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9
829
0
15
作者:滢萱
前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杭州市北部,以前是余杭市,2001年2月2日,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撤市设区后,余杭成为大都市杭州的一个新区。其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从余杭境内吴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遗迹的发掘表明,早在7000年~6000年以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彼时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区内景点众多,有良渚文化遗址,良渚博物院,大径山,塘栖古镇等。如此文化厚重之地,一直想去实地探访。7月初,正是这样一个时节,我和小伙伴们准备来一场不一样的自驾之旅。预告片当地概况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杭州市北部,以前是余杭市,2001年2月2日,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撤市设区后,余杭成为大都市杭州的一个新区。其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当地气候】余杭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年平均雨量1150毫米至1550毫米。因境内地形不同,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地理特征】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09′~30°34′、东经119°40′~120°23′,东西长约63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228.23平方公里。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面与海宁市、桐乡市、江干区交界,中部与德清县、拱墅区毗连,西部与安吉县、临安市、富阳市、西湖区相接。【交通方式】余杭穿境而过的两条高速铁路(沪杭高铁、杭宁高铁)及杭州地铁1号线、两条铁路(沪杭、宣杭)、两条国道(G320、G104)、七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杭徽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申嘉沪杭、杭长高速公路、杭州绕城高速公路)、两条主要河流(东苕溪、京杭大运河)和五条省道(S101、S102、S201、S304、S205),把余杭和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紧紧相连。铁路站名 地点 站点性质 交通乔司站 余杭乔司街道 一等站货运乔司编组站 杭州北、临平、南星桥等 一等站货运余杭高铁站 余杭南苑街道 二等站客运地铁地铁1号线、公交763(余杭高铁-余高)、786(区间)(余杭高铁-塘栖站)、761(区间))(余杭高铁-临平北站)、765(余杭高铁-塘湾村)建成运营线路 杭州轨道交通9号线(部分) 48公里 客运中心 余杭临平站备注:目前杭州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与1号线按大交路【湘湖--临平】合并运行。在建线路 杭州轨道交通2号线(西北段) 43.3公里 上城钱江路站 余杭新良路杭州轨道交通5号线 53.4公里 余杭科技岛站 萧山香樟路站杭州轨道交通海宁线 48公里 余杭高铁站 海宁碧云路杭州轨道交通临安线 35公里 余杭绿汀路 临安玲山路规划线路杭州轨道交通3号线 38.4公里 西溪公园 余杭临平藕花洲杭州轨道交通7号线 40.3公里 吴山广场 萧山河庄杭州轨道交通8号线 20.4公里 火车站 大江东新城核心区杭州轨道交通9号线 39.3公里 钱江新城金融城 余杭塘栖杭州轨道交通10号线 20.5公里 黄龙体育中心 余杭仁和杭州轨道交通10号线支线 20.5公里 崇贤农副物流中心 余杭崇贤其他规划外延线路杭州轨道交通桐乡线杭州轨道交通德清线杭州轨道交通安吉线公共交通余杭区均为无人售票车(包括空调车),前门上、后门下。搭乘公交车一定要备足零钱,车上不找零。公共自行车参照杭州市相关规定。汽车余杭汽车客运站杭州临平(长途)汽车北站杭州临平汽车南站余杭区世纪大道余杭汽车站瓶窑汽车站【旅游地图】行程安排及其他Day1:径山-径山古寺Day2:四岭水库-微电影小镇-塘栖古镇-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村【拍摄装备】5D MARK III机身+24-70镜头 , 大疆精灵4pro无人机注意:在其它地方或酒店航拍记得先询问相关人员(目前如果在禁飞区发现乱飞无人机将会被行政拘留,严重的还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图片后期】Lightroom,photoshop【视频后期】Davinci【必备用品】1、运动套装和拍照服饰,晕车的朋友记得带晕车药。2、墨镜,帽子,太阳伞,防晒衣也都是出门必备,除非你不怕被晒黑。3、雨伞和雨衣,因为天气阴晴不定,带着以备不时之需。Day1:径山-径山古寺“在山水之间自由徜徉、在出世入世间自由徘徊。”大径山总旅游区,包含余杭西部径山、黄湖、鸬鸟、百丈4镇,还有瓶窑镇西北部山区和余杭街道西北部的大禹谷,共涉及36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区域总面积381平方公里。以径山为核心的大径山景区,利用“山、水、禅、茶”四大元素,打造双溪集镇、径山寺区域成为集养生、修学、参茶、茶艺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禅茶第一镇,构筑“山谷缓坡、竹茶田园、溪河人家”整体画廊意境的“一廊两心双线”。要想完全体验大径山的美,租车自驾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从南京坐高铁到杭州东站,然后在租车点租了车。从杭州东到径山大概车程1个小时左右,要想尽量不堵车,建议走高速去径山。收费大约20元。到了径山的波罗蜜民宿大概已经下午4点多。我们迅速的办理了入住,然后驱车准备游览大径山。从民宿开车大约不到5分钟,我们经过了径山古道。历史上,吴越王钱镠、北宋徽宗、南宋高宗和孝宗等皇帝都曾在径山留下足迹,“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鞍玉蹬相回旋。”苏轼也曾为它挥毫赋诗。首先看到的是四个石刻大字“径山古道”,旁边一条红板石铺砌的石路,就是径山古道。据考证,最早的径山古道是自然山体石路,斜坡形,实在陡的地方,才铺台阶。2007年开始,余杭区对古道作了修复,为延续古道自然野趣,特别选用了当地石材红板石。循古道上山,一路蜿蜒,四周幽静,偶有鸟鸣声,风过处,竹叶婆娑。山峦重叠,云雾缭绕。沿途经进善亭、钱王弹岩、半山亭、茶园休息区、茗品居、佛圣水、老鼠岩、望江亭、十八罗汉台、东坡洗砚池、道渊亭等景观,约40分钟后,即可到达径山寺,特别提醒一句,红板石山路,雨天有些滑。古道两边,绿油油的茶树深深浅浅,每年4月,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体味径山茶文化。因为天气不好,天色很早就已经黑了,我们继续向前游览。不一会来到一座水库。这个地方以前叫龙潭。现在变成了龙潭水库。以前有瀑布和庙宇,后来因为建设水库,这些遗址都被淹没了。现在还专门建设了龙潭驿,供游人休息和欣赏周围美景。对面的山上种植着茶树,当地的村民正在那里劳动。沿途的山路蜿蜒曲折,景色宜人。下一站,我们来到了径山客。这是一栋徽派建筑。我们来的时候,可能已经下班了,大门紧锁。从侧门绕过去来到正门,豁然开朗,大门的门头写着径山客历史名人馆。历代很多名人都与径山有渊源,像陆、苏东坡、林语堂等正门的对面是一L型曲廊。亭下树立的是余杭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碑。径山客历史名人纪念馆周围环境优美,流水从门前流过,别有一番风味。路边的石榴树已经长满了诱人的小石榴。喜欢开车走在林荫道上,享受那份清闲和宁静。更喜欢清风之中,徜徉在绿影婆娑的小径,任思绪一如蜿蜒无尽的小路,曲折伸向远方。漫步走在绿意浓浓的夏季,目之所及,一篇无尽绵延的翠色散文,阅读季节,每一段落都有精彩。不一会,就来到了博阅江南,它位于长乐林场附近的一个林道边,是一家以“音乐”为主题的餐厅。附近峰峦挺秀,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民宿的主人想从音乐的角度来打开众人记忆中尘封的往事...... 每一个歌曲名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你喜欢老故事,喜欢讲故事,一定要到这里来。经典歌曲的背后尽是回忆与留念。 随着心中的歌声看着全透明的落地窗,能更真切地听到鸟叫。天气好的时候,倚窗听风听雨听鸟啼,听大自然美妙的乐章...... 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当你聆听到一声鸟鸣、一声蛙叫、一阵风声、你的心也一定会被融入这美好的大自然吧。这里也是拍摄小清新照片的理想场所。很有设计感的围墙。离开博阅江南,沿途的路上有一洼池塘,现在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把湖面盖的严严实实的。在去径山古寺的路上,山雨欲来,云雾缭绕在山腰,格外美丽。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把湖面盖的严严实实的。远远的南岭,像云烟似的.贴在蓝色的天边。连绵起伏的峰峦,好像一大群牲口.沉浸在黄澄澄的晓雾里。影影绰绰的群山就像是一个睡意未消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去往径山古寺的路蜿蜒曲折,好在很宽,不会有驾驶危险。走过这玩玩的山路,眼前的视线开阔了,绿色也渐渐浓郁了,薄雾包裹着去的路,一种仙境中行走的感觉。快到径山古寺是,一个大S弯边,铁制的佛教画像和古径山市的全貌图镶嵌在山崖上。山路越来越陡,公路越来约弯,这时开车要格外小心了。沿途停下车,远望群山,只看见重重叠叠的远山次第向天边延伸过去,近处清晰可辨,远方渐渐模糊起来,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处。山与山之间,是一层浓而厚的云雾,只见山头,不见山脚。路边禅意满满的候车牌。除了开车,你也可以从登山道上山。山间的黄昏,来得那样迅速,那样了无声息,恍惚行走间,漫山雨雾紧随身后,一路追笼上来,不知不觉,松也肃穆,石也黯淡,影也婆娑。置身山顶开阔处,不辨星光,雨雾氤氲,挟裹了远山近岭,风轻轻拂过松林,如隐隐的涛声。脚下秋虫呢喃,不知名的鸟儿,偶尔在林间高声说着什么,潮湿的夜幕,就像墨汁一样浓。路边的观景台旁,有个让游人休息的亭子,设计的很有感觉。山依偎着水,水映照着山,静静的和谐,淡淡的孤寂。闲散的心境一如人生,慢慢的把岁月怀念,静静如水,淡淡如山。雨后的水滴停留在驿站的毛毡上,很好看的感觉。再往前开不到5分钟,就来到了径山古寺,创建于唐代的"径山寺",与杭州的灵隐寺、净慈寺,宁波的天童寺、育王寺,并称为"禅院五山"。主要景点有:松源天风、 灵岩喝石、吊桥溪歌、龙鼻喷泉、龙呤垂钓等。古迹有唐代龙井、宋代御碑、元代古塔、明代铜钟、陆羽泉等。提到径山,就不得不说发源于径山、经由日本僧侣传到日本并发扬光大的茶道。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径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这才有了现在日本兴盛不衰的茶道文化。创建于唐代的"径山寺",寺内僧众1700余人,禅房360间。它与杭州的灵隐寺、净慈寺,宁波的天童寺、育王寺,并称为"禅院五山"。径山寺遗址内,尚存宋孝宗所书的寺碑、"三圣"铁佛和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钟以及钟楼,还有寺碑记、元鼎等文物。现已重建殿宇。径山峰峦挺秀,风景秀丽。苏东坡曾四上径山,现存"东坡洗砚池"遗址。相传法钦和尚来此结茅传教,被赐封为“国一禅师”;径山至南宋, 宋孝宗亲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嘉定间又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鼎盛时,殿宇楼阁林立,僧众达3千,被誉为“东南第一禅寺”。主要景点有:松源天风、 灵岩喝石、吊桥溪歌、龙鼻喷泉、龙呤垂钓等。古迹有唐代龙井、宋代御碑、元代古塔、明代铜钟、陆羽泉等。陆羽泉又称陆家井,位于双溪凉亭头,井深不盈尺,大旱不湄,相传为陆羽汲泉烹茗之处。陆羽曾一度在此撰写《茶经》。寺殿由于战乱和失修,原有建筑基本无存,现仅剩钟楼一座,内悬明永乐元年大钟一口,宋代铁佛三尊,元至正年山历代祖师碑一块。唐天宝四年(745),法钦禅师至径山结庵。大历三年(768),代宗下诏建径山寺。南宋时孝宗亲书“径山兴圣万寿禅寺”额。径山寺原属“牛头派”,建炎四年(1130)兴“临济宗”,道誉日隆,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五山即径山、灵隐、净慈、天童、阿育王五大丛林),日本名僧俊芿、圆尔辨圆、无本觉心、南浦昭明等先后来寺学禅,一住数年。回国后传临济宗法,并将种制茶技术和茶宴仪式传回日本。茶宴后发展为日本茶道。又传回纺织、制药丸、打麦面、做豆腐、制酱等法。径山禅寺法师亦有多人赴日本传教。元明间日僧谒径山者相继不断。在中日佛教乃至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径山寺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中后期,日本僧人圆尔辨圆(谥号圣一国师)、南浦昭明(谥号元通大应国师)先后在径山寺从无准师范、虚堂智愚学习禅法,回国后辗转各地弘扬禅教。同时,他们带回中国茶典籍及径山茶具,从而将径山茶宴暨中国禅院茶礼系统地传入日本并逐渐演化为“日本茶道”,成为日本幕府和高层社会的仪节。因此,径山不仅作为临济宗的祖庭道场,也做为日本茶道的起源地,在日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茶道中人慕名来到径山寺,一偿“寻根”的心愿。第二天一早,我们从民宿退房,向着四岭水库出发。径山景区以径山寺为中心,农家乐旅馆和休闲中心有100余家。径山·山沟沟国家森林公园初步规划范围58平方公里,以漕雅公路为轴线,四岭水库为中心,上溯山沟沟生态景区,下达双溪漂流景区,西抵径山禅茶文化景区。在去四岭水库的沿途的路边陈列着当地的一些著名的古典书籍。《径山藏》的刊刻发起于明万历七年(1579),由紫柏、密藏、袁了凡等带领,历经种种磨难,终于雍正元年(1723),正藏、续藏、又续藏全部刊竣,历时近145年。它是明代后期刊刻的一部私版大藏经,也是我国编纂的大藏经中收录内容最多的一版,共计收录典籍2191部。它是一部掺杂各种藏外版佛书的百衲本大藏经;也是我国第一部方册装大藏经,故此也称其为“方册藏”,分为正藏、续藏、又续藏三个部分,共352函,约12610卷,其中正藏部分完全依照《北藏》编次,末尾兼收《南藏》独有的几种,大体分为大乘五大部经等9个门类,1654种,210函,约6930卷;续藏部分收藏外典籍248种,95函,约3800卷;又续藏部分收藏外典籍318种,47函,约1880卷。《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茶经》有一部分就是陆羽在径山完成的!苏东坡两度出任杭州,前后大约5年。从时间来说不算很长。然而他在任期间,体查民生疾苦,带领百姓疏浚西湖、修筑苏堤;清淤治河、防治水患;挖井引水、为民解决饮用咸水之苦。他走遍了杭州的山山水水,直到现在杭州城还烙印着他的足迹。苏东坡早就听说了径山的名气,一直都想去看看。一天,苏东坡到径山寺游逛。方丈看他穿着平常,以为只是寻常的香客,不以为然,只是淡淡地说:“坐。”随后转身对小和尚喊:“茶。”于是小和尚端上一杯普通的茶。寒暄后,方丈感觉来者谈吐不俗,气度非凡,便改口“请坐!”,并喊小和尚“敬茶!”。又经过一番深谈,当方丈得知来者是大诗人苏东坡时,便情不自禁地说:“请上坐!”接着喊小和尚“敬香茶!”,还准备笔墨纸砚,请求苏东坡赐对联。东坡先生思考片刻,提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完对联,顿时满脸通红,羞愧难当。车行大约10分钟,便来到了四岭水库。四岭水库位于太湖流域东苕溪水系北苕溪支流太平溪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是杭嘉湖流域治理规划的骨干工程之一,为全国重要防洪中型水库。坝址位于余杭区西部径山镇四岭村境内,水库北靠老鹰山,东依白象山,西从横山,一道84米高202米长的主坝连接白象山和横山,另一道高80米长101米的副坝横亘在老鹰和白象两山之间。主要枢纽建筑物由拦河大坝(主坝)、副坝(溢洪道)、泄洪放空洞、水电站、泄洪河道等五部分组成。我们要看到四岭水库的全貌,必须驱车到山顶上。看着大水库,我在心里感叹道,真是一望无际,我被壮观的大水库所吸引!水库的湖面仿佛一面明镜,在阳光的照耀下,无数水粒,玲珑剔透闪闪发光,刺得眼睛直发痛。湖底可见绿绿的一片正是绿苔,真相是一个个湖底清洁员,把这湖面清理的干干静静,一尘不染。水库四周是连绵不断的群山,时而从远处传来几声鸟的鸣叫让水库显得更加幽静,鱼儿在水中欢快得游动,给水库增添了一份生机。四岭湖景区北部山顶,沿着盘山公路迂回而上,距其100米处有同安顶。同安寺位于同安顶海拔233米处。这条通往同安寺的盘山公路,堪比秋名山公路,可谓是“九曲十八弯”,对开车人来说是不小的考验。据寺院主持释本定法师介绍系北宋时期建造。后被损毁,现已重修天王殿,大雄宝殿正在修建中。现天王殿长12.60米,宽8.40米。同安寺系临济宗禅寺,寺后遗留有四尊佛像舍利塔,两尊属宋代,两尊属清代,塔高2米。天王殿门左侧有一宋代石缸,内径0.69×0.59米,外径0.9×0.8米,高0.6米,系一整体岩石凿成。寺门前有放生池、方竹及一株三百余年的桂花树。寺门前一百米处有一高为30米的巨大石壁,站在此处可鸟瞰四岭水库。我们去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来烧香拜佛的人很少。寺庙有点破败。不过山顶上的景色非常棒!有机会可以再来欣赏一番!在下山的路旁有好多让自驾的人休息的驿站,很有特色。车继续向前开,离水库大概5公里左右有一个径山微电影小镇。我们决定去一探究竟!径山微电影小镇以微电影基地、微电影旅游两大模块组成,项目主体建设于双溪漂流景区内,并依托整个大径山区域优越的、原生态的山水风光为自然资源。小镇以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制作为核心,融节庆会展、大型活动、旅游休闲、娱乐运动等为一体,充分利用微电影创作门槛低、参与人群广、娱乐大众的特点,将微电影与径山的人文风光有机结合,打造中国首个微电影小镇径山微电影小镇以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膜结构会展场地——主会场为中心,建筑以钢柱为支架,以膜结构材料为顶篷,通过独有的线条,优美的曲面造型,呈现出了简洁、明快、刚与柔、力与美的完美组合,让人耳目一新。主会场周边参差有序地散布着20多幢独具特色的集装箱体验式工作室和客房,优雅,新颖,整片建筑依山傍水,绿树参差,可谓刚柔相济,情景交融。这里是,不同情绪的音乐的表达这里是,不同风格影像呈现的现场这里是,中国唯一的户外音乐与电影完美结合的天堂径山微电影小镇,是音乐营销、城市营销的现场径山微电影小镇,是中国最具青春和自由气质的户外音乐活动径山微电影小镇,吸引精英汇聚、共享音乐现场自由的空间,通过音乐认识朋友,不仅仅是单向的去收听,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方式径山微电影怿曼酒店位于微电影小镇内。径山微电影小镇利用创意集装箱进行搭建,创造一个个性化的居住空间,既保持了自然的原始风貌,又通过现代化的建筑提升文化感和时代感,给消费者带来别样的住宿体验。小镇一期共有集装箱60栋,设有51套客房。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可以拍出美爆的小清新图片!塘栖古镇,位于杭州市北部,与湖州市的德清县接壤,距市区中心约20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临平约13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塘栖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枇杷之乡”。我们中午赶到了塘栖古镇,这个景点不收门票,我们附近停车场停了车,直接沿着林荫道进入景区。塘栖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贾云集,蔚成大镇,明清时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书香传世;塘栖,文物遗产众多,广济长桥、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栖溪讲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庙……默默向人们细述当年风采;塘栖,人杰地灵,物产丰盛,枇杷名扬天下,丝绸香飘海外,自古就是贡品。虽然历经岁月沧桑,失去了“三十六爿桥”、“七十二条半弄”的风貌,但是她的魂和根还在,并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据现存的史籍记载,早在北宋以前,塘栖仅仅只是一个小小的打渔村,渔民们三三两两在此散居,在此晒网休息。直到元朝张士诚拓宽了官塘运河以后,人们沿塘而栖,小镇才初现雏形。到了明代弘治年间,广济桥的构筑使镇区两岸连成一片,这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广济长桥俗称长桥。始建于唐,明弘治二年(1489年)重建,清康熙间修缮。南北向,横跨古运河。塘栖在旧时称作唐栖,并有着众多的别称,这些别称大都散见于文人雅士所留下的书画题咏诗词唱和之中,共有栖水、栖溪、溪西、武店、武水等名,其中以栖水、栖溪最为常见。郭璞古井位于广济桥南岸,距广济桥不远。相传,此井系东晋文学家郭璞所建。郭璞精通阴阳八卦,井址选中了地下水脉,水位竟高出塘河水位约六尺,其味甘冽冠于诸井。据光绪《塘栖镇志》记载:康熙己巳年,玄烨帝南巡,驻骅镇西,汲此井以供茶水。乾隆年间,里人卓晁书“郭璞井”额于上。道光年间重修,里人徐晟镌“汲古”两字于砖嵌诸壁。后因年久失修,匾石俱废,后人均以为是普通水井。江南的许多古镇,你别看它貌不惊人,它或许就育过一代名震寰宇的文人墨客,一派流芳百世的学者教授。你看,古镇的四周是一带萦纡的清流,一马平川的平原,就凸现出这么一个恬静的处所……这是一座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古镇,我们时常会被一些细小的柔情与感动潜入心底,忘了自己其实也只是小城的过客。有一天从哪里来,就要回到哪里去,短短数十载的光阴,不过是跟岁月借了个躯壳,唯有灵魂可以自由带走。青石铺就的长巷,飘散着古镇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夜幕降临的塘栖,河两岸灯笼四张,柔和的红光衬得古镇如梦似幻,一艘缓缓游走在河面的手摇船上传来美妙动听的江南丝竹,古镇风韵直让游客醉倒.每到夜晚,游人如织,饱览着塘栖古镇的夜景.夜晚给塘栖添了一份灯火的光亮,才使我真正看清了她俊美的面庞。行舟河上,赏着夜晚的塘栖,只见岸上是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大红灯笼高挂在每个店家前,烛光在河水中倒映着,随着水波荡漾闪烁着,与湖中的几点星火交相辉映,恍若连成了一条灿烂的星河。转眼望去,碧空苍穹下,星星在对我微笑。清秀淡雅的月光勾画出西塘小镇的安逸。我陶醉地依偎在夜幕之中……因为是夜晚了,塘栖古镇里的红灯笼在家家户户都亮了起来,红色的灯笼倒映在了水面上,非常的温馨。一盏盏红灯笼,像塘栖的眼睛,把整个古镇给照亮了.游人们悠闲地坐在小河边的石板地上,他们点了许多美味的菜肴,正在享受山珍海味.有的一边欣赏塘栖夜晚的风景,一边吃饭喝酒。河里的倒影和半圆的桥洞连起来好像一个几个大月亮似的,如梦如幻!天色渐渐暗去,塘栖的夜晚似城市般的灯火通明,明亮的灯光在隐约中闪烁,仿佛在述说着古老的故事。我们也好似进入了时空隧道,感受着它的千年沧桑……良渚博物院,其前身是良渚文化博物馆,位于余杭区良渚镇美丽洲公园,新展览馆在2005年3月动工建设,2008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一座良渚文化专题类的考古学文化博物院。博物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4000多平方米,内设3个常规展厅、1个临时展厅以及文物专用库房和为公众开放的休闲场所等功能区块。良渚博物馆建筑,以“一把玉锥散落地面”为设计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个长条形建筑组成,被称为“收藏珍宝的盒子”。整个建筑凸显简约、粗犷、厚重、大气的特征,注重景观与自然的结合,在依山傍水、野草凄凄的景致中,置于蓝天白云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和。良渚博物院的建筑设计出自英国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之手,外观粗犷、大气,灰白色墙面没有任何装饰,显得简洁而流畅,与周围悠悠小河青青草坪的美丽洲公园相映成趣。建筑外墙全部用黄洞石砌成,远看犹如玉质般浑然一体。院内穿插设计了三个天井式主题庭院,运用中国园林建筑的元素,点缀美人靠等建筑小品。良渚博物馆基本展览总主题为“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突出展示良渚文明在中国和世界同类或同时期文明中的地位。展览设计理念是:雍容华贵、高雅亲和。展览力求创新陈列理念、合理运用先进的展示方法和手段,努力化解良渚文化的专业元素,使博物院成为一座可观、可学、可触、可玩的平民化博物馆。在三个相互联系又独立的展厅中,分别陈列“发现求真”、“良渚古国”和“良渚文明”三大内容,另外在第一展厅和第三展厅中分隔出前厅和尾厅,作为导引和结束。良渚文化是虞朝文化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华夏文明早期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瓶窑镇。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虞朝子民聚居的地方。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部分文物介绍:瑶山M7:34玉琮:高4.4、射径7.5、孔径6.4厘米 。有大块的红褐色瑕斑。中空矮柱状体,内孔壁略弧凸,外表呈弧边方形。4个角的凸块以转角为中轴,琢刻神兽纹。每个凸面仅刻一组纹饰。顶端饰2组弦纹带,象征羽冠,眼眶凸起呈椭圆形,两眼间有扇面形的额,鼻扁宽并前突。图纹左右下角均刻弧线,意为脸庞。在良渚文化玉器中,玉琮的地位最为突出。玉琮作四方柱形,中间有圆孔,外周有饰纹。《周礼》中记载玉琮是祭地之器。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故玉琮被列入中国传统的玉礼器“六器”之一。良渚文化玉琮出现最晚,但数量最多,器型最大,形式多样,几乎每件都有纹饰,制作极为精美,为迄今所知新石器时代玉琮中形式最全、工艺最精湛的作品。此外玉串饰组合也很丰富,造型新颖别致。一般由玉管串成,玉璜为坠,上饰神徽图案,显然是高等级的装饰品,其主人应是氏族的首领或贵族,还有一种奇特的玉冠状器,形似神人纹头上的羽冠,下端有榫和穿孔,有的饰神人纹,也应属于图腾或宗教意义的礼器。原料之谜良渚文化的玉矿在哪里?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种类数量非常多,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甚至提出了“玉器时代”说,以诠释玉器在中国古史分期上的重要地位。玉器的数量多,说明良渚时期玉料的用量很大,要有丰富的玉矿来供给。在良渚文化范围内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现良渚时期的玉矿,有人就认为良渚玉料是从盛产玉的辽宁或新疆辗转运来。这个观点显然很难站得住脚,想象一下,在史前古社会,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运载工具、交通工具简陋,良渚人如何能够从那么遥远的东北、西北,穿过无路的荒野莽林、高山大川把玉料运至东南的良渚文化圈内?天上不可能掉下玉石来,所以有的专家执着地认为,在良渚文化的区域里尤其是在良渚遗址群内的天目山余脉,一定存放着被人们遗忘了的古代玉石矿藏。文化可能消失,但是先民开采的古玉矿藏却应该是永恒存在的。“良与渚的组合,即是美好的水中之小洲!如一首优美的诗,似一幅清丽的画…… 也许是因了她的美好,才逗引史前时代的先民们在这里落脚;也许是因了先民们的耕耘开拓,才使这儿有这么美好!”余杭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随着这两天的游览,更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家,旅游达人,出版随笔《旅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新浪微博:滢萱yingxuan微信公众号:yingxuan320个人微信:dijiayi320如有关于旅行上的问题,随时留言给我。我平日比较忙,不可能及时回复,但只要有空,一定会回复大家。如果没有问题,也欢迎大家关注,但请不要一再私信我聊天,谢谢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