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与上海,一个直辖市,一个副省级省会城市,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城市,居民们却有着相同的食性(本帮菜),相似的方言(阿拉实际上是宁波的方言),甚至以排外著称的上海人对宁波人也是非常热情,亲切地称之为小宁波。2500万人口的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但我们都知道,和北京一样,在所有居民当中,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只占据一小部分,绝大部分为外来人口。在上海的外籍户口中,宁波人占据了大部分,很多上海家庭都会有个宁波的亲戚。宁波一直以来是一座港口城市,开埠时间甚至 比上海早上20多年,宁波很早就出现了买办、银行、商行等行业。后来上海开埠后,大量外国人跑到上海做生意,精明的宁波人也跑到上海经营生活,从此落地生根。从上海开往浙江的火车,一般从松江南站走比虹桥火车站方便,车票价格也能便宜一些,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住的地方距离松江不远。D3131,票价105元,行车时间2个小时左右。但是松江南站的火车班次数量有限,回程选择虹桥站。想要参观宁波市内的景点,基本乘坐地铁2号线就足够了。2号线的部分线路图:上海外滩大桥——宁波站——城隍庙——鼓楼。如果要去天一阁,在鼓楼站换乘一号线,一站地到西门口下车,步行几百米即可到达。“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时候,古人非常热爱阅读书籍,于是建立了许多藏书楼,用于存放比较珍贵的书籍,而浙江宁波的天一阁藏书楼则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根据历史记载,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到四十五年之间,原本是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天一阁现在存有各类古籍近30万卷,特别是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据说,天一阁这个名字是根据汉代郑燮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的说法,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水可以克火,所以取名为“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而楼前有天一 池,用来防火的。康熙四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着池子叠砌假山,修亭建桥和种花植草,使整个阁楼和周围都有一种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假山状如一头大象和九头小狮子。据历史记载,范钦(1506—1585),字尧卿,号东明。明代著名藏书家,鄞县城内月湖西(今海曙区)人。公元1532年(嘉靖十一年)举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同年十月,他决定辞官回家。因为范钦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做官后,也是到处购书并收集起来,尤其是收集当时各地出版的地方志和明代科举文献,因此,在他的藏书中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也就特别多。范钦不仅收藏了许多书籍,而且也会努力研读这些书籍,然后刻书和论书。他收藏了许多质量非常高的书籍,总计达七万卷。尊经阁从古代开始,古人就非常尊崇经学,所以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来收藏一些珍贵的经籍。现在的这座尊经阁,原本在宁波府学里面,是清朝时期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而到了1953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的时候,尊经楼就被移建到这里了。尊经阁前面竖有明州碑林,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53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的,其中保存了从元朝到清朝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一些格言、箴言、进士提名等碑,这些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在回家乡的时候正巧碰上了旧城改造拆城墙,在过程中,人们在城墙周围发现了许多从汉晋以来的古砖,于是就把这些古砖保留了起来,还将存放这些古砖的屋子起名为“千晋斋”。在1933年开始,天一阁开始重修,而马廉是发起人之一,他将自己珍藏的古砖全部捐给了天一阁,也因为如此,天一阁就特地建了一个房间来陈列这些珍贵的古砖,而名字依旧叫“千晋斋”。水北阁水北阁原来是清朝时期著名的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而原址在宁波海曙区的西门外花池18号。徐时栋,字定宇,别号西湖外使,他的读书处原本在宁波月湖的旁边,名为恋湖楼,又名烟屿楼,藏书量很大,据说有六万多卷,但不幸的是后来被意外毁掉。过了一段时间,徐时栋又在城西草堂的原址上重建藏书楼,继续收藏藏书。由于新建的藏书楼在河的北面,所以新书楼名字就叫做“水北阁”。在新中国成立后,“水北阁”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海曙区的居民特别多,存在火灾等隐患,因此政府为了更好的保护“水北阁”,决定将“水北阁”迁到天一阁进行保护。晾晒书籍状元厅状元厅是清朝时期鄞县人章鋆的厅堂。据历史记载,章鋆这位人物非常有名,他的字为采南,是宁波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他从小时候就非常聪明且喜欢学习各种知识,在咸丰壬子年也是公元1852年考到了恩科进士,被皇帝特地钦点一甲一名状元及第,成为了清朝开国以来第九十名状元,这一年他才29岁,后来被升任为四川提督和安徽学政。因为他对儒学非常有研究,所以在福建学政的时候,写的《蜀儒学则》风靡一时,还出版了《望云山馆诗文稿》、《治平宝鉴》等著作。戏台像机器猫一样的石狮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位于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的家族宗祠平和堂。据历史记载,陈政钥是清道光二十九年的拔贡生。所谓拔贡生,是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生员,由各省学政从地方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学额每府学两名,州、县学各一名,每十二年考一次。所以,这拔贡生也是很难得的,说明陈政钥还是学霸级的人物。他常以玩纸牌为乐,但感觉纸牌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于是就把牌改为竹骨,还改进了打法,由繁到简,而这玩法一出来就火遍南北。到了民国年间,麻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在当时,无论烟馆、茶楼、旅店都会设有麻将。万工轿轿子做工非常精细,这座轿子需要八个人扛着,而另外八个人来轮换。不仅如此,万工轿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在南宋时期,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好被一个宁波姑娘相救。脱险后,赵构承诺在登位时一定接这位姑娘入宫,以她身上的青布襕为凭,但是姑娘的母亲把暗号给泄露了。当赵构派使者来接姑娘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挂了同样的青布襕,使者无法辨认,于是赵构只能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开始做花轿的民风越来越盛,而花轿的制作也越来越考究。从天一阁出来,大概一二百米的距离,便是月湖。天一阁坐落于月湖边上。月湖周围也有很多景点。贺秘监祠、关帝庙、佛教居士林集中在月湖的一端。但这里与月湖其他部分不直接连接,需要从外侧绕过去,连通工程目前正在进行中。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其实是为了纪念唐朝著名诗人“四明狂客”贺知章而建,虽然宁波曾有多处纪念贺知章的遗址,但现在仅存的也只有这里。据历史记载,相传在宋绍兴十四年,郡守莫将在贺知章读书的故地重建“逸老堂”,以纪念贺知章和李白,在之后还进行过两次重修,直到公元1335-1340年间,逸老堂和涵虚馆合并,改设水马站,分为南北二馆,贺秘监祠才被废弃。而到了明朝时期,南北二馆被合并成驿站,还将祠堂迁到今天的位置上。而现存建筑则是清同治四年重修的,正殿门额题有“唐秘书监贺公祠”,而祠内原有北宋熙宁元年的《众乐亭诗刻》,其中有王安石、司马光等十五人的二十首诗,非常珍贵。据历史记载,佛教居士林始建于元朝时期,也就是公元1284年,起初是家祠,但在公元1327年被改为驿馆,后又改为玄坛殿,还有人说是财神殿。到了辛亥革命时期,鄞县文锦大居士捐资将居士林由南门迁到现在的地方,还建立了大雄宝殿、三圣殿等,后遭破坏。到了1989年重修后就是现在看到的面貌,居士林里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弥勒殿、圆通殿、念佛堂和放生池等。佛教居士林右侧是贺秘监祠,东边则是关帝庙,后面是月湖。据历史记载,关帝庙始建于明朝时期,现在是宁波市佛教文化陈列馆。关帝庙很小,进门能看到一座戏台,地上铺着一大块青石板,其实这里已经算是居士林的一部门。关帝庙的存在证明了古人在宗教崇拜和民间崇拜之间从来都不冲突,体现了和谐美。关帝庙香火旺盛,附近还有一座关帝庙商城。月湖东畔的蒋宅是国民党著名人物蒋介石同父异母的兄长蒋介卿的故居,山墙为清水墙,东西都有一座边门,仔细观察能看到蒋宅的大门上面有短柱、垂花柱、圈拱、菊花等西式的砖砌装饰,非常精美。正屋为硬山楼房,面阔三间二弄,进深两柱,有前廊和制作精美的铁花栏杆,而东西两侧为厢房。后幢房子的整体外观虽然和前幢房子比较相似,但是高度和所用的材料却比前幢房子差很多,而造法也比较简单。银台第。据历史记载,这座博物馆建于清道光三年也就是公元1823年,主人童槐曾任江西、山东按察使,后改任通政司副使。由于在古时按察使的别名为臬台,通政司的别名为银台,所以童宅也有“臬台第”、“银台第”。童槐之子童华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因此童宅又被称作“帝师故居”。目前正在维修当中,无法参观。据历史记载,熙宁七年,也就是公元1074年,宁波开始接待高丽使者。在北宋政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117年,明州太守楼异奉宋徽宗旨意,在明州建起了“高丽司”,管理与高丽国往来的有关政务,并在月湖东岸的“菊花洲”上,创建了高丽行史馆。现在的高丽行史馆遗址是以“明州与高丽交往史”为主题做展览,其中主要由序厅、高丽厅、明州厅等几部分组成。高丽使馆作为北宋时期明州接待高丽使者的住所,是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也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与外国政治、商贸往来的一处重要文化遗址。宁波水则碑位于宁波 市海曙区镇明路宝奎巷-高丽使馆遗址侧平桥街口(原是平桥河)。宋宝祐间(1253~1258)建,明清两代续修,现大部分石亭建筑为 清道 光时所建,保留了南宋的亭基和明代的重修“平”字碑。看碑文,水则碑是水利设施,碑上有平字,水没平时,起闸泄水。则是标准的意思,水则是水位标准。月湖的另一端距离鼓楼很近,直线步行即可到达。鼓楼、城隍庙、南塘老街和老外滩四处景点各有特色。想要泡吧,老外滩是好去处;想要购买一些小商品、特产或者服饰,城隍庙是好地方;想要体验江南水乡的风情,南塘老街是比较合适的;想要吃小吃,鼓楼则是最好的选择。鼓楼也叫做海曙楼,是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它的下部是中国传统的城楼样式,城楼之上却是罗马风格的钟楼,中西合璧的造型别具一格。如今鼓楼周边是一片仿古步行购物区。鼓楼步行街的尽头是中山公园,里面聚集着许多当地的老年人。宁波的城隍庙和上海的城隍庙在形式上很像,里面有月老殿、财神殿等,供奉着各路神仙,宁波的城隍庙要更大更有规模一些,而且是免费的,但香火气不如上海的旺,可能是疫情的原因,人也不是很多。宁波市(府)城隍庙,道教庙宇,又称宁波郡庙。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宁波城隍庙,正殿供奉宁波府正二品鉴察司城隍威灵公纪信大老爷,明洪武年间,被定名为"宁波府城隍庙"。宁波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现在庙内主体建筑由照壁、大门、前天井、仪门、戏台、中天井、大殿、后天井、后殿及东西偏殿和左右厢房组成。天封塔城隍庙里卖吃的地方没有鼓楼多,更像是一个批发商场。宁波的老外滩酒吧街,时间太早,还没有营业。石库门的建筑很有质感。宁波老外滩,是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三江口北岸江北区的一个港口。于1844年开埠, 地处宁波市中心,位于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不知为什么,除了联想起上海的外滩,还让我想到了天津的港口。江北天主教堂宁波美术馆如果没记错的话,苏州也有一条南塘老街。规模要比宁波的大。南塘河,源于晚唐,盛于明清,伴随着宁波建城,两岸人口稠密,民宅枕河而居,被称为宁波的生命河,属于宁波八大历史街区之一,也是宁波城区内唯一一处体现江南水乡特有人居环境的特色街区。旧时前店后河,船来船往,是古城内外的水路要冲,也是数百年间古城南门外盛极一时的商业中心,人称“南门三市”。在古时,南塘河历史街区呈清晰的“一河一路一市”的格局。一河就是南塘河。清代以前,南塘河被称为甬水,源自它山,从小溪鄞江桥来,经过洞桥头、沙港口、横涨桥、栎社、石碶、段塘,直通甬水门,止于日月二湖,水长25公里。“一路”即南郊路,南塘河蜿蜒东来,一直引流到明州的南城门(长春门)的城墙边,在这里接上护城河,于是城墙冲着南塘河开了道水门,叫做南水关,也叫甬水门。甬水门和长春门是两道并开的水陆城门。从南水关入城的南塘河水,到兵马司桥边分作两股,一股到月湖,一股到日湖。日月两字合成一个明,明是当时州城的名称。从此出城进城,水路过南水关,连着南塘河;陆路过长春门,过护城河上的“南第一桥”,接上南郭的长街,现在叫南郊路。“一市”则为著名的“南门三市”。宁波老城的四方六城门,形成四郭,东南两郭尤为繁华。东郭就是江东;南郭则是南门三市,以南郊路为中心。“南门三市”堪称甬上商贸文化的源头。南塘路上的早起集市叫“南塾墟”。墟是集市的古称。塾,也就是教书的学校。当年“庆历五先生”之一的楼郁曾在这里创办“城南书院”,南塾是否指此,不得而知。可以查到根由的,是明朝天顺二年(1458年)的记载,说这里的“甬水桥里”逢农历初三、十三、二十三有集市,称为“长春门外南郭市”,俗称“三市”。因此也就知道了“南塾墟”到明代中期叫做“南郭市”。“南郭市”所在的居民组织叫做“甬水桥里”,“里”是旧时村一级的建制,与村的区别是,“里”为更热闹的有集市的大村,或者是城里的居民区。南郭市到了民国时期就依了俗称,叫“南门三市”。但其实到了民国,南郭市已经成了余绪尾声,虽然以鸡鸭鹅贸易犹热闹,此地还形成“鹅场跟”、“牛肉弄”这样的专有地名,但比起以往已经逊色很多。南门三市是南郭市的余韵,令人怀念的南郭街景,已成为人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部分。到了80年代,如果遇到周末的三市,摊头会从三市路摆到城隍庙,闲得无事的人,一遍出去淘换东西,一遍从家里拿些不再用的旧东西去摆摊,就在家门口,放张小板凳就可以做生意了,那时场景可谓是全民皆商。周末无事,各家各户都把家里没用的拿出来放在家门口,热闹非凡。南塘老街为开放式街区,主入口设置了与甬水桥相对应的地域特色景观标识——牌楼,穿过牌楼是一处较为宽阔的广场,广场尽头是始建于宋元符三年(1100年)的石拱桥——甬水桥。通过广场两侧,便可进入内街,老街的街巷似宁波发达的水系一般,向四面八方延伸开去,整条老街主支、细支,林林总总的小巷子加起来共22条,傍水而建,极富灵气。街区以祖关山路为届,分之南北街,北街体现宁波传统特色和城市旅游观光,南街为城市休闲、文创体验和商务配套,街区内共有店铺140余家。宁波的油赞子,也叫萝卜丝饼,推荐体验一下,一定要是新鲜出炉的,便宜又美味。徽州的毛豆腐,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豆腐乳一样的口感,喜欢吃豆制品的人,不能错过。鼓楼的矮子馅饼,据说也不错,就是排队的人特别多。宁波的古茗奶茶特别多,价格实惠,杨枝甘露不推荐。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回程乘坐动车的一件趣事:宁波市内的景点基本上一天就足够,提前两个小时到达了火车站,改签,变为提前一个小时,二等座。结果上车是卧铺,以为自己走错车厢,反方向走发现旁边的车厢也是卧铺,以为自己上错车了,出去看了看,站台上就这一辆车,而且马上就要发车了,找了位大哥确认没上错车走错车厢,大哥淡定的说你的位置23c在前面。走到23c,只见包厢里下铺上做了三个人,还剩一个空,是给我的。又长见识了,第一次做高铁卧铺。之后上车的小伙伴们也是各种困惑,看来这一波操作,也是让很多人始料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