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梦想,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将足迹踏遍全世界。有人问我:中国这么大还装不下你了……。我想,走过的路有多长远,自己就有多坚强;看到的世界有多大,心胸就有多宽广,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于是,“世界之路”先由脚下开始,如果说2007年那次,历时四十天主打西藏雪域高原的自驾之旅,是我“中国战役”的打响。那么五年后,一个月自驾新疆大环线则是“中国战略”的尾声。这些年里,或信手拈来、零打碎敲式点与点的突击,或处心积虑、精心筹备式万里跋涉的扫荡,终在2014年踏上台湾之旅,足迹覆盖大中华两岸三地34个直辖市、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和地区,“行走中国”终以宝岛完美落幕。其实,相对于中国大陆的幅员辽阔、民族荟萃、风情万种而言,我一直没有想过去台湾旅行的必要,曾经盲目的以为只是一个海岛罢了,其旅游风貌如同大陆的海南岛仅此而已。初识台湾,是一次媒体活动的抽奖得到了一本中国旅游出版社的《中国国家地理推荐之旅:台湾》,有幸这不是一本功课吃住行的普通旅游指南,倒是秉承CNG一如既往的科普文风,从台湾自然、人文地理的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看后彻底颠覆了我对台湾丰富程度的妄断。开篇介绍台湾的地理构成便让我不由得惊诧,一个南北长394公里,东西最大宽约144公里,面积3.58万平方公里的海岛,其最高海拔的玉山主峰竟有3952米(甚至超过青藏高原拉萨的海拔3650米还多)。台湾始于四千万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下抬升,以及环太平洋火山带喷发堆积,逐渐形成以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海岸山脉为主体,山脉东北西南横贯全岛,占本岛总面积2/3的高山、丘陵、台地地貌,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50多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更达250多座。而面积3.54万平方公里略小的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其最高海拔的五指山不足两千米,500米以上的山地占1/4,全岛平均海拔120米。这种数据对比预示着什么,意味着台湾山地大落差地理结构带来的气候和物种的多样性,“一日经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丰富自然景观啊。另外,历经第四纪的海进海退的地质变迁,形成台湾本岛1600公里多姿的海岸,或海蚀岬湾、或珊瑚礁岩、或陡壁断层、或沉积延绵,以及兰屿、绿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3个群岛,衍生更加丰富的海洋文化和景观。鹅銮鼻灯塔·台湾垦丁(摄影:寒冰 by Canon EOS 7D & EF-S 10-22mm)从惊诧到关注,从了解到向往,我开始看有关台湾的历史和传记,抛开海峡两岸对彼此同宗同源同文同种的情感不说,发现几乎从所有的功课游记中,都能找到陆客在接触台湾后的赞许之音,使得我更加充满好奇的想去一探究竟,台湾到底是什么样的。幸而两岸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在历史遗留相隔半个多世纪终于日益冰融,建立通航运输、加大领域交流、民众探亲观光,彼此加深了解、去除敌意、增进互信。终于如愿踏上这陌生的土地,眼在犹豫中审视,心在惶惑中判断,台湾承载了中华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也锤炼出一种多元交融的气质。跨过海峡的第一眼虽不惊艳,但一路时刻伴随下来那股平实的荣华,实在让人迷恋。有感若行走华夏,台湾一定要去,而且比风景更美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