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0
15162
52
1
作者:clr804
后续景点链接:
西安博物院(小雁塔、荐福寺)
大明宫遗址
司马迁祠墓
韩城双庙
党家村
秦二世墓遗址
曲江池遗址(在P.2末尾)
汉中
西安南城街景(在p.3末尾)
---------------------------------------------------------------------------------
彬县大佛寺
最初知道彬县大佛寺,是由于在西安街头买了一份陕西旅游地图,看到上面有“彬县大佛寺”的简略介绍。彬县属咸阳市,在西安市西北大约150公里处,有高速路可以直达县城。
. 大佛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极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初名应福寺,完工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是我国现存唐太宗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一所洞窟,因其中雕刻的高达20米的大坐佛而得名。北宋仁宗为其养母刘太后庆寿时改名庆寿寺。石窟造像主要雕造于唐初至唐文宗时期的 200年间,元以后曾大事装修。
.大佛寺石窟开凿在泾河南岸的石崖峭壁上。这里地势狭长如廊,泾河自“佛洞”前蜿蜒东流,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窟前5层楼阁屹立。这是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佛教石刻造像群。1956年咸阳地区文管会对大佛寺进行了全面勘察。大佛寺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361个,其中洞窟107个,佛龛254个,内有造像的洞窟共19个,造像1498尊。
东部87窟称之为“东窟”;中部12窟称之为“中崖”,即“明镜台”;西部8窟称之为“西崖”。
.开凿较早、规模最大和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大佛洞”。大约开凿于唐高宗执政时期。窟前有砖木结构的5层护楼,原为唐建,现存建筑是明嘉靖20年(公元1541年)重新修建,经清代修复而成的,楼高32米。第一、二层用条砖“一顺一丁”平砌。台基为方形,顶部为六角的攒尖式顶。
第一层门楣上刻“觉路”二字。
第二层垒砌3个拱形门洞,正中门洞上刻“明镜台”3个字。
自第三层之上全部成为木构建筑,各层面阔与高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整体轮廓为方塔形,每层辟有门窗,造有栏杆,拾级而上,可以登临眺望。
.明楼侧面镶嵌有重修大佛寺碑记:
.明楼正面3个门洞与大佛洞相通,大佛洞内光线明朗,便于礼佛者站在洞内瞻仰洞内所有的群像,使大佛洞内诸造像以最好的光线和最佳的角度呈现在礼佛者面前。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该寺最大的洞窟。窟平面成半圆形,径约34米,高31米。窟内有一佛二菩萨石胎泥塑像3尊。
阿弥陀佛(俗称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髻护顶,跌坐于莲台之上。大佛头像后有2道圆形雕刻花边、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着19个飞天,构成富丽祥和的背光。这是我见过的最具有“阳刚”之气的佛像,它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大佛造像都不相同,给人的感觉不是慈眉善目,而是庄重严肃。
侍立于两侧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身高15.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缨珞,神态恬静。
此外,窟内佛龛尚有造型各异小造像400余尊。
此窟规模宏大,造像雄伟、雕刻精致。在大佛背光的左下侧,刻着“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铭文,其中的时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第二年,即公元628年。现在窟内的巨型一佛二菩萨的表面都是经过后代重新塑做的,而大佛背后的头光与背光还仍然保留着开窟时的雕刻内容与造型。
大佛身后光环表面,刻着火焰纹、花卉和卷草纹图案,上面有七佛环坐,二十二身雕工精湛的飞天伎乐拱卫着弥勒佛宝阁,展现出一派佛国世界里和谐、欢快的气氛。这些背光间的小坐佛却有着低平的肉髻、方圆的面庞,丰满而敦厚的身躯,保留了很多北周以来的造像特征。,是古代造型中的一大宝库。“大佛洞”保存了当年华丽的大佛背光雕刻,,呈现出了一派西方极乐世界的欢乐景象。被誉为陕西和丝绸之路第一大佛。
(接片——竖拍横拼)
下图:大势至菩萨
下图:观世音菩萨。
与大佛的阳刚适成对比,两旁胁侍菩萨充满阴柔之美,尤其是大佛左边的观音菩萨造像,集慈悲、宽容、美貌于一身,摄人心魂。
大佛窟的西边不远是千佛洞,这是一所平面近似于正方形的大型中心柱窟,有造像696尊。由于窟内不太高,而中心柱又比较宽大,只有中心柱正面的几个大龛似乎有一些规划,而其周壁面的佛龛都是大小不一,杂乱无章的排列着,这是洞窟凿成后不断补刻的结果。从造像龛间的一些铭文题记来看,大部分应该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作品。
.千佛洞正面(接片——竖拍横拼)
. 正面局部
中心柱东侧环廊
正门侧墙上背光处浮雕。这些佛像共有的时代风格就是都具有鼓胸、细腰、宽胯、头身比例适度、身躯丰满健康的体形特征。这是集人体健与美于一身的造像艺术,是从北周的丰满型佛像发展而来的新型艺术,体现了大唐帝国中最为纯正的佛教造像艺术。特别是有的立菩萨像,清晰显现出女性般的优美身体轮廓。
.石窟西侧壁
大佛窟西侧高处的准胝观音窟,必须攀铁链蹬石壁才能上去,可惜原有石像已毁,现在只有近代新塑泥像。 (准胝观音亦称准提观音,准提佛母,尊提观音等,"准胝"切"清净"义,意思思是"心性洁净".其形相为三目十八臂,坐于莲花上,下有二龙王支撑,显示其功德无量。)
大佛寺西部石崖上的多处石窟,未对外开放。(接片——距离太近,变形严重)
大佛寺石窟主要部分:
由于不是旅游旺季,大佛寺游人稀少,极其清净。
.彬县开元寺塔,也称“彬塔”,在陕西省彬县城内西南角紫微山下,2001.6.25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清《彬州志》载,彬塔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尉迟恭敬德监造,并建有开元寺(后来毁于战火)。但根据塔的形制及建筑风格,现有建筑应为北宋时期建筑。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维修彬塔时,发现塔莲花座上铸有“大宋皇佑五年(1053)岁次癸巳秋八月十四日建谨记”,由此得到证明,该塔应是宋塔无疑。
“七层层,八棱棱,二十四个窟窿窿”,民谣形象地说明了塔的形制特点。该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精巧别致。塔高47.84米,塔底宽14.70米,塔身呈八角形,分别面向八个方位。除底层外,塔身每层都有拱形门洞和长方形的假门相间,逐层依次变换方位,叠涩出檐,每层腰檐上置平座栏杆。斗拱飞檐,滴水瓦当,石作角梁,各挂风玲。塔刹为铁制圈形,圈内是一个奔放的花瓣,造形颇为精美。
塔内净空宽为4.5米,170级转角楼梯盘旋而上,每层之间架以木质楼板,可出四面门洞观光。整个塔体外观挺拔秀丽,显示了我国唐宋时期精湛、高超的建筑技艺,塔体经过千年风雨剥蚀,特别经受了明中叶的关中大地震亦未撼动,足见其固。
1985年在加固维修开元寺塔的过程中,在塔刹发现铜佛像30尊,莲花佛座1个,铜境2块,壶门座铜棺一个及“大观通宝”、“太平通宝”、王莽“货币”钱等一批文物,这批文物的发现为研究唐、宋、明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详实资料。
明彬州司马张金度曾题诗歌咏说:
“浮图耸矗碧山头,顶上藤萝老树秋,
天宝乱离经过未,开元遗迹尔还留,
月临七级彬亭冷,影浸孤城碧水流,
问道阶梯何事废,只缘高处客心愁。”
彬县还有范仲淹的从政逸事。这事过去没有留心过,去了彬县才知道。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曾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又曾做过泰州,楚州、陈州、睦州、饶州、润州、越州、延州,耀州,彬州、邓州、青州等地方官。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