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游记 崆峒山,它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属六盘山支脉。个人推荐最佳出游时间是秋季。 崆峒山,由于之前对它的了解甚少,因为完全没有报太大希望,甚至还有不去的打算。可是去过之后,才发现崆峒之行完全是这次旅程最大的惊喜! 大概八点半,到达崆峒古镇。 与其说是古镇,倒不如说是后来修建的一旅游纪念品一条街。 那天天气很好,这样看着山顶很美,开始有一些期待了! 我们先赴西山。至山脚,上天梯猛现眼前,据说有369级台阶,听旁边的导游讲是各个数字代表不同的意思,“3”记得不是很清楚了,“6”好象是六六大顺,“9”好象是久久归一吧!仰观之,直插云端,疑惑间,不禁兴奋,登天之味,将先尝之,直至双腿酸痛,举步唯艰,方知凡身未脱,台阶陡峭,仿佛每走一步都有很强的排斥感,好像一分心就会坠下去。中途有小憩的石台。 再观之,梯端现一洞,洞壁题字:天洞。左右观之,有通各山各庙宇之小道,右有一龛,题字:皇帝问道处。看来左侧庙宇,即是广成子栖身之处。传轩辕皇帝三次入仙山来求治国之道,不记劳苦,思之肃然起敬。为入仙洞,我等不顾疲惫,举步再攀,遂达洞前。沿梯俯瞰,梯下人群如蚁,颇有成仙回望之感。进得洞来,洞内石径三转三折。出得山洞,一览群山皆小,沿环山栈道而上,峰回路转,已达山颠。山上皆山,群山林立,各山之顶,冠以庙宇。小山庙宇,浑然一体。 当我们来到最高处的庙宇——皇城,传说是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只见神殿金碧辉煌;仅殿外香炉,也是七级宝塔造型,全铜铸成。殿门外一道士,看似气度不凡,端坐一书桌前,手拿一古书册。朋友介绍,此乃求签问赴之处。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等皆阅人无数者,所以傲然一笑而过,惹的两边的道士直拿眼睛瞄我们,呵呵... .... 绕过皇城沿山而上,小山庙宇,层层叠叠数不胜数,仿佛整个山皆是庙宇堆砌而成。山势极陡,上一小山庙宇之底,即是下一小山庙宇之顶,加之山路曲折,好景连连,吾等摄之不竭。上至一小庙,小庙的名字现在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只记得有一位衣杉破旧的老人,仙风道骨,为来往的香客请香、知会!我也免不了求上一挂,看看今年的运势。 此处古玩花样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偶见一物,一串三猴,上猴捂眼,中猴捂耳,下猴捂嘴。吾等思之不解,问为何物,答日:“三个代表”,吾等更为不解,再问之,仍答“三个代表”。自多方请教,方知其意“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所的不说”。 “香山寺”,名字很美,但是寺院跑多了的我眼里,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禁不住朋友的游说,还是千辛万苦的爬上了去,一看,到处荒草丛生,荒塔林立,再看看朋友失望的身影,嘿嘿,忍不住的幸灾乐祸,我就说了嘛!有什么好看的? 也许是上天对我的惩罚,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通天桥”,却也让我忍不住的失望,现实中的桥虽然也是奇险无比,在我的眼中却还是没有多大兴趣!再加上桥的一端在进行修复,让美丽的仙山染上了一丝俗气!还是不看为好!草草拍了几张照片就开始下山! 顺便简单介绍一下崆峒山佛教僧徒的生活。在原始佛教时期,僧众的日常行事一般是出外化缘,各自修行。修行的方法有两项:一是学习教理,主要是听佛说法,互相讨论;二是修习禅定,指打坐,或者经行(经行是在林间来往徘徊)。后来寺院中有了佛像,经典记录成文字以后,才出现礼拜供养和读诵经典的礼仪。 根据佛所制定的戒律,僧众于每月望晦(农历十五日、三十日)两日齐集在法轮寺,共诵《戒本》,自我检查有无违犯戒律之事。如有违犯,要按照情节依法忏悔。在全年之中,僧徒必需有的三个月安居在法轮寺之中,专心修道,不得随意他往。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作“佛欢喜日”。在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就是在大殿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即释迦牟尼佛诞生像),全寺僧侣以及信徒要以香汤沐浴太子像,作为佛陀诞生的纪念。 “鹞子翻身”,外地人肯定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本地人形容一处地方险的不能再险了!这个地方上山的时候友人提起来过,一直让我念念不忘,在看过“通天桥”后,更是期待不已!因为路太险,路标上面没有显示此处在什么地方,经过友人一番辛苦寻找,终于被我们找到了!一看,还真的地如其名!山坡有一条铁链沿壁而下,下面是万丈深渊,使人心惊胆颤,由于大家只注意了“翻身”二字,都要抱着铁链翻一下,以求“翻身”,事随人意。虽然看的心惊胆战,但还是忍不住跃跃欲试,一步一步拉着向下延伸的铁链,脚下的不能叫路的路,全是不工整的山石组成,呵呵,把它叫做路,就是因为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过的话“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相信以后,它会成为路的。刚开始的时候路还只是难走,走了20多步以后,就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古树林立的山洼了,中间铁链是我们下山的唯一选择!下了一个大约2米的台阶,是用铁铸造的梯子,全程大概100多米就结束了!人真是一个奇怪的动物,下的时候一直在想,快点下去、快点下去...手心发热、心跳加速的下来之后,却忍不住想再走一遍以尽兴!可惜体力、时间不允许哈,只有继续下山了! 一路走来,古树林立,很美丽的感觉!到中台,友人请我们吃了碗山上的哈咯面,不知道字写的对不对,音“活涝面”,哈哈,被友人看到又该笑我了!不过是我很喜欢吃的! 主要介绍一下东台,最初是元朝安西王忙哥刺依王相商挺请求,召京城西域喇嘛槊里吉察思揭兀住持重建,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秋八月落成,所有费用由安西王出资供给。建成后“为殿为堂,轮涣晕飞,金碧灿烂”。历经补葺,于民国年间存大殿和商挺撰书的创修崆峒山宝庆寺碑记碑,今废。原大殿内彩塑十大魔王逼真生动,线条流畅自然,堪称一绝。遗憾的是文革期间都已毁坏。门楣上东台二字以及两边的楹联:“仙山、神山、道山、佛山、儒山、山光唯真;晴景、雨景、雪景、日景、月景、景色独俱”。关圣帝君庙内供奉的是“三国”故事中的关云长与他的手下大将周仓、关平。提起关云长,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想当年,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何等的威风!关云长一生除了英勇善战外,还与刘备、张飞“桃源三结义”,一心扶持刘备,忠心耿耿,尽忠报国,义重如山。他死后,全国各地都修建庙宇,供他的神像,并称他为“关公”、“关帝”、“武圣”等。关羽是我国唯一一位佛、道、儒三教共同供奉的尊者,佛教称伽蓝菩萨,是寺院的守护神;道教奉为武财神、副玉皇;儒家则尊称为武圣人。 东台是观日出、云海及平凉市夜景的佳地,在东台绝壁上就有玄鹤洞,距地面500米。民间传说,玄鹤原是侍候广成子的一对童男童女,天长地久,两人便产生爱慕之情,虽蒙师傅教诲,但痴心难改。后来广成子修成仙体,将回仙界,两位童子俗缘未了,一心想留在崆峒山,于是广成子随手一指,在这绝壁上为他俩留下一个栖身的仙洞,将他们点化成一对玄鹤,并告诫他们:留在凡间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干离经叛道之事,要体察民情,帮助善良的人。在山脚上还有问道宫,相传是轩辕黄帝来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的落脚处。 东台有一座佛教寺院,寺院门前刻着的“心”字约有60多平方米,颜色鲜红,引人瞩目。忍不住跟友人多拍了几张! 院内有座古塔,七层,高达38米[听说],塔顶长有一颗柏树,枝繁叶茂。我对友人说,这是一只鸟听完佛祖讲经之后不忍杀生,就把种子撒在了塔顶才长出来的,友人反问我是真的吗?哈哈,我说,当然是真的! 至此,崆峒山的游程就全部结束了!现在想来,一草一木,皆在眼前!欧阳修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吾如曰,还要再加一个“情”字,看风景的人不同,心境也就不同!但愿这样的旅途,能够让我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