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湾,又叫荔枝湾涌,位于广州城西,现今的荔湾路、中山八路、黄沙大道(北段)、多宝路(西段)、龙津西路一带的江畔湿地中纵横交错的水系的总称。荔枝湾位处西关腹地,荔湾区之名也由此而来。
西关是古时平原不断向珠江北岸淤涨的结果,唐代,今天的西关地区大部分已成陆地,宋代又往南“长”了一点,明代再往南“长”一点,才有了今天西关的轮廓。
荔枝湾涌在古文献里称为“西溪”,这条溪流的源头在北江,从今西郊游泳场入口,蜿蜒流过西关,经黄沙而出珠江。
清代荔枝湾的荔枝种植业达到鼎盛,据《荔湾文史资料》所载,日军占领广州后,荔枝湾涌出河口的珠江水道被封锁,荔枝湾日渐萧条,之后由于城区人口日渐增加,许多贫民菜农开始聚集于此,种菜比种荔枝来钱容易,于是,岸边的荔枝被砍得越来越多;此外,20世纪40年代,荔枝湾涌畔建起了化工厂与印染厂,空气、土壤与水污染给荔枝带来了致命伤害,再也难以适应荔枝树的生长。
1958年,开辟了荔湾湖公园,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被填平变成街道;随着周围的工厂建立和人口聚居,新荔枝湾水系已经沦为臭水沟,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1992年,泮溪酒家至逢源桥一段水道也被覆盖,荔湾涌的名称一度成为历史。
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2010年4月开始动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短短6个月,曾经的荔枝湾涌迎来新生,从历史重回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