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印象中的绍兴,就是鲁迅故居,乌篷船,陆游写《钗头凤》的东园。在做南京旅游攻略的时候,了解到东晋衣冠南渡,当时门阀世家王家和谢家,居然都是封地在绍兴。一个是书圣王羲之,一个是东山再起的谢安。也了解到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时期,与同时在越州做刺史的元稹竹筒传诗,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也是绍兴人。众多文人古迹,不禁燃起了我对这座古城的好感和好奇心。有风骨的江南随着对绍兴的历史和人文知识的不断学习和了解,不禁对他产生了由衷的敬意。绍兴的特别之处有二,一,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不断代的古城之一,历时2500年,迄今城址和总体轮廓未变;二,他是有风骨的江南。看似小桥小河的水乡,却隐潜着曾经热血涌动,浩气充溢的年月。几乎每一个重要时代都能在这里找到铮铮傲骨的名流雅士,秋瑾在这里舍身取义,狂人鲁迅从这里走出,更因为勾践、王羲之、谢安、曹娥、陆游、王阳明、王十朋、沈宗周、张岱、蔡元培、周恩来......。“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这是毛主席对绍兴历代人才状况作的经典性概括。木心说过:苏州是无骨的江南,而绍兴是有骨的江南。会稽山名称的由来会稽山本名茅山,相传上古时期大禹曾经在这里召集诸侯,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禹会后病死葬于此地,为纪念大禹的功绩,故后来将茅山更名为会稽。《史记·夏本纪》之太史公曰: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会计:指天子对诸侯论功行赏。】也。另据史料判定,西周设立“司会”一职,掌管财物赋税,进行“月计岁会”,有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kuai:总计)”的说法。会稽刻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巡游,“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颂秦德”。此刻石世称“会稽刻石”,由于系由李斯撰并书,故俗称“李斯碑”。太史公司马迁将此全文载入《史记·秦始皇本纪》,晋代郭璞也明确表态“今在会稽郡山阴县南,上有禹冢及井”。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其文曰:""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脩长。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齐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首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後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会稽刻石》原物到南宋年间泯灭不见。元至正元年(1341),绍兴路总管府推官申屠炯用家藏拓本命人重摹上石,置立于府学稽古阁(今绍兴稽山中学)内。清康熙年间,不知何故该碑字迹被石工磨去。乾隆五十七年(1792)绍兴郡守李亨特找到元申屠炯碑刻拓片,启用金石家钱泳,命其将碑文钩勒,并由刘征重刻石上。碑文末附刻有李亨特自跋,及翁放纲、阮元、陈焯等题名。当时,碑仍立于府学稽古阁。时至公元1987年,文物管理部门将此碑移至大禹陵景区碑廊。现存“李亨特版本”之《会稽刻石》,碑高2.20米,宽1.05米。书体为当今书家公认之小篆,即秦统一六国后推广的秦小篆。碑正文为四言韵文,三句一韵,共24韵节,计288字。绍兴地名的由来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占领中原,攻陷京都, 俘获徵宗、钦宗二帝和朝中大臣、皇亲国戚、后宫嫔妃共3000余人,并将其悉数押送至金国。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同年,康王赵构在南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年号为“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即宋高宗。同年十一月南下暂住扬州。建炎三年(1129年),由于金兵南下,宋高宗从扬州逃到杭州,又渡钱塘江至越州,驻跸位于龙山的州衙中,越州第一次成为南宋的临时首都。但金兵紧紧尾随,当年十二月,宋高宗只得离开越州往温州避难。金兵撤退后,宋高宗于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第二次回到越州,仍以龙山的州治作为临时行宫,并居住了一年零八个月。高宗在第二次驻跸越州期间,金兵暂停南侵,政局相对安定。高宗希望借此巩固南宋朝廷大权,中兴大业。建炎五年(1131年)春正月初一,高宗在越州率文武百官遥拜徽宗、钦宗二帝,下诏改元为“绍兴”。诏书中有:“绍兴元年正月一日己亥,大赦改元,敕曰:‘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又有:“其建炎五年,可改绍兴元年”。此后,越州官吏军民等请求高宗帝升州为府并赐府额,宋高宗仿唐德宗改梁州为兴元府故事,于绍兴元年十月二十六日,下诏升越州为绍兴府。此后,绍兴的地名一直沿袭至今。当年,宋高宗赵构为了中兴南宋王朝,改元为绍兴,又升越州为绍兴府,并在龙山上亲手种植柏树。今天这株枯柏兀自傲立,一副虬枝怒张昂首挺立的姿势,似乎在向人们诉说那昔日的一段历史。越州,是唐早期江南道的道治所在。管辖范围包括江苏南部、浙江、江西、安徽、湖北长江以南、湖南、四川东南部、贵族东北部。后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东道再拆分为浙江东道、浙江西道、福建观察使。唐中后期,越州是浙江东道的道治所在。下辖越州、台州、明州(宁波)、处州(丽水)、温州、衢州、婺州。五代十国后,杭州才超越绍兴成为浙江首府隋唐以前,绍兴始终是浙江最重要的城市。唐末,钱镠追随董昌,转战四方,割据两浙。后来,董昌在绍兴自立,却把杭州让给了跟班的小兄弟钱镠,当然不是因为董昌大度,而是绍兴乃浙东的节度使州,杭州只是浙西的普通“支郡”,浙西府治在润州(镇江),地位远不及绍兴重要。杭州超越绍兴,主要是钱镠开创的吴越国定都杭州,经营近百年的结果。后来,宋室南渡,以临安府为首都,杭州一跃而为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绍兴城市历史发展介绍:绍兴宋韵① | 陪都府治之气韵_绍兴网 (shaoxi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