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7
1872
0
12
作者:蓝色钻钻
8月21日-27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自驾游,7天,15人。行程是:兰州--夏河--玛曲--碌曲郎木寺镇--迭部扎尕那--合作市--兰州。现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及图片拉个流水账,一是给自己留下一些文字记录,二是如果能给旅游者一些帮助再好不过了。 第一天的行程:北京—兰州—夏河8月21日早乘坐HU 7231次航班从北京出发,9点到兰州中川机场。事先与夏河拉章客栈老板联系,找了两个司机带两台车全程陪同。另外又在往上一嗨租了两辆轿车,在中川机场取车。10点,租来的车和当地的车都到了,全体人员乘车去兰州,从中川机场到兰州市区大约70公里,一路上感受到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貌,没有高大的绿树,绿草也是稀稀拉拉的,盖不住黄色的土山。 兰州市内交通较堵,12点左右到兰州北滨河路的安泊尔牛肉面餐厅用午餐,一套牛肉面28元,配的小菜看着干净、精致,餐厅占两层楼,环境不错,清真的,很干净。饭后,约13点从餐厅出发。 安泊尔餐厅附近有座跨黄河的大铁桥,名中山桥,这座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的铁桥,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所用的钢铁全从欧洲飘洋过海过来,再从沿海运到兰州,历时3年建成,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2004年10月,在承担了95年车辆交通任务之后,兰州市政府决定将中山桥改为步行桥。坊间传说2007年距铁桥一百岁时,兰州市政府收到来自该桥的德国设计师的家族的一封信和邮包,称该桥的设计使用年限已到,提醒城市管理部门维护保养,邮包里是部分维修配件样品。仅仅是传说而已,呵呵~~~~ 驶出兰州,上了高速,经兰临高速,直奔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走了大约1个小时,途经“中国小麦加”之称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沿路不断闪过穆斯林风情的礼拜寺。在临洮县太石服务区休息半小时后继续上路,经土门关,下午16点左右到达夏河。夏河县城主要大街是一条直直的长街,没有红绿灯,道路两边不断闪过医院、法院、宾馆、餐馆……,我们没有停车,直接前往坐落在夏河县城西1公里处的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拉卜楞镇的西头,坐落在大夏河北岸,坐北向南,西北山似大象横卧,东南山松林苍翠,寺前开阔平坦,大夏河自西向东北蜿蜒而流,形如右旋海螺,可谓山清水秀,风光宜人。拍摄拉卜楞寺全景和日照金顶要去拉卜楞寺对面的山坡上,20分钟可到拍摄点,山头不高,可以俯瞰整个拉卜楞寺的全貌,非常壮观和震撼。 拉卜楞是藏语之译音,意为佛宫所在之地。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院之一,目前寺主是第六世。拉卜楞寺占地8.2公顷,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目前有6大学院,48座佛殿和昂欠(活佛住所),500多座僧院,主要建筑有闻思院(又称大经堂)、续部下院、续部上院、时轮院、医药院、喜金刚院等六大扎仓(学院)和十八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还有经塔、辩经坛、藏经楼、印经院等建筑。整个建筑群布局周密,造型宏丽,富丽堂皇,风格独具。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寿禧寺是全寺最高建筑,为六层宫殿式。拉卜楞寺藏语称“噶丹雪珠达尔杰扎西叶苏旗卫林”,意为“足喜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为“拉章扎西旗”。据闻,第一世嘉木样选定大夏河旁的扎西旗为寺址,后拉章(佛宫)建成后,出于对大师的尊崇,在寺名前冠以“拉章”,称“拉章扎西旗”,久之“拉章”转音为“拉卜楞”,且广泛使用,于是拉卜楞成了寺名和地名。拉卜楞寺现已成为甘、青、川地区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之一,与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被誉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丛林。该寺以其规模雄伟,收藏丰厚,历史悠久,僧人众多,而驰名中外,1982年该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曾为国家培养出多位藏学教授,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藏学府。拉卜楞寺建筑风格独特,金碧辉煌,艺术精湛,可看性非常强。是电影《天下无贼》的著名外景地,影片中藏区寺庙的一段都是在这取的景。参观拉卜楞寺的主要路线集中在大经堂以西的佛殿,僧人们称之为拉卜楞寺的上部。大经堂以东的下部地区也可以探访,如续部下学院、千手观音殿等。拉卜楞寺与内地和西藏的许多寺庙不同。一般的寺庙都有围墙,将寺内寺外明显区分开。拉卜楞寺则类似一个村子,没有明显的围墙。做为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寺院重心是僧人的修行和学习。目前在拉寺有近一千名僧人学习,所以拉寺里有大量的僧舍。除了光彩照人的宝塔、宏伟庄严的大经堂、开阔的广场外,拉寺内部有数条南北东西相通的土路,联通各僧舍和大殿。除了进贡唐宝塔和大经堂要查票,其它所有殿阁随便游览。拉卜楞寺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共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桶,环绕整个寺院,绵延3.5公里长,很是壮观。要转完所有的转经筒,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长长的转经长廊,是藏民的希望之路,是灵魂超越尘世进入天国之路。虔诚的朝拜者,手持并轻摇铜质的或大或小经筒,口吟六字真言,目光坚定而无杂念,在他们心中的圣路上永不停息的朝拜着。看着无数信徒在那虔诚地转经,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虔诚,手持珠串,口念箴言,转动转经筒。(转经筒里有经书,转动转经筒相当于诵读了经书)。内心也仿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寺内从每年正月初三起有七次规模较大的法会,法会期间免费参观,更可看到壮观的藏民朝觐场面。 贡唐宝塔在拉卜楞寺西南角,离河对岸的停车场最近,一般开车来的游客都会先去贡唐宝塔。到了贡唐宝塔门口,我们惊讶的发现,宝塔不仅对游人开放,而且可以上到塔瓶上。进门需花20元买门票,负责管理并卖票的是喇嘛。在拉卜楞寺,寺庙管理及讲解都由喇嘛负责。贡唐宝塔在“文革”中被毁,目前的宝塔是在塔基上重新建造,这是一座的金碧辉煌的佛教建筑,造型庄重,设计新颖,在世界塔类建筑史上,可谓匠心独具,别具一格。历世贡唐仓为赛赤活佛,任拉卜楞寺总法台、摄政等职,在拉卜楞寺享有崇高地位。现存宝塔建成于1993年7月,共有五层,高达31.33米,塔呈菩提式,占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刹、塔瓶和塔座组成。塔刹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塔座是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形建筑。宝塔外形金碧辉煌,内部构造精巧,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供历世贡唐仓灵塔或木雕镀金像,并藏有两万余卷佛经。殿顶供阿弥陀佛、二世嘉木样和千佛铜像。进大门后,楼梯在右手2米开外的地方,刚要走过去,喇嘛告诉我们,在藏区寺庙里,要顺时针走,不能逆时针,无论是转经、绕塔还是转山都要顺时针;藏区的寺庙不要对佛像拍照,不要对僧人拍照。我们入乡随俗,在寺庙内不拍照,在一层顺时针绕了四分之三圈到楼梯口上楼梯,一层走廊里侧是转经走廊,二层走廊里侧是精美的佛像,上了三次楼梯后,来到塔瓶上。塔瓶距地面大约20多米,瓶上一圈有8个精铜浮雕鎏金菩萨,围绕塔瓶只有约一米宽的地面,地面只有20公分高的围栏,没有可扶的护栏,要是头一晕就直接掉下去了,难怪晕高的人坚决不上来呢。我贴着里侧小心翼翼的走,幸好塔上人不多,看二宝站在外圈拍照,特佩服她。塔瓶距地面大约20多米,瓶上一圈有8个精铜浮雕鎏金菩萨,左手边就是边沿。塔的南面是大夏河,北面是拉卜楞寺整个村子。登在高处可以清楚的看到塔下的一间间僧房。在塔瓶上逗留了10多分钟,拍够了照片开始往下走,下了一层,有人看到功德箱,边叨唠“我要给寺院做贡献”边拿出10元恭恭敬敬塞进去。据网上查资料,拉卜楞寺的闻思院是全寺的中枢,分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松赞干布像。正殿内悬有乾隆皇帝御赐匾额。大经堂中有大庭院,可供4000人同时诵经。寺内有许多铜质佛塔,其中有的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国。寺内还有一尊鎏金佛像,高达10米,是尼泊尔工匠的杰作。这里还珍藏一部用金银汁书写的《甘珠经》,为稀世之宝。寺内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书籍6万余册,在中国喇嘛寺中很有影响。我们从贡唐宝塔出来时已经5点了,顺着宽阔的大街往东走,走到一半路,不知道该怎么走了,于是我们穿胡同往北往东走,走到最北边的宽敞路上了,看到了一个高大建筑,可是找不到开着的门,心里不由得忐忑起来,可能已经关门了吧。于是开始瞎转,看到一个大经堂东面有个白塔,一个小门正对白塔,一大爷坐在马扎上,收票才让进。在哪卖票啊,有人说在前面,于是我赶紧往南跑,找到解说工作室,有个小窗卖票,有个旅游团的导游正在请一个喇嘛去带团,解说的喇嘛是免费的。门票40元,我买票时,卖票的小喇嘛说你跟上那个旅游团,可以听解说。我买了4张票,赶紧回到小门,看门大爷正好不在,不知道干啥去了,早知道他会开小差,我就不买票了啊(玩笑话)。后来才知道我们进错了门,直接进的后殿的大庭院,旅游团是从前殿进去的,难怪我们没看到旅游团和解说的喇嘛。我们进入大经堂,里面是个大厅,几个大柱子和一排排紫红色的坐垫,因为已经快6点了,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大厅里很暗没有点灯,只有酥油灯静静的燃烧,四壁的佛像慈祥温和,空气中弥漫着安宁与神圣,墙上有些放着经书的抽屉。我们顺时针围着大厅转了一圈,走到北面,有几个小房间,每个房间正中有几张照片,我们认识的只有正中房间里的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照片和小班禅的照片。照片下面是一个黄色的位子,估计是活佛讲学或摸顶用的。出了大经堂已是傍晚时分,阳光洒在金色的寺顶上,熠熠生辉,庄严神圣。藏寺的美,不仅仅是建筑风格的别树一帜,艳丽的色彩搭配也让它更加的醒目。路过贡唐宝塔,门外几个虔诚的藏民在对着宝塔磕长头。磕长头,是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地区,信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磕长头时两手合十,表示领会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触口、触胸,表示身、语、意与佛相融,合为一体。信徒们认为在一生修行中,至少要磕十万次长头,叩头时赤脚,这样才算虔诚。车子开到夏河县,到了我们要入住的拉章藏家客栈,拉章客栈的老板是藏族人才让,他是个精瘦的藏族汉子,半长的头发,看上去有点像个艺术家。拉章客栈进门是个天井,迎面是上二层的楼梯,一层两侧是客房,上了二层后,右手是4、5间客房,左手是一个茶室,茶室往里走有个吧台和几个小桌,整个客栈彩旗飘飘,饰物很特别,有浓浓的藏族风味并参杂一些独特的品味,靠墙还有个大书架。墙上还贴着拼车的条子和须知,可以感受到客栈的老板不仅是个非常细心的经营者,还是个时尚达人。晚上19点,夏河的天还很亮,我们出去吃晚饭,镇子上很多店面已经关门了,让我们感受到藏区就是藏区,和内地的大城市还是有区别的。晚上感觉头有些发沉,房间里门和窗都在走廊上,没有纱窗,只有个厚厚的粗布门帘和窗帘,不关门窗睡觉不踏实,结果门窗一关,整个房间闷热无比,一夜昏昏沉沉的头重,浑身燥热,基本没睡觉,凌晨有人在茶室坐着,低声的几句说话,让我更睡不着了,一直捱到天亮,总算穿上衣服把门窗打开,进来的凉爽空气缓解了燥热和头晕。出发前,曾经想过要不要吃些预防高原反应的药,有人推荐红景天口服液,去药店问,有红景天胶囊,一盒50几元,提前两天服用,到高原在继续服。有人推荐,在高原上容易头疼,在青海3000米以上时曾经体会过头疼后脖梗子僵硬,于是买了一盒百服宁带着,在拉章客栈睡不着,吃了一片百服宁,感觉好些了。第一天小结行程:北京—兰州—夏河景点:沿路看临夏的清真寺、参观夏河的拉卜愣寺入住:夏河县拉章藏家客栈,标间(220元)路线:走兰临(临洮)高速、212国道、309省道、环城南路、环城西路、213国道、312省道、夏河县城。全程约245公里第二天的行程:夏河-玛曲22日,吃过早饭,出发。一路往西,路过拉卜楞寺。先走一段夏河机场路,车很少。遇到一群牦牛过马路,牦牛是藏民家的财产和重要经济来源,我们可不敢惹它们,等牦牛们慢悠悠踏踏实实过完马路我们才继续前进。走了大约20分钟,到了桑科草原。桑科草原(海拔3300米):位于夏河拉卜楞寺西南18公里。是当年格萨尔王烟祭铸神、赛马称王的地方。藏语中称烟祭为桑火,进行烟祭为煨桑,因此称此地为桑科(煨桑的地域)。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群山环抱,中间开阔平坦,大夏河水从南到北缓缓流过,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去往玛曲的路是这两年新修建的路,专门走的草原景区,绿草如毯牛羊满坡的景象随处可见,各县还修建了一些观景台供游客停车拍照。我们经常停下车欣赏路边的天然美景。分水岭观景台(海拔3615米):位于碌曲县华格草原国道213线路上,是长江和黄河的分界岭,分水岭藏语为“勒嵪嘉木宅切马”,意思是:路途遥远,能把驴累坏。传说源自格萨尔的神话,名为嘉增者那热将军占领此地后,被格萨尔射死,将他的尸体装进驴车,驴在路上累坏了,故此称之“勒嵪嘉木宅切马”。中午在路边看到几个餐馆,找了家看着还算干净的餐馆吃午饭,饭后继续上路。吉拉观景台(海拔3588米):位于碌曲县尕海乡境内,甘青两省交界处,海拔3588米,是通往玛曲的必经之路。一眼望去,满目的原野与空旷,广袤的原野一望无际,苍茫的群峰层峦叠嶂。据说在这里能看到洮河之源李恰如山峰,山顶上有格萨尔王妃珠姆的挤奶桶和格萨尔王拴马桩等圣迹。忠克观景台(海拔3647米):距玛曲县城14公里处,忠克藏语译为野牦牛出没的地方,相传忠克是野牦牛最早栖息的地方。站在观景台向下看,连绵起伏的草地和湿地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玛尼堆,公路旁的护坡用多彩的颜色描绘了美丽的图案和吉祥的藏语。过了玛曲收费站,穿过玛曲县城,到了黄河第一桥。黄河首曲第一桥位于县城南4公里处,是黄河上游在玛曲境内建的第一座桥,因此有第一桥之称。它是1979年建成的,桥长280米,宽7.5米。据说黄河第一桥有两大景观。一是“拱桥拓日”,清晨日出时,立于桥西,当东方红日冉冉升起,升至拱面时,恰似拱桥托起了红日,颇为壮观;二是“长河落日”,黄昏时分,在桥边远望黄河之水,夕阳渐渐西沉,恰似落入长河之中。因同伴们身体开始出现不适,清晨和黄昏谁也没去看日出日落。过了黄河桥沿着通往青海的公路去阿万仓乡,原本平坦的道路越来越差,山上正在修路,无法继续前行,只能掉头回撤到玛曲县城。玛曲是藏语"黄河"的意思,玛曲是全国唯一的一座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命名的县。玛曲有个著名景点--“黄河第一湾”。黄河从巴颜喀拉鄂陵湖、扎陵湖发源,一路弯弯曲曲、绵延而下,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受西倾山的阻挡,突然拐弯,形成了一个大大的长长的433公里的九曲黄河第一弯,玛曲县地域就被这第一弯所环抱。黄河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门堂流入玛曲县,自西向东,又转向西,绕过足有五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复入青海,形成黄河的第一弯曲部,称之为"黄河首曲"。要看黄河第一弯,必须上山才能看到。我们没去,留下遗憾。玛曲县城中心是格萨尔王广场。广场上有很多雕塑和壁画,描绘了格萨尔王的故事。广场对面是格萨尔商业街,我们在商业街吃的晚餐。晚上入住玛曲县城的众望商务宾馆,一层是菜市场,二层、三层是宾馆的房间,从楼道窗户就能看到市场卖菜卖肉的摊位。本以为环境很乱很吵,进了房间后发现一点不吵,完全听不到楼下的声音,晚上也很安静。房间里比较干净,有WIFI,信号不是很好。吃了一片百服宁和安眠药后,舒舒服服的睡了个好觉。夜里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第二天早上虽然还阴天,但是已经不下雨了。 第二天小结:行程:夏河-玛曲景点:桑科湿地、吉拉观景台、分水岭观景台、忠克观景台、玛曲黄河首桥入住:玛曲县众望商务宾馆,140元/标间路线:走夏河机场路,新修的公路(地图没有标)。约196.5公里第三天行程:玛曲-碌曲郎木寺镇夜里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有些担心第二天无法上路呢。23日早上起来虽然乌云密布,但是已经不下雨了。夜里睡的好,早起冲了一杯咖啡,吃了一片苏打饼干,头疼、恶心等症状基本没有了。离开玛曲城时,乌云密布,天色阴沉。车子开出玛曲县城,天气突然转好,云开雾散,阳光明媚。经过一夜暴雨的洗刷,天更蓝、云更白、草更绿、路更青。大家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随心所欲想停车就停车。从玛曲到郎木寺,走的是近年来新修的快速路S204,全程约80公里,均为柏油路面,非常好行驶,道路平坦,草原风光令人着迷,行驶在这样的公路上心旷神怡,畅快无比。大约10点,到达郭莽湿地。碌曲“郭莽湿地”(海拔3562米)属于尕海湿地的一部分,碌曲县为了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吸引游客,从公路边一直到湿地搭建了长长的栈道,栈道尽头是一个观景平台,平台中央有一组腾飞的黑颈鹤雕塑。平台还在修建中,还未开放。栈道两侧有一些散养的牛儿和牦牛。我们站在平台外边,居高临下俯视下面的湿地,湿地上弯弯曲曲的小溪,水肥草美,难怪会吸引黑颈鹤年年到此栖息。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初,甘南的尕海湿地都会迎来黑颈鹤等珍贵候鸟,它们完成繁殖后,通常在当年10月底至11月初,“携儿带女”又从尕海湿地飞行900多公里去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不过我们没看到黑颈鹤。从郭莽湿地开车大约10分钟,到了碌曲的尕海湖。尕海湖距县城49公里,在国道213线400公里处,海拔3480米,候鸟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6.2万亩,大小湖水面积为15000亩,平均水深为1.5米,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1982年被评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1998年尕海湖与则岔石林一起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门票50元。夏日的尕海湖,野花铺盖着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烟波浩淼的神湖万鸟聚会,这里是雪域高原真正的香巴拉,是甘南碌曲境内的高原明镜。 看到网络上有人这样描述:夏日的尕海湖,野花铺盖着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烟波浩淼的神湖万鸟聚会,这里是雪域高原真正的香巴拉,是甘南碌曲境内的高原明镜。 可能我们走的不够深入,也许湖水退却的比较远,没有看到传说的最具特色的景观:波澜壮阔的湖面上水鸟成群,有美丽的黑颈鹤时而空中盘旋,时而掠过湖面的尕海湖模样,只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湿地,长长的栈道向不同方向延展,搭载着游客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湿地。栈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立着一块尕海湿地的栖息动物的介绍牌。 尕海湖属于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由尕海和则岔两个部分组成。尕海与若尔盖湿地相邻,为典型的高寒沼泽湿地,并为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之一;则岔境内则以森林和高寒草甸生系统为主,其岩溶地貌及石林景观在我国北方极为罕见。湿地、森林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基本保持了原始状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保护区还是黄河上游支流洮河的主要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尕海一则岔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以及涵养水源,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省碌曲县境内,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交汇处,地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也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和长江水系白龙江的发源地199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少见的集森林和野生动物型、高原湿地型、高原草甸型三重功能为一体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 尕海湿地总面积为为43176公顷,其中湖泊2513公顷,河流湿地201公顷,洪泛地12281公顷,沼泽湿地2870公顷,高山湿地14882公顷,泥炭地10429公顷。尕海湿地已经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有野生动物95种,主要植物种90多种。 一些7、8岁的藏族孩子,在景区里主动和游客拍照合影,合影后是要给钱的,不给就一直在你身边磨叽。只有一个穿戴漂亮的藏族女孩,一个人静静的在草地上摘花,看到这个女孩子,我上前去问她,我们一起拍照行吗?拍一张多少钱?小女孩点点头,嘴里念叨着:我不要钱,照相不要钱。我们几个分别和她拍照,虽说不要钱,但我们怎么能白照吗?于是照完合影都往小女孩的腰包里塞钱,看到腰包里鼓鼓囊囊的全是钱!不知道是小女孩太善良了还是太有心机了。 去甘南之前就听说,要准备点小礼品,给藏族孩子拍照最好送他们一些礼物,或者给钱。 在蓝天白云的穹顶之下,行走在草原栈道上,享受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心旷神怡。突然有人指着几十米开外的观景台说:内下面是只狐狸吧。大家立刻掏出望远镜使劲辨认,果然,在观景台下面,一只狐狸蹲在那。有人跑过去站在观景台上使劲跺脚,把狐狸吓出来了,这是一只浑身漆黑的瘦弱的狐狸,游客们和狐狸隔着栏杆对视着,看着狐狸孤独乞求的眼神,一股伤感掠上心头,怎么瘦成这样啊,看到人们没有要害它的意思,狐狸有些放松了,时而抬头张望,时而低头觅食,游客们纷纷掏包摸兜,大部分人的包和吃的都放车上了,有人掏出一块饼干扔给狐狸,狐狸叼起来就跑开了,可怜的狐狸,要是有块肉或肠就好了。 站在观景台上,四周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和连绵起伏的山坡,尕海湖就像一条白色飘带在湿地上飘动。 尕海湖属于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尕海和则岔两个部分组成。尕海与若尔盖湿地相邻,是典型的高寒沼泽湿地,并为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之一。尕海湿地总面积为为43176公顷,其中湖泊2513公顷,河流湿地201公顷,洪泛地12281公顷,沼泽湿地2870公顷,高山湿地14882公顷,泥炭地10429公顷。尕海湿地已经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 则岔境内则以森林和高寒草甸生系统为主,其岩溶地貌及石林景观在我国北方极为罕见。湿地、森林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基本保持了原始状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保护区还是黄河上游支流洮河的主要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是我国少见的集森林和野生动物型、高原湿地型、高原草甸型三重功能为一体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从尕海湖出来,往郎木寺方向走。车开了大约2个小时,周围已经不是平缓的草地和丘陵地带了,四周是高高耸立的山石。下午15点,到了郎木寺镇(海拔3600左右),入住达吉大酒店。 办理入住手续时,家在夏河的司机杨师傅指着墙上的一张夏河地图说:在我们离开夏河的当晚(也就是我们住在玛曲,夜里大暴雨的时候),夏河经历了一次强降雨,暴雨引发了洪水,泥石流从拉卜楞寺后面的山上冲下来,夏河河道洪水溢出河道,县城街道等积水没过车轮,路上全是淤泥,很多低洼处的藏民和居民家里进水被淹,死伤大量牲畜。我们不禁为夏河藏民和僧人担忧,为他们祈祷,希望夏河百姓在政府和武警、消防官兵的帮助下,抢险救灾,尽力挽回损失。同时也感到我们真是幸运啊,在强降雨光顾夏河前10小时离开夏河,不然就要被困在夏河了。 转两张网上夏河灾后重建的图片: 稍事休息后,我们前往四川格尔底寺参观。 郎木寺是一座小镇的名称,地处四川和甘肃两省的交界处,它包括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郎木寺镇和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下辖的郎木寺村。小镇周围山丘、石崖围绕,环境优美,有“东方小瑞士”之称。 镇上有四座历史悠久的寺院,两座藏传佛教寺院和两座伊斯兰教清真寺。 两座藏传佛教寺院,一座是四川省的安多达仓郎木格尔底寺,即格尔底寺;另一座是与格尔底寺遥相对应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安多达仓郎木赛赤寺,即赛赤寺。近年为了争取旅游资源,两个寺都自称为郎木寺。 四川省的安多达仓郎木格尔底寺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安多达仓郎木赛赤寺 两座伊斯兰教清真寺都在四川格尔底寺的入口处,分属伊斯兰教派中“格的木”派和“伊和瓦呢”派。清真寺的建筑虽然不如佛教寺院规模宏大,但独特的造型非常醒目。蓝天白云下高高耸立的清真寺与周围的藏式风格寺院并存,景观美丽又独特。 (因我们的照片拍的不够突出,前两张清真寺的照片借用了网上的图片,谢谢) 镇上有两套分属甘肃四川两省的单位和机构:两座郎木寺、两个派出所、两个农村信用社、两队武警……四川农村信用社选址离省境仅有三五米之遥。据四川藏民介绍,两个郎木寺的护法神不同,四川藏民绝对不会去甘肃郎木寺,同样甘肃藏民也不会来四川郎木寺,虽然两个郎木寺对望,但生活却不相同。 镇中心路两边的建筑充满藏式风格,有多家小资店铺,可以一家家的逛过去。镇中心的马路上有一段甘肃和四川的分界线,界限两边铺设的石板不同,甘肃采用平平的石板,四川采用的是有凹凸花纹的石板。两种石板之间便是省界,可以在这里感受一下“一步跨省”的神奇体验。 镇里有一条不足2米宽的清澈小溪,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白龙江。白龙江发源于四川格尔底寺后面的纳摩峡谷,从纳摩峡谷出山的白龙江水自西向东流向郞木寺镇,在镇里转了个弯继续向东流。白龙江把郎木寺镇一分为二,镇北属甘肃省碌曲县,有赛赤寺、晒佛台、白塔、天葬台等。镇南属四川省若尔盖县,有格尔底寺、白龙江源头、纳摩峡谷以及在格尔底寺入口处的两座清真寺。 镇中心道路两边的建筑充满藏式风格,有很多家小资店铺,可以一家家的逛过去。小镇中心的马路上有一段甘肃和四川的分界线,界限两边铺设的石板不同,甘肃采用平平的石板,四川采用的是有凹凸花纹的石板。两种石板之间便是省界,可以在这里体验“一步跨省”的神奇体验。 顺着镇上的石板路一直往上走,到头向左拐就是四川格尔底寺,门票30元。 四川格尔底寺修建于1413年,由第一世格尔登活佛创建。虽然格尔底寺修建在前,但由于现任格尔登活佛跟随达赖去了印度,寺院在修缮方面做得远不如甘肃郞木寺。与甘肃郞木寺的金碧辉煌相比,格尔底寺显得古朴、沧桑,有的地方还显得破落。然而衰落陈旧遮掩不住其历史,四川格尔底寺是座主寺,据说其名下有四川境内的十八座子寺。现有修行的僧人近八百名,远远多于隔江相望的甘肃郞木寺。 与甘肃郞木寺一样,文化大革命中许多建筑毁于一旦,寺中仅存一座殿阁未被文革破坏,目前见到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后来复建的。 格尔底寺有五大学院,分别为续部、闻思、时轮、藏医、刻经,笼括藏医学、天文、历法等内容。寺内有一个肉身殿,寺内的五世格尔登活佛肉身殿是郎木寺景点中的精华,供奉着圆寂后几百年都不腐坏的活佛肉身,十分神奇。不过肉身殿并不能随时看到,大约三五天会开放一次,只有有佛缘的游客才能见到。 沿正门大路往前走,寺院后面有一大片草地,寺里的年轻僧人在草地上学习、游戏。一群年轻僧人在踢足球,足球经常滚到草地旁边的小溪里,僧人时常要沿着溪水去拦截顺水漂的足球。 草地旁边的这条小溪就是白龙江,沿白龙江逆流而上便可以进入纳犘峡谷,峡谷四周怪石林立,景观奇幻秀美。“达仓”是藏语音译 “虎穴”之意,“郎木”为藏语音译 “吉祥天母”、“仙女”之意。因纳摩峡谷口的石崖上有一天然溶洞,洞内的岩壁上有一酷似美女的天然浮雕像而得名,峡谷里有“仙女洞”、“老虎洞”、“中阴洞”等充满宗教奇幻故事的景观。 山洞附近有个泉眼,传说是仙女的肚脐眼,用泉眼流出的泉水洗眼睛,眼睛明亮,藏族妇女成群结队来到这,用泉眼的水擦眼睛,擦擦脸,给孩子擦头擦眼,或者用瓶子灌些泉水带回家。 峡谷清幽,溪水从谷底流过,沿溪水边小路往前走,时而行在横跨溪水的巨木上,时而看见小小瀑布奔流而下。雨量充沛时,小路就会被水淹没,只能踩着溪水中的石头前行,路虽然越来越不好走,但每前进一步,风景便美丽一分。 中途一群藏民牵着马聚在一起聊天,大峡谷全长30km,行走单程至少两小时以上,游客可租藏民的马,骑马进峡谷。 峡谷入口有一片草甸子,绿草茵茵,奇石环绕,白色藏包,经幡飘扬,呼吸着清新湿润的空气,欣赏着秀美的景色,精神上身体上都得到了放松。 白色藏包是一户藏民的小店,女的带孩子卖酸奶,男的用马拉脚,我们坐了下来,每人要了一碗酸奶,口感很好,清凉可口,暑气顿消。 女主人看我们买了十几碗酸奶,特别高兴,一个劲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我们和她攀谈了起来,女主人30出头,有三个孩子,老大14岁,背在背上的是2岁的老三,男人在沟里牵马拉脚。正聊着,男人牵着马拉着一个游客回来了。 从峡谷尽头上山一直到达山顶,可以看到整个郎木寺镇美丽的全景。看看天色渐晚,我们往沟外走,第二天还要去看天葬呢。 从沟里出来,司机师傅正惬意的坐在格尔底寺的草地上,看到我们回来了,问我们对面山顶像什么,是不是像个躺着的佛。嗯,还真有点像! 寺门旁的清真寺 暮色笼罩了郎木寺镇,路边的小店亮起了灯光,给小镇增添了与白天不一样的景色。第三天小结行程:玛曲-碌曲郎木寺镇景点:郭莽湿地、尕海湖、郎木寺镇、格尔底寺、纳犘峡谷、白龙江入住:郎木寺镇达吉商务酒店,110元/标间路线:走新修的公路S204,全程约80公里 第四天行程:碌曲郎木寺镇-迭部益哇乡扎尕那 24日一早,天气阴沉沉的,远处的山体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吃过早饭去甘肃赛赤寺。赛赤寺的后山有个天葬台,是国内藏区少数能对游客开放的天葬台之一。既然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当然不能错过这个了解藏民重要习俗的机会。以前听说过藏民的丧葬方式是天葬,在我们心目中天葬是一种很古老又很神秘的仪式。 在藏区,丧礼有几种形式:天葬、塔葬、水葬、土葬、树葬。天葬又称"鸟葬",是藏族最普通最常见的葬法;塔葬是崇高而神圣的,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僧人才能有此殊荣;水葬多为鳏寡孤独以及社会地位低下的藏民所采用;树葬的对象主要是未成年的夭折孩童;土葬一些罪大恶极者(例如:抢劫,强奸,杀人等行为)以及感染传染病而死的藏民会实行土葬。 天葬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 还有种说法是,在天葬仪式上,死者将自己的肉身奉献给天葬台上的“神鸟”兀鹫,兀鹫吃得越快越干净,灵魂进入天堂也就越快越干脆。而且,将无用的尸身施舍给兀鹫,会使那些兀鹫的食物,也就是其它小生命少受些伤害,多一点生存的机会。所以这是一场功德无量的善举。 顺着镇上的石板路一直往上走,向右拐就是甘肃赛赤寺,门票30元。 天葬台在赛赤寺上方三、五公里远的一个山坡上,车子进大门后,直接往山上开,停在一个平缓的地方,我们下车继续往上走,路边有一些藏民摆地摊卖一些菩提手串等饰物。天葬仪式必须是藏民家里有人去世才举行的,一路上看到有人向山上走,远处天葬台冒着烟,今天有天葬仪式。 天葬台是贴近山跟的一个缓坡,有一个巨大的经幡,很多彩色和白色的经幡条围成了一个圆圈,据说葬一个人就添加上一条。天葬仪式开始时,先由僧人在经幡旁念经超度亡灵,然后开始天葬仪式。 天葬开始的时间大多数是在7点—8点之间,为的是在兀鹫空腹进食前就将它吸引过来,免得时间过晚神鸟吃饱不来了。我们8点多到天葬台,天葬仪式已接近尾声。负责主持超度的僧人坐在一辆摩托车后面离开天葬台。 距离天葬台大约十几米外围着几十名游客,没有丝毫嘈杂吵嚷,所有的人都在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专心致志的观察,可能受到天葬仪式的影响,即使说话也是轻声细语,很多人举着相机、手机对着天葬台拍照。 四个天葬师做着最后的收尾,几十只兀鹫在搜索着地上有没有遗漏,旁边不远的一个小火堆上,袅袅的烟雾正在慢慢飘散上升。据说施行天葬时,一般要先点桑烟。桑烟是一种熏香,由柏树枝叶以及糌粑、青稞等物混合组成。浇上酥油点燃之后香味浓郁香飘百里,烟气袅袅直升九霄,这时大群大群的兀鹫就像是诸侯收到了烽烟报讯,立刻飞临天葬台。 在天葬仪式中,如果尸体被兀鹫吃得一干二净,那是很吉祥的事情,表明死者灵魂顺利升天;反之就是恶兆,说明死者生前有恶行罪孽,灵魂难以升天转世。这时家人就会痛苦不安,马上安排念经做法,为死者超度赎罪。有时天葬师觉得兀鹫来得还不够多,就去桑烟处添些新的燃料,并且时不时的仰头打着唿哨召唤更多的兀鹫加入现场。 所有的兀鹫都在安安静静吃食,偶尔也出现撕扯打斗的场面。有两只在争扯抢夺一段肚肠。 有些吃饱了的兀鹫大腹便便、步履蹒跚的离开战场,向着山坡上走去,山坡上有条羊肠小道,也许就是兀鹫们常年踩踏出来的,兀鹫们一只挨着一只,像是在旅游景点参观的游客秩序井然的依次上行,有人说兀鹫在平地上飞不起来,特别是吃饱喝足要离开的时候只能慢慢地走到山坡之上,借助气流才能盘旋上升。 应该是距离较远的缘故,空气中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除了天葬台上的几十只兀鹫,山坡上还一直蹲着一些兀鹫没有下来争抢。同伴过去和天葬师聊了几句,问他们大约有多少只兀鹫,为什么有的兀鹫蹲在山上不下来吃。天葬师说,长期在郎木寺的兀鹫大约有一百多只,分为两拨轮换吃,不打架,也不会乱了秩序去抢。 兀鹫基本吃干净了,天葬师们开始用白酒洗手,一边聊天一边喝酒吃东西,同伴凑过去和天葬师聊了几句,看到他们喝的酒有啤酒、白酒,还有大块的熟肉,估计是死者家属给天葬师们带去的,同伴尝了一口他们的白酒,特辣! 天葬仪式基本结束了,我们下山去甘肃郎木寺--赛赤寺参观。 赛赤寺在甘肃省一侧,1748年创建,占地60多万平米,与四川境内的格尔底寺隔白龙江相望,寺前有一山,形似僧帽,寺东红色砂砾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嶙峋嵯峨,四周松林葱茏茂密。 寺院依山而建,外形宏伟华丽,建筑金碧辉煌,每一座大殿都以镀金为顶,阳光下的赛赤寺总是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光芒万丈的。外墙的褚红明黄,白璧黑窗,颜色一抹的鲜艳明亮,藏传佛教寺院的风格在这里华美而浓郁。 赛赤寺曾盛极一时,1969年文革时被毁,现逐年恢复,这要归功于寺里的寺主活佛郎木赛赤·洛藏南杰·龙仁桑盖,他是甘南州佛教协会会长。 (注:9月底突然得知,郎木寺活佛因病去世,在网上查到讣告如下: 讣告: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甘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甘南州佛教协会会长,碌曲县郎木寺寺主活佛郎木赛赤·洛藏南杰·龙仁桑盖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9月18日21时19分在兰州圆寂,享年78岁。郎木赛赤·洛藏南杰·龙仁桑盖法体火化仪式按藏传佛教仪轨,于2016年9月25日8时在碌曲县郎木寺镇郎木赛赤寺举行。) 拾阶而上,是宏伟的大经堂。与拉卜楞寺不同,这里的喇嘛不提供讲解,需要单请讲解员(通常是学生),每名讲解员五十元。按售票处工作人员说法,拉卜楞寺做讲解的喇嘛是有工资的,但赛赤寺没有,所以没有僧人做讲解。赛赤寺的大经堂宏伟华丽,但规模比不上拉卜楞寺,毕竟这里的僧人才200多名,不能与格鲁派主寺一比高下。 往上是弥勒佛殿、金瓦殿、续部学院、长寿殿。金瓦殿名副其实,在灿烂阳光下,金光夺目,层层屋檐相叠,采用亮红、金黄等鲜明的颜色来绘制屋顶,在万里无云的碧蓝天下,不仅仅是肃穆庄严,而且流光溢彩。 走到续部学院,正赶上下课,僧人们纷纷走向自己的僧舍,有的僧舍已经开始升起袅袅炊烟,要吃午饭了。 我们在僧人后面走着,来到一个山坡上,看着坡下的建筑却看不到下坡的路,而且不知停车场在哪个方向。正在踌躇东张西望的时候,一个藏族老奶奶走过来,看我们不认路,热心的说:你们跟我走就到了。我们跟在老奶奶后面,沿着小路转过一堵墙,原来是转经筒长廊,顺着转经走廊走,果然一会就到了停车场。 我们一边走一边学着藏民的样子推动转经筒,经筒是木头做的,转轴也是木头的,比较皱,每个都挺沉的,看来信念很重要,虔诚的藏民每天转好几遍经筒,也是个力气活呢。 中午离开郎木寺上路,从郎木寺开车到扎尕那约95公里,用时2小时左右。下午15点到达迭部县的扎尕那。路上遇到一处公安检查站,往车里看了看就放行了。 注:甘肃郎木寺主要佛事如下(藏历):正月十三展佛、正月十四跳法舞、正月十六弥勒佛绕寺保证金、六月初九至十二为香浪节、六月十五为插箭节、七月八日跳米拉劝法舞、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九祭跳法舞。 藏族正月十三的晒佛节对藏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拉卜楞寺和郎木寺的晒佛大会更是吸引国内外宾客前来膜拜和观摩。 网上随便搜一下,就能搜出很多关于拉卜楞寺和郎木寺晒佛节的报道和照片。 每年的正月十三这天的晒佛节在郎木寺和拉卜楞寺隆重举行,这是甘肃省甘南藏族人民最期盼,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晒佛节又称亮佛节、瞻佛节或浴佛节。晒佛节是他们敬佛的日子,那天,藏族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一大早来到当地的寺院准备晒佛。晒佛仪式开始后,首先大喇嘛率领僧众把寺院里珍藏的巨幅锦缎织绣佛像(就是巨型唐卡,平时是卷起来收藏保护的)抬出来展示于光天化日之下及广大信众面前,让善男信女观瞻膜拜,而后僧众颂赞佛陀功德,念沐浴经,万众肃然。在这神圣的时刻,寺院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的信徒,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穿戴好最为讲究的藏式盛装聚拢过来。各式绸段、皮毛、氆氇、棉帛制成的藏袍,让人眼花缭乱。虔诚的藏民跪拜在佛像前,不时地磕头,口诵经文,祈求得到佛祖的佑护希望家人生活安康。晒佛仪式将持续几个时辰,之后众人将晒过的佛像小心翼翼地卷起来,扛着佛卷绕寺院转够三圈,然后把它安放到原处,晒佛仪式结束。每年郎木寺晒佛节有近千名海内外摄影师不远千里赶到郎木寺,用镜头记录充满神秘色彩的藏族风情。 借用几张网上的图片,展示一下晒佛节的盛况,希望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一下。第四天小结行程:碌曲郎木寺镇-迭部益哇乡扎尕那入住:迭部扎尕那大酒店景点:天葬台、甘肃省赛赤寺、扎尕那路线:从郎木寺出来,往红星方向走G213,到纳摩乡左转,上S313,往迭部方向走。约95公里。 第五天,扎尕那 扎尕那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在藏语中,扎尕那的意思是“石匣子”,传说这里是神仙涅嘎达娃用大拇指在山间摁开的地方,当地人称其为“石城”。扎尕那就像一个被山峰岩壁围起来的箱子,里面藏着秀美恬静的藏族小村寨。 在进入扎尕那前,先看到的是路边立着的石柱,上面醒目的写着4个红字----纳加石门(海拔2769米),登上路边的山坡上,从观景台可以看到迎面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公路从两座石门中间穿行而过。 穿过纳加石门,顺着公路一直走,一块名叫大石门的石头像屏风一样挡住了视线,绕过大石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盆地出现在眼前,木质的民居层层叠叠依山而建,梯田、民居和公路相互穿插、错落有致,村顶高处有一个藏传佛教的寺院,远处是包裹在扎尕那村外围的峭壁和石峰,一种天然而质朴的美让人惊叹,像是在欣赏一幅精心描绘的山水风景画。公路边是游客集散地,有长途车站、客栈、饭馆、游客中心等,还有等着出租马匹拉脚的藏民,这是扎尕那海拔最低的村落--东洼村。 东洼村人口最多,也是较多游客聚集的地点,对非自驾车的游客来说东洼村交通便利,食宿方便。游客们可以在此处的办好住宿,再步行、租马或驱车去海拔较高的几个村庄游玩,步行到扎尕那最高处约需1小时左右。 大石门旁边的小山坡处是适合拍照的第一个地点。在这里可以仰拍扎尕那的美景,整个扎尕那被峭壁包裹,民居层层叠叠依山而建,村顶最高处有一个藏传佛教的寺院,让人感到眼前的景色有一种朴实而自然的美。 扎尕那分为四个小村子,由下而上分别是东洼村、业日村、达日村和代巴村,最下的东洼村和最上的代巴村相距约5公里,有一条盘旋的公路联通四个村子。 我们入住业日村的扎尕那大酒店,名字响亮大气,其实是个农家乐,不过,其规模在业日村也是数一数二的了,木质的三层楼、宽敞的院子,游客住在一、二层,三层是还未完工的餐厅,房间里很干净,有电视,有Wifi,有卫生间,洗澡有热水。 村中古老的木制藏居沿山而建,藏民们安静淳朴的劳作在山坡河水之间,业日村旁有一片开阔的青稞地,经常可以看到藏族人家在田里忙碌的场景,场面安然淳朴。另外业日村里还有上世纪2、30年代著名旅行家约瑟夫·洛克来曾经居住过一年多的故居。洛克曾对扎尕那的风光感叹道:“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到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继续向上前行,在达日村有一块视野开阔的观景台,这里是俯拍全村的最佳地点。可以看到整个村庄和后面奇幻岩壁的全貌,所有的房屋都是古老的木制房顶和土墙建筑,显得古朴安详,在崖壁包裹之下构成美丽的画卷,山体、林地、民居、农田、河流,层叠错落、聚散适宜,构成美妙的田园风光。 傍晚时分,站在达日村观景台,对面像拇指一样的山峰是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的石灰岩在阳光照射下会泛出金色的光而有其名。我们去的时候,整个山体笼罩在乌云下,灰蒙蒙的。乌云散去的瞬间,石镜山像是被夕阳披上了一层金纱,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 夜里下了一场雨。清晨,雾气溟濛,远山时隐时现,村寨云雾缭绕,想看日出是不可能了,但雨中的扎尕变成了水墨画,在浓雾的笼罩下多了几分朦胧美。在我们入住的客栈里,有几位来自兰州的画家,在霏霏细雨中忍不住跑到客栈三层,对朦胧的山寨泼墨作画。 吃过早饭,天气转好,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为了不辜负好天气,我们去业日村的润吾景区游玩。润吾景区实际是业日村里的一个峡谷,也叫业日沟。 沟里水流潺潺,山石林立,被雨水清洗过的植被丰润而清亮,整个峡谷绿意盎然。四周醉人的绿色,混合着草香、花香的空气充满胸腹,沁人心脾。 巨石形成的一处“天眼” 一线天 走了大约2个小时,前方的路越来越险,近几日雨水较多,泉水的水量大、流水急,沾了水的石头踩上去非常滑,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结束了峡谷探幽,返回到入口处。 公路边的山坡上有人在施工,测量打眼凿山,据说经幡飘扬的位置将来要修建观览车,游客可以乘坐观览车直接上到山顶观看扎尕那的美景。 听到这些,我们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滋味,商业化进程为村民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和经济上的收入,但是原始的美景也将逐渐消失。目前,村庄里很多地方都在大兴土木,盖房子修建农家乐,新修建的高大客栈在村落中鹤立鸡群,非常突出,对专家们推崇的古老村落格局和传统的藏式建筑都有一定影响。 电力、电信的普及为古老的扎尕那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扎尕那的田园风光和质朴的风貌,例如,面对美景拍照时最烦人的就是大煞风景的电线,被电线一分割,多美的风景都减分不少。景区开发后,扎尕那的宁静还能维持多久,我们不知道,只希望它不要失去以往独有的特色。 在扎尕那,牛和牦牛是藏民家最重要的工具和财富,犁地、运输离不开牛,饲养牦牛可以为家庭带来可观的收入。在回客栈的路上,看到对面山坡上耕作的农民,赶着两头牛拉着犁在犁地。公路上迎面过来一家藏民,一双儿女走在前面,女人牵着两头牛,男人扛着犁殿后。事后听司机说,扎尕那都是梯田,犁地时一头牛拉不动犁,要用两头牛拉犁,这是二挑一。 用牛拉货,是山区古老独特有效的运输形式。 藏区特有的一景:晾晒青稞的架子。 扎尕那的地质特点明显,石头也很有特色,青色的石头上镶嵌着几何图形般的条纹,灰白分明,分外惹眼,有空我们就去河边找石头,挑了一大堆搬回客栈,但临走时只拿了几小块石头,大块的石头没拿,实在太沉了。 第五天小结景点:扎尕那业日沟、纳加石门入住:业日村扎尕那大酒店 第六天行程:迭部扎尕那-合作市 夜里又下雨了,清晨推门一看,扎尕那又被浓雾笼罩了,几乎看不到远处的山。吃过早饭我们在霏霏细雨中上路了,前往合作市,约250公里。 走了半个小时,路边有个村落吸引我们停下车,司机告诉我们,这是益哇乡高杂村,这个村是州政府103个自然村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之一,在逐步实现生态绿色发展,村里建设的相当不错。 路上遇到一个武装检查站,武警看了看车里的人就放行了。 中午到达碌曲县城,前几天经常看到通往碌曲的路标,也光顾了碌曲所辖的寺庙、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但都绕城而过,这次终于进到碌曲县城里。 碌曲县城和甘南其他县城一样,主街悬挂着红旗,道路笔直,街道干净。杨师傅说这条大街是碌曲县新建的,所以街道和建筑整齐漂亮,以前的大街比较陈旧。 沿街餐厅不少,最多的还是清真拉面馆,找了家人少的餐厅去吃拉面,有人点了羊肉泡馍,我们的面都吃完了,羊肉泡馍才端上来,我们都愣住了,甘肃的羊肉泡馍和陕西的羊肉泡馍不一样啊,陕西的馍厚厚的,自己撕着泡到羊肉汤里,浸泡在羊汤里的馍吸取了羊汤的肉香汤肥,甘肃的馍分明就是一张油炸的饼啊,薄薄脆脆的,泡在汤里怎么吸取羊汤呢,不过,据那些点了羊肉泡馍的人说,吃起来口味还是不错的。 下午继续赶路,一路上草原美景不断掠过,成群的马儿牛儿悠闲在草地上吃草;牦牛群和我们擦肩而过时,小牛好奇的目光;匆匆赶路的羊群。 下午15点,我们到了合作市郊区的卡布嘉梁观景台(海拔3220米)。卡布嘉梁观景台位于高耸的达合鲁喀山腰,距离合作市区13公里,是成都至兰州方向的必经之地,自南而来的自驾游客进入合作市区的第一站。为给日益增多的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合作市建了两个草原观景台,卡布嘉梁观景台是其中之一,成为羚城旅游对外的新名片和新亮点之一。早年这里是当地牧民“冬窝子”与“夏窝子”迁徙途中的中转站,每逢换季时节,牧民在这里歇息扎账,祈福煨桑。 合作市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贯城而过,是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合作藏语音译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合作市是个年轻的州府城市,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我们入住更桑大酒店,这是一家3星级酒店,但是条件相当好,可以和大城市里的4星酒店媲美。标间204元/天,有电脑、电视、WIFI、免费早餐。第六天小结行程:迭部扎尕那--碌曲县--合作市景点:卡布嘉良观景台入住:合作市更桑大酒店,204元/标间路线:约250公里 第七天行程:合作市—兰州—北京 在舒适的床上美美的睡了一觉,早上醒了先看天气,阳光明媚,又是一个好天儿。 今天要去的是距合作市3公里的米拉日巴佛阁,全名为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这是为纪念藏传佛教历史上著名的大师米拉日巴尊者而建。米拉日巴尊者是藏传佛教白教早期的著名大师,以苦修和歌唱传教著名,佛阁内有众多大师的雕像和反映大师修行过程的画像。 到停车场,首先看到的是九座白塔。在藏区,只要是有寺庙的地方就有白塔,大多一座两座、六座。这可是九座,其中八座分为两组排列在大门附近,从数量上给人一种感官上的震撼。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白塔是藏经塔,也叫经塔。藏式白塔是藏人建筑艺术中最具特色、富有内涵的一种建筑艺术,许多塔具有重大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白塔在藏区随处可见,一般与寺院并存,但路边、村边等经常见到。 白塔像罗汉一样,镇守在米拉日巴佛阁的前面,更加衬托出藏红色的米拉日巴佛阁的雄浑壮观,米拉日巴佛阁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塔、阁都有不同,是一座密密实实的方形建筑,高大敦实,巍峨庄严,带给我们庄重感和神秘感。 米拉日巴佛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于“文革”,我们面前的这个建筑是1988年5月开始重建,历时4年完成的,佛阁的高层宗教建筑在藏区十分少见。一至九层佛殿供奉的佛像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并先后形成了宁玛派、萨迦派、葛举派、葛丹派、格鲁派等诸多角派,有以喜金刚为主的密乘四部的众多本尊佛像;还有佛、菩萨、护法、财神等佛像二百一十五尊。整个佛阁的佛像总数为一千二百七十尊。这种各教派并存的情况在藏区也十分罕见。 进佛阁需买票,门票20元,进门时要脱鞋,进门后要沿走廊顺时针参观,通过每层的楼梯最后直达顶层。 佛阁内壁画琳琅满目,与彩绘、唐卡、塑像浑然一体,颇具宗教神秘的色彩;佛阁内的每一尊雕像和壁画都有汉字标示,帮助游客了解相关内容。下面这个分布图帮我们介绍了每层的佛像。 第一层殿是弥勒殿,也叫强巴殿。强巴佛,即汉传佛教的弥勒佛,藏区的弥勒佛与内地的形象不同,是尊很严肃的佛像,不是我们常见到的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 第二层殿是格鲁、噶当、萨迦派佛殿。主要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 第三层殿是宁玛殿(红教殿)。这里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宁玛派(红教)的师君莲花生、希瓦措和法王赤松德赞。 第四层殿是菩萨殿(文殊、观音、金刚手三怙主殿)。 第五层殿是噶举派佛殿(白教殿)。白教向来以苦修作为主要的修行方式,这里有米拉日巴和他的师父玛尔巴大师的雕像,全身瘦骨嶙峋,反映了他们的修行方式是苦修的特色。墙上的壁画也有米拉日巴大师苦修时身材由胖到瘦的历程。 第六层殿是密宗殿。 第七层殿是密宗上师传承殿。 第八层殿是五方佛、佛殿。 第九层殿是喜乐金刚坛城。 佛阁是木制的建筑,每一层的中心部位是个房间,供奉的某一门派的佛,四周是其他尊者或弟子的画像,有的画像描绘的和佛有关的故事;房间四周是一圈走廊,里侧是精美的画,外侧是墙和玻璃。我们上到每层都要沿着佛阁走廊顺时针走差不多一圈才到楼梯口,走在木制的狭窄楼梯上,吱吱嘎嘎的响,地面很干净。佛阁里除了少量游客,没什么僧人,上到八层才看到两个值班的僧人。 佛阁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每一层都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时代或是一个支派,并包括了已经被神化的藏族历代文化名人,比如创制藏文的吞弥.桑布扎,藏戏之祖唐东杰布,藏药鼻祖宇妥·元丹贡布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其中佛阁的二到五层分层供奉的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代表人物,每一层都代表着一个教派,可以看到各个教派的衣着和修行方式的不同。 佛阁的六到八层在一般的寺院内非常少见,供奉的是藏传佛教密宗的法王和尊者。这里的雕像与一般寺院看到的形象截然不同,有马头明王、大黑天等塑像,大多面目狰狞恐怖,震撼人心。这是由于藏传佛教曾受印度教影响,产生了密宗以怖力、嗔力等方式以欲制欲的修行方式。大多数寺院的密宗部分并不会让外人看到,所以这里供奉的形象也十分罕见。 第九层并不是单独的一层建筑,而是八层屋顶的一幅坛城画像,坛城是指高僧大德在修行过程中脑中会出现的佛国的形象。 寺里不能拍照,我们站走廊窗前拍外面。 我们对藏传佛教了解的不多,只能粗略的看个大概,从一层到八层大约用了30分钟。据说要是看的仔细一些,需要两天时间。 除了米拉日巴佛阁,这里和其他藏区寺庙一样,有大经堂、小经堂、护法殿、转经长廊等。由于时间较紧,其他殿没来得及进去。 我们踏上了回兰州的公路。 车行一小时,到了土门关。 土门关,藏语名霍尔藏香告,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关口,位于临夏县马集乡关滩村190米处,拔高度2170米。它位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213国道上,扼守大夏河峡谷,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分界线,以北为临夏县,以南为夏河县。它是从兰州经临夏去往甘南、四川、青海青藏高原地区的必经隘口。(也就是回藏地区分界线) 土门关以南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地,以北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兰郎公路穿越此关口。关口两侧高山耸立,形成一天然峡谷,土门关就依这天然地而建。土门关曾建有关门城楼,城楼为二层,雕梁画栋,雄伟称奇。清雍正三年(1725年),土门关被辟为汉、藏蒙茶马互市市场所。关门早开晚闭行商客等出入关口,均有驻军巡查。关门与城楼在1949年被拆除。 土门关以北不远处设有清真寺,而土门关南边道路旁立有一藏式白塔。清真寺与佛塔,象征着在土门关两侧,两个不同的宗教世界。北边的土地属于阿拉的范围,而南边,那里是释迦牟尼的世界。 过了土门关,就从藏区来到回族的地界了,穆斯林的礼拜堂不时从车窗外掠过。 从兰临高速回到兰州,经过兰州市区的拥堵地段,终于到达兰州中川机场,夜里回到北京。 有一点挺想不通的,甘肃为什么不在兰州外修建一条城外高速呢,以至于从甘南到兰州中川机场都要穿过兰州市区,不仅影响了南来北往的人和车的速度,也给兰州市区拥堵的交通造成很大压力。第七天小结行程:合作市—兰州—北京景点: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土门关路线:走213国道,309省道,212国道,兰临(临洮)高速,到兰州,全程约243公里至此,甘南之旅全部结束。去甘南旅游注意事项 海拔:甘南地区平均海拔约3200米,大气含氧量只及平地70%左右,由于海拔高,含氧量低,初到甘南者,都会出现高山反应,可以通过服用葡萄糖、单晶冰糖等糖类药物来消除反应,同时,还有多喝开水,多歇息,注意保暖,不要做剧烈运动。另外,自己心理要调节好,不要害怕和担忧,高原反应是很正常的。 应急物品:由于甘南海拔较高,经济比较落后,所以准备一些应急物品是必须的。 常用到的药品:感冒药、头疼止疼药、止泻药、治疗肠胃不和的药、安眠药、创可贴等。 其它物品有:手电筒、卫生用品、旅游地图、充电器、防晒霜等。另外,单身女性或小孩可以带点防卫工具。 衣服:甘南处于藏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所以带上厚衣服是必要的。另外,需带好墨镜、遮阳帽、旅游鞋。女性最好准备一条大围巾,像甘南妇女一样,在裤子外准备一条裙子。这样,在野外“方便”的时候就好多了。 风俗: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遵从当地的风俗。甘南地区受藏族宗教影响,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现象和习惯,所以不能一常人的心态来看待。 不要独自去看天葬,否则会冒犯当地人,引祸上身,造成没必要麻烦。 由于藏族寺庙构造奇特,别有风格。在一些节假日,藏民穿着华丽,颜色鲜艳,色彩斑斓。所以,引起摄影者的爱好,但是要注意大部分藏庙的外围建筑可以随意拍摄,但殿堂内是严禁拍摄的,好多藏族人民不喜欢被别人拍摄。所以,在拍藏民的时候,要和藏民友善的打招呼,让他们信服自己,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切记,在藏区任何地方都不要谈及政治,藏民对政治问题特别敏感。 随地吐痰,摸头搭肩,大声喧哗都是藏民忌讳的事情,所以不要去做。 安全:甘南治安算是不错。但若在偏僻地方或夜间外出应结伴同行。不要单独行动。不要掉队和离团。 车站等地点小偷较多。外出小心财物。不要随便施舍。起怜悯之心。否则很难脱身。 饮食住宿: 饮食: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不一样,口味也不一样,甘南的食物多以牛肉和羊肉为主,另外还少数地区会有面馆,因为海拔高,米饭、面食煮的不是太熟。菜以川菜为主,口味麻辣。甘南餐饮条较差,所以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可以带点泡面等食物,以防止不适应当地口味。 住宿:甘南经济较差。酒店宾馆质量较低,但是基本设施一般都有,有些客栈没有一次性用品,提前准备好。 另外,旅游旺季时,酒店非常紧张,一房难求,自助游的游客们最好提前订好房间。 为了丰富帖子内容,看起来更加直观,采用了同行伙伴的部分图片,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王榕海、陈琦、陈玮、李庆、石宝山、段自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