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拉美文明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继2015年圣诞节假期13天坐公交横穿墨西哥,探索以玛雅为代表的中北美文明后,2017年圣诞节假期终于有机会登陆南美,探索以印加为代表的南美文明。先放一组照片作为镇楼之作。镇楼之作秘鲁 -- 印加遗迹库斯科古城Salinas de la MacarasMachu Picchu玻利维亚 -- 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沼Laguna Colorada智利 -- 冰与火之歌Acatama 沙漠Patagonia序南美大陆,西部高耸的安第斯山脉贯穿南北,北部自安第斯山脉向东,横卧着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盆地,中南部则是相对低矮的高地。世界旱极,Atacama Desert和世界雨极,Amazon Basin,分别在安第斯山脉的两侧。约2亿年前,地球上大陆再次合成一体,称为盘古大陆(Pangea),它较以前的大陆整体北移,纵贯地球南北,从北极一直延伸到南极。此时的南美大陆依然和非洲相连,与印度、澳洲和南极洲一同,组成南半球大陆,其西部已经形成一系列低矮的山脉。 约1亿年前,盘古大陆分崩离析,北美与欧洲分离,南美与非洲分离,两者共同形成了大西洋。同时,南美板块西部与太平洋板块剧烈冲击,将原有的山脉进一步抬高,最终形成了高耸的安第斯山脉。盘古大陆分离后的几千万年里,南美一直作为一块孤立的大陆,独立进行生物进化。直到约280万年前,巴拿马大陆桥形成,将南美与北美连接起来。一方面,大陆桥阻断了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之间的洋流,直接导致了墨西哥湾暖流的形成,极大地改变了南北美的气候。安第斯山脉的西侧更加干旱,最终形成了世界旱极,而其东侧则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盆地。另一方面,动植物通过大陆桥,迁徙到新的大陆。而人类,也是在冰河时期通过白令海峡,从亚洲进入北美,再通过大陆桥进入了南美。最早在公元前9000年左右,南美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此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文明更替,直到1438年,印加文明统一了安第斯山脉地区,以Cusco为首都,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仅仅100年后,1533年,西班牙人到达安第斯山区,摧毁印加文明,开启殖民时代。Chapter 0尽管很早就决定2017年圣诞节去南美,但是真正开始做计划,定行程,却是出发前的一个多月。因为随行的小伙伴都是北加户外群的各位大家,行程安排也是延续了两年前墨西哥的风格,比较hardcore,好几次夜车与早起混在一起。这次基本走的是南美的经典路线。关于签证,秘鲁和智利,只需要有6个月有效的美国或者加拿大多次入境的签证,即可免签,而玻利维亚,可以提前免费申请签证,也可以到了后申请落地签,不过要交669 Boliviano,差不多90-100美元。Leana提前申请了签证,而我、加和伯森选择了落地签。关于通信的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可以开通AT&T的国际长途,只有使用的时候才收费,另一个是到了当地再买手机卡,我在秘鲁用的Claro,玻利维亚用的Tiago,智利用的Entel。Chapter 1 秘鲁Day 0 – Day 1 SFO – Miami – Lima12月20日,早上坐飞机,从SFO 出发,经Miami飞往Lima。晚上在迈阿密转机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因为需要先出航站楼再过海关,险些误机。到达Lima已是第二天早上,在机场吃过早饭,想叫Uber去市中心,却怎么也等不到车,地图上永远显示还有1分钟车到。很久之后,车终于到来,刚开出机场,司机就给我们上了一课,司机却说订单取消了,作为Taxi,原来只要15 peso的现在却要50 peso。车行在路上,路边乱扔的垃圾,偶尔传来的一阵阵臭味,拥挤的人群,不守交通规则的车辆,一切都在提醒我们,在第三世界国家。一番折腾后到达市中心,却发现市中心广场被封锁起来了,向周围警察打听,原来当天是有总统大选,便决定先去博物馆,Museo de Largo。这座博物馆主要收藏的是安第斯地区的各个文明的出土文物和手工技术。下面这组陶器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不得不感慨原始文明的开放。博物馆中也展示了山区人们的编织技术博物馆内的黄金首饰,无比耀眼博物馆的餐厅也显得非常有情调,草棚顶,可以看到走廊上盛开的鲜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帮忙叫了taxi,送我们到Lima的美食区,Miraflores。午饭找到了一家建在遗址旁的餐厅,价格不菲。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入座。这是旅行中的第一顿正餐。有豚鼠,有羊驼,秘鲁人的餐饮让人大开眼界。午饭后,听说市中心广场又开了,便又回去。广场旁的教堂总统府,有电视台在做直播走进广场附近的教堂,一群鸽子正好从头顶飞过。然后在广场的另一侧,正对着总统府的一家甜品店坐下,等天黑后去车站。日落后,我回到广场上。此时广场上的灯已经亮了起来,将城市照得灯火通明。闲逛时,遇到了一个从加州来的美国人,因为娶了一个秘鲁妻子,便移民过来了,家在秘鲁北部。据他描述,秘鲁北部有着与南部非常不同的地貌,高原与大漠荒山。大概一个小时后,中心广场逐渐关闭,只许出,不许进,不知晚上是不是有什么活动。我回甜品店找小伙伴们,美国人想和我们喝一杯,便跟我一起进了店。出于安全考虑,我们还是礼貌地拒绝了他的邀请。夜幕下的中心广场,人头攒动修女也疯狂晚些时候,我们叫了一辆taxi到Tepsa车站,我们订了他们家的大巴前往Nazca。Tepsa的车票上写有一个地址,但并不是车站的地址。幸好司机知道车站,没有把我们带错地方,而是带我们到了正确的车站。到了车站,晚点半小时后,终于坐上了前往Nazca的大巴。Day 2 NazcaLima到Nazca,行程7个小时左右,基本沿着海岸线。Nazca地理上比秘鲁更靠南,也更靠内陆,气候也更炎热干旱。从Nazca向东,就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了。清晨,远方的山间还有层层雾气到达Nazca已是后半夜,坐上taxi到了旅馆,睡了几个小时就开始当天的行程。我们预定了小飞机的tour,空中看举世闻名的Nazca Lines。Tour 只有一个小时,价格不菲,但是绝对值得。Nazca Lines是当地古文明在沙漠地上留下的一系列巨大的图案,古人将表层砂石去掉,形成大地上的线条。如果在湿润地区,一场雨很容易将这样的线条抹去,但是在Nazca这样的干旱地区,线条得以长久保存。关于这些线条的用途,目前还没有定论。考古学家们有几种假说,一种是认为它们是祭祀用的;另外一种更有根据的说法是,这些线条是运送粮食和物资的道路,各个图案间有线条将它们连起来。机场的日历,印有每个月的文化活动。旅行社给每个人发了下面这张图,tour基本就是按照图中的航线,飞到每个pattern上转一圈,然后飞到下一个。Friends -- 四人行在飞机上看,每个图案并不是很大,这时候就用到了我长焦镜头的优势。长焦下,每个图案都一清二楚。猴子鸟蜘蛛神秘的螺旋线结束tour,从机场回到旅馆,已是中午,前台向我们推荐了一家新开的餐厅,这是整个行程中最为物超所值的餐厅。下图中的紫色饮料,是玉米汁,我们要了好几瓶,因为实在太好喝了,甚至蜜蜂都对它爱不释手。午饭后去参观了当地的一个博物馆。它本身不大,主要介绍了Nazca地区的文明,以文字介绍为主,辅有当地的出土文物。由于Nazca文明没有文字,考古学家们只能从出土文物本身出发,进行推测。由于秘鲁长期被西班牙殖民,当地的古文明已被淡忘。考古学家们花费毕生心血,研究这些文物,希望以后的年轻人有机会了解到自己的土地上,曾经诞生过辉煌的文明。博物馆还有一幅Nazca Lines的微缩图。微缩的Nazca Lines从博物馆出来,灼热的阳光下,我们只想回旅馆休息。熬到日落,去了旅馆推荐的另一家餐厅吃晚饭,然后到车站,坐上前往Cusco的隔夜大巴。晚饭的餐厅,有一对当地古人的照片和塑像Day 3 Cusco大巴驶出Nazca地界后,就开始一路爬升。可惜天黑看不见路,如果是白天,遥望平原一定非常壮观。车程共13个小时,最高海拔到4000多米,最后回落至3600米的Cusco。早晨醒来时,大巴依然穿行在安第斯山区,路过一个又一个小镇,终于在下午两点到达终点Cusco。坐taxi到旅馆,途中路过太阳神殿的遗址,Qoricancha,我抓拍了一张,本想之后再来回访,没想到却是最后一次白天见到它。Qoricancha,太阳神殿,人们说,如果到Cusco只去一个景点,那就是它了。旅馆为客人们准备了缓解高反的可可茶,旅馆本身是两层的阁楼,非常有文艺小清新范儿。在旅馆休息片刻,便开始城市暴走。第一站是Inka Museo,主要收藏了印加文明的出土文物,虽然离旅馆不远,但是因为高反,暴走起来还是气喘吁吁。博物馆不大,离我的预期相差甚远,半小时逛完。倒是在透过博物馆的一扇窗户看市区,红瓦白墙,层层重叠,十分壮观。第二站是San Pedro Mercado,各位当家们纷纷开启了”买、买、买”模式,不一会儿背包就塞满了。我买完后,就用长焦镜头在市场街拍起来。进市场前,一位当地的老奶奶提醒我们把背包背在前面,看来针对游客的偷窃还是时常发生。满地的羊驼市场的众生挂着相机的少女熙熙攘攘的集市市场出来,去了古城中心广场旁的一家网红餐厅吃晚饭,餐厅的环境也相当有情调。从餐厅的窗户向外望去,居民区依次沿着山展开向街道看去,白墙蓝窗,成了这里的主基调甜点晚饭后,到了几个推荐的地方看夜景。Cusco周围的山并不高,夜景没有Guanajuato那么壮观,艺术气息也没有那么浓重。西班牙人摧毁印加帝国后,拆毁印加神庙,并在原来的地基上建立了新城。在Cusco古城随处可见这样的建筑,底部为印加的巨石构建的地基和底座,上部分为西班牙人修建的白墙。印加人修建的底部非常坚固,镶嵌的巨石间没有间隙,甚至连一根针也插不进去。石板的街道,宽度正好容得下一辆车在古城走街串巷,不久,又回到中心的武器广场,广场上的市场依然开着,小伙伴们没忍住,又买了几件东西。9点左右的时候,小伙伴们逛累了,便先回去了,我自己继续在城里逛。羊驼对于印地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成为了家庭的一部分印地版的国际象棋大大小小的陶器首先又到了Qoricancha,印加时期它作为太阳神殿,那时它的墙和地板都是纯金覆盖的,西班牙人到来后,把它改建为总督府,现在是一座博物馆。晚上虽然博物馆关门,但是建筑周围的灯却把它点亮了。辉煌的灯光照在古地基和白墙红瓦的殖民建筑上,夜里,静悄悄的,无声地诉说着它经历过的百年孤独。回到市中心广场时,夜市已经收摊了,而商贩们并没有回家,而是一群一群地聚在广场旁的建筑的走廊下,排队领晚饭。他们带着睡袋和被子,看来是准备在这里过夜了。我想他们可能是附近村庄的居民,周末到城里赶集,周六早上到,周日晚上回去。生活对于他们而言,极为不易。走着走着下起了雨,湿漉漉的石板路,像一面镜子一样,清晰地倒映着灯光的影子。身着时尚的年轻女孩与另一侧身着传统服装的老妇,形成鲜明对比我小心翼翼地沿着湿滑的石板坡缓缓而上,走到城中的另一处高处看夜景。夜下,雨后,街上的人更少了,只是偶见一两对情侣。再次回到中心广场,大街上已经没有什么人,而广场旁的一家麦当劳依然人声鼎沸,便一头扎了进去。夜宵后,回到旅馆,把第二天的taxi tour定下,已经凌晨2点了。麦当劳里的桌垫Day 4 Cusco – Ollantaytambo – Agua Cliente目前到Machu Picchu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参加Guided tour走Inca trail(经典的是四天三夜,也有更长或者更短的tour选择),另一种是坐火车到Agua Cliente 然后转汽车到Machu Picchu,第三种是坐火车到Agua Cliente,然后步行爬到Machu Picchu。权衡时间、价钱和天气后,我们还是决定走火车转汽车的路线,虽然有些不符合当家们的作风。早上7点,taxi 司机到旅店门口接我们。首先到了离城最近的遗址Saqsaywaman,因为担心下午赶不上火车,我们并没有进去,而只是在遗址外的高地上远眺。几个当地居民身着民族服装,带着几只羊驼从我们身旁经过,我们忍不住想和羊驼合影,拍完后她们来找我们收费,10 Peso 每人。看来在旅游业的熏陶下,当地民风已经不再淳朴。路上,司机带我们在San Criostobal教堂停留,教堂外的广场是一个绝佳的观景台。白天向城里望去,密密麻麻的天井式建筑然后到了路上的第一站,Chinchero。在一个文化站,当地人向我们介绍了印加居民的印染和纺织工艺。路上和司机聊天,他说道现在当地的学生会学习英语、西班牙语和当地语言。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当地的年轻一代,既与现代社会接轨,又在传承自己的地方文化,或许以后他们能够将被西班牙人毁灭的印加帝国还原出来。各种印染的原料和成品紫玉米除了作饮料,也可以作染料可可叶也是一种染料纺织技术接着到了Chinchero遗址。西班牙人在古印加地基上修建了修道院。小商贩们在街道两旁摆摊。遗址出售几个景点的联票。城旁的梯田一个小商贩卖的各种各样的葫芦遗址的入口处,一群年轻人身着传统服装,似乎有什么活动第二站,Macaras Salt Plains,这个景点并不在联票中,需要单独买票。这座盐田在一座山谷里,依山而建成梯田状,密密麻麻,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它负责向整个Cusco地区提供食盐,至今还在生产。下至山谷,气温骤升。当地人顶着高温,依然在田中劳作。盐田中正在劳动的工人从盐田山谷出来,前往下一站。路旁,田野中,正在劳作的印加妇女。第三站,Moray,古印加人在此留下了一圈一圈的梯田,每圈高度相隔数米,每圈上种植不同的作物。安第斯山区从谷底到山顶剧烈的气候差异,为古印加人提供了丰富的食材。Moray梯田的海拔比Cusco更高,从梯田顶走到底部,再走上来,真是一件非常耗体力的事。因为梯田的高海拔,站在顶端,凉风嗖嗖,走到底部,夏日炎炎。远方的云压在群山之上,刚才还阳光普照,现在却乌云压顶。云层中的雪山,若隐若现。葫芦状的梯田从Moray 梯田出来,一路下山,到达河谷,路过著名的悬崖旅馆。进山之路,田野像一条条彩带一样。下山之路,山谷的梯田沿着山坡一次排开悬挂旅馆,放大看后,房间后有trail可以进入。最后一站,Ollantaytambo。这是唯一一座现在还有人居住的古印加城市。城中也有一座遗址,爬上遗址的顶端,走出后门,一条trail 通向远方,这就是古印加trail。这条trail 从城市的另一端穿出,通向下一座城市。从Inca trail下城中望去。门非常窄,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印加人就是通过这些trail 把城市一座一座连起来,在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岭中建立起伟大的帝国。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对面的山上有一条trail放大了看,不知是什么建筑下午四点,坐上前往Agua Cliente的火车。经营到Agua Cliente的线路的有Inca Trail和Peru Trail两家,价格都不菲。现代的印加人依靠老祖宗的遗产发了财,然而大部分人却依然贫穷。经过两个多小时车程,到达Agua Cliente(原意为热水,但是通译为温泉镇),这时天已经黑了。下车穿过一片市场,找到售票点,买好第二天前往Machu Picchu的车票。晚上在城中闲逛,路旁的餐厅展示着自家菜肴,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毕竟这是一座以旅游而生的城市。随便走进了一家餐厅,本想只吃甜点,却被菜单所吸引,最后吃了一顿正餐。随后回旅馆,准备第二天上山。Day 5 Machu Picchu从2017年下半年起,Machu Picchu的售票进行了改革。首先是票本身分为了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场在中午12点后就不能再进,而下午场只能在中午12点后进入。其次,从Machu Picchu出发的两条trail,Huyna Picchu(月亮神庙坐落于此)和Machu Picchu Mountain必须要持有permit在规定的时间进入,而每天的permit 数量有限,在网上先买先得。据LP上说,一大早汽车站就会排起长队,一到现场,果不其然,尽管第一班车是早晨5点45,5点时队已经排了好几个block。车过河后,就开始沿着盘山公路爬升,通上山顶的阶梯时不时出现在路旁,看到这些阶梯,不得不庆幸我们做了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半小时车程,到了景区门口,又排起了长队,公园7点才开门。清晨的Machu Picchu,大雾弥漫,一阵阵的风吹来,城市在雾中若隐若现。看不到城市全貌,便看羊驼好了。一进门,几只羊驼便领着我们一直往里走,我们一路拍,最后拍得生无可恋了,才离开它们。一不小心被撒了一把狗粮Machu Picchu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的游览线路实行严格的单行线路,每一条线路都是一个loop,从遗址入口出发,最后回到入口。另外,游览中想要用洗手间必须出遗址,但是每张遗址的票只能进两次,超过两次后就需要重新买票。我们拍羊驼时,不知不觉走上了逆行的道路,遇到工作人员,让我们掉头回到入口。我们便沿着上行线到了高处,小伙伴们在此拍视频,我沿着上环线走了一圈,然后9点与小伙伴们汇合,前往Machu Picchu Mountain。此处应该是太阳神殿通往Machu Picchu Mountain的trail是一系列石阶,很多路段贴着悬崖,非常陡峭,道路湿滑,路上险象环生。所以每天限时开放,并且限制人数,在trail入口处还会要求登记进入和离开时间。我们一路爬得气喘吁吁,而身旁不时有景区工作人员经过,他们扛着重物,却依然身轻如燕。花了一个小时爬到山顶。这里是这个地区的最高点。晴天时,视野极佳,雪山峡谷、苍山绿树,以及梯田遗址皆入眼帘。然而今天是多云天,周围白茫茫一片,人如神仙般腾云驾雾。山间的遗址显得颇为渺小,似漂浮在云雾中的天空之城,若隐若现。下山路线更为惊险,堪比华山的著名险段苍龙岭。下山后来到印加桥,另一处因为险而需要登记出入的景点。沿着悬崖边狭长的小径走到尽头,一道铁门出现在面前,铁门后,小径继续向远处延伸,最宽处不到一米,有一段因为没有道路,只用一段不足半米的木板连接,是为印加桥。此处之惊险堪比华山的最险处,长空栈道。从遗址出发,沿着Inca trail可以到达Sun Gate。中午时分,天空终于放晴,云雾消散,整个遗址呈现在眼前。回到守卫者之屋,拍下了这张经典的马丘比丘游客照,然后依依不舍地同遗址告别。从马丘比丘的城门向城中望去坐车回到温泉镇,下午坐火车回到Ollantaytambo,然后转乘大巴回到Cusco。回来时,城中的集市已经散去。晚饭选在了古城中的一家中餐馆,混着南美风味的中餐,也是别具一格。Chapter 2 玻利维亚Day 6 La Paz, BoliviaLa Paz,西语中意为和平之地,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海拔接近4千米。玻利维亚,南美大陆上唯二(另一个是巴拉挂)的内陆国家,也是这片大陆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早晨坐飞机从Cusco 飞往La Paz,时长两小时。飞机略过浩瀚无边的高原圣湖,Lake Titicaca,降落在高原之上,眼前一马平川,却不见城在哪里。远处本应有雪山,但却隐藏在了云雾之中。到达机场首先办落地签。La Paz的机场非常小,只有四个海关通道,一眼可以看到头。落地签的材料需要提交旅行计划和签证费(当地货币699 Boliviano)。机场提供收费复印服务和ATM,但是这两个都实际要过了海关才能办理。一番折腾后,三人终于办好落地签。过了海关,出机场,坐车进入城中。车沿着公路一路下坡,驶入一个巨大的盆地。La Paz,这座高原城市,才映入眼帘,从眼前一直延伸到远处的群山脚下。第一站,女巫市场。主要以羊驼制品为主的市场,很多商店自己便是作坊,自产自销。相对秘鲁而言,玻利维亚人更为忠厚,也更为保守。几乎大街上的每个人,都下意识得躲避着相机,一看见镜头,便扭过头或者把脸蒙起来。路过一家店铺时,我想拍店家的招牌,被店家看见,一阵”No Photo”,似乎如果不把相机收起来,下一秒就会拔刀砍人了。路过Entel的营业厅,本来想买一张手机卡,进门后却要领号排队,颇似国内的办事风格。一看号码,前面似乎还有上百号人,果断放弃,前往下一站。市中心广场,这里是城市最繁华的地段,一群群鸽子绕着广场转圈,众多市民前来休息放松,好似国内的大都市。3点时,总统府的卫兵换岗,引得不少游客驻足围观。从中心广场走了3、4个block就到了Ethnography Museum。这是城中最大的博物馆,从纺织品、服饰、陶器、面具、钱币、装饰品、金属制品和土著生活八个方面,展示了本国人的生活状况。令人印象最深的是面具展厅,这些面具造型非常浮夸,似乎有着某种原始的宗教含义,又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热带雨林地区和安第斯山脉地区的面具,从选材、颜色到造型都非常不同。下面是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面具。正在博物馆参观时,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出门一看,原来是下冰雹了,黄豆大的冰雹砸在地上。冰雹之后,气温骤降。变化无常的高原气候向我们显示了它的威力。等冰雹稍小了一点,我们前往下一站,全城的观景台之一,Mirador Killi Killi。虽然距离只有1.5 KM,但是在四千米高原上,一路上坡,走起来非常相当吃力。波国的公交涂成了非常鲜艳的颜色在观景台上向全城望去,面积巨大的La Paz从眼前延伸至远方的山脚下,再沿着山坡爬上高原。市中心的高楼和城市边缘的平房形成鲜明的对比。同墨西哥城一样,很多居民区是沿着山坡而建的。为了方便山上的居民出行,修建了几条缆车线路。缆车车厢在巨大的城市背景下,几乎找不到。远处的山,依然笼罩在云雾之中放眼望去,不论是高楼,还是平房,都是清一色的方形两个Cable Car在楼房前,相向驶去市中心的高楼,与其后密密麻麻的居民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虽然雨停了,但天空依然阴沉沉的,华灯初上的景象是很难看到了。环看周围,一对对情侣坐在椅子上,窃窃私语。后来我们给这个地方取名为“狗粮圣地”。回到市中心,取了行李,来到中央车站。车站如同十年前的国内一样,人声鼎沸,行色匆匆的旅客,年少年老的乞丐夹杂在其中。我们坐进了车站内的一家餐馆,时不时会有小乞丐来讨钱。车站的厕所是收费的,也同十年前的国内一样,脏乱差。我在车站买了一张手机卡,运营商是Tiago,虽然价格比在秘鲁便宜不少,但是后来证明信号非常差,后面几天出了Uyuni城区后,就再无信号。来玻利维亚前,曾看到攻略说当地骗子很多,这次来了倒并没有觉得,但是当地的贫穷落后,却是给我印象深刻。自1533年,西班牙人摧毁印加帝国,建立起殖民地,到18世纪初的南美解放运动,这里被西班牙人统治了近三个世纪。在玻利维亚发现的银,成为了西班牙人最重要的财富来源。这几百年内,银矿几乎被西班牙人掏空,几百万玻利维亚人在银矿开采中死去,然而银矿开采完后,他们依然贫困,依然一无所有。1809年5月25日,在玻利维亚Sucre爆发了Chuquisaca Revolution,被称为”the First Cry of Freedom in Latin America”。随后,借着拿破仑入侵伊比利亚(西班牙和葡萄牙)半岛,殖民势力减弱时,爆发了一场席卷整个拉美的地区的独立战争。到1825年战争结束时,欧洲的殖民势力被击败,一系列拉美国家宣告成立。独立后,玻利维亚一直没有一个有作为的政府领导发展经济。1879年,因为单方面撕毁与智利的贸易条约,而爆发了持续5年的太平洋战争,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联军被智利击败,玻利维亚丢失了现在的Atacama地区,从一个沿海国家变成了内陆国家,经济发展更加困难。晚上,大巴非常守时地晚点半小时后,从车站出发,不知行驶了多久,终于离开了城市,消失在黑夜中。Day 7 Uyuni清晨时,大巴到达Uyuni,小镇已经从沉睡中醒来。圣诞节期间,周围村庄的村民都到城中赶集,正在搭起商铺。我们稍微休息了一会儿,便跟团进入盐田了。其实盐田的本名是Salt Desert,但是此处我还是想把它称为盐田。Salar de Uyuni,称为天空之境,世界上最大的盐田,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海拔达到3600米。它起源于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时期,前身是当地的一系列史前的大湖。它的表面覆盖着几米厚的盐壳,使得它的表面非常平整,整个盐田的高度变化不超过一米。盐壳中富含金属锂,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它继几百年前的银之后,再次被西方国家盯上了。尽管玻利维亚政府一直限制开发,但是基于国内极端贫困的现况,也不得不放宽限制。很多学者担心,锂的开采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或许若干年之后,这座世界最大的盐田,就不复存在了。下午的烈日照射下,行走在盐田中,白花花的盐亮得刺眼,如同雪地一般。龟裂的盐田呈现出规则的五边形,一望无边。抬头看天空,一望无云,晴空万里。行车半个多小时后,车停在了盐田深处的某个地方,停车照相。司机准备了各种道具,按照之前排好的套路,出了各种有趣的图。一个多小时后,照完相,继续开往盐田深处。连日的阳光照射下,盐田中的水迅速蒸发,当天硕大的盐田中只有边缘的这一处有水,几乎所有的旅行团都聚集在此。下车后,司机搬了几把椅子,又拍了一系列套路照片。太阳西下,盐田中开始呈现出梦幻般的倒影,各位摄影师们纷纷面向西方,支起了三脚架。不知何时飘来的几朵云,点缀在天空,倒映在水里,似真似幻。而此时的西方,云层在加厚,夕阳透过云层的夹缝,发出万丈光芒,与水中倒影,演奏出一支光影协奏曲。难得的一张正常的合影司机过来问我们要不要拍照,我们摆摆手,专心拍日落。日落许久之后,司机带着我们返程,在路上停下来拍星空。皓月当空,星光黯淡,而远处电闪雷鸣,暴风雨就要来了。留下了几张与车的合影后,便返回了。返程路上便开始下雨了,回到旅馆时,已经暴雨倾盆。稍微休息后,凌晨三点,又冒雨赶到旅行社门口,参加日出团。虽然大雨让我们觉得希望不大,但仍然抱有一丝期待。车沿着几乎同样的路,回到盐田中,乌云滚滚,车如同船行大海。眼看星空无望,便在车中等待日出。一直等到6点日出时分,雨势减小,但是天空依然浓云密布,只在东方的天空有一丝亮光。徘徊一段时间,太阳似乎还是不愿意出来,我们只得跟着车返回,悻悻而归。回到旅馆已是早上7点,休息了几个小时,便拖着行李,坐上车,开始三天两夜的Jeep tour。Day 8 Uyuni – San JuanJeep tour 的行程如下图中的红线所示,从Uyuni经San Juan,再到玻利维亚和智利边界。早上10点,司机如约接我们上车,同行的除了我们四个,还有两位日本游客。司机是本地的一位中年大叔,看起来敦厚老实。他先带我们到了他家,让我们在车上等候,他去和家人告别。第一站是火车墓地,在Uyuni城南几公里处,因为离得近,游人如织。登上高处,放眼望去,许多废弃的火车车厢和车头随处扔在这里,一幅破败苍凉感油然而生。司机也说不清这里为什么会有一个火车墓地。回到车上,司机带我们返回城中,路过一片垃圾场,散发出阵阵恶臭,司机笑道”montana de busura”,意为垃圾山,笑声背后似乎另含深意。出城向北,先经过一个村中作短暂停留。村中有一个小型博物馆,馆中有一些简单的陈列,主要是当地的一些传统手工制品。出了村庄,再次进入盐沼。北方依然乌云密布,而南方已经放晴,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飘。一夜雨后,地表形成了一滩滩的积水,随着我们继续深入,积水逐渐连成了一片,真正的天空之镜才展现在眼前。放眼望去,近处的人和车,远处的山和白云,都在镜子上投下倒影,如同仙境一般,一时分不清何为真实,何为虚幻。车驶过盐沼,溅起阵阵水花,一同倒映在水中,如同船行江上。经过一片盐沼后,到达第一站,盐荒腹地中一座曾经的盐旅馆。旅馆外几十米开外,立着一座达喀尔拉力赛的标志的塑像。达喀尔拉力赛,这项全世界最艰苦的拉力赛事,自从2009年离开非洲,来到南美后,曾经多次经过Uyuni,而2018年的比赛,从La Paz开始,会再次经过Uyuni。旅馆的另一侧,在一个突出的平台上,插有各国国旗。旅馆的内部,依然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几根盐柱支撑着房顶,引入自然采光,显得宽敞明亮。旅馆功能齐全,一进门是圆形的大堂,大堂通过走道,与两排客房相连。这里是所有团的集散地,每辆车的司机会自己为游客准备午餐。我们就餐的时候,司机就在一旁与其他的司机自成一桌。午饭后,继续向西,天空之镜再次出现在眼前,我们拿着相机一直不停地拍,直到最后有些疲倦了才停下来。此处只有图第二站,仙人掌岛,说是岛,其实是一座山丘。不知为何如此平整的盐沼中心,会出现一座孤立的山丘。岛上怪石嶙峋,生长着许多巨型仙人掌。登上岛的最高点,环顾四周,在西方远处的地平线上,有一排山峦,那是盐沼的边界。在近处,眼前,一座锥形火山,在镜面上投下了清新的倒影,一辆辆车驶过,在镜面上留下了长长的涟漪。进入盐沼的是清一色的陆巡。出了Uyuni后就再无加油站,司机们把几天的油装在油箱里。连同游客们的行李,一同绑在车顶上。从仙人掌岛下来,车折向南行驶,一路上天空之镜继续着它的绚丽演出。看了一天的盐沼,大家昏昏欲睡,过了两个小时左右,驶出了盐沼。远远看到有一片规整的方形池子,听司机说,那就是锂矿工厂。又开了一个小时的土路后,终于到达了位于San Juan的盐旅馆。整座旅馆由盐砖砌成,与中午大漠深处的自然采光不同,这座旅馆的照明主要靠电力。旅馆外的盐砖旅馆的旁边,有一条trail,通向村里的墓地。旅馆的前方,则是一大片牧场,几百只羊驼在草地上上闲逛。同车的两位日本游客,走上前去近距离看羊驼。而伯森,放出了一架小飞机去观察。我们在四周走动的时候,司机们则在忙着给车加油。他们从车顶的油箱上,接了一根管子到加油口,利用重力的压力,把油灌进车里。日落后,气温迅速降低,我们在外面呆了一会儿,就扛不住了,回到旅馆内避寒。晚饭由旅店提供的,我们车的6人坐成一桌,而各车的司机们聚在一起,自成一桌,谈笑风生,饭后许久,依然不绝于耳。这对于当地人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吧,为了生存,常年跑在荒无人烟的高原上。路上和司机聊了聊,当地虽然主要是旅游业,但有很多人从事其它行业,比如教师、律师、医生、工程师等等。这些多种多样的从业者,是这个国家的希望。Day 9 San Juan – Laguna ColoradaJeep tour的第二天,继续穿行在玻利维亚的高原之上。车行至山顶,则是乱石荒漠,行至山谷,则是小河绿洲。一条铁路,通向智利的Acatama地区,曾经的玻利维亚领土。途经一片绿洲,不少野生羊驼在此休息,引得大家围观。一片乱石区,司机特地停车让我们去玩耍。此地海拔已到了15000 feet,但是由于海拔是缓慢上升的,我们依然可以在岩石上上蹿下跳,完全没有高反的迹象。然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湖,黑色的、白色的等等,当地人就直接根据颜色取名字,简单好记。向着大山出发另一处河谷绿洲中午停在一处河谷绿洲,几百只火地鸟在河中栖息,觅食,河中散发出一阵阵的臭味。伯森派了小飞机前去侦查,无人机的噪声惊动了火地鸟,遭到几位游客的阻止。收起小飞机,进入游客站,中午继续由司机提供午饭。被小飞机惊起的火地鸟下午,离开绿洲继续向南。有一段道路非常崎岖。一只小鼠在捡地上的垃圾孤独的探险者,推着自行车,走在荒野之中。路过一处山坡,司机遥指道“彩虹山”。近看,的确,组成山体的岩石,含有各种矿物质,因而呈现出彩虹的颜色。此处地势开阔,十几辆车并排行驶,卷起的灰尘犹如万马奔腾。路过一片高地,一下车,便感觉到狂风大作,眼前的岩石常年被大风切割,有明显的走向,形成典型的雅丹地貌。一块岩石底部被严重切割,形成上大下小的外貌。离开雅丹林后,一路下降,进入Eduardo Avaroa National Reserve of Andean Fauna。不久就到达当天的最后一站,Laguna Colorada。湖的大部分水域呈现出独特的粉红色,湖面非常平静,像镜子一般倒影着周围的景物,成千上万只火地鸟栖息于此。沿着trail走到观景台,远离人群,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声。几只羊驼悠然自得的在湖边散步、觅食。火地鸟三五成群地飞过湖面,留下梦幻般地倒影。湖水的其它水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等等,如同彩带一般。司机给我们一个小时时间,但是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延长了参观时间。太阳偏西时,远处的群山也投影到湖中,偶尔一两只鸟飞过,与群山的倒影交相呼应。当天的旅馆就在湖的附近,6人share一间。旅馆提供收费的Wi-Fi,但是信号实在难以恭维。由于第二天要5点出发,大家都早早地睡下了。Day 10 - 1 Laguna Colorada, Bolivia – Bolivia - Chile Border凌晨,天还未亮,十几辆车从旅馆出发,继续向南,卷起阵阵灰尘。经过两处热泉。一处是一大片泥沼地,泥沼中混着细菌和矿物质的水被地热加热,冒出一个个气泡,然后爆破。另一处,只有高速蒸汽从地表喷出,速度极快,发出刺耳的高频噪音,蒸汽本身却非常温暖。随着车行,东方的天空逐渐变红,太阳慢慢在天边露出了脸。下一站是一处天然温泉,滚滚地热气从水池中冒出。泡着温泉,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看着远处雾气中的湿地,这才是向往的生活啊。小队的唯一一张合影最后一站是绿湖和白湖,在此和司机合影留念。绿湖,这时的水并不绿,湖对岸的火山的另一侧,就是智利了。白湖公园的地图,已经显得残破不堪。10点左右,司机送我们到达智利和玻利维亚边境,在此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等待过关了。在经过漫长的排队后,终于在玻利维亚海关交了离境费,敲了离境章,同司机告别,坐上了前往Atacama的大巴。智利与玻利维亚的边境,只在上午开放。终于,时隔三天,再一次踏上了柏油马路。是的,出了Uyuni后,就再无柏油马路。Chapter 3 ChileDay 10 -2 San Pedro de Atacama中午时分,大巴带着我们,从玻利维亚高原离开,一路下降,进入Atacama沙漠,世界的旱极。伴随着海拔的骤降,是气温的骤升,仅仅半小时的路程,离开玻利维亚时,人们还穿着棉袄棉裤,到达Atacama时,就换成了裙子短袖。Atacama Desert,世界旱极,最古老的沙漠,面积超过10万平方千米,经历了至少三百万年的极度干旱,部分地区甚至经历了两亿年的持续干旱。这里年平均降水不到15 mm,沙漠的核心地区甚至几百年时间没有显著的降水。即使在冰川时期,这里大部分6000米以上的地区也完全没有冰川,只是在最高的几个峰顶,才有永久积雪覆盖。Atacama Desert夹在安第斯山脉和智利海岸山脉之间。东侧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从东方来的水汽;而西侧,从极地流向赤道的秘鲁寒流冷冻了空气,形成了沿海岸的低雾,这些低雾无法逾越海岸山脉。在东西两个rain shadow的共同作用下,Atacama最终成为了世界最干旱的地方。极度的干旱使得Atacama的部分地区没有一丝生命迹象。另一方面,它却有着与火星类似的地貌,各国航天局纷纷把这里作为火星登录实验场。然而最近几十年的全球变暖,正在逐渐影响这里的气候。2011年7月,一个强大的极地气流到达此地,带来了80厘米的降雪。2015年3月,这里发生了罕见的强降雨,雨后沉睡了几百年的种子苏醒,形成了绚丽的沙漠花海。此图来自互联网过了海关,到旅馆寄存行李,去附近一处餐馆觅食。经过三天与世隔绝的生活后,再一次连上了Wi-Fi。下午安排骑马。向导带着我们,骑着马,进入附近一个国家公园。向导本来想要带着我们纵马奔驰,但加觉得害怕,还是让马一步一步地走。路边的岩石土壤的颜色白如雪,向导说道,这些白色的表层,其实是盐,与前几天的Uyuni盐沼,是类似的成分。沿着trail,爬上山顶,整个Atacama沙漠的全景呈现在眼前。沙漠中的四朵花向导向我们指道,我们上来的一侧称为太阳谷,而前方的一条山谷称为死亡谷,久负盛名的月亮谷,则在更远的前方。向东看去,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像一堵墙,横亘在沙漠的东方;一座锥形的火山直刺天空,我才意识到,这座火山的另一侧,就是早上经过的绿湖。本以为向导会带着我们沿着山顶的trail一路向前到月亮谷,没想到会带领我们沿着沙丘,下到另一座山谷。Leana和伯森的马,年轻而且无所畏惧,很快下至谷底。而我和加的马,年龄比较大,虽然说老马识途,但却体力有限,尤其我的马,下沙坡时走走停停,似乎非常害怕,折腾了好久一会儿才下到谷底,与向导和其他的马汇合。沿着谷底的路骑回小镇,路上偶尔遇到几个背着雪板的骑车人,他们是来滑沙的,第二天,我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锥形的火山,火山的另一侧就是玻利维亚了,月亮已经升了上来。回到镇中,晚饭后,去取钱。智利的比索与美元的汇率是650比1,取出的钱,面额最小的是1万。小镇上只有两处ATM,一处在银行里,24小时开门,另一处在药店里,只有在药店的营业时间内才能去取。所以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到了晚上,药店关门,银行的ATM被取空了,只能等第二天银行工作人员来处理。Atacama地区,虽然是沙漠地区,但是空气纯净度极高,是全球的四个最佳观星圣地之一(另外三个分别在南极大陆、喜马拉雅地区、夏威夷大岛)。不幸的是,当晚皓月当空,群星暗淡,唯一看到银河的机会,是月落之后,日出之前的一两个小时。本想报名当晚的观星的tour,问了几家旅行社和自己的青旅,都已报满,然后觉得,不一定需要跟团,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出城,避开城市的灯光,找到一片黑暗的地区就可以看到银河,而沿着出城的公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晚上,和小伙伴们回到旅馆后,我再次出门到镇子上。一是想再逛一逛,等待月落之后出城,二是想买电源转接口和电话卡。智利的电源接口是三个圆点,与美国和中国的都不一样。大街上游人如梭,人声鼎沸,路旁,有的酒吧放着欧美的流行音乐,也有的邀请了当地的乐队演奏。走进一家酒吧,几个当地乐队正在演出,他们将印加元素融入到爵士乐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点了一杯酒,在此静静欣赏,等待月落,不知不觉中,已过午夜。然而,我忽略了一点,智利的时区非常奇怪,尽管地理上它比玻利维亚靠西,但是时间却比玻利维亚快了一个小时。我的手机没有自动校正时间,等我意识到时,月落已有一个小时,走到城外时,东方已出现了鱼肚白了,眼看观星无望,只得悻悻地回到青旅。为了不惊动早已熟睡的小伙伴,我睡在了青旅的公共空间的沙发上。Day 11 Atacama Desert早晨起来,回到房间,得知,因为其它三位小伙伴们不想去滑沙,老板把我们四个人的团全部取消了。我便收拾好行李,自己去找旅社滑沙,然后下午回旅馆和小伙伴们汇合。回到主街上,遇到了前一天骑马的向导,他带我问了好几家滑沙的旅行者,然后带我去买电源转接头,然后在店门口告别。他说不久后他会返回美国,以后或许可以在美国再见。比较几家旅行社后,我最终选择了一家既可以租自行车,又可以租雪板的,因为我除了想滑沙外,还想去月亮谷。仔细咨询后,我决定先去滑沙,然后回来还了板再去月亮谷。由于手机没有信号,导航只能靠地图和自己问路。当地人非常热心,但是英语实在不怎么样。有时我理解错了路人的意思,只得原路退回去,再找人问。滑沙的沙丘,与前一天骑马回城时走的山谷是同一处,然而背着雪板,骑着车,顶着烈日爬坡,与前一天黄昏时骑马而下,绝不可同日而语。道路有时因为不平而颠簸不堪,有时因为表层砂砾而打滑或者是陷轮胎。花了大半个小时,前进了5公里,终于到达沙丘脚下。这里有旅行社的车带来的滑沙者,也有像我一样,骑车来的滑沙者。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沙丘不同于雪场,没有lift,想滑,只能背着板自己爬上去。走沙地,与松软的雪地类似,走两步滑一步。背着板爬上沙丘,已经精疲力竭。沙丘上被人踩出了的一条相对坚实的上坡路稍微调整一下后,从沙丘顶滑下。滑沙与滑雪类似,但是,因为沙的阻力比雪要大,滑沙的速度也比滑雪慢很多,蓝道的坡度只能滑出绿道的速度。第一次滑下时,小心翼翼,第二、三次滑下,因为已经习惯,就轻松自如了很多。滑完三次,突然意识到,当地时间比手机的时间快了一个小时,向身旁一问黑人兄弟问了一下时间,才知已经12点半,考虑到下午还要去月亮谷,不得不及时停下,骑车出山谷,返回城中,还了雪板,赶往月亮谷。月亮谷(Valle de la Luna)在城西南方16公里,是从小镇出发,骑车可以到达的最远的景点。它最著名的景观,是布满了雪白的盐的褐色的山谷和峭壁。如果来得时间恰好,可以看到圆月掠过雪白的山谷升起的景象,如同在外星世界。月亮谷的沙盘地形图月亮谷的明信片照,此图来自互联网。通完月亮谷的道路,遥远而又崎岖。首先在柏油马路上走错路,兜了几个圈子,才抵达月亮谷公园的门口。然后沿着公园的碎石路,骑向月亮谷。公园的游客中心有月亮谷的地图册,却没有水出售,这对于骑车进入公园的,实在是一大噩耗。进公园后,爬上一个山坡,向远处望去,已经可以看到雪白的峭壁和山谷了。继续向前,路过一个盐洞。盐洞是一个loop,我沿着trail一直走向盐洞的深处,光线越来越暗,直至厚实的岩壁将光线完全挡住,眼前漆黑一团,不得不原路返回。出了盐洞,继续向公园深处前进。此时地表温度有50多摄氏度,不知顶着火燎的烈日爬了多少坡后,渐感体力不支,所带的水已几乎耗尽。看眼前和身后,空无一人,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烈日当空,路上完全无遮挡,极度的高温干燥正一点点把我身上的水掏空,甚至骑车都有些不稳了。我明白,我不能再往前走了,否则会有中暑的危险,在这荒芜之地,甚至会有生命危险。黄沙上呈现出独特的纹理看了一眼地图,离月亮谷的核心地带还有大概一半的距离。双眼盯着前方,凝视许久,虽有不舍,最终还是选择返回了。回城之路大部分是下坡,则轻松不少。回到城里,还了自行车,然后冲进店里,买冰淇淋,算是缓了过来。4点时,回到青旅,与小伙伴们汇合,坐车前往1小时车程外的Calama机场。Calama在智利虽然只能算是一个小城,但是机场却非常豪华,充分显示了这个矿业小城的豪气。在机场候机时,再次遇到了中午询问时间的那位黑人小哥,他也认出了我,大家相视一笑,点点头。这或许就是旅行的奇妙之处吧,走着走着就会和曾经遇到的人再次相遇。晚上前往首都Santiago的航班很不友好地晚点了两个小时,这样本来晚上想要前往Santiago市中心跨年的计划便落了空。到达Santiago时,已经晚上10点半了,由于第二天还要早起赶飞机,选择住在了机场旁边,而机场到市中心要一个小时,到酒店check in 后再去市中心已经来不及了。2017年最后的日落Taxi送我们到达酒店,酒店大门却紧紧关闭,我们正要下车拿行李,司机则建议我们在车上等待,说这一片地区拖着行李箱在外面走很不安全。最终,等酒店前台有人来了后,我们才下车。智利是这次旅行中走访的三个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好的,没想到却也是最危险的,或许是因为贫富差距太大,才会导致治安堪忧。零点时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们到了酒店的顶楼,期望能透过窗户看到城中跨年的焰火。只见城中好几处焰火升起,但是规模都不大,与两年前墨西哥城的跨年烟火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焰火结束,大家回到酒店的吧台,点了几瓶酒,聊起了新年的愿望。卸下沉重的工作,与几个好友聚在一起,喝点酒,聊聊天,这,就是向往的生活吧。2011年在LA的Disney乐园,13年在飞往迈阿密的飞机上,15年在墨西哥城,而17年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每隔两年就会有一场特别的跨年,那2019年的会是怎样呢?Day 12 Santiago – Balmaceda – Puerto Rio Tranquilo早晨,乘坐飞机到南美大陆南端的Patagonia,智利与阿根廷边境的小镇,Balmaceda,然后驾车前往Puerto Rio Tranquilo。南美大陆的最南端,人口稀少,这一地区称为Patagonia,盘古大陆时期曾与南极相连。现在为智利和阿根廷共享。其内自然景观非常丰富,高山冰川和平原荒漠相互作伴,也是达喀尔拉力赛的终点。Patagonia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而大名鼎鼎的百内国家公园就位于南Patagonia境内。Patagonia最早得名于航海家麦哲伦,因为当地的原住民比当时的欧洲人要高,因此麦哲伦称他们为”Patagon”,意为”Patagonia giant”。尽管同处夏季,与炎热的Santiago不同,Patagonia的气温相当凉爽,下了飞机不得不多穿几件衣服。小镇Balmaceda没有加油站,开到最近的加油站要用掉三分之一的油,所以还车的时候不需要把油加满。中午时分到达了Balmaceda,然后驱车5个小时,开过一半水泥路,一半碎石路,到达Bahia Murta,离Puerto Rio Tranquilo十几公里的村庄。一路沿着河谷,穿行在高大的针叶林中,山顶的冰川在云雾中若隐若现。Puerto Rio Tranquilo,镇子虽然不大,但是餐馆的选择却还是很多的,我们这一晚选择了一家名为女巫之家的家庭餐馆,也非常有当地特色,意犹未尽的我,又去了另外一家随意开门的Pizza店。说是随意,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开门时间,因为是家庭饭店,只有家里有人时才开门。因为当天是元旦,商店早早地关门了。1月份,南半球正处于夏季。同6月的阿拉斯加一样,在高纬度地区,日落时间非常晚,以至于到了晚上10点,天还大亮,而早上凌晨4点不到,天已经朦朦亮了。位于Bahia Murta的住处是一座家庭旅馆,类似于Airbnb。屋主不会英语,借助翻译软件与我们交谈,人非常淳朴,可能得益于小镇宁静的生活。Day 13 Laguna San Rafael这一天的行程非常简单,坐车再转船前往Laguna San Rafael看冰川。清早赶到城中,已有车在此等候,坐上车,一路向东颠簸了两个小时,到达河边,我们则一路昏睡了两个小时。登船后,船沿着河向东驶去,江风飕飕的吹过,分分钟回到冬天。沿途除了偶尔飞过的水鸟,没有见到什么野生动物。这里靠近海边,水汽盛行,低雾如丝如带,绕着山腰缠了一圈又一圈,就像白色的束带;山顶冰盖融化的雪水,沿着山体表面的沟壑向下流,聚成大小不一地瀑布,注入河中。湖岸的层次分明的沉淀,展示了当地的地质构造天一直阴沉沉的,虽然没有阳光,但有这青山绿水作伴,也颇似一幅山水画了。看着相似的风景,逐渐有些审美疲劳,便进船舱等待。不知过了多久,船慢了下来。出来一看,朵朵浮冰漂在水上,远看,冰川就在眼前。船并没有直接开到冰川前,而是先靠岸,向导带领我们上岸,教我们认识了几种对当地土著生活很重要的植物,然后返回船上,船开到冰川前。几块巨大的浮冰围绕在船的周围,呈现出特有的冰川蓝,在灰色的天空的衬托下,散发出一种圣洁的气息,显得无比的高贵华丽。初生的冰因为其中含有很多的气泡,因而是白色的,随着时间推移,冰中的气泡会逐渐溢出,因而冰的白色会逐渐变淡,当气泡全部溢出时,冰就会变得透明无色,冰体也会变得致密坚硬。而中间态的冰,主要反射蓝色的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因而冰川呈现出特有的蓝色。偶尔几只海鸟飞过冰川船停在了冰川前,熄灭了马达,让我们静静地坐在这里,聆听冰川的呼吸。船员抱了一大块冰到甲板上,在冰上凿了一个小洞,倒上威士忌,让我们抱着冰,一饮而尽,一股豪爽之情油然而生,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我们一直在甲板上守候,等待冰川的崩塌。一听到冰碎裂的声音,便拿起相机进行扫描。首先是看到冰从冰川上断裂崩塌,然后传来震耳欲聋的响声,这是声速比光速慢的完美例子。在冰川前停留了几个小时,我们同它告别,启程返航。回程经过了同样无聊的两小时船程和两小时车程。回到镇上已是晚上8点。峡湾中一个隐藏的巨木。去时的路上经过的一个瀑布,因为白天雪水融化,下午水量大增。这天回来时,超市还开着门,我便去买手机卡。因为当地外国游客比较少,超市店员没有太多接待外国游客的经验,尽管我努力解释,她还是不太明白我想买什么。正在我抓耳挠腮之时,两位巴西人看见了我们的困境,进来帮忙,解了燃眉之急,正如他们所说,”We came to save you”。他们自己之间说着葡萄牙语,和店员说西班牙语,和我说英语。旅行中总能遇到这些热情的好心人。Day 14 Marble CavesMarble Caves,是这次前往Patagonia的最初原因。定行程时,搜索Patagonia的图片,找到了的这个地方,然后顺藤摸瓜,制定了路线。早晨,向导带我们来到河边,然后Kayak到Marble Caves。出发时,天空中浓云密布,偶尔落几滴雨。沿着河岸向下游划去,不久Marble Caves呈现在眼前。只见河中竖立着几块巨大的岩石,其底部被流水侵蚀,掏空,形成了一系列通孔洞,洞可行船。划船到洞中细看,岩石上呈现出明显的流水切割线。尽管天色阴沉,白色的岩石衬托着碧绿色的河水,显得相当清秀。洞口向外,河水呈现出几条颜色带,从碧绿色逐渐过渡到蓝色。从洞口向外望去,一汪绿水从眼前逐渐延伸到远方。继续向前划,几个更复杂的洞穴依次排列在河岸边,滑进洞穴内,景象与之前所见类似。中午时分,沿原路返回,天空稍微晴了一些。岸上的一座栈桥伸入河中,栈桥的末尾一座茅草凉亭,栈桥下是碧玉般的河水,此情此景好似来到了热带海滩。回到城中,午饭之后,天晴了。阳光洒在浅蓝色的河水上,波光粼粼的。这是整个行程中最惬意轻松的一天。Day 15 Puerto Rio Tranquilo – Balmaceda – Santiago早晨起来驱车开往Balmaceda,然后坐飞机返回Santiago。返程时,天空晴了许多,河谷的野花盛开,引各位小伙伴们下车拍照。连绵起伏的公路,通向阿根廷。到达Santiago时,已是晚上8点。进入城中,一大片高楼由远而近,果然是繁华的大都市。远处巍峨的安第斯山脉高耸入云,山顶似乎还有残雪,反射着阳光。1月份,Santiago正处于盛夏,炎热干燥,但是由于纬度的原因,日照时间只有12个小时左右。预定的旅馆位于老城区,旅馆的窗户和门都有一道铁栏加固,再看沿街的店门,都是同样的风格,隐隐让人觉得有些不安。旅馆的内饰还是非常豪华。老城中没有太多的夜生活,商店和饭馆都早早地关门了。圣地亚哥市中心的游览地图Day 16 Santiago早晨,首先来到总统府,La Moneda,正好赶上总统卫队换班,引来众多路人围观,士兵们身着制服,骑着高头大马,显得无比庄严。换班结束后,卫队们绕场一周,博得众人喝彩。然后前往市场,路过各种城市建筑。国家大教堂沿途各式各样的小商贩沿街而立,路过一家卖饮品的小摊,看起来是某种很独特的饮料,对于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杯。继续向前,到达海鲜市场,Santiago离海边不远,其海产品也是相当有名。一家海鲜店门口摆着几只大龙虾,引来我们纷纷与之合影。餐馆的对面即是老火车站,现在改为了文化中心。从文化中心走到Museo Nacional de Bellas Artes,午后的高温烈日,很快让我们觉得眩晕。路上穿过一片街心公园,公园里众多的流浪汉不得不让我们再次对安全产生担忧。博物馆分为两个展厅,主要展示了智利的当代和现代艺术作品。从博物馆出来,小伙伴们实在难以忍受高温,便决定先回旅馆休息,等傍晚时分再出来活动。晚些时候,天气凉爽下来,我们便步行到Santa Lucia公园看城市全景。路上,经过一座教堂,而教堂的两侧都是脱衣舞店,不得不感叹这个城市的多元与包容。到公园时,已经关门,绕着公园外走了一圈,路过一个日本花园和海皇宫(Fuerte Neptuno)。晚上,走进夜市。小商贩们点起了灯,好一幅喧嚣繁华的景象。走着走着,人越来越多,出于安全的担忧,我们决定不再往前走了,返回旅馆,意外就在此时发生了。伯森正拿着手机看地图,从身旁蹿出一个小偷,抢走他的手机,夺路而逃。等我们反应过来时,小偷已经跑远了。我们不由得心中一惊,小心翼翼地护着自己的口袋,立即返回旅馆。谁也没想到,意外会在旅行的最后两天发生,而更大的悲剧还在后面。Day 17 Valparaiso2018年1月6日,在智利的最后一天,也是整个旅行的最后一天。厌倦了Santiago的都市景观,我们便临时计划去海边。搜索之后,多彩的Valparaiso成为选择。照片中,各种颜色的小房子依山而建,颇有瓜纳华托的风格。早上带着全部的行李,来到机场,租车,把行李放在车后备箱中,然后开往Valparaiso。午餐在Valparaiso旁的一个小镇的海边。到达Valparaiso,立刻被当地七彩的小房子所吸引。我们把车停在小山坡的坡顶街边,下车沿着路走到山坡上的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码头和海湾,观景台旁是一排小商品市场,出售当地的纪念品。沿着观景台的另一侧的公路下山,然后坐缆车(Funicular railway)返回观景台。路边的房子被人漆上了绚丽的涂鸦,其精美华丽令人赞叹,堪比旧金山Mission区的涂鸦街。然而这些涂鸦也是危险的信号。停车的街区路边有不少碎玻璃渣,似乎有某种特殊的来源。很不幸的是,这两个信号都被我们忽略了。大概半个小时后,我们回到车上,加发现她的外衣不见了,但当时我们并没有太在意。接着开车到市政府门前,本想停车在周围看一看,但看到周围破破烂烂的街区,路上疯疯癫癫的行人,总觉得有些不妥,最终放弃了此计划。后来我们猜测,这个举动救了我们一次。回到Santiago,在机场附近的餐馆吃完饭,因为酒店有Wi-Fi,伯森便想回车上取iPad上网,这时,才发现,车上后备箱中的行李全部不翼而飞!打开车的后备箱,空空如也,而仔细看车门,没有一丝被撬动的痕迹,细想之后,断定行李一定下午在Valparaiso逛街时,被撬开车门和后备箱,被盗走了,这也解释了为何加的外衣找不到了。我、Leana和加随身带了包,幸好护照还在,因而可以按原计划返回,而伯森因为丢了护照,无法登机,只得在智利滞留了一周,办好临时证件后,再返回。回家后,搜索了一下Valparaiso,才得知,这是一座悲情的城市。19世纪,这座城市因航运而兴起,成为重要的物流转运中心,同时依山修建起许多七彩的房屋。20世纪初,因为巴拿马运河的开通,穿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远洋货轮无需再经过这里,其经济地位一落千丈,而后,又连遭几次大地震袭击,经济发展雪上加霜。尽管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却是智利最危险的地区之一。码头的军舰与集装箱。后记18天的圆梦之旅结束了,终于有机会到了向往已久的马丘比丘和天空之镜,也是作为30岁的生日献礼。或许以后不会有机会再进行这样的长途跨国旅行,但是旅行的梦想还会继续。谢谢一路同行的小伙伴们,期待下次同行;谢谢路途中相助的好心人,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