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明兴起于公元300年,遍布中美洲和和墨西哥南部。奇琴伊察是古玛雅最大、最繁华的城邦。这里距离卡门海滩约180公里,距离坎昆约200公里,从这两个地方出发均有旅游巴士可以直达奇琴伊察,也可以租用酒店或者旅行社的汽车进行自驾。这一条路线的看点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部分:PART 1 世界文化遗产 传说多年前,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废墟奇琴伊察,一位正在扫地的清洁工猛一抬头,看到了令他惊异不已的景象:一条巨蛇正从那座名为卡斯蒂略的玛雅金字塔塔顶匍匐到地面。那天是9月23日,正式秋分的傍晚。这件怪事引起考古学家的研究兴趣,最终发现在3月21日春分那天,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蛇形。 这种一年发生两次的异象,是玛雅人将天文知识用在建筑上造就的奇观。这两天,黄昏时刻阳光的投射角度令北面陷入阴影,而高耸的阶梯扶手仍然照到阳光,阴暗与光明交错,与北面的九层平台形成蛇腹收缩蜿蜒的异象,与扶手底部张开大口的蛇头衔接。于是,一条首尾完整的巨蟒降临凡间,象征金字塔祭祀的羽蛇神。 2007年,卡斯蒂略金字塔被全球票选为世界七大奇怪之一,它建于公元9世纪至公元12世纪,属于阶梯式金字塔,由高24米的九层平台堆砌而成,加上顶端的神殿,总高30米。每一面有91级台阶,乘以4再加上顶端的平台共365级台阶,代表玛雅太阳历一年的天数。 考古学家根据中美洲古文化喜欢在旧建筑外面加盖新建筑的习俗,发现其腹内确实有一座完整的旧建筑,有阶梯通往中间的神殿,里面安放着雕像和一台漆成红色的美洲豹宝座,身上布有宝石镶成的斑点。可惜2006年起不再让游客入内观赏。 金字塔的台阶十分陡狭,颇有吴哥窟的古建筑之风,必须采取手足并用的爬行姿势才不致失足。为了游客安全并保护古迹,现在已经禁止攀登。 另一予人深刻印象的是长168米、宽70米的大球场,这是古代中美洲最大的球场。球场内部两侧排列着雕刻着球员形象的石板。统治者位于偌大球场的一端,发号施令完全不用提高音量,球场另头居然能听得一清二楚,展示玛雅人的工程智能。或许,赛场两侧高耸的墙,好似传声筒收拢声音,音量遂能由一端传递到遥远的另头。 奇琴伊察的球赛是一种宗教仪式.,祭司会先算上一卦,卦上可能是说,如果甲队赢,当年就会风调雨顺, 否则就是个灾年。双方队员都闷在鼓里,不知道卦上的内容. 只管拼了个你死我活。最后,可能乙队赢了。祭司揭开卦的内容,可怜的甲队和乙队的队长都要献上他们的人头,以平熄神怒。这种场景,可以从球场上的一幅队长断头图上看到。 球场的一面外墙上建有美洲虎神庙,上面有另一个美洲虎王冠。因为在地下掩埋了一千年,上面的红漆以及镶的玉点都已经消磨不见了。球场旁边是一个露天平台,侧面装饰着骷髅浮雕。 废墟的墙与柱上,玛雅文字如同艺术品,无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可惜大量载于纸上的典籍,遭到16世纪入侵的西班牙传教士销毁。勇士庙是一座大型阶梯金字塔,得名于周边环绕的战士雕塑。这座神庙与图拉地区面积略逊一筹的托尔特克神庙B十分相似,暗示了两个地区曾有过文化交流。神庙的顶部坐落着玛雅天使查莫克的雕塑,而在神庙的南墙处,一座座勇士柱曾被当地居民用来充当额外的屋顶支撑系统。勇士柱分散为三部分:西部的柱群列队在神庙正前方;北部的柱群沿南墙而列,其上雕刻着士兵的浅浮雕;而西北部的柱群列队形成了一座小神庙。髯公庙,又名北庙,是一座小型的砖石结构建筑。神庙内墙上雕刻着细腻复杂的浅浮雕,浮雕的中心部分刻着一张长满胡须的男人的脸。髯公庙的南部还有一座规模更大的神庙,可惜游客们只能从断壁残垣中还原其当年的雄姿了。 物必自腐而虫生,西方势力进入玛雅地区前,玛雅文明已趋于没落。除了城邦间长年争战,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对象仅局限于统治者、祭司、贵族等上层阶级,知识不能普及民间,埋没大批人材。当久享特权的阶级耽于逸乐,腐化怠惰,文明遂僵化萎缩,乃至断层亡灭。 走在座座遗迹间,惊赞、疑惑、感叹、不解……种种思绪交迭涌现。奇特的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竟然在遥远的墨西哥之行中不时浮上心头。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7:00。门票:220墨西哥比索。PART 2 玛雅民俗村 尤卡坦半岛是古玛雅文化的摇篮之一,虽然曾经的高度文明只剩下遗迹,我们现在除了参观残垣断壁的废墟,还有玛雅民俗村可以让你了解到玛雅人生活化的一面。这里有很多玛雅文字和图画的石碑。有向导会详细的讲述每个石碑所表达的故事和图案的意义。教授你,原住民传统食物的做法。在这里可以随意品尝,试试它们的口味。来一趟异域风景的地方,当然少不了购置些纪念品装点家里。这样热情如火的民族,连公共洗手间的墙壁都如此“火辣”。PART 3 天然洞穴 在离奇琴伊察仅3公里,便有世界十大著名天坑之一的伊克·基尔(Ik Kil)天坑。围绕这个引人入胜的天坑,开发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生态公园,这里除了有茂密的森林以及诸多鸟类,还有可以留宿的玛雅风格小别墅。 当然你也可以只是去这里游泳玩一会,和普通泳池一样,交押金换钥匙方可进更衣室。不通水性在更衣室出口免费领救生衣,有工作人员督促每个从更衣室出来的游客务必先在只有冷水的淋浴头冲片刻,让身体和头部适应即将下去的天坑中冰冷的水温。 接下来你便赤脚走在下天坑的石头台阶上,路上湿滑阴暗,要小心翼翼的才保证不摔倒。像旋转楼梯一样不知道转了多少圈,终于下到了离水面较近的一圈岩石上,从这里有个木质梯子下到水中。 我从小怕水,让我只身下水是很没安全感的。但既然来了,怎么也得体验一下才不枉此行啊!当腿碰到水,沁人心扉的寒冷袭来,我直打寒颤,不自觉皱起眉头,下意识的撒娇呼喊在上面的妈妈。 不能没有道德的站在扶梯上挡路呀,就强迫自己不畏水温,全身投入天坑的怀抱。这是我第一次穿救生衣独自下水,下水后衣服会因为浮力往上窜位,脖子被衣领架了起来,胳膊也被卡在救生衣袖口最低处,很不舒服,平衡也很不好掌握。我很紧张的抓住绳子,让自己身体适应水温。 我充满羡慕的看着一些人游到了水池中央,那里有一簇簇从洞口垂下来的植物藤蔓。可我却一点也不敢松开绳子,正当举目无助时,被一对在玩水的姐弟看到,他们主动游过来招呼我是否需要帮助。 我指指远处的水面,他们很机灵的明白了意思,两个人就这样一个左手、一个右手,稳当当的拖着我在水中徜徉~聊天中我才得知姐弟俩是墨西哥人,都在读大学,假期从墨西哥城过来游玩。原本在墨西哥城,那里的人给我的印象是略缺乏教养的,姐弟俩的“绅士之举”让我倍感意外。所以评判一件事物还是不要带太多的观念,凡是不能一概而论。 天坑属于一种喀斯特地貌,是大型的喀斯特漏斗,是个令人敬畏的自然奇观,Ik Kil天坑直径大约60米,深35米。这里是祭祀雨神恰克的地方,每当干旱时节,玛雅人就聚集于此举行祭祀仪式,将玉器、陶器、熏香等投入井中,偶尔还会使用活人献祭。外面艳阳高照,在这里却是丝丝凉爽。PART 4 欧式小镇 不论你从卡门海滩还是坎昆来玩,都会路过一个精致美好的欧式风格小镇。镇中心是一座天主教堂。门外有漂亮的欧式马车可供乘坐和拍照。还看见有几个骑兵在教堂外面骑着马帅气的转悠。 道路两旁的咖啡厅、餐厅很多,装修的风格异域,各有其特色。这里的游人却不多,所以可以作为回来路上一个安静享受下午茶时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