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4
39474
52
437
作者:AKA阿佟木
Mingalabar,Myanmar穷游第一篇游记荣登首页,感谢大秘书翻牌其他几篇游记:二星精华,2.4万字+300美图,带着孕妇逛日本关西https://bbs.qyer.com/thread-3395351-1.html首页推荐二星精华,四万字+400美图,缅甸走心之旅https://bbs.qyer.com/thread-3139533-1.html首页推荐二星精华,自驾 云南 ,徒步 雨崩 & 虎跳峡https://bbs.qyer.com/thread-3147036-1.html首页推荐二星精华,四位摄影师自驾甘南 ,徒步年保玉则,(300+美图+2万字超详细甘南自驾指南)https://bbs.qyer.com/thread-3147036-1.html首页推荐二星精华,300+美图+2.5万字,巴厘岛旅行婚礼https://bbs.qyer.com/thread-3190658-1.html首页推荐一星精华,1.8万字+350美图,北疆行摄大环线https://bbs.qyer.com/thread-3216194-1.html首页推荐一星精华,360精美大图+2.6万字,泰北漫游指南https://bbs.qyer.com/thread-3238970-1.html首页推荐一星精华,320美图+2万字,川西自驾游玩指南https://bbs.qyer.com/thread-3401906-1.html关于缅甸,我对这个国家的第一印象停留在《Samsara》中壮观神秘的蒲甘平原,除此之外,便是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给他打下的标签——毒品、贫困、战乱,以前,我也不例外地相信着这些就是缅甸的全部,而从缅甸回来后,我一直在记忆中反复重新建立关于这个国家的模样,无数的碎片交织缠绕在一起,好像一块多棱镜,每次都只是看到他的一个面,每当记忆渐渐明晰时便又重新模糊不清,就像一个遥远而不真实的梦境,令我想起奥威尔笔下那些喜欢钻进人们的梦境中捣乱的调皮热带精灵,故意弄乱人们的思绪。如果说贫穷能一层层剥夺人们的尊严,缅甸人民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告诉你,穷,也能过日子,不止能过日子,还能活的有滋有味,缅甸人有个很妙的比喻:缅甸就像是一个得了癌症的女人,她知道自己病了,但她还是照样过她的生活,就像没事发生一样。她拒绝去看医生,正相反,她在脸颊涂抹树皮粉,在头发上别上鲜花,去集市买菜,仿佛一切正常。她与人交谈,人们也跟她说话。他们知道她得了癌症,她也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但没有人谈论这件事。在缅甸行走的十天中,我试图用相机尽量多地记录关于这个国家的种种,毕竟,媒体对大众展示出的标签其实只是这个国家的一小部分,而缅甸人的友善、温和、内敛与对神佛的虔诚,还有对于困境表现出的乐观与积极,都是很少被提及的,这些并不被众人所知的词汇共同组成了关于缅甸的一切——我在缅甸听闻次数最多的那句“mingalabar”----------------------------------------关于作者-------------------------------------我们相识于旅行,也立志于环游世界生活虽然平凡而琐碎,但依然热爱生活欢迎关注公众号——PlanetFM或者添加作者微信:376212044新浪微博 @AKA阿佟木主页 //tonglin115.lofter.com/Chapter 1 曼德勒——迷失在瓦城的喧嚣“毛淡棉的古老佛塔,慵懒地面对大海,塔边站着一位缅甸姑娘,我知道她在想着我,棕榈树际的风儿吹着,寺庙的铃儿吟唱:“回来吧,英国大兵,回到曼德勒!”英国诗人吉卜林用短短几行诗向欧洲人勾勒出了古老东方神秘的线条,与带有西式浪漫色彩的曼德勒相比,这个城市旧时的称谓瓦城显得古旧而朴素,对这里的感受如何呢,我想是迷失吧。曼德勒山下的多宝之城从仰光到曼德勒,近12个小时的夜巴车,JJ BUS的豪华座椅名不虚传,同样名不虚传的还有车上的冷气,夜里不知被冻醒多少次,只能下意识将配备的毛毯裹得更严密一点,同时将身体蜷曲成一个球,也许是舟车劳顿,也许是睡眠不足,也许是一夜里身体内积蓄的寒气冻住了思绪,当大巴抵达终点站,我和33睡眼惺忪、蓬头垢面地站在破旧的曼德勒客运站,望着地上的两个大登山包,一时间脑袋里只在思索人类史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嘈杂的人声,混乱的交通,漫天的尘土,我们探索缅甸的好奇心竟然在这一刻消失得荡然无存,无数TAXI司机纷纷过来揽生意,尝试使用grab无果后,挑选了一个长相最为忠厚老实的大叔,大叔英文不太好,听不明白的地方就以微笑代替回答,露出一排被槟榔汁染成血红色的小而整齐的牙齿,看起来极为怪异。我俩的住处位于皇宫附近,一路过来曼德勒的燥热和尘土令我窒息,在干了两杯冰镇饮料与畅快地洗了一个澡以后,觉得能量重新回到体内了,果然水土不服什么的还是敌不过探索世界的欲望。曼德勒的交通和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类似,摩托车大军混在机动车中闪转腾挪,使本就规划欠缺的交通更加无序,满大街的摩托车,好象都在赶集,完全不让人,天牛一样飞过后留下一团浓浓的黑烟,曼德勒地处缅甸中部干燥的平原,没有海风吹拂,这些黑烟就凝固在空中我和33今日的计划是逛一逛大皇宫及周边寺庙,晚上去曼德勒山看日落,在闲逛时一直在留意路边的各色小店寻觅趁手的交通工具,结果没找到...其实曼德勒这个地方我们玩的有些蒙圈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弄到合适的交通工具,也就是没租到摩托车,许多人会问,曼德勒不都是包车玩的吗,可谁让就喜欢自己瞎溜达呢,谁又知道这里明明满大街都是摩托车,路边却租不到摩托车呢...这种由小皮卡改装而来的“双条车”是当地人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载能力,缅甸人民向隔壁的印度邻居学习到了高超的开挂技艺根据我在缅甸观察发现这种双条车基本不拉外国人,可能是担心外国朋友的身心健康,车里不仅有坐票、站票、还有蹲票,一台车能装多少人,目测最少20人这个有蓬的三驴蹦子就是当地最常见的出租车tutu,在曼德勒打车一定要砍价,砍价!缅甸的大部分汽车来自于日本淘汰下来的小型二手车,所以许多车子上有大量日文,既然是日本车,自然是右舵驾驶,奇葩的是缅甸交通也是右侧通行,所以在缅甸无论驾车还是乘车都会让外国人极其不适应有哲人说过头顶重物是南亚妇女的种族天赋,我对此不置可否,看这位大婶气定神闲,头顶一米高的物品仍闲庭信步,反正让我去练习这种本领是不可能练成的,不然中国杂技届又多了一颗新星中午和33去了曼德勒当地评价最高的网红餐厅Mingalabar,对,就是缅甸人挂在嘴边的”hello“这个词,结果出师不利,与缅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以失败告终,怎么说呢,看到桌面上摆满了各种小碗后还是蛮期待的,好奇的尝试了好几种素菜和酱以后,我切身实地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吃了一口就饱了的感觉,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旅途中我们闻缅餐色变,此前有朋友说在印尼吃当地食物有活生生吃吐了的经验,我想说”你娃算鸡“,来缅甸尝尝夺命小拌菜吧,不幸中的大幸是缅甸奶茶还是挺好喝的曼德勒皇宫位于曼德勒城北,是缅甸五个封建王朝中最后的贡榜王朝的皇宫,皇宫呈四方形,四周有高高的围墙,外有一条护城河,我和33遵从Google地图的指引来到了皇宫南门准备进入,树下乘凉的几名士兵朝我们挥挥手:”no way,no way,go to the east door”吃了闭门羹的我们只好沿着河一路又走到了东门,原来皇宫内大部分地区是军管区,现在只有东门开放给游人进出。在皇宫门口买了曼德勒通票,一人10000K,买完了这张票,整个曼德勒景区五天内通用,不过,接下来去的地方都没遇到检票的,包括后来的蒲甘与茵莱湖,蒲甘只在瑞喜宫塔遇到一次,茵莱湖则根本没有,可能佛系的缅甸人不认为会有人逃票吧远远望见皇宫的尖顶,在鲜有高大建筑的曼德勒,皇宫的金字塔形尖顶格外引人注目皇宫内还有一定数量的民居,按照传统思维考虑,这些居民相当于“天子脚下”非富即贵的存在,可他们过的大部分是十分清贫的生活,甚至比不上外边的百姓眼前金碧辉煌的皇宫曾在二战时毁于战火,90年代缅甸政府根据资料重建了皇宫,曾经的繁华得以重现于世皇宫的建筑多以红色与金色为主,也许是新修的缘故,皇宫内少了历史的沧桑感,许多大殿内空空如也,仅剩一幅外壳皇宫覆盖区域虽然很大,但是开放给游人的地方非常有限,基本只能按照规定路线走个圈圈,说句实话,论宫殿规模,能及得上北京故宫的还没发现,所以看其他国家的皇宫,就看一看特色就好了曼德勒虽然气候炎热、尘土漫天,天空却格外的蓝,令习惯了雾霾的我们身心愉悦登上高三十三公尺的观光塔,整个皇宫尽收眼底,不少当地孩童在塔上嬉戏打闹,欢笑声不绝于耳
在塔顶吹了片刻凉风便动身前往不远处的固都陶佛塔,总体来说曼德勒皇宫给我一种尴尬的感觉,比起其他历史悠久的寺庙少了许多岁月沉淀的厚重,若只当成一个走马观花的景点,又对不起这么大的名号,可能这也是皇宫内游人稀少的原因来到固都陶佛塔一扫大皇宫的冷清,人声鼎沸好像又回到了客运站,脱掉鞋子走过廊道,全世界最大的功德佛塔,美丽的金色佛塔出现在眼前在金色佛塔周围,有着729块大理石石碑,每座石碑都藏在独立的小佛塔内,,上面刻有15册大藏经,这些石碑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书,当年敏东王在此地举行佛教大会,动用了2400名僧人不间断接力读经,足足花费了半年时间仔细看去,阳光下的佛塔并不是纯白色,而是透着一层天蓝色,可能是漆的原因佛塔排列十分整齐,中间的小径吸引了无数人来此拍照,缅甸少女大多手拿鲜花,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很是吸引镜头走进寺庙发现一个角落围了不少人,走近发现原来是一名老者在喂猫,猫咪们排成一圈,专心享用大餐缅甸当地女子大多脸颊上涂有各式彩绘图案,缅甸人将其称为“特纳卡”,是由黄香楝的树枝研磨而成,将这种粉末涂在身上,不仅幽香沁人,而且具有防晒的功效,33开心的涂了两片叶子,问手持画笔的小姑娘多少钱,小姑娘露出一个微笑,说了句:“up to you”,反倒令我们有些不好意思,在这个平和的国家,太多事情不需要用货币量化,只需要学会微笑就足够了来此之前对缅甸人的和善有所耳闻,到来发现他们比想象中更加和善,在寺庙里发现这位老爷爷在敲打某种乐器,于是驻足抓拍,老者发现我后立即停下手中的物事,笑眯眯转身过来让我拍,这倒让我有些手忙脚乱,还把人家拍糊了,真是惭愧在缅甸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赤足行走,由于信仰的原因,进入所有寺庙都要在门口卸下鞋履,赤脚而入,脚底刚刚接受炙热的烘烤还觉得不太适应,片刻后我便爱上了这种感觉,文艺点来说是与大地母亲亲密接触,感受自然的力量,粗糙点来说就是真TM舒服啊,真TM自在啊下午的阳光太强,在佛塔间穿梭拍照不大一会便酷热难耐,回头望向中央金塔,漂亮的星芒出现在塔身边缘固都陶佛塔外有着一片方阵塔林,塔身洁白如雪,塔尖金光闪闪,上边的铃铛随着风声叮当作响,这便是白色塔群山达穆尼佛塔,据说此地是敏东王为了纪念被谋杀的弟弟而修建的,白塔上还有超度的经文在这里静静坐上片刻,听听叮叮当当的铃声,也是一种享受这里如果航拍一下,相信照片会很震撼,但在缅甸基本没看到无人机,可能是有限制吧前往金色宫殿僧院的途中发现许多当地妇女头上的”筐“有些另类,仔细一瞧看见里边居然是鸟,看来头顶二层鸟笼女士在气场上占了上风来到位于固都陶佛塔南面不远处的金色宫殿僧院,这里是曼德勒少有的纯柚木僧院之一,和清莱的黑庙有些相似,闻名来此的你一定会纳闷,哪来的金色宫殿僧院,这明明是黑色宫殿,原来是经历了100多年的风吹雨打,当年建筑外的金粉早已消失不见,露出了黑色的柚木,好像画了个烟熏妆说到这里还有一段故事,金色宫殿本位于皇宫之中,是敏东王的寝宫,也是敏东王驾崩之地。他的继任者锡袍王(Thibaw)为避讳,将整座建筑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将其变成一座僧院,二战时王宫毁于战火,金色宫殿僧院因祸得福反而幸存了下来与金色宫殿僧院相邻的是独特僧院,这座金灿灿的高大寺庙曾经是曼德勒最美的建筑,可惜这座全柚木僧院于1890年烧毁,缅甸政府于1966年用水泥在原址复原了曾经的样子,与皇宫相似,重建后也失去了原有的美感,相比一旁人来人往的金色宫殿,可谓门可罗雀,无人问津33觉得今天的服装和寺庙撞衫了,看一看还真有点叫了一辆车前往曼德勒山,谁知车子只给我们送到山门入口,曼德勒山虽说只有236米海拔,但上山的路途可不短,山下等客的tutu张嘴就来:“go to the top,5000”还不讲价,这种狮子大开口的不良行为是需要坚决抵制的,33一个眼神过来:“徒步”,那就走呗,于是在tutu司机用看你们能坚持多久的小眼神护送下我和33迈开了11号,正走的风生水起,tutu又追上了我们,“3000”,嘿,你今天就是不要钱,咱也不坐你车了,你这个人呢,大大的不诚实呢,我看了看灰头土脸的33,咽了口唾沫,舒展了一下有点酸疼的脚丫子,继续走,还真不信邪了途中看到寺庙里的小尼姑一路身轻如燕如履平地,莫不是修佛时还练习武艺,胡思乱想间身后数个大爷大妈迈着稳健的步伐大步流星绝尘而去,留下两个望尘莫及的中国青年,看他们目不斜视的姿态与周身散发出的护体气劲,我敢肯定他们是来健身的,恩,就是爬山暴走队,白天念佛晚上爬山,还真是文体两开花半晌间来到一处开阔地,从此处小商贩的密集程度与停放的大量小汽车我判断这就是山腰停车场,而眼前这个幽暗的楼梯就是通向山顶的溜光大道,眼看太阳西斜,马上脱了鞋子跟着几个外国背包客迈上了台阶,正走着忽然想起一事,于是有了如下对话:“之前看一篇游记,作者写到他爬曼德勒山时爬了不知多少层台阶,奇怪的是一个游客都没遇到,要不是随处可见的猫猫狗狗他还以为自己穿越了,结果累的半死爬到山顶发现山上到处都是人,你猜怎么回事,这里有个电梯,人都是坐电梯上来的,所以楼梯没人哈哈哈”“那么电梯在哪?”“我也没发现,可能就在这上边,你看这几个外国人都往上走”“……”十分钟后,我从空气里嗅到了绝望的气味,从一边卖小人书的小贩处我们得知我们也按照前辈留下的线索重蹈覆辙,这真是有点不开心了,你妹的,你这书这么黄暴简直太不和谐了,这地方不应该看看经书吗,有没有人来没收一下不知道走了多久,反正到山顶时候脚已经黑的像轮胎一样,其实比起坐电梯上来,我们途中邂逅的各种未知也是极有趣的,比如各种精美的佛像,不知何处钻出来的猫咪,朝我们友好微笑的小和尚,当然,爬了1000多层台阶,当豁然开朗看到整个曼德勒和伊洛瓦底江沐浴在夕阳中的画面时,激动之情也是坐电梯上来的人无法体会的。据说曼德勒的名字也是来自这座城内最高的山丘--曼德勒山。当年释迦牟尼宣扬佛法时路过此山,指着山下广袤的土地,预言2400年后,这里会出现一座繁华的大城,如今,这盛世如你所愿放眼看去,在一栋栋民居和佛塔间,还有一片很大的绿地,仔细一看发现竟然是高尔夫球场,还有人在精心修剪草坪,这倒也可以理解,虽然经济并不发达,但并不代表就没有富翁啊,任何形态的社会里,都避免不了贫富差距的出现黑夜给了我黑乎乎的手,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每个日落都是转瞬即逝,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群山后,城市即将迎来黑夜,在温暖的阳光照射下我发现整个城市上空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气,可能是街道间的尘土蒸腾所致吧看完日落原路走下山,发现不诚实的tutu司机还在,看到我们露出了老铁666的神情,嗯,我们也觉得挺6的,毕竟都快感觉不到自己的脚了马哈伽纳扬僧院,千人围观的千人僧饭下山打车去吃饭时,热情的tutu小哥主动请缨明日带我们玩曼德勒南部三城一桥,价钱也蛮合理,于是留了电话,谁料想回头再想打电话给小哥,额,33少记了一位电话号码……与小哥和他的tutu失之交臂只能寻找替补,摩托心不死的我还是没有放弃希望,在酒店前台的指引下一路来到另一家据说提供摩托租赁服务的酒店,结果也不知道是没沟通清楚还是另有歧义,租一天摩托价钱比包车还贵,看来曼德勒注定是与摩托无缘了,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眼看再不赶紧出发千人僧饭就要成千人剩饭了,只能街边拦了辆tutu就出发,上车一看这大叔没跟上国际潮流,还不会说英语,得嘞,这车也包不上了,先去马哈伽纳扬僧院再说吧说起绕嘴的马哈伽纳扬僧院,可能许多人不清楚是哪,但说起千人僧饭,那可是家喻户晓,这个地方与乌本桥共同组成了曼德勒的名片,在信仰小乘佛教的缅甸,僧侣一天只吃2餐,一餐在清晨4点钟,另一餐在上午10点钟,过午不食,只能喝水,而僧众列队用膳的画面就是各国游客云集此地捕捉的重点,到达僧院时发现僧人正在准备今日的伙食,几名僧人手持大铁锹上下翻腾僧人们神态专注,裸露的手臂肌肉发达,缅甸的僧侣大多瘦削,可能与他们过午不食的传统有关系一名神似gai爷的僧人看向我,诶,你别偷懒啊饭堂内的僧侣们准备伙食间,等待用膳的僧人已悄悄开始了列队,首先站好的是穿粉袍的小沙弥,旁边有一教师模样的年长僧人维持秩序,此时过道两侧早已围满了各国游客,手持各式长枪短炮啪啪啪啪随着僧人们有序列队,人群也嘈杂了起来,而僧人们面无表情,仿佛完全不为环境所动游人们竭尽全力寻找角度拍照,僧人们则目不斜视,或者说早已熟视无睹,老实说,看到僧人们心如止水的神态还是蛮触动的,如今在这个越发浮躁的社会里,有坚定的信念并不为环境所动的人越来越少了,看着他们专注的样子放佛像面镜子,正巧投射出了我们心中缺少的东西大概十点十五,仪式正式开始,僧人们在领队老僧的带领下从人群中穿行而来,安静、笃定、平淡,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每日里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而对于游人,则更像是一场猎奇。一直以来我都想不通围观别人吃饭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景点,换我的话一堆人拿着相机过来围观我吃饭我肯定要掀桌子了,那你可能问我不喜欢你还来干啥,还不是因为好奇吗,或者说来都来了...有人可能会质疑这是否会影响僧人的修行,我觉得并不会,嘈杂的人群在他们眼中早已见怪不怪,但是也希望游人们表示充分的尊重,就差把相机戳到人家脸上了,是真心没素质啊,那应该怎么样呢,咳咳,看到人缝里一个猥琐的手持长焦镜头的男子没,嗯,那就是我,虽然俺来得晚站的远,但是咱伸缩自如啊一只苍蝇落在了小和尚的光头上,小和尚丝毫不为所动小和尚年纪都不大,这么大的孩子如果在国内,正是背着小书包上学的年纪许多僧人紧闭双目,眉头紧锁,口中念念有词僧人们托钵前行,有些游客会在拍照间隙,往僧人的钵里放一些食品,缅甸的僧人不避讳荤腥,属于有什么就吃什么僧人全部赤足前行,唯一一双拖鞋,属于年长的教官老僧绝大部分僧人目光不离三尺之外,但也有少部分定力不佳,会偶尔偷看镜头换上广角镜头,僧人们被数倍的游人层层包围的画面立刻呈现,红衣包裹的身影与周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队伍最后走来的是最先站好的小沙弥们,可能吃饭也要论资排辈吧,随着最后一个小沙弥走进饭堂,游客们也纷纷解散,道路恢复了宁静僧人用餐速度很快,大多十分钟内便结束战斗,可以看到他们的伙食相当不错,还有布施来的各式零食改善生活,在僧院外,有许多乞讨的居民,据说僧人会将剩下的食物分发给他们果腹小和尚们吃的开心,一扫刚才目不斜视的神态,恢复了孩童应有的天真无邪在缅甸许多寺庙内都能看见盛水的瓮,大部分都可以直接饮用,不过我是没勇气尝试茵瓦古城,田园中的古都从僧院出来打了俩tutu前往茵瓦古城,之前看攻略说去茵瓦需要乘船,眼见这位哥越开越偏僻,周边的景物越看越像城乡结合部,一点不像要去坐船的样子,心中正纳闷呢,七拐八拐间,tutu哥回头一笑,茵瓦古城到了,仔细一看,这不是马哈昂美寺吗,原来从曼德勒到位于城南郊区的茵瓦有一条陆路,没有包车的我们误打误撞走了这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通道直接来到了茵瓦古城眼前的马哈昂美寺又称黄寺,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寺庙毁于地震后经历了二次翻修,所用颜料比较新,整体呈现出嫩黄的色彩寺庙规模不小,游人纷至沓来,绝大部分都是本地游客,在缅甸旅行中我和33也发现缅甸人是非常喜欢旅游的,我们走的大部分景区都有无数本地游客的身影,这令我有些意外,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本地人一般都不喜欢去本地的景点寺庙顶部的佛陀浮雕经历了两百年的风吹雨打,见证了无数的兴衰,现在已有些斑驳模糊身着鲜艳服饰的女子攀登到寺庙二层,兴致勃勃的拍照留念,看来全世界人民都很喜欢到此一游当然啦,淘气的熊孩子也是不分国籍的,瞧这飞檐走壁的身段有些僧人还会驻足寺庙前默念经文马哈昂美寺的建筑风格带有浓厚的高棉风格,旁边还有几座金顶寺庙,不过外观比古旧的马哈昂美寺新的多,应该是近年修筑的茵瓦古城的主流玩法是马车,在乡间小道上五颜六色的马车随处可见,当地人给马儿编上了各式各样的小辫子,看着还挺萌的,乘马车游览景点和路线也非常固定,基本只去比较出名的四个景点,打开google地图,发现南明瞭望塔距离我们仅700米,这么近,走着去吧说起南明瞭望塔,还和中国有着一段交集,在明朝末期,李自成攻入北京以后,当时的崇祯皇帝自缢后,永历皇帝在广东称帝,一路逃到了缅甸的曼德勒,后来被当时的缅甸王所抓,囚禁在因瓦古城内,之后将其遣送回云南,最后被吴三桂所杀。眼前这座瞭望塔经历了数次地震早已倾斜禁止攀登,只留下空荡荡的身躯伫立在田地间瞭望塔下有不少支着摊的当地人,贩卖一些小手工艺品,至于样子,要说缅甸人也是蛮奇怪的,能造出美美的佛塔,却把手工艺品造的丑丑的……在塔下遇到了两个卖明信片的少女,得知我们是中国人后便笑眯眯的她一句你好,你一句谢谢,一直跟着我俩自娱自乐,要说缅甸人也是真佛系,你不买东西我也不在乎,自己开心最重要图中这个狡猾的少女盯上了33手里拎的橘子,于是乎我们仅剩的俩水果就被这姐妹俩瓜分了……此后每每在缅甸田间地头吃灰吃到喉咙发紧时,我就会想起那个在茵瓦古城的午后,两个缅甸少女用你好和谢谢和美女带走了我们的橘子此时茵瓦古城还剩两个景点,其中的柚木寺不是很感兴趣,在拦了数量马车后终于遇到一辆空车,告知了我们的想法后,车夫居然还是按10000k一车收费,what,咱就剩一个地方而已了,可这车夫似乎是一根筋,你们去不去别地方也是10000k,嘿,查了查地图,最后的雅达纳斯尼寺距离2km,走,区区2km,咱们自己有腿要说徒步茵瓦古城,这可不在我的计划之内,可今天就阴差阳错在这吃上灰了,别看路边香蕉长势喜人,上边一层全是尘土,这路程远倒是不远,就是一个灰大,大成什么样,到了雅达纳斯尼寺,我和狗子都灰头土脸灰头粉面灰黑化肥会挥发了最后的雅达纳斯尼寺隐藏在田野中,几座极富年代感的佛塔和佛像散落在此,荒芜的残砖破瓦让我想起了泰国的大城,不过规模要小许多佛像身前有许多鲜花,大抵是当地的村民过来摆放的,正是这个佛像的照片才把我吸引来此斑驳的佛像安静的伫立在一颗老榕树下,显得格外宁静和大部分寺庙中的金身佛像相比,露天的佛像斑驳脱落的颜色更显得沧桑厚重寺庙一侧还有一个小型的类似于庙堂格局的区域,可能原有的屋顶和墙壁在地震中毁坏了,只剩下断壁残垣和中央的佛陀离开雅达纳斯尼寺,茵瓦古城差不多逛完了,此时距离日落还早,33和我又对实皆古城兴趣不大,此时我们想到了一个地方,我们坐车来的途中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遗迹,可在各种软件都找不到那地方的名字,只记得是在一座小村庄附近,最后连问加打听,终于找到了这鲜有人知的去处——Le-htat-gyi Paya,目标有了,继续走吧,为啥不打个车呢,这地方是根本打不到车啊,崩溃ing如果没有满天的土,走在乡间小道上还是挺诗意的,还经常有惊喜出现,比如自我上学以来就没在见过的蜂窝煤,可惜现实总是很骨感,每辆马车驶过都会带起无数颗粒物,把我的思绪带回了奥威尔笔下那个永远闷热干燥的缅甸,100年前的缅甸来到遗迹面前才发现这建筑的体积很巨大,而且完全是开放状态,建筑右半部分已经崩塌损毁,残余的部分似乎在述说着曾经的故事,我查不到关于这里的任何介绍,凭感觉看来他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修缮和维护这里除了我们没有其余外国游客,只有兴奋的本地游客,要不是我们走陆路过来,也断不会发现这,要不是我们选择了极其硬核的徒步茵瓦古城,也没太多可能会来这里,真是天注定啊曾作为缅甸封建史上三朝首都的茵瓦古城,如今的一切都如眼前的高大遗迹,慢慢被岁月淹没,内心不免有些唏嘘,总觉得缅甸官方对于古迹的保护处于一个懒散的状态,不知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会不会熬得过下一次天灾人祸呢走进废墟内部,墙壁上有许多涂鸦,看起来怪怪的,内部大部分结构已彻底倒塌损毁,只能从残余的部分一窥曾经的恢宏快要离开时,草地上这个满地乱爬的鼻涕孩吸引了我的目光,大大的眼睛里写满了好奇,不知为何有些触动,在国内,这么大的孩子应该呆在蜜罐里当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吧,可在这呢,也许这个年纪的他同样也是快乐的吧乌本桥上的人来人往从寺庙出来发现路边有辆tutu,便上前询问大叔去不去乌本桥,大叔操着一口缅式英语说他正在等客人,不过他可以帮忙找找有没有村民能带我们去,说话间便对路边的小伙子叽里呱啦起来,小伙子不会说英文,大叔又充当起了翻译的角色,别问我们怎么沟通的,反正最后成交了,小伙子去路边的棚屋里推出来一辆小摩托,呃,摩托车,眼看来到缅甸后交通工具由四个轮子变成三个轮子,三个轮子又变成两个轮子,以后要变成独轮车可就666了,看着眼前这小摩托我感觉坐两个人就快超载了,不过不上也没别的招儿了,小伙子回头邪魅一笑,仿佛是让后排动弹不得的两名中国友人把心放到肚子里,一拧油门,噌地一声就窜出去了抵达乌本桥我和33的腿已经麻了,小伙子再次邪魅一笑便噌地一声绝尘而去,留下头发翘起来一分米的二人伫立在湖边,环顾四周,眼前这个屡次在国际摄影大赛中露面的乌本桥乍看之下蛮普通的,东塔曼湖边漂浮着垃圾,散发出一阵阵腥臭,桥下停着一堆旅游大巴,还不断有车子带着游客到此,激起一阵阵尘土,而桥上则挤满了人,远远望去人头攒动乌本桥的介绍就略过吧,当地人叫她“情人桥”看来不是浪得虚名,湖上有数艘小船在拍摄婚纱照,虽然湖岸边堆满了垃圾,不过湖心的水还是挺清澈的既然来到了爱情桥,也不能免俗地想拉着33从桥的那头走到桥的这头,看着桥头上的人山人海,我们坚决地迈出了脚步,然后在桥头上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气味和汗水中挤了10米我决定放弃,嗯,我怕第二天在各大媒体上出现:“中国游客在缅甸乌本桥不慎被挤落湖中”的新闻,咱还是不给别人添麻烦了一番辗转后与另外两个中国大姐一起拼了艘小船,注意哈,现在一艘船已经涨价到20000K了,一开始我以为包船的意思是可以吩咐船夫在湖上随意移动,结果发现船夫只是给带到靠近湖心岸边的位置就不动了,而且距离岸边也没远多少,别的地方人家不去,嗯,这钱花的不太值,唯一一点好处是,湖里的角度比岸上正一点日渐西斜,湖面上的船也多了起来,经观察发现,确实所有的船都是按照先来后到顺序沿湖心空地岸边一字摆开,我们由于来得比较早,位置是比较靠里的,而这个位置其实并不是最好的位置,看过去桥是倾斜的,想拍到四平八稳的乌本桥是别想了任何一个地方成为当地的代表都有其独特的一面,而乌本桥呢,我想是这古朴的柚木结构吧,在夕阳下加上推着自行车的居民,撑着伞的僧侣与天空中掠过的飞鸟,画面静谧而神秘,嗯,我都没拍到形形色色的人走在木板上,传来吱呀吱呀的声音,他们中有和尚,有农夫,有手拿相机的游人,也有头顶竹筐的妇女,男女老少,服饰各异,操着不同的语言,好像一个大舞台上上演的一出戏剧,每个人都是演员,每个人都在扮演他们自己几名小尼姑从桥上走过,黄色的袈裟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夕阳西下,僧人们也被美景所感染,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瞬间说句实话,包船我是觉得有点亏的,首先不能移动就限制了拍照的更多可能,有更好的位置只能眼巴巴看着,其次是很容易审美疲劳,这也太到此一游了,为了让乌本桥之行不那么到此一游,日落完毕我和33决定在湖心空地下船一路溜达回去,随着太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天际,湖中的船也纷纷作鸟兽散,一时间寂静了不少湖边的棚户让我想到了贫民窟,在刺鼻的气味与垃圾包围中,很难想象他们的生活,这个国家有着朴实的人民与虔诚的信仰,但许多地方的生活条件真心不敢恭维,而缅甸人似乎都有着苦中作乐的本事,日子再苦,也能拧巴而乐观地活着,这种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的人生观值得学习游人渐渐散去,徜徉在桥上吹着风感觉很舒服,如果有时间清晨过来看看日出应该很不错,比起无数旅行团的蜂拥而至,没有了太多喧嚣的乌本桥会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吧伊洛瓦底江那边的敏贡一早脑袋里有个声音在小声嘟囔要去乌本桥看日出,不过,很快就被另一个声音所喝退:“看什么看,睡觉!”于是睡饱了起床,这样也是极好的。吃过了早饭打车去码头,今天上午要去位于曼德勒以北11 公里,伊洛瓦底江上游西岸处的敏贡古城,这也是曼德勒所有景点中,距离最远的一个,而且,古城是单独收门票的哦,一人5000K来到码头已有不少游人在此等候,缅甸人时间观念不强,说好的9点钟出发,时间早就过了却连个船影子都看不见码头边上有搭起简易棚户的居民,看农妇熟练的取水、烧饭、洗衣、晾晒,孩童在尘土中玩耍,狗子懒洋洋的晒太阳,这才是缅甸人的日常吧码头上的人们不停往船上搬运着货物,自古以来,码头都是个人员混杂的去处,也是充满江湖气的地方,不知这些忙碌的人们都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几名青年爬上垒得高高的货物堆卸货,身手敏捷,动作灵巧比起成人,缅甸的孩童可能幸福感更高吧,毕竟这里不需要补课,也没有就学的压力,一个气球就足以让你开心的玩上半天了。等了许久船家终于安排登船了,船老大是一名黝黑的汉子,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就住在船上,这艘船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经济的来源,大女儿看起来10岁左右,眼神里透着远超这个年纪的成熟,而小女儿尚在牙牙学语,伊洛瓦底江水并不清澈,许多地方透着浑浊的黄色抵达敏贡古城需要近一个小时船程,途中可以欣赏两岸的景致,所以并不枯燥,你要是想问都有啥可看的,不知从哪飘来的大竹排可不乐意了,毕竟人都学会无人驾驶了远远可以望见星星点点的佛塔点缀在山间,敏贡古城到了下船一看有人,不对,是有牛在迎接我们,仔细一看,这牛不一般,还是有身份的牛呢这棵巨大的老树伫立在码头边,感觉十个人都未必能合抱,不知他在这里见识了多少人世间的沧海桑田敏贡古城并不大,大部分人会选择步行游览,古城内的几处景点大致都在一条主干道两侧,所以不必担心迷路,沿着主路跟着人群走就可以街道上日本二手车不时拉着满满一车人驶过车上的小姑娘发现我在拍她还比出了剪刀手,露出了缅甸招牌的微笑在即将靠岸的时候,远远望见巨大的敏贡佛塔矗立在岸边,走近发现真的是气势恢弘,这世界上最大的砖制建筑之一其实是座烂尾楼,眼前高达50米的遗迹只是整个工程的三分之一,如果按照计划建设,塔身将达160米高,比仰光大金塔还高48米。1838年,巨塔在一次地震中损坏,塔身震开了一道裂痕,看上去颇像座落在影月谷的黑暗神殿之前在塔的一侧有一条小径可以爬到塔顶,现在小径犹在,只不过早已在半途封闭敏贡佛塔是缅甸贡榜王朝的第六任国王孟云为他的王后建造的,当时的缅甸国富民强,国王孟云雄心勃勃地要建造一座跟曼德勒山一样高的佛塔来铭刻自己的功勋。这个疯狂的计划从1804年开始实施,当时的敏贡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砖瓦工地,砖窑密布,工人无数。据说孟云为了赶工程进度,最后干脆在伊洛瓦底江上的小岛修建了临时住所,亲自督促。但直到15年后孟云去世,这座巨大佛塔的塔基也才建到50米高,整个建筑也只完成了1/3。很难想象纯砖制的建筑物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因此它的坍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33喜欢砖结构的建筑,说比起水泥更有历史的厚重感,可能砖结构的建筑都是由人力一层层堆砌而成,也凝聚了更多人的心血吧走,组队刷副本去缅甸妇女大多面容和善安详,除了涂在脸上防晒美容的“特纳卡”,我觉得她们呈现出的与世无争是缅甸女人显得面部丰满的原因。百度百科对特纳卡的描述是未婚涂两侧,已婚涂单侧,我想实名反对下,因为我就没看见涂单侧的,难道缅甸女人都不结婚了不成,用33的话来解释就是,防晒霜哪有只涂一面的...坐在树下淡然的老僧,两个小时都没动地方一路来不停看到路边这种油炸奇怪食物,想想自己脆弱的肠胃,一直也没敢尝试回眸一笑的少女距离不远是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尚在使用的钟——敏贡大钟。大钟高8米,直径5米,重达90.55吨,奇葩的是,同样也由孟云王修筑,看来这个孟云王真是对一切大的东西有着蜜汁崇拜,塔要修最大的,钟也要最大的大钟这里人超级多,无论钟里边还是钟外边,举了半天相机想拍到一张没人的想想还是放弃了,不如多把镜头对准这些可爱的面孔来,比个心街上的少年们看我拿着相机便主动要求合影留念,这个表现欲也是没谁了在国内早已淘汰的大巴车到了缅甸经过重新粉刷,又焕发了第二春眼前便是最后一个景点,被称为奶油蛋糕的辛比梅佛塔,又称奶油蛋糕佛塔,据说这里又是世界的中心点所以整体造型设计成大圆形,而辛比梅佛塔护栏都是呈现波浪形,也象征围绕世界七座大山和海洋,也是孟云王为纪念王后去世而建的,要我说这国王真够深情的,这王后活着时候不知道享福不享福,就说死后给修的几样建筑就值了白色的奶油大蛋糕想不想咬一口塔基上有一个个小佛龛,里边有形态各异的佛像虔诚的老人在膜拜佛像,神态严肃不容侵犯90年代影楼照离开时遇到当地的某种节日庆祝活动,看这一个个酷似天兵天将的小伙子手持刀枪剑戟令我忍俊不禁在曼德勒四座古城中,最偏僻游客最少的敏贡古城反而是我最喜欢的,不同于阿玛拉普拉的喧嚣,因瓦的灰尘,这里宏伟的遗迹、可爱的人们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乘船回到曼德勒简单吃过午饭,便坐上了前往蒲甘的OK BUS,车程大概5个小时,比起JJ BUS的豪华, OK BUS要寒酸多了,和90年代的小公汽差不多,车里挤满了人和行李,舒适度极其一般,好在卫生环境还过得去,车内也没有异味。即将离开曼德勒,对这里的感觉我还是很茫然,很难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里混乱而嘈杂,满街都是癞皮狗,这里有不同时期的各种佛塔,有虔诚的僧侣,还有不时会朝你微笑的陌生人。奥威尔笔下的曼德勒是一座极其不尽如人意的城市------漫天灰尘,酷热难耐,那里有五大特色产品,均是以字母P开头,即pagoda(佛塔)、pariah(流放者)、pig(猪)、priest(和尚)和prostitute(妓女)。
那么这里到底有什么呢?我在曼德勒呆了三天,如果也用五个词来概括的话,我选择佛塔、尘土、流浪狗、僧人、和老爷车。Chapter 2 蒲甘——日出日落,千年轮回数年前看过一部纪录片《轮回》,影片一开场,画面定格在波帕山顶古老的寺庙,随着镜头变换,航拍视角下的蒲甘平原,裹胁在雾气中的无数佛塔有如一张画卷在平原上徐徐展开,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我对缅甸这个神秘的邻国的第一印象,恰如毛姆在《客厅里的绅士》中对蒲甘的描述------“晨雾中,它们隐约浮现,硕大、遥远而神秘,就像幻梦的模糊记忆”荒野大镖客之北部平原坐了五个多小时的小巴,抵达蒲甘已是晚上八点多,可能是接触游客较多的缘故,蒲甘人民比起曼德勒要奔放的多,街上不时有骑着摩托狂飙的年轻人,发出阵阵轰鸣,与此同时这边的生意人也透着一丝狡黠,眼看客运站的TAXI不狠宰我们一笔不罢休,只好走到站外拦了一辆车。抵达酒店第一件事就是租电瓶车,结果噩耗传来,在这个跨年夜里,全村的车都被租出去了,没车意味着寸步难行,我们去了一家又一家,终于在所有车行下班前租到了全村最后一台电瓶车,一打听价钱,快赶上平时二倍了,不过能租到就可以了。在此我想先安利一下蒲甘应该怎么玩,对于蒲甘,有一句经典的描述:“手指之处,皆为浮屠”,在蒲甘王朝鼎盛时期,蒲甘平原的佛塔数量达到13000座之多,蒲甘因此享有“万塔之城”的美誉,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几个世纪以来,蒲甘经历了世人的遗忘,战争的掠夺,风沙的侵蚀,地震的蹂躏,昔日万塔林立的蒲甘早已凋敝,但是这片被马可波罗描述为世界最美的景色之一的平原上还有2230座佛塔保存至今,太多的未知等待你去探索。众所周知,蒲甘由老蒲甘、新蒲甘、良乌镇组成,三地成三角形排列,其间1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都是蒲甘游览区,住宿的话,老蒲甘位置最方便,价钱也比较贵,我和33在老蒲甘住一晚,良乌镇住两晚,后来证明真是挺折腾的,不如三天都住同一个地方。蒲甘很大,所以交通工具必不可少,依我看来骑电瓶车是最自由最好玩的,自行车对体力是个考验,马车或汽车价钱贵而且缺少了探险的乐趣,我的玩法是分三个区域对这片土地进行探索,按图所示分成良乌到老蒲甘之间的北部平原;老蒲甘到新蒲甘之间的西部平原(标注南部);以及最大最原始也是最好玩的中央平原,三天时间,不多不少。凌晨4点半起床,摸着黑一路骑行,肆虐的冷空气刺激着每个毛孔,周身酸爽无比,本想按朋友之前发来的定位去许三多附近的一座小塔,谁知平原上伸手不见五指,道路错综复杂,怎么找也找不到目标,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之际,后方驶来一辆TUTU,心中大喜,跟着当地人走,准有门,再一看TUTU后还尾随着另一辆电动,看来都是同道中人啊,跟着TUTU一路七拐八绕,眼前忽然出现了一座四方小塔,塔上人影攒动,塔下车灯闪烁,今天的日出有着落了,不由分说停车脱鞋,弓着身爬进狭窄的甬道,片刻终于豁然开朗由于耽搁了太长时间,塔上最佳位置早已被捷足先登,此时天边已露出了一层鹅黄,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人堆里挤出个空隙架好三脚架这座小塔的位置位于中央平原,距离北部知名大塔都比较远,只能把镜头对准前方最显眼的金色葫芦形大塔——达玛亚日卡佛塔 (Dhammayazika Pagoda)人群里传来一阵骚动,原来远处的热气球不知何时已经悄悄集结,好像池塘里等候喂食的一群锦鲤,跃跃欲试、争先恐后,随着火光闪起,气球缓缓升上天空,这座塔的位置有些尴尬,距离大塔太远,以至于在热气球的飞行轨迹中很难拍到比较好的同框照,不过在现在整个蒲甘可爬的塔屈指可数的环境下,能找到一座幸存的塔就很不容易了远处可见臭名昭著的蒲甘瞭望塔,这座整个蒲甘平原最高的建筑物由于其格格不入的外形招到了社会各界的抵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怒斥之破坏文化遗产,而今,整个蒲甘明文上禁止攀登所有佛塔,这座瞭望塔也成了仅剩的几个日出日落观赏点之一气球徐徐升起,在缅甸乘坐热气球价格不菲,单次费用接近人民币两千块,在这些土豪们上天欣赏风景的同时,他们也成了一道最亮眼的风景忙不迭抓拍热气球之际,太阳已悄悄从群山后露出了头,赶快调转方向拍日出,太阳从露头到完全升起只有短短2-3分钟,而在这转瞬即逝的时光里,每个瞬间都是无法复制的,这几分钟也是光线最舒服的一个阶段,温暖而不耀眼,鲜艳而不浓厚我看过许多地方的日出,比起风景,其实日出最大的期待是等待的过程,看着天边的颜色由黑变蓝在变黄,直到太阳升起,我前方的一对外国情侣一直双手紧握依偎着坐在石阶上,并不像我们疲于奔命地按着快门,只是静静地欣赏着。是啊,我们很多时候忙于摄影,其实忽略了旅行本来的意义,如果像许多欧美游人一样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的待在角落里欣赏想必也会很有收获最先升空的雄鹰图样的气球终于飞来了,可以与日出同框了回看平原另一边,无数气球也已纷纷升空,从北向南横跨平原气球掠过头顶之际用长焦拍下了气球全貌,以及气球里的土豪们冉冉升起的太阳时而隐藏在云层中,时而漏出半张脸太阳的光芒透过云层,竟出现了耶稣光和33合影来了一张KAPPA,纪念一起迎接的2019年第一缕阳光,请不要吐槽我们乱的跟鸡窝一样的发型接了一张平原全景,受到高度和视角的限制,比起前几年的经典照片要逊色很多啦,可惜错过了来缅甸的最好时光,如今许多大塔受地震影响满目疮痍,芳华不再,禁止攀登的高塔也带走了最佳视角沐浴在阳光下的蒲甘平原,马车已经出现在乡间小路上,这景象仿佛把人带到了100年前的缅甸,平原上尘土弥漫,热气蒸腾看完日出回酒店洗了个澡吃了早餐,便带着地图骑着电动出门探塔,我们第一天住在良乌,所以按照自东向西的顺序一路往老蒲甘前行探索北部平原,第一站是与瑞光大金塔并列为缅甸四大圣塔之一的瑞喜宫塔,在寺庙外停好车,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金光闪闪的瑞喜宫塔映入眼帘,值得注意的是长廊尽头有工作人员检票,在蒲甘玩了三天,这里也是唯一一处检票的地方,一人25000K的门票按缅甸的标准并不便宜,只使用了一次感觉有点亏亏的坐落在伊洛瓦底江东岸的瑞喜宫塔是蒲甘最古老的寺庙,也是蒲甘唯一用石头堆砌的建筑,这座佛塔的修建历经了两位国王Anawrahta(1044-1077)和Kyansittha(1084-1113)时期,是蒲甘王朝的开国之塔,是缅甸佛塔的源头,也是早期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也是仰光大金塔的原型,只不过仰光的更加高大威猛一些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瑞喜宫塔的游人和信徒非常多,阳光照射在金碧辉煌的塔身上格外耀眼庙宇里的小广场上有许多鸽子,鸽群时而在青砖石路面上踱步,时而扑棱棱飞向天空,引得无数摄影人抓拍不停鸽子掠过塔尖,在蓝天的衬托下构成了美丽的图画闲逛之时,一支盛大的游行队伍缓缓走来,有的好似天兵天将下凡,有的好似仙女准备蟠桃宴,不过怎么越看越像西游记呢在缅甸,无论男女都穿隆基,一般女子的较为鲜艳,以前我觉得男人穿裙子简直是大逆不道,而在缅甸穿了一次就爱上这种感觉了,方便舒服还自由,33更是爱不释手,买了一条又一条。步兵阵列后还有骑兵方阵,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游骑兵队伍,他们英姿煞爽,所向披靡,岁月腐蚀了唐吉可德的矛,却闪亮了勇者的心离开喧闹的瑞喜宫塔,我们沿着地图来到狄罗明洛寺,最新版的孤独星球就是以它做封面哦,不巧的是正值修缮,寺庙大门紧闭,使得本就伫立在田野深处的悉隆敏罗寺更是门可罗雀,传说中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诵经大喇叭也关闭了,在外边拍了两张照片便骑车离开关于狄罗明洛佛塔的建造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修建这座塔寺的蒲甘王因为在这里从五个兄弟中被立为太子,因此把他的塔寺建在这里。在距离佛塔很远的地方就可看见耸立在田野中的悉隆敏罗神庙,神庙高46米,由红砖建成的精美外表虽然历经风雨,但是依然风采犹存一路边走边玩,发现路边好看的野塔就去瞧个究竟,不一会便又是汗流浃背,灰头土脸,事后回想每天在蒲甘骑车穿梭,真是每日吃土胖三斤,不知不觉便进了老蒲甘古色古香的城门,眼前一座大塔造型精美、气势非凡,金色的塔顶更是璀璨夺目,被公认为蒲甘现存最完整,造型最漂亮的佛寺——阿南达寺到了百度百科中对于阿南达寺有如下描述:阿南达寺由江喜陀王(Kyansittha)于1091年修建完成,此时正是蒲甘王朝的中期,工匠们已经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造经验,相比早期单一简陋的佛塔,无论从砌砖、砖石混用,还是采光通风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设计者已经不再单一地模仿,而是在建造中融入了缅甸传统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阿南达塔就是这个时期建筑的代表。佛塔的每边长约60米,主塔高51.24米。塔为圆形,塔顶尖尖,通体贴满黄灿灿的金箔,并镶嵌着无数光彩夺目的珠宝,在阳光的照下异常夺目与端庄。塔的底座是印度式的四方佛窟。佛窟和塔基外壁上共有1183块以佛本生事为内容的浮雕,佛窟内通道两侧墙壁上设有洞,内有1304尊佛像。主塔的周围环绕着小塔、佛像和各种动物怪兽的雕像。整座塔工艺精湛,繁而有序,集缅甸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
嗯,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三个字,666嗯,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三个字,666美轮美奂的阿南达寺是拍人像的好地方,33早已摩拳擦掌,这件我俩在巴厘岛购买的紫色的隆基从曼德勒一直穿到蒲甘,先后扮演了裙子、披肩、围巾等角色,原因不是没衣服穿,而是我俩功课做得不足,忽略了缅甸的温差和无比强烈的日照,带来了一堆背心短裤根本无用武之地,而缅甸的尘土更是几乎把洁癖的狗子逼疯,必须捂得严严实实,这条可怜的隆基就成了挡箭牌,要不是后来又买了好几件,这条怕是要被丢弃在缅甸了赤足行走在正午的蒲甘大地上,地下传来的热浪会如海浪一般不停翻涌着刺激脚底,加上地面的陈年灰土会牢牢吸附在裸露的皮肤上,据说每个来过缅甸的人回国后脚底都会增厚一层,对此我深信不疑塔内有四尊约十米高的站立金佛,分别站立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尊的姿态都不同,代表了不同的寓意,无数当地人和许多不远万里前来的香客一起朝拜、献花抓拍之际发现一个小朋友好奇的盯着我,于是有了这张照片Ananda一词源自梵文,意为“无尽的智慧”,而阿南达寺也不负其名,融合了建筑艺术之大成,从任意角度看都是精美绝伦,既气势磅礴,又兼并古希腊雕塑风格,细节丰富美妙。此时正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刻,小贩都躲到了树荫下,游人也是零零星星,这空无一人的广场倒是给了我俩凹造型的机会,不过顶着大太阳在这拍拍拍也是真够拼的总觉得阿南达寺不像一座寺庙而像一座宫殿,这也说明了佛教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广场一侧有个小水池,虽然已经干涸的差不多了,但在摄影师眼里,哪怕是一个水泡子,都是能制造倒影的利器漫步的欧美背包客,喜欢研究历史的他们大多手持一本LP,边走边翻寺庙后身有几座平房,看起来像是僧院,许多粉袍的小尼姑和当地小朋友在此乘凉,不时爆发出一阵阵银铃般的欢声笑语,老实说在缅甸虽然经常看见小尼姑,但大多时候都是低头沉默不语,据说虽然在缅甸和尚的地位很高,但是尼姑的地位并不高,而妇女的地位则更低了,看见开心的小尼姑不觉意识到她们也只是孩子,有着这个年纪里应有的天真离开阿南达寺前往附近的瑞古意寺,寺外到处都是摊贩,一位老妇人引起了我的注意Shwegugyi有“伟大的黄金石窟“的意思。瑞古意最中央的塔与阿南达有点相似,据说是模仿阿南达寺而建,可惜模仿的不太成功,除了建造初期的木门一直延用至今之外,其他的部分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山墙上还有到处喷漆过的痕迹,整个寺庙显得很斑驳,在16年地震之前,这里是仅次于许三多的日出观赏地之一,可惜今非昔比下面就来到整个蒲甘最高的建筑——他冰瑜寺(达宾纽寺)了,刚刚进入老蒲甘,身高67米的他冰瑜寺便映入了眼帘,好像一座巨型的堡垒,事实上,无论你在蒲甘任何一处佛塔登顶瞭望,都能看见他雄伟的身姿有别于阿南达寺的正方形结构,他冰瑜寺东翼部分向外突出,打破了完全对称的格局,这样的形式被之后很多大庙所继承。塔分两层,每层上有三级浮屠,次第收缩,用墙垛和小塔装饰,最上面是一座高高的金塔。塔内分5层(第一二层曾经由僧侣居住,第三层是冥想空间,第四层为图书馆,第五层为佛)。他冰瑜意指“般若”,即佛祖的无上智慧,无上正等正觉,也应了它的名字——“无所不知”从他冰瑜出来看了下时间,大概下午四点钟,准备动身回良乌,骑行间看了下地图,发现布勒迪塔就在公路南侧,这座塔也就是传说中神秘的394塔,据说是个看日出的好去处,现在对于此塔是否还能上的说法莫衷一是,既然顺路就去一探究竟吧。沿着导航走上一条小路,右手边金字塔型的砖塔就是布勒迪塔,来到面前一看心凉了半截,基座入口处修了一圈栅栏,再仔细看看一看却发现别有洞天,原来虽然为防止攀爬修了栅栏,但是栅栏并不是很高,踩着砖墙可以轻松从上边翻进去,大抵许多朋友来此看到栅栏就放弃了,但这可是个“网开一面”的格局,想破解还是不难的。爬上塔身看了看视野,发现蒲甘瞭望塔就在前方,真是煞风景,而且可活动的空间十分狭窄,早晨来看日出摸黑攀爬还是不太方便,就作为备选方案吧。从老蒲甘一路骑到良乌,还车,退房,又背着行李打车回到老蒲甘,要问为何如此折腾,只怪忽视了蒲甘的面积,今天入住蒲甘最有名的网红酒店——旧蒲甘坦德酒店,作为老蒲甘仅有的几家酒店之一,这家接待过爱德华八世的庄园式酒店性价比很高,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紧挨着伊洛瓦底江的这棵网红菩提树餐厅6点钟开始点餐,眼看时间充裕便在花园式的酒店里到处闲逛金色的夕阳沉到了天边,餐厅里的游客也多了起来,和33点了份大餐准备犒劳下早就在提出抗议的胃靠近江边的露台是绝佳的观赏江景日落的去处,想来缅甸可以悠闲地吹着风喝着饮料,而不必忍受风沙尘土看风景的去处实在是屈指可数,也不难理解为何这里是LP上力荐的日落观赏点之一了日落的金色光芒把伊洛瓦底江也染成了金色,江中不时缓缓驶来小船,显得画面格外宁静,除去游人,蒲甘的本土居民大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千百年来一直如此,随着缅甸逐渐对外开放,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只希望他们能保留虔诚的信仰与微笑上灯之后的大树餐厅安静的欣赏了日落,美美的吃了顿大餐,蒲甘第一天北部平原探索告一段落,在蒲甘的日子可以总结为披星戴月加吃土,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白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平原吃灰,晚上天黑了才算结束,虽然疲惫,但是乐在其中荒野大镖客之西部平原美好的一天从凌晨的闹钟开始,从被窝爬起揉揉眼睛,把自己裹得里三层外三层便骑着电动出了门,夜晚的蒲甘是真冷啊,可能缅甸的凉季仅仅局限于夜间吧,在路上还意外捡了一个小姑娘,聊天中得知看我和33动作毫不拖泥带水一看就是胸有成竹,跟着我俩一定有塔可爬,妹子也是够随意的,万一这俩人是大半夜不睡觉的神经病呢……昨天在探索时顺便去踩了下原定第一天要去的日出点,谁知哪怕踩过也险些找不到,蒲甘平原本就缺少地标,而导航往往不够精确,最要命的是许多塔在各个角度看长的完全不一样,只有凭借记忆力分辨,有了昨天的教训,今天预留的时间长了些,有惊无险,登塔成功,此时天色尚早,月光皎洁,繁星点点,索性架上三脚架拍起星空来今天恰逢金星伴月,深邃的夜空里,两颗耀眼的明星闪烁不停今天登的塔位于许三多东南侧的树林里,前方可看到达玛央吉寺、苏拉玛尼寺等知名大塔,视觉效果虽比不上许三多,但起码可拍的佛塔多了一些,可能是拍的太过兴奋,今天早晨的记忆出现了断层,画面中的大塔我一度认为是被地震毁去了塔尖的苏拉玛尼寺,可整理照片时发现苏拉玛尼寺应该在达玛央吉寺的后方,虽然也没了塔尖但是有绿幕遮挡维修,那么问题来了,眼前这座塔是谁呢,这就是蒲甘的神奇之处,以为自己已经对这片土地了若指掌,但你其实还一无所知安静的夜色中,除了陆续登塔的游人外没有一点声音,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游人或坐或站,都心照不宣的等待着太阳的升起,随着时间流逝,最后一颗星星也慢慢躲藏在了天际线后很喜欢这个城堡状的小塔,宁静幽深夜色褪去后天空的色彩变化是非常快的,眼看天边由蓝转红,再由红转黄,东北方的气球也如约而至远山背后,太阳露出了头,在蒲甘拍日出经常手忙脚乱,因为气球升起和日出方向不同,需要不断调转镜头,折腾skr人阳光再次洒满蒲甘金色的平原上,新的一天开始了无数飞鸟掠过有如玛雅金字塔的达玛央吉寺,传来阵阵鸟鸣,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该吃早饭了如今平原上的高塔悉数禁止攀登,可攀的小塔在高度上远逊色于昔日许三多等大塔,这就导致气球略过塔顶时角度过高,一般的焦段很难构图还是换上长焦吧,70-200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幅图符合我对蒲甘的一切想象,有佛塔、有飞鸟、有气球、有日出,只是眼前的佛塔已经残缺不堪,真应了那句话:“美好事物要抓紧时间去看,不然恐怕以后就没机会了”仔细分辨发现地上还有两个人,是不是迷了路错过了可爬的塔呢远处的彩色气球飞过修葺中的塔顶,好像给无头塔重新安装了头部看着从沉睡中苏醒的金色蒲甘大地,内心中无比宁静看日出时还有一个小插曲,一名剽悍的外国妹子爬到了我们所在塔的最高处,以超乎常人的平衡性稳居塔尖岿然不动,群众无不暗自称奇,可当来上班的守塔人大喊:“go down!go down!"时画风就不那么美妙了,原来佛塔在当地人信仰中乃神圣之物,岂能容闲杂人等随意登顶,妹子看了看下边,人头攒动,根本腾不出位置了,又不想错过这日出时刻,便将呼喊置之不理,你喊你的,我拍我的,一副你来咬我啊的态势,守塔人眼看也只能作罢,引得众人忍俊不禁,不过笑归笑,这种行为还是不推荐的,别的不说,掉下来砸到人怎么办,砸不到人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啊当气球纷纷集结在南方丛林中时,今天的日出算是完美落幕了,人群也纷纷散去,蒲甘的佛塔好象一块充电站,每当日出日落便将游人聚集过来充电,而其余时间便是自由活动时间,游人穿梭在田间小径,释放能量游人散去后终于可以独享这座塔了,小心翼翼攀爬至高处,开始了人像模式发现塔下的田野也蛮上镜的,微风拂过金色麦浪,农民伯伯高兴的合不拢嘴,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土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晨练结束后回酒店沐浴更衣,在消灭了四个煎蛋后再度跨上e-bike开始今天的探索地图模式,第一站是立于伊洛瓦底江边的卜帕耶寺,你看这个塔它又大又圆,可别小瞧它呢,像一个大铃铛一样的卜帕耶寺是蒲甘地区最早的寺庙,但是1975年地震的时候完全被损坏,所以现在看见是之后重建的,虽然不确定何时所建,但根据入口处的碑铭来看,可以追溯到3世纪。从佛塔的风格来看,很可能是9世纪蒲甘建城或者11世纪建城墙时所建造的。有种传说讲到:蒲甘平原第一位国王Thamuddarit治国时,遇老虎、飞天鼠、公猪、大鸟和一株大葫芦等5种怪物作怪吃人,大葫芦藤蔓伸向各处,断其茎即长回原样,直到Pyusawhti(163-243)王子带着神钵来到蒲甘收服这5样怪物。并在登基后于政府怪物之处修建佛塔,竖立在白色的石坛之上,外面涂金,里面供奉了舍利。而卜帕耶的意思就是“葫芦之塔”。另外,这里也是看日落的好去处哦。从最北边的卜帕耶寺出来沿着东路一路向南骑行,路边一座造型另类的寺庙吸引了我的目光,查了下发现原来眼前充满印度风情的高塔便是精美的大菩提寺(摩诃菩提寺),由Htilominlo王去印度朝圣回来后所建,名字和式样均拷贝自印度菩提加雅的大菩提寺摩诃菩提寺的建筑风格在整个蒲甘独树一帜,极其富有辨识度,令人过目不忘不远处就是离坦德酒店很近的葛道帕林寺,其实在昨日来酒店的路上便注意到了这座造型精美的高塔,查了下资料发现眼前的金顶佛塔竟然是蒲甘第二高佛塔,有55米高,而且建筑风格和第一高的达宾纽寺有相似之处,只不过看起来更修长门口偶遇刚从寺庙走出来的缅甸一家人,你问我怎么看出来是一家人的,看衣服啊网路上对于葛道帕林寺的描述并不多,这座寺庙是那拉帕蒂斯胡建完苏拉玛尼寺后的延续,与苏拉玛尼、达宾纽、悉洛明罗非常类似。葛道帕林的意思就是敬重的宝座,不知为何获得的关注远没有其余几座多关于那拉帕蒂斯胡国王兴建葛道帕林寺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国王因为过于狂妄自大,宣称自己的成就远远的超过了历代祖先,结果导致自己变成了瞎子,后来得到印度高僧的指点,塑了先祖的人像来忏悔赎罪,之后果然眼睛好了,于是国王就在举行供奉仪式的地方修建了葛道帕林寺。另外一个说法是德高望重的高僧Panthagu Mahathera受不了那拉帕蒂斯胡的狂妄自大而逃往斯里兰卡长达6年之久,葛道帕林寺是那拉帕蒂斯胡为了表达对Panthagu Mahathera的敬重而修建的。下一站来到葡甘西部最著名的佛塔——明噶拉塔,明噶拉塔与瑞西宫塔的形状很相似,唯一的区别是它是建造在砖结构的平台之上。由国王那罗梯诃波帝(Narathihapati)建造于1284年,是蒲甘国所修建的最后一座大型佛塔,在3年后也就是1287年,蒲甘国被忽必烈所灭,之后的蒲甘国便成为了元朝的藩属国。可惜在16年的地震中损毁严重,现在没法进入参观了从明噶拉塔出来继续南行,在公路的东侧,也就是右手边是另外一座西线著名的寺庙——古彪基寺,说到这个古彪基寺,在良乌地区还有一座同名的,缅甸寺庙名字本就复杂难记,而译名在各处网站还不统一,属实令人摸不着头脑。从外边看起来古彪基寺似乎平淡无奇,可寺庙内部却别有洞天,此塔与众不同在于内部的大量精美壁画,而且由于光线昏暗,墙壁上的玄机需要借助手电筒光才能一窥究竟,我和33蹭了一对白人老夫妻雇的当地讲解员,大饱眼福的同时还了解了一些佛教故事和蒲甘的历史,美中不足之处是为了保护壁画,寺庙内部是禁止拍照的,所以没有照片啦紧挨着古彪基寺有一座金顶佛塔,名叫妙泽蒂塔,传说阿奴律陀国王是依靠决斗杀了前任国王——同父异母的弟弟Sokkade后登基的,为了忏悔而于1044年在决斗的宝座处建成了妙泽蒂塔。妙泽蒂塔的亮点是塔前的一座小屋内存放着的一根四方形石柱,柱子的四面有骠、孟、旧缅甸和巴利四种文字我们来到位于新老蒲甘之间的明卡巴村时正值当地一场盛大的活动,说来也是巧,这几天频繁遇见当地人各种庆祝活动,可能他们也过公历的新年吧一台大卡车拉着当地乐队到此,直接就开启了乡村野台子演唱会模式,我和狗子饶有兴致地观看了一会便忙不迭的撤退了,额,怎么说呢,听得脑袋疼.....村里许多树上挂着提线木偶,木偶的形象千姿百态,不过对于这种按照人类身体比例制作的东西我总觉得邪邪的,尤其被挂起来以后整个木偶的身体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姿态,给本就僵硬奇怪的木偶平添了邪气,要是在晚上忽然撞见一棵挂满了傀儡娃娃的树,简直是恐怖片既视感发现了两个邪恶的娃娃,这美滋滋的表情还真生动村里有手艺人在路边画海娜,作为一个地道的社会人,不来一套怎么行,于是半小时后,我和33都成了花臂社会人画师技艺精湛,寥寥数笔,复杂的图案便跃然臂上,这种染料大概能保持2-3天,当然要是像33这样欠儿欠儿的没过一会就用洗手液去洗,也就2小时吧马努哈寺就坐落在村中,这座寺庙的来历也是充满戏剧感,马努哈王原本是下缅甸的孟族小国直通(Thaton)国的国王,他在战争中输给了蒲甘自己也当了俘虏,成了缅甸版南唐李后主,李后主在成为宋朝俘虏后写诗,而马努哈王成为蒲甘俘虏后则开始盖庙,盖成了就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吧,这么一看缅甸人都是天生的建筑工,郁闷盖庙,开心盖庙,赎罪盖庙,怪不得庙宇这么多寺庙的背面佛室内有一尊20米长的大卧佛。据说这尊卧佛同这座寺庙的所有坐佛一样,栖息在逼仄的狭小空间里,可能是国王把自己的处境和心态投射到了佛像身上吧,由于功课没做足,我和狗子没有走进去看到卧佛,也蛮遗憾离开马努哈寺向南前进,道路西侧发现了一个小土坡,隐约看见坡上的寺庙塔顶似乎有人,难道是座可爬的塔,走近停好车一看,果然可爬,爬上去一看这塔顶是个不小的平台,视野不错,就是高度略低塔下一位瘦瘦的沙画师看我的隆基系的实在太随意了,主动过来帮我重新系了一下,怕我记不住步骤特意慢慢地一步步演示,缅甸人说话都细声细语,动作也很轻,这个沙画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他是我在缅甸行走中遇到的友善的缅甸人的一个代表吧,只可惜我最后还是没记住怎么系.....同样没记住的还有这塔的名字和坐标......西线看的最后一座寺庙叫做圣涅特姐妹寺(Sein Nyet Sister Tamples),位置已经非常靠近新蒲甘了,这是以一座名为圣涅特阿玛(Sein Nyet Ama)的寺庙和一座名为圣涅特尼玛(Sein Nyet Nyima)的佛塔为组合的建筑群,这个名字真是无力吐槽了...两座塔虽然名字听起来几乎差不多,但是样貌却差远了,方形的阿玛是姐姐,圆形的尼玛是妹妹,所以综合起来就叫姐妹寺了.......离开姐妹寺不一会就到了新蒲甘,午后两点钟的新蒲甘十分炎热,街上游人零零星星,按照LP上的推荐找到了silver house餐厅,餐厅老板是一对和善的老夫妻,和33一人消灭了一大盘盖浇饭,心满意足的上路了。从新蒲甘出来一路向东骑行,蒲甘南部的公路人迹稀少,一路狂飙测试了下e-bike的极限速度,50KM/H不能再多了,接下来的目标是探索达玛亚日卡佛塔(Dhammayazika Pagoda)周边的860塔,一路来到蒲甘平原南部最大的佛塔——达玛亚日卡佛塔前,发现寺庙正在修葺中,数名工人正在脚手架上干活。LP上说这里有闹鬼的传说,传闻中此塔是一位将军主持修建,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就是塔没修完,人没了,将军不甘心啊,于是乎后人经常在各种照片上看到将军的身影,最近一次是不久前的一次政府主持的仪式上,不知道将军抢没抢到C位。由于地处位置偏僻遥远,达玛亚日卡佛塔少有人知,其实这座寺庙也是蒲甘不可错过的寺庙之一,为什么呢,因为整个蒲甘的佛塔都是四方形的底座,而眼前这家伙却是个奇葩,它的底座是五边形的,在五边形的五个顶点各有一座小塔,共同围绕着中心的大金塔,通常四面安佛的时候比较简单,依方位分别供奉北方拘留孙佛、东方世拘那含牟尼佛、南方迦叶佛、西方释迦牟尼佛四位现世大佬即可。可现在是五面,多出一个位置怎么办?最后只好一名替补充数了,弥勒菩萨(Metteyya)以候补的身份提前挤上了主席台。从达玛亚日卡佛塔出来费了一番力气找到了860塔,可不幸的是860塔已经彻底被封了,而且从封住楼梯入口的大量新鲜树枝来看就是这几天的事,日出的好机位又少了一个,真是个悲伤的消息,闲逛之际,860塔附近的两座塔引起了我和33的注意,这不是860塔日出时的前景孪生塔吗两座塔静静伫立在这里,完全相同的构造看起来像是镜像出来的,这里除了我俩没有一名游客,甚至说我俩是今天第一次来次的游客都有可能。这里安静得可怕,和世界上大多数名胜不同,蒲甘是个无时无刻能给你惊喜的地方,这片平原上有太多人迹罕至的佛塔,和错综复杂的小道组成一张复杂的网,沿着网络一层层抽丝剥茧,也许在下一个路口就会发现一个未知的神秘去处缅甸的妙处在于不论何时,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花几个小时一个人拥有一座佛塔或者寺庙,而到了蒲甘,你甚至可以坐拥有一个王国这两座漂亮的城堡型双子塔在任何地方我都没有查到名字,也无从得知他们背后的故事,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旅途中最惊喜的存在,每个人都希望在蒲甘找到一座属于自己的塔,我觉得我已经找到了赶往日落点的路上误打误撞找到了一座很小众的日出塔,只可惜和860一样于近日被封,只能一路吃着灰来到官方观景大土坡,搞笑的是上土坡竟然是收费的,不过有通票就不需要再买票了,等上坡一看,土坡另一端根本没人看管,也就是说,没买票的可以从另一边绕上来……绕上来……触摸冬日里的阳光等候看日落的不光有游客,还有许多和尚,看这帅气的和尚和姑娘们聊的兴高采烈,想想缅甸的和尚还挺幸福的官方观景土坡本是政府为取代禁止攀登的佛塔所建,但是位置和高度差强人意,前景基本被树遮挡,佛塔也不突出,坡下不时驶来满载游客的大巴车,搅起漫天灰尘,远处的景物看起来雾蒙蒙一片太阳在薄薄的云层中渐渐下落,柔和的余晖轻轻地洒在大地上,一层一层地给天下万物着色,使大地上的一切,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发生变化蒲甘的日落综合看起来是不如日出震撼的,原因便是缺少了热气球的点缀,而这个季节也很难出现火烧云看完了日落驮着33在平原闲逛,想寻觅机位拍星空,经过达玛央吉寺发现暮色中的达玛央吉寺好似一座史前文明遗迹伫立在荒原上,巨大的金字塔型神庙透露出莫名的暗黑氛围,当下准备在此拍几张星空,日落后的蒲甘平原黑夜降临很快,眼看天边已经有星星向我眨眼,高兴之际一盆冷水浇在了头上,达玛央吉寺居然开灯了......而且是那种巨亮的探照灯......额洗洗撤退吧回酒店路上心里不甘心啊,于是路过合眼的塔就停下来拍几张,说实话,在入夜的蒲甘平原溜达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这些在平原上伫立了成百上千年的古老建筑按中国人的传说来看都有些灵性,到了晚上总觉得他们都是活的,尤其是当你用电筒照射时忽然发现某个寺庙中的佛像面带微笑注视着你,加之平原上到处传来不知何种生物的嚎叫声,神经脆弱的还是不要尝试本想拍几张银河,无奈方向都有光污染,只能拍拍星轨玩了荒野大镖客之中央平原在蒲甘的第三天依旧是披星戴月的节奏,早晨起床便骑着电动带着33直奔394塔,顶着寒风骑行20分钟后抵达时发现塔上还空无一人,欢喜之际发现身后车灯闪动,只见几台tutu正在尘土中逼近,嘿嘿,你们来晚了,刚高兴了不到一分钟,几辆tutu竟在我目送下绝尘而去,义无反顾驶向平原深处,迟疑间又有几辆车接踵而至,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我脑海里,能让tutu扎堆前往,前方一定有更好的机位!当下发动车子尾随追赶,半晌间柳暗花明,前方是一个观景土坡,心里一下子凉了大半此时土坡上已有不少游人,犹豫了片刻还是停车上坡,眼前日出方向有一水潭,和昨天的坡应该不是同一个,看着水潭不禁想到了气球略过的倒影还是有点厉害的,便决定今天日出就在这拍了,架好三脚架来了一张,看这水中的月亮,看这自然的冷暖对比,就差气球肥来了,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可这时还没意识到金鹰气球意料之中的第一个飘来,可以清晰看见气球升空时的火焰由于今天的位置更靠近东北方,所以距离气球比前两天近了一些,好处是镜头里的气球大了一圈连续三天的日出看来已经有些审美疲劳,想拍好蒲甘的日出,找到一个好的佛塔做前景很关键,可惜今天前方的佛塔比较矮小,已经隐没在树丛里。看着薄雾中星罗棋布的佛塔不禁想起了奥威尔对宗教的质疑:那些相信佛祖的权贵怎么会怕作恶众生?他们可以踩在平民的身上得到想要的一切,他们相信暮年之时再做些功德弥补之前的罪孽。比如出资修建佛塔,修建的佛塔要有石雕、镀金的塔顶,和随风叮当叮咚作响的铃铛,每次的铃响都代表一声祷告。这样,来世他还是会投生为人。虽然书中机关算尽的吴波金落得应有的下场,但以修佛塔抵消自己的罪恶还是莫大的荒谬与前两日观赏日出身边游人心照不宣的宁静不同,今日周围异常嘈杂,无数坐旅游大巴来的各路旅行团在身边吵吵嚷嚷,叽叽喳喳,中年大妈们拿出了丝巾,锥子脸美女们掏出了美颜相机,想想本可以独享394塔安静地欣赏日出,真是悔之晚矣当太阳冉冉升起,气球也飞到了水潭高空,然鹅,飞得似乎高了点,画面要装不下了,期待的倒影,空欢喜一场......看来政府修建观景台的主要面向人群便是跟团来的游客了,想想也挺搞笑,这些土坡好像一个个草场,每天牧民(导游)便带着羊群(游人)来这吃草,吃饱了回羊圈休息,周而复始远方的瞭望塔也成了景色中的点缀,看起来还是不太和谐凉季的缅甸往往少云,空气并不通透,在阳光映照下平原上的一切看起来都被镀上了金色,而雨季由于空气湿润,景物的色彩看起来会更鲜明,此时往往能看到壮观的朝霞和晚霞,但美中不足是雨季并没有热气球鸟群飞向空中,新的一天又开始了鸟群掠过苏拉玛尼塔,这座曾经出现在无数蒲甘宣传照中的城堡状美丽佛塔在16年地震中损毁严重,精美的塔尖全部坍塌,无一幸免似乎热气球也看不下去了,来给这些无头骑士安个头吧鸟群渐渐远去,却有一只落单的在塔尖沉思这几座塔都在维修头部,一直没搞清谁是谁可能是怕这只孤鸟寂寞,又来了一只来做客金色的天,金色的土,金色的树,金色的塔,一切都是金色的在蒲甘的最后一个日出不尽人意,但缅甸孩子的笑脸总是能治愈不愉快看完日出回酒店吃饭洗漱,今天还剩中央平原等待探索,比起大塔扎堆的老蒲甘区域,中央平原要冷清的多,尘土弥漫的田间小路像迷宫一样连接着藏身在树从中的佛塔。路遇感兴趣的野塔便停车进去观瞧,许多外表不起眼的野塔内部却都别有洞天,瞧这佛像诡异的眼神总觉得在盯着你看另一边的看起来要顺眼一些前往达玛央吉寺途中在此碰见了这个像口巨钟的怪塔,总感觉像某种外星生命的飞行器,走近绕了一圈发现这座塔竟然是实心的,连门都没有,这还真是在缅甸头一次见距离不远就是达玛央吉寺了,想找塔并不难,眼前的大家伙在平原任意位置都能看到,所以当你迷路的时候,只需要找找他的位置就可以了说起达玛央吉,还有一个关于“弑父”的故事。12世纪,阿拿翁薛胡王的次子Narathu为了争夺王位,
弑父杀兄,成为蒲甘王朝的第五代君王。
他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为了赎罪,开始建造最大、最精致、最具个性的寺庙。
暴君的本性使他对佛塔的建造要求极为苛刻。
据说如果砖块之间有裂缝,就会砍断工匠的手指,刑具至今还留在寺内。正因为此,在1975年的地震时,其它佛塔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
而达玛扬基寺却安然无恙。
甚至这次2016年8月的地震,它也几乎毫发无损。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达玛央吉只有塔座,没有塔尖,好像一座祭台。廊道内通向佛堂的门已被封上不能进入,据说里面就是拿勒胡王被刺杀的地方,后人觉得比较恐怖,加上还没有建完,就给封上了。虽然这里被认为是不详的去处,当地人也把它称之为“厄运塔”,但是塔内一层回廊里的光影却很迷人,温暖的阳光透过门窗照射进塔的内部,犹如一道时空隧道昨日拍摄日出时我就注意到了达玛央吉寺东部后方那座漂亮的城堡型佛塔,今日正好仔细探索探索,走近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佛塔群,这座漂亮的佛塔是其中最高那座,看了看石碑上的名字,瑞南因它僧院,原来传说中的穷游塔就在这里,而眼前这座塔便是知名的封面图了,只可惜后方拥有大平台的穷游塔平台早已上锁,没法攀登了骑士的长枪断成两截,佩剑也满是死亡的气息。
他从尸体中爬出,慢慢擦亮了盔甲和武器,
找了一匹最烈的马,朝着远方缓缓前行前方便是蒲甘平原另一大地标建筑——苏拉玛尼寺,曾几何时,这座承载了蒲甘建筑艺术之精华的大型佛塔是多少人纷至沓来的所在,其漂亮的火焰状塔尖也是蒲甘明信片中的常客,只可惜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眼前残破的苏拉玛尼寺已经看不出原本的样子寺庙前的小广场上有当地人在做布施一开始对于这种不明食物我们是拒绝的,但禁不住正在拿它喂孩子的中国同胞大姐的强烈推荐,就来了一份,这一吃停不下来了吃饱了年糕便蹭着一个旅游讲解团进入内部参观,寺庙内部区域面积不逊色于达玛央吉寺,与黑黢黢爬满蝙蝠的达玛央吉寺相比,苏拉玛尼寺大量精美的壁画算是阳光多了,这里也是唯一允许自由拍摄壁画的寺庙,墙面完全没有防护栏,上千年的壁画毫无遮拦呈现在我们眼前,大量细节栩栩如生,不过最好不要用手去触碰壁画哦壁画内容涉及古时缅甸的等级制度,衣冠服饰,民族风俗和社会活动,至今可以看见鲜艳的颜色,整个回廊的壁画讲诉了佛教的起源,如何传入缅甸,又如何被人们接受并且进化,还讲诉了佛教的各种祭祀活动,比如划龙舟等,如果用电筒仔细靠近观看,你会发现没有一幅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是重复的在苏拉玛尼寺足足转了40分钟才离开,接下来横切平原一路来到瑞山陀塔,提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提起国人给他起的另一个亲切的名字——许三多塔,你是不是恍然大悟呢,作为蒲甘曾经最负盛名的民间观景台,瑞山陀塔以其完美的视角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不过随着全面禁爬的开展,曾经热闹的许三多也恢复了冷寂在瑞山陀塔边的一座长方形佛寺内可以看到一尊足有20米长的卧佛,与众不同的是,寺庙入口极其狭窄,庙内空间逼仄,压迫感十足。山陀塔名字的意思是“金色神圣的发舍利”,以供奉珍藏在塔内由庇古王进贡的佛发舍利为塔名,也许塔内当真藏有佛陀的头发,可眼前这尊卧佛处境还真寒酸,连翻个身都做不到...在塔下闲逛间居然发现了在织布的长颈族老奶奶,久闻东枝的茵莱湖有个长颈村,不过早已沦为游人拍照的对象,没想到在蒲甘居然也有“野生”长颈族出没逛完了许三多,整个平原的核心区域基本已经探索完毕,展开地图,平原东南部的敏南达村吸引了我俩的注意力,好吧,其实只剩这么块地方没解锁了,当下跨上e-bike,沿着土路一路向南前进。
广阔的中央平原人迹罕至,正午的阳光下除了偶尔可见在树荫处纳凉的当地人基本看不到游客,骑行至达玛亚日卡佛塔附近,忽听附近有人声传来,仔细循着声音看去,竟发现声音是从不远处一座佛塔上传来的,再仔细一看,上边居然有人,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歪打正着找到了一座可以攀爬的佛塔,通过狭窄的楼梯进入,顿时豁然开朗,鲜花、气球、蛋糕,嗨,你看,为了庆祝我们找到这里,当地人都给我们准备好接风了,“欢迎沈阳代表团莅临此地指导。。。”好吧,不装13了,人家小朋友是在这求婚。。。啊,不对,还没成年呢,是过生日,浪漫的过生日,今天的小寿星要不要这么幸福爬上最高层平台放眼望去,达玛亚日卡佛塔就在眼前,可以想到清晨热气球从眼前掠过的画面,这里是绝佳的日出机位,可惜我们昨天过来没有找到这里,没有机会在这看日出了这里距离已经彻底封闭的860塔很近,视角也很赞这里地处平原南部一隅,位置极其难找,如果住在老蒲甘或良乌骑车过来至少需要近半个小时,不过综合来看,这里无疑是最棒的日出观赏地在平台上闪转腾挪了半晌,下边的生日典礼已经开始啦,欢声笑语间,孩子们热情地请我和33吃蛋糕,看了看他们小小的蛋糕,我和33生怕他们不够分了,便婉拒了他们,在缅甸,许多记忆都是关于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这个在佛塔上度过的午后,如此温暖人心告别了孩子们,在各种土路迂回中前进了许久,墨镜都快被灰尘糊满了,在颠簸下33已经坐不住了,在后座叫苦不迭,车子驶过一个三岔路口,终于到了,这里竟然还有个观景土坡,爬上去看了看,整个村子尽收眼底,不少村民拿着农具正在劳作,在村里逛了逛,与游客集中的区域相比,这里要原生态得多,路上遇到的村民都热情的向我们挥手致意,整个村子里没看到一名游客,可能90%来蒲甘的人都不知道这么个地方吧从村子出来和33一路往北前行,这边是彻头彻尾的未知区域了,各类攻略上对此的描述都是少之又少,而这一带的佛塔就像荒原中伫立的一座座古代遗迹,静静等待你去发现眼前的佛塔我没查到太多信息,不知是不是不出名的原因,在地震中损坏的部分也无人维护,令人叹息眼前三座并排相连玉米状尖塔构成的寺庙,名叫巴耶通祖寺,俗称三圣庙,建于13世纪后期,是蒲甘建筑样式最独特的寺庙,其风格和高棉文明的建筑有相似之处。三个佛塔互通的结构沿袭了印度尼泊尔的佛教建筑风格,这在蒲甘是比较少见的没有任何攻略和路线,在荒凉的东南部平原探索,这种随心的自由探索常会带来惊喜,下午的阳光柔和而不刺眼,洒在金色的草丛中,莫名有种童话故事的感觉下午在这片区域玩了许久,许多佛塔并没有记名字,你问我都去哪里了,谁care呢,记住这个温暖的下午就够啦不知不觉又到了太阳落山的时间,今天的日落点选在了另一个小土坡,说是选的,其实就是乱转时候偶然地发现,诶,这里看上去不错啊,登顶朝西看去,可以看见昨天看日落的小土坡,不过今天的视野要好一些这个土坡的视野到底好在哪里呢,就好在前方这座造型精致的小佛塔了,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前景都是最重要的又是一个无云的日落,眼前的景象若有彩霞相映会是怎样一副美妙的图画呢飞鸟也列队归巢,蒲甘平原的一天即将结束,对这片大地来说,每一天都和过去的一天没什么不同,唯一的变化只有在这活动的游人总而言之,今天的日落点还算可以,在可爬的塔越来越少的今天,这个土坡的视角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太阳落山后天色黑的很快,由于一直对白天那座形如巨钟的实心塔耿耿于怀,晚上便又专程来此拍摄星空,本想离得更近些,无奈夜色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白天那条能走到塔下的小路了,只有远远架三脚架拍摄,一组星轨没拍完,平原深处又传来了鬼哭狼嚎,声音极大,在静寂的夜色中穿透力极强,而且感觉声音越来越近,尼玛打不起还躲不起嘛,走,大不了不拍了!事后问狗33听起来像什么,33说像狼,可我感觉像是人在吼叫,还得是那种正在受尽折磨的人凄厉的哀嚎,这片平原有太多的故事,晚上有点邪门也不足为奇Chapter 3 茵莱湖——碧波浮岛,谁的乌托邦此时的北缅好像被英国的魂魄附了体。野花遍地盛开——密林中的忍冬,气味如同落地梨子的野蔷薇,甚至还有树丛暗处的紫罗兰。太阳在低空中盘旋,夜间和清早都冷得冻人。从山谷中涌动出来的白色薄雾就像巨大的水壶沸腾出的蒸汽。人们出来捕猎鸭和鹬。鹬多得数也数不清,还有成群的大雁从浅滩上飞起,叫声仿似拉货的列车驶过铁桥。——摘自《缅甸岁月》在做缅甸行程时,茵莱湖是我比较纠结的地点,总觉得这里是一个过度商业化、到处脏乱差,位置也比较蹩脚的地方,到此才发现对这里的误解是很深的,茵莱湖是什么样子,用陈毅元帅那首经典的诗来形容最恰当不过——“飞艇似箭茵莱湖、碧波浮岛世间无”泛舟茵莱湖昨日坐上了前往茵莱湖的夜巴车,有了前车之鉴,这次我和33都披上了羽绒服来抵御车内的寒气,朦朦胧胧间听到一口流利的缅甸英语:“古德毛宁,艾瑞巴蒂”,以为是做梦呢,一想不对啊,这做梦哪有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揉揉睡眼一看,原来是上车收门票的,买完了门票没多一会车子就抵达了终点——娘水镇,看了眼时间,凌晨5点,额,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下车后看了眼我们的酒店距离很近,便没有理会在车站拉活的司机,没想到有位胖胖的大叔一直锲而不舍地跟着我们,得知我们不坐车便开始了推销包船游,问了下价格,15000K,所有常规景点都包括,价钱还可以,看他样子也挺憨厚,行,就这么定了,此时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眼前:反正也醒了,干脆一会直接去看日出吧,和33沟通了一下,33觉得连续三天早出晚归,白天吃灰,坐了一夜大巴,睁眼就去继续日出,这玩法也太硬核了,嗯,忽略沟通过程,最后的结果是到酒店放下行李,洗了把脸,在床上躺了5分钟,我们就跟着胖叔叔来到了码头,走喽,我们出海去寻找one piece喽!清晨的水面上飘着薄雾,这里所有的船形状都是一样的,船身狭长,后面装着一个柴油马达,船上放着带靠背的小板凳和救生衣,区别就是船身的颜色和船夫的模样,大家一定把乘坐的船的特征记住了,不然等你开心地逛完回来就会发现岸边停的船全是一样的,要是船夫碰巧没在,你就慢慢去寻找自己的船吧,一艘船大约能坐4个人的样子,我们2个人独享还是很自由的本以为在蒲甘看日出已经被冻出经验了,事实证明还是too young了,茵莱湖的清晨有多冷呢,直叫人蜷缩成一团不敢挪动一下,生怕好不容易攒的一丢丢热气散了,时不时水花打在面门上,便是一激灵,我俩现在是啥形象呢,看到对面过来那艘船了没,看到上边那两个只露出一双眼睛的人了没,这就是乘船看日出的真实写照顶着寒风行驶在茵莱湖上,耳畔只有风声和柴油发动机突突突的声响,茵莱湖的面积非常大,南北长,东西窄,整个湖区又分为“北湖”和“南湖”,就像两根串在一起的大丝瓜,游人聚集的娘水镇位于北湖的最北端,而大部分景点都在北湖南部,茵莱湖的核心区域也正位于此随着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水道也慢慢变宽起来,这时我发现远处的水面上有几艘小船,船上的人看到我们靠近便开始了杂耍,独脚渔夫,茵莱湖最知名的所在,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了单脚划船的渔夫是茵莱湖上最迷人的舞蹈家,他们至今还保留着其非常原始的“独脚划船”的习惯。。。。 茵莱湖有着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捕鱼方式。。。 好吧,我编不下去了,这些身着橙黄色大马褂头戴斗笠,手持圆筒状竹篓的”渔夫“统统都是演员而已,可以认为是为了配合游人们的拍照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商品,曾几何时,我在各大摄影网站看到过许多形态各异的渔夫图,往往还配以某些极富逼格的文字,咳咳,都是摆拍而已,咱们就不能诚实些吗,谁家渔夫捕鱼还得穿制服诱惑的,在这行为艺术给鱼看呢啊我告诉我们的船夫我们不想看这些fake fishman,我们想看 real fishman,船夫点点头继续朝湖中心前进,远处不时看到小船,涟漪处惊起一群群水鸟可能这里是他们的聚集地,远处又有一位开始了表演这位看我们离得近了,开始了更卖力的表演不得不说,这动作真的难度蛮大的,全身的重心全都集中在一条腿上,还能在水里保持平衡,没个把月练不出来看这边有观众,后方又来了一位抢生意的,独角戏变成了二重奏,仔细一看眼前这位眼熟啊,许多人照片里的常客,原来是他我们的船夫看我拍的兴致勃勃,便把船停了下来,这位大哥显然是觉得后来这位影响了他的发挥,便调转方向来到了我们船的另一侧,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确实是用一只脚划船,动作飘逸,甚是厉害后边这位一看就不开心了也追了过来,而前边这位一看便是老江湖了,深知以不变应万变的手段,任你翻天覆地七十二变,我自岿然不动,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此时便能看出差距,数秒钟一动不动,连表情都没有一丝波澜,什么叫好演员,这就叫好演员!
眼看演员动作摆的差不多了,我们拍的也差不多了,也差不多该走了,这时我们和眼前的影帝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场面一度变得十分尴尬,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默对视片刻,影帝觉得再不开口就要被尬伤了,便吐出了一个词:“money”,我回头看向33,33掏出了一张1000k的纸币,塞到了他手里,影帝看着1000k面露不悦,场面再度变得十分尴尬,为了化解尴尬,我告诉船夫赶紧开船,离开时候我也觉得1000K太少了,人家在这摆了半天造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在湖上冻了一个小时,终于等到日出了,其实这几天下来,看日出已经有些麻木了,不过与蒲甘的金黄相比,茵莱湖则多了份小清新的感觉远远望见湖上驶来的小舟,哎,演员又过来了,不对啊,这个穿的怎么和新手似的,靠,这是货真价实的独脚渔夫啊此前听说过茵莱湖上除了表演的渔夫之外,还是有一部分真正的独脚渔夫的,而真正的独脚渔夫一般只有在早晨才能看到,这也是我俩选择直接来看日出的一个重要原因距离近了我们发现真正的捕鱼者与表演预付最大的区别是手里的工具由夸张的竹篓换成了渔网,确实要高效多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世世代代在水边长大的茵达族人从小练就了用脚划船的硬功夫,只见渔夫一边用脚划船一边腾出手来撒网,行船捕鱼两不误,这就是茵达人的智慧这些真正的渔夫并不理会一边在拍照的我,自顾自地一边用单脚划着船,一边撒网捕鱼,他们也不会上来讨要拍照费,毕竟比起摆出各种动作,捕鱼才是他们的职业渔夫左脚稳稳伫立在船上,右脚缠绕一根木桨搅动船下的湖水,小船便飞快地前进,一条腿支撑另一条腿勾住桨一张一合地划,就像跛子在行进,有趣极了看到了真正的独脚渔夫,也不枉费我们一大早挨冻这么久,此时初升的太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把浪花染成了金色,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诶,崔岷植怎么也过来捕鱼了?看到眼前的画面,我不由想吟诗一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茵莱湖交警温馨提示:前方乌云压顶,请加速驶离茵莱湖也是各种水鸟的家园,有时他们会绕着游人的小船盘旋不停离开湖心区域,湖中的建筑多了起来,可此时明明没靠近岸边,这些房子是哪来的呢,这就是茵莱湖著名的奇观之一——浮岛,这些漂浮在水上的土地可以随湖水的涨落而升降,也可以像船一样划来划去,神奇吧茵莱湖上的浮岛有天然浮岛和人工浮岛之分。天然浮岛是湖中水草、浮萍、泥土经过日积月累而自然形成的。人工浮岛是人造的,当地人把湖上丛生的水草、浮萍、藤蔓植物等聚集起来,上面覆盖湖泥,铺设成浮田。这些人工岛是可以作为土地进行割让买卖的。浮岛的面积大小不等,大的浮岛有上万平方米,小的只有1-2平方米左右。人们用竹篙、木桩等支撑浮岛四周,使它们不能随波逐流、到处移动。只要拿开这些固定物,就可以连人带岛一起迁移。浮岛上水源充沛,土质肥沃,非常适合作物种植,为了方便耕作和管理,人们将浮岛开垦为一块块细长的浮田,在浮田上种植鲜花和蔬菜。农作物既不会因湖水暴涨而淹没,也不会因干旱无雨而干枯,因此各种瓜果蔬菜和其他农作物生长茂盛。每到收获季节,湖区一派繁忙景象,车船满载各种蔬菜瓜果和水鲜,远销缅甸各地。看这水中长成的西红柿,味道一定很是鲜美小船驶进一条水道,两边出现了不少民居,看来这里是一个水上村庄,为了方便人们的往来,浮岛之间距离较近的有竹桥或木桥相通,距离远的就得用小舟了。每家的门前都系有一叶扁舟,一出家门就以船代步,只见一栋栋高脚楼间穿梭着满载村民的小船,还蛮热闹船夫靠岸,眼前出现了一个蛮大的寺庙,这几天寺庙看的太多已经审美疲劳的我们连名字都没记,后来得知那是这里最有名的彭都奥寺,庙内有五尊被信众贴满黄金的佛像,想想没进去看看也是挺可惜,不过我们此行的重点是茵莱湖的五日市场,这些寺庙并不在必去list之中寺庙小广场上晒太阳的老奶奶茵莱湖中有30多个村庄,有的是一岛一村,有的是数岛一村,也有的是数村一岛。这些浮房可以用木桩、定在水面上,也可以在湖中漂移。当整个村庄顺风漂移时,就像一艘游船在湖上行驶一些浮岛上还盖有寺庙,形成奇特的水上寺庙,远远望去,寺庙中的金顶塔尖错落排列,映在湖中湖水清澈见底,当地人就在此洗衣做饭,饮食起居,世世代代都是如此再次拐进小河道,我们来到了纺织作坊。茵莱湖的纺织作坊以莲梗纺丝而出名。顾名思义,莲梗纺丝就是从莲梗中提取丝线纤维,纺织成布料衣物。他们将新鲜的莲花梗切开,然后抽丝(丝线纤维),用手搓成短线,再连接成长线,通过冲洗,晾晒,纺锤等工序,做出了能织布的线。随后经过纺织织出各种成品。这就是莲梗丝布,全程都是纯手工制作,也自然价格不菲负责抽丝的女工盘腿而坐,前面放一个木头矮几,女工将多根莲梗拦腰折断,拉出丝,放在沾水的木头几上,用手掌来回一搓,抽出的莲梗丝便成细线,随后,女工再折断莲梗,重复刚才搓线的流程,多次才能得到一米细线。船夫一路带我们向南泛舟,看着蔚蓝的湖面上飘着的一簇簇水葫芦,晒着太阳别提多惬意了随着船只慢慢接近五日市场,四周的船也多了起来,当地居民在船上开起了杂货店,向游人兜售一些小工艺品茵莱湖区每五天在湖上分几处举行一次水上集市,人们从这里买回各种食品和日用品,许多渔民菜农也把鲜鱼和蔬菜运到这里出售,进行商品交易。另外就是针对日益增多的游客摆出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制品和旅游纪念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伊瓦玛水上市场,今天我们运气不错,五日市场正在伊瓦玛村下船沿着土路前行,这片水上市场其实是建在湖岸边的陆地上,终于踩到了坚实的土地,感觉踏实了不少下船沿着土路前行,这片水上市场其实是建在湖岸边的陆地上,终于踩到了坚实的土地,感觉踏实了不少随着近年缅甸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水上市场贩卖旅游纪念品的也多了起来,各色银饰、根雕、傀儡娃娃令人目不暇接背着相机穿行在市场里,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但缅甸人投来的微笑却能化解所有的隔阂越往市场深处走,贩卖当地人日常生活用品的摊位越多,这个卖五金件的男子使用的小天平勾起了我的回忆,这种老古董我有十几年都没见过了在市场里穿行发现许多妇女手里都拿着鲜花,原来这里有不少售卖鲜花的摊贩,鲜花根部还都带着土,可能是早晨刚刚摘下的,人们买走鲜花献给佛像,换来内心的平和堆成小山的橘子,价格还不贵,买了几个尝尝,还蛮甜地处撣邦高原的茵莱湖融合了多个少数民族,从他们的各色服装和头饰可以区分出来33发挥出了家庭主妇逛菜市场的天性,一顿买买买后,我已经没有手拿东西了老人在用刀子处理像甘蔗一样的不明物体,有几个好奇的外国人买了一只,研究了半天没明白怎么吃卖调料的大姐席地而坐,老实说这菜市场的环境蛮脏乱差,空气中混杂着各种气味,地上也是遍布泥水,但这不恰恰是最接地气的缅甸浮世绘吗缅甸人喜食各色油炸食品,看着大姐摊位上一大堆的“甜甜圈”,又想了想茵莱湖上可没厕所,便控制住了要尝尝的冲动这个看起来很像东北的韭菜盒子,不知道是啥馅的在地上切肉卖的大姐刀工精湛看到这名女子娴熟地操作眼前的机械,一股股液体流入器皿中,我猜了一会这到底是什么,但是没想到这居然是卖油的缅甸虽然地理位置位于南亚,但是水果却比泰国之类少了很多,逛来逛去市场里的水果大致只有橘子和芭蕉偶遇的小朋友,看到我在拍他,还向我挥了挥手许多人可能感觉这里就是一个乱哄哄的农贸市场,而我对却很喜欢这种原生态的地方,因为景点只给游人呈现他们希望让你看到的东西,而当地真正的样貌需要你到当地人活动的地方才能还原许多人可能感觉这里就是一个乱哄哄的农贸市场,而我对却很喜欢这种原生态的地方,因为景点只给游人呈现他们希望让你看到的东西,而当地真正的样貌需要你到当地人活动的地方才能还原帅气的少年想改变自己,就从改变发型开始吧,创意造型总监tony老师为您服务在水上市场逛吃逛吃了两个多小时才拎着大包小裹离开,下一站是雪茄作坊,说起雪茄,古巴雪茄世人皆知,而缅甸雪茄则平民得多,普通老百姓都抽得起,在农村地区尤其受欢迎。缅甸雪茄从外表到制作都跟古巴雪茄大不一样,它的外层不是纸,而是塞贝斯滕破布木树叶,树叶的纹路和青翠色泽被保留下来,不作更多加工,感觉很原生态,抽上一口,味道很冲接下来连续转了好几个手工作坊,也终于看到了出镜率极高的长颈族妇女,长颈族原本生活在茵莱湖边的山区,是缅甸的少数民族——巴东族,但因女性人人都是长脖女,并在脖颈套很多铜环,人们便习惯地称之为长颈族。据说巴东族的妇女以颈长为美。女子脖子上的铜环越多,脖子就拉得越长,脖子越长就越美丽,越有财富,求婚的人也就越多。而进入20世纪后,在颈部套铜圈的习俗渐渐地淡化了,戴不戴铜颈圈,完全取决于自己。因为近年旅游的发展,有商人把一些长脖女买到山下,专设一个地点供游客参观,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文化几名长颈女子看到有人拍照便露出职业的笑容,看到这么小的孩子也在这沦为拍照工具,不免有些无奈湖上有许多浮岛餐厅,简单吃了顿午餐后我们前往跳猫寺,据说跳猫寺有位老僧人在参悟佛法时,看到身边跃起的一只小猫,便大彻大悟开始训练寺里的20多只猫咪跳圈。训练成功后这地方就火了,寺里小猫也成了明星,这座寺庙也就被称为跳猫寺了,不过时过境迁,现在寺里的猫咪早就不跳了……虽然猫不跳了,但是对老僧还是要保持敬畏的,行拜师之礼是必不可少的逛完了跳猫寺,我们便班师回朝了,一天的游湖之行我觉得还是超出预期的,经历了蒲甘的吃土之旅,来到碧波荡漾空气清新的茵莱湖,顿觉眼不花了,肺不喘了,呼吸道也通了,虽然商业化气息浓厚了一些,但是你不买东西人家也不会冷落你,这是大部分景区动不动就给你白眼所不能比的,回程的路上收起了相机,闭上了眼睛,静静享受清风拂面的感觉,思绪飞到了九霄云外茵莱湖游船时间一般比较固定,由于我们出发比较早,回到镇上时间还不到四点,闲逛时看到镇上的少年驾驶各种农用机械开始了急行军模式,看到我们一边招手致意,一边用中文、日文、韩文朝我们问好爬到酒店楼顶搬了张椅子静静等候日落,午后的娘水镇静谧而美丽,很庆幸最后没有把茵莱湖的行程从计划中划掉,经历了几天自虐式的探险,在这里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骑行娘水镇感觉自打来了缅甸,睡眠便是身外之物了,在茵莱湖的第二天终于迎来了一周以来的第一个自然醒,今天以休闲放空为主,我和33在酒店租了两辆自行车,围绕着小镇慢慢骑行娘水镇的大部分自行车都是日本淘汰下来的警用自行车,车梁上还印有XX警察署镇上有座蛮大的寺庙,名叫亚达纳曼昂寺,伫立在这约有130年历史了,寺内雕饰精致细腻,是按照曼德勒马哈木尼寺大佛所建造,审美疲劳的我俩没有进去参观茵莱湖水系四通八达,一条支流向北流淌,成为了娘水镇和茵莱湖间连接的纽带,也为镇上的人带来了丰富的水上交通与生活条件,镇上的妇女大多携带大盆到河边洗衣,三五成群,有说有笑这画面不仅让我想起古装电视剧中的桥段,大姐们正在河边洗衣,忽然发现河中漂来了身负重伤不省人事的帅气男主角,于是带回家悉心调教,最后男主角把大姐家的闺女带走了岸边的寺庙倒映在水中,出现了美丽的倒影一路骑出了小镇,道路两侧长满了高大的树木,在地上映出了斑驳的光影,因为有茵莱湖的吸引,娘水镇变成了各国背包客的大本营,许多外国背包客要么徒步,要么骑行,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这片写满未知的土地往镇北骑了半个小时,面前出现了一座柚木寺庙,一个个椭圆形的小窗别具特点,仔细看去,里边还有小和尚正在修佛往镇北骑了半个小时,面前出现了一座柚木寺庙,一个个椭圆形的小窗别具特点,仔细看去,里边还有小和尚正在修佛往镇北骑了半个小时,面前出现了一座柚木寺庙,一个个椭圆形的小窗别具特点,仔细看去,里边还有小和尚正在修佛光脚踩在柚木地板上,脚下传来嘎吱嘎吱的声响,我注意到椭圆门框上方还有鎏金琉璃设计,可能是殖民时期的产物吧小和尚结束了修行便开心的玩耍了起来,寺庙里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一辆自行车变成了他们娱乐的工具离开了寺庙掉头朝南骑行,途中看到一个野球场,不少当地小孩正在酣畅淋漓地踢着球,离近一看里边还有小和尚,炎热的正午在尘土飞扬的场地踢足球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这并不影响孩子们的热情,一场球下来,估计每个人都灰头土脸吧场地旁的替补队员们穷极无聊,玩起了爬桅杆的游戏,这些孩子生活可能并不是很富裕,但快乐却是那么容易获得,许多时候我们不快乐,其实是我们想得太多沿着导航指示来到红山葡萄酒庄园,上山的大坡对于自行车是非常不友好的,在努力骑得满头大汗后我和33觉得不能再装逼了,老实下来推车吧在来之前我没想到在干燥的缅甸居然还有个葡萄酒庄园,但是撣邦高原这里充足的日照和冷热分明的气候确实适合葡萄的生长,也正因为此,1998年德国人把法国的葡萄引进过来,酿出了淳厚的葡萄酒干杯由于庄园地处半山腰,在这俯瞰下去视野还不错,时间充足的话,在这静候日落也是极好的选择从酒庄出来便回到了镇上,看时间还早便在酒店对面的街店里做了个马杀鸡,看着店面环境十分简陋,甚至感觉一阵大风墙都要塌,谁想马杀鸡做得非常之棒,缅甸大姐力道十足,一套下来神清气爽如获新生,区区200块人民币完全配得上两倍以上的价钱,想去的同学可以记下名字-Lavender,绝对物超所值呦Chapter 4 仰光——神灵与众生,市井与都会“我们无需立刻看到遥远的路尽头,我们只需看到可以抵达那里的路就好了”——昂山素季 仰光这座城市一共见证了三次遗弃:1940年代,英军撤退,把仰光让给日本侵略者;1962年,民主撤退,把仰光让给锁国的军事强人奈温;2005年,连军政府也撤退了,他们相信,缅甸中部的内比都不易受到外国攻击,更适合作为首都,于是政府便在一夜之间迁都至寂寂无名的内比都,仰光便成了那尴尬的存在……尽管仰光失去了那么多,这座深深打下不同时期殖民烙印的旧都依然保留着缅甸人深入骨髓的特质,与最原生态的种种,大部分旅行者匆匆到来,而又匆匆离去,急不可待地前往蒲甘、曼德勒,仰光,其实也有着无数值得驻足的角落。花一元钱坐上小火车环个城我们的旅途始于仰光的夜巴,最后又乘上了回仰光的夜巴,从凉爽的茵莱湖经过整整一夜终于抵达闷热的仰光,虽然下车天还没亮,但扑面而来的潮热空气令人仿佛来到了另一个国家站在酒店的窗边远眺,在带有浓重欧式建筑风格的小楼身后可以清楚看见仰光乃至整个缅甸的精神图腾——瑞光大金塔仰光的环城小火车是我们最想体验的之一,仰光之行第一站便叫了辆计程车来到仰光火车站,眼前的仰光中央火车站具有浓厚的欧式风格,是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和缅式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铁路环线依照仰光城修建,绕城一周约60公里,全程有几十个站点,每隔2-3分钟便停一站,行驶速度约每小时15公里,缅甸奇特的一大怪,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在站台遇见的可爱小姑娘,大大的眼睛里写满了古灵精怪,同时我也发现缅甸女孩子大多很小就戴上了耳环,这在中国恐怕要被当成不良少女吧候车的孩子隔着铁栅栏好奇的打量着我们,小脸涂满了特纳卡在售票窗口买完票,手里攥着这可能是这辈子坐过的最便宜的火车票从二楼的站台走下来,看着眼前的景象有些迷茫,询问工作人员要坐哪趟车,站台中间的工作人员看着我们的一脸外国游客问号脸随手一指,似乎在告知我,快上吧这条环绕仰光城的窄轨铁路线修建于英国殖民时期19世纪末期,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铁路运输简单粗暴,站点就是路边随意搭一个大凉棚,售票站更是如同公厕一般,在任何站点购票环游仰光城只需要人民币1块钱,全程3-4小时,可以在任意站点上下多年来深受内战困扰的缅甸几乎没有工业,所有的交通设施统统来自于其他国家淘汰下来的废物再利用,我坐的这台环城小火车与大部分在缅甸所见一样来自于日本,就连车厢内的文字还是日文,车内没有空调,看着眼前的日本新干线交通图,有种莫名的滑稽列车慢慢启动,车速很慢,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车门也一直大敞四开,聆听着车轮与铁轨的碰撞声,燥热的心也慢慢平静了下来。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小火车更是一个移动的售卖市场,无数小贩或头顶各色水果,或背着竹筐,在火车停靠间隙上上下下,这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但与我国自成体系的数来宝叫卖不同,小火车上的买卖价钱十分低廉且接地气长得像霍比特人的小贩大哥火车慢悠悠的行进着,大部分乘客不会等火车停稳,而是在接近站点时就潇洒的从车门一跃而下一路走到车头,帅气的乘务员小哥哥用老旧的功放音箱放起了80年代迪斯科,与这复古的小火车格外相称看来小哥哥并不想只是做一名安静的美男子,还玩起了自拍,诶,你怎么把我也给拍进去了看着前方擦肩而过的草地,低矮的平房,在铁路随处穿行的行人,不仅想到了老照片中80年代的县城乘坐小火车的游人并不多,在当地人中间有时会出现几张欧洲面孔,有时会听到几句中文、日语,一块钱可以环游全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仅是低廉价格的吸引,更多是对于新奇的向往在欣赏缅甸居民的日常琐碎的同时,我们也成了被欣赏的对象,没错在这充满市井气的车厢内,与他们的穿着打扮格格不入的我们才是最显眼的吧火车行驶半程左右会中途换车,这辆车拥挤了许多,座位也由靠窗的一排长椅变成了一个个小座位,老旧的电风扇摇着头给乘客送去凉风两辆火车交汇时,车上的人都在向对面进行着眼神交流,你拍我我拍你对面的小朋友抓紧短暂的会车时光朝我做起了鬼脸车厢里的孩子将头手伸出窗外,在中国一定会被大人打一圈环城下来,小火车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一元钱,我喜欢这样的原生态火车,没有来回穿梭的乘务员,没有密不透风的车厢,过往的乘客如同某个久违碰面的老友,在车上无需多言,只需要眼神交流便心领神会,在一列移动的老火车上,这里有接近生活的人文风光。大金塔内外的娑婆世界仰光有一种奇异的美,这种美源自于这座城市里多种文化的相互糅合与吸收 ,欧式建筑的一侧伫立着造型浮夸的印度教寺庙,无数飞鸟落满了电线杆,把本就摇摇欲坠的电线又压得下降了几公分受益于粮食和木材贸易,仰光在20世纪初迅速繁荣起来,1920年代晚期甚至超过纽约成为世界第一大移民港。和拥挤不堪的印度相比,这里人口密度低,生活水准较高,于是往来于加尔各答和仰光的汽船为缅甸带来了难以计数的印度廉价劳动力,一度令缅甸人成了少数族裔。如今在这座城里,印度文化也是不可小觑的存在,徜徉在大街小巷,带有浓厚INDIA气息的房屋、寺庙比比皆是眼前以缅甸“独立之父”昂山将军的名字命名的昂山市场已有70多年历史,市场外观建筑也呈英国殖民风格,缅甸近50年的近代史波诡云谲,政治的压力影响了两代人,好在缅甸终于迎来了改革,也为整个国家带来了活力和曼德勒相同,这里许多街道也以数字命名,数字与数字之间是一条条摆满了摊位的胡同小巷两侧大多是密不透风的楼房,楼房之间缠绕着纠结成一团团的电线。窗户里探出了有线电视信号大锅盖,让我觉得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的中国叼着雪茄的老妇人笑容慈祥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虾爬子空气中弥漫着鱼、香料和洋葱的气味,到处都是烂熟的水果和黝黑的人群……瑞光大金塔是缅甸之行的最后一站,蓝天映衬下,无数的金顶建筑显得格外刺眼大金塔的传说由一对遇见佛祖的商人兄弟开始——他们收到了佛祖的八根毛发,准备送到缅甸供奉。该对兄弟到了缅甸,在当地国王的帮助下找到供奉不少佛祖宝物的圣山。当该八根佛祖毛发在两人的金匣子取出供奉时,有些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 这是一个撼动人神的骚动,从发丝散发出来的光穿透天(堂)地(狱),使盲的能见,聋的能听,哑的能说得清楚;而且天降旱雷,地动山摇,连须弥山也受到影响,宝石像雨般从天而降,深度达至膝下而止;在喜马拉雅山上的树,即使不在开花的季节中也纷纷开花结果了。 ”塔下的信众或身着罗衣,或便装前来,神态都无比虔诚我时常会疑惑缅甸人的淡然来源于何处,可能正来自于他们对神佛的虔诚大金塔四周8个方位各有一口小水池,水池上有一口金钵,金钵的后头放置着一大一小两尊佛像,此外,水池的下方还各有一尊动物金像,每个方位都不尽相同,有的是鸟,有的是狮子。信徒们用杯从金钵里舀水,一杯浇在披满鲜花的小佛像上,一杯浇在动物上,如此往复,最初我以为这是人们对于佛像的敬畏,后来查阅资料发现这些其实是缅甸人的生肖之神,缅甸人相信,宇宙中的七个星体:日、月、火、水、木、金、土,每周循环一次,它们分别代表一周中星期天到星期六的每一天,星期三则分为上午和下午,上午为水,下午为罗睺——印度神话中吞噬日月的怪物,如此对应出八个属相,在缅甸,比起生日是哪年哪天,人们更关心自己是星期几出生的,所以在缅甸,每周是有8天的,如果一个缅甸人说自己出生于星期八,你不要诧异哦天色渐晚,无数志愿者组成了扫地大军,每人手持两个扫帚步伐统一地开始了清扫工作,动作干净利落,步伐整齐划一,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日落之后,无数信众围绕在塔基四周点起了一盏盏明灯,跳动的火苗不住跳动,映照在信徒和佛陀之间欧美背包客也学着点起了油灯,而一旁的信众并未对此有任何异样的目光,而是静静为他们腾出位置,好像接纳一名太久没露面的老朋友除去信众,游客,此刻徘徊在此的还有僧人,他们身穿红色僧袍,手持团扇,目光宁静而深邃,充满了哲思的智慧僧人绕着点满油灯的石台缓慢挪动着,眼神一直未离开火苗虔诚的老尼姑双手合十,面朝西方伫立不动,要知道缅甸的男女权利十分不平等,社会上把人分成五个等级:和尚是一等公民,男人是二等公民,女人是三等公民,尼姑是四等公民,人妖是五等公民。因此,男人出家当和尚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女人没有要求必须出家当尼姑,而且也不被承认。即便如此,缅甸还是有许多尼姑。为什么?可能是她们自己觉得出家为尼,显得对佛的虔诚。信众们将石台围的水泄不通,佛陀在经典中说,供灯的功德不可估量,在佛前点灯,可藉著佛的智慧光明,照破我们的无明,成就智慧波罗蜜,而获无上功德美丽的缅甸少女几名小尼姑在大金塔下跪坐成一排,大声诵读着经文,这些女孩子从小就选择出家,可能并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家境过于穷苦,父母只能把她们送到寺庙,缅甸的尼姑出家以后就要终身为尼,如果想要还俗,那么注定要过上孤苦无依的生活,没有人娶,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这粉色围纱掩盖着弱小的身躯,面无表情,不惹尘埃,这些心酸又有谁能明白。后记这篇游记写的很长,很感谢能读到这里的朋友,在缅甸我获得了一种未曾有过的精神上的满足感,在这个流量至上,消费致死的网红年代里,能静下心执着于某个小角落的人越来越少了,而缅甸人恰恰拥有这种返璞归真的力量,无论是蒲甘佛塔下的沙画师,还是娘水镇街头托钵的僧人,他们的内心都宁静而强大------实用攻略分割线------个人探索可攀爬佛塔(2019.1)自2016年底以来,蒲甘大大小小的佛塔陆续被封,截至2019年初,整个平原可爬的塔估计不超过10座,其中部分角度还比较平庸,可以说蒲甘的日出日落受其影响已经减分不少,简单汇总下我探索的一些塔,少年,在平原上骑着摩托寻找吧1.布雷迪塔(394塔)日出不错,可以拍到较大的气球,塔已封闭,但是楼梯在外侧,栅栏不算高可以翻越,攀爬注意安全,很窄2.无名塔(坐标 21.147938,94.871884)位于平原中部,有一个较大的方形平台,前景是达玛亚日卡佛塔,但是位置比较远3.无名塔(坐标21.1430200,94.8727830)位于平原中南部,和塔2类似,前景有座塔还不错,位置比较远4.无名塔(坐标如图)位于许三多东南方向,前景可以看到达玛央吉,日出很赞5.860塔旁无名塔,日出日落视野都不错,就是距离略远,强烈推荐6.761塔旁边无名塔,朋友去探过,高度略低,视野一般7.朋友探到的塔,INS上无数老外在这拍照,据说比较危险,需要从外侧攀爬8.老蒲甘前往新蒲甘路边无名塔,视野可参考前文游记蒲甘西部平原一天,位置距离气球较远9.蒲甘瞭望塔,不多说了,门票5美元,除了高度太高,视野应该是目前最广的,懒得探塔可以去看看此外除野塔外,政府修了几座观景台作用的土坡,不过大部分土坡高度很低,视野也乏善可陈,无数坐大巴车来的旅行团往往在土坡上啸聚成群,乌央乌央人满为患,放出我所知的几个,大家可以自行选择土坡1(坐标21.143020,94.872783)
位于平原北部,日出点,视野一般土坡2(如图)
日落机位,前景是达玛央吉,但是高度太矮,略鸡肋土坡3(如图)
敏南达村口附近的一个土坡,日出日落应该都可以土坡4(如图)
日出机位,前方有一湖泊可以拍摄倒影,但是略鸡肋土坡5(坐标21.1623750,94.8886310)
日落机位NO.1,角度很棒,但是比较难找行程和路线缅甸在西方世界里有个绰号叫“亚洲隐士”,可见这个古老的国家的神秘色彩,虽距离缅甸开放现已过去十余年,但是这个国家绝大部分的信息还是模糊的,旅行者来这里大多围绕着仰光 、蒲甘 、曼德勒 、茵莱湖三城一湖,视时间长短而定,如果四个都去最好预留10天左右,如果你有更充分的时间,那不如探索探索一些比较小众的去处如蒙育瓦 ,毛淡棉, 丹老群岛等,相信绝对会有收获。9月赶上南航大促买到了沈阳往返仰光的特价机票,所以行程最终确定成下边这版,坏处就是多坐了一个夜巴,如果不受限制建议曼德勒进仰光出,或者仰光进曼德勒出,这样不走回头路比较合理Day 1 沈阳 - 仰光-曼德勒 (JJ BUS)Day 2 曼德勒Day 3 曼德勒Day 4 曼德勒 ,曼德勒 - 蒲甘 (OK BUS)Day 5 蒲甘Day 6 蒲甘Day 7 蒲甘,蒲甘-茵莱湖(JJ BUS)Day 8 茵莱湖Day 9 茵莱湖,茵莱湖-仰光(JJ BUS)Day 10 仰光-沈阳缅甸的衣食住行【衣】缅甸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没有春夏秋冬,由于受季风的影响,缅甸全年可分为热季(3月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中旬至10月)、凉季(11月至次年2月),最佳旅游季节是凉季,此时也是缅甸旅游的旺季,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缅甸的凉季昼夜温差是真的大,别看中午头顶的大太阳十分毒辣,早晨看日出穿羽绒服都不多余,此外坐夜巴和大部分酒店的空调基本没有热风,一定要带长袖、长裤、厚外套!我们俩带了一大包背心裤衩根本无用武之地!另外佛塔寺庙参观,上身不能露肩、胸、肚脐等,下身要过膝,最好的办法是买条隆基,哪里不行围哪里,所有寺庙禁止穿鞋袜,为了穿脱方便,一定要带双比较灵活且耐脏的拖鞋。【食】直到今日我想起缅甸菜,还是忘不了曼德勒那个被诡异的酸臭操纵的中午,所以缅餐就不推荐了,来推荐一些其他印象深刻的餐厅,以西餐为主曼德勒:1.Toom Yam Koong-2,泰国菜餐厅,环境不错,一起包船的中国旅行团大姐强烈推荐的,说她们的团餐就在这里吃,位置在城区去往乌本桥的路上,比较远,有自助火锅哦2.Rainforest: LP推荐,一家有趣古味的泰国菜餐厅,环境不错蒲甘:1.silver house,LP推荐,位置在新蒲甘,一对老夫妻开的,盖浇饭不错,餐具都是银制的,卫生还好2.little bit of bagan,位置在娘乌,从隔壁超级自信的印度老爷爷开的巨难吃的印度菜餐厅(谁在网上推荐的想打他)逃出来无意发现的一家,在蒲甘吃的最好吃的一家,带着眼泪吃完第一顿,后来去茵莱湖那晚又去吃了一顿茵莱湖:sin yaw,不解释了,娘水镇排名最高的餐厅,服务很周到,在这吃了两顿还是意犹未尽在仰光机场吃的KFC有辣味炸鸡哦,挺好吃的【住】在缅甸住的酒店多以经济实惠为主,着重推荐下位于老蒲甘的旧蒲甘坦德酒店,原因就不多描述了,老蒲甘最具性价比的酒店,没有之一【行】 缅甸的城际交通有巴士,火车,飞机,飞机都是比较破旧的小型飞机,机票昂贵且难买,火车奇慢无比而且卫生堪忧,大部分旅行者都会选择巴士出行,大部分巴士公司为游人准备了夜间巴士,上车睡一觉第二天一早就抵达目的地,还是蛮节省时间的,你可能会担忧巴士上的睡眠质量,放心,缅甸的夜巴车绝对是五星级标准,2+1的座位可以放到160度,车上准备了腰靠,小枕头和毛毯,还有一名“车姐”和“车少”推着小车服务,你可能想象不到画面如何,就当他们是山寨版的“空姐”“空少”吧......说到这里想起第一天晚上看着”车姐“推着小车给乘客分发食品,小车外形粗糙甚至有些破烂,按我们的标准早就该淘汰了,与之相反的是他们在小车上装饰了许多鲜花和毛绒玩具,不免想到了《少林足球》中赵薇给周星驰缝补的那双烂球鞋,他们的生活可能并不美好,但遇到的许多缅甸人眼中并不消沉,而是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努力生活缅甸巴士预定官网:https://myanmarbusticket.com/ JJbus邮件(回复蛮快):joyousjourney.express@gmail.com 网站:https://www.jjexpress.net/ 嫌麻烦可以某宝,价钱和网站预定差不多,搜不到可以私信我 出租车仰光和曼德勒出租车比较多,不计价,上车前一定要和司机讲价。市内景点一般在2000K以内。仰光和曼德勒可以用Grab,但是比较少电动车只在蒲甘有,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元旦,好像也赶上当地节日,内地游客特别多,于是价钱水涨船高浮动较大,第一天11000kyat/天,第二天7000kyat/天,第三天6000kyat/天,从日出用到日落自行车娘水镇价格3000K/天。马车30000Kyat,有人包的7个小时 220左右人民币,这次没坐。包车一般曼德勒包一台tutu车价格约35000-40000基亚/天,线路比较固定,后去的朋友有靠谱包车司机联系方式,想要可以留言或私信茵莱湖包船基本单程15000Kyat,去远的景点要加钱,可以讲价。签证、购物、花费一干重要事项【签证】缅甸已经推行落地签政策,怕麻烦可以提前办理签证,分为纸签和电子签两种。某宝代办300左右,材料简单出签迅速电子签证网站 https://evisa.moip.gov.mm/【兑换】缅币Kyat “基亚”(和人民币大概1:200)。美元兑换要09年后的,要干净无折痕。建议出机场就换一些,面值为100的美金换最划算,多带现金,银行卡取现不方便。缅甸的银行周六周日都不营业,注意手里的余钱,提早换钱。【电话卡】 主要运营商有MPT和OOREDOO两家,为了体验我们一种买了一张,MPT贵很多,用起来差别不大【必备物品】除去现金、证件、信用卡等必备之物,去缅甸一定要准备口罩或者魔术头巾,毕竟吃土的日子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