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慎入。本文毫无逻辑,不是游记,不是攻略,其中夹杂电影广告。
看完《辛德勒的名单》之后再去波兰,读完《巴黎圣母院》之后再去法巴黎;在比利时唱一曲《蓝精灵》,在荷兰读一次《安妮日记》;去西班牙看一场球赛,到德国开一次宝马。一个人去天鹅堡里看王子公主,去维罗纳寻找罗密欧与朱丽叶;遇亲朋在布鲁日青旅一起度过圣诞,寻好友于爱尔福特山腰迎接新年。——我在塔林,中国是故乡;而我将离开,塔林便成了故乡。旅途倒计时1天,第一站波兰克拉科夫!
2013.12.20临行前一晚开始收拾行李,发现还有很多事儿没有做。图书馆还有一本《计量经济学》没还,还没吃和小伙伴们一起做的饼干,还有一道糖醋里脊没做。熬夜写了30多张明信片,还是没有写完,拖了这么久,真是对不起国内的小伙伴。夜里四点睡,早点六点起,继续收拾好行李。出发!依旧是simple express(波罗的海三国加圣彼得堡和柏林,这是最好的交通方式,没有之一)早上10点的车,这一次居然晚了四十分钟,10:40从塔林汽车站出发,塔林-里加-维尔纽斯-华沙,共20小时的车程前往华沙。(我的目的地是克拉科夫,为了省钱才这样走,事实证明我错了)之前这个城市都已经去过,对于我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中间在里加、维尔纽斯都要换乘,北欧的冬天三四点就黑了,大巴行驶在路上。路是小路,没有路灯。大巴不开远灯,只能微微看见前方几米的路。就像在黑暗中前行,而前方依然是黑暗。一路上,看完了《罗拉快跑》,因为要去德国,忍不住搜索相关的电影。一个发生在德国下层社会的简单事件,一段锁定在二十分钟之内的单纯任务,透过一具红色电话,牵引出洪流一般复杂的随机因缘,先前是几桩无法预知的小小意外,此后是一连串效应无穷扩大的选择。早上5点四十,准时到达华沙。下了车,看到的还是华沙的标志性建筑“科学文化宫“。上次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登上这座华沙最高的建筑欣赏夜景颇有遗憾,现在累的也无心观赏。找到火车站,本来想转乘火车直接去克拉科夫,被告知只有11点才有便宜的票,还是站票(约13欧)。考虑了很久,本着穷游的原则,还是买了。北欧的早上,火车站里没有暖气。这是逗我么?忍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快冻傻的时候清醒过来,换了一张127兹罗提(约27欧)无座票前往克拉科夫。(此时已经心灰意冷,出师不利,这样加起来塔林到克拉科夫花了我60多欧,而ecoline从塔林到克拉科夫也是60多欧,不用挨冻了)虽然是我无座票,但是我上车就直奔餐厅。好歹暖和了些。3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都提不起精神,大概是因为本来克拉科夫之行就是沉重的。那是一座在二战期间承受了几百万犹太人灵魂的地方。记得初中就学过《辛德勒的名单》,那时候学习紧张,只是应付考试。来之前找出了电影看了一遍,很感人,很震撼。快到克拉科夫的路上,突然间树就变白了,那不是雪,而是一层厚厚的霜,很凄美。大片大片的草地,山坡,铁路两旁的光秃秃的树,零星的人家,最后撒上一层厚厚的霜,比中国铁路两旁的乡村更萧瑟。下了车,来到青旅,很累,不想出去了。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直到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