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25 © 穷游网® q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Version v5.57 京ICP备120035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1090 京ICP证140673号 营业执照 经营许可证
在南北狭长且高山密布的台湾岛内,中央山脉无疑是巍峨而雄壮的脊梁。中央山脉自宜兰县始,一直延伸到本岛的最南端,层峦叠嶂的高山将岛屿东部的花莲县和台东县与发达的西部平原隔绝开来。 这片又被称作“后山”的地区是台湾最晚开发的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台湾原住民族的安居乐业之地,直至今日依然工业产业稀少、经济发展滞后。在人口密度极高的台湾,这里仿佛一片净土,节奏缓慢、生活平和,让你可以邂逅到久违的安静。背靠高山,面朝大洋,这片土地得天独厚的风光如今正吸引着旅行者们来感受自然的宁静和安然。
宜兰市位于兰阳平原精华区的中央,东通壮围乡,西连员山乡,南邻兰阳溪与五结乡相对,北接礁溪乡,为宜兰县的核心都市、交通枢纽。 和花莲、台东共处台湾岛屿的东侧,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是进入花东地区的必经之路,因而常并称为“宜花东”地区。
宜兰旧称“噶玛兰”,是原住民族噶玛兰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这个拗口的词汇意指“平原的人类”,而宜兰正是出于兰阳平原之上,三面环山,北部与台北都市圈由大屯火山群相隔,西部和南部为中央山脉的起点,东部则是浩瀚的太平洋,兰阳溪、冬山河从这里入海,造就了平缓的冲积平原。宜兰的都市群集中在宜兰市和罗东镇,二者分处兰阳溪的南北;平原最南部的苏澳是连接花莲的苏花公路的起点,因渔港和冷泉而闻名。
宜兰县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而入清朝版图,嘉庆十七年(1812年),正式设厅治理,厅治即选在五围,即今之宜兰市。嘉庆十八年(1813年),宜兰城修筑完成,城内设施在数年内一一完备,宜兰城俨然成为兰阳平原政治、经济、文教的中心。台湾光复后 ,宜兰正式设县,宜兰市为县治所在,并为县内唯一的县辖市,全县级的设施,如宜兰县政府、宜兰县议会、文化中心、县图书馆等,均设在本市。 在历史背景与丰厚的文化资源条件下,宜兰市一向被誉为宜兰县的文教特区。
面积: 29平方公里 人口: 9 万人 当地语言: 国语,台湾闽南语,客家话
电源插座: A 电压: 110V 频率: 60Hz
台湾东部是台湾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相比于台北的都市圈和西部平原的产业聚集区,这里的人们保持着平和而缓慢的生活节奏,渔业和农业依然在传统经济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台东、花莲的原住民分布广泛,一些部族在融入现代社会的同时仍然延续着本族的习惯和传统,而日治时期时日本文化同样对东台湾的影响颇深,二者相互交融造就了台湾东部缤纷多彩的文化和生活。
台湾人大多使用传统的繁体中文(正体),主要语言为汉语(国语),另外常见的语言为闽南语和客家话,常见使用外语为英语和日语,虽然与其他华人区域使用相同语言,但仍有些许差异。
汝好 - nì hè - 你好
敖早 - gáo zhà - 早上好
食饱未 - chiah̍ pá bô - 吃饱了没(大多数人见面问候语)
多谢 - to sia - 谢谢
失礼 - sit le - 对不起/劳驾
再会 - zai gen - 再见
着 - tioh - 对/是
不是 - m si - 不是
不着 - m tioh - 不对
请 - tshian - 请
若其钱 - goa tsoe tsin - 多少钱
我唔知影 - ngoa m tsain yan - 我不知道
森卡秀诶 - sǹg khah siok̍ - 便宜点
好食 - hó-chiah̍ - 好吃
当地人 - 在地人
网吧 - 网咖
公交车 - 公车
宾馆 - 饭店
地铁 - 捷运
摩托车(燃油) - 机车
公安 - 警察
出租车 - 計程车/taxi/小黄
服务员 - 服务生
动车 - 高铁(高速铁路)
商场 - 百货公司
自行车 - 脚踏车/单车
大巴 - 客运
立交桥 - 交流道
超市 - 超商
公元 - 西元
数码 - 数位
塑料瓶 - 保特瓶
移动电话 - 行动电话(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