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 晴马德里—塞哥维亚—萨拉戈萨塞哥维亚城是罗马帝国在西班牙建造的首批城镇之一,公元前80年曾重建。后经过一段阿拉伯人统治时期,1088年阿方索六世国王重新控制塞哥维亚,该城从此进入了政治和经济繁荣时期。13~15世纪期间,卡斯蒂利亚几代国王都定都塞哥维亚。统一西班牙的“双王”之一伊莎贝拉女王即在此登基(1474年)。这里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建筑遗迹:古罗马引水渠、白雪公主城堡、被称为“贵妇”的大教堂……,1985年塞哥维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最后在全体团员的一致要求下,凯撒同意增加了这个自费项目。从马德里过来仅一小时左右,最先看到的是位于塞哥维亚城郊的阿尔卡萨城堡。该城堡耸立在一片绝壁上,三面悬崖,仅通过一座吊桥连接城堡内外。城堡整体造型恢弘别致,犹如一艘航行于克拉莫莱斯河(Rios Clamores)和莱代斯马河(Ledesma)之间的轮船。蓝色的屋顶采用了当地河流中的一种片岩,在阳光的照耀下会发出幽蓝的金属光泽,戴在它的那些圆形塔楼上就像是一顶顶的巫师帽,平添了几分童话色彩,好像大喊一声就会有公主或精灵探出头来,难怪迪士尼会将它作为“白雪公主”城堡的原型,并入选欧洲最美十大古堡。如今这个古堡以“白雪公主城堡”名扬四海,而它的大名反倒没几个人知晓了。最初阿尔卡萨城堡曾是阿方索八世的寝宫,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在以后的几百年中,该城堡成为历代国王的行宫,也曾经一度成为炮兵学院和关押重要囚犯的监狱。如今城堡内设有一个炮兵历史的专门展厅,展出各种火药兵器。照片描述:阿尔卡萨城堡。因迪斯尼将其作为白雪公主城堡的原型,又被人称作“白雪公主城堡”。照片描述:因为是逆光照,屋顶的蓝色不太明显。照片描述:一个古老的斗牛场。塞哥维亚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非古罗马引水渠莫属了。我们这一路路过的古城如埃武拉、巴达霍斯也有罗马引水渠,但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一直感觉不爽。幸好增加了这个自费项目,终于了却了心愿。站在塞哥维亚的古罗马引水渠下,心中满满的只有两个字——“震撼”!这个有着独特的双层拱结构的高架引水渠是罗马人在其广阔帝国中留下来的最出色的建筑之一。引水渠修建于公元1世纪,依地势而建,低洼处的桥身最高达28.5米,全渠由167个拱门支撑。桥身使用巨大的瓜达拉玛山花岗岩方石建成,这些方石相互连接叠加,中间却没有使用任何类型的粘合剂,纯粹靠重力的完美平衡结合在一起。想到那些完美的拱形竟然仅凭兄弟们自己的“勾肩搭背”就这样站立了2000年,不禁由衷地钦佩古引水渠的设计者和建造者超凡的智慧和令人迷惑的建筑工艺。引水渠的水源来自17公里外的冷水河(Fuente Fria),水流在途中会过滤掉部分泥沙,为塞哥维亚提供更清洁的水源。古引水渠自建成来一直运作良好,直到20世纪,由于因汽车污染损害,渠身的花岗岩受到侵蚀。西班牙政府自1997年以来对其进行了拯救性修复,修复工程完成后,城市交通调整改道,引水渠下的阿索格霍广场成为步行专用区。1985年塞哥维亚的古罗马引水渠被选为人类文化遗产。照片描述:古罗马引水渠从古罗马引水渠沿城中的一条主要街道胡安·布拉沃大街向西走到头就是塞哥维亚的另一处不可错过的打卡地——塞哥维亚大教堂。塞哥维亚古城真的很小,所谓主要街道其实就是条略宽一些的巷子。只是从街道的繁华程度可以判定我们没走错路。这条路总长不过700多米,中间会路过一个圣马丁教堂,也有人称其为“小教堂”,以区别于著名的“大教堂”。圣马丁教堂的特色在于它那多种建筑风格的“混搭”。其主体为带有摩尔痕迹的罗马式风格,内饰为莫萨拉贝风格,钟楼为穆德哈尔式,而塔尖为巴洛克式风格。教堂内部更是奇特,在朴素的罗马中殿基础上又重建了巴洛克风格的后殿。一个朴素至简,如同毛坯房;一个富丽堂皇,金光晃瞎人眼。教堂外矗立着高举大旗的塞哥维亚起义英雄布拉沃的青铜雕像,而他的脚下却俯卧着一座狮身人面像。这种多风格的混搭,正是教堂在不同历史时期逐步扩建时的审美印记。照片描述:胡安 布拉沃大街上的老电影院。照片描述:这座14世纪的塔式建筑曾是一座军械库照片描述:胡安·布拉沃大街上的江湖艺人在表演会拉提琴的木偶。照片描述:以混搭著称的圣马丁教堂。左下角是那个混搭风的狮身人面像。 照片描述:圣马丁教堂内部的两重天:黑乎乎的中殿和金闪闪的后殿。(网络照片)照片描述:塞哥维亚起义英雄布拉沃的青铜雕像。照片描述:这像本身就够“混搭”的。顺胡安·布拉沃大街继续西行,会看到一个三岔路口,右手方向的叫天主教伊莎贝拉大街,这条街直通马约尔广场。马约尔(Mayor)在西班牙语中是主要的意思,因此也可以叫主广场。塞哥维亚市政厅就坐落在广场北侧。被称为“大教堂中的贵妇”的塞哥维亚大教堂就坐落在广场西侧。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觉得这昵称真是名副其实。眼前的大教堂的确像是一个珠光宝气,穿着华丽,贵气逼人,身材已经发福但仍姿态优雅的贵夫人。塞哥维亚大教堂建于1525年卡洛斯五世统治时期,是西班牙修建的最后一座哥特式建筑。教堂建造在塞哥维亚古城的最高点,在城外很容易看到她的身影。主教堂属晚期哥特式风格,是在1520年罗马式的老教堂被火焚烧后的旧址上重新修建的,并利用了部分最初老教堂的残留建筑。钟楼原来高达100米,改建后高度减少了12米,教堂后部半圆形拱顶上布满了无数小塔尖。由于时间有限,最后只能放弃进去参观。照片描述:马约尔广场。中间带尖顶塔楼的是米盖尔教堂,伊莎贝拉就是在这座教堂被加冕为卡斯蒂利亚女王的。照片描述:广场另一面。照片描述:大教堂中的贵妇——塞哥维亚大教堂 塞哥维亚是西班牙烤乳猪是发祥地,品尝这道源自塞哥维亚的名菜,是一般游单上必不可少的项目(可惜我们的行程上没有!)。塞哥维亚最正宗的烤乳猪非当地最著名的百年老字号餐厅Meson de Candido(坎迪多)莫属。这间位于阿索圭霍广场 (Plaza del Azoguejo)古罗马高架引水渠旁的餐厅自 1786 年开业至今已两百多年,它使用独特秘方制作的烤乳猪,以其美味可口而闻名于西班牙。光顾的客人包括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王后以及众多大牌明星、要员。西班牙烤乳猪属于西班牙中部菜。和中国的脆皮乳猪不同,西班牙乳猪的皮软而韧,想咬开都有一定难度,不过它的肉就极多汁且软滑嫩。这是一道手工菜,选1.5公斤出生仅2周的猪仔以牛油、迷迭香、蒜蓉涂抹好后放入焗炉焗一个半小时,其间要不断淋入葡萄酒和撒胡椒粉,非常考师傅耐心。刚出炉的小猪仔,里面的脂肪已经被烤成半融化状态,入口即化,甘香无比,还带着淡淡香草味(不能再写了,我饿了)。这里的用餐欢迎仪式很独特,烤乳猪上来后,老板会用盘子而不是用刀将乳猪切成6份,切完后把盘子扔到地上摔碎,以示对客人的欢迎。店老板高举盘子准备切割乳猪的雕像已经成为塞哥维亚的标志之一。照片描述:用盘子切割的烤乳猪。(网络图片)照片描述:站在烤乳猪身后,高举盘子的Meson de Candido餐厅老板雕塑已成为塞哥维亚的地标之一。(网络图片)怀着对烤乳猪的无限遐想离开了塞哥维亚。今天还要赶到另一个古城萨拉戈萨住宿。途中在车上看到一个巨大的十字架,孙导讲那是佛朗哥建造的一个陵园,叫“烈士谷”,里面安葬着西班牙内战时期牺牲的数万战士。佛朗哥死后也葬在那里。对于是否要将独*裁者佛朗哥的坟墓迁出“烈士谷”陵园,西班牙全国辩论了十几年。终于在2019年2月现在执政的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政府,经过16个月的法律程序和西班牙最高法院的核准,在独*裁者去世44年后,一锤定音,于今年10月24日将佛朗哥遗骸从“烈士谷”国家陵园迁移至私人墓地。为什么一个独*裁者墓地的迁移会引起这么大的全国性关注和分歧?这就要知道些佛朗哥的其人其事,要了解西班牙很难绕过佛朗哥。1936年2月,西班牙大选,以西班牙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联盟险胜,在获得合法政权之后,开始大规模推行包括激进土改、取缔耶稣会、打压天主教等饱受争议的政策,在此鼓励下,大批农民以劫掠方式肆意占有私人土地,大约16800多名宗教人士以及与天主教有关的知识分子被屠杀……,这些做法迅速触怒了保皇党、保守派和教会等多方势力。同年7月,佛朗哥带领驻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岛的西班牙殖民军发动叛乱。在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鼎力支持下,叛军和获得苏联支持的共和国军在西班牙本土大打出手,并获得了本国多数民众的支持,最终于1939年4月占领西班牙全境。战争期间,佛朗哥趁机给自己加上了“西班牙国家元首”和“大元帅”的头衔,直到他去世为止。残忍,也是佛朗哥叛军能够赢下内战的原因之一。从登陆西班牙开始,叛军每占领一座大城市就会将反抗者们赶入斗牛场,并用冲锋枪进行大屠杀。佛朗哥得势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地在各大城市大肆抓捕并处决异己分子。据统计,自1939年4月起,每天都有数千西班牙人被叛军枪决后抛尸荒野。此后,佛朗哥不经审判随意枪决政治犯的残忍行径便一直笼罩着西班牙数十年之久。直到去世前18天,病入膏肓的佛朗哥仍在亲手签发枪决名单。然而,“暴君”、“刽子手”只是硬币的一面。虽然依靠着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上台,佛朗哥却顶住了纳粹德国的强大压力,在二战中恪守中立,西班牙是二战时欧洲大陆上唯一没有卷入战争的大国。尽管佛朗哥曾经派出“蓝色军团”参与苏德战争,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又偷偷撤回了这支部队。二战之后,这位独裁者又开始按照自己的构想来兴建他心中的西班牙。1947年,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次年又迎回后来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并将其立为接班人,同时自任摄政王。1959年,佛朗哥政府制定了“稳定发展计划”,实行对外开放、经济优先的政策。19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的西班牙迎来了黄金时期,并于1975年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同年,佛朗哥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临终之前,佛朗哥如约归政于王室,正式开启了西班牙的民主化道路。对于这样一个多面复杂的独裁者,国内民众的撕裂也是必然的,在由西班牙《世界报》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有43%的人支持佛朗哥墓地搬迁,另有32.5%的人反对。幸好最后政府做出了正确的抉择,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10月24日的电视讲话中表示,“现代西班牙源于宽恕,但不可沦入健忘。照片描述:烈士谷国家陵园(网络图片)傍晚,我们到了萨拉戈萨。萨拉戈萨也是西班牙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是西班牙最早信奉基督教的城市之一。12~15世纪前期为阿拉贡王国都城,商业繁荣。现为西班牙第五大城市。萨拉戈萨距离马德里、巴塞罗那、瓦伦西亚和毕尔巴鄂等城市均在300公里左右,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西班牙重要的交通枢纽,它的机场拥有欧洲最长的飞机跑道,将萨拉戈萨与欧洲的伦敦、米兰和法兰克福以及其他西班牙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同西班牙其他古城一样,从公元前开始,萨拉戈萨就历经凯尔特人、罗马人、日耳曼斯维比人、西哥特人、摩尔人以及天主教徒走马灯般的占领与收复、统治与反抗的交替轮换。每一次占领和统治都留下了那个时代独有的文化印记。古老的城墙遗址、桥梁遗迹,不同风格杂糅的教堂、钟楼、宫殿等比比皆是。其中皮拉尔圣母显圣大教堂无疑是最著名和独具特色的。因为这里供奉着西班牙及西班牙语地区的守护神——皮拉尔圣母。皮拉尔圣母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宗座圣殿”是授予拥有特殊地位的大教堂的称号,目前全世界有1,677座宗座圣殿),供奉教宗若望·保罗二世称为“西班牙人民之母”的皮拉尔圣母。它是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座圣母堂。皮拉尔圣母意为“柱子圣母”,相传耶稣十二使徒之一的圣雅各传教至萨拉戈萨,在公元40年1月2日见到圣母玛利亚在一根柱子上显灵,慰问这位不辞劳苦在伊比利亚半岛传播教义的基督门徒。圣雅各遂将这根石柱供奉于埃布罗河畔的小教堂内,基督教世界的圣母崇拜自此开始。每年10月12日萨拉戈萨会在此举行皮拉尔圣母节,展出圣母像所佩带的饰品及宗教物品(可惜我们早到了几天)。自从萨拉戈萨以“柱子圣母”名扬天下,这座珍藏着圣物的教堂也从最初的一间简陋石室,不断地修建扩建,并随着朝代更替变为具有罗马式,哥特式,穆德哈尔式建筑风格的教堂,直至15世纪的一场大火,烧毁了教堂。目前的教堂始建于1681年,到1872年完工,历经191年。教堂呈矩形,长130米,宽67米,有11个圆形穹顶(其中有些饰以彩色图案的马赛克)和4个高耸的尖塔,巴洛克的建筑风格使它显得华丽绚烂。我们到达时已是夕阳渐落之时,河边大教堂美丽的身影倒映在波光潋滟的水中,格外动人。照片描述:萨拉戈萨一角照片描述:皮拉尔圣母大教堂照片描述:已经损毁的清真寺遗迹。进入大教堂,其内部装饰的富丽堂皇和精美繁复令人惊叹。教堂由一个中殿、两个走廊和两个用砖建成的小礼拜堂组成,非常壮观。教堂中央大祭坛上是雕刻精细的皮拉尔圣母像,与大多数教堂中怀抱耶稣站立的圣母像不同,这里的圣母微微侧身,坐于云端,造型生动别致,立体感很强。圣母显圣的“玉柱”被饰以金箔、围以锦缎,只留了一个小孔可以看到、触摸到圣迹本体,看到有信众在那上亲吻。教堂里还有公元十四世纪福门特创作的大型圣坛雕塑,天花板上有西班牙国宝级画家戈雅的壁画原作,十分珍贵。一根装饰着西班牙前美洲殖民地国家旗帜和铭牌的石柱上触目惊心地悬挂着两个炸弹,据说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大教堂被三颗炮弹击中,却神奇地一颗也没有爆炸,此后炸弹便成为圣母显灵的神迹展示于此了。(大教堂内部是不允许拍照的,但很多人都在照,有国人也有老外,似乎也不见有人干涉,团友便用手机偷了几张,我则得以分享了她的冒险成果,十分感谢)。照片描述:公元十四世纪福门特创作的大型圣坛雕塑,照片描述:中央大祭坛。照片描述:圣母显圣的柱子。照片描述:西班牙内战期间,击中大教堂却没有爆炸的两颗炸弹。大教堂出来是皮拉尔广场,对面就是市政厅大厦,广场西面有一个动听的音乐水景帘瀑,可能白天有水,现在却是干涸的,站满了鸽子,不知它们是否打算在此过夜了。吃过饭出来,已是夜幕降临,装饰灯光照射下的大教堂别有一番风情。虽然在萨拉戈萨看的景点仅此一处,也算不虚此行了吧。照片描述:广场上的音乐水景帘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