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丹江口市。古名太和山,尊奉道教玄武神即真武大帝,故改名武当山,有“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意。作为我国久负盛名的道教名山,武当山有“天下第一仙山”之美誉,道教历史悠久,道教建筑规模恢弘,富丽堂皇,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名闻遐迩的另一原因是武当神功,其与少林武功并峙武林,有中华武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
八百里武当,远远望去,群峰竞秀,“万山来朝”,烟雾蒸腾,宛若仙境。进得山中,层峦叠翠,碧涧飞岩,古迹散布,鸟叫鸦鸣。正是“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门裂双岩容马瘦,天开一径许人通。当年丹灶传尤在,羽翮何由矗碧空。”
武当山相传为道教玄武大帝(北方神)修仙得道飞升之胜地, 历代道教名流曾在此修炼。据记载, 唐太宗贞观年间即在灵应峰创建五龙祠。宋、元以来, 代有开拓扩建。明成祖于永乐十年(1412)曾动用军夫30多万人在此大兴土木。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 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宫观内保存的各类神像、法器、经籍等都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1994年12月, 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我的乖乖女!
山上有宏伟的古建筑。据说,在建筑的规模上,超过了五岳。早在1300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武当山即兴建五龙祠,宣扬道教。以后道教逐渐增多,武当山便成了道教名山。武当山的道教,敬奉“玄天真武大帝”,据说,武当山就是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而名。元朝末年,武当山上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兵乱。目前山上的宫观多为明代所建
由于武当拳而出名的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岭,南接巴山,连绵起伏,纵横400多公里。宋代书法家米芾曾为武当山写下了刚劲有力的“第一山”三个大字。
武当山,绵亘800里,其自然风光 ,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多重特色。自元代以来, 就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屹立于群峰之巅。环绕其周围的群山,从四面八方向主峰倾斜,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古建筑群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在这里还衍生出武当道教、武当道乐和武当武术等文化范畴的精髓,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
“一柱擎天”题刻碑 嵌金顶小莲峰岩壁上,四字各书一碑,行书。落款为民国戊寅年(1938)秋,书法家宗彝书。碑总长4米,宽0.85米。武当山胜景,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特色。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池、9井、10石、9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如金铸玉雕的宝柱雄刺苍天,素称“一柱擎天”。武当山四季风光不同,景色各异,春天山峦滴翠,繁花似锦;夏日风雷激荡,云飘雾绕;金秋林疏叶红,满目清新;冬季银装素裹,冰柱撑天。这些胜景古人称之为“动八景”和“静八景”。登临武当山绝顶,千山万壑尽收眼底,清风送爽,玉宇澄清,飘飘欲仙之感,则油然而生。
武当仙境,神秘空灵。武当山景色佳丽,汉江如游龙北绕,巴山似翠屏南立。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周围山峰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峰峰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壮观景象。更有“天柱晓晴”、“陆海奔潮”、“雷火炼殿”、“祖师出汗”、“海马吐雾”等千姿百态的奇异幻景。加上武当山诸多峰岩的命名,或出自宗教信仰,或附会神话传说,多具有神秘的色彩。这与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形成了神秘空灵的“仙山琼阁”,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
武当山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宏伟的古建筑群,遍布峰峦幽壑,历经千年,沐风雨而不蚀,迎雷电竟未损,似是岁月无痕,堪称人间奇绝。
武当山常年紫气氤氲,气候多变。春天,青峰滴翠,繁花似锦;夏天,飞瀑高悬,清凉一片,游客来到武当山,燥热顿消,凉爽无比,真可谓“踏入武当景远幽,六月炎夏变成秋”的“清凉世界”;秋天,天高气爽,红林褥地;冬天,冰峰雪树,银装素裹。不管何时游览武当山,都能享受到武当山神秘空灵的自然美景。1994年,联合国赴武当山考察组官员考斯接称赞:“武当山自然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
武当山太和宫建于明代永乐十四年 (1416),时有殿堂道舍等建筑五百一十间;现仅存正殿、朝拜殿、钟鼓楼、铜殿等。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殿内仅存真武大帝铜铸像及四大元帅、水火二将、金童玉女等塑像,殿门两侧各置铜碑一座,一是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敕建苍龙岭雷坛设金像之御碑,一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遣工部左侍郎陆述等人致祭碑;殿前是朝拜殿,左右是钟鼓楼,钟楼内悬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所铸造铜钟一口;殿前一岩,形如宝莲,故名“小莲峰”,上刻“一柱擎天”四字,并嵌有李宗仁游武当山之题诗碑刻,岩顶崇台之上置有铜殿一座,其高2.9米,宽2.7米,深2.6米,铸造于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原在天柱峰巅,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移置于此,故名“转运殿”、“转展殿”。朝拜殿右下有清代改建的皇经堂。该宫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布局巧妙,四周峰峦迭嶂,起伏连绵,烟树云海,气象万千。是武当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朝天宫,在黄龙洞上,一天门下,上拱天柱峰,下瞰南岩宫。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赐额“朝天宫”, 朝天宫主殿内供奉玉皇、真武等神像。相传,朝天宫被视为“天界”,是天庭与人间的分界线,古时朝武当的信士到此,就相当于进入了天宫的大,因此,他们都要在这儿先礼拜后,再继续登金顶。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院上饰栏高台拱拥主殿——祖师殿,为单檐硬山式建筑。翠瓦朱墙,涂彩饰金,雕梁画栋,气势非凡,极为壮观。
武当道乐“戛玉撞金,鸣丝吹竹,飘飘云端”,但凡亲耳聆听者皆肃然起敬,尊之为“仙乐”、“梵音”。
武当山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宏伟的古建筑群,遍布峰峦幽壑,历经千年,沐风雨而不蚀,迎雷电竟未损,似是岁月无痕,堪称人间奇绝。
不得不说,画册上的武当山远比当时当地我眼见的雄伟瑰丽
如果说山上建筑尚能让我感觉一点道家圣地的肃穆
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武当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围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环绕,风光旖旎,气势宏伟,被世人赞为“万山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