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2016年11月的日本之行无疑是非典型性又意义重大的。首先,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效率低下”的出行。我们旅行小组的四位成员是这样的:我,一个中年职业女性;我的爸爸妈妈,均已年过六旬,但是身体还很好;我的两岁半的儿子,小马哥。因为托大带小,事先已经预估到游玩的景点会比大人组减少很多,但是确实没想到减少这么多。11月份京都天黑的很早,基本5点钟左右就日落了。由于考虑希望小朋友早上自然醒,又要照顾他起床、吃饭、穿衣等,我统计了一下,出门最早的时间是9点半。小马哥基本在下午2-3点入睡,一般睡眠时长是2-3个小时,睡醒也就天黑了,所以每天我们有效游览的时间差不多在5-6个小时。第一天只去了伏见稻荷大社,第二天只去了清水寺。。所以,想从本篇游记了解各个京都世界遗产游览路线、红叶攻略的,可是要令大家失望了。其次,我妈妈由于长年生活习惯和独特口味的原因,对鱼生、动物油、肥肉、奶制品一概不能接受,因此我没有特意安排去吃怀石料理。但凡是我浏览过的日本游记,还没有一篇不对日本的美食付诸笔墨,啧啧称叹。我觉得本篇将成为为数不多的对日本美食寥寥几笔带过的游记。。再有,从成团四人组的组成来看,很显然我是组织沟通者,全程的住宿、路线、交通安全全部由我负责落实。回顾了一下,只要是与本人出行的,不管是朋友、闺蜜、老公,基本都是由劳碌命的我负责安排后勤工作。但是,我发现年纪了大,越来越不喜欢做攻略。还记得以前看过张亚东的一个采访,他说他无论去哪从来不做攻略,都是到了现问当地人哪里好吃好玩值得看看。当然他能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归因他不缺钱,但是我仍然很欣赏也向往这样随性的生活态度。旅行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某种特殊的情境下、见到了如何的风景、遇到了如何的人、产生了如何的想法,换了另一个人不同的时空可能完全是不同的感受,这种体验于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事先计划好了,反而会失去好多惊喜惊艳的感觉。但是,考虑到经济条件的限制还有出行人员的安全,仍然规划了大致要去的地方,提前预定了住宿,粗略的看了一下当地的景点,并没有今天突发奇想明天去哪的任性体验。但整个的行程还是很随性的,不计划什么时间出发、饿了遇到心怡的馆子就去就餐、累了就歇会晒晒太阳,遇到下雨就去特色的小店里闲逛,不惦记着赶下一个景点。选择日本是很有原因的。第一次去日本是2009年11月,公司组团去的东京和箱根,那次我们的导游是一个移民到日本的中国东北人,形象、口音已经完全被日本化了。他大概三、四十岁,梳着典型的日本的中分式中长发,头发染成黄色,身形消瘦笔挺,喜欢穿条纹的休闲西装裤,背着burberry black label的斜挎包,讲解事无巨细,体贴周到。那一次之前对日本的印象多来自童年时候的动画片,滑头又懒惰的康夫事到紧要时刻总有机器猫阿蒙帮忙;早熟的熊孩子蜡笔小新;逗比的樱木花道和酷帅的流川枫。总而言之感觉日本的动画形象都很奇葩。。但是那次日本行真真正正让我对日本有了直观的全新的认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对美感的极致追求,怀石料理的器皿、摆盘、温泉的布景、酒店房间的配色、商场林立的建筑形态、商品的包装外观、女人的妆容服饰、乡村的房屋罗列,等等,不胜枚数。再者是日本的整洁干净、人们的满面笑容(虽然有人说是职业训练并非出自真心),这种细腻的美好是需要切身用心体会的。如果看日本的电视剧电影和文学作品,相信大家有很深感触的一点就是“细腻”,尤其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每一帧都像一幅画,我觉得整个日本民族对审美都有着强迫症一样的追求。那次东京箱根之行后,我便想着日本是一个值得来很多次的地方。考虑到老人和孩子搭飞机的时间不宜过久,饮食的适应性的问题,很果断的把小马哥第一次出国游定在了我神往已久的国度。我出行的时间是11月上中旬,不是红叶见倾的时节,但是这段时间内叶色红绿黄参差不齐非常有层次感,有另外的感受。这次出行很成功,给我父母和小马哥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下就要进入正文了,在没有开始之前安利一下我的其他游记:斯里兰卡(二级精华)http://bbs.qyer.com/thread-1430222-1.html意大利(二级精华)http://bbs.qyer.com/thread-754918-1.html巴厘岛 http://bbs.qyer.com/thread-517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