨过后,空气更加清新,山间更显妖娆。我们沿右边的护栏向前行走,这边是一溜在金属支架上拉着横条不锈钢管的栅栏,我们站在栅栏边,刚刚攀爬过的路段历历在目,不由得和穿行于山野、混杂于绿树、山石间那曲折的木质栈道来个合影,更与路边那身披绿衣、袒胸露背的高高耸立的山崖来个留念。来到平台的正面,这边的栏杆,则是用透明的钢化玻璃,固定在混凝土立柱间的上下两根厚实的木条上。这里视野开阔,眼前天际间白云翻滚,群山连绵叠翠、山间云飞雾绕,山脚下仍见度假村那高低错落的建筑,看似一溜青砖红瓦。告别平台,我们走下步梯来到三楼的索道入口处,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等候下山的游人。每人60元,我们买好缆车票,只见与我们同时达到的四个姑娘等候在通道的最前面,通道曲折的铁栏杆将等候的游人迂回在栏杆之间,我们几乎排在栏杆的最末端,前面不下几十人。刚入队列,就听到身边的人们在议论,刚才的雷电,已导致设备故障,工作人员正在抢修。虽然无奈也只能耐心等待,我让老伴在旁边的座骑上休息,自己坚守在焦急的队列中。前面不曾挪动,后面不断加长,只见几个工作人员在忙碌着。等了足有一个小时,已近下午3点,这里已聚集了一、二百号人,也未见结果,排在前面的游人有的开始后撤,出列退票。我不便多言,免得老伴不悦。直到退票的人已开始排队,老伴按捺不住加入了退票的行列。因索道故障导致的结果,老伴只能领受,随着退票的人们依原路返回。原来的上行变下行,返回山顶,下少上多,老伴没办法只得咬咬牙,时间不等人啊。不谈再游走红河谷,就是这样下山,在山下乘坐观光车,能否赶上返回眉县的公交车,都是未知数,赶到山顶已是3点半钟。跨过山脊上的两处长廊,刚要踏上挂壁栈道时,似有雨点从天而降,我拉着老伴返回长廊,此时的长廊挤满了人,顷刻间豆大的雨点伴着山风飘洒而下,虽然长廊的四周人们已支起了雨伞,但仍有雨点砸在身上,只觉周身寒彻。我挡在老伴的身前,尽量不让雨点打到她。好在雨点越来越小,毛毛细雨中,我们踏上了挂壁栈道。尽管栈道被雨水浇过,但并不打滑,面前只是下山路,有护栏相佐,不会有安全问题。阵雨来袭,我们在栈道转弯处低矮的栈道下避避雨,阵雨过后,我们继续下山。雨没了,挂壁栈道尽了,我们回到了石阶路段。此时需要稳健,一失足恐成大错,我们扶着栏杆,抓着铁链,在陡峭的石阶间一步步地相依慢慢下行。此间偶见有下山的游人抓着铁链步步倒行下山,可见其腿部已犯了毛病,下山的艰辛和苦楚挂在脸上。别了在半山平台处守候滑道的中年人,在我们最初歇息的凉亭附近,居然还有匆匆上山的登山人,此时四点半钟已过,我不知道今夜他们将客归何处?天黑又如何踏上归程?别了最后一段环绕着山崖的石阶,我们回到了百瀑潭,此时已5点稍过。没时间休息,我们直奔观光车停车场,在售票处买好车票,等着返回景区入口的观光车。约十分钟后,观光车满载着我们一行下山的游客,再次穿越在红河谷边,一路上我们告别这里的山山水水,只可惜未能细细品读这7公里的画廊和画廊间那点睛处的景观,未能慢慢欣赏画廊间承载的动人传说和久远的故事。但幸运的是,我们如愿登上了返回眉县的最后一班公交车,结束了这次既艰辛又难忘的红河谷之行;更可喜的是,此次翻越四嘴山,是老伴爬山表现最好的一次。回到宾馆,稍事休息后,结合四嘴山的体验,我们决定取消后面的行程。一是正值酷暑,天气炎热,怕中暑生病,不宜久恋;二是随后的太白山、青蜂峡、黄柏塬、甚至华山,都要爬山登高,个个面临考验,恐连续多天体力不支,难以如愿;加之出门已久,回家心切。随即上网,还算方便地购买了第二天返程的火车票。9时许由杨陵硬卧至郑州,再由郑州硬座至武昌。火车票订妥,要落实第二天乘眉县至杨陵的哪次班车。天色近晚,我们离开宾馆,眉县车站早已关门,门前张贴着这里发往各地的车次时刻表。糟了,这条路线不象去太白山、红河谷和宝鸡等地,6点半钟就有车,发往杨陵的首班车是8点半,眉县距杨陵60多公里,不可能坐班车去火车站了。无奈,路边拦下一辆出租车,好说歹说司机答应80元车费,全程大概4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约定第二天早7点宾馆门前准时上车出发。第16-17天(7月29-30日):眉县至武汉早上六点整,手机铃声叫醒了我们。我们翻身起床,洗漱完毕,收拾行囊,乘电梯下楼,办完退房手续后,已是六点三刻,我们在宾馆前台的沙发上坐下等候。7点钟,出租车准时来到宾馆门前,师傅是一位年轻而诚实的小伙,载着我们离开了宾馆,踏上了去杨陵的路途。一大早路上车辆不多,我们边走边聊,聊眉县的历史掌故及美丽山水,谈杨陵的兴起及今后的遐想,不知不觉已抵达杨陵火车站。谢过小师傅,我们从容地来到火车站,此时不到八点,离登车尚早,我们放下行囊,在车站边的摊点上解决了早餐。进入车站检票口,得知我们所乘的火车已晚点,不及细问,我们经过了车站的安检,进入候车大厅。看看立在大厅墙上滚动的显示屏,发现从西北边过来的列车,几乎都大面积晚点,一般都晚点一、两个小时,我们乘坐的列车更达两小时以上。原来近日西宁、兰州、银川一线连降暴雨,导致过往列车阻滞,由此造成的延误,车站广播不时提醒乘客,根据个人的情况,可免费改签其他车次。我们属中转式乘车,第一站晚点,没法衔接第二站,只能看机会改签或干脆退票,别无选择。我们来到车站售票处的改签窗口,这里已经摆了3、40人的长龙。好不容易挨到窗口,本打算只退郑州至武昌的车票,先卧铺至郑州,到郑州后再着打算,但车站规定,要退必须两张一起退,无可奈何先退票吧。退后改坐高铁返汉,也得5个多小时,但此处不是高铁站,需再打出租车去杨陵站附近的高铁站。我们不愿意再中转、多折腾,最好在此登车直达武昌,毕竟上了车就会慢慢与家拉近。在面对杨陵站直达武昌站的无座票时,想想此行几次坐过的硬座车厢常有空位,只是辛苦点,不能犹豫,我们快速地买下了2张无座票,票价每张128.5元。等候时间不长,10点30分我们登上了K1298次列车的01号硬座车厢,在暂时无人的空位上先坐下。2分钟后,列车正点离开了杨陵站。这是一列从银川开往广州的绿皮快车,杨陵至武昌973公里,沿途各站有上有下,开始也曾试图补卧铺,未能如愿,试过几站后,只好作罢。我们在靠近的几节车厢内打游击找空座,有人持票索坐,我们就起身相让,再寻找新的空座,找不到时只能扶着靠背站站。就这样列车沿途停靠12个站点,我们坐多站少,历时14时5分,总算在第二天0点37分到达了武昌站。出站后急招一出租车,到家时已是凌晨1点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