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圍城》的錢鍾書,在書裡書外對於愛情與婚姻,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曾經說過:要選擇一個愛人,就要和他去旅行。並不是說,適合旅行的兩個人就一定適合生活,但是旅行卻是考驗愛人的很好的方法。究竟適不適合,換到不同的環境裡都試煉一下,在問題中不斷磨合,讓戀情升溫還是降溫,都在這一段旅行當中可以實現。當初選擇環島,並不是為了試煉什麼,只是既然人生已是一條單向街,那麼總要經歷一次環島。因為,好比完成一次輪迴,不管之中經歷了什麼,都能讓你或多或少的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我們就是需要經常跳出comfort zone (舒適地帶) 去審視自己。有一部叫做《夢騎士》的電影,講的是平均年齡81歲的五個老人騎著機車去環島的故事。影片最開始,一句話提問著我們:“人為什麼活著?”當我結束這一段環島之旅再一次站在北京的街頭,看著熙熙攘攘的街道,感受人們摩肩接踵的匆忙,我不知道,目光所及之處,有誰還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十年前,有一部電影叫《單車環島日誌》,讓環島似乎成為了所有台灣男人的成人禮。如《練習曲》裡面說的一樣,“有些事現在不去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那麼,就開始環島吧。我們從墾丁出發,這是台灣的最南端。從這裏出發,我們先是一路向東,沿著太平洋這一側的海岸線一路往北開。第一天,恆春-港仔-台東我們先到了台東。到達的時候已經近黃昏。入住民宿之後,我們先去了台東鐵道藝術村(鐵花村),這裏的燈籠都是小學生們製作的,每一隻都不一樣,晚上看來還很有氣勢。這裏原本是台東舊火車站,在1922年是是台東對外的大門,佔地約5.6公頃,因為是開放式的,有大片的綠地,很適合踏青或散步。另外介紹幾樣台東的小吃:林家臭豆腐,還有榕樹下米苔目,老東台米苔目,神秘的老字號楊桃汁店,還有寶桑豆花店和藍蜻蜓速食漢堡,最後兩家我自己是不愛吃了,不過當地人都覺得還不錯。各人有各人口味,我只是介紹,吃不吃在自己。那家賣楊桃汁的店,據說上過許多尋找美食的節目,在民宿的手繪地圖上,也有推薦。不知是否因為手繪地圖畫得太不準確了,那家店真的非常難找到。即便找到了,我們也是將信將疑的走過去。因為明明根本沒有門臉,像是家門口擺攤而已。台灣許多好的味道,都是這樣深藏不露。看起來普通而簡陋的店,全是靠味道說話。第二天,台東-東河-瑞穗一清早,先在民宿周邊慢跑,麥田發出初升朝陽曬上蒸發水汽的味道。接著,我們急忙趕去東河,不是為了那個著名的東河包子,而是為了在這裏首次舉辦的ASP世界衝浪大賽。這裏,算是花蓮一帶難度最大的浪點了。可惜天不假人意,雖然早上天氣晴朗,但是僅僅十點多,風就起了,海上的浪也高起來,我們一路忐忑,到達時發現比賽的確因為天氣狀況取消了。雖然沒看到比賽有些遺憾,不過路上卻偶遇一群澳大利亞人,他們不知道從哪個灌木裡穿過,鑽進海裡。11月的澳大利亞,已經是夏天,浪也開始變得平緩,他們一群人,正是衝著台灣東海岸太平洋上的大浪來的,怎麼能錯過?在東河,宜灣和金樽漁港都是不錯的浪點。在宜灣浪点對面,就是位列台灣十大教堂之一的“卡片教堂”,位於台11線100.5K附近,因為真的薄入紙片,被人稱作“卡片教堂”。這後面的故事是,當年有一位傳教士來到花蓮傳教,到達這裏時送給當地小朋友一張聖誕卡片,上面就是夢幻教堂的模樣,當傳教士離開人世,為了紀念他,宜灣的原住民就憑著當時的記憶,拼湊出聖誕卡片上的圖案,只不過,由於錢款不夠,後面都是由鐵皮搭建,後來這座顏色鮮豔的教堂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閒聊之後,我們繼續趕路,先是去了瑞穗牧場。瑞穗有點像大陸的蒙牛、伊利,或者三元,據說台灣有三分之一的乳製品都是從這裏輸出的。牧場的部分被開發成遊覽區,可以喂牛,不過沒看到擠牛奶的項目,不然還真的很想去嘗試。之外就是這裏有新鮮製作的乳製品,有冰激淋,優酪乳,還有芝士蛋糕。我雖然是個乳糖不耐受患者,但是還是嘗試了這裏製作的新鮮優酪乳,奶味醇厚,讓我想起北海道隨處飄揚的奶香氣。其間我們途徑玉里,北回歸線和成功,最後到達瑞穗溫泉區。北回歸線是個可以秒殺的景點,因為真的只有一座標誌碑而已。也是不錯的尿點,因為這裏有公廁。玉里的話,有著名的玉里麵,其它小吃的話,還要靠自己去挖掘。成功這裏有一個花海,還有一個幾米公園,據說有很多幾米的作品,如果是幾米迷的話,這裏也不要錯過。瑞穗溫泉鄉有幾家不錯的溫泉,但是網絡上都找不到預定信息,雖然已經不是旅遊旺季,但是還是遇到溫泉民宿客滿的狀況,最後決定住在比較大間的飯店椰子林,這裏房間裡和室外都有溫泉湯池,還有私人湯池,規模比較大,設施比較完備,就是飯店感覺老了一些而已。瑞穗溫泉水質為氯化物碳酸鹽泉,所以水質偏黃而且混濁,帶鐵鏽味,當地人稱它為“黃金湯”,據說對皮膚病和關節炎有治療效果。還有傳聞說在這裏泡溫泉生男孩的機率比較高,所以也有“生男之泉”的美譽,也因此吸引了很多蜜月夫妻光顧。雖然都是傳聞,不過能在一個溼冷的一天晚上泡一泡溫泉,不但可以解除一天的疲憊,身體也倍感溫暖。台灣這個季節的溼冷,我是有些吃不消的。第三天,瑞穗-林田山-花莲從瑞穗溫泉區出來沒多遠,在瑞穗火車站附近,有一家瑞美國小,這裏原本沒什麼稀奇,只不過因為法国籍街头艺术家Julien Malland Seth绘制的作品,而值得一去。此外,他还在新竹尖石乡锦屏小学,台东县池上乡万安小学都有他绘制的作品。他绘制的原住民小朋友的画作十分不错。只是因为其它两间都相对偏僻,要深入山里才找得到,要不要去拜访,就要看各自的行程安排了。從瑞美國小一路向北,沿著台1線,繼續到達林田山,這裏的豬腳據說很有名。因為身處林區,木材資源也非常豐富,經常有賣木製品的小店。途径鲤鱼潭,考虑到腿伤,不能进行长距离骑行,就选择这里,绕着鲤鱼潭湖边骑了一圈,算是完成一个必须要骑行的心愿。途中经过一个房子,房屋前面是一个巨大的书架,屋顶上是雕塑的鸽子各种或飞或落的形态,还有一个自行车,仿佛到了《巨人国》里。后来查了资料,也并找不到这座房子的来历,看起来也不像一间民宿,倒是像什么高人隐居的地方。有时候这就是road trip的好处吧,你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不一样的风景,看到旅行书上没有写的内容。再接著就到達花蓮了,先去了文創園,都是各種文創小店,物品也不是很便宜,倒是旁邊的鐵道文化園區還不錯。因為台灣東部原本不發達,在建設鐵路時,為了節約經費,使用的是窄軌,後來台灣統一鐵路制式時,火車站西移,這裏被棄用。不過這裏保存了許多窄軌時代的蒸汽火車,完整的收藏讓來到這裏不虛此行。鐵道文化園區旁邊就是東大門夜市和原住民購物街,這裏並不推薦,人潮不旺之外,也沒有發覺特別好吃的東西。花蓮比較有名的就還有公正包子店,那附近也有許多不錯的小吃,感覺比東大門熱鬧許多。在花蓮有很多地方都會用到“洄瀾”這個詞,甚至我們入住的青旅也叫做“洄瀾窩”。我不明究理,只是覺得“洄瀾”取“山海洄瀾”的意境,非常的美。後來翻了翻網絡,發現花蓮這裏有個地方叫洄瀾灣,後來建了一個經濟特區也叫洄瀾。大概花蓮人和我一樣,覺得“洄瀾”是個特別美的名字吧。第四天,花蓮-太魯閣-清水斷崖-蘇澳到了花蓮,必要去的便是太魯閣了。台灣島四面是海中間都是山。最初台灣西部發達,而東部由於交通不便經濟也比較落後,直到台灣的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的修通,打通東西兩側。整個太魯閣國家公園橫跨花蓮、南投及台中。沿著立霧溪,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峭壁、斷崖、峽谷、隧道。在流水侵蝕之下形成的幾乎垂直的U型峽谷,可見大理石層岩結構。由於上下落差達到3742公尺,這裏的動植物種類也非常豐富。來到這裏,首先讓我想到的是湖南的張家界(這裏可是《阿凡達》的拍攝地之一),一樣壯觀的景緻。只是,由於擔心人們破壞河道造成污染,以及溪水湍急的緣故,近水一帶都已經封鎖起來,不能親近溪流,算是一個遺憾吧。由於連日的陰雨,在我們前往的前兩天,這裏剛剛發生了泥石流,我們還在猶豫擔心危險,好在我們到達這裏的一天天氣晴朗,也打消了我們的顧慮。我們先是來到遊客中心,拿了必要的資料,同時可以加入iTaiwan的免費wifi網絡。在遊客中心,可以領取到各個徒步路線的介紹,上面有時長、主要風景、停車等訊息。由於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進行長達幾個小時的徒步。好在,有引導員的推薦,我們先是探索了新近開發的“小錐麓步道”,這條步道再往前就是“砂卡礑步道”。之後又驅車前往“燕子口”。這裏又是和“小錐麓”不一樣的景致,地勢更高,懸崖更奇險。這邊有座吊橋,由於有人數限制,所以一定要提前在網上預約登記,不然就無緣前往。恆古千年,水作刀,石為料,切出此番深邃壯麗。在台灣少數民族語言中,太魯閣TAROKU就是“偉大的山脈”的意思。這裏住這信奉彩虹的神靈。這裏也是許多原住民的家,包括消失的神秘的“紋臉族人”。說到這裏,還要推薦一部電影,那就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執導的《賽德克·巴萊》。講述的是1930年台灣南投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到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而在台灣山區引發的衝突。我覺得這也是台灣難得的並不“小清新”的史詩級電影。整部電影分為上下兩部,共有兩萬多人參與拍攝。走出太魯閣,沿著蘇花公路,就會路過清水斷崖,整個片麻岩和大理岩組成的崖面,以90度直角插入太平洋,高度在800米以上,氣勢雄偉,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据说排名第一的断崖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沙漠以南的纳勒博平原。不过,如果想要拍摄断崖的整体风貌,恐怕只有在海上了。从蘇花公路一侧,清水断崖附近的风景,也是极美的。为了转一天能在无尾港冲浪,我们这一天的停驻地,选择了苏澳靠近浪点的地方。这里也许因为是新近流行起来的浪点,所以冲浪民宿也并没有那么多。不过,有床安睡就好了。这是趁著夜色开过蘇花公路,一路顛簸,腸胃翻滾之後的我最想要的——一張不會顛簸的床。第五天,無尾港-蘇澳-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頭城位於無尾港的浪點並不是很好找,只是覺得越來越往鄉下開,沒有路,也看不到海,然後海就在路的盡頭出現了。這裏的海岸也都是石頭,而沒有沙灘。這一天雖然天氣晴朗,浪卻並不好。在接觸衝浪之前,我心目中的海邊都是沙灘,我心目中的大海都是馬爾代夫那樣的碧海藍天。直到接觸衝浪,才知道,原來不管多麼難走的岸邊,都有人衝過去,為了是能衝到一道好浪。而浪,是有不同的形狀的,只是單純的盯著遠方,看到海水顏色逐漸變深,就知道那裡要起浪了,而浪,也不單單是溫柔的沖刷沙灘,浪還是凶猛的,沒有學會和它搏鬥,就不會知道如何駕馭它。《我在墾丁 天氣晴》裡有一句話:“衝浪的精神,是等待”。也許,我還沒有領悟到這一層意思,但是,至少,通過衝浪,讓我重新的認識了大海,認識了自然。對於自然的力量永遠充滿感激和敬畏。《夢想海洋》裡蘇教授說:“冒一點險得到更大的機會,這是海洋精神重要的意義”。在這段旅行中,我似乎慢慢開始理解,哪裡都看得到海的台灣人民,對這片蔚藍色的情感。離開無尾港,我們先是在一家叫“樂高”的衝浪店洗了個熱水澡,又繞路去了蘇澳和南方澳。所謂的澳就是港湾的意思。苏澳港三面环山,港湾向东南敞开,左右各有一个半岛怀抱,仿若蟹钳,北面的既是北方澳,南为南方澳。这里不但是吃海鲜的好地方,还可以泡苏澳冷泉。在豆腐峡和海滨公园转了一圈,吃了午餐,我们继续来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原本以为这个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不过如此,不过最近竟然在日本的《孤独的美食家》里,看到了井之头五郎也来到了这里。影片中的他在这里只吃了一串樱桃番茄做的糖葫芦就走了。虽然都是新建的街区,但是仿古中带着新意,这里由蔡元良、简学义等多位建築師聯合創作,曾獲得過2001台灣建築佳作獎。商鋪也從戲劇、手工藝品製作、美食製作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最為獨特的建築在我看來算是圖書館了。是的,這個園區裡不但有圖書館,還有住宿區,甚至有許多時尚沙龍的舉辦,只不過,住宿區似乎遊客很少走近。這裏的住宿區花園曲徑通幽,如果下次有機會,就要住一次試一試。英國作家艾倫說過“睡在一個改變你看法的地方”。走過那麼多路,看過那麼多風景,住過各種各樣的房間,我想這裏就算一個。第六天,頭城-幾米公園-九份-猴硐猫村南墾丁北頭城,這裏也是衝浪聖地。從烏石港出來就可以看到街道兩側全都是衝浪民宿還有衝浪店。我們到達時已經是11月底,這裏的氣溫很低,在這裏衝浪全已經要穿全身的防寒衣。海邊豎著紅旗,意思是海面警戒,不允許從事任何海上活動。可是,這也阻止不了衝浪的人。在《夢想海洋》這本書中曾經寫道,台灣人是離海最近的人們,但絕大多數人卻不懂海,只是單純的害怕。希望通過衝浪在台灣的慢慢興起,人們可以更瞭解海洋,而不是在颱風天單純的豎上紅旗,讓人們看不到海的精彩。在宜蘭火車站的旁邊,是幾米主題廣場,幾米書中的幻想世界的人物們都跳出來,佇立街邊,與人們互動,你儘可發揮想像力,融入這片主題世界。整個台灣環島之行,去過最糟糕的景點,應該算是九份了吧?作為電影《悲情世界》的取景地,這裏早已經不能用商業化來形容了。這裏的房屋順應山勢,鱗次櫛比的蓋在一起,我們到達的時候剛好趕上連綿的陰雨,長長的石階路上掛滿苔蘚,本是一幅愜意的景觀。本來想像陳綺貞在《九份的咖啡店》裡唱的那樣“⋯⋯坐在九份的馬路邊⋯⋯仰望這片天空,遙盡我對您的思念⋯⋯”怎奈何這裏的遊客太多,多到人擠人,多到除了人頭攢動而看不到風景裡的海岸線。沒地方停車,沒地方上廁所。太多的抱怨打消了這裏的愜意。我想,最好的九份,只在電影裡看到,在歌曲裡聽到就好了。逃離九份,來到由貓統治的國度。從看到太多的人,到看到太多的貓,這是怎麼樣的轉變呢?猴硐猫村這裏的鐵路線依然在使用。有時候我在想,這裏呼嘯而過的火車是否也是由這些高傲聰明的貓操控呢?還好我們改變原本想要住在九份的想法,一路趕去台北。儘管這裏也很吵鬧,也有很多人,但至少,這裏有可以安靜看書的地方,也有安裝除濕機的房間。第七天,台北-桃園-合興-新竹在台北,每個人都是過客。這一天是工作日,清晨的東區街頭,人們還是如幽魂一樣飄盪。除去繁華,台北有和北京不一樣的陌生感。這裏有許多外來的人和外來的事物。街的轉角處,發現一家好吃的日本料理,叫樂條條,店員也都特別親切。一家買手店兼咖啡館,叫初衣食午。到了慈湖陵寢,我才知道原來蔣介石也在水晶棺材裡,台灣的護衛都穿著好特別。慈湖這裏風景不錯,不過我總是對陵寢喜歡不起來。這裏有一片廣場,林林總總立滿各種各樣的蔣介石像。據說是因為台灣有一段反蔣時期,人們紛紛把各地豎立的盃像移除,又無處安放,才都堆在這個廣場。這要比俄羅斯對列寧像做出的銷毀行為文明得多。也不禁讓人感慨時勢變遷,誰知道以後是什麼樣子。雖然有些繞路,我們還是去了位於合興的愛情火車站。這也是一座已經廢棄的火車站。這裏之所以被稱為愛情車站時因為在1958年的時候,就讀新竹中學高一的曾春兆,在火車上認識鄰校成績全年級第一名的女孩。1960年,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的那天,他睡過頭,眼看著第一班火車開走。沒有計程車,也沒有其他交通工具。他當時心想,若因趕不上考試而留級,和那位女孩的友誼勢必無法繼續。曾春兆唯一的選擇:追火車,他沿著鐵路跑了2.1公里到下一站-九讚頭追上。多年後也追上了她-彭智惠。後來聽過這個火車站要被廢棄,夫妻兩人出資將這個火車站維護下來,才有了今天的愛情車站。這裏也是台灣少見的“折返式站台”,這種「折返式車站」的運作簡單來說就是列車進站時並不直接停靠月台,而是要將列車駛離車站再以倒車的方式進入另一股通往月台的軌道。阿里山的鐵路也有類似的設計。這一天的停靠地是新竹,這裏工業氣息濃厚,一到工廠下班的時候,整個街道上都是蜂擁而至的人群。好在清大夜市這裏以學生居多,和大學生們坐在一起吃飯,有一種回到那青蔥歲月的感覺。不過我們就是裝個嫩而已,應該已經被當作大叔大嬸了吧?第八天,南寮漁港-苗栗天空步道-高美溼地轉眼行程已經到了第八天,可是我們還沒玩夠,感覺還有很多風景等著我們去看。不知道為什麼,旅行的多了,認識在路上的人多了,總會發現每個人對於某種事物都有一種癡迷。比如說,某些人愛吃美食,不管到哪裡,上天入地各種吃食都一定要嘗試,到處鑽營著去找巷子裡的小店或者跟著米其林的星級設定路線;有些人愛購物,一定要挖到最冷門的設計師店才開心;有些人呢,則喜歡拍攝各處的廁所,不同的標示也能讓他興趣盎然;有些人則一定要像個批評家,到新奇的飯店、旅社嘗試不一樣的床,水底下睡一睡,冰窟窿裡也要睡一睡⋯⋯總之,這算是旅行客的各種癖好吧?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我喜歡鐵道,喜歡做列車,喜歡走在鐵軌上,喜歡去列車博物館,喜歡鑽進火車頭,喜歡聽蒸汽機呼嘯而過的轟鳴聲,喜歡盯著蜿蜒的鐵軌發呆⋯⋯他呢,喜歡橋,懸索橋、斜拉橋、吊橋、石橋、木橋⋯⋯總之,只要是橋他便喜歡。有時候,我們就追著自己的喜好,哪怕開車繞路也不怕。這一天,我們先去了南寮漁港,因為是旅遊淡季,又不是週末,這裏幾乎沒有遊客,只有一組拍攝婚紗的團隊。這裏的鐘樓,連接遠處的沙灘與海岸線,的確是個拍攝的好地方。諾大的漁港,也成了我們的外景拍攝地。離開漁港,李先生不知道從哪裡了解到附近有一座吊橋很不錯。原本不順路的吊橋,我們也任性的往那個方向前進,深入到山區。按照導航的規劃,我們上了一座山,山的兩旁盡是茶園,綠油油的一片茶的海洋。雖然一路按照導航行進,但是卻沒看到“天空步道”的標誌,我們心裡有些打鼓。到達山頂附近時,手機信號又沒有了,這下可慘了。山頂這邊幾乎沒有人,連問路的機會都沒有。等到終於有人經過,一問才知道原來也是在找這個“天空步道”,看來真是一個隱藏的景點。直到來來回回兜了幾個圈子,才終於找到吊橋的所在地。可是,李先生卻說,這不是他要找的那個“天梯”⋯⋯不過這個難得找到的景點也不錯,有時候,我覺得找到的過程要比目的地本身更有趣。因為在山上耽誤了太多的時間,等到我們想要前往高美溼地時,眼看太陽西沉,時間已經有些趕不及了。Yahoo氣象上顯示的日落時間是5:31,我們到達高美溼地時已經是5:35。眼見著所有人都在從高台上返回停車場的方向,我們倆像瘋子一樣飛快跑過他們身邊,朝著相反的方向前進。原本以為錯過了的我們,卻在這時候,看到了離開的那些人錯過的風景。這個時候太陽已經不在地平線上,但是,它的餘暉卻將整個溼地的天空映的火紅,溼地上也反映出風車與餘暉。我們沒有看到白天的高美溼地,但我想,這樣奇幻的光與影,在白天應該是看不到的,更何況,隨著晚霞的變換,高美溼地的景致也幾乎每一分鐘都變幻著,天空就是光影變化大師,又放佛小孩子任性玩著調色盤,除了不斷按著快門,我們不想浪費任何眨眼的時間。這塊高美湿地其实是由于高美海堤的建立,几十年来淤积的泥沙而形成的,總面積有200多平方米。这里现在已经成为各种底栖生物,鱼贝类和水禽累栖息的最佳場所。為了不破壞溼地生態,這裏特地修建了延伸至溼地中間的步道方便遊客進入觀賞,而萧敬腾的那首《收藏》的MV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当时还因为烧毁了一架钢琴,而遭到巨額罰款。雖然看到最美的晚霞,這一天我們也入住到最糟心的民宿。像李先生說的,出來旅行,哪有不踩到地雷的啊。好吧,我們全當這也是旅行的一部分。因為最近剛好是新社花海節,為了能早上趕到花海,我們特意安排將住宿安排在新社。到達這裏時已經晚上8點多了。打了預約電話,沒有人接聽,到達民宿前台,沒有人,敲門也沒有人應。偏偏我們住的這家民宿似乎又特別大,沿著山坡上去四五層樓高,眼見越來越不像有住家,我們就又折返到民宿的前台。終於來了兩個不大會說中文的菲律賓人。終於溝通到確定了預定信息,再到住下,已經近十點。房間不小,設施卻大都陳舊,同住在這裏的,還有來花海節擺攤的攤主,據他介紹,這一家已經是附近很不錯的民宿了。好吧,隔音不好的房間和簡陋的設施,誰讓我們真的在山裡呢。第九天,新社花海-南投天梯-臺南一大早,吃了一碗各种菌菇做成的面,我们便匆匆离开了梦魇一般的民俗。去往新社花海的路上,又看到无数种植菌菇的大棚。没错,这里的特产是香菇、蘑菇各种菌菇。虽然一早出发,但是新社花海这里已经停满了旅行大巴。与其说是花海,倒不如说是市集。说起来有些失望,也许因为天气太冷了,波斯菊已经全部都凋谢了,只有向日葵和蝴蝶花还在开放。这里到处是小贩的叫卖声和游客的喧闹声,除了苗圃中间规定的步道,其它地方也不能走。不能接近花,而只能被无数小贩烦扰,这是什么花海嘛!那就休怪我们冲破警戒线,靠近这些花朵咯。如果真的要看花,其實很多地方都沒過這裏,墾丁的龍水社區也有花海,還在修建當中,未來也值得一去。離開新社花海前往南投的路上,碰巧遇到一家叫做“水母吃乳酪”的店,特別推薦這家店是因為這奇怪的店名,和店鋪後面的故事。“水母”在臺語裡諧音同“漂亮的老婆”,意思就是“漂亮的老婆吃乳酪”。而且這家店賣的乳酪蛋糕,是完全適合乳糖不耐症患者的。因為這家店老闆的老婆就是一個乳糖不耐症人群,老闆看到自己的老婆非常辛苦養育小孩,卻因為自己乳糖不耐,而無法吃到美味的乳酪蛋糕,於是暗下決心,要研制出她也能吃的乳酪蛋糕,最後終於做出了一款乳糖不耐症也可以吃的蛋糕。像《等一個人咖啡》裡,那一杯特調咖啡,吃到這乳酪蛋糕,讓人感動的不單單是味蕾,還有這背後的心意。說到有趣的台語,不知道有沒有注意過,馬路邊經常會有寫著“很慢的”釋迦/蓮霧等等。並不是水果攤的名字,而是因為“很慢的”在台語裡的發音類似於“現場採摘的”。所以,很多水果攤才會打出這樣的招牌。另外,紀念品商店裡經常可以看到“都蘭國小”的背包,不要以為這真的是一間很有名的國小,而是因為“都蘭”諧音台灣的一句髒話,而才變得有趣。有時候真的很佩服台灣人的幽默感。接着,又是开上一段山路,到达南投天梯。这里是前往太极峡谷风景区的必经之处,台湾俗语有“一崁到肚脐,二崁到眉目”的說法,就是形容高低落差之大。太極峽谷縱深百米,可見道路之艱難。南投县政府聘请日本技师兴建全台首见、世界唯二的「阶梯式索桥」。桥樑横跨梯子岭溪,全长136公尺、208阶,两端落差达二十公尺,桥下就是知名的「太极峡谷」,二十年前一场山崩灾难,让它尘封至今,现在只要站在桥上,放眼所及尽是奇岩峭壁、瀑布奔流的峡谷风光,因而有有西部太鲁阁美誉!因為有前一日去“天空步道”的經歷,我們也想當然的以為這裏的吊橋不過是一座橋,卻並不知道,到達索橋那裡還要走上好長一段路,不但要上下許多台階,還要走過一段緩坡,沒有40分鐘應該走不完。而且還要說的是,在到達天梯的山路,有一段蜿蜒的山路,不但上坡還是急彎,一定要注意安全。所以建議來這裏的人,還是穿運動鞋帶上登山棒比較好。而且,這裏也不適合體力不好的人,因為全段走下來,要一兩個小時的時間,而且全都是上坡下坡的台階。雖然風景很美,吊橋也壯觀,但是為了這美景,體力的付出是少不了的。不过,這樣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因為索橋非常的壯觀,景致也美,而且,前往索橋的道路雖然艱難,但是風景卻是一流的。這裏全都是大片的竹林,完全不遜於京都的嵐山竹海,甚至比那個更壯觀。最近台灣新近流行的是在屏東剛剛修建投入使用的琉璃橋,是台灣最長的索橋。由於每日遊客絡繹不絕,甚至要排隊上橋,所以如果不喜歡擁擠,還是慎重前往。距離南投天梯不遠,還有一處位於“猴探井”景區的“微笑天梯”,天空之桥全长204公尺,以265个阶梯连结而成,来回走完就要花上15分钟!天空之桥悬空掛在南投与彰化两线之间,桥面距离山谷最深达70公尺,彰化平原的美景尽收眼底。(途徑斗六,在那裡吃了肉圓和鐵路便當)考慮到時間安排,我們跳過嘉義,這一晚直奔台南。雖然第一次去台南,但是我早就心嚮往之,因為這裏有好多好吃的。到達臺南已經是傍晚,我們先去溜了神農街和北勢街,全都是創意小店。接著去“莊子”吃了好吃的紅豆湯和麻薯。第十天,臺南-高雄-恆春來到台南,這裏有“在地人”的導遊,就輕鬆多了,不會誤打誤撞。一清早我們先是去了一家沒有名字的早餐店,這家店沒有招牌,從外面也看不出在經營的樣子,走進去卻是熱火朝天,一清早就已經坐滿了人。早午餐也只有三個套餐選擇,三明治、吐司還有可麗餅,都配有蔬菜沙拉和飲料,150台幣的單價都一樣。讓人驚艷的可麗餅,一大張可麗餅在柔軟時折疊,讓整個半弧形都立在空中,老闆娘特意囑咐了吃法,不可以小塊切,要大口咬下去。接著去了安平,看了樹屋、古堡和老街。这里有小吃,有小店,随便的拐角都会给你惊喜,哪怕是一片废墟。知道这里,是很早之前看到的一部纪录片,介绍的是这里的劍獅文化。劍獅是閩南一帶特有的闢邪之物,這裏的民宅家家戶戶也都有劍獅守護。劍獅咬劍的不同造型代表著不同的含義,劍鋒朝左是祈福,向右時為鎮邪。如果同時要住雙劍表示鎮煞。也有民間說法是清代台南安平為水師駐紮營地,當時居民為了防止壞人入侵,會在門口掛上畫有獅子模樣的盾牌及劍,讓小偷誤以為男主人已經返家,後來這個傳統演變為安平劍獅。到現在,安平劍獅重新被發揚光大,也被賦予不同的樣貌和更具觀光的意義。除了這些,到這裡還要吃蝦捲,喝青草茶。還有一處特別的是魚麵。所謂魚麵可不是有魚在裡面的面,而是將魚肉搗成糜,再搓成一根根“麵條”狀,拿沸水煮過,全都是魚肉的清香。吃的時候再佐上一些滷味,應該就是再地道不過的台南小吃了。有一部由顏蘭權和莊益曾共同執導的紀錄片叫《無米樂》將的是台南縣後壁鄉菁寮四位老农民的劳动身影与乐天知命的故事。如果看過這部電影,也可以到這裏走一走。比起喧鬧的充滿商業氣息的北勢街,神農街,菁寮這裏更純樸。雖然因為行程安排這次並沒有去成,不過我應該會喜歡這裏大片的稻田吧。來台南還不能錯過的是林百貨,這裏是日治時期留下的百貨公司,也是台灣第二老,台南在二戰前唯一有電梯的百貨公司,當時曾被稱為五層樓仔。琳琅滿目的商品很像日本的百貨公司,也可以選購到精緻包裝的紀念品。服裝、食品、創意商品在這裏一應俱全,尤其讓人喜歡的是樓頂的敞開式設計,有鳥取神社,這裏甚至還有一家居酒屋,天氣好的時候爬到這裏俯瞰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附近的小店)鄰近就是國立台灣文學館,我們去的時候這裏正在裝修,裡面進行一個關於莎士比亞的特展。這些都不稀奇,到這裡要看的則是建築。這裏原本是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也融匯了當時日本建築師對東西文化結合的恣意創造。古色古香的建築內如,卻別有洞天的推出一片廣場,還有內部通風口的設計都讓人耳目一新。我對建築毫無研究,也就看個熱鬧。中庭這裏擺放著一艘拼板舟,讓我動了心思想要去蘭嶼看達悟人的生活⋯⋯下一次的旅行,下下次的旅行,有時候,那個萌芽就發生於不經意的遇到。就像一部電影《念念》讓人有想要登上綠島的衝動,一艘展示用的拼板舟,讓人嚮往一座蘭嶼。離開台南到高雄,再回到位於恆春的家已經是凌晨。傍晚的時候,落山風颳起來,讓人切實的趕到這次環島之行在回到起點的地方接近尾聲。在路上,有一匹白色的馬,載在一輛貨車後面,因為風太大的緣故,它可能因為站不穩而焦慮者,我看到它齜著的牙齒和狂風中飛揚的鬃毛,心想,卻不知它的去處。這就是我的環島。END。毛姆的小說《華麗的面紗》裡說,有時候最偉大的旅程就是兩個人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