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0
14441
295
0
作者:县货儿
陋室寒舍位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旁边一墙之隔,距离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也就500余米。饭饱茶余,“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老两口儿经常会到大雁塔北广场遛弯儿,必经之路就是我家空前绝后的过厅——陕西民俗大观园。一不留神大雁塔盆景园,清流苑都成了过眼云烟,昨日黄花。不经意间由几亿人民币堆砌成了现在的陕西民俗大观园,经天一来二往的在陕西民俗大观园里转悠,它里面的一草一木,一沙一世界都铭刻在老夫的脑海里,信手拈来的都是陕西民俗大观园景观故事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陕西民俗大观园位于西安大雁塔北广场西面,占地面积约83亩,是集民俗、文化、生态、景观等于一体,突出公益性、地域文化的休闲场所。陕西民俗大观园是曲江新区在2004年由原大雁塔盆景园的基础上改造重建的,体现了陕西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陕西民俗大观园紧靠大雁塔北广场的东入口处,矗立着两座砂岩雕塑,上面刻的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年间的两位大将军秦叔宝、尉迟敬德的雕像。在太宗继位期间,两位将军日夜守在太宗身边,为其护驾,太宗从此高枕无忧,后来太宗便命人将二人全身像刻于画上,悬于宫掖之左右门。从此这一演变而来的风俗便流传了下来。用两位将军的画像做门神来镇宅、避邪、保平安。在这里他们像守护神一样保卫广场的平安,同时也表达了后人对两位将军的敬仰之情。
陕西民俗大观园以陕西民俗文化为主题,用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集中展示陕西关中、渭北高原、陕南、陕北等具有代表意义的陕西民俗风情如皮影、剪纸、泥塑、陕西八大怪、吹糖人、踩高跷、老城趣事及白鹿原系列陶塑等。三秦大地,民风淳朴、民俗悠远,不仅有以秦腔为代表的地方戏曲,凝炼秦风民俗的陕西八大怪,还有耍社会、划旱船、牛马会、火把节、元宵花灯、放灯捞灯、七七乞巧、石榴节、舞狮子、踩高跷、贴门神、敲锣鼓等民俗活动。
陕西民俗大观园表现的是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陕西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的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
陕西民俗大观园由雁塔西苑,仲裁林区,民间艺术雕塑区,民俗民风雕塑区和大唐通易坊轴线广场几个景区组成。
雁塔西苑在陕西民俗大观园的最北侧,景区定位是茶饮休闲区。顾名思义就是饮茶休闲的区域,包括茶室、紫藤廊架、湖水景观、竹林草坪,假山曲径、观景亭等。所有这些景观都给人一种清闲、自在、爽朗的感觉,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静谧空间,使人们从喧闹的都市回归大自然,回到了心灵深处的世外桃源。
仲裁林区位于民俗大观园中部,面积12000平方米,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颁布十周年而设立。公信亭和仲裁宣言碑,以及86棵雪松,共同象征了我国仲裁事业的公平、公正和公开。2004年全国仲裁工作年会在西安召开,会后,代表们来到这里,代表全国173家仲裁机构、3万多名仲裁员,郑重发表了《中国仲裁公正宣言》。而后,“中国仲裁林”开园暨“中国仲裁公正宣言碑”揭碑仪式在此举行。这里的每一棵雪松下都有一块坚石,上面刻着认领这棵雪松的仲裁委员会,代表这86个仲裁委员会期待社会各界支持和监督的心声。仲裁林前方是公信亭,亭内碑上刻《中国仲裁公正宣言》。《宣言》为:“我们崇尚正义,恪守法律,与公正永远同在。”
民间艺术雕塑区内的剪纸雕塑、皮影和凤翔彩绘泥塑体现了浓郁的陕西民间文化。剪纸以陕北安塞的最为有名,它是妇女们创造美的典范形式,图案以花鸟鱼虫、人物树木等为主,最早是用来贴于门窗上美化生活的,如今也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了,它也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1993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看到红红的剪纸,它在全国民间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被专家称为“活化石”。
皮影俗称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它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陕西皮影选用上等牛皮或驴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而成。造型精巧别致,刻骨细腻,堪称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观赏和收藏价值。
彩绘泥塑不仅仅是馈赠亲友的艺术珍品,更是百姓镇宅辟邪、保家平安、增福送喜的吉祥品。凤翔泥塑因起源于陕西凤翔县而得名。它是民间艺人经过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形,再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十几道工序手工制作的,色彩大红大绿或素描,形状主要有坐虎、挂虎、五毒、卧牛等等。凤翔泥塑艺人胡新明所创造的生肖泥塑曾两度入选我国的生肖邮票,他也曾应邀到美国、法国、日本等地进行艺术表演和交流,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的殊荣。
民俗雕塑区位于陕西民俗大观园东南部,面积为13100平方米。包括陕西民俗风情雕塑群和“陕西八大怪”雕塑群两部分。雕塑小品憨态可掬,秦风秦韵跃然眼前。
“陕西八大怪”雕塑通过独具匠心,憨态可掬的造型,加上旁边简明扼要,通俗风趣的介绍,让“怪”者更“怪”。
房子半边盖——房子半边盖(通风、向阳),屋檐滴水不流外。
锅盔像锅盖——硬面锅盔像锅盖,出门干粮人好带。(重达40余斤,直径约600厘米的“功夫锅盔”)
面条像裤带——擀薄、切宽,把醋调酸,吃一碗,耐一天。
油泼辣子一道菜——关中人,脾气怪,辣子夹馍不用菜。辣子和盐都是菜。
帕帕头上戴——蹚土多,太阳晒,出门帕帕头上戴。
凳子不坐蹲起来——站着腰疼,坐着窝,圪蹴说话最受活。
车子全家带——摩托车,跑得快,出门就把全家带
老碗似盆分不开——关中汉,真实在,老碗盆盆分不开。
你就说这“房子半边盖”吧,陕西渭北缺水的旱塬上房子与一般成人字形的房顶不同,只是人字的一撇,而这“半边盖”的房子,为何半边盖呢?最实际的原因是由于长而粗的木料短缺,半边盖的房子省料省事。另外有种好听的解法:房子外高内低,檐水流进院子里,叫做“风水不外泄”。在渭北缺水的旱塬上,为了集接屋檐上的雨水的确是原因之一。再如反应陕西民情的小品雕塑“小两口绞水”。陕西渭北黄土厚、井水深,女子力气小,从井里用辘轳往上绞水非常艰难。因此,在陕西虽然家务事都由女子承担,但绞水非男子不可。满满一桶水已经被丈夫从井里绞了上来,而妻子显然有些等不及了,端着洗衣盆掀起门帘来看个究竟。透过双方那脉脉含情看着对方的眼睛,夫妻间真挚的情爱溢于言表。
大唐通易坊轴线广场面积1.5万平方米,有4个相连的小型广场,大唐通易坊轴线广场因地处大雁塔东西中轴线上而得名。广场上矗立起8个表现民俗大观园主题的文化柱,包括“牛马会·报春歌”、“延安跳火节·火把节”、“关中社火”、“元宵花灯”、“龙舟竞渡”、“放灯捞灯”、“七七乞巧”、“临潼石榴”。它们用生动的画面和文字描述、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南侧路边架子上挂着马勺脸谱。马勺原是木制舀水的大勺,马勺脸谱选用优质的桐木、椿木和桃木等,手工精雕细刻彩绘而成。脸谱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烈,想象奇特,线条富于变化,忠奸善恶特点鲜明,颇具西部特色。社火马勺脸谱的图案多取自《封神榜》等民间传说中有法力的正义人物造型,用来镇宅辟邪、祈求平安。
大雁塔北广场西边陕西民俗大观园这一片曲径通幽、碧树阴阴的园林,松树遮日、万树吐绿、百花盛开,平日里就是游人如织,节假日更是摩肩接踵。
万绿丛中,最惹人留恋的是一座座反映陕西民俗的雕像群。其中,陕西八大怪雕像造型栩栩如生,可谓朴实无华,唤起乡人对故土的无限留恋。
漫步在林间,流连在雕像前,感觉到这厚重的黄土地浓浓的秦人文化,心里滋长一种情愫叫做倍感亲切、叫做无限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