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9
161
0
7
作者:栖霞山人
平遥是个古城,也是个著名景点。它的保护与开发,算是比较成功的。我们在平遥呆了一天。乘坐城内电瓶车,把几个主要景点串连起来,一天时间够了。城内另有许多可去可不去的小景点,或者是同质化的景点,若要一一寻觅,没有几天时间是走不完的。 众人说过的话不说了,平遥给我留下印象深的,有三件事。 一件是城外有一条路,名为阮仪三路。阮是上海同济大学的教授,致力古建筑的保护。平遥原来是个穷地方,旧的建筑一直保存着,没什么改变。后来要发展经济,打算大兴土木,让它旧貌换新颜。阮知道后,反复游说,终于让政府官员明白那些旧的东西其实是真正的宝贝,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发展与振兴平遥经济。事实证明阮是对的。平遥人懂得感恩,知道没有阮的努力,就没有平遥现在的模样,也没有他们现在的生活,便以他的名字命名道路,让后人永久记得他。此类事在我们这个国家罕见,尤其是当代。 第二件事是关于槐树的一个常识。走过不少地方,见过不少古槐树,几百年的。平遥有一棵槐树,名为汉槐。倘若真是那个时代的,到现在有二千年左右了,非常古老。导游告诉我,槐树性热,到了一定时间会自燃。树身枯焦,它的根仍活着,又会有新枝条萌生,产生第二代、第三代的槐树,那棵汉槐,到现在已经第五代了。我不知道导游的话是否属实,也没兴趣考证。我觉得那现象很有意思。树与人一样,也有性寒性热的区别。那是中医的说法,西方理论没有。它是一种生命现象,是一种质地,属于事物的本性。其次,槐树能自燃,像人一样,到了一定岁数,寿终正寝,然后是下一代,下下一代,它的生命是以自燃的方式代代相传。现在的这一棵树有六百多岁,难怪它名为汉槐,看上去不十分苍老,不像那些千年古树。 第三件事是对于孔子的神化。城中有个文庙。那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一个平遥城,如果没有文庙才是怪事。庙内与许多地方的文庙一样,原来有学校,当时的课桌椅如今仍摆放在那儿,桌子与椅子固定在一起,用来规范学生的坐姿。学校后来搬走了。稀奇的是,搬走后的学校条件改善了,教育质量反而下降。导游说,那是搬离文庙的缘故,这儿是风水宝地。他非常认真地对我说,孔子是天上的文曲星、棂星,对它烧香祈愿,买一件锁挂上,很灵验的。他的话是迷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称他为圣人固然可以,说他是文曲星,倘若仅仅作为赞美之词也未尝不可,但是,真把他视为天上的神灵,认为他能主宰人世间的事,则是荒谬的。他说话时的表情很虔诚。从他的表情上,我没有理由不相信,当地人是真的相信,不是说说而已。除此之外,他们还认为那神仙除了灵验,还可以成为自己的财路——这句话或许应该那么说,因为灵验,所以成了他们的发财手段。 (转自栖霞山人的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