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单行程路书D1:合肥—富阳。 游览:富阳华宝斋、龙门古镇 住宿:富阳。D2:富阳—丽水 游览:云和梯田、通济堰 住宿:丽水D3:丽水—缙云 游览:仙都景区 住宿:缙云D4:缙云—南京 游览:芙蓉峡景区二、天下兴亡多少事 生子当如孙仲谋出合肥前往今天的目的地浙江富阳龙门古镇。途中路过一个叫做华宝斋的地方。浙江本就是个山明水清的地界,每当看到“斋”,总是会想起文房四宝,书画墨迹,文玩宝物之类的地方,于是拐进去看看。原来这是一个从造纸到印刷、装订一体化的集团公司。据说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从一根毛竹开始到精美线装书完成的纯文化企业。华宝斋用手工宣纸仿真影印的山水画长卷《富春山居图》获得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完全保留了原画的神韵。除此以外还利用现代科技制作了许多酷似原著又胜似原著的珍贵文学孤本和名人手札等等。可惜的是春节期间展示厅不开门,只能在外面拍几张照片。 图1:居青山流水之间,白墙黑瓦艺术气。(华宝斋公司楼) 图2:绿树丛中屋檐翘,情致盎然呼欲出。(华宝斋侧院) 图3:木制亭阁两相连,大红灯笼高高悬。(华宝斋木亭)离开华宝斋,去往孙权故里——龙门古镇。这里是三国时期东吴国的建立者和帝王孙权的故乡,其实孙权和南京还是颇有渊源,他生在富春江畔的龙门古镇却葬于扬子江边的古城南京梅花山。烟波浩渺的富春江,远处层峦叠翠,近处薄雾朦胧,诗情画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俨然就在眼前。图4:今日富春江上望,天然又是一西湖。(途径富春江)当年,年过六旬的辛弃疾,在北固亭下,远望滔滔江水,不禁豪气顿生,写下了,“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富春江边的龙门古镇就是孙权,孙仲谋的故乡。在暮色将至的时分,我们走进这座曾经诞育了一代帝王的地方。东汉严子陵在此游历,看到此处风光赞叹不已:“此处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只可惜我们到的时间稍有点晚了,有些需凭票入内的景点已经关门了。 图5:山清水秀春江畔,风景犹胜吕梁处。(孙权故里)在古镇闲逛,走着走着才发现,仿佛走进了一座迷宫,廊坊相连,巷道阡陌,眼前的房屋小巷似曾相识,又似乎从未走过。百步厅,又叫光裕堂,传说当年孙坚的父亲是个瓜农,有一年十亩地就结了一个西瓜,但他还是孝敬母亲一半,给了过路的饥渴老者一半,这个老者是个神仙下凡。于是老者告诉他,你一直向前走100步就能走出去。但孙钟知道前面有条河,走了三分之一就停下了。于是老者一声长叹,可惜啊可惜,你们孙家只能得三分天下。尽管儿子孙坚、孙子孙策、孙权怎么努力也只得到三足鼎立的局面。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这座厅是孙权第52代孙孙成章所建,天井宽敞,鹅卵石铺就的地面,石缝里青苔黄绿,墙壁斑驳,往昔的岁月在这里悠悠回荡。 图6:百步厅堂天井敞,鹅卵石块青苔露。(百步厅)百步厅建于明末清初,据说有一年曾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到达龙门镇,有人想锯木柱烧火取暖,但太平军纪律严明,才得以保存,至今有两根柱子上还有浅浅的锯痕。我们当时并未注意到。明哲堂建于明代,是孙权第48世孙,孙润玉所建,有门厅、正厅、后堂三进构成,每进间隔以天井。这里初建时是作为议事厅使用的,同时也是家族举行红白喜事的地方,逢年过节这里还是举行传统庆典的场所。明哲堂的几幅对联通达剔透,哲理深厚,蕴含着孙氏家族的为人处世,通情练达的家族观。“晓诗书知进退人情练达,分廉耻辩忠奸世事洞明”正厅的第一幅对联表现了孙氏家族以诗书传家,是非分明,洞察世事,同时懂得进退的持家精髓。中柱上题写着“鉴己以明志在修身立德,知人则哲宜济世安民”,又反映了孙氏家族严于律己注重自身修养,同时辩证看待别人为国为民的胸怀。后柱的对联则更为奇妙,“明者不唯身善保,哲人犹且世能温”,对联中巧妙地嵌入了明哲堂的名称。而且明确提出孙氏家人读书明理不仅仅是为了明哲保身,更是为了将书中道理传播于世,将温暖带给世间,表达了孙氏家族的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 图7:晓诗书鉴己明志,分廉耻知人温世。(明哲堂之一)后堂环绕着孙氏家族本房成员的住宅。历经千年风雨剥蚀,灰白色的墙壁,布满青苔的鹅卵石地,那一砖一瓦,一盆一缸,一锅一碗,一饭一菜就这样悠悠地述说着一代代人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帝王远去,留下琐碎生活的点点滴滴慢慢在后世家人心中流过。 图8:白墙黑瓦斑驳现,淡泊生活饱餐饭。(明哲堂之二)义门,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义”顾名思义,就是忠义,仁义。砖砌的牌楼,500多年来,它曾是燕翼堂的大门,如今堂已不存,门楼仍然屹立。这是为了纪念孙权第38世孙孙潮所建。孙潮是个成功的商人,七县首富,人称“左脚踏金,右脚踏银”。但他乐善好施,自己却粗茶淡饭。嘉靖年间龙门一带闹灾荒,百姓只有背井离乡,这时孙潮秉承忠义,不仅代缴了全村皇粮,还以一千石稻谷救灾。知县将他的事迹呈报皇上,得到皇上的褒奖,御赐“义民”一匾。嘉靖23年,富阳知县奚朴亲笔题写了“义门”两字,并建起了牌楼。门楣上的双狮寓意了吉祥如意。 图9:乐善好施秉忠义,御赐“义民”彰家族。(义门)一座题写着“钦褒纯孝”的牌楼,据说是清雍正8年为纪念孙氏后人孙錀(?有些说是铜,未查到资料)所建,但既然是“钦”那就是说是皇帝亲自褒奖的了。木雕门楼,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岁月,雕工依然是那样精美,旧时的气息沿着泛着木头本色的门楼和板壁淡淡渗出。这里是镇里老人们聚会的场所,老一代人在这里聊着岁月,聊着往昔,也聊着今天的柴米油盐。 图10:钦褒纯孝门头挂,岁月催人代更替。(钦褒纯孝-燕翼堂)这里和别的古镇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街道都布满了店铺,如同走进商品集市,这里只有一些特定的街道是商业街,各种店铺排开,充分满足小镇居民的市场需要,以及游客们对当地特产的需求。米铺,药房、礼品店,渔具店林林总总,不一而举。名牌或是挂在店门前,或是小旗飘飘,招徕着居民们和来自各地的游客们。图11:孙氏米铺食为天,五谷杂粮药必备。(米铺、药店)图12:宾至如归旅店内,带上礼品回家转。(商铺之一)图13:明亮店堂迎客至,街巷深深小铺进。(商铺之二) 图14:旗幌高悬随风舞,小街僻静佳品藏。(商铺之三)龙门古镇以明清建筑见长,也是如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保存比较完整的古镇。原来这里60多座厅堂古建筑,但历经多年风雨侵蚀特别是连连的战乱,目前子有将近一半保留下来。 图15:旧时木柱堂前立,悠长岁月院中留。(民居之一)镇内廊坊相连,街巷阡陌,宽宽窄窄,有时分不清一条街巷是否走过,宛若迷宫。当地人说历史上这里有“下雨天串门不湿鞋”之说,走一家可以到百家,但由于一半的建筑也不存,这种景象只能是美好想象了。图16:老街旧巷深且长,尚留背影缓渐远。(巷道之二) 图17:空巷悠长人迹罕,斑驳墙面印迹显。(巷道之二)龙门溪穿村而过,清澈的溪水滋润着千年古镇。住宅傍溪而建,居民们临溪而居。多年来的耕读传家的传统,让这里的民丰纯朴,和睦相处。现在古镇仍按照家族的各房各系聚集而居。村后是海拔一千多米的龙门山,峰峦叠嶂,让龙门镇犹如置身于山水画廊之中。 图18:泮水而居斜阳斜,清澈溪流穿村过。(龙门溪)历史和现代也在这里交汇融合,老房新居对比强烈,为古镇抹上另一缕色彩。图19:老屋新居各自在,时光流逝难再回。任凭时光匆匆,岁月流淌,但是历史的痕迹却会不可磨灭的留下,无论怎样那就是曾经走过和经历过的一切,无关对错,只是痕迹留下。 图20:岁月流逝不可追,只留痕迹馈后人。砚池夜月在龙门镇的中心区域,一泓清波,环绕着白墙灰瓦老屋。方方的池塘宛如一方巨砚,让古镇孙氏家族读书持家,通晓诗书的传承在这里体现。天色将晚,虽然明月尚未升上天空,但缕缕彩云倒映在水中别有另一番情致。待到当明月当空,投映在微波荡漾的水心那又将是一种何样的静美?“今人不见古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图21: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依旧照砚中。(砚池夜月) 龙门古镇是孙权后裔的主要聚居地,但其实真正的孙权故里是在龙门镇西南的王洲,也正是因为吴帝孙权这里才被称为王洲。据史料记载,宋朝初期孙权的第二十六世孙孙劻(?)迁往龙门镇定居,从此孙权的后代们再次繁衍生息,迄今已经有六十多代。这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都是孙姓。他们依然按照各自的房系厅堂围聚而居,固执地保留着一血统为基础的宗族社会的伦理道德于尊卑序列。现代社会罕见的宗族聚居在这里完美诠释。历经千年,这里的生活仍然清淡而安逸,石桥溪水人家,古树老屋青苔,岁月沧桑,时光再这里仿佛放缓了脚步,将数千年的日子一一慢慢述说。 图22:石桥横跨溪水上,岁月倒影波不动。图23:古树斜倚小溪边,木亭伫立待客至。图24:窄巷深深彩石墙,叠嶂层层述日月。 图25:灰白墙头花趣浓,千娇百媚迎春来。 图26:背倚青山临溪水,白墙黑瓦斑驳情。惟愿这个千年古镇在纷扰的世间,坚守自己的初心,悠悠岁月缓缓流淌。孙权生在富春江边,死后葬在了扬子江边。赤壁之战后,孙权将吴国国度迁往秣陵(今南京)改称建业,并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也揭开了古城南京建都史的第一页。71岁的孙权死后就葬在了南京。有个有趣的传说,真假不知。据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修建明孝陵时,清理周围各类建筑设施时,曾下过一道圣旨说,孙权也是个英雄,留着他给我看门吧。就这样孙权墓得以保存,这也是南京现存的最早的古墓。每逢春日,南京梅花山漫山遍野各色梅花盛开,暗香浮动,花瓣如雨。一代吴国国主就在这里默默长眠。图27: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京孙权墓)三、雾锁梯田意朦胧 流水通济景清幽去过云南的罗平,那层层叠叠的元阳梯田在春天的阳光下水光流曳。早就听说就在江南也有这样一片梯田——云和梯田。于是清早起来,驾车赶往位于丽水云和县的云和梯田景区。这片梯田分布在云和周围的山坡之上,跨越了高山、丘陵、谷地三个地址景观,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梯田。云和,一个美丽的名字,彩云缭绕,平安顺和。从明朝景泰三年(1452)开始修筑,最早的垦殖者来自闽北迁徙而来的畲族山民。这些勤劳智慧的山民们用锄头镰刀日复一日的劳作,在高低起伏的山地上开垦出一片片天地。宽宽窄窄的梯田依山而垦,形成了长条、小块等不规则的田地。因为地处山清水秀的江浙地区,所以这里除了层叠起伏的梯田,还有缥缈的云海、青翠的竹林,小山村间夹其中,一派祥和田园风光。站在山头俯瞰,一幢幢农家小院、小楼透出新春的气息。 图1:山蒙云罩山村秀,悠然田园生活新。(俯瞰小山村) 云雾缭绕,太阳躲在云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也许正值新春假期,也想睡懒觉,或是休息一天吧。朦胧中的山坡梯田隐约,水光微现。这就是江南梯田特有的景象吧。图2:朦胧山色梯田隐,缥缈水光山坡氲。山坡上晨起遛弯的牛儿,不急不缓的走着,“哞,哞”的和人们打着招呼。 图3:窄窄山路牛成行,哞哞招呼远来客。没能见到梯田的真容,我们前往另一个景点,通济堰。所谓堰,是一种古代的水利工程,比如我们通晓的都江堰。而深藏在浙江丽水碧湖镇堰头村边的通济堰,知之甚少,长假里当各个景区都拥挤不堪时,来这里走走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图4:千年古堰名通济,深藏山水画廊间。(通济堰)通济堰始建于南朝萧梁天鉴四年(公元505年),已有1500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现在也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直到南宋又历时三年重建,为了保证坝体的坚固,用铁水灌入石坝的缝隙之中。所以经千年水流冲击,仍然完好无损。这座大坝还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坝体。现在我们都知道拱形拦水坝能够更好地承受水流的冲力,但是对于1500年前的古人们而言,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创造。它比西班牙地艾尔奇拱坝和意大利的邦达尔多拱坝要早千年。弧形的水流激起白浪翻滚,乱石成滩,留下千古传说。图5:一弯彩虹落水中,激起排浪连潮涌。 其实整个通济堰的水利工程还包括了通济闸、石函、渠道等灌溉体系,由于了解不多,没能留下更多影像。堰头村依傍着千年古堰,古树参天,即使是冬日里依然枝繁叶茂,千年来它们也默默陪伴着古堰,经风沐雨。密密疏疏之间,苍劲的枝丫、坚韧的树干支撑着树的尊严。 图6:疏密有致参天树,枝繁叶茂已千年。一路行来,远处山峦相连,云雾朦胧;近处水平如镜,倒影绰约;岸边芦苇丛生,绿树葱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卷渐次展开。 图7:群山薄雾蓝纱裹,水波不动倒影清。几只小船在水面摇荡,泛起微微涟漪,乌蓬白帆舟自横,唯见幽草水边生。 图9:远山近水舟自横,幽草深树人无踪。四 缙云仙都鼎湖峰 过溪又见小赤壁仙都,相传唐朝天宝年间,这里彩云缤纷,山谷鼓乐震天,唐玄宗惊叹地说,这里是先人荟萃之都也,并亲手写下“仙都”二字,盛名流传至今。传说这里还是是黄帝升天之处。黄帝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子孙中的“黄”即为轩辕黄帝。黄帝祠宇原名缙云堂,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年间,后来唐玄宗把这里赐名“仙都”以后,这里也更名为黄帝祠宇。对华夏儿女而言这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祠。黄帝祠坐东南朝西北,是为了和陕西的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祠宇正面是一条汉白玉盘龙浮雕,祥云之上的盘龙造型酷似中国地图。 图1:缥缈云山归帝影,巍峨祠宇荡仙声。 轩辕殿是供奉黄帝的大殿,这里也是南方地区祭祀朝拜皇帝的主要场所。人们沿着台阶世纪而上,敬拜民族的祖先,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平安顺遂。 图2:九万里中华故土,五千年黄帝裔孙。这里曾是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之一,整个祠宇分三重院落,由低到高称梯形展开。 图3:更迭兴替一幅画,成败得失几块碑。缙云堂前,红花绿树,青草茵茵,这是江南的早春景色了,在暖暖的阳光下,千年古祠也焕发着柔柔的气息。虽然还不是踏青时节,这里却已经是展露春意了。 图4:缙云堂前春意现,红花绿树草茵茵。祠宇前有一红亭,名为驭龙亭,相传黄帝就是在这里驾龙升天。 图5:轩辕驾龙飞天去,邻水亭边留美传。正对着独峰的有一所独峰书院,这里是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学的地方,朱熹在这里讲学,非常喜欢这里的山水景色,写下“解鞍盘礴忘归去,碧涧修筠似故山”的溢美诗句,表达了心中对这片山水如同故乡般的热爱。朱熹离开后,他的学生们修建了礼殿,以表纪念。后来缙云进士拨款修建了独峰书院。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书院正在整修,只参观了礼圣殿等地方。 图6:书传后代万世表,流连山水似故乡。招隐洞,是供奉古代神医的地方,为何名“招隐”不得而知。分上下两层,上洞石壁上有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孙思邈等古代八大神医的浮雕像,洞口逢下雨则流水如瀑,晴天山中水雾成珠,恰似雨珠滴滴而下,故称雨珠洞。下洞矮小,相传古时有一樵夫与一老者在此对弈,一局结束,柴刀刀柄已烂。洞中一局棋,世间已千年,原来老者是一神仙,所以下洞又叫烂柯洞。 图7:八大神医隐雨珠,世上千年倏忽过。初阳山,旭日东升时这里是最早沐浴到阳光的地方。许多的摩崖石刻,主要集中在初阳山。 图8:神仙洞窟名初阳,待到轩辕去复还。其中“旭山”则是其中较大的一块。明朝进士李志,字旭山,缙云人氏,曾任刑部主事。“旭山”二字为其亲手所书。所以也称初阳山为旭山。 图9:初阳旭山迎日升,摩崖石刻留其名。当年一部陈凯歌导演,王宝强主演的《道士下山》,不论褒贬,为缙云的山水清秀作了很好的宣传。电影中很多场景都取自缙云。小道士下山之际,师傅告诉他“一门之隔,两个世界”,道出多少世态炎凉。仙都观,又名赵侯祠,相传汉代人赵炳精通医术,云游到缙云一带时,看到兵荒马乱、瘟疫盛行的场景,他凭借医者仁心,悬壶救世。汉朝皇帝知道后,封他为大将军和乌伤侯。“乌伤”是管辖缙云仙都的县。为了感谢他所做的贡献,为他建造了祠堂,名赵侯祠,又叫乌伤侯词。小道士就是在这里离开道观,走向红尘世间。 图10:为救难悬壶济世,不可说一门之隔。山体上还写着《道士下山》拍摄地,提醒人们这里是两个世界的分隔之地,山上一个傲然独立的青松,仿佛师傅看着小道士的离去。道观内的圆形门,颇具江南园林风格。 图11:下山看世态炎凉,入观是否守初心?小赤壁,和当年赤壁之战没有联系,这是一面笔直陡峭的悬崖,呈红白相间色,犹如被火焰烧过,与长江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称“小赤壁”。 图12:削壁陡峭入云天,犹如火焰煅烧炼。 图13:赤壁临溪巨石伴,石刻摩崖红白间。悬崖峭壁之上,横亘着一条天然栈道,断断续续,宽宽窄窄,沿着栈道前行,别有一番意趣。 图14:栈道天然绝壁挂,缓步其间妙趣生。缙云山峰岩高耸,景色奇绝,溪流九曲,画廊十里,烟雨山岚,淡泊水墨。有人说这里有“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虽然多有夸张,但是江南山水的奇、秀、清、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和体现。图15:天然泉石火山岩,泉水淅沥潺潺下。 图16:冷眼淡然看世间,大小相连通世事。 图17:岩壁山泉潺潺下,火山石上心形现。 图18:山石昂首迎远客,斑驳岩壁经风雨。 图19:天然成洞高山上,笑迎旭日升东方。 图20:人字巨石互支撑,悬崖小亭相伴立。 图21:山花山石相映红,巍然独立此山中。山中有石,水中亦有石,水静映石影,仿佛石头漂浮在水面上,形态各异,煞是有趣。 图22:三兄弟水中结义,我独立远村相伴。 图23:神龟出水探究竟,刺猬凫水自逍遥。 图24:小犬水中乐陶陶,顽石犹如水上漂。鼎湖峰是缙云仙都的核心景区。所谓核心就是因为这里有一座状如春笋,直刺云天的山峰。虽然仅仅170.8米高,但他那遗世独立的姿态,直问苍天的气概却无与伦比。传说当年轩辕黄帝在峰顶炼丹,丹鼎重达千斤,把山峰压出凹形,雨水落下又成了鼎湖。轩辕黄帝升天后,这里就被成为鼎湖峰。 图25:鼎峰倒映鼎湖中,曲折栈道峰前绕。 图26:鼎峰俯瞰水环伺,峰雄水秀农家乐。 图27:鼎峰雄伟鼎湖边,遥看山水画成卷。缙云仙都,一个宛如仙境的地方,山水相连,清奇秀美,孕育了仙都人家的灵气祥和,犹如世外桃源。 图28:山水人家画中居,桃源仙境世间鲜。五 悬崖如墨名铁城 洞谷幽深芙蓉峡缙云仙都景区中的芙蓉峡,现在叫铁城。峭壁上深深镌刻着“铁城”二字,是明朝缙云县令、书法家郝敬为李健所书。李健是郝敬的好友,志同道合,号小仙山人,又号铁城,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由于触犯皇族权贵,遭贬,于是辞职返乡。后来虽得以复官,但还是被外放。他一生为官清正,悠游仙都四十余载。图1:一生风骨号铁城,黝黑悬崖铁城堡。 峡谷悬崖峭壁通体黝黑,整个山体犹如钢铁铸成的城堡,岩壁如同被利刀斩劈,齐刷刷平整整。 图2:岩石城堡如铁铸,坚实屹立峡谷中。水流冲蚀的山体草木稀疏,暴露着形态各异的石头。晴天阳光下峰岩被勾勒出优美的线条;雨天山岚迷蒙,润物无声。 图3:黑山奇石相依偎,草木稀疏山体现。 图4:山路崎岖洞门开,上下杂草漫伸延。相传当年东海八仙参加王母娘娘蟠桃会回来路过此处,见到这里紫芝丛生,于是按下云头,进山采摘,性急的蓝采和不小心将何仙姑的花篮撞翻了。芙蓉散落山中,故称芙蓉峡。峡谷深处,忽而峭壁紧靠,仅容一人通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铁门峡恰如其分;忽而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图5:石门洞开幽谷深,宽窄山路缓急行。山体的沟壑如龙蛇,逶迤而下,气势雄伟。 图6:沟壑逶迤急急下,峰岩高耸巍巍立。 山势爬升之间,只见山顶小亭玉立,旅人孤独。 图7:缓坡慢行上山去,旅人孤影伴古亭。 山顶俯瞰,曲水流觞,民居点点散落其间,烟村暮树,又一处世外桃源。 图8:山水流连眼前过,悠然芙蓉见桃源。浙西山水如诗如画,不必浓墨重彩就见似梦似幻,山奇水秀,韵味灵动。历史底蕴深厚,江南古镇清幽。用苏轼的一首《留题仙都观》作为休闲游的结束吧:山前江水留浩浩,山上苍苍松柏老。舟中行客去纷纷,古今换易如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