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国旅行回来我都会写游记,算是一个记录和纪念。2018年夏天的这次意瑞法之行我没写,然后本来计划的2020年再次出发就被疫情阻挡了,遥望未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行……虽然这次旅行对我来说印象不深也不像以前的旅行那样令我十分享受、自得其乐和难以忘怀——因为这次旅行主要目的是带老妈出国感受一下,老妈其实不爱旅行,体力和精力也一般般,也比较挑剔……因此全程的我的主要功能就是个领队+导游+保姆,费心费力又常常郁闷,我想可能这是回来之后一直没打算写游记的原因。现在想想可真是sad,这样带着很多遗憾的回忆也开始变得弥足珍贵,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到欧洲去好好玩一下呢?想想确实不应该遗忘了这一次旅行,无论如何还是写点什么做个纪念,就当做是再次出发之前的一个分号吧!(游记中有关知识点部分来源于qyer.com和wiki,以及多本图书。)↑ 选择香港出发往返,芬航的空客359,当时很新,妈妈竟然大部分时间都不睡觉,在看屏幕上的地图和机顶视角,兴致盎然。↑ 相较于以前做的比较多的卡航,芬航的meal算是比较朴素。现在想来,可以在密闭交通工具上放心吃喝竟然是一种奢侈。↑ 在赫尔辛基转机停留时看到的航站楼外的风景,郁郁苍苍的树林,令人遐思。哪年夏天专程来一次芬兰吧!一、罗马想当年我的第一次个人自助游的第一站就是罗马,这一次旅行依然把罗马放在第一站,除了让妈妈感受一下这个古代西方文明最强盛帝国留下的历史印记之外,也有我自己重返罗马的私心。和7年前一样的是设计的线路,所以基本驾轻就熟;不一样的是减少了一些博物馆和老街的参观游玩,尽量挑经典一点的、走路不那么多的地方。这是自己旅行和带老人旅行的区别,一切以老年人的兴趣和体力为中心。和7年前一样的是在罗马吃的东西都很一般;不一样的是原因:7年前我是不舍得花钱吃好的而且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到好吃的,7年后我舍得花钱也能找到好吃的,但是老妈的中国胃、挑剔嘴和脚力让我们的选择变得很少(尤其是那些令人恼火的中餐)。还有一点和7年前不一样的是我发现当年那些给了我巨大震撼的景点,再次见到却没了“Wow”的感觉,倒是有一种似乎昨天才来过的熟悉感。特别是斗兽场,仍记得7年前从地铁出来看到的第一眼简直目瞪口呆——“天啊好大好壮观”,而这次当我预备着再来一次视觉上的冲击的时候反而觉得好像没印象中那么大了。这让我多少有点意外。1、斗兽场、古罗马广场到威尼斯广场↑ 罗马的第一天,出门下了一场阴冷的雨,和各国游客一起在Colosseo地铁站出口避了好一阵子雨,本来以为天公就这样不作美,结果很快就雨过天青,而且天色很美,有着雨后的清新。照例在去斗兽场之前先看看君士坦丁凯旋门。接下来就是去斗兽场Colosseo了。斗兽场的门票是€12的套票,包含斗兽场、古罗马广场和帕拉蒂诺山,有效期2天。作为罗马最热门的景点,旺季参观现场买票肯定是大排长龙的。避免买票时排长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 购买Roma Pass,使用它来参观斗兽场,有专门的进入通道。②提前在网上购票(预订费€2)。③去帕拉蒂诺山买票(斗兽场入口对面那个口),到了直接买票,然后走快速通道进去斗兽场。④清晨或傍晚参观可避开高峰时段的人流。7年前第一次来的时候我是买的Roma Pass,因为当时还有参观别的博物馆,加上各种市内交通算起来比较划算;但是这次考虑到行程里没有那么多博物馆,而且每天去的地方也不多,就用的是第二种方法了。斗兽场入口可以租用语音导览(有中文),但据说效果不好。我觉得如果自己多做做功课,可以省掉这个。↑ 雨后的斗兽场。↑ 即使今天已是沧桑斑驳,漫步在斗兽场内部,举目四望,依然会为之深深震动。从斗兽场出来往西走一点就是古罗马广场Roman Forum,门票包含在斗兽场的套票中。古罗马广场所在的位置自古便是古罗马先民聚居和集市的地方。公元前6世纪,这里经历了浩大的排水工程后,渐渐演变成市民的聚集地。共和国时期,这里成为宗教、政治、经济中心,周边加建了神庙、多功能会堂、行政设施及可以让市民举办庆典活动或表达意见的户外空间,这里成为古罗马城的心脏。公元3世纪的一场大火毁掉了许多建筑,它的重要地位逐步丧失,直至沦为牧场,大量石料和大理石被拆除用来修建新的宫殿、教堂和纪念碑。18和19世纪,考古学的热潮使得古罗马广场的伟大历史意义显现出来,人们开始系统地挖掘古广场遗址,该工作持续至今。这座世界最古老的议事广场反映了整个罗马历史的面貌,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第一眼看到古罗马广场,也许会觉得这里都是碎石组成的断壁残垣,没什么看头,但只要慢慢沉浸下来,置身于历史的氛围当中,就可以体会到这里曾经一度是地中海世界的心脏。↑ 提图斯凯旋门↑ 左边是安托尼努斯与法乌斯提那神庙(也就是后来的米兰达的圣洛伦佐教堂),右边是罗穆卢斯神庙。↑ 仅剩三根圆柱的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神庙。↑ 和7年前相比,游客更多了,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人,古罗马广场显得像一个热闹的大公园,很难让人发思古之幽情了。逛完古罗马广场,我们又一路向西去看了看卡比托利欧广场Piazza del Campidoglio和威尼斯广场Piazza Venezia。考虑到老妈的体力和兴趣,吃过午饭后我带她去文艺复兴百货公司La Rinascente转了一圈,就回酒店休息了,这种随兴挺惬意的。啊想当年我的第一天罗马之行是在古老中心从早晨走到了傍晚!↑ 卡比托利欧广场所在的卡比托利欧山,虽然是“罗马七丘”中最小的一座,然而意义重大,因为此地是古罗马神权的象征,古罗马时代这里是帝国的政府中心,直到今天,它的名字的影响力仍在——“Campidoglio”是英文“Capital(首都)”的词源。这座山还曾是天后神庙Tempio di Giunone Moneta的所在地,罗马的第一家铸币厂就是在天后庙的遗址上建成的,这应该就是后来英语用money这个词表示钱币的原因吧。卡比托利欧广场是罗马设计的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广场——16世纪时由教宗保禄三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设计规划。一道形态优美的阶梯从Aracoeli广场直上抵达卡比托利欧广场,底部由两座古老的埃及花岗岩黑色狮子守护,顶端两旁耸立着马术守护神——卡斯托和波路斯的雕像。↑ 7年前同样的地方照了一张同样的相。↑ 威尼斯广场上的维托里亚诺纪念堂Monumento a Vittorio Emanuele II。这座白色大理石建造的纪念堂宽135米,高70米(算上顶端的胜利女神像则有81米),总面积17000平方米。两边胜利女神战车铜像下各有一排巨型拉丁文字,意思是“祖国统一,人民自由”。宏伟的阶梯由翼狮和胜利女神铜像护卫,台阶下两侧有代表环绕意大利半岛两大海域的巨大卧石像,右边的是第勒尼安海,左边的是亚得里亚海。台阶两侧有两座巨大的青铜像,左边的代表“热爱祖国和胜利”,右边的代表“劳动的胜利”。我跟妈妈说这个算是意大利的人民英雄纪念堂,但是罗马人都不喜欢它,因为和罗马人的审美不一样,妈妈觉得很诧异,因为她觉得挺漂亮的。2、梵蒂冈、西班牙广场在罗马的第二天,我们去了梵蒂冈。妈妈一直很好奇这个城中之国是怎么一种概念,我说坐个地铁几站路就到了,不用过关不用安检随意进出,体验之后妈妈觉得很有意思。其实我一直有点担心她对博物馆没什么兴趣,所以在梵蒂冈博物馆里我尽量不去长篇大论地跟她讲这个博物馆的历史、画家或者雕塑家的背景和特点、哪个房间是用来干嘛的哪个作品的艺术特点什么,我只是观察她的兴趣点简明扼要告诉她这个作品讲述的什么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并且按她的节奏掌握行进的速度,不想看的又不是特别经典的就直接掠过。这样的方式让她觉得既轻松也很吸引,可能这是带老人参观博物馆的技巧吧。当然,除了西斯廷礼拜堂Capella Sistina,这么空前绝后的宏大创作还是要多多花时间介绍和感受一下。↑ 梵蒂冈博物馆的松果庭院Cortile della Pigna。↑ 庇奥-克里门提诺博物馆藏有大量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名作,杰出作品太多以至于非著名收藏只能这样匆匆掠过。↑ 庇奥-克里门提诺博物馆八角形庭院Cortile Ottagono里展示的《拉奥孔Laocoonte》,是古罗马人依照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的原作复制出来的,完成于公元前1世纪。1506年在罗马的一个葡萄园里被发掘出来,在朱利亚诺•达桑加洛和米开朗基罗的推荐下,教皇尤里乌斯二世Pope Julius II买下了雕像。这尊1.84米高的组像表达了人与神发生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预告灾难来临是拉奥孔的责任,但是他违背了天意,因而遭到惩罚。这座雕塑表现出的是古典主义风范所要求的美——“一切激情之下他们仍表现出一种伟大而沉静的心灵。”美术史学家认为,米开朗基罗那些以强烈扭曲为特征的雕塑创作,正是受到《拉奥孔》的启示。↑ 圆形展厅Sala delle Muse里这座残缺的大理石雕像是梵蒂冈博物馆最珍贵的希腊雕塑之一(希腊原件),它叫《贝尔维德勒的躯干Torso del Belvedere》,是古代雅典著名雕刻家阿波罗尼乌斯于公元1世纪完成的,作品上有作者的签名。现在看不到完整的原件,但其残余部分仍能显示出雕刻家对人体的精熟,每个参观者都绕着他百看不厌,每一块紧绷到极限的肌肉都令人叹服:这确实是世界上最美的人体。此雕塑颇受米开朗基罗和其他文艺复兴艺术家的青睐,特别是米开朗基罗,对这座雕塑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古地图展厅Gallerie delle Carte Geografiche,金碧辉煌的廊顶天花布满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妈妈仰着头一个劲地赞叹:太美了!是啊,即使后来看过各种各样美丽的天花板装饰,在一个博物馆里看到依然还是觉得非常震撼!↑ 除了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梵蒂冈博物馆最著名的绘画就是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了,也是能拍照的巨制原件(不可使用闪光灯)。从二楼楼梯口直走,穿过古地图展厅和挂毯展厅Galleria degli Arazzi,就来到壮观雄伟的拉斐尔画室Stanze di Raffaello,这里曾是教皇尤里乌斯二世Julius ll的私人住所。其中第三室“签名室”是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图书馆/书房,这个房间的壁画是教皇任命拉斐尔装饰的第一个房间,当时拉斐尔才25岁。其中《雅典学院》和《圣体之辩》是面对面的两幅壁画,表明了“启示的真理”(神学)与“理性探求真理”(哲学)的平衡,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 这次再看梵蒂冈博物馆,发现了新的景致。万神殿灵感的穹顶,神话色彩天体位相变化的马赛克地面。↑ 教皇庇护十一世在1932年建造的巨型二重螺旋式青铜楼梯,设计者为吉乌斯贝•莫莫Giuseppe Momo,本为骑马往上而设计。在博物馆的自助餐厅吃完午饭后,我们的下一站自然是圣彼得大教堂Saint Peter's Basilica。一直都看到有说从西斯廷礼拜堂右边的出口(大概快进入西斯庭教堂的楼梯往下走右转)可以直接进圣彼得大教堂,但是两次我都没有用这种方式,可能是因为两次都选择了先去博物馆的餐厅,所以都是从博物馆正式的出口出来的。在炎炎烈日之下,我们还是在圣彼得广场上排了比较久的队进的教堂。妈妈特别怕晒,所以就没带她去广场上的Centrol del Colonnato看“长廊奇迹视效”了。↑ 广场周围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圣人们俯瞰芸芸众生。我真的不记得7年前有这么多这么多人了。天气似乎也更热了。↑ 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大穹顶是世界最美的大穹顶之一,内部直径41.9米,穹顶采光亭的十字架尖端离地面137.8米,是罗马全城的制高点。穹顶的理念来自万神殿,但在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技术更加完美成熟:圆拱被改为抛物线状,天眼上加了透光亭,从16扇窗子射进的光柔和地照亮了穹顶。抬头仰望,仿佛独立于天穹之下,另有一种高旷肃穆、神圣庄严之感。圆顶与壁柱相交的三角形空间上有4幅镶嵌画,代表4位福音传教士。穹顶底部刻有引自圣经中《马太福音》的拉丁刻文:“你就是彼得,我将在这块磐石上建造我的教堂。我将把通往天堂的钥匙交给你保管。”↑ 大穹顶之下就是贝尼尼设计的带有镀金青铜华盖Baldacchino,这座高达29米的华盖是由万神殿的门廊上剥下的青铜制造的。这个独特的华盖由四根螺旋形描金铜柱支撑,柱面上饰以金色葡萄枝和桂枝,枝叶间攀附着无数小天使。华盖四周金叶垂挂,波纹起伏,内有一只展翅的金鸽,光芒四射。华盖之下是巴洛克式的教皇祭坛,点缀以大理石雕刻和黄金饰物。↑ 教堂内的大理石雕塑《圣母怜子像La Pieta》也是不可错过的,在进大门右手边,圣母小厅内,它是米开朗基罗25岁时的成名作。作品展示了米开朗基罗在人体雕刻艺术上的天赋,圣母的悲痛神态和对上帝旨意的顺从表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曾有人质疑圣母面容太过年轻,米开朗基罗回应说:“既然圣母是纯洁崇高的化身,是神圣事物的象征,就一定能避免岁月的折磨和世事的损毁,所以她能保持青春的鲜丽。”不愧是文化人,回击都有着独特的深度。圣母胸前的饰带上刻有“佛罗伦萨人米开朗基罗•波纳罗蒂雕”,这是惟一一座有米开朗琪罗签名的雕刻作品。↑ 告别梵蒂冈,著名的瑞士近卫队。从地铁A线返回酒店的途中,经过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来看看又一处人山人海的罗马。↑ 西班牙广场是和它相邻的几个景点密不可分的——广场位于一个小山坡脚下,它最著名的景致是西班牙台阶,台阶通往山坡顶上的圣三一教堂Chiesa della Trinità dei Monti。对西班牙台阶罗马人爱这么说:“由意大利人设计、法国人出资、英国人觊觎、现在被美国人占领。”这是因为连接山上教堂和山下广场的台阶最早是在17世纪有人提议修建的,但直到一个多世纪后才有了满意的设计,由一位法国外交官及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向梵蒂冈资助资金才建造完成。18世纪这片地区的外国人日渐增多,其中英国人士居多,所以一度被称为英国区,广场周边现在还保留着18世纪英国式的茶馆和名为“伦敦”、“英格兰”的酒店。电影《罗马假日》使这里成了家喻户晓的景点,无论是旅游旺季或淡季,总是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自然是哪儿都少不了的美国人最喧闹了。↑ 广场上著名的破船喷泉,建于1627-1629年,设计者是贝尔尼尼父子。这个时刻,游客们在一天的透支之后看着水流发呆放空。3、纳沃纳广场、万神殿、许愿池在罗马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们去看泉水。纳沃纳广场Piazza Navona是罗马最著名的广场了,这里有美丽富有戏剧性的四河喷泉Fontana dei Quattro Fuimi,以及分列广场两端的摩尔人喷泉Fontana del Moro和海神喷泉Fontana dei Nettuno,还有迷人的圣埃格尼斯教堂Chiesa di Sant'Agnese in Agone。巴洛克式的宫殿、美妙的喷泉、街头小贩、卖艺人和游客使纳沃纳广场成为罗马最迷人的公共场所之一。不论白天黑夜,这里总是聚集了大量的游客、街头音乐家、街头艺人和其他艺术家。↑ 广场北端的海神喷泉,由波尔塔于1574年所建,那时还没有人物雕塑。1878年才增减了现在的雕塑,展现了海神正在与一只大乌贼搏斗,四周是海马、仙女和嬉戏的小天使。↑ 广场南端的摩尔人喷泉,由波尔塔1575年设计、贝尔尼尼1653年改建,描绘了北非摩尔人与海豚缠斗的场景,四周有许多人身鱼尾的水神正狂吹海螺。从纳沃纳广场往东走大概6分钟就能看到万神殿Pantheon。↑ 万神殿被誉为建筑奇迹,它巧妙地运用了三角、方形和球形等几何元素,比例协调优美,是古典建筑和谐构造的完美典范,被米开朗基罗称作“天使的设计”,它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在西方建筑史上无可替代。巨大的穹顶是万神殿最壮观的部分,在15世纪之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是人类史上没有铁梁支撑的最大穹顶。穹顶直径与内部高度都是43.3米,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球体。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9米的圆洞,象征着神殿和诸神的联系。每天太阳从天窗射入殿内,随时间变动,光束轮流投射在神殿内墙上壁龛里的每一尊神像上。被改造成教堂后,这些雕像就已被移走。穹顶中央的圆洞是这座建筑光线和空气的唯一来源,所以从外面光亮的世界走进幽深的万神殿,眼睛会突然有点不适应。还记得7年前来到万神殿的时候是上午比较早的时候,人不多,站在这个巨大的沉默的穹顶下,有种神奇的异次元空间感,心里充满讶异和激动。但是这次来的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了,游客非常多,乌央乌央地站满了,虽然因为是教堂禁止喧哗,但是来回穿梭的人和窸窸窣窣的声音还是让人感到气场不对,妈妈对这个看上去乌沉沉的建筑也不太有兴趣,因此拍了两张照片我们就迅速离开了。↑ 在万神殿和棕榈冰淇淋店之间的圣玛利亚玛达肋纳堂Santa Maria Maddalena,有着美丽的弯曲的主立面。↑ 在棕榈冰淇淋店Gelateria della Palma歇歇脚,吃块蛋糕和冰淇淋。↑ 这家意式冰淇淋店标榜有150种口味可以选择,光看那一整柜琳琅满目的各种口味冰淇淋,都能流口水。不同于多数冰淇淋店都是点了带走,这家可以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品尝。在罗马的最后一站,我总是选择许愿池。或许就是因为那个传说:背对喷泉,闭上眼睛,右手持一枚硬币通过心脏所处一侧的左肩向后抛出,硬币落入许愿池的话你将能再次回到罗马。7年前我抛了一枚硬币,于是今天我回来了↑ 7年前我就记得经过这家店,看到这个木雕复古摩托车,没想到7年后还能在老地方看到它!不知道以后如果再来罗马,还能再看到它吗?↑ 事实证明,许愿池得一大早来,才能避开汹涌的人潮。这天我们来到这里已经是午后,根本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正面的好角度拍照——全都是人!人声几乎都能盖过这个大水池的泉水声了。尽管如此,妈妈还是觉得这个景点很美很壮观。告别罗马,带着重返的激动和开心,也带着仍然未能圆满的遗憾,也许这就是每一次旅行内心的真实写照。这三天罗马之行中,有一个重逢最令我难以忘怀——↑ 7年前的同一天(7月24日),同样的时刻(傍晚),当时因为迷失方向而不安找路的我匆匆经过这座体量甚大的教堂,那时候还没有用网络漫游,所以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当下心里就存了一个念想,回国后才查到了它的名字——圣母大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在游记里说如果有天重返罗马,我一定要去看它。那时我想,这个“有天”真不知猴年马月了。没有想到,7年后的这一天,我就站在这里,看着夕阳中无比美丽的这座教堂,有种非常不真切的梦境感。7年了,你还是这样的你,我却不是曾经的我了。一个人,在一座城市面前,是多么匆匆啊!↑ 告别罗马,坐火车去威尼斯。二、威尼斯7年前,我也来过一次威尼斯。但是往事不堪回首……当年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居然在计划里只给威尼斯留了几个小时。从佛罗伦萨到威尼斯之后,在火车站找不到存箱子的地方,于是哼哧哼哧地提着个大箱子在威尼斯各种上桥下桥以及迷路和找路,匆匆地在傍晚又赶回火车站坐火车去维也纳。整个过程心塞的回忆到现在都记得!于是这一次带着老妈出游,我又夹带了自己的私心——一定要把威尼斯弥补回来!↑ 坐火车穿过潟湖,往威尼斯主岛的圣卢恰Santa Lucia火车站开去。↑ 从火车站一出来,就看到这熟悉又完全不同心境的一幕,内心充满感慨,当年那个站在这里惶恐错乱的我如今成竹在胸了。多亏了时代的变化,可以每一天都有所学习和进步。↑ 到车站前的轮渡码头Ferrovia站,买好Vaporetto单程票(Biglietto Navigazione 75 Minuti),乘Vaporetto水上巴士去酒店入住。夕阳在身后渐渐融入海中。↑ 在威尼斯住的地方是一个修道院改成的旅馆,步行走去大运河不远,但又远离喧嚣的主岛中心区,离外海和码头都很近,我很喜欢,但是老妈不喜欢,可能是客房内非常朴素洁白的修道院风格她不习惯。旅馆旁边就是一座教堂,在固定的时间会有钟声。太美好了。↑ 早晨打开窗户,窗下就是一条居民区的小河,安安静静的。↑ 旅馆内部的院子、楼梯、走廊和天井。建筑构件和内饰保留着古老的原貌。这里同时还有一个大学生宿舍,晚间有很多年轻的旅人和学生在轻快时髦的音乐中聊天、饮酒和唱歌。1、里亚尔托桥到圣马可广场威尼斯第一天早上,我们去看里亚尔托桥和鱼市。↑ 从旅馆穿过一重重街巷、小桥和水道去往里亚尔托桥,这正是我想象中的威尼斯老城的样子,即便在阴翳的天空下,水城的浓郁色彩依然。↑ 7年前我只能坐着1路水巴从里亚尔托桥底下经过,抬头看着满桥人头攒动,热辣辣的太阳炙烤着我不舍的心。今天终于圆了走上它的梦,然而不知为何似乎连大运河也变得比印象中小了一些……↑ 里亚尔托集市Mercato di Rialto在里亚尔托桥西边、靠圣波罗区一侧,集市里有很多出售纪念品和小饰物的小摊,不过真正吸引人的还是忙碌的鱼市Pescheria和菜市Erberia。鱼市位于黄金宫对岸(Rialto Mercato码头西北,大运河岸边,里亚托桥西侧起步行2分钟),是1907年的新哥特式建筑,一抬头就可以看见屋顶,上面的修饰雕塑全是鱼头。在这里,亚得里亚海各种鱼类以及野菜、水果等色彩丰富的农产品应有尽有。鱼市到中午便结束营业,越是早起越能看到市场繁忙的景象和丰富的渔获。↑ 里亚尔托桥周边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历史建筑,有时间的话可以慢慢逐个看去,细细品味。比如桥的西侧有一座里亚托圣雅各伯教堂Chiesa di San Giacomo di Rialto(图上),被认为是威尼斯最古老的教堂,历史可以追溯至421年,后来人们在15世纪末把一个时钟放置在教堂的入口。图下是建于15世纪并在16世纪中进行了扩建的Palazzo dei Camerlenghi,就在里亚托圣雅各伯教堂的后面,由于临河岸而建,有着特别的不规则几何形。↑ 从里亚尔托桥往圣马可广场走去的路上,小巷犹如枝叶般散开,路边琳琅满目的各种小店售卖着威尼斯特有的纪念品、食品,单是看橱窗就足够赏心悦目,缤纷的色彩和巧妙的设计构思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热烈。7年之后再次来到圣马可广场,依然是暴晒的午后,依然是精美宏伟的建筑群,依然是摩肩擦踵的人群(甚至似乎还更多人了),人声鼎沸+烈日炙烤,我们感觉都要熔化在热浪里了。7年前因为赶时间坐傍晚的火车没能进圣马可大教堂,7年后因为老妈怕热怕累又放弃了排队,总有一天还要再来威尼斯圆这个梦。↑ 叹息桥Ponte dei Sospiri建于1600年,这座典雅的白色石灰石桥属巴洛克早期风格。全桥密封,石格子小窗令人不能看到桥里的情况,信使头颅的装饰营造了一种神秘感。这条桥梁是以前犯人经过总督宫法庭审判后通往对面新监狱的必经之路,桥道是密封的,只有向着运河的一侧有两个小窗,是囚犯唯一可以看到蓝天的地方,传说由于囚犯经过此桥时常常忏悔叹息而得名。其实该桥完工时,连接的新监狱只是用作短暂羁留一些犯小罪的人而已。叹息桥后来因为影片《情定日落桥》而成为如今恋人们表达爱意的浪漫地方,据说“恋人们在桥下接吻就可以天长地久”(这个转折有点大)。7年前来这里叹息桥的周围都被广告牌围起来了,今天居然看到了全貌也是很难得了。↑ 结束了圣马可广场的观光,我们步行+坐船回住处的一路,经过了许多漂亮的小广场、教堂、博物馆以及河道,现在却无法一一对应当时的所在和所见了,唉,这就是不及时写游记的后果!2、彩色岛、玻璃岛在威尼斯的第二天,我们坐船去看彩色岛+玻璃岛。12路水巴(往P.sabbioni方向)从威尼斯主岛开出,可以去往玻璃岛、彩色岛。去程时间4:25-22:40,回程时间5:41-次日00:29。为了方便,我们买的是1日票Biglietto 1 Giorno,有效期为打卡后24小时,有效期内可不限次数乘坐ACTV交通网线内的船(不包括往返机场),还可以用于ACTV经营的陆上巴士(丽都岛、Mestre内陆区)。我们选择了由远及近,先去彩色岛。船程大概45分钟。到了彩色岛,就开启了拍拍拍模式。毕竟是这么典型的热辣辣明艳艳的南欧风——游客自然是不少的,不过比起威尼斯主岛来说这里确实要清静很多,没有什么特别的路线,随意走,总能发现一些特别的景致——↑ 每处角落都流淌着当地人对生活的热爱↑ 一只霸气的大橘猫就躲在上图最右下那把阳伞之下,坐在婴儿车上,好可爱!↑ 贝皮之屋La Casa di Bepi Suà,是岛上彩色房子里最出名的,用各种彩色的几何形状装饰。主人贝皮除了是绘画爱好者之外,还是电影迷,他曾在电影院工作。电影院关闭后,他开始在彩色岛的加卢比广场Galuppi Square卖甜食,因此被称为“糖果贝皮”。80年代早期的夏天夜晚他会在自己家门口的广场上给孩子们放映卡通和喜剧的露天电影。↑ 蕾丝博物馆南边的圣马蒂诺教堂Parrocchia San Martino Vescovo所在的广场。↑ 逛完彩色岛,准备坐船往回走去玻璃岛。在码头旁边的小吃店里点一份油炸海鲜,看上去不起眼,倒是很香。从彩色岛去玻璃岛,还是乘12路水巴(往F.te Nove方向),第3站到达玻璃岛,船程约37分钟。↑ 玻璃岛的河道两边几乎是一间连着一间的与玻璃制造有关的工坊和商铺。↑ 比起彩色岛来说,玻璃岛上的建筑显得要宏大一些,这是那个因玻璃制造和出口带来的辉煌时代留下的印记。↑ 随意逛逛街面上的各家玻璃制品商店,看得眼花缭乱。据说如果要买正宗的玻璃岛产品的话,要认准“Vetro Artistico”(玻璃工艺)商标。当然对我们来说,饱眼福就足够了。三、米兰半日游+去往瑞士的有惊无险在威尼斯的第三天上午,我们坐火车去米兰,准备在那里停留小半天,再乘傍晚的跨国火车去瑞士图恩。从威尼斯到米兰不到3个小时,但等我带着老妈在人声鼎沸的米兰火车站找到行李寄存中心存完行李,再走到地铁站买票乘地铁到Duomo站出来,已经是下午2点了。米兰共有4条地铁,M1和M3最常为游客使用。米兰的公共交通工具(地铁、电车、巴士)共用同一种票券,除地铁限搭一次外,其他交通工具可在有效时间内彼此转乘。像我们这样中转一下的,买市内单程票Biglietto Urbano(Biglietto Ordinario)就可以了,打票后90分钟有效。↑ 一出地铁就能看到这座庞然大物咯!↑ 考虑到时间紧张,我们只是围着大教堂外面走马观花仰望了一圈,即使是这样都觉得好震撼,就像诗人歌德说的那样,米兰大教堂是一座永垂不朽的“大理石山”。↑ 教堂正面是6组直立的大方柱和5座大铜门,6组方柱的柱身、柱基上雕有22幅大型作品和上百个人物差像,人物各不相同,气势雄伟。每座铜门从上到下分成许多小方格,每格都雕刻着有关大教堂的历史、神话和圣经故事以及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各种图案。↑ 教堂前的大教堂广场正中矗立着完成意大利统一大业的埃曼纽尔一世的骑马雕像,描绘了国王在圣马尔蒂诺战役中骑马激励士兵冲锋的场景。大教堂广场两侧为带柱廊的建筑,从北面柱廊可进入著名的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 从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背面的出口出去,是斯卡拉歌剧院前面的斯卡拉广场Piazza della Scala,正中矗立着的是达•芬奇的雕像,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艺术家和科学家,先后两次定居米兰。碑座上立有他的4位得意门生的立像。剩下的一点时间我们在米兰大教堂周边的街道上散散步,逛吃逛吃。↑ 不记得是不是Venchi了。好吃得停不下来。↑ 星期六下午的城中心,街上显得挺幽静,看到了熟悉的汉字和熟悉的小黄。回火车站之前,我们去Peck这家老字号餐厅买了点吃的带走,作为路上的晚餐。Peck建于1883年,靠卖高级熟食起家,这里真是意大利料理的博物馆,有水果、蔬莱、意面和各式各样叫不出名字的熟食,光是意面就有二三十种。这里特别对老妈的兴致,转了一圈一圈又一圈。接下来,就是这次旅行中的大无语事件了。之所以选择经过米兰,是因为米兰有直达瑞士图恩的火车,没想到我这个老鸟遇到了新问题——我们被这趟火车涮了。从米兰开往图恩的这趟车是Eurocity 56,原定计划是18:23发车,21:03抵达。没想到刚开车没多久检票员就挨个告诉车上去往瑞士的人:这趟车临时不去瑞士了,要我们在某一站下车,自己转车前往瑞士。当时我的头就嗡的一声!——如果是我自己一个人就算了,我还带着一个情绪很容易焦虑抱怨的老妈呢!怎么会遇上这种事呢?出门前我还一直跟老妈炫耀欧洲特别是瑞士的火车,这下可好,第一印象就这样完了。不光是我,一整车的人对为什么会这样、等会要怎么转车、有没有车去瑞士完全懵逼,车厢里到处叽叽咕咕。我们旁边是一家在瑞士工作的中国人,他们说也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不过他们比较淡定,说等会我们跟着他们走就好了。火车在边境把我们所有人卸下就转头回去了,在这个也不知道是什么的站我们苦等了一个小时才有车来,车来了站台上所有人都慌里慌张地涌上去,我拖着箱子拉着老妈往前赶,表面故作镇定心里别提有多慌——这哪儿是在欧洲呀,这不是我小时候在国内春运挤火车嘛?!车上的人算上本来的乘客满满当当,甚至还有站的,窗外天色是越来越暗了,随着鸣笛,车头居然有黑烟从车窗飘进来,大伙儿都忍住不乐了。鬼佬们可能是觉得是另一种快乐的体验,我们娘儿俩想的是可算是有着落了。可惜高兴得太早,这趟车向前没多久又不知在哪儿不继续走了,所有人又被卸下了!所有人又轰隆隆下车,等下一趟车来再轰隆隆上车。这一晚上整个倒腾的过程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上的是什么车,会去到哪里!不光我,一车的意大利人瑞士人美国人也完全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互相问着情况。我真是又急又怕又无奈,一边强作镇定一边想各种方案。在最后那趟车上,看不到列车员,我只能问两个瑞士妹子这趟车会不会在图恩停,几乎是在快到的时候才确定会停,真的是惊魂一夜(而且全程我还不能在老妈面前流露出半点紧张)!等我们下了火车坐车到酒店已经都晚上十点多了……虽然时间上没有晚太多,可是这一路的紧张和折腾让我非常担心老妈的身体和情绪,好在最终我们还是如期抵达了瑞士!当然了,后来不出我所料,老妈在和朋友提到这一晚的经历的时候,说了一句她经常用来表达些微不满意的用语:“真的很可笑。”四、图恩、施皮茨自从在荷兰住过一次小镇后,就决定以后每次出游欧洲一定要选择一个宁静的小镇住下。这次设计行程的时候,就选择了瑞士的图恩。事实证明,这里真是一个放松身心美景怡人的好地方。图恩,德语Thun,意大利语Thun,法语Thoune。位于瑞士西部,图恩湖的南端,是伯尔尼州的一个小城,面积12.57平方公里,距离伯尔尼19公里,是通往伯尔尼高原的大门,从因特拉肯西站出发,搭乘IC快车约30分钟抵达。图恩群山环绕,阿勒河Aare(又译为“维格河”)穿流而过,将图恩分成新城区、中洲区和河道北边的旧城区。新城区为火车站、码头和商业办公大楼所在地。河道中的中洲区都是商店和餐厅,通过旧式的水闸门木桥连接两岸。旧城区是历史中心,充满浓郁的中世纪风情。↑ 我们住的hotel其实属于图恩的希尔特芬根区,离老城比较远,离图恩湖更近,早晨打开窗户能看到远处的山脉和更远处的雪山。经过昨晚的折腾和惊吓之后,早晨看到这一幕觉得真是值了。↑ 在hotel附近的公交站等车,路边的莓果在早晨的阳光中散发出清香。坐1站路到Thunerhof站下车,再慢慢向前走,去图恩城堡。↑ 经过维格河,河水的颜色让我们惊喜地叫出来——像蓝宝石一样美!旧式的水闸门木桥旁边,有个姑娘在练习滑板冲浪。↑ 河道两岸的风光,生活在这里太幸福了吧!↑ 河水清澈地像是在无人生活的地方一样。↑ 图恩城堡Schloss Thun建造于一个小山丘上面,按图索骥往山坡上走,每一个角落都有风景。↑ 图恩城堡最早在中世纪时是一个小堡垒和小教堂的所在。1180-1190年,当时的领主采林根家族的Berthold五世公爵在原址上建造新的城堡,即现在的图恩城堡。15世纪伯尔尼人成为领主并进行了扩建。图恩城堡现已列入瑞士国家重要文化财产名录。城堡是典型的日耳曼式建筑,其特色表现在挑高的空间、加厚的外墙及阁楼炮塔的设计上。4座圆形的塔楼看起来非常少见,这一部分是在13世纪扩建的。图恩城堡最重要的部分——骑士厅Rittersaal是欧洲保留最好的中世纪大厅之一,层高有14米。塔楼的五楼是历史博物馆。↑ 爬上通往阁楼的木头楼梯,可以在塔楼的瞭望台上俯瞰老城和湖泊的美丽景色,同时还可以看到遥远的阿尔卑斯山脉。↑ 城堡旁边的教堂属于新教教堂的典型风格。↑ 这天最意外的开心是在城堡里遇到了一只胖喵,跟它问了声好就开始翻肚皮了,任拍任摸,我在旁边的长椅坐下来,拍拍我的旁边示意它过来,小家伙两三步就跑来蹦上长椅,要我给它马杀鸡。唉,要不是不能扔下老妈不管,我可能会在这儿撸它一个上午!↑ 从城堡慢慢往山下走,天气很好。↑ 起源于12世纪的老城区,座落在维格河畔,拥有迷人的古典建筑,充满浓郁的中世纪风情。左上是市政厅Rathaus Stadt Thun,始建于1685年,将旧市政厅与Grossweibelhaus以及1585年建成的档案塔结合在一起,有着宽敞的圆拱门。右上是可追溯至18世纪的巴洛克式晚期建筑Burgerhaus,现在是一间餐厅和装饰品店的所在,它的旁边是建于1361年的梅茨格尔会馆Metzgern guildhall(左下),右下是15世纪的面包协会会馆Pfistern(1821年改为Krone酒店)。↑ 星期天中午的城区静悄悄,四下无人,商店都关着门,只有蓝莹莹的河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下午的行程是游赏图恩湖Thunersee。图恩湖是瑞士最美的湖泊之一,它和布里恩茨湖分别被誉为上帝的左眼和右眼。我们的计划是先从图恩坐火车去施皮茨Spiez,然后在施皮茨坐游船返回图恩。因为有瑞士旅行通票,所以交通的选择和切换非常方便。↑ 施皮茨坐落在图恩湖南岸,和图恩一样同属伯恩州,这样一座异常安静的城市却是瑞士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从图恩乘船到施皮茨46分钟可达,乘火车的话只需要9分钟。施皮茨火车站位于山丘的上面,从车站出来,这里就是城市内最好的瞭望台。↑ 从火车站出来,往湖的方向走,站在高处就能俯瞰沿着山丘斜面建造的小城以及教堂的尖塔、湖畔的城堡和码头等,最瞩目的当然是美丽的图恩湖。时隔三年,看到这幅画面我依然能想起当时的欢喜。再次慨叹生活在这样的美景里该是多么幸福啊!↑ 沿着一路的下坡路走去湖边的施皮茨码头Spiez Schiffstation,在这里一边等回图恩的游船,一边看四周的风景,绿荫丛丛,花果遍地,没有尘土和垃圾,空气里满满的自然的风味。能看到葡萄种植园,施皮茨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合种植葡萄并酿酒,盛产柠檬雷司令和Sylvaner白葡萄酒。↑ 码头里停泊的船舶,日光浴的天鹅一家,假日里戏水的人们。图恩湖1835年起开行客船,由当地铁路公司BLS Lötschbergbahn经营,现在共有10艘,定期驶往因特拉肯,沿途停靠几个小镇码头。时间充裕的话,一定要乘坐一次游船,慢慢地欣赏图恩湖两岸绿意幽谧的美景。还可以在沿途的码头下船,逛逛小镇。图恩湖航线全年运行,凭瑞士旅行通票可以免费乘船。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开船时间,可以事先查询做好计划。↑ 图恩湖是瑞士伯尔尼州阿尔卑斯山区的一个湖泊,得名于其北岸的图恩。是冰河时代的产物,属于淡水峡湾。水源来自东南方比它高6米的布里恩茨湖Brienzersee,以及Kander等溪流,维格河是它的出水口。湖面海拔588米,面积48.3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36米,最深处217米。平静无波的碧绿湖水如同遗落在山林间的绿色翡翠,清澈的湖水是游泳、帆船、冲浪、潜水等运动的理想之地。↑ 沿途风光,宛如一幅完美无瑕的画卷。右上是奥伯霍芬城堡Oberhofen Castle,最早建于12世纪,原为领主宅邸,现在是历史博物馆。右下就是图恩湖的游船。五、琉森第二天,告别图恩,坐火车去琉森。↑ 从图恩去琉森要在因特拉肯中转。一路向东,仍然会经过秀美的图恩湖。从因特拉肯去琉森,坐的是黄金列车Goledenpass。瑞士有几条专供游览用的铁路路线,搭乘景观列车是非常热门的旅游方式。瑞士旅行通票可在该线路全线使用,但务必事先另行订位。黄金列车是瑞士景观列车中最著名的,又名“金色山口列车”,集瑞士湖光山色的精华景观之大成,它在阿尔卑斯山精华区穿行,连接瑞士中部德语区古老美丽的城市琉森和西部法语区优雅湖畔小城蒙特勒。途中经过8座湖泊、6个州、3座山口、2个语言区,全程191公里,全年运行,每小时1-2班,行驶时间5小时,根据时间安排,可全程一次完成,也可以中途下车。↑ 黄金列车的路线:蒙特勒Montreux - 茨韦西门Zweisimmen - 施皮茨Speiz - 因特拉肯东站Interlaken Ost - 琉森Luzern。因为铁轨的幅宽不同,又分为蒙特勒-茨韦西门、茨韦西门-因特拉肯东、因特拉肯东-琉森这3段不同的景观列车。其中因特拉肯东-琉森这段称为布列宁格景观列车Brüning Panoramic Express,行驶时间2小时,会看到少女峰、吉斯河瀑布Glessbach Falls、布里恩茨湖、布吕尼希山口Brünigpass、琉森湖等。↑ 景观列车在运行方式上和其他火车没有不同,只是列车特别设计了超大的玻璃窗,甚至有些天窗都是透明的,游客可以全方位地欣赏车窗外的美景。这条黄金线路的构思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成型,是世界上第一列设计有超大玻璃窗户的空调景观火车。在瑞士带老人乘坐景观列车是非常合适的旅行方式。↑ 坐在列车上,沿途的风景就像一幅长长的画卷,高峰、山谷、湖泊、密林、草地、童话般的小屋、村落……从眼前一一掠过,湖光山色,绿意盎然,让人一刻都不舍得从窗前挪开视线。从因特拉肯到琉森的这段不到2个小时的旅程,真的是幸福感满满啊!到了琉森,在酒店稍事休息后,我们就出门去市区里有名的景点打卡了。第一站是狮子纪念碑。狮子纪念碑旁边有一个冰河公园Gletschergarten,也称冰川公园,持瑞士旅行通票可免费进入。琉森州曾是被冰川覆盖的荒地。冰河公园原本是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地貌遗迹,有2万年历史。1872年,公园的创始人Joseph Wilhelm Amrein-Troller原本要在这里兴建一座酒店,意外发现许多冰川擦痕和冰壶遗迹,经过研究之后,证实这些都是万年前冰川时期留下的地貌。1873年公园正式对外开放,1980年又在遗迹上加建顶篷,以保护这些珍贵的遗迹不受风雨侵蚀。↑ 公园展示了冰河上的旋涡状洞穴和被冰河带来的石块,在所有的冰川遗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直径8米、深达9.5米的巨大冰壶。这些冰壶都是由冰川底部的水流转动砾石所刨蚀而成。↑ 公园内有冰川博物馆,介绍了冰川的形成,琉森地区和阿尔卑斯山的生态环境与史迹。大量的动物遗骸与化石证明在2万年前的冰川时期,这里曾是一片野生动物的乐园。然后去看看霍夫教堂。↑ 霍夫教堂是琉森最重要的教堂和该市的地标之一,是市民的中心教堂,供奉的是城市的守护圣人圣李奥窦加与圣莫里斯。735年始建时为罗马式建筑,14世纪改建成为哥特式。17世纪遭遇火灾,于1633-1639年修复为文艺复兴样式。是阿尔卑斯山以北在三十年战争期间兴建的少数几座教堂之一,也是瑞士后期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美术史丰富的教堂之一。教堂的外观非常特别,两个美丽庄严的灰色尖塔是14世纪原教堂的部分,塔尖与塔身几乎等长,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中间的白色正面却夹杂着装饰花哨的文艺复兴式。教堂内的玛利亚祭坛与灵魂祭坛也是参观的重点,这两座祭坛有着细致华丽的金色浮雕,是16世纪初期的作品。在教堂附近坐7路公交车,2站路就到了著名的天鹅广场Schwanenplat。↑ 天鹅广场是名店林立的黄金商圈,高级表行珠宝店纪念品店在这里林立,包罗了几乎所有知名的瑞士品牌手表和瑞士军刀、布谷钟、手工巧克力等瑞士的著名特产。广场交通十分繁忙。这天下午我们见到了这次旅程中最多的中国人。瑞士是中国人最喜欢来的欧洲旅游地了吧,旅游大巴一辆接着一辆地把人们送到这里的表行,特别是百年老店Bucherer宝齐莱。虽然我们对奢侈品购物不感兴趣,但“来都来了”,还是带着好奇的老妈进去看了一圈稀奇。天鹅广场离罗伊斯河Reuss不远,河水清亮透蓝,天鹅们一点都不怕人,其实这里也和天鹅广场一样,密密麻麻的都是各种拍照姿势的游客。↑ 河上的卡佩尔桥Kapellbrücke是“桥之都”琉森最出名的一座桥(虽然并不是年代最久的),是琉森的代表风景之一,又名“教堂桥”、“廊桥”、“水塔花桥”,连接新、老城区,桥栏杆周围开满鲜花,景色迷人。始建于1333年,是欧洲最古老的廊顶木桥,1993年被一场火灾严重焚毁,次年按照原貌修复重建。桥长204米,内部廊顶架着100多根横梁,每根横梁上都有一片三角形木板,上面绘有琉森的历史故事和城市守护圣人圣李奥赛加St. Leodegar与圣莫里斯St. Maurice的图画。这些画作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原有画作158幅,至1993年火灾前尚存147幅,火灾后只有47幅幸存下来,而只有其中的30幅最终完全恢复。桥的中央有一座高34米的八角形石砌水塔Wasserturm,建成时是个瞭望塔,战时成为安放战利品及珠宝之处,后来还曾做过档案室、监狱和金库,目前则是一家纪念品商店的所在。从天鹅广场往西走,在老城区里漫步,就能看到很多富有中欧风情的古迹建筑,特别是谷物广场Kornmarkt、雄鹿广场Hirschenplatz和葡萄酒广场Weinmarkt那些绘有漂亮壁画外墙的建筑,充满了富足和文艺的味道。相比于意大利的古建,这边的古建总有种童话里的感觉,妈妈特别喜欢,一个劲地赞美说真好看!六、琉森湖+瑞吉山在琉森的第二天,我们去瑞吉山。我们这一天选择的路线是从琉森坐游船到菲茨瑙Vitznau,再从菲茨瑙坐齿轮小火车上瑞吉山,然后从山上坐缆车下山去往韦吉斯Weggis,再从韦吉斯坐船回到琉森。琉森火车站往北走3分钟就是游船码头Luzern Bahnhofquai,琉森湖游船由SGV公司运营,船票价格和时间表可以登录官网查询。除特殊游船行程外(如午餐游船Mittagsschiff、日落游船Sonnenuntergangs Fahrt),使用瑞士旅行通票均可免费搭乘。↑ 我们坐9点12分的船,这时候码头上已经挺多人了。↑ 琉森湖Vierwaldstättersee照字面可以译为“四森林州湖”,它是瑞士的第五大湖,面积114平方公里,琉森市就位于湖的北岸。恬静的琉森湖有一种如浩海般遥遥望不见尽头的辽阔感。位于湖东南沿岸的吕特利草地Rütli(不在琉森市,在Seelisberg市)是瑞士中部人民争取独立、结盟宣誓的地方。1836年就有蒸汽船在琉森湖上开航,除了方便湖岸各地的交通往来,也为琉森带来大量的游客。我们现在坐的这个蒸汽家伙也是有年头了,开船后很多人都跑到甲板下去看这个蒸汽机轮。从琉森到菲茨瑙的船程大概1个小时,下船后旁边就是菲茨瑙火车站,从这里坐VRB(红色)齿轮小火车上瑞吉山。火车发车的时间和游船到达的时间衔接得非常好,不用担心错过。每隔一小时有一班车,到山顶站Rigi Kulm单程要32分钟(中间途径两个站)。↑ 1937年后这条登山火车线路成为电动化,在特别的日子里也有蒸汽机车行驶。火车两边车窗很大,而且窗玻璃都降得很低,不但可以看风景,山风贯通车厢,凉意阵阵。爬坡越高风景越美,上山的坡度很大,所以要乖乖地坐在座位上。↑ 山顶Rigi Kulm。↑ 到达山顶后,眺望群山和湖泊的旖旎美景。真是摄人心魄的美啊!在这里能感到整个人的身心都徜徉在一种阔达的愉悦里!↑ 瑞吉山山势舒缓,山上有120多公里的带有标示的步行道(在官方的地图上,徒步路线用红线标出,沿路的方向和标志也非常清楚),步道周边景色宜人,往山下走的话不需要特别强的体力。夏季的瑞吉山是远足的好去处,能看到很多来登山徒步的人。啊啊啊下一次我要尝试到瑞士来一次小小的山间徒步。从山顶沿步道下山走了走,步道几乎都是设在铁道旁,本来计划是走到Rigi Kaltbad缆车站的(下山去往韦吉斯)。看到大太阳下妈妈比较累了,因此走了大概1公里到了Rigi Staffel站,我们就在这里乘下山的火车去Rigi Kaltbad-First站(也就是缆车站旁边的火车站)。↑ Rigi Staffel站(下)和它对面的Hotel Felchling(上)。Rigi Kaltbad可以乘下山缆车到韦吉斯Weggis,每小时2班车(10、40分),行程10分钟。↑ 那天特别幸运,我和妈妈是队列第一个,所以一进车厢我们就坐在了最前面,因此看到了最好的风景。当然,对于恐高的我来说,从图二这个坡道出去后,就是图三这样的视角,要不是风景太美,我真的要闭眼了!我还录了视频,实在太美了,不过哪怕是全车厢的人都在那一瞬发出了“Wooooh”的声音和大笑,也掩盖不住我那比较吓人的惊叹声哈哈哈,所以不放视频了↑ 第一排独家视角。下面就是琉森湖和韦吉斯小镇了。被誉为玫瑰小镇的韦吉斯位于琉森湖畔,是瑞吉山脚下的另一个小镇,与菲茨瑙相邻。名字来源于凯尔特语,意为“摆渡人之地”。非常美丽安静,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种满了鲜花。马克•吐温曾在此地居住,1987年在著作中称韦吉斯是他去过的“最可爱的地方”。我们从缆车站往湖边的码头慢慢走去,一路鲜花和绿植的清香,不过这天实在是又热又晒,妈妈也累了,没怎么细看小镇风景,我们就坐上游船返回琉森了。这一天坐了船、小火车、缆车,上了山,游了湖,使用瑞士通票方便极了,算是带着老妈体验了一把瑞士特别的公共交通工具。即将告别瑞士,虽然行程匆匆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这个高山之国各种极美的自然风光看似难以触及,却被瑞士人用极其便利准时安全有效的公共交通与每个人的生活形成了链接。每一个人,甚至每一种物种,都能平等、轻松地享受这样的美景。这一点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当然了,得学会研究分析这么复杂的公共交通 ↓ ↓ ↓七、巴黎告别琉森,去往巴黎。↑ 在巴塞尔火车站中转。从巴塞尔去往巴黎的TGV是我坐过最不舒服的一趟火车了,感觉过道非常狭窄,来来回回总有人穿行其间,而且车上都坐满了,特别嘈杂,呜哩哇啦地说话,3个小时的车程让人感觉无比漫长。下午3点40多到达巴黎里昂火车站Paris-Gare de Lyon,这一天剩下的时间也不太多,也想让妈妈不要太辛苦,就直接去酒店落脚了。考虑到在巴黎要呆很多天,乘坐公共交通的次数会比较多,就买了回数券Carnet de 10。↑ 酒店附近的街区。巴黎的街景太好看了,这些belle epoque的建筑加上巴黎人的生活美学,让人就是随意漫步在人一个角落都能体会到美好的感觉。↑ 住处离巴黎春天百货不远,带妈妈进去逛了逛,以3185块玻璃组合成的新艺术风格的精美穹顶分外引人注目。左下:同在奥斯曼大道的老佛爷百货。右下:老佛爷百货对过的巴黎歌剧院背面。↑ 在老佛爷百货美食天地Gourmet买了一盒Pierre Hermé的马卡龙。这种“Les Incontournables de Paris”(巴黎珍藏)的马卡龙集锦,含有玫瑰,焦糖、茉莉花或开心果等7种马卡龙,盒子包装上巴黎著名景点的卡通图案特别可爱,可以留下成为一个家居摆饰。虽然每个都小小的挺贵的,但是真的好吃到销魂。1、Paris L'Opentour的一天第二天,按原计划我是打算坐地铁、巴士去几个著名景点的,比如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圣日耳曼德佩修道院、卢森堡公园什么的。但是前一天晚上我改变了主意:买两张观光巴士的车票,来个巴黎景点一日游。选择这个方案主要是考虑到旅途的最后一站,妈妈已经累了,白天长时间的步行和换乘太耗费她的体力和精神。加上巴黎这几天的气温都很高,如果能选个轻松的方式解决交通和观景,会让人没那么辛苦,而且坐车看市容市貌是我妈的最爱之一。(如果是我自己肯定不会放弃在巴黎街头步行的机会。)让我突然想到这个选择的机缘是,前一晚拿起手机在Booking的APP上看酒店早餐情况,蹦出来一个当地城市游玩的推荐,Paris L'Opentour原价€34的1日票,Booking优惠价€30.6。正在为了第二天隐隐焦灼,这个推送太及时了,为了老妈,买了!接下来的这一天,就是我们搭乘Paris L'Opentour在各大景点之间穿梭的一天——↑ 在歌剧院坐蓝线出发,到协和广场再下车。这中间看到的宏伟建筑很多都不记得哪是哪啦,只能认出卢浮宫和它附近的卡鲁塞尔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 坐蓝线越过塞纳河,天际线上没有现代的高建筑就是好,仍然能感受到这条动人河流的古朴风情。啊下次我要去坐游船!↑ 在协和广场下车,拍几张照片。广场依旧保持着18世纪的建筑风格。广场中央坐落着一座方尖碑(原处是路易十五国王雕像所在),高23米,重230吨,由一整块粉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雕刻有埃及象形文字。它原来是放在埃及卢克索神殿前左右两侧的两座方尖碑之一,有3000多年的历史,1833年由埃及赠送给法国。底座的基石上记载着方尖碑运达法国和竖立起来的整个过程。广场的四面八方分别矗立着代表19世纪法国最大的八个城市的雕像。广场上还有两个1840年建成的喷泉,南边的是海神喷泉Fontaine des Mers,北边的是河神喷泉Fontaine des Fleuves,以海与河的意象表现法国航运亨通发展。在广场上晃了一圈之后,继续坐下一班蓝线去凯旋门。↑ 沿着香榭丽舍大街前进,这条长1.9公里的林荫大道分为东西两段,从协和广场往凯旋门的方向走,先是恬静的自然风光,然后进入到一片雍容华贵的商区之中。坐在巴士上层,颇有种聛睨一切的感觉。↑ 在凯旋门站下车,拍几张照片。在这里拍照可是老费劲了——凯旋门位于戴高乐广场(也被称为星形广场),东接香榭丽舍大街,是12条辐射状大道的轴心,这里的交通流量很大。如果需要到凯旋门脚下,要从地铁的Wagram出口进入一条通向凯旋门的地下隧道;如果需要与凯旋门全景合影,就得像右上图那样穿过马路走到凯旋门正前方的马路隔离带上排队,阳光下无遮无挡,队伍挪动特别慢!↑ 门柱上的四个浮雕,左下就是《马赛曲》。左上是《和平》,右上是《抵抗》,右下是《胜利》。继续坐下一班蓝线,在埃菲尔铁塔站下车。↑ 铁塔在蓝天的映衬下好美,由于选择了轻松一日游,就没预着登塔了,手机拍不出来铁塔那种冲天而立的英姿,但是回忆是在的……看完铁塔,我们从战神广场走去附近的街区寻找午餐,一路上安安静静的没什么人,也没有车流。巴黎的公园和街道太浪漫了,是散步的好地方!↑ 午饭后继续散步,走到了荣军院。在荣军院坐绿线,在巴黎圣母院站下车。↑ 有着“石头的交响乐”之称的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她永远是巴黎人心上的珍珠,游客的最爱。旺季真的是要排好长好长的队伍才能进入啊!↑ 圣母院所在的地点一直被认为具有某种神圣的意味,古罗马人就在这里造了一座丘比特神殿,广场地下的小教堂就留有2000年前的高卢罗马遗迹。法兰克人也在这里造了早期的教堂。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工程历时几百年,直到1345年才完成。由于历代王室的庇护和信徒的捐献,圣母院逐渐成为天主教的圣地。教堂里有圣母院建设历程的沙盘和精美的模型展示。↑ 走进教堂,马上感觉到和教堂外截然不同。简约朴素,墙上却没有任何贴面,更没有繁复的装饰。但是高大宏伟,35米高的拱顶在暗淡的光线中隐隐约约,无数垂直线条引人向上仰望。大堂由两排柱划分为主堂、侧堂,最尽头是圣坛。↑ 圣坛和中殿之间,是由14世纪美丽雕刻的高耸石屏间隔,大部分在17世纪被修复过,仅剩最前面三个南北隔开的石屏保留原貌。↑ 圣母院最出名的就是它巨大华丽的玫瑰窗。由于时间的关系,加上那天我们参观适逢下午,游客是一天当中人最多的,教堂内简直要摩肩擦踵了,就匆匆地转了一圈,没有过多驻足,想着以后自己来再好好看,唉!现在想来真是意难平!继续坐绿线环行巴黎左岸,非常遗憾,因为没有及时记录,很多建筑现在已经不知道是啥了……只能看得出圣日耳曼德佩修道院、先贤祠、花神咖啡馆……下次去巴黎,一定要好好在左岸走一走。最后,我们回到了歌剧院,本着“买都买了”的原则,又坐了一趟红线,看了看北边的景致:红磨坊、巴黎北站……轻松愉快的走马观花一日游结束了,老妈一天下来拍了很多视频,表示很满足很开心。2、卢浮宫博物馆在巴黎的第二天也是一个完整的一天,我们去逛卢浮宫。↑ 从酒店走出来,去往卢浮宫的路上经过歌剧院。这天天气特别好,天空和阳光的颜色特别饱满。吃完Brunch之后,我们从杜乐丽花园穿过,往卢浮宫前行。↑ 夏天的天气好,同时也以为着高温和暴晒,感觉太阳大得连雕像都睁不开眼~↑ 杜乐丽花园北面是里沃利街Rue de-Rivoli,从协和广场一直向东延伸到玛黑区的孚日广场,总长2公里多,1835年建成,是巴黎第一条柱廊街(图上);花园东面靠近卢浮宫有一座卡鲁塞尔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图下),建于1806-1808年,也被称为“小凯旋门”。同样是由拿破仑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下令建造的,建成之后因其规模太小令拿破仑倍感失望,这才建造了位于戴高乐广场上巨大的凯旋门。凯旋门两侧共有8根玫瑰色科林斯式石柱。门前与门后则有6尊浮雕,门楣正中是几位拿破仑时代的士兵。顶端有四匹镀金的奔马。最早拿破仑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抢来的四匹马就是放在这里的,现在的奔马是复制品,加了胜利女神与站在马车中的拿破仑,以示区别。从卡鲁塞尔凯旋门再往东走,就到了卢浮宫的金字塔入口广场。为了避免排队,我们在出国前就预订好了门票。实际来看,排队购票的人倒也不多,也许是因为我们选择的是13:00入场,不在高峰期。进馆前一定记得那一张导览图,不然寻宝之路够呛。到了卢浮宫这个大宝库,参观必须有所侧重和选择,下面的图片不代表我们这次参观顺序——一定不能错过的镇馆三宝(全是女神)——↑《蒙娜丽莎La Joconde》:达•芬奇,油画,1503-1519年。1层,德农馆,711展厅。原作确实非常小,但肉眼看的过程比我想象中好很多,非常明亮清晰(手机拍照比较渣就是了)。就是围观者人山人海,挨个儿往前凑着膜拜。↑《米洛的维纳斯Vénus de Milo》:阿历山德罗斯,大理石雕塑,公元前1世纪。0层,叙利馆,345展厅。我喜欢她的略显丰腴和自信大气。↑《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Victoire de Samothrace》:大理石雕塑,公元前190年。德农馆,0-1层的达鲁楼梯Escalier Daru,703展厅。放在楼梯的穹顶之下真是太适合了,有种猎猎舞动的生动感。各位大师的代表作——↑ 达芬奇作品:岩间圣母(左)、圣母子与圣安娜(右上)、施洗者约翰(右下)↑ 拉斐尔:美丽的女园丁(圣母)(左)、圣米迦勒与龙(右上)、圣乔治与龙(右下)↑ 米开朗基罗:奴隶↑ 波提切利:维纳斯与三女神↑ 鲁本斯:玛丽•德•美第奇皇后的一生(专门的一间展室放置这一系列20多幅巨幅油画)↑ 维米尔:花边女工(左)、天文学家(右)↑ 拉图尔:作弊者(上)、木匠圣约瑟(左下)、忏悔的抹大拉(右下)↑ 雅克·路易·大卫:贺拉斯宣誓(左上)、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右上)、运送布鲁特斯儿子尸体的军士们(左下)、萨宾妇女(右下)↑ 安格尔:大宫女(上)、瓦尔班松浴女图(左下)、土耳其浴室(右中)、查尔斯七世加冕礼上的圣女贞德(右下)↑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左上)、萨尔丹那帕勒斯之死(左下);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右上)。(右下不记得是哪位画家仿画席里柯的作品主题了,和原作那种紧张、绝望和悲壮的气氛根本无法相比)其它作品——↑ 王侯将相——上从左到右:提香《弗朗索瓦一世画像》、让-克卢埃《弗朗索瓦一世像》、雅克·路易·大卫《拿破仑·波拿巴将军的肖像》;左下:小汉斯·荷尔拜因《克里夫斯的安妮》(亨利八世的6个王后之一);右下:弗朗索瓦·克卢埃《奥地利的伊丽莎白》(查理九世的妻子)↑ 有名有姓的女人们——上从左至右:安格尔《Madame Panckoucke》、安格尔《菲里伯特·里维耶夫人》、安格尔《凯罗琳·里维勒小姐的画像》、雅克·路易·大卫《韦尼纳克的荷里叶特画像》、戈雅《索拉娜女伯爵肖像》;中从左至右:大卫《雷卡米耶夫人肖像》、让·马克·纳迪尔《The Duchesse de Chaulnes Represented as Hebe》、枫丹白露画派《加布莉埃尔姊妹》;下从左至右:弗朗索瓦·休伯特·德鲁埃《Madame Drouais, Wife of the Artist》、弗朗索瓦·热拉尔《Madame Lecerf》、伊丽莎白·维基-勒布伦《Portrait of Madame Mole Reymond》、伊丽莎白·维基-勒布伦《和女儿一起的自画像》、委罗内塞《Isabella Guerrieri Gonzaga Canossa》。↑ 有名有姓的男人们——上左:丢勒《艺术家自画像》;上右:Ignacio Zuloaga y Zabaleta《自画像》;下左:安格尔《贝尔坦先生肖像》;下中:小汉斯·荷尔拜因《写作中的伊拉斯谟》;下右:小汉斯·荷尔拜因《尼古拉斯·克拉泽的画像》。↑ 无名无姓的肖像——上左:丁托列托《Portrait of a Man》;上中:Maarten de Vos《一个33岁男子的肖像》;上右:提香《戴手套的人》;中左:席里柯《疯妇》;中:玛丽·吉耶曼·伯努瓦《黑人女孩的画像》;中右:华托《皮埃罗》(小丑);下左:提香(不记得画名);下中:让·巴蒂斯特·格勒兹《挤奶工La Laitière》;下右:不记得画家不记得画名o(╯□╰)o↑ 弗兰德斯画派——左:昆丁•马西斯《放贷人和他的妻子》;中:霍赫《Young Woman Drinking》;右:马里纳斯·凡·雷梅尔思维勒《两个税吏》↑ 画红人不红系列——左上:简·巴普蒂斯特·勒尼奥《美惠三女神》;右上:兰伯特·苏斯特里斯《维纳斯和丘比特》;右中:让.伊波利特.弗兰德林《坐在海边的男子》;下: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父亲的诅咒》。↑ 动物们——左:席里柯《白马之首》;右上:席里柯《狮子》;右下:雅格布·巴萨诺《两只猎犬》。↑ 风景画——休伯特·罗伯特的废墟风景画作、Achille Etna Michallon《Lake and mountains》(中左)、克劳德·约瑟夫·贝内特《Night:Seaport by Moonlight》(左下)……↑ 在去卢浮宫之前,我一直认为对博物馆没有兴趣的妈妈会百无聊赖,没想到她看得非常投入,我偷偷拍了好几张她认真看展的照片。看来并非是国人没有美学素养,而是缺乏美学土壤和开阔眼界见到更多珍品的机会。我觉得我可以给卢浮宫打广告了——不爱逛博物馆的人,都会爱上卢浮宫!3、香波堡、舍农索堡在巴黎的第三天,我们去参观卢瓦尔河畔的两个代表性的城堡:香波堡和舍农索堡。法国堪称古堡之国,而卢瓦尔河地区则有“法国城堡的故乡”之美誉。卢瓦尔河La Loire是法国最长的河流(1024公里),流经法国中西部,两岸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土地肥沃。中世纪开始,特别是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王室曾到卢瓦尔河谷地区避难,一直到17世纪,卢瓦尔都是法国皇室的所在地。他们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和城堡,多达300余座。古堡的建设一直延续到16世纪,形成了名扬天下的卢瓦尔城堡群。这些城堡各有特色,内部装饰豪华气派,雕梁画栋,独具匠心。其中21座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向公众开放参观。为了节省用在交通上的时间和体力,我出门前就在穷游商城上买好了这一天的卢瓦尔河谷古堡一日游。↑ 早晨7:30从出发,看见了一个仍在睡梦中的巴黎。↑ 一路奔驰,经过田野、村庄和河流,每一处都让我想象一个电影里的故事。第一站是位于布卢瓦Blois的香波堡Château de Chambord:↑ 快到香波堡的时候,远远就能看到绿荫掩映之下的尖顶们了。↑ 香波堡融合了法式传统建筑与文艺复兴两大时代风格。无论花纹设计或是雕饰都极具匠心,显示出中世纪对水平和垂直方面的着重;而文艺复兴时代的美感则表现在集合优美的比例,以及起伏有致的对称安排上。建筑核心是十字型的方形主堡和4座圆形塔楼,再往外有两个长廊和楼梯,衔接外翼作为守望之用的四座角堡。连绵的楼房有各自的山墙屋顶。屋顶的装饰以圆弧和直线相切为造型,采用特殊的石头拱窗。↑ 宽敞的天台上参差重叠的石拱、浮雕、柱栏和林立的角楼,气势壮观。天台上矗立的顶塔高达32米,向下是直通主堡的大楼梯。充满繁复意大利装饰的白色烟囱,镶嵌着圆形或菱形图案的黑色板岩。这里是国王与贵族观赏庭园及射御竞技的绝佳地点。↑ 主堡中心是著名的大楼梯grand escalier,从上面塔楼倾泻而下的自然光线,增添了绚烂而神秘的气息。楼梯设计非常富有想像力,两座互不交错的螺旋扶梯一起盘旋上四楼,走不同楼梯的人可以相互看见,却碰不到一起,是宫廷秘密社交活动的理想地点。1516年,弗朗索瓦一世邀请年迈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来法国。传说大师也曾经参加了香波堡的规划,事实上,直到达芬奇去世,香波堡才开始动工建造。但后人推测这个楼梯可能是出自达•芬奇的构想。↑ 城堡中随处可见代表弗朗索瓦一世的火蝾螈(一种可以在火焰中生活的神话动物,对应了他的箴言“点燃与熄灭”,即“我点燃善之火,我熄灭恶之火”)纹章图案。↑ 城堡里每个房间的挂画和其他装饰品都有着浓厚的狩猎气息。↑ 从大楼梯展开的每层楼面,都是一式的十字形结构的走廊,宽大的廊道两侧排列着众多厅房。最华美的房间要数路易十四的的房间(左下),金壁辉煌的寝宫挂着精心打造的天鹅绒。↑ 还原的厨房样貌——多么经典的法式铜锅!↑ 沿城堡建筑中轴无限延伸开去的园林,有着几何对称的庭院、壮观的河道,以及背后漫无边际的森林。↑ 在香波堡一楼庭院的某一处角落,展示着文物——皇家马车。↑ 旁边还有以前天台上的一些石头塔顶。↑ 在香波堡的出口附近,有一个不大的食街,非常适合游客们参观完来一顿简单但不失美味的午餐,为下午的行程储备能量。吃完一份漂亮的Crêpe,我们前去看舍农索堡。↑ 穿过林荫大道,就来到城堡。右手边是13世纪的高塔,拥有文艺复兴时雕刻的大门。带有鲜明文艺复兴色彩的宫殿主楼门面非常优雅对称,阳台是很典型的意大利风格。连接主堡和角堡的水上平台,有着优美的造型和线条。↑ 舍农索堡最幽婉的莫过于无处不在的水景。↑ 城堡内是历朝历代主人们的生活起居室的装饰展览,雍容华贵。目前主要开放一层和二层的起居室。左下就是凯萨琳王后经常举办舞会的长廊大厅。↑ 两位著名人士的画像:左边是爱好装扮的路易十四,右边是保护舍农索堡平安度过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杜邦夫人。↑ 厨房位于地下一楼、支撑城堡的桥墩底下,这里还设计了停靠码头,粮食供应直接由船运到厨房。在舍农梭堡我犯了一个错误——听错了司机说的集合时间,以至于带着妈妈匆匆忙忙在城堡里走了一圈也没太仔细看那些女堡主的房间就出去了。知道我们弄错时间了之后,司机说你们可以再进去呀,于是我又带着妈妈进去了,不过第二次进来我们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菜园子↑ 在似火骄阳下散发出优美植物香味的园子↑ 花花们不怕晒↑ 园子的背后是一座二层楼的农舍(可能是农舍,经过这么久我也记不得了)↑ 农舍旁边有很可爱的动物,看到有人来就会屁颠屁颠地跑过来~4、巴士底广场、圣路易岛、廊街、老佛爷在巴黎的最后一个完整的一天,闲散地逛了逛市集和商场。首先出门坐地铁去巴士底广场Place de la Bastille。↑ 酒店附近的马德莱娜教堂Église de la Madeleine,从1764年开始动工,经历了许多历史上的波折直到1824年才最终完工,以其希腊神殿一般的外观而迥异于巴黎其它教堂。可惜也只是一而再地从外面经过,还是那句话:“等我下次来!”↑ 巴士底广场是著名的巴士底狱曾经所在地,是法国人追求自由的精神象征,今天的广场已经没有那时的遗迹了。高达52米的“七月柱”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柱身由青铜铸造而成,基座则是坚固的大理石,底部写着“法国人民争取公民自由武装抗争的1830年7月27、28、29日之光荣纪念日”。顶部是一个象征着自由的金色天使,高举火炬,左手提着被砸断了的锁链。铜柱上还刻有在二月革命中牺牲的烈士的姓名,以供后人瞻仰和纪念。↑ 但我们今天的重点不是来瞻仰历史,而是感受一下本地生活——巴士底市集Marché Bastille。这是个巴黎著名的传统露天市集之一,汇集了精彩的新鲜食材和加工类食品,可以买到各种特色小吃、水果、蔬菜、蜂蜜、奶酪等等,不一而足。还有卖衣服的(在迎面而来的入口处)。↑ 卖鱼的、卖生蚝的(现场直接可以吃)。↑ 水果、蔬菜、菌菇……多么热烈的颜色和气息!↑ 法国人钟爱的面包和香肠。我跟下面这个可爱的法国大叔买了几根香肠,他说没问题的我可以真空包装给你带回家,全世界很多人都从我这里买回去啦!↑ 还有卖海绵的——这是一种动物哦!上一次见到还是第一次出国去希腊,才知道这家伙的用途。↑ 逛市集的好处就是顺便可以吃点小吃,妈妈不肯吃生蚝,只好给她买点她爱吃的土豆。左图是可露丽,右图就是跟香肠大叔买的香肠了,带它回国还花了点小心思和冒了点小险呢~离开巴士底广场,坐公交车去往圣路易岛Île Saint-Louis。圣路易岛本来是塞纳河中的两个沙洲小岛,长满青草,供放牧用,与大名鼎鼎的西岱岛相邻。17世纪时,路易十四下令将中间河道填平,合并形成了圣路易岛,宫廷建筑师勒沃Le Vau将之规划改建,贵族人士在此兴建漂亮的豪宅。自此之后,圣路易岛一直就是贵族别墅、别馆聚集的地方。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圣路易岛保持了自己的静谧,虽然岛上目前已少见真正古老的房子,大多是近代的公寓建筑,但若沿河岸步行,仍可看见一些具有传统风格的老式店铺、画廊和小咖啡馆,令人仿佛置身17世纪。↑ 天气太热了,必须打卡Berthillon冰激凌——在旅游书中出镜率最高的法国纯手工冰激凌店。↑ 塞纳河岸边眺望,能看到圣母院的塔尖。没曾想8个月后一场大火烧了它,好心痛!期待下次再访巴黎时能看到修复好的圣母院!↑ 有名的塞纳河畔旧书摊bouquiniste,沿着河岸两侧绵延3公里长,合计约有900个摊位,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早在16世纪,河边即出现不少流动旧书贩子,1859年有了合法的固定摊位。从此,这儿成了巴黎最具人文特色的景点,出售各式各样的旧书、孤本,是读书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河边卖旧书,C'est Paris!原本这一天接下来的计划是去看巴黎圣母院,既然第一天已经去了,就临时坐了趟公交去某个廊街(由于没有及时记录,现在我也想不起来是去哪个了),犹记得那天中午太阳实在猛烈,半天等不到车我也有点烦躁,这时遇到一个文质彬彬的老先生,有一句没一句地闲扯(谁说巴黎人不说英语呢),他那种怡然自得又不失风趣的样子,让我感到生活就是这样,无须焦急无须毛躁,一切都值得等待。↑ 忘了是哪个著名的廊街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周日的缘故,很多店面没有开门。巴黎的橱窗真是赏心悦目,浓浓的生活+艺术。最后一站还是老佛爷,满足妈妈对商场的热爱。↑ 老佛爷百货的天台有餐厅,同时也有开放平台可供游客们自由进入,欣赏巴黎的美景。↑ 在老佛爷美食,忍不住马卡龙的诱惑要带回国(左图),可惜“少女的酥胸”经不得长途颠簸,美味虽在,胸已碎……;倒是Maxim's 餐厅制作的Maxim's de Paris巧克力没有被夏季的高温摧残,也算是蛮幸运的了。八、告别最后一天,从歌剧院门口坐华西机场巴士去戴高乐机场,依依不舍告别巴黎,这就要回家啦!↑ 临近芬兰的大地。↑ 赫尔辛基万塔机场,和我们来时的喧嚣相比,晚上的机场静悄悄得像个无人区。有人在白桦林一般的柱子间做瑜伽,有人在躺椅上入眠,我们则穿行在空荡荡的候机大厅里,看着窗外依然明亮的夜空。告别了这次旅行,然后就是一个意想不到的长长的停顿。昨天看到LP的编辑Tom Hall写的一段话,我深受感动:“那次旅行结束后,我照例期待着下次旅行,……谁也没想到,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一部分、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国际旅行,会这么迅速、决绝地完全停顿。……即将过去的2021年已经证明,旅行和旅行的自由,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是生活的核心所在。当它消失时,我们无法抑制地想念它。”“有朝一日当世界重启时,将永远改变旅行。”曙光终会来临,世界必将重启。让我们迎接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