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这次的欧洲之行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笔者在西门菲沙大学的Judy教授带领下,和另外九位同学一起在德国柏林开展的艺术游学之旅,始于五月二十九日,到七月六日结束;第二部分是笔者在欧洲做的自助游(七月七日到八月二十六日从慕尼黑回温哥华),途径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捷克等欧洲申根国家,拜访主要首都,与穷游者结伴,和当地人接洽,品味当地美食,探索人文故事。总而言之,这篇游记 (5.29~7.06)主要是关于本人在艺术方面的探索与思考,附上其中和同学一起经历的一些小故事。我希望从这篇游记中找到自己向往的艺术道路,同时也能让读者能稍微了解一点关于欧洲当代艺术的现状和其中的奥秘与价值。如果有读者对以下叙述有不解之处,还望海涵笔者文笔不精。随行导师Judy Radul (judyradul.com)西门菲沙大学教授(Simon Fraser University Professor),视觉艺术家,柏林游学项目负责人(Berlin Field School)一个简单的个人介绍:https://youtu.be/zzeDb6YcuzE来自加拿大土著人社区Lillooet, BC,Judy身上保留着一种率真,可亲的性格。毕业于西门菲沙大学的当代艺术系,她又在这所大学做了快二十年的全职教授,其中在Emily Carr University有过一段短暂的教学经历。Susanna Kriemann (http://www.susannekriemann.info/) AIR Berlin Alexanderplatz 艺术中心负责人,柏林游学项目当地负责人,柏林艺术家,(AIR means artist in residence)毕业于Stuttgart State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 她在国际上多次做过展览并获奖。助手Nora-Swantje AlmesMika Schwarz旅行之前的准备直到快要出发去柏林之前,我才发现柏林将对我的挑战会是双重的:第一,这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和白人一起游学,吃住都得和白人一道;第二,在游学之际,我还得准备我自己游学之后的个人游,这是我从来没尝试过的。我一个地理一窍不通,欧洲国家的地方语言又是一知半解的大马哈,打算背一个登山用的双肩包,去自助游两个月。。。这无疑是一次注定困难重重的漫漫西行了。第一个难题就是签证。我的目标是用旅游签证,这也是学校老师推荐的,但是遇到一个坑爹的游学项目主管是我意想不到的。鉴于我是在加拿大的国际留学生,我在申请申根签证的时候费了不少时间。作为中国公民,我本应在中国的德国领事馆申请签证,但是由于我目前住在加拿大,我必须用中国的护照,加拿大的学签在加拿大的德国领事馆办理。我在咨询项目主管的时候,特地把自己情况阐明了,但是谁知这位主管却是一问三不知,还让我去温哥华的驻华领事馆问问。反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才终于在驻温哥华的瑞士领事馆,跑了两趟才最终拿到了申根签证,可谓是把游学前最重要的难题解决了。其余的工作就容易很多了。走之前我们在温哥华还参加了两个礼拜的准备工作。学一些基本的德语,研究一点德国历史,看看德国最近的新闻等等,还有就是参加了一次国外心理自我调节的课(不过对我来说就多余了)。我们十个学生在这段时间稍微相互了解了一些。我们的专业的范围相对比较广:三个视觉艺术专业,一个电影专业,一个艺术史,一个历史专业,一个舞蹈专业,一个音乐专业,还有两个表演专业,差不多把我们系的各种专业都集齐了。 除了我和一个历史系的同学外,其他都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弄得我有点小压力。初抵柏林在四月中旬我终于订好了去柏林的飞机,一切都是自己一个人看价格,做计划,所以避免不了一些弯路。航班是汉莎航空的O477,五月二十九号抵达慕尼黑,然后做柏林航空转机到泰戈尔机场,中间一共十二个小时。除了在柏林航空多付了四十欧元的行李费,其他都是在计划之内。在机上,我碰到了同行的电影系的Stephanie,我们在路上聊了不少,但坐飞机的时候都是赶紧补觉。旅途中我和一个德国的中年男子同行,他修长的身板和消瘦的面庞让我联想到了以及去世的乔帮主,不过他趁我熟睡时试图用一种高难度体操式的跨越动作去上厕所的魄力让我大跌眼镜。但再仔细一想,倒是也说的过去:德国人不就是以率真和礼貌闻名于世的嘛!终于到了泰戈尔机场,Judy准时在机场接我去住宿的地方,但是由于等行李而耽误了一个小时。我听说其实比我更倒霉的大有人在。住宿的民宅我住的地方“香山(Schoneberg)”是一个比较繁华的一个市区。建筑风格非常欧式,单色为主,镌刻花样繁多,但主要以古希腊雕塑为主。我们落地后的第一天就启程去Susanna的艺术工作室。一个雷阵雨的天气伴随着我们的到来,而且也一直断断续续的持续了我们游学的整个旅途。晚上我们在西德一个著名的舞厅Clärchens Ballhaus吃饭,不过在此之前我成功地在一个当地互惠网站上领到了我的自行车(每天一欧元的租金)。第二天的行程就排的很满,我们走马观花式地走遍了Zoo station,Kaiser Wilhelm Memorial, Tiergarten, Reichstag, Brandenberg Gate, Museum island, TV tower。每一站我们每个人都会做一个关于这些地方的大体介绍,而我偷了个懒,在Wikipedia上搜了一下柏林墙附近的Brandenberg Gate。实际上我并没有太多注意这个被誉为和平象征的历史建筑,我倒是偶遇了我之前一直向往后巧遇的“静寂室”。随后我们一起参观了Martin-Gropius-Bau,一个现代主义的博物馆,当时正展出Frederick Kiesler的作品。作为一个集成视觉艺术,舞台/电影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先锋派大师,Kiesler早期的艺术道路可谓是非常坎坷。出生于匈牙利,在维也纳大学退学(1909),随后在维也纳举办了第一届音乐戏剧节(1924),最后在柏林和巴黎等地展出取得巨大成功后移居美国纽约,其中他不断地结交先锋派艺术家。这些经历倒是促成了他在橱窗设计的开阔创新。当时的美国对于欧洲的艺术家还是非常渴求的,于是他摇身一变就成了前途无量的纽约第五大道的橱窗设计师,同时他的艺术造诣也随之扩展。Frederick Kiesler (1890-1965)美籍匈牙利人这些画作,直到你在它们的面前细细观赏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的魅力相比于那些网上你能找到的那些飘渺虚幻的图片都变成了我们坚信不疑的错觉。当Kiesler的想法和概念落实于那些精巧的海报和室内结构时,你会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形式不是从想法而诞生的。(form does not follow vision.)”运用先锋派的理念,他在建筑学,舞台设计,雕塑和艺术理论上都有涉足。从1923年开始,Kiesler就开始了自己第一个作品,Karel Čapek's play W.U.R的舞台设计。之后的几年里,他辗转巴黎和柏林开展自己的戏剧音乐节,最后在纽约定居,为第五大道的橱窗设计开辟新道路。在建筑学上,他坚持“一座房子不是一个机器,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理念,推崇室内设计应该使家居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他运用在舞台设计中艺术的整体性,“艺术,像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舞蹈和美术应该从戏剧中消失。它们必须抹去它们本身独立的特质,变成舞台整体的一部分。”“The arts, the painting and sculpture, architecture, music, words, dance and fine arts must disappear from theater. They must lose their independent character to become a part of totality of the stage.”Kiesler的作品大多都是他理念的实践者,不过大部分都没能实现。想象一下,世界上有这样一种生理现象,叫关联感觉(synesthesia)。这不能算是一种疾病,但是和色盲有些类似。它奇特的地方是拥有这种condition的人可以把音乐转换成图案。所以有些人可以在听音乐的时候画出难以理解的先锋派主义作品,或是极具表现力的抽象主义。音乐,或是声音,可以触发我们的视觉感官,但如果反过来是不是也成立呢?记得在我大一上声效入门课的时候,我就特地留意了在柏林的静默室。直到我在柏林后用谷歌地图搜Brandenberg gate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在嘈杂中默默做注脚的心灵圣地,又花了一个小时才真正找到它的确切位置。门口的一位长者把我领进室内,桌上摊着不同语言的小册子;身后关上两道隔音的玻璃门,外界的纷扰一下子被不存在的真空所镇住了。我正坐于这个大约4✘4m的空间,室内那唯一的一幅以棕色为基调的画向我叙说沉默的故事。同时,我耳朵里发出的嗡嗡的杂声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黑暗中无法入睡的不眠夜,暗自揣测是不是我的耳朵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说自己的恐惧使我出现幻听,我都无从得知,但我为此深深着迷。静默的深处蕴藏着净化心灵,洗涤灵魂的无穷力量,与精神汇聚的潜力。——Dietrich Bonhoeffer(In silence is embedded the marvelous power of clarification, purific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n essentials.)包豪斯设计学院--前卫设计的起源“发现事物,形式和过程的基本特质。”这句话听起来像是物理学的标语,但是这对设计学也同样“实用”。包豪斯设计学院前身是1860 年的大公爵萨克森美术学校。其学院本身就是一个由三个主体部分拼接而成的一个硕大的校区,二十八个教室容纳上千名教师和学生。他们的授课理念,用当时的先锋派艺术家的话 “We want to develop the greatest variety of fabrics by the simplest means and thus to make it possible for students to realize their own ideas”(我们希望用最简约的方式来创造出最多样的结构,以之使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直到现在包豪斯的作品还能继续领先设计潮流,从一个电水壶,到大型的公共艺术设计,他们的设计理念可以说无所不包。柏林香山是一个基本上是白人和中东移民组成的区域。我在那里住的一个月里可以说一点也没有治安上的顾虑,除了每天好几次救护车的警笛声。楼下有一个比较贵的有机食品超市,和一个中国人开的亚洲超市。每天我在这两个超市往返,在有机超市买蔬果(我买的最多的是西红柿和鸡蛋,由此你可以预测到我的厨艺水平);在华人超市买零食,啤酒,泡面和水饺。我虽然尽量自给自足,但是我也会在楼下那个火爆的土耳其烤肉店要一份烤肉三明治或者烤肉卷(差不多五到六欧元),叫Rüyam Gemüse Kebab,或者是较贵的日本餐厅Cubo的日料。除了以上,我们不时会有group meal(和教授一起吃团队餐,中午或晚上,每顿不超过二十欧,酒水自付),去的餐厅都是比较classy。总体来说,德国的饮食,尤其是中东的食物,相比我在法国,瑞士还是意大利,算是最价美物廉的。从我们第一天开始,Andrea和Ashley找到了房东的拼图。我在一个叫bikesurf的当地自行车互惠网站上挑中一辆旧自行车,每天一欧元的捐助真的太值。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在我们到柏林之前,Ashley做过一些关于这个纪念馆的一些调查。我对这个建筑的兴趣浓厚,主要是因为战争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在初中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着迷于国内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像小兵张嘎,我的兄弟叫顺溜,亮剑,地上地下,五号特工队等等,电影像太行山上,鬼子来了,国外的有兵临城下,拯救大兵瑞恩等。很长时间我都坚定不移地认为爱国主义是战争唯一的制胜法宝,不过直到我看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之后,我发现我对战争其实一无所知。毕竟我没有亲历战争。每一个国家对于自己本身的局限性都突出在对自己不齿过去的反省,而德国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使得建造这个纪念馆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历史的纠错。首先,而我对这个纪念馆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它本身带给我的一种特殊的历史厚重感,而不是着重于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或虚构的刻画。极简主义在这里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对沉默的思考,对存在主义的疑问。在这里,你感受不到一点点人性的温度,只有冷冰冰的混泥土;建筑的形状像是一列列的墓碑,或是棺材,但它们又不完全是,倒像是两者的结合体。而这个纪念馆坐落于德国政府大楼边上,足以体现了德国人对它的重视。这里我想起了前天去看的一个节目。他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德国青年戏剧艺术家。节目开始的时候,他带我走进一个看起来很平常的一个最多只能容纳四个人的储藏室。接着关了灯,向我叙述了一个二战中的小故事。故事大概讲的是一个即将离世的女子和一个尼姑的故事,然后尼姑开始唱起了一个即将失传的德国民谣。到最后,他问我,是不是该失落的东西注定要失落,还是说我们应该继续把它传承下去,就算是没有了聆听者?我答到:“我希望不是这样。”我真的希望我们的国家有一天能书写类似的反战主题的艺术作品。在柏林,有的时候我们能很忙。月票六十欧元一张,所以我们尽可能能多坐公交车出行。我向来都是直奔双层巴士的上层的前排,生怕自己错过值得回眸的景。一天下来我们可以过四五次,或是在地铁站转车。如果没有谷歌地图的帮忙,我基本上是两眼一摸瞎,不过通过向路人问路,我发现大多数时候他们在我开口之前就已经准备打算给我指路了。。。(至少我住的地方是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布达佩斯大饭店之旅当时我在朋友圈无意之间提到了我住的地方,没想到过了一分钟后就有人说这样的欧式公寓有点像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装饰,还提醒我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取景地就在德国。我当时就高兴的合不拢嘴。网上一查,还真是!正是这个位于格罗兹城的一个不知名的商场,当时给了美国著名导演韦斯*安德森一个完美的setting。可是就在我计划路线和时间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商场竟然要在2018年以后才改造完成。。。意外的卡门June是一个大四的视觉艺术系的学生,韩国移民,向来爱好歌剧。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她邀请我和另一个同学Charlotte一起自驾去德累斯顿小镇去看“卡门”。虽然票价惊人,差不多要六百多的人民币;但想到这会是我第一次看意大利歌剧,我当即还是决定去尝试一下。从柏林到德累斯顿开车要三个小时,路上总会有些无聊。于是我发现我的毒舌不经意间就开始制造麻烦了(其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原因是June的开车技术实在是不敢恭维。)最后June以把我扔下车的警告把我的嘴彻底堵上了。在我们快到歌剧院的时候,我们无意之中发现了一个非常赞的城堡。婚纱,马车,微风和久违的太阳使这片土地恰到好处的应了童话故事里的绚丽。Sempreoper Dresden Opera house前苏联战争纪念碑 (现实主义雕塑)细雨漫漫,乌云遮天。走了一天的我们来到这个战争纪念碑前,感到这个地方无比压抑,沉重。目光所到之处,郁郁葱葱人工树林围绕着人形浮雕,像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雏形。一位伟大的战士站在圣坛上单手抱着女孩,另一只手握重剑,冥冥之中瞭望着天际。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我们国内的烈士陵园,忽然有种在国内的感觉。终于,细雨变身狂风怒吼的暴雨。我们的雨伞和雨披就像风筝一样在我们身上狂舞,树林给我们的遮蔽夹带着不满的怨言。我终于淋成了落汤鸡,无力的试图保护我的相机不被雨水袭击。那种雨天行军的那种感觉,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大概过了有半小时,雨渐渐沉默,密布的乌云挤出了一丝阳光。那个场景既像是末日来临,又感觉是希望在呼唤,我泪流满面。随后彩虹出现了。那一刻我突然醒悟,原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我们的柏林之旅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很荣幸的收到了柏林给我们的惊喜--一场百年一遇的大暴雨。那时我们还就在去拜访一个加拿大流行音乐艺术家的路上。一个小时的路程,雨从小到大,最后风和雨混杂在一起,变成了闪电战的前奏。)documenta 14 一场现代艺术的饕鬄盛宴http://www.documenta14.de/en/或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体育界的奥林匹克是再熟悉不过了。documenta虽没有颁奖典礼,但是它所展出的作品在现代艺术界却有着无比重要的影响。每隔四年,documenta汇聚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来到德国小镇卡索尔(Kassel)举办艺术展览,今年另一个城市是雅典也共同承办。它的艺术主题多元,形式多样的展品跨度很大,从古希腊雕塑到先锋派理念,从原住民雕刻到女权主义,有音乐,绘画,电影,雕塑,摄影等等,遍布卡索尔的十多个公共场所,如卡索尔大学,地下车站,奥托曼博物馆等等。不过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精美的古典雕塑。在documenta 14的短短两天是我收获最大的两天。由于这些场馆都基本上相互间隔不超过几百米,我们大部分人都看了不下六七个场馆。一些其他的景点柏林艺术馆KW center of artWorld Cultural Center 的部分展品柏林现代艺术馆的部分展品Berlin philharmonic 柏林交响乐团 Igor LevitMarx Allee马克思大道East gallery西柏林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