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早上从程家大院出发走沿黄公路直奔壶口瀑布,中午到壶口一看,整个陕西壶口景区几乎让黄河水淹没了,对岸山西那边还可以走到壶口峡谷边上拍拍照。就驱车过黄河桥到山西壶口景区一览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下午经龙门到党家村,然后宿在韩城。我们7月2日到黄河上游龙羊峡水电站时已开始泻洪,一路下行见到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三盛公水利枢纽、万家寨水电站、龙口水电站都在泻洪,听沿途的村民说这是6年一遇的泄洪,黄河上、中游的多个湿地公园全淹没了。所以今天见到壶口的黄河水汹涌澎湃,一遍汪洋,原来的壶口瀑布消失了,分不清哪里是壶口,反而见不到黄河水从壶口下泄数十米到狭窄深沟的哪种澎湃壮观景象。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黄河中游,是山西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交接的黄河秦晋峡谷出口处。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水滚滚,一泻千里。传说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人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指这里。黄河流经此地,破山峦而径出,泻千里而东流,据《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离开沿黄公路后沿G108国道走10公里就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党家村。党家村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侧,呈葫芦形状,当地人俗称为“党圪崂”。建村已有670年,现保存有元明清三朝的古建筑。党家村历史文化内涵底蕴丰厚,是中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村落。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东方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当我们走进党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那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那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高耸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像向我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几乎家家都有木雕或砖刻的对联、门额题字和壁刻家训,名家书写相当讲究,让游客口味到关中风韵的书法艺术。又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儒家传统人文思想和做人作事的哲理。党家祖祠大门正上方挂着的“钦点翰林”的牌额,是光绪皇帝赐给进士党蒙的。党蒙是党姓第17代子孙,他先后任过云南知府、刑部尚书等职务。把这块牌匾挂在祠堂门前,一是为了光宗耀祖;二层为了勉励子孙后代向祖先学习,考取功名。门前立着的两根旗杆斗子,是有功名人家的一种荣耀和标志。一个斗子代表举人,两个斗子代表进士。斗子外围的图案像中国古代的钱币,内方外圆,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对内要严于律己,堂堂正正;对外要圆通宽容。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守卫着大门。祖祠门前左边的平台上有一条破破烂烂长凳,是用一整棵槐木劈成两半做成的。据说是明朝末期保存下来的一条长凳,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听村民说这是“长寿凳”。过去村里有讲究,要60岁以上的老人才有资格到这儿来坐。而村里的年轻人,不但不能坐,而且要规规矩矩地站在旁边,听年老长辈的教诲。村中央还有一座方形砖砌的三层阁式看家楼,高有15米,站在楼高层可瞭望全村四周,是为防御设施的瞭望楼。位于村子东哨门外大路北侧,有一座砖雕节孝碑楼,建造独特,雕制精美,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中间碑文刻有"旌表敕赠徵仕郎党伟烈之妻牛孺人节孝碑"字样。,对联为"矢志靡他,克谐以孝;纶音伊迩,载锡其光",横额"巾帼芳型"。是清代皇帝诏命,褒扬党家村人的"徵仕郎"党伟烈的夫人而立的节孝碑,坐落在村东南文星阁风水塔,六角形塔高37.5米共六层,始建于清代雍正三年(1725年),塔内部供奉有牌位,外观各层都有砖雕牌匾,从内容上看人文内涵,寄托着党家村人"修身治家"的一种生活理想。文星阁就像是一枝直插云霄的桅杆,挺拔中透着一股坚韧。六角飞檐各挂着一只大铁铃,风铃随风摆动,发出叮叮当当悦耳的响声。听坐在塔下的老人说,如果连续两天听到大铁铃响,十有八九要下雨了。7月20日行程24公里:程家大院一(145公里/沿黄公路)山西壶口瀑布一(63公里/沿黄公路)龙门禹口一(22公里/沿黄公路/G108)党家村一(10公里/G108)韩城如果喜欢文章,就为我点个赞要是感觉有趣,就分享给朋友想看更多游记,就扫关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