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7
1673
6
19
作者:心履
【写在前面】我,一个爱生活爱冒险的女孩,音乐教师,开朗乐观,喜欢音乐、电影、摄影、美食……当然,旅行是我毕生所热爱的,在肯尼亚做过野保志愿者,也曾受邀以旅行家身份体验地道英伦。至今我的足记已遍布33个国家,除了旅行,未来,希望举办自己的摄影展、拍纪录片。出游经验:Korea/Germany/France/Italy/Austria/Monaco/Vatican/America/Thailand/Cambodia/Singapore/Indonesia/Brunei/Kenya/United Kingdom/Russia/Vietnam/Catar/Lebanon/Jordan/Mexico/Saipan/AbuDhabi/Egypt/Ethiopia/Cuba/Jamaica/Bahamas/Japan/Namibia/Belgium/Iceland/Netherlands/为什么说是西亚游呢?先来看看这张亚洲地图: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冲动的旅行,一个女生,一口气去中东三国玩耍,我也不知道在此之前是否有人走过和我一样的路线,但我却莫名被强烈的吸引,古迹、遗址、沙漠、人文……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前所未见的美和震撼,让我冲破内心的忐忑和恐惧,就这样勇敢的上路了。先来看看下面这张地图,就会明白我出发前为什么会忐忑了,约旦和黎巴嫩都与战火纷飞的叙利亚接壤,而黎巴嫩除了紧沿地中海外,在大陆板块上又被叙利亚全部包围着,所以我身边没有朋友愿意“舍命”和我踏上这次的旅行,我也是有心理准备的,所以,如果说出发前我内心完全不担心生命安全是假的,但又想想活着是为了什么,是谨小慎微地过平凡的一生,还是勇敢坚定地走属于自己的人生?我会坚定地选择后者,因为希望自己在生命的终点回首这一生的时候,可以坦然、满足、面含微笑地对自己说“不后悔,你尽力了”。先说一下这次自由行的基本情况:出游日期:2017/8/9-2017/8/22(14天)出发地:深圳人均开销:约20000 RMB总路线:卡塔尔→黎巴嫩→约旦Day 0 香港出发(时差缘故减一天)Day 1 卡塔尔 多哈转机半日游Day 2 黎巴嫩 贝鲁特Day 3 黎巴嫩 吉塔/朱尼耶/比布鲁斯Day 4 黎巴嫩 巴尔贝克Day 5 黎巴嫩 贝鲁特Day 6 约旦 安曼 Day 7 约旦 杰拉什Day 8 约旦 马达巴/死海Day 9 约旦 佩特拉Day10 约旦 佩特拉Day11 约旦 瓦迪拉姆 Day12 约旦 亚喀巴Day13 约旦 安曼Day14 到达香港 其实我原本是只想去约旦的,七大文明之一的“佩特拉古城”实在是太吸引我,还有沙漠、死海、古罗马建筑等等,是一个可玩性相当高的国家,看了下地图发现它距离我一直以来都有打算想去、但又始终错过的黎巴嫩相当近,所以就欣喜地将黎巴嫩列入此次行程中,那么,怎么又加入卡塔尔了呢?这又是一个我没想到的“意外之喜”,因为香港至黎巴嫩没有直飞航班,可以在卡塔尔转机,这又终于让我有机会可以感受这个五星级土豪航空的魅力,重点是,乘坐卡塔尔航空的乘客还可以免费享受政府提供的转机半日游,一举两得、深得我心,于是卡塔尔也果断加入了此次的行程,尚可作为我此次中东之行的一道特别的前菜。 写到这里,突然有种预感,会觉得这篇游记会非常长,自己都感觉快崩溃了,因为这次是我出行时间最长的一次旅行,整理资料和照片都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所以,祝福我吧。 ❀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一起交流穷游心得: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ci (昵称:一呀一呀哟_)个人邮箱:604292583@QQ.com微信公众号:XinLv-631(心履631)欢迎关注按照惯例,还是要先上几张大片儿,给大家解解馋:以下我将按时间顺序对这三个国家进行逐一的详细分享,大家要睁大眼睛看喽!|卡塔尔| 行前准备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此次西亚游的第一站——卡塔尔。卡塔尔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小到地图放大好几倍才能隐隐约约看见。这个地处阿拉伯半岛的国家,绝大部份领土被波斯湾包围,接壤沙特阿拉伯,是海湾六国成员国之一。卡塔尔拥有相当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且天然气的总储量为世界第三。而人均生产总值则为世界第一,是的不用怀疑,它才是当之无愧的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很多人听说卡塔尔是因为多哈亚运会、半岛电视台、或是卡塔尔航空, 但入境卡塔尔的人并不多,也许只是匆匆一瞥。虽然在资源储量上遥遥领先,但卡塔尔的地下水源却十分贫乏,这里的汽油比水便宜,2011年每升大约8毛钱卡币,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富得流油”的国家。 卡塔尔航空曾荣获过多次“全球最佳航空公司”第一名的卡塔尔航空是名副其实的明星航空,它也是拥有全球最佳商务舱和最佳商务舱候机室的五星级航空公司,并长期占据Skytrax“年度最佳航司”榜首,2017年再次荣誉TOP1,此次的亲身体验也让我感受到了各种优质贴心的服务,虽然相较于其他廉价航空,卡航在价格上缺少竞争力,但你只要体验过就会对它念念不忘。机票:这一次的机票我是在卡航官网预定的,由香港飞往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中途在卡塔尔的首都多哈有22小时的转机时间,经济舱票价为5598港币,香港到多哈的飞行时间为8.5小时,多哈到贝鲁特的飞行时间为4.5小时。还可以升舱服务。由于去之前已经安排好了转机半日游,所以我选择了比较长的转机时间,想在多哈好好玩一玩。在卡航官网可以查到香港飞往贝鲁特的多次航班,转机时长有从5小时至39小时不等的多次航班可供选择,因此,你可以按照自己行程进行灵活选择。对了,还可以在官网申请卡航会员,可以积累积分兑换飞行里程,还可以不定期享受到会员的特价机票或廉价升舱服务。至于如何申请多哈免费半日游和转机签证呢?别急,答案马上揭晓。多哈转机免费半日游卡塔尔航空向所有中转旅客提供了完全免费的Doha City Tour,只要乘坐的是卡塔尔航空的航班,并且在多哈转机,都可以申请这个诱人的福利,可以游览包括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瓦吉夫老市场、珍珠岛富人区和Katara文化村共四个多哈的主要景点,全程用时约2小时45分钟,无需提前办理签证,每日四班,具体为:详细信息:http://www.qatarairways.com/global/en/offers/doha-city-tour.page (卡航中文官网没有入口,需要登录英文官网)由于check-in的时间比正式发团的时间早2个小时,每班旅行又只提供33个座位(一辆大巴的座位数),且只接受现场预定,因此卡航的一日游向来比较抢手。我到了多哈机场后没休息一会儿就去了Doha City Tour的柜台前,惊讶的发现柜台还没开就已经有人在排队了,也实在是太拼了。排到我的时候只有上午11点和晚上8点的团可以选了,我果断选了上午的。到了时间,会有一位熟练英语的导游带团,需要注意的是,报上了这个团的游客是可以在没有卡塔尔签证的情况下跟团游多哈的,前提是必须跟团,即跟团出、跟团回,不可以擅自出团玩。 转机签证:卡航向中转旅客提供了免费办理5-96小时过境签证的服务,即Free Transit Visa,对于想要在海湾小国打卡,而又无法match免费半日游的中转旅客来说又多了一种游玩途径,此刻还是要大赞一下卡航的贴心土豪级服务。在出发前,我在卡航官网办理了过境签,想自己仔细看看这座城市,事实证明,我是明智的,因为两个半小时的团基本就是在走马观花,尤其是在我最想去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导游根本没带我们进去,只是在很远的地方停车给我们看一看拍拍照,太不过瘾了,所以有了过境签的我没有跟团回来,而是自己又深度逛了逛我想看的地方,收获很多呢,所以打算在多哈市区自由行的朋友,一定要记得提前在官网申请过境签哦,操作非常简单,让我来告诉你:中文签证信息页:http://www.qatarairways.com/cn/cn/qatar-transit-visa.page签证申请页:https://transitvisa.qatarairways.com/transitvisa/online/qrvisa/applyVisa/search 适用条件:(1)已预订卡塔尔航空联程航班;(2)中转时间为5-96小时;(3)至少提前7天预订,签证获批日起30天内有效;(4)至少为6个月有效期的护照;(5)免费! 申请准备:(1)护照首页扫描件(含照片和信息的那页,格式为ZIP,PNG,JPG,GIF,PDF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512KB);(我当时是拍照的,把信息拍清楚就可以了)(2)已确认的机票的6位预定编码;(3)个人电子邮箱,用于接收办理进度信息及电子版过境签证。(我用的是QQ邮箱,亲测成功) 我是7月28日申请的,8月7日收到的过境签邮件,中间刚好夹了两个周末的时间,也就是差不多5个工作日办好的。 住宿:卡塔尔选择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海滨路一带及老城区,多为大型连锁酒店,较为出名的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喜来登酒店。由于我只在卡塔尔停留22小时,中途休息都是在机场的休息厅,有长长的躺椅,还提供毯子,可供转机的旅客休息和睡觉,环境非常好,我去过很多国家机场的休息厅,都比不上卡航的舒服,这也是我要给卡航点赞的原因之一。 货币:卡塔尔的流通货币是里亚尔(QAR),1里亚尔≈1.75人民币(以实时汇率为准)。我在机场换了50美金的里亚尔,如果没花完还可以换回来,买入和卖出是一样的汇率。通讯:由于只是一天的转机,所以我没买sim卡,机场和公共场所都有wifi,网络十分方便。季节:卡塔尔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沿岸潮湿。四季不很明显,4-10月为夏季,是一年中最长的季节。7-9月气温最高,可达45℃,冬季凉爽干燥,最低气温7℃。年平均降水量仅75.2毫米。我去的时候是8月,温度差不多50度,真的闷热难耐,有点喘不上气的感觉,走两步身上都能出水的那种,无法忍耐的闷热头晕,难以想象当地人还要在这样的天气下穿着伊斯兰长袍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真是无比佩服。附一个多哈全年气温表给大家参考: 时差:卡塔尔在东三区(UTC+3),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交通:卡塔尔内部公共交通系统非常不完善,约等于零,出门基本靠打车。出租车起步价4里亚尔,最低需支付10里亚尔,另外夜间和多哈市区外跳表会快,机场出租车起步费用为25里亚尔。 语言:阿拉伯语为卡塔尔官方语言,但英语较为普及,一般的餐厅及公共区域可以用英语交流。经济:如前文提到,石油和天然气是卡塔尔的经济支柱,卡塔尔虽然是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类发展指数也已达“极高”水平,但仍旧被视为发展中国家而非发达国家。 宗教文化及注意事项:90%以上人口为穆斯林,其中逊尼派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相对于较为开放的巴林和阿联酋,卡塔尔比较保守,但比较起沙特阿拉伯与伊朗,相对自由。允许女性驾车,非本国人无需遮面包头,但请注意仍不可以穿着无袖及露出膝盖以上部分,尤其是女性。在公共场合男女间也不可过于亲密,诸如亲吻基本很少见到,但在私人空间及酒店,这些都是允许的。禁酒禁猪肉,入境对酒类审查尤为严格,但酒店及酒吧允许饮酒,出境也可以在机场购买。 餐饮:可选择范围较多但均为清真,比较容易看到的是土耳其/印度菜系及快餐,中餐馆并不多但味道比较平均,也能找到非常地道的西欧/东南亚菜系。 建议:手机下载一个Google Map,出行不怕迷路。Day 1 卡塔尔卡塔尔的基本情况介绍完了,接下来到游记的正题啦(激动的搓搓手):由于在机场check in比较早,我和工作人员也有多一些时间可以交流,因此愉快的给了我经济舱最前排的安全门位置,要知道八个半小时的飞行也是挺难受的,所以,开心!每次离境前都要在机场拍一张登机前的照片,也算是给自己加加油壮壮胆吧:上了飞机,才知道安全门位置这么爽,伸伸脚,请允许我得瑟一下:然后就是各种催人养膘的餐食,前菜、主菜、甜品、果汁饮料红酒,飞机上还提供wifi,每人有15分钟的免费流量,超过时间可购买,八个半小时后,平稳落地了。多哈机场很漂亮,在我心里已经可以和香港机场媲美了,因为是转机,所以无需取行李。落地时间是凌晨四点半,我想休息一会再去Doha City Tour柜台排队,所以我先在休息室休息一下,前文提到过我在多哈机场休息室的舒适体验,在机场只要循着“床”的图标就可以找到休息室,里面很安静,大家都很有素质的把手机静音,说话也是压低很小的音量,里面有很多插座接口,可供旅客充电,此外,还提供毯子,因为机场的空调实在是“太给力”了。刚进来的时候看到两个中东小朋友沉沉地睡着了,突然感觉好幸福:睡了两个多小时醒了,准备去“免费半日游”窗口排队,发现队伍已经很长了,然而柜台才刚刚开放,我可能再晚到一会儿都排不上了,我选择了11点的出团时间,然后就回休息室继续睡了,差不多十点钟起来跟团集合准备出发,有个导游带队,豪华大巴接旅客。一出机场我就受不了了,50度的高温,闷热的窒息,室内外巨大的温差,差点晕过去。在大巴上看到的多哈,城市相当发达,到处高楼林立,街道干净整洁,绿化非常好,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公园。导游说,在这个水比油贵的国家,卡塔尔政府福利非常好,市民买任何东西都无需缴税。听到这,真是羡慕啊!阿拉伯半岛上的海滨城市:到了市中心,我们在海滨长廊下了车,滨海长廊是多哈景观最好的一条道路,沿着海岸线,多哈主要的景点基本尽收眼底,导游说远看过去就是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了,大名鼎鼎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Islamic)是我想来多哈看一看的主要目的,但因为时间关系,导游却不能带我们进去,只能远远的看着拍拍照,对我来说实在不过瘾,所以想着好在自己办了过境签证,等跟团游外结束了,还可以单独再过来好好逛逛。远远看过去,还是很有结构感的,不愧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山制作”:关于这个博物馆的具体情况,我会在后面做详尽介绍,先来跟着导游大致浏览一下多哈这座城市。第二站,导游带我们来到了Katara艺术村:katara文化中心(Katara Cultural Village)Katara文化中心,是卡塔尔最大的文化组织之一,2010年正式对外开放。走进Katara,里面是清一色的地中海建筑风格,聚集了各种艺术馆和剧院等各种艺术场所和机构,同时还有餐厅和海滩景点,人工沙滩可以游泳晒太阳,还有各色餐馆,咖啡厅,手工艺品集市,也少不了贩卖食物的小推车。仿古罗马建造的大型剧院,晚上会有阿拉伯风情的表演,也有不少手工艺术中心,不定期的举办活动,有时还会有音乐会,水上娱乐中心可以玩到摩托艇和水上画板,露天剧场经常会有一些表演,还有一些私人画廊可以参观,前往Katara之前,也可以先上网查询是否有感兴趣的活动。不得不说,Katara是一个适合与任何人一起前往的休闲好去处,下午黄昏时分看一场日落也是不错的选择。☺ 地址:Katara Cultural Village, Doha, Qatar☺ 官方网站:http://www.katara.net/那两个混凝土做的土黄色尖塔其实是为鸽子造的家,也是他们的游乐园,阿拉伯人很爱鸽子:其实艺术村还是挺大的,只是时间缘故,导游没有每个地方都带我们去看,所以照片也不多。接下来导游带我们去了与Katara艺术村隔“海”相望的珍珠岛:珍珠岛(The Pearl)同迪拜的棕榈岛一样,卡塔尔的珍珠岛也是填海建造的一座人工岛,位于west bay lagoon(多哈西部的泻湖)的海中央,因为外形像一串珍珠形状而得名。在珍珠岛上最常见的就是别墅,高档住宅和奢侈品店。就连沙滩上的细沙也是从沙特阿拉伯进口而来,所以珍珠岛是目前卡塔尔最昂贵的黄金地段之一。当然,在如此高昂的黄金地段土豪和豪车自然是必不可上的咯!若是不想购物的话,也可以选择在岛上喝一杯咖啡,或者看一场电影,也是不错的选择,你还能看到死五颜六色的私人游艇停泊场。☺ 位置:珍珠岛位于多哈市区东北角☺ 门票:无需门票从珍珠岛出来,导游带我们去了此次City Tour的最后一站——瓦吉夫老市场:瓦吉夫老市场 (Souq Waqif)瓦吉夫老市场是多哈当地的市场,位于多哈城中心,阿拉伯风景的老集市,至今还保留着旧时独轮送货小车的传统。集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整齐排列的香料和坚果,怕是想不停驻都难。我们跟随City Tour下午到达,很多商户还没开门,寥寥无几的是推着特有的独轮车送货的人。整个集市显得空旷,安宁。多数店铺要晚上5点以后才开门。由于天气实在是太过闷热,很多商户也没开门,我赶紧找了一家咖啡厅躲进去避暑。☺ 位置:瓦吉夫老市场距离滨海路不远,距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只有1.5公里,步行就可以到达,游客可将此三处景点一并观赏。☺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推荐晚上去因为我有过境签证,可以在多哈自由行,自己也想好好逛逛之前跟团走马观花的景点,所以我没有跟团回机场,而是留在了瓦吉夫老市场的咖啡馆继续避暑,想等天气没那么热了再上路。瓦吉夫集市让我分分钟有种不真实的穿越感,脑海里总是不由自主地蹦出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叫“阿凡提”的动画片,你是否也有同感。古色古香的土黄色建筑上都会有一排树枝,开始不明白是为什么,后来突然想到了,是给鸽子歇脚的地方,他们是多爱鸽子:市场里的公共厕所,里面很大,有个阿拉伯女人坐在里面,有地毯,要脱鞋,不用担心,里面很干净的:瓦吉夫老市场外有个小广场,数不尽的鸽子,它们在这里生活真是好幸福啊:I ❤ Qatar:下午四五点的天气实在太热,街上基本没有什么人,从瓦吉夫老市场的小广场外穿过一个地下通道就可以到达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中间经过了一个大珍珠雕像,也是在提醒我们,曾经的这里是靠采珠业发展起来的小渔村:我走了10分钟,终于远远的见到了艺术博物馆,现在还能回忆起当时气喘吁吁的感受,走到这里,差不多还要再走500米,50度的高温,真有点扛不住了:博物馆越来越近了(每一步都是煎熬):终于到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Islamic Art)很多人慕名而来都是因为它被称为建筑大师贝律铭的“封山之作”,它位于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一个人工岛上﹐占地4.5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而再看建筑的细部,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几何图案和阿拉伯传统拱形窗,又为这座庞然大物增添几分柔和,稍稍中和了它的英武之气。博物馆中庭偌大的银色穹顶之下,150英尺高的玻璃幕墙装饰四壁,人们可以透过它望见碧海金沙。博物馆内收集并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术品,它们来自三大洲,横跨了7世纪到19世纪的时间长河。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贝聿铭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由于担心这个博物馆会被周围环境所淹没,他请求卡塔尔的王储为其建立一个独立的岛。博物馆内部还有图书馆、餐厅等功能空间,在其盛大的开馆仪式上,还请来了中国著名音乐家马友友表演。☺ 到达与离开: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坐落于环抱海湾的滨海路上,离哈马德国际机场只有十五分钟的车程。到达该博物馆最好的方式是自驾或打车,当然你也可以乘坐公交车,76路公交车的站点就在博物馆门外。 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和Mathaf阿拉伯现代艺术博物馆之间,每周三到周日上午的11点至下午5点,都有免费的公交车接送,公车每小时一班。☺ 门票: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周日到周三10:30am to 5:30pm;其中周二闭馆;周四到周六12pm to 8pm。闭馆前半小时停止进入。☺ 地址:Doha Port Doha,Qatar☺ 电话:974 4422 4444☺ 官方网站:http://www.mia.org.qa/en/终于进来了,到了门口,我已经快倒下了,呼吸了一下空调带来凉风才让我慢慢缓过来,入内要安检并存包,女士要系纱笼。馆内结构真的很震撼,恢弘大气、古朴自然,同时又富有现代艺术感:里面有很多主体性展馆,展品都非常精彩,色彩我很喜欢:极具民族艺术感的图案:逛完了所有展馆,我打算在大厅休息一会儿,透过透明的玻璃,望出去就是波光粼粼的大海,坐下来,喝杯咖啡,心情无比舒畅:大厅的一角还摆放了各种画画工具,供游客作画使用:两个画画的少女,眼睛好漂亮:有位女士邀请我坐下来体验:外面的光线照进来好美:好有趣的体验:静谧安定的感觉: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卡塔尔建筑的代表,也是多哈的一张名片,喜欢这里的氛围,馆藏精美绝伦,大厅后映透大海,还能让我像个孩子一样画画。能认认真真的在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逛逛,真是不虚此行了,能在多哈收获这样美好的体验,即使让我顶着烈日也不算什么了,只是卡塔尔这个地方,还是建议尽量能避开七八月来玩儿。 从博物馆出来肚子有点饿了,于是又返回瓦吉夫老市场打算在那里吃晚饭,夜幕十分的瓦吉夫和白天相比真是另一番景象,华灯初上,古老的阿拉伯集市里显得更加热闹起来。不少人都选择坐在路边,抽一壶水烟,吞吐之间仿佛忘掉了一切。说起水烟,也是阿拉伯人特有的一种习惯,它是用烟草与蜂蜜或者水果制成,并用水烟袋吸食。即使是不吸烟的人,也可以选上一壶水果味的水烟,体验一下。最受欢迎的大概就是薄荷味和各类水果味了。但需要提醒一句,水烟类似于香烟,也是会对身体产生一定伤害的,所以浅尝即止,不要上瘾了噢! 我在路边的一家烧烤小店坐了下来,点了牛肉、羊肉、鸡肉的烧烤拼盘,味道非常赞,还点了一罐饮料,价格不贵,吃的相当满意。本来想发张晚餐的照片的,可能是相机没电了,我发现晚上在老市场居然没有留下任何照片。 酒足饭饱我就打车回机场了,打算在机场休息厅休息一下,半夜起来登机去黎巴嫩贝鲁特。今天在多哈玩儿的非常开心,而且玩儿了一天下来只花了26美金,主要是占了Doha City Tour的便宜,所以转机的小伙伴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福利啦。多哈这个城市很小,其实一天下来也可以玩儿的差不多了,非常适合过境转机游玩,如果是刻意过来多哈玩儿,意义和收获就没这么大了。第一天就这样充实、满足地结束了,开心!|黎巴嫩|行前准备黎巴嫩作为此次西亚游的第二站我既期待又担心,在此之前,我对黎巴嫩的了解几乎为零,甚至都不知道它居然在亚洲,担心的原因,前文已经提到过,这个国家虽然不大,却经常发生暴乱和冲突,在城市里,布满弹孔的建筑残骸现在还随处可见,而在地理位置上,大陆板块基本被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包围着。但另一方面,黎巴嫩有着非常悠久的人类文明历史古迹,境内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世界遗产,这些文明古迹最古老的具有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还保存着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古罗马建筑,比希腊雅典保存的古罗马遗迹还要完整、还要大,这是我非常期待的,所以,我还是义无返顾的来了。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相对冷门的中东国家,黎巴嫩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岸,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边界未划定)为邻,西濒地中海。黎巴嫩又被称为“雪松之国”,因为在黎巴嫩国旗的中央是一棵挺立的雪松,雪松在《圣经》中被称为“植物之王”,古代腓尼基人传说雪松是上帝所栽,故称它为“上帝之树”或“神树”。雪松代表的是挺拔强劲的力量、纯洁和永生,也是黎巴嫩的国树。 黎巴嫩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继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和罗马统治,公元前64年,古罗马占领期间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巴尔贝克神庙,该神庙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最大的罗马古建筑之一。7—16世纪黎巴嫩并入阿拉伯地图,1517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一战后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1943年11月22日独立,1975年爆发了一场持续近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发展。 黎巴嫩国内地图:黎巴嫩行政区划包括6个省(括号内为首府):贝鲁特省(贝鲁特)、黎巴嫩山省(巴卜达)、北部省(的黎波里)、贝卡省(扎赫勒)、奈拜提耶省(奈拜提耶)、南部省(赛达)。省下共设25个县,县下设镇。此次的黎巴嫩之行,我主要去了贝鲁特、黎巴嫩山及贝卡三个省。 签证:中国公民持有效期6个月以上的普通护照赴黎巴嫩旅游,可在黎巴嫩所有开放口岸办理免费的落地签证,停留时间最长一个月,我过境的时候相当顺利,盖个章就搞定了。排队的时候还碰到一个北京小伙子,他一个人刚从叙利亚旅游过来准备去黎巴嫩,我当时目瞪口呆的看着他,直佩服他的勇气。 住宿:关于住宿,我本来在Airbnb订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民宿,是一个花园别墅,本想体验一下当地民风,女主人是一位画家,很喜欢她家的装修和布置,本来已经付了订金,女主人后来又给我发邮件说她那几天临时要外出采风,不在贝鲁特,非常抱歉。所以我很遗憾的错过了,现在再看看她家的照片,还是非常喜欢,分享几张给大家看看:后来当然就没住这里了,我在booking订了一间靠海的酒店,中心地段,300美金住四晚,黎巴嫩的游客不多,但旅游消费还是挺高的。 货币:黎巴嫩的流通货币是黎巴嫩镑(LBP),简称黎镑,1 RMB ≈ 220 LBP(以实时汇率为准),可用信用卡在ATM取现金,部分ATM接受银联卡,银联卡取现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汇率也不划算,所以,消费用信用卡或美金更好一些。此外,美金在黎巴嫩也是通用的,所以出发前提前换一些美金还是十分有必要的,最好还能换一些零钱,方便给小费。通讯:黎巴嫩一共有2家手机运营商:Touch和Alfa,其中Touch的通讯质量比Alfa的要好。Touch流量套餐:500M套餐10美元(约15,000黎镑)/1.5G套餐19美元(约28,500黎镑);Alfa流量套餐:500M套餐10美元(约15,000黎镑)/1.5G套餐19美元(约28,500黎镑)。 季节:黎巴嫩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阳光充足,但较为干燥,6-8月温度最高可以达到30°C左右。冬季降水量充足,一般都会下雪,气温在10°C-15°C左右。黎巴嫩全年都适合旅行。相较于卡塔尔,黎巴嫩的气候对我来说舒服多了,虽然同样的是最热的季节,黎巴嫩没那么闷热,清风吹过还是比较凉爽的。附一个贝鲁特全年气温表给大家参考: 时差:黎巴嫩在东二区(UTC+2),与中国的时差为-6小时(夏令时为-5小时)。八月正是夏季,因此,和卡塔尔时间一样,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交通:在黎巴嫩打车分2种情况:一种是搭车,当地人叫“Service”;另一种是乘出租车,当地人叫“Taxi”。请乘客务必在打车前明确告知司机自己想要“Service”还是“Taxi”。如果想搭车,乘客需在路边向出租车招手,停车后告诉司机需要“Service”,并告诉司机自己要去的目的地,如果司机顺路就会搭上你,不顺路就会离开,因此,“Service”就是顺风车,司机一般不会把乘客送到指定的目的地,只会在目的地附近停车。“Service”的价格较便宜,在贝鲁特市中心各个地点之间“Service”的价格约1.3美元-2.6美元(2000-4000黎镑)。若乘出租车,司机会精确地把乘客送到要前往的目的地。在贝鲁特市中心各个地点之间“Taxi”的价格一般约6.6美元(10,000黎镑)。若来往于不同城市间不建议打车,因为费用较高。建议乘坐城际巴士或包车。 语言:阿拉伯语是母语和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在阿拉伯各国均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黎巴嫩方言同叙利亚、约旦方言比较接近。通用法语、英语。 宗教文化:黎教派众多,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和基督教马龙派为三个主要派别,此外还有德鲁兹派、希腊天主教、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等其他教派。由于在历史上黎巴嫩曾受多个帝国统治,导致了多重文化的碰撞交融,因此,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西化的国家之一,这也与它和基督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有关。黎巴嫩是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近代,尤其是近13年以来,它一直是个阿拉伯基督徒占主导地位、各宗教派别保持权力平衡的阿拉伯国家。黎巴嫩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国家,首都贝鲁特号称东方小巴黎。 餐饮:许多阿拉伯人管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和巴勒斯坦这些国家所在的地区叫做沙姆地区。笔者认为沙姆地区的饮食算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里最好吃的。不同于其他阿拉伯饮食以烤肉为主,沙姆地区的饮食里还有海鲜和蔬菜,食物的做法也更为精致。 小建议:※ 黎教堂和清真寺众多,在参观时勿大声喧哗,女性进入清真寺最好穿罩袍、戴头巾。在与穆斯林共餐时勿食猪肉、勿饮酒。※ 手机下载一个Google Map,出行不怕迷路;※ 黎巴嫩使用的插座电压为230V,频率为50Hz; ※ 黎巴嫩供电一直有问题,大商场和酒店都有自己的发电机。有时发电机和公共供电切换的时候,许多用电设备会暂时停止。如果电源切换期间正在乘坐电梯或缆车,请不要惊慌,一般过几分钟设备就会恢复运行;※ 黎巴嫩各城市经常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抗议游行,为保证安全,在遇到游行时请尽量绕行;※ 黎巴嫩的大部分城市都设有安检点,有时士兵会要求查看护照,外出时最好随身携带护照原件或复印件;※ 以我自身的经历来讲,黎巴嫩人还是挺友好的,整个城市也比较安全,这里东西方文化汇合互通,有的时候你甚至会有身处在某个欧洲小镇度假的错觉。建议出行前学几句简单的社交阿拉伯语,如“你好(marhaba)”、“再见(ma-assalama)”、“谢谢(shukran)”等,会很实用哦!Day 2 黎巴嫩 贝鲁特黎巴嫩的基本情况介绍完了,希望会对你起到帮助,接下来到游记的正题啦(激动的再搓搓手)。从多哈到贝鲁特,四个半小时的飞行时长,早上7点钟落地贝鲁特,落地签办理十分顺利,盖个章搞定,机场打车去酒店,机场的士不打表,花了40美金,这个价应该是贵了,正常来讲可能30美金就下的来。酒店是在booking预定的,我每次出行都习惯性在booking订酒店,非常靠谱,我的酒店就在海边,离鸽子岩很近。Elite Hotel & Spa(精英酒店及Spa)地址:Raoushe Australia Street, 1107 贝鲁特, 黎巴嫩四星级,覆盖wifi,提供早餐,booking评分8.2PS. 分享一个Booking官网的福利给大家,优惠码“LIU21973”,在booking预订任何酒店只要输入这个优惠码就可获得188元的住宿现金。 之前飞行+转机,风餐露宿了两天,到了酒店赶紧洗了个澡,终于可以平躺的感觉真好,休息到了中午起来,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对了,防晒是一定要擦的哦。我今天的主要任务是——玩转贝鲁特。贝鲁特(Beirut)最初的名称叫阿什特里特,其意为爱和美的女神,后来改称为贝鲁特。“贝鲁特”在古叙利亚语、腓尼基语和希伯莱语中,是“多井之城”的意思,这是因为该城是古代居民在一片不毛之地、水源缺乏的地方建城的。当时为了解决饮用和灌溉农田用水问题,人们在沿城墙边缘地带挖掘了许多水井,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称这个地方为“贝鲁特”,最后终于取代了“阿什特里特”这个名字。在贝鲁特市内仍可以看见一些古井的遗迹。 作为黎巴嫩的首都,贝鲁特面积不大,从地图上看,椭圆形的一圈环线里的区域就是贝鲁特。正是因为它面积不大,所以适合步行游览,一天的时间走走停停,也能走完贝鲁特的主要景点。亲自走在贝鲁特的街道,感受这座城市,感觉很放松,这个城市的颜色暖暖的,有点复古的焦糖色。 这是我在贝鲁特快门拍下的第一张照片,印象很深刻,突然觉得阿拉伯男人还是挺有魅力的:走着走着,看到一面鹅黄色的墙,有几片树枝垂下来,色调我很喜欢,于是就在这拍了几张:后期调了几张黑白,这几张我都很喜欢,现在是我微信的头像:为了填饱饥肠辘辘的我,我打算先去热闹的红街:红街Hamra(الحمرا)在阿拉伯语里是红色的意思,所以大家直接把这条街叫做红街。红街永远都是一副繁忙的样子,几乎没有不堵车的时候。红街是贝鲁特主要的商业街之一,但这里的店铺和贝鲁特市中心的店铺相比档次较低。红街上也有很多餐厅,在这里可以吃到当地的特色食物,也有许多酒吧,晚上的红街异常热闹。地址:Hamra,Beirut,Lebanon 到达方式:建议步行或打车前往,顺风车的价格约1.3美元-2.6美元(2000黎镑-4000黎镑) 下午的红街就开始热闹起来,车很多,餐厅也很多:我在路边看到一家烤鸡店直流口水,就进去点了一只,花了9美金,外焦里嫩,国内吃不到这么香的烤鸡:吃饱就继续上路了,走出红街,我往市中心方向走,路过很多教堂和学校一类的建筑,很漂亮,感觉这一块应该是富人区:然后突然看到了国际一线服装大品牌Elie Saab,爱美的小姑娘应该知道,她家是国际有名做高级礼服定制的,裙子都非常仙儿非常美,能穿上她家的裙子,应该是不少女孩儿的人生梦想。来之前就知道设计师就是黎巴嫩人,很了不起,黎巴嫩这个地方诞生了很多享誉国际的艺术家和文学家,这和它特有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再走走,看到这个标志性的大爱心❤就知道我走到市中心了,贝鲁特市中心是贝鲁特,甚至是黎巴嫩最洋气的地方。这里有不同时期的教堂和清真寺,黎巴嫩政府的重要机构也在这个区域。同时,贝鲁特市中心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是一块高端购物区。打卡拍个游客照吧:在市中心发现了一个漂亮的小教堂,叫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想进去看看:教堂的大厅:进来要脱鞋哦:里边还有一个漂亮的告解室:拿起一本古兰经,装作很认真的样子:从小教堂出来走一走,就可以走到星光广场了:星光广场( Place de L'Étoile)星光广场(Place de L'Étoile,ساحة النجمة)也叫议会广场,因为黎巴嫩的议会就在这个广场边上。广场中心是一座钟塔。于30年代建成,钟塔上有一个四面的劳力士时钟。广场附近还有一个1767年建立的圣乔治教堂(开放时间是9:00-19:30),这是一个希腊东正教教堂,附近还有许多咖啡馆和餐厅,但是近些年广场逐渐变得冷清,许多店铺也都已经关门了。地址:Majidiye,Beirut,Lebanon 到达方式:从市中心出发,步行即可到达走到这里,就会明白贝鲁特为什么会有“中东小巴黎”的美称了,虽然贝鲁特城市的建筑整体都富有焦糖色的复古调调,极具特色,但星光广场的这一特点就尤为突出,非常具有法国气息,真的会让你产生疑惑,此时此刻居然身在亚洲:广场中央嬉闹的孩子和鸽子:钟塔上四面环绕的劳力士时钟:走过星光广场,就可以远远看到一个蛋形结构、颜色灰突突的物体,这就是小巨蛋:小巨蛋 (The Egg)在大清真寺附近,有一个巨大的蛋形已经荒废的建筑,当地人给它起了许多名字,如“团子”、“蛋”、“泡泡”等,但通常人们都叫它“小巨蛋”(The Egg,البيضة)。内战前这里曾经是商场,“小巨蛋”是商场里的一个电影院,但内战期间,商场被毁,只剩下“小巨蛋”部分。内战后许多开发商都希望重新改造这个区域,却遭到了当地许多遗迹保护组织的反对。所以现在这个“满是伤痕”的水泥“小巨蛋”就这样保留了下来,成为了战争历史的见证者。地址:Marfaa,Beirut,Lebanon 小巨蛋我没有拍整体,拉近给大家看看,上面满是弹孔,伤痕累累的小巨蛋看了真让人心疼,真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后代不知道何谓“战争”:再走走就可以看到街道尽头的大清真寺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在去大清真寺途中,你会路过一堆非常有年代感的碎石,这并不是普通散落的石头,而是古迹碎片,是罗马遗迹:罗马遗迹(Roman Ruins أثارات رومانية )在贝鲁特市中心也散落了许多罗马遗迹。内战期间,虽然许多建筑被毁,但是被轰炸后,反而为考古学家的发掘工作提供了便利,许多遗迹至今还未完成挖掘工作。在圣乔治教堂边上就有一处待开发的罗马遗迹,在总理府附近还有一处罗马浴场遗迹。近处的散乱遗迹,远处的大清真寺,这样奇特的视觉体验只能在贝鲁特才看得到:在大清真寺附近,你还能看到一个教堂——圣乔治大教堂:圣乔治大教堂(St George Cathedral,كاتدرائية مار جاورجيوس)这是一个基督教马龙派的教堂,由意大利建筑师朱塞佩(GiuseppeMaggiore)设计,1884年在旧教堂原址上兴建,1894年建造完成。这个教堂非常靠近默罕默德·阿敏清真寺,在教堂附近能够拍摄到教堂和清真寺在同一画面的照片。地址:Majidiye,Beirut,Lebanon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7:00-18:00(遇到基督教节日时开放时间会有所调整)门票:免费 这个教堂离清真寺非常近,过个马路就到了,走进去其实不大,我倒是对教堂的彩绘玻璃比较感兴趣,就拍了两张:从教堂出来就可以看到阿敏清真寺了:默罕默德·阿敏清真寺(Mohammed Al-Amin Mosque)2002年,时任总理拉菲克·哈里里宣布,将要花费2400万美元修建一座新的清真寺。但是他并没有看到这座清真寺落成便于2005年遇刺,他的遗体被葬在了清真寺旁边。2007年,清真寺完成建设。2008年,拉菲克·哈里里之子萨阿德·哈里里为清真寺揭幕。如今,默罕默德·阿敏清真寺是黎巴嫩最大的清真寺,当地人也叫它大清真寺。外形的设计受到了伊斯坦布尔蓝顶清真寺的影响。也是贝鲁特的标志性建筑,在许多新闻媒体的连线报道中都会出现它的身影。地址:Marfaa,Beirut,Lebanon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19:30(穆斯林每天5次礼拜期间会暂时关闭)门票:免费 作为贝鲁特的地标性建筑,这里是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到贝鲁特必打卡的地方,来到这里,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莫名的庄重感,也许这就是它的魅力吧:顶部非常漂亮:大厅顶部也是精雕细刻:色彩很漂亮:女士进入需要脱鞋穿纱笼,帽子要戴,不能露腿:观察了这位老奶奶很久,一幅很美的画面:从清真寺出来,你会看到一个黑色的双人雕像,就是烈士广场。此时,已经临近日落时分,我打算去鸽子岩边赏日落边享用晚餐,于是叫了一辆”Service“顺风车去鸽子岩,2000黎镑:下车的地方就是湾石咖啡厅了:湾石咖啡厅(BayRock Café)来贝鲁特,湾石咖啡厅是你绝对不能错过的一家餐厅,典型的黎巴嫩菜系,是欣赏鸽子岩和看落日的好去处。地址:General De Gaulle Street Raouche,Lebanon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12:00-次日1:00人均消费:20美元(30,000黎镑)以上 电话:+961-1-796700 这家餐厅常常都是预定满的状态,尤其是晚餐时间,室外的天台的外置因为可以看到鸽子岩,所以特别抢手,来的时候服务员说室外已经满了,幸好有一桌客人取消了预定,我才有机会“抢”到天台的黄金位置:接下来就重点说说鸽子岩:鸽子岩(Pigeon Rocks)作为贝鲁特最重要的自然景观,鸽子岩位于城市边缘地中海上,凸立的两座石头像小岛一样,岩石有着波浪状的条纹,其中一块上面有洞,如同一座石拱门一般。鸽子岩也被称作自杀岩,是美的让人想哭的地方,心情好或不好的时候去望望,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它在黎巴嫩方言叫做 Rawshi。夕阳下的地中海,行走于海滨栈道,海风迎面而来,置身于地中海令人难忘。门票:无需门票地址:Pigeon Rocks,Beirut,Lebanon بيروت لبنان 鸽子岩其实不用刻意来看,我觉得晚餐时间过来最好,个人觉得日落时分的鸽子岩是最美的,可以边赏晚霞边享用晚餐,吃饭观海两不误,真是人间极乐享受,这个经历绝对会成为我的“人生最难忘晚餐”Top10,对了,这顿晚餐我花了50美金。来个全景:中间的有个很大的岩洞,可以过船:地中海的日落来了:这样的自然景观对我来说还是很震撼的,尤其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用餐,有这般美景作伴,真是太奢侈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海面,自然的美,无法形容:上菜了:终生难忘的晚餐:晚霞作伴,美不胜收:20世纪60年代曾经是贝鲁特最辉煌的时期,那时贝鲁特是许多欧洲 人的度假胜地。但之后的内战以及黎以冲突,使贝鲁特遭到了严重的破环。现在贝鲁特许多的街区都是修复之后的样貌,也有许多大楼还没有修复,依旧千疮百孔。现代社会,估计黎巴嫩人民可以被称为最坚强的民族之一,经历过内战、暴动、爆炸等一些列事件,黎巴嫩人们的心如钢铁,把生死看得异常淡薄,活一天就要享受一天,废墟上也能悠然抽起水烟,乐观豁达、怡然自得。 在黎巴嫩的第一天让我非常难忘,我也喜欢上了这个文化气息不同寻常的城市贝鲁特。在我的印象中,贝鲁特不仅美,而且在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中树立了自己的特色,这里非常时髦,诞生了享誉世界的时装品牌Elie Saab,这里也有文化祭奠的底气,诞生了像纪伯伦这样的浪漫哲学诗人,是中东国家中一道不可忽略的色彩。世界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有些地方,只有你真真切切的感受过才有资格给出评价。Day 3 黎巴嫩 黎巴嫩山省今天准备前往Mount-Lebanon(黎巴嫩山省)的Jeita、Jounieh和Byblos,这三个城市分布在贝鲁特的东面和北面,距离贝鲁特也不远,大概半小时的车程。下面这张地图是我从黎巴嫩带回来的当地旅游地图,网上没找到比较好的黎巴嫩旅游地图,我就把这张扫描上来了,分享给大家:本来想坐城际大巴的,会很省钱,但城际大巴没有固定的车站,又能在高速公路旁停车下车,我一个女生还是有点担心的,所以决定包一辆车,护送我去三个景点,车接车送会方便很多,在黎巴嫩包车的费用每天在80美金左右,含三个景点,包中饭,类似一个定制小团,当然人多share一下会更划算。我一共包了两天半,因为是我一个人,中饭我自己解决,他们给了我很优惠的价格,一共150美金。黎巴嫩的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所以旅游资源相对较多,旅行社也不少,由于黎巴嫩的景点分布较为分散,都需要开车前往,所以比较推荐这种单日团,适度砍砍价也是可以的。我扫描了价目表,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离开了贝鲁特,一路都是土黄色的绵延不断的荒山,有种野蛮又静穆的味道:半小时车程后,司机先把我带到了位于Jeita市的吉塔溶洞:吉塔溶洞(Jeita Grotto Lebanon مغارة جعيتا-كسروان-لبنان)在规模上,不像一些图书介绍的那样夸张,其规模比中国的许多溶洞都小,也并没有特别惊奇的特色。但在中东地区,想看到溶洞确实是不容易的。溶洞分上下2层,买票后先乘坐缆车到达上层的溶洞。结束参观后,,可在放映室里观看介绍溶洞的小短片。接下来可以乘坐游览小火车前往下层溶洞,下层溶洞需要坐船参观。溶洞内部禁止拍照。地址:Jeita Grotto,Lebanon 到达方式:贝鲁特直达捷达溶洞的车不多,建议乘坐前往黎巴嫩北部的城际巴士,在高速公路和前往捷达溶洞道路的交叉口处下车,然后打车前往溶洞;或者从朱尼耶打车前往溶洞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休息 门票:约12美元(18150黎镑),门票包括乘坐缆车、小火车以及参观两个溶洞和放映室的所有费用网址:www.jeitagrotto.com 在山下买了门票准备坐缆车上去,山比较陡,角度上升的很快。坐在缆车里的感觉很赞,可以看到真个城市和大海:山间层层叠叠的房子,别有一番味道:溶洞内部是钟乳石,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般神奇的景象,这是时间的杰作。溶洞里面非常干净,但不是很大,每层大约十几分钟可逛完,上山坐缆车和去溶洞下层坐小火车的体验还是挺有趣的。由于溶洞内是禁止拍照的,所以我也没留下什么影像,在官网截了几张图给大家看看:从溶洞出来,继续上路,开了20分钟就到了Jounieh市:朱尼耶(Jounieh جونيه)朱尼耶距贝鲁特15公里左右,许多黎巴嫩人会在周末、假期来这里度假。这里沿海的街道上有许多酒吧和餐厅。如果要参观位于哈利撒山上的圣母像,也需要在这里乘坐缆车前往。 来到这里主要是去Harissa山上看圣母像:黎巴嫩圣母像(Lady of Lebanon)这尊于1908年落成的雕像重达15吨。是基督徒的朝圣圣地之一,教宗约翰·保罗二世曾在1997年5月10日造访过这里。沿着阶梯盘旋而上,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朱尼耶海湾的全景。地址:Keserwan,Harissa,Lebanon到达方式:可在朱尼耶坐缆车前往,缆车1570米,抵达山顶耗时9分钟,途中可以观看朱尼耶海湾的全景网址:www.ololb.org 圣母像在山顶,同样需要乘坐缆车:圣母像缆车运营时间:夏季10:00-22:00,冬季10:00-18:00票价:周一至周四成人往返约6美元(9000黎镑),儿童往返约3.3美元(5000黎镑);周五至周日成人往返约7.3美元(11,000黎镑),儿童往返约4美元(6000黎镑)官网:http://www.teleferiquelb.com 上来之后才发现,这个塑像非常大很高,面孔很美,细节刻画的很到位,下面有个很高的底座,底座类似一个告解室,游客可以在外部盘旋着阶梯上去,我上去以后,仰头往上拍会有点害怕,因为真的有点高,阶梯也挺陡的:孩子在点蜡烛祈福:在山上看下去景色很美,建筑变得很小,远处还有个小教堂:还有朱尼耶海湾,有种航拍的感觉,特别美:离开圣母像继续上路,前往至今仍有人居住的世界最古老城市——Byblos:比布鲁斯(Byblos جبيل)比布鲁斯又称朱拜勒(Byblos ,阿拉伯语里叫做Jbeil),就是在《圣经》中曾提到过的城市“盖比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至今一直有人居住的城市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迦南人就在这里建都,后来又陆续被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占领过,因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印记。比布鲁斯遗址公园作为黎巴嫩的热门景点,在比布鲁斯小城里也散落着一些其他不同时期遗留下来的遗迹。此外,比布鲁斯的景点较为集中,步行即可游览所有景点:比布鲁斯遗址公园(Ancient Byblos)比布鲁斯曾是腓尼基人的发源地,三千多年前,腓尼基人从比布鲁斯的港口出发,将“雪松木材”以及其他黎巴嫩特产运送给埃及法老,在地中海地区发展起了自己的商贸活动。腓尼基人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就是他们创造了腓尼基字母,而腓尼基字母则被认为是当今所有字母的祖先。现在的比布鲁斯遗址是由不同历史时期遗址组成的混合遗址,其中包括腓尼基时期、波斯时期、罗马时期、十字军东征时期、奥斯曼时期等各种时期。 遗址中除了十字军城堡保存比较完整以外,剩下的遗址保存都不太完好,而且许多在这里发掘出来的文物都已经被博物馆收藏。地址:Byblos,Lebanon到达方式:在贝鲁特查尔斯·希罗汽车站搭乘开往黎巴嫩北部的城际巴士,在遗址附近的主路下车,然后步行到遗址即可。或搭乘从科拉汽车站始发的6号公交车,终点站在比布鲁斯古城附近。自驾需要注意主路路标上写的不是比布鲁斯(Byblos),而是朱拜勒(Jbeil),以免错过入口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7:00门票:成人约5.5美元(8000黎磅),学生约1.5美元(2000黎镑) 下面着重说一下遗址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十字军城堡:十字军城堡(Byblos Crusader Castle قلعة جبيل الصليبية)12世纪十字军东征时期所建的城堡。十字军用了大量原罗马遗迹中的石柱来建造这座城堡,现在在城堡的墙面上依旧可以看到这些罗马石柱的切面。在城堡西北侧或西南侧的塔楼上可以看到整个遗址群的全貌以及地中海的海景。腓尼基人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航海家和商人,他们驾驶着狭长的船只踏遍地中海的第一个角落,地中海沿岸的每个港口都能见到腓尼基商人的踪影。他们非常善于航海和经商,在全盛时期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站在这里,你或许可以想象几千年前这里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承包商向下眺望,一览美景:城堡里穿梭:比布鲁斯遗址公园中,除了十字军城堡外,还有城墙遗址(Remains of City Ramparts)、L形神庙(L-shaped Temple)、方尖碑神庙(The Obelisk Temple)、神庙(Baalat Gebal)、波斯城堡(Persian Castle)、罗马剧场(The Roman Theatre)、皇家墓穴(Royal Tombs)、国王水井(The King's Well)及奥斯曼建筑(Ottoman Building),感兴趣的话都可以一起逛逛的。 接下来,在比布鲁斯古城走走,就可以看到这座小城的第二大景点——圣洗约翰教堂:圣洗约翰教堂(Church of St John The Baptist كنيسة مار يوحنا)1115年由十字军建造的罗马式教堂,在1170年大地震中遭到严重损坏,1840年在英国的炮火中又遭到严重损坏,于1947年被完全修复。地址:Byblos,Lebanon到达方式:从比布鲁斯遗址公园入口处步行10分钟即可抵达教堂外面有个庭院,庭院的拱门很适合拍照:教堂不大,看一眼差不多就知道什么样了,出来之后,我准备去比布鲁斯港口走走:比布鲁斯港口(Byblos Port مرفأ جبيل)这里是过去腓尼基商人前往地中海各国从事商业活动的出发港口。介于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十字军也曾占领过港口并建造了塔楼,其中一座塔楼较好地保存下来。如今这里成为了黎巴嫩人周末休闲度假的地方,可以在港口附近的餐厅点杯咖啡,静静地坐着,看看地中海或欣赏落日。地址:Byblos,Lebanon抵达方式:从比布鲁斯遗址公园入口处往西北方向步行15分钟即可抵达腓尼基人生活在一片狭长的土地上,西临地中海,东临巍巍群山,几乎没有任何耕地。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样的地理条件迫使他们只能偏居海滩,但实际上也给了他们最好的馈赠。群山郁郁葱葱,遍布茂密的雪松木,这种坚实的材料非常适合建造大货船。快速发展的埃及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和其他地区需要大量坚实的木材。于是,腓尼基人通过从比布鲁斯港口海运向埃及出口法老建造船舶、神庙、陵墓和棺椁需要的雪松等优质木材,换来黄金、莎草纸、黑檀木、象牙。这里稍微深讲一下黎巴嫩雪松:雪松对于黎巴嫩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早在腓尼基人时期,腓尼基人就用雪松来建造船只和房屋。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时候,也会使用黎巴嫩雪松的树脂。古犹太人曾用它的树皮清洗麻风病患者。该地区内许多重要的建筑上都能看到黎巴嫩雪松的痕迹,如耶路撒冷著名的所罗门神殿就使用了黎巴嫩雪松。圣经里也多次提到雪松,书中把雪松称为“植物之王”。黎巴嫩人认为,雪松代表了黎巴嫩人民挺拔强劲的民族精神,所以雪松成为了黎巴嫩的国树。它也是黎巴嫩著名的“雪松革命”的象征。如今雪松不仅出现在黎巴嫩国旗上,黎巴嫩国家航空公司MEA的标志也是雪松。 比布鲁斯海港是许多黎巴嫩人周末度假休闲的好去处。相比贝鲁特,这是一个更为宁静的小城市:比布鲁斯小城有个市场,在这里可以买到一些黎巴嫩当地的纪念品,还有很多餐厅,甚至还会发现一个化石博物馆:化石博物馆(Memory of Time)虽然名字叫博物馆,但更像是一个商店。里面展出了许多上亿年前的鱼、虾、植物的化石。有些化石可以购买并可以砍价。我之前在BBC的一个关于比布鲁斯的节目里就看到过这个商店,想不到真的被我无意中找到了,店里面的鱼化石相当之多,还有乌龟和其他海洋生物。化石一般都是横切的两片成对出售,每块都有鉴定证书,价格并不便宜,而且还会担心运输破损问题,理性想想,我还是果断没买。地址:Mémoire du Temps,Citadel area,Byblos,Lebanon到达方式:从比布鲁斯遗址公园步行5分钟即可抵达门票:免费电话:+961-9-540555网址:www.memoryoftime.com 因为当时没在他家买化石就不好意思拍照,我在他家网站上截了个图给大家看看:我在比布鲁斯热闹的小市场优哉游哉地吃了个晚餐,就这样结束了今天的行程,随司机返回了贝鲁特。其实像比布鲁斯这样热闹又有历史感的小古城,即使是一个人逛也能自得其乐,能亲自用脚步丈量这样的城市,是我的幸运。今天的比布鲁斯虽然衰落了,不再是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那样繁荣的城邦,但是,它的历史地位将永远为人铭记。它不但是腓尼基人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整个西亚同非洲和欧洲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一个枢纽。几千年过去了,走在这座小城,它的影响你仍能感受的到。在阿拉伯世界,黎巴嫩是一个民族、宗教、文化多元的国家,其政治、经济、社会最为开放。这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视为比布鲁斯的遗风与遗韵。比布鲁斯是黎巴嫩的骄傲,也受到世界的重视。1984年,它同提尔、巴勒贝克等黎巴嫩文物集中的城镇一起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受到悉心的保护。Day 4 黎巴嫩 贝卡省对于今天要去的两个主要景点Anjar和Baalbek,都让我非常期待,他们都位于黎巴嫩东部的Beqaa(贝卡省),离首都贝鲁特稍远,与叙利亚接壤。早上酒店吃过早餐,司机就来接我了。这里分享一下乘坐城际巴士的信息:可在贝鲁特科拉汽车站乘坐城际巴士前往巴尔贝克,一般车会在Chtoura先停留一会,再启程前往巴尔贝克,耗时至少2个小时,所以建议旅行者提早出门。车票约4美元(6000黎磅)。也可以前往贝鲁特Airport Bridge巴士聚集点,乘坐城际巴士前往巴尔贝克。由于我是包车走的,所以没亲测过城际巴士,大家仅作参考。 从贝鲁特去这两个景点要经过黎叙边境,山间盘旋的公路:而路边的风景美不胜收,漫漫荒山、远处稻田,别有一番滋味:羊群来了:司机说,山的那边就是叙利亚了,一路上不断有距离叙利亚更近的路牌出现,最近的提示是“14 kilometers to Syria”,没错,这里有直接通往去叙利亚的公路,难以想象,山那边的老百姓还在枪林弹雨的水深火热中煎熬着,战争期间,黎巴嫩境内也会有叙利亚难民前来避难:山间薄雾缭绕,来张全景:大约一个多小时车程后,司机把我送到了今天的第一个景点——Anjar安杰尔:安杰尔(Anjar)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东58公里处贝卡谷地腹地,作为宫殿所在地建于公元8世纪瓦利德一世时代,瓦利德一世是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六代哈里发。这座古城是阿拉伯倭马亚王朝被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遗迹之一,公元7~8世纪期间,阿拉伯倭马亚王朝统治了黎巴嫩。8世纪中叶时,安杰尔曾经成为黎巴嫩商贸中心,但是短暂的繁荣很快就消失了。现在在安杰尔的废墟上还可以看到城墙、两条主要街道、商店和门廊、四座塔门(古罗马时代十字交叉通道上的凯旋门)、排污系统、三个宫殿、清真寺和土耳其浴室,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归入世界遗产名录。最佳季节:四季均可。夏季较为炎热,要注意防暑建议游玩:2小时门票:6000 黎镑Anjar还是历史上唯一的内陆商贸中心,这受益于其本身有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它恰巧处于连接着大马士革及南部地区商贸路线的交叉点上。这个方方正正的四边形遗址正好处于黎巴嫩最富饶的农田地区的中间,它附近有泉水,而且离利塔尼河的一个重要源头很近。现在所用的Anjar这个名字,含有源头的意思:看过很多遗迹,Anjar的拱形门窗设计深得我爱,特别有细腻柔美的少女气质:柱子上的细节雕花:如果能看到他完整保存下来的样子,该有多美:发现一个小楼,我猜可能是公共浴室或商户:精美的雕花:再往里走会发现很多遗址,应该是宫殿和清真寺,可惜再也看不到完整的了:往前走走,又发现了一排拱形门廊:里边的这个宫殿应该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了:真的很漂亮:虽然非常热,可是艳阳高照,天气特别好,拍出来的天空特别蓝,在阳光的映衬下,这些遗迹闪着金光,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壮观秀美:如果你亲眼见过这里,一定会感叹Anjar精美的细节雕刻和别致的砖块砌法,它的色彩、它的细节、它的结构,都会让你本能的想到“美”:能亲眼见到Anjar,触摸到它,不知为何,感觉自己特别幸运,有种其妙的感觉,很美好:可能是上午的原因,也可能是很少人知道这里,Anjar游客很少,我来的时候就我一个人包场,心里莫名的爽。Anjar真的很漂亮,总之我个人非常喜欢,来黎巴嫩游玩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里哦。在我要离开的时候来了一位外国游客,我让他帮我拍下了这张照片,还有上面拿相机的那张:出来的时候,司机在门口的小卖店喝茶等我,门口还发现一个牵骆驼的少年:中午司机带我去了一间当地餐厅,主营当地菜,烤肉薯条,馕饼都是现烤的,还有自制的酸奶,花了25美金。吃饱就启程准备去心驰神往的巴尔贝克了,司机还顺路带我去了一个采石场,这里有“世界十大未解之谜”的孕妇石:孕妇石(Stone of The Pregnant Woman)孕妇石位于进出巴尔贝克城主路附近的一座伊朗风清真寺的西南方200米左右的地方。当地人叫它Hajjar Al-Hibla,至于为什么叫孕妇石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据说当地人认为女人在碰了这块石头之后更容易受孕。这块石头可能是世界上人工开采的最大的一块石头,长21.5米,宽4.8米,高4.2米,重量达到1000多吨。根据计算需要4万人才能够将其抬起来。考古学者认为它本来是要用做巴尔贝克遗址的基座的。它们是如何被切割得如此精细以及搬运到现在的位置依然是个谜,因为这不符合逻辑,尤其是当我们考虑到它们的重量超过了1000吨的时候。除了这块孕妇石,采石场里发现了2块从未被移动过的巨石,分别重约1242吨和1650吨。考古学家认为,Hajjar al-Hibla会被遗留在采石场的原因是因为石块边缘质地有些脆弱,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受损。考古学家当时发现这块巨石的场景,远处还可以看到神庙:补充一张网络图片:下面是我拍的,当时这些巨石就是远处神庙的基座,它的如何切割并搬运的,并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成了“世界十大未解之谜”,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了:这个景点旁边有个精品店,看店的大叔很热情,给我包了头巾拍照还请我喝了茶,虽然我啥也没买:接着继续上路,很快就到了今天的重头戏——巴尔贝克了:巴尔贝克神庙(Baalbeck بعلبك)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又称为朱庇特神庙,它位于贝鲁特东北85公里的贝卡平原北部,是世界驰名的古迹,至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黎巴嫩最值得拜访的地方。巴尔贝克神庙虽称作罗马神庙遗址,但它实际上是腓尼基文明与罗马文明相融合的产物,公元前3000年,崇拜太阳神的迦南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祭祀太阳神“巴尔”的庙宇,称为“巴尔贝克”(“贝克”意为城,“巴尔贝克”意为“太阳城”),而后,罗马帝国时的奥古斯都皇帝又在此雇佣2万名奴隶对神庙进行扩建,增修成一个庞大的宗教建筑群,里面供奉了万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爱神维纳斯。巴尔贝克历经近2000年的刀兵水火而残败不堪,但残存的宏伟规模仍使人惊叹不已。遗址主要由祭礼大厅、朱庇特神庙、巴卡斯酒神神庙等组成。据称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古罗马建筑群,全世界包括罗马,迄今已找不到比它更完整的神庙遗址,其中巴卡斯酒神神庙保存非常完整。 门票:15000 黎镑 先来通过巴尔贝克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给大家介绍一下巴尔贝克的整体结构:从图片的右下角通廊台阶进入,这里也是神庙大门,然后往前走会经过一个六边形前院,再往前就会进入四方形的大广场,这里就是主祭祀大厅,正前方的位置就是朱庇特神庙,在朱庇特的右侧(也就是图片的左侧)就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巴卡斯酒神神庙,从神庙大门出来不远(也就图片中未涉及到的左下角位置)有一个被围起来的小神庙,就是维纳斯神庙,可能是在维护的原因,我去的时候维纳斯神庙都被挡住了,所以并未看见全貌:平面图:模型图,这张图上可以看到维纳斯神庙:历史图片(图片来自网络):神庙大门(Propylaea)大门门口的阶梯是1900年-1904年德国人重新修建的。门口的12根柱子中,有4根柱子已经经过修复。柱子上原本应有的门廊和大门边上供卫兵放哨的2座塔楼已经不复存在。说了这么多,是时候我该出现一下了:六边形大厅(Hexagonal Court)六边形大厅在罗马寺庙遗迹里非常少见。六边形大厅的六个边上曾经立有30根粉色花岗岩的柱子,每根柱子高8米左右。过去,进入寺庙祭拜的人们会先在这里聚集,等待随后进入主祭祀大厅。在4-5世纪拜占庭时期,这里曾盖上穹顶,被改建成了教堂。 我找到了一些巴尔贝克的历史黑白图像,我们可以对比着看(以下图片中,黑白图片均来自网络):主祭祀大厅(Great Court)祭祀大厅的北侧、东侧和南侧,共有12个半圆形或长方形的交流厅。原本每个厅上都有穹顶,共有84根花岗岩柱子支撑着这些穹顶;三侧的墙上各有2层神龛,曾经放了许多神明的雕像。大厅的中间有2部分,西边是一个祭祀台,大一点的部分原本是一个观察台。在观察台的西边有一个沟渠,沟渠下面则是腓尼基时期的遗迹。这个遗迹的发现,证实了巴尔贝克神庙遗址是在腓尼基人的遗迹之上所修建的。大厅的南边和北边各有一个池子,据说是用来洗献祭的牲口用的。北边的池子上还能看到许多雕像,如美杜莎、海螺、海仙女等。其中一些雕像是半成品,因为它们还未雕刻完,这里就被拜占庭东罗马占领。随后,在这2个池子上修建了教堂,教堂在后来也被摧毁。石雕非常精美细腻:在这里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俏皮的中东小妞,可爱极了:瞬间掳走:交流甚欢:还帮我拍了照:她姐姐也过来和我合影:而且,他还有个萌萌的弟弟:这应该是个蓄水池,上面还能看见美杜莎、海螺、仙女等精美的雕刻,远处是小女孩的弟弟: 朱庇特神庙(Temple of Jupiter)原本,朱庇特神庙由54根柯林斯式柱子环绕,柱子直径2.5米、高20米,顶上的楣构达5米。如今,在朱庇特神庙遗址上能看到的,就是只有6根柱子。 我去的时候,这6根柱子也被围住了,应该是在维护中,我从网上找到了2张图片分享给大家,这6根柱子就是巴尔贝克的象征,在黎巴嫩的各类宣传画册中我看到的也是这6根柱子,而非保存最为完整的巴卡斯酒神神庙:整个巴尔贝克神庙遗迹的基座都是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的。在朱庇特神庙的北侧,可以看到部分基座的大石头。而在朱庇特神庙的西侧,看到的则是前文提到的3块巨石。需注意,若想直观地感受这3块巨石,需在遗迹游览结束后,绕到围栏外面才可以直观地看到这3块石头。 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原来是和他们一大家子出来玩,太欢乐了。照片是小女孩的爸爸给我们拍的,背景就是朱庇特神庙:能在这里遇到Mawla一家真是缘分,他们家5个孩子,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一边玩儿一边讲解这些古迹的故事,还邀请我加入他们"family tour",分别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过来和我拥抱,好温暖真的:坐在朱庇特神庙前的台阶上,可以看到整个大广场:来张全景:顺便说一下,在巴尔贝克遗址入口处的主祭祀大厅南侧的过道里有个小博物馆,展出了一些从遗址中挖掘出的展品,并简单介绍了巴尔贝克遗址的历史,博物馆好像并不是每天开放,想看的朋友可以留心一下。朱庇特寺庙已经破坏的比较严重,外形轮廓也看不到了,不过在寺庙顶部可以看到保存最为完整的巴卡斯酒神神庙,这里是不错的拍照地:坐在石头上的角度也很赞:有个黎巴嫩美女也过来跟我一起拍:从朱庇特神庙走下了会看到一块贝壳形状的巨石,我猜可能是从罗马柱顶端脱落下来的,也就是楣构:在朱庇特神庙遗址的南边,散落着掉落下来的楣构,其中有一个狮子头楣构保存的非常完整。通过这个狮子头,旅行者可以想象柱子上原本楣构的样子。这些楣构也是出水口,神殿顶部的雨水可以通过这些出水口排出,很神奇吧:雕刻特别精美:从下往上拍的,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出水口和鼻孔:接着你就会看到这个让你不由得惊叹的巴卡斯酒神神庙了:巴卡斯酒神神庙(Temple of Bacchus) 由于朱庇特神庙保留下来的遗迹并不多,所以需要利用一定的想象力,才能想象出朱庇特神庙的雄伟。但是巴卡斯酒神神庙却能让参观者直观地感受到古罗马神庙的雄壮,巴卡斯酒神神庙的42根柯林斯式柱子基本都保存了下来,尤其神庙的北侧保存最为完整。通过与巴卡斯酒神神庙对比,参观者可以想象一下朱庇特神庙应有的规模。 看到它,我总觉得我应该是在希腊,但这样完整的古罗马建筑,希腊都见不到,唯有黎巴嫩,不虚此行了:大门上许多雕像也保存得比较完整,可以清晰地看到葡萄、葡萄藤、女祭司等和酒神相关的元素。大门上甚至还有几块石头依旧悬挂着没有掉落下来,石头下方依稀还能看到“默丘利的手杖”画像的痕迹(“默丘利的手杖”是希腊报信神赫尔墨斯,或说是罗马神默丘利的魔杖)。在巴卡斯酒神神庙里,许多蔬菜水果以及祭祀人物的形象都保存较好:神庙还保留了一些顶部的雕像,也是其他景点难以见到的:大厅的西边则是供奉酒神巴卡斯的位置,大厅两侧的墙上各有着许多神龛:下面这张图片可以看到19世纪时神庙被掩埋的程度:神庙的细节真的太美了,古人的雕刻技术也让我折服:留下一张照片吧:参观完了酒神神庙,我又返回了让我过目不忘的狮子头楣构这里,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角度,让二者同框了,可以说是“今日最佳”了:在巴尔贝克遗址的出口方向会经过一个长洞,这里也是个小博物馆,里面展示了一些在巴尔贝克神庙中挖掘的石像和石雕残片,不过很多都已残破不堪:景区外面有很多卖纪念品的街边小摊,为了给自己留个纪念,我买了一个巴尔贝克6根石柱的冰箱贴,2美金,现在还贴在冰箱上,每次看到都会想起这段美好的经历和旅程。有时候,旅行对我来说真的是种说走就走的冲动,巴尔贝克遗址是我对黎巴嫩的第一印象,也是我这次来黎巴嫩的重要原因。我对文化古迹有种说不出的着迷,尤其是地球北纬30度灿烂的人类文明,一次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这些雄伟古建筑的图片,我立刻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2000年前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于是便萌生了来黎巴嫩的冲动。 结束了巴尔贝克的行程后就随司机返回贝鲁特了,今天走了一天,虽然很累,但收获是满满的,内心很富足,Anjar和Baalbek都让我毕生难忘难忘,我也很感激自己能这样勇敢地来到一个不是每个人都敢来的地方,让我感受到这千年前的文明和辉煌。 回到酒店休息一下发现肚子有点饿,就在酒店楼下的餐馆点了个虾和薯条,这个特别好吃,现在看了还是会流口水:酒足饭饱,该说晚安了。Day 5 黎巴嫩 贝鲁特今天是我在黎巴嫩的最后一天,下午就要乘坐飞机去约旦安曼了,在黎巴嫩的短短几天,已经让我爱上了这个神秘又充满魅力的国度,我想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故事,所以决定把我上午仅有的一点时间交给黎巴嫩国家博物馆。吃完早餐退了房,行李直接放车上了,结束博物馆的行程后司机可以直接送我去机场:黎巴嫩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المتحف الوطني )黎巴嫩历史悠久,出土文物众多,早在1923年黎巴嫩政府就呼吁公众筹款建立国家博物馆,后由建筑师安东尼·那拉斯牵头建造,并于1942年落成对外开放。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国家博物馆地处战斗中心地带,屡遭炮击,遂关闭。全部展品封箱保存,内战结束后,在法国专家帮助下着手修复该馆,与1997年11月25日重新开放。在视听馆有视频介绍博物馆的历史以及内战期间博物馆的情况。地址:Museum Street,Beirut,Lebanon 到达方式:建议打车前往,贝鲁特市中心搭车价格约1.3美元-2.6美元(2000黎镑-4000黎镑)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票价:成人约3.3美元(5000黎镑),学生约0.6美元(1000黎镑)网址:www.beirutnationalmuseum.com 博物馆外观:黎巴嫩建筑的石材色彩真是百看不腻:博物馆共有3层,约10万件馆藏,展出的约1300件,2016年底,地下1层也开始对外开放了。展品的历史截止到奥斯曼帝国时期,博物馆里的展品都是在黎巴嫩发现的:博物馆很干净,环境也很舒服,这是大厅位置,可以通往二楼:阶梯两侧各有一个带有希腊和罗马风格的女性大理石雕像:阶梯中央有一个手捧圆盘的美女石刻像:她手里捧着的正是象征着腓尼基人智慧的22个字母,也是黎巴嫩的骄傲。腓尼基人是忙于业务的商人,不能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可写两三个字母上。于是,他们开始工作,从而发明了一个大大优越于旧文字的新文字系统。他们借用古埃及人的几个象形文字,并简化苏美尔人的若干楔形文字,为便于书写迅速舍弃掉旧文字系统的好看字样,终于把数千个不同图象变为简单而书写便利的22个字母。在适当的时候,这22个字母渡过爱琴海传入希腊。希腊人又增添了几个自己的字母,并把这种经过改进的文字系统传入意大利。古罗马人稍微改动字型,又把它们教给了西欧未开化的野蛮人。那些野蛮人就是欧洲人的祖先,这就有理由说明西方文字起源于腓尼基人的文字,而非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是现在被广泛使用的英文26个字母的“祖先”:在大厅地面中央镶嵌着一个巨幅马赛克壁画,画中的卡利奥佩被苏格拉底和7位智者包围(巴贝克,公元3世纪):埃及法老像:这个石雕本来是个三头马,中间还应该有个头伸出来的,但因为太残破,无法修复,如今只能看到“双头马”了,仔细看颜色,这个“双头马”也是被修复过的。石雕构思奇特,体态浑雄,与我国西安霍去病墓前的汉代石马如出一辙,极为相像:这里有一个石刻,有点埃及的风格:一些石雕:博物馆里展出了很多马赛克壁画。下面这幅叫《嫉妒》(公元395年)。讲述的是希腊神话的故事:万王之王宙斯被小天使的爱神箭射中,看上了国王阿格诺尔的女儿欧罗巴,又怕被老婆希拉发现,于是就化身为公牛诱拐欧罗巴,还在海神波塞冬的帮助下把欧罗巴带回到克里特岛,欧罗巴后悔不已,这时爱神与小天使现身说明,劝欧罗巴别跟命运抗争,她的名字将与世长存,于是,一大片富庶的土地就被称作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骑豹子的马赛克壁画:这幅马赛克壁画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腓尼基文字,也是现今一切拼音字母文字的始祖:这幅马赛克壁画中有一个面容美丽温柔的女子,她的神态如此安宁,我驻足看了很久,居然忘了看画的说明,等我查到了这幅画的资料再补充上来分享给大家,也欢迎朋友们在评论里帮我补充哈:拟人化的大理石石棺,来自公元前4世纪:面容和头发的纹理非常清晰,非常精美,我猜它是在模仿古埃及的木乃伊木棺,发扬了自己特色,不过大理石的质地要比木质材料更耐保存:一些金饰,非常漂亮,也于古埃及的极为相似:金枝树叶头饰:有些石刻艺术品也颇有中国古代宫廷艺术品的味道:大理石雕像“美之女神”,公元前300年。这座雕像是黎巴嫩的国宝,号称“东方的维纳斯”。雕像雕刻的手法纯熟,线条圆润、体态优美、比例精确,堪称精品中的精品。虽有裂损却更显其珍贵无比:供人瞻仰的镀金青铜雕像,出土于比布鲁斯,公元前19 - 18世纪:这个东西忘了是什么,历经千年,颜色依旧这么好看:这个眼睛好漂亮啊,特别喜欢:“酒醉丘比特”石棺,可以看到石棺下部有很多调皮的丘比特喝酒及酒后的憨态,生动而有趣(约公元200年),可惜棺盖的两个人物面部被人为破坏:阿基里斯石棺的传说:这个石棺是公元2世纪的,上面刻的是希腊神话特洛伊的故事。这里讲的是阿基里斯打死特洛伊王子赫克托之后,把尸体拖回去,特洛伊国王深夜亲自去求阿基里斯并跪下来亲吻他的手,恳请他将尸体归还的故事。对人物的精雕细刻:人在画中游:黎巴嫩国家博物馆荟萃了黎巴嫩历年出土文物的精华,被誉为黎巴嫩6000年灿烂文明史的镜子,是国家璀璨的瑰宝。在黎巴嫩国家博物馆仿佛可以一眼见千年,黎巴嫩历史悠久,出土文物众多,而历史文物的精华基本都在这里了,想要了解黎巴嫩历史的朋友,一定得去国家博物馆看看。从黎巴嫩国家博物馆出来,在出口右侧有一个博物馆精品店,因为时间还比较充裕,我在里面逛了一下,买了一对镀金的浮雕耳环,雕刻图案很有黎巴嫩特色,出自一位当地设计师之手,还买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杯子,现在用它当刷牙的杯子,每天都能用得到,感觉瞬间提升了生活的品位。这两样东西一共花了225美金,虽然有点心疼,但真的很喜欢,总觉得应该在这个国家带回点什么,所以就下手啦。 博物馆出来,司机带我去贝鲁特机场了,准备前往此次行程中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此次西亚游的最后一个国家——约旦。离开了黎巴嫩我心里还是有很多不舍的,黎巴嫩给了我很多惊喜,文化、古迹、人文、建筑、美食等等,都是我来之前始料未及的,带着这样的心情去约旦,让我对约旦之行更加期待,因为如果说此前的卡塔尔是甜点,黎巴嫩是前菜的话,那么约旦就是主菜,也是我做准备工作最充足的国家。|约旦|行前准备之前对于约旦的了解只停留在佩特拉古城,但做了大量功课后才发现,原来约旦是一个这么好玩的国家,古迹、沙漠、海洋、自然奇观、独特的文化和美食……可玩性非常高,汇集各种独特的体验于一身,真是一个容易被小看了的旅游国家。约旦哈希姆王国(阿拉伯语:المملكة الأردنّيّة الهاشميّة,英语: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简称约旦,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西与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北与叙利亚接壤,东北与伊拉克交界,东南和南部与沙特阿拉伯相连。约旦位于亚洲西部边缘,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西南濒红海的亚喀巴湾有极小一段海岸,是约旦唯一出海口。我自己做了一张地图,可以比较形象的看到约旦的具体位置:约旦是一个比较小的阿拉伯国家,面积97740平方公里,约有半个湖北省大。相对周边国家来说,约旦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稳定。约旦人民生活较为富裕,在伊斯兰国家中相对开放。约旦比较缺乏淡水资源,石油资源也不丰富,旅游业是约旦支柱产业之一,佩特拉古城,死海和瓦迪拉姆沙漠等景点成为世界各国游客探险旅行和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 约旦意为渡河的人或咆哮的意思。有“沙漠中的博物馆”、“智力出口的国家”之称。 约旦是阿拉伯大高原的一部分,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东部和东南部为沙漠。全境80%以上面积是干旱的沙漠高原,除了约旦河两侧的一万多平方公里有人定居以外,其余八万多平方公里,几乎全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约旦河流经西部注入死海,死海是举世闻名的大咸水湖,面积约930平方公里,湖面低于海平面392米,为世界陆地最低点,是自然界的一个奇迹。 约旦国内有12个省,而主要的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安曼省、杰拉什省、马达巴省、马安省和亚喀巴省,这也是我此次的路线中所经过的几个省:我还做了一张我这次走的路线图,注意蓝色箭头,起点为约旦首都安曼,路线的顺序为安曼→杰拉什→安曼→马达巴死海→佩特拉→瓦迪拉姆→亚喀巴→安曼,基本涵盖了约旦的所有好玩儿的景点,在我亲身验证了自己设计的这条路线后,发现这条路线可以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也能最大限度地玩转约旦,推荐给想去约旦的朋友们:良心附送一张旅游地图:下面来具体说一说行前的准备:签证:中国公民赴约旦旅游,可在口岸办理落地签证,单次落地签费用为40约旦第纳尔(可信用卡刷卡),如果购买Jordan Pass并在约旦逗留超过3个晚上以上,可以免签证费,签证有效期为30天。办理落地签前必须要明确前往约旦的日期,并准备好所需材料:有效期6个月以上的中国护照;落地签申请表(到达后填写);离境机票/车票/船票行程单打印件;40约旦第纳尔或Jordan Pass(约旦通)打印件。需要注意的是,南部亚喀巴口岸必须持有Jordan Pass才能办理落地签。如果从北部口岸(jordan river crossing border)入境约旦落地签是10约旦第纳尔。此外,约旦不颁发过境签证,购买联程机票经约旦赴第三国的乘客,转机时间少于6小时而不出机场可直接转机;转机时间为6-48小时的乘客,航空公司凭过境卡为其安排就近饭店住宿;超过48小时则需办理签证。 上文提到的Jordan Pass也就是约旦通,是约旦为外国旅游者量身定制的一款价格优惠的旅行“套餐”,它包括了约旦40多个景点的门票和入境签证费,为旅行者节约时间和花费。购买了约旦通的游客还可以免费下载电子手册,里面包含所有约旦旅游景点信息。如果你计划在约旦停留超过3晚,我还是非常建议你出发前购买“约旦通”的,以我的切身经历来看,此次的约旦行,“约旦通”至少为我省下了接近一倍的费用,还是非常划算的。 淘宝可以购买到约旦通,但如果你有信用卡,还是建议你直接在官网购买https://www.jordanpass.jo/Default.aspx,页面右上角可以选择中文,非常方便:约旦通非常省时省钱省心,包含了约旦境内超过40个著名景点的门票,参观时,只需出示约旦通纸质打印件供读卡器扫描,就可以快速进入景区了:约旦通提供3种可选套餐,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三种套餐的区别主要在于你计划在佩特拉游玩的天数,一天到三天,三种选择,我选择了2天的套餐,如果你在约旦时间充裕,建议你买2天或3天的套餐,佩特拉的美,一天是感受不够的。可用VISA或Master card在官网在线支付:官网还有四种推荐的行程:购买成功后,第二天你会在预留的邮箱收到一份电子版约旦通的邮件,你需要打印出来,彩色或黑白都可以,同时最好保存一份电子版在手机里,以备旅途中纸质版丢失或破损。需要注意的是,约旦通需在购买后的12个月内激活,激活后,有效期为2周。网站推荐:http://international.visitjordan.com/,这个网站是约旦的旅游官方网站,能看到约旦大部分景点的信息,如果想了解约旦,可以登陆这个网站查看最准确的信息。 飞机:约旦有三个机场,分别是安曼阿丽娅王后国际机场、安曼民用机场(马尔卡机场)和亚喀巴国际机场,亚喀巴飞香港的航班基本都要转两次机,其中,第一次转机也在安曼阿丽娅王后国际机场,且费用很高,所以,我从贝鲁特飞入和从约旦回国,都是在安曼阿丽娅王后国际机场(Queen Alia)起降的。从贝鲁特飞去安曼选乘的是中东航空ME312,飞行时长70分钟,价格1014RMB;从安曼飞回香港选乘的是阿联酋航空,中途在迪拜转机,飞行总时长11小时,价格3901RMB。 住宿:由于在约旦停留的时间最长,去的城市也最多,所以出发前按照我做好的行程计划,我分别在安曼、死海、佩特拉、瓦迪拉姆和亚喀巴订了5间酒店,虽然我去过24个国家了,但约旦是创造了我在一个国家住最多酒店的记录,所以,前期的路线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好周密的准备。酒店都是在booking和Agoda订的,一共8晚,花了4500,其实除了在瓦迪拉姆的住宿外,其他地方平均一晚在350RMB,但因为我太想体验一下瓦迪拉姆的火星人帐篷了,所以心一狠,就花了2000元一晚的大价钱订了。后面的行程中我会具体介绍这间酒店,去了你就会觉得这2000块钱花的非常值得。 货币:约旦的流通货币是约旦第纳尔(JOD),让我没想到的是,第纳尔比英镑还要贵,1 JOD ≈ 9.67 RMB(以实时汇率为准)。信用卡和银联卡是可以使用的。以我自己的体会,在约旦的消费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对于外国人,商家会有针游客和本地人的双重标准,在景区内,一支350ml的小瓶矿泉水1.5JOD,550ml常规大小的矿泉水2JOD,而对于本地人都不到1JOD,不过对于一个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的国家而言,还是可以理解的。通讯:约旦主要有三家通讯运营商,Orange,Zain和Umniah,我在机场买的Umniah的sim card,4G网络,有3G流量,9JOD,信号还是不错的,后续去了山区和沙漠,信号依然稳定。 季节:约旦地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月为7-14℃,7月为26-33℃。约旦河谷与南部、东部为大陆气候,雨量稀少。一年之间,以10月到翌年5月是雨量较多的季节,也是旅游旺季,6月到9月比较干燥。昼夜温差较大,冬季要带大衣,夏季也要带薄外套。以我自己的体会,虽然沙漠面积很大,但约旦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热,相反这样干热的气候我还比较适应,感觉新陈代谢特别好,生物钟会特别规律,头皮也变蓬松,怕干的话多带几张面膜就好了。反而空气湿度很大的卡塔尔我是受不了的,闷热难耐,所以,不用担心八月来约旦会很热,当然,防晒霜是一定要擦的。附一个安曼的全年气温表给大家参考:时差:约旦在东二区(UTC+2),与中国的时差为-6小时,(夏令时为-5小时)。八月正是夏季,因此,和卡塔尔与黎巴嫩时间一样,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 交通:市内大巴士行驶于固定路线,每人收费0.07-0.1 JOD不等。市区内有照跳表收费之计程车,其“Taxi”字样置于黄色车顶正中央,由0.25 JOD起跳,即使等红灯计费表也照跳。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出租车会故意不打表,随便要价,上车之前可以先确认好是不是打表收费。另有一种叫客计程车,“Taxi”字样置于车顶左方或右方,这种计程车叫“Service”,在一定的路段内可随时上下,不论车内其他的人是否互相熟悉,只要看车内除司机外,未满五人,招手停车就可坐上,每人付0.06 JOD就可到目的地(路段在车门上有注明)。单独乘坐Taxi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金钱,女性最好不要单独乘坐。另需自备零钱,以免司机故意不找钱,但多给一点零钱是必要的。在约旦租车自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高速公路两边多是浩瀚无垠的沙漠,有时还能见到沙漠龙卷风,自驾是非常爽的,还可以走走停停,非常自在。只是约旦地广人稀,道路较为笔直,开车过程中需要注意疲劳问题,山丘基本上也是笔直上下,坡度较陡。和国内一样,约旦是左边驾驶,但是路上有很多检查超速的警车,都是用手提的仪器测速,所以要注意路边的限速标示。凡持用国际驾照或中国驾照翻译件即可在约旦租车,租车价钱视车型种类、大小而定。 语言:阿拉伯语是母语和官方语言。讲英语交流也是可以的,当地人很热情,尤其是对中国人,都比较友好,整个国家也比较安全。建议出行前学几句简单的社交阿拉伯语,如“你好(marhaba)”、“再见(ma-assalama)”、“谢谢(shukran)”等,会很实用哦!宗教文化:约旦是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是国教,其人口的95%是穆斯林。因此约旦的风俗习惯便带上了浓重的伊斯兰色彩。城市、乡村到处可见清真寺高高的宣礼塔。约旦虽然80%的国土为沙漠所覆盖,却是一块人类文明的沃土。古代迦南人、埃及人、亚述人、西伯莱人、柏柏尔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十字军、土耳其人等都在不同的时期居住或占领、统治过这一地区。而这一地区在世界上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是宗教圣地最集中的地方,布遍了以上三教先知、使者、圣徒的足迹。近代历史学者把这一地区被称为“世界历史的博物馆”。到约旦旅行务必做好几门功课:一是古罗马建筑艺术,古罗马帝国在约旦历史中虽然只占据300年的篇章,但由于罗马人喜欢建造公共建筑的天性,这个时期在约旦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二是基督教文化(顺便了解一下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承关系与区别也是非常有趣的),《圣经》中曾屡次出现约旦的地名,在这里发生了无数故事,令约旦的不少地方都成为基督徒朝圣之地,也成为十字军东征的重要目标,因此启程前读一读《圣经》(尤其是《旧约》)和中世纪基督教历史会非常有收获的;三是伊斯兰教文化,这是理所当然的,约旦毕竟是以伊斯兰教立国的国家。总之,对历史的了解越多,约旦之旅越充满趣味。贝都因人也在约旦文化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贝都因人是阿拉伯人的一支,几千年来生活在地球上最酷热、最干旱和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阿拉伯沙漠中,练就了超强的适应力和耐力,也形成了坚韧、英勇、慷慨、高傲、热爱自由的民族性格。 餐饮:约旦人的主食是发面饼和玉米饼,尤其喜爱吃大饼夹肉,把烤好的羊肉夹在大饼内吃起来津津有味。他们常吃牛肉羊肉等。常饮酸牛奶、茶等。约旦人宴请客人时,首先送来一杯咖啡,还有一些水果。米饭一般都是用右手捏成团送入口中。 小建议:※ 约旦人不饮酒,所以忌讳以酒作礼物送人,他们忌讳谈论有关中东政治宗教以及妇女权力等话题;※ 手机下载一个Google Map,出行不怕迷路;※ 黎巴嫩使用的插座电压为230V,频率为50Hz; ※ 禁止别人摸小孩的头,理发师动手理发时,必须先诵上两句经文;※ 按交通规则,不许鸣喇叭;※ 约旦95%为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服装仍然相对保守,大部分女性为长袖长裙或者长裤,包头巾,总之就是不会漏出除了脸以外的皮肤。虽对游客着装无要求,但是安全考虑,建议以长裤长裙为主;※ 在斋月期间旅游时应注意,不要在白天面对众人大吃大喝,也不宜抽烟。如请当地人吃饭或饮茶,也只能在日落之后再邀请;※ 当地人讨厌别人把脚掌朝向自己,禁止用左手递送东西。约旦的基本情况就介绍完了,希望会对你起到帮助,接下来到游记的正题啦(划重点了哈): 前一天到达安曼国际机场,买了张电话卡就坐机场的士去酒店了,机场的士不打表,按你去的区域要价,我到市区的酒店费用为20JOD,车程约30分钟,简单介绍一下我在安曼住的酒店:伊比萨酒店(Ibiza Hotel)地址:Princess Taghreed Mohammad Street, 37, Amman, 11185, Jordan酒店是公寓式的,虽然是两星级,但空间很大,设施也不错,主要是地段好,安曼市区的景点基本都可以步行抵达,覆盖wifi,提供早餐,booking评分8.7。住了3晚价格1100RMB。PS. 分享一个Booking官网的福利给大家,优惠码“LIU21973”,在booking预订任何酒店只要输入这个优惠码就可获得188元的住宿现金。说完酒店再来说说安曼这个城市:约旦首都安曼(Amman,阿拉伯语:عمان)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也被称为“白色之都”。位于阿杰隆山地东侧、安曼涸河流过的地区。人口约190万。历史悠久,有很多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古希腊、罗马晚期和阿拉伯伊斯兰教时代的文物遗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外约旦的首都,1946年成为约旦王国首都。这里是约旦的商业与金融中心,集中了全国大部分工业。还是重要的交通中心,纵贯全国南北的铁路经过,有公路西通耶路撒冷。 安曼城区(图片来自网络):安曼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区充满着浓厚的阿拉伯风土气息,这里保存有很多罗马帝国时代的遗迹,如斗兽场、露天剧场以及宫殿等。斗兽场呈圆形,整个地面用石头铺成,平坦而坚实。斗兽场附近是露天剧场,整个剧场用巨石砌成,看台为阶梯式,可容纳五六千名观众。站在剧场的顶端可以观赏附近的许多名胜古迹。剧场设有3层看台,每个座位都能清楚地看到舞台上的表演。裸露于地面的遗址还有市场、祖尤斯庙、艾尔特尔斯庙以及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教堂、水塘、浴池等。还有许多罗马帝国时期的遗址至今仍埋在地下,有待挖掘。新城区多为别墅式建筑,有宾馆、体育馆、文化宫、剧场、纪念馆等,这些设计新颖的现代化建筑使这座古老的城市显得年轻而生机勃勃。先了解一下今天走的路线,主要集中在老城区,约旦博物馆→大侯赛因清真寺→罗马剧场(途中经过水神庙)→安曼城堡山→阿卜杜拉国王清真寺。我做了一张地图,差不多花了半小时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蓝色圈圈里的是彩红街,晚上很热闹,小吃小店应有尽有,可以透过彩红街了解到安曼的城市文化。安曼市区不大,治安也不错,适合边走边逛,一天的时间足够了:Day 6 约旦 安曼从酒店吃完早餐出来,步行大约20分钟可到达约旦博物馆:约旦博物馆(The Jordan Museum)约旦博物馆位于约旦安曼的Ras Al-Ein区。该博物馆建于2014年,是约旦最大的博物馆,拥有该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该博物馆展出了来自约旦多个史前考古遗址的文物,包括公元前7500年的Ain Ghazal雕像,它们被认为是人类文明制造的最古老的人类雕像之一。博物馆的藏品按时间顺序排列,还有演讲厅、户外展览、图书馆、保护中心和儿童活动场所。博物馆是由女王拉尼亚领导的委员会建立的,该委员会成为约旦唯一实施现代文物保护技术的博物馆。博物馆不适用Jordan Pass,需付门票进入。开放时间:10:00-14:00(周二、周五不开放)门票:5 JOD/人地址:Ali Ben Abi Taleb St. 10,Amman网址:http://jordanmuseum.jo/en 馆内展出的Ain Ghazal雕像。它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250年,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文明创造的最古老的人类雕像之一:博物馆很小,有两个空间,馆内的古代部分的展出展现了不少古罗马时代地中海南部沿岸的遗迹。其中,死海手卷引起了我的兴趣: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死海手卷(敲黑板):死海手卷(Dead Sea Scrolls,或称死海经卷、死海书卷、死海文书)诞生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间,以手抄的旧约圣经与相关评论为主。1947年在死海昆兰(Qumran)一地附近的洞穴中首度被发现,古卷材质主要是羊皮纸,部分是纸莎草纸。抄写的文字以希伯来文为主,当中也有少数由希腊文、亚兰文、纳巴提文和拉丁文写成。由于完成年代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残破不堪。出土的死海古卷中,最长的有8.148米。若包括头尾部分,推测至少有8.75米长。接下来几年总共挖掘出1000份残破不堪的纸片及近乎完整的经卷。“死海手卷”记载与现传的旧约圣经文本大致吻合,是研究犹太人历史最珍贵的文献之一。由于博物馆内馆藏不多,我不多半小时就逛完了,感觉好像没什么特别想拍的,只留下了2张图片。从博物馆出来,往侯赛因清真寺方向会经过一个小市场,非常热闹,你可以观察到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很有趣,他们对中国人非常热情,会主动跟你打招呼。然后你就会见到闹市中的大侯赛因清真寺了: 大侯赛因清真寺(Grand Al-Husseini Mosque)坐落于安曼市中心的大侯赛因清真寺建造于1924年,周围的集市更加引人瞩目,这片区域是安曼最值得步行探索的区域,尤其是晚上人流涌动,熙熙攘攘,行走其中可更好的感受约旦民间生活。景点类型:宗教场所门票:免费地址:Al Hussein Bin Talal Mosque,King Talal St 1,Amman 清真寺面积很大,不容易拍到全景:外面坐着几个当地人:入口是分男女的,内部男女区域是分开的、不相通,女士要穿他们的传统服装才可以入内,衣服穿法还有点复杂,门口的妇女会帮你穿好。哈哈,这样看自己好不习惯:碰到了一个同是自己来约旦玩儿的美国女孩,我更佩服她,要知道,中东人民对美国人是没什么好感的:清真寺里边比较小,我没拍照,看了十分钟就出来了,从清真寺出来,不远就会看到一个在城市中的古罗马遗址:安曼古罗马水神庙(Roman Nymphaeum Amman)在约旦安曼市中心,罗马公共喷泉,也称水神庙。建于公元2世纪,与附近的罗马剧院和奥德翁剧院处于同一时期。这样的喷泉在罗马城市很受欢迎,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都知道,费城也不例外。内部有一个600平方米的水池,深3米。 我在街角经过了这一处遗址,当时并未对外开放,就在外面简单看了下,这处遗迹不算大,在外面就能差不多看清楚:能在安曼市中心的闹市区看到这样一处罗马遗迹也是很特别的体验。再步行一会儿,就可以看到罗马剧场了:罗马剧场(Roman Theater)这是安曼市内最引人注目的历史遗迹,建于Antenios Pius统治时期的公元138-161年,位于安曼下城区(老城区)中心位置。北部的山丘上曾经是一座墓地。如果这座罗马剧场可最多容纳6000人,前面有一个小广场会偶尔举办各种活动,到晚上不少年轻人会来此约会、 聊天、轮滑等。至于罗马剧场内部的舞台,夏天时也会有演出在此举行,沿袭它作为剧场的原本作用。在圆形剧场的两翼有两个博物馆,其中收藏了传统衣饰以及一些马赛克藏品。景点类型:历史遗址门票:持Jordan pass免费开放时间:9:00-16:00地址:Al-Hashemi Street,Amman相信很多人都在网络、书籍或是课本上看过罗马剧场,是的,它的结构和造型都和你想的一样:入口的大门上有约旦国旗:此时的我轻轻飘过:广场上的小女孩,她和她的爸爸妈妈和哥哥一起来这参观,眼睛好漂亮呀,忍不住拍下来:去剧场入口要经过一个露天通道,这里能看到一排罗马柱遗迹:入口的牌子上写着剧场的建造时间:站在舞台中心,来张剧场内部的全景:我走去观众席了:坐在观众席能清楚的看到舞台全貌,剧场可容纳6000人,建造者在修建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声学原理,不论坐在剧场何处,舞台上歌唱、朗诵、讲演的声音均可清楚地听到:安曼的罗马剧场还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壮观大气,作为历史遗迹,保存的相对完整,能在城市中见到这样的遗迹是很难得的。景点人不多,拍照很好看。从剧场出来,在街上看到了华为的手机广告,感觉还挺亲切的:接下来要去城堡山了,在山下的小广场位置有个游客咨询站,在那里可以免费获得安曼的城市旅游地图。拿完地图,向工作人员咨询了几个问题,然后我就向城堡山进发了:安曼城堡山(Amman Citadel)安曼城堡是位于约旦安曼市中心的历史遗址,曾经阿巴斯·阿蒙王国的首都遗址,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在倭马亚时代之前,这里居住着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之后经历了一段衰落时期,直到1878年以前,这个前城市成为了一堆废弃的废墟,只有贝都因人偶尔使用。安曼的城堡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续有人居住的地方之一。这个城堡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遗址,因为它拥有被许多伟大文明占领的悠久历史。在遗址中仍然可见的大多数建筑都来自罗马、拜占庭和乌马亚德时期。该遗址的主要建筑是大力神神庙、拜占庭教堂和倭马亚宫殿。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就一直在该遗址工作,包括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和约旦的考古项目,但城堡的大部分遗址仍未发掘。景点类型:历史遗址门票:3 JOD,持Jordan pass免费开放时间:十月至三月的周六至周四8:00-16:00;四月至九月的周六至周四8:00-19:00;全年的周五 10:00-16:00地址:K. Ali Ben Al-Hussein St. 146,Amman官网:http://www.art-and-archaeology.com/jordan/amman/citadel.html 城堡在山顶,所以爬上去还是挺需要体力的,不过山上的景色真的值得你一路的辛苦,爬到半山腰看下去,安曼这个城市真的非常有特色,还可以看到山下罗马剧场全貌:你会爱上这座城市: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再走大约20分钟,就会到达山顶,可以看到山顶的城堡遗址了:这几根高大的石柱是赫拉克勒斯宫殿(the temple of Hercules)仅存的相对完整的遗迹,此外,这里还有蓄水池、拜占庭教堂等遗迹:赫拉克勒斯之手:在石柱旁,有一个室内大厅,里边有一个约旦国家考古博物馆,展品数量不多。收藏了众多在约旦各地出土的文物。再往前走,能看到另外一处遗迹——倭马亚大门:大门里面就是倭马亚宫殿了,现在能看到的宫殿遗址建于公元720年,有一座穹顶的大厅相当壮观,你可以走进其中感受历史的回响:这里还能看到小动物:回到这几根柱子拍张照:这里是傲安曼的制高点,顶着烈日爬到山顶,感觉武功全废,但登高望远带来的视觉享受是独一无二的,一切疲惫都值了。朋友都说这张照片很有气势:和黎巴嫩比起来,约旦首都安曼自带滤镜的复古色调别有一番风味:从城堡出来感觉自己已经走不动了,所以决定回酒店休息,在城堡门口打了个的士,既然上了的士,我让司机顺便带我去国王清真寺看看:阿卜杜拉一世清真寺(King Abdullah I Mosque)也称“国王清真寺”,约旦安曼的阿卜杜拉一世清真寺建于1982年至1989年间。它的顶部是一个壮观的蓝色马赛克穹顶。最多可同时容纳7000人,而在庭院中还可以再容纳3000人同时礼拜。这里欢迎非穆斯林前来甚至皈依伊斯兰教,游客可以参观,男人必须穿长裤,女人必须盖住头、胳膊和腿,为此目的免费提供一件连帽长袍,在非礼拜时间才可进入。这里还有一座小型的伊斯兰博物馆,可以进入了解一下伊斯兰文化。清真寺大门有“门票”字样但没有票价标识,具体价格没有标明。景点类型:宗教场所门票:价格时有变动,一般来讲2 JOD起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7:00地址:Sulayman An Nabullsi, Amman, Jordan 这个清真寺很漂亮,也很大,蓝色的马赛克穹顶很壮观:我到的时候这里已经快关门了,而且一看还要爬那么多级台阶,我决定不进去了,只拍了一张清真寺外观,现在想想没进去还是有点遗憾的,以后再累也要咬牙走完想走的景点。 司机在清真寺等了我一会儿,我就让他把我送回酒店了,因为绕了一趟教堂,他一共收了我5JOD,回到酒店休息了一下,晚上我在酒店附近的一家餐厅解决了晚餐。这里稍微说一下安曼的饮食,各位吃货注意了,尤其是像我这么喜欢烧烤的吃货: 安曼市区街道上饭店、小吃店比比皆是,爱吃烧烤菜肴的人到了安曼,一定定能大饱口福。有一种烤羊羔肉最受人们欢迎(当地叫Kebab),它是阿拉伯食谱上的名菜,如同北京的烤鸭一样。制作这道菜时,将鲜嫩的羊羔肉用铁条串起,垂直地放在炭火上烤,待羊肉被烤得外焦里熟时,即可食用。食用时用锋利的长把刀切成薄片,拌上大葱、细盐、辣椒面等,香脆可口。主菜1、Mansaf:约旦的“国菜”,贝都因人的特色食品,属于一种抓饭,在米饭和松仁上铺羊肉,再淋上奶酪酱,吃的时候用一张薄面皮包起来;2、Kebab:炭烤肉串,可以选择无骨鸡肉、羊肉或牛肉,或者辣羊肉;3、Farooj:烤鸡,通常和面包、沙拉一起吃。 来约旦、包括前面的黎巴嫩,让我没想到的是,饮食方面我居然很适应,可能跟我不挑食、入乡随俗的个性有关,感觉菜系都比较合胃口,可能唯一不太适应的是青菜太少了,当地人基本不吃青菜,所以他们很喜欢酸奶,好喝又助消化。我个人很喜欢吃国菜Mansaf,很香,尤其上面点缀的坚果粒。还有当地的酸奶优格,也非常有特色,我每餐必点。 最后再说一下我今天穿的裙子,居然在当天的Vogue推送封面看到了,特别巧,也觉得很有意义: 好了,第一天的约旦之旅很充实,明天精彩继续。Day 7 约旦 安曼今天要去一个位于安曼北部的古老城市——杰拉什,那里有约旦境内保存得最完好的古罗马城市之一的古城遗址,也是约旦重要的旅游城市,可以说,杰拉什这个城市就是一座博物馆。先来说说杰拉什这个城市:杰拉什是约旦北部城市。坐落在安曼市以北40公里处,距安曼与约旦河河谷各约32公里。其中石板街道平坦悠长,柱廊林立两侧,神殿屹立山顶,还有壮观的剧场,开阔的广场,浴室和喷泉等。始建于希腊统治时期,有许多罗马统治时期的古迹,为约旦重点发展的旅游区之一。每年七月,约旦都在这里举办杰拉什文化节。上个世纪,随着城市旅游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杰拉什的发展迅猛。杰拉什现在是约旦第二受欢迎的旅游景点,紧随佩特拉遗址之后。在城市的西侧,包含了大部分代表性建筑,遗迹被小心地保护着,没有被侵占,现代城市向河流的东侧延伸,曾经将古代的杰拉什一分为二。 再来介绍一下这座古城的历史沿革:杰拉什(也被译为“卡拉克”)(阿拉伯语:جرش,古希腊:Γέρασα),这座城市的历史融合了地中海盆地的希腊罗马世界和阿拉伯东方的古老传统。城市的名字反映了这种互动。最早的阿拉伯/闪米特人在公元前一千年前的前古典时期居住在这个地区,他们将这个村庄命名为“加尔舒”。罗马人后来把前阿拉伯语的名字加舒(Garshu)变成了赫拉沙(Gerasa)。后来,这个名字变成了阿拉伯语Jerash。公元前1600年杰拉什就有人居住生息。公元前64年,罗马军队占领了叙利亚及其南部包括杰拉什在内的一些城镇之后,杰拉什才逐渐按照罗马建筑风格发展,建起许多神殿、庙宇。公元3世纪初叶,由于罗马帝国政治动乱,杰拉什一蹶不振。以后又随着拜占庭帝国的兴起、波斯人入侵和王朝的更迭,杰拉什又经几度盛衰。公元8世纪中叶,阿巴斯王朝兴起定都巴格达,杰拉什在多次强烈地震中毁于一旦。12世纪早期,到1120年,大马士革的阿塔比格命令40人的守军在杰拉什驻扎,把阿耳忒弥斯神庙变成要塞。1121年被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Baldwin II)占领,并被彻底摧毁。于是,十字军立即抛弃了杰拉什,具有悠久历史的杰拉什从此销声匿迹,直到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开始统治时才重新出现。1806年,德国旅行家欧里赫发现了这里,自1920年起,考古队在该城不断发掘出沉睡了几千年的文明古迹,从此,这座古城逐渐显露了出来。 (此图片来自网络) 8月的杰拉什非常干热,一定要注意防暑防晒,送上一张杰拉什全年的气温图给大家参考:早餐后我从酒店出来,包了一辆车,准备出发前往杰拉什,从安曼到杰拉什,一天包车往返的价格大概是30 JOD,大概一个多小时可以到达杰拉什罗马古城遗址:杰拉什罗马古城遗址(Jerash)杰拉什可谓约旦除了佩特拉之外最受欢迎的约旦目的地,现在在杰拉什可以看到一座布局比较完整的罗马城池,这都缘于公元前64年罗马军队对这里的占领以及按照罗马城池的格局进行建造。杰拉什古城遗址有一个展厅,固定展览是与法国的一家研究机构合作,展示了从杰拉什考古发掘出的柱廊、碎片、可以从讲解牌中了解更多杰拉什城中建筑风格与原型重塑。 杰拉什入口处的小型市场可以买到明信片、邮票等,还有一个邮筒,可以很方便的寄出明信片。到达方式:从安曼的Abdali车站有长途车前往杰拉什,约1 JOD,打车大约10 JOD(请控制好从杰拉什返回安曼的时间,过了下午四点比较难碰到回安曼的长途车,门口会聚集很多出租车,他们会骗你已经没有回安曼的长途车了,或是跟你讲一个很低的价格,但到中途会要挟你再付5-10 JOD,这都是景区常见的骗局,一定要注意)开放时间:9:00-16:30门票:7 JOD(请提前准备好现金,附近没有取款机,最近的要去城里,往返打车也要2JD),持Jordan Pass免费 杰拉什很大,中途必须要休息,完整逛下来大概要四个小时,里边买水很贵(2 JOD),记得多带几瓶水。杰拉什城区遗址内部有很多遗迹,以下我会尽我所能做逐一介绍。先来看看杰拉什地图:这是杰拉什的正门,保存相对完整,进去这个大门就要做好走长路的准备喽:Hadrian'arch 拱门为了纪念罗马国王的巡视而兴建的拱门,中间拱门高12米,旁边拱门各高6米,作为罗马帝国最著名的拱门之一,它带有装饰性,底座是半柱子型的,柱子顶端带有叶片图案。建筑规划者的意图是借建凯旋门扩大杰拉什城市的面积和规模,将其作为该城的正南门。但不知何故,后来这项扩建工程未能得以实现。因此这座气势磅礴的凯旋门就孤零零地在这里耸立了1800多年。也有史料称这座拱门北面外观有希腊文雕刻做装饰,写着“神圣,庇护和自由”,这可能是当时国王的要求,意味着当时国王的政权有所动荡。从拱门进来会见到一个教堂废墟——Church of Marianos:这是一个建于公元570年的小拜占庭式的陪葬教堂,使用了重复使用的竞技场砖石结构。教堂拥有相当完整的马赛克地板。当你匆匆走向竞技场和赫拉萨城墙内其他更大的纪念碑时,这座建筑很容易被忽略。可爬到高处,从墙壁上往里看,欣赏马赛克。Marianos教堂对面的房间,在竞技场剧院的一个拱形房间里,曾经是执事的家,有马赛克地板。你可以从用栅栏围起来的入口看到马赛克。 因为是我自己来的,进来的时候门口有个卖银质手镯的小贩一直跟着我,我为了想让他帮我拍照,就花了5 JOD买了他的手镯,他很会取景,帮我拍了几张还不错的照片:这里有很多个小洞,洞里面还有蝙蝠,把我吓了一跳:Hippodrome(赛马场和马厩)穿过哈德良的拱门,左边是赛马场。这是一个巨大的竞技场(245长,52米宽),可以同时容纳15000名观众进行战车比赛和其他运动,虽然只有一小部分的看台得到恢复,但是你可以想象来自罗马统治时期听众咆哮的声音,以及他们为参赛队加油呐喊声,当时这些运动已经成为罗马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这竞技场是2世纪中期到3世纪建立的,但是它建成的完整时间并不得而知,而且在拜占庭时期,这个竞技场的左边部分已经被改造成击剑场。在2005年时开始在时隔1500年后复兴了战车比赛(Chairot Race),免费参观,和身着古代战服的人合影需要付小费。在下图左侧,可以看到被恢复了一小部分的看台,可以想象观众在看赛马和战车竞技时的激动场面:再往里走,可以看到另一个和正门类似的拱门,这就是South Gate:南门(South Gate)杰拉什古城周围的防御墙(长3456米,宽3-5米),包含东西南北许多门。此外,为了加强防御,每个门(距离是19到20米)之间是用围墙连接(102个瞭望塔),每个塔上有士兵战立。城建始建于公元60-70年,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它经历了几个阶段的重建,以保护城市免受盗贼和火灾的袭击。在南门的后面,也就是主道的左侧,你会看到山顶上的一座神庙——宙斯神庙:The great temple of zeus(宙斯神庙)宙斯神庙是希腊罗马时期杰拉什城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是一座建筑群。宙斯是希腊人伟大的神,是人类的保护者。神庙在南大街通往椭圆形广场的西边的一座小山上,原建筑是公元前二世纪末的希腊时期建造的,在庙宇拱顶上有一些彩色石头,现在保存在宙斯博物馆里。根据当地的碑铭记载,第一座罗马神庙建于公元22-23年,现存的庙宇是在公元162-163年建立在原废墟上的,有一个被15米高的科林石柱所环绕的石阶通往神庙内部。这座神庙建在山上,爬上去破费些力气,不过站在上面看下去还是挺壮观的,可以清楚的看到椭圆形广场的全貌:还能看到广场右侧的East Souq:East Souq(东区古罗马集市)现代杰拉什的土著人口的建立,除了切尔克斯人在奥斯曼帝国从高加索移居到黎凡特之外,他们选择这个地区主要是由于土壤肥沃和水的充足供应,公元1878年以来这个小村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的发展是伴随着建设新的商业店铺,销售农产品,包括蔬菜和水果,以及包括锻造和木工在内的手工艺品,这些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工具。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继续繁荣,直到小商店变成商业市场,可以为该地区的人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我扛着相机爬到了小山上的宙斯神庙,虽然神庙的绝大多数部分已被破坏,但几根大柱子依旧挺立。在这里我自拍了几张,顺便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拍的经验,相机放到地上调好角度,十秒倒计时模式连排3张,这样就可以一次拍3张,多拍几次基本就能挑出个一两张不错的了:景区里建筑很多,也让自拍变的方便,可以把相机放到高度正好的建筑上,这样可以拍出平视或俯视的效果:回到山下你会见到罗马剧场,而在通往剧场的观众出入口通道里,也是个不错的自拍地点,明暗和远近的对比,会让画面充满层次感:经过了通道,就会看到South Theatre了:南区古罗马剧场(South Theatre)在椭圆广场的西南侧,是宙斯神庙和南古罗马剧场。南剧场始建于公元一世纪,公元二世纪竣工(与安曼市中心的古罗马剧场差不多同一时期),可容纳三千观众,这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剧场。华丽舞台的第一层已经重建,至今仍在使用,建筑的设计者在修建剧场时充分利用了声学原理,因此不论你坐在剧场的何处,舞台上的唱歌、朗诵、讲演的声音都可清楚听到。而当你站在剧场中央讲话,讲话的回音响彻在头顶上。当你在前排矮墙的一端低声讲话,别人在另一端也可清楚的听见,这就是杰拉什的回音壁。这座近两千年的古罗马剧场现在还可以使用,每年夏季,这里是杰拉什的主要演出场地。此外,剧场结构朝向东北方向,以避免长时间直射阳光。两个拱形通道通向剧场中央,剧院后面的四段通道通向上层座位。有些座位上的希腊字母仍然可以看到。除了南区的剧场外,在杰拉什的东区还有一个剧场,是约旦现存三个古罗马剧场中最大的一个,至今还可用于大型的国际音乐和舞蹈演出,每年的杰拉什音乐节就是在这里举行。如果恰巧遇到演出,你就可以感受到那种历史的混响。由于我已经在约旦看过两个古罗马剧场,对于剧场已经有些审美疲劳,所以杰拉什东区的剧场我就忽略了:剧院顶端的外侧可以看到杰拉什全景:现代城区下的古老城区:从古罗马剧场下来回到主道,就可以近距离看到之前在山顶看到的椭圆形广场了:Oval Plaza(椭圆形广场)椭圆形广场在杰拉什中心,接连着cardo古罗马大道。两柱间架有雕刻的横梁连接,石柱由三节石头凖接,形成环形石柱长廊。以前广场中间有两个祭坛和一个喷泉,现在已被地震毁损。这是地道的罗马建筑。广场长90米,宽80米,其周围建有边廊供人行走。广场四周的爱奥尼亚型石柱建于公元一世纪。广场是当时集会和举行重要庆祝活动的场所。广场中央在罗马时期曾有一个正方型高台,安放着一座雕像。穿过广场,会有一条罗马大道继续为你引路:Cardo(古罗马大道)自椭圆广场往北,是从南到北贯穿杰拉什城的石柱街,长800米,街两旁耸立着爱奥尼亚型石柱。这条长街及两旁的石柱建于公元一世纪下半叶,公元二世纪曾进行扩建。Cardo是这个城市主要的大道,它形成主轴,把城市分割开来。800米长的道路把北门和Oval Plaza广场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公元二世纪初建立,是早期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鼎盛时期,它是通往宙斯神庙的主要通道,在那个时候,宙斯神庙是当时最重要的象征。Cardo随着城市的发展,延伸,城墙加固,十字路口增加而发展。Cardo的石柱排列成一条线分布在大道两旁,这点很有特色,在扩建过程中将原来的爱奥尼亚型石柱换成科林石柱,而后者柱顶的雕刻比前者更为精致。它的设计,雕刻和石头都是不同的,其中少部分是罗马时期建造的,大部分是拜占庭时期建造的,人行道在5-6世纪被调整和重建过,石头来自更早期的遗址,如宙斯神庙遗址,原来街两旁是步行长廊和商业店铺,在街道下面会发现有很大的排污系统,是三世纪中期建造的,石板街下面有排水道,街面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圆型排水孔。路面上的车辙痕迹迄今仍清晰可见。有些地方石头和石头之间会发现有基岩。据说石柱是悬空水道的支柱,水从城北的山上引来,延水道流入喷泉,浴室,蓄水等,供城内居民使用。大概是在Cardo半程位置的左侧,你会看到一个石柱大道,这里原本是大教堂,因为只剩下两车侧的石柱,所以看起来就像一条大道:The Cathedral(大教堂)在十字路口北边,是通往Cathedral大教堂楼梯的大关,一个拜占庭式的教堂,建在被认为是Dionysius神庙宇的地方,这里沿街的科林石柱比其他的地方更高,这表示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建筑,这可以追溯到公元二世纪。楼梯顶端,教堂外的东墙是圣玛丽的神社,它由奉献给玛丽的装饰小包围柱画和天使长米迦勒和加布里埃尔的半圆形后殿组成。这条“大道”通往St. Theodore教堂,两侧的石柱非常整齐。这里也非常适合拍照,焦点透视的感觉:回到Cardo主道,在中央位置,你会见到一个十分精致的水池,让我想到了“罗马许愿池”:Nymphaeum(美人鱼水池)它是杰拉什城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建于公元191年,是一个观赏性喷泉,这种喷泉在罗马城市很常见,为城市提供了一个耳目一新的焦点。这个地基最初在低层用大理石饰面,上层用石膏粉刷,顶部是半圆形屋顶。水从上面一弧型石孔流入长方水池,再流经七个狮子头,最后流入排水道。该建筑的雕刻是罗马时期最精致的浮雕。 感觉美人鱼水池是杰拉什最精致的一处遗迹了,造型也很漂亮:再往北走,会看到一座神庙浮现在眼前,这是一座女神庙:The Temple of Artemis(阿提米斯女神庙)阿提米斯女神庙是杰拉什现存的最令人神往的古迹之一。阿提米斯是宙斯和阿波罗女神的女儿,古代被奉为杰拉什城的保护神。这座神庙被认为是最著名,最宽广,最奢华的纪念碑。该神庙建在高地上,那高耸入云的巨型石柱从杰拉什城内任何方向都可以看到。从美人鱼水池往北不远,左侧有一巨型大门,被称为“巨型门”,此门非常有名。在周边柱和双侧门廊边围绕着许多的双层商铺。现在,该门廊的石头正静静躺在街的另一边的廊柱上。过去在阿提米斯神庙举行的仪式是从河对岸的区域开始,人们习惯通过柱廊大街来到该神庙面向大街开放的“巨型门”入口进入,这段路是过去举行宗教仪式的场必经之地。从宽阔的石阶拾级而上,经过一个广场,就到了阿提米斯女神庙。向上的楼梯由七组每组七个台阶组成。如果要看到神庙入口或者希望从另一边进入,你可以从北教堂直接穿过阿提米斯神庙。阿提米斯神庙有一个坚固的地基,两堵墙在入口两侧保护神庙,作为主要的内部大厅,这是一个建有拱形的天花板房间,角落里有装饰边墙的巨大的柱子。该神庙始建于公元二世纪,但是并未完成,原来有12根石柱,现只保存下来11根。此外,神庙的内部大厅被大理石覆盖,包括一个神圣的地方,里面可能有一尊女神的雕像。寺庙坐落在一个庞大的地下墓穴系统上,其用途不得而知。后面是一个内院,或者内神社,只有罗马祭司被允许进入。它包括一个神瓮和两个侧室。其中一个房间有一个通往拱顶的楼梯,而第二个房间有一个通往屋顶的楼梯,这表明顶部可能有一个祭坛。神庙在以后的日子里,在拜占庭时期是作为教堂使用,在罗马人战领时期,该神庙从未使用过。在拜占庭和伍麦叶王朝时期,该庙成为制陶作坊。公元12世纪,十字军入侵,在庙墙内建一个小型的城堡,将该庙破坏。现在令人十分惊奇的是该庙的地基已被挖空,它上面巨大的石柱还可随风摇摆,但千百年来却未倒塌。那高耸入云的巨型石柱从杰拉什城内任何方向都可以看到。这里是石柱非常高,也比较密集,拍出的照片很壮观:神庙门口有几个摆摊的小商贩,我买了杯茶,还可以免费续杯,这又是一个非常会找角度拍照的商贩,帮我拍了几张我非常喜欢的“大片儿”,这杯茶买的值了:今日最佳:在神庙喝了杯茶休息了一会儿又上路了,差不多快走到杰拉什最里面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保存相对完整的浴池:West Bath(西区澡堂)位于东部 “cardo”旁边,大约70×50平方米,包括一个入口大厅,更衣室,一个冷室,一个温室,一个热室,建筑物东边有两个入口,直通一个大厅(35米长),这座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二世纪。在上图的后方,你应该还看到了四根柱子,是一个四柱殿,也称四面门:四柱殿(The North Tetrapylon)北塔门标志着Cardo和北Decumanus的相交处,这不是这个城市在公元一世纪原初计划的一部分,也许是公元三世纪另外添加的。它包括四个拱门,一边一个,宽5.5米,中间有一个圆形屋顶。东部和西部拱门是由柱子支撑的,而北部和南部的拱门由圆柱为支撑,底座是以狮子的头部为基石。外部表面都覆盖着百叶窗的装饰形式,科林石柱,狮子头的喷泉,并雕刻有纪念太阳神和月亮神的铭文。后来,这个纪念碑用来贡献给朱莉娅,国王Septimus Severus的叙利亚妻子。今天,这建筑已经被完全修复,包括穹顶及其精准的装饰,以及四面科林柱子,以保证活动的通畅。 逛到这里,杰拉什就已经观赏的差不多了,其实北边也有个大门的,但因为司机在南门等我,所以我还要原路返回,不过今天的几万步走的还是很值的,满满的成就感,辛苦我的大长腿了。 在回安曼的路上,身心虽然很疲惫,但脑子里依然在回想杰拉什的一石一砂,对话这座4000年前的古城,时间仿佛静止,也让我思考,即使曾经再多么的辉煌,人所得到的终究会失去。人生在世,百年也好,千万年也罢,都只是未来的一瞬。之后一切终将无声无息,有的只是曾经的自己。当然,在这一刻以前,还可以拥有我走过这一片的足迹。Day 8 约旦 马达巴今天将要离开安曼,前往马赛克之乡——马达巴:马达巴(Madaba)马达巴是约旦中部马达巴省的省会,这座城市有着3500多年的历史,人口约6万,其中约10%是基督徒。历史上这个城市多次易手,曾经被埃及人、犹太人、希腊人、穆斯林人统治过,在拜占庭时期,马达巴变成了地区主教所在地,而就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在六世纪,马赛克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教堂、在公共建筑、在私人家庭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踪迹。这城市有别于其它东岸城市,城内有成百上千幅马赛克镶嵌画散落在该城的教堂和民宅中。其中大部分制品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们构思精巧,色彩协调,技术精湛,内容丰富,既有花鸟虫鱼,又有飞禽走兽,既有神话故事情节,又有狩猎农耕等日常生活场景,绚丽多彩,震撼人心。几乎在马达巴城内所有的老房子地下,都能找到拜占庭时期的马赛克地板,很多人家的马赛克地板挖掘出来后被展示在城市的博物馆里,但有更多马赛克还埋在房屋地下,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因此马达巴被誉为“马赛克之城”。我在昨天去杰拉什玩的时候,偶遇了三个台湾的小伙伴,他们的行程和我的基本一致,今天也要去马达巴,所以我们就一起了,他们租了车,我拼他们的车一起走。从约旦首都安曼出发,驱车南行30公里,不到一个小时即可抵达马达巴。 马达巴天气和安曼差不多,附一个全年气温表给大家参考:先来看我们的自驾路线(早上从安曼出发,先到马达巴市区,玩到下午两点左右出发去尼泊山,下午四点钟再出发去死海):我的酒店就订在死海附近,顺便说一下酒店:死海瑞享Spa度假酒店(Mövenpick Resort & Spa Dead Sea)地址:Dead Sea Road, Sweimeh, 18186, Jordan这是一家全球连锁的五星级酒店,环境设施自然没的说,主要是位置好,能享有死海的全景,而且还设有通往死海北岸的私人通道,去死海玩耍非常方便,还有个无边泳池,景色是非常赞的。全覆盖wifi,提供早餐,booking评分7.7,住了1晚价格600RMB。PS. 分享一个Booking官网的福利给大家,优惠码“LIU21973”,在booking预订任何酒店只要输入这个优惠码就可获得188元的住宿现金。 经过了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到达马达巴,马达巴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小镇,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绚丽的马赛克制品,街道建筑很整齐,穿梭其中,还是挺舒服的:先了解一下我在马达巴市区的游玩路线(马达巴不大,可逛的景点都与马赛克有关,所以景点步行可达,在小城里走走停停可以充分感受到马达巴的文化气息):首先,我们去了圣乔治教堂:圣乔治教堂(St. George's Greek Orthodox Church)在城市的西北边,有一座圣乔治东正教教堂,这座始建于公元5世纪的教堂,是1896年在六世纪拜占庭古教堂的基础上重建的。著名的六世纪时期中东地图就保存在教堂里。它用了超过二百万块小马赛克镶嵌而成的,这幅地图准确无误地标出了公元六世纪几乎所有圣经上提到过的城市名称、河流、海洋的位置,把耶路撒冷放在了整个地图的中心位置。 学者认为这幅地图是为方便基督教信徒游历圣地而制作的,古教堂远比现在这个教堂面积要大很多,有人估计地图至少要花超过几年的时间才能制成。地址:K. Talal St. Madaba门票:1 JOD(不适用于Jordan Pass)教堂外貌:顶部的钟:教堂内部鲜艳的彩绘:墙壁上悬挂着多副马赛克壁画:非常精致,保存的很好:教堂中央位置,有一块用围栏围起来的地面,里面是著名的马赛克地图:公元747年马达巴被大地震所摧毁后,这个城市就在地下沉睡了一千多年。直到1880年来自克拉克的2000名基督教徒在这里定居下来,开始重建城市。正是他们在1896年重建圣乔治东正教堂的时候,发现了这幅著名的拜占庭中东地图:这幅马赛克地图约完成于公元560年,上面用古希腊语标注了157个圣经中的地名,从黎巴嫩到埃及都包括,是用200多万片彩石镶嵌而成的,长25米,宽5米,面积达125平方米,准确无误地标出了公元6世纪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等城市以及山川峡谷、村落集镇、海洋和尼罗河三角洲的位置,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中东地图。这一经典杰作,不仅是约旦的国之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不得不让人们赞叹约旦古老艺术的神奇与伟大:然而现在只剩下了三分之一扔留存于此:耶路撒冷在整个地图的中心位置:我也来一张吧:走出教堂,在马达巴的街头巷尾闲逛,看,有帅哥:路边的小摊,这个老伯伯看起来很大年纪了,他应该了解这座城市的很多故事:经过了几条巷子,就到了第二站——马达巴考古博物馆:马达巴考古博物馆(Madaba Archaeological Museum)这座博物馆建于1974年,坐落在马达巴的一座老房子里,是约旦古物部买下的,后来改建成了一座博物馆。博物馆藏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所以一开始很难找到。房间里摆放着来自该地区多个地点的文物,涵盖了包括铁器时代、罗马时期、拜占庭时期和乌玛亚德时期在内的所有主要历史时期的人工制品,主要由陶器和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硬币和马赛克地板组成。它们的年代从铁器时代到伊斯兰时期不等。门票:3 JOD,此门票和考古公园通用(持Jordan Pass免费)开放时间:9:00-17:00博物馆里面有几个小房间,这是其中一个,没有对外开放:博物馆藏在巷子里,要爬几层台阶才能看得到:一些马赛克地板,说实话我对马赛克不是特别感兴趣,很多在我看来也大同小异,博物馆里我主要是看了,照片没怎么拍,只有这两张:倒是这个花园挺漂亮的:还有猫: 离开了考古博物馆,继续前往马达巴考古公园:马赛克公园(Madaba Mosaic Museum)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经过精心的修复和挖掘,这座露天博物馆得以建成,里面收藏了许多来自马达巴地区的遗迹和精美的马赛克。圣母玛利亚教堂也包括在这个地点。这座教堂建于6世纪,于1887年在一处私人住宅的地板下被发掘出来。教堂的中心马赛克被认为可以追溯到767年,是几何设计的杰作。门票:3 JOD,此门票和考古博物馆通用(持Jordan Pass免费)开放时间:9:00-17:00墙壁上悬挂着许多马赛克作画,下图是残片:考古公园里还有一个圣母玛利亚教堂,里面的马赛克更为精美:圣母玛利亚教堂(Virgin Mary Church)这座教堂是马达巴市考古公园的一部分,位于城市中心的罗马柱廊街道上。教堂有一个圆形马赛克地板,可追溯到公元767年。 教堂中殿地面有一块圆形的马赛克地板,我们今天看到的马赛克地板不是最初的拜占庭马赛克,而是作为修复工作的一部分在倭马亚时期完成的。几何边界的一小部分,在技术上是不同的,是与原来的地板合并到后来的组成。最新一层马赛克的设计明显体现在伊斯兰风格和阿拉伯风格上。两个正方形重叠形成一个星形,围绕着中心的圆形,上面刻着:“如果你想看看圣母玛利亚,上帝的圣母玛利亚,以及她所生的基督,万能之王,唯一上帝的独生子,净化你的思想,肉体和工作。愿你用祷告洁净神的百姓。”:方形框的一侧也写有献词铭文(下图右上角位置),内容是:“这幅美妙的马赛克作品是在我们最虔诚的神父提奥法努斯时代完成的。在这座神圣而庄严的房子里,我们的圣女,她是无罪的,是上帝的母亲。提阿弗努斯感谢那些热爱基督的马达玛人的慷慨支持和热心,感谢那些为这个神圣的地方奉献,并继续奉献的人的救赎和罪得赦免。我们的主阿门。在上帝的恩典下于公元974年2月完成了第五次控诉。”:在中间的画板上,阿芙罗狄蒂坐在一个宝座上,旁边是手持长矛的阿多尼斯。格蕾丝送给她一个丘比特。画中有我很多个丘比特,有的托着阿芙罗狄蒂的脚,有的把自己的头埋在花篮里。篮子和花象征着一首诗,蜜蜂飞舞的蜂窝象征着爱情的甜蜜和刺痛。为了表明这一幕发生在开阔的乡村,艺术家在画幅下增加了一个赤脚的农民和三个女孩,右手拿着一只鹧鸪:一些喜欢的图案:这里还有一个马赛克工艺制作室,在里面可以看到马赛克作品的制作流程:先描画草图,再把各色小石头用钳子剪碎后,粘拼在草图上,经过长时间耐心的制作形成精美的艺术品。 它们通常被做成茶杯垫、挂饰、画框,以方形、圆形居多,有各种大小,各种图案,捧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最多的一种图案是开满了花的树,当地人说它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说,在这棵树下,发现了第一幅马赛克作品;一种是说,这是生命之树橄榄树,象征着和平美好:一些成品画,这幅是佩特拉古城:这些作品都是用天然石的本色拼成的图案,纯手工制作,所以价格并不便宜。比如一个大约 20公分见方的生命之树图案,售价50约旦第纳尔,约合人民币500元:从马赛克公园出来就差不多结束了马达巴市区的行程,接下来,我们要自驾前往尼泊山了:尼泊山(Mount Nebo)尼波山位于约旦河以东,死海附近,距离Madaba九公里。山高820米,但由于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所以尼波山显得很高。尼波山是传说中活到了120岁的摩西的埋葬之地,堪称约旦最受尊崇的圣地。摩西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后,过红海,历经40年旷野流浪,最后来到尼波山。摩西登上尼波山,远望应许之地 ——迦南后,死于此地。摩西在基督教中是仅次于上帝和耶稣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六大使者之一。因此该地每年都吸引大批宗教信徒和西方游客前来朝拜、观光。我们沿着盘山道自驾直达山顶,一路的风景有种原始的很美:这是摩西纪念碑,写着摩西死于此地,但据说他是上帝亲自埋葬的,没人知道到底埋在哪里:据说摩西在这里看到了整片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包括耶路撒冷、约旦河谷、死海、杰里科等:尼波山顶最引人注目的是“铜蛇纪念柱”,是1984年由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家乔瓦尼·凡托尼设计建造的。《圣经·旧约》记载铜制的蛇:他们从何珥山起行,往红海那条路走,要绕过以东地。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就怨毒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于是耶和华使火蛇进入百姓中间,蛇就咬他们,以色列人中死了很多。百姓到摩西那里说:“我们怨毒耶和华和你,有罪了,求你祷告耶和华叫这些蛇离开我们。”于是,摩西为百姓祷告。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以上为《圣经》中的原文)。现在的医院和救护车上有时还能看到蛇缠绕杖的标志,就是来源于此。从山顶看下去,山峦起伏,甚是壮观:很喜欢这样的盘山公路,知道自驾有多爽了吧:圣地和死海尽收眼底,天气好还可以看到耶路撒冷:约旦河以西的迦南地:尼泊山上还有一座摩西纪念堂(Basilica of Moses),教堂最早建于公元4世纪,现在能看到的大部分建于6世纪。主楼地板上由9米×5米见方的马赛克铺就,保存相当完好。还有一个小型展览室,可以在离开之前快速看一眼。教堂遗址内则收藏有大量马赛克镶嵌画,精美绝伦:教堂的彩色玻璃:游客点燃的蜡烛:光影:从尼泊山下来,接下来就要去我十分期待的死海了:死海(Dead Sea)死海(希伯来语:ים המלח,意为“盐海”;阿拉伯语:البحر الميت,转写:al-Baḥr l-Mayyit,即“死海”),位于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水源为约旦河。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负424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湖长67公里,宽18公里,面积810平方公里。湖水盐度极高,且越到湖底越高。最深处有湖水已经化石化(一般海水含盐量为3.5%,而死海的含盐量在23%至30%左右。表层水中的盐分227g/L至275g/L,深层水中达327g/L),为一般海水的8.6倍,也是地球上盐分居第四位的水体,仅次于含盐量第三的吉布提阿萨勒湖、第二的土库曼斯坦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及第一的南极洲唐胡安池,位于以色列、西岸地区和约旦之间的大裂谷约旦裂谷。汇入死海的主要河流是约旦河。目前死海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米,原因是注入死海的约旦河水由于农业灌溉从过去每年13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3000万立方米;死海沿岸的盐化工业抽提用水。死海全年大部分时候天气晴朗,气候干燥。多年平均雨量少于50毫米,夏季平均气温在32至39 °C之间,冬季平均气温在20至23 °C之间。台湾小伙伴先把我送到了我位于死海边的酒店,前台check-in之后,我回房间换了泳衣就准备去死海了,酒店有一条直通海边的私人通道,非常方便:死海之所以叫“死海”是因为它的高盐度使鱼类无法生存于水中,但有细菌及浮游生物,而在希伯来语中称死海为“盐海”。因为盐度高,所以富含大量的镁、钠、钾、钙盐等矿物,自1921年起开发溴化镁和溴化钾,也因盐水密度高,任何人皆能轻易地漂浮在死海水面,但也要注意避免湖水进入眼睛或嘴巴造成不适。走下去就可以见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你现在处于地球的最低点,海平面以下的420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点,若不考虑水文,则有另外两个陆地最低点:俄罗斯贝加尔湖最深处的湖床海拔−1,181米;而地球陆地未被液态水覆盖的最低点为南极的本特利冰河下沟谷(被冰覆盖),最深处谷底海拔−2,555米:海边的石头上都是晒干了的盐巴,一层又一层,十分坚固地“长”在石头上,可见死海有多咸:我是不会游泳的,但听说死海的含盐量高、浮力很大,人是不会淹死的,所以我就大胆下去了:亲测,真的可以浮起来,旱鸭子们可以放心了:在死海拿上一本杂志或报纸,悠闲地飘在海面,是最时(zhuang)尚(bi)的pose了,我刻意在房间里拿了一本杂志出来,道具必须专业:其实看书啥的都是浮云,也就是摆摆造型罢了,海水里根本没办法优哉游哉的看书,要知道海水真的太咸了,我好奇地尝了一下,发自内心的感觉到这是我吃过的最咸的东西,如果不小心进到眼睛,或是用蘸过海水的手不小心揉了眼睛,眼睛会非常痛,而且几分钟都不敢睁开眼睛,这都是我的肺腑之言,所以我在海里飘个几分钟就坚持不住了:要强的我造型不能输:死海石头表面凝结的盐巴很坚硬也很锋利,它们就在海岸边,下海的时候必须需要踩在上面才能进入海里,盐巴又滑又锋利,下海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割到脚,如果身体有伤口,在死海里是会非常痛的:不知道这种死海盐能不能用作食用盐,家里做饭用的食盐都没这么咸:死海日落:大家在中学课本里一定都读过一篇课文叫“死海不死”,我当时觉得神奇又着迷,如今真的来到了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魔力:从死海出来必须要马上洗澡,回到酒店洗了澡后就和台湾小伙伴去吃饭了,晚饭吃的当地特色菜,还是我最爱吃的那几道。自己出来一个多星期了,今晚吃的是最丰盛的,因为人多点的也多,能吃到很多菜,每人17.5 JOD:接下来的两天我都要和他们拼车,拼车费用每天10 JOD。明天就要去约旦的“招牌”——佩特拉了,十分期待!Day 9 约旦 佩特拉 今天又要去新的地方了,我们继续南下,打算去赫赫有名的佩特拉古城。我觉得这趟自己出来玩儿运气特别好,虽然在夏天很热,但这一趟西亚游来的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每天的天气都特别好,艳阳高照,心情也好。我们沿着死海公路一路南下,突然发现原来白天的死海是这么美,眼光下海水特别蓝,真是秋水共长天一色,海岸线是渐变的颜色,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美的海岸线:希望我的入镜没有破坏这美景:好喜欢这个画面,大自然的奇妙:人在画中游:看完死海继续上路。一路自驾走走停停特别自在,接下来我们经过了穆吉布国家公园。这个景点我在来约旦前有了解过,也是孤独星球推荐的约旦景点之一,但不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景点类型,当时就略过了,做攻略的时候并未把它加入此次的行程计划。可是没想到居然这么有缘,我们自驾就从它的门口经过,所以还是进去看看:穆吉布自然保护区(Mujib Biosphere Reserve)在上一个冰河时代,死海的水位比海平面低180米,比今天高出240米。它淹没了沿着河岸的峡谷较低的区域,这些峡谷变成了海湾,并开始堆积沉积物。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大约2万年前,湖水水位下降,再次出现的峡谷被泥灰湖堵塞。大多数峡谷设法切断了堵塞的出口,恢复了较低的路线。然而,瓦迪·穆吉布却通过在砂岩中破开一条裂缝,抛弃了原先的出口。这条狭窄的裂缝成为一个巨大的排水盆地的瓶颈。这些年来,裂缝被冲刷得更深,形成了穆吉布河峡谷。(Wadi Mujib全景,图片来自网络):穆吉布自然保护区地图位置:穆吉布国家公园保护区位于死海以东的山区,约旦河谷南部,安曼以南约90公里。1987年,皇家自然保护协会(Royal Society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创建了一个212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在区域和国际上都很重要,特别是对保护区所支持的鸟类生命来说。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Mujib生物圈保护区。它向北和向南延伸到克拉克和马达巴山脉,在一些地方达到海拔900米。这个海拔1300米的变化,结合了山谷里常年从7条支流流出的水流,意味着瓦迪穆吉布河拥有壮观的生物多样性,至今仍在探索和记录中。保护区由多山、多岩石和稀疏植被的沙漠(高达800米)组成,悬崖和峡谷穿过高原。对于每年在非洲和欧洲东北部之间的东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飞行的大量候鸟来说,该保护区不仅是栖息鸟类的栖息地,也是一个安全的中途停留地,Mujib复杂的河流系统和全年的水流使其能够支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迄今为止,已录得超过300种植物、10种食肉动物和许多永久和候鸟物种。一些偏远的山区和山谷地区很难到达,因此为稀有的猫科动物、山羊和其他山地动物提供了安全的庇护所。这里的门票印象中好像是20JOD,进来的时候我和门口的景区管理员说“我们沿途路过这里,觉得这里很漂亮,想进去看看,在河谷入口处拍拍照就好,很快就出来”,结果他同意让我们进去了,没花钱进来好开心:这里是海平面以下410米,Mujib生物圈保护区也是地球上最低的自然保护区。它崎岖而壮观的山脉与死海海岸接壤,被几个河流密布的峡谷所分割,这些峡谷提供了约旦最好的河流和探险之旅。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色和通过Mujib高速流动的河流的挑战使保护区成为约旦最受欢迎的自然景点之一:这里非常适合探险,可以徒步也可以漂流,是约旦很不错的户外体验项目,每天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喜欢探险的游客前来此地,不过要做好湿身的准备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很好,也很安静,感觉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里面待了15分钟左右我们就出来了,继续赶路。在此我要夸夸约旦的公路,一路的风景太美了,生猛、大气、原始,是我喜欢的:路两边都是沙漠,时不时还能见到沙漠龙卷风:去佩特拉自驾要经过一座山,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休息了一会儿:看下去真的太美了:漫天的黄沙,寂寥的公路:这一路,风沙四起有多美:最精彩的公路旅行:大约开了一个半小时的车,我们顺利到达沙漠中的奇迹——佩特拉:佩特拉古城(Petra)佩特拉古城(公元前9年--公元40年),纳巴泰人统治时期的首都,是约旦南部的一座历史古城,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佩特拉这个世界奇迹无疑是约旦的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旅游景点,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2007年7月8日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佩特拉古城位于约旦南部沙漠,距首都安曼约260公里、海拔1000米的高山峡谷中,这条狭窄的峡谷也连接着死海和亚喀巴海峡。佩特拉一词源于希腊文“岩石”(petrus),很可能《旧约全书》中称的“塞拉”(意义也是岩石),即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但也有学者认为《旧约》中的塞拉只是指石头,而不是一个城市的名字。 历史沿革:佩特拉古城到底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公元前 1 世纪时极其繁荣,公元 106年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所以现在还能看到很多在古罗马文化中常有的建筑特征。公元363年,大地震摧毁了大部分城市,也开始了它的没落。洪水、地震加上贸易路线的变化是佩特拉古城最终没落被遗弃的根本原因,除了当地的贝都因人以外,其他人都抛弃了这座古城。直到1812年,一个瑞士的探险家Johannes Burckhardt重新“发现”了佩特拉古城,他把自己打扮成了阿拉伯人以骗取当地贝都因人的信任,当地人带他找到了“失落的古城”。之后佩特拉古城就成为了西方人心中一座美丽又迷人的古城,吸引了无数游客,到了20世纪,佩特拉成为旅游圣地,同时也成了考古学家研究的重要的课题之一。首批当代考古队考察了佩特拉的石雕墓地和庙宇后,研究者们确定佩特拉建筑融入了埃及、叙利亚、米索不达米亚、希腊以及罗马的建筑风格,展示出一个多国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风貌。 玫瑰城:佩特拉遗址几乎是全在岩石上雕凿而成,岩石带有珊瑚宝石般的微红色调,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亮。特殊的地貌使它呈现出绝美的颜色,远观垒垒石窟构成的楼群,好似天上琼楼仙阁,尤其在朝阳和晚霞的照射下,整座城市就会变成玫瑰色,所以佩特拉又称“玫瑰古城”。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伯根在诗里赞美它:“令我震惊的唯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这座方圆20平方千米的古城,寺院、宫殿和住宅等建筑物都在岩石上开凿出来,蔚为壮观。佩特拉古城 不仅仅是一个奇迹! 开放时间:夏季6:00-18:00;冬季6:00-16:00门票:一天50 JOD;两天套票55 JOD;三天套票60 JOD,12岁以下儿童免费。持Jordan Pass免费 导游讲解服务(个人或团体都适用):① 主路(4KM)50 JOD;② 主路+纪念碑(6KM)70 JOD;③ 主路+修道院(8KM)70 JOD 马车服务(可坐两人)双程费用:① 游客中心到财政部往返(4KM)20 JOD;② 游客中心到博物馆往返(8KM)40 JOD 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http://visitpetra.jo,里面有关于佩特拉景区的详细介绍,还有中文版。 佩特拉里面非常大,有20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海南省的三沙市那么大,如果全部走完正常需要5天时间,如果想看完精华部分,3天时间最好;如果想有选择性的挑选自己喜欢的三四条路线,2天时间也可以玩的不错了;如果只是想看看比较著名的几处景观,那么1天也可以。一般来讲,我比较建议2天,如果时间允许,3天最好。 佩特拉景区内有8条徒步路线:每条路线都有全程长度、所需时间,还有相应的到达难度: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线路一的长度最长,但难度上却相是最容易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佩特拉地势复杂,线路一基本都是平地,走起来会相对容易,而其他线路基本都要翻越高山,路不好走,台阶也比较陡,所以徒步的难度会增加。每条线路平均耗时3个多小时,这也是为什么在佩特拉如果只待一天远远不够的原因。游玩佩特拉是非常需要体力的,出入口只有一个,就算走的再远,也要在当天景区关门前原路折回,所以最好能带点干粮,穿最舒适的衣服和鞋子,注意好防暑防晒,多补充水分。其中,第1-4条路线是最多游客尝试的路线,如果你在佩特拉停留时间充裕、并热衷徒步探险的话,其他四条路线也可以尝试。来看一下最受欢迎的4条路线:线路①:主线(Main Trail)长度:4.3公里(从访客中心至少女宫位置)耗时:2-2.5小时难度:易该线路是佩特拉访客最多的线路,从访客中心出发,穿过西克峡谷到达卡兹尼神殿,接着游览皇家墓冢群和柱廊大道,最后在少女宫殿结束。 线路②:皇室墓地线(Al-Kubtha Trail)长度:1.7公里(从访客中心至卡兹尼神殿制高点位置)耗时:2.5-3小时难度:难本线路从访客中心出发,穿过蜿蜒的西克峡谷,欣赏沿途的壮丽古迹,来到古老的佩特拉城。您可游览著名的“佩特拉门面街”和石砌的罗马露天剧场,探秘错综复杂的“皇家墓群”,去瓮墓、丝绸墓、科林斯墓和宫殿墓一探究竟,然后抵达胡布萨高台和蓄水池,尽情享受古城摄人心魄的美景。沿着主路行至露天剧场,到达剧场外的休息室后右转,拾阶而上即可见瓮幕。来到卡兹尼神殿至高点后就可以下山返回了,参观圣殿(Nymphaeum),然后重新回到主路上。 线路③:高祭坛线(High place of Sacrifice Trail)长度:2.7公里(西克峡谷出口至Oasr Al-Bint庙位置)耗时:3.5-4小时难度:难正如其名,高台位于高于佩特拉主区之地,若想来此处,陡坡攀爬在所难免,然其绝美风光定会让您甘之如饴。从西克峡谷而出,不多几步便是该线路的起点,而西克峡谷即为您攀登古纳巴泰梯级之处。在最高的地方,您可放缓脚步,沉醉于全景的壮丽之美,然后再右转往下走,去发拉萨峡谷(Wadi Farasa)游览雄狮喷泉、花园餐殿、罗马军官墓穴和文艺复新墓地,发掘中的公元1世纪神殿(Az Zantur excavation)。沿主路到达佩特拉门面街,然后离开主路左行,至剧院停步,您将看到通往祭祀高台的的阶梯。 线路④:代尔修道院线(Ad-Deir (Monastery) Trail)长度:1.2公里(博物馆至代尔修道院位置)耗时:2.5-3小时难度:难该线路的起点正是主路的终点,从佩特拉城内的博物馆(近贝森餐馆)出发。 沿着线路北上,寻访古迹,略走一段路后,您将抵达狮子餐厅,位于峡谷的左侧,面积很小。继续前行,拾石阶而上,修道院即在眼前,它包括数间凿于石中的厅室,四处雕刻着十字的装饰。参观完毕,再往上行,不久就来到代尔修道院——欣赏该片区风景的绝佳点。这段路程较为艰难,要登上数百阶级台阶,想走到顶头,必须要有很好的身体。或者,您也可以雇一位导游带您前往。 我到达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下午两点,来不及休息,下了车就直奔景区入口了。我们在访客中心出示Jordan Pass,还买了佩特拉之夜的门票,每人17 JOD(佩特拉之夜不适用Jordan Pass),还雇佣了一位英文讲解导游,带我们逛完主线,费用50 JOD(我们平均每人12.5 JOD)。我们今天走的是线路①主线和线路④修道院线,路线如下:进入景区就可以见到道路两旁的山上大大小小的山洞墓穴,在佩特拉景区内你会看到成百上千个这样的山洞墓穴,这些墓穴有一些被贝都因人居住着。墓穴上方多会见到向两侧方向自下而上的对称式阶梯雕刻(见下图右侧),古人凿这些阶梯是为逝者建造通往天堂的路:还有当地的贝都因小孩儿在放羊:我特别喜欢看这个画面,每次看都会嘴角上扬:羊群整齐的在山楞间避暑休息:发现一只很有镜头感的羊:再往前走,在道路左边会看到一座比较明显的山体雕刻Obelisk Tomb and the Triclinium,译为方尖碑古墓,这座著名的石碑是公元1世纪由纳巴泰人(Nabataeans)雕刻而成的。在古墓上耸立着四座小金字塔(nafesh)方尖碑,还有一座浅浮雕的壁龛,它代表着在埋藏在这里的五个人。在其下方是两层的宴会厅(Triclinium),上层室安放遗体,下层供祭奠和用餐。在石碑的背面则是用纳巴泰语和希腊语两种语言铭记的墓志铭。上面写着“Abdomanchos”的字样,说明该古墓是在马里卡二世(Malichus II 40- 70 AD)统治时期建造的,为其本人与家族墓室:再往前走可以见到一座水坝,在公元前1世纪,纳巴泰人就在这里建了一座82米长的石砌水坝,以防止洪水从蛇道进入城市,而现在的水坝是在1964年在原基础上重修的。 大坝于1964年由政府翻修,翻修采用了纳巴泰时代的旧有建筑方式。整座大坝是为了保护都城免受洪水的侵袭,而过去在雨季,山洪常常会光临这座城镇。这座大坝将洪水改向流入隧道,保护佩特拉古城免受洪灾,这座隧道也被后世称为“黑暗隧道”(Dark Tunnel)。历史证明了这项水利工程卓有成效,这座大坝也代表了纳巴泰时代高超现代的建造技术。在发掘期间,人们发现这座古城的旧称是“Raqeem”。但是在希腊人来到这里后将其更名为“Petra”,意思是岩石之城。下图可以了解佩特拉的防洪和系统,他们不仅做了防水堤坝,还将洪水流向做了改道,相当智慧:再往前走,就会看到一条好像在大山中间劈开的一条狭长的通道了,这里就是西克峡谷:这条通道在石山的裂谷里,弯曲狭长,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蛇道”,这里是进入佩特拉的古老通道,起点位于大坝,而终点则位于拱顶的另一端,这条岩石拱顶的长度约为1200米,宽度在3至12米之间,高度约为80米,大多数岩石都是天然形成的,其他的则经纳巴泰人之手雕刻而成。通往城市的主路Siq以大坝(Dam)为起点,结束于Treasury神殿。这个岩石隧道的长度达到160米,宽度为3至12米,高度则达到80米。Siq的主要部分是由天然岩石构成的,其他则由纳巴泰人雕刻而成: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并很特殊,唯一的入口就是狭窄的西克峡谷。此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全长1.5千米左右。进入峡谷,甬道回环曲折,险峻幽深,路而覆盖着卵石。峭壁上的岩石,在风雨长期作用下变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顺峭壁仰望苍穹,蓝天一线,壮观而又美丽,“一线天”的名称由此而来:西克峡谷是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与美国羚羊谷类似的裂谷式自然奇观。这条天然通道蜿蜒深入,直达山腰的岸石要塞。西克山峡幽暗狭窄,回声荡荡,谁能想到在这山峡尽头竟隐藏着一座令世人惊叹的文明古城:这是圣经里摩西曾走过的地方:峡谷的岩壁上还凿有大大小小的神龛,据说商队经过都要祭拜下图中纳巴泰人崇拜的神灵Dushra祈求一路平安:佩特拉在鼎盛时期居住了约3万人口,那么如何在如此干燥的沙漠中解决人们的用水问题呢?他们又是从何处引水呢?在峡谷的两侧我们能看到古老的水渠遗迹,水渠是在岩石上开凿而成,主要目的是收集雨水,水渠内刷了一层灰泥以减少污染,同时也可以进行水质过滤,最终使山上的雨水引向蓄水池,在佩特拉城内约有大大小小200个蓄水池,共可储存约5千万升的水,足够每年10万人使用。除此之外,聪明的纳巴泰人还会把水高价卖给远道而来的商人:在很多山岩间还隐藏了陶制水管,这些水管可以引向城市的各个角落,组成佩特拉王国发达的水利网络,水管由数万段一尺长(约三分之一米)的陶制柱体拼接而成:水管必须要与地面保持一定角度才能使雨水顺利流下:而角度一定要适中,角度太大会使水流冲击过大,导致陶管连接处破裂漏水,角度太小又会造成水流过慢过小,聪明的纳巴泰人精确的计算出了水管于地面4°的倾斜,这会让水流速度刚刚好:城内的用水解决了,那么城外50万人的用水如何解决呢?城外的水引自远处的摩西谷地(Wadi Musa),也就是传说中摩西凿出的12口水井中冒出的山泉水:大家看电影都经常看见,罗马帝国的军队最厉害就是摆阵,在这么狭窄的路上,摆不了阵,罗马帝国如何打败这里的纳巴泰人呢?答案就是“断水计”,他们把纳巴泰人唯一的引水通道切断了,从而逼迫纳巴泰人降服。峡谷的四壁都使用了纳巴泰雕塑进行装饰,它们大多数代表着各种神明。这些神像与雕塑就放在水渠的旁边或者非常靠近的地方,因为纳巴泰族相信水是纯洁神圣的。下图中可以看到一组残存的石刻雕塑,前面为牵骆驼人的下半身,后面是骆驼的脚:而实际上,这是一组骆驼车队石雕,因为他们给纳巴泰王国的统治者带来了财富,所以雕刻他们以纪念,而千年风雨的侵蚀已经看不到原貌了,完整雕刻可以参考下图:佩特拉这座古城已经被历史遗弃,至今仍在此居住的是贝都因人,景区内你随处可见到他们:贝都因人是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沙漠荒原地带。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贝都因人酷爱自由、不受拘束、勇敢好义,不受部落以外的政权制约,游牧民族的血液让他们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佩特拉现有两万多贝都因人,原住在峡谷的山洞和帐篷里,现因佩特拉景点开发而迁至政府建造的定居点,以在景区向游客出租骆驼、马、驴等为生:乍一看你会觉得他们的样子很像强尼戴普演绎的加勒比海盗形象,但他们会告诉你,其实在造型上是Johnny Depp模仿了他们。他们眼睛周围的眼线是用石头的矿粉涂抹的,用以防止风沙进入眼睛,也有防晒的作用:在阳光下,山岩呈现出层次不同的奇妙色彩:在峡谷间穿梭的马车:公元1812年,佩特拉被一个名叫约翰·伯克哈特的瑞士探险者重新发现。此人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他听说一个被瓦迪穆萨群山保护的城市竟遭至难以置信的毁灭性破坏。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因此试图达成一个目标,来表示对亚伦(圣经中人物)的敬意,我要寻找谷地尽头的亚伦墓。”谷地应就是传说中被群山包围的佩特拉。他知道当地的贝都因人从未见过欧洲人,他们对任何陌生人都抱着猜疑和敌意,为了不招致他们的惊觉与怀疑,贝克哈特精心制订了周密的调查计划。他装扮成阿拉伯穆斯林朝圣者,蓄了长须,改名为埃布拉罕·依布·阿布道拉。由于他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和丰富的伊斯兰教知识,沿途被误认为伊斯兰教的学者而未引起怀疑。他雇了一个当地的向导领他去亚伦墓,表示希望能敬献一头山羊,一切依计划进行:走过狭长、险峻的西克峡谷,惊人的一幕出现在他眼前,他不露声色,只是匆匆巡看了法老宝库和厄恩墓,马上断定他脚下的城市就是传闻中的佩特拉,他在日记中写道:“瓦迪穆萨的毁灭,可能就是指古城佩特拉。”惊人的发现纵然令他激动万分,但他未敢久留,只呆了一天就离开了佩特拉。他是第一个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尚还存在的西方人。这一天是1812年8月22日:当我穿过蜿蜒的峡谷,即将看到这叹为观止的景象时,我可以体会瑞士探险者约翰·伯克哈特的当时惊喜的心情:越来越近的激动:然后就见到了激动人心的卡兹尼神殿,人们也成它为“宝库”:卡兹尼宫殿(Khazneh)卡兹尼(Khazneh),也称宝库(Treasury),建于纪元初年,其建筑特色具有典型的古希腊后期建筑风格。这一建筑的设计风格与其说是纳巴泰式,不如说是古典式的。这是一座在山岩中建成的巨型建筑——其正面宽27米,高40米,是约旦古城佩特拉最精致的寺庙之一。它有古典希腊风格的建筑,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整个殿门分两层,下层有六根罗马石柱,高10余米,门檐和横梁都雕有精细的图案。殿门上的约3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天使、圣母以及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宫殿中有正殿和侧殿,石壁上还留有原始壁画:卡兹尼神殿亦被称为“宝库”是因为传说这是历代佩特拉国王收藏财富的地方。古人在佩特拉的岩壁上刻有纳巴泰文提示“这坟墓是神圣的,里面的任何东西都不可改变或移动”:神殿的顶部有一个石瓮,根据当地的神话,埃及法老的宝藏即隐藏其中,以前许多冒险者曾尝试用枪击这只瓮以获取其中的财宝,然而却什么也没有,现在还能见到上面斑驳的子弹孔:在神殿两侧我们可以见到与建筑整体显得格格不入的两排标记,考古专家表示,这些便于攀爬的标记并非与神殿同一时期开凿,很有可能是后期盗墓者为了盗取神雕顶部的石翁而凿成的,而另一种推测是在神殿建成的后期,后人为了对神殿进行定期维护而开凿:那么,如此坚硬的山岩,是如何凿出让世人惊叹的神殿的呢?专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神殿是自上而下凿出的,首先要登上山顶一侧:然后凿出一条缝隙:随后每隔一定距离在山岩上插入金属管,并在上面铺上木板,这样工匠就可以站在木板上进行雕刻了:先雕神殿的顶部:雕出的石块废料堆积在下面就会形成一定高度的山坡,工匠也可以踩在上面进行作业:这样一层一层的往下雕刻,最终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不愧为世界新七大奇迹:外貌十分壮观精美的神殿,内部却十分简陋,只有空空如也的一间中央主厅外加三间小厅,这不免让人疑惑,它的真正功能到底是什么:在神殿前方地面有一个被铁丝网封住的地下室,目前不对游客开放,这里在2003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也正是这次发现揭开了卡兹尼神殿真正用途的面纱。地下室里分很多个小房间,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陶器,包括碗、碟、香座、油灯、爱神小塑像、骆驼小塑像等等:除了这些工艺品,还发现了13具人类骨骸,他们都来自纳巴泰皇室家族,在公元前9年至公元40年的阿雷塔斯四世统治期间,这里葬着他的直系亲属,所以,卡兹尼神殿下方实际是一座地下皇陵,而神殿则是祭祀大厅,是皇室家族的宗教仪式中心,所以这里实际是为死者建造的陵墓:神殿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色彩,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阳光照耀下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沙石壁闪闪烁烁,无比神奇:在神殿的左前方有一个山洞,乍一看并不起眼,但如果站在洞里往外拍,角度绝佳:大片儿既视感:一天中不同的光照,会让神殿呈现不同的色彩,刚刚是红褐色,现在是橘色:贝都因牧民的骆驼:在神殿的右侧前方,会看到在两座山的缝隙间人工铺砌的石砖墙,这个人工“围墙”有2000多年历史了,是防洪用的,佩特拉地势地,如果不做好防洪准备,每年洪湖水来的时候这座古城很容易就会被淹没,古人在这里建围墙,就是为了保护神殿:走过卡兹尼神殿就到佩特拉市中心了,周围有很多建筑和墓穴:在道路的左侧是浮雕大街(Street of Façades),这里能见到成排的山岩雕刻:Ashesho之墓位于这片雕塑群的南部,从这里可以俯瞰西克峡谷外部。Anesho曾是Nabatiyeh Shaqilh II女王的宰相,这位女王曾在公元70至76年作为其子Rabil II的监护人行使统治权:山岩的层次清晰,能看到美丽的自然纹路:又见到了一个贝都因人,有趣的是,我在佩特拉的这两天几乎没有见过贝都因女人,这一点和我在肯尼亚马赛马拉见到的马赛部落非常类似,女人们都在家带孩子做饭做手工制品,男人在外赚钱: 骆驼和我,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张照片:浮雕大街(Street of Façades)名字来源于雕刻在崖壁南侧的纳巴泰式墓碑,当你经过卡兹尼神殿时,西克峡谷开始逐渐延伸,直到与开阔空间融为一体。很多碑刻已被自然岁月侵蚀,人们相信这些碑刻代表着这座城市的高级官员:再往前走,你会见到一座古罗马剧院,这座剧院就位于浮雕大街高处的山麓一侧,剧院共分三段座位,由其间的过道分割,剧院可容纳4000名观众。整个古迹是国王Aretas四世统治期间建造的,而之后的罗马人则重修了舞台后墙:剧院对面有一座山,直通2号线皇室墓地线(Al-Kubtha Trail),我爬了一段,坐在山沿往下看,可以见到浮雕大街全貌,包括古罗马剧院:而在山的这边仍有很多皇家墓地,这里的墓地要比对面山上的精致很多。下图的左半部有四座重要的陵墓,从左至右分别是:宫殿墓(Palace Tomb)、科林斯墓(Corinthian Tomb)、丝绸墓(Silk Tomb)、金瓮墓(URN Tombs):仔细看这些建筑群,你会发现纳巴泰建筑融合了多重文化的建筑元素,可以说是各取所长、集于一身。这些墓穴群曾被认为是房屋,它们开凿于海拔914米的难以到达的岩石中:纳巴泰特色的“阶梯式”山墙压顶装饰,体现了埃及和亚述建筑的风格。整个建筑重点放在正面,内部则是毫无装饰的巨室:这种“阶梯式”山墙压顶装饰在细节上略有不同,有的阶梯中间处相连接,有的则断开。考古学家推断,这种不同主要取决于墓穴门楣的宽度,由于阶梯层数固定,且每层阶梯又有固定的尺寸,因此,门楣较宽的,阶梯就会向两侧拉伸,中间处会断开,门楣较窄的,两侧阶梯就会连接起来:Uneishu Tomb:佩特拉墓穴由粉色的砂岩构成,也掺杂着很多其他颜色。有的碑上的雕刻暴露在风中,受到侵蚀而无法辨认。有足够的考古学方面的证据表明,早先的佩特拉既不是玫瑰红的也不是类似鲑鱼的粉红色,而灰泥粉饰,与现今看到的情况完全不同:牵毛驴的贝都因牧童:佩特拉的砂岩石刻坟墓,层次分明的艳丽色彩:大自然的馈赠:骨灰坛墓穴(Urn Tomb),也称金瓮墓,名字来源于三角形楣饰顶端的骨灰罐。该建筑大约形成于公元70年,它位于一个柱廊庭院之上。在正面上方高处有三个壁龛,它们通往三个小型墓室,但在公元446年时这里曾作为拜占庭教堂。墓室内呈正方形,高18米,长宽各20米。罗马人占领时期,下面增建了拱形建筑,设立了司法人员的办公室和监狱,当时是罗马帝国佩特拉行省的司法机构所在地,也被称法庭(The Court):接下来,我没有继续走2号线皇室墓地线(Al-Kubtha Trail),而是返回了古罗马剧场,我要前往4号线代尔修道院线(Ad-Deir (Monastery) Trail),途中会经过佩特拉城内最大型的建筑——古罗马大神殿,有关大神殿的故事,我会在明天详细讲解。到这里,景区讲解员就要与我们分别了,我与台湾小伙伴们也要在此分头行动了。修道院在山顶,正常走山路上去大概需要40分钟,今天我走了太多路,脚也累了,所以突然想试试骑毛驴上山。这时,一个贝都因少年牵着一头骡子走了过来,骡子要比毛驴体型大一些,是马和毛驴杂交的产物。我和他谈好了价钱,从这里到山顶,再返回到卡兹尼神殿,一共15 JOD,这个价格稍贵,但也没办法,贝都因人基本垄断了景区内的所有交通工具。骡子身上挂着一个蓝色的小音箱,里面放着轻快的阿拉伯音乐,贝都因少年在身后跟着我,此情此景,脑海中又浮现出了阿凡提的画面:对于第一次骑牲口的我来说,还是有些怕怕的,骑在骡子身上感觉自己重心很高,会左摇右摆的骑不稳,很怕自己会被甩出去,需要时刻找平衡:沿着岩石上开凿出来的梯形盘山道拾级而上,两侧隆峰峭壁,没有任何保护措施。骡子往上走需要与岩壁形成一定角度,有时候山岩陡峭甚至会接近90度,骡子一旦脚下一滑,我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不过还真是很佩服这种动物,他们不仅会记路,而且纤细的四肢竟可以牢牢地“抓”住岩壁,好像在悬崖峭壁间轻盈舞动的芭蕾舞者:走了五公里,爬了1800级台阶,终于在山顶见到了代尔修道院:代尔修道院(AL-Deir)代尔修道院是佩特拉规模仅次于卡兹尼的建筑,是纳巴泰人沿山劈凿而成的一座皇家墓室,在罗马和拜占庭时期被作为修道院。正面宽50米,高45米,前面有8根巨大石柱,是佩特拉最大的石凿建筑,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的King Rabel II时代。代尔修道院是进行宗教庆祝活动的重要场所,内部两侧放置着两排座椅,后墙旁则有一个祭坛,上面放置祭品,纳巴泰人供奉两个神:杜莎里斯和阿尔乌扎。这里的祭台有排水道,可能是用来排放血的,有迹象表明,古纳巴泰人曾用人来进行祭祀:1839年,由大卫·罗伯茨绘制的《修道院》(Ad Deir),几乎和现在的没有差别:石缝里长出的顽强的小黄花:在不同颜色花朵的映衬下,修道院显得柔美动人:相机放在地上自拍,不错的角度:乱入一只汪,能爬到这么高的汪绝对不是一般的汪,感觉比我们家的汪思想觉悟高多了:再来一张横版,如此敬业的摆pose,简直超模素质:和谐的画面:相比卡兹尼神殿的宏伟,我更喜欢代尔修道院的柔美纯净,它孤独的屹立在山顶,柔美俊秀,散发着迷人高冷的气质:一个人在山顶安静的独享这般美景,日落西山,无比惬意:小小的我:快日落了,我也该下山了,和骡子的主人——贝都因少年合个影:回到卡兹尼神殿后,我又坐下等了一会儿,晚上快8点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布置佩特拉之夜了:佩特拉之夜(Petra Night)佩特拉之夜是一场夜间演出,在烛光下欣赏这座用巨石建起的古老城市,探索这个世界奇迹。佩特拉古城之夜在每个周一、周三和周四举办,于20:30从佩特拉游客中心出发,并且在约22:30由持证导游将您带回游客中心,此次非凡的体验在从Siq到卡兹尼神殿的行程中开启大幕,在这条通道沿线点燃的1500根蜡烛使整条峡谷极为壮观美丽。门票:17JD(不适用于Jordan Pass),12岁以下儿童免费 时长:2小时时间:每周一、三、四晚20:30 工作人员在地上摆蜡烛和灯:蜡烛外面包着一个纸袋:摆好还是很壮观的:客观的评价,这个佩特拉之夜让我有些失望,也不值得花17 JOD来看,无非就是一个人在吹一种类似中国的萧的乐器,在观众间来回走动,或是一个人用阿拉伯语吟唱圣诗,因为光线很暗,根本看不清演出者的样子,演出节目也非常单一,娱乐性不足,大概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有点忽悠。而且,照在神庙上的光是彩色的,显得非常儿戏,拍出照片的效果也很奇怪。所以,网上的佩特拉之夜是这样的:而我拍出来的是这样的(宝宝尽力了),心酸:就在这有些诡异的灯光中结束今天的旅程吧,明天佩特拉再继续。Day 10 约旦 佩特拉佩特拉古城(Petra)今天是我在佩特拉的第二天,我决定漫无目的的随便走走。依旧要从景区入口处进来,经过漫长的峡谷蛇道:今天这段路比较熟悉了,走的也快了:每一次看峡谷都会有新的收获,总能发现新的颜色和纹理:远处有清脆的马蹄声传来:越来越近了:在眼前经过:熟练地找到了Treasury宝库:卡兹尼是从陡壁上雕凿出来的,宫殿分上下两层,底层有6根直径2米的古罗马式石柱支撑着前殿,显得很雄伟,上层有6根半圆形的石柱依山壁凿出。在石柱的中间,矗立着圣母和带翅膀的武士的雕像。石宫的顶部,也有一些造型奇特、左右对称、线条粗犷、画面清晰的雕像:卡兹尼是人类建筑史上伟大的艺术品,它完美的解决了结构、承重、力学等专业性问题,让建筑学家为之着迷。神殿的六根柱子看似是支撑整个建筑物的基石,事实上并非如此:卡兹尼神殿曾出现在17世纪画家David Roberts的一幅写生画中,画中卡兹尼神殿下层的第三根柱子是断裂后倒在神殿前的:这说明神殿下层的承重点在中段的梁楣,或是山体本身,而非这6根柱子: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这位爱冒险的写生画家,戴维·罗伯茨(1796-1864),苏格兰艺术家。1838年他在埃及。次年,他访问了叙利亚和约旦。在佩特拉及其周围逗留期间,他绘制了一系列14幅非常详细的彩色图画,这本集子最近已全部和彩色地重新出版。以下是他在1839年绘制的佩特拉皇家墓穴群:绘制的代尔修道院,和现在基本无差:卡兹尼神殿的老图片,摄于1900年3月:照片中已经可以看到神殿的其中一根柱子断开了,应该是地震导致的:只留下了根基的一小段:1961-1962年,卡兹尼神殿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作:主要是对第三根断裂的柱子进行拼接修复:以及对其他根部受腐蚀的柱子进行修补:最后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完整的样子:在这里我又见到了昨天提供我骑骡子上山的贝都因少年,他给我拍了很多照:各种角度:这里也是个不错的角度,把我拍成2米腿:这个贝都因小朋友看我在这里拍,他也学我摆了一个一样的pose,好可爱:今天才知道这个贝都因少年名叫Audy,他还有两个好兄弟,也在景区谋生赚钱:他们脸部的样子很有特点,深邃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之前有说过,他们眼睛上涂的“眼线”有防风沙和防晒的作用,这很符合游牧民族长期在野外生存的特点:他的英语很流利,今年17岁,最常对我说的两句话是“Why not”和“Don't worry”,我每次希望他帮我拍照的时候,他都会说“Why not”,而每次我觉得山上危险有些担心的时候,他就会说“Don't worry”:感觉卡兹尼怎么也拍不够,总想再多看一眼:在古城中心,会看到一处很有古罗马标志的建筑群遗址。佩特拉古城被罗马吞并之后,受到了拜占庭的影响,修建了有柱廊的街道和教堂。在这里会看到一排大神庙的廊柱遗址:圆柱大街(Ancient columns of the Great Temple)这座大街体现了纳巴泰时代的原始风貌,在罗马统治期间这条大街得到了重新修整。这也是佩特拉古城的购物圣地。这条街道在公元前106年进行了重建,宽度为6米:在路的尽头有三扇大门,主门通住Qasr Al-Bint神庙的神圣庭院。在大门的入口之前拾阶而上即可进入神庙,而在另一侧则是Black Winged神庙,这里侍奉着Lat 和Uzza神,他们是纳巴泰主神的左右手。在柱廊街道的起点处,右侧是水神像(Nymphaeum):这条街道以水平纵向方式铺就,使车辆的移动更加方便,石板中部拱起形成一定弧度,便于排水,整条街道下方也安装了纵横的水渠,在山谷对面水槽中的水流入这里。考古学家通过专业仪器探测出了埋在街道下方的水渠网络,古人用智慧造出了一个成熟的水利系统:再来说说曾经是当地最大型的古罗马式建筑——大神殿:大神殿(The Great Temple of Petra)“大神殿”综合建筑群是整个佩特拉地区最大的考古点。自1993年以来,来自布朗大学的考古学家将庙宇作为重点考古挖掘点开展了集中研究。该项目得到了约旦考古部的赞助。面前的大神殿遗迹占地7000平方米,由南北部的通廊玄关(a lower temenos)、两坐半圆结构的谈话间及两侧宽广的楼梯以及上层的神庙主体构成,这是一处神圣的场所。在神庙下层东西部有着三根柱廊。在这里,巨大的六边形石灰岩板被铺在错综复杂的排水系统之上。神殿的檐壁上有着精心描绘的花卉与叶形装饰,使用了石灰岩作为材料,这都体现了公元前一世纪末的纳巴泰圣地风格,这个民族将热爱自然的传统与古典主义精神相结合。在拜占廷时代到来之前,大神殿一直被看作是一处圣地。大神殿的外墙有着红白相间的墙体,在当年玫瑰红色的环境中必然更显瑰丽。神殿采用了四柱式风格(四根巨大的前侧石柱),有着纳巴泰建筑常见的坚固外墙体。建筑高度约为15米,加上廊柱与檐部,神殿的高度还要达到18米以上。大神殿东西宽度为28米,长度则为40米:考古学家发现,实际上,这里不仅有神殿,还有喷水池、蓄水池、水道,甚至在蓄水池下方平台的花园中还种起了种类繁多的珍稀植被,这对于环境恶劣的干旱沙漠来说是极其奢侈的,然而,纳巴泰人居然奇迹般的做到了,他们把这里变成了远古世界的拉斯维加斯,一个现代化的王国!然而,佩特拉的富有得益于纳巴泰人先进的水利技术,但颇具戏剧性的是,最终导致它毁灭的,也正是洪水和地震:上面的资料找的我好辛苦,哈哈,画风回来继续上路。骑马路过的贝都因两兄弟,后面还可以看到在陡峭的山岩上凿出的阶梯,我这种平衡感差的人看着都脚软:今天我选了一匹比昨天更大的骡子,它看起来很健康,足有小马那么高,但选完就有点后悔了,因为它体型大,我骑在上面也离地更高,爬山的时候感觉更加失重,生怕一个没抓稳就栽下去了:昨天走了主线和修道院线,今天走的路线是线路②皇室墓地线(Al-Kubtha Trail),这条线路看似很短,但其实路途都在陡峭的山岩上,特别不好走,爬上去需要一个多小时。为方便大家了解,我重新上一下图:走到了皇室墓地的位置,半山腰处可以看到四座墓地,这四座墓地在昨天的行程中也提到过,在我身后的就是宫殿墓:宫殿墓(Palace Tomb)宫殿之墓位于科林斯之墓的北侧,宽49米高46米。墓穴下侧由12支精美的柱子与四扇大门组成。其上是18根石柱。四扇大门分别通向四间墓室,其中一些墓穴被刻入墙壁之中。由于整个墓穴形似一座宫殿,它也因此而得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没有深入的进去这四座墓地探个究竟,现在想来有些遗憾。然后便继续上山了:骡子身上没有明显的可以抓的地方,我对骑动物又不在行,爬坡的时候很难掌握平衡,所以我被左右来回荡着。我的命,是这匹骡子给的:在佩特拉骑骡子跟着贝都因人上下山真的是种非常奇妙的体验,感谢这位叫Audy的少年带路并帮我拍照:上到一定高度,往下看都需要勇气:有种骑小白龙西天取经的孤独悲壮感:上到山顶,一片寂寥:这里可以俯瞰罗马剧场:这里有个小棚子,可以歇歇脚:夕阳山顶,很美好:模特Audy,很有生命感的一张:我还在欣赏景色的时候,Audy不见了,然后转眼见到它竟是在山岩间,露出了一个脑袋,很佩服他利落的手脚,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前提下,竟然徒手攀岩这么娴熟:看我如此惊讶,他告诉我,他的家在山洞里,每天回家都要爬山:这里还是一个观察卡兹尼神殿的绝佳角度:岩石的矿物质与阳光的照射,让这片彩色的沙漠充满了神秘与浪漫:卡兹尼神庙,精致清晰,宛如一颗嵌在岩石壁上的浮雕宝石:这个角度是出现在ins中最多的卡兹尼神殿拍摄点:脚丫子有点怕怕:日落的时候非常美:不枉这一路辛苦:发现一只小奶猫:不,是两只:咦,里面发现了什么:为了不留遗憾,Audy帮我拍了好多张:开心:好大的光晕:接下来是一组美图:这张照片我自己特别喜欢,真的没想到,Audy这样一个没有相机的17岁贝都因少年,如此有摄影天分,他是个很棒的摄影师,这也许是上帝赋予贝都因人与生俱来的礼物吧:它们居然能爬到这么高的地方,太会享受了:棚子外面这个角度也很特别,像个眼睛:就要跟佩特拉告别了:日落的佩特拉:今天走的路很多,骡子也很辛苦,爬到了很高的地方,Audy也不辞辛苦地帮我拍了很多照片,最后把我送回到卡兹尼神殿,我一共给了Audy30 JOD。也许是回程下山的路上,在骡子身上一路颠簸,到达卡兹尼后,我发现相机的遮光罩不见了,情绪突然就有点难过,而此时天色已暗,景点已经开始清人了,我也没办法再返回去找,本想着就算了,留下点东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证明我来过,也算留个念想,我还在原地留恋的时候,突然一个外国女士跑了过来,她手里拿着我的相机遮光罩,我好惊喜,居然这么巧地被她捡到,让我失而复得了,真的特别幸运。回去的一公里多的路程,我和这位女士一路走一路聊,通过交谈得知她是法国人,跟团来旅行的,第一次来约旦,旅途中的遇见真是很有缘分。 景点门口的出租车一般是不打表的,我回酒店是5 JOD。你们一定好奇,我在佩特拉的这两天住在哪里呢,其实我就住在佩特拉里面,贝都因人开的帐篷酒店,虽然设施上会简陋些,但我想体验当地的生活,而且也很有特色:Seven Wonders Bedouin Camp(贝都酒店)地址:Little Petra, Wadi Musa, 71810,Jordan提供早餐,booking评分8.7位于小佩特拉,能体验到地道的贝都因人生活,很有特色。浴室和厕所是公用的,很干净。酒店限时供电,白天基本没电,设施比较简陋。位置有点偏,到景点入口需要坐车。提供自助晚餐,需要额外付费,16 JOD一位,味道很赞。我住了两晚,费用是760RMB。PS. 分享一个Booking官网的福利给大家,优惠码“LIU21973”,在booking预订任何酒店只要输入这个优惠码就可获得188元的住宿现金。夜晚的帐篷酒店:贝都因人在山上装了灯火,到了晚上,可以围坐在篝火旁,欣赏沙漠月光下岩石间熠熠生辉的光芒:篝火旁品茶:还可以欣赏当地音乐:贝都因人演绎的当地特色的弹唱音乐:到此,我在佩特拉的行程就全部结束了,直到现在,我还是会经常想起独自在佩特拉游走的种种画面,让我在往后的日子里一再回味,这样奋不顾身的旅程,我还想再经历一次。纳巴泰帝国首都佩特拉用了200年间建成,建筑全都是依傍山势雕凿而成的,这一奇景是大自然的“雕刻师”和能工巧匠共同创造的成果。两千多年前,一个沙漠部落在这些险恶悬崖定居,用智慧奇迹般地把这严酷的地貌变成一个绿洲,纳巴泰人学会尽量利用有限资源,产生一个社会和文化,繁衍了千百年。对我而言,佩特拉如同一本仅被读过几页的书,无论我走到佩特拉的何处,都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一些谜团。这里有许多无法解答的问题,而神秘的气氛使得这原已特别的地方更具吸引力。Day 11 约旦 瓦迪拉姆今天我将继续约旦沙漠之旅,前往古代骆驼车队去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瓦迪拉姆,是与古丝绸之路相似的古阿拉伯商队路线。瓦迪拉姆(Wadi Rum)瓦迪拉姆是约旦最壮观的沙漠景观,又被称作“月亮谷”,因为它像月球表面一样宁静沉寂。这里是典型的纯沙沙漠,风化的巨大岩石如同城堡,为平缓的线条增加了跳跃的变化。也是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和《火星救援》的主要外景地。约旦瓦迪拉姆保护区(Wadi Rum Protected Area),作为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列入名录,位于约旦南部沙漠地带,靠近沙特阿拉伯边界,占地74000公顷。铁轨在茫茫荒野上穿行延伸。这片沙漠拥有一系列高耸的岩层、悬崖、拱形结构和峡谷。这里是行踪不定的阿拉伯羚羊和贝都因人(阿拉伯游牧民)的家园,贝都因人长久以来一直与当地的自然奇迹和平共处,这也就解释了拉姆保护区为何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这里的岩画、碑铭和考古遗址拥有大约1.2万年历史。至于人类活动,则有纳巴泰时代留下来的神殿,证明瓦迪拉姆在2000年前已经是一个圣地。 最佳季节: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月为7-14℃,7月为26-33℃,全年皆可游玩建议游玩:1天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官方网站:http://wadirum.jo/ 一早,我在位于小佩特拉的帐篷酒店吃完早餐,便询问酒店的服务人员(贝都因兄弟)如何去瓦迪拉姆,他们说那里都是沙漠地势,普通的小轿车去不了,他们有越野车可以载我去,费用30 JOD,路程大约一小时。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到达的问题:从佩特拉(瓦迪穆萨镇)到瓦迪拉姆(月亮谷)大约90公里的路程,小巴时间很早,而且发车时间不能固定,如果人多,建议乘坐出租车或包车:关于瓦迪拉姆的住宿,有两种选择:露营和提供早餐的民宿。露营者可选择野地扎营的方式,也就是没有任何设备,必须自备帐篷和器具;或者可选择住宿于设备齐全并提供娱乐节目的贝都因式帐篷。大部分这些豪华设施的帐篷位于保护区以外的迪斯(Disi)村落。下面,我隆重介绍一下我在瓦迪拉姆的酒店,这里是此次西亚之旅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夜晚:太阳城宿营地(Sun City Camp)地址:Wadi Rum, 71811, Jordan我住的是火星人帐篷,是这里最贵的房型,每晚2000RMB,既然来了就不想留遗憾,所以来之前还是一狠心预定了,这应该是我去过所有国家旅行中最贵的一晚酒店了,但当我真正来到这里,我知道,我的决定非常值得,这会是我一辈子住过最酷的酒店之一,很庆幸自己预定了这个酒店。住在火星人帐篷是一次非常特别的体验,在瓦迪拉姆沙漠的映衬下帐篷非常酷,是沙漠酒店中设施最先进的了,沙漠中VIP级的享受。房间内有冰箱、免费软饮和格力空调,覆盖wifi,每晚房费包含自助早餐和晚餐。重点是,周围的环境千金难买,价格虽然略高,我还是会强烈推荐给大家。PS. 分享一个Booking官网的福利给大家,优惠码“LIU21973”,在booking预订任何酒店只要输入这个优惠码就可获得188元的住宿现金。火星人帐篷:造型超级酷,未来感十足:官方图片(看到格力空调还是挺骄傲的):洗手间:这里白天是露天咖啡厅,晚上会搭起棚子,游客在这里享用自助晚餐:窗外景观无敌了:我的小脚丫:还有谁!一个字——爽:在酒店稍作休息后我就出发了,前台帮我联系了一位当地导游。在瓦迪拉姆游玩必须要请一位导游带领,否则空旷的沙漠和山谷里,没有参照物是很容易迷路的,也不安全。导游一般都会开一辆敞篷越野车来接你,除了骆驼,也只有越野车能在沙漠里自由穿行,车里为你准备很多矿泉水,要知道在干燥的沙漠里,水是要经常补充的,当然,防晒也是必须的!我只有一下午的时间,不过也足够了,四个小时的行程30 JOD:准备好了吗?沙漠探险之旅开始咯:沙漠里风特别大,戴好墨镜防止风沙吹进眼睛:与其他沙漠截然不同的是,这里的沙漠里有气势磅礴的群山,山形起伏,壮阔无比,具有无限美感:导游在一处山岩停了车,起初我还不明白:仔细看原来另有玄机:岩壁上刻有动物和人的图样,别小看这些古人的“简笔画”,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岩画是公元前3-4世纪到纳巴泰时期的画作,证明那时这里曾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商路:岩画规模连续,图案颇具象形文字观感:导游让我站在山岩处,帮我拍照:这条裙子在沙漠里随风飘动,建议女孩子们来这里穿一条这样的纱质长裙,很适合这里的氛围,也很上相哦:在瓦迪拉姆游玩,最好避免正午,否则天气很热,也无法外出游览。《阿拉伯的劳伦斯》和《火星救援》都是在Wadi Rum拍摄的,出发前可以先温习一遍哦: 瓦迪拉姆看上去是赤红色的,它的沙有两种颜色,下面的图片中可以看到,近处是黄沙,远处是红沙:导游特别贴心,用空的矿泉水瓶帮装了两瓶瓦迪拉姆的沙,一瓶红沙一瓶黄沙,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特殊意义,还觉得带回国很重。待拿回国后,我买了很多小瓶子和串珠挂件,把沙子倒进小瓶子里,用皮绳串成了手链送给朋友,这种DIY的小礼物特别受欢迎,也很有纪念意义,朋友都特别喜欢。剩下的一多半沙子,我买了两个大的装饰玻璃瓶,一瓶红沙一瓶黄沙,现在还摆在家里,每次看到都充满美好的回忆:月亮谷是非常不同于传统印象的沙漠,既是沙漠,又是峡谷,沙呈赤色,且沙漠中有气势磅礴的群山,山形起伏,非常壮阔:继续上路,司机带我来到了智慧七柱,《智慧七柱》实际上是一本著作,想知道它的历史,就必须要知道一个人——劳伦斯,他不仅是这本著作的作者,也是阿拉伯民族的英雄。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也称“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1888年8月16日至1935年5月19日)因在1916年至1918年的阿拉伯大起义中作为英国联络官的角色而出名。他成为公众偶像的部分原因是美国旅行家兼记者洛维尔·托马斯(Lowell Thomas)所写关于那场起义的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还有劳伦斯的自传体记录《智慧的七柱》。许多阿拉伯人将他看成民间英雄,推动了他们从奥斯曼帝国和欧洲的统治中获得自由的理想。劳伦斯利用阿拉伯沙漠漫无边际、变化难测的特性,率领三千阿拉伯抗暴军神出鬼没,专事破坏土耳其的补给铁路,牵制了五万以上的土耳其正规部队,创下历史上代价最小而获利巨大的战果,最最引以为豪的是当时他还不满三十岁。劳伦斯不但是位大冒险家,同时也是个卓越的战略家、情报员、考古学家与诗人。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劳伦斯才刚从牛津大学毕业不久,他放弃了前程似锦的学术前程,成为一名战士;他带领一群沙漠部落的乌合之众组成的游击队,改变了阿拉伯半岛的历史,也改变了现代世界对于阿拉伯民族的想像。劳伦斯曾在《智慧七柱》里这样写道,“那巨大峭壁上深红色的日落,那围墙大道上倾斜朦胧的火焰”:T.E.劳伦斯的《智慧七柱》中所描写的故事,经美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的巨片《阿拉伯的劳伦斯》的银幕再现,而使无数人的心灵受到震撼和感动,居五十年来史诗类电影之榜首,超过《指环王》等热门之作:结束了智慧七柱,又要上车咯:瓦迪拉姆是自然爱好者的天堂,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乍一看这里好像没有很多野生动物,但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瓦迪拉姆不只是有沙漠和岩石。听说在日落时分,蹄兔、野兔、跳鼠不知道就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这个时候也是沙漠中的猎手出没的时候,如狐狸和阿拉伯沙猫。它们的痕迹经常能在早晨贝都因人露营地附近被人发现,无疑表明了它们夜间猎食的活动:贝都因人至今遵循着祖先的生活方式游牧在沙漠腹地,黑色的帐篷和聚集的驼群是他们家园的标志。我的导游Ali就是一位贝都因人,人很nice,一路在帮我拍照,非常耐心。他的电话是0772386420 / 0799289402,Email:moonvalley1234@gmail.com,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联系他哦:独特的地貌:这种自然景观真的非常震撼:电影《火星救援》的实景拍摄地,地球表面最像火星之址,于玫瑰色红尘之上直面残阳如血,绝对的一生必去之地顶级体验系列:风用神奇的力量,经历了几千年“雕琢”着这里的山岩:导游给我包的头巾,哈哈,记得在黎巴嫩也被包过:继续拍:两张喜欢的特写:独特的砂岩地层:是气候和风沙雕刻出了壮丽、高耸的摩天巨石:接着看到一块巨大的石头,导游告诉我,这是“蘑菇岩”:远看真的像一朵大蘑菇:拍照pose参考系列:这是一个幅员辽阔、亘古不变的地方,一个几乎没有被人类及破坏力量接触过的地方:在沙漠里游玩就是不断走走停停,又要上车了:途中在路边经过了两只单峰骆驼:他们一直在好奇的打量着我:头上还停着一只小鸟:小鸟像个清道夫一样清理小虫和细菌:特写:感觉这张很有爱呢:好像在绅士的敬礼:开始还是有点怕怕的,毕竟是野生骆驼:导游说我可以上去摸摸它:她应该是只母骆驼,很温顺:感觉他的笑呢:这里导游帮我抓拍了好多张,技术真的相当专业:山谷的夕阳,颜色更美了:然后导游又带我来到了一处峡谷附近,在这里能看到山的三种颜色:在这里可以见到纪念劳伦斯的小雕像: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费萨尔•侯赛因王子和T.E.劳伦斯把对抗奥斯曼人的阿拉伯起义的总部设于此地。他们当时的辉煌功绩,也理所当然地纳入了这片壮阔之地的历史之中:壮阔无垠、回声游荡、宛若圣境:如果你喜欢冒险,你会喜欢瓦迪拉姆。这里你可以租用一个骆驼,循着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脚步,攀爬最高峰,或者进行一个乘着四轮驱动的旅行穿越起伏的沙丘。你可以去徒步探索那些隐蔽的峡谷,去发现刻在墙上的四千多年前的秘密讯息,或者去坐着热气球与雄鹰一样高飞在天空之中。我从没骑过骆驼,但因为之前在佩特拉有骑骡子的经验,所以就大胆尝试了一次骑骆驼,骆驼很高,对我来说会更有难度,平衡也更难掌握,我在我这头是个年轻的小骆驼:骑骆驼体验大约30分钟,费用15 JOD:在瓦迪拉姆骑骆驼是一次非常特别的体验:有个贝都因青年带路,他也是骆驼的主人:来张特写:导游在远处帮我拍了很多照片,这种敬业的态度绝对五星好评:小骆驼有点萌:Hi~远处看到好多去看日落的旅游车队:沙漠日落大道:瓦迪拉姆因其红色砂地在日落时显示出如红酒般颜色而称“酒红色山谷”:日落时分,余晖洒遍整个沙漠,绚丽的玫瑰色染红山谷,整个瓦迪拉姆宛如一颗红色星球表面,陌生而美丽,散发着令人窒息的神秘气息:第一次在沙漠看日落,特别美:无垠的沙漠,风化的山峦,宁静沉寂如月球表面:来几张特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有这么多美照,我的导游功不可没,中间就是我的导游,旁边两个是其他车的导游,这个地方是看沙漠日落的最佳地点,所以导游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在落日时分带游客来到此地:落日:发现一只爬虫,近看瓦迪拉姆的沙子,果真赤红色的:日落的过程:特写一:开始落山了:特写二,像一颗秀色可餐的咸蛋黄:瓦迪拉姆的日落真的很美:越来越低了:太阳害羞地躲在山后:欣赏完日落,瓦迪拉姆的探险之旅就结束了,导游送我返回火星人帐篷。酒店提供的晚餐非常丰盛,也很美味,是地道的阿拉伯风味,各种烤肉香脆可口,爽歪歪!晚上一个人跑到帐篷外面,瓦迪拉姆的星空好美,很想把它拍下来。这是出发前在网上看到的大神拍的夜空:而我试了一个小时,却怎么也拍不出蓝色的星空,原谅我是星空摄影界的小白:夜晚的火星人帐篷同样非常酷哦:瓦迪拉姆的日夜温差较大,晚上记得穿一件外套,白天平均温度为32摄氏度,而晚上可能只有1摄氏度。夜晚一个人独自站在外面,感觉自己特别渺小,四处寂静无声,其实心里有点怕怕:住在瓦迪拉姆的火星人帐篷真的是一种很棒的体验:无论看落日看星空,在大沙漠里都是另一种不同的感受,体验到的真真是完全另一种生活:星星、帐篷、山岩......绝对是人生中难忘的夜晚:就在这样和大自然的共处中结束美妙的一天,瓦迪拉姆~晚安!Day 12 约旦 亚喀巴今天早上在瓦迪拉姆的沙漠中幸福的醒来,在这里度过的夜晚如此美好,离开真的会不舍。但又不得不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亚喀巴。亚喀巴(阿拉伯语: العقبة, Al-ʻAqabah)地处约旦最南部、红海最北端,亚非欧三洲交界处,毗邻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和埃及三国,约旦与这三国共享亚喀巴海湾。亚喀巴对于约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它是约旦唯一的海港。亚喀巴人口7万,占地面积375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27公里,离首都安曼340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尚为一渔村,七十年代起建立工业与旅游业。为化学工业中心,还有炼油厂、木材厂与太阳能海水淡化厂。亚喀巴城历史悠久,其两面环山,地势险峻,形成天然屏障。“亚喀巴”在阿拉伯语中为“障碍”之意,该城因此得名。亚喀巴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夏季最高40℃,冬季最低10℃。全年平均降雨量约30mm。冬季气候宜人,平均气温15℃,海水平均水温也是15℃。今天的亚喀巴以潜水和海滩度假而闻名于世,作为舒适的海滨度假城市,海港风平浪静,适于游泳、划船、钓鱼等体育活动。此外,亚喀巴很多酒店为游客提供潜水、海滩娱乐和诸如风帆冲浪和戴水肺潜水这样的水上运动项目服务。亚喀巴湾著名的珊瑚礁与座落其南部的佩特拉古迹、东部的月亮谷大沙漠共同构成“约旦旅游金三角”。2011年,亚喀巴被评选为阿拉伯旅游城市。 对我而言,亚喀巴并不是我计划中前来旅游的城市,但因为我回国还是要从约旦首都安曼的国际机场出发,而瓦迪拉姆交通并不发达,因此我必须从亚喀巴作为起点返回安曼,所以,来到亚喀巴实际上是在功能性上做一个交通上的过度。我从瓦迪拉姆沙漠出发包车到亚喀巴费用是20 JOD,差不多半小时就到了,在这里我要休整一晚,明天将直接去安曼国际机场乘飞机回国。作为在约旦停留的最后一站,出发前我并没有做亚喀巴的攻略,只是想在这个海滨城市随意的逛逛,调整一下在外面漂泊了十多天的心情和状态。亚喀巴这个城市不大,一天就可以逛完,会让你非常放松,如果我会潜水,可能我会选择多呆几天。我在网上找了其他大神推荐的城市景点地图给大家参考,但我当时并没有按这个路线走:到了亚喀巴当然要先去酒店,这次我选择了一个相对经济的快捷酒店:Costa Marina Hotel & Suites(滨海酒店)地址:Fifth Area,Al Farabi Street,Aqabah,Jordan三星级,覆盖wifi,提供早餐,booking评分8.9虽然只有三星级,房间很干净,员工很热情服务态度很好,进门有Welcome drink,楼下有便利店,提供早餐,覆盖wifi。老板很nice,人也很酷,免费送我去海滩。PS. 分享一个Booking官网的福利给大家,优惠码“LIU21973”,在booking预订任何酒店只要输入这个优惠码就可获得188元的住宿现金。从酒店出来和老板聊了几句,让我对这个城市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还很nice的免费开车载我去海滩,不过也不远,5分钟就到了:亚喀巴街景:海边有个广场,广场上有个非常大的旗杆,上面挂着约旦国旗,这可能是我有生之年见过最大的旗杆了,我要走很远才能拍的全它:海水非常干净,颜色也有变化,远处是蓝色,近处则是翠绿色:这里的海滩和码头相连接,海边见到很多嬉闹的孩子,他们都好奇的望着我,友好地和我打招呼:他们貌似对我的相机很感兴趣,哈哈:笑的可开心了:一只体态优雅的猫:海边有一座亚喀巴城堡遗址,无需进入就可以在外面看得到,城堡不大,比较残破,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入口,可能不是正常的开放时间,门都是关着的。看看猫也无妨:这里应该就是城堡入口的地方,可惜没开。不过这一路看古迹也有些审美疲劳了,而且在外面也能看到城堡大致的样子,所以即使没能进去,也影响不到我美丽的心情:继续往前走一段距离,会看到一座清真寺,非常干净整洁庄严:我并没有进去建筑里面,因为进去还要换长袍,有点麻烦,而且西亚游这一路的清真寺我也见了不少,所以进去的欲望好像没有太大,我只是在庭院坐了一会儿,发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的妈妈带他来玩的:和煦的午后暖阳:在亚喀巴街道走着,你可以见到很多有关红海潜水的旅行社项目:发现我的皮肤已经变成小麦色了:亚喀巴街道两边的涂鸦墙非常吸引我:假装头上有皇冠:走到一家咖啡馆,在里面坐了坐:吃饱饭沿街走,经过一家发廊,理发师很热情的让我给她拍照:吃完饭其实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安排明天如何回安曼。如果坐巴士,三百多公里的路,时间要很久,而且还要经停很多个站,时长不能保证,而且我又有个大行李,但价格相对便宜,从酒店出发打车去车站再加上长途车票,一共费用大概35 JOD。于是我在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不用这么折腾,我沿着街道找了几家旅行社和租车公司,最终在一家租车公司得到了让我惊喜的结果,再次感叹自己的人品爆棚。我当时本来是想进去询问租车的事宜,因为我有想过一路自驾回安曼,然后机场还车,虽然有点点冒险,但我觉得至少比坐大巴会舒服和节省时间,店员说租车费用加上油费,差不多要七八十第纳尔,还是比较贵的,交流了一会儿,他在得知我是一个人后,便跟我说他有个朋友刚好明天也从亚喀巴去安曼机场,可以帮我问问看是否可以让我搭顺风车,而且还是性能不错的宝马车,我只需付正常长途巴士的费用给他就好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真的好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太幸运了,于是和他定好了时间,他朋友明天早上十点会来酒店接我。完美! 搞定了回安曼的交通真是心里松了一口气,可以回酒店好好睡觉了。送一张红海的夜景给大家,晚安!今天是回程的日子,为期将近半个月的西亚游终于要告一段落了。早上十点,那个租车公司店员的朋友准时来酒店接我,车开了四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到达安曼国际机场。回程我乘坐的是阿联酋航空,从安曼到香港,飞行时长一共11小时,还有5小时的迪拜转机,一切都很顺利,第二天下午我平安到达香港。对了,温馨提示,如果你喜欢购物,千万不要错过迪拜的机场免税店,真的很划算,例如一瓶50ml的Lar Mer只要差不多2500人民币,比香港和塞班岛都划算呢。 这次的西亚游是我一个人走的最久、一次性去的国家最多、危险系数(在家长看来)也相对较高的一次自由行。其实很感谢自己,如此勇敢的坚持,让自己的心和灵魂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奇妙体验和珍贵记忆。虽然我之前已经去过20多个国家,尤其是我在肯尼亚做志愿者的这段经历以后,在我看来,可能以后再没有一个国家会超越非洲草原给我带来的生命的震撼了,但约旦还是触动了我,我不敢说它在我心中超越了肯尼亚,但至少和肯尼亚具有一样,都我心里住下了一定的位置,因为这个国家真的太好玩了,它的丰富性让我着迷,既有千年不可思议的人类文明的见证,也有现代城市错落有致的复古建筑;既有广漠无垠的浩瀚沙漠,也有儿时记忆中有趣的死海,还有神秘的游牧民族贝都因部落、充满野性的原始自然景观、让我心潮澎湃的沙漠公路等等,约旦是一个充满原始味道的国家,现代人类付之于它的东西非常少,这是非常珍贵的。其实我要说,这一路真的非常辛苦,如果你没有一个好身体,可能真的不适合来约旦,它的原始感需要你必须亲自的接近和触碰才能感知,所以无论是爬山还是徒步都是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做好吃苦和应对恶劣自然条件的心理准备。这一路虽然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或是小问题,但都还算幸运,无论是自己的勇敢坚持还是好心人的帮助,总之一切都还顺利,让我看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其实旅行对我来说,除了让灵魂变得丰盈、让记忆汲取养分以外,还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让我更加亲近自己、了解自己、爱自己。 最后要夸一下这一路陪伴我的Mr. Leica,谢谢他陪我走了这么久这么远,在东非草原追赶野生动物、在沙漠峡谷对话浩瀚星空、在僻静海岛享受碧海蓝天、在悬崖峭壁沐浴落日黄昏……我们一起绕了大半个地球,一路捕捉记录下这个世界的好美,把心中想要留存的瞬间定格为永恒。在我旅途中孤单无助的时候,他是我手里唯一握得住的“武器”,让我安心,也是爬山下海会一直陪伴我的小伙伴。这一路跟着我颠沛流离的也吃了不少苦,镜头在死海浸湿了,机身在佩特拉磕出了好多个抹不去的划痕,在瓦迪拉姆的沙漠也“吃”了很多无法清洁干净的风沙,不过都和我一起挺过来了,也算是一个有故事的相机了。要善良,要勇敢,去面对所有曾经你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人生充满着无数的可能,相信再大的困难都不会击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