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9
8197
7
16
作者:i旅行
耶路撒冷:一座具有4000年悠久历史的城市;一座集三大宗教圣地为一身的城市;一座旅游爱好者不得不去的城市。过去读过一些圣经的故事,就产生了去耶路撒冷的想法,多少年过去了,终于在2016年末,机会来了。而且,机票还比较便宜,海航从北京直飞特拉维夫的往返机票4200元。虽然没有找到同行人,还是决定一个人也要去,去了一个多年来的心愿。航班在晨曦中到达以色列特拉维夫海航的航班,在清晨到达特拉维夫机场,出关很顺利,边检人员就问了2个简单问题就放行了。从飞机落地,到取行李出航楼不到1个小时。回国时,在机场也没有像有些人说那样,要提前3-4小时到机场,折腾多久才能进入候机楼。特拉维夫机场安检与其他地方不同之处是,Checkin之前有一个行李安检,并回答安检员几个问题,问题用类似ipad的平板显示,有中文、英文、希伯来语,2分钟就完事。对我的行李,也没有开包检查,贴了一张安检单就完成了。基本上不耽误什么时间,因为checkin本身就要排队,排队时就做这些安全检查。Checkin后的安检,也比较快,比美国机场的安检还简单一些,不需要解皮带,也不拖鞋。包里的单反相机、ipad也不需要取出来过。总之,没有感到以色列机场有什么变态的安检。在航楼内转了几圈找去耶路撒冷的大巴。有些人坐火车,需要先到特拉维夫,然后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这样走回头路。机场有大巴到耶路撒冷,但要转一次车,大巴发车在二楼。一楼的门口有到耶路撒冷的中巴车,10余个座那种奔驰中巴,但需要坐满才发车。等车时遇到一对来自广东的夫妇,就商量一起打车到耶路撒冷,跟出租车司机谈好价280NIS,就走了。机场到耶路撒冷50km,行车约1小时。出租车送我到皇冠假日酒店后,入住后在酒店休息了2小时。按计划去伯利恒,造访耶稣的出生地。耶路撒冷皇冠假日酒店:在耶路撒冷新城,位置很高,那里都可以看到。伯利恒(Bethlehem)/巴勒斯坦乘轻轨电车到大马士革门,然后在大马士革门外的大巴车站(那里有3个车站,巴勒斯坦人管理)乗231路去伯利恒,路程只有10km,行驶约半小时。车费记不清了,反正很便宜。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边界有检查站,从以色列过去每人管,但返回时,在检查站有以色列警察检查护照和证件,阿拉伯人都要下车,排队接受检查证件。外国游客可以不下车,以色列警察上车检查。大巴到达伯利恒后,就停在马路边,也没有明显的车站标志。这里离马槽广场还有约2km,走路约25分钟。下车后就有许多巴勒斯坦人来拉你坐车进行伯利恒游。我就靠下载的Google离线地图,直接走过去。看到阿拉法特的画像会感到真真是在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上了。沿途会穿过巴勒斯坦人的市场,感觉他们的糕点做的还行。穿行之间,有在我们国家乡镇上的感觉。在下图,远远地可以看到圣诞教堂了,有圣诞树那里就是。穿出小巷就是马槽广场(Manger Square),它是伯利恒的城市中心广场,广场因附近有相传圣诞出生地的马槽而得名。广场有伯利恒和平中心(下图右侧)和一个奥马尔清真寺(下图左侧,有尖塔的建筑)。广场上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圣诞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我去时为12月初,快到圣诞节了,广场上已经树起了高大的圣诞树,据说圣诞节期间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天主教堂、罗马天主教都会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教堂在维修,入口貌不惊人,也没有什么标志,不收费。看着有人排队,可以猜到已经到目的地了。圣诞教堂的门非常小(下图右下角),开始还以为只是一个侧门之类的。实际上,就是教堂的“大门”,这个门被修得很小,被称为“谦卑之门”。据说是当年为了防止敌人的骑兵直接闯入教堂。看见排队的人不少,走到旁边的拱门,这里进去是教堂的中庭。从拱门进入中庭后,开始还以为这是圣诞教堂,网上有人将下面照片说成圣诞教堂,但实际不是,这个教堂是“圣凯瑟琳教堂(Saint Catherine's Church)”。在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地区的教堂就是这样奇特,一个紧挨一个的建,很容易认为是一个教堂。上面照片中间的雕塑是圣杰罗姆,他在基督世界的功绩是,将圣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教堂正面的半圆拱门上有耶稣诞生的玻璃画。教堂内有教徒在举行活动教堂内,耶稣出生时的雕像。他们在唱些什么?听不懂!在教堂转了一圈,感觉不对头,耶稣出生的马槽在哪里?从教堂出来到中厅,右侧走廊前有一个小门,从这里进去才是圣诞教堂。圣诞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公元327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下令修建此教堂,並派其母親海倫娜親自監督修建,327年建成。6世纪初,在猶太人反抗罗马帝国的起義中教堂被毀。565年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修複。1131年,十字架攻占耶路撒冷後,教堂成為十字架國王的加冕教堂。教堂也進行了進一步的裝修裝飾。以後經過了多次的維修。这里才是耶稣出生的地方,有点金碧辉煌的样子。圣诞故事:当时的以色列是罗马帝国的属地,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下令,要在全国做人口普查,所有国民均要返乡,登记上册。于是,约瑟带着身孕的玛丽亚从拿撒勒回到伯利恒。由于城中客栈住满了,他们只好在一个山洞做的马棚中安身。这天夜里,玛丽亚在马棚中生下了耶稣,并将他放在马槽内。当晚,天使也向旷野中放羊的牧羊人显现,告诉他们今晚有一位救主出生,并指引牧羊人寻至耶稣出生的马厩,牧羊人验证了天使说的话是真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牧人朝拜》(图片来自网络):卡拉瓦乔用比较写实的画风记载了这段事件。玛利亚产后非常疲倦,似乎瘫在那里,约瑟双手合十,在祷告谢恩,牧羊人见证了天使的报喜。空中天使手中的条子写着"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荷兰画家洪特霍斯特(Gerard van Honthorst,1592-1656) 的“牧羊人的朝拜”,他的绘画以人为的光线场景著称。绘画中从耶稣身上发出的光芒映照在圣母和牧羊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喜悦。耶稣出生的疑问: 关于耶稣出生的地点,圣经的路加福音和马太福音都一致说是在希律统治时期的伯利恒。但圣经和其它历史书籍都没有他生日的记载,甚至是哪年出生的都不知道。只是记录了他在罗马皇帝提庇留(Tiberius Caesar)执政后的第15年开始布道。而耶稣开始布道的年龄大约是30岁,这样推算大概在公元前6-4年。当然,还有其它的推算方法,基本都在这段时间内。大家都知道12月25日是圣诞节,即耶稣出生的日期。对于这个子虚乌有的生日由来,现在也说不清楚。大致是源于早期基督教徒在冬至前后的一些宗教集会。公元440年,罗马教廷12月25日为定为圣诞节进行庆祝。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也就把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12月24日称为“圣诞夜”或平安夜“,也有将24日称为圣诞日。圣诞教堂修建在被認為是耶穌出生地的山洞(地窖)之上。这有些像现在的遗址博物馆,在重要的遗址、遗迹上修一个博物馆将遗址保护起来。在以色列许多与耶稣有关的教堂都是这样的,在教堂里有与耶稣生平有关的遗迹。这与欧洲的教堂有点不同。被认为是耶稣出生的马槽所在地,有一个银质的14角星标志。圣诞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盡管有美國和以色列的強烈反對,但聖誕教堂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36屆會議上獲得通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巴勒斯坦首次成功“申遺”。UNESCO將圣诞教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並不是肯定這裏就是耶穌的真實出生地。而是認為,聖誕教堂從公元2世紀就被基督教傳統認定為耶穌誕生的地方,並作為朝聖的重要地点。三圣贤朝拜的故事: 耶稣出生后,有3个星象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他们问大希律(Herod the Great):“那生来要做犹太人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了他的星,特来朝拜他。”大希律,也被称为希律王,是罗马皇帝凯撒委任的旧以色列地区犹太人的统治者(不要将他与他的儿子、继承人希律·安提帕混淆,后者也被称为希律王,Herod King)。大希律听了这话,心里很不安,怕耶稣以后取代他的位置。他召集了所有的祭司长和民间的学士,问他们基督会出生在什么地方,他们答道:“在犹大的伯利恒。因为先知曾这样写着:犹大地区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有一位君主要从你那里出来,他要牧养我的子民以色列。”于是,大希律召见从东方来的星象博士,向他们查问那颗星出现的准确日子,然后吩咐他们前往伯利恒,说:“你们先去寻找那个小孩子,找着了就来向我报告,我也好去拜他。”博士们走出王宫后,“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三博士见到了耶稣和他的母亲玛丽亚,连忙俯伏朝拜,然后打开宝盒,拿出黄金、乳香、没药等礼物献给他。博士们先前已在梦中得到了主的指示,没有回耶路撒冷去向希律王回话,他们从另一条路返回自己的家乡去了。下面图片来自网络。油画的作者为意大利画家多梅尼哥·基尔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用绘画讲述的三博士朝圣的故事。右侧3人为3博士,左侧为玛丽亚和约瑟。逃亡埃及: 三博士走后、主的使者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他母亲、逃往埃及、住在那里、等我吩咐你。因为希律必寻找小孩子要除灭他。 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埃及去。希律见三博士跑了,因为不知道耶稣是谁,就发怒、差人将伯利恒所有与耶稣大小男孩都杀尽了。但历史学者研究,除圣经外,没有其它史书记载有希律杀伯利恒2岁以内小孩的事件。乳洞教堂(Milk Grotto Chapel):在聖誕教堂在的東南方向,沿聖誕教堂南麵的小巷走進去不遠,是“乳洞教堂”,Chapel 是小教堂,禮拜堂,Grotto是洞穴的意思。 乳洞教堂也叫聖母洞穴(Grotto of Our Lady)。這個教堂就是建在一個洞穴之上。逃亡埃及:相傳約瑟帶著全家逃去埃及時,曾在這裏洞穴中躲避希律王的追殺,瑪利亞的乳汁滴落在地,把岩石變成白色。乳洞教堂因此得名。教堂中有约瑟带着玛丽亚和耶稣,骑着毛驴逃走的雕塑。乳洞教堂也是基督教徒朝聖的地方,現在屬方濟會所的聖地監管機構(Custody of the Holy Land)管理。目前的教堂建於1872年。通往乳洞教堂的小巷:教堂中的圣母、圣子画像教堂内情形回到以色列:大希律死了以后、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 约瑟一家就这样回到到以色列地。这次他们回到了他们的老家拿撒勒(Nazareth)住下来了。下图:拿撒勒(Nazareth)前往拿撒勒:在耶路撒冷,从Hertz公司租车,一人独自自驾前往加加利湖边的提比利亚,途中经过拿撒勒。因为在以色列时间不长,没有买上网卡,下载的Google离线地图作导航。在耶路撒冷城里那么复杂的道路中都没有走错路,但上6号高速后,在要下道去拿撒勒时错过了路口,导致多跑了几十公里。以色列全国主要民用机场只有2个,即特拉维夫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和埃拉特机场,铁路也很少。交通主要依赖公路,全国的公路系统发达,高速公路大多免费,只有6号高速收费。收费是自动完成,还车后租车公司代缴费。我走了6号高速,回国后半个多月才接到缴费通知,收了41NIS。下面是Hertz公司租的车,远看还不错,不能近看,整个车体一圈,遍体鳞伤,全是擦痕。这种车就没有必要买全险,再多擦几次,效果也一样。事实上,在还车时,工作人员根本不看车体情况,他们自己记录的就是整个车都是擦痕。拿撒勒(Nazareth):耶稣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一般都称耶稣为“拿撒勒的耶稣(Jesus of Nazareth)”。但对耶稣的这段经历,圣经记载很少,所以留下的故事也少。耶稣30岁后才离开拿撒勒去各地布道。拿撒勒与耶稣有关的地点就是一个天使报喜教堂(Basilica of the Annunciation)。下面的画描述了耶稣一家在拿撒勒生活的情景,耶稣的父亲是一个木匠,耶稣也在学习木匠活?隔着玻璃拍的,效果不好。天使报喜教堂(Basilica of the Annunciation):拿撒勒是耶稣长大的地方,被列入基督教的圣地。在4世纪,罗马皇帝康斯坦丁在耶路撒冷修圣墓教堂时,同时在这里修建了教堂纪念耶稣。教堂在7世纪毁于阿拉伯人之手。12世纪,十字军收复耶路撒冷后重建教堂。13世纪阿拉伯人重新夺回这一地区时,教堂再次被毁。目前的教堂建成于1969年,看起来是非常新的教堂。地点仍是早期拜占庭和十字军教堂的地方。天使报喜故事:天使加百利奉令到拿撒勒向玛利亚告知她将受圣灵感孕而生下耶稣。天使加百利到一个童女即玛丽亚那里,对她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你在神面前已经蒙恩了。你要怀孕生子,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马利亚对天使说,我没有出嫁,怎么有这事呢?天使回答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天主教和东正教都认为, 拿撒勒是天使报喜的地方,但具体地点有争议。天主教和东正教都建了教堂来纪念这个大事件。基督教中规定3月25日为圣母领报节。报喜教堂为2层楼的结构,底层有报喜洞穴(Grotto of the Annunciation) ,那里被认为是圣母玛丽童年时的家。当然就是天使报喜的地方了。所以,拿撒勒也被认为是玛丽亚的家乡。下图为报喜教堂的底层,左侧祭坛后面是报喜洞穴。报喜洞的上方(下图):因为见教徒门在很举行庄重的仪式,就没有走到下面洞口去看一下玛丽亚居住过的山洞。教堂上层:根据罗马天主教的教规,报喜堂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乙级圣殿(Minor Basilica)”。这里是基督教徒朝圣的重要地。教堂外的走廊里有世界各国教会送的圣母、圣子画。下图:中国香港地区教会送的画(观音送子?)提比利亚(Tiberias):从拿撒勒到加利利(Galilee)湖边的提比利亚只有35km左右,开车不到1小时就到了。提比利亚离耶路撒冷180km,开车2个多小时。耶稣时代,拿撒勒、提比利亚都属加利利地区,归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也称希律王,King Herod)管辖,他是加利利的封王。施洗约翰和耶稣都死于他手里。提比利亚是相传耶稣活动最多的地方之一。耶稣在他的家乡拿撒勒布道不受欢迎,就来到了提比利亚和加利利湖边。提比利亚的主要景点有:耶稣洗礼处、五饼二鱼堂、彼得献心堂、八福堂、迦百农(Capernaum)、加利利湖等。加利利湖的夕阳:加利利湖不大,有环湖公路,跑一圈大概60km。在以色列这样干旱的地方,有这样一片水面,就感觉是天堂一样。亚尔底洗礼之地(Yardenit Baptismal Site): 到了提比利亚后也没有去酒店,就沿湖边公路南下11km,到达“亚尔底洗礼之地,洗礼地可以免费进入参观,外面的停车场也免费。下图:洗礼处入口虽然是冬天,但仍有信徒在这里接受洗礼。耶稣受洗的故事: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旦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礼。约翰想要拦住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於是约翰许了他。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他开了,他就看见神的灵彷佛鸽子降下,落在他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耶稣在接受洗礼后开始了他的传道活动,那时他30岁。这段故事来自圣经,洗礼处的墙上多种文字记录这段话。约翰给耶稣洗礼(拍自美国盐湖城摩门教堂)关于“施洗约翰(John the Baptist)”:生于一个富裕的祭司家庭,但他穿骆驼毛衣服,腰束皮带,靠吃蝗虫和野蜜为生。过着最简单、敬虔、圣洁的生活。在耶稣开始传教之前,约翰就在向犹太人劝勉悔改,在约旦河中为人施洗礼,洗礼是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约翰先于基督教开始布道、给人洗礼,并预言上帝将要派重要人物降生,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自己为他系鞋都不配。基督教徒称约翰为“施洗约翰,也被奉为”先知“。达芬奇的名画“施洗约翰”:达芬奇后期的作品。画中约翰脸上露出狡黠而神秘的微笑,与”蒙娜丽莎“的微笑很有几分神似。莎乐美与约翰的故事:莎乐美(Salome)是希律王和其兄弟腓力的妻子所生的女儿,莎乐美长得美丽绝伦,对先知约翰一见钟情,想得到约翰的一个吻。没想到,约翰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她,于是就怀恨在心。在一次希律王宴会上,希律王答应只要莎乐美跳一支七面纱舞就满足她的一个愿望。莎乐美献罢舞,要求杀死约翰。虽然,希律顾忌约翰的威望不愿杀他,但无奈君子一言,难以收回,只得命人奉上了约翰的头。莎乐美捧起约翰的头,将自己的红唇印在了约翰冰冷的唇上,她终于如愿以偿。莎乐美对着约翰的头说:“你为什么不看看我。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会爱上我…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莎乐美以这种血腥的方式拥有了约翰。这段故事以后被西方多次搬上文艺舞台,也是许多画家的绘画主题。莎乐美也成为了极端爱欲的同义词。德国画家鲁本斯(Rubens)的 "施洗约翰殉难“,明显的巴洛克风格。施洗约翰节衣缩食,应该是很瘦的人,画中却肌肉发达。卡拉瓦乔的颠峰之作”施洗者圣约翰的斩首“ ,在画中莎乐美成为了配角,侩子手占据绘画的中心位置,约翰的头像是卡拉瓦乔本人。这幅画不像宗教画,很世俗和写实。亚尔底洗礼之地洗礼地约旦河:关于耶稣受洗地:根据基督教的传统说法,施洗约翰给耶稣受洗的地方发生在死海北部、约旦河西岸的Qasr el Yahud,那个地方离亚尔底约120km。Qasr el Yahud是在约旦河的下游,Yardenit在上游。以前,Qasr el Yahud由约旦控制。在1967年的“6日战争”之后,Qasr el Yahud被以色列占领。但该地位于以色列和约旦前线而关闭。1981年以色列旅游部把现在,位于约旦河上游的亚尔底(Yardenit)确定为替代的地点,供朝圣使用。所以,我们现在到访的亚尔底洗礼处是一个替代地点。但每年仍接受约40万游客和基督教的信仰者到访。现在的洗礼有2种:一种是“点水礼”;另一种是“全浸礼”。亚尔底洗礼之地当然是全身浸,受洗者仰面被放入水中3次。在201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约旦河东岸的Al-Maghtas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考古在该地发现了大量早期与朝圣洗礼有关的教堂、浴室等遗迹等,因此,认为那里是早期朝圣者们纪念耶稣接受洗礼的地方。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耶稣接洗礼地,在约旦境内,从死海北端的酒店度假区往安曼方向走约10km,公路旁有明显的指示牌。因为赶时间去安曼,路过都没有拐进去看一看。下面照片(网络照片)是位于约旦河东岸(约旦境内)的耶稣受洗地。耶稣神迹:“五饼二鱼”的故事:据圣经记载,有五千人在野地里听耶稣讲道,到黄昏时,门徒恳请耶稣叫众人自己到村子里买他们的食物,但耶稣却叫门徒给众人吃的。因为人数太多,门徒没有那么多食物供给他们。这时,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饼和两条鱼,交给了耶稣。“五饼二鱼”分给五千人是明显不够。但耶稣拿起饼和鱼来望天祝谢,擘开,递给门徒,再分给众人。结果5千人都按着所需要的吃饱了。五饼二鱼堂(The 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Loaves and Fish):为了纪念耶稣的“神迹”,在大约4世纪就建了教堂,5世纪拜占庭时期对教堂进行了扩建,但教堂在7世纪毁于波斯人的入侵。一直到了1888年,在巴勒斯坦的德国天主教协会重新发现了过去相传的这个“神迹”之地。以后的考古发掘发现了,5世纪修建教堂的马赛克地板。1984年在这个遗址建了新的教堂。耶稣的神迹有许多,但为神迹建教堂的地方并不多。五饼二鱼教堂位于加加利湖边,在提比利亚城北面10多公里的地方,与彼得献心堂紧相邻。教堂免费参观,但自驾车收停车费10元。教堂的看点是,5世纪时期的马赛克地板和教堂中的一块被称为“Holy rock”的石灰岩石块,在教徒祭坛中的那个桌子下面,被认为是当年耶稣放饼子的地方。教堂最重要的看点:马赛克五饼二鱼画,其上方是那块”圣石“,当时没有眼力,没有看出它的重要性,照片没有照全。迦百农(Capernaum):耶稣从拿撒勒来到加利利地区后,迦百农是他传道和神迹发生的重要地方,例如治好彼得岳母的热病,在会堂赶逐污鬼,医治百夫长的仆人,收彼得、安得烈、雅各、约翰和马太为门徒等(圣经记载)。拉撒路的复活(Raising of Lazarus),(丹麦画家布洛赫Carl Bloch作品),讲述耶稣使死后的拉撒路复活。耶稣神迹:让盲人见到光明。(丹麦画家布洛赫作品)在迦百农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犹太人会堂。考古学证明会堂应该建于公元4-5世纪。而且在会堂之下,还发掘出另一个更早期的会堂遗迹,会堂的时间大约是公元1世纪。这样,就有人说这些会堂可能是耶稣传道的地方。因为,那时会堂是讲经传道的重要地方。世界上最古老的犹太人会堂(Synagogue)罗马时期迦百农城镇废墟在迦百农犹太人会堂与湖边之间,方济会宣布发现了彼得的家,在彼得家的遗迹之上修了一座纪念堂(The Memorial)。纪念堂为2层建筑,底层为玻璃地板,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面的遗迹。纪念堂内部:纪念堂建于1990年。迦百农的彼得雕像:手拿“天国钥匙”是彼得的特征。迦百农:少见要收门票的地方,门票3NIS,停车场不收费。耶稣“登山宝训(Sermon on the Mount)的故事:圣经记载,耶稣在此登山训众,圣训第一部分就是讲述八福: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主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主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八福堂(Church of the Beautitudes): 早在4世纪,基督教的朝圣者就在耶稣讲八福的地方朝拜。在4世纪的拜占庭时期,这里有一个小教堂。现在的教堂建于1936-1938年,地点在拜占庭时期教堂的附近,新的教堂为新拜占庭风格(Neo-Byzantine)。 曾有2位罗马教皇(Popes Paul VI 和 John Paul II)访问过这里。从加利利湖边往山山走,快到山顶时,旁边的一岔道进去不远,教堂周围环境非常好,免费参观,但开车进入需要缴费10块NIS停车费。教堂内的门廊上有一副耶稣“登山宝训”的画。回国后查到了那幅画的原作者是丹麦画家布洛赫(Carl Bloch,1834-1890)。他是丹麦最著名的画家之一,画了许多耶稣生平的故事。教堂内的情形耶稣在海边的提问:耶稣复活后在加利利海(湖)边向门徒显现,问他的门徒:“你们有吃的没有?”,问彼得你爱我吗?彼得三次说我爱你。耶穌在這裏放了麵包和魚給其弟子,然後對彼得說了那句著名的話:“喂我的羊(Feed my sheep)”。彼得献心堂(Church of the Primacy of Peter): 为了纪念这段故事,4世紀在這裏就建了教堂,這個教堂也被稱為炭地(Place of the Coals),源自耶穌在這裏用木炭燒魚給他的门徒吃。教堂到13世紀被毀,現在的教堂由方濟會建於1933年。教堂虽小,但卻曾有2位羅馬教皇到訪過這裏。教堂外景教堂正中有一石灰岩的岩石,被稱為所謂“基督的桌子(table of Christ)”,拉丁文“Mensa Christi”,傳說耶穌在這裏放了麵包和魚給其弟子,然後對彼得說了那句著名的“喂我的羊”。这句话,被后人解读为,耶稣将他在人间的传道事业传给彼得。耶稣曾称自己为牧羊人。所以,耶稣也被称为“好牧羊人(The good shepherd)。彼得,也称“西门彼得(Simon Peter)”,死后封圣,称“圣彼得”,也译为“圣伯多禄”。 彼得被称为耶稣的大弟子。他在加利利湖边被耶稣显灵授予重任后,四处传教。晚年来到罗马传教,后来被罗马皇帝尼禄抓捕后处死。彼得要求被倒钉十字架,因为他自认不配与主同样的死法。殉道时间约在耶稣67年。(下图来自网络)彼得是基督教世界中地位仅次于耶稣的2号人物,天主教认为他是第一任教皇,他生前没有教皇的待遇,甚至只能住在罗马郊外的墓穴之中。死后获得了基督教徒中最高的待遇,在他墓地上修建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最漂亮和最奢华的教堂,也是现在教皇的座堂,全世界基督教徒最崇拜的地方。他老师耶稣的圣墓教堂完全没有办法与圣彼得大教堂相比,相差太远。下图:圣彼得的雕塑(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前,2003年拍摄)。彼得手握耶稣给他的“天国钥匙”。圣经记载。耶稣对彼得说:我要交给你天国的钥匙,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必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必要释放。”提比利亚的朝霞:提比利亚:位于加利利湖的西岸,景色优美,具有近2000年悠久的历史与现代度假酒店和设施,是以色列最富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冬天到提比利亚的游人不多。加利利湖的日出:在酒店的房间内拍摄。耶稣在加利利的布道和他的神迹吸引了大批的跟随者。耶稣及门徒就开始前往耶路撒冷。我在提比利亚游览完以上“耶稣足迹”后,也不妨返回耶路撒冷沿着耶稣的足迹继续旅行。耶路撒冷(Jerusalem): 耶稣殉道的地方,这里与耶稣有关地方比较多,最有名的是圣墓教堂、苦路,其外还有最后晚餐厅、客西马尼园等。下图:黄昏时的圣殿山,这里曾经建有犹太人的第一和第二圣殿,现在被伊斯兰的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取而代之。犹太人永远的痛处,比我们痛圆明园还伤心。耶稣在加利利的布道吸引了众多的跟随者。耶稣及门徒就开始前往耶路撒冷。当耶穌騎著毛驢從加利利來到耶路撒冷的橄榄山時,在這裏,看著对面美麗的耶路撒冷和第二圣殿,不禁傷心落淚。因為他預言第二圣殿將會被毀,猶太老百姓有大劫難。主泣教堂(Dominus Flevit Church,又译:主哭耶京堂):Dominus Flevit 來自拉丁語,為"主哭泣(The Lord Wept)的意思。這個耶穌掉眼淚的地方,直到十字軍時期才被確定,教徒們才開始來這裏朝拜,於是建了一個小禮拜堂。但不久後毀於薩拉丁的阿拉伯大軍。以後方濟會在這裏建也過一個小教堂。目前的教堂建成於1955年,為方濟會管理,教堂形狀為一個淚滴形。从教堂内的窗子可以看到耶路撒冷老城和圆顶清真寺。教堂位于接近橄榄山顶的地方,从客西马尼园或万国教堂都有上山的小路可以到达,走路10多分钟。山顶往北走有公交车回大马士革门。教堂前的平台是橄欖山拍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最佳的位置。但教堂及附近的花園下午5點關門,好在冬季下午4點半日落,可以在5點之前拍完日落和夜景後離開。下面:圆顶的是阿克萨清真寺下图:圆顶清真寺锡安山: 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南面的墙外,出锡安门就是锡安山。这里有最后晚餐厅、大卫墓、圣母安睡堂景点等。“锡安”一词出自圣经记载,但词源不清楚。可能来自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的“城堡”一词。锡安山曾经有3个不同的地方。最早在耶路撒冷的东山下(Lower Eastern Hill)有耶布斯人(Jebusite)城市要塞,以后被犹太人的第二任国王大卫征服,大卫在锡安建立了大卫城,即现在的耶路撒冷老城(耶路撒冷老城也被称为大卫城)。后来城市发展,在东山山上(Upper Eastern Hill,即现在的圣殿山)建立了圣殿,锡安的名字又给现在的圣殿山。最后又给了圣殿山西面的西山(Western Hill),即现在的锡安山。“锡安”是耶路撒冷犹太人一种很有历史感和纪念意义的名字(the time-honoured name),是大卫王建国的地方, 承载着犹太人的历史和荣誉。下图:锡安山日落,山顶上的教堂是圣母安眠堂,最后晚餐厅也在那里。锡安山的晚霞最後晚餐廳(Room of the Last Supper): 拉丁文為“Cenacle”,意為"dining room"。准确的地址已經很難考證。如何認定這裏就是耶穌最後晚餐的地方?大概與其它耶穌神跡一樣,就是基督教徒們的一種信仰了。在晚餐廳的地方,公元4-5世紀建有一個拜占庭的聖錫安教堂(Holy Zion basilica),以後多次破壞和重建。在12世紀十字軍收複耶路撒冷後,在這裏修建了聖母瑪利亞教堂,最後晚餐廳被修複和包含在教堂內。但很快在12世紀末,薩拉丁的阿拉伯大軍攻破耶路撒冷,教堂被毀,但最後晚餐廳幸免於難。其所屬權也幾度易手,現在作為曆史建築由以色列內政部管理。最後晚餐廳的部分建築風格是哥特式的,因為是歐洲來的十字軍所建。大廳內有銅質橄欖樹的位置,據說是當年最後晚餐的餐桌位置。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位于米兰的圣玛丽亚修道院内):被誉为全人类艺术宝库中最完美的经典之作。画中的环境,与我们看到的“最后晚餐厅”有很大的不同。大师以自己视角,用绘画去讲述了圣经中的这段故事。丹麦画家布洛赫的“最后的晚餐”,溜走的人是犹大。客西馬尼(The garden of Gethsemane)园:Gethsemane是希臘語“榨油(oil press)”的意思,位于橄榄山山下,离锡安山约1km。耶穌和門徒們用完“最後的晚餐”後來到這裏歇息、過夜。耶穌知道自己將要被捕和遇難,在這裏祈禱。但耶穌禱告的地方仍有爭議,緊鄰的萬國教堂是被假定的地方之一。耶稣在这里被捕。因为来抓人的祭司不认识耶稣,相约犹大所吻的人就是耶稣,这就是著名的犹大之吻。《犹大之吻》:意大利画家乔托代表性的圣经历史画之一。创作于欧洲文艺复兴的早期,有显著宗教特征的作品,耶稣及其它圣人头上有光环。(图片来自网络)犹大吻过耶稣后,祭司属下就开始抓人,这时发生了混乱,彼得为了保护耶稣,刺伤了祭司。下图:在客西马尼花园耶稣被捕情形(网络图片),典型的宗教画,具有巴洛克的风格。画中左下是彼得刺伤祭司。園子裏有3顆橄欖樹非常矚目,是已知最古老的橄欖樹。經碳衰减測定它们的树干,其年代分別是公元1092, 1166 和1198 年。有人認為這些樹是耶穌時期就存在,但科學的方法显示树龄没有那么长。橄欖樹可以從枯死的樹根發芽再生,但現在的橄欖樹是否從耶穌時期的樹再生,並不確定。有近千年树龄的橄榄树: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位于橄榄山下,紧邻客西马尼园。教堂建于1924年,由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捐赠修建,意大利建筑师设计,教堂为新拜占庭风格。由方济会的圣地保护基金会管理。相传耶稣与门徒们用完“最后晚餐”,来到客西马尼园,在那里休息。耶稣知道自己将要被捕。来到附近的一块岩石前为他的门徒们祷告。耶稣的汗水滴在岩石上成为血滴。教堂中间有一块围起来的岩石,被称为” bedrock”,被认为是耶稣祷告的地方。事先没有做足功课,进入了教堂,但没有去注意那块石头,没有拍到照片。鸡鸣堂(Church of St. Peter in Gallicantu):耶稣被捕后,被带到大祭司该亚法(Caiaphas)的家关押,这个地点,据传就是现在鸡鸣堂的位置,教堂的地下室被认为是关押耶稣的地方。下图(网络图片):鸡鸣堂的耶稣关押地方:圣坑(Sacred Pit)。”彼得三不认主“:圣经记载,在耶稣被捕前,耶稣对彼得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耶稣被抓走后,彼得也尾随到关押耶稣的地方查看,有人认出了彼得,说彼得是与耶稣一伙的,彼得先后3次都给予否认。“Gallicantu ”一词來自拉丁語,意思是“雞叫(cock's-crow)”,早期這裏有一個拜占庭的教堂,建於457年,紀念”彼得三不認主“這段典故。 教堂在11世紀被毀,12世紀十字軍占領耶路撒冷後重建,並取了現在的教堂名。其實,彼得是耶穌最忠實的門徒,耶穌被捕時,彼得還拿著刀與抓耶穌的人拚命。怎麼耶穌被抓走後,還沒有過夜就三不認主,從人物性格邏輯上都講不通。大概是想突出耶穌的先知,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他都可以預言和做到。基督教徒解释这件事,说彼得的行为代表了人性的弱点。下图:鸡鸣堂:很漂亮的一个拜占庭风格教堂,看起来很新。教堂在錫安山的半腰上,看完大衛墓,最後晚餐廳可以順道去,路上有标志,从一个岔道进去。但教堂是耶路撒冷少有的几个收費教堂。因为时间比较晚,我也没有进教堂内。苦路(Via Dolorosa):耶稣被捕后,大祭司并不敢自己处置耶稣。当时在耶路撒冷的罗马总督彼拉多(Pontius Pilate)才是老大。他把耶稣带被带到了彼拉多的官邸。这个地方,被认为是现在的“苦路”第一站,即现在奥马利亚(Omariya)伊斯兰学校。 从耶路撒冷老城的狮门进去不远就是。耶路撒冷老城的狮门:苦路(Via Dolorosa): Via Dolorosa, 来自拉丁语, Via是道路,Dolorosa是痛苦的意思。苦路是指,耶稣被判处钉十字架后,从判罪的地方到受难地的那段路途。苦路是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最重要的2个圣地之一,另一个是圣墓教堂。圣墓教堂也被算作苦路的终点。因此,苦路是基督教在耶路撒冷最重要的朝拜圣地。苦路的路线:位于耶路撒冷老城中的东北面,从狮门进入老城后,从东向西的一条小路,长不超过1km。起点:奥马利亚(Omariya)学校,那里过去被认为是罗马总督彼拉多(Pilate)的官邸,耶稣在此被判处钉十字架。终点为加略山(Mount Calvary),也叫骷髅地(Golgotha),即现在的圣墓教堂所在地。根据圣经新约的记载,在苦路中发生了14件事,每一件定为一站,所以苦路有14站,每站有一个圆盘的标志。下图:苦路第1站的标志苦路Via Dolorosa根据考古学的证据显示,当时罗马总督彼拉多的官邸应该在老城西南的锡安门和雅法(Jaffa )门附近,那里发现了罗马时期的石头铺路,罗马兵营等。而在安东尼要塞附近,被认为是审判耶稣的地方,当时是一个露天水塘。所以,现在的苦路很可能并不是实际耶稣走过的最后路程。苦路历史:关于苦路的路线存在争议。中世纪时,有人认为当时罗马总督彼拉多的官邸在老城南面的锡安山;也有认为在东面安东尼要塞( Antonia Fortress),即奥马利亚学校附近。不同的派别的基督教徒就各走各的路。14世纪教皇克勉六世(Pope Clement VI)将监护耶路撒冷圣地的权利交给方济会(Franciscan)。1350年方济各会宣布了 苦路的官方线路为,从圣墓教堂到罗马总督彼拉多的官邸(House of Pilate)。 到了 1517年,方济会将苦路线路改为从彼拉多的官邸到耶稣受难的髑髅地。但最后确定的路线从是奥马利亚学校开始。不是锡安山。苦路第1站:耶稣被判死刑圣经记载,耶稣被抓后,提出的控罪有3条,诱惑人民,鼓动抗税,自称为王。大祭司不敢自己就把耶稣给杀了,让当时的罗马总督彼拉多(Pilate)来给耶稣定罪。但彼拉多问了耶稣后,发现没有证据给耶稣定罪,说耶稣是加利利人,归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管,让希律来审。希律也不能定罪耶稣。彼拉多想释放耶稣,审判那天是逾越节,可以大赦一个罪犯。彼拉多将另一个强盗巴拉巴拿来与耶稣一起,让民众选一个人进行大赦。结果人群要求释放巴拉巴、钉死耶稣。彼拉多无奈同意了他们的要求,钉死耶稣。下图(来自网络):“耶稣受审”(瑞士画家Antonio Ciseri作品),彼拉多在征询民众的意见如何处置耶稣。这是比较写实的宗教画,耶稣身穿红色衣袍,像英雄一样。不过,有学者质疑苦路第1站并不是实际的耶稣审判地,真实的地方可能老城西南面的是希律王宫( Herod's Palace),当时彼拉多的官邸应该在希律王宫附近。第2站,耶稣背上十字架: 地点:判刑教堂(Condemnation Chapel)和鞭挞堂(Flagellation Chapel),2个教堂在一起,一个门进入,下面照片中有2个人站在那里就是教堂门。苦路第1站和第2站几乎紧挨着。在这里彼拉多下令鞭挞耶稣,并给耶稣带上荆棘编作的王冠(Crown of thorns),嘲讽耶稣,并说出了他那句名言:“Ecce Homo ”(你们看这个人!) 。这些圣经上的典故都成为艺术家笔下的题材。“Ecce Homo”:法国籍匈牙利画家Mihály Munkácsy作品(来自网络)“Ecce Homo”这句话也被转义为“戴荆冠的耶稣。“荆冠”是审判耶稣时士兵用荆棘給耶稣编制的一个“王冠”,用于嘲讽耶稣,说你这个犹太人的王就是这样。“荆冠(Crown of thorns)”现在也成为了天主教的圣物,据传现在还保存在不同的教堂。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Caravaggio)“Crown of thorns(荆冠)”,描绘了带着荆冠的耶稣在受鞭挞。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卡拉瓦乔以非常写实的技法来描述宗教故事,让过去崇高而神圣的宗教故事变得充满着人性,接近现实生活。”荆冠(Crowned with Thorns)“ by Matthias Stom(荷兰画家),来自网络。根据圣经记载的历史事情,19世纪在这里修建了3座教堂,分别是判刑教堂(Condemnation Chapel)、鞭挞堂(Flagellation Chapel)和Ecce Homo 教堂。其依据是这里发现了当时耶稣被鞭挞的所谓“罗马鞭挞石(Roman flagstones)”。 但实际上这些石头是当时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用于修路,铺路面用的石头。鞭挞堂,很小的一个罗马天主教堂,为方济会管理。判刑教堂:教堂祭坛上方有耶稣背上十字架的画像苦路第3站:耶稣第一次跌倒第3站是一个小礼拜堂,门廊上方和祭坛上方是耶稣跌倒的雕像,室内有虔诚的教徒在祈祷。苦路第4站:耶稣遇见母亲第3站和第4站紧挨着,同属亚美尼亚教堂。但实际上,在圣经新约中并没有记载耶稣在此见到母亲的事件,是后来朝圣过程中,被加入的一站。教堂门的弦月窗上有浮雕,"耶稣遇见母亲",为波兰雕塑家Zieliensky 的作品(下图)。第4站的教堂庭院苦路第5站:古利奈人西门(Simon of Cyrene)帮耶稣背十字架 耶稣受刑后体质衰弱,背不动沉重的十字架。有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Simon),罗马士兵叫他去替耶稣背十字架,西门帮助耶稣将十字架被到了遇难地。不管什么与耶稣有关,都被称“圣”,但这位帮助过耶稣的西门,似乎没有沾上光。第5站小教堂墙上有这样一个"圣迹“(下图),说是耶稣的手印。苦路第6站:维罗妮卡(Veronica )擦耶稣脸耶稣被折磨后,身体很虚弱,不断摔倒,还不断被罗马士兵用藤条抽打。耶稣的脸上满是汗水和血渍。一个叫维罗妮卡的女孩觉的耶稣很可怜,就跑过去,用自己的头巾给耶稣擦脸。以后,居然在头巾上清晰地留下了耶稣的脸庞。第6站地点确认是在1883年,如何确定的不得而知。希腊的罗马天主教买下了这个地方,修建了圣脸和圣维罗妮卡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Face and Saint Veronica ),据称维罗妮卡给耶稣擦脸的地方就在他们的房子里。但这个教堂似乎不开放。下图(网络图片)描述了这一情景耶稣没有被留下任何画像资料,来自维罗妮卡这块头巾印下的耶稣形象,被认为是现在各种耶稣形象的主要来源。 这件被称为“维罗妮卡的头巾(Veil of Veronica)”成为圣物,目前保存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圣维罗妮卡与圣巾(St. Veronica with the Holy Kerchief):意大利画家Mattia Preti作品第七站: 耶稣第二次跌倒 这里有一个小的方济会礼拜堂,内有纪念该事件小教堂内,祭坛上方是耶稣跌倒的雕像,现代风格。第八站:耶稣安慰妇女 在这里,耶稣遇到一个为他哭泣的妇女,耶稣说:不要为我哭泣,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这段情节来自“路加福音”的记载。苦路第九站:耶稣第三次跌倒地点:是埃塞俄比亚东正教修道院(Ethiopian Orthodox Monastery) 和科普特教会的圣安东尼修道院(Coptic Orthodox Monastery of Saint Anthony)的入口。过去埃及人被为科普特人(Copts;意即是埃及人),科普特教会是埃及的基督教会。这2个教堂与圣墓教堂紧相连。这一站在第7站通往圣墓教堂之间的一个岔路内,不注意会错过。在这一站可以看到圣墓教堂的圆顶了。圣墓教堂(Church of Holy Sepulchre):苦路的第10-14站都在这里,但好像没有圆形的苦路站标志了。在耶稣的时代,耶路撒冷被罗马帝国统治,当时的罗马皇帝哈德良禁止基督教,在耶稣受难地修了一个罗马式的爱神阿芙罗狄蒂神庙(temple of Aphrodite)。大概是借此阻止基督徒来耶稣受难地朝拜。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颁布著名的米兰敕令,基督教开始合法了。大约在325年君士坦丁下令在耶稣受难地拆除原来的神庙,修建教堂纪念耶稣。同期开始修建的还有圣诞教堂等。他还指派自己的母亲海伦娜(Helena)去监办这事。在修建的挖掘过程中,海伦娜宣称发现了耶稣受难时的十字架(True Cross )和墓穴,但是当时的著名基督教历史学家优西比乌(Eusebius)的史记中,没有提到海伦娜发现的十字架。但他指出,有清楚和可见的证据显示的确发现了耶稣的墓穴。开始修建的圣墓教堂有2部分,分别建在发现十字架和墓穴的“圣地”之上。下图是圣墓教堂的剖面图。可以看出有是2个教堂组成,有2个圆顶,分别为了纪念耶稣受难时的十字架和墓穴。圣墓教堂经过多次劫难。614年波斯人入侵后放火烧毁教堂,后经东罗马帝国皇帝赫拉克利乌斯(Heraclius)修复。11世纪初,统治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的哈里发,哈基姆·穆萨·阿拉下令将教堂拆除,震惊了整个欧洲。以后拜占庭皇帝与后任的哈里发达成协议修复了教堂。12世纪,欧洲十字军以保护基督教圣城为名,攻入耶路撒冷城。十字军将圣墓教堂改建成一座罗马式长方形教堂,将2座教堂完全融为一体,成为现在的圣墓教堂。第10站:耶稣被剥去衣服 耶稣被押到这里后,被钉十字架前被剥去衣服。下图是圣墓教堂前广场和教堂入口,教堂门前右侧石梯上去就是第10站。第11站: 耶稣被订上十字架(Crucifixion)圣墓教堂进门后,右侧的阶梯上楼。有2个小厅,一个是第11站,另一个是第12站。在第11和12站的地方,应该就是所谓海伦娜发现耶稣十字架的地方,墙上有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画像。第12站: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亡:祭坛上方有耶稣被钉在十字军上的雕像。耶稣受难被基督教徒认为是耶稣最神圣的事件,耶稣用自己的痛苦和死亡去给全世界的大众赎罪。所以,在基督教的世界,描述这一情景的艺术品也非常多。丹麦画家布洛赫的“十字架上的基督(Christ at the Cross)”:十字架下的2个妇人都叫玛利亚,即圣母玛利亚和抹大拉的玛丽亚(Mary Magdalene)。牵圣母手的男人是耶稣最喜爱的门徒约翰(不是那个施洗约翰)。耶稣受难的作品中大都有他们3人。鲁本斯“十字架上的基督”: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一段时间,看守的罗马士兵不知道耶稣的死后,用长矛刺向耶稣试一试是否有反应。 这个罗马士兵叫朗吉努斯(Longinus),以后居然被感化,信基督了,也被称“圣”,叫"圣朗吉努斯"。刺耶稣的矛,被叫作“圣矛(Holy Lance)”,现在保存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耶稣受难日:根据历法推算,耶稣受难日是犹太历尼散月十四日,大致是公元33年4月3日的星期五。这也是”黑色星期五”的由来。每个星期五在苦路都有基督教的巡游纪念活动。第13站:耶稣从十字架上放下 教堂的壁画反映了这一情景第13站地点:进入圣墓教堂的正中,放着一块石板,许多教徒亲吻。相传,耶稣被从十字架上放下后,安放在这块大理石上涂抹膏油,准备安葬。这块石板叫“受膏石”。耶稣被从十字架上放下:卡拉瓦乔作品(来自网络)第14站:耶稣被放置坟墓丹麦画家布洛赫的“埋葬基督(Burial of Christ)”我早上8点就到了圣墓教堂,圣墓前排队的人还不多,排了10多分钟就进去了。下图:耶稣墓室下图:墓室内的情景。猜想当时耶稣就躺在这里,然后又复活升天。里面只能容下2-3人,别人都很虔诚的顶礼膜拜;我在旁边看热闹,用手机拍了2张照片后,赶紧走人,外面好多人在排着队。看完圣墓,苦路的路程就结束了。耶稣也是在圣墓教堂升天,他在人间的“足迹'也没有了。在耶路撒冷老城买了一本介绍苦路的中文版小册子,上面说,苦路不是昔日耶稣确实行走的路。而是:一个被教会所崇敬的神秘的基督生平;一个被信徒的祷告所圣化的地方。耶稣是否真有其人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对耶稣其人其事的记载都来自圣经,没有其它历史记载的佐证,也没有考古学的发现支持。 走了这些耶稣“足迹”的地方,都是根据圣经记载或基督教传统而设立。记载耶稣故事的各种圣经福音书是在基督教产生以后才陆续问世的。迄今的所有史料都难以证明耶稣是真实历史人物。也许历史上真有耶稣其人,但这位凡人被后人给神化,成为了全世界的“救世主”。基督教徒把耶稣说成是上帝的儿子,由童女玛利亚受圣灵感应而怀孕、出生。还有他的各种“神迹”,以及最后的死后复活,都是“神化”和“圣化”的结果,这些无疑是宗教信仰和人们精神寄托的需要。无论如何,这位2000年前的人物对人类历史文明的影响无可比拟的,而且还将会延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