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4
57
0
12
作者:银发走读生
06泥头驿里五省庙 依山傍水汉源城在汉源县城住下,想了想得修整一下,洗洗衣服,就决定多住一晚。同行的“错后两音节”开始上网搜索,发现汉源除了我们头天去过的清溪古镇和九襄古镇,还有一个古镇,它曾是茶马古道上的泥头驿站,且保留了一些古茶庄。这些信息立即让我们兴奋起来,决定早饭后去那里一探。汉源县的几个古镇清溪古镇的文庙建于1799年,状元碑上刻着汉源县1978年以来高考文理前三名的学生名字。 清溪文庙状元碑九襄古镇的“节孝”石牌坊虽说汉源只是个县城,但有大渡河浩浩荡荡地流过,又有成昆铁路和京昆高速连通,站在山上往下看,有山有河有楼有路,虽不似金陵的“虎踞龙盘”,却也气势挺磅礴的。正是枇杷和粑粑柑成熟时节,满山黄澄澄的果子实在诱人,我们停下车不仅买了当下解馋的,还请果农发了快递给家人。好不容易离开了果园,离开了大路,一个半小时之后开进了流沙河河谷,找到了这个叫做“宜东”的小镇。从公路边上看,真看不出它有什么独特风貌,不免有些失望。当地人告诉我们说,把车停在下面,爬上去后面就是老街。通往宜东镇的道路拾级而上,台阶直接穿过住户的房子,果然后面是长长的街道。但是看上去房子都比较新,不知“古镇”在哪里?向街上的人打听哪儿有老茶庄,有人指着一位中年妇女说,她家原来就是茶铺,让她带你们去她家看看。 这位中年妇女姓姜,她乐呵呵地带我们沿街而行。街上人很少,店铺也很少,没有看到饭馆,只有小卖部和理发馆(还好后来看到一家烧饼铺,让我们填了下肚子)。越往街道深处,房子就显得越旧了,在那些很有所谓“年代感”的老房子上,留着年代的印记,从“农业学大寨”,到“万岁万万岁”。偶尔在开着门的老房子里,看见穿得很厚实的老人家。姜大姐说,这镇子上有些老人都90多岁了。老房子上留着半个世纪前的六个“万岁”姜大姐家的大门看上去很新,两边贴着大红的春联,乍一看也不觉得有多老。但是当她打开门邀请我们走进院子,就看到了一栋木结构的大房子,木头虽然还没有完全朽坏,但外面蒙尘已久的样子、里面能看到透亮的屋顶,真让人担心它随时可能垮掉。外廊梁柱上有很精美的木雕,想来当年也算豪宅吧。姜大姐说,房子太烂了,但是现在老房子不允许拆了,她自己又修不起,希望能申请到政府的补贴把房子修修。姜大姐家老房子上的木雕告别姜大姐继续前行,期待着在这个古镇中能有更多有趣的发现。哈,泥头驿还真没辜负我们好奇心,我们在老街深处发现了一个院落,新粉刷过的白墙特别地“出挑”。大门上“永载史册”大匾,两旁黑漆金字的对联,都彰显着它的地位。细读对子,右边写着“替四川人民造福名流千古”,左边写着“今西蜀儿女感恩德传万世”,明显对仗不工,但纪念与感恩的意思都有了。大门旁边有个说明,说这个院子叫“五省庙”。哪五省?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和湖北也。小寺庙始建于清代,到了民国,往来的茶商多了,于是来自五省的商人就集资在边上建了一个会所,包括三栋建筑和戏楼,这里就不再仅仅是镇上的宗教中心,也成了商务中心和娱乐中心了。商人们远道而来,自然得有个落脚的地方、谈生意的地方、休闲娱乐的地方嘛。 “五省庙”大门那在茶马古道衰败,又经历了那么多历史变迁后,现在里面什么样呢?走进第一进房间,几个男人正在打牌,并不理睬我们。但这个大房间似乎却是女性的地盘,但见右边靠墙的地方红彤彤的一片神龛,供奉着“三霄娘娘”,道教神话传说中三个仙女,分别住在云霄宫、碧霄宫和金霄宫里,她们的义兄,是财神爷赵公明,或许这让她们能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吧! “三霄娘娘”之一再往里进,里边是一个三开间,进去着实让我大开眼界:正中间那间,也就是最为重要的地方,供奉的不是佛祖也不是菩萨,而是我们四川人的老大:“蜀王”和“川王”,其中一位拿着羽毛扇,颇有几分像诸葛孔明。分立两侧的,是拿着“生死簿”判官和手持“提魂牌”的小鬼。这两位爷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忍不住关注了一下他们的造型:两人一个红脸一个黑脸,大概为了显得有威慑力吧,两人都是暴突眼。 拿着生死簿的判官拿着提魂牌的小鬼左边屋子里供着的什么呢?一个是拿着葫芦的“河神”,一个是拿着元宝的“财神”。显然这两个神对当地人和外来的生意人都很重要。右边那间里就更有趣了,最大个儿的塑像是拿着青龙偃月刀的张飞,旁边是拿着麈尾的太上老君小了一号,再过去像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角落里个子最小的是拿着大刀的关羽。一座庙里供奉着各路神仙,大概也是满足当地人的不同需要,发水了拜河神,要赶考了拜孔子,想发财了拜财神,这民间信仰总是最local的,也是最实在、实用的。神坛上的混搭出了五省庙继续前行,这才在一个街角发现了“宜东古镇泰宁城旧貌示意图”。看来,这宜东古镇还是比较缺乏商业意识的,没把这图放在镇口,让我们盲人瞎马逛了半天。从示意图上我们才知道,宜东古镇不仅有“泥头驿”这样一个名字,还曾经叫作“泰宁城”。城,城池也,有城墙四面围合,有东西城门迎送着茶马古道上商旅背夫,北边还有碉楼。这么壁垒森严的一座城,足以说明它很重要,也很容易受到袭扰。据《雅州通览》记载,宜东自清代康熙年间开设集市以来,过去“商贾辐辏特繁”,高峰时期有茶号200余家。由于宜东介于雅安、康定的中点,在“泥头驿”,每日过往客商有数百人之多,成为雅安至康定官道“大路茶”的茶包转运中心。但是,有人说: “修通了二郎山公路,‘泥头’到康定的茶马古道便停止了呼吸。”宜东古镇示意图唉,旅行让我知道,“生死”不仅限于人的生命,万物的生命,文化与文明也有生与死。Evolution过去被翻译为“进化”,而现在我更接受“演化”的译法,因为世上很多东西并不会永存,也不一定如人所愿地向着某个更好或更高的级别发展。衰败与兴盛,总是同时发生着,只是在不同的地方罢了。按照示意图,我们去找天罡村西边的“陈家院子”,想必那是镇上保存较好的老建筑。走到那儿时,一个中年男人正在洗碗,他说自己是陈家后人,在昆山打工,这一段回家修房子。陈先生很热情地带我们看了“陈家院子”,他说大门原来是对着街的,但是因为很像衙门,常常会有告状的人闯进来,就改在东面了。他指着老房子上的大匾告诉我们,原来的那块没有逃过半世纪前的革命,现在最上面一块木板是后来拼接的。陈家在此繁衍了13代,正屋中供奉着祖先的排位,但是问陈先生他的祖先来自何方,又因何有了财力盖起大房子,陈先生说自己也不知道。若是他家屋后头那株活了三百多年黄杨树能说话,会有多少故事流传下来! “陈家大院”现在已经是被保护、不能随意改建了,陈先生就在大院外边给自己盖了四层小楼。小楼很窄,大概每一层就是一两间房吧。陈先生说,盖四层是为了让儿子、儿媳和孙子们回来能住。看来,他是打算回故乡养老的。回去的路上远远看到一座崭新的建筑,看上去一所学校,但是我们没有力气走过去看了,回来上网得知,那是汉源三中,建于1958年。古镇里还有学校在,就多少能为它保存一些生机吧!活了三百多年的老树备注:本文图片皆为“不易三女子旅行团”团员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