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0
88835
45
1335
作者:逆光行纪
世界民族大乱炖“东欧不仅像一幅用碎步块拼成的被面,而且像一口大锅,在那里面,各种种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在沸腾”。这是我在飞往华沙的航班上读的《东欧的民族与国家》中的一句话。这是一片世界上最精彩的地区,各种民族、语言、文化上的差异相比西欧要更大。整个东欧面积大概是西欧的2/3大,但是生活在这里的民族数量却是西欧民族(德、法、英、意、西)的3倍之多。同时,由于这里地处亚欧东西交汇十字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大国武力征服的首要对象。从罗马帝国到拜占庭,从土耳其奥斯曼到奥匈帝国,再到后来二战时期的法西斯德国、冷战时期的苏联,无一不想占领、征服与控制这一地区。东欧的主要居民是斯拉夫人,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成几十个民族和国家,却始终处在周边各大国的轮番统治之下,一直不能建立起真正统一的强大国家。但是也正式因为这种不统一的状态,发展出了各自灿烂的艺术文化,即使在异教外族(特别是奥斯曼土耳其时期)的占领下依然留存了自己的文化传承。我旅行最喜欢去的是历史丰富、文化多元并且相对陌生的国家,越是对固有认知的文化冲击强烈越印象深刻,因此对东欧的向往其实早在我环球旅行之初就开始萌生。2017年曾经计划从西亚、土耳其一路沿东欧到西欧,但是无奈当时申根没有拿到,只去了巴尔干的免签国塞尔维亚和持美签有条件免签的黑山、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当时的精华游记链接在此:一个真实的巴尔干,不是新闻联播里的南斯拉夫|塞尔维亚+黑山+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含签证入境信息+大巴时刻表等干货与视频)2018年重新申请了申根签证,拿到了一年往返。到了2019年3月,签证只还剩下两个月有效期,不能再等,当机立断,买机票动身前往这片民族文化万花筒之地。关于作者逆光行纪生于北京,旅德八年。辞职前为德企汽车人,现环球旅行者。爱好有点多,以音乐、电影、健身、潜水为主。更多作品可在微信公众号找到,更多视频与图片可在微博、抖音与VUE看到,更多旅行问题答疑可在知乎找到。公众号、微博、知乎、抖音(除穷游之外所有平台)同为:逆光纪想入粉丝交流群可加微信:marvinhe0530签证我这次持有的是法国多次往返申根签证,有效期一年。现在欧洲大陆上基本所有国家都承认申根签证,不管是否为申根国。只不过申根国之间没有边境,不用检验护照盖章。这次行程涉及到的非申根国家有克罗地亚、波黑、黑山、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这些非申根国家,承认申根多次往返签证,但是需要办理入关出关手续。本人亲测法国签证处效率很高,平均三天出签。而且获得多次往返签证的几率较大。但是注意比如持有法国签证,必须先要飞到法国入境,不然以后续签会有麻烦。第一次入境法国,之后再来,就不用先入境法国了。航班这次从北京出发,选乘的是波兰航空,原因第一是便宜,第二是属于星空联盟,能用我的国航金卡。我这次环游东欧计划的路线是从斯洛文尼亚开始,先把前南斯拉夫国家走完,然后去东巴尔干,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等,路线可以后面具体说。因此,机票买的是北京飞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波兰航空算是最便宜之一,不过中间要在华沙转机一天的时间,需要住一晚。反正有申根,波兰可以入境,顺便先玩半天。这张机票价格1925元。从华沙飞卢布尔雅那的是很小的飞机,还带螺旋桨的,后来发现东欧范围经常是这种小飞机,包括后来从萨格勒布转机贝尔格莱德到索菲亚的塞尔维亚航空、基希纳乌转机华沙到布达佩斯再一次的波兰航空。遇到气流有点颠簸,害怕也没别的选。地面交通前南斯拉夫地区我都是自驾,第一段是斯洛文尼亚境内自驾,第二段是从萨格勒布租车,开到波黑、黑山然后回到克罗地亚,路线之后详细讲。强烈推荐手动挡,欧洲手动挡依然是大行其道,租金便宜又省油。本来计划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都租车,但是不幸在克罗地亚的最后一站萨格勒布丢失了钱包,信用卡一起丢掉,就没法再租车了。所以从保加利亚开始,就是火车+大巴的方式了。不过好处是不用像租车那样一定要开回起始地(因为异地还车很贵),可以一站一站往前走,不走回头路。在城市内,小城市一般靠走(这一个月每天1.5万步以上),大城市还是得坐车。一般来说谷歌地图能给出公交路线的,我都坐公交,如果某些国家城市没有公交路线建议,偶尔也需要打车。我一般会用app约车,这个之后到每个国家具体讲。天气3月份的欧洲还是比较冷的,如果是白天阳光比较好,尤其是克罗地亚和黑山海边,短袖也可以,但是只要没有太阳的阴凉地儿还是很凉的。早晚温差很大。建议带上至少一件挡风的外套,可以是风衣,也可以是轻便的羽绒服。不喜欢在前面唠叨太多,也不喜欢放那些所谓的“镇楼图”,因为我每张图都好看呀。所以下面直接进入游记正文。华沙 - 意外多出来的七小时刚才说到,乘坐波兰航空从北京飞卢布尔雅那,要在华沙转机等候24小时,结果这里就意外成为我环游东欧的第一站。到达机场,顺利入关,海关问了我之后的行程,我说明天就去卢布尔雅那,他很满意的给我盖章放行。出关换了几十块钱的波兰货币兹罗提,与人民币汇率大概1:1.7 - 别看波兰货币比人民币值钱,但是物件是真便宜,在机场这种地方买了热狗与咖啡,才华了人民币二十多块。因为是转机,所以预订了离机场不远的青旅。肖邦机场到市区很方便,有地铁直达。记得上车前在自动售票机上买票,而且上车后要在机器上打印记号,不然如果遇到便衣检票员,买了也算没买。虽然很困,但还是不想浪费这个下午时光。落地的时候还飘着小雨,下午出门就晴空万里,运气好到不可置信。乘电车直接到市中心,看到这个地标,标示着距离世界各城市的距离。科学文化宫是苏联时期建筑,华沙最高的建筑之一。随着苏联解体和波兰民主化,波兰人越来越不喜欢它了。可是我看到它觉得很亲切,因为它让我想起北京展览馆,只不过比北展高很多。发现华沙街头的地铁站很有特色,像巨大的机器昆虫。从文化宫慢慢走向圣十字教堂,这里埋葬着肖邦的心脏。据说肖邦死后,姐姐亲赴法国,把心脏泡在酒里偷偷带回波兰。胜利广场是华沙最大的广场,感觉面积在全世界也可以排上前几名。尤其是广场上人都没有几个,更显空旷。看来社会主义国家都流行建造大广场,但是明显对空间的利用不够充分。广场上有一座建筑,里面是不灭的火焰,以来纪念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两名士兵守候,日夜不停。我幸运地赶上了他们的换岗仪式。接近黄昏的时候来到老城。华沙老城曾被纳粹德国炸成粉末,但是战后波兰人将其完美复原,现在看起来毫无违和感,对比北京那些仿古建,真是天壤之别。清澈的蓝天似湖水般温柔,夕阳的金色光辉与落日后的粉色云霞是欧洲冬日最令人沉醉的美。晚饭找到一家名叫Zapiecek的波兰传统饭馆,怒吃一大盘波兰饺子和一大块排骨,波兰人堪称做肉行家,邻居德国怎么就不知道学学呢?不过这饺子虽然有着猪肉、土豆泥、奶酪、酸菜等五花八门的搭配,总体感觉并不惊艳。虽然坐落在旅游区但是他家味道却出奇地道,真难得。特意尝试了兑了伏特加的热红酒,感觉这是非常斯拉夫的冬日喝酒方式。意料外的华沙已经足够惊喜,期待下次正式再见。斯洛文尼亚第二天,搭乘波兰航空的第二段航程,来到斯洛文尼亚。这个国家的美,从落地卢布尔雅那机场那一刻就开始领略。斯洛文尼亚地处巴尔干半岛西北角,阿尔卑斯山脉最东端,西邻意大利,北面奥地利,是前南斯拉夫与西方世界的前沿阵地,因此也是前南斯拉夫解体之后最早独立并加入欧盟的国家。旅游业发达,公民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治安良好,所幸物价还没有完全和西欧持平。我的自驾路线:卢布尔雅那-布莱德(A)-博希尼湖(B)-新戈里察(C)-皮兰(D)-卢布尔雅那。全程行驶404公里,用时四天。这个行程很适合小长假出行,或者连上周边的意大利、奥地利或者克罗地亚一起玩。注意上高速要买票,如果从别的国家驶入需要提前买好,如果在斯洛文尼亚租车,租车公司会提前收取这部分费用。油价是欧盟水平,比国内贵。好在路程不长,不太费油。布莱德 - 山与湖、孤岛与教堂的绝配落地卢布尔雅那后直接提车开到布莱德(Bled),不到一个小时车程。布莱德是斯洛文尼亚最著名的旅游城市。小城被尤利安阿尔卑斯山环抱,雪山上的冰川积雪融化形成布莱德湖,而湖中央岛屿上有座漂亮的巴洛克教堂,再配上悬崖上修建于一千多年前的城堡,不得不感叹斯洛文尼亚的古人太有远见,给后世子孙留下了这么宝贵的旅游资源。雪山、湖水、小岛、教堂和城堡,缺了哪个都不会让布莱德成为斯洛文尼亚最热门旅游胜地。湖边有个大桃心专供情侣拍照撒狗粮,虽然我是自己来的但是也不能阻止我用八爪鱼自拍一张。或者谁帮我P个姑娘在旁边?拍摄小岛,可以爬上湖边的城堡。城堡本身也值得参观,建在一座岸边凸起的悬崖上,看起来很险峻,其实不难爬。里面有个古老的印刷作坊,可以让印刷小哥在一张很有复古感的纸张上给你手工刻印上你的名字。关键小哥很帅,据说之前就有中国女游客(朋友圈好友)被迷得不行,看来也是城堡的王牌营销手段。城堡离着小岛还有一定距离,不够近。所以另外一个拍摄点是到最接近小岛的岸边处爬到山顶。如果你有无人机当我没说,但是湖边树极多,当心炸鸡。反正我的就炸了,而且是在一张照片还没拍的时候。。。晚饭吃了炖羊肉配饺子,看来东欧到意大利这一带人都离不开饺子。皮兰 - 不该被更多人发现的小众古城第二天,从布莱德离开是下午三点多,先去Bohinj湖转一下,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国家公园,可惜时间原因不能久留,看一眼湖水就要继续前行。继续向南,开90公里盘山路快要把自己开晕。攀越几座仍然积雪覆盖的山顶后,到达位于意大利边境的新格里齐亚时天色已晚。曾经的边境检查站在斯洛文尼亚加入欧盟后已是人去楼空,一辆辆汽车呼啸着穿过边检大棚,我畅想一秒钟,未来也许这个世界的国家间都不再有边界。继续开向皮兰(Piran)的时候天完全黑了,时差上来,差点困晕在高速上。眼前道路变得魔幻,几次方向盘握不住要跑偏,把音乐声音开到最大跟着唱歌甚至扇自己耳光都不管用,赶紧停到加油站迷迷糊糊睡半小时才缓过来。到了皮兰,先把车停到旅馆附近停车场,去旅馆拿到老板停车证,然后去车上取行李送回旅馆,再回去把车开到城外停车场再走回古城…非常折腾的一天。皮兰古城内停车极贵,过夜要几十欧,这就是我这么折腾的原因。建议停到城外车场,主要有两个,一个在海边,一个是山上停车楼。停完车可以坐免费摆渡巴士直达古城中心。作为斯洛文尼亚仅仅46公里长海岸线上为数不多的海滨城市,皮兰和其它一众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前威尼斯共和国古城一样,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墙、红色屋顶的房子、尖耸入云的教堂和崎岖幽深的街道。俯瞰小镇的最佳地点是城墙上。以下照片都是在城墙上拍摄。从这里能清楚地看到海湾对面的克罗地亚。皮兰面前的皮兰湾,曾经被克罗地亚虎视眈眈要纳入版图,要不是当年先入欧盟一步的斯国用否决克国入盟来威胁,说不定这座小城也就姓了克。阳光灿烂的周六上午,附近奥地利、意大利与德国游客都来欢度周末。像黑山科托尔一样,这里是西欧人热爱的度假地,亚洲脸旅游团遇到了几拨儿,却很少见到自由行的国人。私心希望这里不会被太多游客打扰,就让它和安静的亚得里亚海一起,在岁月中美好沉寂吧。卢布尔雅那 - 龙之城当时我把卢布尔雅那的原文名Ljubljana发到朋友圈,神评论是:“这城市名字像是胳膊不小心按键盘上了”。租车公司给的这辆柴油手动旅行版欧宝Astra开起来比想象得好,开到160还算轻松。斯国人开车相当彪悍,我把定速巡航设在限速的130,但是旁边车依然纷纷超车。但是大家开车很守规矩,大车永远乖乖守在最外道,小车左侧超车后马上变道向右,没人占着超车道墨迹,从这点看斯洛文尼亚加入欧盟没毛病。这样的国家我喜欢。从皮兰赶到首都卢布尔雅那时已是下午三点,租车公司热情的小伙儿开车带我到了城里,下车就是龙桥Dragon Bridge,订的青旅就在这里。这座桥修建于上世纪初的1901年,桥头上四只青铜火龙是城市的标志。看到龙想起权游,莫名好感。卢布尔雅那是我到过的首都城市中最小的之一,但它小巧精致的样子让人觉得舒适放松。乘坐缆车上到山顶城堡,城堡本身没什么可看,但是可以俯瞰全城 - 这是我每到一个城市最爱干的事儿。市中心区域不大,走几步就逛完。夕阳西下,正是颜色最美的时分。青旅同屋的克罗地亚小伙儿生于斯洛文尼亚,在独立战争的时候和家人回到了克罗地亚。他跟我讲起他在柏林和一个泰国妹子的艳遇,妹子一直邀请他去曼谷玩儿,他说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泰国人要起一个英文名字。可惜我留给这里的时间太少,克罗地亚人问我要不要和意大利小伙伴去酒吧,我说第二天要早起赶八点的火车还是算了吧。就这样一人度过了一个安静的周六夜晚。这个人善景美的小国我想以后还会回来的,现在一个人的旅行就当是为了今后两人甚至三个人的旅行探路吧。波黑乘火车离开卢布尔雅那前往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这是一辆从瑞士苏黎世开往贝尔格莱德的列车,列车员见到我就直接说:“Bitte(德语“请讲”的意思)?”然后我还是用英语回复了他 - 国际列车,咱还是说国际语言吧。火车全部是包间,和两个陌生人坐在狭小的空间里,其实也没什么不行。他们都睡着以后,我拍下了这次旅途最喜欢的照片之一。一天之内两次越境火车越过边境时,斯洛文尼亚警察拿着先进的指纹识别器上来查验护照,然后交给身旁的克罗地亚警察盖上入境章。又获得两个小火车章,一个离境一个入境。我对贴纸签证没什么好感因为它太占地儿,但是喜欢收集入境离境章,而且过境交通方式不同,章上面也会显示出来,目前汽车、飞机、火车、轮船我都有了。到达萨格勒布,取车之后先吃午饭,萨格勒布饭馆的物价有点吓人,一盘肉酱面要人民币100。后来回到萨格勒布的时候发现也不是处处都贵,但是回来之后遇到更心酸的事情,这个咱们之后细说。不打算在克罗地亚停留,一路开车向南,越过萨瓦河(前年在贝尔格莱德时是这条河下游)就是波黑了。入境异常快,警察笑容灿烂地看了一下护照就放行了,章都没盖。对面车道排着长长的队,我猜都是克罗地亚人跑去便宜的波黑度周末了吧。这是今天第二次跨越国境。仔细观察波黑的车牌你会发现,设计和欧盟车牌一模一样,唯独少了那一圈星星。波黑真是在为了加入欧盟而做好了充分准备啊。自驾路线租车自驾,路线如下:考虑到异地还车费用较高,所以最佳方式是从哪里起租就回到哪里还车。所以我从萨格勒布出发,纵贯波黑,经过巴尼亚卢卡、特拉夫尼克与萨拉热窝,出波黑后进入黑山,途经塔拉大桥与佩拉斯特,之后回到克罗地亚,从最南面的杜布罗夫尼克开始沿海岸线一直向上,最后回到萨格勒布。一开始原计划是从黑山过境到科索沃,但是因为时间有限还是放弃了,实为此行一大遗憾。波黑历史浅谈波黑这个名字小时候总在新闻里出现,印象里是个多事之国。所以有必要简单聊下它的历史。波黑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但其实不要被这个名字误解,并不存在“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这两个区域,这只是一个古老的名字,而且“黑塞哥维那”其实是德语“大公国”的意思。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是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活动的地盘,也曾在1377年成立过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1463年土耳其人入侵并占领此地,并且大力推行伊斯兰教,给予伊斯兰教徒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塞族与克族的后代开始逐渐土耳其化,形成一个新的穆斯林“民族”。之后的几百年,波黑历经了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奥匈帝国的占领、民族主义者刺杀斐迪南大公成为一战导火索、南斯拉夫王国成立、二战时期被克罗地亚纳粹傀儡政权统治,直到二战之后成为南斯拉夫的一个联邦共和国。铁托时期,波黑仍然是个多民族国家,由于铁托强人的铁腕统治,塞族(东正教)、克族(天主教)与穆斯林(伊斯兰教)虽然信仰不同但是相安无事,上帝是哪位不重要,听党的话绝对没错。可是等到铁托一命呜呼,在苏联垮台、南斯拉夫各加盟国纷纷独立的大背景下,波黑内部没人能控制局势,各民族矛盾逐步激化,克罗地亚与穆斯林主张独立,塞族却坚持留在以塞尔维亚为主体的南斯拉夫内。1992年,克族与穆斯林联合起来擅自独立,而塞族有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撑腰,双方一言不合兵戎相见,波黑战争就此爆发。(战火中的萨拉热窝)这是20世纪欧洲继二战之后最惨烈的一场战争,20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流离失所,甚至在一些城市发生种族清洗运动,无数平民被迫害与屠杀。现在去旅游,看到一个个平和安静的波黑小城,无论如何想象不出,不到三十年前这里还曾是一片惨绝人寰的修罗场。(内战中被围城的萨拉热窝)1994年,克族与穆斯林组成的联邦与塞族签订停战协议,波黑由克穆联邦组成的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主要政治实体构成。地图上蓝色为波黑联邦,红色为塞族共和国,绿色则是布尔奇科区。可以看出,其实塞族共和国就是靠近东部塞尔维亚的地区,而波黑联邦则和西南部的克罗地亚接壤。巴尼亚卢卡 - 没有亚洲脸的城市进入波黑后的第一站巴尼亚卢卡(Banja Luka)是波黑第二大城市,也是塞族共和国的首都。市中心有座城堡遗址,没想到这里也有历史古迹。城堡基本上算个废墟,免费参观,更像是个市中心的免费公园。城堡旁流过的河水无言,见证着一代代君主的兴衰成败。巴尼亚卢卡市中心几座教堂和清真寺比邻而立,看起来不同信仰的人已经学会和平共处了。因为不是旅游城市,根本没有亚洲脸,连欧洲游客都没有,所以走在路上,感受到了全体路人的炙热眼神。走过一条街时遇到一队穿着民族服装的孩子,不知道是去演出还是参加什么活动,天真的脸庞上露出好奇的目光与热情的笑容。特拉夫尼克 - 山谷中的孤独城堡第二天一早,离开Banja Luka向南进入波黑穆斯林势力范围。路过一个不知名的教堂,造型独特,还没建完。前面的雕塑也挺有型。经过一个名叫Jajce的小城,城中心就有座大瀑布叫做Pliva。停车场就有个观景台,俯瞰很壮观。但是如果下到瀑布对面观景台,需要门票2马克(8元) - 波黑的货币也叫马克,其实就是和从前德国马克等值的。当年德国在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和波黑内战中也是“功不可没”,为了获得巴尔干半岛的更多利益,没少干涉“南斯拉夫内政”。波黑路上都是石头山,植物还没有长出绿叶,有种荒芜的美感。到达Travnik,这是一座山谷中的小城。现在城堡下面吃午饭,点了“波斯尼亚咖啡”,果然此处穆斯林氛围浓厚,深受奥斯曼影响,和土耳其咖啡形态与味道都很相似,不过还附赠两块巨甜的糖。学旁边老爷爷,咖啡要浇在糖上面。喝完剩下一堆渣,就不知道能不能算命。城堡门票3马克,基本上没有人。城堡孤零零矗立山顶,除了城墙没别的东西了。太阳时而出现,时而遁入云层。眺望着柔和阳光笼罩中的峡谷小城,内心很平静。之后继续前行,个把小时后,顺蜿蜒小路翻上一座高山。车子自山顶往下俯冲时,眼前赫然出现一座繁华大都市,一排排房屋蜿蜒排列,向谷中腹地和山上延伸,几幢高楼参差有序,点缀其间。此时已近黄昏,华灯初上,小雨飘扬。城中的万家灯火,闪烁在湿漉漉的空气中,忽明忽暗,这便是萨拉热窝了。萨拉热窝 - 天空在燃烧“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到达萨拉热窝的前一天,我补课了前南斯拉夫老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国语配音实在过于出戏,演员表演也略显生硬,又是脸谱化的革命题材,电影本身无法对我产生触动,但是我记住了这句极具诗意的台词,一幅纳粹统治之下抵抗运动暗涌在街头巷尾的画面跃入眼帘。而在咖啡馆中拍到的这几张人像照片,也莫名衬托了这种氛围。提起萨拉热窝,有很多称号:奥斯曼帝国仅次于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大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事件发生地、波黑战争中的修罗场…恐怕世界上少有哪座城市如此多次处在世界历史洪流的风口浪尖之上。东西方文化交融与多种宗教争执妥协的碰撞之下,诞生了这样一座独特的城市:历史年轮烙印于现代化都市之中,战争伤痕刻在商业繁荣之上,清真寺与教堂咫尺之隔,穆斯林与修女擦肩而过…“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 - 虽然没有遭遇电影中接头暗号说的暴风雨,但是萨拉热窝这一天却一直小雨不停,倒也符合它与生俱来的忧郁气质。欧洲大酒店,就是当年报道波黑战争的战地记者入住的酒店,也是阻击手埋伏的藏身之处,多少人就命丧这黄色的大楼之下。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在一片商业区中独自矗立,电影中地下党员老钟表匠大义赴死,他倒下的广场上现在人来人往。瓦尔特与党卫军周旋的老城中满是旅游纪念品商店,感觉再也找不回古城的质朴面貌 - 但是我们在抱怨各种古城商业化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当地人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呢?谁愿意一直把原始的贫穷当作自己的标签供外国游客消费,那些老房子墙壁上的弹孔,不该永远是所有游客来这里的参观项目。拉丁桥只是一座普通的石桥,样貌平凡,好像配不上“一战导火索事件发生地”的响亮头衔。我亲自从桥头走到桥尾,只需半分钟 - 就在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这几十秒的路上,历史就此改写。萨拉热窝还有很多座桥。古桥、新桥、铁桥、石桥,形态各异。萨拉热窝著名特色食物是一种类似土耳其Kebap烤肉的肉条,裹在大饼里配着洋葱沫儿吃。类似食物我在塞尔维亚体验过,同样粗犷,同样过瘾。黄堡是登高俯瞰萨拉热窝全城的好地方,但是无奈阴雨朦胧,放弃登山观景,就留到下次吧。“我要放大一张表妹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