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广告要打在前面2017金秋带着老妈游狮城[完结]【完结】和小伙伴们的老特拉福德朝圣之旅(英国15天途径伦敦、牛津、巴斯、约克、曼市、爱丁堡、湖区、剑桥)2015夏季有风有雨日本四国6日游(完结)前言日本是一个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的国家。春有樱花、夏有花火、秋有红叶、冬有白雪。在我居住的城市上海每到初春樱花倒是遍地开花,反而到了深秋红叶却是不多见。所以心里一直很想看看漫山遍野火红的枫叶,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旅行。日本赏枫的地方有很多,东京、大阪、京都这些热门的地方自然是人头攒动。在逛航空公司网站的时候,发现春秋有直飞名古屋的航班。想着没去过那里,周围是不是有赏枫的好去处。在穷游上翻看前辈们的经验,知道了有一条升龙道的线路。就这样时间、地点、人物这三要素就形成啦。关于升龙道升龙道指的是从名古屋为起点一路北上到达金泽,从地图上看这一路上的行程宛如一条盘旋向上的游龙。所以就有了升龙道的说法。同时这一路上也集中了日本中部地区的旅游精华。同时为了方便游客前往,推出了升龙道巴士券。此次旅行上的交通多数是靠这份巴士券的。我稍后会详细介绍它。机票机票是在春秋上买的周二去周日归,可惜春秋自由行项目里没有这个时间段的选择。如果大家对时间要求不高的话可以选择这个项目包含机票和酒店,还能更便宜。来回一个人是1794,提前一个半月订的。回程的时候又加了120的行李额。签证淘宝找的一个店家,上次去日本也是它那里办的。在准备资料的时候发现满足了三年多次不限地点的资格,就顺手办了这个。不过2019年开始日本貌似放开了对于三年多次签证的一些要求,小伙伴们赶紧办起来了。酒店这次行程就住在名古屋和高山两个地方。名古屋作为一个大城市酒店资源比较的丰富,而高山虽然也是一个旅游城市,但是从体量上来说还是一个小县城,所以酒店资源不是很多。尤其这次还是在枫叶季这样的旺季,我大概从2个月前开始在booking上关注,已经有一些酒店客满了。在名古屋选择了经济型的酒店。着重了酒店的位置,选择在了荣商圈的附近。The B Hotel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也很便利,酒店门口就有地铁口。唯一的缺点就是房间比较狭小,不过在日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也是可以接受的。在高山选择了日式传统的榻榻米房间。此次的高山有点算是此行的一大亮点,除了出色的酒店设施之外,店家细致入微的服务也让我感到温馨。古都的梦传统的日式建筑,有一种入乡随俗的感觉。移动wifi在环球漫游上预订的,在机场拿和还。好像店家推出了2种日本无限量4G套餐,一种是普通的,另一种叫畅玩版。畅玩版就是那个wifi机器里面预装了一些吃喝玩乐的app,现在大家人手一个手机了,所以就没必要选择那个了。普通版是9元一天。实用APPGoogle地图:出门在外就靠它导航路线了。换乘案内:火车,地铁等交通工具的换乘、时刻信息都能在上面查到。支付宝:为什么要提到它呢,因为在名古屋的一些地方已经普及了支付宝,我逛的那家药妆店不仅支持支付宝,而且支付宝还有8折的优惠。日本观光信息网站查天气:tenki.jp 这个网址还可以查红叶状态。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准的。去的时候显示名古屋和犬山红叶是正红的情况,而高山已经发黑掉落了。一去果然是这样的。一般名古屋是在11月底到12月初是最好的时节,在高海拔地区的高山则是在11月中旬到达峰值。犬山观光网站:https://inuyama.gr.jp.c.jm.hp.transer.com/专门有一个红叶名胜的专栏。里面会贴出犬山当地红叶观赏地的照片,照片下面会有时间信息。供游人了解最新的红叶信息,也可以通过前一年的情况来预测今年的情况。飞騨高山观光网站:http://www.hida.jp/chinese/介绍高山当地吃喝玩买白川乡观光网站:https://shirakawa-go.gr.jp/zh/里面包含了巴士时刻信息、景点信息、餐饮信息,还有地图pdf下载。不过白川乡地图也可以在巴士站内领取。
前言即便只能捕获到那片刻的心无旁骛,却也令我心驰神往。2017夏,我独自一人进行了阿尔卑斯徒步穿越,为期12天。徒步线路是非常经典的高山之路,The Classic Walker's Haute Route。你们可能去过,可能听说过,更多的朋友可能不曾耳闻。这是一条连通阿尔卑斯山脉两个最著名小镇的徒步线路。通常徒步者会选择起始于法国Chamonix (霞慕尼),而终点则是瑞士Zermatt (采尔马特) 。前者坐拥阿尔卑斯第一高峰Mont-Blanc(勃朗峰),后者则以Matterhorn (马特洪峰)闻名于世。这条线路与环勃朗峰(TMB)相比较,难度更大,对体能要求更高,相对而言徒步过程中不会像TMB线路那样会碰到很多徒步者。除了第一天,后续路线均位于瑞士境内,成本也会较高一些,但是食宿条件都很好,不必担心。每天晚上在营地的那顿热气腾腾的晚饭,也许是最大的动力。为什么要选择这条线路呢?说老实话,半个多月已经过去了,我依然没有找到答案。也许是为了挑战自己,也许是为了令我心神向往的皑皑雪山,也许是为了别的。没有答案,也是一种答案。好了,在这里我先与大家分享几张照片,后续的行程我会慢慢补上,希望各位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联系,没准儿我们可以一起开始下一次徒步旅行。从Col de Balme遥望Mont-Blanc。下山时遇到一座有趣的小房子。傍晚雨停,Cabane de Louvie附近出来觅食的阿尔卑斯羱羊。Col des Roux,飞来奇石。一个安静的小村庄,Evolène,以及远处的Dent Blanche。Cabane de Moiry脚下冰湖。捕获一朵小蓝花。Riffelsee湖倒映出的马特洪峰。行前准备任何运动都存在危险性,徒步也不例外。就针对这条线路而言,部分路段需要在悬崖边行走,同时根据季节不同会有雨雪等不确定因素,不过总体来说,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只要按照标记路线行走,不要贸然前去危险地段,不逞能,还是很安全的。高山之路大部分的路线位于瑞士瓦莱州,该州已经将这片区域设为自然保护区,最常见的野生动物就是阿尔卑斯羱羊和土拨鼠,没有凶猛野兽出没。1.体能高山之路对徒步者体能要求极高,中后期的路段,基本每天都需要翻越一到两个2800米以上的垭口。不过整条线路海拔都在3000米以下,所以不必担心高原反应等问题。我从2月份开始进健身房有针对性的锻炼。首先降重;然后就是力量训练,主要以腿、腰腹和背部为主。由于平时还有科研学习任务,所以每天的运动时间有限,一般在一小时左右。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我认为足够了,贵在坚持。到徒步前大概经历了5个月的训练,自我感觉运动表现有很大提升。2.装备2016年的夏天,我进行了环勃朗峰徒步,Tour du Mont-Blanc(TMB),也是一条非常经典的路线。这是我第一次徒步,由于脚磨破,只走了一半就撤回,当时也是一个人走的(好惨,每次都是一个人。。),背了将近16kG的装备。第一天走到营地已经累瘫,一个大叔坐在营地门口,笑嘻嘻的给我说Bon courage,jeune homme。晚饭时后跟大叔聊天,才知道他来自英国,叫John,是一名娃娃车司机,也是一位老驴。John叔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你回家了把你的行李打开,然后分成三类,每天都用的、偶尔用的和碰都没碰过的,这样你就知道下次需要带些什么了。醍醐灌顶啊,对于我这么一个新手来讲!总结经验教训,这次我的行李总共12kG,其中还包括了单反和镜头,具体清单如下,后面我会补上图片。着装:75L背包一个;高帮登山靴一双;人字拖一双;货车帽一顶;冲锋衣一件;羽绒马甲一件;抓绒衣一件;速干短袖三件;速干登山裤两条,一条可拆卸;速干内衣四件;登山袜四双。摄影:Canon 6D相机一个;EF16-35mm F/4.0镜头一个;小痰盂一个;相机电池四块;相机充电器一个;手机充电器一个。辅助:登山杖一副;防雨罩一个;雨衣一件;快挂三个;指导书一本;多功能刀具一把;1L水壶一个;医疗包一个,内含绷带、创可贴、云南白药、小瓶酒精、氟哌酸、阿莫西林胶囊等;充电宝一个;Kindle一个;打火机一个;LED营地灯一盏。红色字体标出的是这次徒步过程中没有用到的物品。LED营地灯是为了拍摄星空带上的,可惜的是在高山小屋住的两个晚上都是阴天,所以没有用到。充电宝也没有用到,因为每个营地都可以充电,只是有的不是很方便。Kindle没有用到。3.转换插头这次很尴尬,在转换插头上栽了一跤。我的手机是在法国买的,充电器可以在瑞士使用,所以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其他从国内带来的转换插头也可以用。等需要用时才发现,我的转换插头是德标,金属柱比插口粗,插不进去。还好在Zinal的超市找到了瑞士转欧标的转换头。所以不管是徒步还是旅游的朋友,请记好德标在瑞士不通用。在网上找了一张插头标准贴上来,希望有帮助。德标是第二排左起第二个,双脚圆形+接地孔;瑞士插头是第三排左起第二个。很明显瑞士的插孔小,希望大家出行时提前准备充分,避免尴尬。4.现金在瑞士不管是主酒店还是高山小屋,都是可以刷信用卡的,可以自己选择币种进行支付。不过有的小店,比如有的面包店一类,10瑞郎以下不接受刷卡支付,只能用现金。欧元可以使用,不过找钱时候会直接找给你瑞郎,比如买了一个面包1瑞郎,你给了2欧元,他会给你找1瑞郎,而不是按汇率折算再找给你,这样比较亏。所以建议提前取好瑞郎,方便使用。高山之路途径的几个村子都有取款机,方便游客出行。具体路线这次徒步过程中,主要路线是依据指导书来规划的,中间有个别路线进行了调整。我将每天的起点、终点、住所名称以及预订方式制成一个表格,如下。具体行程我是依据TREKKING CHAMONIX TO ZERMATT这本书制定的。书中叙述的更为细致详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考。目前我还没有找到PDF版本,我自己是在亚马逊买的。其实这只是Cicerone guides丛书中的一本,作者是Kev Reynolds,资深自由撰稿人、新闻摄影记者以及演讲者。另外一本,环勃朗峰指南,Tour of Mont Blanc,也是他的作品。在这里发自内心的感谢作者,领略美景的同时,不辞辛劳,将所见所闻如实记录,为热爱户外运动的人们提供了值得信赖的指南。指南书的封面如下图。目前还没有Haute Route的地图,可能由于线路过长,不容易绘制。不过我在每个营地都能够看到当地徒步指南,不仅覆盖了Haute Route的路线,而且还标示出了周边其他路线。营地的指南非常详细,均为一人多高的山地地图,挂在很显眼的地方,供大家参考。地图上可以读取海拔、线路耗时以及行进难以程度等各种信息,能够满足徒步者对第二天行程进行规划的需求。高山之路这是我第二次徒步,对于我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不过,太容易的事情,岂不是很无聊^^目标:这次徒步的主要目标有三个:1.翻越最高点Col de Prafleuri;2.在Cabane de Moiry住一晚;3.到Zermatt。原因如下:1.千辛万苦总得体验一下山高人为峰的感觉吧;2.这个营地海拔2800米以上,紧邻Moiry Glacier (穆瓦里冰川),天气晴朗时是拍摄星空的绝佳之处;3.有始有终。一路上经历了风雪雨雾,虽然也乘坐了交通工具,没有全程徒步,总的来讲既定目标还是实现了。对我来说这就够了,再接再厉,毕竟在徒步这条路上我才刚刚起步。接下来我将每天在路上的所见所闻与大家分享,第一次写游记,估计会写成流水账,求轻拍。我希望借助于画图的方式来介绍我的徒步过程,图中会有一些图例,如下图所示。第一行代表可选行进方式,分别为步行、火车、公交、缆车;第二行代表住宿方式,分别为高山小屋/酒店、露营、补给点;第三行代表路线周围的地貌,分别为森林、草甸、砂石、冰雪;第四行代表当日行进途中天气情况,分别为晴天、阴天、雨天、雪。由于我没有绘画基础,基本属于手残,希望大家能看懂就好。。。Day 1:第一天(21/07/2017)中午12点左右抵达霞慕尼,在麦当劳吃了一份BigMAC(8.5€)后开始当天的行程。这一天主要进行一个简单的热身,走了2h左右,爬升200m,处于森林地貌。当天我沿公路前进,并没有钻到林子里走,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延林间小路行进,耗时应该差不多。图中红色框标记出的,是我当天的行进方式,在后文中我也会用同样地方式来标记,不再赘述。下午两点多就到达了营地,这一天住在Gîte le Belvedere。Belvedere是观景楼、眺望楼的意思。维也纳的美景宫也成为Belvedere。同时,意大利北部与瑞士接壤的地方,有一处冰川,称为Belvedere Glacier(贝尔韦代雷冰川)。我是在Booking预定的,当时选的是四人间一个床位。比较幸运的是,当天入住人数比较少,四人间只有我一个,老板很爽快的给我换到一个单人间,费用不变,在这里赞一下。这个住处卫生间和浴室都是公用的,热水很方便,有WIFI,条件不错。正常情况下,下午五点以后才可以入住,如果到达较早,可以将行李放在住所的储物间。从住所到这个小村子中心大概需要走5分钟左右,村中心有一个超市,物品齐全,可以补给。住处提供早餐,晚餐以及Pique-nique。早餐就是很传统的欧式早点,有咖啡牛奶面包果酱黄油奶酪等,不限量。晚餐是一个Menu(套餐),前菜是蔬菜沙拉,主盘我选的煎三文鱼,甜点是一份冰激凌,总体来说还很不错。Pique-nique是一个火腿三明治,外带一个苹果,两块奶酪。接下来几天的行程里,各个住处的餐点大同小异,所以不再赘述。有个别住所不提供餐饮我会特别强调的。第一天并没有拍很多照片,挑出来几张与大家分享。Aiguille Verte(韦尔特山)脚下小屋。Aiguille Verte,海拔4122米,突起高度689米,属于Alpes grées(格莱安阿尔卑斯山脉),在阿尔卑斯山22座海拔4000米以上,突起高度超过500米的高峰中处于13位。可开展攀岩及攀冰等户外运动。位于Mer de Glace(霞慕尼冰海)北侧。餐厅里的一幅画,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应该是霞慕尼西侧山上的Lac Blanc(白湖)。画中是夕阳西下时,向东眺望,皑皑雪山披上一层金色的霞光,如镜一般的湖面倒映出这一美景,令人神往。喜欢这两张椅子,和这个小木墩子。一开始我以为墙上的画是木版画,走近看才发现原来使用废旧的铁皮制成,很是巧妙。书架上多是与户外运动有关的书籍,有人物传记,有户外运动史,也有很多徒步指南。餐桌上摆放着几束玫瑰,虽然已经耷拉下来,也不妨给色调偏暗的屋子里带来几分生机。简洁的搁物架上摆放着几副照片,一盘松果,还有酒瓶烛台。墙上则是早先的雪上行走工具,可以看出人类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简陋的装备并不是限制我们的因素。后来才发现,这几瓶酒的名字叫做Belvedere Vodka(雪树伏特加)。晚餐与一家德国人坐在了一起,他们是来环勃朗峰的,还有一天就要结束行程。第二天早饭时候碰到一个美国麻麻,专程带着儿子女儿来环勃朗峰。当我告诉他们我才开始行程,一个人去Zermatt,美国麻麻先是表示惊讶,然后又开玩笑道,“Ok, that's why your clothes are so clean~”与世界各地的徒步爱好者随意交流,大家都非常友善,也许这也是这项运动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吧。21号晚上下了一夜的雨,早晨才停。出发前看到了窗户上的雾气,mark一下,然后起程。Day 2:第二天的目的地在瑞士小镇Trient附近的一个住所,Hôtel du Col de la Forclaz (方便起见,后文简称H.C.F)。需要翻越一个山口,Col de Balme,海拔2204米。起点海拔1250米,终点HCF海拔1500米,Charmillon海拔1850米,Trient海拔1279米。预计行走6小时。在谷歌地图上查看的时候,本以为Trient到HCF很近,事实上仍有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第二天早晨八点出发,沿公路行走至缆车站起点,然后从缆车站的右侧绕过,向山上走,真正的徒步就此开始。大约需要1小时左右,爬升至Charmillon。大黑牛,脖子上挂着特有的大铃铛,叮叮当当的。去年环勃朗峰时(逆时针,走了一半)并没见到,今年终于一睹真容。徒步者,应该是环勃朗峰的,抄近道跑到他们前面去了。Charmillon,远处的Mont Blanc,还有山脚下的小镇Chamonix。从Charmillon继续向上爬升,此时已经只有草甸,晴天非常晒,注意防护。紫色小花。云对山说,我一直飘来飘去,你为何停留在这里?山却问云,我一直就在这里,你为何要飘来飘去?大约需要1小时10分钟,就能够走到Col de Balme,也就是今天的最高点。在这个垭口有一个高山小屋,Cabane de Balme,很多环勃朗峰的徒步者会选择这里作为一个休息点。Col de Balme。故事的小黄花。Mont Blanc。片刻修整后,就是一路下山。大约3小时10分钟就可以走到Trient小镇。与其说是小镇,不如称之为村,景色宜人。村子里并没有找到超市或者商店一类,所以不用过多停留。顺着路标,又要开始爬升,1小时候就可以到达这一天的住所,H.C.F。仰望Col de Balme,垭口的小屋,Cabane du Col de Balme。H.C.F在环勃朗峰徒步线路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营地,这里可供选择的住宿形式很多,标间、宿舍床位或者camping都可以。我选的是宿舍的一张床位,12人间,卫生间和浴室都是公用的(标间或类似房型可能有独立卫生间)。由于H.C.F地处垭口Col de Forclaz,开车二十多分钟就到法国瑞士交界处,很多自驾游的旅客会选择在这里用餐修整,更多的则是环勃朗峰徒步者,所以酒店生意非常好,游客络绎不绝。总体来说,食宿环境不错,热水24小时供应,WIFI信号不错,服务生都很干练。由于已经进入瑞士境内,物价已经令人咂舌,一杯330mL的可乐需要5€,可以自行体会一下。唯一有一点遗憾,多人宿舍里没有插座,必须到餐厅去充电,不是很方便。不过总体来说,无伤大雅。同宿舍的英国小伙(记不清名字了)一个人环勃朗峰,已经走了八天,累到痴傻,却依然斗志昂扬。晚饭时和几个美籍华裔小伙子坐在一起,他们趁暑假来法国专门进行环勃朗峰徒步,运气不好接连几天都遇到下雨,有一个晚上露营时被浇成落汤鸡,却也没有打退堂鼓。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了这里,大家有着不同的背景,讲着不同的语言,拥有者相同的目标,都是好样的!夜雨。Day 3:第三天的目的地在Le Châble小镇,住在酒店L'Escale,Booking预定的。从H.C.F出发后先下山,到Martigny Croix火车站,坐火车到Le Châble;check-in之后乘缆车到La Chaux,然后步行至Col de la Chaux。起点海拔1500米,Martigny Croix海拔800米,Le Châble海拔900米,La Chaux海拔2250米,Col de la Chaux海拔2940米,是这次徒步中第一个2900 。第二天晚上一直在下雨,后半夜才停。早起雾气很重,为了避免鞋子被露水打湿,同时也担心下山路比较湿滑,所以从盘山公路下行。Hôtel du Col de La Forclaz, 下了一夜的雨,清晨门外看到的日出。远山。路牌。八点中从营地出发,计划走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最后走了将近三个半小时,还是很累的。一路上车辆很多,得注意避让,时不时的走在路边的草地上,很快鞋子跟脚就湿透了。从H.C.F前往Martigny Croix途中,云雾缭绕的山。发动机轰鸣,两位摩托车手从身边呼啸而过。下山途经小村子,Le Fays。山脚下的小木屋。我的家里有草原。路遇喵星人。请问你摆出这个姿势,到底想怎样。村里的人家依山而建的葡萄园。抢眼的小黄车。到火车站后赶紧将鞋子袜子脱掉,换上了拖鞋。车站有自动售票机,可以刷卡,也可以用瑞郎支付。基本上一个小时有一趟车,到Le Châble需要四十分钟左右。最开始计划从Martigny Croix走到Le Châble,30公里左右,路段海拔在1000米左右,难度不大,比较耗时。考虑了一下,最终选择坐火车。Voilà!Martigny-Croix火车站,等车ing。很喜欢瑞士的这些小车站,安静,虽然很简单,却很精致。车站只有一条铁轨,空荡荡的站台。Le Châble是瑞士瓦莱州巴涅市的一个镇,处于巴涅市北部。整个巴涅市地处Mont Fort(福特山)西侧山脚下。巴涅市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地貌丰富,一年四季都非常适合户外运动的开展。其中就有多达二十几条不同级别的徒步路线,当天往返或者两天小环线居多。Grand Combin(大孔班山)就在巴涅市的南侧,紧邻Lac de Mauvoisin(莫瓦桑湖)。Le Châble的火车站、公交站以及缆车站都在一起。抵达后先去酒店check,步行五分钟就到,很容易就能找到。酒店会送给房客一张DayPass车票,当天有效,缆车公交都可以免费乘坐。我第一次见这种票,也没多想,以为是噱头,骗人的,就没有用,结果白白花了四十瑞郎,心碎。酒店带有餐厅,我的房费里含有早餐。当天刚好是周日,餐厅只在下午六点半之前提供晚饭,我从山上下来刚好错过,只好买了些甜点垫吧垫吧。放好行李后,我只背了相机,两点半左右出发去山上。需要倒两次缆车,才能到缆车站La Chaux。途中可以看到很多小孩乘缆车上山参与一项欧洲非常盛行的户外运动,VTT,即Vélo Tout Terrain,山地自行车运动。感慨于孩子们的勇气,也佩服老外家长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而非抹杀孩子们爱玩耍的天性。高山小屋Cabane de Mont Fort就在距离该缆车站不远处,步行20分钟就可到达。过了Cabane之后,再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Col de la Chaux。天气晴朗时从这个垭口向西南方望去,可以看到Grand Combin。从Col de la Chaux看向远处的雪山。La chaux在法语里是石灰的意思,当你看到这个垭口的样子时,你会觉得这名字起得还是很中肯的。在这个垭口,我第一次见到了阿尔卑斯羱羊,Le Bouquetin。欣喜,惊讶,远处Mont Fort的白雪皑皑,眼前羱羊在斧劈刀削般岩壁上的雀跃,让我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后一班缆车是五点半,错过后只能步行下山,估计得走三到四个小时。。。夜里又下雨了。Day 4:第四天从Le Châble出发,先坐公交到Fionny,然后爬升至当天营地Cabane de Louvie。徒步起点Fionny海拔1500米,终点海拔2200米。预计二到三个小时。当天营地无信号。第四天早晨开始下雨,最初雨不是很大,下下停停。吃过早餐,等到九点五十从酒店出发,坐PostAUTO到Fionny。Le Châble的早餐,都是自助的,罐子里是原味酸奶,跟老酸奶味道很像。旁边是一些麦片之类。另外还有各种果酱来抹面包,我最爱杏子口味儿。面包牛奶果汁咖啡都在我桌上,忘了拍,只顾着吃了。。一路上都是很窄的盘山路,司机的驾驶技术没的说。公交车上有免费WIFI,信号很强。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Fionny,开始爬升。从Fionny看山上,都是雾。其实这张照片拍的是一个土拨鼠,不知道放大你们可以找到不,就在画面中间那块儿石头上。走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左右,雨就下大了,路上没有遇到其他人。很快山里的雾就升起来,能见度不到五十米。部分路段地势较为险峻,紧贴崖壁前行,崖壁上装有铁链,以保证安全。前半段在树林间穿梭,后半部分海拔升高,只有草甸。由于雨披比较碍事,所以我只穿了冲锋衣,背包带上防水罩,到营地后检查了一下,行李并未淋湿。一路上路标很清晰,事实上只有一条路。中午一点半到达营地。到营地时只有我一个人,check-in之后我先去换了衣服,然后去餐厅吃饭。午餐La viande de boeuf séchée,我不知道怎么用汉语来说,应该是把牛肉用盐腌制然后风干做成,吃的时候切薄片,挺好吃的。Cabane de Louvie,紧邻Lac de Louvie,晴天这里的景色是非常美的。营地的东北方是Col de Louvie,朝西南方望去,则能够看到皑皑雪山Grand Combin。很可惜一整天都是雨雾,没能够一览美景。这个住处也有多种住宿类型供大家选择,我这次选择的是一个宿舍床位。宿舍是上下通铺,每层有8个铺位。有趣的是,住所有两个这样的宿舍,另一个住了一个西班牙的团,我一个人住另外一个宿舍,算是赚到了,哈哈。下午五点左右住进来一对美国夫妇,他们也是去Zermatt。我问他们明天能不能一起,因为营地老板说山上下雪了,建议结伴前行,他们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两人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丈夫Michael,妻子Mya,都是教师,热爱户外运动。俩人把小孩儿交给爸妈带,专门跑过来穿越阿尔卑斯。还说等孩子再大一些,要带着他们一起来感受。外国人带小孩儿的观念真的是很不一样。下午雨稍微停了一会,站在宿舍窗口,看着远处的山。云后面是Grand Combin的方向。今天晚饭不错。前菜蔬菜汤,跟老妈做的烩麻食味道很像;主菜非常硬,炖牛肉and米饭,管够;甜点是我最爱的Eclaire。听着窗外呼啸的风,雨点敲打在窗户上,看着大家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聊天、讨论行程,让我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这一刻仿佛找到了纷繁世界里的一块儿净土,不必在意许多。是夜,大雨。当时我觉得这一定是最难得一天。Day 5:第五天从Cabane de Louvie出发,目的地是Barrage de la Grande Dixence(迪桑斯大坝),住在大坝底的酒店Hôtel du Barrage。需要翻越两个垭口。起点Cabane de Louvie,海拔2200米;终点Hôtel du Barrage,海拔2150米;途径垭口Col de Louvie,海拔2921米;垭口Col de Prafleuri,海拔2965米,也是本次徒步过程中的最高点;高山小屋Cabane de Prafleuri,海拔2624米。早饭过后,七点半准时出发。路上依旧是大雨,非常阴冷,脚下都是水洼,一步一步走的非常小心。在Lac de Louvie旁朝山上望去,从云雾的缝隙中可以看到道路已经被积雪覆盖。一路无话。我,Michael,Mya,三个人轮流在前面领队,默契的慢慢爬升着。前往Col de Louvie的路上,一段需要紧贴崖壁,抓紧铁链行进的小道。橙色背包是Mya,后面是Michael。一个小时过后,遇到了好几只羱羊。他们警惕的盯着我们三人,然后突然跑开。你是觉得我能捉到你吗?后面走在不能称为路的路上。其实就是山上的乱石堆,有大有小,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还要时刻寻找路标,没有人愿意在这个地方迷路。不得不提一句,Michael一直两手插裤兜,开始我以为他冷,等过了一会才发现他是真的很厉害,极其出色的平衡能力,一点看不出来吃力的感觉。有图为证,真的是手插兜啊!不服不行。三个小时后,终于登顶Col de Louvie。山顶上的雪已盖过了小腿,需要用登山杖在前面探路,避免踩到一些松动的石块上。虽然气温很低,零下五六度的样子,身上的衣服还是湿透了。而且长时间在雪地里行走,登山鞋、袜子也早已湿掉。我第一个登上垭口,顾不得风大雪大,抓紧换上一身干燥的衣服。终于登上了垭口Col de Louvie!炒鸡兴奋!真的爬雪山了!匆匆忙忙的自拍了一张,就赶紧下山。面部表情异常狰狞。从Col de Louvie下山,Michael前去领路。从Col de Louvie下来后,山这边雪停了,向右手边一直走,会路过一片被大面积积雪覆盖的垭口,再向前走就会在高处看到一个很大的标记。当时我们一下来找不到标记,浪费了些时间。山脚下积雪融化形成的湖。看着天边的蓝,还有刚刚翻过的山,怎能不Mark一下。找到Col de Prafleuri的路标,我们三人休息了一会儿,吃了点东西,又继续上路了。快到垭口的那段路是最难走的,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全力。陡峭的山坡,结冰的石块,一步三滑。抬脚,踩好,蹬,双手用力撑登山杖。简单的动作,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眼里只有执着。站在垭口Col de Prafleuri,大口的喘气,让冰冷的空气刺激着我的肺。天边那一抹蓝色,就是对自己的奖励。站在Col de Prafleuri,此次徒步的目标之一已经实现。从垭口下山,大约一个小时能够走到Cabane de Prafleuri。我和Michael、Mya在这里分手。简单的告别,互相鼓励,又开始各自的旅程。自拍真的是谁拿谁丑。。一路好运,我的朋友!两小时后,终于结束了漫长的一天,到达酒店。好在酒店有暖气,抓紧把湿透的衣服烘干,冲个热水澡。Barrage de la Grande-Dixence,大迪克斯大坝,是世界上最高的重力坝,也是欧洲最高的水坝,最大坝高285米,坝顶长695米。水坝位于瑞士罗纳河直流迪克桑斯河上,形成长约4公里的人工湖——Lac des Dix (迪克斯湖)。丰水期,湖深可达284米。夜里,继续下雨。值得纪念的一天。Day 6:第六天从Hôtel du Barrage出发,目的地是小镇Arolla,住在小镇附近的酒店Hôtel Aiguille de la Tza。起点海拔2150米,终点海拔1950米;途径高山小屋Cabane de Prafleuri,海拔2624米;垭口Col des Roux,海拔2830米;迪克斯湖Lac des Dix,海拔2400米;垭口Pas de Chèvres,海拔2855米;小镇Arolla,海拔2000米。八点钟从酒店出发,早晨阴天。前一天晚上下雨,路上还是很湿滑的。由于酒店在大坝底部,所以必须先爬到坝顶,然后在向下走,顺着山谷里的小路往Cabane de Prafleuri走。大清早一起来运动量还是挺大的。路上碰到了两队人,朝反方向走去,告诉我Col des Roux有积雪,他们去坐车。我决定还是先去看一下再说。从酒店出发,爬升到大坝顶端。一个小时后,走到了Cabane de Prafleuri。回头向山谷底部望去,起雾了,眨眼间的功夫雾就升了起来。再看看前往垭口的路上,积雪将石块都已覆盖。咬咬牙还是走吧。顺着两对脚印,加快速度向山顶爬去。爬到山顶,眼前豁然开朗,迪克斯湖尽收眼底,皑皑雪山环绕在其四周;再回身看上山的路,已被雾气覆盖。山顶的风向山下吹去,雾气被挡住上不来,垭口上出现一道云雾堆砌的墙,很奇妙的感觉。远处的天空露出一丝蓝色,透过薄雾看到了Col de Prafleuri,想想昨天一路上还是挺不容易的。拍几张照片,抓紧下山。在Col des Roux回身望去,面前是云雾形成的墙,远处是Col de Prafleuri。迪克斯湖,Lac des Dix。从山的东面下降,不再是岩石路段,气温稍高,积雪慢慢开始融化,地面比较泥泞。半山腰处看到了一群羱羊,抓拍了几张。真的是阿尔卑斯的精灵。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走到山下,然后沿着Lac des Dix旁的路向雪山的方向走去。两个小时候抵达湖的南岸,然后继续爬升。阿尔卑斯的精灵,le bouquetin。红白路标,一路上就指着它了。沿着路标走,很快会看到分叉口,左手边直接朝垭口Pas de Chèvres方向走去,右手边先要走到Cabane de Dix,然后再绕道去垭口。我直接向垭口的方向走去。前往垭口Pas de Chèvres途中。中间是冰川Glacier de Tsena Réfien;右侧被云雾挡住的是Mont Blanc de Cheilon,海拔3870米;左侧是云雾后方是Pigne d'Arolla,海拔3790米。看上去只需要爬升400米,事实上后半程的路非常难走,都是大石块堆成的,只好收起登山杖,手脚并用的爬来爬去。最后的五十米,路段非常陡峭,一直在向上攀爬。垭口Pas de Chèvres,需要爬三段梯子才能够到顶。没有保护,爬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慢慢爬,不要低头看下方。悬崖边的梯子,无保护。爬的时候,一直念叨着“一、二、一、二、、、”,基本上十秒钟往上挪一格。翻过垭口后,下山的路就比较好走了。在草甸上走大约一个小时,路过一个小酒吧,就开始在树林里穿梭。这时候已经到了Arolla,但是当天住的酒店在山脚,还要走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够到达。到酒店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了,走了将近九个小时,已经累瘫。Hôtel Aiguille de la Tza,位于Aiguille de la Tza脚下。Aiguille de la Tza海拔3668米,突起高度251米,属于本宁阿尔卑斯山脉。酒店带有餐厅,不远处有露营营地。我住在一个三人宿舍,然而当晚就我一个人,又赚到了。洗手间和浴室都是公用的。Arolla,瑞士瓦莱州埃沃莱纳镇的一个村子,处在Mont Collon (3637米)、Pigne d'Arolla (3790米)以及Aiguille de la Tza (3668米)脚下,冰雪运动以及户外运动盛行。这天夜里终于不下雨了。Day 7 :第七天坐公交从Hôtel Aiguille de la Tza到Evolène。悠闲地一天。午饭在镇子上一个餐馆里解决,le Tartare de boeuf。山脚下的小屋,左侧远处的雪山 Dent Blanche(白齿峰),右边是Grande Dent de Veisivi和Dent de Perroc。Day 8:第八天从Evolène出发,坐公交到La Sage,开始徒步,目的地是高山小屋Cabane de Moiry。起点La Sage,海拔1700米;终点高山小屋Cabane de Moiry,海拔2825米;途径垭口Col du Tsaté,海拔2868米;冰湖Lac de Châteaupré,海拔2350米。阴天。早上八点出发,半小时后到达La Sage,开始徒步。前半段在树林里穿梭,一小时后走出树林,开始在草甸上爬升。路上看到了很多土拨鼠。肉肉的屁股,很可爱。登顶的最后一段路很陡峭。不需要在石块上攀爬,有修出来的路,基本上走个十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中午十二点抵达Col du Tsaté。下山需要一个半小时,可以到达冰湖Lac de Châteaupré旁边的停车场,公交可以通道这里。停车场北边是穆瓦里湖Lac de Moiry,南边是穆瓦里冰川Moiry Glacier。从冰湖出发,沿着冰川东边的小路开始爬升,两小时后可以到达当天的营地,高山小屋Cabane de Moiry。前往营地的路上有很多游客,不少家长带着小孩子也来这里,为了近距离看一看壮观的冰川。有一幕非常有趣,一家四口,两个小孩子大概三四岁的样子,爸妈一人带一个,穿好保护装备,系上安全绳,慢慢的向营地爬去。这时候我正靠着岩壁,站在狭窄的小道上喘着气,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外国小孩儿真皮实,外国爸妈真心大。半小时后,我坐在暖和的餐厅里,喝着啤酒,看着落地窗外的冰川,想到了George Mallory的话,because it's there。穆瓦里湖,Lac de Moiry。穆瓦里冰川,Moiry Glacier。Pointes de Mourti。冰川和冰湖。Cabane de Moiry。突然来了一架直升机。晚饭时候认识了来自日内瓦的两个大叔,Pierre和Jacques。两人是多年的好友,一起走过很多地方,这次趁着假期跑来山里玩,也没有具体的目的地,走累了就回去。Pierre喜欢写东西,有一个记事本,写满了路上的所见所闻,是不是配上一副很可爱的插画;Jacques喜欢拉着人聊天,很热情,十足的乐天派。我说你俩自己出来玩,家人呢?Pierre说他的妻子有恐高,Jacques则努了努嘴,一副老小孩儿的样子,“不带她。”傍晚,远处的山。夜里阴天,拍星空的计划搁浅了。Day 9:第九天在Cabane de Moiry吃早饭后,和Pierre、Jacques一起出发从营地前往冰湖。这个营地早餐五点半就开始供应了,而且有热水喝。六点半不到就已经有人出发去攀冰了,跟一个美国来的小哥聊了两句,他今天要从冰川上去,走到Tête Blanche,他笑着告诉我绝对是terrible的一天,眼里看得出很享受,哈哈。早饭后拍到的朝霞。从营地下山到冰湖旁的停车场,一个小时出头就到了。两位大叔这一天要去Evolène,而我计划坐公交去Zinal,刚好是相反的方向,所以就此别过。这一天没有走很多路,坐公交先到Grimentz,然后倒车去Zinal,两小时左右就到酒店了。大叔Jacques告诉我,你要是不累就在Grimentz转一转,非常美的小镇子,他告诉我,c'est la carte postale de la suisse(这里就像是瑞士的明信片)。可惜我腿肚子都已经打转了,就没有停留,以后有机会一定要看看这里。在Zinal一开始订的酒店是Pointe de Zinal,然鹅到了才发现酒店正在整修,我也没有收到通知。还好老板娘在呢,很和气的老妈妈,一个劲儿给我道歉,告诉我把订单已经转给旁边另一家酒店,Hôtel Europe。贴上一张跟两位大叔在冰湖边的合影,哈哈,大家能猜到谁是Pierre谁是Jacques吗在Zinal的午餐,酒店对边的小馆子解决的。想不起来这道菜的名字了,碗底铺满小土豆块,然后放一层奶酪,吃着应该是Mozzarella(马苏里拉奶酪);奶酪上在铺一层煎过的土豆片;最上面浇上厚厚一层类似奶酪火锅里的那种,已经融化掉的奶酪,然后撒一些熏肉丁。热气腾腾端上来,撒上黑胡椒,配着面包,味道别提有多棒了!有机会还要再品尝一次。Day 10:第十天从Zinal出发,先坐公交去Grimentz,转车去Sierre;然后坐火车去Visp;再倒一趟火车,到达Zermatt。需要将近四个小时。在Zermatt的前两天我住在火车站对面的酒店Hotel Sarazena。入住后,稍事休息,看到山顶上云升了起来,背上相机赶紧出门了,山里说下雨就下雨。在McDonald吃了一份BigMAC套餐,13.5€。。。霞慕尼8.5€。。。今天没有计划走很多,最初计划日落前出发,到马特洪峰北侧去,拍些片子。可是预报下午有大雨,只好提前出门,看看能否拍些好看的照片。路线如下。谷歌地图给出的时间基本还是准确的,一个半小时可以走到第一个小水库,不到六公里的路程。这时候可以看到西侧的冰川,可是小雨滴滴哒哒的就下来了。稍微拍了几张,就返程了。往东边看,依然晴天。可惜呀。马特洪峰北侧的冰川,再往前走有缆车站。两位考察路线的徒步者。马特洪峰(Matterhorn,4478米),与艾格尔峰(Eiger,3970米)、大乔拉斯峰(Grande Jorasses,4208米)被称为欧洲三大北壁,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难攀爬的三条线路。很可惜,山顶被乌云遮挡。刚回到酒店,暴雨就下来了。Day 11:第十一天目标前往Gornergrat观景台,会路过很有名的两个小湖Riffelsee,天气晴朗时候这里能够拍到马特洪峰在湖里的倒影,很多摄影者都会来这里拍片。去年来的时候是坐小火车上去的,今年徒步上去。路线如下。吃过早饭后八点出发,阴天,于是把冲锋衣也带着了。走出Zermatt,开始上山,山路很好走,路程比较长。大约走两个小时左右,从树林间走出来,会看到第一个观景车火车站Riffelalp,这里海拔大概2200米左右。按路标指示继续向前走,会路过一个酒店,Restaurant Alphitta,酒店周边环境非常好,门外正对马特洪峰。可惜已然被乌云遮起来,继续向上走吧,希望山上能够晴朗。继续爬升一个半小时左右,到达第二个车站Riffelberg,这里有几个小餐厅。这时候山上的云慢慢散开了,所以没有过多停留,抓紧时间赶路。路边山坡上有羊群,阿尔卑斯黑鼻羊,非常萌。本想着回来时候再拍,可惜下山时羊群已经不在这里了。四十分钟后,抵达小湖Riffelsee。等了半个小时,已经把脚架收起来,风突然停了。赶紧重新拿出相机拍了些片子,差强人意。湖边几位等待倒影的摄影爱好者。千年等一回啊,何时能遇到平静的湖面,何时能看到峻美的山。抓拍一张马特洪峰的倒影,隐约看到一丝山顶。这是我爬到旁边的山Riffelhorn山腰拍到的,远处是马特洪峰北面的雪山群,近处是Riffelsee湖,一群游客从Gornergrat观景台下来,好像是韩国还是日本团。继续向山上走,还得将近一小时,才能到观景台。观景台海拔3100米,有餐厅。一瓶可乐6瑞郎,勉强接受了。在观景台后方可以看到瑞士最高峰,Dufourspitze (杜富尔峰),海拔4633.9米,也是阿尔卑斯第二高峰。杜富尔峰与周围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峰共同组成Monte Rosa(罗莎峰)。Dufourspitze,杜富尔峰。观景台下的冰川。从观景台下山图中,听到了火车上山的声音,赶紧取出相机,抓拍。下山。走了三个半小时。当天走了38000步,8小时,爬升1500米,下降1500米,绝对酸爽。Mal aux jambes晚上又下大雨了。Day 12:第12天修整,然后换了住处,住在Hotel Bahnhof,顶层阁楼的一个床位,环境还不错,就在火车站正对面,Hotel Sarazena的前面。中午一点入住。路线如下,比Day 10稍微走远了一些,两个半小时左右,往返五小时。下午又去了马特洪峰北面,还是想拍一张能看到全貌的照片。然而。。。哎,只能下次了。晚饭又下雨!!!不过这天晚饭比较有意思,在外面饭店吃完,准备买单走的时候,对面一对儿瑞士中老年夫妇邀请我跟他们聊天。哈哈,俩人都是老驴,上过勃朗峰和马特洪峰,重新结合的家庭,新婚夫妇,来度蜜月的。一人要了一杯啤酒,聊文化,聊环境,聊政治,不知不觉,雨停了。临走时,老大叔大妈很爽快的给我结账,很不好意思非常友好的大叔大妈,很遗憾忘记合影了。Day 13:返程。早晨十点钟的火车,走之前又出去转了一圈,希望能有所收获,然而。。。虽然依旧被云层遮住,景色还是不错的。下次见~Tips:1. 负重尽可能不要超过13kG;2. 雪天不要单人强行上山;3. 一副登山杖是很有必要的;4. 高帮登山鞋可以防止崴脚等意外发生;5. 山区气候多变,有时候天气预报也不能准确预估,需要视情况规划路线;6. Google maps非常有用,虽然山区徒步路线很多没有标出,但是只要是通车的地方都可以查到车辆信息;7. MeteoSwiss,一款天气预报软件,安卓和IOS都可以免费下载,对于查看天气信息很有帮助!很有帮助!很有帮助!8. 做好防雨工作,电池、相机包括衣服都应该包好,避免淋湿。衣物可以用大的垃圾袋装起来,相机等可以装在Ziplock自封袋,然后再把相机包整个装在大垃圾袋里,多层防水;9. 到Zinal后就进入了德语区;10. 瑞士山区紧急电话112 (救援收费) 。这是在Evolène住的酒店拿到的小卡片,正反两面。第二张图给出的是一些关于徒步的建议:准备,计划走哪条线路?评估,这条线路难度如何,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装备,是否准备好所有必备物品?核实,徒步过程中,是否一切ok?黄色路标是远足路线。实际路途中的标记,外圈还有黑色菱形框。红白路标是山地徒步路线。蓝白路标是登山徒步路线。黄色最简单,其次红白路线,最难的是蓝白路线。此次图中并未碰到蓝白路线,这是需要登顶的路线,体能、装备、技术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以上是我想到的几点,欢迎大家也分享自己的经验!总结这次徒步的三个目标均已实现,在徒步过程中也学到很多东西,在这里总结一下,有经验,也有教训,与大家分享。经验篇:首先,如果有可能,尽量不要单刷户外徒步。单刷确实很酷,也很苦,对体能、毅力等各方面都是很大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安全问题,虽然说路线已经很成熟,但当你真正置身于山里的时候,需要自己去寻找路标确定方位的时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然后,在徒步开始之前,提前预计一下整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这就需要很丰富的经验了。有的朋友说我第一次徒步,咋整?没关系,你可以问问周围喜欢徒步的小伙伴。那有人又说了,我周围小伙伴都不徒步,咋整?没关系,你可以上穷游查攻略呀总之,充分的考虑,完善的计划,一定会让你的旅途变得轻松起来。最后,关于营地预订。目前我走过两条线路,一条是环勃朗峰(TMB)徒步,另一条就是高山之路。TMB的住所直接在官网预订,有的需要交押金,有的只需要信用卡信息,作为一条非常成熟的线路,一切都很方便。高山之路途中,如果你愿意,基本上每天你都可以选择住在城镇里,在Booking上都可以预订到酒店;当然,住在高山小屋风景会更好,住宿条件会稍稍简陋些。这条线路并没有官网,所以预订高山小屋的时候需要在住所自己的网站里,根据给出的联系方式来预订,通常是发邮件预订,也可以选择电话预定。部分小屋并不是全年开放,所以不一定能够及时回复邮件,但是只要他们看到邮件就会跟你联系的。我倾向于酒店和高山小屋结合的方式,这样会轻松一些。教训篇:走半小时都看不到路标的时候,请往回走,找到上一个路标,然后重新找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请不要问我为什么,谢谢。一些有用的信息:从日内瓦前往霞慕尼最方便,乘坐OUIBUS(大巴)即可,火车站、机场都有车次,需要在网上预订,也可以下载APP用手机预订,更方便;高山之路的城镇间都通车,以PostAuto(公交车)为主,部分城镇间也可乘坐火车。公交车可以上车买票,火车票可以在柜台也可以在自动售票机购买。公交车不可以刷卡,只接受瑞郎支付,火车票可以刷信用卡;很多城镇都有旅游中心,周边的景点以及户外运动项目都可以在中心咨询。下面是一些网页链接:交通:OUIBUS:http://fr.ouibus.com/frPostAuto:https://www.postauto.ch/ SBB CFF FFS(瑞士联邦铁路):https://www.sbb.ch/en/home.html 游客中心:Chamonix:http://www.chamonix.com/ Zermatt:https://www.zermatt.ch/fr/ Trient:http://www.valleedutrient-vallorcine.com/ Verbier(Le Châble的信息包含在该地区):http://www.verbier.ch/ Arolla:http://www.arolla.org/ Evolène:https://www.evolene-region.ch/ 营地信息:我将我住过的营地或酒店列在第一位,然后在其周边再选出一到两个,供大家参考。Chamonix地区:Hotel La Vallée Blanche:Booking预订Nomade des Neiges(雪花酒店):http://www.nomade-des-neiges.com/ 或Booking预订Argentière地区:Gite le Belvedere:http://gitelebelvedere.com/ 或Booking预订Yeti Lodge Chaletes Chamonix:http://www.yetilodgechaletschamonix.com/home/fr Gîte Chamoni Le Moulin:http://www.gite-chamonix.com/最后一个距离Trient小镇较远,二十到三十分钟路程。Trient 地区:Hôtel de la Forclaz :http://www.coldelaforclaz.ch/ Auberge du Mont Blanc:http://www.aubergemontblanc.com/ La Grande Ourse:http://www.la-grande-ourse.ch/ 后两个都在Trient小镇。Le Châble地区:L'Escale:http://www.restaurantlescale.ch/ 或Booking预订La Ruinette:https://www.verbier-lechable.com/ B&B La Poste:Booking预订Le Châble在山脚下,往上走就是Verbier,有公交车,这里也有很多酒店。我没有住在这里,就不给大家推荐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一找。Verbier更热闹些。还有,按照指导书上的路线,住Verbier更方便。Fionny地区:Cabane de Louvie:https://www.louvie.ch/ 只此一家。Barrage de la Grande Dixence地区:Hotel Barrage:http://www.hotel-barrage.ch/grande-dixence-contact Cabane de Prafleuri:http://www.prafleuri.ch/ Hotel Barrage条件好,但是远;Cabane de Prafleuri更近,可以缩短行程。Arolla地区:Hôtel Aguille de la Tza:http://www.latza.ch/index.php/fr/ 或Booking预订Hotel Kurhaus:http://www.hotel-kurhaus.com/ 或Booking预订Hôtel du Pigne d'Arolla:https://www.hoteldupigne.ch/ 或Booking预订后两个酒店在山上,更近一些。La Tza在山脚下。Evolène地区:Hôtel Hermitage:http://www.hermitage-evolene.ch/ 或Booking预订Hôtel Pension d'Evolène:http://www.pensionevolene.ch/ Hôtel ARZINOL:http://www.hotel-arzinol.ch/Arzinol/HOTEL.html 或Booking预订Moiry Glacier地区:Cabane de Moiry:http://www.cabane-de-moiry.ch/home.php Zinal地区:Hotel Europe:http://www.europezinal.ch/ 或Booking预订Hôtel Pointe de Zinal:http://lapointedezinal.ch/ 或Booking预订Hôtel-Restaurant Le Trift:http://www.letriftzinal.com/ 或Booking预订Zermatt地区:Hotel Sarazena:http://hotel-sarazena.ch/ 或Booking预订Hotel Bahnhof:http://hotelbahnhofzermatt.com/ 或Booking预订Hotel Adonis:http://www.hotel-adonis.ch/ 或Booking预订写在结尾凛冽的冷风拍打着我的面庞,纷飞的雪花飘落在我的背包;我能听到的只有疾风骤雨,我能看到的只有云雾茫茫。很多人不理解,为何有人会近乎偏执的热爱徒步这类运动?这就好像当我第一次听说转山的时候,我也很不理解。这种苦修有意义吗?然而当我第一次徒步后,就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理解的,甚至亲身体验过的人也不能理解为何就如此沉迷其中。没有答案,也是一种答案。至少,让过去的过去,给未来的未来,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挑战,只有在山脚向上仰望的那一刻才能够感受到;艰辛,只有在崎岖的山路蹒跚向前时才能够体验到;喜悦,只有在顶峰眺望远方的那一刻才能够捕捉到。We explore to celebrate life.We will never stop expl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