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序篇西藏旅行的常规路线一般以拉萨为中心, 拉萨以东的林芝桃花早已惊艳全国;以西 日喀则和阿里的神山圣湖让人心醉神迷;以北的圣湖纳木措早已名闻天下……即使是深度旅行的“大北线”或是“一措再措”也已是游人如织。而与拉萨近在咫尺的山南地区(山南、日喀则边境地区)拉萨以南,除了羊卓雍措、普莫雍措、珠峰大本营等少数几个著名景点外,更多的秀美风光还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是因为藏南的风景贫乏么?其实不然,恰恰相反!山南和日喀则背依喜马拉雅山脉,寺庙和村庄隐藏在湖泊与雪山之间。与不丹、印度、尼泊尔三国接壤,不仅是难以靠近的边境秘境,藏族文明的起源之地,湖光山色更被惊为“众神环抱之地”。2018年秋季,丹尼尔叔叔设计并游览的10日藏南行程路线,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线路,极少出现在普通游客的视野之中。但它又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线路,即使是对西藏相对熟悉的我而言,每日都会被其丰富的宗教文化和壮丽的湖光山色所惊艳叹服。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通过旅行攻略、历史文化、风俗习俗以及大量亲身体验,来为你详细解读这条让人回味无穷的小众旅游路线,让你仅这一篇文章就可以玩转“藏南环线”。注:极少部分照片来自于网络和同行伙伴(所有航拍视频和照片均来自Jimmy和紫水晶夫妇),如侵权立即删除。更多信息和文章请关注丹尼尔叔叔微信公众号:藏地自助旅行(ID:Tibet-Back-Packing)丹尼尔叔叔提示:1、我一直觉得这篇文章应该有个背景音乐,所以就选择了这首朴树的《No fear in my heart》,也建议你们找出这首歌,循环播放。2、全文近4万字,近300张图片和视频,建议在WIFI下观看。3、基于个人对西藏地区、西藏地区风俗习惯、西藏宗教的学习和浅显理解,并查阅相关文件史料而写出本文,错误或不妥之处还请斧正。4、本文非商业用途使用;本文中的文字及图片及视频,除网络图片和注明版权人部分,版权归丹尼尔叔叔所有,转载请提前与作者联系,同时需注明作者及出处。第二章:行前准备,新手必读一、季节的选择遵循着“在最合适的季节去适合的地点”这一原则。在前几次来西藏时,已经在早春去林芝赏过桃花、初秋去阿里和那曲朝圣过“一措再措”的圣湖,都自认为是在最合适的季节看到了最美的风景。所以,今年我再次依照这一原则,选择2018年10月底11月初这个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不仅 西藏大部分地区正是金秋季节,蓝天白云、树叶金黄、色彩斑斓、天气晴好,而且已过旅游旺季,游客少、性价比高。恰巧又赶上2018年11月1日实行的冬季旅游优惠政策,部分景区景点减免门票。不过,如果你秋季没有假期,也隆重推荐另一个最佳的季节——5月中下旬至6月初。此季高原湖泊的冰雪融化,显露出碧蓝的湖水;雪山积雪未消融,雪山显得更加洁白;而且还没有到雨季,看到雪山等风景的机率很高。丹尼尔叔叔提示:虽然内地游客非常非常少(除拉萨外,在10天行程中总共也就遇到了20多名内地游客,集中在拉姆拉错 、40冰川等地);但一些著名的寺庙所在地,如萨迦寺,在冬季农闲时前来朝拜的当地藏民非常非常多,县内住宿紧张,所以最好提前至少一周预订住宿。二、同伴结缘本次旅行,很有缘分的在启程前最后一周前捡齐了8个人(丹尼尔叔叔、SUKEY、紫水晶、JIMMY、叶子、阿丽、梦瑶、辰晨),非常幸运而且完美!此外,我在西藏的靠谱老朋友次旺师傅介绍了尼玛和塔杰两位司机师傅,驾驶两辆“藏AL”的正规旅行车——丰田陆地巡洋舰200型越野车出行,而且此条线路必须选择越野车出行。丹尼尔叔叔提示:建议大家在西藏的小众路线上租用正规旅游车。分辨西藏正规旅游车最简单的办法是看车牌,车牌第三位应为“L”,如“藏AL0000”,正规旅游车辆全程有GPS定位,增加安全系数。如果大家想用正规旅游车也可以找次旺师傅,提“丹尼尔叔叔介绍的朋友”也许会有优惠。三、气候与着装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的拉萨,白天非常温暖,阳光强烈,15℃左右;夜晚比较寒冷,不超过5℃甚至低于0℃。所以,在拉萨旅行时,白天穿抓绒衣,下身冲锋裤,遮阳帽、魔术围巾和太阳镜防晒;夜晚穿三合一冲锋衣,下身可加秋裤衬裤或抓绒裤。而拉萨以外的地方天气比较寒冷,白天温度在5-10℃之间,夜晚均低于0℃,有的甚至最低温在-10℃左右(也会受到当地地势和海拔高度影响)。着装大体和在拉萨相同,只是把冲锋衣变成了羽绒服,把遮阳帽换成了保暖的针织帽,另外根据需要在徒步时配上保暖手套。丹尼尔叔叔提示:由于阳光充足,一定要全方位防晒。面部要用遮阳帽、墨镜和魔术围巾包裹严实,手部可戴手套防晒。四、其它装备建议1、一定要准备专业徒步鞋,因为许多地方是未开发景点,甚至没有道路,所以一双合脚的专业徒步鞋非常重要,可以防止意外的伤害。2、一定要准备一双登山杖,价格如何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能用,而且一定是一双一对。3、大的旅行箱或大型背包(背囊)均可,但徒步或参观景点时只适合携带小的双肩背包使用。4、无人机真的太有用了!(但不能在 拉萨 等 大城 市上空飞行,也不可以在政府驻地、军营或边境上放飞。景区放飞无人机并无任何限制)。5、GoPro的使用一定要配合上手持稳定器,否则会非常抖(道路崎岖颠簸)。6、除非专业摄影,否则可以不携带单反相机及镜头,可换成小型的微单,如果要求不高,一部摄影出色的手机就已足够胜任普通的拍摄任务了。7、如要拍星空、日出日落或延时摄影,一定配合一个稳重的三脚架及遥控快门。8、如果两辆车或人多时,步话机非常有用。第三章:整体行程集合日:拉萨集合,游览宗角禄康公园、南山公园(适应高原环境,补充给养,行前准备)第1日:拉萨市-扎囊县-桑耶寺-桑日县-达古峡谷-加查县(260公里)第2日:加查县-拉姆拉措-加查县-达古峡谷- 桑日县-山南市-雍布拉康-雅拉香布雪山-日当镇-隆子县(360公里)第3日:隆子县-拿日雍措-哲古措-措美县-边巴碉楼-拉康镇-卡久寺宾馆(370公里)第4日:卡久寺宾馆-卡久寺-生格乡-色乡-洛卓沃龙寺-色乡(100公里)第5日:色乡-赛卡古托寺-白玛林措/介久措徒步(库拉岗日峰)-色乡-洛扎县(80公里)第6日:洛扎县-蒙达拉山口-普莫雍措-推瓦村-岗布冰川(40冰川)-涅如堆乡-康马县 (约280公里)第7日:康马县-萨玛达乡-冲巴雍措-多庆措(卓木拉日雪山)-嘎拉乡-岗巴县(200公里)第8日:岗巴县-昌龙乡-曲登尼玛寺-曲登尼玛冰川-定结县- 萨迦县(300公里)第9日: 萨迦县-萨迦寺-日喀则市-宗山古堡-白居寺- 江孜县(230公里)第10日: 江孜县-满拉水库-卡若拉冰川-浪卡子县-羊卓雍措外圈转湖(打隆镇-多却乡-伦布雪乡-章达乡-东拉乡-岗堆镇)-拉萨市(370公里)丹尼尔叔叔提示:部分道路必须使用四驱越野车,而且需要对道路非常熟悉的司机。第四章:藏之南集合日:秋之拉萨当天行程:宗角禄康公园-邮局-超市-南山公园-安多诺增藏餐厅10月底的拉萨,天空蓝得透彻、树叶黄得浓烈、秋水绿得纯青……总之,秋色正浓。上午10点左右,清晨刺眼的阳光已经照得有些眩晕,但外面的气温仍然只有5度左右,寒冷得与温暖的阳光那么不匹配。有点站在夏天,行在冬天的感觉。西藏 与内地同样使用北京时间,但因地理位置偏西,实际与北京有1.5-2小时的地理时差(即便是西藏境内,东部的昌都地区和西部的阿里地区也存在着时差)。由于2018年“冬游西藏”优惠活动11月1日才正式开始,所以我们巧妙的避开了包括布达拉宫在内所有收门票的景点,计划等回到拉萨后再从容游览。今天主打景点是布达拉宫的后身——宗角禄康公园(也称龙王潭公园)。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让游客忽略的公园,它与游客必游的布达拉宫仅一墙之隔,但却很少有游客专程前往。如果说布达拉宫是虔诚的宗教信徒的世界,那么宗角禄康公园则是市井居民的快乐天地。丹尼尔叔叔提示:“冬游西藏”优惠活动从2017年开始,刚举办过几年,这也是西藏旅游主管部门在冬季旅游淡季的重要促销活动探索,所以每年起始结束时间并不是特别固定,还请随时关注当年的活动通知。与布达拉宫的庄严肃穆不同,宗角禄康公园里全是普通市民的身影——有健身的、跳舞的、划船的、喂鸟的、遛狗的……布达拉宫高耸在蓝色的天空之下,金色、红色的树叶配上一池碧水,水面上一群群远道迁徙而来的海鸥、赤麻鸭随波浮沉……让人感觉这么出世独立却又入世和谐。离开宗角禄康公园,顺道带着我自己设计制作的明信片去布达拉宫东侧的中国邮局(北京中路33号)去盖免费的纪念邮戳,纪念章有多种,绘制不同图案和文字,可在自行购买/携带的明信片上加盖,作为来自西藏的真挚礼物。因为在我看来,贵重的牛肉干、虫草、珠宝并不一定是特产,因为它并不一定是真货(而且很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但一些虽然没什么价值的东西,如盖着邮戳的明信片,在这个被电子通信充斥的世界中,纸质的问候反而却是难得的礼物。利用回程的时间,去超市买了一些出发后需要用到的矿泉水、红牛饮料和水果(尽量挑选不易破碎,不易腐烂的水果携带,可以补充维生素),为明天的出发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下午3点多,阳光还似中午般的刺眼。大家一起乘车前往拉萨的另一个隐秘景点,可以拍到布达拉宫的倒影,使这个景点一举成名的,源自2018年的两场雪,成为隐秘的“打卡圣地”(网络图片)。这个隐秘景点,就是位于拉萨河南 岸G318国道旁,布达拉宫正对面的免费公园——南山公园(无公共汽车,只能乘出租车前往)。其建在半山坡上的一个小池塘,正对着布达拉宫,在湖面平静的日子中,可以照到布达拉宫水中倒影。我们这大队人马一到,立刻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就像风吹在水面上一样,把布达拉宫吹得起了波澜。既然跨过了拉萨河,怎么能错过拉萨河的秋色?这可是无数少男少女们小资情愫的发源之地。拉萨河比不上雅鲁藏布江的宽广平静,比不上尼洋河的奔腾跌宕,比不上帕隆藏布江的清澈,但它绿色的江水如同一条绿色的丝带,映着天空之蓝和秋树之黄,色彩斑斓的从布达拉宫前静静穿行而过,不显山露水。设想如果拉萨城缺了这一条带着灵性的水,整个城市也会失去一抹灵动的颜色。天色渐晚,大家一起去网红店——安多诺增藏餐用餐,大众点评上团购的8人餐。这家餐厅我几乎每次来拉萨都要光顾,算是改良过的藏餐,应该算是比较符合游客的口味。安多诺增藏餐(地址:北京东路木如寺正对面巷子50米左侧,电话:18089901151、18184911836)是一家网红店,当拉萨一众餐厅在“大众点评”上还屈指可数时就出现其名单内,直到现在仍然宾客如云。空间很小很暗很陈旧,但饭菜味道不错,我每次到拉萨,都会再来尝尝这家店的味道。丹尼尔叔叔提示:不要赶在饭点来,有可能排队。菜品首推“安多盖饼牦牛肉”,不可不尝(说是3-4人份,实际上仅够2-3人份。当年从大北线回来饿疯了的我一个人也吃掉过整个一锅)。如果网上购买套餐时觉得某一道菜不喜欢,可换同价格其它菜品。吃饱喝足,明天8点半出发!第1天:拜桑耶寺、戏达古猴当天行程:拉萨市-雅鲁藏布江-扎囊县-桑耶寺-桑日县-达古峡谷-加查县(260公里)清晨天还未亮时,我们两辆车从拉萨出发向贡嘎机场方向行驶,但在没有跨过雅鲁藏布江时便向东转向,沿雅鲁藏布江北岸行驶。前半部分全程高等级公路,后面开始进入省道,总体来说道路还算舒适。拉萨四面环山位于一个峡谷之中,气候稳定,空气清澈。而车越驶向山南地区,却是黄沙漫天的沙丘。 拉萨贡嘎机场虽然名为拉萨 ,但实则位于山南地区贡嘎县 ,距拉萨65公里(车程1小时)。当飞机快要降落时,就可以看到山南群山中腾起的黄色烟尘。这是因为在山南地区, 雅鲁藏布江流域冲击出的一片河谷,多被沙滩沙丘覆盖,加之在此河谷中风沙较大,使附近的山体风化十分严重,山体风化崩塌后直接变成水土,形成一座座巨大的沙山。丹尼尔叔叔提示:从拉萨贡嘎机场前往市区最好的办法就是乘坐机场大巴,机场大巴票价30元,终点站在布达拉宫东侧的娘热南路民航局,这里是市中心,去城区任何地方都非常方便(出租车在拉萨老城区去任意地点10元车费不打表)。如果一个人出行,完全没必要乘坐出租车(车程时间都一样,但不打表,单程车费200元)。另外,不管多晚,机场大巴都运行到最后一架航班抵达之后,所以完全不必担心夜间没有机场大巴。雅鲁藏布江 时徐时疾的在河谷中穿行,一路向东。说是河谷,其实是雅鲁藏布江冲击出来的一大片平整的谷地,河谷宽度约2-6公里。不过雅鲁藏布江在此如古话说的那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山南这片谷地被分割成一条一条的小河流,组成了一个河流的大网。从空中看,就像是美人湿漉漉的长发,铺在黄色的沙滩上一样。桑耶镇是一个非常小的城镇,隶属于扎囊县。它背依哈布日山,面朝 雅鲁藏布江 。而城镇的大部分则被桑耶寺占据。从拉萨出发2个多小时后,桑耶镇上巨大的白色环型围墙出现,说明桑耶寺到了。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莲花生大士仿照坛城(曼陀罗)的形式兴建,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真正意义的寺庙;其主殿建筑分别呈现出藏族、汉族和 印度三种建筑风格”。桑耶寺为宁玛派(红教)的祖庭,其后在萨迦政权统治时期也融入了萨迦派(花教)元素。公元762年,吐蕃王朝第37代赞普(藏王)赤松德赞为寺院举行奠基,历时12年建造,到775年终告落成。传说赤松德赞急于想知道建成后的景象,于是莲花生大师就从掌中变出了寺院的幻象,赤松德赞看后不禁惊呼“桑耶”(意为“出乎意料”、“不可想象”),后来就把这声惊呼作为寺庙的名称,进而也成为这个村镇的名字。说到吐蕃王朝第37代赞普赤松德赞,虽然他比其祖上松赞干布(第33代赞普)名气小许多,但却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藏王。其对内抑制打击西藏本土宗教——雍仲苯教,转而大力弘扬佛教;对外曾趁唐朝安史之乱,国都长安空虚之机,曾经攻占过长安半个月,为了夺取佛舍利,派兵攻打至印度的恒河北岸……他在位期间,吐蕃成为一个东至甘肃陕西一带,西至阿富汗、伊朗一带,南至印度恒河 ,北至天山一带的最强盛帝国。说回桑耶寺,整个寺院的布局,是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的结构布局设计而成,依照密宗的曼陀罗(坛城)建造——正中巨大的乌孜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大殿周围的四大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太阳殿和月亮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寺庙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主殿四周又分别建红、白、绿、黑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其主殿为乌孜大殿分为上中下三层。底层为传统藏式风格,中层外观为汉式风格,顶层为印度风格,所以又被称为“三样寺”。与 拉萨 许多著名寺庙“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保护严密不同,这里的佛堂中只是偶尔会有和尚打坐念经,而更多时候只是我们几个人在大殿中漫步,并可以非常近距离的欣赏上千年历史的精美壁画(保护文物,请各位不要触摸壁画)。在设计精妙的大殿最高层,透过镂空的窗户向外望去,与其它寺庙的逼仄拥挤不同,桑耶寺院墙内非常宽敞。外圆(寺庙围墙)内方(主殿),四周有四色塔,塔上绘制了面向四方的四双佛眼,与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博达哈大佛塔(Bodhnath Stupa)非常相似。寺外阳光明媚,虽处于黄沙漫天的山南地区,这里却得到了神佛的护佑,碧空如洗,纤尘不染。大部分和尚在辩经院里辩经,噼噼啪啪的击掌声和喧闹的辩论声,惊起一群鸽子盘旋在寺庙之上,却惊不起门槛上那只懒惰的猫咪。佛法之精妙,就在亦动亦静之间。在桑耶寺逗留了2个多小时,已是中午。简单在桑耶镇上吃了午餐,便继续向东,经 桑日县向加查县驶去。宽广而平缓的雅鲁藏布江水在桑日县突然收窄,变得跌宕汹涌。沿江的山路随着山势高高低低的起伏,忽而离江水十几米,忽而离江水数百米。这便是进入了达古峡谷景区。达古峡谷景区是雅鲁藏布江流域中第二大的峡谷(第一大峡谷,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峡谷为林芝米林县派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深秋的峡谷中植被呈现中五彩颜色。这条峡谷中,在一些地点修建了观景台供游客免费参观,不过景色相对一般(另外雅鲁藏布江沿岸正在修建大坝和铁路,相对比较嘈杂)。不过,在沿江的密林中,生活着一群群野生的藏酋猴。而且,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有了一个合乎科学观念又有传说成份的“藏族起源”之说: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现在几乎所有人都会承认“人是由猿(猴)演变而来的”。而根据传说, 西藏 文明发端于山南地区,而藏族人也是猴子的后代。根据西藏史书《贤者喜宴》记载,在远古时期,有一只猕猴在山南地区泽当镇附近的山洞中修行,受到了一位罗刹女的诱惑。他们结合后生下了六只小猴,之后他们不断繁衍演变,便是藏族先民的来历。它们成群聚集在雅鲁藏布江畔悬崖边的观景台(观猴台)上等待来往的车辆,一旦有车停下就会成群结队的聚拢过来,它们并不怕人,有的会跳上车顶来讨食物,甚至拍打车前挡风玻璃来讨要食物,年幼的小猴则远远的观察……丹尼尔叔叔提示:这里的野生藏酋猴比较凶猛,不要靠得太近,也不要直接用手递喂食物,更不要用手中的袋子(尤其是塑料袋)挑逗他们。当晚在太阳快要落山之前,我们抵达了加查县(海拔3240米),入住加查县拉姆拉措大酒店(电话:0893-7328888,150元/晚含早餐)。晚上一起去不远处吃了一顿非常丰盛的自助火锅(78元/位)。第2天:拉姆拉措观相、雅拉香布赏星当天行程:加查县-拉姆拉措-加查县-达古峡谷-山南市-雍布拉康-雅拉香布雪山-日当镇-隆子县(360公里)今天的主要行程是攀登海拔近5400米的拉姆拉措,将是本次行程我们体能接受的第一个重大考验。在西藏,我们知道有几座著名的圣湖,中羊其卓雍措、玛旁雍措和纳木措被称为三大圣湖。与三大圣湖相比,神湖拉姆拉措从面积和气势上,无论如何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拉姆拉措之所以被称为神湖,是因为它有一个神奇的功能——观相( 西藏另一个著名观相湖是雍则绿措,位于日喀则市仁布县德吉林乡,距仁布县城约35公里)。所谓观相,是说每当寻访DL、班禅等活佛的转世灵童之前,都要到此观湖卜相,以受神示。而普通游客来此朝拜可根据湖水幻示的影像,看到自己的来生。网上许多人在提及拉姆拉措或雍则绿措等观相湖时,皆言湖面可以看到“前世今生”。但实则不然。由于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所以他们更关注的是来世而非今生,更不是前世。照此而言,观相湖应只能看到来世来生,而非所传言的观“三生(前生、今生、来生)”。车沿着加查县向北驶去时,天色还没有大亮。本来就昏昏沉沉的即使受到阳光的刺激,也仅感觉到温暖而没有感觉到精神。拉姆拉措距加查县约65公里左右,全部为山谷中的小路(但均为柏油路)。车行在深秋的彩林中穿行,随着阳光的慢慢升起,欢快流淌的溪水变成娇嫩的淡蓝色,山间四周的彩林也从黑白两色转为五彩斑斓。经过一个多小时抵达崔久乡,购买门票后,车转向荒芜的群山。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彩林已越来越远,低矮的灌木丛生,当车抵达拉姆拉措停车场(海拔5100米)时,眼前已经几乎“寸草不生”了。停车场上仅有的车辆,运载的也仅是前来朝拜的西藏当地信众。这个季节,内地来的游客非常少(在拉姆拉措游览期间,也仅一辆四川的车和3名从北京骑摩托车过来的骑手)。停车场前的草坪上,除了几头牦牛外,竟然有一大群藏羱羊(因其臀部呈白色的桃心状,藏族当地人称之为“白屁股”)在悠闲的吃草,这在景区内可是非常少见的。一名游客试图靠近去拍照,它们忽的一下就跑远了。下得车来,即使穿了厚的秋冬款冲锋裤,也感觉寒冷的山风轻而易举的就穿透了所有服装的包裹。换了厚的魔术围巾、戴了手套,取出登山杖开始登山。停车场在5100米左右,而山顶观景台在近5400米的地方,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攀爬近300米的高度。这在内地也许不算什么,但在这么高海拔的地方,对我们着实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最开始的100米还是较为顺利的,但当休息完第一次后,发现实时心率维持在140次/分钟,所以自己主动降速,我给自己设定的是每攀爬50米左右休息一下。但越向上就越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几乎是每攀爬20米左右就要休息喘息一会。反观那些前来神湖朝拜的藏族游客,年龄都不年轻,但在没有登山杖的情况下仍然平稳轻松地爬向山顶,真是不得不羡慕其强大的高原基因。登上山脊,在一片五色经幡之下就是数百米深的悬崖。而远望去,拉姆拉措那一湾墨蓝色的湖水,躺在周围山峰形成的盆地之中,湖面的波光随风和阳光而变化。山脊上寒风呼啸,但所有人都默默的凝视着湖面,或跪在狭窄的石板上合掌祈祷。这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可以高声喧哗。正像那首古诗一样——“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能是无缘吧,我看了半晌湖面,没有看出任何幻象与提示,只想起了相声《八扇屏》里那句上联“风吹水面层层浪”。而同行的辰晨同学却似乎看到了来自己的来生——一个优雅的留着欧式胡须的男人。嗯,如果……有来生……太阳已高高的升起,比起清晨来说,把雪山、彩林照耀得更梦幻唯美。清澈的小溪奔腾着流过,牦牛站在溪水中安静的吃草,人一靠近就撒着欢儿跑远了。时近中午,牧民帐篷中升起了袅袅炊烟……车辆沿昨天来时的路同路返回,傍晚5点左右才抵达山南市(海拔3580米)。顾不上吃饭,我们一路向南。 山南地区的尘土较多,仅两个小时就积了厚厚的一层土,司机塔杰师傅在车后风挡的尘土上书写上“不回拉萨不洗车”这几个汉字。从山南市向南行驶不过十几分钟,抵达昌珠镇。昌珠镇上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寺庙,但这可是在西藏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西藏第一座佛堂,寺内的镇寺之宝是一幅珍珠唐卡。不过我们并未在昌珠寺停留。向前并不多远,一座通体洁白的建筑伫立在小山之上,其标志性的碉楼式攒金顶建筑让人远远一望,便知这就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许多人认为拉萨是吐蕃王朝的国都,而布达拉宫才是王宫。实际不然,雍布拉康建于公元前2世纪,是西藏第一代赞普(国王)聂赤赞普的宫殿,而吐蕃王朝最早的国都则建在现在山南市泽当镇。直到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将国都从泽当迁往拉萨,才修建了布达拉宫(当初的布达拉宫也绝对不是现在的宏伟规模,这是上千年不断修建直至民国时期的结果)。丹尼尔叔叔提示:大多数游客一般只把山南地区当成一个“经过之地”,而非旅游目的地。但是,山南地区是西藏文明的发祥地,名气虽然不如拉萨,却是非常值得一去。山南诞生了太多的西藏“第一”,从猕猴生人的传说,到……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西藏第一座佛堂——昌珠寺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西藏第一块农田——索当西藏第一座村庄——索卡……车一路向南,日落前,终于看到远方一个小小的雪山尖被太阳的余辉照射成金粉色。这就是著名的雅拉香布雪山。雅拉香布雪山海拔6647米,山顶终年积雪,是滋养着整个山南地区的雅砻河的源头。在西藏的群峰之中,雅拉香布雪山的高度可能根据排不上号,但这座貌不惊人的雪山却是西藏神山,藏语意为“上部守护之神”,在众多神山中地位排名第二,仅次于冈仁波齐。随着车的靠近,雪山一会隐藏在群山之后,一会又赫然展现在前方,只是随着天色的渐晚,失去了白日的威严。直至天色完全暗下来,雅拉香布雪山终于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晚上21点左右,我们在黑暗中翻越了海拔5025米的亚堆扎拉山口,在山顶上遇到电子限速,只好将车停在黑暗的路边等时间。此时四周已是漆黑一片,只有山风呼啸而过,唯有……头顶上那一片灿烂的星空。在寒风中,每颗星星离我们特别近,而且一条肉眼可见清晰无比的银河从斜上方划过,即使我去过许多次高原和雪山,也从未见过如此清晰和灿烂的星空。下山的路很快,路过日当镇后,车子驶向隆子县城。隆子县城与那些寄居在山坳中的县城不同,道路宽阔,霓虹闪烁,很难想象距这座繁华的县城三十多公里,就是被印度占领几十年的大片中国领土。我们提前查到的酒店有比较好的隆子河大酒店(电话:0893-7349999),不过价格较贵(280元/间,不讲价)。我们又找了一家隆子县阳光宾馆(电话:13658939889,150元/间),不过房间内设施陈旧阴暗,全酒店仅见的一个女服务员其服务态度可一点也不阳光。晚11点,在酒店旁边吃过了甘肃人开的牛肉面,正准备休息,夜晚还被警察叫起来查房检查《边境证》。行走江湖数十年,还是第一次被警察叫起来查房,值得纪念!第3天:惊艳拿日雍,失望哲古措当日行程: 隆子县 -拿日雍措-哲古措-措美县-边巴碉楼-拉康镇-卡久寺宾馆(370公里)早上7:30,隆子县的街道还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绝大部分早餐店还没有开门,只有县政府门前两个早餐店开业,一个藏餐馆,一个号称“天津包子”的店铺。我们自然吃得是包子,两位藏族司机则一头钻进了藏餐馆去吃糌粑和藏面。西藏的汉餐,主要是以川菜为主,但味道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另外,西北(青海 、 甘肃)的面食也相对常见。汉族早餐以面条、粥、包子为主。所以初次入藏的同学并不必为食品太过担心。而藏餐馆中,以糌粑、藏面、藏饺、甜茶、酥油茶、炸薯条等传统藏餐为主,其中藏面比较硬(有种没煮熟的感觉),配以牦牛肉汤,有些人可能会吃不习惯,但喜欢的人也是真心喜欢。丹尼尔叔叔提示:去过西藏的人都对糌粑(zān ba)充满了好奇,这个经常出现的词到底是什么呢?糌粑其实就是炒制的青稞面,相当于炒面。但它是一种主食,相当于山西人吃的面条或南方人吃的米饭,是天天早中晚必食之物。糌粑是由青稞面炒制而来,一般将糌粑粉放在碗内,混合上少许酥油茶和酥油,用手将其搅拌成块状来吃。它即是藏族人天天吃的主食,也能登上餐馆的大雅之堂。由于其营养丰富、热量大,还可以装入袋子中当成长时间旅行或放牧充饥的粮食。汽车驶出隆子县 ,驶向拿日雍措。开了不到一个小时,翻越了一个不太高的垭口后,一个深蓝色镜子般的湖面就出现在公路的尽头,倒映着旁边的雪山,山水相依如同仙境。公路笔直的一直伸向湖岸边,然后向右转一个弯绕湖而行。湖岸边属于荒原,不少喜马拉雅鼠兔在地洞中探头探脑。这种既像老鼠又像兔子的动物在荒原上打洞,在有阳光时最喜欢探出头来晒太阳,一旦有人靠近就立即钻入洞中,就像小时候玩的“打地老鼠游戏机”一样,在身边此起彼伏。我们弃车而行,爬上了旁边的小丘陵,因为经验告诉我,越是站在高处,越可以欣赏到湖面之美。果然,随着高度的升高,湖水颜色在阳光折射下越来越浅,越来越有层次感。丹尼尔叔叔提示:在欣赏和拍摄湖面时,要掌握光线和拍摄的角度。当太阳直射时(如中午),湖水颜色越浅;当所处位置越高时,湖水颜色越浅。而早晚阳光不充足时,或是越接近湖面,湖水颜色越深,越没有颜色。拿日雍措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最靠南的一个县——错那县。著名的喜马拉雅五条沟之一的勒布沟就在这个县。与之相伴的,县域面积中2/3仍然被印度占领的中国领土(错那县面积34979平方千米,与海南省陆地面积大体相当。但中国实控面积只有约10094平方千米)。这条经过拿日雍措的公路,是通往错那县城的唯一公路。但其中一段公路笔直的伸向湖面,我们停下车来在公路上或躺或卧的打卡拍照。(往来车辆较多,一定要注意安全,并有专人负责观察提醒往来车辆)一只鹰乘着风在空中盘旋,为平静的湖水和雪山增添了一丝灵魂。寒风阵阵吹来,吹得我们手脚发凉。经过集体商议,曾经在计划之中的附近的古沙棘林在冬季估计也没太大意思,然后果断放弃。丹尼尔叔叔提示:山南千年古沙棘林位于错那县的曲卓木乡(从拿日雍措西侧上山的路可达)。经过考证这里的沙棘林有800多亩,已有千年的历史。而曲卓木乡一带,沿娘姆江河谷分布着大约2000多亩的古沙棘林,沙棘林最高约15米,树围最粗4.5米。返程时,司机尼玛师傅带我们走上一条乡间小道,算是抄了一条近路。小道全部为碎石路面,在丘陵间穿行,然后转山盘山路。转弯间,喜马拉雅山脉一排雪山就毫无遮挡地展现在面前,再转回头,遥远的雅拉香布雪山又呈现在面前。估计当时的海拔也在5500米左右。好不容易转上公路没多久,又赶上道路施工。车辆驶过带起的尘土真是遮天蔽日,甚至需要停下车等一分钟后能看清1米外的东西才可再启动。当车驶至哲古措的公路边时,车已经被厚厚的尘土覆盖,司机塔杰昨天在后风挡上写的那行字,居然已经被更大的尘土“洗”得无踪无景,只剩下被2厘米尘土覆盖的后风挡。哲古措位于措美县境内,面积比拿日雍措要大2-3倍,但对于看惯了西藏大湖的我来说,风景却着实一般。初冬的哲古措岸边已经结冰,但并没有冻得很结实,所以不可以深入进去。湖面上漂浮着数量不是很多的大大小小的水鸟,不时的有斑头雁成群掠过。哲古措地势较为平缓,周围称为哲古草原,不时可以看到藏野驴在这里呆头呆脑的望向偶尔驶过的汽车。说到藏野驴,其实在阿里 、那曲、日喀则等地很常见,但在山南见到的还是没有那么频繁。藏野驴有一个习性,就是当有人驾车追逐时,它们会拼命与车同向奔跑,然后努力从车前穿过。即使没有被车撞上,非常容易造成藏野驴的伤亡。丹尼尔叔叔提示:作为一个文明的游客,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要以伤害野生动物为乐趣去随意的驾车追逐驱赶野生动物。同样,不要过于亲密的接触野生动物,不要触摸野生动物活体或尸体(如旱獭等),更不要买卖野生动物制品。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因为印度近年来的所作所为,所以西藏将山南 、日喀则等边境地区的公路进行了升级改造(从碎石土路修为柏油公路)。这些施工从春季修到秋季,我们也正好赶上了道路施工,这也是行前最大的担心,担心每日安排的行程不能够按计划时间到达。从哲古措出来,我们就进入了道路维修和颠簸模式,行驶非常缓慢。但幸运的是,并没有遇到禁止通行的交通管治。从哲古措到措美县 ,颠簸得我们已经忘记了饥饿,赶到措美县已经是下午14点半。吃过了午饭,为车子加满了油(措美县中石油加油站有一个女加油工长得特别漂亮,兼俱了藏族和维族的特征,留下了深刻印象),继续行驶。这一行驶才发现,这一路上所有经历过的颠簸,对于下午来说,最多只算个序曲。一路上都在施工,即使是在非常狭窄的山路上。加上往来的重型运输车辆和施工车辆带出的烟尘,使得前车驶过便需要停车等待尘埃落定才能继续前行。车缓慢的上了一座高山,来不及看清楚四周耸立的雪山(尘土太大),便翻越垭口,这一座山上上下下近百个“之”字弯,已经让我们无心再欣赏风景。本以为这颠簸结束了,其实还没到高潮。车驶过经过熊拉山,又开始谷底向上攀登。大大小小的急弯,脚下就是数百米上千米的悬崖,崖底的河水奔腾而过清晰可见。而且路边没遮没挡,危险异常。最可怕的一次是和一辆载重汽车迎头会车,我们的车轮离悬崖边缘仅10余公分,吓得坐在车里的人都不敢睁眼。路过边巴乡,就可以看到路边山腰处不规则的矗立着许多残破的碉楼,这就是所谓的边巴碉楼。其实在边巴乡这一带的山腰和山脚下,座落着几十上百座大大小小的碉楼,不过大部分上半部已经倒塌或残缺,但从其残存的石头基座来看,可以推测出当年其是多么的雄伟。这在内地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古迹,不过在山南地区,它们就这样散落在山间,任凭时光的蚕蚀。碉楼这种建筑形式在四川甘孜和阿坝藏区较为常见,而且保存也相对完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四川道孚、理县等地区的碉楼。碉楼整体成梯型,石头和木材垒成,主要起战略防御的作用。天色渐晚,车队又驶向了山腰。曾经遥远的雪山与我们近在咫尺,残存的碉楼在雪山的映衬下形成了黑色的剪影。当我们与目的地也许只有20公里时,但却被筑路队拦下交通管治留在了半山腰。眼看雪山上反射夕阳的余辉也要慢慢散去,却被告知必须要等天黑筑路队下班后才能继续行驶。我们已经能够远远地看到对面山坡上拉康镇的灯光了,却也只能等太阳落山后,施工完毕后才继续翻越另一座山。说来也奇怪,我们所在的山呈非常典型的砂石化,山上没有树木,只有鞋面高矮的灌木。而与我们一江之隔的拉康镇所在的山上,靠近江水的一部分山体也是光秃秃的,但从半山腰以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尼玛师傅指着对面山顶一侧的微微灯光说:喏,那就是卡久寺。当车辆再次通行时,天已完全黑下来。只剩下南方雪山的山尖还有一丝金色,但也转瞬即逝。车离开了那个翻越了一下午的“大工地”,穿过谷底的河流后,开始在森林中穿行,驶向山顶点着微弱灯光的卡久寺。车在黑暗中停在道路尽头的一个院子里,院子三面都是古老的寺庙建筑,唯有西侧是一个现代化的宾馆,这就是著名的“卡久寺宾馆”。卡久寺宾馆知所以著名是因为一、这里除了卡久寺宾馆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住宿的地方;二、没想到卡久寺宾馆居然设施这么好。不过,卡久寺宾馆前台小姑娘的服务态度堪忧,问什么都爱搭不理的不耐烦,只顾着看手机视频。丹尼尔叔叔提示:卡久寺并非位于拉康镇之中,而在山顶,用餐购物都很不方便。卡久寺周边只有卡久寺宾馆这一家宾馆,别无可住宿地点,建议一定要提前预订。网上可以查询到的电话无人接听,前台一名女服务员的私人电话17789038047可协助预订房间。标准间费用240元/晚。宾馆房间内有地暖、能洗澡、有WIFI,有夏普液晶电视,住宿条件非常好。简单安顿好,便结伴沿着山脊的路走向数面米外的一个工棚一样的餐馆,这里是卡久寺附近唯一一个正式的餐馆——卡久寺餐厅(其实就是个大简易房)。卡久寺的喇嘛们正聚集在这餐馆里,聚精会神的看着一部翻译成藏语的“抗日谍战剧”,只是连剧中日本人都满嘴的藏语,实在有些搞笑。我们点了个西红柿鸡蛋面配酥油茶,算是一顿正式晚饭。正吃着饭,一个当地居民模样的大叔走到我们面前,问我们明天要不要早起转寺?我还奇怪这个人怎么这么热情?后来塔杰师傅充当翻译,告诉我们实情——因为转寺是要沿半山腰的森林转一大圈,约2个多小时左右。但森林中曾经出现过黑熊伤人的事件,所以要转寺一定要和当地藏族人结伴一起走,避免单独行动。真是个热心的大叔!我们当初设计路线时来此寺,主要是在清晨寻找一种神秘的精灵,所以也就婉拒了藏族大叔清早转寺的邀请。不过,大叔仍然为我们展示了一下他拿手机拍摄的神秘精灵的照片,让我们的心更加期待。吃完回宾馆,看着天空中闪烁的星,不知道明天是否可以有缘见到这个照片的精灵呢?第4天:见神秘客卡久寺,探秘洛卓沃隆寺当日行程:卡久寺宾馆-卡久寺-生格乡-色乡-洛卓沃龙寺-色乡(80公里)清晨7点半(相当于内地的6点),卡久寺宾馆以外还一片漆黑。来卡久寺朝拜的当地藏族同胞很早就已经下山去转寺了,我们反而变成最晚出发的一批,全体集合在宾馆大堂,准备去邂逅一位神秘的朋友。根据昨天晚上那位热心的藏族大叔指点,我们打着手电,顺着山路来到山东侧的白塔前,顺着白塔下坡,绕寺而行。此时天光开始放亮,漆黑一片的周边终于慢慢清晰,我们也终于开始看清我们所处的环境(昨晚天黑后到达,无法看清周边环境)。本来我们还说说笑笑的,突然眼前安静的山路上蓝光一闪,走在前面的同学突然停住了脚步,回头示意大家不要出声。大家顿时安静下来,蹑足前进——因为我们都知道,神秘的精灵出现了!走近一点,在悬崖的土坡前,我们有幸相见的神秘朋友——两只漂亮雄性棕尾虹雉。可以说,棕尾虹雉是寺院清晨到来的第一波客人,不一会就大大小小十几只雄性雌性“组团”相继飞来。棕尾虹雉数量稀少,国内仅栖息在喜马拉雅山沿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是尼泊尔的国鸟。雄性棕尾虹雉和家鸡差不多大小,但身体更显修长。羽毛表面呈宝石蓝色,但实际上在阳光下羽毛呈彩虹的七彩颜色且随着阳光角度而变化,又称“九色鸟”。鸟头部呈翠绿色,同样也会反射不同的颜色故为“虹”。而且它有蓝色羽冠,很像是小一号的孔雀;鸟尾羽呈漂亮的棕色,故称棕尾。棕尾虹雉雌性棕尾虹雉整个身体呈棕色,羽毛上有由深至浅的纹路,脖子上有一白圈,眼角呈宝蓝色。来到这里的第二拨客人,倒着实吓了我们一跳。正在聚精会神的拍摄着棕尾虹雉,从坡后的悬崖处慢慢走上来几个大家伙——喜马拉雅斑羚。它们喜欢在悬崖峭壁上栖息,在悬崖上如履平地,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西藏、尼泊尔和(印度)锡金一带,属于濒危野生动物。它们也不太怕人,但始终保护了高度的警惕,一有风吹草动,便四散开来。随着一群野鸽子呼啦啦的飞来,第三拨客人——雪雉也踱步而来,一群一群的前来觅食。血雉是一种让人过目不忘的野生鸟类,雄性面部为红色,背部是灰色羽毛夹杂着嫩黄色的边;而胸前腹部则是黄色的羽毛夹杂着红色的羽毛,尾部则是红白相间。雌性则通体棕黑色,它们属于血雉中的西藏亚种,和其它亚种有着明显的区别,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说每天都有寺里的僧人在早晨8点半来喂食,所以各种飞禽走兽养成了习惯,一点也不怕人,在寺后白塔前的小坡上定点觅食。邂逅了众多神秘精灵后,大家转寺而出,前往卡久寺餐厅去用早餐。我则趁此机会一个人转到山后,想寻个高一点的地方拍卡久寺日出。与夏季不同,这里的秋季几乎没有云雾,所以无法拍到经典的寺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感觉。所以,我来到当地藏族居民日常转经的经幡之处。个地点相对地势较高(但不及后山角度更好),这里地势较为险要,脚下的土很松,容易下滑。而身体另一侧是无遮无挡的悬崖(原路返回时一定要小心,可借助身边的树木草根等协助下撤)。这里转动的经幡和其它地方的风马旗、转经筒不同,是风车形状的。风车随着山风不停转动,功用与风吹动风马旗相似。从这里远眺卡久寺,建立在一个孤零零的山头,三面被连绵的雪山环绕,雪山的另一侧是。这时,红日初升,首先照亮的是西边的雪山,然后南边雪山也被照亮,最后,卡久寺也在晨光之中醒来。即使没有仙境般的云雾,但在这群山环抱之中,也像是佛国仙台。丹尼尔叔叔提示:初冬季节因天气晴朗没有浮云,并非拍摄卡久寺的最佳季节。而春夏秋三季则更容易拍摄卡久寺在云端的感觉。拍摄地点建议向后山再攀登20分钟左右,高于卡久寺100-200米的位置为佳。天色大亮后,我走进建于公元1570年的山南地区著名寺庙——卡久寺。卡久寺全称“吉祥隐修院”,建于1570年,海拔4019米。是莲花生大师五大隐修圣地之一,主供佛为朗开宁布,是历代努氏朗开宁布活佛学习佛教经典、研修藏传佛教密宗教义、潜心修行的祖寺。卡久寺属于红教宁玛派,是世外隐修之地。卡久寺名气很大,但面积真的很小。小到就在昨天我们停车那个院里,这是一个像四合院一样的院子,大门位于院东,主殿位于院西,卡久寺宾馆在院北。进入主殿是一排僧舍,让我一度以为进错了殿门。登上二层则别有洞天,二层有个小巷,小巷走出去才是主殿的入口,由于主殿位于海拔4000米的悬崖之上,院外过道可以远观雪山和森林。不仅视野极为开阔,而且这里的僧侣喇嘛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不仅会有僧人每天去山后白塔喂养棕尾虹雉、斑羚、血雉等野生动物,而且这些非常善于攀岩走壁的野生动物也会时常出现在寺庙中。由于当地信众和僧侣从来不会伤害它们,它们就会不走寻常路,都是从寺庙后的崖壁上登堂入室的闯进来。离开卡久寺,我们又重新回到了对面山上的“大工地”之中。突然听到两声爆炸的巨响,于是,我们的车不在远处又被施工队拦下。说山后在爆破施工,必须要等,这一等又是一个多小时。当再次出发后,虽然没昨天道路的危险,但也都是在山间行进,搞得我们昏昏欲睡。车翻越了一座高山,沿着峡谷的湍急而清澈的江水行驶了两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了色乡。用过了迟到的午餐,我们先把行李放在客栈中(色乡利民宾馆,电话18089937284 / 18108939247),然后再次出发,前往洛卓沃龙寺。色乡不大,从这头走到那头也就十几分钟。而且中间的赛卡古托寺占据了全乡最中心的位置。而洛卓沃龙寺在色乡背后的山腰上,还要向上开7公里,途中还要经过一个觉姆寺(尼姑寺)。还没有见到洛卓沃龙寺,先看到路边一片刻着六字真言的玛尼石堆,蔚为壮观。转过弯来再向上行驶,道路的尽头就是洛卓沃龙寺。“雪域高原南圣地邬金极乐宫——洛卓沃龙寺(也称为“卓瓦隆寺”或“卓瓦龙寺”)于十一世纪前期由玛尔巴大师创建,是噶举派传承的祖寺,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虽然百度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来详述了这座寺庙,但这座寺庙却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为了更加了解洛卓沃龙寺,我们首先要“恶补”一下相关的知识:噶举派(白教)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的宗派之一,曾经短暂统治过西藏,但后来其统治地位被格鲁派取代。噶举派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是由玛尔巴大师开创。噶举派是以教法传授方法的特点而命名的,注重密法的修习,而修习密法又必须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的途径,所以“噶举”一词可理解为教授传承。噶举派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规模相当庞大的四大支八小支等派别。其中的一个分支噶玛噶举派于公元13世纪首创了转世制度。这个制度后来被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所采用,形成了现在可以看到的“转世”制度。此外,虽然经过清朝政府的扶持,格鲁派现在已成为藏区藏传佛教的最有影响力的派别,但至今与西藏相邻的不丹仍然主要信奉噶举派的一个分支——竹巴噶举派。玛尔巴1012年出生在西藏洛扎县,曾3次往返印度、4次往返尼泊尔求法,学法历时40年之久而获得无上成就,成为西藏佛法后弘时期的一代教主。同时,由于玛尔巴翻译、校正和抉择了大量佛教梵文经藏和仪轨,亦被誉为“古代西藏七大大师之一”。 洛卓沃龙寺由玛尔巴大师创建,弟子无数,其中信徒经常提及的米拉日巴尊者也是玛尔巴大师的弟子之一。丹尼尔叔叔提示:噶举派最高活佛为大宝法王,地位仅次于DL和班禅,排位第三。现任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名叫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目前身处印度。不过在藏区,仍然随处可以看到信众供奉着他的头像。现在的洛卓沃龙寺并非千年原寺,因为期间原寺尽被损毁(可以说,除大昭寺等少数著名寺庙外,几乎摧毁了西藏所有古老而著名的寺庙,一路上我们听到太多寺庙在期间被焚毁的事情),只留下了基座。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洛卓沃龙寺,是现在的尼玛仁波切于1992年在废墟原址上一砖一瓦重建;2000年又经过当地政府的扶持,将原有建筑全部推倒重建,才有了现在恢弘的规模。目前寺内有僧尼共50余人。进入寺庙,就有正在晒太阳的小和尚热情的问我们是不是游客?我们回答是,他热情的为我们带路,并指引我们上了后山。山间气候多变,刚才阴沉的天空,现在飘起了几颗小雪渣。当我们快要到达玛尔巴大师苦修的山洞时,一个20岁左右脸庞稚嫩还带着几分羞涩的小和尚出了僧舍,在寒风中迎接我们。他首先纠正,请不要叫我喇嘛,因为喇嘛是对有修行的高僧的称呼,你尽可叫我“和尚”或“师兄”。这位小和尚先让我们参观了一个依岩壁山洞而修建的建筑,由玛尔巴大师当年闭关修炼的洞穴。洞里很是幽暗,岩壁上渗出的山泉汇集到一起汩汩流出,形成圣水。小和尚一路上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为我们做详细讲解,并邀请我们品尝圣水,接受赐福。丹尼尔叔叔提示:参观西藏寺庙注意事项1、进入寺庙要摘墨镜、脱帽,不可用手指指佛像,未经允许不可拍照。2、不可以穿着性感暴露的服装,但为了上下楼梯安全,也不要穿着拖地长裙。3、所谓“圣水”皆为未经处理过的山泉,肠胃不好者不要多饮,但也不要生硬拒绝。从山上下来,看到不少野生岩羊在寺内闲逛或在山坡上休息。我问旁边的和尚,他们一再强调这是寺庙喂养的“鹿”,白天在寺庙里,晚上回到山坡上去。你说鹿就鹿吧,不争辩!接下来,我们来到位于悬崖边的塔楼,早有另一个小和尚已在塔边等候我们。他首先引领我们参观塔楼,塔楼内部有五层,每一层都有一个小殿,供奉各不相同:有的是佛像,有的是灵塔,殿内面积很小,可供不到10人参观瞻仰。其后又引领我们参观主殿,主殿玛尔巴大师佛像高大而精美,可惜只是近年来雕刻的。主殿旁的小门可以转到一个布满了佛像的小殿。这个殿整齐的放置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佛像,主要是五大本尊:胜乐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等,其中大部分为藏传佛教密宗的双修体式。最后,小和尚将我们引入内堂,像是个客厅模样。桌上供奉着玛尔巴大师的掌印等圣物。一个喇嘛取出一些甘露丸赠给我们一人一包,我们拜谢而别。从洛卓沃龙寺出来,天色已晚。本来还想参观一下山腰的尼姑寺,但却被告知已经关门。只好意犹未尽的下山,回到色乡。在超市里购买了一些明天徒步时需要提前准备的午饭,比如酸奶、面包、自热饭啥的,然后简单吃了点饭便回客栈休息了。丹尼尔叔叔提示:色乡住宿指南1、虽然在网上很难事先查到色乡宾馆联系方式,但实际上色乡可以住宿的家庭客栈还挺多的,而且设施条件还不错,大家不必担心无法找到住宿。2、本来要去拉普温泉(色乡向南20公里左右)的,但因为从拉康镇 到色乡一路上都在道路施工,耽误了大量时间,实在来不及前往。3、如果徒步,一定一定一定不要选择自热饭(任何品牌都算上)。事后证明,又贵又难吃,还不如不吃!4、色乡利民客栈如果夜间开空调的话,需要交20元钱去领取遥控器。我没用空调,也没有开电热毯,感觉睡觉并不太冷。第5天:白玛林措徒步,库拉岗日观云当日行程:色乡-赛卡古托寺-白玛林措/介久措徒步(库拉岗日峰)-色乡- 洛扎 县(76公里)今天的目的地——白玛林措和介久措徒步,将是整个10天行程中最精华的一部分。不过,清晨起来涌动在色乡小镇上空的乌云,让我不得不担心今天的天气,是否会下雨,是否会多云,是否会看不到雄伟的雪山和美丽的湖泊。用过早餐,我们先要补回昨天的功课——首先要前往小镇正中心的赛卡古托寺。从面积和规模上,赛卡古托寺虽然规模要比洛卓沃龙寺小得多,但可能由于保存相对完好一些,在藏族信众心中,却比洛卓沃龙寺要重要许多。当日出时分,当地居民手捻佛珠或持转经筒纷纷从四面八方向赛卡古托寺走来,前来朝拜。公元1077年-1084年,赛卡古托寺由玛尔巴大师出资,其高徒米拉日巴尊者修建,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为噶玛噶举派重要全传承之地。寺庙供奉释迦牟尼和玛尔巴大师像,殿内内壁绘有精美壁画。后经过历代的扩建,成为现在规模,目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最有名的则是被誉为“最惊险转经道”的位于28米高空的“九层公子塔”。米拉日巴,是不是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当身处藏区,我们经常会听到米拉日巴这个名字,不论是佛像、唐卡,或是歌曲(米拉日巴道歌)、电影(米拉日巴传)、传记……可见,米拉日巴尊者在藏区的影响非常巨大。米拉日巴尊者(1052年-1135年)出生于芒域贡塘(现在日喀则市吉隆县),先学习宁玛派,后师从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大师学习密宗,然后隐居苦修密法和瑜珈法,终成正果。一生通过苦修验得正法,通过诗歌弘扬佛法,极大的扩充了噶举派的影响力。丹尼尔叔叔提示:许多游客会奇怪,为什么师傅修的洛卓沃龙寺没有徒弟修的赛卡古托寺有影响力?为什么师傅玛尔巴大师没有米拉日巴尊者有名?这里要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在藏传佛教各派里并非孤例,各派信众是以修法成就以及传法功绩为考评,而并非以谁创教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不仅噶举派的米拉日巴尊者比玛尔巴大师更有名,同样,在萨迦派中创教者昆·贡却杰布并非萨迦五祖之一,而其儿子(继任者)开始,才成萨迦五祖之一祖。我们刚进入寺庙大门,就被正在大殿里添加酥油的和尚认出是游客,要求购买40元门票。丹尼尔叔叔提示:一般来说,在西藏的藏传佛教寺庙里,藏族同胞是可以免费进入进行朝拜的,而内地来的游客则必须要购票;在西藏的一些著名旅游景点,藏族同胞也可以免费或以极低的价格购票。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必感到不公平,因为我们是游客,寺庙是参观游览;当地居民是信众,寺庙是生活之根本,甚至就是生命。与昨天的洛卓沃龙寺相比,赛卡古托寺的规模很小,其以“九层公子塔”为中心,大殿等成为塔基座。所谓“九层公子塔”便是“赛卡古托”的汉译名称。塔共有9层,层层均有佛堂,当登上9层后,在28米高空的塔顶外圈有一个转经步道,信徒需要在没有任何安全保护的情况下,双手抓紧上沿铁栏,身体悬空在室外的转塔。不过……也许我们来得太早了,驻寺的喇嘛们有的在树下或墙角自顾自的诵经,有的则刚起床洗漱。在我们准备上塔时,入塔的大门紧锁。开门的僧人也一直联系不上,所以,我们为了赶时间,暂时放弃了登塔。这也成为本次行程中的一个遗憾。当然,要欣赏到美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在海拔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长时间徒步登山),所以,白玛林措和介久措不仅是今天行程的重点,也是整个行程的精华。人们一般说白玛林措,其实这只是三个湖的其中一个,或者说是最容易到达的一个。在其南北两侧,还分别有两个湖泊,分别是南侧的介久措和北侧的折公措。三个湖也并非十分完整规正,其中白玛林措由两个小湖组成,介久措和折公措分别由三个小湖组成,中间均有水道相连。最后三个湖汇成一条江水,由西向东奔流,就像一个鸡的脚印。在三座湖的西侧,有一座西南-东北向的连绵雪山,其中最高峰为西藏山南地区最高峰——库拉岗日峰(海拔7538米),是藏族传统的四大神山之一。藏族四大神山,即东方神山沃德贡杰(桑日县)、卫藏神山雅拉香布(山南市)、北方羌塘神山念青唐古拉(当雄县)、南方神山库拉岗日(洛扎县)。丹尼尔叔叔提示:藏族同胞认为每座山河湖海甚至树木、石头都有神灵,神灵无处不在。所以,关于藏区的神山有多种不同版本。除了上面的版本外,流传更广的版本是:冈仁波齐(西藏阿里)、梅里雪山(云南迪庆)、阿尼玛卿山脉(青海果洛)、尕朵觉沃(青海玉树)。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版本,如藏区三大神山、八大神山、二十四大神山等。所以,白玛林措并不是一座湖,而是三个湖和两座雪山组成的国内顶级风景区(目前尚未开发,免费)。库拉岗日峰海拔7538米,在其东侧与其相临的为库拉岗日II峰(海拔7418米)和库拉岗日III峰(海拔7381米)。库拉岗日峰的 东北 侧,又是3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分别是海拔7221米的卡热疆I峰、海拔7216米的卡热疆II峰和海拔7018米的卡热疆III峰。。从色乡到白玛林措并不远,沿着乡间的简易土道,经过措玉村不久就到达白玛林措的入口。车停在入口的简易停车场上,这里几乎没有游客,这一天也仅有我们2辆车8个游客。由于我们不在里面扎营,所以无需重装徒步,则将随身的装备减到最少。考虑到阴天而且山里风大,则尽量将服装调整为最防风保暖,然后人手一对登山杖出发。惊世的美景总是隐藏在俗世的假象之后,即使是我们出发前站在停车场上举目四望,也没看出和色乡其他地方有任何区别的地方,四周都是光秃秃的山。不过,这一切在步行几百米以后全都变了……从停车场一路上行,是一个缓坡。当走到缓坡的顶点时,一个晶莹剔透的湖——白玛林措(海拔4520米)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而湖的再前面,则是一座在云中若隐若现的洁白雪峰,那就是高耸的库拉岗日III峰。我承认,每次来西藏都是异常幸运的!早上还在色乡担心的厚重乌云现在已经开始慢慢被风吹散,洁白的雪山偶尔在云中露出一角,反射着冷酷的银光。白玛林措是一个狭长的湖泊,由库拉岗日的冰水融化汇聚而成,所以显得特别的通透。湖岸边和湖水中一座座玛尼石堆屹立在湖水之中,湖水的蓝色由浅至深,直至雪山脚下的墨蓝。山风吹皱了一池秋水,雪山倒影在湖水影影绰绰。在湖边,我们如同井底之蛙,能看到眼前的雪山和湖水,却看不到全貌。我们登上湖边的土坡,沿着白玛林措湖岸向雪山行进,以为就可以到达介久措。但浪费了一个多小时,直走到一个挂着经幡的隘口时,才发现我们走错了方向,只得折返。丹尼尔叔叔提示:若你的目标是看到或接近介久措,那么当你从停车场前行见到白玛林措后,应该迅速向左横切,直接翻越左边能见到的最高的山脊,这样也是最节省体力和时间的。翻越山脊的路难度较高,最难的不在于这里的海拔高度,而在于这个十分陆的山坡根本就没有路。你走过的每一步路,也许都是千百年来被踏上的第一个足印。而且,在这条笔直的长达数百米的山脊上,我们不知道翻越过去会是什么样,只感觉翻过一道坡又是一道坡,要么巨大的碎石堆无法攀登,要么就是布满野生高山杜鹃的灌木丛,失去了方向。转过身,看曾经横亘在面前的白玛林措,现在已经越变越小,得已见到其狭长的全貌,湖水灰蓝而深邃。云雾越来越少,雪山慢慢露出了其真容——山体巨大而洁白,山峰尖利。对于平时并不锻炼身体的我来说,除了高海拔缺氧外,巨大的体能消耗也使我攀登的每一分钟都是生不如死。但唯有继续痛苦的攀登,几乎每爬十几步就要喘息几分钟。又经过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终于登上了这座山脊。山脊上相对宽阔,相对平整,就像一条机场的跑道。但正对面(西侧)一个巨大的碎石山挡住了看到库拉岗日II峰的视线。山脊左侧是奶蓝色的借久措,面对着库拉岗日峰;山脊右侧是白玛林措,面对着库拉岗日III峰。而在右手90°方向是哲公措,在这里环视四周可以同时看到这三座湖。我坐在山脊的一块石头上,看着近在眼前的库拉岗日,想起来我初次入藏时,站在色季拉山口也是这么望着云开雾散初露容颜的南迦巴瓦峰;想起来我坐在珠峰前的土堆上三个小时,就这么呆呆的望着珠穆朗玛峰直到日暮;想起来气喘吁吁地跑到子梅垭口,凝望贡嘎雪山的日落;坐在安娜普尔纳大本营的石台前,看不够的雪山群峰……每一次都是如此震撼和忘情,这次也不例外。不一会,从借久措的山下跑上来一个人,我们一看,是我们的司机塔杰师傅。他虽然也是第一次来这里,但凭着藏族人特有的方向感和体力,不仅一下就判断对了方向,而且已经下到了借久措的湖边再上来。以上所有航拍视频和照片来自Jimmy和紫水晶夫妇;湖边的美照他狐狸的视频来自塔杰师傅。所有延时摄影则是我拍摄的(虽然有三脚架,但仍然被吹得在风中颤抖)。我们在出发前就已规划好时间,因为每个人的体力和速度不同,可能中间这8个人会走散,但也严格规定在下午2点,不论走到哪里都要开始折返。返程的路相对较快,但也提醒大家一定要慢点走,因为真的没有路。丹尼尔叔叔提示:越野徒步要控制时间控制。在经过前期查阅资料后,预估好出发时间和返回时间。但由于团队中每个人体力不同,所以根据前期徒步经验,我们约定下:1、体力好走在最前面的领头羊和体力差走在最后面的押队者分别带步话机进行随时沟通,保持所有人成员都在队伍中间不走散。2、确定好徒步时间并进行合理分配。比如徒步共有6小时时间,那么除去中间1小时游览拍照外,剩余5小时可分配为上山3小时,下山2小时。3、约定好折返时间。不论体力好坏或是否到达预计目的地,到约定的时间节点必须所有人折返,以保证全体队员安全。我和辰晨因拍摄视频,所以结伴走在最后。在低矮的土坡草丛中,可以看到牦牛、岩羊等大型草食类动物的粪便。而在半山腰上,我则发现了一个有人半个手掌大的食肉动物的爪印。我无从分辨这是什么动物,但根据分析极有可能是狼。回到停车场附近,有一个当地牧人盖的小屋。屋子周边垃圾遍地,除了食品的包装,还有各种瓶子,甚至还有使用过的女性卫生用品。景区没有消化垃圾的能力,在此再恳请大家,除了回忆外,请把一切垃圾都打包带走。从白玛林措到色乡再到洛扎县城,全部在悬崖峭壁间穿行。不到50公里的路开了近2个小时。终于回到了繁华的大都市——洛扎县城。我们本来准备选择当地最繁华的宾馆——中粮宾馆住宿,无奈价格太贵,280元/间还不讲价。无奈下,我们选择了粮食局桑珠宾馆(150元/间,免司机房费)。晚上大家聚在一起,想犒劳犒劳辛苦了一天的自己,选择了中粮宾馆对面的“云南丽江腊排骨店”,大家热热乎乎的吃了一顿火锅。不过,效果很明显,半个小时内,大家不约而同的拉了肚子……幸好大家都带着治疗腹泻的药物。丹尼尔叔叔提示:西藏旅行需要携带基础药物:1、外伤药;2、感冒药;3、退烧药;4、止泻药;5、消炎药;6、其它日常用药。目前所有宣传治疗高原反应的药物皆为夸大或虚假宣传,除吸氧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短期内治疗急性高原反应。洛扎县大大小小的各类商店门口都贴着从洛扎返回拉萨长途车的广告。这里距拉萨真的不远,仅仅是几个小时的行程。有点思念拉萨的繁华了。不过,我们的十天行程中刚刚过半。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美丽风景等待着我们?第6天:最网红—普莫雍措、最热度—40冰川今日行程: 洛扎县-蒙达拉山口-普莫雍措-推瓦村-岗布冰川(40冰川)-涅如堆乡- 康马县 (约280公里)普莫雍措作为山南地区最高的湖泊,湖面海拔5010米,它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 淡水湖,自从纪录片《第三极》后迅速走红。湖畔小村推瓦村村民在冬季里,赶着羊群从结冰的湖面走向湖中小岛去吃草的片段还历历在目。如今,不论是普莫雍措或是湖边的推瓦村,不论寒暑,一年四季都已经成了大热的景点。也难怪,连路过无人区的大北线都火得一塌糊涂,何况距离拉萨如此近,交通又相对方便的普莫雍措呢?清晨从洛扎县出发,行了没多久就翻越了海拔5363米的蒙达拉山口。在西藏旅行,几乎每天都会翻越几个山口。但有几个山口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山一世界”。蒙达拉山口便是其中一座。从拉萨去过林芝的人都会翻越一座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随着拉萨-林芝高等级公路的全线贯通,米拉隧道贯通,将来很少会有人真正的翻越米拉山口了)。米拉山口海拔也不算高,风景也相对普通,但这座山口间隔着两个“世界”——温暖湿润的林芝森林山地和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山口东边(林芝方向)是高原上的江南 ,山口西边( 拉萨方向)是荒芜的高原。同样,蒙达拉山口也是如此。蒙达拉山口以南(洛扎方向)是一片山地,即使是洛扎 县城也是群山中一块稍平的土地。而且越往南,其山越陡峭,甚至找不到什么平地,村庄和城镇全部建在山谷之中、山坡之上。而蒙达拉山口以北( 拉萨 )方向,则是一块相对平整的土地,土地中间是一汪碧水——普莫雍措。在蒙达拉山口,向西南方向,是如同白色墙壁一样高悬在眼前的库拉岗日和卡热疆群峰;向西北方向是墨蓝色的普莫雍措。车冲下蒙达拉山口,向着普莫雍措狂奔。自从2015年去过阿里北线的一措再措后,见过太多的高原湖泊,便不再对湖泊的大小有概念。而我初见普莫雍措时,也没有感觉其特别大,只是觉得它特别的蓝,深蓝,墨蓝。围绕在普莫雍措湖周围的公路,全是新修的柏油公路,往来车辆不多,使整个湖区都感觉到很安静,成群的赤麻鸭、斑头雁在湖岸边栖息,深蓝的湖中偶尔会有白色的海鸥随波飘荡。推瓦村位于普莫雍措东北角上,海拔5070米。由于其位湖岸一个突出的“半岛”上,所以三面环水,视觉特别宽广。而推瓦村上的推瓦寺又处于村中半岛的尖上,所以在寺庙临水的过道上,可以270°欣赏湖景。我们穿过村庄,直接把车停在了寺庙。进入寺庙要收卫生费,每名游客5元,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门票。寺庙很小很普通,因为在西藏,几乎村村都有类似这样的寺庙。不过,推瓦寺的位置可就与众不同了,其三面环水的风景还真是世间少有(林芝巴松措的错宗工巴寺则四面环水——建在岛上)。水面宽广,波光粼粼,与之对应的则是三片连绵的雪山,洁白的雪顶立于天水之间。站立在临湖的寺庙中,顺时针从左至右(南向北)依次是库拉岗日和卡热疆群峰、喜马拉雅中段群峰、乃钦康桑峰的一角。由于推瓦村的海拔较高,曾经出现过游客因在村中过夜而发生高原反应,差点出现危险的事情,所以推瓦村曾经不允许游客在此住宿。不过,随着道路的建设和设施的翻新,村里的确有家庭旅馆可提供住宿和餐饮。普莫雍措的最佳旅游季节应该首推冬季,其晶莹剔透的冰面透着蓝色的光芒,冰裂纹和凝结的气泡把这个湖面打造得与众不同。由于海拔高、温度低,又是淡水湖,所以湖面冻得会非常结实,任你在湖面上翻跟头打滚也可以。其次应属春秋两季,此时天空高洁,能见度高,可以看到湖面和雪山。而夏季虽然体感温度合适,但雨季云量多,不太容易看到远方,如果阴天下雨,湖面则是灰蒙蒙一片。从推瓦村出发,原路返回,在向蒙达拉山口进发途中向西一拐,指路牌标明:岗布冰川。不过,岗布冰川下面又立了一块牌子,大意是:因道路施工,此路不通。但是,从司机尼玛师傅坚毅的眼神,我能够看出,车到山前必有路,此路必通!车基本上是沿着湖的南岸行驶的,这时我才体会出普莫雍措的大。哪怕是翻过一座小山,山那头看到的仍然是在普莫雍措的岸边。在普莫雍措的西南角上,柏油公路消失。出现了一个丁字路口。向北(右)是普玛江塘乡,向南(左)是岗布冰川。岗布冰川就是40冰川的官方叫法,但我更愿意用岗布冰川这个标准的名字来称呼它。所谓40冰川,是因为它接近中国和不丹边界的40号界碑,所以叫40冰川,同时又有许多别的名字,如嘉措冰川等等。丹尼尔叔叔提示:自2018年12月, 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政府发布通告,因旅游安全原因无限期关闭岗布冰川(40冰川)。不过,虽然官方关闭了岗布冰川(40冰川),但仍然有游客在冬季前往(夏季无法前往)。所以建议所有希望前往岗布冰川(40冰川)的游客,提前咨询一下冰川是否重新开放,以免耽误行程。从“丁字路口”,车就在碎石路上晃来晃去的向南扎了下去。在阳光下,冰川巨大的冰盖反射着银色的光芒。一路的荒芜,只是偶尔能见到牦牛群。当然,还会有一些野生藏羱羚(白屁股)看到来车后,好奇的抬眼观看。寒风阵阵,吹起地面的黄色的沙尘。车驶到一个插着国旗的居民点(更像是牧人的营地)时,被几个藏族当地人拦下,强行征收每车50元的车费。这种现象在西藏并不少见,并非官方的正规的收费,但也确实无人能管,投诉无门。距离岗布冰川越来越近,巨大的冰盖变成了眼前连绵的冰原,冰原向下伸出一道道冰舌,而冰塔林则是冰舌的末端。但此时还无法看到冰塔林立的冰川本身,因为需要游客自行翻越一个小坡,小坡并不高,也就是二十米左右,但由于岗布冰川本身海拔较高(海拔5300米左右),快速上坡也不容易。翻越过这个小坡,巨大的冰塔林就立于面前,冰川与你的距离只是一个小小的冰湖。冰湖并没有完全结冰,即使结冰的地方冰也很薄,所以在11月初这个季节切勿上冰。期望越高,失望就越深。岗布冰川其实并非那么的晶莹和干净,因为游客的增多,以及风沙的侵蚀,所以冰塔冰柱上布满了灰尘。而且,冰塔林面是沙地,土质松软,每踏出一步都是尘土在阳光下飞扬。再者,由于白天在阳光照耀下气温高,冰川整体仍然在融化过程之中,所以冰塔林前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水塘,无法靠近。我们在冰塔之中穿行了一会,觉得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壮观和震撼,推测它的出名也许只是人们最容易接近吧,便悻悻而归。许多人在地图上无法找到岗布冰川(40冰川)的准确位置,的确这仍然是一个未经开发地方,附近也没有居民点或城镇可做标记。但有个相对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卫星地图模式,先在地图上找到普玛江塘乡,然后基本上其笔直向南的一个巨大冰舌处即是。在最初做规划时,是今天从岗布冰川返回浪卡子县,再从浪卡子县去江孜县住宿。不过,司机尼玛师傅却说,还有一条路,可以直接到达康马县,节省半天的路程。从岗布冰川原路返回,行驶了二十多分钟后,向左(西)转向一条岔路,同样也是碎石土路。这条路上的风光,可以说是上天特别为我们赠送的另一个惊喜。这条路基本上是沿着中国和不丹的边境东西向行驶,只不过海拔越来越高,最高时升到5600米左右。感觉车一直在一个高原的平台上行驶,但一路上向南望去,全都是喜马拉雅山脉一座接一座的雪山,雪山下端都有巨大的冰舌伸出,每个冰舌前都有一个蓝得透明的冰碛湖。我们和雪山之间有个巨大的峡谷,云朵在我们脚下飘过,我们与雪山近在咫尺。一个小时后,我们经过了一个边防检查站。几个年轻的藏族边防军人驻守在几乎没有人烟、大风呼啸的山口哨所,每日与壕沟、射击坑道和一条大黄狗为伴。此处是山南和日喀则的分界线,从此,我们正式从山南地区进入日喀则地区。开出山口,车转向北前行,顿觉宽广。我们所处于一个巨大的南北向峡谷之中,车道与涅如藏布江平行,峡谷宽约十几公里,越向北峡谷越窄。但与前几天经过的 山南 地区狭窄的山谷相比,相当于天安门广场之于小胡同。丹尼尔叔叔提示:在汉语中,我们形容水流可以用江、河、溪等来形容。而西藏的卫藏地区一般称江河为“藏布”,如雅鲁藏布、帕隆藏布;而在安多和康巴藏区一般称之为“曲”,如扎曲、永曲。在汉语中的“雪山”,在藏语中称为“岗日”,如库拉岗日、普若岗日等。在涅如堆乡,车再次向西行驶,终于又回到了山间的柏油公路。并终于于傍晚抵达了 康马县 。在康马县,我们选择了康宏大酒店。康宏大酒店的整体条件算是非常好的,不仅房间面积大,有地暖,而且房间里居然还有一个立式空调,以及免费赠送的两瓶纯悦矿泉水(虽然瓶上全是灰)。不过经营者的理念着实有问题,不仅价格比旅游网站上报得贵好多,而且就在知道网站价格后,也只甩出一句:那你们网站上订啊!(其实不仅他家如此,其它酒店的经营者也这态度)总而言之,今天计划之内的景点,如岗布冰川(40冰川)并不出彩;而计划之外的,如蒙达拉山口、中(国)不(丹)边境上的冰川和冰碛湖却有意外之喜。丹尼尔叔叔提示:除普莫雍措湖畔的推瓦村外,只会在普莫雍措至普玛江塘乡之间路过几个村子。而后面到岗布冰川(40冰川)至康马县的涅如堆乡之间,没有村庄可以用餐或住宿,而且许多地方没有手机信号。所以当天要提前自己准备午餐。第7天:梦幻冲巴雍措,观鸟多庆措今日行程: 康马县-萨玛达乡-冲巴雍措-多庆措(卓木拉日雪山)-嘎拉乡-岗巴县(200公里)今天可以说是整个行程以来最舒服的一天,不仅路程短,而且没有需要体力运动的景点。从康马县出发,沿途上正赶上边防部队军事演习,一队队的军车搭载着重武器飞驰而过。丹尼尔叔叔提示:在西藏旅行,以下场景禁止拍摄(包括航拍),否则后果很严重:1、不要对军人、军车、军事设施拍摄;2、不要对沿途的边防检查站及警察拍照;3、不要对政府机关拍摄;4、不要对明令禁止拍摄的公路桥梁拍摄;5、除非事先得到允许,不要对边境设施拍摄,更不要跨境拍摄;6、除非事先得到允许,不要在寺庙大殿内拍摄(否则会罚款)。沿着年楚河一路向南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在萨玛达乡转入与S204省道平行的一条路,驶向今天的第一个小众景点——冲巴雍措。在西藏,有许多湖以“雍措”字冠名,如圣湖羊卓雍措、玛旁雍措,如前几点刚去过的拿日雍措、普莫雍措,如那曲地区的当惹雍措……我们都知道,藏语“措”的意思是湖,那么这个“雍”字是何意?其实这个“雍”字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碧玉”的意思。那么,连起来翻译就是XX碧玉湖。 比如羊卓雍措,“羊卓”的意思是“上面”,那么连起来就是“上面的碧玉”湖,引申为“天上的碧玉”湖;又比如冲巴雍措,“冲巴”是当地地名,因为湖旁边有个冲巴村,那么连起来就是“冲巴这个地方的碧玉”湖。穿过小小的冲巴村,就看见远远的一片围成扇形的雪山就在面前,雪山前一汪碧水,这便是冲巴雍措。在新修的柏油公路上急驰了二十分钟,几乎没有看到一辆车和一个人,只有身边的牦牛在草地上晒着太阳慵懒的吃草。来到冲巴雍措,一个边防军人见到我们的到来,一本正经的说,这里靠近边境,是非观光区。你们既然来了就看看吧,不过不要再往里(南方边境)走了。冲巴雍措是一个外形像是火腿的湖,其背后从东北至西南有一个斜向的连绵雪山,这座雪山就是中国和不丹的边界。如果从地图上看,冲巴雍措正南方,就是的首都——廷布。实话说,见过这么多西藏湖泊的我,也的确被这里惊艳到了。水天一色,映着雪山、白云和蓝天。湖水清澈见底,随风荡漾。风渐起,湖水泛起波澜,湖水拍打着湖岸,感觉世上的一切都是如此清澈。(注:由于分别用佳能单反、索尼微单和华为手机拍照,所以同一风景的色彩会有差别)冲巴雍措对于驴友来说,可以说相当的陌生。不过,稍微了解西藏的人都听说过年楚河(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其流经的区域与西藏其它地方不同,其他地区大部分为牧区,但年楚河流域可以说是西藏的米粮仓, 西藏大部分青稞、油料等农作物都是从年楚河流域生产的)。冲巴雍措作为河水的源头,流出的冲巴雍曲(河)是年楚河的最大支流,年楚河又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支流。可以说,冲巴雍措流出的甘甜雪水,滋养着年楚河流域的农区,又充实着雅鲁藏布江 。干净而笔直的柏油公路是新修建的,没有车辆和游客,任我们尽情的在公路上拍照、摆POSE。这才是自然风光和自由人生的最佳状态!从冲巴雍措抄了个近路,再次返回到S204省道上。在山谷间三拐两拐就抵达了多庆措(由于音译,不少地方也称之为“多情措”)。多庆措的出名,我感觉并不是因为这个湖本身,更多的是其背依着海拔7350卓木拉日峰。卓木拉日峰属于中国和不丹的界山(西侧在中国境内,东侧在不丹境内),而多庆措则在卓木拉日峰西北方向。卓木拉日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但与尼泊尔境内的干城章嘉峰(世界第三高峰,海拔8586米)之间有一个天然的山口,从山口向南就是目前属于中国又同时被中国实际控制的最南的一个县——日喀则市亚东县。民间说卓木拉日峰是喜马拉雅七仙女中的一个,也是干城章嘉峰的新娘。如果果真如此,那么多庆措则是卓木拉日峰的镜子了。在深秋季节,多庆措水量并不丰盈,而且多处浅滩已经结冰,寒风凛冽,吹得远方黄土飞扬。不过,湖水中央可是热闹非凡,数千只野鸭、水鸟在这里栖息,时而在水中任意东西,时而飞出水面盘旋。不得不说,秋季的多庆措本身风景与西藏其它大湖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是这里确是个观鸟的绝佳去处。丹尼尔叔叔提示:多庆措最佳观赏/拍摄时间应该是傍晚。因为太阳从西方落下时,正好可以照到卓木拉日峰,山峰反射出金色的光芒,反射到多庆措之中,才是其最美的一瞬。中午在嘎拉乡简单的吃了碗面条。开店的老板是个湖北大婶,因为儿子来西藏亚东当兵,自己放心不下,就也随着儿子从内地来此开店,这样起码距离近一些,不用互相牵挂着。从嘎拉乡向西,我们驶向了另一个荒凉的世界——岗巴县。道路仍然在施工,时而是碎石土路,时而刚修好的柏油路。但一路狂风呼啸,吹得黄沙漫天,最大时都看不清5米以外的事物。虽然喜马拉雅群峰始终就在南方,但这风沙骤起,让人无心欣赏。下午3点多,我们便抵达了岗巴县,几经周折(实在没有什么选择),最后选订了当地最好的宾馆——岗巴神水酒店(电话:13908924569)。这个酒店是当地最好的宾馆,是当地国家电网下属的宾馆,同时也是县政府招待所。不过……房间设施相对陈旧,最主要的是——只有公共卫生间。不可以洗澡,没有热水(只能用电暖壶烧水)。为此,我们转遍了整个县城,经过综合比较,还是这里最好。岗巴县城内比较有名的景点是岗巴古堡,位于小山上。这是600年前14世纪中叶,兴起于山南地区的帕竹地方政权替代了萨迦地方政权,推行宗溪制,建立了岗巴宗(行政机构)抵抗外敌的军事建筑。不过,这一路上我们见过许多古代碉楼或遗址,所以并没有参观岗巴古堡。岗巴如果说什么最有名,岗巴羊和曲登尼玛圣水,不仅仅是在岗巴县,在整个西藏都非常有名。曲登尼玛是明天的旅程,但不妨今晚享受一下岗巴羊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当晚享用一顿比较贵的羊肉煲,感觉羊肉是不错,只是这重庆商家有点黑心,一盆调料(辣椒和香菜)要价40元。夜晚的岗巴是真冷啊,上趟公共卫生间都要全副武装上才行。幸亏,刚喝完羊肉汤,今晚可以燃烧着自己取暖。明天,将会迎来整个旅行中的另一个重要景点——徒步曲登尼玛冰川。明天将会有什么样的天气和风景等待着我们呢?第8天:朝圣曲登尼玛冰川今日行程:岗巴县-昌龙乡-曲登尼玛寺-曲登尼玛冰川-定结县-萨迦县(300公里)今天的旅行重点是曲登尼玛冰川,因为这里罕有人至,又需要徒步才能抵达,所以也是整个行程的重点之一。当初在制定行程方案网上查找资料阶段,第一眼就被这里的洁白的冰川和碧蓝的冰碛湖所吸引,念念不忘。而之所以在做计划时把日喀则纳入到整个行程之中,也完全是因为曲登尼玛冰川。否则,可能在山南地区的岗布冰川(40冰川)后就会直接返回拉萨 。告别了岗巴县城,又回到了蛮荒的世界。南边是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脚下是新修的柏油公路,四周则是一片荒芜。由于道路修得非常好,所以我们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曲登尼玛寺(海拔5100米)。寺前有公安边防检查站,需要停车登记检查,所以寺庙位置非常好找。曲登尼玛寺是一座尼姑寺,属于宁玛派(红教),规模非常小,但却是岗巴地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吐蕃时期,毁于文革期间,后又重建,所以外观看起来比较新。传说,那位曾经建造过桑耶寺的莲花生大士在西藏传教返回印度时,曾在此处修行,故后建成此寺,寺内也供奉着莲花生大士及其明妃。从曲登尼玛寺继续上行,有一分叉路口。左边的为东圣湖,右边为西圣湖,即曲登尼玛冰川下的东西两个冰碛湖。我们直接向西圣湖进发。当柏油马路消失的地方,便是曲登尼玛冰川的入口,入口旁边有一排房子,但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标志,从此需要徒步进山。在这次十日的旅程中,第三次抄起登山杖,排队进山。刚一进山,只看见地上有许多当地人祈福堆起的玛尼石堆,道路也是纵横交错。唯一知道的就是沿着溪水逆流而上。我们顺着山谷左侧(东侧)前进,叶子、梦瑶、Sukey等女将发挥神勇,一直在前面带路,我因在白玛林措带路“跑偏”,所以引咎退居二线,不过行至一半突然发现,这条路虽然也能到达,但却沟沟坎坎的十分难行。环顾四周,右边(西侧)还有一条步道,相对平缓许多。经历过前面几次高海拔徒步后,今天的行程并不算困难,只是左突右进,却丝毫看不到冰川的影子了。脑子里一直勾画着洁白的冰川上那层层叠叠的冰塔林 ,以及冰川前那一汪碧水的样子,急于想看到它却翻过一个坡又是一道坎,一边忍受着高原登山的痛苦,一边又在忍受着好奇和期待。曲登尼玛的汉语意思为“金刚石太阳神塔”,其冰川的冰碛湖大约海拔5400米,从入口处到达冰碛湖要攀升200米左右,步行1.5公里左右。走了差不多40分钟后,曲登尼玛冰川和冰碛湖赫然眼前。曲登尼玛冰川洁白的冰 塔林 从雪山上倾泻下来,层层叠叠的堆在正前的山坡上,就像蛋糕上的奶油花。在最前面的冰塔一排排立在碧蓝的湖水前,透出幽幽的蓝光。湖面大部分都已结冰,只有太阳照耀的的一小块湖面解冻,冰面上布满了像羽毛一样的冰纹,透出湖水的蓝绿色。除了风声外,还能听到冰面融化时的炸裂声,冰塔的开裂、湖冰的开裂在山谷中此起彼伏。风吹过冰塔中间的空隙,发出不可思议的“SoSoSo、BiuBiuBiu……”的声音,就像是一个电子乐队演出的电吉它配上架子鼓(个人感觉最为接近的,就是86版《西游记》主题歌前奏的声音)。大家在湖岸上捡起残冰拍照,在阳光和蓝天下,在冰川和碧水前。湖面随着阳光的照射不断在融化,我们目测湖冰有3-5厘米厚,不敢贸然上冰,只有我和JIMMY匍匐前进到冰面上拍照留念。JIMMY夫妇放起无人机,拍下了这震撼而难忘的美景。叶子沿湖的东岸(左侧)继续前行,尝试到达冰塔林去,但没有成功;我则沿着湖的西岸(右侧)去融化的湖面上去拍照,西岸有条路直通冰塔林,可以进入冰塔林内部。丹尼尔叔叔提示:在曲登尼玛冰碛湖前,由东岸(左侧)进入冰塔林较为困难,由西岸(右侧)进入冰 塔林较为简单。由于这里人迹罕至、手机没有信号且冰塔林有一定危险性,并不建议深入探险,而且要结伴前往。冰面不断的在融化,也会在晚上再次结冰,周而复始。我们因为害怕冰塔的融化导致坍塌或掉入冰裂隙等安全问题,所以没有进入冰塔林内部。但眼前的美景,不仅已经收录在相机里,也珍藏到了心里。返回时的速度要比进入时快不少,等我们出来时,发现几个藏族男人半裸着身体在入口的小房子旁边晒太阳。这里我们才知道,这就是曲登尼玛圣水,据说来此沐浴能治百病。问了问司机尼玛师傅,他说这水是冰水,所以我们也没敢尝试。按照原计划,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定结县。不过司机尼玛师傅觉得,还是去萨迦县比较好。于是,我们就在荒芜的岗巴原野上奔驰着,傍晚时分抵达萨迦县。本以为旅游淡季的萨迦县应该没多少游客,所以住宿并没有提前预订。但实际到达县城才发现,的确没什么游客,但全是前来朝拜的藏族当地居民。我们接连问了几家宾馆,基本上都是客满,幸好辰晨问了一下警察,说这萨迦寺旁边一共才6家宾馆,你们已经找了5家,去最后一家问问吧……于是我们找到了这家离萨迦寺(南寺)最近的一家,名为“三人行休闲中心”的宾馆客栈。这家“三人行休闲中心”老板娘是个重庆人,宾馆非常不像宾馆,一进门就像是一个温室花房,大堂里全是一盆一盆的花,客房在四周。二层有餐厅,还可以打台球(收费),地下可以沐浴和盆浴(免费)。估计原来真是一个休闲中心改成的宾馆。虽然设施不是最好的,但起码可以洗澡、有空调和地暖,饭菜也还不错,可以说是完美!丹尼尔叔叔提示:虽然11月以后是旅游淡季,但实际上在宗教氛围浓郁的西藏地区来说,冬闲时节实则是信众朝拜礼佛的旺季。部分旅游设施不甚齐备的城镇,可以住宿的宾馆很少,如萨迦县,宾馆住宿一定要提前至少一周预订,切记切记!第9日:圆梦萨迦寺,再游白居寺今日行程:萨迦县-萨迦寺-日喀则市-宗山古堡-白居寺-江孜县(230公里)萨迦县(海拔4316米)位于“拉萨-日喀则-珠峰”的黄金旅游线上,距G318国道主路25公里,交通便利,但却很少有游客知道或前往。萨迦县因萨迦寺而得名,而萨迦寺是萨迦派(花教)的祖寺。 萨迦寺于公元1073年由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在本波山腰上建立,因其石灰岩为灰白色似土而得名。“萨”的藏语意为“土”,“迦”的藏语意为“灰白色”,所以“萨迦”意即“灰白土”。虽然现在萨迦派的统治地位已被格鲁派(黄教)所取代,但在元朝,萨迦四祖萨迦班智达应蒙古皇子阔端邀请赴凉州会谈,为元朝统一西藏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后,萨迦五祖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帝师,领总制院事,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可以说从此西藏归属中央政府。1267年 西藏建立萨迦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权,从此萨迦派统治西藏近百年。除了其显赫的历史地位外,萨迦寺至今珍藏着大量壁画和经卷,被誉为“第二敦煌”。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想说,这么著名而且重要的寺庙,却被绝大多数旅行者所忽略,擦肩而过。即便是我,从拉萨去过珠峰两次,却也从来没有专程参观过萨迦寺。不过,这次如愿以偿!丹尼尔叔叔提示:许多游客在西藏旅行时,认为所有的藏地寺庙都一样,没什么区别。所以在做攻略时,重“自然风光”、轻“宗教人文风景”,或者逛完后也没觉出有什么特殊之处。我不能主观的评价这样对或不对,只能说,除了做普通的行程攻略外,最好在前往西藏旅行之前,对所经过地区的历史和宗教文化要有个初步的了解。在简单的了解之后,你会发现,许多不同派别的寺庙,哪怕不起眼的寺庙,都承载着西藏非常非常重要的历史,比如……拉萨达孜县的甘丹寺、楚布寺和扎叶巴寺,墨竹工卡县的直贡梯寺;日喀则萨迦县的萨迦寺、江孜的白居寺;昌都的强巴林寺、孜珠寺;阿里的托林寺……萨迦寺分为南、北两寺,仲曲河横贯于两寺之间,起初先在河北岸的本波山上建立的北寺,最早的萨迦寺也意指得是北寺;直到公元14世纪,重心才慢慢转移到南寺上,但从历史上规模上,北寺比南寺要早得多、大得多。不过在文革中,北寺遭到灭顶之灾,完全被毁。现在隔河可以看到的北寺,也大部分是近期在原有基座上重建的。所以,萨迦寺仍然以南寺为主。天刚亮,就已经有许多虔诚的信众走在了转寺的路上。寺外城墙与平时常见的寺庙里白墙或黄墙不同,却是一圈青灰色的院墙。这是萨迦派寺院的特殊颜色,正是因为用象征文殊菩萨的红色、象征观音菩萨的白色和象征金刚手菩萨的青色来涂抹寺墙,所以萨迦派又俗称为“花教”。而且,萨迦寺长宽大致相当,呈正方型,如果俯视,萨迦寺相当于一个坛城(曼陀罗),外方内圆;从外观上看更像是一个城堡或堡垒,院墙高5米,四角有角楼,中间是大殿,兼具防守攻防功能。我们走入寺庙,看门的僧人要求我们购票,每人60元。看来这里也不参与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的“冬游西藏”优惠政策。我们想找一个僧人帮我们进行讲解(免费),但由于早上朝拜的当地信众太多,所以在院子里等了一会。阳光慢慢升起,把阴暗的院子照亮,这才发现寺庙大殿的墙壁和房檐色彩鲜艳跳跃,看完后心里为之一亮。僧人将我们引入大经堂,并用并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为我们讲解。大经堂是可谓是萨迦寺的精华,经常内由40根圆柱支撑,其中就有“四大名柱”,信众纷纷对着这四根名柱顶礼膜拜。丹尼尔叔叔提示:萨迦寺大经堂“四大名柱”:1、“猛虎载”:相传该柱由一只猛虎驮过来。2、“野牛牵”:相传该柱由一头野牦牛牵引驮运过来的。3、“忽必烈柱”:相传该柱是忽必烈所赐,也是所有立柱中最为粗大的一根。4、“墨血柱”:相传是海神送来的,柱子流暗黑色的血不止。而且这里有一个与从不同的地方,就是众多信众中,有很多身着蒙古传统服装的蒙古 族人,因为当年萨迦寺的住持色龙生根翁述(第十代伏藏法王生根活佛)曾经远赴蒙古传法,成为蒙古国国师,并将藏传佛教传播到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内、外蒙古)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宗教仍然是藏传佛教。大经常正中供奉着一个镇寺之宝——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用过的白色海螺法号,后来由古印度国王作为大礼送给忽必烈,忽必烈又将它赐给萨迦寺。这枚白海螺法号至今仍然每天使用。信众可根据自己能力布施,心中默念心愿或祈福,僧人为你吹响这枚海螺法号赐福。丹尼尔叔叔提示:说到藏传佛教寺庙的“布施”与“供奉”,其实与内地大为不同。现在部分内地的汉传寺庙中,因信众的约定俗成或寺庙“强制要求”,往往要为香火花费重金。而在藏传佛教寺庙中,信众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心意来供奉即可。所以,藏族信众往往是给油灯添加酥油(经常可以看到信众拿着一个油桶或暖水瓶)、供奉1角、2角的零钱。以千年古寺萨迦寺为例,如想吹响这枚镇寺之宝白海螺为自己或家人祈福,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心意供奉即可,并不需要重金。大经堂正对面供奉着12尊佛像、2座佛塔:主供释迦牟尼佛(内供八思巴的骨灰与衣物)、阿旺图多灵塔、释迦牟尼佛(内供萨钦·贡噶坚赞的骨灰)、释迦牟尼佛(内供本钦·曲杰的骨灰);金刚佛母(内供达玛巴拉的骨灰)、迥·图多旺久灵塔、文殊师利(内供夏尔巴堆果的骨灰)、释迦佛(内供本钦·仁钦坚赞的骨灰)、释迦佛(内供萨桑玛第班钦的骨灰)、释迦阿热玛(内供岗噶哇囊卡坚赞骨灰);大佛像下又供奉着许多小像。这里我也问了一下喇嘛关于西藏丧葬的习惯,从古到今,只有高僧大德才会实行火葬,而天葬只是普通人的丧葬方式。穿过左侧的佛像下的一个小门,就来到了萨迦寺另一个闻名于世的地方——经书墙。即使事先查过许多次相关资料,但当亲眼目睹时仍然被震撼。经架占据了整个大殿的西墙,从地面直抵殿顶。每个经架上都排满了经书,除普通的经书外,还有用金、银、珍宝粉研成墨手写的《甘珠尔》、《丹珠尔》等佛教经典,难以计数。绝在部分经书都整齐的纵向码放整齐,不过也有少数突出出来,悬在半空。据僧人介绍说,这一墙的经书皆为镇寺之宝,即使是寺内的主持喇嘛也不敢翻阅任何一册经书,这些突出并悬于半空的经书,全是自己跑出来的,代表着世界某一个地点有天灾人祸,并不太平。待这些灾祸平息后,经书又会自动退归原位。经书墙的北面有一个玻璃罩子,罩着一部世界上最大的经书——《布德甲马龙》大藏经,这是一部用金粉抄写的长1.8米,宽1.3米,厚0.67米的经书,由于其过于大,所以只能用一块木板盛托着它,木板左右两边各有3个铁环,主要是方便抬举用。但现在,藏族信众会争相用手触摸这6个铁环,以求得到加持。除了大经堂外,萨迦寺另一个看点就是壁画了。壁画主要集中在位于拉康钦莫大殿二层,画得栩栩如生,历经千年,仍然展现了当年的历史和佛教风貌。萨迦寺的壁画冠绝整个西藏,元代壁画总计有上万平方米,以萨迦历代法王画像和坛城最有特色,仅坛城壁画就有130多幅。其中尤以八思巴会见忽必烈、萨迦寺建设场面等最为宝贵。坛城壁画是迄今萨迦寺最早最完整的壁画,绘于13世纪末,是我国元代绘画艺术珍贵的文化遗产。珍宝馆是需要另收费的(20元/人)。里面除了一些珍宝器物外,最大的看点恐怕就是一册“贝叶经”。所谓“贝叶经”,是用金汁在贝树的叶子上写就的经文。不过,由于展览空间过于狭小(目测展厅40平方米),所以这票价并不值得。走出大经堂,我们顺着信众的转寺路线转了一圈,风铃在廊檐上随风摇摆,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结合着这千年古寺的传承,真是瞬间就能让人安静。丹尼尔叔叔提示:萨迦派也讲传承,但其传承与其它藏传佛教教派的转世不同,是血统传承,也可以理解为子承父业,世袭罔替。不过,因为历史原因,现任的萨迦法王(萨迦天津法王)并不在国内。在我们住的客栈里用过午餐,出发继续前行。从萨迦县转入非常熟悉的G318国道上,向东驶去。在经过拉孜县强公村的318国道5000公里纪念碑时,总算是见到了两车的游客。看看这个村子和5年前来时已经完全完全的变了个样子,不知道当年在村口的那个流着鼻涕的孩子现在长成了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当年那个在村口挤着牛奶的大姐现在过得怎么样?车绕过日喀则市区,继续向今天的目的地——江孜县驶去。江孜县(海拔3900米)这个在任何行程中貌似可有可无的城市,却在历史上有着绕不开的记忆。江孜 ,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但其更令人熟悉的,则是100多年前抗击英军入侵的壮烈史诗,后被拍摄成为由宁静、邵兵出演的电影《红河谷》。县城中心的宗山,一个突兀于整个城市中心的小山,山顶上有一个古堡。这是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之孙修建的宫殿,后成为行政单位(相当于政府)600余年。1904年,英国军队从印度入侵西藏,西藏军民奋勇抗击英军,最终在英军大炮狂轰下,宗山失守,江孜沦陷。后来宗山只剩下炮台以及极少的建筑遗址,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全是重建的。但这段抵抗英国列强侵略的历史却不应忘记。1904年,英军从印度大举入侵西藏 ,直指拉萨。江孜军民遵照十三世DL喇嘛的指令,16-60岁的男丁全部参加抗英斗争。后英军用先进的大炮和火枪攻打宗山古堡,击中藏军火药库。藏军只能用古老的弓箭、石头继续抗击英军3天3夜,最终寡不敌众,剩余藏军全部跳崖殉国,江孜沦陷。沿宗山山脚前行,穿过一片新修的但失去了人气的街道,便到了白居寺。白居寺在淡季时门票半价30元(原价60元),僧人坐在门口语气很不友好的叫嚷着收门票。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来这里时,僧人也是同样不友好的叫嚷着买门票,我们一气之下就没进去。白居寺,藏语称“班廓曲德”,意为“吉祥轮大乐寺”。它始建于公元1427年,由江灵敏度法王绕丹贡桑帕和一世班禅克珠杰于共同主持兴建。从外观上看,是一座寺塔结合的典型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塔中有寺、寺中有塔;而从教派上看,它是集合了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三派共存的寺院。寺内最著名的建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措钦大殿,而是著名的“十万佛塔“。十万佛塔原名“十万见闻解脱大塔”(又称:白居塔)。塔高9层,下大上小,1-5层每层为四面八角正方形,6层以上为圆-方-圆形状,所以俯看也是坛城(曼陀罗)的外方内圆,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的形状。塔内在5点钟位置有一楼梯,每层都大小不一的佛堂若干间,逐层递减。每间佛堂内都有佛像一尊;有的佛堂是跃层形式,内有高2层的巨大佛像,错落有致。而佛堂四周画有精美的佛像几十个至数百个,各不相同。许多游客认为一个小小的白塔就号称十万佛塔,也许许多人觉得这也许只是个虚数。但实际上,整个佛塔上有76间佛堂、108扇门,如果细细数来,泥塑的、黄铜的立体佛像加之壁画上的佛像,也许真的有这么多佛像。在许多旅行社或俱乐部的旅行线路上,江孜只是路过的一个城市,更不会在白居寺留出时间参观。但就算是对佛教没有任何信仰,仅从欣赏雕像和壁画的角度来说,白居寺也是不容错过的。今晚,我们住在江孜县的嘎吉宾馆(电话0892-8173888)。这是一家西北穆斯林人家开的宾馆,性价比还可以。丹尼尔叔叔提示:嘎吉宾馆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优点:1、位置好,周边吃饭、购物都非常方便;2、屋顶有一个露台,可以直接看到宗山古堡的夜景。缺点:1、床单较脏,有污渍;2、热水来得很慢,没有洗澡。夜晚,我们来到楼顶的露台欣赏宗山古堡的夜景,还是挺气势恢弘的。这时,一队队的候鸟鸣叫着从黑暗的夜空中向南飞去,预示着我们的归期也到了。明天,将是整个行程的最后一天,似乎有些不舍!第10天:天上碧玉——羊卓雍措转湖(终篇)今日行程: 江孜县-满拉水库-卡若拉冰川-羊卓雍措外圈转湖(打隆镇-多却乡-伦布雪乡-章达乡-东拉乡-岗堆镇)- 拉萨 市(370公里)今天的行程并不复杂,但由于路程比较远,所以起了个大早。当江孜县还是一片漆黑时,我们就已经开始启程。通常,我们都是从拉萨出发,翻越岗巴拉山口后,沿着羊卓雍措前往日喀则,再重新回到G318国道后向西出发,不论是去珠峰大本营,或是去阿里方向。不过,今天我们的方向是逆向,向东向着拉萨的方向行进。第一站就是满拉水库。满拉水库其实是个人工水库,是江孜县城的饮水水源。但是,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水库,经常会引发人们的惊叹。以往,在阳光下的满拉水库,水面往往呈现出翡翠一般的绿色,镶嵌在峡谷之中,让人眼前一亮,原来在西藏,一个普通水库之水的颜色都可以这么美。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阳光之下。而我们抵达这里时由于时间太早,阳光还在山的那一边,所以颜色并没有惊艳。看到了满拉水库就进入了山区,行驶一小段山路便是卡若拉冰川。卡若拉冰川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也是普通游客最容易接近的一个冰川,因为即使是报团拉萨-日喀则-拉萨二日游,也会路经此地。不论你是从拉萨向西走,或从江孜向东走,都会远远的看到冰川上洁白而且平滑的冰盖,在阳光下闪着光芒。而如果经过卡若拉冰川附近,哪怕再晴朗的天气,也会感觉到冷风阵阵。观看卡若拉冰川的路口海拔约5020米左右,眼见冰川的冰舌沿山谷伸下来,就在几百米之外。而且冰川也不高,左右两个冰舌末端的海拔高度也就5200米不到。细心的人会发现,在冰舌之间有一大片是黑色的岩石裸露在外。这是因为当年在拍摄电影《红河谷》时,因为要拍摄一场冰川坍塌的片段时,通过人为放置炸药爆破达到艺术效果,而将冰川炸掉了。但导演恐怕没有想到,这成千上万年才形成的冰川也许一分钟就可以炸掉,但我们后世几代人都不可能再看到洁白的冰川。绕出卡若拉冰川,眼前豁然开朗,因为接下来就是我们此次所有行程中的最后一个目的地——羊卓雍措。距浪卡子县还有一段距离,前方有一个丁字路口。在此路口,向东是浪卡子-拉萨;向南是推瓦村-洛扎;向西是江孜-日喀则。一般从拉萨来的游客,都会从东面向西驶去,而我们今天却向南(洛扎方向)转去。普通游客都是从拉萨出发,经曲水县后,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见到羊卓雍措第一眼。所以,可以说99%的游客都会在岗巴拉山口至湖面的三个观景台和湖边拍照,所有的照片角度均大同小异。而我们就是为了不走寻常路,从外圈经过打隆镇-多却乡-伦布雪乡-章达乡-东拉乡-岗堆乡逆时针转一大圈,再返回拉萨。而且,这样走可是不收门票的哦(旅游旺季时门票120元)!羊卓雍措作为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另外两大圣湖为位于拉萨那曲之间的纳木措,以及位于阿里普兰的玛旁雍措),是三大圣湖中距拉萨距离最近一个,也是最容易到达的。但由于它离拉萨太近(约100公里左右),许多人认为它属于拉萨市,其实不然,羊卓雍措属于山南地区,是山南地区最大的湖泊,湖泊海拔4441米,湖面面积约为675平方公里。另一大圣湖纳木措,它虽然距离拉萨约220公里,但其东南部分却真真正正归拉萨市管辖。丹尼尔叔叔提示:从拉萨至羊卓雍措一日游,单程2小时(往返4小时),基本上半天时间就够了。如果是从拉萨清晨出发,你还可以在下午安排一个景点参观游览(布达拉宫肯定是无法参观的,因为下午闭馆)。但如果你选择拉萨至纳木措一日游,单向车程5小时(往返10小时),游览1-2小时。这样算下来,基本上是天黑时出发,天黑时返回,非常辛苦。说到这两个湖,许多同学会问同一个问题:如果我只能去羊卓雍措或纳木措这两个湖之中的一个湖,我选择哪个?就这个问题,我也问了一下同行的小伙伴们,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羊卓雍措!这和我的想法一致!与西藏大部分高原湖泊不同,羊卓雍措并不是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湖,从卫星上看,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蓝色珊瑚,由于其湖岸曲折,湖中又分布着20多个岛屿,增加了其神秘性,真是移步异景。而且由于其湖水较浅,最深处约60米,所以从高处看,整个湖泊呈现出不同的蓝色,如果再有白云飘过带过云影,更显得湖面神秘莫测。在转湖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只能沿着湖畔的公路任意东西。不过,正西方向,高耸在蓝天下的乃钦康桑峰却始终给我们指明着方向。说起羊卓雍措就不能不提到乃钦康桑峰(地图上称为宁金岗桑峰、 宁金抗沙峰 )。羊卓雍措的蓝色复杂多变,而天空的蓝色纯净永恒,天地之间却有一个洁白的雪峰,任湖水和天空如何变幻,都永恒不变,在画面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乃钦康桑峰海拔7206米,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在其周围分布着1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和100多条大小不等的冰川,而刚才路过的卡若拉冰川,从高度上是乃钦康桑峰背后的小弟,但从冰川面积上却是最大的一个。由于乃钦康桑峰的高度和完美的金字塔型峰顶,颇具辨识度,不论你在羊卓雍措哪个方向,均可以看到乃钦康桑峰。我们沿湖岸行驶,湖畔公路上别说游客,就是来往的车辆都很少。若大的天地间只有我们两辆车,在湖光山色中徜徉。这也算是给我们10天的旅程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吧!回到拉萨,我们以一顿丰盛的鲁朗石锅鸡结束了整个行程,然后就各奔东西(各自返回自己预订的酒店)。这一晚,我一个人住在平措康桑国际青年旅舍。平措康桑国际青年旅舍新装修完,比起原来要豪华许多。除了超大的卫生间外,室内还有制氧机(虽然我不需要,但还是试了试,身体没有感受到任何氧气的变化,只是感觉噪音挺大),电视机甚至还有卡拉OK功能。丹尼尔叔叔提示:许多游客会问,去拉萨住哪里合适?这个问题我几乎无法回答,因为每个人的旅游目标、旅游方式、旅行预算和喜好都完全不同,而拉萨从几千元的五星级酒店到10块钱的帐篷旅店都有,只能你自己根据不同喜好来选择。不过,有以下两个标准我更推荐你考虑:1、位置:游客建议住在布达拉宫-八廓街-小昭寺围成的三角区域内,这是拉萨老城的中心,也是景点、宾馆、餐饮、购物、娱乐的中心。在这个区域内去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都非常方便(步行即可到达),要去远一些的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等景点,乘坐出租车或公共汽车(24路公共汽车)也可到达。2、设施:除了安全、卫生标准外,在冬季建议选择有暖气的宾馆(空调会比较干燥),房间内最好有加温器。3、住宿:喜欢热闹的、想要拼车结伴的,可以选择青年旅舍;睡觉不好的,喜欢安静的,最好不要住青年旅舍,尤其是多人间(床位房)。最后的告别次日,我们又一起相约参观了布达拉宫(因为已过11月1日,享受了“冬游西藏”旅游优惠政策,门票免费),然后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返回各自城市。我一个人在 拉萨 又独自盘桓了几日,游览了一些非常小众的景点,这些将来可能会另外做一个《拉萨市区小众景点攻略》。次日晚,平措康桑国际青年旅舍给我升级了房间至景观房,就是可以坐在床上看布达拉宫的那种房间。于是我拍下了下面这段布达拉宫日出。再后面几天,我转去五星级的瑞吉酒店住了几晚,但仍然天天泡在八廓街上、小昭寺里或是大昭寺门前,从中午到午夜,就这么看着藏族信众磕着长头或是捻着念珠诵经祈祷。丹尼尔叔叔提示:瑞吉酒店是拉萨五星级酒店之一,其在布达拉宫东侧,与在布达拉宫西侧同为五星级酒店的香格里拉遥相呼应,但这里距八廓街更近。1、瑞吉酒店位置稍偏,步行前往大昭寺需要10-20分钟(还需要你对八廓街道路较熟)。2、瑞吉的庭院是藏式的,非常有特点。不过我总感觉有点不丹风格。3、瑞吉的酒吧可以远眺布达拉宫,即使你不消费,也可以去酒吧的露台欣赏布达拉宫的日与夜。4、瑞吉酒店的淡季房间价也许会到旺季房价的1/4-1/6。小伙伴们都已回到各自生活的城市,我是最晚一个离开拉萨的人。离开拉萨那天,真是有太多的不舍——还未离开,就想着下次回归。回程飞机需要从昆明转机的,我坐在飞机的左侧空前,并没有选择坐在右侧远望这10天走过的喜马拉雅群山,因为会不舍,会思念。在西藏与云南交界的地方转向南飞行,我突然看到远方数百公里处独自伫立着三座雪山。根据当时位置,我看出那是四川稻城亚丁的三怙主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和夏诺多吉。飞机在绕着这三座神山,从云南迪庆附近再次转向东飞去。也许上天知道我喜欢雪山,给了我一个意外惊喜——最后免费赠送了我空中远眺三座雪山,让我看了个够。天快黑的时候,飞过了川滇交界的泸沽湖 ,看到不远的山头新修了一座机场,这应该就是泸沽湖机场吧!想17年前我去丽江的时候,那时从丽江去泸沽湖要坐一整天的长途汽车呢,没想到现在发展得这么快!发展快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是一件好事,但对传统与文化、自然与风景却不一定是件好事,可能它们永远是一对矛盾吧!时隔3年我重返西藏,发现西藏的变化太快了。且不说当年第一次来时,许多景点还不收门票,现在已经开始收高额门票;当年拉萨光明港琼甜茶馆的甜茶还是7毛钱一杯,现在已经以一年1毛钱的速度涨到了1元钱一杯。单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潮流时尚的服装在城镇乡村行走,而穿着传统藏族服装的人越来越少,寺庙前虔诚祈祷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这一切只是一种感觉,只能隔空思考,却无力为之改变。凌晨,当我拉着行李走在 北京 空旷但明亮的街道时才发现,我离开北京时路边的银杏叶还没有黄,而我回来时银杏叶已落尽……至此,算是和 西藏 真正的告别吧!再见了, 拉萨 !再见了, 西藏 !即便再多的不舍,但仍然……后会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