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祝王老师父亲在天微笑,无痛无灾。土耳其的开斋节和国内的五一假期完全重合,是个难得的出行好时机。看了一圈周围免签或落地签说走就走的国家,最适合四五天的就只有黎巴嫩了。埃及有点仓促,摩洛哥需要攻略准备,白俄罗斯现在也没法去,乌克兰更是如此。本来四人同行,一人的父亲在出发前两天突然离世未能成行,便有了文章的第一句话。默哀,愿逝者往生安息,生者慢慢结束悲伤。写在前面第一天刚到黎巴嫩,开车缓缓驶出城市的时候,看着路两旁略微破败的楼房,张老师问我:你看过《何以为家》么,那个片子就是在黎巴嫩拍摄的。片子讲述的是12岁小男孩赞恩的经历,贫穷的生活让其痛不欲生,他最终向法庭状告父母,并质问他们:如果不能让他有一个快乐的生活和未来,为何要生下来他?当时的这部2018年获奖电影剧情非常细腻,情感真切,以至于让我没有过多的留意拍摄的城市景色和环境,只是记得颜色总是灰黄,住所普遍破旧,很多家都安装着遮光帘。带着对那部电影依稀的记忆,开始了黎巴嫩的五天四夜之旅。图1:电影《何以为家》黎巴嫩旅行的整体原则:1,如果条件允许,自驾游方可更高效,否则公共交通衔接起来太复杂,但若慢慢感受,倒也没问题;2,整个国家以首都贝鲁特为中心,从任何一个地方到贝鲁特的驾驶距离都不会超过一个半小时,考虑安全因素和便利性,建议全程住贝鲁特,不用搞类似那种环线不走回头路的方式。一,黎巴嫩国家印象:1,物价的迷惑性。黎巴嫩政府的外汇政策是黎巴嫩磅对美元锁定汇率,1美元换1500黎巴嫩磅。刚到黎巴嫩的时候,很多商品的价格动辄多少多少万,让我不禁惊讶不已,看似破败的一个国家,物价指数怎么会这么高?稍微深入到这个国家就会发现,政府宣传的锁定汇率已经成了一纸空谈。黎巴嫩现在黑市的货币兑换汇率是1美元是26000黎巴嫩磅,与官方相比差价之多令人乍舌。而且,所谓的黑市也没那么难找,满大街的Exchange点都是黑市,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这些兑换点灯火通明,大门四开,完全不避讳外人,看着跟传统中的黑市丝毫不同。或者说,整个黎巴嫩除了银行以外,所有的货币兑换点都可以称之为黑市了。黑市均以美元对黎巴嫩磅做定价标准,甚至你用欧元换,都不会赚你欧元美元之间的汇率小便宜。每天早上,都会有一种暗势力定出全国的汇率,然后各个兑换点纷纷执行。我们走的那一天,汇率已略有变化,到了1:26300.综上结论:该国物价较低,景点门票基本2-5元人民币之间,吃顿饭人均100-150元已经很是不错,住个两室一厅的民宿五六百元一晚上,加油价格比国内略低,租车是全球平均水平。下图这张是第一天的晚餐账单,一家干净且有点调调的小餐厅,晚餐消费黎巴嫩磅1018000元,101万,拿着黑市刚按1:26000兑换的黎巴嫩磅支付,算下来是39美元。一顿250块钱人民币的晚餐,应该算是还不错,鹰嘴豆酱+蟹棒沙拉+蒙古牛肉+墨西哥牛肉条+白酱意面+番茄意面+两瓶啤酒+一杯茶。但是呢,黎巴嫩为鼓励旅游,所有的场所都支持美元进行费用支付,所以账单上就会同时打上黎巴嫩磅和美元的价格。黎巴嫩磅是餐厅自行定价的,美元价格是按1:1500的政府汇率自动生成的,因此这个账单上就有了美元价格678美元,瞬间搞的好像是一顿4000多元人民币的大餐一样。当然了,黎巴嫩人很朴实的,即便你用美元支付,餐厅也会按黑市价格进行结算,不会赤裸裸的坑宰无知游客真堂而皇之地收取678美元。图2:晚餐账单2,市容市貌。各个城市整体感觉,基本上都脏乱差,满地纸片,各种布满弹孔的建筑物,从没有见过新建筑,海里漂浮着垃圾,天空灰黄的。但是东北部的山区确实山高风清,五一前后还有些积雪未融化更带来了小清新。同时,电力供应是个大问题,据说普通住宅每天公共电力供应只有几个小时,其他大部分时间只能柴油发电机自己想办法。唯一让人感觉很好的是贝鲁特城市北部的商业区,楼房较为整齐和崭新。图3-1:典型贝鲁特城市民宅3,当地的人。对于中国人普遍比较和睦,而且没有遇到游客欺骗类行为。他这边很多饭店要么没招牌,要么写的阿拉伯文看不懂,有两次找饭店到了门口都找不到,旁边的黎巴嫩人就问是不是找饭店,让我警惕的以为是有目的的,结果只是给指到了饭店门前,单纯的友好。该国家的英语普及程度很高,四五十岁及以上的人,很多都可以说英语,反而年轻人倒未必,或许跟长期的被殖民有关,也或许是旅游国家的因素。走在街上,经常会遇到和睦的微笑面对,他们应当是比较喜欢中国人的。当地人貌似也是易怒的,在这五天的行程中我目睹了三次愤怒的黎巴嫩人:巴勒贝克神庙门口激情对骂即将动手的两位老大爷,某日回贝鲁特路上并线有点着急压力后车时那个车里几次打算停车下来跟我们大打出手的老大爷,赛达溶洞门口因为不满意自己老婆慢慢吞吞而对其破口大骂的中年大叔。4,关于自驾。对于你身边开车的朋友,如果你喜欢他,就带他来黎巴嫩自驾,因为那里是天堂,你可以为所欲为的违章,并线,逆行,超速,不打灯,都没人管你;如果你憎恨他,就带他来黎巴嫩自驾,因为那里是深渊,开车在路上,所有人都在抢路,不按线行驶,危险并线,随时停车,开车看手机,手伸到窗外随风摇摆。另,贝鲁特市区堵车非常严重,进出市区亦然,其他省市都还好。图3-2:让人无奈的交通,和让人看不懂的红绿灯。黎巴嫩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很多奔驰,但却差别很大,一部分崭新崭新,应该是那些生活在外国的黎巴嫩人回国时候的座驾;而另一批奔驰却破旧的漆层最原始的颜色都看不出来,我甚至看到一辆大约是上世界50年代款式的奔驰,标志外面的一个圆圈都已消失,让人远处判断不出究竟是奔驰,还是三菱。这批曾经的豪车,是作为进口垃圾扔进了这个国家,还是昭示着东方小巴黎曾经的辉煌呢?道路上行驶比较老旧的车中,约10%以上保险杠已消失,有保险杠的车辆80%以上保险杠上有严重剐蹭,几乎见不到车身无破损的车辆。也或许,这就是为何整个国家处处都是修车行的缘故吧。5,饮食。黎巴嫩菜的整体感觉是受到阿拉伯和法国的双重影响下的有机结合产物,以该地区的阿拉伯食材和烹饪方法为基础,又叠加了数年来法国殖民者留下来的法餐精致和细腻的一面。因此,据说黎巴嫩菜在中东地区是很有一号的。黎巴嫩菜所包含的典型元素:鹰嘴豆酱Hummus,配合鹰嘴豆酱的面饼,海鲜,烤肉,橄榄油,以及新鲜蔬菜。我吃了几餐的感觉是,临海的海鲜元素如蟹棒沙拉,鹰嘴豆系列如鹰嘴豆酱或煮鹰嘴豆或鹰嘴豆粥,薄面饼,烤肉,单面肉渣子馅饼基本构成了本地菜的主要元素。因为被法国殖民过,猜想法餐应该也不错,时间仓促,法国牛排,百年黎巴嫩餐厅,海鲜馆都未曾去体验,但是,去过的,也都是满意的。6,景点。黎巴嫩国家非常适合旅游度假,旅游一直是这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整个国家的西部均为地中海东岸海滨,而东部则是山区和林地,加之悠久的人类居住历史,和各时代占领者的大兴土木,让这个国家的旅游景点颇多。黎巴嫩有五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巴勒贝克神庙,安贾尔倭马亚王朝遗址,提尔腓尼基古城遗址,黎巴嫩山区雪松林和卡迪沙山谷修道院。黎巴嫩景点状况参差不齐,既有典型的五分钟景点如塞达海上城堡,又有很多景点惊艳无限到全球少有如酒神庙。如果跟我一样喜欢破败风,那么恭喜你,找到了right place,处处皆是风景。7,通讯状况。黎巴嫩移动通讯基础设施建设较差,手机信号很弱且价格偏高。全国除了首都贝鲁特有限的一小部分区域有4G外,大部分地区是3G或E。中国移动海外不限量套餐在黎巴嫩是90元/日封顶且貌似只能用250M,土耳其移动卡的国际漫游套餐包在黎巴嫩就不能用,中国联通好像是比较而言最强的好歹是可以一直处于可用状态。二,黎巴嫩国家简介1,宗教。重点,黎巴嫩是一个西化国家,基督教人数占比40%,这个在中东地区是很不多见的。马龙派天主教的最高首脑就居住于黎巴嫩。百分之五十几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排名第三的德鲁兹派占黎巴嫩总人口约5%,这个教派最初源自于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但是因其教义受基督教影响较大,德鲁兹教派的信徒通常不被认为是穆斯林。整个国家的人口分布基本上是北面基督教,南面穆斯林,首都贝鲁特市也是类似的南北划分。图4:马龙2,地理。黎巴嫩国家狭长,西面100%沿地中海,东北部黎巴嫩山是雪山壮美,东南部平缓过渡。黎巴嫩这个名字的来源也是白色之意,如同黎巴嫩山顶的皑皑白雪。海岸线全长225公里,国家面积10452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面积的63%。3,人口。黎巴嫩人口约700万,其中40%居住在首都贝鲁特市。贝鲁特因为其西化和基督元素的特点,一度被称之为中东小巴黎。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同时法语和英语也比较常用。由于战乱等因素,黎巴嫩人在国外居住人数多于在国内的人数,这一点全球少见。正因此,国外向国内的汇款也成为了黎巴嫩的重要经济组成部分,也更因此让黎巴嫩的银行业在中东地区数一数二。4,历史。黎巴嫩历史悠久,临海的地理位置让其自古就为著名港口,擅长航海的腓尼基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而恰恰也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的便利,让各民族和帝国曾先后占领了此地,这片领土相继受到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阿拉伯,奥斯曼帝国统治,一战后成为法属统治地,最终于1943年独立。所有的一切,也造就了黎巴嫩的文化多元性和其民族包容性。5,外交。黎巴嫩的外交重点是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关系。与叙利亚关系说简单点就是,孩子长大了要分家单过的爱恨纠葛。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当这片土地被外方各帝国管辖和殖民时,黎巴嫩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行政区域,而是作为大叙利亚省的一部分而存在。以至于在叙利亚的头脑里,黎巴嫩就该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能独立。即使独立了,叙利亚也不承认黎巴嫩的独立。叙利亚的这种思想最终体现在了行动上,从1943年以来的一直跃跃欲试,终于在1975年兑现。趁着黎巴嫩1975年内战期间,叙利亚以维持秩序和保护黎境内什叶派穆斯林的安全为名,派兵进入黎巴嫩驻军长达30年,直到05年方在万般无奈之下从黎巴嫩撤军,并在百万般无奈之下,于08年同黎巴嫩正式建交,也算是明确承认了黎巴嫩是个“国”,而不是自己的一个省。与巴勒斯坦的关系,是一部难民奋斗史。黎巴嫩内战期间,其境内主要集中在国家南部的巴勒斯坦难民,跟黎巴嫩穆斯林兄弟们一起对付起了黎北部的基督徒。如果他们只是这样,倒也不至于让形势复杂化,但问题就在于,巴勒斯坦难民们,表面上跟着黎巴嫩兄弟一起抗战北方基督徒,其实心里想的还是自己的家乡。神不知鬼不觉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都趁乱把总部都搬到了黎巴嫩,并开始了依然向北对付着黎巴嫩的基督徒,但更大精力投入到了向南攻击以色列了。以色列军事实力强大,也向来不惯任何人的毛病,迅速反击,并驻军进了黎巴嫩南部,深深地打击了在黎巴解势力。6,1975年内战。如果说近代找一个转折点,那么对黎巴嫩来说,就是75年内战了,让国家从小富裕迅速下探到了民不聊生的满目疮痍。1975年-1990年期间,黎巴嫩爆发了一场长达15年的内战。内战让外部势力有机可乘,致使叙利亚和以色列分别占领了黎巴嫩的北方和南部,而黎巴嫩的破败和不稳定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了。战争起因是基督马龙派执政主张向西方靠拢,穆斯林兄弟们则主张同苏联结盟。双方本来人口数量和军事实力大致是个五五开,谁也打不过谁,就只能对付着维持脆弱的平衡。怎奈巴勒斯坦难民大量涌入并军事化,让南方穆斯林阵容迅速强大了起来,政治理念和宗教矛盾的双重因素,以及南方可见的可能得胜希望,让战争全面爆发。战争爆发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心二用,不单帮着黎巴嫩的穆斯林兄弟跟基督徒干,还抽空干私活,攻击以色列。以色列迅速反击并攻入黎巴嫩,计划在黎巴嫩领土里建立个军事缓冲区,保护国土安全,并扶持南部的黎巴嫩政府军对抗巴解一干人等。叙利亚一直就抱着遥远的收复黎巴嫩,恢复大叙利亚的雄心壮志。此时一看以色列冲进了黎巴嫩,连忙打着保护黎巴嫩穆斯林的名义也进入了黎巴嫩。叙利亚不但自己进入了,还拉着黎巴嫩真主党一起对付以色列,让叙以两国在别人家的院子里不亦乐乎地战斗了起来。内战充满了背叛,倒戈,转换,各方面时而相互联合,时而相互拆分,直到89年的塔伊夫协议签署,方让各方善罢甘休,内战也在协议签署后进入了尾声。但是,国家早已满目疮痍。图5:海边这么一座孤单的房子,挂着大大的旗帜7,近况。05年,黎巴嫩前总理在汽车爆炸案中遇刺身亡;06年,因黎巴嫩真主党攻击以色列边境引起了以黎冲突并有大量导弹对射;07年,黎巴嫩军队在北部巴勒斯坦难民营附近与难民发生武装冲突;08年,黎巴嫩总统卸任之际,爆发了75年内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内乱;19年因为经济发展和贫富差距爆发了全国抗议;20年8月份贝鲁特市中心发生了大爆炸;21年因为燃料短缺开始出现大规模停电并持续至今。除此以外,安好。Day1:伊斯坦布尔-贝鲁特-塞达-提尔-贝鲁特假期第一天的上午8:30从家里出发前往机场。伊斯坦布尔距离贝鲁特963公里,两国之间没有时差,11:20-13:15的飞行时间不够看一部完整的电影。黎巴嫩作为旅游国家,貌似是对全世界都免签开放,盖个章问问住哪儿就出关了。没人查核酸报告,没人查疫苗证明,一切已经恢复到了2019年的样子。图6:黎巴嫩的国家航空公司名字挺响亮,中东航空MEA。机上娱乐系统服务器速度虽然慢,但是清晰度还不错。无意间玩了一把数独,久久不能忘怀,假期结束了还在时不时的琢磨和思考....隐藏数法,唯一筛选法,对数排除法....黎巴嫩的纬度比较适合葡萄种植,加上法国殖民期间引入的酿酒工艺,让黎巴嫩的红酒也那么小有名气。下飞机之后,我就在免税店略微研究了一番,为离开时做准备。当时注意到,黎巴嫩另有一种53°的酒,看起来好像很流行的样子。黎巴嫩的整体游览计划是分成三块,国家北部的海边是第一块,国家东部的山区和古迹是第二块,国家南部和首都贝鲁特组合成第三块。国家北部主要是自北向南的海边城市的黎波里-巴特伦-朱拜勒-朱尼耶等地的海滨风光和古建筑遗址;国家南部是塞达和提尔的海边古建筑遗址;国家东部多山,既有巴勒贝克神庙和安贾尔倭马亚王朝等古建筑遗址,又有如雪松园等自然风光,以及丛山中的修道院;首都是博物馆+鸽子岩+海滨+破败风。来之前已经在Google中输入Rent a car in lebanon,并预订了第一条的租车信息。在机场取车很顺利也很方便,几家租车公司的柜台都集中在候机楼一楼到达厅的最右边,租车公司人员的英语熟练且流利,目光仿佛还隐约透露出了那么一些专业性。单子填完,押金和尾款付完就带我到停车场取上了未来五天朝夕相伴的小小车。从下飞机到拿上车出发,加起来不到1个小时。南部只有两个城市赛达和提尔,每个城市各有一个景区,结合贝鲁特机场位于城市南郊,从这里出发向南挺进不用进入市内可以避免拥堵的因素,这个半天的时间就安排了一路向南,时间刚好够用。图7:贝鲁特出发,前往南方的道路途中。黎巴嫩各处检查哨岗比较多,尤其是进出贝鲁特的地方,士兵荷枪实弹,确认每一名司机的眼神。塞达:海上城堡从贝鲁特机场开车出来,沿着海边国家公路直直的开上约40公里,就可以到达赛达市。而塞达的海上城堡,也很好找,就在这条公路旁,经过时一眼就可以看的到。这段35分钟的路程构建了我对黎巴嫩的初印象,天色灰黄暴土扬尘,满地纸片和塑料袋时不时的随风扬起摇摆,建筑物普遍较破但却没到那种毁坏的程度,住宅楼的窗户外面普遍加装个防晒目的的窗帘子或床单以代之,街上好车很新破车非常非常旧貌似开了三五十年的奔驰比比皆是不知道是因为曾经是中东小巴黎的富裕残存还是欧洲进口的洋垃圾。黎巴嫩全国范围内没见到交通摄像头,交警也非常罕见,当地华人朋友们说喝酒开车不是啥大问题,主要是别喝的自己都开不动了。同理,道路两旁停车也不用担心贴条。黎巴嫩之行的第一站就是塞达海上城堡了,我将其定义为十分钟景点。塞达城市规模不大,感觉城市北面到南面应该也不到10分钟车程,且东西宽度也非常有限,一座小城。赛达城市所辖的海岸线多处是突石暗礁,偶尔有一两处小沙滩,适合戏水的地方着实不多。车行驶到距离城堡还有约1公里就开始行驶速度缓慢了,感觉海上城堡附近就是赛达市的中心区域了,这里非常热闹,众多鱼贩,餐厅,并配合以残破住宅和清真寺,加上城堡和沙滩,一幅和谐画面映入眼帘。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大多数车辆到此便寻找车位停下,人们下车后或在马路西边戏水吹海风,或在马路东边买鱼就餐。堵车堵到海上城堡门前时,路边已停满车,我们沿马路缓慢向前寻找车位。开过城堡大约四五百米的时候,终于发现了一个停车位。兴奋的我一个右打轮就扎进去了。刚想慢慢调整一下车头位置,路对面的鱼店冲过来一个人呜呜呀呀一顿说阿拉伯语,言辞甚至一度有些激动。我看到前方几十米一个人停车就未遇到此礼遇,便直观以为是坑一下旅行者,讨点零花钱。怎奈来者气势汹汹,大有一副我不挪车他不罢休的姿态。我观察了一下周围形势发现了缘由:这条道路上的卖鱼店都在马路东面,他们为了招揽马路西边通过车辆的潜在客户,每个店家均在其店正对的路西面摆摊售卖,我们来的时候,估计是中午时间稍早,对面的店家摊位还没摆起来,我占了坐地户的摊位和营生。关于赛达海上城堡的历史和介绍,确实不多,因其规模不大,所有在历史中也未占据重要地位,只知道是约1227年由十字军所建造的一座防御工事。虽然其突入海中,颇有些小雄伟的感觉,但若不是就在路边,估计会是一个被大多数人所放弃的景点了。历史上,贝鲁特南部的塞达和提尔这两座城市都是迦太基人的重要港口,历史地位和 重要性均高于如今的首都贝鲁特。在这里有必要顺提一下,由于英语和阿拉伯语发音的不同,黎巴嫩的很多城市都有“两个名字”,例如塞达saida也叫西顿sidon,提尔Tyre也叫苏尔Soul。小城堡的售票点在岸边,购票后沿石头步道可进入城堡内部。或许是生意太过暗淡,在售票口附近仔细搜索才发现,旁边那个如杂工一般干活的人就是售票员先生。赛达海上城堡的门票是6000黎巴嫩磅,这是我们抵达黎巴嫩后第一次涉及到缴费的问题。Google搜索了一下黎巴嫩磅兑美元的汇率汇率为1500:1,那么就是4美元一张票。我个人感觉景点票价性价比不高,因为那个小城堡一眼可看全貌,规模很小。在机场没找到货币兑换点,打算拿美元买票,三个人12块,拿出了一张10元和两张1元的。正准备把钱给到售票员的时候,飞哥操起流利的英语跟售票员完成一顿貌似卓有成效的沟通,沟通完毕的结果是,他拿了一美元给到那个售票员,并大方地说了一句不用找了。当时这个场景一下把我搞的有点懵,也不知道这是对外国人或者特殊对中国人的专享待遇,还是飞哥的议价能力登峰造极买个门票都能给打个零点几折。这时候微信问了一个刚来此旅游的背包客才知道,黎巴嫩官方汇率对美元1:1500,但是黑市已经到了1:26000,十几倍的差距。而且,对于所有的商贩和店面,也都是认可黑市汇率。前面已提过,所谓的黑市,一点也不可怕,满大街写着Exchange或Cash或Money字样的店,都可以理解为黑市。这座小城堡通过石桥与陆地连接,本体结构基本完整,能看出整体轮廓,有那么一些损毁的地方也显得刚刚好,这才是历史留下的痕迹。海上城堡更好的,应该是其拍摄赛达海滩的角度。几张照片来感受一下海上城堡和塞达的城市景色。图8:赛达海上城堡入口图9:海上城堡远景,不大,有些孤单图10:城堡内景图11:城堡内景图12:看远处,赛达城市海滨图12-1:赛达海上城堡对面的景象,熙熙攘攘,各类鱼店和餐厅图12-2:赛达市建筑,墙上布满弹孔提尔:腓尼基古城遗址塞达到提尔的距离40公里,继续沿这海边国家公路南下。顺便说一下,黎巴嫩沿海的几座著名城市,间隔均是约40公里,的黎波里到朱拜勒,朱拜勒到贝鲁特,贝鲁特到塞达,塞达到提尔。提尔这座城市在传说中,是紫色这种颜色诞生的地方,从腓尼基时期开始。提尔现存的古城遗址是黎巴嫩的五处UNESCO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古城遗址的两部分并不相连,中间约间隔2-3公里,一部分在海边,一部分在市区。我们到达提尔后,便来到了海边的这个部分。这里依稀可见的是直通海洋大陆两旁的石柱,以及这条大路两旁的遗迹,遗迹到顶子均已消失,可清楚看出内部的轮廓。遗址公园的最深处就是海边了。提尔海边的风好大,说话都听不到声音。从这里沿着海岸线,我仿佛隐约看到了以色列的繁华,和这里的鲜明对比。古城遗址的另一部分在市区里,毗邻巴勒斯坦难民营,建筑物相比海边会更加完整一些。由于之前准备功课不足加之时间的关系,没有前往。其实,也有一些不确定的恐惧,因为那里跟难民营直接相连,想起来确实有些怕怕。提尔巴勒斯坦难民营的危险之处有二,第一这里曾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训练武装队伍的地方以色列万一看他们不顺眼可是随时会轰炸过来的,第二是想着难民走来走去的地方必然不安全嘛。当然了,其实现在还好,巴解已经离开了这里,以色列也不再轻易向黎巴嫩轰炸,而难民营门口也有联合国维和部队和警察联合把守,里面的难民无法轻易出来,而游客,也同样无法轻易进去。BTW,提尔古城遗址的门票依然6000黎巴嫩磅,看起来仿佛全国统一票价。一个有点不太尊重文物和遗址的价格。同样的1美元and keep the change。图13:提尔腓尼基古城遗址图14:提尔古城内的房屋旧址图15:提尔海景,远处就该是以色列了贝鲁特:鸽子岩游览完提尔腓尼基古城的时候,已经6点钟了,盘算了一下时间,到达贝鲁特车程应该在一个小时左右,怀着在鸽子岩看日落的心思,未在提尔再做停留,一路向北。从提尔回贝鲁特的路上,是此行第一次隐约感觉出了黎巴嫩人开车的狂野,这种感觉其后会在每一天都出现。马路上并线超车的时候,黎巴嫩兄弟们都喜欢紧紧的贴着你车压到你前面,贴的紧到什么程度呢?他超车时只能假设你会保持之前的速度持续匀速前进且稳稳的压住方向盘,你若不小心左打一下方向盘或深踩一脚油门,两车必翻其一。黎巴嫩著名的鸽子岩是指贝鲁特某处海边的两块岩石,一块中间有个天然洞,水流过时仿佛一直泛起层层涟漪。很多人推荐要在正对着鸽子岩的那个餐厅吃上一餐饭,慢慢的欣赏海中胜景。我的设想是,既然7点钟左右到了这里,那能不能把两件事情同时实现呢:在鸽子岩餐厅吃饭+看鸽子岩的日落?理想很丰满,那么现实就注定太骨感。黎巴嫩的空气质量太差,海边亦是如此,太阳根本落不到海上,距离海面还很高的时候就已经被污浊的空气遮住而消失掉了;至于鸽子岩餐厅,这个季节不提前预订的话屋里温暖的位置都已满,而屋外又实在太冷。不过,鸽子岩很漂亮。图16:鸽子岩看日落图17:鸽子岩再来一张图18:第一次换汇的地方是一家鸽子岩对面的Exchange,生意兴隆并灯火辉煌着,却被称为黑市....100美元,汇率1:26000,第一次兜里装260万块钱,兴奋的有些不知所措。换汇时,老大爷跟我说,给你拿点新钱,进后屋拿出一大袋子塑封的钱,划开塑封包装,开始点钱。之后,每一次换钱,都拿着崭新的货币,也不知道这个国家的货币印刷机是不是都已经快爆掉了。货币兑换点仿佛批发转零售一样,批发一批当地货币,零零星星地售卖给我等。第一天的晚饭,我找了一家google上点评人数和分数都颇高的黎巴嫩菜餐厅,距离鸽子岩驾驶大约8分钟车程。怎奈Google map到了这个国度也跟我们一样发懵,总有不知何时就开始的军事管制以及超级隐蔽的岔路口和错综复杂的立交桥,让我们硬生生的多感受了10分钟的市容市貌方抵达餐厅。抵达后又给我来了个震惊,明明地图上就是那里,但是却安安静静的不像又饭店的样子。在路人指点下方发现,此店酒香不怕巷子深,居然连牌子都没有,抑或是阿拉伯文字的牌子我没看出来?进去后,屋内人声鼎沸,场景与外面大相径庭。但是,这个餐厅跟鸽子岩门口那家有两个情况是一模一样,没有预定没位置+里面人吃的好像都是开斋套餐看着让人完全没食欲。此时已近八点,人困马乏到无力再寻找热门餐厅。就在这家店斜对面的一家小店,却不经意吃得很是满意。黎巴嫩菜的招牌鹰嘴豆泥,蒙古烤牛肉,风味意面,以及一种炒牛肉丝,再配上点黎巴嫩小啤酒。人生,最是惬意在晚餐,那一杯冰啤酒。图19:首日晚餐,鹰嘴豆泥走起来在黎巴嫩停留的这些天,经常听闻有叙利亚人到此地来打工的,一说是黎巴嫩本地人偏好享受,挺多活儿不乐意干,另一说是叙利亚人来此是躲避战乱。晚上入住的apartment hotel前台就是一位35岁的叙利亚小伙子,离开了战火纷飞的家园出来求果腹。他很礼貌且友好,不会说英语又怕我入住期间有问题和要求,便记下了我手机号,用whatsapp+翻译软件跟我交流。结果我也没客气,他刚hello过来,便随之应我的要求,带我去了街角小店买啤酒。很响应国际热点事件,最合眼缘的是一款乌克兰人啤酒,纪念一下近期的俄乌战争。世界和平无法祈求,唯有希望少一些无辜的灵魂丧生在战争中。图20:黎巴嫩第一晚居然在喝乌克兰啤酒Day2:贝鲁特-安扎尔-巴勒贝克-卜舍里-贝鲁特今天的游览是此次出游的重头戏,巴勒贝克的酒神庙,其雄伟壮丽和保存的完整程度,全世界来讲也是有一号的,最闪亮的点。而今日的入住地,也在建议下发生了细微变化,让后面的整体行程规划和思路都有了调整。早饭是一天的开始,平时可以不吃,异国特色不可错过。第一天的早饭是google map上搜到的一家饼店。面饼脆脆的上面铺着各种馅料,一大堆已提前做好堆放在橱窗里,有人点了会回炉一下使其重新酥脆。我搞了五张,未知菜馅儿的,酸奶馅儿的,羊肉渣子馅儿的,腌菜馅儿的....反正没有一个是所谓“正经馅儿”的,权当一种体验,口感并不特别差,但确实谈不上可口。这家店名叫Abou Daoud Bakery,后来我发现去过的好几个早点店都有Abou的字样,我惯性的就以为这个词是早点店的意思。回来后查询方知,这个词是指“制作XXXX东西的地方”的意思,应用之处极为广泛。图21:早餐,小薄脆。黎巴嫩平均物价算比较低的国家,如果说有一样能赶上其他国家水平,估计就是早餐价格了。早上贝鲁特出发,向东,开了也就十几公里,便进入翻山越岭状态,以盘山道开始一天行程。黎巴嫩南北交通便利性强于东西方向,一条南北贯穿的公路沿海滨笔直地连接了地中海沿岸的各个城市,但是进入到东部腹地或在东部城市之间都需要走山路了。好在国家狭长,整个东西方向宽度不过70公里左右。贝鲁特到安扎尔和巴勒贝克方面的路况很不错,虽然翻山,但是道路平坦且不像首都内部那么交通拥堵,往来车辆较少。图22:贝鲁特东郊的山间风光今日第一站是路边的一座著名大酒店Grand hotel sawfar。这座酒店建于1892年,曾经是区域内最辉煌的酒店,从其规模可看出来。内战开始这座酒店便已关闭,从1975年至今。之前还可以入内参观,现在或许是年久失修,已禁止入内的。从栅栏仍能看到一些内部情形,象切尔诺贝利,也象瓦罗莎。图23:Grand hotel sawfar安贾尔Anjar:倭马亚古城遗迹从贝鲁特驾车到安贾尔距离其实不远,1小时车程多一点点,几乎都是山路。安贾尔是黎巴嫩一座边境小镇,距离叙利亚边境15分钟车程,从这里到大马士革也仅需1小时车程,古时这里因为是连接大马士革和贝鲁特的重要交通节点而一度繁荣,这也是为何倭马亚王朝会建城于此的原因。小镇上的常驻民全部为亚美尼亚人后裔,这里面还有一段小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安贾尔是一片沼泽地,极其不适合人类居住。法国政府协助了一批5000人的亚美尼亚难民从土耳其来到此地。这批坚强的亚美尼亚人努力在这里建造自己的新家园,在经过最初的艰难后,最终治理好了这里的环境,并长久地生活了下来。安贾尔古城建于公元714年,因其重要的商贸往来通道地位而变得日益重要,同时他也是现存最大规模的倭马亚王朝遗址,于1984年进入UNESCO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整个遗址内,最完整和精彩的,当属遗址景区最深处的大宫殿了,有两面完整的墙勾勒出了其原始形态。在景区游览的时候,恰逢祈祷时间,可听到小镇上基督唱诗和穆斯林呼唤礼声音此起彼伏,交相辉映,实属难见之景。景区门票依然6000黎磅,景区老爷爷收钱之后迟迟不找零。最后看我没走,礼貌地问了一下,我可以留下零钱么?Good,早说不就得了嘛。图24:古城大道图25:古城石柱图26:古城内最的大宫殿图28:内部再来一张图29:倭马亚古城的入门注意事项,禁止宠物,禁止无人机,禁止手枪。整个小镇非常安静,非常安逸,景区游览时间约1小时。这里,是一天行程的开始,开胃小菜,非常适合做巴勒贝克神庙的铺垫和预热。图30-图34:这是从安扎尔到巴勒贝克路上,贝卡谷地的难民营巴勒贝克:古城遗迹安贾尔到巴勒贝克距离45公里约50分钟车程,一路都行驶在富饶的贝卡谷地上。很多来黎巴嫩旅游的很多朋友往往会都把安贾尔和巴勒贝克串起来制订个一日游计划。我们比较贪心,在这基础上,后面还多附加了一些景点。不同于安贾尔小镇的宁静和安逸,巴勒贝克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这里不仅是重要的考古旅游地点,也是黎巴嫩红十字会组织所在地。更为外界所知的,这里是真主党活动最频繁的地区。黎巴嫩真主党这个名字在新闻中经常提及,貌似与恐怖有关,但是,还好,我国对其定义为合法组织。后面我想专用几百字,描述一下这个党派,正文写景点,旁文写旁事。开车一进入巴勒贝克,就能看到遗迹残骸。巴勒贝克神庙占地面积很大,要是开车前往,建议找到入口再停车,否则有的走,如我们。我们进入巴勒贝克看到残骸近在眼前便抓紧停车,结果,顶着烈日绕了景区栅栏走了个一大半才到入口。巴勒贝克在希腊语中是太阳之城的意思,早在公元前2900年—前2300年之前,巴勒贝克就有人类所居住的遗迹。一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腓尼基人开始在这里建造祭祀太阳神的神庙;在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这座城市后,更加速该城的希腊化进程;一直到公元前64年,罗马人占领了巴勒贝克,此后罗马人大兴土木,动用了2万名奴隶进行扩建工程,建起了三座规模宏大,祭祀神王朱庇特、酒神巴克科斯和爱神维纳斯的神庙群,另外在附近还有一座单独祭祀信使神墨丘利的神庙。整体建设历时近两个世纪,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巴勒贝克的宗教建筑群成为罗马帝国的圣地,其庞大的都市结构也成为罗马帝国建筑的典范之一。在巴勒贝克现存的遗址中,酒神庙最为完整,朱庇特神庙只剩几根柱子还屹立着,但从柱子的直径和山顶的位置可以想象曾经的宏伟,爱神庙的部分建筑墙体仍在但整体结构已受损。主神朱庇特庙约建于公元一世纪罗马尼禄皇帝时代,是一座科林斯柱式建筑物,四面以高大的石柱组成气势雄伟的柱廊,大殿正面各有巨柱10根,侧面各19根,共计54根。巨柱高达20米,直径2.3米,均由3节圆柱镶接而成。石缝之间毫无粘合剂,而刀刃不能入。朱庇特神庙已濒全毁,巨柱只剩下六根,排成一行。它们以其雄伟高峻被视为黎巴嫩的骄傲,黎巴嫩人常把这六根大石柱和雪松并称为国家的象征。酒神巴卡斯庙在朱庇特神庙左侧,也是一座科林斯柱式建筑物,约建于公元100年。正面耸立8根石柱,侧翼各15根,石柱高15米,直径2米,柱上刻满包括各种蔬菜水果的精致图案。石柱镶接成长廊,拱顶有巨石浮雕,刻有28个神像。神庙中有巴卡斯像,旁有大酒窖,四周墙上刻有葡萄和酒壶组成的图案。现在庙顶虽已坍坏,但四壁及石柱尚存。 美神维纳斯庙在酒神庙的前面,建于公元245年。此庙是一座圆形建筑,高68米,宽36米,四周环绕50根石柱,内供奉维纳斯神像。相传古代青年男女在酒神庙畅饮后,就来到这里欢聚。巴勒贝克神庙和安贾尔古城一起在198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UNESCO。图35:酒神庙,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图36:朱庇特天神庙,曾经最宏伟的那一座,但如今只剩下了六根柱子,从柱子的尺寸仍可想象其曾经的宏伟图37-图45:巴勒贝克神庙内随拍巴勒贝克神庙游览的时候碰到了几位同样在海外工作的中国朋友,以及一个健谈的当地导游,对于我们的行驶路线和住宿地点都给了些许颇有建设性的建议。导游告知:黎巴嫩东部雪山上的雪五一前后都不会完全化开,从巴勒贝克去山里很有可能道路封闭了,还要原路返回。当地中国企业的朋友告知:他们上周刚去山里,仍有积雪但是道路已经畅通;当得知我们计划住在的黎波里的时候,强烈建议我们回到贝鲁特住,而且理由也是那么的不好拒绝--虽然回贝鲁特旅游来讲算是走点回头路,但是的黎波里到贝鲁特一共就一个小时路程,而且贝鲁特又安全,酒店餐厅又方便,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下定决心,后几天无论去哪儿玩,都住在贝鲁特,而且从其他城市的观感来看,这个决定是正确的。Tips:罗马诸神普遍认为是来自于希腊,下列一下主要希腊和罗马诸神的对照:其中,罗马神名同时定义为了九大行星中的六个:天王Jupiter=木星海王Neptune=海王星冥王Pluto=冥王星爱神Venus=金星信使Mercury=水星战神Mars=火星另外三个行星中,地球earth本身是地表和土壤之意;土星Saturnus是农业之神,被推翻的主神朱庇特之父;天王星Uranus是古希腊天空之神,神王的祖父。卜舍里:云松和卡迪沙峡谷内的修道院离开神庙,向北逐渐离开贝卡谷地,向黎巴嫩山挺进了。在黎巴嫩山中,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雪松林和峡谷内的修道院。其中雪松是黎巴嫩的象征,黎巴嫩国旗上的那棵树,就是雪松。从神庙到雪松林导航路程53公里,驾驶时间为1小时10分钟。Google map上如果用中文版可以搜索到“神杉林”,就是雪松林景区了。开车刚出巴勒贝克市区十分钟左右,就进入山区。在山区的道路上爬坡刚通过第一道关卡,就被驻守军人给叫住了。我想,他断不会认为我们有不轨之图,顶多告知封路不让走。我于是乎做出了一副国外谋生惯用的外国人不会说阿拉伯语并单纯想去上山看雪松的样子支支吾吾。结果,换来了这位中年黎巴嫩军人的一口流利英语:看雪松可以,路也走对了,但是...你的右后轮胎瘪了。两位工科男开始麻利地开始了轮胎更换工作,毫无违和感,迅速上手。分工细致,下手果断,一人拧螺栓来一人打千斤。那位大兵没有离开,静静地站在旁边饶有兴趣地看着两个中国人忙活,仿佛工段长检查操作工序一般。没多久,旁边休息室里的便装大兵也出来了,跃跃欲试地试图帮助我们一下。怎奈我等下手太快,等他们甩开膀子的时候,新轮子已经安装到位了,就差卸千斤顶了。两位兵哥哥执着地在这个卸千斤顶的环境给我们上了一课:一人抓着后轮眉附近往上一抬,另一人趁机直接把千斤顶放倒,省下了慢慢拧出的磨磨唧唧。虽然这么废腰的干法不敢效仿,但是这份友好,真真正正地让我感到了温暖,并坚决要求合影留念以解感动之情。想来这一趟真是没少合影,与酒店前台的叙利亚小伙,与帮忙修车的军人,与早餐店的胖老板,与加油站的未成年加油员,与黑市的换汇大哥大....等以后退休了,家里整个照片墙,把到处的合影贴他满满一墙。换上备胎的小车,正式进入黎巴嫩山--一个山和雪完美结合的世界。从进山到雪松林这段路上,很漂亮,山上雪在融化,时不时的车就会开到未完全融化的部分。山下晒的皮肤发红,山上雪里瑟瑟发抖。图46:接近黎巴嫩山顶时候的积雪可见已在融化。BTW,黎巴嫩山有几处非常著名的滑雪场,黎巴嫩真是一个上山滑雪下山就海边晒太阳的神奇完美滑雪胜地。图47:赶上五一前后,路两旁的积雪仍然如此又高又厚,目测差不多两米多厚吧。好的一点是中间道路已经凿通了,早来十几天的话中间的道路也被雪覆盖着而无法通行。翻过山,下山道路上就遇到了雪松林。雪松林不临公路,当看到一处特别大的观景咖啡厅的时候,就可以停车了,稍微左转300米就是雪松林了。在松林里,生长2000年以上的雪松比比皆是,要几人合围方可。由于时间的关系,或者是兴趣的因素,感觉远观已足矣,并未进入树林里近距离欣赏。这里的入口是免费的,如果愿意保护大自然,可以捐赠一些保护基金。图47-48:雪松林两张,整个雪山,就这里的雪松最为集中。图49:安贾尔遗址的禁止持枪标志刚过不久,就见到了云松林的各种禁止标志,太酷了,禁止射击....人么?雪松林和接下来即将前往的峡谷修道院,均为世界文化遗产UNESCO。今天的行程感觉颇为奇妙,一日内,时而上山,时而沿海,时而烈日暴晒,时而白雪皑皑,一路走过风格各异的四处UNESCO,也是一种幸运。从雪松林到峡谷修道院的一路上,与之前是一段路是完全的另一番景色。之前一段路是黎巴嫩山上的皑皑白雪,而这段路则是峡谷大裂缝两侧的袅袅炊烟。图50:雪松林到峡谷修道院的路上,大裂缝之上的小山村背靠雪山,紧邻悬崖并时不时的有些瀑布落入大裂缝谷地,景色颇为奇特卡迪沙山谷修道院进入UNESCO的不是其中的某一座具体修道院很有名,而是因为在这片山谷里有很多修道院,他们作为系列节目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把修道院修在山谷里,总是有其特殊原因的,这里也是一样,的确是有些缘由。自7世纪以来,许多隐士都在这片山谷里的古老山洞避难和修行,长达很多年。到17世纪末,卜舍里人将在16世纪建造的现有建筑和周围的橡树林提供给神父,当时他们和圣以利沙修道院的修士一起住在卡迪沙山谷(Qadisha valley)。1862年,神父逐渐建造了修道院。1908年,一些修士搬到卜舍里,开始建造圣若瑟修道院,而其他修士仍留在山谷中照顾整个财产。修道院未一一走访,只去了最典型的一座,结合了古代修行山洞遗址+壁立修道院+博物馆于一体。这里与其他修道院一样,从最初的修行山洞逐步扩大规模而成,现在的整体建筑从结构上看起来与国内的悬空寺颇为相似。图51: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山谷修道院之远观图52:修道院内的一个山洞,蜡烛长明图53:山谷修道院内部,已经可以看出建筑和山谷相结合的印迹图54:依山而建图55:马龙图56:这里其实方是最初隐士为了躲避而居住的地方,建筑与山体同色,隐蔽性极强远处无法识别。图57:修道院内有一个小博物馆,博物馆不大,但是还算精致。找到了古叙利亚文字的一本书籍。古叙利亚语一直是此区域自古的基督教传播所使用的语言。记得去年宰牲节的时候碰到一个小伙子,土耳其的基督徒,我问他所讲何种语言的时候,他说的就是Syriac,古叙利亚语。我简单地理解为是叙利亚这个国家所使用的语言,这种论调被他严格纠正了,回家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方知,如今的叙利亚官方语言早已是阿拉伯语,而古叙利亚语,是这个区域曾经的基督教传播的见证,以及区域内基督徒的骄傲和自豪。山谷里修道院众多,未能一一探访。看过最为典型的这一座后,突发奇想,添加了个临时景点---山顶的教堂(Saydet el Hosn-Lady of the Fortress)。这个临时景点的走访添加,真可谓一举多得,既欣赏了教堂,又可以俯览山谷,还恰巧偶遇了一个窗外视野无比开阔风景秀丽的餐厅进了一下晚餐。当时粗略估计,后面的路还不短,回到贝鲁特得九点来钟了,本来午餐就没吃,这时候吃晚饭比较合理。出门旅游,要有骆驼精神,早上多吃点之后,必须一天不吃饭,天亮的时候多看景,天黑的时候开车赶路,最好的时间都留给自己的眼睛。图58:教堂最高点的俯视,看这山谷里的美丽与浪漫图59:山顶教堂的后视图,可见圣母玛利亚的背景,站在最高点,慈祥地看着山下的人们图60:餐厅窗外景色图61:餐厅的黎巴嫩特色咖啡,其实就是加大号的土耳其咖啡。或者说土耳其咖啡是缩小版的黎巴嫩咖啡。山顶餐厅的老板很健谈,听说我们第一次来黎巴嫩,便问到对黎巴嫩的整体感受。我的回答是东部山区里面很干净空气也好,而南部的海滨却很乱且空气污浊。我反问他原因,他只是笑着说也许是山里树木多,所以空气比较好吧。丝毫没有提及这个国家的人口居住分布,按黎巴嫩国家统计,山里多为马龙派基督徒,而南部主要是什叶派穆斯林。他的这种说法让我很佩服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这种包容的心态,是维持多民族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这位健谈的老板,让我印象深刻地记住了马龙派。他们家家门口所摆的那位老爷爷照片及雕塑,就是马龙派的创始人圣马龙。图62:在山顶还品尝了黎巴嫩啤酒第一品牌almaza,Proudly lebanese想好了继续住在贝鲁特,便在回去的路上,与之前入住的Apartment hotel联系了一下,再住三晚,此行算是行程固定下来了,天天贝鲁特早安,贝鲁特再见,贝鲁特我又回来了。图63:山顶教堂下来后,本不甘心,想继续探索几处山谷修道院,怎奈要么太晚关门,要么导航错误,便未进一步探索。图中的这个建筑物被拦在一个院子里,我仔细观察感觉似乎是一个新建筑,可能是个游乐园。晚上回到贝鲁特之后,与白天在巴勒贝克神庙遇到的几个中国朋友找个一家餐厅简单坐了一会儿,在黎巴嫩工作的中国人数很少,只有300多人,平时大家接触也不多,偶尔逢年过节的会有些联谊,畅饮对拼以解思乡之愁。顺便了解了一个信息点,叙利亚小工在黎巴嫩的建筑工地上工作,日薪13美元,项目上不容易啊。Day3:贝鲁特-朱拜勒-朱尼耶-贝鲁特第三天是此行最为轻松惬意的一天,因为飞哥下午三点的会议,让今天的行程在2点30即宣告结束。一个暴力黎巴嫩早餐之后,便出发前往朱拜勒开始一天的行程。今天的计划景点就两个,比布鲁斯城堡和Lady of lebanon。这个早餐是在Google map上查到的一个貌似有些小网红的店Foul Abou shady,羊肉渣子煎蛋(羊肉味挺膻,口味不重者勿试),鹰嘴豆咸味汤饭(类似东北大碴子粥),煮透且拌了油的鹰嘴豆配面饼(感觉是没做成鹰嘴豆泥的一种东西),以及去腻而配的蔬菜拼盘--泡椒+洋葱+薄荷叶+腌萝卜。图64:硬派早餐,热量顶一天朱拜勒:比布鲁斯城堡朱拜勒是贝鲁特以北40公里的一座沿地中海城市,古称比布鲁斯,也是黎巴嫩历史最悠久的几座古城之一,最早的人类建城居住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比布鲁斯作为该区域的一座古城,包含了多种历史文化元素,腓尼基,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十字军,奥斯曼等等。作为旅游城市,朱拜勒最为有名的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比布鲁斯城堡了,海边不远,高大雄伟,很好找。这座城堡是由十字军兴建于12世纪,利用了当地的石灰石和之前的罗马建筑材料修建,四周围有护城河。1188年,萨拉丁攻占该城,在1190年拆除了城墙。后来,十字军夺回比布鲁斯,在1197年重建城堡的防御工事。这段故事,可以在一些十字军东征的艺术作品中见到。比布鲁斯城堡景区内部占地面积很大,由于比布鲁斯城悠久的人类居住历史,比布鲁斯城堡内拥有各色不同时代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在城堡周边有几个古老神庙、腓尼基皇家墓地和罗马圆形剧场,这些均印证了比布鲁斯地区丰富多元话的历史。在景点入口的导览图上可见,景区内游览有短线和长线两条推荐线路,短线往往适合当地人,进入景区后直接走到城堡顶端,一览山海,拍照留念;而长线则是为难得来一次的游客准备的,绕行整个景区,看海边,看废墟,看方尖碑,看古罗马剧场,看神庙,看墓地。我们在这个景区停留了约2个小时,在景区内漫步了大部分时间,最后登到城堡的最顶端。城堡里的小博物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比布鲁斯的各时期历史。这里自己的历史不多,大多是外来者留下的记忆,但也恰好可以穿针引线一般把自己对于各段历史的片段有机地串起来。下得城堡后,走出景区到海边去,小小地感受一会儿地中海东岸的惊涛骇浪,便要离开朱拜勒了,出发前往下一站,朱尼耶的山顶Lady。图65:朱拜勒海边的雕像,我总觉得这个会不会是郑和呢?图66:城堡景区里面的野花已经漫山遍野开放了图67:一条小蜥蜴,见人也不躲图68:景区内远眺城堡图69:景区内的一座建筑,如今在重新装修。比布鲁斯就是这样,同样的地方反复地建造了多次的城市,城压城,镇压镇,后面的建筑材料有些是直接取之前的残骸。图70-71:比布鲁斯城堡写满了十字军的痕迹图72:各色方尖碑,记录着国王的丰功伟绩图73:城堡登顶远眺朱拜勒海滨,五月初的那里已经有人在游泳图74:朱拜勒市区图75:这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些古迹了,古代建筑,教堂,市场,风格一致图76:此处为古迹,请交战方不要伤害的标志图77-78:下得城堡,到朱拜勒的海边近距离感受惊涛骇浪朱尼耶:Our lady of lebanon朱尼耶,可谓是首都贝鲁特的后花园,跟贝鲁特几乎是连在一起的一座城市,从贝鲁特开车出来几乎感觉不到有过城市间的衔接便会抵达这里。作为后花园,朱尼耶搞得有声有色,大搞旅游业,娱乐业高度发达,包括博彩业,海边的度假区和俱乐部,各种会所也比比皆是。想必是曾热闹非凡的,但现在均已略显破败,是75年的内战造成的?还是19年的新冠导致的?朱尼耶也是全球最大的马龙尼礼教会城市,马龙派的最高宗主教便工作和生活于此。Lady of Lebanon的塑像位于山顶,从朱尼耶城市的各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圣母玛利亚雕像修建于1908年,高12米。雕像建于一间小教堂顶部,平日里游客应当可沿着盘绕着小教堂所修的螺旋形梯道到达雕像底部,我们去的这一天赶上节日未开放。该小教堂后侧为黎内战后新修建的大教堂,上下两层可容纳上千人,其造型奇特,婉如一棵挺拔的雪松。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也未开放。圣玛利亚山上除山顶外,还另有20多座教堂及修道院。前面提到的黎最大的基督教派马龙派宗主教中心就建在半山腰上,梵蒂冈教庭驻黎大使馆也建于山顶。从朱尼耶市内前往山顶游览,可以选择开车或者乘坐缆车。本着交通工具也是一种旅行的想法,我们不惜花上大量时间,排大队坐的缆车上去。实践证明,这是很正确的选择,这种四人小缆车完全值得体验。因为,缆车是从朱尼耶的海边通向山顶,路线跨过朱尼耶市里,能拍到的景色是山顶所无法比拟的。缆车票70000,适逢开斋节假期,很多人将此作为了一种旅游,缆车点排队长龙轰轰烈烈。这让我想起小的时候,逢年过节去公园坐旋转木马,简单的快乐和小幸福。山顶看海景和城市全貌因为受到树木阻挡不如缆车上。但是我想,如果黎巴嫩有一个看日落最美的地方,那应该一定就是Lady of Lebanon这里了。图79:山顶新建教堂的入口,教堂规模很大,但是今日却不开放图80:Lady of Lebanon图81-82:缆车上的朱尼耶市区图83:走进朱尼耶海边可以看出来,这里的歌舞升平。舞厅歌厅比比皆是,不愧是东方小巴黎的后花园两点半结束了当天的全部行程,几乎是历次出游所没有的,以至于把我轻松惬意的有些不知所措。当天剩余的时间里,星巴克的冰咖啡,换汇,补胎,当地超市,以及一顿酒店的自制简餐,安排的也是紧张有序,错落有致。图84:150毫升装啤酒,可以做到随时喝,随地喝,随口喝,轻松干杯。下午的信息点为:1,星巴克4万块钱一杯,人民币不到十元,同土耳其;2,黎巴嫩的修车行补胎速度特别快,用不上1分钟,收费5万块,1.25杯咖啡的价钱,还负责把备胎拆下放回去,补胎方法不是粘补,而是在破口处塞一块弹性胶皮,让我看可以称之为对付;3,稍微好一点的红酒超市买不到,要去专门卖酒的店里;4,almaza啤酒比beirut啤酒更受当地人喜爱,有黄色和黑色两种;5,啤酒居然有150ml装的实属罕见;6,普通超市没有猪肉制品,虽然这里不是穆斯林国家;7,无论干点啥,当地人都是付现金,几乎没见到刷卡的。Day4:贝鲁特-的黎波里-巴特伦-贝鲁特周三下午的休养生息,让进入第四天的我们依旧精力充沛。按以往惯例,此时应该是疲惫期和厌倦期才对。看来,旅游不该太紧,张弛有度才是最快乐的体验。黎巴嫩的小,在今天体现的淋漓尽致。上午还在游览市区建筑及博物馆,中午就去了市郊的溶洞,而下午又出发一路向北到了国家最北面的城市玩耍,并最终在晚上赶回首都过夜。虽然精彩,但是也难免人困马乏,用小时候我爸说的,能这么干的人,都是扛造牌的。今天的计划是上午市区游,中午郊外溶洞,下午的黎波里。早上起来第一站贝鲁特国家博物馆,争取赶在9点开门的时候,第一波冲进去,狠狠的看个够。每到一国,时间再紧,也要去看看博物馆,这个或许更多是出于对历史的爱好。不巧,假日原因,博物馆营业时间推迟一小时,10点开门,到早了;而不巧又变成了特别巧,贝鲁特中心城区不大,居然用这近一小时的时间,把核心的建筑都看了一圈,且因为赶得早,开车停车都不是问题。这让后面的时间安排起来就更灵活充裕了。贝鲁特:Beit Beirut贝鲁特之家贝鲁特国家博物馆往北约2公里就是贝鲁特之家了,一座曾经无比突出的博物馆。75年黎巴嫩内战期间,贝鲁特一分为二,划分为了基督区和穆斯林区,市区的中心划出了一条作为隔离冲突的分界线,但是,这条线却成为了战争最激烈的交火线。作为交界线上的这座博物馆,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贝鲁特之家位于市中心的核心地段,现在这里常常会有各类展出,但是她却始终未曾重建或翻修,一直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战争带来的创伤,也在提醒人们拒绝战争拥抱和平。图85-86:贝鲁特之家贝鲁特:小巨蛋+烈士广场+阿明清真寺贝鲁特之家再向前约1公里就是著名的废墟界的代表作小巨蛋了。小巨蛋建成于1966年,作为当时的超现代主义电影院和休闲中心而存在。如今,与贝鲁特市区内的众多75年以前的建筑物一同成为了市区废墟建筑展的一部分。烈士广场,小巨蛋和阿明清真寺紧连,相互都是步行3-5分钟的距离。站在烈士广场上,已经可以远远看到北面的海岸线,这里视野开阔,很是宽广,也因此成为了黎巴嫩示威和游行的主要地点。外交部发的风险提示,每当黎巴嫩有此类行动,最风险的就是这个广场。早上的烈士广场空空荡荡的,广场中间伫立着雕像,以纪念一战期间被奥斯曼杀害的黎巴嫩人。雕像很坚强,不屈,以示对外部恶势力的反抗。但是,他的身上,却已弹痕累累,这些弹痕一定让雕像内心颇为无奈,因为子弹不是来自于外国势力,而是内战中同胞射向了他的身躯。阿明清真寺和圣乔治主教座堂比邻,相互依偎,是这座城市的亮点,也是这个国家的现状:多宗教,且相互各自安好。图87-93:广场附近随拍贝鲁特:国立贝鲁特博物馆1个小时的city walk之后,回到博物馆刚好十点,已可以入门。这座博物馆外观看上去有些希腊味道,柯林斯柱式结构,内部为上下两层。博物馆内部各个区域是按时间轴划分的,对于黎巴嫩这个地区历史上从古至今,按时间进度一一。这里是一部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列强先后统治的战争史。刚进博物馆会在右侧的播放室观看博物馆建造过程,着实不易。这个博物馆应该说,跟其他国家博物馆相比算是比较小的,仔细看下来,有2个小时也已是足够足够。图94-98:贝鲁特国立博物馆内最典型的几样作品朱尼耶:杰达溶洞Jeita Grotto黎巴嫩旅游资源很是丰富,但是各个景区人数还好,几乎不用排队。但是今天,却让我赶上了两次近1小时的排队长龙,前有Lady缆车后有杰达溶洞。杰达溶洞位于朱尼耶市郊,从贝鲁特市区开车到达这里约30分钟车程,如果时间安排合理的话,可以在lady山游览后,直接到这里来,算是最合理路线。杰达溶洞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历经千万年而形成。洞体内分为上下两洞,分别参观。上洞内钟乳柱造型奇特,向敞开的地下裂缝看进去一望不尽。而下洞则是地下河泛舟游览,十分钟的船上体验,与外界的炎热相比,仿佛穿梭在另一个幽静的世界,水清,凉爽,静谧。图99:去往溶洞的路上,山间的小房子错落有致,绿化也很好图100:溶洞内的标志雕像,仿佛盘古开天地一般的大手大脚图101-102:泛舟畅游下溶洞也不知道是何原因,溶洞内不让带手机进去。先去的上溶洞参观,门口就有一个个小柜子自助寄存手机。我乖乖的寄存了,然后进去就看到无数人在自拍,合影,留念,抓拍....到下溶洞参观的时候,我便效仿了一下,于是便有了上面的两张图。游览完溶洞,下午两点半从贝鲁特再出发,再向北探索。今天下午的计划是看一看的黎波里和巴特伦这两座海边城市,并顺路看看朱拜勒东面山里的洞穴瀑布。洞穴瀑布Baatara Gorge Waterfall洞穴瀑布的名字,是我脑洞大开,自行想象出来的。看山,黎巴嫩山是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看那山顶的常年积雪;看古迹,巴勒贝克神庙一定是首屈一指的,宏伟且保存完好的酒神庙全球都屈指可数;那么看水,这里应该就是黎巴嫩最奇特最美丽的。图103-图104:洞穴瀑布的黎波里:破败从洞穴瀑布出来前往的黎波里的时候,遭遇了二次轮胎漏气。漏气的地方是昨天补胎点,不得不感慨:13块钱补的胎,确实是又便宜又快,但也太不扛用了,再便宜也不能一天补一次的对付着吧。的黎波里是黎巴嫩最北面的一座城市,他是北部省的省会,沿地中海而建,城中80%人口为逊尼派穆斯林,另有少数什叶派穆斯林和马龙派基督徒。世界上有两个城市都叫的黎波里,一个是这里,另一个利比亚的首都。他们的名字同样是“三城”的意思,黎巴嫩的黎波里曾是古腓尼基时期提尔,赛达,阿拉多斯三城联盟的主导地,因此得名。的黎波里最著名的两处景点是海边不远的国际中心和市区的黎波里城堡。因为换轮胎耽误了一些时间,到的黎波里时,时间较晚,的黎波里城堡18:00结束营业未得进入,看攻略,应该是一个拍摄远处的好地方;国际中心从外面草草看了一圈,里面那些生锈的建筑,仿佛这个城市已经落伍了好久。在的黎波里最大的收获,不是景点,而是开车误入的一个贫民区,是在这个城市里,最难得的体验。图105-图108:的黎波里闹市区图109-111:的黎波里国际中心图112-116:误入贫民窟巴特伦:海港的黎波里到巴特伦距离不到30公里,20分钟车程。进入巴特伦之前,还有一个路边建造在山上的壁立城堡Mseiha Fort,经过的时候已经打烊,从路上看了几眼去,在刚出的黎波里贫民窟的惊魂未定之下,一切也都不再惊艳。巴特伦是一个小港口,停靠了许多游艇,有一座面朝大海的教堂被她脚下的游艇点缀的非常漂亮。抵达巴特伦的时候,已是强弩之末非常疲惫,只是为了打卡而强行前往,却不小心看到了此行最美丽的地中海日落。图117-120:巴特勒游艇码头回去的路上,再次切实感受了黎巴嫩人的驾驶风格,那种让握方向盘的手,时时冒汗且紧紧抓住不敢放松的感觉,使得驾驶成为了一种疲惫。三车道的时候会有五辆车并排行驶,两车道的时候会有三辆车并排行驶,而马路车辆少的时候就会有车压着线占用两车道行驶,还有一种行驶在应急车道上却不着急也不超车者,把驾驶搞得异常诡异。距离贝鲁特尚有10几公里的时候,就开始堵车了。这条主干道路连接全国的沿海城市,从贝鲁特以北10几公里处开始拥堵,堵到整个贝鲁特城市,再延伸到贝鲁特往南10几公里。所以,贝鲁特的堵车,大多集中在这条国家公路上,市内的毛细网络尚好。今天是离开黎巴嫩之前的最后一顿晚餐,打算小隆重一下。本计划去一家百年黎巴嫩餐厅,因假日举行婚礼包场不得行;堵车又让备选的海鲜馆也泡汤。我们进入贝鲁特市区后,依旧行驶在那条爆肚主路上,行至晚上9点钟,在堵车导致的愤怒小宇宙即将爆发之际,我在Google map上迅速找到了一家拐下主路6分钟即可抵达的Steak sushi bar。其实,只要离开那条主路,其他处处都畅通,当拐下主路的一刹那,仿佛整个世界都美好起来了,及时止损的快感油然而生。6分钟后抵达餐厅,发现名字真是朴实的可爱,他们家的三个经营项目:牛排,寿司,酒吧,店如其名。仔细品,感受到可爱之处了么?图121-图123:Steak sushi BarTips:介绍几个当地朋友推荐的餐厅,注意很多餐厅要提前订位置,否则容易错过。Little China 中国餐厅,可以吃到猪肘子,炖猪蹄等Le Pecheur海鲜餐厅,龙虾很棒L'Autre Bistro法式牛排,小资格调Le Sushi Bar日料正宗(黎巴嫩行走时发现,各类日料店特别多,有些感慨,中餐可不可以也如此?)Liza百年黎巴嫩菜老店Bay Rock鸽子岩正对的餐厅,最佳景观处Day5:贝鲁特离开前的大半天,是不是应该与众不同一些?对的,要慢节奏,拒绝赶景点,旅游让人不再急躁,更加成熟。今日的行程两个:购物,海滨。哦对,还有把昨天的爆胎补好。平日白天的那条大道还好,不那么拥堵。沿着海滨大道,从住处开着开着就到了市中心,从购物街区Aishti downtown走着走着就到了海边的游艇会Zaitunay Bay,走着走着就到了贝鲁特美国大学,走着走着又到了鸽子岩,再走,就到了机场。图124-126:海边随拍图127:星星广场,现在封闭图128:购物街区Aishti downtown图129:贝鲁特美国大学Aishti downtown是一个商业街区,各种三四层楼横竖交错,各个小楼的一楼应该是聚集了贝鲁特全部的奢侈品店。只是感觉不到熙熙攘攘,有些店正在装修准备开张,有些店正在营业,而还有一些店貌似已经倒闭玻璃都破碎了。黎巴嫩国家珠宝免税,价格有优势;奢饰品退税8%-10%,折算价格也还不错。图130:白天的鸽子岩,门口的星巴克,抹茶味道的冰咖啡下面这几张图,是去机场的道路上,十分钟之内拍摄的照片,但是却仿佛时空跨度巨大。图131:前往机场的道路,看马路右侧,一片海滨风光。图132:但是再看左侧,却仿佛破败不堪。图133:再行驶一小段,突然进入了市区和机场直接的一个小镇,满头的电线立马把我给绕懵了。图134:然后,就到了这里了。机场还车的时候也有个小插曲,明明进入机场前的最后一个加油站告知小伙子给加满油,但是到了机场才发现,其实并没有,还差那么1/16格的油。那位透露着沉稳和专业性的专员看了看油格,跟我说到:You should pay 30万 for this。 这句话让他暴露了,原来专业是装的,中东处处是忽悠,只是或大或小而已。”兄弟,30万已经够加半箱油了,我只差了这么一小格,10万块钱足够足够,我给你15万,因为咱俩是朋友,哈哈。“以这句话,离开了这辆爱车。三,黎巴嫩的宗教这个话题估计很多人不感兴趣,所以放到了后面,如果不喜欢,那么看到上面已经可以结束浏览了。黎巴嫩主要的三个宗教人数分别为伊斯兰教54%,基督教41%和德鲁兹派5%。伊斯兰教中,什叶派和逊尼派各约一半27%;基督徒主要为马龙派,占比约21%,其他另有希腊正教会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等派别。根据黎巴嫩政治和宗教领袖之间的国家协议条款,黎巴嫩总统必须是马龙派基督徒,总理必须是逊尼派穆斯林,议会议长必须是什叶派穆斯林。这里就对相对陌生的马龙派和德鲁兹派做个简单介绍,关于穆斯林的内容,就不做重复赘述。图135:马龙派马龙派:马龙派是天主教会的一部分,完全与罗马教廷共融。5世纪早期,叙利亚隐修士圣马龙在奥龙特斯河畔担任一群隐修者的领袖。当他在410年去世后,他的追随者们建立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修道院,并开始发展壮大。后来,当他们遭到基督一性论者杀害时,该教会决定逃难到黎巴嫩的山区里躲避。687年,在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二世同意下,马龙尼派得以任命一位自己的宗主教,正式成为教会,其首任宗主教是若望马龙。11世纪未,十字军东征通过黎巴嫩山时,在那里遇到马龙尼礼信徒。而当时马龙尼礼教会已经和基督教世界切断了联络大约400年。天主教会一直不知道他们仍然存在。十字军和马龙尼礼教会建立了联系。并且,他们也为十字军的东征提供了帮助。罗马教廷于1182年,确认他们的身份。从此,他们确认天主教为正统和统一的基督教。马龙派在奥斯曼帝国击败马木留克后,与德鲁兹派结盟,建立黎巴嫩公国,并维持了数百年,这就是现今黎巴嫩共和国的基础和前身。图136:德鲁兹派德鲁兹派:是中东地区一个源自于伊斯兰什叶派的独立宗教/教派。德鲁兹信仰的教义受到基督教影响较大。尽管德鲁兹信仰最初是从伊斯兰教什叶派支系——伊斯玛仪派中发展出来的,但德鲁兹教派的信徒通常不被认为是穆斯林,而且德鲁兹教派在神学实践上更接近基督教。德鲁兹教派的信徒自成一个独立族群——德鲁兹人。11世纪初年,法蒂玛王朝第六代哈里发哈基姆晚年被神化,自命为伊斯玛仪派所信奉的救世主——第七代伊玛目。后来,伊斯玛仪派传教士得拉齐和伊本阿里因迎合哈基姆的主张,被正统伊斯玛仪派驱逐,便前往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传教,于是独立形成了德鲁兹教派。四,关于腓尼基人讲黎巴嫩一定少不了这块土地上的腓尼基和腓尼基人,应该是或多或少对于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图137:腓尼基领土示意图Phoenicia的范围接近现在的黎巴嫩和叙利亚。因其地理位置的因素,造就了腓尼基人的特长,他们擅长航海和经商,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也在中东和北非建立了不少殖民点,成为今天地中海国家民族组成的一部分。他们于公元前十四、五世纪时定居于地中海滨,建立了许多城邦,其中贝鲁特南部的提尔和赛达曾先后为各城邦的盟主。但他们并不曾组织过近代式的国家,在政治上一直是周边帝国的附庸。腓尼基所处的地理环境面朝大海,交通发达,而在东面的黎巴嫩山区盛产轻质木材,为造船业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腓尼基人从事航海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腓尼基人在地中海内建立了往返于希腊,意大利,伊比利亚半岛等多条航线,并有定期船只往来于北非、希腊和地中海内的各座岛屿。腓尼基人也是一群优秀的军事家,他们为了争夺地中海航线上的利益与当时活跃在地中海的其他势力之间曾发生过多次战事。由于腓尼基地狭人稠,他们便向其在航线上建立的贸易据点殖民。地中海的西海岸,特别是西班牙和北非都遍布他们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中有一些在日后的历史里发展壮大,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后来与古罗马发生过多次战争的迦太基。五,关于黎巴嫩真主党图138:黎巴嫩真主党士兵挥旗前行这个名字,曾多次在新闻中出现,既然在黎巴嫩,也就稍作介绍。我国是将其视为合法政党的,不恐怖。黎巴嫩真主党是1982年伊朗资助成立的什叶派伊斯兰政治和军事组织,成立宗旨为消灭以色列,把西方势力逐出黎巴嫩,现今是黎巴嫩主要的反对派政党。除武装活动外,该党还从事一系列社会活动,如开办孤儿院、兴办学校、兴建文化中心、经营诊所和建筑公司等。PS:关于什叶派。穆斯林世界的逊尼派国家比较多,什叶派主要在四个国家,因该四国的地理位置可称之为什叶派之弧。以伊朗为中心,连接着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四国的一道弧线。真主党在黎巴嫩属合法政党,在国会取得议席并且参与联合政府。另一方面,由于争议甚多,目前,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皆把真主党列为恐怖组织。真主党遵从守旧派激进伊斯兰意识形态,号召在黎巴嫩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形式的政府。2003年的竞选口号是通过和平民主的手段建立伊斯兰政府。支持消灭以色列,并与哈马斯等其他伊斯兰军事组织在这一目的上合作。其总部设在巴勒贝克市,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贝卡谷地,贝鲁特南郊和黎巴嫩南部等什叶派地区。在叙利亚内战中,真主党直接向叙利亚当局提供“训练、参谋及后勤支援”,还充当中介人协调伊朗对叙当局进行援助。六,尾声黎巴嫩的历史,就是一部满满的被占领史。黎巴嫩的旅游,感受着海滨,高山,宗教,城堡,神庙和兴衰的一切。黎巴嫩的人民,可爱而又那么的出离愤怒。黎巴嫩,值得来,但不知道是不是值得来了又来。五天中的两天换胎和两天补胎,也是一段有趣值得回味的经历。图139:久违的博斯布鲁斯海峡,熟悉?陌生?这个年纪还不擅长告别,希望 以后有机会还能一起快乐玩耍 即使 我们都已经离开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