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30
2010
7
25
作者:小筱十月
关于这次旅行:一直对雨林里的这座城市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神秘而忧伤,我又是一个博物馆和古迹的忠粉。所以,单位突如其来的“被公休”,暹粒便成为假期的唯一选择。较之前欧洲、日本、泰国行,我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做行程和攻略,把酒店、机票、签证、旅行路线等一一搞定,这次我除了啃了《走遍全球-柬埔寨和吴哥寺》,看了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视频),其他都是临行前一天才开始准备的(在此需要感谢周兄,他3月去暹粒后一直念念不忘,因此不厌其烦解答我的N多疑问)。关于人员:在得知有假期后我便开始约人,可是身边朋友大多都去过暹粒,没去过的要不是时间不允许要不就是不感兴趣。家人不是很放心我一人自由行,让我参加旅行团,只有一个行程还勉强,但8号的时候询问说该团取消了,注定一个人,自由行。不过,好在10号晚上K哥帮我拼了两位小伙伴(还退了我三分之二的包车费用),顿时热泪盈眶。所以,3天包车的日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司机Jon,我的拼车小伙伴柬姐和她的女儿寸心(Jon的英文很好,也能中文交流,他还很谦虚的说我的英文和他的中文一样烂)关于行程:大概了解吴哥文化后,旅行团是满足不了我了,因此计划至少3天大致走一遍。因上一周才去长隆家庭游了一圈,体力和时间不够用,暹粒行的时间便压缩成了5天4晚,具体只有3天半。一个人,我只能考虑包车,17年去东京的时候用过皇包车感觉还不错,本考虑这次包三天车,后来周兄发给一个店铺又推给我店家微信号说很靠谱,我纠结了一晚才联系店家的,然后便认识了K哥。三天包车的行程是K哥计划的,在旅途中略微调整了部分行程。(K哥微信号:Travelcambodian,他就是一枚暹粒百事通,安利安利)不过,也有小遗憾,行程中尽然忘记了班黛克蒂寺,而且两次路过,望着东塔门但没有时间和力气再进去了;罗洛士古寺群的罗莱寺是因为没时间直接放弃,而选择了神牛寺和巴孔寺;司机Jon曾提议去崩密列的那天可以顺道去高盖古迹群,也是时间原因放弃。暹粒,因为浓厚的高棉文化,并不是去一次就能满足我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所以,下次行程——班黛克蒂寺、罗莱寺、大圣剑寺、高盖古迹群和柏威夏寺补上,巴戎寺、吴哥寺、班提色玛寺、女王宫、圣剑寺、塔布茏寺、塔逊寺、崩密列都值得二刷。Day1东航MU753 16:05-17:35Day2a.m.Angkor Thom South Gate(吴哥城南门)Angkor Thom(吴哥城)- Bayon(巴戎寺)- Ba Phoun(巴方寺)- Phimean Akas(空中宫殿)- Terrace of Elephants(战象台)-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癞王台)- Prasat Suor Prat(十二生肖塔)p.m.Ta Prohm(塔布茏寺)Takeo(茶胶寺)Chau Say Tevada(周萨神庙)Victory Gate(胜利之门)Phnom Bakheng(巴肯寺)Day3a.m.Angkor Wat(吴哥寺)Banteay Samre(班提色玛寺)Banteay srei(女王宫)p.m.Beng Mealea(崩密列)Preah Ko(神牛寺)Bakong(巴孔寺)Day4a.m.Angkor Wat (吴哥寺)Preah Khan(圣剑寺)Neak Pean(涅槃宫)Ta Som(塔逊寺)p.m.East Mebon(东梅奔寺)Prasat Kravan(豆蔻寺)Angkor Wat (吴哥寺)Pre Rup(比粒寺)Day5a.m.Angkor National Museum(吴哥国家博物馆)p.m.T Galleria by DFS,Angkor(DFS免税店)东航MU753 18:30-22:05K哥给我制作的行程表以及司机信息等关于机票:昆明到暹粒的飞机比较多,想节约旅途时间便选择了东航的直飞航班,9号上午在飞猪订的票,10号16:05-17:35去程,14号18:30-22:05回程,实际飞行时间2小时10分钟。关于酒店:日本行之后对携程彻底失望,因此酒店也是飞猪预订的。一开始打算入住王子酒店,位置不错,附近有大型超市还有汉堡王,关键有中文服务,可是该酒店一天之内三次涨价399到468 /天。金蝴蝶别墅属于10分钟就选择好了的,4.8的评分,位置在老城区的繁华地带,最主要便宜,572人民币4晚。金蝴蝶确实性价比高,只是卫生间下水不太好,床单比较旧。金蝴蝶别墅酒店 Golden Butterfly Villa(Steung Thmey Village, Svaydangkum,索圣路地区,暹粒,暹粒省,00855,柬埔寨)关于签证:临时确定的旅行,所以我办理的是落地签,飞机上会发一张黄色的移民卡还有一张蓝色的入境卡,填了把移民卡夹在护照里给海关。这些公务员很会看麻衣相,他们把所有需要办理落地签的中国人集中在一起,让每人缴300人民币,正常落地签费用是30刀(约210人民币),准备的相片都没用上,反正给钱-入关。出境的时候据说也会让中国人缴纳小费,我前面的哥们给了,我全程黑脸居然没让我缴。入境卡是出机场的时候有一个工作人员堵在门口收的。落地签需要填写的移民卡,入境卡内容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关于用餐:早餐基本在酒店解决,我点了两天的煎蛋饼+面包后,酒店餐厅工作人员以为我很爱吃,第三天还是给我做一样的早餐,到了第四天我才要求换成了香蕉鸡蛋煎饼,味道还可以,因此在最后一天我从博物馆回来在酒店点了芒果鸡肉沙拉(超级累,不想跑老市场那边寻吃了)。午餐都是司机Jon带去景区附近吃的,有些小贵,平均每人7-8刀,不过在去崩密列路上吃的餐厅——高棉妇女,超好吃。晚餐K哥带着吃了一顿柬式小菜、一顿BBQ,司机Jon又推荐了一顿本地人才会关顾的柬式小火锅(服务员不会英文,只能让Jon帮忙点餐)。吃了三天的煎蛋+面包,第五天的早餐香蕉鸡蛋煎饼&午餐芒果鸡肉沙拉。第二晚,K哥推荐的小店,性价比超高。第三晚,也是K哥推荐的BBQ,生意很火爆的店,忙着吃忘记拍照了第四晚,司机Jon推荐的本地人才会去光顾的柬式火锅。本次旅行中感觉最好吃的店——高棉妇女,在去崩密列的路上关于通讯:我心急便在昆明机场购买了“蜗牛移动——柬埔寨免卡”,去年去泰国的时候用着蛮顺畅的,但是柬埔寨卡让我崩溃到了极点。一开始有流量,第二天直接失联状态,之后花了1刀K哥帮忙充值开通了套餐服务,但是只能上网无法通话,信号也不好,进入景区后我又处于失联状态,小伙伴和司机几次都找不到我。K哥建议手机卡到了暹粒机场购买,位置在机场出口右边,只要5刀,拼车小伙伴几天用下来感觉溜溜的;同机的一行伙伴开通的是国际漫游,25元/天。不推荐此卡关于市内交通:酒店距离老市场比较近,基本靠步行。坐过2次tutu车,最后一天是通过这个APP打车酒店-博物馆/免税店-酒店,安利一下。PassApp Taxi (相当于国内的滴滴,用柬埔寨卡注册,可现金结账,司机一般不会英文和中文,到目的地后APP1分钟计算行程然后会有价格显示,比tutu车便宜很多)关于费用:机票:2334元酒店:572元景区门票:462元博物馆门票+导览器:117元包车(三天)+机场接送:436元落地签:300元吃饭:418元免税店购物:1338元总花费:5977元临行前朋友们推给我一堆网上的攻略帖,我都没有好好看完,以下只是这趟旅行中一些自我感受罢了,每一次旅行都会有惊喜和遗憾,记录下来留给自己和朋友们。在去感受吴哥文化前,确实需要了解很多知识,不然仅仅走马观花、拍照打卡。关于高棉的历史、关于印度教文化、高棉佛教文化、关于高棉建筑样式与形态等等,我自身做的准备也不充分,大致有些了解,途中边看书边游览,有信号的时候便度娘,能蹭到中文和英文解说便凑过去听听。在参观古迹前,我更推荐先去参观市区里的吴哥国家博物馆,细细看完博物馆里的介绍(只有英语和高棉语)和视频(部分视频有中文,需要自行选择),入口处能租借到中文导览器,部分展品有解说。个人觉得这个博物馆做的蛮好,从入口便有指定的参观路线,一步一步了解高棉文化。参观顺序:二楼高级展廊(1000幅佛像)→展廊A(高棉文明)→展廊B(宗教信仰)→展览C(伟大的诸王)→一楼展廊D(吴哥窟)→展廊E(吴哥通王城)→展廊F(石头的故事)→展览G(古代服饰)。吴哥国家博物馆(门票12刀,中文导览器5刀,需要寄存包,建议游览时间2小时,我居然在里面泡了4个多小时另,博物馆内禁止拍照、录像,甚至通过电子设备复制导览器录音)·高棉帝国故事的起源传说古时高棉的一位公主和一个外国人结为夫妻。这个外国人是印度贵族,名叫混填(Kaundinya),公主是掌管这片水域的蛇王的女儿。一天,混填的船在水面行驶,偶遇公主。混填用他神奇的弓箭射中了公主的船,惊恐的公主被迫答应嫁给他。于是,公主的父亲喝干了这片水域的水,将这片土地作为嫁妆交给混填掌管。这个新兴的王国被称为刚迦(Kambuja)。神话传说是了解高棉帝国起源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历史记载中中国古籍称高棉(Khmer)为吉蔑、阁蔑。公元前6-5世纪,高棉人由中国云南南迁在湄公河上游、孟河一带短暂停留后,分别向西南和东南方向移动,到达今柬埔寨和越南南部一带,建立了扶南国。扶南时期:约公元1世纪,一个叫混填的印度人来到扶南娶女王柳叶为妻,从而成为国王。3世纪,百姓共推大将范蔓为王,范蔓自称“扶南大王”,兼并邻近各部族,并由海道向马来半岛扩张,成为统治中南半岛南部的一个强盛国家,其疆域大体约相当于今日的柬埔寨和越南的南部。4世纪,扶南一度处于分裂和混乱状态,4世纪末或5世纪初,陈如二世被举为扶南王,结束了混乱局面,他“复改制度,用天竺法”,婆罗门教和佛教也先后传入扶南,婆罗门教成为国教。真腊时期:5世纪末到6世纪初,由于统治者内部的纷争,扶南开始衰落。6世纪中叶,高棉人宣告脱离扶南王国而独立,中国史书称之为“真腊”,真腊国在6世纪末或7世纪初,战胜了扶南,建立起统一的高棉王国。8世纪初,由于内战,国家发生分裂。8世纪末,夏连特拉王朝趁机入侵,吞并了真腊王国。9世纪初,阇耶跋摩二世重新统一真腊,802年定都于吴哥地区,史称吴哥王朝。吴哥王朝时期,真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成为印度支那半岛的一个十分强盛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吴哥时期:9世纪到13世纪,高棉人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吴哥文化。12世纪到13世纪是其最辉煌繁荣时期,最杰出的代表是吴哥寺和吴哥通王城。吴哥城曾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大、最繁荣、最文明的王国之一的高棉王朝皇家中心,从9世纪的最后10年耶输跋摩一世迁都至吴哥直到13世纪初期,吴哥诸王统治着南起中南半岛南端,北至云南,东自越南,西到孟加拉湾的大片土地。自阇耶跋摩七世后人们逐渐厌倦被迫为神王服劳役,高棉社会开始瓦解,1431年,入侵的暹罗军队强迫高棉人放弃吴哥 ,因此高棉帝国灭亡。·高棉信仰公元1世纪,印度教(2世纪之前又被称为婆罗门教)传入扶南。9世纪后,吴哥王朝的统治者把对印度教的信仰与帝王崇拜结合起来,创立了一种“王权神授”的神王思想,印度教进入全盛时期。到14世纪后印度教走向衰落。佛教传入的时间跟印度教相比大致同时或稍后。在人民中传播开来的首先是大乘佛教。13世纪以后,小乘佛教逐渐取代大乘佛教的地位。印度教的神祗三大主神1、梵天(Brahma),创造之神,俗称“四面佛”,他创造了世界万物。他的坐骑为孔雀,配偶是辩才天女萨罗斯瓦蒂(Sarasvati)。形象特征:四张脸,四手分持念珠、笏板、莲花、水壶、弓等,孔雀。2、毗湿奴(Vishnu),保护之神,佛教称为遍入天,有众多化身,其中最着名的是黑天神克里希纳。他的坐骑为大鹏金翅鸟,配偶是吉祥天女拉克什米(Laksmi)。形象特征:有四只手,分别拿着神螺、神盘、神杵和莲花。3、湿婆(Siva),战胜毁灭之神、苦行之神和舞蹈之神,代表着生与死、变化、衰亡和再生的力量。湿婆教派奉为最高的神抵,佛教称为大自在天。他的坐骑为公牛南迪,配偶为曙光女神乌玛(Uma)、雪山与恒河女神帕瓦蒂(Parvati)、女战神杜迦(Durga)、恶神迦利(Kali)。形象特征:额上的三只眼睛,头戴一弯新月,颈绕一条长蛇,胸前一串骷髅,腰围一张虎皮,四手分持三叉戟、斧头、手鼓、棍棒或母鹿。其他神祗1、因陀罗(Indra) 佛教古籍翻译为“帝释天”,意思为“最胜、最优秀、最优越、征服”,本是雅利安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对他的信仰随雅丽安人进入印度,曾一度是诸神的领袖、雷电神和战神,空界的主宰。形象特征:手持金刚杵、骑着白象、投掷雷电。2、阿修罗(Asura) 直译为“非天”,意思是"果报"似天而非天之义,也就是相对于“天人(即天众、提婆) ”的存在。形象特征: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双足立海上,身越须弥山。3、修罗(Shura)泛指天神,由梵文直译而来。4、拉克什米(Laksmi) 毗湿奴的妻子,据说她是从众神和阿修罗搅拌乳海时,从海中生出来的,站在红色的莲花之上,4只手臂各持莲花、阿姆利塔的瓶子、毗黎勒的果实、法螺等,也被称为吉祥天女。5、阿普莎拉(Apsara)传说在修罗和阿修罗搅拌乳海时,从海中升起了阿普莎拉,她们光彩照人,婀娜多姿,发型各异,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主要以歌舞娱乐众神。6、蒂娃妲(Devata)代表著性力与万物之母的象征。泛指不跳舞的女神,较为优雅娴静。7、伽鲁达(Garuda)印度神话中的一种神鸟,拥有金色的羽毛,鹰头人身,是毗湿奴的坐骑。8、马卡拉(Makara) 在神话传说中,马卡拉拥有神秘的力量,是天界和地界的水神瓦鲁纳和恒河女神冈伽的坐骑。其蔓草状花纹代表了植物,也就是象征了陆地。而同时马卡拉的大嘴咧开,后肢看起来如同兽类坐下时的外表又代表水中的生物。9、那迦(Naga) 长身无足,与水和雨水联系密切,被尊为大海、湖水、泉水、水井的守护神。通常表现为拥有5个或7个头的眼镜蛇,其原型当为生活于南亚次大陆的一种蟒蛇。10、哈奴曼(Hanuman)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神猴,风神的儿子,神通广大,拥有四张脸和八只手,解救阿逾陀国王子罗摩之妻悉多,与罗刹恶魔罗波那大战。11、卡拉(Kalla) 是象征时间的神。在印度神话中,卡拉作为一个食欲旺盛的怪物出现,最终连自己的身体也吃下去了,只剩下一张面孔。卡拉和马卡拉是有代表性的装饰主题,一般组合为卡拉在上面而马卡拉在下部。12、南迪(Nandin)湿婆神的坐骑,是湿婆最忠实的信徒,同时是湿婆与喜玛拉雅山的守门神。一般认为南迪是一头白色的雄性瘤牛。瘤牛的特征是耳朵短而松垂,牛角向后卷曲,颈部下有很大的一片垂肉,最典型的是背部有一大块隆起的肉瘤。13、辛玛(Singha)印度神话中的狮子神,是一种守护兽。14、象神迦尼萨(Ganesha)是湿婆和帕尔瓦蒂的儿子,创生和破除障碍之神。如果出现三头大象,那上面坐着的神一定是梵天。其他象征形象1、林迦(linga)梵语意为“记号”、“象征”、“特点”,常特指性和生殖力的象征,具体化为男根形象。林迦造型通常分为三个部分,下部是方形断面(代表梵天),中部是八角形断面(代表毗湿奴),上部是圆柱形(代表湿婆)。在印度教神话里林迦也是湿婆神的化身,代表生的力量。 女王宫参拜道上的林迦2、尤尼(Yoni)方形台座形状,象征女性生殖器,尤尼侧面设计有导流圣水的沟槽,这个沟槽朝北延伸,一般圣水向北流出。林迦通常之于尤尼之上。 圣剑寺,三个孔的尤尼。3、诃里诃罗(Harihara):毗湿奴和湿婆合体的神,右半边是湿婆,左半边是毗湿奴。·高棉帝王阇耶跋摩二世(770年-850年在位)吴哥王朝的第一位柬埔寨国王。他使国家脱爪哇的统治,恢复了柬埔寨的独立。他的国家接受湿婆教为国教。耶输跋摩一世(889年-910年在位)迁都至吴哥,修建了巴肯寺。苏利耶跋摩二世 (1113年-1150年在位)他在位时是吴哥王朝疆域最广的时代,耗费30年来修建吴哥寺,活着时作为宫殿,死后又成了他的陵墓。阇耶跋摩七世 (1181年-1219年在位)他征服了占城,使两国合并。建立吴哥通王城(大吴哥),在王后的影响下阇耶跋摩七世皈依佛门改信佛教。·高棉建筑前吴哥时期(5-9世纪)受印度艺术的影响,前吴哥时期的建筑建筑结构都是印度教神庙,以砖瓦为建材,石料仅用于基部、入口的门楣上,受社会经济基础的限制,大多规模比较小。庙堂建筑是单一堂样式,上部顺次递减,重叠成数层与主屋同形的结构,后发展为高塔形塔堂建筑,即在单独的祠堂上构成高塔状屋顶。从7世纪开始,高棉人建造了大量石构建筑物。它们不仅体积庞大,而且细部装饰精,反映出高棉建筑师非凡的工艺感受力和装饰能力。吴哥时期(9-13世纪)1、建筑材料从吴哥时期开始时,砖砌建筑和石砌建筑在数量上平分秋色,随后逐渐的石砌建筑取代了砖砌建筑。在这一时期使用的还有角砾岩和木头等材料,页岩逐渐消失,而砂岩取而代之成为制作门窗框的材料。砖的砌筑依靠性能极好的粘结剂,墙体面层的装饰作用要大于其结构作用,灰泥被用于建筑物的砖造外壁表面作为装饰材料。在砖面上大致刻出草图,再涂上灰泥附着再纹样上。石砌建筑的组合模仿木质建筑,使用榫卯结构,直到12世纪(吴哥窟时代)高棉的建造者们已经掌握了关于处理砂岩石的精湛的技艺和足够的信心,才放弃这种复杂而没有效率的方法。在巴戎风格时期,由于大规模的建设及建设速度的加快,也加快了建造技术的简化进程,“巨石”(独石)经常在建筑中的使用,如柱、门窗的梃子。2、建筑元素屋顶 木质建筑和混合材料建筑、砖石建筑,如长厅、早期回廊等都使用木构挂瓦两坡尖屋顶;砖或石质建筑的屋顶是通过砌层的叠涩形成,石材一点点地错位出来向搭建屋顶的“错出式”。茶胶寺回廊 前期砂岩砌筑的拱顶的回廊是非常狭窄的(柏威夏寺、空中宫殿),而且屋顶置于强有力的支撑结构之上。到了小吴哥风格时期,真正的柱子支撑的拱顶回廊出现,吴哥寺和崩密列有最完美的和形式最多样的回廊:一侧有半回廊的回廊、殿堂两侧伴有半回廊的两种形式。吴哥寺柱子 吴哥建筑中门廊使用柱子作为支撑出现在神牛风格时期(神牛寺寺门),而且直到巴戎风格时期都一直存在。柱子的演变是从美学角度来考虑的,装饰的组成以及比例是演变的主要特征,至于结构作用则很少有变化或者进步。神牛寺门 前期门框是由四块薄石板组成过门框侧框榫卯插入门槛和门梁端头的榫眼的方法垂直交接;小吴哥风格开始使用的石块45斜接的连接方式,过门框侧框榫卯插入门槛和门梁端头的榫眼的方法垂直交接。神牛寺窗 吴哥建筑中窗户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莲子状窗户、多孔型窗户、缝隙状窗户。莲子状窗户在开口部用3-9根窗棂支撑,这种类型的窗户在吴哥建筑中被广泛使用,有作为通风功能的窗户,还有一种不能起到采光、通风功能的假窗。 莲子状窗户(吴哥寺)多孔型窗户(巴孔寺)缝隙状窗户(比粒寺、东梅奔寺)楼梯 吴哥时期的楼梯斜度在大约70度,踏板宽度和踢脚板高度相等。3、建筑造型吴哥建筑按照其挑选的地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平地式(基本上地形没有高低差)、山岳式(建造在山顶)、山岳平台式(利用山体斜面建造);按照殿堂的分布分为两种类型:金字塔式(累积多层的基坛上建造殿堂)、展开式(平面上建造殿堂和附属建筑物)。4、建筑布局吴哥建筑在原则上都是以东西为轴线修建的(除以西侧为正面的吴哥寺),由直线延伸的参拜道进入塔门/楼门。寺院中心是供奉印度教诸神的中央殿堂,被一至三层回廊包围着,其间藏经阁、圣池、僧房、仓库、平台等附属建筑纵横交错。5、建筑装饰吴哥建筑在内外墙壁、台基、梁、栏、柱、窗框、门框、门楣、山墙等处用各形式的雕刻来装饰,有线雕、浅浮雕、半圆雕。内容以印度教神话传说和吴哥皇室战争、生活场景为主。在人物(神兽)四周以蔓草纹、涡卷纹、莲花纹、几何纹装饰,呈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状。整体装饰分布比例均匀,细部刻画瑰丽精致。·高棉服饰高棉的传统服饰分为两种,“纱笼”是男子及少女的服饰,用布缝合,围在腰间,上衣是对襟衫;另一种叫做“干曼”,一般人用布、富贵者用锦,不缝合,从腰腹往下缠至小腿,穿过跨下,在背后打结。据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记载“不论男女,头发都梳成椎髻,上身袒露,只是在腰间缠一块布。出门的时候会在小布的上面加缠一块大布。腰间所缠的布是有等级之分的。国王可以在布上装饰重达三四两的黄金,及其华丽精美。真腊国自己也产布,但是很多布是来自暹罗和占成,最名贵的是产自印度的布,最为精巧细致。只有国主可以用纯花布。国主头上戴有金冠,样式和寺庙里的金刚相似。不戴金冠的时候,国主的发髻上会环绕装饰用线穿起的香花,如茉莉花等。头顶上戴有三斤重的珍珠。手脚和手指脚趾戴有金镯和戒指,上面镶嵌着猫眼石。光脚不穿鞋子,脚掌和手掌都用草药染成红色,出门时手中拿着金剑。普通百姓中只有妇女可以染手掌脚掌,男人是不可以的。大臣和王公贵族可以用花色不太密的花布。只用做官的可以用带花边的布,百姓中只有妇女可以用。”在吴哥国家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有详细的高棉男女服饰图样,多是根据现存石雕和石画像上的形象而来,博物馆内严禁拍照,记不下来还是蛮遗憾的(打算下次进去临摹下来)。各遗迹中阿普莎拉和蒂娃妲造像的表情、形态、服饰各有不一,仔细观看还是蛮有意思的。游览路线大多分为小圈、大圈、圈外,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点做取舍和调整。我是属于那种比较贪心的,圈内把班黛克蒂寺漏了,罗洛士古寺群放弃了罗莱寺,暴走三天,其间三入吴哥寺。以下把我走过的遗迹作简单介绍,顺便把书上的平面图Copy下来给大家做参考。吴哥遗迹三日通票(一日通票37刀、七日通票72刀)吴哥遗迹地图吴哥遗迹大小圈路线图Angkor Thom South Gate(吴哥城南门)从吴哥寺通往巴戎寺的路上建造了南大门,南门城门高达23米,上方为约3米的四面佛像。护城河石桥两侧的护栏有修罗与阿修罗拉拽那迦的雕像,右边是代表魔鬼的阿修罗,怒眼圆睁、表情凶恶;左边则是代表天神的修罗,眼睛细长、表情含蓄。 护城河石桥左侧的修罗像 护城河石桥右侧的阿修罗像 南门城门上的四面佛像护城河Bayon(巴戎寺)巴戎寺是第九代吴哥建筑的代表作,由阇耶跋摩七世于12世纪末期建造的佛教建筑,坐落在吴哥通王城之中心点,其回廊东西长160公尺、南北长140公尺,在两层回廊中有1200米的浮雕。整个建筑仍是须弥山形式,平台上有49座四面塔,塔门里有5座,中央拔尖、磊磊环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须弥山(世界的中心);四面城墙象征喜马拉雅山;城墙与第二层建筑之间的环沟空地,代表大海。巴戎寺以佛面塔、回廊壁画而著名,值得一提的是寺庙之墙壁上的浮雕生动描绘了人世间的生活场景。第一回廊浮雕从东门开始顺时针行进,看到的分别是:出征占婆-林迦崇拜-水战-水上生活-赢得胜利-斗鸡和下棋-军队-内战-大鱼吞羊-胜利游行-马戏团-占婆人洗劫吴哥。第二回廊浮雕描绘多是印度教的神话传说以及王宫内的情景(据说原先是两层建筑物,用来拜祭湿婆,可是在建筑期间,改为大乘佛寺。所以第三层的建筑,似是加在两层之上。而在第二层内墙上的浮雕,仍是有关印度教的神话。)巴戎寺平面图据说,每一座宝塔上四面佛的原型可能就是阇耶跋摩七世本人。石柱上的阿普莎拉女神像 山墙上的阿普莎拉女神像墙壁和门框上的蒂娃妲女神像第一回廊东面,奔赴与占婆争战的行军。第一回廊外侧东南塔楼未完成的浮雕第一回廊南面著名的斗鸡场景,左侧是高棉人,右侧是中国人。第一回廊南面,分娩情景。第二回廊南面西侧,皇宫的场景第二回廊西面南侧,四臂毗湿奴骑着迦鲁达打败了恶魔,之后是拿着拂尘的男人以及有男人和女的宫殿。第二回廊北面东侧 举行仪式的神庙巴戎寺作为行程的第一站让人有些兴奋,又有些摸不着头脑。因此,现在整理下来发现巴戎寺仅仅只是走马观花了一圈,错过太多精彩内容,下次旅行补上P.S. 安利一篇关于巴戎寺的帖子,内容很详尽。http://www.mafengwo.cn/i/3312487.htmlBa Phoun(巴方寺)巴方寺是吴哥第七代建筑风格的代表,是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于11世纪中叶修建献给湿婆神的国寺,位于当时都城的中心,现巴戎寺西北200米,紧邻皇家宫殿的南围墙。巴方寺是一座须弥山寺,呈金字塔形,整个寺共有5层台基,在第1、3、5层台基上各有一个封闭式回廊,回廊四边的中央和四角都有塔楼。在第5层台基上建有一座高约50米巨大铜皮包裹着的石塔,它比巴戎寺中央的金塔还要高50米,铜塔的最高点象征着宇宙万物的中心。巴方寺平面图 东面200米的“空中参拜道” 已经没有了屋顶的回廊柱基和门楣上的浮雕Phimean Akas(空中宫殿)空中宫殿原名金角山,最初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在位时( 941年-968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空中宫殿的风格多方面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由三层长方形须弥台重叠成金字塔形,象征须弥山,各层须弥台的四角,装饰著狮子或大象。须弥台由红土砖块垒成,第一层台基长约35米宽约28米高4.6米,第二层台基长约30米宽约23米高4.4米,第三层台基长约25米宽约19米高3.2,总高度16米。须弥山四边正中,各有陡峭的台阶连通上层。最高层的须弥台周边有一道现已不完整的回廊,顶层须弥台中央,原有金宝塔一座,现不存。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空中宫殿的传说:“其内中金塔,国主夜则卧其上。土人皆谓塔之中有九头蛇精,乃一国之土地主也,系女身,每夜则见。国主则先与之同寝交媾,虽其妻亦不敢入。二皷乃出,方可与妻妾同睡。若此精一夜不见,则番王死期至矣。若番王一夜不往,则必获灾祸。”真腊国人奉蛇神那迦为神灵,关于国王与蛇女共宿的传说也可追溯到印度神话,古印度普拉纳斯族的传说中拔罗婆王朝的缔造者婆罗门斯坎达西司雅(Skandasisya)是蛇女之子。 空中宫殿平面图 须弥山式建筑,顶层残缺的单檐回廊。王宫的塔门Terrace of Elephants(战象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癞王台) 战象台、癞王台都是由阇耶跋摩七世将其与巴方寺连城一体而建造的。战象台是王族们检阅军队的平台,长达350米,中央台阶的柱子是鼻卷著莲花的三头饰大象,外壁连续雕刻有伽鲁达和大象的形象。癞王台是当时的皇家火葬场所在地,因平台顶端一座没有性别的"癞王"雕像得名。平台高约6米,每条边纹约25米,用红土和砂岩建造而成。内壁和外壁上装饰的浮雕有印度教神话和王宫情形,都很精美。战象台和癞王台平面图 战象台战象台中央台阶的柱子是鼻卷著莲花的三头饰大象战象台外壁连续雕刻的伽鲁达像 战象台外壁连续雕刻的大象 战象台外壁的伽鲁达像以及台上的辛玛和那迦像 癞王台外壁的女神和那迦像癞王台外壁的女神像癞王台外壁雕刻的征战情景Prasat Suor Prat(十二生肖塔)十二生肖塔以砖红壤为主要材料兴建而成,有“钢索塔”之称,据说是为了聚集皇宫前广场的观众,准备走钢索的表演;也有说是向国王宣誓的场所;蒋勋先生在《吴哥之美》中谈到,这12座塔是审判的“天狱”。十二生肖塔之所以称为十二生肖塔,是因为各塔上雕有不同的动物,和中国的十二生肖类似。Ta Prohm(塔布茏寺)塔布茏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为他母亲所修建的寺院,兴建于1186年,四周长、宽据说原有1000米、600米,尊奉婆罗门教和佛教,当地人称之为"小吴哥窟",但是现在崩落毁损的情况相当严重,目前只剩下长、宽各为40米及30米的内层围墙了。4面方位开有4座门廊,主殿面向东方,北侧突出门廊上有6臂保护神毗湿奴的浮雕。由东门走进来,会经过一道长长回廊,长廊顶端有成列仙女阿普莎拉的浮雕,透露出飘逸浪漫气息,所以有"舞者长廊"的美誉。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人发现塔布茏寺之后,即因整座寺庙已被卡波克树(Kapok)的根茎干纠缠盘结在一起而放弃整修,保持了原始模样,由此形成了塔普伦寺林寺一体的独特景象与标记。 塔布茏寺平面图 塔布茏寺西塔门和塔门上的四面佛,通常参观入口是西门,正规入口是东门,但是东塔门已经崩裂损坏。 塔布茏寺西门 第一回廊外壁被印度教徒凿去佛像后留下的空白 卡波克树盘踞的塔布茏寺 已崩塌的内部 回音堂北侧山墙,雕刻的四面佛和鹿。 山墙上雕刻的卡拉 柱子上雕刻的金刚力士像 墙壁上的阿普莎拉和蒂娃妲女神像回音堂,站在塔里背靠着墙然后敲打自己的胸,塔内就会发出宏亮的回音。(这位小哥一直在捶胸,哈哈,我偷拍滴)Takeo(茶胶寺)茶胶寺是一座金刚宝座塔式庙宇,位于吴哥城东、塔布茏寺西北。11世纪阇耶跋摩五世兴建,但由于国王突然去世就没有完工。茶胶寺遗迹可见祭坛上的五座密檐式方塔,是高棉的第一座全砂岩石建筑,坚硬的长条青石,整齐的堆积在三层平台上,为扇山金字塔结构,五座莲花塔底层平台长120米、宽100米,中央塔高50米。作为一座未完成的建筑,茶胶寺记录了吴哥建筑的建造工艺:先用石块筑起整座建筑,再在墙壁表面雕刻佛像、浮雕。 茶胶寺平面图 第一回廊外侧的假窗,内侧是真窗。茶胶寺并没有经过很多装饰。 门楣上装饰的卡拉 基座上简洁的装饰 第四层台阶下供奉的南迪像 莲子状窗户,透过的光很美。 塔顶错出式构造 站在第四层往下看,陡中央殿堂,上到第四层的时候我的双脚都软了,第五层实在没有勇气上去。这位兄台是他们一行人中唯一一位爬上去的,下来的时候比了V字手让我给他拍照,呃,没照好Chau Say Tevada(周萨神庙)周萨神庙建于公元12世纪初期苏耶跋摩二世统治时期,与其北边相距170 米的托玛侬神庙为同一时期建造,其建筑布局、结构形式完全一样。周萨神庙和托玛侬神庙为印度教寺庙,属小吴哥建筑风格。在19世纪后期,驻柬法国军官迪科在 发现这组建筑时,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该庙是供奉周萨神(ChauSay )的,故法国人将其命名为周萨神庙。周萨神庙主体建筑中的西塔门、中央圣殿、东塔门与高架甬路、十字平台、空中参拜道贯穿于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上,其他建筑物对称分布在中轴线两侧。同时在围墙以内的主体建筑又以象征须弥山的中央圣殿主塔为中心,与其轴线对称的建筑布局显示出主次分明的成熟组合。建筑外侧采用质地较为密实,便于雕凿的砂岩石,并被雕刻出各种花饰;基础内部采用质地坚硬、孔隙较大的红色角砾岩石。周萨神庙平面图 外墙上精致的女神浮雕 空中参拜道 东楼门 门框上清晰可见的修复痕迹 山墙上的浮雕,大多是《罗摩衍那》里的故事。 门楣上雕刻着毗湿奴神坐在卡拉的身上门框上的浮雕到周萨神庙的时候开始变天了,因此,只有我一个人在寺庙里溜达了近一个小时,很喜欢这种感觉Victory Gate(胜利之门)胜利之门位于吴哥通王城的东北面,直径通往战象台,凯旋而归的将士们要经过这道门。 门楼上的四面佛雕像 护城河石桥护栏上雕刻的修罗和阿修罗 三个头鼻卷莲花的大象Phnom Bakheng(巴肯寺)巴肯寺是吴哥第二代建筑风格代表,是9世纪时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吴哥后在巴肯山上建立的代表须弥山的寺庙。利用巴肯山自然的地形,垒砌了6层平台,中央是5座殿堂,除了最上部的殿堂外,5层平台各有12座小殿堂,最下层的周围是44座砖造的殿堂,共109座。巴肯山四周有壕沟围绕,象征印度神话中环绕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的咸海。从巴肯山顶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吴哥地区的全景。巴肯寺地图 主殿堂主殿堂门框上的装饰外墙上雕刻的女神像,上半身被凿掉了,但下半身裙子的褶皱、装饰的璎珞都非常精致。第二天的行程结束,吴哥城南门→巴戎寺→巴方寺→空中宫殿→战象台→癞王台→十二生肖塔→塔布伦寺→茶胶寺→周萨神庙→胜利之门→巴肯寺。原计划在巴肯山欣赏最美日落,去的时候很不凑巧,突然变了天。我又把相机落在了车上,起初以为上山途中被偷了,那一刻整个人都丧丧的Angkor Wat(吴哥寺)吴哥寺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是吴哥第八代建筑风格的代表,由苏利耶跋摩二世建于12世纪前半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见证了吴哥王朝最灿烂辉煌的时期。吴哥寺布局十分均称,富有节奏。从护城河、外郭围墙到中心建筑群,以横贯东西方向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现准确的镜像对称:甚至广场大道中轴线上南北两个藏经阁、两个水池,也对称的分布在两边。从广场大道望吴哥寺见正中一高塔,两座较小的塔在左右对称地陪衬著,构成一个山字形。寺庙顶层的五子梅花塔群,除了中轴对称之外,有更严谨的两种旋转对称:从东、西、南、北四方,呈现相同的山字形构图,成90度旋转对称。还有第二组90度旋转对称:从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四个对角方向看,也是一样的山字形构图。吴哥寺的浮雕极为精致且富有真实感,是吴哥寺另一个突出的建筑艺术特色。在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干之上,都有浮雕。内容主要是有关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传说,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话《乳海》,也有战争、皇家出行、烹饪、工艺、农业活动等世俗情景,装饰图案则以动植物为主题。其中第一回廊被称为“浮雕回廊”,长达800米,墙高2米余,壁面满布浮雕。东壁的搅乳海图,北壁的毗湿奴与天魔交战图,西壁的猴神助罗摩作战图等,均描绘神话故事;而南壁西半部的苏利耶跋摩二世骑象出征图则为世俗题材。吴哥寺全景平面图吴哥寺中心平面图两天,三入吴哥寺,感觉时间仍然不够用,眼睛、镜头都无法装下它的美。初见是12号清晨,本是计划4点起床,5点看日出,结果我把时间记错了,整整晚了1小时只能在内部游览——圣池和第二回廊。13号再次入吴哥寺,带着朝圣般的心情等了一个半小时——最美(我感觉是最神圣)的日出时分,随后登上第三回廊和中央塔,记录了一堆女神像。下午,第三次入吴哥寺,第一回廊看壁画(各种蹭听解说,中文、英文、日文)。三次游览的时间加起来7、8个小时,算是细致地走完吴哥寺了初见吴哥寺 特别喜欢这种莲子状的窗棂 透过西塔门入口可以看到第一回廊的阶梯 圣池门框上的装饰山墙上细致的浮雕,亮点是上面怡然自得的猴子十字回廊的天顶和柱子,仍能看见斑驳的色彩。 窗外的藏经阁 第二回廊内部第二回廊东塔门,上面二位在向我挥手,几次旅行下来发现有些老外很逗逼 第二回廊东塔门门楣 第二回廊东北角的塔楼黎明时分的护城河 小吴哥的日出,确实很美,等一个半小时,脚都僵了看完日出,直奔第三回廊。排队半小时,其间我前面的白人老太太等得实在无聊了,见我手上的攻略书便凑过来与我聊天,结果我两句话就把天聊死了(回家老公得意的说,看看吧,在佛罗伦萨的时候我和人家聊了一顿饭的时间呢) 中央塔 中央塔外墙装饰的女神像 第三回廊山墙上的浮雕 第三回廊内部 第一回廊内部,有部分是双层回廊。望向第一回廊吴哥寺随处可见的猴子吴哥寺墙、柱各样的装饰纹样漫步于整个吴哥古迹,很容易就可以看到阿普莎拉的雕刻,遍布于墙角、窗间、台阶乃至石柱上,存在于古迹的每个角落。仅仅吴哥寺就有着两千多尊阿普莎拉像,每一尊雕像发型、发式、纱笼、姿势甚至面部表情都有微妙的不同,刻画的极为精致细腻。 中央塔并排着的女神像据说建造时第一回廊的浮雕表面被贴上了金箔,在贴金箔前砂岩表面涂了漆,漆渗透到了砂岩中,再经过人手的触摸,就会有这样的光泽。 这些女神像还残留着当年的色彩 据说腹部平坦的是没有生育过孩子的女神,腹部有纹路的是生育过的女神 没有穿纱笼的女神像,头发也没有梳(东塔门外侧)著名的露齿而笑的女神像(西塔门内侧)西塔门入,逆时针游览→第一回廊南面西侧描绘的是苏利耶跋摩二世行军的场面,东侧描绘的是天堂和地域的情景。坐在中间的苏利耶跋摩二世苏利耶跋摩二世的王妃随行阎王下达判决的场面地狱里的酷刑第一回廊东面南侧描绘的是《搅拌乳海》,北侧面描绘的是毗湿奴与阿修罗的战斗。《搅拌乳海》的中心画面, 毗湿努站在龟王背上,捉住那迦的尾,在搅拌乳海。左侧阿修罗拉着那迦的头在众神军队的最后是猴王哈奴曼(右侧)搅拌乳海时候乳海里断裂的鱼《搅拌乳海》的故事因陀罗从其降生之日起,即成为天地空三界之主,也是风暴之神,其所取得的神力来源自不死甘露——阿姆利塔。神魔两界都想得到阿姆利塔,于是在大神毗湿奴的直接领导下,他们展开了神魔史上唯一一次的合作,即搅拌乳海。神魔们将大曼陀罗山搬到海边作搅拌的棒子,用大蛇那迦做牵动大山搅拌的绳索。为了不让神山在搅拌过程中倒塌,他们请来神龟库尔马。这神龟来头极大,是毗湿奴的十种化身之一,他稳稳地托住了大曼陀罗山。一起准备工作就绪,神魔们开始奋力搅拌大海。他们搅拌了成千上百年,大曼陀罗山上爆发了森林大火,掌管雨云的风暴之神因陀罗用雨水浇灭大火后,从树和其他植物中流出的乳汁,将大海变成乳海。这时出现了各种神迹:先是日月同事升起在天空的两边,接着出场的是毗湿奴的妻子——吉祥天女拉克什米,然后是毗湿奴的白马和因陀罗的白象埃拉瓦塔。之后灾难也降临了,一股蓝色的剧毒的洪水从海了涌上来,但在它毁灭众神魔辛勤劳动成果之前,大神湿婆显圣,一口将蓝色毒水全部吞下,并保留在喉咙里,弄得喉咙变成蓝色,从此以后,湿婆也被称尼拉坎塔,意为“蓝色喉咙”。最后大功告成,神医托纳婆多利端着阿姆利塔从海里升起来。搅拌乳海任务圆满完成,本来神魔可以分享胜利果实,但是魔鬼却想独吞果实,偷走了阿姆利塔。为了夺回阿姆利塔,毗湿奴变作一位美丽的妇女,将众魔迷惑得神魂颠倒后,将阿姆利塔取回归还给众神。魔鬼当中罗睺差点偷盗神水成功,但是被日月发现并通知毗湿奴,但这是罗睺已喝到神水,在神水进入喉咙时便被毗湿奴砍下头颅,于是罗睺不死的头颅升到了天上。为了报复日月,罗睺不死头颅便一直追逐他们,经常吞下他们然后又吐出来,造成日食和月食。再后来,神魔之间为争夺和保护阿姆利塔展开了神魔大战,最后当然是正义战胜了邪恶,众神取得胜利,毗湿奴成为阿姆利塔的监护神。第一回廊北面东侧,据说是后世雕刻的描绘里希纳神和阿修罗战斗的壁画,西侧描绘的是围绕着长生不老药阿姆利塔而发生的诸神之战。 24支手臂的阿修罗 站在阿修罗肩上的库贝拉神(金钱财富之神)站在伽鲁达肩上的毗湿奴乘坐圣鸟的四面佛乘坐那迦的瓦鲁纳神(雨神)第一回廊的西面南侧描绘的是印度古代叙事诗《摩诃婆罗多》,西面北侧则描绘的是印度古代叙事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讲述的是王室内部斗争的故事,描绘了5个王率领的潘达瓦军队与100个表兄弟们的军队库拉瓦军激战的情景。《罗摩衍那》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其间穿插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小故事及描绘自然景色、战斗场面等,罗摩王子与魔王拉瓦纳战斗的场景最为精彩。《罗摩衍那》的战争场面罗摩王子站在猴王哈奴曼肩头射箭的情景长着10个脑袋和20条手臂的魔王拉瓦纳猴王大军加入战斗乘坐伽鲁达的毗湿奴(第一回廊西北塔楼内侧)Banteay Samre(班提色玛寺)班提色玛寺与女王宫 (Banteay Srei) 名字很像,同样有Banteay (城堡之意),而Samre指的是原本住在 Phnom Kulen 的一支少数民族,有“色玛族的城堡”之意,苏耶跋摩二世于12世纪建造的。班提色玛寺基座高一米,原本外围建有护城河,就像是环绕须弥山的咸海。内部,回廊围绕着中央殿堂,回廊周围有附属平台。第一、第二回廊(围墙)在四侧都建有塔楼,第二回廊内部有藏经阁。建造方法与同一时期的周萨神庙和托玛侬神庙相似。班提色玛寺属于“冷门”遗迹,参观的游人很少,很享受这份幽静。该处还流传着“甜瓜之王”的传说呢。班提色玛寺平面图 东侧参拜道 辛哈像东门第一、第二回廊(围墙) 东塔门北侧,红色砂岩的围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据说最高处达6米。 中央殿堂 藏经阁的门与门楣上的装饰基座上的纹饰山墙上的雕刻门框上雕刻的装饰花纹Banteay srei(女王宫)女王宫是吴哥第五代建筑风格的代表,建于967年,是国师亚那发哈的家庙。这座寺院的名称中含有“女人的城堡”的意思,原名为“班德斯蕾”,照柬埔寨文来翻译,是“谋求幸福” 的意思,当地人则习惯称这儿为“女王宫”,那是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女王宫东西约115米,南北约95米,由红色砂岩和红土建造的,屋顶使用砖石搭建,里面供奉着湿婆和毗湿奴。这整座神庙,总共有三层围墙来作区隔。最外围是参道,左右各有两间小庙;走道中央第二层的外侧,则是护城河;最里边一层,则是主要的T字型庙宇,而在她的前方,有着两间藏经阁。有三层围墙、第二层的塔门门楣以及中央塔的雕刻都精美绝伦。女王宫许多精美的雕刻被收藏在吴哥国家博物馆和金边国家博物馆里。因为中央殿堂四周拉上了绳子,禁止入内,无法近距离观赏,我便在博物馆里看女王宫的山墙看的出了神 女王宫全景平面图女王宫中心区域平面图女王宫的介绍 第一围墙东塔门的山墙,毗湿奴坐在卡拉上面。 参拜道南侧山墙,骑着南迪的湿婆和他的妻子乌玛。 参拜道北侧山墙,毗湿奴的化身“纳拉辛玛”把阿修罗摁到在地,正准备杀掉他。参拜道两侧的建筑已经坍塌,但留下的门框和山墙都极为精美。 第二围墙第二围墙的塔门及其雕刻被印在了50瑞尔纸币上,山墙上的浮雕刻画的是毗湿奴坐在卡拉上面。第二围墙的塔门门框装饰大象用圣水给毗湿奴的妻子克拉什米沐浴,下面是伽鲁达和那迦。东塔门山墙,跳舞的湿婆神。左侧是请求湿婆毁了她美丽容颜的卡利卡拉,右侧是击鼓的因陀罗。 毗湿奴坐在卡拉上面 通往第三围墙毗湿奴神与妻子帕瓦尔蒂在冈仁波齐峰上冥想,准备打败阿修罗,而最下面长着10个头20条手臂的魔王正在作法,企图搬动冈仁波齐峰。还刻画了婆罗门僧侣、老虎、狮子、大象等感到害怕的样子。冥想中的湿婆神和妻子乌玛。因为世界出现混乱,乌玛放弃冥想,而湿婆神依旧冥想,乌玛于是请爱神卡玛帮忙,卡玛欲射出爱之箭,被湿婆神发现将其烧死,后来湿婆神答应乌玛的请求,复活爱神。第二围墙西塔门山墙,《罗摩衍那》中的故事。罗摩王子为了寻找西塔进入森林,却遇上了哭泣的猴王苏格利瓦,听述猴王苏格利瓦遭遇后,罗摩王子决定帮他夺回王位。浮雕中央是争斗的猴王兄弟,右侧是射箭的罗摩王子。主殿区(藏经阁、中央殿堂和两翼的侧殿)禁止入内,塔庙前有成对的守护神,猴头的是哈努曼,鸟头的是迦鲁达,狮头的是那罗辛哈,人头的是夜叉(均为复制品)。女王宫的女神像堪称为吴哥艺术的巅峰之作,身姿优雅,表情柔美,被称为“东方蒙娜丽莎”。P.S. 我游览女王宫的时间不多,那天旅行团的人也特别多,因此未能细细品味,略有遗憾。安利两篇帖子,供大家参考。http://www.sohu.com/a/9027554_125429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TE2MDQ4NA%3D%3D&idx=1&mid=2652292832&sn=3dbc3a5a6178ec0389a6fd5759d704f7 Beng Mealea(崩密列)崩密列建于12世纪的苏利耶跋摩二世朝代,是一座小吴哥窟式的寺庙,名字的意思是"荷花池"。这座寺庙护城河长1.2公里,宽0.9公里,和吴哥寺几乎一样大的规模。它是一座印度教寺庙,但是它有一些雕塑都反映的是佛教的主题。建造这座寺庙最初所使用的材料是沙岩,所以很多建筑都已经损毁,而且很难再被复原。宫崎骏先生的《天空之城》,据说原型就是崩密列。 崩密列门票,5刀,一个值得去探险的地方崩密列平面图我的游览路线,好像是从西门进的,然后沿着围墙绕到北面进入崩密列内部,然后原路返回随处可见的那迦像 散落在地上的门楣 被大树包围的藏经阁走到这里发现没有路,便在院子里绕来绕去,后来发现有人从后面的石堆里爬出来,这才找了的真正的路 爬过石堆,有一道向下的阶梯,通往北侧回廊那个“隐弊的房间”。我怂怂地走下去,然后走完这条走廊,有点小紧张故相片花了当时进去可是一片漆黑,还有一股湿湿的怪味从黑暗的回廊出来,柳暗花明的感觉。 坍塌的南门 看,一只变色龙 第一回廊北部崩落的门楣,描绘了众神与阿修罗拉扯那迦搅拌乳海的情景。山墙上刻画的是《罗摩衍那》中的故事,为证清白跳入火中的西塔;上面是罗摩王子和猴王兄弟的故事。 十字回廊与第三回廊之间 据说这个被封的门后有一个神秘的“园中园”因陀罗的浮雕P.S. 继续安利好帖https://www.douban.com/note/673524959/ Preah Ko(神牛寺)神牛寺是在如今已废弃的古城罗洛士修建的第一座古寺庙,位于柬埔寨吴哥主寺庙群东南15公里。它于879年因陀罗跋摩一世修建的,被用以祭祀先祖,并供奉印度教神祗湿婆。神牛寺得名于它中央庙塔面前的三座公牛南迪的砂岩雕像。神牛寺由六座砖塔组成,塔建于砂岩平台上,分为两排,每排三座。庙塔面朝东,前排中间的塔最为高大。至圣所供奉因陀罗跋摩一世的三位被神格化了的先祖和他们各自的妻子:前排中间的庙塔供奉高棉帝国的创建者阇耶跋摩二世;左边的庙塔供奉因陀罗跋摩一世的父亲;右边的则供奉他的祖父。后排的三座庙塔分别供奉前面三位男性先祖的妻子。中间的两座塔上都有印度教神祗湿婆的雕像。 神牛寺平面图 神牛寺西面西面的附属建筑 神牛寺东面东面三座南迪像 殿堂前的辛哈像 浑厚的女神像金刚力士像门上的装饰门楣 外墙上的卡拉 门框上的装饰Bakong(巴孔寺)巴孔寺是一座供奉湿婆神的印度教寺庙。根据1935年发现的寺碑记载,此寺庙是881年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寺。巴孔寺原为废墟,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修专家莫里斯·格莱斯从1936年开始修复,经过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复原貌。巴孔寺是吴哥遗迹中第一座多层式的神殿山,也是吴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块代替红砖的寺庙。该寺庙是一座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65米,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红色砂岩殿堂。五层基坛的含义:第一层(最底层)——那迦得世界,第二层——伽鲁达的世界,第三层——夜叉(恶神)的世界,第四层——罗刹(恶鬼)的世界,第五层——神的世界。巴孔寺平面图 巴孔寺东侧入口 莲子状的假窗多孔型窗户各层有8座辛哈像,一共32座。大象雕像,各层有4座,一共16座。 第一层基坛的门楼山墙,开口处像一道窗,一直往上中央殿堂的塔顶。 中央殿堂 第四层上的小塔 东面的砖造建筑坍塌的附属建筑中央殿堂外墙的女神像巴孔寺遇突如其来的大雨,一身湿透了,听着雨声,静静看着眼前的残檐断壁,别有一番滋味。从中央殿堂下来,直接放飞自我,路过的每一个水坑都去蹦跶一下可惜拍照技术欠佳,未能记录下雨中的遗迹第三天行程结束,吴哥寺→班提色玛寺→女王宫→崩密列→神牛寺→巴孔寺。每一个所到之处都会让我欣喜,以至凌晨4点起床的疲惫一扫而过,恨不得能分身去细细体会。Preah Khan(圣剑寺)Preah Khan有“圣剑”之意,根据石碑文的记述,是为纪念阇耶跋摩七世与占婆军的战斗胜利而建,同时这里也是过往父亲的家庙,也曾做为行宫使用。圣剑寺规模宏大,其长方形的围墙长800米、宽700米。整个建筑呈十字型,中心是中央圣堂,周边是由拱顶长廊连着的东、南、西、北四扇大门,门外则是漫长的甬道。通往寺庙有四条路,在寺庙的门口立着数尊手拿长蛇搅动乳海的众神与阿修罗,在东西两边,有一列长的砂岩石莲花墙,而莲花上曾经有佛像,但在湿婆派主持时,他们被毁坏。在圣剑寺东边入口有一座两层建筑物,相传这座房子是用来存放圣剑的,它的圆形支柱很像地中海建筑风格;在圣塔寺的西面和背面则分别供奉着毗湿奴和湿婆的神龛。司机Jon把我们放在西门,说2小时后在南门停车场汇合。然而,我的路线是西门→中央殿堂→北门→中央殿堂→东门→中央殿堂→南门→中央殿堂→西门,通往南门的甬道走到一半因为维修施工拦起来了,我又屁颠屁颠地冲回西门然后从外面绕到南门的关键其间一对白人老年夫妇一直跟着我,我跟他们说通往南门的路不通,他们又跟着我往回走,看起来年纪蛮大的,一路都怕他们摔跤 圣剑寺平面图 吴哥城北门圣剑寺西门,参拜道两侧并排着的林迦砂岩雕刻,上部刻着佛像,下部刻着伽鲁达。 西门围墙上巨大的伽鲁达,脚下踩着那迦。 圣剑寺西门 西门通往中央殿堂的甬道 门后的林迦台供奉着神像的林迦台 横梁上并排的佛像 没有柱头的林迦台 佛像浮雕被人为凿去了,只留下植物装饰纹样。 莲子状的假窗 门楣上的卡拉,山墙上的佛像。中央殿堂,建造当初是供奉着观世音菩萨的,现在只剩下16世纪建造的舍利塔了。 层层叠叠的门廊圣剑寺北门,两侧又金刚力士像。山墙上的那迦东北侧两层的石造建筑,据说曾是藏经阁。舞女平台门楣上雕刻的13个跳舞的阿普莎拉 举着那迦的伽鲁达 舞蹈中的阿普莎拉浅浮雕 东第二塔门旁,分成两股跨国围墙的榕树。圣剑寺东门,拉扯着那迦身体的众神和阿修罗分立两侧。 各种神态的女神像(阿普莎拉和蒂娃妲)金刚力士像Neak Pean(涅槃宫)Neak Pean的意思是“缠绕的巨蛇”,涅盘宫建于12世纪加亚华尔曼七世时期,是佛教庙宇,也是当时的一座寺庙疗养所。中央水池中间有一座仿造须弥山而建造的石塔小寺庙,石塔上雕刻两只缠绕的巨蛇王那迦;东侧还有一座神马瓦拉哈的雕像,其大小几乎与真马相同。 从中央水池向四面的小水池雕刻有大象、人、狮子、马形出水口。 涅槃宫平面图通往涅槃宫的路上需要经过一条很长的木栈道,两侧的湖水干涸了,听说雨季的时候超美。 涅槃宫中央水池 中央殿堂,殿堂基座上雕刻有莲花。 神马瓦拉哈的雕像一侧中央水池至小水池的出水口建筑,里面雕刻有大象、人、狮子、马形出水口。Ta Som(塔逊寺)塔逊寺也叫塔逊将军寺,寺庙比较小,寺庙周围曾经住过很多的僧人,至今还可以看见他们居住过的痕迹。塔逊寺的墙壁上的很多雕刻都保存的比较完好,值得一提的是形态各异的女神像,有正在梳头,有照镜子,有佩戴大耳环。塔逊寺的西塔门,有一座建筑物上使用了3种不同颜色的材料,很多地方因为质量较差的石灰岩石头被溶解,表面显得斑驳不平;东塔门是整座寺庙的点睛之处,整座门被一个大树的根系完全覆盖,寺门与树融为一体。塔逊寺平面图塔逊寺西塔门塔逊寺西门中央殿堂 “活捉”萌猫一只散落在地上的山墙满墙的女神像被大树包裹着的东塔门塔逊寺的女神像虽不及吴哥寺的华丽,衣饰的雕刻没那么精细,但人物柔美的身姿,悠然的神情使人过目难忘。超喜欢这尊持镜女神像,与吴哥寺宽额、扁鼻的女神像不同,塔逊寺有部分女神像眉眼秀丽(像是丹凤眼)East Mebon(东梅奔寺)东梅奔寺是952年由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建造的湿婆派寺院。该寺院建造在东池的中心,是由多层平台堆建而上,其中两层平台四端皆有象形石雕,而另一层平台则为放置辛哈像做守护状,最上层平台,共建五塔。东梅奔寺平面图 主殿堂和两侧的辛哈像 藏经阁同比例大小的大象雕像门楣上的浮雕门框底座的装饰Prasat Kravan(豆蔻寺)豆蔻寺是一座砖造结构的平地式印度教寺庙,现代名字为"Cardamon Sanctuary"。该寺庙建于921年,19世纪由法国人重建。基座上并排着五座朝东的塔,从左至右分别供奉着乌玛女神、四面佛、毗湿奴神、湿婆神、拉克什米。塔的内壁有浮雕,主塔壁上的浮雕,描绘印度神话中毗湿奴骑伽鲁达,西塔壁上浮雕描绘拉克什米。豆蔻寺平面图 豆蔻寺西面 豆蔻寺东面 拉克什米浮雕Pre Rup(比粒寺)比粒寺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筑,与东梅奔寺造型相同,但规模更加壮观。该寺庙为古代皇族火化变身为神之神殿,又称“变身塔”。比粒寺造型是三层的红土平台上并列建造了五座殿堂,寺院周围由两层墙壁所包围,在四个方向建造了塔门。五座殿堂除了朝向东面的开口处之外,主要殿堂都设置了砂岩制作的假门。比粒寺也是观赏日落最佳地点之一(尽管临时调整了最后一天的游览顺序,还是没有看到美丽的日落,每每日落前便遇突如其来的大雨)比粒寺平面图 下面那个黑乎乎的石槽,据说是用来火化尸体的。 偷拍一对等日落的情侣暹粒白牛,一直以为是吃不饱这么瘦的,后来Jon告诉我是因为品种原因,古代的时候可是供奉的“神牛”哦 茂密的森林,等待日落的那一刻(完全看不到希望) 五根和三根窗棂的莲子状窗户 东南侧山门楣浮雕,骑象的因陀罗神。门楣上的浮雕,毗湿奴坐在卡拉上面。 西南殿堂外壁,有4张脸的四面佛妻子萨德维丽。第四天行程结束,吴哥寺(日出)→圣剑寺→涅槃宫→塔逊寺→东梅奔寺→豆蔻寺→吴哥寺→比粒寺。暴走了三天吴哥遗迹,脑容量不够用,体力也吃不消了所以,强烈建议游览吴哥古迹(大小圈以及圈外)至少花5天时间,一天1-4个寺庙即可(吴哥寺至少一整天,巴戎寺大半天),既然都来了,何必走马观花P.S. 依然安利好帖http://360.mafengwo.cn/travels/info.php?id=9819554回程飞机上的日落写在最后:五天四晚的暹粒之行草草结束,曾心心念念的古迹如此近距离感受,欣喜的同时又有些许遗憾,期待不远的将来再次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或许,每一个人对旅行的定义不同,我是一个相对宅的人,喜静,但也向往生活中的那些诗和远方。每一次旅行我都会整理资料、相片,写下小记,用心去体会旅途中的点滴。同时,旅行对我而言也是另外一种学习,世界确实很大,我想去的地方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