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7
382
1
12
作者:qjluo
前言这并不是一般的游记,是我给豆豆小朋友写的系列游记的其中一篇。不同于之前写到具体旅游景点的游记,这次写的是豆豆小朋友从小到大历次回江西探亲的回忆。旅游是生活的一部分,探亲也是,都是我们对过去回忆的一部分。豆豆爸,也就是我,是一位从小在赣北农村长大的农村学子,家在长江中间的一座岛上。2020年暑期,因为大洪水,包括央视等众多媒体屡次报道了这座岛抗洪抢险的事件。从小到大,每年汛期的危情一直是这座岛面对的最大危险,豆豆爸5岁时,这座岛曾被淹没,豆豆爸被寄居在姑婆家好几个月。豆豆爸可能是比较幸运的学子,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来到了上海,在当时最顶级的医科大学之一读书,并从此扎根于上海。并随着这个城市的发展,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和自己的事业。可惜,改变的更多只是自己,对父母更多的只是一些经济上的帮助。勤劳的父母仍旧更愿意待在自己熟悉的乡村,更愿意带着自己待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中。我的父母是60年代因为避灾来这座与安徽接壤的江西小乡村的。虽然离安徽只是几公里距离,但是在那个饥饿的时代,这几公里可能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每年寒假或者暑假,当有时间时,我都会带豆豆去探望父母。但是因为疫情,以及小朋友需要上课外辅导班的原因,最近两年豆豆小朋友都未能回去探亲。因此下面记录的是之前的十年的探亲之旅。2010年2月,第一次探亲之旅豆豆是2008年1月出生的小猪尾巴,满月后便被外婆带回无锡,在无锡生活到两年多,直到2岁半时回上海开始上托班。豆豆妈在无锡带豆豆到满半岁,之后回上海上班。在那之后,我和豆豆妈每周去无锡探望小豆。为了方便,我们2019年买了我们的第一辆车。豆豆的第一次去江西的探亲之旅,在我们买车后4个月。在那之前,因为春运期间火车票太难以买到,尤其是回上海的车票;加上带孩子不方便,所以没有能带豆豆回去。带豆豆第一次回去,那次真下着大雪,全程的高速上都积了厚厚一层雪,每根车道上都只有前面车子轮胎留下的两行印迹。高速的限速标志都提示限速20码。一些车为了超速不被拍下来,会在车牌那插一张光盘。豆豆爸不屑于这样做,但是如果真的按20码开,中途一直不休息的话也得近30小时才能开到家。于是只能有限速摄像头的开慢些,在其它地方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稍微快些,尽量少进行变道等。经过十来个小时,终于到家。豆豆和哥哥姐姐,我大哥二哥的小孩。小朋友总是能很快玩到一起,而且是哥哥姐姐照顾着他。大哥一家。那时候大哥大嫂还在家里种十几亩地,非常辛苦。二哥一家。我的父母。难得全家在一起,在二哥家房子前拍了第一次全家福。不管生活是否困难,任何时候都得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在江心岛上,风吹过来几乎没有阻挡,所以冬天风很大,比较冷。小朋友那时还是整天迷着巧虎节目。屋后的菜园,远处的乡村。因为在农村没啥前途,大多数青壮年都离开家乡,去大城市谋取出路。每年也就是过年这个时节,这个乡村才会充满人气。随着元宵节结束,又会恢复只有老人和留守小孩的寂寥。门口的马路。豆豆爸小的时候,路两边全是很高的梧桐树,即使夏天,路上也很阴凉。前几年不知何缘故,全部锯掉当木材卖了,种上了白桦树。父母住在老房子了。可能因为这边房子有太多留恋的东西,比如我的小哥就是在这个房子里离开人世的。因为各种原因,父母不愿意离开这个房子居住。83年时,一场洪水淹没了这座岛。现在看到的瓦房是当时的灾民安置房。据说本来是要做成平房的,但是因为贪腐,费用被截留了。八十年代,农村曾有一些干部离家出走,再也没有下文,有人说投江自杀了,不得而知。很多细节,都是道听途说,真实情况并无从知晓。豆豆小朋友第一次来这边,对很多东西都很好奇。领居家的小土狗。那时候,“拔萝卜”是小豆最喜欢的儿歌之一,来这边自然少不了实践一番。太大了,在哥哥帮助下才成功的。这个岛的农民,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种棉花的间隙事件会种上油菜和小麦。这几年,对棉花的经营放开了,允许民营资本介入。在此之前,棉花的交易是国家严格管制的,只能卖给农场的轧花厂。会有担任QC职能的棉检人员负责进行棉花等级的评定,不同等级收购价格差别较大。豆豆爸小学一年级到初三毕业,平时放学后或者周末在家,都是需要干农活的。捡拾棉花时,需要将装棉花的袋子束在腰间,将捡拾的棉花放到袋子中。棉花的花期较长,需要捡拾几个月。冬天时,棉花壳的尖尖头划在脸上或者手上,都会留下很长的印记,非常的疼。临近春节时,父母会做些腌货,包括自家养的鸡鸭,买的猪肉和鱼肉等。以前养猪的比较多,后来因为人少加上其它一些因素,养猪的人已经很少了。前面邻居家的厨房。这边还没限制烧柴火,所以土灶还是有的。但是电饭煲和煤气灶已经越来越普及了。年轻人可能更多使用煤气灶了。小朋友昨天拔萝卜还没尽兴,今天继续拔。和哥哥姐姐一起玩。姐姐比豆豆大十几岁,当时已经读高中了。农家,自己做的香肠,聚在一起玩耍的一群小狗。在爷爷奶奶家玩了几天,到了需要回上海的时间了。清晨,长江上的日出。清晨的码头,等待摆渡的车辆队伍,收摊在江边的渔船。冬天的长江水,比较干净。豆豆爸小时候,每次乘渡船时,船边会不时的跑过来几只江豚,当地人叫做江猪。江豚活动时,只有黑黑的脊背露在水面上,所以我从没看过江豚的全貌。当地传说江豚熬得油对烫伤效果非常好,不过我从没见到有人用过。后来因为三峡工程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最近的十多年再也没见多江豚了。江对面是马当,一座赣北小镇。这座山叫马当矶,看似普通,却并非一处寻常之处。因为豆豆爸故乡所在的这座江心小岛的缘故,长江在这段的江面变得很窄,所有长江上面的船都在马当矶所设炮台的射程范围内,因为这是一处天险。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曾在此设三座炮台。至今山上还有国民党军队建设的窑洞,豆豆爸小的时候春游时,山顶时还有战壕。当时国民党在马当矶这段的长江中沉了很多船并布下很多水雷,希望能阻挡日军进犯武汉。可惜拥有这样一处天堑,却因为当时负责的国民党军队指挥官的昏庸无能,轻易被日军攻破了,当然那个时代武器的代差也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感谢现在这个时代,让我们享有和平的环境,其实得来不易,更需好好珍惜。上海很靠市中心的一条不小的马路,就是以这个镇命名的。这是豆豆爷爷奶奶养的鸡。为了让孙子能吃的好些,我的爸爸硬要我带上。除了这个鸡,应该还有一只鸭。这张照片拍摄于豆豆外公外婆家门口。2011年1月,第二次探亲之旅这次,豆豆和跟着爸爸妈妈去江西爷爷奶奶家过年。车上,三岁的小豆豆正在研究地图,当然实际上是看不懂的,虽然看起来像是回事。不同于之前一年,这次回去路上总体上天气不错。只是在常州茅山那段遇到浓雾,事故很多。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抵达马当。码头靠灯塔附近,正在进行设施建设。等待车渡过来。江的那边,就是我的故乡。到爷爷奶奶家了。奶奶见到小孙子,非常高兴。之前几个月,奶奶因为食管癌,在上海做了手术。好在发现的比较早,手术也比较顺利,恢复的还不错。那次为了接豆豆奶奶来上海做手术,我连夜开回家,之后晚上睡了不到一个小时(那天太热了,又没有电风扇,晚上翻来覆去没睡着),又接着开回上海。回来的路上,一直掐自己的大腿,避免自己睡着。遇到有人家杀年猪。在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豆豆爸眼里,杀年猪才有那种浓浓的年味。可能城市长大的孩子会觉得难以接受,会觉得血腥。豆豆和哥哥在老屋的屋顶上玩。虽然长大了一岁,在读托班的豆豆小朋友还是非常喜欢拔萝卜。拔胡萝卜。对卷心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废弃的猪棚。这个是豆豆爸小的时候,村集体修的猪棚,每户分一个。我小的时候,经常需要早上和晚上拎一桶猪食来喂猪。猪食一般是剩的饭菜,加一些蔬菜以及稻糠或者麦麸。养的猪一般是家里办大事时用,或者过年时吃。一般会卖一些,但是认为好的东西,都是会留给自己家,送给一些亲友,不对外出售的。爷爷奶奶养的鸡和鸭。养这些,主要是给孩子吃,他们自己往往是不太舍得吃的。因为这些鸡鸭需要每天喂食和喂水,一旦养上,就难以脱手离开,所以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出长途去玩,除非家里能有人顶替照顾。小朋友没事时会在床上看巧虎。在吃零食。不知何故,被妈妈训了一顿,委屈的哭起来。不知在哪拔了一棵小树苗,和哥哥们一起摆弄棉花的秸秆。摆弄从上海带过来的托马斯玩具。到镇上,坐最喜欢坐的摇摇车。见到萝卜,就想拔。在老屋门前及台阶上自娱自乐。这点有点像我,我还记得儿时一个人拿块砖头在沙子上推来推去,滴滴叭叭的,能玩上很长时间。那时还穿着开裆裤,时间久了,会被蚂蚁夹着屁股,还是挺疼的。被妈妈扛着,从二伯家返回爷爷奶奶家。路边,用于包粽子的植物。时至今日,豆豆爷爷奶奶所在的农场都像是一个研究机构。历史上,曾经确实是的,后来因为一些历史原因,蜕变了成了一般意义的农村。但是正因为有这样的一段历史,若干年前农场里面的退休人员享受到了事业单位的一些退休补贴。所以,生活的比纯粹的农村会好一些,虽然也就是每月几百元和几十元的差别。豆豆爸小时候,政府的这个院子是没有围墙的。那时候夏天经常会放露天电影,傍晚会有广播预报。晚饭后小朋友早早的拿着板凳去占个有利位置。偶然也有邻村的人过来蹭电影看,年少气盛的小伙子会和邻村的小伙子们打群架。记得有次放的是画皮,比较恐怖的内容,很多小伙伴挺长时间不敢一个人走路。印象中,小时候的夏天是非常热的。而政府的房子很高大并且通风。所以我们会带个蛇皮袋睡在政府那栋楼的地面上。里面的几栋楼已经很多年了,估计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83年大洪水时也安然无恙,那时大部分房子都倒了。看两个哥哥做寒假作业。被两个哥哥架起来玩。因为豆豆太重了,两个哥哥显然很吃力。爬到屋顶去玩。奶奶晒的炸生腐(豆腐泡)。后面有个邻居把他们家养的狗杀了,过年用,正在剥皮。(注:以下图片可能会引起部分人不适,请谨慎观看)豆豆爸小时候家里也养狗,几乎每年都养,但是从来不舍得杀了吃。但是几乎每只都是冬天时被别人家杀了。有时候知道就是本农场的人干的,我爸会到那人家去骂。但是于事无补,都无法挽回那些很可爱的狗的生命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也是豆豆爸小时候经常去走的路,除了去干农活,不少时候也是为了去河边游泳或者钓鱼,或者去别人家的菜园里摘几个瓜吃,当然会是招人骂的,被父母知道还可能挨一顿打。战斗?小哥哥显然是战败者,盟军干倒法西斯的感觉。买了些焰火,可以晚上放。奶奶晾晒的年货。有油炸的糯米圆子、炸的豆腐干,白色的是邻居送的山粉。所谓山粉就是洗出来的红薯淀粉。和哥哥一起玩打地鼠。不知是受了什么委屈。回去睡觉去了。睡觉时,玩具枪也要放在身边。爷爷奶奶在准备除夕的年夜饭。用的是老的灶台,因为没有排风扇,所以烟气很大。豆豆的二婶在帮忙切配。虽然老房子是最破败的,但是因为历史最久,有着我们太多的回忆,所以我每次回家都更情愿在老房子中吃饭。烧纸给祖先,请祖先过来吃饭。可能因为我是无神论者,这些对我主要也就是一种仪式感。我自己小家过年时,我从不弄这些。普通农家的年夜饭。不管之前一年过得如何,都会期盼着来年更好。父亲有过两次中风,母亲有过一次食管癌手术,对我来说,最希望的就是父母能够健康和长寿。父母一辈子勤俭持家,共养了5个孩子,其中2个孩子夭折,剩下的三个孩子现在都已经成家,并各自有了自己的下一代。虽然其中很多年,这个家庭都很困顿,但这么多年都挺过来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很成功和负责任的父母了。现在,他们依旧很勤俭,情愿住在旧房子,很多时候新衣服也不舍的穿。吃完饭,焰火走起。除夕的这天夜里,豆豆的二伯和二婶张罗着包了很多饺子。年初一的早晨。豆豆可能还是第一次见到水牛,是一个牛妈妈和她的小宝宝,小牛还很小,还在吃奶的阶段,牛角也只长出了一点点。冬天时节,没有绿色的草,水牛主要吃干的稻草。村里的有对青年夫妇每年会养好几头牛,到过年的时候杀掉。因为是放养并且是吃草的,买的人都说牛肉的味道特别好。豆豆爸读书的学校,由于生源少已经关闭了,有很多年都被这对父母租去养牛了。新年的第一天,天气不错,坐在门口,晒晒太阳,聊聊家常。这片老房子,住的人已经很少了,只有少数不愿离去的老人家。很多年轻人都到县城去买房子了,过年也不回来。毕竟,这个小岛的交通真的不好,真出现危急情况,得不到第一时间的帮助。不像我小时候,每家每户都很多人。这个农村,已经被最近二十年的城市化抽吸干了。很早以前用于晾晒棉花的一些农具,现在已经没啥大用处了。明天我们就将离开江西,回豆豆外婆家那边。晚上,豆豆的大婶过来帮助做些粑粑吃。小朋友在一起玩,拉拉扯扯就很高兴。豆豆的爷爷奶奶在给我们准备带回去的东西。几百个鸡蛋鸭蛋、各种腌货以及活的鸡鸭。年初二的早上,一早踏上归途。还好这天早上没有大雾。车渡在大风大雾大雪时都会停航。别了,我的故乡。2012年4月,第三次探亲之旅这年的五一假期,豆豆的外公外婆计划去江西豆豆爷爷奶奶家去看看。主要是因为豆豆爸爸妈妈结婚时,爷爷奶奶因为身体不好没来参加,豆豆百岁宴时也只是豆豆二伯带奶奶过来参加了。作为亲家,豆豆外公外婆还没去过爷爷奶奶家,也没见过豆豆的爷爷。豆豆的爷爷不愿意远行,一方面是因为家里养了鸡鸭没法走开,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有些自卑,尤其是发生过两次中风后,行走的并不是很方便,外加生活习惯方面。即使在豆豆爸上海的家里,他也显得特别拘束,一点放不开。五一期间之前,我们请了一天假,开启了豆豆的第三趟探亲之旅。马当镇上,售卖的捕黄鳝的笼子。这种笼子里面会装上蚯蚓,一端是个锥形的进口,黄鳝或者鱼进入后是出不来的,L形的另一端是带盖子的端口,打开盖子可以把黄鳝倒出来。这种笼子需要埋在河里水草下面,能捕到活着的黄鳝。豆豆爸小的时候也会捕黄鳝的,但是不是用这种,而是用尼龙线绑一个缝线的针,针头朝内,扎进蚯蚓的体内,然后扔到河里。黄鳝吃好蚯蚓准备离开时,会被针倒刺住。晚上定时去看看有没有捕到黄鳝。有时候抓到的时候黄鳝是活的,更多的时候黄色已经死了或者逃了。那时候夏天一个晚上可以抓1-2斤野生黄鳝,当然晚上有时也会遇到蛇什么的。除了盛夏时的黄鳝,初夏时的青蛙也是小时候经常抓的。那时候自制多节电池的手电筒,配上高功率的灯泡,可以产生很亮的光束。照到青蛙身上时,青蛙会短时间失明,只要动静轻巧,抓住青蛙是很容易的。除了夏天,冬天用气枪打鸟也是已经有趣的事情。树叶落光,用手电很容易发现晚上立在书上的鸟儿。只要不打到树干,即使第一枪失手,你还有机会对着那鸟打第二枪。虽然味道不错,但是那个时候是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的。这些年,发现身边熟悉的东西越来越少时,才发现这些野生动物存在对生态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好好的保护他们。让他们,不至于像江豚那边,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了。马当镇上,有很长历史的老房子,可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渐渐的都要消失了。马当是一座有很多年历史的古镇,始于西汉,开发于西晋。唐时初具雏形,宋元逐渐形成边际贸易集镇,明末清初为解放前的鼎盛时期。镇上,售卖的农具。在镇上吃当地的特色小吃--蒸米粑。彭泽当地人都觉得非常好吃,包括豆豆爸。但是外面过来的人,有些人觉得还不错,有些人并不喜欢,可能口味上的差别。抵达豆豆爷爷奶奶家后的某一天,我带岳父母以及豆豆妈和豆豆去我们彭泽最为出名的景点--龙宫洞去玩。龙宫洞是一座天然行程的溶洞,形成时间历经即使万年。但是这个溶洞被发现还不到五十年历史。豆豆爷爷曾作为最早的一批人,作为职工福利,来过龙宫洞游玩。景区外围。天门。野生的兰花。龙宫洞其实包含好几个洞。很多洞都非常大,有各种各样的钟乳石,在各种射灯的照射下异样美丽。洞的顶端有很多蝙蝠。纵是外面骄阳似火,洞里面都是沁人心脾的凉爽。只是偏潮湿,待久了容易得骨关节炎。各种气室。溶洞形成过程中空气冲击形成的。另一个溶洞中,里面有段全是水,需要乘船摆渡。玩好龙宫洞后,回到江心岛上。哥哥抓了蝴蝶和蜗牛,给小豆玩。小豆很喜欢和两个哥哥一起玩,拉拉扯扯的。这天还有些时间,于是去江边玩。豆豆爸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去江边沙滩上玩。在江边,很容易顺着裂缝,将一大块沙子推到江里去。似乎找到了合适的武器/家伙。各种神功附体。还是来点文艺些的吧。似乎爬树更有趣。没被毛毛虫蛰到之前,这句话似乎是对的。后来发现还是打闹最合适。少了唐僧和白龙马,不然应该可以去取经去了。江边的芦苇。不知谁家养的荷花,里面有很多浮萍。豆豆爸小的时候,家里有段时间养鸭,我需要去池塘捞浮萍给鸭子吃。那口缸边上绿色的植物是新鲜的艾草。端午时间和菖蒲一起挂在门上那种。探亲的时光似乎总是短暂。豆豆小朋友几乎每次都舍不得离开,几乎以泪洗面。2013年2月,第四次探亲之旅这次过年时,正下着大雪。还好我们赶在下雪停船之前到了家,不然可能要滞留在码头好几天了。这一年中,我们完成了房产置换,搬到普陀区西站这边。主要是为了离豆豆妈上班地点近些,另外也是为了豆豆的上学问题。那段时间换了个手机,可能手机本身设置的缘故,拍的照片普遍偏暗。到了爷爷奶奶家,继续和哥哥一起玩。准备吃晚饭。天比较冷,所以主要是吃个暖锅,烫上各种肉菜和蔬菜,人会暖和一些。下雪了,天也很阴。楼顶上这个房子,我生活了好几年。初三时我每天早上和晚上在这个屋顶上背书。那时英语书和语文书我应该都可以倒背了。中考时,600分卷子我考了540分,在全县排四十多名。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前几年小哥得再生障碍性贫血。几乎耗尽了家里的积蓄,但是还未能挽回他的生命;之后家里建房子和大哥结婚,所以外借了很多钱,家里陷入困顿。因此,中考时我报考了中师,也许我本来只是应该是会做一个小学教师的,但是命运往往并不按常理出牌。那年县里为了提高高考成绩,把全县中考前一百多名,不管原先志愿是什么,全部调整为县里的重点班。所以我得以进了县一中重点班,那时我高中第一学期的学费都是借来的。好在三年下来,我以全县第五名的成绩考到了上海医科大学。尽管第一年的学费,同样也是借来的。总的来说,感谢那个时代,还是比较容易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而现在的时代,对于农村的孩子,其实变得更加不容易了。而且,相对城市里重视孩子的教育,现在农村爱读书的孩子却真的不多了,其实是挺可悲的。虽然下雪天很冷,小朋友还是因为能玩雪很开心。自己家做的茶叶蛋。每年正月初一早上必吃的一样东西。年初一也是元旦,一年当中的开始。茶叶蛋也正代表元旦的含义,也表示圆圆满满的祝愿。这次在家停留的时间不长,豆豆爷爷奶奶很早就在准备我们带回上海的东西。家里的各种年货。之前一年,做过几个月的丁香园版主,因为表现比较好,当选了特别优秀的5位版主之一。获得了丁香园颁发的奖品,IPAD一台。不过几乎变成了豆豆的游戏机。自然,豆豆的哥哥也非常喜欢,但肯定不是用在学习用途上。雪下得越来越大了,豆豆和哥哥一起玩雪。太冷了,一起烤火,鞋子估计湿透了。车上积了厚厚一层雪,路上也结冰了。这天的晚上,似乎是在豆豆大伯家,做了很多的饺子。用脸盆装,似乎粗犷了一些哦。从屋檐下弄下来的大冰凌。小朋友玩的饿了,奶奶做的肉汤河粉。除夕这天,终于不再下雪了。今年在豆豆大伯家过年。小朋友在一起打打闹闹。豆豆爷爷帮着烧火。这种事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就在家里做了,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都要在灶底下烧火。这边盛产棉花,所以一般是以棉花的秸秆作为柴火,需要用自己的手和膝盖配合,将秸秆折成合适的长度,塞到灶里烧。当然,烧火也并非一点乐趣没有的,秋冬的时候放几个红薯进去,烤出来还是很好吃的。那种在柴火灰里捂熟的烤红薯味道更佳。很正式的仪式,之前有祭祖过程。不过我并没有参与。厨房间,正在忙活着,做各种各样的菜肴。丰盛的年夜饭。互相致以祝福,希望未来更加美好。晚餐后,放焰火。还是非常欢乐的,只是镇上买的有些焰火,安全性不是很令人放心,隐患不小,以后还是得小心。年初一,天气还不错,继续到江边沙滩上玩玩。江边有非常多的芦苇,目前干枯了。现在比较少了,以前江上会有运芦苇的船,卖到造纸厂作为原料。江边,石头上的小贝壳。应该是夏天时开始有的。停泊在江边的渔船。豆豆妈和豆豆奶奶去后面地里采了很多荠菜。这边虽然很多,但是豆豆爸的印象中,小时候还没有吃荠菜的经历,同样的还有马兰头等野菜。几个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游戏,交流游戏经验。但是,已经到了分别的时刻了。2013年7月,第五次探亲之旅这一年豆豆中班时的暑假,我正好也有些时间,于是带豆豆回家一趟。因为只是我带着豆豆,想着不如就坐火车回去。豆豆小朋友那时候还没做过火车卧铺,所以特别期待。第一次乘长途火车,小朋友非常兴奋。买了两个铺位,但是豆豆小朋友晚上兴奋很难睡着,所以只好陪他睡了一个晚上。火车到九江。然后转车到县城,再转巴士到江对面的马当。抵达马当轮渡码头。现在是丰水季节,江水水位很高,比冬季使能高十来米。江边有一些当地妇女每天会来洗衣服。车渡和客渡。每天来往岛上和马当大概7-8个班次,几乎要一个小时才有一班船。好在通过江心岛的大桥已经列入2020-2035规划,希望能早日建成通车。其实长江这一段,通过江心岛建长江大桥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但是因为江心岛南边是江西,北边是安徽,涉及两个省的事情很多时候都很难办。让事情更加难办的是江西省在马当这个地方建了内陆的三座在建核电站之一的彭泽帽子山核电站,紧挨着下游的安徽,只有几公里距离,这让长江下游安徽省很不爽,凭什么好处一分么得,污染的风险全让我兜进?好在因为福岛核电站事故,内陆上马的三座核电站建设都被暂停了。核电站对于豆豆爷爷奶奶所在的县,确实带来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正面作用,包括提早有了高速公路和铁路。但是对于核电站,尤其是建在内陆的核电站,豆豆爸一直都持有谨慎且不乐观的态度。到家。今年买了图中这个房子给父母,但是父母并不愿意过来住。主要是因为他们住惯了老房子,也是因为这是一层的房子,夏天又有西晒,会非常热。尽管装有空调,但是省吃俭用的老年人不舍的开。哥哥也放假在家。春季和夏季是江心岛最美丽的季节。春天时油菜花开,一片金黄,而小麦则是一片碧绿。最近一些年,岛上已经成为一个看油菜花的热门景点。暑假正是夏季,岛上一片绿色。玉米须胡子,以及和扫帚草的合影。和豆豆一起吃邻居送的西瓜。这边地多,很多人家都种了西瓜。不同于豆豆爸小时候,现在的孩子对地里的西瓜什么的根本不感兴趣。而豆豆爸小时候,孩子多,瓜少,惨遭我们毒手的瓜不在少数。初三暑假曾和几个同学到别人瓜地里去摘西瓜,那时候真是天不怕地不怕,一点也考虑过瓜地里可能有蛇的可能性,以及被抓住一顿打的待遇。给新房子买的灶具,几个小朋友在那自娱自乐。夏天是虫子的季节,自然少不了去抓虫子啦。战利品。在江边的一棵树的树根处,同时抓到了独角仙、知了和若干金龟子。让姐姐教骑自行车。抓土蛤蟆。去政府的院子里玩,爬桂花树。吃的蛋糕,剩余的就当化妆品了。这几位估计鸭神附体了。继续去抓虫子,抓获藏在白杨树缝隙中的锹形虫若干,以及金龟子等。纵然不舍,却也到了说再见的时刻了。2014年1月,第六次探亲之旅这一年继续赶回江西过年,这一次是我带小豆乘火车回去的,豆豆妈因为春假假期要值班的原因未能同行。清晨,在九江汽车站门口吃的早餐,炒粉和稀饭。抵达彭泽汽车站,叫了几份蒸米粑。蒸米粑的皮是用米粉家开水揉面后临时压出来的。县城虽然有不少家在做,但是并不是每家都做的好吃,比如汽车站边上的这一家。早餐店还有别的选择,但是看起来比较一般。临近过年,接上有人开车拖着“菩萨”出去做点生意,这边可能信菩萨的人还是很多的,像我这样啥宗教都不信的并不多。大多数人秉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坐上客渡,过江回家。到家,正赶上邻居家杀年猪。(注:以下图片可能会引起部分人不适,请谨慎观看)农村是有专门杀年猪的屠夫,平时时间还是有自己的职业的,只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忙性质的帮助杀下猪。一般也不会收钱,但是主人家一般会送一些猪肉。杀年猪时,主人家需要用几口锅烧开水,还有找几个人帮助把猪从猪棚捉出来,并且在杀猪时帮忙按住猪。屠夫一般会压着猪脖子,然后一刀在脖子那捅下去。猪血一般要收集的,提前准备好盐水,然后接住杀猪时从脖子那流出的猪血。搅拌均匀后,隔水蒸熟,这便是猪血旺。屠夫需要心理素质好,还得快准狠。碰到杀年猪时,被屠夫捅了好几下,猪还能半小时在那哼哼哈哈吐泡沫的,主人家要不高兴的,放好血的年猪,会被放到一个倒满热水的桶里(杀年猪专用),来回烫,并用刮刀挂去猪毛。在此之前,如果猪比较瘦的话,屠夫会在猪脚那边剪一个口子,并用一个铁棍顺着猪的皮下朝各个方向捅一捅。然后屠夫会朝口子吹起,这样猪的皮下会膨胀起来,这样刮毛会方便很多。当然那个口子是需要绑起来的,不然不就白吹了。刮开洗净,白白嫩嫩。感觉是吃唐僧肉的前奏。工具上场,有十八般武器的架势。砍下猪头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个时候是需要放鞭炮的。具体原因不太清楚,可能还祭祖时会用猪头有某种关系。卸下猪头后,会再卸下颈圈,也就是跟多人喜欢的猪颈肉。先从后背劈开,挂起来,再劈开前胸,下下下水。下水需要新鲜的洗出来。一般这种东西都会留着自己吃,不对外卖的。自己家养的,会特别放心。下好猪板油,然后剁下猪脚。剩下的简单,就是根据需要批成一刀刀的猪肉了,自己家用、送人或者卖掉。整个过程大概一个小时多一些。一个屠夫每天多的话可以杀十来家年猪。热腾腾的猪肉,而且是自己家养的,以前是每家有的,现在变得很稀有了,并不是很容易买到的。豆豆奶奶晒得生腐。豆豆因为刚到家,豆豆二婶做了汆肉汤河粉给豆豆吃。邻居送的血旺。这种流动售卖的是一些职业屠夫从养殖场收购的猪,杀猪后卖的肉。相比一些人家自己养的猪,味道差不少,主要还是养殖用的饲料方面的差别。豆豆奶奶特意炖了鸭子汤,自己家养的样子。鸭汤非常鲜美,每次豆豆和豆豆爸会来,豆豆奶奶都会做这个。其实,他们自己平时并不舍得吃自己养的鸡鸭。隔壁村口的宣传牌,二胎2.5万,真的已经非常便宜了。那时候国家还没全面放开二胎。豆豆奶奶准备的年货。豆豆奶奶在老灶台上做饭。豆豆奶奶做的元宵。将糯米水泡后,磨成浆,然后用纱布滤干,得到湿糯米粉,包上芝麻糖馅做成。和干河粉一起煮,作为主食。典型的农家晚餐。一方的餐饮习惯,豆豆妈去过很长时间都不适应,就像我去无锡很长时间也觉得很多菜并不好吃一样。煮水煮蛋,为做茶叶蛋做准备。自己家养的鸡蛋,和一般鸡蛋最大的差别是蛋黄很黄。而且,草鸡的鸡蛋相对比较小。过年发了几个朋友圈,问问朋友认识多少种下面的植物。不是农村长大的,可能会有些困难。这天没事,去江边玩玩。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人在地中间烧棉花秸秆。豆豆爸小的时候,秸秆都是拉回家当柴火的,不会这样烧掉。我问了下那个人,那个人说现在拉回去太费力,而且也在基本都烧液化气了。于是烧掉,烧的灰还可以当肥料。又是一天。在豆豆大伯家吃午餐。二伯家隔壁邻居对的柴火,看出来是个做事很认真细致的人。之后去江边玩,这次大伯和二伯也一起去了。沙里尽管有亮闪闪的东西,但是估计应该不是金子。感觉像发现了宝藏。柳树的气生根。一般的柳树是不会长这个的,这个是因为受夏天洪水浸没,才会长出来的。苍耳,不过照片拍的不清楚。小时候喜欢扔到女同学头上并且揉一揉,没有个十来分钟是取不下了的。废弃的船舶。运芦苇的船。晚上,吃蒸米粑。老房子周围,很多荒废的房子。我小的时候,这是其中一个朋友的家,我经常去他家在他们门口一起看小人书。后来朋友家搬去了县城,这个房子几经转手,后来没人住也没人照看,房子就塌掉了。这个只是很多农村的一个缩影而已,每一个房子的背后曾经都是欢声笑语,只是那些日子再也回不去了。今天豆豆奶奶准备的是香菇排骨汤。这个小朋友对草帽很感兴趣,感觉以后应该能当好一个农民。豆豆二婶今天煎了很多水饺。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和爷爷奶奶的合影。天下起雨来,比较阴冷。离开前的午餐。乘上客渡,踏上归途。去县城的巴士上,小朋友有些伤心。在县城的晚餐。当地的饭馆更多的是采用这样的橱柜展示,可以选原料然后让他们做出一些菜。虽然是座小县城,消费却是非常的高。相比之下,上海除了房子贵,基本的生活消费水平其实是不高的。可能的原因是很多物品,除了当地原产的,大多数也是从大城市转运过来的,成本其实是比大城市更高的。因为火车是接近半夜的,所以先在酒店开了个房间,让小朋友先睡几个小时。十一点多,让小朋友起来,和我一起去火车站坐火车。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一手抱着几十斤的豆豆,一手拖着行李箱走的。总的来说,豆豆是一个很乖的孩子。乘上火车,小朋友早早就睡了。火上第二天近十点才到无锡。白天时,小朋友跑上跑下的,比较兴奋。这个小朋友,到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抵达无锡外婆家,除夕了,要准备过年了。新年的第一天。2014年8月,第七次探亲之旅这时候,豆豆小朋友要准备上小学了。其实,在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就已经在外面学各种课程了,包括架子鼓、美术和英语等。即使是暑假,其实休息的时间也是不多的,上了小学就更少了。这一点,和豆豆爸小时候完全不同。但是社会现状如此,不得不面对,任何时候,你都是和同时代的人去竞争有限的资源。暑假,我带着豆豆从南站乘火车回家看望父母。豆豆爸刚工作没多久时,曾租住在南站附近的金塘小区。那时候南站还是个小站,主要是货运,客运的也只是到杭州,从南站地铁站会租的房子没需要跨过几十米的铁道线,还有一些人专门帮别人扛自行车过铁道线,收费0.5-1元。那时候晚上特定一个班次的火车经过,能明显感觉到房子跟着一起震动。若干年后,南站建成了一个大战。南站的设计非常漂亮,交通也比较方便。可惜后来因为和虹桥站的错位定位,被定位成普速列车为主的火车站。乘火车就兴奋的豆豆小朋友。坐在窗前,看窗外的风景。凌晨三点多,抵达九江站。天还未亮,还没有去县城的巴士。所以在火车站附近一家大娘水饺,要了几分餐食,等待天亮。从九江坐车加转车,九点多到达马当。途中,经过石钟山和鄱阳湖。在县城,买了些蒸米粑作为早餐。抵达马当,码头边,船还没来。近些年,县城的两个湖被改名渊明湖和狄公湖了,分别用于纪念来此当过县令的陶渊明和狄仁杰。但是对于陶渊明,这样纪念不知是否合适,因为历史上陶渊明只在彭泽当了几十天县令,而且为了不迎合有实权的通讯官,“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山林,就恰恰发生在彭泽这个地方。我更多的,是感觉当时官场的黑暗,当然现在怎样我不方便在此评价。渡船来了,乘上渡船。到达奶奶家,哥哥也在。奶奶家门前的橘子树结了很多橘子。奶奶给宝贝孙子准备的骨头汤。哥哥带豆豆到地里去玩。豆豆手上拿的是棉花的花朵,这个时候的棉花植株高度还不够。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是需要去除顶心的,以便植株的营养专心用在结果上。马齿苋。是一种乡村常见的野菜,吃起来酸酸的。稍煮再晒干后很香。吃奶奶种的西瓜。奶奶家是瓦房。屋顶会有一块放的是玻璃,改善房间里面的光线。奶奶剪了一些门口野生的马齿苋,中午可以炒了吃。现在因为农村青壮年都基本离开了,土地也很多人不种了。后来少数人把大多数土地租下来,然后采用机械化种植。棉花机械化种植性价比很低,所以现在基本都是黄豆和旱稻的组合了。爷爷奶奶在为宝贝孙子杀鸭子。鸭血也是可以吃的。这天,豆豆和两个哥哥去对面马当矶玩。渡船的时刻表。售卖的蒸米粑。经过马当镇区,里面的老房子。从码头到马当矶有约2公里,需要走不少时间。马当矶半山腰,对面就是豆豆爷爷奶奶生活的江心岛。这几条线是输电高压线路,岛上的电力就是靠这几条线从马当这边输送过去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建立的防空洞。马当炮台的碑。很多诗人都来过马当矶,包括王昌龄、李白都流过关于马当矶的诗文。传说王勃在赴南昌赴宴并留下千古绝篇之前,也曾在马当矶这边驻留。现在到炮台修了水泥台阶,走起来比我小时候春游时方便多了。但是因为荆棘太多,到山顶时我没有看见我小时候看到的那种围成一圈的战壕了。江边,小豆在沙滩边上玩。正好有个打鱼的渔船靠岸,售卖从长江里捕获的鱼。一般情况下,这种鱼都是餐馆来购买的,因为价格比较高,当地人并没有多少机会吃。但是这种野生的鱼不是有很多机会买到的。同样的昂刺鱼,长江野生的昂刺鱼是极其细长的,不是我们在市场常见的那种。不过从2020年起,出于保护的需要,长江江西段已经不再允许捕鱼了。回家,喝鸭汤。第二天,豆豆和哥哥去小孤山去玩。小孤山本身是立在长江中间的一座孤岛。历史上一直是属于南岸我们彭泽的。水浒传中张衡张顺兄弟阮小七就是这儿的人。《水浒传》《没遮拦追赶及时雨船火儿夜闹浔阳江》中,李俊向宋江介绍说“哥哥不知,这个好汉,却是小弟结义的兄弟,原是小孤山下人氏,姓张名横,绰号舡火儿。专在此浔阳江做这件稳善的道路。”张横则向宋江介绍说“好教哥哥得知:小弟一母所生的亲弟兄两个,长的便是小弟,我有个兄弟,却又了得。浑身雪练也似一身白肉,没得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行一似一根白条。更兼一身好武艺。因此人起他一个诨名,唤做浪里白跳张顺。当初我弟兄两个,只在扬子江边做一件依本分的道路。”后来因为长江北边沙子一直堆积,如今的小孤山已经和北边的安徽宿松连为一体,不知从何时起,也已经归属安徽宿松了。在码头边等渡船。乘渡船过江。小孤山上有座寺庙,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因为是依山而建的寺庙,很多台阶非常陡。山高的好处是视野更好。继续往上爬。没仔细研究这个圣旨的具体内容。看内容应该是明孝宗时期颁发的,内容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南宋时,中央政府曾在此设立烽火台。这块和马当矶一样扼守长江咽喉,但是缺点很明显,便是没有腹地,一被包围就要歇菜了。这块视野很好。可以看到对面的大孤山。历史上,小孤山和大孤山是一体的,后来因为中间塌陷了,才成就现在的局面。对面的大孤山,是豆豆爸高一时,班级春游的所在。那时候班主任带着一群同学翻过大孤山,在江边上野炊。虽然吃饭的时候,饭里面很多吹进来的沙子,但是我们还是吃的很开心。有一些台阶非常陡,其实走起来不是很安全。尤其是下到江边上那个悬空亭子那段路。游玩结束,到此一游性质的合影。脚下站着的这些土地,也就是最近二三十年长江泥沙堆积出来的。回到县城,吃个中饭。回家。路上捉到的知了,绿色的那种知了,叫得特别好听。这种知了不像那种黑色的大知了,比较机警,所以抓到的难度更大。去江边玩。找到的灯笼果。这种灯笼果在我们这边只是小孩在会拿去玩,在东北作为水果卖,在有些南方会被当做药材。江边,堤坝上荒废掉的房子。里面的树已经长得比房子高了。腐烂的树根上,长出的木耳。回家,吃饭。这一天,计划去钓小龙虾。经过豆豆爸读书的学校,我们农场的子弟学校。那时候从一年级到初三共8个班级,每个年级一个班(那时候没有六年级或者初中预备班),每个班20-30人。豆豆爸和豆豆爸前面一届可能是这个学校历史上考的最好的两届,豆豆爸前一届那个人高中读了二中重点班,高考是县里前三名,考了北大,之后去美国留学了,读博后定居在美国。豆豆爸高中读了一中的重点班,高考是全县第五名,考了上海医科大学(现在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但是后来没有把博士读下去,现在在上海做药品开发,感觉只能算混混日子那种,虽然内心里我不是承认这点的。人生的路,有的是机遇,有的是选择,综合决定的。任何时候,都需要有颗进取的心,虽然并非谁都会成功。之后这个学校的学生似乎没有再听说能考到全县前几名的。在后面生源减少,学校变成了全镇的六年级学校,也就是只有这一个年级,但是全镇的6年级学生都来这上学;再往后学校取消。如今已经变成了租给别人养猪养牛的地方了。今天钓龙虾不顺利,一个龙虾都没钓到。和以前那种放下去就有龙虾咬的情形截然不同,可能是龙虾少了,也可能是龙虾变狡猾了。这天下午比较热,于是带小豆到岛上的内江边去玩玩。内江是横贯江心岛的一条河,通过一个水闸和长江相连。水域面积较大,很长一段时间被人承包养鱼了。去内江的路上,水蜡烛摘了不少。传说这种点着了会冒烟,可以驱赶蚊蝇的,不过我没试过,不知是否真的那么传奇。路上,遇到的小草狗,和人很亲,并不怕人。有人在内江钓了不少鱼。野生的鳊鱼其实是类似这种银白色的,味道很好。现在上海菜场卖的那种暗灰色的是养殖的,口感差很多。内江边水不深,带小豆游了会。小朋友从小很喜欢戏水。奶奶买了一些小鸭子,为了过年时能让孙子们能吃到,也是为了平时能多一些鸭蛋。豆豆爸隔壁村有个寺庙。很多人去烧香,不过在豆豆爸眼里,那更像合法骗钱的地方。你能想象几个和尚在佛堂打麻将的情形么?捡到一只葫芦,当了回葫芦娃。庙里有只很粘人的小土狗。回到家,掏电表箱中的鸟窝,可惜麻雀太机警,没能活捉几只。又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了。这次在九江的高中同学得知我从九江转车,盛情款待,不胜感激。从九江站搭上回上海的火车。豆豆小朋友的小学生活,要正式拉开序幕了。2015年2月,第八次探亲之旅这一次是豆豆上小学之后第一次回爷爷奶奶家过年,这一次豆豆爸还带豆豆以及豆豆的爷爷奶奶一起回安徽老家探亲。之前的几个月,豆豆的爷爷因身体不适来上海就医。当地怀疑得了肝癌,好在检查后发现只是肝脏良性血管瘤,只是需要注意避免受力压迫,别的倒问题不大。但是豆豆爷爷有时候有些疑心,以为得了重病而我们是在通过某种方式安慰他,过了很久才终于相信,是真的没有事情。豆豆的爷爷奶奶是两种不同的性格。豆豆的奶奶小的时候家庭很好,但是属于49年加入国民党那种性质的倒霉,本来只是中农的家庭在48年至49年因为地价便宜买了很多土地,后来被评为地主,受尽了压迫,豆豆奶奶也因此不再有机会读书。我的外婆(豆豆奶奶的妈妈)养了好几个孩子,我的大阿姨被毒蛇咬了,没了得到及时救治,夭折了;我的大舅舅也是因为某种原因病逝了,年龄并不大;我的小舅舅脑子不太正常,别人说什么他信什么(比如:北京的蚊子像鸽子那么大什么的),也终身未结婚,后来有次在养老院时大概是捞钥匙掉进井里淹死了。我的外公怎么去世我已经不记得了,外婆是在我出生的那个月去世的,母亲在月子里所以没能去见最后一面。外公的家庭,没有留下本姓的男性子嗣,从传统的意义上已经是绝代了。外公的后代,只剩下我母亲和我小阿姨两个家庭。目前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可能小时候在良好家庭耳濡目染的缘故,对很多事情比较开明,做事非常大度,很得人心。父亲的家庭则是另外一种情形,经济上应该是一直不富裕。我的爷爷奶奶在60年左右饿死了,也正是饥饿的原因,我的爸爸兄弟三人和安徽的很多人选择逃难,白天躲起来,晚上走,花了一个多礼拜从安徽老家走到现在江西这个地方落脚驻扎下来。我的奶奶应该是养了9个孩子,最大的一个是女儿(我的姑姑),第二个到第四个连续夭折,都没活多久。迷信说有什么,我不记得了,后来针对的方法是将生下的孩子(儿子)都用罩子罩起来,这样后来生的四个儿子都顺利存活下来了。我父亲是其中第三个儿子。我爸人心很好,但是比较愚钝,很多时候心理素质不行,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就像我小哥因为再障去世时,父亲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然后出去打工,那段时间对于真个家庭,真是比较灰暗的时刻。愚钝这点,很不幸我似乎遗传了父亲;能顶住压力这点,经过社会的历练,我已经好了很多。父亲和母亲性格上的不同,造成的后果就是我打电话回家,母亲会说一切都好,哪怕住院了都不告诉我,生怕我担心;而父亲哪怕很小的事情,都想马上告诉我,比如我妈妈身体哪儿不舒服什么的。父母年纪大了,可能对孩子的依赖越来越大了,可能他们对未来很多发生的事情,没有信心能进行掌控和解决了。这年过年前,开车带豆豆妈和豆豆回家探亲。豆豆这段时间,非常喜欢玩愤怒的小鸟游戏。不知何原因,头发被弄湿了,自己在耍酷,莫西干?最近几天,准备去带豆豆爷爷奶奶去安徽老家看一下。主要是因为我的二伯确诊了胃癌,让父亲能与自己的二哥再见一面。天没见就出发,为的是赶上早上第一班船。从江心岛到老家(安徽庐江)两百五十公里左右,车程三小时,一起去的还有我的小叔叔。中午,我大伯的女婿在镇上请客,我的二伯还比较乐观,三个兄弟坐在一起。我大伯不在,因为是大概十年前就去世了。二婶显然情绪低落。二伯家的老房子。这个村叫罗岗村,是我们祖辈生活了几百年的地方。比较早的时候是有祠堂的,但是后来文革被破坏了。几年前续修了族谱,目前可以回溯七百多年前宋朝时候。我小的时候很多次去我二伯家,二伯和二婶对我很好,这个老房子有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大伯的房子在二伯家隔壁。老房子已经拆了,在原址上由大哥的其中一个儿子建了新房子。除了探望生病中的二伯。还得去探望母亲那边的亲戚,这是在我小阿姨家,照片中的是我的目前和我的舅舅,是母亲的堂弟,三叔叔的大儿子。曾经是当地一个小学的校长,现在已经退休了。小阿姨家的年味。最底下那种米粉做的粑粑是典型的安徽特色,作为安徽移民的后代,我们在江西那边每年在中秋以及其他时间也会做,将米粉煮熟后揉搓,包上豇豆干/肉/粉丝做成馅料,然后煎熟。油煎的过程需要加水,不然会太硬,不好吃。老家那边,还残存在土坯墙的老房子。在曾经的某个年代,很多房子都是这样的建筑材质。不过,现在已经没人住这样的房子了。回到江心岛,有人家正在杀年猪。田地里有很多野生荠菜,和豆豆妈以及几个侄子去挖了很多。这个花很多时候是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没事可干,那就去江边玩耍,燃上一堆篝火。或者去挖草根或者树根。豆豆奶奶、大婶二婶们忙着准备年货。锅巴是做糯米丸子的副产品。现在很少用老灶台烧米饭了,所以即使在农村,平时也吃不到锅巴了。豆豆爸小的时候,会负责煮饭,米烧开后,需要将部分米汤取出(米汤可以喝),然后再煮干成为米饭。香喷喷的锅巴,配上米汤,真是一道很美味的午餐。可惜,现在很少有机会吃到了。麦苗正嫩。麻雀仍旧在电表箱中做窝。夕阳西下,除夕的年夜饭即将开始。对联已经贴上了,压岁包也已经准备好了。豆豆妈在挑选荠菜。鞭炮声中一岁除。年初二,又到了和故乡说再见的时刻了。2016年1月,第九次探亲之旅这一年中,我们购买了我们的第二套房子。为了是等豆豆大的的时候能把我们现在的房子给豆豆,或者卖了凑他们新房子的首付。这一次的回家之旅,是在大雾中开始的。从上海开出的很长一段距离,都是浓雾。每次的大雾都伴发着车辆事故经过几个小时,开上车渡,终于到家了。天气不是很好,阴冷。豆豆奶奶准备的鸭子汤和油炸粑粑。即使是过年,老屋这边也没多少人了,隔壁的一些老人今年也去县城的儿女家过年去了。镇上的蒸米粑以及配粥的咸菜。市场售卖的鱼,居然还有在卖狗肉,并不常见,估计也不会是啥正规来路,建议不要购买。这也就是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注:下面可能有图片会引起部分人不适,请谨慎浏览。都上2年级了,还是爱拔萝卜。在镇上逛菜场时,买的刀鱼。虽然是长江中间的一座小岛,除了那些爱去长江钓鱼的人外,大多数人其实没多少机会吃到长江中的鱼。天下起雪来,渐渐积起来了。豆豆小朋友似乎对下雪很开心。堆雪人,打雪仗。忘了这一天开车过江去做什么了。回来时,书上已经结了冰。有人家杀年猪。豆豆奶奶在准备明天过年的菜。但是我们因为今年在无锡过年,除夕的这天我们不得不离开了。去程大雾,回程依旧是场大雾,从大雾中开始,在大雾中结束。2017年1月,第十次探亲之旅至此回去探亲之前,我们刚完成一次越南之旅,这也是豆豆生命中第一次出国旅行。游记见:http://www.mafengwo.cn/i/6758813.html 从胡志明回上海后,我们立即驱车回彭泽过年。这时候,连接安徽冬至和江西彭泽的高速已经通了,这样我从上海上高速可以全程直达马当,比以前至少节省半个多小时时间,方便多了。摆渡过江。每年临近过年的时候,也是渡船最忙的时候,有两班车渡来回的开,不收之前时间点设置,几乎是码头有车,就会有车渡来接送。接风的,照例是奶奶做的鸭汤。今年在豆豆二伯家过年。准备的年夜饭很丰富。第二次拍全家福,豆豆已经比上次大很多了。贴上对联,放弃鞭炮,年夜饭正式开始。老祖宗请起来,但是我照例没有去磕头。祭祖之后,才是我们真正自己吃年夜饭。晚饭后,孩子们放起焰火。年初一的早晨,汤圆吃起来。豆豆爸和几个同学相约,去学校那边看看,也算是缅怀下共同的青春吧。如今,各自成家,分散各地,难得会再相聚。这天晚上,我们放的焰火。年初二的那天,我和几个哥哥看望生病的表叔,已经是胃癌晚期,处于生命中最后的阶段。表叔一家对我们非常照顾,83年我们江心岛被淹掉时,就是表叔一家收留了我和我的小哥,照顾了好几个月。很多东西还在我的记忆中,只是已物是人非。正月里,有流动的舞龙队伍上门来讨个彩头,一般人家都不太会拒绝。本地人喜欢舞龙,各种形式的,从几个人到几百人的规模都有。豆豆妈还是钟情了弄些荠菜。这边因为土质好,所以荠菜又大又香。似乎每次回家,我们都会挑个时间来江边。正如我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也会经常和同学来江边走走。我对江边有着一些特别的感情,也是源于83年岛上被洪水淹没时。父母在堤坝上用棍棒支撑起一个简易的帐篷,我后来也在这里和父母住在一起。那时候物资不丰富,已经不记得有没有政府的援助了。只记得没有蔬菜,母亲是捞菱角,煮菱角的叶子吃;没有荤菜,哥哥用缝衣针做成鱼钩去钓鱼,母亲用帐子做成网兜,里面放些米饭,晚上去抓些虾米;没有柴火,我们去江边树林里捡些枯树枝。孩子们有时还会搬开石头,去拔些野酸。虽然生活很困苦,但是孩子们更多却是玩乐的回忆,比如几个孩子用树枝堵住石灰窑场仓库的锁孔,气的管仓库的跛子隔三差五就要来找隔壁邻居算账,那家的孩子没少挨打。沙滩本身,很多时候,也是很美的,尤其是风吹起,沙尘漫舞的时刻,只是可能会迷上眼睛。冬天的长江也失去了夏天吞噬一切的那种气势,变得安静柔美。去年夏天的洪水应该是比较大,江边柳树的气生根特别多。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刻了。2017年8月,第十一次探亲之旅这年暑假,有些时间,于是带豆豆回家探亲。小朋友还没去过庐山,所以准备带小朋友去次庐山。此前有过游记,庐山旅游的细节在此不再赘述:https://bbs.qyer.com/thread-3464545-1.html 只是在此放些几张照片。2018年2月,第十二次探亲之旅这年,我们换了新的车子,比以往空间更大,并且是自动挡,所以比以前好开很多。但是比较烧油,也算有得有失吧。这年,照例带豆豆赶回去过年,并带我的父母再去一次安徽老家看看。回江西的路上,有一段高速因为事故,堵塞了很长时间。摆渡过江。经过牌坊,再往前2公里就到家了。之前几年的行道树又被换了,这次变成了桂花树,路似乎也新整修过了。奶奶为豆豆做的鸭汤。这个不是正式吃饭时吃的,是专门给我们一家三口准备的,额外的加餐。后面的某一天,我带父母去安徽,小豆和豆豆妈同行。为赶第一班船,很早就起床,出发,天未亮就到了江边。江上起了浓雾,所以渡船一时也开不了,毕竟要保证安全。等了很长时间,终于可以过江了。到马当时,路上雾更大了。只能减慢速度,慢慢的开,感觉视野不到五十米。好在开到安徽东至地段时,浓雾散去。开了几个小时,抵达舅舅家。舅舅家的孙子和小豆年纪相仿。再到阿姨家,阿姨为了欢迎,做了很多粑粑。我每次都能吃4-5个。再赶去罗岗,去看看我的二伯母。二伯已经过世了,之后一年二伯母的二儿子也因胃癌去世了,外加大外孙女儿也溺水身亡了。所以二伯母这段时间心情一直不好。感觉过不了多少年,这边也要慢慢消失了,因此多拍了几张作为纪念。便于以后回溯起来的时候能有些资料可参考。破败已倒掉的房子。安静的池塘,不再有以往的喧嚣。父母年纪也大了,所以有时间的时候我都会带他们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再聚聚。毕竟,后续有些人也许再也见不到了。对我,对老家的印象也就是一些长辈了,平辈的大多数并不非常熟悉,等老一辈都不在了,除了去扫爷爷奶奶的墓,已经没多大再回去的必要了。探望好安徽的亲戚后,启程回彭泽。这样来安徽,路上母亲一直头痛,回程时更加厉害。当时以为是偏头痛,给了些硝苯地平,缓解不明显。第二天在镇上的菜场那看到有卖野生鲑鱼的,果断买下一条,中午清蒸了吃。我买的房子门前有棵很粗的香樟树,直径估计有30cm了。今年门前马路拓宽时,被砍掉了。这边政府做事感觉有些懒政,正如当初砍掉那些生长了几十年的梧桐树。我想移栽都不行,还说你同意他们就帮助性帮砍掉,不然要自己花钱请人来砍。可怜长了这么多年的树,就这样锯没了。树干因为太粗太重,他们不帮运走,需要自己解决。母亲的头痛一直没有缓解,于是开车带母亲去县医院看看。后来诊断下来是青光眼,开了一些眼药水,有些缓解。这一年,大哥是县城买了房子,在火车站对面的小区,离县医院很近。二哥带着去看了下,指了指大致方位。中午在县城吃了顿中饭。餐馆门口,特别大的鲶鱼。野生的鲶鱼是偏绿色的,而上海菜场那种基本都是黑色的,也可能是品种不同,但是味道差别很多。阳光明媚,江边上玩。这次游记写起来,连我都觉得去江边次数太多了,但是分散到每年,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当然,也可能是娱乐的活动真的不多,而我并不像很多当地人那么喜欢麻将和打牌,我也不喜欢玩电脑游戏。江对面本来有很多山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开采,很多以前的山都被采为平地了。豆豆爸小的时候,手表不普及,每天就靠江对面每天定时的采石爆破的声音确定大致时间。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没有道理的。希望这边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在进一步破坏美丽的青山了,尤其是比邻马当矶这样有历史意义的景点。冬天的长江,静谧而美丽。沙滩不同于西北的沙漠,离人间的烟火气更近,又伴着山和水的灵性。看谁的石头朝江中扔得最远,或者看谁的水漂打的最多,也是很受欢饮的娱乐项目。挑战下在枯树干的平衡力。在沙滩上躺下,任风轻轻吹过耳畔。豆豆奶奶准备让我们带回上海的一刀肉。家养的猪,肥膘不是一般的厚。走之前的一天,豆豆爸做的馒头。某人家养的二师兄。在老房子前的合影。小朋友假装在烧火。其实烧火不光只是会弄脏衣服,烧火本身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正如上次豆豆爸和一群人在九华山徒步时,有机会在寺庙生火做饭,很多人并不能把火升起来,辛亏豆豆爸有深厚的童子功。临走之前的晚餐。在这边农村,王老吉似乎特别受欢迎,冬天也当饮料喝,完全不顾这个原先的定位只是凉茶。又到了分别的时刻。18年3月,豆豆爸一个人回去探亲,正值油菜花开的季节,在此放上几张当时的照片。同时附上这个岛的概况。这个也是解放战争,共产党长江第一渡的所在地。2019年2月,第十二次探亲之旅这次回家之前,我们去了次俄罗斯,去了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摩尔曼斯克,去北极圈内看极光。游记见:https://bbs.qyer.com/thread-3132293-1.html 回到上海并倒了时差后,我们驱车赶回彭泽去过年。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了不少事情,我的二哥第二次中风,还只是四十五岁的年纪。因为一些遗传的原因,我们弟兄两个都有胆固醇代谢障碍,好在最近几年通过药物控制,情况得到了还算比较好的控制。这时候,更加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高速开到马当,从彭泽核电站出口下,再驱车几公里就到了马当码头,摆渡过江。车渡行驶过程中,两端用于上下车的挡板是需要收起来(翘起来)的,一方面是挡住水浪,更重要的原因是防止车子滑到江中间去。冬天的时候,江心岛那边的码头上岸的坡是有点陡的,自动挡的车还好些,手动挡的车一定要一鼓作气上去。在半当中起步,而且前面还有车挡着,以及两边还有行人在乱窜,会让你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这个是写这篇游记的当事人说的。照例,鸭汤伺候。除夕前一天晚上的焰火。除夕当天,给房子贴上春联。回来的年轻人不多,略显孤寂的乡村。除夕年夜饭,露一手。除夕夜,焰火。在鞭炮和焰火的氤氲中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位小朋友今年特别认真。除夕夜写作业,在凌晨跨年的时候在在家里练习大号。大号主体因为太大,需要占后排三个人的位置,所以练习只能用号嘴了对着乐谱吹奏了。初一早上开门的鞭炮。汤圆面条(其实还有茶叶蛋),也是祝愿新年的圆满和长久幸福。这次我们去了岛的北边,就是油菜花节的景点。这个时节,油菜还没有拔高。远处那片树林就是安徽地界了,长江中间积起了厚厚的沙滩。长江就是这样,北边每年堆积,南边每年垮塌。也许若干年后,我们和安徽也要连为一体了。中午回家做了顿菜饭,这是半成品。期间选择了一天,带父母去见在县里另一处的堂兄弟。60年代父亲带着堂兄弟一来来到彭泽,堂兄弟去了彭泽的另一处地方。现在都有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了,感谢这个时代,大家整体生活的都还不错,生病也有很好的社会保障。回岛上的路上,排队出岛的车辆排了很长很长的队伍。下午,带小豆去菜地那边玩。很多玉米杆和草都枯了,于是试图点着。小时候,我们也经常会在冬天烧路边的草,一烧一大片。但是,安全肯定是要注意的,最后必须确保火能即使灭掉。又是一顿丰盛的晚餐,往往也是意味着该告别了。回到无锡豆豆外婆家,第二天下起来大雪。我也在雪中开始了我的第二次环太湖之旅。还好那时候没有疫情,还能很方便在年初几找到吃饭和住宿的地方。写在最后啰啰嗦嗦写了一堆,更多也只是选择某个角度,去记忆孩子的成长。父母及故乡,也是某个角度,我内心一直的牵挂;所以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以一个农家子弟的角度去记载自己的故乡,去描画自己的父母。这是我的故乡,随着父母老去,其实也会慢慢成为我回不去的故乡。所有这些,也只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总的来说,我还是非常感谢现在的社会的,能让我们大多数都生活的不错。感谢您能耐心看完这篇让我内心其实挺复杂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