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80后大叔大妈们的童年记忆,少不了克塞号、机器猫、灌篮高手等经典日漫的影子。大叔自己也还依稀记得小时候,老爹长期在家跟着录像自学日语的情形。进入青年时期,随着对欧美文化的膜拜向往,与日本相关的种种情结似乎逐步消散,加之日本也日渐成为国民民族情绪宣泄口,80年代中日友好的美景不再,日本似乎成了一个复杂而难以名状的存在。与过往的旅行一样,这次日本之旅也算不上是计划之中。初衷是选一地拍摄婚照,在短暂斟酌后,锁定即将引来樱花季的日本,可此时距出发仅有一个月,其后又有所反复,直至出发前三周才订好机票,提交签证申请。回顾起来,这是一趟从准备到游览都极为匆忙的旅程。最初基本是围绕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来准备行程,从一开始找日本的朋友帮物色本地摄影机构,到后面和大妞商量后出于性价比考量,放弃本地机构,转而寻找国内的旅行摄影师,而在接触几个客片质量不错的摄影师发现均已约满之后,只能临时选择了一位不太熟悉的台湾摄影师。整个行程原本从4月2日至9日归国,出于此前个人急行式旅行的惯性(如何急行?请见吴哥窟视频游记硬广:http://bbs.qyer.com/thread-2551950-1.html ),确定了大阪-奈良-京都-东京的多站旅程,且中间还穿插了神户和富士山的短途行程。如此满档的行程在处于樱花季且交通体系极为复杂昂贵的日本最后被证明是对物质和精神双重的折磨。不过本次毕竟抛弃了以往的旅行视频拍摄,全程只是轻装上阵的用一部理光GR2和哈苏xpan ii胶片机拍摄(胶片在冲扫中,将陆续上传更新),也算大大减轻了负担。旅行4月1日 深圳-香港-关西机场原本打算预订2号的机票,无奈节假日第一天的机票太抢手,除部分高价商务舱外机票全部售罄,最后订了1号晚9点半起飞的捷星日本航班。下午4点从新蛇口港出发,乘坐直达香港机场的快船,比以往走陆路口岸要快很多。除上船前的出境安检,无需经香港出入境,仅一小时就能到机场航站楼。抵达机场在二楼翠华吃饭小憩,然后发现航班延迟一小时起飞……但想想也是廉航意料之中的状况,只好看书喝咖啡等待。十点半准时登机,在如同大巴的机舱空间内经历四小时的飞行后终于抵达关西机场。等待下机时,看到窗外装卸行李的地勤车逗比的绕了三圈才停到了能装卸行李的位置。摆渡车里前往航站楼途中,惊奇的发现停机坪上除了日本航空公司的飞机外,基本全是中国航班。排队十几分钟,过关还算顺利,出关后航站楼大厅里一个巨大的皮卡丘提醒我们已经抵达日本啦。咨询台值班的工作人员是一位中国人,在询问了机场大巴上车点的方位后,就直奔上车点了。我们的航班抵达时间幸运的赶上了每小时一班的夜班车。上车后司机示意我们先入座下车再买票,随后车辆就准点出发了。在开出不远等待红绿灯时,一对从航站楼匆匆跑出的情侣在路边示意停车,但司机并未理会。以为这两人是得再等一小时的节奏了,可在车行到下一个上车点时,司机停下车辆,下车呼喊那对情侣到上车点上车。这算是第一次见识了日本人的守规矩。由于之前查找机场交通时的疏漏,以为午夜过后便无前往大阪市区的公共交通,于是在距离机场不远的泉佐野市预订了一间airbnb作为落脚处,计划第二天乘坐南海电车前往大阪市区的酒店。而其实无论多晚,都会有前往大阪的机场交通。大巴在漆黑狭窄但整洁的道路行驶了大约20分钟后抵达了泉佐野。车费不到一千日元,可因为中行换汇只给一万日币的整钞,所以下车时也只好拿出整钞给到司机,还好司机早有准备,拿出小包给我兑换了一沓扎好的千元纸币。下车点正好在泉佐野电车站。凌晨四点的车站,一群小青年在练习街舞。街道上却十分安静,一排排莹白的路灯点亮了纵横交错的马路和街边小巧精致的住宅。还好预订的住所距离下车点不远,达住处简单洗漱完毕,已是清晨五点,窗外微亮,草草和衣而眠。4月2日 大阪-神户本以为旅途劳顿,会睡得天昏地暗,或许是睡不惯榻榻米,10点就已无睡意。于是起床收拾洗漱出发。佐野泉车站出发前一周每天查看大阪京都的天气都是阴雨绵绵,出门看到艳阳高照,天空明净如洗,总算舒了口气。许是周末,街上人并不多。几步路走到昨天下车的车站,来到闸口看到闸机栏杆默认状态是收起的,想必是默认民众也是自觉的。从闸口一旁黑板上几行夹杂着汉字的日语中了解到该线路今早有站点发生了“人身事故”,我们到达站点不久前才恢复运营。这次日本之行的一大收获就是刷新了对人类铁道交通复杂度的认知。国内大部分城市地铁线路因为建设较晚,购票机大多直接采用触屏操作,十分便捷。而日本地铁从购票环节就是满满情怀,买卡、购票、选择票价等功能的按钮五花八门,第一次使用竟无从下手,好在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耐心的帮忙完成了购票,并热心的告知了乘车站台和发车时间。从泉佐野到难波的路上,车窗外全是低矮却并不凌乱的民房。之前已提到由于预定时间较晚,很多酒店均已满房,不过在论坛里一篇高人气攻略中提及的酒店还有房间。酒店性价比高,只是地理位置并不那么方便,位于心斋桥东北方向步行十分钟的位置。来之前与一位在神户多年的高中同学约好抵达当天在神户见面,于是抵达酒店稍作休整就出发了。出门时已是下午一点,饥肠辘辘的边走边找地方吃饭。来时看到离住处不远的心斋桥筋街角有一家一风堂拉面店,虽不如一兰出名,但看其店面陈设似乎也是小有来头,无奈再去到时发现门口已有一溜人排队,且后面来的几位国人游客还和前面几位是一个团。看到排队无望,只好继续往车站进发,最后在心斋桥一家王将饺子点了煎饺和拉面(后来才知这王将也是一连锁的小吃名店)。阪神线沿途从大阪去神户的路程并不算遥远,甚至与机场相当。从心斋桥乘一站地跌至难波,再从难波转一趟阪神线特急,差不多四十分钟即可到达三宫站。下车掏出手机,看到朋友已发信息告知碰面的出站口。说实话,十年没见的哥们,虽说从QQ到微信,这些年也偶尔不时私聊群聊一下,但第一眼见着的确还是很感慨记忆中的样貌与眼前人的差异。神户三宫本按照计划,先去神户市内的北野异人馆。日语中“异人”即外国人之意,想必也是从英文alien一词翻译而来。神户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第一个被迫与西方通商的口岸,异人馆则是当年西方人的聚居区。神户是一个依山傍海、地域较为狭长的城市,南部为海岸线,北部靠山,中间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发展。从南到北一小时内就可缓步走完,而异人馆就位于北部半山之上。有了老司机带路,被地铁线路初虐的心顿时轻松了一截。从南北主干道向北横穿一条据说入夜既是红灯区的街道后,便开始上山了。首先抵达的是一家据说很出名的星巴克,目测这里就是异人馆的门户。然后继续往上,又会遇上风见鸡馆等风格色彩各异的建筑。不过由于神户之行主要还是约见朋友,起初并不在计划之列,所以后来上网才搜索到名头的诸如莱茵之馆、萌黄之馆等景点均没有特意去参观。异人馆标志性的风见鸡……只记得风见鸡馆门口斜坡上的一家神户牛乳店的牛奶冰淇淋味道还不错。穿行在异人馆狭窄的小街之中,偶尔穿过庭院间低矮的屋顶,便可一眼看到从山坡延绵至海滨的城市景观,再回看此处幽静的庭院小楼,便不难想象昔日的异人馆如今依旧是这座城市富甲名流的聚居之地。从异人馆沿街而下,经常在国内凌晨两三点还能收到他微信的朋友说中午起床还没吃饭,带我们来到街边一处声称只有本地人才懂的正宗拉面店先垫垫肚子。点餐时那位小鲜肉服务员不知是因为我们是外国人较为紧张还是啥原因,几道简单的餐点朋友和他反复确认了N遍才明了。中间朋友说日语,这哥们却木木的想回英语。朋友也只好无奈对他说“你就把我当本地人”。看来本店的确应是少有外国人来。席间朋友这些年在日的经历和我们此次的行程安排自然是畅谈的焦点,聊完出门发现已是六点。中华街附近大丸百货商店我提议先去看看被誉为“千万美元”夜景的神户港,然后再体验神户牛肉。于是继续向南前行,中间途径神户中华街,沿街的小吃档和油腻的地面顿觉回到了国内。而走出中华街就离神户港不远了。中华街日本的每座城市好像都会有一座地标性的高塔。观看神户港夜景的最佳位置也正是位于港湾中心的神户港塔。神户港塔非对称的曲线造型乍一看神似广州小蛮腰,只不过高度要比后者矮得多。上塔需要买票。排队等候时突然前面一群韩国大妈示意我们可以一起凑团体票,这样每人节省100日元。于是跟着大妈们买完票然后咋咋呼呼的上到二楼乘电梯。想起之前在迪拜工作时遇见的一位从三星跳去运营商工作的韩国人,除了说韩语举手投足真和深圳ITC行业典型的中层经理人毫无二致。而这群大妈的精气神儿也再次印证了韩国人和中国人在脾性上的高度一致性。貌似最近韩国国内支持恢复使用汉语的呼声越来越高,数千载积淀而来族群文化和心理的深层结构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被某个具体时代的政治风潮所改变。上到塔顶,发现这夜色并不如想象中那样惊艳,甚至有些乏味。除了不远处一处被橙色灯光装饰的摩天轮,并不那么密集的高楼群中有些稀疏的灯火着实显得平常。但细想已看得腻味的港深两地夜景,应该也称得上亿万美元了。离开塔楼到不远处一座购物中心继续边走边聊,发现内里有家世嘉的街机厅。看到清一色的正版街机,顿时感到以前玩的都是假街机……不过早已过了玩街机的年龄(是街机不是游戏!神海4上月已通关!),玩了下飞镖(竟然第一发就中9环!),出来去往红灯区觅食。来到下午经过的红灯区街道,果然气息就不一样了。可在想象中撞见各款看着很眼熟妹纸的情形,却并未发生。偶尔街边一两个拉客喝酒的托儿,也和国内酒吧街上的并无二致。据说日本国内一直在肃清暴力团,而暴力团内部也在分裂,不知是否正如北野武的《极恶非道》一片中所描述的那样。不过街头有伤风化的景象似乎确实已不复从前。而走进一些小街巷内,还是会看到较为醒目的风俗店广告牌。然而,我们没有忘记此行的目标。朋友在yahoo上找了一家评价不错的神户牛肉店,一路目不斜视奔袭进店,却被告知已经打烊。就这样走了两三家,都无功而返。晚上9点,深圳多数餐饮店都还在正常营业,但在日本却是很多店铺的歇业时间。正在踌躇之际,一位满脸络腮胡子的胖大叔示意我们可以跟他走,懵逼无奈的我们只好跟着他一拐角进了一家临街小店。进店后发现一切都和设想中的神户牛肉店一致。待那位引我们进店的大叔呈上点选的牛肉后,一脸微笑的青年厨师将一个写有“神户牛肉优胜奖”的奖牌放置在牛肉后,示意我们可以牌照。身揣两部相机的我也就盛情难却的捏了几张。除了点选的顶级雪花牛肉肉质口感略肥,不得不说整体还是不错。当然,三人一共接近2000软妹币的价格也十分可爱。出门后,看到大叔还在街边招揽生意,赶紧让大叔帮我们拍了张合影留念。回头才发现这店名叫“黑龙”。朋友在google地图上搜了半天也没找到该店任何信息,我们一路越琢磨越觉着这店怕是XX组的产业。不过即使即使是黑道,做餐饮都能够这样一丝不苟,精神也是值得国内同行们学习的。出来已是晚上10点,和朋友一起回到三宫本电车站,挥手告别。不知这一别,竟又会是多久。作为一个曾在中资公司外派工作数年的人,深知在外工作的不易,而独自在外学习打拼的国人,其艰辛必然更甚,每每看到国内愤青对海外游子的谩骂,就觉可笑可叹。当然,少数投胎小能手除外。记得研二实习时就遇到过一位从澳洲回国的某领导儿子,聊天时同事问及海龟是不是英语都很好时,哥们不削的回了句:“在外面一般只用说一句就够用了:how much?”4月3日 道顿掘-通天阁-大阪城公园-梅田由于前一晚从神户回大阪转车时上了一辆不停难波的快车,耽误了不少时间,以至很晚才到酒店休息,加之之前的舟车劳顿,第二天竟然睡到11点才起床出门。只好放弃原本一早去通天阁、然后从南至北游玩的计划,而是汲取了昨天没排上队的经验教训,直接杀到道顿掘蟹道乐吃中饭,以避免正午高峰。从心斋桥乘车至道顿掘,步行几分钟就到了蟹道乐总店。抵达后发现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之前从官网和大众点评(每次写游记必赞点评的海外,不但覆盖面积广、日本这样的热门国家甚至连推荐、优惠这些运营内容都有了!)上查到就餐需要提前预约,好在门口迎宾员确认不预定直接排队也可就餐。排队时间也不算很长,大约十来分钟就轮到我们了。进店后被服务员引导着进电梯上三楼,才意识到原来整栋楼都是蟹道乐的资产,深感其基业之深。想起武汉几家解放前就已名声在外的老字号餐饮店,四季美、老通城、福庆和、曹阳泰等,原本也都如蟹道乐一样有自己的酒楼。解放后被收为国营直到改革开放,依旧是武汉人心里的美食圣地。小时候家人带去老通城吃豆皮的景象至今也没有忘记,当年那感觉也和今次慕名吃上一顿蟹道乐差不多吧。只可惜前些年武汉修建过江隧道,需要拆除老通城酒楼,已歇业多年的老通城在召开最后一次全体职工大会后,就和四季美等老字号一样,永远成为了记忆。如美食评论里所说,蟹道乐的精髓就在于变着法吃蟹腿。生吃、煮着吃、烤着吃、炸着吃。不过中午来吃有更为划算的午间套餐,足够一两人尝遍大多数招牌菜式。我们点了一个午间套餐和一个菜式更多的单人套餐。基本能够满足吃饱和尝鲜的双重目标。席间发现窗外河对岸就是心斋桥商业街,打开地图仔细看了一下心斋桥站和道顿掘站的距离,发现不过400米,看来下回完全可以从道顿掘边走边逛着回酒店。吃完顺着道顿掘一条街前往日本桥坐车。沿街有着各式美食店铺,其中大多数都是各式旅游和美食攻略的热词。夸张的店面招牌和巨型模型,提醒着游人们这里作为大阪“吃倒文化”和日本餐饮文化中心的地位。仅蟹道乐一家,就在这条街上有三家分店!右手边拿着的是号称世界第二美味的奶味菠萝包,小店就是停在街边的一个房车,完全是被几个拿着麦克风插科打诨的店员一句“I have a dream...”吸引过来买的。不过味道觉得还是没翠华的细腻啊……通天阁距离道顿掘并不算远,并且走出地铁站即可见到那座标志性的铁塔。很多人来此参观源于《神侦探柯南》中有通天阁一景。同时这里也是高空俯瞰大阪老城区的最佳地点。通天阁原本是在一百年前仿造巴黎凯旋门和诶菲尔铁塔建造的一座混搭式建筑,后因地震被毁。如今的塔身于战后重建,并在塔基作了专门的防震设计。上塔需要先乘电梯到地下一层,然后再乘电梯上到二层,排队转乘上至观光层的电梯。的确如一些攻略所述,参观通天阁最好选择人少的上午。当天可能是周末的缘故,在二层排了半个多小时队才上电梯。排队的走廊上有扭蛋机、测运势、和老掉牙的付费拍照纪念等各式和游览主题无关的花样。当拍照小哥笑眯眯的上前问是否拍照时,哥一句斩钉截铁的no着实让那小哥有些措手不及。此外,一块展览墙展示了一些关于通天塔历史和建造过程的资料。在这个环形走廊的一侧,还有一个关于“筋肉超人”的小展览墙。名字从未听说,但造型着实另类。在这个景点排队参观的还是本国游客居多,看到排后面两个日本大妈还对墙上几幅80年代明星脸广告津津乐道,突然有些80年代末家里人带着去武汉电视塔游玩的赶脚。出电梯后首先是一个展览层,展示了大阪在民治维新时期的图片、影像以及微缩景观模型等资料。再上一层便是可以360度观看大阪风光的观光层。可能是阪神地震的缘故,大阪市区的高层建筑并不是很多。纵横交错的马路和城轨犹如动脉血管,支撑着这个巨大机体的心跳。由于时间较为紧迫,环视了一遍大阪城风貌,捏了几张照片,就出发前往下一个景点了。通天阁位于大阪市的南部偏东,大阪城公园则位于东北部,乘坐环线地铁转乘一次就能够到达公园附近的站点。公园面积很大,四周是草地与树林,中心则是由护城河环绕的著名古迹大阪城。从公园东南角的一条步道走入大阪城,偶尔有青年骑着自行车叮铃铃地从身旁经过,四周的林荫与草地让人虽身处闹市,却倍觉宁静,如同儿时去公园游玩的记忆。走到护城河边,还能看到水面上一群悠然自得的野鸭。从公园前往大阪城的路有些绕,沿路看到几株高大的樱花树,却都只有光秃的枝干。今年因为寒潮不退,关西的樱花据说看得较晚。行走了大约一刻钟,在走过一道护城石桥的拱门后,就能远远望见威严耸立的大阪城了。之后继续前行一段路,就来到了南城门处。门前有两座大约一米见方的下马墩,古代骑马的人一律在此下马,步行进城。入城后,右侧是一座建于明治维新时期的欧式建筑,长久以来作为博物馆之用。可惜近段时间整个博物馆都在修葺施工,无法参观。由于我们一早在地铁的站长室购买了一日旅行通票(one day pass),所以不用排队购票就可直接进入大阪城景区内部。原来的大阪城已在二战中被毁,如今城堡是在战后修建。登上城堡发现一溜在老外在排队等候上楼的电梯,电梯……突然有种国内黄鹤楼、滕王阁这些个所谓“古代四大名楼”的既视感。好在楼层并不算高,果断爬楼。和国内的名楼类似,顶层是展望台,其余两三个楼层则为陈设极为现代的展览室。大阪城内的展品还算丰富:有与大阪城相关的家族族徽番旗(主要是丰成秀吉、德康家川两大家族)、书信、由鹿角、熊皮等物品装饰的铠甲、武士刀等。日本人的工匠精神从这些古代铠甲武器的制作即可窥一斑。据说工匠制作好的铠甲都需要武士亲自进行验收,而验收的方式就是用武士刀挥斩铠甲,如铠甲抵挡不住武士刀的攻击,则视为品质不合格,此时武士是可以将工匠就地斩杀的。另有一层主要介绍了德川家康为取代丰成秀吉而在大阪发动的夏之阵与冬之阵两大著名战役。一面LED屏幕通过展示两幅场景宏大的战役图绘解说了当年的战争景象。另外还有战争的微缩模型和双方阵营中不同武将和领主的阵旗供游客参看。至于观光层的景观,除了能一览大阪城公园的新绿美景,并无多少玄妙。从城堡下来,看到众人围着一口古井往里投硬币这样熟悉的场景。回到正在修葺的博物馆前一块供游人休息的区域,找条长椅坐下来稍作休息,吃了些小食饮料,就继续向下一个景点进发。正对南城门有一座为纪念丰成秀吉而建的丰国神社。由于时间匆忙,只是在门口稍作了停留。神社大门旁的一盏长明灯和小院落在夕阳的映照下小有些玩味,不过游人大都还是被门前的一个耍猴人吸引了。抵达梅田时已过六点。没有料到的是,空中庭院观景台距离地铁站还有些距离,除要两条马路和穿越一个商业综合体外,还需要步行走过一段长长的地下通道才到达空中庭院所在的大楼。而顺着指引来到搭乘电梯的楼层,我们彻底傻眼。楼层的整个通道已排满了去观景的人。天气预报里显示的6点22分日落景观是铁定看不成了,但至少还能看看夜景。在排了大约20分钟后,终于乘梯登顶。虽说白天的大阪并不那么惊艳,但入夜后从梅田俯瞰似乎一望无际的灯火,还是十分壮观。梅田是阪神大地震后发展起来的大阪新商业中心,距离北面的新大阪区域较近,高楼也更为密集。除了夜景,观景台的设计也十分值得称赞。观景台位于整个建筑的楼顶,为一个露天的环形走廊设计。内圈的墙壁顶部安装有荧光灯,通过反射到白色衣物和地板上所嵌入的白色碎石产生的蓝色荧光来达到照明效果,同时又完全不对观景产生任何光污染。4月初的大阪楼顶,依旧是寒风凛冽。在端着xpan2和新买的GR2轮番拍了一通之后,终于饥寒交迫的下楼找地儿觅食了。到楼下出了大门在风中一站,突然发觉仅存的体力值已无法撑去到距离最近的好评餐厅。看到一旁有条地下美食街的入口,犹豫再三还是一头钻了进去。里面唯一一家看上去不错的店门口不出意外的还是一溜小长龙,只好随便找了一家大阪炒面店。虽说大阪的炒面也是一绝,但事实证明,如果不是像《忍者小英雄》那样对炒面痴狂,把在大阪有限的饕餮机会留给其它美食还是更加靠谱一些。吃完饭回到梅田站已差不多九点,想起梅田每天有一家据称是大阪最大的中古相机店。店铺位置有点难找,商场保安十分耐心的领着我们一路穿梭,最后在靠近梅田站的一个入口处找到了这家店。对于日本中古相机市场的专业与繁盛早有耳闻,恰好来之前对中画幅胶片机长草,所以也锁定了大阪东京的几家店铺打算一探究竟。不过在店里逛了一圈,却实在有些失望。哈苏仅仅只有一个橱窗的空间,胶卷也基本只有富士卷,柯达、ilford、agfa等外国卷完全不见踪影。原以为各式经典胶片机会在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呈现,事实却是二手数码相机已占大半,目标机型哈苏单反也只是占据了一个橱窗的空间。店铺面积也并不比华强北普通一家相机店大多少。或许实在不该以新品店去衡量二手店,或许ebay等电商的威力也已让日本的相机实体店辉煌不再,正如淘宝对广州服装店的冲击,或许早已终结的胶片时代仅存的遗产都在渐渐消逝。(持续更新中,stay tu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