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4
235
0
2
作者:布衣哥
四川,人称天府之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旖旎,民风纯朴。我和老伴作为背包客,首次踏足四川的时间是十年前,即2011年的7、8月间。实际行程为:武汉—重庆—贵州赤水—乐山—泸定—海螺沟—康定—稻城亚丁—康定--成都—都江堰—九寨沟—黄龙—成都—武汉,辗转24天。初次四川行,深感蜀道之难,经历了乘车翻越折多山等海拔5000多米垭口的煎熬洗礼,经受了高原上举步为艰的磨历;胸闷、心慌、头疼、嘴唇发紫、厌食等高原反应,不断来袭,让我们无所适从,难以自己。但稻城亚丁、九寨沟、黄龙、都江堰、峨眉山等景区的美丽景色,着实让我们激动不已。那皑皑的雪山、葱翠的草甸、多彩的海子、秀丽的冰川、五色的高台,着实令人陶醉;那刚劲挺拔的峰峦,碧玉般逸动的河水,万里晴空的蓝天,变化多端的白云,虚无缥缈的迷雾,着实令人神往。大美的四川,美得令人折服和赞叹。这次的经历,累并快乐着!为我们后续顺利踏足青海、闯荡西藏高原,提供了胆量和勇气。再去四川“耍耍”,一直是我们剪不断的心愿。十年后的今天,恰逢暑假期间,小孙女的看护有了着落,我和老伴约定再游四川。二次游川,我打算在首次的基础上,以甘孜州的丹巴为起点,向阿坝州扩展。拟定行程为:武汉—成都--丹巴—小金—马尔康—红原—松潘—成都—武汉。沿途游览丹巴的党岭、莫斯卡、藏寨;小金县的四姑娘山、马尔康的松岗直波古碉,红原的月亮湾草原,松潘的牟尼沟、松州古镇等景区。拟用20多天的时间,如果途中没有大的变故,应该还算充裕。虽然所涉线路多为高原地带,但经过近些年游走高海拔地区的磨砺和经验,还是信心满满。此次出行,疫情和雨情,是值得考虑的重点。武汉去冬今春的重大疫情,现已转入日常防控中;目的地四川,防控依然,但未因疫情受阻;游览途中,做好自身防护,极为重要。综合分析各旅游地的天气预报,避开雨情,优化衔接,以确定出发时间。经认真筹划,结合首游地丹巴的情况,我们定于7月10日由武汉出发,提前订好绿皮火车的卧铺,中转成都,次日由成都转乘大巴赴丹巴,入住丹巴。第二次四川行,满是期待。第1、2天(7月10日-11日):武汉至成都中途暴雨,被困四川达州7月10日,天气晴好。我和老伴头天晚已打点好行装,9时许背上行李,赶往武昌火车站。11时许,我们登上了温州开往成都东的K1256次过路车,11点10分列车准时离开武昌站,开启了我们第二次四川行。列车跨过武汉长江大桥,驶离武汉市区,过应城、京山、钟祥、荆门、当阳等站点,一路天高地阔,阳光灿烂;下午5点过宜昌东站后,列车运行在莽莽群山之间,穿谷越涧,到达巴东站已近7点。巴东至恩施段,正值傍晚时分,我们借车窗边的座位,欣赏起了窗外的景色。暮色中的崇山峻岭间,紫气升腾,云雾缭绕,聚散无常,变幻莫测;连绵群山,忽远忽近,深沟大壑,匆匆而过;只有那落日余晖,任凭列车飞驰,在远处的天边久久不愿逝去。离开恩施时,天已擦黑,列车在山野间奔驰呼啸,我自在铺位上“躺平”。至晚10点半,列车过万州车站时,我已在朦胧中。一路安全正点,下一站是四川境内首停的达州车站,正点到达时间是明天凌晨3点08分。明早7点33分到达成都东站,中午11点半至丹巴的车票已买好,只待明晚入住丹巴。好好在车上睡一觉,以迎接明日的旅程。列车在夜间急速行驶,半夜似乎停了下来。我没在意,继续我的美梦。凌晨5时许,很小的对话声将我惊醒,前方暴雨,路段塌方,列车已在此停了4小时。面对突然的变故,我无奈躺在铺上,等候下文。直至车厢内有早餐的叫卖声,天已大亮,何时能发车?车上乘客都很焦虑。我们及时起床,做着应对准备,先去餐车用餐,顺便买两盒方便面备用,退掉了成都至丹巴的汽车票。漫长的等待很熬人,终于在中午1时许,等来了车上的广播声:达州前方路段塌方,列车抵达达州车站后,将原路返回;达州下车的乘客,未达路段按差价退款;不愿下车的乘客,可随列车返回出发地,按车票全额退款。广播后,列车很快恢复了运行,在达州市区前再次临停;3点半左右,终于抵达达州车站。不可抗力,打断正常的出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打算先在达州“耍耍”。走出车站得知,达州前方的渠县昨天暴雨,致三汇镇附近一处塌方、一处路基水淹,三两天内无法通行。我们背上行李,穿过广场和短短的街区,在街道宽阔、出行方便的达州汽车西客站旁,找了家宾馆住下,做好入住三天的准备。下午5时许,我们踏上街头,造访这座突然邂逅的陌生城市。达州,古称“通州”,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达州资源富集,交通便捷,素有“川东明珠”的美誉。这里是达州市通川区,达州市的交通枢纽。十字街上,多路公交车密集穿梭。利用天黑前的2、3个小时,我们想去市中心看看,经路人指点,在朝阳西路的西客站点,坐上了10路车。下车站点是中心广场,达州老城区的中心,当地人称之为“城里”。中心广场不大,正面有一家演艺厅;靠近中心广场的大街边,是一溜搭建整齐的小店铺,经营着当地的特色小吃。我和老伴在此边品赏地方风味,边打听着达州城区值得看看的地方。经了解,莲花湖湿地公园和凤凰山,都是当地市民周末休闲的地方,公交车都很方便。时间不早了,我们告别中心广场,搭乘10路车原路返回,至西客站点下车。在十字街口,转至金山南路,路过入住的宾馆门前,继续向南漫步。天色渐晚,街边已有市民跳起了广场舞。我们在街道旁找了家饭馆,点了两个菜,一荤一素,吃过晚餐,返回宾馆,准备着明天出游莲花湖湿地公园。第3天(7月12日):游莲花湖湿地公园 逛达州州河河滨莲花湖湿地公园,位于达州市通川区西北角,距市中心约7千米,多路公交车在此汇聚。这里原本背靠山岭,许多小山包分布其间。1976年在此修建水库,1983年竣工后,露出水面的小山包,象一座座小岛,整个场景,恰似一幅盛开的石莲花,得名石莲花水库。投入使用后的石莲花水库,山青水秀,山水相依,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库内凸起的小岛上,柑桔、桃树蔚然成林。这里孕育的湖光山色,逐渐成为市民观景踏足的地方,形成后来的莲花湖景区。近年来,政府在莲花湖景区的基础上,围绕岛、水、路、园林,经过游步道和湿地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两期工程,打造了约2.9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现在环绕景区的游步道,通过桥梁、木质栈道、混凝土路面、青石板路面、油彩路面等的有机衔接,总长已达到22公里,还有14公里的骑游道、景观路;光亲水的湖岸线就达21公里。尚在完善中的莲花湖湿地公园,新旧景观交相辉映,使昔日的莲花湖焕然一新,被称为达州城区的后花园及“天然氧吧”,是达城市民休闲、旅游、度假的理想去处。今天天气晴朗,万里碧空,是个游湖观景的好日子。早上8时许,我们带上行囊,到朝阳西路西客站点,搭乘10路公汽,在达一中路转乘14路公汽,莲花湖湿地公园的入口,位于终点的前一站。9时许走下公汽,对面坡堤上的建筑群跳入眼帘,将我们引向建筑群前的广场上。这里是巴山大剧院广场,一弯等高的深褐色建筑,呈弧形排布在广场右侧,“巴山大剧院”五个金色大字,书写在中间房顶的横额上。建筑物的两端,耸立着两幢高矮不一的圆形建筑,右边高的是巴山大剧院,蓝色玻璃墙外包裹着白色网状物,中部逸动着流线型的红色飘带;左边矮的是文化馆。建筑群前的银白色雕塑,看似欢快跳跃着的白丝带,也象巴山大剧院里飘出的纵情翻飞的音符,更像达州人那激扬、奋进、翩翩舞动的风姿。偌大的广场,由整齐划一的灰色或银灰色的地砖,按一定规则铺成,是一个能容纳6000人观演的露天大舞台。巴山大剧院,地处金龙大道与塔石路交汇处,门前的广场,连接着莲花湖湿地公园的入口,已成为莲花湖湿地公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步出巴山大剧院广场,我们随部分游客,沿塔石路向前。“莲花湖湿地公园”的红色大字,刻在一块2米多高的景观石上,立于前方的路旁。景区免费开放,我们踏上游步道进入景区,首先迎来的是一座“飞龙桥”。这是座S型的景观桥,为钢梁和木质桥面板结构,长126米、宽4.5米。站在桥前,先看看眼前的场景。湖畔边绿草如茵,些许五颜六色的花木,点缀其中;碧水蓝天间,飞龙桥像一弯游动的钢铁长龙,跨过清波荡漾的湖面,连接着前方绿色环绕的小岛。我们随即上桥,顺着“S”型景观桥,踏上小岛,继续追寻前方更多的美景。小岛上,新修的游步道依坡就势,弯弯曲曲,灵动自如;时而掩映在花丛绿树间,时而延伸在明媚的阳光下,还有左边一湖碧水与我们紧紧相随。我们沿途尽情地欣赏着这路、这岛、这湖、这景,贪婪地呼吸着这山水间馈赠的新鲜空气,感受着这旷野里鸟语花香和别于闹市的宁静。或许是时间尚早,一路上与我们同向的游客并不多,三三两两,或与我们擦肩而过,或与我们短暂结伴而行。游步道边,设置有长条坐凳供游客休息,也有景区工作人员为游客指点迷津。一路景致,不知不觉中我们环岛绕湖已走了一个多小时,估计走了大几公里。随着游步道的右转,进入“白鹭湾”一带,我们来到小岛的另一侧。山回路转,一座大岛逐渐在环湖的对岸显现。继续前行,一座高大的石拱桥,弯曲在宽阔的湖面上,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石拱桥越来越近,还有游客在此驻足观赏、拍照。这是一座青石打造的拱形景观桥,桥长112.6米、宽5米,名曰“映月桥”。我们在桥前流连、赏景,高高的映月桥,一弯青灰倒映在碧绿的湖面上。我们拾级登上石拱桥的最高处,此时虽艳阳高照,但桥上凉风习习,倍感神清气爽,疲倦顿消。石拱桥连接的对面大岛叫桃花岛,站在桥上居高望远,但见一座高大的塔形建筑,矗立在桃花岛的高处,塔顶上盛开的莲花,微笑着向我们致意。啊,前面就是“莲花塔”,桃花岛上标志性的建筑。我们顾不得在桥上环顾四周的美景,迎着莲花塔,快步下桥。走上桃花岛,已是中午十一时许。眼前多彩的植被、碧绿的草坪,被桔红的游步道,分隔成多个梯形坡面或小块平地,将桃花岛的入口处,装扮得高低起伏,色彩斑斓,一派生机。面前的一条游步道,直指高坡上的莲花塔,上坡路段不足百米。我们随少许游客慢慢上坡,来到了莲花塔下。一朵盛开的“莲花”,象征着国运昌盛、人民幸福,在高高的圆柱顶上自由地绽放。站在高高的塔下,我默默地寄望,这盛开的莲花,能世代荫及达州的百姓,祈福一方平安。塔下是一小圈圆形场地,环绕着塔座四周,周边树木葱翠,并无其它出入口。我们沿原路离开莲花塔后,左拐的游步道出现两条路径,一条平直向左,延伸在高坡的坡壁边;一条陡然向下,隐藏在绿草丛中。我们沿着平直向左的路径向前,透过坡壁间的树丛、藤蔓,莲花塔仍与我们紧紧相随。前行约2、300米处,穿过一段花草苗木、低矮桃林的边坡地带,迎来由大石块组成的高低不等、跳跃向下的台阶,看似坎坷,连接到不远的坡下。我们不识路径就此返回,途中碰上一对老年夫妇正奔桃林而去。我们原路返回,步入陡然向下的通道。当我们进入了紧挨湖畔的一溜低洼、平坦的地带时,刚才奔桃林去的老年夫妇,正沿湖边兴冲冲地朝我们走来,原来桃林至此是一个环形回路。这里的游客看似多了起来,又一座名曰“来凤桥”的拱桥横跨湖上,倒映在清波中的五孔,给湖水增加了一些亮色。我们跨过来凤桥,进入另一座小岛,借路旁林荫下的长凳休息,并补充食物和水。湖边一弯亲水栈道,将我们带到小岛的另一边,弯道前方,又一座横跨湖面的悬索平面吊桥,映入我们的眼帘。待我们走近后,才发现该桥叫“凌云桥”,作为园区八桥之一,是达州首座湖面全透明玻璃桥。桥体采用双塔单跨悬索设计,桥身整体由钢结构组成,上部主索采用7根钢丝绳,下部为桩式基础及重力式锚碇结构,桥面长188米,宽2.5米,距湖面垂直高度7.48米。这座玻璃桥,十几天前才开始对外开放,需登记身份证后免费登桥。新桥新景,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等候登桥的游客并不多,我们很快登上了凌云桥。桥面洁净光滑,透过玻璃,看着桥下清波荡漾的湖水,仿佛置身于半空中,随湖水一起摇晃。我们在玻璃长桥上慢游,避开桥上流连的人流,或倚栏,或扶索,以眼前的湖、眼前的岛、眼前的桥为背景,尽情地拍照留念;并特地站在桥中间,对着桥下的湖水来一个看似惊险的特写。离开凌云桥,绕过一段小坡,一座由红色廊柱构成的索桥,呈向下弯曲的弧线,抛撒在眼前的湖面上。索桥长49米、宽4米,入口处写有“龙门桥”字样。桥文化,是莲花湖湿地公园景区的一大特色。这里岛依着湖,湖抱着岛,岛与岛之间,以前靠摆渡出行,现在座座虹桥飞架,路网通达,将群岛有序串联起来,使幽静、封闭的世外桃源,便捷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大众暇日游耍的休闲去处,让人们共享这青山绿水,这是达州人的福祉,也是外来游客的幸事。索桥尽处,也是湖面尽处。一片开阔的湿地,被前方的山峦环绕。游步道向右折转,沿湖滨回环,有游客散布其间。循路径追索,一座高大的建筑物,象一个大花篮,耸立在湖边,那是湖区新建的观鸟塔。从索桥到观鸟塔,足有1000多米长。我们随游步道右拐,穿过湖湾上跳跃式的浪道,再右拐至林荫间,湖畔碧草如茵,鸟语花香,清风徐来。观鸟塔越来越近,下窄上宽,一些游客在观鸟塔顶端移动的画面也清晰可辨;还有三三两两的游客,从左侧坡地的上面,朝观鸟塔靠近。我们紧赶几步,来到了观鸟塔下。观鸟塔对外开放不久,它是一座圆形框架式的建筑物,采用仿生学设计,依鸟巢形式修建。我们从底部开始,沿6圈呈缓坡上升、带护栏的步道螺旋至观鸟塔顶部。整个“楼梯”环绕而上,新颖别致,使游客在登高过程中,赏心悦目、轻松自如,少许游客流连其间。观鸟塔上,一圈圆形、两边装有护栏的环状通道,这里可以360度观赏美景,是景区不可多得的登高望远处。站在塔顶,举目四望,一朵大型的莲花,首先映入我们的眼帘,盛开在近处的湖面上,那人工围成的8片花瓣,通过疑似红枫的红色植物的涂染,围绕着绿色植被点缀的花芯,栩栩如生。对面的湖岸边,一抹葱翠染绿了湖畔,湖岛相依处,横卧的凌云桥清晰可见;远处的高坡彩林间,高高的莲花塔历历在目。走下观鸟塔,已近中午一点时分,该返程了。我们在塔边的条椅上坐下,补充着食物和水,寻找着返回的路径。正疑惑间,从上方坡地处,又过来几个观塔的游客。经打听,他们是刚坐景交车过来,与我们呈逆向游览的游客。顺着他们的指点,我们沿着眼前的红色游步道,上行后左拐,约200米的弯道,来到了坡上景交车停车场。停车场上,已有几辆乳白色的敞篷车停在那里,每辆限坐5人,每人单趟4元,但站点只售5人坐的20元的联票。踌躇间,两名正在候车的女游客,主动招呼我们一起结伴乘车,她们已经买了联票,只让我们共支付8元即可,这样我们四人登上了一辆景交车。景交车在正午的烈日下,沿环湖道路一路返程。好凉爽!阵阵湖风从敞篷车的前方扑面而来。观鸟塔远了,小岛也纷纷移动着位置,变换着姿势,匆匆向我们告别。随着路段的急速右转,景交车已奔行在靠近市区一侧的湖边,宽阔湖面的对岸旁,一排疑是竖立的喷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那里或许是喷泉水舞秀的地方。不及细看,景交车突然左转,一段缓坡向上,坡边碧草绿树间,点缀着几个硕大的植物造型雕塑。越过缓坡向右,景交车便慢慢停了下来,整个车程足有20分钟,终点站到了,一处看似儿童游乐园的附近。女司机指着前方路口告诉我们,公交车站都在那边。我们走出路口,在路边一溜公交车站牌前,再次乘坐14路公交车,结束了莲花湖湿地公园4个多小时的环湖之旅。时间尚早,我们随14路公交在文家梁站下车,先熟悉一下明天去凤凰山的路,顺便看看流经达州的河流。下车后,已是下午2点,我们先在路边找了个面馆,以安抚饥肠。借此机会,我向店主打听去凤凰山和附近河边的路径。店主是个热心快肠的中年妇女,急忙指着马路对面左前方的一条分支路口,那是凤凰山路,沿这条路上去,就可以到达凤凰山;并告诉我们,附近的河叫州河,就在面馆的后边,出门向右,沿马路边的巷道,就能到达河边。我们草草填过肚子,谢过店主,按照她的指点,穿过曲折的巷道,踏着下坡的小径,来到了州河边。州河,作为达州人民的母亲河,是达州市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州河,原名通川江,因流经明代称为达州的境内,故名州河,一直沿用至今。这条河,起源于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万源市境内,流经达州的通川区、达县,在渠县三汇镇与巴河汇合注入渠江,后经嘉陵江汇入长江。这里位于州河边的滨河中路中段,临河一侧,一道水泥浇筑的护栏,把守着河边的安全。我们倚栏搜寻着眼前的州河,上游约1000米的河面上,一座“廊桥”横跨两岸,岸边街市延绵至此。这里河床较深,河面宽阔,泛黄的河水奔流不息。州河对岸,挺拔着一片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七月中旬正午的骄阳,象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州河边依然热浪升腾。我们移步靠街市一侧的高架路堤边,向州河下游漫步,这里恰似高架桥下,阴凉舒适,路段还有花坛、林木及人造景观相伴。随着河流奔腾向下,右前方山顶上的白塔也慢慢进入了我们的视线。约半小时行程,州河陡然向左折转,拐过一个几乎垂直的弯道。循弯道前望,这里的河道更加开阔,一座高高的多孔拱桥横跨下游的河道上,一路“路标”的白塔,矗立在拱桥右边的山顶上。滨河中路也随之成直角向左折转,路右边约两米高的坡堤边,花草树木,蔚然成荫。经路边老者指点,前面拱桥位于塔沱,建于1988年,叫“州河大桥”,在龙爪山下跨越州河。我们随着折转的滨河中路,沿着坡边的林荫,向塔沱前行。在抵近州河大桥前,滨河中路戛然而止。坡边的石阶,将我们引上一段林间小径,随即踏上一处岔路口。左侧路段通往州河大桥,右侧路段绕过龙爪山后,下坡随州河右拐而去。我们将目光收回到眼前的龙爪山,但见一峰孤耸,峭立路边,“如龙舒爪”;绝壁处绿树掩映,郁郁葱葱,更有扶梯自下而上,盘旋其间;山顶上,始建于唐代,经过明、清修缮、通高30米的白塔,或曰“龙爪塔”,耸立其巅,观其仰止。坡堤上方一道平坦、宽阔的长廊,依滨河中路延伸,长廊外侧伴随着马路。长廊掩映在林荫下,象是滨河游园的一部分。这里花团锦簇,山茶、桂花、紫荆、棕柳等多种花木,竞相争艳。我们缓步林荫间,顺长廊漫游。长廊间除石桌石凳外,还分布着一些雕塑,如仙女赏花、儿童戏龟、寿星恋世等,还有九大行星、十二生肖等群雕。也有老者在石桌旁对弈,或在长廊间流连。行至一处“抗洪纪念”的大型雕塑前,已是下午四点半钟开外,我们离开长廊,告别州河,在附近的公交车站,乘坐11路公汽,返回宾馆。第4天(7月13日):迷茫在达州凤凰山中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我们早早起床,收拾停当,在路边的早餐点吃过早餐,准备着水和干粮,向凤凰山进发。8时许,我们登上了10路公汽,经过7、8站路,在文家梁站下车。跨过马路,顺马路向前,不足百米就是凤凰山路。这是一条缓坡向上的路段,向左斜穿一条2、300米老旧的街道,两旁多为住户人家,少许店铺散落其间,过往的路人三三两两。街道尽处右转,路面收乍,路段越来越陡,路边偶有摆摊小贩,两边分布着一些低矮的居民楼。突然路前横过一道建筑物,门岗正对路口。经指点,我们右转后继续向上,已经看到凤凰山了,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个“T”形路口,一条较宽的马路横躺在凤凰山的山脚下,一阵惊喜,我们终于抵达凤凰山边。凤凰山,即达州凤凰山公园,位于达州市城北,因其山势犹如一只展翅的凤凰而得名,属山林风景型城市公园,是达州市城区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达城人“元九登高节”的主要场所。这里主要有凤凰楼、凤凰亭、红军亭、送君亭、元稹纪念馆、元稹文化广场、六相广场、巴人文化广场、拜月台、凤仙池、西圣寺以及星级农家乐等景点。园内林木苍翠,园亭相依,楼阁星罗,雕檐画栋,是休闲、观光、娱乐、健身,领略佛教文化、六相文化、巴人文化、红军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的佳山宝地。顺着凤凰山脚下的水泥路面,我们向右前行,前面不远处有工人正在路边施工。行进间,依山路边出现一路口,向山上有两条路径。左边一条较宽的缓坡向上延伸,一名约30岁的年轻女子,正独自从路口朝这条路走去。我非常期望,能有同行一起游凤凰山多好,毕竟自己路线不熟,急忙赶上去,原来她只是去附近的一个广场看看。右边是一段新铺设的橘红色砖石台阶,一道桔红色步道沿山边蜿蜒而上,但眼前的山坡并不高,我们尝试着从这里上山。我们沿台阶拾级而上,几分钟后,台阶至顶,砖石路尽,迎来的是约1米宽的山边小道,小道还算平坦、好走,我们继续向前,在原始荒凉、看似阴森的路段探寻。突然前面一中年妇女朝我们走来,她是刚从山上下来,前方路段有塌方,不及细问,她已经与我们擦肩而过,但与这位女士的相遇,更加坚定了我们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心。走着走着,前面小股泥土涌在路边,也许是塌方的地方。抵近泥土堆涌处,并无碍通行,两根粗细不一的树干搭在积水路段,跨过约2米长的稀泥烂浆,我忙牵着老伴,从树干上缓缓通过。路随山转,我们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穿过一小段乱坟岗,绕过一处废弃的农舍后,前方山路略向下沉,随后右边出现了一条较宽的路面缓缓向下延伸,不知指向何处。路前正对一处小坡,坡上林木茂密,密密、纤长的枝条象“篱笆”一样扎在坡边,有平房置于其间;还有半截被枯叶铺盖的上坡小径,绕“篱笆”边而去。我欲寻此路一探究竟,踏着枯叶,移步上坡,待接近“篱笆”时,只听见“篱笆”内的狗汪汪叫个不停,有些吓人。正迟疑间,幸好狗主人及时把狗控制住了,让我们得以绕过“篱笆”边的小径,不远处左边出现了一处庭院的正门。沿门庭进去,一座古刹呈现在眼前,原来这里就是西圣寺,它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位于凤凰山西麓边,由于山上少有游人,或许也不是应时季节,这里更显苍凉。拜别西圣寺,我们从寺边绕过,这里已是凤凰山的另一边。脚下是一条起伏的老路,宽阔、平坦得多,且大多掩映在林荫下,坡边植被葱郁,清香扑鼻。踏在这样的路上,倍觉脚步轻快,更有山风徐来,为我们送来阵阵清凉。随着一道小弯的拐过,前方出现了一排低矮的平房,依坡而建,似乎挡住了去路。抵近一看,这里有与来路垂直的一溜水泥台阶,临平房侧边上、下延伸,消失在不远的树丛中。幸好一老尼正在平房边的水池旁择洗蔬菜,我们忙上前打听这上、下台阶的前方指向。老尼告诉我,下行台阶直指山下,要去凤凰楼和红军亭,应沿台阶向上,并对随后路径一一指点。说实话,我们对山上复杂的路径毫无概念,对老尼的指点只能点头称是,走一步看一步吧,坚信路在口边、路在脚下的道理。谢过老尼,我们踏上了林间湿滑、婉转的上行台阶,拾级而上。攀爬间,随风飘来轻快悦耳的“六口茶”的歌声,这是一首恩施民歌,从前方林荫间的收音机里传来,随即一位精神状态很好的老人正踏着台阶,从上面健步朝我们走来。看不出这是一位72岁的老者,爬凤凰山几乎成了他每天的乐事。他刚从红军亭过来,并告诉我,往上不远就是环山路,顺路下行就有小路通往红军亭,要不了半个小时。按照老者的指点,我们跨过台阶,步入环山路,恰好一辆小车从下方开过来,问过车主,沿路下行没错,路左边有小道去红军亭。我们快步前行,寻找着左边的小道,这段路并不长,左边依山,右边临坡。随着环山路陡然向下,路左边出现一处宽阔的平台,并有楼宇依山而建,还有“金竹山庄”的标牌竖在路边。我们近两小时寻路至此,且路上并无歇息之处,不妨在这里休息一下,顺便打听上红军亭的小道位置。我们兴冲冲地越过平台,由入口通道进入金竹山庄。这里看似一处很大的休闲度假场所,四周房舍围成一个平坦的长方形院落,足有近100米长,20米宽。依山建有一排供客人起居的三、四层楼的主楼,楼前种有树木、花草,还有配套的花坛、水池和回廊;与主楼相对的是,一排多间平房,摆放着圆桌和餐椅,是客人用餐的地方;入口处的左边,即构成院落宽边的房舍,设置有卫生间和山庄管理部的标识,相对远处的另一边也有一排不高的房舍。整个山庄,场面不小,看上去井然有序,我们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但偌大的山庄竟空无一人。我们退至入口的迎宾台前,在台前的长沙发上坐下休息,顺便补充食物和水。迎宾台前的通道,约10米长,2米多宽,两边设有金属护栏,这里的视野很好,可以搜索四野的境况。眼前葱翠、平缓的凤凰山正展翅博动,金竹山庄位于半坡间;山岭右边不远处的顶端,四层方形的红军亭矗立在山巅,置于绿树的环抱中;下方的山腰处,一大块平整成矩形的夯土地基,特别显眼,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那里又会增添新的景观或新的设施,惠及市民及游人。左边近处山岭的半坡间,青松、翠竹掩映着红墙绿瓦,给山间绿野增加些许亮色。回眸山下,由于凤凰山横亘达州市区,俯瞰半边的达州城,位于周边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其间高楼林立,市井有序。此时已近中午12点钟,这里离红军亭很近,我们退出通道,在山庄周边的边坡旁,寻找去红军亭的小道。突见山庄的转角处,有几步台阶,连接着一条很乍的水泥小道。看似新修的,不足两尺宽,一边削坡,一边紧靠山庄房舍的墙体,疑似用于维护山庄建筑的通道。再望望前方,杂草遮盖的小道顺墙体延伸,道上偶有淤泥堆积,墙体近100米长,望不到小道尽处是否有前路相通,我们不想贸然前行,周边也无别的路径可走。迷茫之际,只得再次望望山顶上的红军亭,告别金竹山庄,返回环山路,沿着陡然向下的路段下行,希望能是下山的路线。这段路并不长,也就1、200米,在左边一大片较平坦的坡地前止步。右边有一条小道向下,下坡处有三、两间平房,恰巧房前有一中年男子。经过上午的迷途折腾,而且时间不早,我们已对再次登山观亭了无兴趣,下山成了唯一选择。我们随即向男子打听下山路径,随着男子的指点,我们踏上了房前的下山路。先是一段绕着左边山坡修建的水泥台阶,台面较好,稍显湿滑,我们穿行在弯弯曲曲的林荫中。经过一小段弯道后,折转右边的山坡边,继续下行,迎来的是一段较原始的下山路,石质台阶参差不齐,台面也是高低不一,路也难走些。很快路左边出现了一条小溪,沿着溪边的路径,不多久溪谷前方出现了成排的低矮的楼房。下山了,一路走来,约20分钟左右路程,沿途未见任何行人,我们顾不得欣赏那小溪的潺潺流水,和在溪水流经的闸口下戏水的几个市民,到达山下,结束了大半天凤凰山迷茫的穿行之旅。虽然此行与凤凰楼、红军亭擦肩而过,未能领略这里的许多景观和景点,但还是与达州的凤凰山有一次亲密的接触,不失为一次难得的野外体验。下山后,我们径自穿过临山边的一个街道社区,穿过一段马路,再沿着一条下行的街道,来到小红旗桥,这里街道宽阔,街市热闹。在街边找了家饭馆,吃过午餐,于中午1时许,乘11路公汽返回宾馆。在达州市区已经耍了两天多,看看也没有更多去处,我们在宾馆边休息,边手机上网查询相关出行信息,为下一步行程作筹划。去成都,一则前方水淹、水毁路段尚未疏通,火车继续停运;即使有营运的私家车绕道抵达,但路途长,费用高,基于我们旅游的目的,并无这个必要。二则,即便现在能去成都,但前方的旅游地丹巴,以及川西一带,近几日连续阴雨,不适合出游。我们只得查找达州附近的景点景区,距达州150公里的宣汉巴山大峡谷成了我们的首选,此去行程往返3、4天差不多,到时火车应该能通,赶到丹巴,正好是一段好天气。方案已定,我们随即出门,到对街的客运西站,买了第二天一早直接去巴山大峡谷的汽车票,然后沿街采买一些面包、水果及饮用水,准备着明天的行程。附:后来搜寻到的凤凰山上山路径从达城上凤凰山的游步道和车行道非常方便。其中,上山的两条主要车行道有从页岩砖瓦厂上王家山的红军路,以及黄桷树到王家山的公路。两条主要车行道被环山公路和檬子梁隧道连接在一起,从任何一处上山的小车都可以在半山腰上绕着走。除了车行道,上凤凰山的人行入口有牌楼、十四小、凤翎关、吴家沟以及文理学院莲湖校区附近的人行道,红军路与环山路交叉处有一条青云步道沿着山脊也可以直上凤凰楼。1、自驾:从达州市朝阳东路(达巴路口)经檬亚子街上山;或者从朝阳东路经凤凰山路上山。2、步行:可由塔石路—达州植物园(原垃圾场)上山;达州植物园至凤凰山断岩、王家山上山;凤凰山断岩——西圣寺后侧——青云步道上山;黑沟——环山公路水塘上山,由水塘至凤凰楼、红军亭上山;聋哑学校——红军亭上山。3、公交:乘达州城市公交33路到达凤凰山巴人文化广场。第5天(7月14日):游大象洞,穿越桃溪谷和画架沟今天6点早起,我们收拾行囊,用过早餐、办理退房后,直奔客运西站,登上每天一班的直达巴山大峡谷的班车,7点20分班车准时驶离车站。客车不大,也就20多个座位,车上只有10几个乘客,看样子同行的游客很少,多是沿途的本地人。这班车全程150公里,票价50元,行车约4个半小时,并于当天在渡口镇载客,返回达州客运西站。今天又是一个晴好的天气,客车穿行在市区内,随着车辆的行进,我们凝视车窗外,清晨市区内那熟悉或不熟悉的街区、市井境况在眼前匆匆而过,路边间会有人招手上车。离开市区,客车在公路上一路前行。邻座的中年男子是渡口镇人,利用乘车的闲暇,我便和他攀谈起来,从而了解到巴山大峡谷的一些情况。巴山大峡谷前身为“宣汉百里峡”,位于达州市宣汉县境内,是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宣汉县在原百里峡景区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巴山大峡谷景区。经过3年多时间的打造,于2018年8月28日,重新对外开放。景区由桃溪谷休闲体验区、罗盘顶养生养心区、巴人民俗休闲区、溪口湖生态观光区四大板块组成,包括大象洞、桃溪谷、画架沟、悬崖栈道、巴人山寨、九龙民俗体验一条街等自然人文景观。现在,景区渡口风情小镇、大象洞、桃溪谷、鱼泉河、桑树坪、黄连村等景点已正式接待游客,其中尤以桃溪谷、大象洞、罗盘顶等为其核心景点。景区总面积575.13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喀斯特岩溶地貌构成的山地峡谷型自然风景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薅草锣鼓所在地。客车穿村过镇,行驶在公路上,途径宣汉、南坝、天台、五宝、华景、土黄、樊哙等停靠点,每个站点或沿途路边都有少许乘客上、下车。客车于中午11时许,到达渡口小镇,停靠在镇头有红绿灯的路口,一个叫“新街口”的地方。司机让其它乘客下车,同时招呼去巴山大峡谷的游客继续留在车上,并提醒我们,现在可去游大峡谷的大象洞和桃溪谷景区,行李可寄存在景区的售票大厅里,待游完两个景点后,再随景区交通车返回渡口镇住宿。谢谢司机的热情指点,除我们外,车上还有4名年轻的游客,客车直接将我们送到景区入口处的停车场,这里距渡口镇约3、4公里的路程,免去了我们找车去景区大门的麻烦。停车场上陆续有私家车开来,车上走下三三两两的游客,奔售票大厅而去。我们6人很快下车,谢过司机,穿过停车场,相继来到售票大厅,跟工作人员沟通后,除装有干粮和饮用水的行囊外,将其它行李寄存在大厅里。大象洞和桃溪谷两景点连在一起,门票85元,景交车35元,60岁以上游客免门票,我们享受免门票的待遇。购好景交车票后,我们先在停车场旁的面食摊点吃过面食,便踏上了旁边的景区入口处,凭身份证和景交车票进入景区。大象洞是巴山大峡谷最核心的景点之一,就在景区入口处不远,属于钙化沉积形成的典型干溶洞,是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因洞内有一个巨大的钟乳石,形似大象,故得名大象洞。我们曾游过许多溶洞,包括桂林的溶洞、贵州的溶洞、云南的溶洞、宜昌的溶洞、宜兴的溶洞,等等,它们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对于一睹眼前位于四川的大象洞,尚在期待中。同行的游客不多,我们沿着山坡边的通道,前行约100米,便到了大象洞的入口。我们从洞口进入,就是一个垂直距离达30米的天然天坑,天坑两旁修建了盘旋而下的五彩阶梯,这是探究神奇秘境的起点。身处洞中,相较于正值盛夏酷暑的洞外,倍感舒适凉爽,幽静怡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恐洞内湿滑,我们沿五彩阶梯慢步而下,细细游览这别具一格的洞天世界。偌大的大象洞共四层,我们由上至下,可以看到下层洞室内三、两游客在观赏、在拍照,边指点边议论。洞中钟乳石,或悬或立;或呈舒展的画卷,或似柱似笋,形态各异,琳琅满目。借助洞内五彩斑斓的灯光,更显得美轮美奂,精彩纷呈,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景致,不同的物象,极大地挑战着游客的想象力。还有那从洞顶不时散落的滴滴水珠,清脆悦耳,正是这个大自然的搬运工,携带着微不足道的溶岩,通过它的溶蚀、沉积、凝结,经过它的千、万年的精雕细镂、积土成塔,才有了今天大象洞那宽广的洞天,修长的悬齿、垂挂的幕帘、挺拔的石柱、石笋,造就了今天洞内的千姿百态、神奇万象,能不叫人流连忘返?据称,大象洞垂直高差达60米,全长约400米,洞宽从0.8米延展到24米,洞高从0.5米延展到近35米,洞底坡度陡峭的地方达53度,很多的石钟乳还处在活跃的生长期。欣赏完大象洞,进入一条连接溶洞的狭长的地下隧道,在一路灯光和布景的衬托下,给人以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悠悠梦幻,不觉已到大象洞的出口,经过工作人员的查票验证,我们结束了约1小时神秘莫测的大象洞的穿越之旅。定时发班的景交车,已经停靠在大象洞出口的停车场上,工作人员招呼我们在旁边的座椅上休息一会,我们抓紧时间处理一些游程中的琐事。约10分钟后,景交车司机示意我们检票上车,作为我俩的“专车”离开大象洞,直奔桃溪谷而去。大象洞距桃溪谷景区14公里,沿途有“十里画廊”之称。我们沿着峡谷弯弯的山道、伴随着清清的溪流,迎着峡谷间爽爽的凉风,一路风景,一路向前。车至中途,司机小妹告诉我们,附近有一个“神龙泉”景点,相传泉中有一条神龙,千百年来护佑百姓,该泉眼在天晴时,流出的水是浑浊的,而下雨时,流出的水却格外清澈,久而久之,这泉眼成了当地百姓用来推测天气的晴雨表。听着动人的传说,约15分钟的光景,我们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桃溪谷景区停车场。下车后,司机小妹指着前面不算高大、上面写有“桃溪谷”三个大字的门楼,那就是景区的入口。桃溪谷也是巴山大峡谷核心景点之一,我们通过查验进入景区。沿着河谷边往里走,不远处一座小桥跨过河谷,对边桥头连接着环绕山边的通道;为方便游客在此休息,小桥两边修成高出的边沿,约2尺高,一尺多宽,几个青年人端坐其上。经了解,游桃溪谷景区,以这座小桥为起、终点,是一个环状回路的通道,全程9.8公里,穿越桃溪谷和画架沟,左行先去桃溪谷,后游画架沟,右行游程相反。体力不支的游客,可在游完桃溪谷或画架沟后中途折返。这帮年轻人中,有人左行1小时后,原路返回,受此影响,他们已取消继续游览的念头,而驻此休息。游桃溪谷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即使中途折返,也应该尝试一下,但没有同行,我们只好先和他们一起待在桥上,等待机会。不一会,走来一对约40岁左右的中年夫妇,我主动上前,跟他们介绍了游桃溪谷的情况和我们的想法,我们一拍即合,结伴踏上了环游桃溪谷的旅程。现在12点半钟,景区景交车末班是5点半,如果环游一圈,只有紧紧的5小时。我们取道左行,按顺时针方向,争取游完9.8公里的全程。我和老伴走在前面,随着山道的急转,很快踏入鱼泉栈道,沿着鱼泉河逆流而上。这里山势陡峭,遮天蔽日,峡谷中凉风习习,好一处酷暑时节的清凉世界。由于年龄差距,自觉体力不及他们,我们选择在游程中,尽量少一些逗留,免得拖他们的后腿,影响整体行程。我们一路前行,他们则在后面尽情地欣赏,拍照,峡谷弯弯,很快就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我们也开始放慢脚步,细细品赏着这桃溪谷的韵味。桃溪谷移步换景,景随路转,很快我们来到了渔船观景台,半截造型的渔船,横过栈道边,以谷底矗立的一根圆形立柱为支撑,悬在峡谷上,直击峡谷中心。我们走上“渔船”顶端,俯视着眼前的境况,只见谷底奔涌的溪水,穿峡击石,浪花翻卷,轰隆作响,一幅壮美且配有动听交响乐的深峡流水图,展现在我们的门前。峡谷悠长,两边青崖壁立,光怪陆离,些许小树,花草点缀在湿润、光滑的崖壁间,演绎着幽、秀、奇、险的画卷。沿途栈道一边依崖,一边设有仿树干的护栏,配以青黛色,与峡谷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栈道路面平缓,漫步其间十分惬意。走着走着,忽闻前方水涌之声如雷贯耳,再往前,更见崖壁清流飞溅,比我们早行的少许游客,正在飞泉下嬉戏、玩水、流连。前面就是“鱼泉洞”和紧邻的“鱼泉飞瀑”两个景点,我们紧走几步,对边逼近谷底的崖壁处,一眼粗大的涌泉喷涌而出,势如破竹,声若洪钟,旁边刻写着“鱼泉洞”三个鲜红色大字。我们越过鱼泉洞前的小桥,来到峡谷的另一边,尽兴地欣赏鱼泉洞那激情的迸发、无尽地欢歌。据悉,鱼泉洞是大巴山脉溶洞暗河的出水口,每逢清明时节,洞里常有鱼儿随着水流奔涌而出,故得名“鱼泉洞”。鱼泉洞洞深莫测,洞口直径约1.5米,日出水量数万方,才有了鱼泉河那奔流不息的浩浩场景。移步“鱼泉飞瀑”,一股流泉通过崖壁间的跌宕向下飞播,水溅栈道;更有跌宕间伸出的一弯黑色高昂的龙头,栩栩如生,虽是人工景致,仍活灵活现。你看它口吐清泉,潇潇洒洒,肆意挥泼,大有欲从此处过,请先接受桃溪谷这圣水、甘露的洗礼。我们借着这清澈的流泉,先润润嗓子,然后就着眼前的水幕,拍摄着疑似洗手、雨淋等意境的画面。这么壮美的场面,不见那对中年夫妇的踪影,他们应该不会中途折返?正疑惑间,忽见他们正绕过弯道,大步朝我们走来,在“鱼泉飞瀑”前我们再次相聚。他们同样在飞瀑前玩玩水、拍拍照、不亦乐乎。继续向前,面对前路水洒栈道,有人撑伞坦然而行,有人穿雨衣欣然而过。我们都没带雨具,只有护着头,面对大自然的无私馈赠,相继迎着飘洒的雨帘飘然闪过,虽有湿衣襟,毕竟盛夏期间,一点雨湿恰恰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阵阵清凉。越过飞瀑,我们才算真正的结伴而行。在前行平缓的栈道上,我们了解到,这是一对来自重庆的夫妇,昨天自驾顺道来游巴山大峡谷,在此只有一天时间游桃溪谷,明天驱车去湖北的巴东。我们前后紧紧相随,不多久,前方峡谷收乍,光线明显暗淡,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穿越了这一地带,等看到“一线天”三个刻在石壁上的红色大字时,已是峡天洞开,阳光普照,眼前豁然开朗。看来溪谷将尽,随着栈道的上行,两道清流正从溪谷上方的高处倾泻而下,跌落溪口的深潭。深潭处浪花翻涌,碧波低吟,在这幽静的世外桃源,显得更加优美动听;深潭上水天雾色,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斓,格外耀眼。一剪此亦动还静的幽景,将自己镶嵌其间,一幅多么美妙的溪谷源头照一按即成。沿着上行的栈道,我们走出了桃溪谷。整个桃溪谷的穿越和品赏,我们整整花了2小时。距桃溪谷景交车收班还有约三小时,是继续前行还是原路返回,两个女眷有些犹豫,最后还是打算,不走回头路,继续向前。桃溪谷的出口处,是一块山坡间较开阔的坳地,左边有一处板壁搭建的房舍,疑是桃溪人家中转站,我们从旁边走过,也没太留意,看似已呈废弃状态。慢慢上行间,有几个游客从前路正朝我们走来,他们是上午进入景区,与我们逆向而行,入境至此已花了三、四小时,并提示我们,前面的上山路很长,尽是台阶盘旋路段,很费体力。听过他们对前路就时间和路况的描述,两女眷对视而嘘,提议她俩随这帮游客原路折返,让我们两男士前行。那怎么可能?我们绝不会丢下她们,而独自寻幽。僵持中,还是重庆小妹转弯快,劝说老伴道:“大姐,既然来了,我们还是一同走完全程,不留遗憾,我们会一路陪你慢慢走。”小妹的真诚深深打动着老伴,她居然走到我们的前面,夺前路而去。面对眼前的上山路,顶着盛夏的骄阳,我们相伴拾级而上。老伴每爬一段,就近停在台阶边偶有小树的林荫下稍息片刻,小妹在旁边不时鼓励,为老伴打气。山道弯弯,台阶拐过一段,接着又是一段,望望上面,似乎未有穷期。此时大家都汗湿衣襟,我们携带的饮用水也已告罄,口渴难耐。这是一对难得的重庆夫妇,凭体力他们可以先行一步,及早摆脱困境。但他们仍不离不弃,依然陪着我们慢步攀爬,或先行一段,就停下来等候我们。就这样我们在上山途中,边攀爬边休息,彼此照应,不知拾级多少台阶、折转几个弯道,移步向上。突然眼前一亮,上方山壁间高挂的栈道,浮现在眼前。上山路快要结束了,我们为之振奋,随之加快了攀越台阶的脚步,踏上了本次环游的最高处--高空栈道。高空栈道名曰大红岩栈道,全长3.6公里,海拔1300米左右,往下连接鱼泉河,往上沟通画架沟。挂在崖壁间的高空栈道,一边面壁,一边临渊,道路平缓,曲折多弯。踏上平缓的路段,老伴重振精神,一改登山时的疲态,匆匆走在前面,搜寻着前方的美景。在临近一段玻璃栈道时,老伴已踏玻璃栈道而过,我紧随其后。待弯过一道弯道后,许久未见重庆夫妇跟上,我示意老伴停下,独自返回查看究竟。原来他们被困在玻璃栈道前举步维艰,小妹更是望着玻璃栈道下那悬垂的削壁,如临深渊,战战兢兢。我提醒他们目光向上或移向身边的崖壁,并急忙跨过玻璃栈道,将小妹牵了过来,帮他们渡过 “险境”。高空栈道面壁当阳,烈日炙烤,加上我们已口渴难耐,但这里视野开阔,景色宜人,无疑是一道难得的观景长廊,我们仍然在这道风景线上,一同领略远方起伏的山峦,饱览整个桃溪谷美丽的景色。崖壁边一块巨石,或为关门石,是面壁当阳栈道的尽处,从桃溪谷出口至此,我们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这里有一个小店。哇塞!2元的矿泉水居然7元1瓶,我忙购买了4瓶冰水,并递给随后到来的重庆夫妇各1瓶。补充了饮用水,解除了口渴,随着小店处的左转拐弯,我们踏上了背阳的坡边栈道,这里树木成荫,山风幽爽。行进间,迎面碰上了早上从达州同车的一名男生,他在当地同学的相伴下,与我们逆向而行,前方路段已慢慢玩了三小时。并告诉我们,下行应该一小时差不多,中途还有电梯下山,如此好事,我们满怀期待。与他们匆匆别过,我们沿着弯曲的栈道一路下行,慢慢栈道下方出现一处较大的平台,我们已到达观光电梯的搭乘点。先在廊道边座椅上稍息,观光电梯每人20元,可以节约绕行约15分钟的山路,重庆小妹抢先买了4人的电梯票,无论如何也不肯收我们的钱,只得作罢。我们登上电梯,快速下行,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下电梯后最多半小时就可以到达桃溪谷停车场。离开电梯站点,已是下午四点半钟,我们再次踏上栈道,不久便进入了画架沟景区。时间不早了,我们无心观赏画架沟那凿壁悬崖、光滑或垒石的幽谷、潺潺溪水的奔流,以及沿途的景致和景点,沿着阴冷的峡谷、湿滑的栈道,一意赶路。路上了无游客,我们穿越画架沟,跨过蕨草吊桥,继续沿着山壁间低悬的栈道向前,我在前,老伴随后,重庆男士压阵。我快速折转一个弯道前行,突然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一条赤色长蛇,跌落在身后的栈道上,近2米长,不算太粗。“有蛇”,我大声喊道,示意距我身后10多米远、正欲折转的老伴他们,停止前进。长蛇在栈道上弯曲蛇行一小段后,在逼近老伴的弯道处探头、卷曲、匍匐,栈道边也无石块,用作敲击岩壁或栈道,将长蛇驱离栈道、引入河谷,惊恐间,长蛇寻弯道处一石洞,消失在栈道上。我忙示意老伴他们快速通过弯道,一场惊险就此落幕。抵近终点的是一段亲水栈道,只数步台阶可达谷底河滩,临水的崖壁边,两道U形脚踏固定在崖壁低处,应是崖壁攀岩的线路,我们无心亲水,顺着栈道,很快便返回到出发前的小桥上。时间刚好5点整,回头望望,环游桃溪谷一圈,9.8公里的艰辛跋涉,历时4.5小时,我们胜利了,4人站在桥上彼此相视一笑。离开小桥,在景区出口旁的小卖部里,我买了4瓶雪碧,同样是每瓶7元,递给重庆夫妇2瓶,随后一同走向景交车停车场。定时发车的景交车上已经坐上了少许游客,我们检票上车,景交车便驶离桃溪谷,再次穿越那弯弯曲曲的“十里画廊”,很快抵达大象洞前的停车场,重庆夫妇的自驾车也停在这里。可惜明天不能一起同游罗盘顶,我们与重庆夫妇就此作别。返回游客中心、中途停靠渡口小镇的景交车,现在只有6点随员工下班的末班车,距发车时间还有近40分钟。我们在售票大厅取回行李,在停车场外先补充食物和水,随后登上景交车,欣赏着今天在景区拍摄的美美照片。随着桃溪谷5点半的末班车的到来,和其它景点人员的汇聚,游客和工作人员都挤到我们这班车上,一些人只能抓着车上的扶手,站在车厢内。6时许,景交车离开停车场,到达渡口镇的新街口时,我们随着部分人员在此下车,结束了今天的旅程。一弯的常乐街约600米长,新街口位于中间的路口上,这里是游客吃、住、行的集聚地,沿街尽是商铺,但街上人流稀少。我们一下车,即被在此候客的30多岁的男子拉住,他家客栈就在路口。我们随男子查看房间,标间设施一应俱全,80元,看看还可以,也方便,便放下行囊,住了下来。稍事休息后,我们向男子打听渡口镇的一些情况,男子姓蒲,和善客气,客栈对面还开了家修车店,对我们的询问一一作答。随后我们沿着客栈门前下行的街道漫步向前,游览半截小街,并寻找合适就餐的地方。街道很单薄,仅有一排店铺组成,餐馆倒是有几家,大多都在街的对面。我们穿过街道,进入一家几乎街尾的餐馆,询问过菜品的情况,随后穿过餐馆,有台阶向下,底下的平台边,餐馆支起了桌椅,有人已在此就餐,类似的摊点依着当街的餐馆,也散布在背街的平台旁。平台的外延处,是一片紧邻河边的开阔地带,这里有一排新建的建筑,因天色渐晚,加上今天旅途辛苦,我们只在附近打了个转,随后沿河边通道,穿过一条小巷,再次回到常乐街。在客栈斜对面的一家餐馆,点了一个小鲢鱼火锅和一份素菜,上菜等候时间稍长,用完餐后已近9点,我们随即回客栈,准备着明天去罗盘顶的行程。第6天(7月15日):罗盘顶一日游早晨7点起床后,天气晴朗,我们沿着常乐街下行,在左边中间档口的“幺妹早点”落坐,这里早点比较丰富,特别是一种粽叶包裹的食物。幺妹告诉我,这是这里的特产,端午期间有一种野菜,采摘洗净后捣碎,和糯米粉调湿成团,再用粽叶包成小块,蒸好即食,她家今年包了很多,现在所剩无几。我们点了2块特产“野菜粑粑”和其它早点,吃完后顺便多要了一笼小包和几个熟鸡蛋,作为我们中午的路餐。8点后有景交车停靠新街口站点,我们回客栈收拾行囊,带上水和路餐,早早等候在路口。久等不至,正在路边修车的客栈老板示意我们,等他有空,用摩托送我们去售票大厅。8点半后仍不见景交车的踪影,但见对边客栈走出一对中年夫妇,正朝站点走来,他们的到来,也给我们增加了等候的信心。约10分钟后,对边客栈有人招回这对夫妇,并示意我们同往,毕竟不熟,也不知何故,我们仍坚守在站点,9时许好不容易有景交车过来,我们急忙招手,但景交车扬长而去。失望之际,刚才候车的女士走过来,告诉我们,她们的店主已给我们联系好了去罗盘顶的车,我们半信半疑,随着她来到了客栈前,女老板示意我们在门前的椅子上坐下。一会儿,有私家车停在客栈门前,副驾有人,空位不足,我们不便上车,中年夫妇登车走了。很快到9点20分,又有私家车停下,正好两个空位,谢过女老板,我们一头雾水地上了这辆车,离开了新街口。这是一辆直达罗盘顶景区的私家车,车上三人都是在那里的上班族。因为不知缘故,我们很少和车上人员搭讪。新街口至罗盘顶约35公里,小车在弯弯曲曲的柏油路上快速前行,过了大象洞和桃溪谷的售票大厅,弯过桑树坪儿童游乐服务区,随后山道逐步蜿蜒盘旋,在路过“山路不只十八弯”的景点后,路旁在建的大型跨越山谷间的玻璃栈桥映入眼帘,业已成型。小车一路向前,很快抵达几栋红顶房区,拐弯进去,在一栋红房前停下,车主示意我们,沿旁边横过的巷道前行,就是罗盘顶的售票大厅。此时刚好10点半,35公里的山路,小车走了70分钟。谢过车主,我们几步穿过巷道,“巴山大峡谷索道”几个红色大字,矗立在右侧高大的建筑物上方,这里是罗盘顶索道下站。我们进入大厅,那对先行的中年夫妇正在那里排队购票。罗盘顶门票每人40元,我们每人只需购买140元的景区交通票,包括索道往返和罗盘顶观光车在内。大厅连接索道下站,中年夫妇在去索道的路上等我们,从交谈中得知,这对中年夫妇,50岁左右,是宣汉县城人,在县城经营着店铺,这两天正好有空,来游巴山大峡谷。随后我们4人踏入攀越罗盘顶的同一个轿厢。罗盘顶索道较长较高,中间以一座山峰为支点,索道上站位于上一个山巅。两条飞索悬挂着轿厢,往来穿行,凌空飞舞。轿厢洁净透明,坐在里面,借着晴天丽日,大巴山美景四周来袭,云飞雾绕,一幕接着一幕,随着轿厢的上行,瞬间换景,目不暇接。我们在轿厢内,依着厢壁,就着美景,不时用手机快速地将对方镶嵌在不同的山间俯瞰图内。轿厢很快越峰过岭,登上了索道上站。连接索道口,是一块开阔的水泥平台,我们在半截短墙的护栏边,沿途俯瞰着山下如画的景致,观察着眼前的场景;并通过罗盘顶观光图,初步了解景区内的景点和游览线路,以及附近云顶水滑等娱乐设施情况。随后踏台阶下坡,来到停车场,登上观光车,沿罗盘顶北坡间的柏油路向西进发。沿途有游客在停靠站点聚集和上、下车,我们一行随观光车到达终点,这里是状元楼所在地。观光车终点处,柏油路弯曲向下,连接着远方的巴盐古驿,据悉还有几公里;右前方的山脊间,有路段蜿蜒下行至前方的山顶,看似一处观光平台;近处,一方状元碑立在路边,随车到达的游客,几乎在状元碑的指引下,上行直取状元楼。一段上坡路拐弯后,我们慢慢登上了状元楼前那高高的平台,在楼下过道的条凳上坐下,稍事休息,喝口水。状元楼,楼高七层,屹立山巅,它传承着一个美好的传说:古时大山里的一个男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锲而不舍,自强不息,最终考上了状元,从而有了眼前这横亘千古、跨越时空的状元楼。试想古人为登这状元楼,要经历多少磨难,方能拜临塔下。今日有幸亲临,当然要爬爬这个状元楼。我和老伴信步登楼,从二层至上,逐层读着楼间内壁上不同朝代的名仕、贤臣的故事,缓步而上,不经意间已至七层塔顶,宣汉夫妇已在这里观景。状元楼顶,居高临下,放眼望去,群峦相依,高低有致;深沟大壑,跌宕多姿,更有近处山巅的一方大石,恰似一顶状元帽,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离开状元楼,同几个游客一起,随楼前台阶下坡,穿越在山间的小树丛中,很快抵达U型山弯间的岔路口。有路标指示,右方是“心跳飞索”的游乐点,我们取道向左,沿坡边路段前行。至开阔处发现,左前方的山崖边,有一块“飞地”凸出山崖,“飞地”临渊处,有人在游乐设施上摇晃、荡漾,够惊险刺激!啊,那里是“悬崖秋千”游乐点。我们拐到山壁边的步道,循“悬崖秋千”来到了一处山间豁口,这里是观光车红豆杉栈道西站。豁口左边设置有餐饮点、开水房、卫生间,右边是一小间工作室,置于红豆杉栈道入口旁,有些游客在此流连。豁口处向外开辟了一个大型平台,栏杆将“悬崖秋千”游乐场,隔离在靠平台的最外边。已近中午一点,我们在中间空处的条凳上坐下,享用着路餐,随后宣汉夫妇也向我们走来,打过招呼后,在旁边的空位落坐。休息片刻,我们一起踏上红豆杉栈道。红豆杉栈道位于罗盘顶南坡,属高空挂壁栈道,因栈道沿线有千株红豆杉而得名。栈道从这里起步,止于云端玻璃栈道西,总长约1.64公里。随着入口处陡壁青崖,栈道沿崖壁弯曲延伸,我们在阴凉的栈道上,欣赏着眼前的美景。罗盘顶下低矮的山峦,披着浓厚的绿装;远处的山间一抹环山路,象金色丝带缠绕在腰间;假如这山野间点缀些许云雾,当会更加妖艳迷人。一路景致,将我们带到“千年红豆杉”前,半截粗大、爆裂的树干,裸露着树心弯过栈道,挺立在栈道旁,坡边枯死的树兜上还长出了几枝小树。只因上世纪六十年代,此株“红豆杉”遭雷击拦腰劈断,才有了今天的场景。据测算,这株树龄约在1370年左右,故有“千年红豆杉”之名。弯腰俯身穿过这株古杉,踏栈道慢慢前行,来到一弯水泥构建的观景平台,平台呈大半圆盘,配有护栏伸出崖边,一株一人多高的黄杨悄然挺立在平台中心,枝繁叶茂。仔细一看,原来这株黄杨,是从崖边穿过平台中心的圆形孔洞,在平台上露出的半截树梢。我们顺栈道游览,不时回望那屹立在山巅的状元楼,随着状元楼由大变小,由清晰变模糊,待我们拐过一道山弯后,便走出了红豆杉栈道。红豆杉栈道的东头尽处,连接着云端玻璃栈道西,这里有一个很小的休息处,三个年轻女子正在石凳上休息,我们也在旁边的空位上坐下,等着宣汉夫妇。在今天的游程中,我们一直在前,宣汉夫妇在后,时聚时散,各自在景区内自由戏耍。云端栈道西至索道上站390米,向右绕过前面的山坡,也就十分钟的路程,但途中有玻璃栈道,每人收费30元,我们无此雅兴。在久等宣汉夫妇不至的情况下,经路人指点,我们取道向左下坡,经过约300米的柏油路,抵达观光车道。不久便有观光车到来,招手上车后,观光车绕过一个大弯,停在了停车场。我们从停车场直奔索道上站,轿厢里只有我和老伴两人,居高临下,视觉超好。眺望罗盘顶外的前方,低峰点点,象倒立的青螺,撒落在苍翠的原野上。随着轿厢穿越中途支点山峰后,右边山间,象数弯金色丝带飘逸在崇山峻岭中,又如金蛇飞舞,跃上葱茏,那是“山路不只十八弯”的盘山公路;眼前索道下站,那一片红顶建筑物,好似一抹红云荡漾在山野绿树间。一路美景,可惜索道只有15分钟的行程,难以细品。走出索道下站,售票大厅前,沿坡分布着高低层次的几个平台,最低处是一溜停车场。到这里游览的主要是自驾的游客,他们走出大厅后,登上自家车,欣然离去。我们茫然,来时的一顿折腾,幸亏有隔壁店主的帮助,否则不知如何到此,或何时抵达,亦或今日之游难以成行。我们在大厅前的场地边,寻找着回渡口镇的交通车。一处下坡边的板壁小房,有小哥在发售6点返程的车票,单程每人36元。离发车还有2个半小时,看看有没有其它返程方式。我们坐在路口的草坪边,注视着大厅里走出的稀少人流,观察着停车场内车辆的动态,希望能找到有空位回渡口的私家车。随着宣汉夫妇的到来,当他们得知回程班车的情况后,建议我们一起租车,并忙联系客栈女老板,经女老板回复,5点前有车到此。我们寻一处地方坐下,等待着租车的到来。其间宣汉女游客,向我们介绍了县内另外几处旅游景点,并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县城走走,限于我们的行程,只好婉拒了她的好意。4点半钟,租车师傅打来电话,约过十分钟,一辆7座的客运车急驶而来,我们上车,沿来时的原路返回,不到一小时,客运车停在了新街口的路边,200元的车费,每人50元,付过车费,我们各自回到客栈。回眸今天之罗盘顶3个多小时的游程,我不竟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叠峰飞索罗盘顶,状元楼高耸入云。挂壁栈道雾中绕,低岭深壑伴我行。该是吃晚饭的时候,为答谢女老板的帮助,我们走进了她的兴隆客栈。一间径深很长的门店,井井有条,收拾的很干净。左边依次摆放几张餐桌,配着长条木凳,右边有楼梯上楼连接客房,这是一家兼营早餐和住宿的客栈。见过女老板,我们当面谢过她的帮助,交谈中得知,她姓蒲,原来是我们住店老板的姐姐。随后我们在餐桌旁坐下,虽然她不经营晚餐,但希望女老板能为我们做两个菜,谁知她竟爽快地答应了。昨晚别家那味道鲜美的小鲢鱼,我们改成辣椒清炒,再点个她家现成的食材,烟熏土猪肉炒土豆片。配好食材,女老板亲抄锅勺,两个菜随着米饭,很快就端上了桌。老板厨艺不错,菜品色、香俱全,川味十足,我要了瓶啤酒,有一种在家吃饭的感觉。买单时,女老板只肯收我们的成本费,拗不过,只得又欠了人家新的人情?临走时,我特意要了她的电话,18328355476,以便以后有机会来这里,好入住这家客栈。离开兴隆客栈,告别女老板,我们迎着夜色,沿着门前的常乐街下行,寻巷道口左转,再次来到河边。这里的路灯已经点亮,河边小径上,有人在悠闲散步。一弯宽阔的大道,将我们带到昨晚邂逅的那排新建的建筑物前,有人在大道上走动,有人在路口围圈跳舞,旁边还有小妹在摆摊。我们沿大道漫步向前,一条颇具土家族风格的廊道、行阁搭建在桥上,随着一溜灯火跨过宽阔的河道。两边廊道的条凳上散落着些许村民,在这里纳凉,静听着桥下河水潺潺,任凭着河道间悠悠的夜风轻抚,悠哉!乐哉!我凑近一老者旁边坐下,从老者那里得知,这里是土家族的居住地,眼前的河流叫前河,那排新建的建筑物的最右边,是“梦回巴国”剧场,大型巴文化情景史诗《梦回巴国》、水舞灯光秀《天歌地韵》、土家族《钱棍舞》等文化演艺节目常在那里上演,可惜来得不是时候,不能欣赏那原汁原味的巴人风情,甚是遗憾。随着夜晚九点的到来,纳凉的人群渐渐离去,谢过老者,我们也随着乡间“夜生活”的人流离开河边,返回客栈。至此,巴山大峡谷之行,景点游览和预计时间差不多。用手机搜索得知,达州至成都的火车现在已恢复通车,目的地丹巴两天后的天气转晴,且有持续一周的好天气,正是去丹巴和毗邻的四姑娘山游览的好时机。明天回达州,后天到成都,第三天能赶到丹巴,我们筹划着接下来的行程。每天达州过来的唯一班车,只能中午12点左右从渡口发车,正好利用明天上午的时间,再去看看在建的渡口古镇和巴山大峡谷的游客中心。第7天(7月16日):离开渡口镇,返回达州今天晚起,早上八点,小镇空气清新。我们径直来到“幺妹早点”,想吃那清香可口的“野菜粑粑”,但已告罄,只好点些常规的面食、包子等。用过早餐,继续沿常乐街下行,走过熟悉的巷道口,街道右转,连接着青龙街。常乐街延伸处,两边房屋夹着一条通道,有人在此路上前行,我们随行人弯过约50米长的通道,迎面便是一道索桥。这里的河道稍乍,上游巴山的一条峡谷,在此注入前河。走过摇晃的索桥,右岸坡陡路乍,弯过一段坡边小道,就是开阔的前河。前河右岸逐渐变宽,新型的建筑物也在沿岸兴起,与“梦回巴国”建筑群隔河相对。穿过几栋尚未完工的建筑后,两座前置亭台,分列“渡口里古镇”的门楼前方,抵近横跨前河的廊桥入口处。廊桥上搭建着一道颇具民族特色的排楼,呈青灰色,中间长且略高,两头短而稍低;楼檐的两边悬挂着两排大红灯笼;排楼至桥面两边,两廊木质条凳,由廊柱等距离地衔接,配备能当护栏又兼靠背的木质栅栏。廊桥既是市民及游客休闲的好去处,时刻为过往行人或驻足游客遮阳挡雨;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再次来到廊桥上,依着左侧廊凳旁的护栏,一睹眼前美丽的前河,河水清澈如茵,碧波荡漾;右岸陡峭的边坡芳草萋萋,延伸至河边,一排建筑物临河修建在陡坡上。移步廊桥的另一侧,右岸的的建筑物更长更远,坡边新建的廊桥水岸,从廊桥头开始,一边沿河,一边依坡,向前延伸。我们离开廊桥,步入围有护栏的廊桥水岸,慢慢前行,右岸更加宽广、平缓,宾馆、客栈、酒肆等服务设施已散落在边坡上,还有巴人美食城等建筑群,以及街道、路名、区划的标牌等立在坡边,看似一处正在开发的旅游度假村,尽显古镇雏形。循至右岸建筑物的尽头,是巴山大峡谷的游客中心,离游客方便吃、住、行的常乐街足有一公里长。离开游客中心,我们沿河边廊道折返,跨过前河上的一座路桥后,由公路返回客栈,已近中午11点,距达州过来的客车约半小时。我们赶紧收拾行囊,办理退房,在新街口等候,11点半左右,客车从景点处的售票大厅方向驶来,只有我们两人在此上车。客车上行拐弯停在青龙街的街边,乘着司机和乘务员下车吃饭的时间,我们也在街边草草吃过便餐。待我们返回车上时,天突然下起一阵雨来,这是我们来这里的首次,真是感激老天爷,对我们的眷顾,来时和游览期间,都是晴天丽日,方便出行,走时撒一场喜雨欢送我们。12点客车载着我们和另外几名乘客准时出发,穿过青龙街,折转常乐街,路过“梦回巴国”剧场,告别渡口镇,踏上了返回达州的路程。随着沿途乘客的补充,车上也少有空位。客车一路前行,很长的路段一直沿着河边行走,河面上碧波倒映着河岸边的绿树花草,匆匆向后退去;远处的山峦,青颜紫黛,云飞雾绕,时隐时现;……。一路的美景相伴,流动的巴民随行,下午4点我们顺利抵达达州客运西站,再次入住出发前住过的宾馆。在宾馆稍息一小时后,打开手机上网搜索,看看明天去成都的火车票,达州至成都的火车班次很多,一般都有余票。综合权衡后,我们选择并订购了K787次列车的两张硬座车票,明天上午10点27分在达州站上车,下午3点18分抵达成都东,两头都不赶忙,属于很休闲的旅程。订妥车票,已是下午六点多了,今天还没有好好吃过正餐,我们打算去旺角城赏鱼,犒劳一下自己,顺便在新的街道再兜一圈。旺角城不远,位于金山南路与金龙大道的转弯处,回程客车路过那里,街边建筑物上那“旺角城鱼来鱼旺”几个醒目大字印象深刻。我们走出宾馆,沿门前的金山南路向南,前一站路的路段,我们曾经走过,再向前步行约一站路就是金龙大道。金龙大道比金山南路宽阔得多,我们来到旺角城,顺着金龙大道向东搜寻,沿途分布着多家餐馆、小吃店或熟食店,经过“飘香鱼府”等两家鱼馆时,室内已经食客满座,门外还摆了很长的队,看来今天在这两家赏鱼太费周章。望望前面的街区,并无店铺延续,或是围栏小区以及置于高坡上的住宅楼,或是圈起来的临街空地。我们沿途折返,在“巴蜀印象家宴馆”前探视,这里有木桶鱼片,每份88元,我们只有两人,分量大怕浪费,经与服务员交涉,按50元的份量上这道菜,另加一份叶菜。我们择一临街桌子坐下,很快一个约四寸高的新制圆形木桶端了上来,一嗨桶热气腾腾的乳白色鱼汤间,漂浮着满是白花花的鱼片,鱼香四溢,不觉胃口大开,破例叫上一小瓶川酒,鱼嫩汤鲜,加油满干,饭和叶菜所食无几,幸亏有二两白酒,算是把鱼片大致捞完。吃完晚餐,天已擦黑,华灯绽放,我们沿金龙大道继续往东,至朝阳西路口向左折转,约一站路的行程,就进入了我们熟悉的路段,整整走了个大回环,返回宾馆已是晚上9点多钟。第8天(7月17日):离开达州,入住成都随着窗外的喧闹声,我们还是早起,走上金山南路的街头。清晨的达州,空气清新,气候凉爽,路边不时有小贩的叫卖声,开阔空旷处,有市民晨练或结伴街舞。我们在街边一处餐点用过早餐后,继续沿街边漫步,一阵小雨把我们赶回了宾馆。9点钟,外面还下着雨,我们收拾行李,办理退房。本打算乘出租车去火车站,但雨很小,且这里距火车站步行也就10来分钟的路程,路线熟悉,我们还是冒着毛毛细雨,直奔火车站,扫过健康码后进入车站广场,随后检票进入候车大厅。达州火车站,两层的候车楼,乘客从底层正门三、四个通道检票、安检进入,左边是开放的贵宾候车室。距发车时间尚早,我们在贵宾室放下行李,找个空位让老伴先坐下,我去熟悉一下候车楼的布局,看看列车的出行情况,以及所乘车次的候车地点。底层大厅里就有列车运行的滚动显示屏,多趟车晚点,吓我一跳,我们乘坐的K787次车赫然在列,并没有预计发车时间,候车地点设在二楼。我忙返回贵宾室,将晚点信息告诉老伴,并背上行李,和她一起先上二楼再说。偌大的二楼候车大厅里,分多个候车区,按规律排列着金属长条座椅,许多乘客在这里候车,也有通道正在检票。我们在二楼对应的候车区,找好位置,让老伴在这里等候,我先去了解一下情况,以便寻找应对措施。经问询处得知,K787次列车,因万州段前方火车受阻,目前具体运行情况不明;并告知可以免费退票,换乘其它车次。现在10点已过,我急忙和老伴商量,看能否换乘,随即返回底层,走出候车楼,冒着大雨,直奔广场一侧的售票厅。改签窗口已有许多人排队,待轮到我时,电脑显示只有12点半以后的过路车,等候时间长不说,还不一定有座位,如此情况彻底打消了我换乘的念头。我失望地返回二楼候车区,只能和老伴一起在这里耐心等待,并不时查看滚动的显示屏。晚点车次主要集中在重庆方向,一道道红条条排列顺序不断向后挪动,发车时间,也不断向后调整着,同样有乘客看着滚动的显示屏焦虑。随着时间的流逝,排在前面的晚点列车,也纷纷检票上车。待熬至12时许,K787才有了信息,预计12点半发车,总算有了盼头,我们先把预备车上的午餐解决掉。随着显示屏的滚动,K787间或仍在几分钟地向后调整,直至检票开始,留给我们上车的时间也很短,最终列车晚点2个半小时,于12点55分离开达州站。K787次列车,是由南昌开往成都东的过路车,达州至成都东372公里,硬座票64.5元。我们在列车上对应的座位上坐下,车厢内几无虚席,还有乘客在东挪西颠打游击。列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原定行程不变,明天去丹巴。出门前做的攻略显示,成都发往丹巴的大巴有三个站,城北客运站、西门汽车站、茶店子车站,按照攻略的一体规划,我们拟定茶店子车站,因成都东站有2号地铁直通那里,较为方便。茶子店车站,每天发往丹巴县客运中心有2班车,8点和11点半,于是我们在网上订购了车票,明早8点由茶店子车站发往丹巴,茶店子车站咨询电话:028-87506610。K787次列车一路向前,途经南充、蓬溪、遂宁车站,于17点32分抵达成都东。走下列车,我们不敢耽搁,直奔2号地铁站,票价每人5元,途经15站,17公里,约40分钟,于6点40分抵达茶店子客运站。还没走出地铁站,站内通道上,散布着举有“住宿”纸牌的大妈大嫂们。我们被一位大妈一路追随揽客,直至进入客运站前的广场,仍不肯离去,大有不入住不罢休的架势。鉴于天色渐晚,客运站四周也少有住宿或宾馆的标识,又面对一个50多岁、满脸风霜的中年妇女的苦苦相谏,我们一时心软,不便推脱,人家是在讨生活啊,无奈坐上她的三轮车,随她去约2公里开外的老旧居民区的住宿点。登上四楼,进入她的“客栈”,内设两间客房,稍好点的里间大床房,仍房间简陋,长条的卫生间内,抽水马桶、淋浴设施、洗脸盆破败不堪,连房间内配置的烧水壶的插头都是坏的,勉强凑合使用,还80元一晚的住宿费。出于怜悯之心,没必要和她还价,反正就一晚,将就吧。这位中年妇女,是从周边县城来成都经营“客栈”的,据她介绍,像她这样的“客栈”,在周边居民区,起码有6、70家之多,她们在这里租上一套住房,分隔成三、两个房间,以三轮车接送的方式,到地铁口、客运站招揽一些路过的打工仔,或过往游客在此入住。我们住下后,还有一间空房,中年妇女再次返回客运站,去寻找任何可能入住的客人。已近傍晚时分,我们沿着来时的路线,走出这个小区,穿过夹杂着叫卖声的居民区间的街道,在马路边找了家干净点的饭馆,随便吃过晚餐。原来这里离双流机场不太远,时有客机在低空中掠过,轰鸣声不绝于耳。宽阔的马路上,难觅公共交通的踪影,去往超过2公里外的客运站,只有路边的三轮车代步,5元钱一趟,看来明早赶大巴只有仰仗中年妇女了。熟悉了附近的环境,我们踏着初亮的路灯,以及少许店铺透出的灯火、沿着几乎寂静的街道,返回“客栈”天已全黑,中年妇女还没有回来。我们先简单洗漱,在房间等着她。约至9点,“客栈”的总门被打开,中年妇女带着房客回来了,两个小伙拖着行李箱,看似打工仔模样,“客栈”的另一间空房有了着落,待中年妇女安抚新来的客人住下后,我和她约定明早7点准时送我们去客运站。第9天(7月18日):穿成雅,走雅康,漫步于丹巴章谷镇早上6点半钟,我们收拾完行李,走出房间,未见中年妇女和房客,便径自去马路边餐饮点吃过早餐,并配备好中午的路餐,随即返回“客栈”。7点刚过,中年妇女气喘吁吁地回来了,声称刚送两小伙去了趟客运站,真是讲信誉。我们付过房费,她硬是抢着帮我们背着行李下楼,待我们在她的三轮车上坐定,便急匆匆地蹬着车,一路径自将我们送至茶店子客运站的入口。谢过中年妇女,望着她那单薄、忙碌的身影,风尘仆仆,一会儿便消失在转弯的巷道口,我不禁竖起拇指赞叹,多么朴实、勤劳的人啊。进入茶店子客运站,我们先在入口处的自动取票机上取好车票,票价每人150元,通过验票、健康码查验和行李安检后,进入候车室。候车室不小,这里主要是发往川西一带的客运班车,沿候车室的长侧边,设有一排四、五个检票窗口,已有一些乘客在大厅里的座椅上等候,还有乘客在检票窗口排队检票。离所乘班车发车时间还有约半个钟头,先找个空位坐下,约15分钟后,我们通过检票口,登上了发往丹巴的豪华大巴。茶店子客运站至丹巴县车站,通常情况应走映秀、巴朗山垭口、四姑娘山、小金后抵达丹巴,这是一条风景秀美的线路,我们多么期待一睹这条线路上沿途的景色啊。利用尚未发车的间隙,我向司机打听此次的行车路线,从司机处得知,小金至丹巴段,因近期中途水毁,尚未修复,故大巴只能绕道雅安、康定,至丹巴,全程330公里,行车约6.5小时。也好,十年前我们在游稻城亚丁时,从康定返回成都途中,康定至雅安段,路况极差,期间时有修路路段,堵车厉害,等到达成都时,足足花了16小时。今天重走,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才通车的雅康高速,或许能有新的收获,我期待着。车厢内宽敞、明亮、舒适。8时整,大巴准时驶离茶店子客运站,穿行在成都市郊宽阔的大道上。一场阵雨过后,晴天丽日,我们进入成雅高速,大巴在高速公路上欢快地飞奔,沿途美景匆匆而过。成雅高速行驶不到两小时,大巴便在雅安出口处下了高速,在雅安市郊的一处路边停车点停车。停车点旁,连接着一块砖石铺就的狭小场地,五层低矮、缩进的方形平台上,打造了一处人文景观,吸引着我。中间造型看似“碉楼”的建筑物正面,竖写着“中国藏茶村”五个红色大字,底下刻有“雨城雅安”的金色方印;几尊古铜色的雕塑,演绎着茶马古道和茶园生活的场景:一马当先,立于碉楼左前;背负大型茶垛的“脚力”,挪步在碉楼边,艰难前行;身背竹篓的采茶妇女,立于碉楼的右边;碉楼上和碉楼的错落处,几尊茶农的劳作场景分布其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后面的一方短墙上,描绘着一幅茶马古道的线路图,展示着远古先民的茶马传奇。身临雨城雅安一角,望着远处青山欢舞,一抹绿茵,展示出那美丽的自然景色,无不令人流连。这里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离开停车点,大巴很快驶入雅康高速,这是一条近几年才修建、使用的高速公路。在天全县路段,亦如成都至雅安区间,沿途山峦叠翠,树木葱郁,云飞雾绕,景象万千。随着大巴的快速前行,待进入泸定县境内,高速两边郁郁葱葱的路景慢慢消失,山峦植被渐渐稀少。因前几天发生泥石流,泸定至康定段道路中断,大巴在泸定服务区下雅康高速,绕道大渡河边的省道,向康定进发。眼前的大渡河,没有“飞夺泸定桥”处的河道狭窄,也没有流经乐山市郊的河道宽阔。大渡河水静静地向后流淌,大巴在一处几户人家的路边停下,入厕是乘客下车后的第一要务,旁边一处简易的厕所,“入厕1元”纸牌立在那里,明码实价,这是此次入川以来的首次。入厕付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普遍,十年前步入部分川境还曾沿途付费,十年了仍在斯地延续。大巴继续逆大渡河前行,两岸群山裸露,光秃秃的,几无植被,只有天更兰、云更白、天空更高远,或许这是高原地区的生态特征吧。几处悬桥高高挂在两岸山岭间,象道道彩虹,飞跨大渡河上,给少有亮色的大渡河畔,增添了些许生机。大巴一路溯大渡河畔进入康定境内,与康定城擦肩而过。康定至丹巴,十年前因故未能成行,今日能和老伴重新探访,了慰心迹。大巴仍沿着大渡河边逆流行驶,这里河道明显收乍,河水比下游躁动许多,大渡河沿岸边坡隆起、甚至陡峭,山峰突兀,山间沙岩裸露,怪石嶙峋,一派青灰色起伏的原野,映衬着蓝天白云、万里碧空。大巴随即穿行在连串的隧道群中,一米阳光稍纵即逝,大渡河时现时隐。在中途一处隧道出口处,大巴突然停下,我们以为是中途正常停车,纷纷走下车来。只见眼前两隧道连接的路桥上,一块巨石挡住路桥的小半边,并将路桥砸了个坑,小车勉强通过,大巴难以前行。这里距丹巴约80公里,是个叫“干沟村”的地方,此处落石应有段时间,因车行至此,已有措施应对。随着路桥弯道处开来的一辆敞篷摆渡车,司机忙招呼乘客携行李换乘,摆渡车穿行前方一段隧道至出口处,我们再次换乘已停在弯道边的另一辆大巴,对号入座后,接力的大巴继续向丹巴前行。随着隧道群的终结,大渡河上游,河道更乍,流水更欢,两岸山峦间的边坡逐渐开阔,植被渐密,更有藏寨和碉楼掩映在山野绿树间,丹巴到了,大巴于下午3时许抵达丹巴客运站。自成都至此,历时7小时,约330公里的行程,一路的景色,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仿佛时空转换,山转水移。“千碉之国”丹巴县,位于甘孜州东部,旧时称“诺米章谷”,是甘孜州的东大门,处于川西两大旅游环线的交汇点上。丹巴县是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等汇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汇集成大渡河的地方,素有“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称。丹巴是嘉绒藏族的聚居地,为“嘉绒藏族文化中心”;嘉绒藏区的神奇山水,人称为培育银铸之汉、玉雕之女的宝地;这里民风朴实,人们能歌善舞,享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极具魅力的梭坡古碉,甲居藏寨,更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丹巴境内高山耸峙,峡谷众多,自然景观神奇美丽,迷人的景色随处可见。境内最高峰海子山终年积雪,“天然盆景”党岭,集雪山、森林、海子、温泉、草甸于一体;墨尔多神山,纳山、水、林、崖、洞108圣景于一炉;莫斯卡格萨尔石刻等人文景观及那憨态可掬的土拨鼠,无不令人神往。此次丹巴之行,预计游程三天,众多景点,难以一一游历,莫斯卡和党岭首选,藏寨、古碉辅之。争取明天包车去莫斯卡和党岭,能找同行拼车最好,既可以减少旅游费用,还可以结伴同游,多个照应,这是我们踏入丹巴后的首要议题。丹巴客运站,位于老县城--章谷镇的一条主街头。我们在街头附近,找了家条件较好的东女风情酒店,标间130元一天。刚办好酒店的入住,我便向服务员打听酒店新入住的客伴,试图找拼车的机会。服务员告诉我,有一行四人中午入住酒店,年龄和我们相仿,好像是湖北人,刚刚从外面回来,他们的一客房,正好与我们的房间同层相对。或有机会,我喜出望外,拉着老伴迅即乘电梯上楼,在房间放下行李,不顾老伴的阻拦,急忙去对门的房间敲门。一年龄稍长的男士应声开门,我说明来意后,并对莽撞敲门表示歉意,听我是武汉口音,男士将我让进房间。通过攀谈得知,男士姓桂,一行四人,他和老伴,以及老伴的2个女同学,都是武汉人。出门已半月,由云南转道四川,早上才从康定租车至此,刚游完甲居藏寨返回酒店,明天启程去四姑娘山。当得知我们明天去莫斯卡、党岭和随后的行程后,他说待商量后再定,我返回自己的房间静候佳音。不一会,老桂来到我的房间,告诉我们明天同往,并负责租车等前期事宜,落实后晚上告知。谢过老桂,明天的行程已有着落,不用我再操心,我如释重负,现在已4点半了,去甲居藏寨时间偏紧,只能和老伴逛逛章谷镇了。章谷镇,依山傍水,一条三岔河南路的主街,沿大渡河边弯曲延伸,一边临河,一边面坡,街道单薄,约1000多米长。我们沿酒店门前的街头缓坡而上,附近多为商铺、酒店、客栈之类,还有几家餐饮店分布其中,两边大多是两、三层楼高的藏式建筑,也有现代化的高楼点缀其间。踏过一段柏油路的缓坡,街道慢慢平缓,临河一侧出现一处较大的广场,广场上,铺设着整齐的地砖,不高的三层圆形塔状建筑位于广场中心,临河边几家简易的商铺正在开门迎客,四周有序地分布着景物、灯饰、坐凳等休闲设施,吉美购物广场也尚在完善中,广场正面是吉美大酒店。面坡一侧,装饰着一处雕塑,乳白色、曲线灵动的凤凰,依偎着低矮、翠绿的山峦,展翅欲飞,底座上刻写着“大渡河第一城”的红色字样。雕塑正对处,三岔河大桥横跨大渡河,指向对岸山峦的豁口,这里或许就是来丹巴的游人出行租车、拼车的地方。离开广场,三岔河南路进入一段颇具民族特色的街段,四层楼高的藏族民居,沿街道两边一字排开,色彩斑斓,金碧辉煌。雕花嵌凤的门洞、造型别致的门楣、新颖大方的窗饰、还有那装饰着大红灯笼凸出的楼檐,以及土黄色石片垒起的墙体,凸凹有致。这些民居的外观构造,通过搭配不同的色彩,图案、花纹、饰物,相互烘托,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还有那一方小店,摆放的整套木质本色、极具藏式风格的家具,沙发、茶几、衣柜、床等,一应俱全,无不令人爱不释手,欣赏有加。老伴在此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移步藏族风情街段,街道随坡缓缓下行,河岸边镶嵌着精美图案的护栏,取代了街边的楼宇,一座斜拉桥横跨大渡河上。我们沿护栏缓步来到大桥前,只见由两座牵引着钢索、高耸的桥头立柱而构成的门楼立于河岸边,门楼上书写着“诺米章谷桥”五个红色大字。我们信步来到桥上,几幢高低错落的楼房,以翠绿的山峦和蓝天白云为背景,挺拔在对岸的河边;桥下,大渡河卷起阵阵浪花,在脚下欢快地流淌。离开章谷桥,我们继续沿大渡河上行,路段渐渐偏离河岸,前面很快出现了一个岔路口,径自的路段缓坡向前,通往丹巴新城的方向,一条大道依着山边蜿蜒向前延伸;右边一条岔道向下至一段街区。看看时间不早,我们不能远去,只得沿下坡路前行,抵近街区时,右边的一截短墙上,标示着“嘉绒步行街”的字样,让我们停住了脚步。我们没有继续向街区深入,而是就此折转步行街,踏上了返回的路程。嘉绒步行街不长,看得出这条街道建成的时间不久,街道干净整洁,四至六层楼高的藏式风格的建筑,高低错落地排布在街道的两旁,各类店铺夹杂其间。步行街上尚有些许人流,更有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的藏族妇女穿行在街道上,给宽阔的步行街增添了一丝靓丽。穿过几百米长的步行街,告别在步行街社区街边休闲纳凉的藏民,然后拐过珠市街,经过一段边坡的路段,我们再次迂回到章谷桥前。天色渐晚,街上也纷纷亮起了路灯,迎面碰上了老桂他们,老桂告诉我,一切安排妥当,明早退房,7点钟在酒店大厅等候上车,去莫斯卡和党岭。我谢过老桂并提示他,前面不远就是嘉绒步行街,可以去那里转转。他们向前继续逛街,我们则沿原路返回。当返回至吉美广场时,这里华灯初放,火树银花,吉美大酒店门前的广场上可谓热闹非凡。身着民族服装的藏族男女老少,夹杂着些许游人,在广场中心围起了一个两三层的大圆圈,在几个领头老者的带动下,和着悦耳的旋律,踏着欢快的步伐,边走边舞地跳起了锅庄。丹巴嘉绒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形式多样的丹巴锅庄,引人入胜,真不愧“歌舞之乡”的美称。我们也忙参入其中,跟着人群手舞足蹈,一曲终了,一曲又起,不亦乐乎。广场中心旁边的空处,也有几波人群围着各自的场地在纵情欢娱,年轻人围在一起跳时尚的街舞,中老年人群则聚在一起,做有节奏的保健操。至晚上8点半钟,广场上的歌舞、休闲娱乐活动结束,我们随人群散去,沿三岔河南路返回,在途中找了家饭店,解决了晚餐,随后返回酒店,准备着明天的行程。第10天(7月19日):莫斯卡戏逗土拨鼠,党岭村问径葫芦海莫斯卡,藏语里意为祥瑞平坦的地方。这里是原始的高原牧场,其牧场范围横跨甘孜、阿坝两州,涉及道孚、金川、丹巴三县。莫斯卡村,风光秀丽,一处藏民构筑的世外桃源,位于“美人谷”丹巴乡的金龙大雪山旁,曾是格萨尔王和族人生活过的地方,也被称为“被世界遗忘的天堂”。这里除了美丽的景色外,还有憨态可掬的土拨鼠吸引游客。去莫斯卡村,通常在丹巴县城租车、拼车或自驾前往。进出莫斯卡主要有两条公路,包括:从丹巴至二瓦曹村、磨子沟、牧业村,到莫斯卡村,全程约78公里,海拔最高点莫斯卡村3960米;或由丹巴,走丹东乡、金龙山,到莫斯卡村,全程约110公里,海拔最高点金龙山垭口4600米。还有一条穿越线路,全程需要徒步2-3天:从金川情人海出发,经牛肝马肺海,牛肝马肺海垭口(海拔4436米)、阿科里沟、莫斯卡沟垭口(海拔4527米),到莫斯卡村。进出莫斯卡村,通常选择从磨子沟经过,不但这条线路路程短、路况较好,而且沿途海拔低;而金龙山线路,路程远、海拔高不说,且多为碎石道路,只有徒步爱好者或当地牧民行走。就沿途景色而言,当然是金川的穿越线路最优,金龙山线路优于磨子沟线路。我们早上6点起床,洗漱完毕后,在酒店附近的早餐点用过早餐,随后返回房间,收拾行李,背起行囊,早早来到酒店大厅,办理退房。老桂他们一行也按照约定,7点前陆续在大厅集聚。7点10分,包车抵达酒店门口停下,一辆成色尚新的7座五菱宏光,司机姓侯,本地人,一个30多岁的小伙,看上去朴实、厚道。为了游程中联系方便,我特地要了司机的手机号码:15808369040。小侯帮我们将行李码放在后备箱内,老桂昨天还特地采购了40多元的蔬菜,一并上车,以便我们在党岭不时之用。老桂真是一位资深的旅行者,租车料事周全细致,对于我们后续同游的吃、住、行的托付,他很高兴地应承下来。一切妥当,上车出发,此时已是7点一刻,老桂坐在副驾上,和司机即时沟通着。今天的行程,取道磨子沟,先去莫斯卡村观光,随后返回磨子沟口,折转党岭,入住党岭村。小侯轻车熟路,驱车离开县城,朝莫斯卡方向进发。丹巴至莫斯卡村,78公里,据网上驴友吐槽,进山路况不好,甚至较烂,对此我们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包车迎着夏日的朝阳,沿着不算宽阔的水泥路面,穿越在蜿蜒的山野间,很快进入莫斯卡的磨子沟,这里天气晴好,景色宜人,我们在此停车少许观景。磨子沟口,一条弯曲的莫斯卡沟,自北而南流入磨子沟。离开磨子沟,我们一路溯莫斯卡沟而上,在峡谷中行驶,沿途流动的溪水与变幻的山势美不胜收;山峦上象裹了一层草绿色的薄毯,边坡的草场上点缀着些许牦牛和羊群……。沿途一路缓缓抬升的进山路,比网上描述的要好很多,并不稀烂,可能是时间间隔较长的缘故吧。从磨子沟到莫斯卡村,几十公里的路段,基本是水泥路面,只是道路狭窄,都是单行道,会车困难;后半段还有几处小型的水毁或塌方,但没影响我们的正常通行。因我们出发较早,路上很少有车辆同行,也少有对面会车之虞。本想驻足观景,但单行道的路面,司机小侯着实无能为力。行进中,突然前方路边有一棚户,两名藏族汉子在此拦车收费,原来这里是一个简易收费站,不收门票,只向游客收取进村清洁费用,每人20元,见我们都是老年人,还算人性,65岁以上,凭证免费。离开收费站,继续前行,远远望去,几栋白色雕房出现在前面的边坡间,那就是莫斯卡村。莫斯卡村,是一个古老而原始的村落,目前有100多户牧民,他们沿袭着祖辈最古老、最自然的生活方式,过着孤芳自赏的生活。登上村前的山坡,便可一览村子的全貌,方方正正的小村子,坐落在翠绿的草甸和山峦的环抱间。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依山而建,多为石木结构,外形庄重稳固,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村民所需的生活用品和补给,都要从丹巴县城运过来,当地的饮食也是标准的糌粑和酥油茶,以及牦牛肉。这里属于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每年的5-10月间,这里是色彩的天堂,云杉、冷杉、红桦、白桦、高山杨,配以蓝天、雪山,成为一条五彩缤纷的彩带;冬天,这里就白茫茫一片,完全与世隔绝。莫斯卡村,虽有雪山与峡谷风景加持,却因交通不便成为一处秘境,是一处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川西最后一方净土。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兴起,莫斯卡村逐步向外界打开了窗户,为迎接游客的到来,当地村民已开起的小吃店和一般的民宿,游客可从县城带些瓜果蔬菜和方便食品,民宿会提供锅碗瓢盆和灶台,供大家发挥厨艺。村里近几年也有了移动手机信号,方便了与外界的联络和沟通。迎着前面山坡上的几栋白色雕房,司机小侯在坡前的路边停下车,并示意我们,莫斯卡村到了,让我们好好去耍耍,此时刚好9时许。下车后,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在小侯的指点下,踏上路边简易的数步台阶,爬上村前的坡地。此时顿觉双脚发软,步履蹒跚。这是正常现象,毕竟在不足2小时的间隔里,海拔由丹巴县城的2050米,跃升到足下的3960米,陡然进入高海拔地区,有一个适应过程。定下神来,我端视着眼前的场景。这是一块色彩斑斓的高山草甸,坡上绿草如茵,红、黄、白、紫等各色的小花,夹杂在草丛中,肆意绽放;前方不远处,披着草绿色盛装的山峦隆起,环抱着这块风水宝地;山色与蓝天相接,悠悠白云漂浮在明亮的天际,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草甸尽处的山峦边,环绕着一溜高低错落的雕房,在山际与草甸间,镶嵌了一道亮丽的弧线。莫道君行早,更有少许游客已流连在草甸上、村舍旁。我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中,突然一只不大不小的动物,从眼前的草地上掠过,啊,土拨鼠,我这才回过神来。与土拨鼠来一次亲密接触,是我们此次来莫斯卡的重要目的。土拨鼠是一类小型穴栖性的啮齿目动物,学名叫旱獭,又名土属拨鼠草地獭,或叫哈拉、曲娃、雪猪儿。土拨鼠是莫斯卡一带生长最多的野生动物,被誉为高原精灵,它与莫斯卡人朝夕相伴、和睦共处、相生相惜。土拨鼠不怕人,但也比较胆小,若投喂它喜爱的饼干和面包等,它就会和人亲密接触。我和老伴随即在身边搜索起土拨鼠来,还真有几只匍匐在周边的草丛中。较近的一只稍大的土拨鼠,形状似鼠,棕灰色的绒毛,胖乎乎的,足有10多斤重。我急忙从背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饼干,试图接近它。经过饼干的诱惑,土拨鼠跃跃欲试,随着拿饼干手的起落,土拨鼠支起短短的两前腿,蹬着两后腿竖直站立,露出几颗黄黄的大板牙,上蹿下跳,憨态可掬;当一块饼干在上方撒落,土拨鼠就纵身跳起,接着饼干后,便一溜烟地逃跑了。我们连续这样逗乐着几只土拨鼠后,发现草地的洞口边,也有土拨鼠在向外探头,便拿着饼干在洞口诱导,突然从洞口一下蹿出四、五只,都是些小个头的土拨鼠,晃动着圆滚滚身躯,待叼到饼干后,又一溜烟地消失在洞中……。当然,在嬉戏土拨鼠时,不要直接与其接触,毕竟它是鼠疫的携带者。嬉戏土拨鼠的乐趣,夹杂着身处高海拔地区的寒意和不适,竟然耽误了一览莫斯卡村的风情。我们只得起身告别,与近在咫尺的莫斯卡村擦肩而过。路口已有些小型车辆停在那,来莫斯卡村的游客渐渐增多,还陆续有车辆向这边开来。9点半钟,我们上车返程,沿途时有开往莫斯卡村的车辆,狭窄的单行道,给会车带来很多麻烦,当发现前方来车时,双方早早选好路段,谨慎避让。在返回一处低矮的丛林间,前方有车过来,司机早早将车停在抵近丛林的路旁。待对方车辆通过后,两只野猴率先进入我们的视野,它们悠闲自得,正蹬在距路边约5米的枯树蔸上,还有几只小猴活跃在树丛中,我们随即下车,观赏着这不期而遇的野生猴群。随后随车一路下行,莫斯卡村至磨子沟路段,由于常常会车,比来时耗费更多时间。12时许,我们才返回磨子沟口,司机路熟,驱车带我们去附近的一处小村庄就餐。村子没几户人家,仅一家兼营着餐饮,临时拼桌,针对这家现有的食材,粉条、土豆、包菜、鸡蛋之类,临时择菜、下厨,总算凑上了5、6个小菜,解决了我们的中餐。中餐后,车子在磨子沟边,拐进了通往党岭的道路,沿着另一条沟边较狭窄的水泥路面,翻山越岭,一路抬升。沿途依旧青峦欢舞,峡谷长天,星星点点的白色藏寨,散落在碧坡绿坳间。临近党岭村时,车子驶上柏油路段,同样有人在路边支个小棚,收取进村清洁费,也是每人20元,但65岁以上仍收半价。离开收费点,葱翠、巍峨的党岭横亘在路右边,沿着党岭左侧山坳间“之”字形的柏油马路,很快就是党岭村了。党岭位于丹巴县西北部的边耳乡境内,距县城68公里。党岭,风景秀丽,非常原始,是一处尚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其雄奇壮美的雪峰、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原始天然的露天温泉、苍翠茂密的原始森林、缓缓流淌的清溪、绿茵似毯的草甸、珍奇稀有的动植物,吸引着酷爱大自然的人们,近几年来已成为小众旅游地。目前来党岭观光的游客,主要奔葫芦海而来,顺便泡泡这里的露天温泉。葫芦海,是党岭雪山上众多的高山湖泊之一,也是最易进入且最具观赏价值的一个湖泊;其海拔4160米,为第四纪冰川遗迹,在这里可一览海拔5470米大雪山--夏羌拉雪山的北端高峰。葫芦海距党岭村约7公里路程,游览葫芦海,以党岭村为落脚点。丹巴至党岭村,平时无班车,通常包车前往,6人拼车来回约600元,行程约两个半小时。若搭乘丹巴至丹东班车,或丹巴至边耳的班车,均需徒步很长时间,方能抵达党岭村。黄金周期间,丹巴大酒店或有班车去党岭,中巴,单程50元/人,每天早上7点发车,下午15点返回。党岭村,隐藏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落,海拔3230米,坐落在党岭旁。这里约50余户散布在边坡上的藏户人家,得益于党岭旅游的兴起,几乎家家开有民宿。司机小侯早为我们安排好了这里的住宿,车子径直开到村前柏油路的尽头。已有几辆小车停在路旁的民宿边,几名捷足先登的年轻游客,正在院内的桌边围坐,在谈论着什么。这是党岭村书记家开的民宿,一栋两层的“L”型藏式民居依坡而建,面临柏油路边,书记已在路边迎接我们的到来。经小侯介绍,书记姓宋,40多岁的中年人,高个头,带副眼镜。我们从车上取出行囊,将带来的蔬菜交给宋书记。在他的安排下,我们一行6人,入住客栈最左边的三间客房,每间2人每晚280元,含晚餐和第二天的早餐;司机小侯的住处,已由书记免费另行安排。我们随即进入房间,客房宽敞,虽不及城里的标间正规,两张大床配备着棉被和毛毯,电视、卫生间、热水等基本设施一应俱全,在此荒郊野岭,有此住处已很不错了。抵达党岭村差不多下午3时许,天高气爽,在老桂的安排下,先休息半小时,然后去看看党岭的露天温泉。党岭有3个露天温泉,从我们入住的民宿左边上坡,一条路可依次到达1号、2号、3号温泉。最近处的1号温泉,徒步约1个半小时,合适的话,可以在那里泡泡澡;2号温泉因故基本处于废弃状态;3号温泉虽然水温最好,附近的景色也最美,但路程较远。短暂的休息后,我们一行带上泳装,怀着去泡泡野温泉的美好憧憬,踏上了寻访1号温泉的路。顺民宿左边,一段土坡上去,绕乱石边跨过原始丛林间近10多米的沼泽地带,紧接着一条土路,约2米宽,夹杂着碎石,蜿蜒延伸在荒野的山坡边,并时有缓坡向上。老桂他们先行,我和老伴随后,毕竟在3300多米海拔的高原上缓坡徒步,难免不适。我们在前行约半个多小时后,迎面碰上一家4口从1号温泉返回,听他们讲述此去的路况,以及对温泉的感受,老伴执意随他们返程。望望老桂他们早已消失在前方路段的弯道中,我无奈,只能随老伴打道回府,探访露天温泉之旅就此结束。返回民宿后,让老伴先在客房休息,我在民宿前的院内转转。正好宋书记也在这里,我便向他打听明天去葫芦海的相关行程,他指着横亘前方的党岭,告诉我:从前面的山脚下,上去就是飞机坪,海拔3900多米,那里有一块小草坪,再往上就是葫芦海,海拔4160多米。从党岭村徒步至葫芦海,海拔跃升近900米,单程约7公里,往返需5-6小时。体力不济的游客,可选择在党岭村至飞机坪间租马,上行骑马每人200元,往返300元,骑马约2小时,马道很烂。但飞机坪至葫芦海间,约3公里路程,海拔高差达200多米,都是上坡路,且有乱石滩、沼泽地,马根本上不去,必须从飞机坪下马徒步,约1小时可到葫芦海,那里的景色非常漂亮。书记同时提醒我,村里共有200多匹马,统一由村里的马帮管理,需要骑马,宜及早预订。听过宋书记的介绍,我心里直犯嘀咕,十年前稻城亚丁的牛奶海,因故未能成行,已是遗憾,恐怕明日葫芦海之旅,也可能泡汤了。谢过宋书记,我满是失望,自回客房休息,并等着老桂他们回来。实际上老桂一行4人,在前行约1小时20分钟后,面对前面的一道陡坡,其中三人断然回头,与1号温泉仅咫尺之差,实为憾事。只有其中一位大姐,义无反顾,翻过这道陡坡,陡坡上去便是1号温泉,从民宿出发,到1号温泉,约1个半小时,并如愿地洗过温泉。从民宿里另几个年轻游客的谈论中,也多是或长或短在中途返回的情况。6点左右,老桂他们返回民宿,我将下午从宋书记那里了解到的有关葫芦海行程的情况,如实地和老桂进行了沟通。老桂认为,今天的温泉之路,都未能如愿,鉴于我们的年龄和体力,适可而止,明天葫芦海可能去不了了,待我们商量后,晚餐再作定夺。老桂他们随即回客房休息去了。傍晚时分,我和老伴闲来无事,便沿着来时的柏油路散步,想体验一下党岭村傍晚的气息。左前方稍远处的党岭,笼罩在茫茫的暮色中,山野一片寂静。我们踏着新修的路面缓坡向下,路左边地势较低,几户相连且较大的藏民院落,或已废弃,显得格外荒漠和冷清;右边的坡上,是一段看似贫瘠的山地,连接着我们入住的民宿。约百把米的村前路段,随即向左向下折转,折转的路段,坡边一侧还有些绿色小树在微风中摇弋。虽然此时已是盛夏季节,但党岭村傍晚的气温明显偏低,即使我们下午3时到达时,穿着毛衣和冲锋衣仍觉寒气袭人。天色渐渐擦黑,一路上一无行人,也无路灯,我们行至弯道处,无心前行,就此原路踏坡返回。下行时不觉得,但上坡时,虽然只是缓坡,并不算陡,但走起来仍觉得头轻脚重,双腿难迈。我们返回民宿时,天已近黑。司机小侯正在通知我们吃晚饭。我们随小侯进入与客房相连的堂屋,堂屋较大,靠里边留有一溜两尺余的窄道,有短墙与堂屋隔开,一张工作台置于窄道的尽头,书记在此为我们办理了入住登记。堂屋里,已经支起来3张圆桌,有客人已相继在桌边围坐。我们一行加上小侯7人,被安排在紧邻堂屋里间的另一张圆桌,晚餐很丰盛,共有7、8个菜,有肉、鸡、麻婆豆腐、糌粑等,还有当地的青稞酒。席间我借着可口的饭菜,举杯向老桂他们敬酒,同游莫斯卡和党岭是我们难得的缘分,同时也感谢他们对我们的接纳和关照。老桂借着席间告诉大家,葫芦海我们去不了,明早改去道孚八美看亚拉雪山,然后返回丹巴看藏寨碉楼。量力而行,是我们出门旅游的准则,不能光顾美丽的葫芦海,只能随缘,我们为老桂适时作出的调整和新游程的安排叫好。第11天(7月20日):道孚八美观亚拉雪山,梭坡、中路赏藏寨碉楼亚拉雪山,又名雅拉雪山、亚拉神山。“亚拉”在藏语里的意为“舍得”,亚拉雪山即是一座代表舍得和奉献的神山,系藏区四大神山之一,是川藏茶马古道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有着“第二香巴拉”的美誉,地处道孚、康定、丹巴三县交界处。亚拉雪山主峰海拔5820米,至今仍为处女峰,终年白雪覆盖、冰川漫延,四周湖泊散布、温泉众多、森林浩瀚、草甸点缀,近年来已成为小众景点。自2020年10月1日对外开园以来,目前亚拉雪山对外开放北部段,包括游客中心、翔云服务中心、巴松服务中心、姊妹湖、亚拉友措及各沿线区域服务点。景区以高品级观光与藏文化体验为特色,以行走茶马古道、穿越亚拉雪山为主题。相比起那些成熟的大众景点,这里没有过度的开发,更加展现出川西的原始美。亚拉雪山,是我们此次四川行没有列入的景点,这次随老桂一行,有幸得此机会,当然满是期待。早上6点半钟,我们早早起床,司机小侯7点准时喊我们去堂屋吃早餐。早餐后,我们告别宋书记,打点行囊,于8时许驱车离开意欲未尽的党岭村,到道孚县八美镇附近的一个观景点,去一睹亚拉雪山的风采。由党岭村去亚拉雪山,全程约120公里,司机小侯毕竟是当地人,路线熟悉。车子沿着党岭边弯曲的道路,缓缓前行,我们望着眼前横卧高原、不能攀越的党岭,还有那藏在党岭更高处、风景如画、难以亲历的葫芦海,依依惜别。车子在时好时坏、时宽时窄、弯弯曲曲的山间路段颠簸慢行,行走10几公里后,踏上了边耳乡至丹巴县城的公路,50多公里的全程柏油路面,车子一路轻快。在与县城擦肩而过后,转省道303八丹(八美至丹巴)公路,向八美方向进发,这里距亚拉雪山观景点还有50多公里的路程。车子在八丹公路上奔驰,眼前紧邻路边的坡地上,有6、7个藏民在割麦子,我们欲下坡地与藏民来一个互动,司机忙将车停在路边。坡地比公路低出1米以上,我们越过路边低矮的金属护栏,登上临麦地的石基路坎,一截发黑的粗木头,依靠在石基边的电线杆旁,粗木头锯成几个斜口,就成了下坡地的简易阶梯了。热情的藏民见我们过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扶着我们踏着这种阶梯下到坡地。这里的土地十分贫瘠,麦地上长出的麦子,稀稀疏疏,植株不高,麦穗很短,与南方麦田里长出的麦子,完全无法相比。老伴借过藏民手中的镰刀,学着割起麦子来,最后将她割的几把麦子抱在一起,非要我就着麦地、借着藏民收割的场景,给她来个田园风景秀。我们在麦地与藏民愉快地互动,公路边又有两辆小车相继停下,预计也是奔割麦子而来。由于我们的邂逅,耽误了别人的农活不说,还引来了其它路人的相扰,实在过意不去。我们谢过藏民,随即离开麦地,返回车上,继续我们的行程。丹巴至八美,八丹公路在穿过东河谷峡谷后,一路沿牦牛河西行。曲折、生动的牦牛河谷,动、静有致,景象万千。山峦植被茂密,绿野山花烂漫,沟壑彩林如画;河水清澈湍急,飞流穿谷击石,涛声荡人心弦;更有那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白色雕房,散落在碧坡草甸中的成群牛羊,给川西高原装点着藏区特有的色彩……。一路美景相伴,潺潺流水相随,11时许,我们抵达八美附近亚拉雪山的一处观景点,这是我们今天游程中的第一站。观景点边已有好几辆小车停靠在那里,一些游客已散布在周边驻足观景,司机忙将车停在停车点。我们下得车来,一顶雪白的皇冠率先跳入眼帘,顺着山谷间的凹处,无遮无挡,夺目耀眼,令人震撼,这就是亚拉雪山。今天天公作美,视野超好,我收回目光,细细品赏着眼前的佳景:身边,几条丝带串起五颜六色的经幡,飘荡在路边,迎风招展,似乎在欢迎远方游人的到来;眼前一弯山坳,披绿着彩,逶迤向上,向我们袒露着博大的胸怀,延伸处与白云相拥,与蓝天相接,展示着她精彩的魅力;山坳的顶端,看似一顶珍贵的皇冠,又象是一颗硕大的明珠,还象是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镶嵌在蓝天白云间,熠熠生辉,向我们炫耀着她的美丽和高贵;……。立于观景点的红底白字宣传牌,上方的“莲花玉佛—亚拉雪山”吸引着我,为对亚拉雪山有更多的了解,我认真品读着宣传牌上的文字:亚拉雪山面积158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5820米。距离惠远寺17公里,八美镇25公里。亚拉拥有雪山之美、深林之美、海子之美、草原之美、河谷之美、瀑布之美、温泉之美、冰川之美、人文之美、野菌之美等美景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绝美的自然画卷。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是惠远寺和八美、丹巴、塔公和周边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啊,此处一瞥,仅是她其中的一个亮点。位于康定市雅拉乡与道孚县八美镇交界处的亚拉雪山,雄踞在塔公草原深处,她的美,更多地深藏在她纵横百里、山水沟壑的林海雪原间。不谈深入亚拉雪山腹地,单从远处眺望她的风姿,不同的地方,可以领略到她不同的风采。从八美镇方向(包括这一观景点)远观亚拉雪山为皇冠状;从塔公镇、或新都桥方向远观则为莲花形。探访亚拉雪山,交通方便。省道303 (八丹公路)从旅游区北入口处通过,串联了丹巴、 道孚两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大县;旅游区南入口距离康定机场甘孜州首府康定市均约30公里,北入口距道孚县旅游副中心八美镇约23公里。位于S314和S303之间的高速直达新都桥,317高速直达马尔康。此次亚拉雪山之行,既无准备,也未尽兴,实属一次偶尔的邂逅,对再次深入亚拉雪山腹地,仍抱有美好的憧憬。半个小时后,我们告别观景点,原路返回,中途在道孚东乡吃过中饭,到达丹巴县章谷镇已是中午2时许。老桂和我一样,都是精打细算之人,我们一行入住一家客栈,客栈靠近东女酒店,紧临大渡河边,标间80元,条件尚可,干净卫生。入住后,老桂让大家先在客栈休息,5点钟乘车去看藏寨和碉楼。丹巴的藏寨,尤以甲居藏寨最负盛名。丹巴的碉楼,是我国石碉楼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地方,且以中路和梭坡两乡最具特色。藏寨和碉楼,在丹巴相依相存,成为这里的一大亮点。我们原计划在丹巴花一整天的时间,租车深入甲居、梭坡、中路三地,好好品赏这些古建筑。但甲居藏寨他们已捷足先登,在与老桂接触后,都是集体行动,行程紧凑,没有足够的时间单独前往。明早他们去四姑娘山,也是我们随后的行程。限于交通的不便,只能舍去甲居藏寨,继续结伴,藏寨和碉楼的欣赏,只有期待随后的梭坡和中路了。丹巴古碉楼历史,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碉楼的前身称为“邛笼”,其营造者冉马龙部落,主要生活在四川阿坝州和甘孜州地区,分布在岷江上游一带,即茂县、汶川、理县等地。到隋唐时代,这种碉楼便在川西和整个藏东地区盛行起来。丹巴的碉楼源自羌碉,兴于汉唐时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其宏大的规模,非凡的气势,多变的形态,已远非羌碉所能比拟。古碉分防御碉、烽火碉、风水碉、伏魔碉等。顾名思义,防御碉,便于御敌;烽火碉,用于传递信息;风水碉,用于祈求平安和福报;伏魔碉,则用于辟邪去祟。古碉由泥土和石块砌成,墙体坚实,高大霸气,把寨临风;古碉的外形,从四角、五角、六角、八角不等,甚至多达十三角;呈高状柱体,其高度10至几10米,以30米居多,最高竟达60米;这些古碉碉门矮小,门板厚实,碉内用木板隔层,有的竟有十几二十层,层间用独木梯相连。古雕楼大都与民寨相邻而建,也有单独矗立于平地或山谷之中。下午5点,我们先去临近的梭坡乡,那里有84座古碉楼。登车入座,车子从县城沿大渡河顺流而下,行驶约3公里路程,在公路边的观景点前停下,这里是远观梭坡碉楼群最好的地方。站在观景平台上,面对大渡河对岸一线,山坡上林立的石碉群映入眼帘,这是目前丹巴碉楼最集中的“梭坡碉楼”。这些深褐色、多棱柱状、屹立千百年而不倒的古碉,高低错落,或凸现在绿林中,或点缀在藏寨间,或耸立在高岗上,构成了“千碉之国”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这些藏族先民的杰作,从远古走来,历经风雨的洗礼,披着岁月的烟尘,立于大地,傲视四方,其壮观的场面,在夏日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夺目辉煌。受时间所限,我们未打算进入梭坡村寨,与藏寨和古雕的亲密接触,老桂安排在中路藏寨。中路藏寨,距县城约12公里,位于丹巴县东北部的中路乡,海拔2100米,曾荣获“中国景观村落”称号。这里古时被称为东女国,历史上神秘消失的东女国故都遗址就在这里。离开梭坡碉楼观景点,我们返回县城,在吉美大酒店前,跨过三岔河大桥,在通往小金县的途中,路左边中路藏寨的寨门上,“美人谷*中路”几个鲜红的大字,将我们引进入寨的山路。随着寨前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沿途山坳间、边坡上,时有挺拔的碉楼和白色的藏房,与我们擦肩而过。经过约20分钟的行程,小侯将车停在山间的白塔观景台前。随风飘荡的经幡,绕过小段土路,一直延续到高坡边一排低矮的白塔旁,少许游人正在此流连观景。这里是远望墨尔多神山的最佳地点,墨尔多神山海拔5150米,在大、小金川汇合处的丹巴境内突兀矗立,高耸入云。我们在此俯瞰崇山峻岭环抱中的中路藏寨,一片缓坡上,白色的藏式民居,分布有致,与绿色的田园相依相接;碉楼由远及近,昂首挺立,与民居相映生辉。整个寨子,依坡就势,层次丰富,色彩多样,一派宁静,展现出一幅藏族村寨精美的田园风光。眼前的场景,全面诠释了“中路”在藏语的寓意——“人和神向往的地方”。离开白塔观景台,乘车下行,随着路左边一排低矮房舍的到来,两座古碉楼矗立于此,还有藏房相拥在侧,这里是“古雕”观景点。路边一侧,由不规则的石块,垒起的一人多高的围墙,象是古雕的护卫。顺着围墙边的水泥路向里弯过,围墙很短,尽处就是观景点的入口。这是一处藏民的院落,院内碧树掩映,繁花争艳;绿色草地上,不规则的石块点缀的路径,通往一栋三层的藏房。藏房涂成暗红色,每层都有一个面临院落的廊道,底层房檐上装饰着一道五颜六色的彩条,房顶四处犄角,突现出浓厚的民族气息。院内已有游客在此观景,一座约十几米高的方形碉楼,就立于藏房右侧,面呈半月形的雕顶、稍显灰白色的楼身、残缺不全的孔洞,似乎在向我们述说着这座碉楼年代的久远和岁月的沧桑。藏房的左侧不远处,依然耸立着一座应有2、30米高的四角碉楼,从外表风雨剥蚀的程度看,年代不及右侧碉楼久远,碉楼上孔洞完整,垒石褐色较深。面对近在眼前的两座古碉楼,只能观瞻,不能入内,只好望楼兴叹。据介绍,中路乡现有古碉楼88座,传统藏式建筑600多座,大小、规格、用途各不相同。这里有防御雕、类似于仓库的储物雕,还有警戒雕等;从外形看,包括四角、六角和八角雕等,这些都是嘉绒藏族建筑的精华。时间不早了,我们无暇顾及山坡边众多的藏房和碉楼,打道回府。步出观景点,有小妹正依着围墙,拍着身后的碉楼,腿部不慎触碰到围墙边的绿色植物,植物有刺,所及之处发痒难耐,热情的藏民闻讯,即时为她寻来草药,嚼烂后敷在患处,及时止痒,解除了这位小妹的后顾之忧,多好的藏民,我为他的善举竖起了大拇指。离开“古雕”观景点,小侯开车沿着另一条陡峭的山路下山,很快回到公路边的中路藏寨寨门,原路返回县城,抵达客栈已是傍晚7点时分。明天一早就要离开丹巴了,这是我们在章谷镇的最后一个傍晚,再去吉美广场凑凑热闹。我和老伴在客栈稍事休息后,便沿街而上,寻一家餐馆吃过晚饭。虽然天色稍暗,街边路灯渐渐亮起,我们继续沿街向前漫步。至吉美大酒店前,广场上灯火依旧,这里的热舞早已开始,我们也置身于大型的锅庄舞圈中,同当地藏民一道,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尽情地嗨起来。至晚8点半钟,广场舞散场,我们才返回客栈。洗漱完毕,躺在床上,回味着丹巴这几天的短暂之行,那憨态可掬的土拨鼠,那如诗如画的莫斯卡、党岭、亚拉雪山,那历史厚重的藏寨、碉楼,还有那藏区淳朴的民风、民俗,一一在脑海里闪过,……。还是那窗外大渡河的阵阵涛声,渐渐将我送入了梦乡。第12天(7月21日):美汗路饱览高原圣景 达维乡瞻仰会师丰碑游四姑娘山景区,入住日隆镇最为方便。丹巴至小金的日隆镇,必经小金县城,其中丹巴至小金58公里,小金至日隆镇67公里,就这区区100多公里的路程,就背包客而言,公共交通极为不便。丹巴和小金,隶属甘孜和阿坝两州,两县间没有直达班车,更没有丹巴直达日隆镇的班车。只有金川到小金的班车,路过丹巴,或在一些平台上拼车到小金县城;县城江西路口有至日隆镇的公交车,2小时一班,8:30首班,6:30收班,车程约1.5小时,票价10元。鉴于行程的烦杂和不便,我们一行打算包车。经老桂与小侯商量,小侯提出两套方案,供我们选择:由丹巴包车至小金县城,但丹巴至小金中途的半扇门乡境内,大水冲毁约2公里无法通过,乘客需下车步行,前方有车接力至县城,县城至日隆镇路段自行解决,车费每人50元;若由丹巴包车直达日隆镇,需翻山越岭绕道美汗路,路况不佳,路途颠簸,全程近200公里,车费每人125元。经过权衡后,我们决定继续包租小侯的车,直达日隆镇。今天天气晴好,我们仍然早起,吃过早餐,收拾好行囊,于7点45分登上小侯的车,告别丹巴县城,启程向日隆镇的行进。车子沿大渡河边的S211公路行驶,别过“梭坡碉楼”,继续顺流而下,这是我们来时从康定到丹巴走过的路,大渡河奔涌的波涛伴随着我们。约半小时后,车子左拐过大渡河上的鸭包大桥,驶离大渡河,继续向左。不远处跨过汗牛大桥,桥头设有检查站和停车区,这里是汗牛路的起点,距丹巴县城约30公里。汗牛路通往汗牛乡,串联着小金县的潘安、窝底、汗牛三乡。踏上汗牛路后,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村落,是一个位于半山腰上的丹巴县宗格乡俄呷村,这里是2州2县交界之地,不久就是小金县潘安乡。一条柏油马路穿行在峡谷地带,蜿蜒攀升,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时而高崖耸峙,凿壁高悬,古木掩映,绿树参天;时而深沟大壑,溪水奔涌,川流不息,一路欢歌;时而草甸茵茵,山花烂漫,牛奔羊欢,藏寨田园。虽然沿途弯多、坡陡,车辆稀少,行人难觅,但那不断变幻的迷人景色,与我们一路相随相伴。随着一个大转弯,一只栩栩如生的铜牛雕像立在路边,汗牛乡到了。从汗牛大桥到汗牛乡,实际上横跨宗格、潘安、窝底、汗牛两县四乡,约一小时车程。进入汗牛乡,司机小侯驱车绕过铜牛雕塑,顺着旁边指向小金的简易标识,一直向前。路边,一座白塔闪过,足木村、小金的指示牌闪过,随着河谷间一座小桥的跨过,车子进入美汗路,沿着花柳沟山谷向西南方向缓缓爬升。美汗路,从小金县美沃乡开始,翻越海拔4916米的大哇梁子至汗牛乡,与汗牛路相接,全长51.7公里,尚处在修筑和完善中,已铺好的柏油路面不多,主要为砂石路面。我们先经过一段砂石路面,这里地势稍显平缓,可见少许的坡地、田园、村落夹杂在荒蛮的山岭间。十几分钟后,路过足木村,再弯过几乎180度的弯道,进入柏油路段。接着小侯驱车连续绕过2、3个大弯道后,将车停在路边的一处观景台前。只见一尊雕塑立在路旁荒野的坡地上,身着藏族服装的彪形大汉,挥舞着一柄大刀,傲视四野,威风凛凛。雕塑的底座上红底白字,题头“汗牛刀枪舞”,系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读着下面的说明文字,使我了解到“汗牛刀枪舞”的由来、形式和它的意义。雕塑不远处,还建有一个卫生间,供路人方便。离开这一人文景观点,继续前行,将是漫长的砂石路面,海拔慢慢爬升,一路蜿蜒向上。车子在美汗路上攀爬,车轮碾压碎石吱吱作响,穿越在崇山峻岭间,其中36.86公里的路段,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更高海拔上的风光,与汗牛路沿途相比,似曾相像,又显新奇。原始丛林中、苍劲古木间,似乎悬挂着绿色的松萝;高山草甸,依然那么碧绿、旺盛,不乏悠闲的牦牛、山羊,散布其间;还有怪石、残岩、奇花、异草,扑面而来,……。一幕幕、一幅幅,象走马灯一样,在道路两旁匆匆掠过。朦胧的远山,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飘渺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隐若现;更有那高高耸立的大哇梁子,虽是盛夏时节,仍闪烁着积雪耀眼的银光,在我们的右前方,变换着身姿,一直跟着我们溜圈。一路上,虽然山道崎岖,盘旋颠簸,但沿途美妙的景致,确实给我们无尽的享受,象是通过一道原生态的风物长廊,更是在品读一幅生动的画卷。山回路转,大哇梁子越来越近,随着转弯处一座祈福白塔的出现,我们已经抵近垭口。小侯再次将车停在路边,让我们在这海拔4900多米的高山垭口前,近距离地欣赏一下大哇梁子的夏日景色。大哇梁子,又称木壳壳梁子,位于小金县美沃乡、汗牛乡和潘安乡三乡交界处。眼前看似一处山巅稍显开阔的盘地,左侧缓慢爬升的坡地,披着绿装,坡地尽处,是连绵环绕、低矮的群峰,左前方更是排山壁立,层峰叠嶂,渐次低伏涌向垭口;垭口右边,一壁经风雨剥蚀的砂面,由沟底拔地而起,看似屏风,蔚然天成;垭口两边这些遭岁月洗礼的峰峦、绝壁,包括底下堆涌的流砂,一幅墨色染就的景致,浓淡相宜,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得俊俏、浑厚和庄重。难怪有驴友感叹,大哇梁子的山石和形状,丝毫不逊于墨石公园的奇特。美汗路顺着左侧的坡地,装点着彩色的经幡,频临右边的沟壑,流向垭口,望断于排山之后。面对如此逼近、最高海拔达5002米的大哇梁子,喜不自禁,对身处如此高地的我,居然没感到一点高原的不适,真是怪哉。远眺近观,路边一块深褐色、及近规整的长方体大石块,引起我的注意,其上方坡边还有几堆小石片垒成的玛尼堆,大石块的侧面似乎刻有文字,我忙走近它,一睹其祥。这是由小金县县委、县政府和江西对口支援四川小金县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于美汗路全线贯通之时的2009年9月30日,同立的一方“开筑美汗路纪念石”。石上铭文,将“美汗路”的状况、沿途的美景、开凿的艰辛、受益的乡镇等,浓缩在短短的字里行间,不仅文采飞扬,激昂悲壮,更是一块开路先锋的功德碑。……,美汗路,破天荒之道也!其开之艰、筑之难,于“蜀道”中,屈指可数!此路,美沃乡至汗牛乡,故名“美汗”。全程51.7公里,路基宽4.5米,路面4米,属山岭重丘区四级公路。经始于2009年3月,竣工于同年9月,最低点(美沃乡)海拔2460米,最高点(大哇梁子“垭口”)海拔4916米。盘旋蜿蜒于此道,谪仙《蜀道难》篇中意境,了然在胸。苍空白云,高崖大壑,古木湍流,丛林草甸,牦牛山羊,藏寨垄亩,尽收眼底。然而,凿石劈道之危殆,恐常人难以想象,畏途巉岩,高寒缺氧,坠石塌方,险象环生。人祸易躲,天灾难防!施工中,曾遇山洪爆发,泥石横流,诚如太白诗中所云,“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灾变中,五位江西援建者不幸罹难。而今,此路贯通,寅发卯至,潘安、窝底、汗牛三乡,可直达县城,无须绕道甘孜州,免耗一日之程,可谓天堑变通途矣。美汗路,5·12灾后对口援建之路,亦藏汉同胞血脉相连之路也。读过石上铭文,使我对美汗路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一条用血肉之躯构筑的“天路”,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江西对口支援小金进行灾区恢复重建的成果。这条路的贯通,不但给深藏大山里的小金三乡8000多人民带来福祉,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远乡游人带来方便,使我们在熊猫大道中断期间,能由丹巴绕道汗牛路、翻越崇山峻岭间的“美汗路”,快速前往日隆镇;更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让我们饱览沿途美丽的风光,得以站在如此荒蛮的高山之巅,目睹雪域高原深处壮丽的景观。大哇梁子下来,至美汗路的终点—美沃乡,路程不算太远,但海拔由4900米直降至2600米,落差达2300米之多。小侯顺山间迂回的坡道,谨慎驾驶,一路向下,两旁的植被不断变化,且越来越丰富,路边的野花也越来越多。随着路边温馨的“小金欢迎您”宣传牌的到来,经过美汗路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抵达美沃乡,也结束了此次汗牛路、美沃路近100公里的观赏之旅。美沃乡距小金县城7.5公里,一路好走,很快我们穿过小金县城,踏上通往日隆镇的S303省道。行进中,老桂提示小侯,请在中途的红军达维会师纪念碑停车,我们去参观一下。不到半小时,小侯将车停在路边,一座纪念碑立在左边低于路面的平台上。这里位于夹金山北麓的达维乡,距小金县城35公里,距日隆镇20多公里。步于平台,端视高高的纪念碑,庄严瞩目。上方为四棱立柱状,正面竖写着“达维会师纪念碑”红色大字,基座四周镶嵌着红军翻越夹金山和胜利会师的浮雕,基座边花草环绕。移步平台外围的护栏边,平台下一条清澈的小河潺潺流过,河上一座小木桥,“会师桥”的标牌立在桥头边。一廊灰色的石阶连接着桥头,向山坡爬升,蜿蜒至300米外的达维老街。据称,这座沃日河上的会师桥,始建于民国初年,长13.8米、宽2.8米,片石圆木结构,桥面铺有木板,两边木制桥栏,至今保存完好,她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部队胜利会师的历史见证。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二师四团,克服重重困难翻越夹金山,来到与达维古镇遥相对应的半山坡上,与正执行任务的红四方军策应部队意外相逢。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带领党中央、军委和直属部队进抵达维,在达维桥头受到红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五师所部的热烈欢迎。当晚,还举行了胜利会师庆祝大会。1961年,小金县在达维会师桥头上方,修建了“红军长征一、四方面军达维会师纪念碑”。 参观完纪念碑和会师桥后,小侯驱车继续赶路。随着“双桥沟景区”在路边闪过,车子已经进入四姑娘山景区地带,一路前行,于中午12点半,我们一行安抵日隆镇。从丹巴至此,行程约200公里,包括沿途停车观景,历时近5小时。日隆镇分布在公路两边,车子停在路边的一处凉亭旁。老桂邀小侯一起在此吃中饭,小侯因接下来租车有约执意要走,我们不忍多耽误他的宝贵时间。谢过小侯,在这相处的3天时间里,小伙子勤勉守时,和气可亲,既当司机又兼导游,始终陪伴着我们奔走在景区和旅途上,辛苦你了。送走小侯,我们在凉亭对面的一家宾馆住下,标间90元,配套设施、卫生条件尚好。经宾馆女老板指点,我们在她推荐的一家饭馆解决中餐,这是我们同行的最后一次聚餐,点了6、7道当地特色的菜品,餐间我和老桂就着啤酒,为我们此次旅途的不期之遇、同游愉快而举杯畅怀。回到宾馆,已是2点开外,老桂安排大家先在房间休息,5点后去猫鼻梁观景点看四姑娘山。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距离成都约235公里,由四座常年被冰雪覆盖的山峰组成,她们从北到南,在3-5公里范围内一字排开,其高度分别为6250米、5355米、5276米、5025米。幺妹峰是阿坝州最高峰,享有“蜀山皇后”的美誉。对于不深入四姑娘山景区的过客而言,猫鼻梁观景台,是观赏和拍摄四姑娘山四大主峰全景的最佳位置。这是一处海拔3500米的观景平台,位于巴郎山隧道下山到日隆镇途中、四川省道303的公路旁,距日隆镇7公里。5点刚过,老桂已联系好车辆,由宾馆女老板开车,带我们去猫鼻梁,每人25元。不到10分钟的行程,车子抵达巴郎山上的观景台前,这里已经聚集了一些观景的人们。站在平台上,四姑娘山尽收眼底,从右至左,四座山峰由低到高依次排立,蔚为壮观,只有最右边最高的幺妹峰藏在云层里面,欲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始终不肯显露真容。观景台一线的下边,是一廊附近乡民叫卖的摊点,都是些当地的土特产,有药材、牦牛肉干、本地的小吃、小金的苹果等。我们在此浏览约40分钟后,仍难见日照金山的壮丽画面,只有随女老板的车,返回宾馆。时间尚早,我和老伴走上街头,逛逛眼前的这个小镇,顺便了解一下这里的旅游景点情况、熟悉一下这里的环境。日隆镇,小金县辖乡,2013年更名为“四姑娘山镇”,位于小金县境东南部。一条不长的小街,沿公路两边延伸,都是些餐饮、住宿、店铺之类,商业氛围浓重。四姑娘山景区,主要由“三沟一山”组成,即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和四姑娘山。双桥沟距日隆镇约7公里,长坪沟和海子沟的景区入口距日隆镇约1公里。我们沿着横穿小镇的公路、朝着猫鼻梁的方向溜达,很快就是小镇的尽头,我们想继续前行,去熟悉一下通往长坪沟景区入口的路线。走着走着,也没感觉多远,公路右边就是长坪沟景区的停车场和入口,由此往前,不远处就是海子沟的入口。就此返回小镇,天色渐晚,我们在路边找了家餐馆,解决了晚餐,并询问了早餐营业的时间。回到宾馆,碰上了老桂,他告诉我,明早7点半,我们随成都旅游团乘车去长坪沟,在长坪沟的游览中,他们4人中午一点半,将随尚有余位的旅游车中转成都,随后返汉。谢过老桂的安排和提示,回到客房,根据他们游程的结束,我规划着接下来的行程。第13天(7月22日):四姑娘山之:长坪沟、海子沟长坪沟,全长29公里,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峡谷长天、平缓悠长,四姑娘山就坐落在沟内16公里处。这里有一条古道,它由长坪沟一直向东北延伸,穿过海拔4668米的垭口,连通了与小金县东北部相邻的理县毕棚沟,成为运输盐巴、茶叶、衣物的血脉之道,后人称之为“唐柏古道”。如今,巴朗贯通,古道废弃,这条古道已成为中国第六大经典徒步穿越线路,也是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对户外爱好者而言,从长坪沟进,毕棚沟出,一次穿越两条“沟”,简称“长穿毕”;全程徒步3天,徒步距离约40公里,海拔累计上升约1500米,累计下降约1200米,起点海拔约3200米,最高海拔4750米,终点海拔3750米,被驴友们称为“斯格拉之吻—穿越东方阿尔卑斯”。对游览长坪沟的普通游客而言,喇嘛寺至木骡子为传统景区,全程约14公里,单程约4、5小时。其中前半程喇嘛寺至枯树滩段,7公里,都是木质栈道;后半程枯树滩至木骡子路段,也是7公里,属山林、高山草甸穿越路线,相较难行,但沿途景色更美。一日内在传统景区往返,可以视体力而行,徒步、骑马,或两者兼顾。一般游客通常沿栈道至枯树滩返回,游程约6、7个小时。今天又是个好天气,我们早上6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径自去昨晚用餐的餐点,用过早餐,并买好中午的路餐。返回宾馆收拾行李下楼,办理退房,除随身携带的路餐和饮用水的行囊外,其它均寄存在宾馆里,待游完长坪沟后,赶往双桥沟附近住宿,一切准备就绪。7点半钟,老桂他们拖着行李下楼,将行李搬上停在路边的旅游车,并招呼我们上车。车上除我们6人外,都是成都过来的年轻游客,旅游车沿着我们昨天傍晚走过的路,几分钟就到了长坪沟景区入口处。下车后,导游带领他们的团友集体行动,我们6人一起自由行。长坪沟景区门票70元,电瓶车20元,60岁以上免门票。我们免门票,只需购20元的观光车票,凭健康码和身份证进入景区大门,随后检票登上观光车。观光车只在景区大门至喇嘛寺之间往返,全程7公里,下午5点半收班,由喇嘛寺返回景区大门。观光车载着我们,沿着沟前弯曲的柏油路,很快抵达终点—喇嘛寺。8时许,我们一行走下观光车,跨过一小段平缓的坡地,就是喇嘛寺。从喇嘛寺开始,才是游览长坪沟的真正起点。徒步和骑马的游客,走的不一样的路线,分置在河道两边,左边属人行栈道,右边马道。因骑马恐“走马观花”,区间马夫少有停留,不便观景和拍摄。我们选择顺栈道徒步,沿途随兴游览,预定至枯树滩返回,于是先在喇嘛寺前驻足。眼前这座隐藏于长坪沟内的寺庙,海拔3440米,是格鲁派系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相传为宗喀巴大师的高足查科阿旺扎巴于公元15世纪初所建,在当地的佛教史上曾经辉煌一时,鼎盛时期,寺院僧侣多达1000余人,高僧辈出。此处建筑,历尽岁月沧桑,几经更迭;又因上世纪文革中火灾拆毁,现在的寺庙是2006年重建的。面对重建后如此规模的寺院,我们仍然感受到藏传佛教建筑的独特魅力,感悟到当年喇嘛寺的神圣与庄严的气势。这里也是历史上土司祭拜四姑娘山的地方,是四姑娘山的最佳观景点之一。同游的三位大姐,在这里流连拍摄,意欲未尽,我和老伴恐体力不及,先行一步,踏入栈道,老桂紧随其后。这条名曰“古柏幽道”的木质栈道,一米多宽,临河谷边起伏延伸,穿越在风光画廊间。登上栈道不久,四姑娘山便出现在栈道的前方,与猫鼻梁所见相比,四座山峰的棱角更清晰,更加俊俏迷人,幺妹峰终于面对我们,展露英姿……。栈道缓慢下行,老桂和我们慢慢向前观景,不时回头望望,仍不见三位大姐的身影,应该是途中的美景,拖住了她们的脚步。老桂就此停下,示意我们先行,毕竟今天的长坪沟之游,他们受旅游车的时间限制,可能提前返程。而我们时间充裕,可以尽兴游览一下长坪沟。多好的老桂,谢过他同游期间的关照,希望有机会再次同行,我们就此与他匆匆别过,结束了与他们近四天愉快的相伴之旅。我和老伴继续沿栈道下行,栈道边苍松翠柏掩映,花草植被茂盛,栈道上影影绰绰,时有游客快步前行,与我们擦肩而过;一条清溪,离栈道时远时近,潺潺流水相随,一路涛声相伴;更有那前方的四姑娘山,越来越近,一直牵着我们向前。在如此幽静、清新的长坪沟画廊间漫步,真是如入仙境,给人无尽享受。栈道一路平缓,上上下下,时高时低,栈道边时有条凳供人休息,或有小亭供游客小舔。我们徜徉在栈道上,突然左边的山岭间,一条瀑布进入了我们的眼帘,远远望去,整条瀑布自上而下分成许多小支,很像毛毛虫细细的小脚,这是当地百姓称之为虫虫脚瀑布。据路边标牌介绍,虫虫脚瀑布,海拔3700米,瀑布高200米,瀑面宽5—8米,呈束状。由于瀑布相距较远,且要翻山越岭才能近前,我们打消了一睹瀑布的壮观场面。这里距枯树滩还有1720米,告别虫虫脚,是一段很长的上坡路,海拔高度在3400至3550米之间。这里山麓森林茂密,以杉柏树为主,那傲立栈道边苍劲、挺拔的树干,给长坪沟赋予生命的活力。特别是那方枝柏群落,是四姑娘山植被中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岁月的演化和人为的影响,现已难见这样典型的群落。传说中的唐柏古道,就是以这片方枝柏林的名字命名的。从进入长坪沟开始,我无法寻找唐柏古道的痕迹,但沿途的山石间、溪水旁、草木处、亭台里,我仍感受着古色古香的驿道氛围。一路沿途追景,不知不觉间,两边山峦渐远,河滩豁然开阔,我们已抵近枯树滩。栈道左边的河谷前,垒起一道小石坝。石坝前,是一弯清潭,晶莹碧透的潭水越过石坝,一泻而下,形成一道人工瀑布,跌落至栈道边的河谷,卷起浪花,奔流而下,哗哗作响;紧靠潭边,在绿树的掩映下,是一处供游人休息的地方,配备着凉亭和条凳,有游客在潭边流连赏景、或在此驻足休息。右边的丛林间,散布着几匹马,身着藏族艳丽服饰的马帮妇女,吆喝着向前或返回租马的游人。树荫下格外凉爽,我们在空座上稍事休息,补充着食物和水。随后沿着跨过石坝的栈道,绕过清潭,来一睹枯树滩前的风貌。栈道沿枯树滩左边向前延伸,两边的山峦相拥着开阔的河滩,靠近栈道边,除了少许布满绿绒植物的沼泽和裸露的沙洲外,枯树滩上波光粼粼,这得益于下方筑坝蓄水的功能。水里挺拔着很多枯树,水面上树影婆娑,光怪陆离。据景点导引图介绍,枯树滩因河流改道,致大片沙棘、杉树枯死在河滩上而得名;相传阿巴郎依的军队在此地被洪水淹没,死去的士兵化成一颗颗高大的树木相拥屹立,形成了这一道独特的风景。站在枯树滩边的木质栈道上,四姑娘山的最高峰—幺妹峰,竟如此之近,靓丽迷人地挺拔在我们眼前。据称这里的山体,多由中生代和古生代的砂岩、板岩、大理石、石灰岩与结晶灰岩组成。我仔细品赏着眼前的幺妹峰,岩石经风化剥蚀,青灰紫黛;山间冰雪覆盖,银光闪烁;山峰尖削陡峭,直插蓝天……。此时栈道上少有游人,老伴竟情不自禁地挥动着红丝巾,沿着栈道边走边舞,荡漾于山水画廊间;还不时摆起姿势,让我拍照,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中不亦乐乎。枯树滩的尽头,一条土路向前延伸,隐藏在山崖后。据导引图显示,前方景点是甲绒嘟瀑布,距这里1490米;再往前1390米,就是下干海子……,一直延伸到理县的毕棚沟。我多么想继续向前,去欣赏那前路高数十米的飞瀑和诱人的奇石之景,多么想……。但这里是大部分游客长坪沟一日游的最佳终点,且现在已是中午11点40分,从喇嘛寺至此,已历时3个半小时,自此返程也是我们今天的预定目标。我和老伴望着前方,依依不舍地随着栈道绕向枯树滩的另一边,踏上了返程之路。告别了枯树滩,告别了虫虫脚瀑布,历时2个多小时,返回到喇嘛寺,随后乘坐景交车,约2时许抵达景区入口前的景交车停靠站。步出长坪沟大门,海子沟景区已近在咫尺。鉴于海子沟内,没有景交车,没有栈道,且人、马共道,路途崎岖难走等原因,我们此次没有游览海子沟的打算,只能借助出门前所做的海子沟攻略,来安慰自己,并摘要给游友。海子沟风景原始而壮美,是四姑娘山中高山湖泊最多的一条沟,也是距离雪山最近的一条沟。沟内有花海子、浮海、白海、蓝海、黄海等10多个高山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在此能近距离地欣赏到高山草甸、湖泊、雪山、冰川等自然风光。海子沟全长19.2公里,前半段(锅庄坪、朝山坪)以高山草甸为主,是欣赏四姑娘山的最佳之地,也是摄影爱好者拍摄四姑娘山最好的地方(如拍摄日照金山等);后半段主要以海子为主,但由于距离太长,且海子位处高海拨地段(4200米左右),一般游人很难企及,海子沟被誉为“户外天堂”,只能徒步或骑马,是真正的驴友最爱的地方。海子沟还是攀登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登山爱好者,从海子沟进入,徒步或骑马到达一号营地及大本营,并在此发起对大峰及二峰、三峰、主峰的冲击。海子沟门票:旺季60元,淡季40元。骑马往返参考费用:沟口-锅庄坪150元左右,沟口-花海子300元左右。海子沟游览最好结伴而行,全程骑马游海子沟得10小时左右,马背颠簸厉害,还不如走路舒服。告别长坪沟和海子沟的同时,我期待着以后与驴友一起再来这里,来一次“长穿毕”的尝试和海子沟的穿越。按照预定行程,我们将赶往7公里外的双桥沟,在景区附近住宿,为明天游览双桥沟做准备。约2点半钟,我们在大门外找了一辆正在待客的的士,经与司机商定,25元包车送我们去双桥沟沟口。的士顺路返回日隆镇,我们在入住宾馆的大堂里取好行李,随的士一路向双桥沟方向行进。7公里的路程瞬间即到,司机在路右边依山壁而建的一排房舍前将车停下,告诉我们,这里是双桥沟游客住宿和餐饮的地段,前方百米左右,就是双桥沟入口。谢过司机,我们背着行李,顶着盛夏的烈日,扫视着这陌生的地方。十数家山庄、客栈、酒店或民宅,沿路旁的山壁边,高低错落,前出后缩,新旧混杂,凸凹不齐。下车处抵近贵山商务酒店,约7、8层楼高,看上去还可以,先进去看看再说。这是一家当地藏民开的酒店,兼备住宿和餐饮,标间含早餐150元,有电梯。我们随服务员查看了5楼的房间,对酒店的设施和环境都很满意,经还价120元不含早餐入住。虽过正午,但外面正热,我们先在客房里好好休息一下。6点后,天气渐爽。我们步出酒店,顺着公路右行,先探探双桥沟景区入口的位置。前行约100米,公路右边一块凹进去的地带,是双桥沟景区的门前广场,广场呈长条形,一堵围墙与公路隔开。靠近公路的广场边,一廊花坛间,苗木葱翠,花团锦簇;入沟山门的右边,分布着售票大厅和卫生间,与围墙相对,排布在广场的最里边。山门建在沟口处,“四姑娘山—双桥沟”白色大字,在红底横梁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已近傍晚时分,景区通道关闭,门前一片寂静。广场上偶有三、两探路的游客,在这里流连。该是吃晚饭的时间了,我们循原路返回。待路过入住的酒店时,路边的店内餐厅灯火正旺,我们想继续往前找找有地方特色的小馆。不多远,“红运山庄”闪烁的霓虹灯映于眼帘。山庄的大厅里已有几桌食客正在用餐,见我们过来,女老板立即迎了上来。我们两人按小份量上了松茸牦牛汤,外加一个素菜,我借着啤酒,和老伴慢慢品赏着女老板不错的厨艺。吃过晚饭,已是9点多钟,我们返回酒店,打算明天游完双桥沟后,赶往小金县城住宿。第14天(7月23日):四姑娘山之:双桥沟双桥沟内,早年当地藏民为方便通行,搭建了两座木桥,一座由杨柳木搭建而成,俗称杨柳桥;另一座由红杉木搭建而成,俗称便桥。因沟内这两座木桥,得名“双桥沟”。这里是四姑娘山3条沟中开发最成熟、景色最丰富,最适合大众旅游的景区,全长34公里,面积约216.6平方公里。沟口海拔2900米,沟尾红杉林海拔3840米,垂直高度攀升近1000米。沟内山势陡峭,曲折幽深,山水相依,草木相间,云遮雾绕,宛若仙境。与长坪沟沿栈道徒步的游览方式不同,双桥沟的观光车,将游客由沟口直接送到34公里外的沟尾景点—红杉林,作为游览的第一站,随后依红杉林、布达拉峰、四姑娜措、撵鱼坝、隆珠措(盆景滩)、人参果坪等景点的次序,分设观光车站,一路逐点回游,最后返回山门,全程游览约半天时间。游客在回游途中的站点,可随意上下车,方便游客对景点的选择和游览的随兴。这种乘观光车游览双桥沟的方式,对我们而言,下车观景,游毕登车,不慌不忙,应该很轻松。今天早起,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先去“红运山庄”用早餐,买好中午的路餐。7点半钟,将行李寄存在酒店里,背上行囊,走向山门。景区7点开门迎客,已有游客在山门前检票。双桥沟门票80元,60岁以上免票,我们每人只需购买70元的观光车票,凭身份证和健康码,进入景区。7点50分,登上观光车,雪峰、牧场、溪流、森林一路呼啸而过,直奔终点,于8点35分抵达红杉林景点。这里是被群山U形包围的一处山坳,山坳间覆盖着绿色草甸,红色草体的“红杉林”字样,刻在边坡草滩的景观石上。红杉树,学名四川红杉,几乎与第四纪冰川同时出现,是横断山系四川境内非常珍稀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此地特有的树种之一。生长在周围的红杉树,蔚然成林,绵延2公里,面积50余公顷,其中辅以紫果云杉、冷杉等长绿针叶物种和杜鹃、花楸、忍冬以及沙棘等高山灌木丛,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四川红杉林植被群落。作为景区游览的第一站,红杉林景点,是一个环状徒步线路,长约800米。从右边的步道上坡,左绕山岭间的红杉林,后登台观景,由左侧下坡回上车点,环游时间约1小时。右边木质栈道入口前,一溜小吃摊点,炉火正旺,香味扑鼻。我和老伴踏上1米多宽的栈道,随游客缓坡向上。上坡路不算太长,很快左转进入红杉林区。林间步道平缓,林荫覆盖,漫步其间,山风幽幽,凉爽舒适;清新的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虽处今日游程中海拔最高地带,仍未感到不适。穿过这片高大的红杉丛林,步道左拐至一处岔道。右行一弯步道消失在另一片茫茫的红杉林间,我们跟随游客沿左行的栈道向前。走进一间小舍边的观景台,双桥沟内海拔5592米的最高峰,阿妣山就矗立在眼前的左前方,山峰刚劲挺拔,直插蓝天。欣赏完阿妣山,栈道开始下行,迎来玉兔峰观景台。登台西望,两座山峰间一块突出的岩石,像一只竖着耳朵的兔子,传说是四姑娘的宠物,得名玉兔峰。返回红杉林的上车点,我忍不住再次回望这群山的聚景,一弯青岗上,左有高耸的阿妣山,右有抵近的海拔4942米的金刚山,位列中间、看似低矮、海拔5280米的玉兔峰,象三颗硕大、璀璨的宝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熠熠生辉。9点半,我们登上观光车,回游5.5公里外的第二站——布达拉峰。不到10分钟的车程,布达拉峰站到了,这里海拔约3700米,眼前又是一番景象。群山在这里聚集,竞妍争锋。左前方的布达拉峰,因形似布达拉宫而得名。她山顶终年积雪,海拔高达5240米,叠耸重峦之上,还是攀岩爱好者喜欢眷顾的地方。右边的猎人峰与圣母峰,两峰连绵,好像一个睡美人;左边的金刚山、野人峰、金枪岩显俏比肩;更有如雄鹰展翅欲飞的连绵雪山,几乎在右前方另一侧拉起了珠链。群山环抱间,公路右边绵长的高山草甸上,游客星星点点,观景、拍照、流连。边坡的景观石上刻着“360°雪山”的字样,你可以在这里,以雪山为背景,以草地作铺垫,四周风光任你裁剪。草甸上方,一座白塔,彩旗猎猎,经幡招展。你可以去白塔前,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或捡上一块石头、双手合十,顺时针绕白塔走三圈,默默许下自己的心愿。还可以在白塔附近,去“王二哥牛棚子”的简陋藏餐馆,选择野生松茸、天然野菜、生态老腊肉、香肠、特色炭火烤馍、配上地道的酥油茶,好好美食一顿。10点钟,我们告别双桥沟最美的山峰集锦,登车离开布达拉峰,回游第三站——四姑娜措。10几分钟的路程,双桥沟景区最大的高原湖泊,在站点边迎接我们。四姑娜措,海拔3588米,是“5.12”地震形成的堰塞湖,现在被赋予“四姑娘沐浴圣湖”的神话传说。我和老伴在湖边徜徉,湖面清波荡漾,湖水清澈碧透,湖中枯木老树挺立,倒影婆娑,对岸雪山环顾,好一幅美妙的湖光山色。一条长1740米的木栈道,环绕着四姑娜措湖滨,更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栈道上结伴环游。道路平坦,美景相伴,深得老伴喜爱。我们从站点出发,依顺时针方向,踏上了环湖栈道。栈道随公路一段后,右拐穿行在湿地沼泽间。栈道右侧绿草如茵,左侧小溪潺潺,我们沿途拍摄,真想有人帮我们来张合影。恰巧前方走来一对新西兰的夫妇,他们乐意地圆了我们的心愿。随着栈道向右弯转,我们来到了湖山交融一线,这里的湖景愈发漂亮。蓝天白云、青岗雪原、森林碧滩、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与水中挺立的怪树丛相汇,精彩纷呈,美不胜收……。一路不同的倒影相随,将我们送回站点。环湖历时1个多小时,仍显短暂。11点半,我们还是登上了景交车,回游第四个站——撵鱼坝。撵鱼坝,海拔3500米,属半沼泽地带。这里河滩秀美,草坪悠悠,野花飘香,一条由雪山融水而成的小河,在这里静静地流淌。游客在撵鱼坝景点,可沿河边徒步、或顺河道漂流,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河边的观景木栈道,随河流而下,蜿蜒1800米连接着下一个景点。信步漫游在栈道上,穿行在绿树掩映的画廊间,观赏着千年的沙棘林,听林间虫鸣鸟叫,赏小桥流水,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适逢夏季,这里更是个漂流的好地方,90元一漂。若碰上好天气,很值得一玩。河中水流平缓,坐上气垫船,顺河流一览原始森林的美景,体验约半小时的“船在水上漂,人在画中游”的感受,或别有一番风味。撵鱼坝附近,还可观赏犀牛望月、企鹅嘴、尖刀山等峰峦景色。漂流点前集聚着一些游客,也有游客循右边的栈道而去。坡边有烧烤点和小卖部,也有游客在此购买泡面或煮熟的玉米充饥,但价格都很贵。我和老伴没有在此徒步和漂流的意愿,只在撵鱼坝附近转了转,拍拍照,借小卖部前的塑料小凳,吃着路餐。约20分钟光景,景交车来了,我们离开撵鱼坝,回游第五站——隆珠措。隆珠措,又称盆景滩,海拔3490。河滩中点缀着干枯的沙棘树,死而不倒,流水不腐,依然保持着挺拔优美的姿态。这些沙棘树干,脚下清清溪流,头上蓝天白云,还有雪山草地四周环绕,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盆景图,故被称为“盆景滩”。下车后,我们驻足湖边栈道,端视着眼前的盆景滩。感觉她与长坪沟的枯树滩很类似,溪流、雪山倒影、枯死的沙棘树等,整体印象不及前面类似的四姑娜措。难怪这里的游客很少,我们在此稍稍转了转,拍了几张照片,便随景交车继续回游。几分钟后车至一开阔的河滩前,景交车在此消毒,司机提示游客,前行100米就是上车点。河滩边设置几处人造景观,有供游人观赏的小型直升机,有供游人拍照的月亮门,还有一座小桥横过河道……。走过这段人文景观区,便是科普馆入口,紧挨旁边有一家咖啡店,是年轻人打卡的好去处。我和老伴走进科普馆看看,馆内有四姑娘山的珍稀动植物、地质地史、本土风情等陈列展示,也有几对小夫妻带着小孩在这里参观。走出算是第六站的科普馆,我们在附近的上车点,登上了在此候客的景交车,继续回游第七站——人参果坪。人参果坪,双桥沟回游的最后一个景点,海拔3300。这里是双桥沟内较开阔的地方,数百亩大草甸铺展其间,因其中20多亩草甸下,生长着一种名贵的蔷薇科地茎植物,学名叫“鹅绒委陵菜”,嘉绒藏族称之为人参果,而得名人参果坪。夏季草甸上绿草繁茂,野花盛开,牛羊游牧其间,生机勃勃。周边雪山映照,沙棘林护卫,还辅以一小段河滩……山光水秀,地碧天蓝,美不胜收,宛如世外桃源。也许是前面景点景色的太过艳丽,产生的视觉疲劳,亦或是游览至最后一站的身体倦意,我们只在此稍事停留,拍几张照片,便随停靠的景交车返回。车过人参果坪后,我仍望着车窗外,仔细搜索着沿途的五色山、日月宝镜山、白杨林带、阴阳谷、杨柳桥等景致,随车抵达景区山门时,已是中午1点20分。双桥沟,是四姑娘山最美也最有代表性的一条沟,有诗赞曰:“山造奇绝树造景,水写晴空云写情。落霞含烟千里路,不见风雪夜归人。”可见沟中美景的魅力。我们逐站打卡,游览各景点的特色,历时5个半小时,但在双桥沟里难觅四姑娘山的风姿。离开双桥沟,我们取好行李,在酒店前的树荫下,等候去小金县城的过路车。进入小金县境已是第三天,游走其间,了解渐多。这个川西北高原上的小县,位于阿坝州南端,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嘉绒藏族为主,还包括羌、回、汉等多个民族,多样的民族风情在这里和谐共存。小金周边群山环抱,自然风光优美,是游人理想的打卡地。我们刚游过四姑娘山,还有夹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两河口风景区、巴郎山风景区等风光名胜,难以一一尽兴。小金还是一块红色沃土,当年红军长征时,在此胜利会师,留下了许多重要印记,包括我们已参观过的达维会师纪念碑和会师桥。此去县城只是游程中的中转,利用停留的短暂时间,我不仅想看看这个小县城,还想再探访县城内的几处红色纪念地。正午的路边真热,考验着我们,总算在2时许,登上了一辆由日隆镇开往小金的专线中巴,票价15元。中巴在S303省道上奔走,近50公里的路程,花了一个多小时,于3点10分抵达小金县城。中巴车停在县城的中心地带,一处热闹的十字街头。十字街头,S303省道,穿县城河东街而过,随坡下行;与之相交的横街,平直而短促。街道两旁的店铺、楼宇,尽显藏式风格。这就是前天擦肩而过的县城,规模不大,象个典型的小山城。我们沿河东街向上,找找入住的地方。路过街边汽车客运站,顺便买好明早去马尔康的车票。车站设有宾馆,与看过的几个宾馆相较,感觉舒适方便。入住后,我们再次步入街头,看看这个1978年才更名为美兴镇的小金县城。美兴镇位于小金县中部,昔为小金土司衙门,清为美诺直隶厅、懋功屯厅治地;民国初设懋功县治。小镇海拔2367米,依山傍水,地处高山峡谷地带,东北高而西南低,一条小金川河自东向西横贯全境。我们随坡返回十字街头,右拐至百十米的横街,穿过横街便是一条纵向的后街。小金盛产苹果、桃李、石榴、野山菌等,尤以松茸等山货远近闻名。后街像一条街市,街边的摊点上、店铺前,穿着藏族服饰的妇女,售卖着新鲜水果、松茸或菌菇等当地的农副土特产品,很是热闹。随着后街的叫卖声缓坡向上,我们进入政府街,再往前走,就是红军会师广场和懋功会议遗址。红军会师广场,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地方。广场上红旗招展,有会师雕塑和杨成武将军题写的纪念碑文。紧邻的懋功会议遗址,青砖建筑的天主教堂和毛泽东等人住过的厢房,仍然保存完好。瞻仰过会师广场和会议遗址,再去后街166号的红军三关桥战斗遗址看看。“三关桥”,位于小金川河最狭窄处,因地处小金、金川和丹巴三县要道而得名,当年乾隆王打金川曾途经此地。三关桥,清代为木桥,1923年改建成铁索桥。该桥11根铁索链,横跨两岸高台,桥长48米,宽1.8米,桥面铺寸厚木板,至今仍担负着两岸民众往来的重任。两岸桥头均建有桥头堡,北岸桥门上嵌“灵岩锁江”的石刻匾额,南岸桥门上嵌“鱼钥闲关”的石刻行楷匾额。红军会师后,为西进康巴藏区及金川县等地,曾在三关桥与国民党守军展开过激烈的战斗,现南岸桥头堡上的弹痕仍依稀可辨。我们在懋功会议遗址前折返,过后街街市后,几经路人指点,穿行在下行的窄巷与台阶间。在抵近小金川河前的高坡处,面对不太多的下行台阶,老伴望而却步,执意返回。近在咫尺的三关桥,就这样与我们擦肩而过。返回十字街头,天已渐黑。短暂的几小时,既逛了美兴镇的几条街道,又参观了两处红色纪念地,小有收获。我们在街头一家店面整洁的藏乡餐馆落座,品赏过地方风味的晚餐后,返回宾馆。穿过宾馆前的过道时,车站严格的“测温”要求,引起我们的警觉。入川以来,疫情、雨情和地震,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南京禄口的疫情,中旬至今持续发酵,看似波及四川境内,连小金车站都明显感到防控升级的迹象。来时因雨被困达州一周,近日河南郑州市连遭暴雨袭击引发网上关注,20日,“河南大雨”、“郑州地铁4号线成水帘洞”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21日河南省防汛级别提升。此外,四川多地近期地震多发,14日汶川4.8级地震,昨天宜宾珙县5.1级地震,今天下午又传阿坝3.7级地震,晚上泸县又发生4.1级地震。凡此种种,都给我们予以警示,困扰着我们的四川游。为避免途中因事被困,得不偿失。我们决定明天不去马尔康,改道成都,就此结束行程,提前返汉。同时在网上购好明晚成都东至武昌的火车票。一切安排妥当,圆今日小金县城一梦。第15-16天(7月24-25日):小金县乘大巴至成都,成都乘火车返汉今天早起,天气晴好。我及时在车站退掉马尔康的票,改买10点去成都的车票。离发车还有2、3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再次走上小镇街头转转。因小金川河一带产沙金而得名的小金,在群山的环抱中,早已醒来。清晨空气清新,凉爽舒适,小镇祥和安宁;街道整洁干净,路上行人不多,连省道上都少有车辆穿行;街头店铺摊点,井然有序,瓜果蔬菜,色泽鲜嫩;风味小吃和大众餐点,开门迎客;一幅山乡慢生活的节奏。10点前,我们返回宾馆,在测温正常的情况下,登上了开往成都茶店子车站的长途大巴。小金县城至成都,290多公里,行程约6.5小时,票价95元。大巴离开车站,我们踏上了返程之路,沿途闪过达维纪念碑,告别双桥沟山门,再穿日隆镇、经猫鼻梁观景点,随后驶入盘山公路,行走在巴郎山风景线上。巴郎山又称“斑斓山”,藏语称巴朗拉,意为圣柳山,海拔5040米。位于小金县东,地处小金、汶川、宝兴3县交界处,距成都200余公里。巴郎山的上山路,海拔超过4000米,山高坡陡,沿途景色极为漂亮。湛蓝的天空下,茫茫的云海漂浮在山腰处,将雄浑的山脉分成上下两部分:高处起伏的碧绿草甸上,各色野花,星星点点,争相怒放;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肆意徜徉;低端山谷间,神秘幽深的原始森林,层林尽染,色彩斑斓,五光十色;随着大巴的翻越,草甸、白云、彩林交相辉映,在山间演绎着一幅流动着的自然风光画卷。巴朗山境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是寒冻风化的高山,山体陡峭嶙峋,岩石裸露,险象环生,蜿蜒其间的公路是阿坝州东行最险的一条路。大巴穿行期间,沿途多处修路,可见山石岩屑坠落崖下而形成的碎屑坡和石堆,伴随着堵车现象。随着大巴翻过巴郎山垭口,进入海拔4480米的垭口区,这里是观云海、看日出的绝佳地带。公路旁及右侧草甸上,正游走着一些观景、拍照、打卡的游客。大巴行走其间,透过车窗,居高望远,那缠绕在山峦间的公路,千回百转,宛若柔肠;那长长峡谷中的云海,随风涌动,其势浩瀚;那山脊一线,势不可挡的过山云,更如巨龙翻卷腾挪,千变万化,蔚为壮观。几有穿越巴郎山风景区的想法,今日恰逢蓝天丽日,如愿一睹沿途胜景,岂不快哉。巴朗山与四姑娘山,同属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以汶川卧龙镇为中心的自然保护区,创建于1963年,当时面积2万公顷,197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20万公顷,地域涵盖“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响誉中外。告别高海拔路段,大巴一路下行,进入汶川县卧龙地带。这里依然峡谷长天,彩林秀丽,风光旖旎。随着卧龙大熊猫基地、卧龙镇匆匆过后,离成都还有130公里,大巴驶入高速公路,穿越密集的隧道,于4时许抵达成都茶店子车站。走出车站,我们乘2号地铁,于5点前抵达成都东站。离火车发车还有3个多小时,本想将行李寄存在车站,去市区热闹的宽窄巷、春熙路走走。但车站行李寄存处只营业至晚7点多钟,背着行李逛大街,着实不太合适。我们只好在车站附近消磨时间,晚8时许在美食广场吃过晚饭,至候车室候车,晚乘Z334次列车,22:35离开成都东站,次日下午3点15分抵达武昌车站,结束了此次四川之行。这次四川自由行,受水灾、疫情、地震等影响,仍历时16天,行程超4000公里。对照原定线路,因水灾铁路受阻,前一周额外造访了川东达州市区及临近景区;又因疫情升级提前返汉,使马尔康、红原、松潘等地未能成行。实际只游了达州、丹巴和小金等地,踏足的景区景点包括:达州市区的莲花湖、凤凰山、宣汉的巴山大峡谷;丹巴的梭坡和中路藏寨及周边的党岭、莫斯卡、道孚八美观赏亚拉雪山;小金的四姑娘山、红军长征纪念地等。那巴山大峡谷的深沟高岭、莫斯卡土拨鼠的可爱机灵、亚拉雪山的璀璨亮丽、四姑娘山的俊俏迷人、藏寨碉楼的古色古香,至今令人回味无穷;那穿越藏匿深山、半是坎坷、人比“墨石公园”的汗牛路,翻越山路险峻、彩林如画、云天雾海的巴郎山风景线,沿途的景色着实让人陶醉。特别是与老桂他们近5天的结伴同游,从丹巴到小金期间,少了我的租车劳顿,不但圆满完成了我们拟定的景区景点,还增加了新的去处,在此特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关照。美丽的四川,高山大川间无处不飞花,蕴藏着巨大的魔力,吸引着八方游客,我还会再来!------这些都是笔者旅途中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所想,内容详实。如果这篇游记,能够给你带来出游的方便,将是我的最大欣慰和对我的最大奖赏。谢谢阅读,更欢迎点评。QQ:113721778. 布衣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