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0
2727
4
0
作者:肖琼
缘起没人是来度假的,大家都是抱着探险和猎奇的心态踏上这片土地。路修着修着就断了,车开着开着就下水了,保护区里住的是帐篷酒店,水电只能限时供应,没有网络,只有满天星斗和象群的嘶鸣,在这里,我们和自然是前所未有的接近。照例先上几张美图。 在这里隆重推荐我的另外几篇游记:精华 北非花园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撒哈拉的三天两夜,纯蓝小城舍夫沙万……):http://bbs.qyer.com/thread-2539131-1.html上帝的水族箱帕劳:http://bbs.qyer.com/thread-2515410-1.html从前有座哈仙岛:http://bbs.qyer.com/thread-2530765-1.html越南迷踪:http://bbs.qyer.com/thread-2522733-1.html有关我的环球旅行还在持续更新中,个人微信:findtutu,欢迎大家随时和我沟通探讨! 我的新书《只有繁星知道》正在当当网、京东和亚马逊热卖,内容包括北非花园摩洛哥、穿越像睡觉一样简单的埃及、与大象同眠的肯尼亚、失落的古代王国吴哥窟、大雪纷飞的俄罗斯、上帝的水族箱帕劳、还有我的第二故乡英国。希望八方好友多多捧场,提出宝贵意见!行程安排Day 1,北京经阿布扎比转机飞内罗毕,逛内罗毕市区,宿内罗毕Day 2,内罗毕-阿布戴尔国家公园,下午抵达公园内的树顶酒店,开始观赏野生动物,夜宿树顶酒店,与象群同眠。( 重头戏)Day 3,树顶酒店-东非大裂谷-赤道-纳库鲁国家公园,寻找火烈鸟的踪迹( 重头戏)Day 4,纳库鲁国家公园-纳瓦萨湖-马塞马拉国家公园Day 5,马塞马拉国家公园,非洲五霸,天国之渡( 重头戏)Day 6,马塞马拉国家公园-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参观马赛村Day 7,安博塞利国家公园Day 8,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内罗毕,海鲜大餐Day 9,内罗毕-北京Day 10,抵达北京旅行小贴士1,签证个人旅游签证,图省心可以在淘宝上搞定,准备好护照,照片,填好申请表,5-7个工作日出签,不办加急的话费用在人民币400-500之间。团队旅游签证,照旅行社的要求做就是了。小菜一碟,没听说过拒签的。2,货币1肯尼亚先令=0.0634人民币1人民币=15.7729肯尼亚先令1美元=86.5236肯先令(2005年12月)美元在当地很通用,旅游景点的标价都是用美元,不过鉴于面值较大,不方便找钱,建议还是在机场或货币兑换点换少量的先令,在摊上买点儿小东西很管用。正规商店和高档酒店、餐厅可以用信用卡,不过还是建议带够现金,以防万一!3,电压和插头220伏,英式插头,建议带一个多功能转换插头,搭配小型插线板使用。4,跟团VS自由行肯尼亚是非洲的旅游胜地,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社会相对稳定,但由于周边国家,如索马里、苏丹仍处于内战状态,为小武器流入创造了机会,加上肯尼亚近年来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还是要尽量避免单独行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建议还是跟个团,国内报的也好,当地找的也好,有辆车、有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导游、有团友互相照应比较安全。我们在国内报的中青旅的团,途中遇到了如下事件:在内罗毕遭不明真假的警察盘查,团友请他出示证件,对方亮出枪,态度强硬地表示枪就是他的证件。在马塞马拉公园被穿着制服的管理人员拦下,说我们的车轧到了草地(其实每辆车都在轧草地……),要求巨额罚款,司机不肯给在烈日下僵持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团友们受不了了,每人凑了一两百人民币了事。在去安博塞利的路上遭“持械”打劫。(这个故事后面会详细讲)等等等等。实际上没有大的安全问题,只是看起来吓人,感觉有个导游心里有底儿。我和团团是最受不了拘束的,平时极少跟团,但肯尼亚绝对是个例外。这里的商业很不发达,没有什么商品推销的环节,没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消费,大家相当于一起包车,去的几个国家公园也是自由行游客必去的。肯尼亚的游客大多是年轻人,不是爱好动物就是爱好摄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行程,比较过几个,无非是时间长短和先后顺序的区别。当然,如果同行人多的话也可以包车,在服务完善的酒店都能找到相关信息。5,酒店性价比都很高,都是原生态,小鸟在屋顶上唱歌,猴子在门前散步……部分地区的酒店会限制水电的供应时间,合理安排就是了,反正来肯尼亚也不是为了享受生活吧。只有一个酒店我要隆重推荐,说什么也要住一次(据说很难预定,不是所有旅行团都会安排,可以尽量要求,在这一点上自由行的优势立显……)树顶木屋旅馆 (Treetops)Aberdare National Park, Nyeri, 肯尼亚各大酒店预订网站都可以订,我用的是http://hotels.com,一晚上人民币700-800,为啥推荐?我马上揭晓!正文1,一段上山公主、下山女王的往事距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大约180公里有一个阿布戴尔国家公园(Aberdare Park),在阿布戴尔国家公园内坐落着一个传奇的树顶酒店(Treetops Hotel),我们的旅程就从这里开始。我们不远万里来到肯尼亚,当然是为了看野生动物。看野生动物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你首先要认识这些动物,熟知它们的外貌和习性,其次你要有敏锐的目光和足够的耐心,这样才能在广阔的草原和丛林中一眼发现那些珍惜的品种。这项技能和体育运动一样,都需要在训练中逐步升级,最后才能成为一名顶尖的高手。最初踏上肯尼亚的土地,我无疑是菜鸟一名,在内罗毕市区里看到一种比喜鹊大不了多少的小鸟就激动不已,拿着相机连拍了七八十张,被人提醒后才发现,就在更高一点的枝头上,栖息着数百只半米多长的的黑色秃鹰,它们在夕阳中傲然而立,好像是这座城市的守护神。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淡定,这里是肯尼亚,一个活生生的动物世界,若不是看到狮子老虎什么的,再也不要大惊小怪了!然而踏进了阿布戴尔国家公园,我又无法淡定了。步行去酒店的路上,几只野猪在树下欢快地玩耍、觅食,我和团团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端起相机又连拍了七八十张,在导游的反复催促之下才不情不愿地离开。走进树顶酒店,才发现自己有多傻。在这里短短半天的时间,我们不止看到了比刚才多十倍的野猪,更看到了成群的鬣狗,野牛,大象,甚至是犀牛,从瞠目结舌到习以为常,我们看动物的技能终于算是升了一级。说到这里,我要详细介绍一下我们的树顶酒店。树顶酒店是20世纪初由英国退伍军官埃里克.金布鲁克.沃克为观赏野生动物和狩猎而搭建的,最初只有三间卧室,如今已经扩建成上下三层,底部离地面有10多米高,由数十根外表酷似树干的水泥柱支撑,亦有几根真实生长中的树干从建筑物中穿过。在酒店的最下层设有一个螺旋式扶梯供游客攀缘进出,这样的设计技能保证住客的安全,又能使野生动物们随意通行。1952年,年仅26岁的英国公主伊丽莎白代替父王出访肯尼亚,就下榻在这家树顶酒店中,她由一位白人猎人护卫,用胶片摄影机拍摄了一些犀牛的镜头,据说那一天她的心情非常愉悦。此时的公主风华正茂。英王乔治六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她开始代替父亲出席各种公共场合,先后访问了希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和马耳他。然而,就在公主下榻在树顶酒店的这一晚,乔治六世不幸驾崩,英王室立即召开了登基会议,正式宣布伊丽莎白继承王位。当时肯尼亚乡间与外界的通信非常困难,内罗毕的总督府还一度搞错了电码本,伊丽莎白在第二天清晨才接到噩耗。悲痛万分的女王匆匆忙忙下山,赶回英国继位了。这段“上山公主,下山女王”的佳话一直流传到今。1983年11月,年过半百的伊丽莎白二世故地重游,依然选择了在树顶酒店下榻,此时的树顶酒店早已闻名于世,多位国家元首及世界名人都曾到此参观。在“上树”之前,酒店工作人员把我们集中起来,介绍了一下这里与众不同的玩法。酒店位于阿布戴尔保护区之内,周围的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在酒店两侧的窗前各有一片大水塘,水里被撒上了盐巴,略带咸味的水源吸引了大批的动物,争相来这里饮水,觅食,捕猎或休憩。游客们可以坐在露台上,咖啡厅里,甚至是卧室的玻璃窗后随意观赏野生动物们的千姿百态,无限地贴近,却又绝对安全。夜幕降临后水塘周围会亮起橘色的灯光,酒店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瞭望台监视动物们的行踪,有珍惜品种到来的时候会鸣笛叫醒熟睡的游客们,鸣笛一声是鬣狗,两声是野猪,三声是大象,四声是犀牛,游客们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起床观看,服务做到这个程度,也算是无微不至了。我们“上树”后便聚在二楼的公共咖啡厅里,边喝咖啡边等待着动物们的到访。酒店留言本里记录着每天到访大象的数目,有时是几只,有时是十几只,有时竟有二三十只,正在我担心自己运气不好的时候,一个背着专业相机的外国游客冲进来,激动地对我们喊“大象,大象!”我们慌忙放下手里的杯子冲上了露台。果然,从目之所及最远的地方,缓缓走来了三只体型庞大的动物,走走停停,十几分钟后总算是进入了镜头的范围。这大概是大象的一家人,两大一小,体态优雅,步履悠闲,深灰色的皮肤上沾着不少泥土,有种自然的沧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野生的大象,从远到近,放下相机才发现它们已走到了露台的正下方,几乎触手可及,连细微的表情都能看得清楚。就在大象一家独享着美味水塘的时候,远处又走来了新的访客,先是一群野猪,又是一群野牛,接着是另外一群大象,水塘边热闹了起来,气氛也变得有点儿紧张。体型较大的牛群与象群很快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双方的领头者不时到对方的身边上挑衅一番,嘶鸣着,原地转着圈,却谁也不敢轻易地有什么肢体的接触。终于,几番虚张声势后,牛群从心理上占了下风,它们越退越远,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之外。这是自然界中一场真实的,争夺资源的斗争,它就发生在我们眼前,不是电视里的探索频道,我简直有点儿呆住了。在那以后的几个小时之中,不同的种群来来往往,或悠然漫步,或追逐狂奔,最多的时候竟同时出现了七八只大象,数十只野猪和数十只野牛,它们在这小小的水塘边和平共处,很有画面感。我们坐在咖啡厅里,露台上,没人想看电视,没人纠结于WIFI的信号,眼前的闲情野趣让人忘记了时间。这是我的野生动物初体验,也是肯尼亚带来的第一波惊喜,城市的一切都被抛诸脑后,在这里,我们和大自然是前所未有的接近。夜幕降临之后酒店也备起了丰盛的晚餐,没想到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竟然可以吃到一顿有板有眼的西式料理,从头盘到主菜再到甜点,丝毫不马虎。晚餐后,累极了的大家纷纷回房睡觉,我躺在窗边的床上,反倒有点儿精神了。我们的卧室位于酒店的下层,有几只大象几乎整夜徘徊在我们的窗下,时而发出几声低吼,不用开窗,也能感到它们就在身边。“睡在象群身边”的新鲜感刺激着我的神经,加上白天没有看到犀牛,心里一直存着起来看犀牛的念头,就越发难以入眠。不一会儿门外传来了代表鬣狗的一声鸣笛,随之听到了远处的犬吠声,我正犹豫要不要起身,四声鸣笛,我等了半宿的犀牛终于来了。我拿着相机轻声轻脚地上了露台,已有七八位游客聚在这里,从他们镜头所对的方向不难找到今夜的主角,一只漂亮的白犀牛。导游说本地以黑犀牛最为珍贵,整个保护区只有五六只,我不奢望有见到黑犀牛的幸运,如今见到一只白色的已经是心满意足了。这只白犀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凶猛,相反地,它的动作非常缓慢,甚至可以说优雅,它一直徘徊在水塘对岸,不曾走上前来,夜晚的光线不好,始终无法拍到一张清晰的照片。半个小时之后,享用完塘水的白犀牛独自走远了,在夜色中留下了一个有些落寞的背影。游客们纷纷回房,我坐在露台的藤椅上,整个世界只剩下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象群,还有我自己,生命在这一刻变得渺小,我仿佛看到黑暗的宇宙中孤零零地浮动着一滴泪水,那就是地球。我的脑海中充斥着许多美丽的词汇,却无法连成一线,在这广袤的天地间,思维就像是一场独自一人的旅行,从过去到将来,只有轨迹,没有悲伤。多年之后我仍会回忆起那个夜晚,那一夜的星空晴朗,我闭上眼睛,听倦了象群的嘶鸣。第二天一早我推开窗,朝霞洒在水塘上,空气清新如洗,昨夜的小伙伴们却不知去向了。我们的肯尼亚之行才刚刚拉开序幕,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踏上了寻找野生动物的征途。“将我的双手插入风的叶簇,柠檬树催促着夏日的花粉,青鸟从我的梦中飞渡,于是我离开,报以了无边际的一顾。”上山公主,下山女王,60年弹指一瞬,人生的际遇滚滚向前。想逃离一成不变的生活吗?我在树顶酒店等你……离开阿布戴尔国家公园,我们的越野车一路西行,在车上可以眺望到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亚山,肯尼亚山海拔5199米,地处赤道,山顶却终年积雪,在赤道上看雪山,谁说不是个新奇的体验呢。相比之下这一段的路况还不错,我们的左侧便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这条裂谷的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的六分之一,据说在卫星照片上看来非常宏伟,犹如地表的一道巨大伤疤。我们实际所见的裂谷并不如想象中险峻,这大概是地势相对平缓的一段,谷底有草甸,有农田,有村落,与两侧的生态并无二致,步行便可穿过。不多时,越野车停在了赤道旁。从地图上看来,我们在肯尼亚的几天当中应该是数次跨过了这条线,只是自己不知不觉。这次之所以停车,是因为路旁立着一块破旧却醒目的牌子,上面用英文写着“Equator”(赤道),周围聚集着一些当地商贩,售卖着各种纪念品。每当有大批游客经过,他们还会表演一个科普小节目。中学地理学过,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北半球的水流漩涡方向是顺时针的,而南半球是逆时针的。当地的商贩将一个塑料的漏斗装满水,水面上放一根火柴,当水流走的时候,在漏斗中会形成一个漩涡,而火柴的运动轨迹刚好可以清晰地展示出这个漩涡的方向。这套装置被分别放置在赤道北侧一米,赤道南侧一米,以及赤道线上。当然,实验的结果与课本中所讲的如出一辙,北半球的漩涡呈顺时针,南半球的漩涡呈逆时针,而赤道线上没有漩涡,火柴纹丝不动,漏斗里的水笔直地向下流走了。我和团团是最不爱和景物合影的,尤其不爱拍这种“到此一游”的照片,我们在格林尼治天文台横跨子午线的时候连相机都没带,可那天站在赤道线上,不知怎么的,心里就是有种莫名的激动,对着牌子拍了又拍,甚至花几美金买了个做工拙劣的纪念品,让店主在我们的护照上盖了一个“某年某月某日途径赤道”的小印章。我们一起跨过子午线,一起跨过赤道,我们还要一起去登最高的山,去看最美的海底,旅途中每一段平凡的,共处的时光都是一个难忘的故事,让习惯了遗憾和缺失的我开始觊觎美满和拥有,是我紧紧握在手中的,值得珍视和为之成长的现在与未来。这环游世界的美梦,但愿我们能用一生去经营。3,百万只火烈鸟的起飞纳库鲁湖(Lake Nakuru)是一个以鸟类品种繁多而著名的盐湖,它坐落在肯尼亚中西部的裂谷区,是我们旅途的第二站。据说这里生活着200多万只火烈鸟,占世界火烈鸟总数的三分之一,我对200万这个数字没有概念,想象不出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它们腾空起飞的瞬间是否就像是天边升起了一片红云?历经了三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纳库鲁湖畔。在酒店吃过午饭之后我们坐着越野车进入保护区,保护区地处火山地带,海拔在2000米左右,因湖水中的盐碱度较高,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而吸引了超过400种禽鸟,其中以火烈鸟最为闻名。午后的保护区阴云密布,细雨连绵。雨停的时候我们将越野车的顶棚是向上推开,大家站在车里,把头和手臂从车顶伸出来拍照,雨下大了再躲进来,如此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次,赏鸟的兴致却没有丝毫减退。据说纳库鲁湖的火烈鸟也在逐年减少,加上天气的原因,我对“百万只”的大场面并没报多大期望。果然,刚进园区的时候火烈鸟并不多,倒是有不少秃鹫空中盘旋,略有种萧瑟的氛围。随着车子的行进,鸟的种类逐渐丰富了起来,能认得出的有火烈鸟,醍醐和非洲海雕,另有成千上百只不知名的小鸟在水边飞来跳去,让这片宁静的湖泊变得生意盎然。终于,火烈鸟的族群壮大了,开始只有二三十只聚集;后来逐渐有七八十只,上百只;最壮观的是远处湖面上绵延数百米的一群,只看见一片粉红,却数不清有多少。纳库鲁湖的火烈鸟有粉色和白色两种,粉色的以水藻为食,艳丽的色彩正是来自水藻中的类胡萝卜素。我们虽然没有见过太大规模的群体,但目之所及到处都有它们醒目的身影,整个湖区有188平方公里,总共200万只这个数字倒是并不夸张。我一路都端着相机,等待它们腾空的画面,可这些美丽的小动物们却显得有些无精打采;直到我们原路返回,我收起相机的坐回窗边的时候,远处传来几声尖锐的鸟鸣,浅滩上的一群火烈鸟随之奔跑,起飞,当真如一片红云在天边升起,场面的壮观真让我感动得有点儿热泪盈眶了。这里不止有丰富的鸟类,还有很多种哺乳动物,在汽车行进道路和湖水之间有一片狭长的草地,草地上出没着羚羊,斑马,长颈鹿和黑犀牛,印象最深的是一种体型较小的羚羊,臀部长着一道酷似英文字母“M”的花纹,当地人形象地叫它们“麦当劳”。为了看猴子,我们的越野车开到了一处地势较高的林地边,这里的猴子的体型不大,行动却异常敏捷,发起脾气来甚至有点儿凶狠。团友在背包侧面镂空的口袋里放了一包薯片,一只可能是当地猴王的大猴飞窜上来,抓着团友的背包不放,锋利的指甲把背包和团友的衣服抓得“兹兹”作响,团友条件反射地把背包摘下来扔到地上,抢到薯片的猴王这才心满意足地走开了。在纳库鲁所见的动物其实并不稀奇,我们在之后的旅途中都曾反复地见过,但说到种族之间的和谐相处,这里却更胜一筹。在照片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场景,两只斑马和两只犀牛聚在一起慢悠悠地吃草,相距不过半米的距离,在它们身前安静地卧着一只“麦当劳”,而在“麦当劳”头顶的天空上,一只美丽的白色水鸟正展翅飞过,这画面以湖光山色为背景,也算是绝美了。自然界中难免有环境的无常和资源的盈缺,在为生存而争斗的残酷世界里,和平、宽容和友情更显得弥足珍贵,正是这些美好的事物,让流逝的时光为之停驻,让所有回忆都与众不同。4,动物世界的暖场历经磨练之后,肯尼亚之旅的重头戏来了。我们驱车200多公里从纳库鲁湖来到马赛马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这里出没着狮子、豹子等大型猛兽,是我们寻找野生动物行程中的终极体验。去马赛马拉的途中经过了肯尼亚唯一的淡水湖,纳瓦沙湖(Lake Naivasha),湖中生活着大量的河马、鱼鹰和野鸭,湖畔有大片的纸莎草沼泽,别有种水乡的风情。之所以将纳瓦沙湖一笔带过,是因为它的亮点在于风景的优美,而动物的品种并不出奇,也没发生什么值得详述的故事,接下来以贴图为主:在湖中泛舟半晌之后我们继续上路,午饭时分便赶到了保护区的正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零星生长着几棵树木,地势起伏不平,没有专门修建的道路,只有一条条醒目的车辙标示着前行的方向。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位于肯尼亚与坦桑尼亚的交界处,是肯尼亚境内最大的国家公园,占地面积1800平方公里,共有95种哺乳动物和400多种鸟类,是世界各地野生动物爱好者的天堂。如果说前几天是马赛马拉的暖场,那我们在马赛马拉的第一个下午则是第二天的暖场。在大批猛兽正式登场前,我们看到了大象、斑马、鸵鸟、长颈鹿;看到了“麦当劳”打架,秃鹫争食,还有扮相怪异的“牛魔王”。保护区的地域辽阔,动物虽多却不算密集,往往是十几分钟才看到一群两群,我们七八个人都站在车里,手扒着车顶,像侦察兵一样东张西望,被颠得七荤八素却谁都不肯坐下来。刚进保护区的时候随便看到点儿什么大家就齐声叫喝,到最后视觉疲劳了,成群的斑马俯首弄姿地从眼前走过,反倒没人搭理了。斑马的族群在饮水觅食的时候,都有一个一丝不苟的哨兵,直立在一旁警惕地观望着,无一例外。它们的智商也许不及人类,纪律性却很高,可见在天敌的威胁之下其生存的条件是多么的严苛。保护区的草地上常会见到一些大型动物的尸骸,大多已被猛兽或秃鹫们啃噬成白骨,生命正是在弱肉强食中繁衍,可这场景还是难免让人有些心酸。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群羚羊之间,有两只体形高大的羚羊头抵着头,角对着角,身体前倾,原地旋转着争斗,开始像是开玩笑,后来打得越来越激烈,几乎头破血流,相距不过数米远的伙伴们却都自顾自地啃着草,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它们到底是玩闹还是打架我们无从得知,周围的伙伴们是冷漠还是习以为常我们更无从得知,动物的世界里有自己的规则,我们这些旁观者,带着小时候在动物世界里看到的一点儿常识,看什么都觉得新奇。5,金钱豹来了在保护区里同时行驶着几十辆,甚至更多的越野车,载着游客,一起找寻猛兽的行踪。一旦其中一辆有发现,便会通过内部的频道通知给其他车的司机,于是附近的车会在短时间内蜂拥而至,把猛兽围个水泄不通。在第一天的傍晚我们已经有幸看到了一只熟睡的金钱豹,它躺在一个地势有点儿低洼的树丛里,头部被蒿草遮挡住,若不是肚皮随着呼吸起伏,倒像是一件豹纹的大衣。第二天上午,对讲机又响了,越野车一路狂飙到指定地点,已经有四五辆车等在那里。只见一百米开外,一大一小两只金钱豹沿着车辙向我们走来,大的在前,小的在后,边走边东张西望着,不多会儿便来到了近前。这是两只美丽的动物,油亮的金色皮毛上点缀着黑色的斑点,它们神态自若,像是对越野车这种庞然大物已司空见惯。大的那只走到其中一辆车的车头,在阴影处坐了下来,小的那只就温顺地站在一旁,与母亲一样侧着头,凝望着远方。我们把相机伸出车顶拍照,相距不过两三米的距离。几分钟之后,两只金钱豹同时从阴凉处走了出来,绕着越野车徘徊了几步,就笔直地地走向远方了。从背影看来它们还是有些消瘦,不知是生存条件不佳,还是体型原本如此。在猛兽云集的非洲草原上金钱豹远远算不上生物链的顶端,希望这对有缘一见的母子或是母女在今后的生存角逐中能成为幸运的一方。[狮子来了]非洲五兽指的是大象、狮子、豹子、犀牛和水牛,我们已经见过了其他四种,清单上就只剩下生物链的顶端——狮子了。借问狮子何处有,司机遥指树丛间。正午时分,越野车被再次“召唤”到了一起,一只金黄色的雄狮正在灌木丛中午睡。车停在三米开外,可以完整而清晰地看到整个身体,拍照的时候它突然翻动了一下,吓得我猛然往后一退,这可毕竟是一只狮子,凶猛的百兽之王,即使在睡梦中也有种不怒自威的气质,让人不自觉地冒了一身冷汗。午后,越野车再次停在了路边,这次并非是收到什么“召集令”,我们环顾四周也没看到什么特殊的景致。终于,眼尖的团友发现了,在半米高的蒿草后有一个不太完整,却还有血有肉的角马的尸体,在尸体后面露出了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竟是一只享用大餐中的小狮子!它似乎也看到了我们,警惕地向这边张望着,萌萌的眼神很难让人把它和凶猛、霸道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在小狮子身后的树下睡着一只母狮子,应该正是这只可怜角马的猎杀者,这一幅温情与残酷并存的画面,倒是比那只熟睡的雄狮生动得多了。值得一提的我们看动物的技能又升级了,比起第一天的菜鸟状态,应该可以自称是一名资深游客了。本领最大的是我老公团团,一开车就睡觉,一停车就条件反射地端起相机问我:“这回是什么?在哪儿呢?”到后来都不用停车,只要有人一喧哗他就醒了,一路下来什么也没错过。回程的时候全车的人都累瘫了,只有他精神奕奕,一边和导游聊天一边捧着Ipad玩游戏,这才是看动物的最高境界吧。我听说近年来非洲五霸的数目在急剧下降,尤其是黑犀牛,已经成为了极危物种。我能看到政府的努力,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努力,他们为了平衡生物链甚至运输了上万只角马,我只是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不知道那些偷猎者们每夜是如何安眠。6,天国之渡我们之所以选择在夏天来到肯尼亚,是缘于旅行社网站上的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每年的7月到10月,马赛马拉都会上演自然界中最伟大的奇观之一,那就是举世闻名的角马大迁徙。位于北方的马赛马拉因连绵的降雨而孕育出新鲜的青草地,芬芳的气味将130万只原居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保护区的角马吸引,使之汇聚成为动物世界里最大的一组移动群体,它们无惧水中凶猛的河马和大鳄鱼,前呼后拥的横渡过马拉河,进入开阔的马赛马拉,场面惊心动魄,被称为“天国之渡”。然而,想要亲眼目睹这场奇观的确需要运气,角马们每年渡河的时间并不固定,我们到达马赛马拉的时候大批的角马已经完成了迁徙,只剩下零星的几只队伍还在向着目标前进。导游Andy说,不少西方游客从7月底就开始在南非度假,每天关注新闻,确保能在最佳时机飞来肯尼亚观赏;有的游客甚至就住在肯尼亚,边等边游览周边的景区和村庄,不止能目睹奇观,还可以较为深入地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与他们相比我们付出的努力太少了,也没什么好抱怨。进入保护区后经常能见到角马的踪影,角马又称牛羚,是一种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羊,它们通常是排着长队行走,似马非马,脸颊上长着长长的鬃毛,看起来温顺老实,很难想象它们在寻找生存资源的旅途上会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勇气和决心。想象半个月前大批角马渡河时的惨烈画面。马拉河地势险峻,角马们要从两三米高的河堤上跃入水中,到达对岸后再选择一条相对平缓的路径爬上去,浑浊的河水中此时正栖息着大群的河马,目测有上百只,它们的身体浸在水中,头和背部露出水面,随时准备着捕获猎物;渡口的另一侧是鳄鱼的队伍,这里的鳄鱼体型非常大,最大的有三四米长,它们一动不动地潜伏在那里,隐约可以看到凶狠的目光。偶尔还会有一两支长途奔袭的队伍驾临前线,它们被旱季的鞭子追赶着,义无反顾地踏过奔腾的河水,这不是一场仓皇的出逃,而是一场壮丽的行军。据说在某一年10月,马拉河的河水不再湍急,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看到河底,几头年幼的角马想从浅滩过河,躲避鳄鱼与河马的威胁。令人吃惊的是,几十头年老的角马过来驱赶那些年幼的角马回到原处,不允许它们从浅滩处过河,而其他角马们注视着这个举动并不阻止。这一场面被《动物世界》摄制组真实地记录下来,专家们解释说,这一场对角马族群的考验,如果这次从浅滩过去,而后几年没有浅滩就过不去河,过不去河整个族群就会面对饥荒带来的灭顶之灾。面对鲜有的安全和屡见的危险,角马选择了后者,这就是它们的生存法则。不少游客选择在马拉河畔野餐,这里的视线非常开阔,一边连绵起伏的草地,一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好天气的时候大概可以远眺到邻国坦桑尼亚的风光吧。马赛马拉之旅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返回酒店的途中我们又一次在树下偶遇了几只懒洋洋的金钱豹,与之前所见的相比体态更加丰腴,花纹也更加鲜艳。导游Andy说在炎热的白天动物们通常会选择在阴凉处休息,早晚时分才出来觅食,所以寻常的游客很难目睹到像纪录片中一样动态的画面。在广阔草原的深处偶尔会看见一根细细的,几米高,甚至十几米高的白色“柱子”,不规则地缓慢移动着,乍一看还以为是哪里着火了,问过Andy才知道这便是传说中的龙卷风了。小型的龙卷风在非洲草原上是常见的天气现象,运气好的话同时可以看到两三根。这就是肯尼亚的魅力,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你以为自己学到很多,其实不过是自然界万千风景中的沧海一粟罢了。7,有钱吗?没钱有糖也行!肯尼亚之行的最后一站是位于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安博塞利国家公园(Amboseli Park)。安波塞利就是“干涸的湖”的意思,可见这里的资源贫瘠,生存条件苛刻。然而与想象中相反,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是非洲著名的度假胜地,很多高档的酒店云集于此,和周围贫穷的村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此行的重点正是这些村落中的孩子。从马赛马拉开车到安博塞利要四五个小时,途中两件事儿让我记忆深刻,第一件是路况太差了,第二件是我们被打劫了。为什么路况差也能算是一件事儿呢?因为这次的路况不是一般的差。首先,根本没有路,修到一半的路不知因何搁置了,路面还没有被磨平,开上去车子就像是装了弹簧一样有规则地上下跳动着,没开到5分钟司机就决定,还是走野地好了。这里的野地包括草地,戈壁,树丛和溪流,我们的越野车就在其中穿梭,遇到实在过不去的地方就拐到主路上开一段。如果换我们任何一个人开车,一定会迷路不说,时速最多到二三十公里,而无所不能的当地司机至少开到了六七十公里,一路扬起大量的沙尘,噪音大到无法交谈,我们索性都掩住口鼻看风景,最擅长上车睡觉的团团这次也睡不着了,直直地看着窗外。到底是多颠呢,我坐在最后排,两只鞋从脚上一直被颠到了司机的旁边;金杯车内本来空间很大的,头却一次次地撞到车顶,紧握着扶手,还是觉得全身的骨头都酥了,肌肉都麻了。下车的时候大家的脸上、身上蒙着一层土,面面相觑,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再来说打劫的事儿。我们一团人分前后两辆车,每辆车上坐着七八个人。我们这辆车虽然已经开得很快了,还是被前车落下了几公里的距离。眼看快到目的地了,面前有处特别难走的小土坡,司机将车速降了下来,只见从土坡后面的树丛里突然蹿出来十几个健硕的黑人男子,一手举着细长的木棍,一手拿着土块儿,叫喊着冲了过来。此时副驾位置上没有坐人,车窗半开着。经验丰富的司机侧身闪过一个土块儿,随后敏捷地把副驾的车窗摇了起来,猛踩一脚油门,将车子拐上了一旁的主路扬尘而去。那十几个黑人男子追了一会儿就放弃了,站在原地,挑衅似的对我们挥舞着双臂,直到完全消失在视线之外。我透过后车窗仔细打量这群抢劫者,他们竟然都还是十四五岁的孩子,瘦瘦高高的身材,衣衫褴褛,想必是来自附近贫穷的村落。他们是生性顽劣,是教育缺失,还是生活所迫?从司机的反应可以看出,类似“抢劫”事件在当地并不是个体行为,而是相当普遍。我只是一个外乡来客,无权去评判什么,只是这些孩子挥舞着手臂的画面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越想越别扭,越想越难过。和前面一辆车的团友们汇合之后才知道,他们也在同样的地点,被同一群孩子打劫了,他们的司机反应稍慢了一点儿,于是整辆车被拦在了路旁。孩子们强横地表示车子轧坏了他们的农田,要求赔偿,可事实上方圆几公内除了黄土什么都没有,这明显就是种抢劫的说辞。司机大叔严厉地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车上的团友们也都随声附和,摆着手,表示没有带钱。这时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抢劫失败的孩子们一改强横的态度,纷纷伸出手来,嘴里喊着:“Candy!Candy!”,意思是你们没钱的话,有糖也行!团友们顿时心就软了,把随身携带的糖果和零食都交了出去,孩子们带着战利品一哄而散,他们就这样被放行了。我回来把这个故事讲给很多人听,大家都觉得难以置信,我有生以来遭遇的第一次抢劫就像是闹剧一样虎头蛇尾地收场了。午饭的时候大家一直在聊这个话题,大多数团友对这群孩子表示同情和原谅,可这种行为的本身毕竟是恶劣的,是非对错之间往往只是一念之差,他们还有漫长的将来,一步踏错世界便会不同。这些天只顾着看动物,却没有关心过当地人的生活;即使什么都做不了,至少可以传递一些正能量,至少在微笑的瞬间,大家都是快乐的。8,马赛村的孩子们在我们酒店旁有一个马赛人的村落,我们就叫它马赛村,村里共有两个大家庭,一百多口人,居住在三四十个像“大土包”一样的草屋里。马赛人的草屋从外型上来看有点儿像蒙古包,墙体和屋顶是以一根根木棍作为主要支持,以草甸加固,外表是一层干裂的泥土,每个草屋的面积在十平米左右,可以容纳四五个人,没有灯也没有窗子,只有几个拳头大的小洞用来采光和透气。在肯尼亚及其邻国中,类似这样对游客开放的马赛村有很多,参观的模式也如出一辙。一个英语相对比较流利的年轻人在村口迎接我们,一边介绍村子的概括,一边把我们带到位于草屋中央的一个空地上,在这里早就等候着一群穿着鲜艳的传统服饰的村民,分成男女两组,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时而独唱,时而合唱,听不出什么旋律,只觉得他们嗓音嘹亮,直冲云霄。男性村民的手中都拿着一根木棍,随着歌声的节奏敲打着地面,这时有几名游客主动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原地绕着圈,好像是小学联欢会上的集体舞。歌舞结束之后,领头的年轻人给我们表演了现场版的“钻木取火”,妇女们也将自己手工制作的饰品和纪念品摆成一排,像是一个小集市。这样的参观的确有几分商业化,但它依旧是这个陌生的世界对我们推开的一面窗,即使不能一睹全貌,也看到了许多触目惊心的场景。最让人揪心的是这里的孩子。马赛村实行一夫多妻制,孩子特别多,仅学龄前的就有二三十个。不参与演出的孩子们或穿着破旧的背心短裤,或套着一件长袍,他们赤脚走在土地上,全身脏兮兮的,几乎看不出衣服本来的颜色;有几个年纪幼小的孩子独自站在草屋边,脸上的和泥土和鼻涕混成一片,引来不少苍蝇嗡嗡地飞,一旁乘凉的大人却早就司空见惯似的,不理不睬。我们上去打招呼,从兜里掏出几块糖,小孩子刚要伸手,却被大孩子一把抢走了,大人呵斥了几句,也没起身阻止。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我又掏出了几块糖,悄悄放进了几个小孩子的口袋,他们楚楚可怜的小眼神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过了一会儿,附近的学校放学了,三四十个孩子背着书包,一窝蜂似的向我们冲过来,边跑边喊着“Mama!Mama!……”,一转眼就把我们几个游客围在了中间。我被这阵势吓住了,赶紧地从塑料袋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和零食,几只黑黑的小手同时伸了过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将所有的东西分抢一空,一边抢一边继续喊着“Mama!Mama!……”,我呆立在原地,手背被孩子们的小指甲抓得一道一道的,真有点儿可笑不得。据领头的年轻人介绍,这里的马赛人世代以畜牧业为生,然而土地的贫瘠让他们的生活异常艰苦。女人是村里的主要劳动力,做饭、育儿、盖房子都是她们的工作;男人除了放牧之外,主要负责在猛兽袭击的时候,保卫村民及牲畜的安全。马赛人的家庭往往是一夫多妻,据说十头牛可以换来一个老婆,老婆越多儿女越多,家族也就随之壮大起来。近年来随着保护区的建立和开发,马赛人可以放牧的地方越来越少,难以维持生计,一些贫困的村落因而选择对游客开放,与其说他们商业化,不如说是我们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让人喜闻乐见的是,当地的学校星罗棋布,基础教育非常普及。马赛人在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漫长岁月中从不以狩猎为生,他们的未来正掌握在这些孩子的手中,正是这一只只向我们伸来的小手,最终会建立起非洲草原上崭新的生存秩序,撑起这片湛蓝的天空。9,在泳池中仰望雪山马赛村之后的行程是参观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安博塞利主要的看点是大象,我们在几天之中看了太多的大象,相比之下反而是度假村里美丽的露天泳池更吸引我;团团因为看过《乞力马扎罗的雪》,更加推崇这个躺在泳池里仰望雪山的计划,于是彼此煽动之下,我们和半数的团友决定放弃安博塞利,提前回到度假村休息。这是我们在肯尼亚住的最后一个,也是条件最好的一个度假村。一排非洲风情的独栋小木屋,以细沙铺成的小路连接,庭院中花草丛生,除了水电是限时供应之外,真有种在海岛上度假的感觉。洗去一路的风尘和疲惫,躺在空无一人的泳池里,神秘的乞力马扎罗在眼前被无限的放大,心中也随之涌起一阵感动。我想着那个贫穷的马赛村,孩子们的一只只小手,想着度假村里豪华而国际化的一切,想着墙里墙外这巨大的差异,宛如一道裂痕,不知何年才能修复。晚餐时我们和看大象的团友们汇合,彼此交换了联系方式和照片,我们因动物而结缘,这份友情难能可贵。短短十天的行程,每个人都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这就是肯尼亚的魅力,非洲的魅力,只要你来过一次,就再也逃不掉了。[清凉油有吗?]肯尼亚之行写到这里还意犹未尽,我接下来想要说的是我们沿途所见的,当地商贩们的故事,就从一盒清凉油说起。肯尼亚的旅行团并没有所谓推销商品的环节,与其说当地没什么特产,不如说是商业模式还没发展到那么成熟的阶段。当然,想买纪念品的话也不难,在几个著名景点的连接线上设有一些休息站,商贩们都云集至此,有卖黑木的,有卖象牙制品的,有卖手工艺品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颇有点儿小集市的气氛。导游Andy说肯尼亚没有工业,大多数商品是手工制造的,所以你不用担心买到假货,对当地人来说造假的成本远比卖真货要高。途径第一个休息站的时候,团团就看上了一只绘有犀牛图案的花瓶,店主是个黑黑瘦瘦的年轻人,开价60美金,在我们的软磨硬泡之下降到40美金,老公说太贵了,最多出15美金,店主沮丧地摇摇头,说40美金是最低了,再低就要赔本了。就在我们转身离开的时候,店主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很亲热地拉住团团的胳膊问道:“你们有Qingliangyou吗?”,他的英文本来就有口音,我俩谁也没听懂Qingliangyou是什么意思,连说带比划地沟通了半天,我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店主说的是中文,就是清凉油啊。清凉油是非洲旅行必备,我想也没想就从包里掏出了两盒,店主一把抓过去,爽快地说,就15美金吧。我和团团都惊呆了,没想到国内五毛钱一盒的清凉油在这里有如此妙用,早知道就该多带一些,带一箱都不嫌多。之后的行程中我们无数次遇到类似的情况,用清凉油抵美金,少则一两块,多则四五块,“清凉油”这三个字从当地商贩的口中说出来总觉得有点儿滑稽,我们从小用到大的小玩意儿,到底因何会受到非洲朋友的青睐呢?Andy解释说,肯尼亚终年气候炎热,对驱虫、解暑类的药品有巨大的需求,当地却不具备生产的能力,据说黑市上硬币大小的小盒清凉油可以卖到1美金左右,是国内售价的20多倍,可以用来给小费,找零钱,或是作为礼品相赠。一个有备而来的团友从包里掏出一瓶豪华装的清凉油,足有50克,导游激动地说你这个可以用来送给酋长啊,大家一哄而笑;没想到几天后在马赛村里,这瓶清凉油真的被用来送给了酋长,在这个有故事的国度里,简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了。自打清凉油事件之后,我们一车人都眉飞色舞地谈论着来肯尼亚经商的计划。北京人爱吃的小龙虾在这里不要钱,本地市场上的龙虾至少有20公分长,除了中餐馆之外却没人愿意买;后来Andy给我们每人代购了两只3斤重的大螃蟹,不过是吃顿快餐的价钱,原来螃蟹也是当地人不屑一顾的垃圾食品呢。差异造就商机,不少中国人选择在肯尼亚定居,做生意,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与动物为伍,这样的生活还真让人羡慕呢。本地的商贩除了会说“清凉油”之外,还会说“象牙”、“黑木”等等几句常用的中文,这些正是本地的特产。象牙的交易我们不予提倡,黑木却是值得一买的好东西。来肯尼亚旅行一定要带个最大的箱子,来的时候装满了糖果和清凉油,回去的时候装满黑木和手工艺品,虽是微不足道的游客,或许还能为两地供需的差异进一点绵薄之力呢。在肯尼亚买东西一定要还价,当地不乏有些油滑的商贩,说起话来天花乱坠,让人哭笑不得。总结下来他们还价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强调“纯手工”,告诉你这件商品是家里的父母或是奶奶亲手做的,做了多少天多少夜,倾注了多少心血;第二步是打感情牌,问你来自哪里,你回答是中国来的,他们就亲热的拉着你的手,说我们肯尼亚的高速公路都是你们援助的,你们就是我的亲兄弟,亲姐妹,我说什么也要给你们算一个好价钱。如果这样你都不妥协,第三步就是打量你的全身,发现什么好看的东西就问你,这个换吗?有次我和团团看上一个冰箱贴,女店主指着我脚上的塑料凉鞋说,这个换吗,可以换两个冰箱贴。我真不知道怎么和她解释,我的鞋是刚花了100个冰箱贴的钱买的,更何况我把鞋留下了,可怎么走回去呢。其实我对这些商人们并不反感,大家都是凭着自己的本事赚钱,卖的是真材实料,以物易物的思维也可以算是相当的淳朴可爱了。好多人抱怨说所谓的旅游纪念品一带回家就找不到感觉了,摆着占地儿,扔了又可惜;我却只后悔当时买的太少了,时间越久,我越是稀罕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小物件儿,当地制造也好,“Made in China”也好,记忆就停留在相逢的异乡,把它们拿在手里,那一段岁月也随之栩栩如生起来。(完)肯尼亚是我的第31国,团团的第20国。我们的旅行还在继续中,公众微信号:山海录,欢迎大家随时和我沟通探讨,分享美图。旅途没有尽头,期待你的加入!隆重推荐我最新精华一篇游记:北非花园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撒哈拉的三天两夜,纯蓝小城舍夫沙万……)http://bbs.qyer.com/thread-2539131-1.html3.5万字大制作,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