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至24日,我和一位师兄到北京旅游了二十四天。在北京十五天,秦皇岛七天,来回两天。 我们几乎游齐了北京最著名、最经典的的景点,包括长城、故宫、十三陵、天坛、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雍和宫、香山公园、鸟巢、水立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王府井等,又到了秦皇岛市游览了秦皇岛市区及码头、北戴河、昌黎县的乡村民宅,既领略了首都的皇家景观,又体察到了北方的民情风俗,可谓一举两得。在这二十四天中,我们两人平均只用了3700元左右。 一些朋友可能会问,不会吧, 这么少,现在一人参与旅行团的七天游都要2799元,而且游玩的还不是北京最著名的景点,你们去北京玩了二十四天,比旅行团的多出十七天,只花了3700块?我说是的,我们只用了这么多,朋友们别着急,请听我娓娓道来。 (八达岭长城)
我们去北京之前,就买了相关自助游书籍来看,并且在网上搜索了相关资料,进行信息采集、分化和处理工作,我们对参观北京哪些景区、行走路线、住宿安排、食用情况都有了一个详细的安排。 但时从踏上北京旅程的那一刹那,我们还是激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伏。要知道,北京是我朝思暮想游览的地方,那纯洁高大的大白塔,蜿蜒万里的长城、庄严高贵的故宫等等都让我垂涎三尺。 记得踏上征程的是在1号晚上,我们出发了,我们是从电白搭汽车上广州,再从广州搭京广线的特快火车上北京的。因为在茂名买茂名至北京的火车票,没有坐票,而广州至北京则有,所以只能先搭汽车上广州。我们两人分别携带了两个行李,一个装衣服和杂用品的大旅行袋,一个是如装手提电脑一样的便携袋。后来证明,此举是非常明智勇的,因为放一个大行李在旅店里,只带一个便携袋出行,方便自如,没有负担。 我们是大约在凌晨四点钟的时候,搭车到了广州火车站,但还是在站里睡到六点多才下车。然后我们就在火车站广场里买了一点东西吃,闲诳一下到九点钟的时候,就排队进了候车室。11点钟的时候,火车徐徐徐开动了。火车开动的那一瞬,我们心情还是澎湃不已。 我们是坐硬座的,车票253元每人。我喜欢坐火车,因为它可以看到沿途的风景,而不像飞机一样,三四个小时就到了,沿途什么也看不见。坐在我们对面的是,一对年青人,好像是江西人吧,他们是在广州打工,是上京探亲戚。于是在火车我们就聊了上来,最后为了节省体力,大家都自觉地合上了眼,但是火车上很难熟睡,过一会儿就醒了。其他人都合着眼,不方便打搅,就吃起东西来。在火车上有一个最爽的习惯,没事就喜欢吃东西。带了三袋的食品,不用多久两人就吃光了,呵呵。 车子一路急行,只是在郴州和韶关站停了一站,其他都是在各省府站才停一次,一路到达北京。只是特为搞笑的是,我们在茂名和广州,都只是穿了一件薄薄的短袖衬衫。但到了长沙,我们就换成了一件长袖衬衫了。到了武汉,我们就在里面多穿了一件内衣。到了郑州,就要在外面多穿了一件外套了。到石家庄的时候,我们在里面又多穿了一件内衣,已经是四件了,呵呵。到了北京的时候,我们说什么也不添了,因为刚冷的时候穿得太多,久了不但不能脱掉,而且还要不停地添加。后来,我们在北京的那么多天里,就没有再添加一件衣服,依然可以顶得住。北京的天气是干冷,你不会感觉到冷透彻骨的感觉。我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里,一般温度都是在零下3度至12度之间,只是最冷的时候都是在夜晚,那时候都睡觉了,所以感觉不到。白天温度又升了上来,出行还比较舒适,没有下雪,比较方便。 车子快到北京的时候,我看到铁路边种了很多的红叶树,很漂亮的,碧红剔透,沿着铁路一直延伸么北京的城边,但这种红树不是枫树。 记得到达北京的时候,是中午十二点,火车晚点,一共用了25个小时。本来说是二十三个小时就会到了的。我们下了车之后,就到了与火车站相连的汽车站,并在那站里买了一个“城际一卡通”,卡费20块钱,充值20元,一共是40元。我们在家里的时候,就知道有这种卡卖,搭公共汽车可以打四折,呵呵,要知道,在外出行,车费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叫喔,这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惠了。 我们不敢先到天安门玩,怕耽误了时间,出外旅行,第一件事,就是先找好住处,然后再慢慢玩。我们先到了北京大学,因为我在资料中看到,北京大学有招待所,每人只要50块钱一天,而且那也高档安全。我们搭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到了北京大学的正门(西门)。在那里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北大校门,有两只狮子威严地蹲在北大门口,上面有毛泽东亲自题写的校名,整个校门是个门楼结构,门楼下有一幅门可以关合。校门很古典,但现在显得小了点。横过北大校门的公路也显得狭窄,那是因为建设年代已久的缘故。我们不敢在北大校门耽留太久,就进了北大对面的“慰园”里,找到了北京大学招待所。但是了解到的情况,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不但住宿费不是50元每天,是100元,而且必须是北大师生的亲属好友才能住宿,仅是有钱也不能住宿。我们想多求他几句,还没说够两句,就被他们轰了出去,嘴巴和行动一样的不留情面,唉,北大的行政人员,傲慢惯了,那态度,不说也罢. (北京大学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