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1
25611
119
207
作者:镜之形而
读前提示本篇首发于楼主个人微信公众号:king-chyo鉴于前三季图文被未经允许的挪用情况较多,楼主在此声明:楼主为非职业的独立旅行者,完全基于个人爱好与分享撰写本系列并未与任何机构、团体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商业合作未经同意,文字图片均不得转载,不得用于任何商业活动本季为喜马拉雅徒步系列第4季,冬季徒步安纳布尔纳大环线(ACT),并翻越托隆拉垭口(Thorong La,5416)、并串联布恩山(Poon Hill,3193)的行程内容以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地理、人文、徒步活动介绍,以及部分个人感想为主,篇幅较长,全文在7.5万字,其中航拍及攻略部分约1.7万字,其余为分日游记。可按电梯提示选择需要观看的部分本篇为纪实类游记,文中所有人物及经历均为实际存在和发生,没有艺术加工或架空虚构的成分,无小资、美食或自拍等相关内容,不喜请绕行第1-3季、第5-8季可参考穷游原贴如下第一季(2013年冬季安纳布尔纳大本营,ABC)第二季(2015年冬季昆布珠峰地区,EBC)第三季(2016年大吉岭辛格利亚国家公园,Singalila National Park SNPD)第五季(2018年冬季马纳斯鲁环线,MCT)第六季(2018年秋季朗塘国家公园,Langtang Gosainkunda Circuit LNP)第七季(2019年秋季马纳斯鲁西坡、昆布垭口连穿,Bimthang Trek linked Khumbu High Passes BTT KHP)第八季(2023年秋季上木斯塘,Upper Mustang)以第一季改编的纸质书《旅行,直到另一个世界:在尼泊尔》(ISBN:9787557001575),可至下列链接关注京东:http://item.jd.com/11764212.html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3769475.html此书写成的背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7d8210102xzg9.html本篇游记将汇集笔者对喜马拉雅山脉地理、人文了解之大成,文中会出现极多相关地理、人文概念,大部分是第一次被翻译成中文。若对这些概念有疑问、或想要深入了解、或需相关资料的,可至楼主撰写的2016版《喜马拉雅分类》资料集相关章节查询参考公众号相关文章:喜马拉雅分类(17)安纳布尔纳山脉喜马拉雅分类(18)道拉吉里山脉文中配图拍摄器材为笔者的5D MARK III镜头配置为腾龙15-30/F2.8,佳能70-200/F4以及笔者的小米5手机、搭档的苹果6S手机-------------------------------------------------------------------------------------Preface 1 爱与希望在旅行的最后一天,又来到了巴德岗(Bhaktapur),不仅是拔草湿婆旅馆(Shiva Guest House)那仅需500尼币、味道却堪称尼泊尔首屈一指的铁板鸡排,也是因为在这里,总是能碰到一些熟悉的人和有趣的事然而这一次,既没有熟悉的人、呈现在面前的震后残骸也无法用有趣来形容。在2015年2月结束昆布珠峰地区徒步(Khumbu Everest Region)后仅仅一个多月,尼泊尔北部遭到强震袭击,而亲眼目睹之下,巴德岗的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损失要远超想象(完全倒塌的法希德噶寺)穿过杜巴广场,身边经过的是完全倒塌的杜迦女神庙、吉祥天女寺、法希德噶寺,以及插满支撑立柱的五十五窗宫,独轮车从身边经过,工人们把红砖传递上重新搭建的寺庙基座,抛撒得在头顶漫天飞舞,哪怕今时今日的科技已足够发达,但修复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仍需要足够的耐心一位大叔过来搭讪,问需不需要导游,我说不用,并解释说我已经来过三次,能闭着眼睛从杜巴广场走到达塔特拉亚广场你信不信大叔说信,但你或许还是需要个导游,我正欲哑然失笑,他的下一句话让这些笑意瞬间消失,这位本地的纽瓦丽人在地震中损失了两幢房子,而在这个国家,当然也别去设想保险赔偿、这种一厢情愿的美梦(刚开始修复工作的吉祥天女寺)从内心深处,我并不完全信任尼泊尔人,尤其是善于经商的纽瓦丽人,他们与这个时代全球各国的大多数人们一样,基本上只对金钱忠诚,但是出于礼貌我还是对他说,对你的遭遇我很抱歉,不过现在我不用导游,你只需要把我带到这里管事的人那里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看到了挂在塔莱珠大钟下的一幅公告,显示的是个人出资捐助巴德岗重建的游客名单,然而令人沮丧的是,距离地震发生已经快两年了,捐助者仅仅只有三名——一支中国团队、一位马来西亚游客和一位台湾游客眼看着鳞次栉比的游客走马灯似的人来车往,却对此熟视无睹,我觉得,事情不应该是这样子,世界不应该是这样子(马拉国王的立柱和塔莱珠大钟得以幸存)管理人接受了100美元的捐赠,并让我自己在公告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国籍。偶尔出现的个人捐赠引来众人的围观,人们对此表示感谢。我颇有些官腔地说,尼泊尔是我在祖国之外累计停留时间最长的国家,我非常敬重你们的文化和喜马拉雅山脉,并写了大量的文字试图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这片土地,而现在帮助重建,只是希望尽一点微薄的责任来回馈你们这些话并非完全冠冕堂皇,在ABC游记印刷成册的时候我就许诺,该书的所有版税收入将全部捐献给尼泊尔的灾后重建,哪怕今天我还没有去结算过版税,哪怕这区区100美元对于重建只是杯水车薪,但正如首登珠峰的希拉里爵士和丹增诺盖在功成名就后,终身致力于昆布地区的医疗和教育事业一样,我觉得这么做,才是世界应有的样子尽管管理人向我再三承诺,这些钱会全部用于重建工作,然而从内心深处,城市人天生的怀疑一切使我依然无法完全相信。即使两年以后,这些建筑真的会如他们所言那般完好如初,可那能和原来一样吗?答案自然是不一样,但或许这些已经不重要了,这只是一种态度(参与修复工作的工人,眼神坚毅)在出发前,多年好友Fanny问我信不信命,我的回答是,信也不信信是因为世事无常,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那些不愉快一样,比如地震,它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没太多道理可讲。客栈小哥说那天他差点被垮塌的窗子砸死,导游大叔说他损失了两栋房子,无数人跟我说他们失去了亲人,他们只是安分守己平静生活的普通人,又做错了什么要受此劫难?不信是因为我们是人,能做的不仅是放下昨天的过去、不仅是今天的听天由命。重要的是,在做认为正确的事却遭受劫难痛苦之后,还能在明天继续坚持做认为正确的事。我们帮助素昧平生的人们,我们努力重建被摧毁的建筑和人生,为的不是让他们回到原来的样子,而是为了一种态度那就是我们信命,但不认命众人不多时就散去,我踱步来到一街之隔的陶马迪广场,看到经受住了数次强震考验的尼亚塔波拉神庙依然健在,沉重的心情略略轻松。一对年轻情侣坐在最高的基座上,看着缓缓沉下的夕阳,那画面美得满是初恋的味道。我并不擅长、也不喜欢拍人物,此时却希望为他们拍一张照片悄悄换上长焦镜头,我始终保持与他们之间直线200米以上的距离,极力不希望引起他们的注意,并耐心等待那传说中决定性的瞬间夕阳散尽,情侣步下神坛,籍着感觉飞速按下快门,颇为吝啬地拍下了此行唯一一张称得上是人物照的照片。打开回放,淡淡的温情从冰冷的相机中源源不断弥散开来,拂过古城的累累创伤,飘向渐行渐暗的喜马拉雅群峰在出行前,我颇为任性地把Nepal的定义改成了Never ending progress and liberty,以鼓舞自己在隆冬季节翻越托隆拉垭口(Thorung La Pass,5416m)的勇气,而这一刻有幸,它又回到了Never ending peace and love无论是古城的重建,还是人心的重建,或许只有爱与希望,才是最好的奠基(爱与希望)Preface 2 人与自然在托隆冲锋营地(Thorung High Camp,4880)的宿舍区后,有一座海拔大约4900米的小山丘,在这种高度下,你大约需要花费20分钟的时间,用极其缓慢的速度踱步而上,当然,在一个降雪周期过后,对于大多数历经艰难雪地跋涉、攀登到此处已是强弩之末的旅行者而言,这区区20分钟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观景台顶,我正在向搭档肉哥、途中同行的贵州胡子哥、巴西小哥达.席尔瓦、苏格兰小哥AJ介绍周围环绕的山峰,同时在场的还有两名中国游客,他们似乎对我的介绍并不感兴趣,只是淡淡地交头接耳着,这些山看起来都差不多的样子,便匆匆下撤离去(达莫达山脉/Damodar Himal)平心而论,这个山顶不仅是安纳布尔纳大环线上最好的观景点之一,也是常规路线上几乎唯一一个、能看到整列达莫达山脉(Damodar Himal)的点。达莫达山脉是坐落在大喜马拉雅山脉(Great Himalaya Range)主脊线上的一个Level 3级别分段,位于安纳布尔纳山脉(Annapurna Himal)以北,西藏仲巴县、萨嘎县以南。该级别的分段在尼泊尔喜马拉雅一共有25个。在两位中国游客离去之后没几分钟,天空中掀起了彩云,似乎在对我说,恭喜你答对了(彩云,右下是Khatang Kang和Thorung Ri的峰尖)当晚,与一位古荣族(Gurung People)向导比卡什(Bikash)在饭堂的一幅安纳布尔纳保护区(Annapurna Conservation Area Project,ACAP)地图前攀谈许久。在喜马拉雅南坡的每一个保护区、每家客栈的饭堂,都会挂有这样的地图、以及一些观景点(View Point)拍摄的横幅拼接照片,以期为旅行者们指引方向这位向导是法国姑娘安捷琳、以及苏格兰小哥AJ雇佣的,他们组成的真.宇宙队实力拔群,是1/30当天所有队伍中最先通过托隆拉垭口(Thorung La Pass,5416)的。作为经过考试后获得政府颁发资格认证的官方向导,比卡什当然也拥有丰富的山岳地理知识,要知道,即便是在喜马拉雅山区,像这种能和你一起聊遍整个尼泊尔喜马拉雅(Nepal Himalaya)的人,也可谓屈指可数当我从东向西,不费吹灰之力地把尼泊尔喜马拉雅所有的分段全部背出来后,向导哥露出诧异的神情,或许他觉得一个外国人,不应该对这些事情如此了如指掌他当然不知道,看山岳人文地理的外语资料和地图,是我数年来每天的必修课,也不会知道,在撰写喜马拉雅分类(Classification of the Himalaya)期间,我曾亲手制作过每一个区域的手绘地图、标注过每一座山峰的名字和海拔,并把它们一个一个拼接成山脉。在这些强化记忆的方式之下若是背错了,倒显得不科学4年前,对喜马拉雅山脉几乎一无所知的我,仅仅凭着脑海中一些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冥冥召唤、和几乎聊胜于无的简陋装备,在风雪交加之中强行来到了安纳布尔纳一号峰(Annapurna I,8091,10th)的南壁之下,对于登山家而言,一号峰的南壁是叹息之墙,是有去无回的鬼门关,而如今看来,于我而言却像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拍摄这些世界上最高的壮丽山峰之间,我萌发了深入研究这片人迹罕至的雪域之地的念头(安纳布尔纳一号峰南壁,靠前的峰尖是海拔6441米的Hiun Chuli)对于现代城市生活,其实我并没有多大兴趣,我们总是把大量的时间、资源,耗费在追逐那些转瞬易逝的物质诱惑上,耗费在处理排山倒海的碎片信息里,耗费在迎合世俗的眼光和莫须有的压力下,生命就在这一天天的消耗中轻易流逝,如此莫名其妙穷极无聊的人生,它的意义又在哪里?从不会有现成的答案,只有自己去寻找和思考,在这一点上,生活与喜马拉雅山脉是一样的,他们都不会给你任何明确的答案,但是会通过某种形式给你反馈。在我们的人生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学习科学、文化、如何生存,可这些都不是目的,归根结底,是要学会读懂这些反馈比如鱼尾峰(Machhapuchhre,6997),当我在雪地里艰难走向安纳布尔纳大本营(Annapurna Base Camp,4130)时,她在我背后掀开云雾,这是在说,坚持;当此行再次回到博卡拉的时候,她用粉红色的霞光披肩,这是在说,欢迎;当结束徒步,又买了一些新的徒步地图,走出书店时,她再度泛起柔和的晚霞,这是在说,继续努力(坚持)(欢迎)(继续努力)在高海拔地区的旅行经历中,类似的反馈有太多次,令我欣慰的,并不是雪山众神总是用完美的形态来证明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是,通过这种反馈,我感到人与自然之间,确实能真正建立起一种心灵相通的沟通关系,而这种平等交流、相互包容、不带任何标签和功利心的状态,在被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压迫之下的世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似乎早已遍寻不见从高原旅行初期差点在纳木错高反丧命,到今天频繁越过5000米的家常便饭、无缝衔接,我相信并不仅仅是因为身体细胞在累计十数次的高海拔地区(大于4000米)旅行中、对缺氧低压环境的深刻记忆,更重要的是这种与自然环境对话、和相互理解的能力,它带给我一个极其庞大、几乎受用不尽的世界观,使我不再拘泥于生活范围的方寸之间,同时也湮没了那些本看似无解的人生难题上一篇序言中说,我相信命,实际表达的是相信、并尊重、接受这些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给予的反馈。曾几何时,我也期望追求情感、家庭、亦或是事业、物质财富,这些平常人的渴求,因为我也是个平常人,在这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付出,也不见得比今时今日对待山岳的少然而,当现实生活屡屡作出否定的反馈,而喜马拉雅群山却总是毫无保留指引我一步步向前时,哪怕再显得荒谬无稽,哪怕再违背常理,我也不得不尊重、并接受这些事实自2013年2月至今,算上本次安纳布尔纳大环线(Annapurna Circuit Trek,ACT),4年里仅仅前往西藏2次、尼泊尔3次、印度1次,前后累计不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有意无意间已经拍摄到了包括14座8000级(Eight-Thousanders)中除巴基斯坦的5座外的其他9座、9座非独立8000米级、无数6000-7000米级在内的上百座著名山峰(安纳布尔纳主山脊)拍摄雪线以上的极高山,基本上天气状况、知识储备、高海拔适应性、拍摄经验各占25%,本质上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在常规线路上,有些山峰能看到的点就那么寥寥几个、甚至只有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安纳布尔纳一号峰西壁和马纳斯鲁峰(Manaslu,8163,7th),整个安纳布尔纳大环线上能拍到她们的地点分别都仅有一处,对于行程紧凑的中国旅行者来说,只要错过、或者看不到,就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了身为一个普通上班族,能用极其短暂的业余时间、相对普通的技术设备,在幅员如此辽阔、气候变幻莫测的高原上,顺利拍摄到包括那么多观测概率极小的山峰在内的雪山,这件事本身不仅是个奇迹。从珠穆朗玛峰头顶脚下路过十来次,从来就没有看不到过,我觉得这是一种再清晰不过的反馈,那就是这条路值得继续走下去面对一个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我所能做的,只有不负众神,尽自己所能,将她们传达给世人(布恩山的安纳布尔纳峰群)-------------------------------------------------------------------------------------Aerial Shoot 第二次喜马拉雅航拍在天高地厚第一季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国航CA407/408航班飞行中能观看到的西藏、以及喜马拉雅东段(Eastern Himalayas)、不丹喜马拉雅(Bhutan Himalayas)、尼泊尔喜马拉雅精华段(Crystalline Sequence of Nepal Himalayas)进行介绍不过,由于当时笔者对于沿途的地理特点仅仅是略知皮毛,拍摄时很大程度上只是基于感觉而并没有明确针对性,很多成果皆是事后分析所得,加之民航客机航拍难度非常大,看似缓慢的移动中,实际与被摄标的之间有数百公里时速的相对移动,想要清晰地将山峰的细节呈现出来,尤其是用长焦拍摄特写,一方面需要有相对完整的航线空间概念和地形辨识能力,也需要一定程度的运气,包括你乘坐的飞机舷窗的干净程度此行笔者再次选择了国航CA407/408次航班,意在以当下对沿途景观已经胸有成竹的知识储备、以及第一季中积累的航拍经验,再次审视这条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航线,有针对性地补拍一些第一次没有关注的对象,并且寻找拍摄其他相对冷门地理景观的可能性四姑娘山:尖耸突兀的幺妹峰(6250)使得四姑娘山属于辨识度比较高的一组,从成都起飞后不久就可以在机舱右侧看到。远处画面中央的山峰,从位置判断预计是岷山主峰雪宝顶(5588)。以较高的雪线判断,今年秋冬季节的气候应该非常干燥雀儿山:雀儿山(6168)是沙鲁里山脉的主峰,位置在非常靠北的川青藏交界处,距离航线路径非常远,辨识度很低,不过基于比较有特点的山峰形状,还是可以从谷歌地球上对照出来。画面右侧、顶部基本呈一条平坦直线的即是主峰措拉,6168的制高点则是右侧尽头的尖角。主峰的左边呈三角形的,是海拔在6091左右的二号峰,由于国内部分没有详细的等高线地图可以参照,暂且只能这么称呼了怒江峡谷:进入西藏空域后,地形的辨识难度大幅度上升,因为你会发现所有的横断山脉中的峡谷形状都非常类似,又很难找到有力的参照物。一个基本的套路就是按照飞行时间、飞机时速,结合照片的拍摄时间去大致推测所在位置,再寻求谷歌地球三维影像的对照。不过由于高速航拍中产生的影像偏移,这种方法也并非百试百灵从红色的土质大致可以推测,上图很可能就是318国道怒江峡谷路段,远处的那一列高峰,我说是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垒(Gyala Peri,7294,85th)你信不信?连我自己都不信岗日嘎布+东念青+喜马拉雅东段:藏东南的林芝、波密、墨脱、察隅各地之所以地形险恶交通不便,原因是此地是一个巨大的山结区,喜马拉雅东段、念青唐古拉东段两大巨头在此地交汇,南迦巴瓦加拉白垒、以及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即是这种碰撞的直接产物。在势均力敌的针锋相对后,又延伸出连接横断山脉最西端的伯拉舒岭的过渡山脉岗日嘎布岗日嘎布坐落在318国道的南侧,是波密县所在的帕隆藏布流域与墨脱、察隅的分水岭。由于印度洋孟加拉湾暖流受喜马拉雅山脉阻挡而转向地势较低的东北,使岗日嘎布获得了丰沛的水源补充,其结果就是发育了著名的海洋性冰川米堆/来古冰川,尽管它们的名字不同,但源头是同一个,只不过米堆向北、来古向东而已而众神聚会也给航拍中的地理辨识带来巨大的阻碍,笔者只能大致确定上述照片拍摄的是此山结区的景象,但无法肯定它们的确切情况。若以后有机会再次乘坐CA407/408航班,我将选择左侧的座位拍摄,相信届时结合南北两侧的情况及时间,一切终将见分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飞出山结区后就能看到冬季水源极度干涸的雅鲁藏布江带来的辫状水系,这意味着离江边的拉萨贡嘎机场也不远了。由于冬季的大风和干燥,雅鲁藏布江源头仲巴县盆地的沙砾会沿着河道一路被大风吹到地势较为开阔的此处,经年累月的堆积,如今在雅鲁藏布中下游山南市的贡嘎、朗县、米林几个县附近,巨大的沙丘可谓屡见不鲜,并在干燥多风的冬季形成沙尘暴,所以在这个季节,贡嘎机场的航班有时会因为恶劣天气而取消,而治理沙化,也成为了山南人民任重道远的一项重要工作拉萨河:与雅鲁藏布江一样,冬季的拉萨河河道溃缩得已经聊胜于无,流经拉萨市区的它会在曲水县汇入雅江。在上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横跨雅江两岸、连接机场和市区的雅鲁藏布江特大桥,而图2中则可以看到拉萨河汇入雅江的场景,中央的城镇即是曲水县城,远处的山脉则是老朋友的念青唐古拉峰(Nyenchen Tanglha,7162)念青唐古拉西段:念青唐古拉山脉实际被拉萨河一分为二,东念青如上述所言,在317国道与318国道之间,是藏东南山结区的组成部分。西段则比较广为人知,就是纳木错(Namtso,4718)南侧的那一列,东端是7162念青唐古拉主峰,西端是琼莫冈日(Jomo Gangtse,7048),国内习惯翻译成穷母岗,实际在Gangtse和Kangri的意思几乎是一样的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以北的辽阔藏北地区,只有两座山峰海拔高于7000米,其一是冈底斯山脉主峰冷布岗日(Lunpo Gangri,7095),其二就是念青唐古拉主峰7162,她也是整个藏北地区最高峰,作为藏北草原守护神的念青唐古拉,在藏区众神山中的地位极高,被视为金刚手菩萨夏诺多吉精魂的安放之地,而纳木错则是其明妃,因含有守护羊群的意味,所以就有了羊年转纳木错的习俗不丹喜马拉雅:若是把整条2400公里长的喜马拉雅山脉看做Level 1,那么按照笔者16版的《喜马拉雅分类》,可以按照所经过的国家或地区,分为6个分段的Level 2,分别是喜马拉雅东段(Eastern Himalaya,或称为阿萨姆喜马拉雅,Assam Himalayas)不丹喜马拉雅(Bhutan Himalayas)锡金喜马拉雅(Sikkim Himalayas)尼泊尔喜马拉雅(Nepal Himalayas)加瓦尔喜马拉雅(Garhwal Himalayas)喜马拉雅西段(Western Himalayas)不丹喜马拉雅,由于全境都位于不丹国的北部、西部,形成与西藏洛扎、康马、亚东三县的天然边境线,故而得名。它由三个level 3分段(以地理分界线为依据进行分类)组成,分别是库拉冈日山脉(Kula Kangri Range)、卢纳拉山脉(Lunala Range)、卓木拉日山脉(Chomolhari Range),全段有多做7000米级高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非常精彩的一段由于山脉位于航路南侧,只有坐在左侧才能看到(CA407),笔者趁左侧乘客离开的间隙,随手抢拍了上面这幅图片。运气非常好的是,不仅拍下了整列不丹喜马拉雅的情形,也将她所在的环境(羊卓雍错和普莫雍错的南侧)表现得非常清楚对于笔者而言,不丹喜马拉雅有比较特殊的意义,在2013年的第一次航拍中,无意中摄下了不丹喜马拉雅的两座最高峰岗嘎本森(Gangkhar Puensum,7570,40th)和库拉冈日(Kula Kangri,7538,46th),而在2015年笔者也专程前往多庆错拍摄另一座主峰卓木拉日(Chomolhari,7326,79th),她们皆是我了解喜马拉雅山脉的启蒙之师叶如藏布+朋曲大拐弯:叶如藏布是日喀则市下辖岗巴、定结两县最大的河流,自拉轨岗日山脉发源后称为苦曲藏布,一路向南流至岗巴县城附近,汇聚数条喜马拉雅Level 3分段曲登尼玛山脉(Chorten Nyima Range)发源的冰川河后,称为叶如藏布并继续向西流入定结县。上述第一图即是流量并不大的苦曲藏布在灌溉了定结盆地后,叶如藏布受到喜马拉雅另一个Level 3、呈南北横断之势的乌巴克山脉(Umbak Himal)的阻挡,只能向北绕了个大弯后,在定日县交界处汇入由希夏邦马北坡远道而来的朋曲(Phung Chu)。上述第二图便非常完整地记录了这个场景,其中左上角是朋曲,右下角是叶如藏布朋曲是尼泊尔三大水系之一、科西河水系(Kosi River System)3条主要河流中流量最大的阿润河(Arun River)上游,它在流入尼泊尔之前,切开了著名的陈塘沟,而这段相对低矮的喜马拉雅,也为国航CA407/408提供了一条天然的安全航路尼诺日-阿玛直米-乌巴克山脉(Nyonno Ri Ama Drime Umbak Range)这条喜马拉雅中Level 3分段的情况略显复杂,理由是它的两座主峰尼诺日(Nyonno Ri,6730,图二远处)和阿玛直米(Ama Drime,6594,图二近处)均在西藏境内,其结果就是我们完全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资料。而乌巴克山脉(Umbak)则坐落于横跨中尼两国的喜马拉雅主脊线上,相对没什么争议。关于这条山脉内部的具体情况,可以参考笔者16版的《喜马拉雅分类》中乌巴克山脉一节,此处不再赘述马哈兰古尔山脉:珠穆朗玛峰可谓家喻户晓,但知道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Level 3分段名为马哈兰古尔(Mahalangur)的,或许是寥寥无几。该分段涵盖了西藏的珠峰东坡、定日县北坡大本营、尼泊尔的马卡鲁-巴润国家公园(Makalu Barun National Park)和昆布珠峰地区(Khumbu Everest Region),包括珠峰、洛子(Lhotse,8516,4th)马卡鲁(Makalu,8485,5th)、卓奥友(Cho Oyu,8201,6th)这4座独立8000级,以及不计其数的6000-7000级,实际真正的世界屋脊并非珠峰一力承担,而是这片马哈兰古尔山脉马哈兰古尔这个名字来自于南亚常见的拼字法,Maha通常是敬语的表达方式,而Langur则是一种喜马拉雅特有的动物长尾叶猴(Nepal Gray Langur),拼起来就是神圣的长尾叶猴。这一般用来指代印度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中的全场最佳、协助罗摩王子击败大魔王的神猴哈奴曼(Hanuman)法力高强、智勇双全的神猴哈奴曼,曾一度被包括国学大师胡适在内的诸多名宿视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然而,由于中国主流学术界、佛教界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传统文化受过印度教、耆那教的影响,也无法接受身为国粹的齐天大圣是舶来品的事实,所以在这一点上始终存在争议不过无论如何,这位四面八臂、替天行道,善于腾云驾雾、又以金箍棒为武器的喜马拉雅孙悟空的名字,已经被永远镌刻在了世界最高的山峰之上马卡鲁(Makalu,8485,5th):马卡鲁是CA407/408航线中可以观测到的距离最近的大型山峰,民航客机会从马卡鲁那至为庞大的山体东侧大约50公里的地方掠过,因此会有很多机会仔细审视这座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的山体之所以巨大,是因为它是由四座山体组成,分别是8485主峰、康琼策(Kangchungtse,亦称为二号峰,7678)、东南峰(Makalu Southeast,7860)这两座非独立卫峰(Subsidiary Peak),以及独立的珠穆隆索峰(Chomo Lonzo,7804,24th)衡量山峰独立性的标准:一座山峰是否属于独立山峰,目前国际通行的标准是用地形突出(Topographic Prominence)来衡量,即只有标的山峰的地形突出超过500米(约1600英尺),才能视为一座独立山峰。值得关注的是,这里的地形突出,并不等于单纯做减法做出的海拔之间的差值山岳地理方面的地形突出定义是,从标的山峰到另一个最近的、更高的山峰所需下降的最小高度,也就是说,假设标的山峰与更高山峰之间存在一条或若干条路径,每一条路径的最低点就是主鞍部(Key Col),标的山峰与最高的主鞍部之间的海拔差,就是地形突出值(P值),当这个值大于500米的时候,标的山峰可视为独立这个定义比较难理解,我们可以用马卡鲁的四座山峰作为例子来解释。例如西侧卫峰7678米的康琼策,距离它最近的两个高点有珠穆隆索和马卡鲁。若从康琼策去珠穆隆索,只有一条路径,即先下降到7200米的鞍部,那么这个7200米就是主鞍部,与7678的康琼策之间并没有达到500米的标准。若是去马卡鲁,也只有一条路径,即沿着喜马拉雅主山脊下到7400米的主鞍部,也没有达到500米的标准,那么康琼策只能归于非独立山峰的行列了同样的方法来看7804的珠穆隆索,最近的高点是8586的马卡鲁,要去往这个点,需要通过的主鞍部也是前述那个7200米的点,那么地形突出度、也就是与7804之间的差值达到了604米,符合独立山峰的标准,因此珠穆隆索可以定义为独立山峰。在上述的图三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那片白雪覆盖的主鞍部地形突出不仅用来衡量山峰的独立性,也能更客观地说明一座山峰的突兀程度。在登山界,地形突出值是衡量一座山峰陡峭程度、乃至攀登难度高低的重要指标,有的山峰绝对海拔看似很高,但攀登难度并不高,就是因为地形突出值小,例如很多6000米级的入门级雪山,它们的P值往往都只有几百米而已,若是中级技术型的,P值大都在1000以上当P值超过1500米(5000英尺)时,这座山峰就归为极端突出类(Ultra Prominence term),这样的山峰在全球范围内仅有1500多座。在中国境内,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新疆的博格达峰(Bogda Peak,5445),这座海拔仅有5445米的山峰,其超高的4122米的地形突出度却身居世界第17名的高位,然而实际上,博格达峰的攀登难度也是挑战级的昆布群山:拍摄上述这张照片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拍摄马哈兰古尔山脉中的Level 4分段、巴润分段(Barun Subsection)的主峰查姆朗(Chamlang,7319,80th)和巴润策(Baruntese,7162),前者是画面中间偏左侧呈弧形的山峰,在它背后有三个山尖,从左至右分别是罗布切(Lobuche,6119)、措拉切(Cholatse,6440)和著名的夏尔巴母亲阿玛.达布拉姆(Ama Dablam,6856)后者则在靠右侧那一大坨冰雪的顶部,其右上方的洛子(Lhotse,8516,4th)已经躲进了云层中,左上方露出的峰尖则是14峰之下、万峰之上的格重康(Gyachung Kang,7952,15th)格重巴冰川:CA407航班在穿过乌巴克山脉上空、进入尼泊尔空域后,会向西拐弯飞向不远处的加德满都,在降落加都机场之前,仍有不少机会能对喜马拉雅精华段进行巡礼。上图呈现的是躲进云层的卓奥友(Cho Oyu,8201,6th)与格重康的双星组合发源的格重巴冰川(Ngozumpa Glacier),这条长达36公里的冰雪巨龙是喜马拉雅山脉中最长的冰川,从落满灰土的冰川体可以看出,今年冬季尤为干燥,仍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雪冰川左侧可以看到一个三角形的小山丘,那便是俯瞰格重巴冰川、以及展望整个昆布群山最好的观景点戈克尤日(Gokyo Ri,5360),在照片原图中可以发现戈克尤日脚下第三湖的一角,遗憾的是在图片大小有限制的网络平台无法予以呈现洛尔沃林山脉+拉布吉山脉:这幅照片是出发前就计划要拍摄的,呈现的是两个喜马拉雅Level 3级别的分段洛尔沃林山脉(Rolwaling Himal)和拉布吉山脉(Lapche Range)的全貌,以及他们与马哈兰古尔山脉之间的分界点南帕拉垭口(Nangpa La,5806)根据85版的《喜马拉雅分类》,这个分界点依据的是海拔显著下降的原则,作为一个不需要特殊装备也能通行的垭口,南帕拉是连接西藏定日县与尼泊尔昆布地区最为便捷的通道,不过对于旅行者而言很遗憾的是,它并不是一个开放的口岸,只能供当地住民进行边贸活动至于洛尔沃林山脉的两座主峰高里三喀(Gauri Shankar,7162)和门隆策(Melungtse,7181),笔者已经在天高地厚第二季的卢克拉航线(Lukla Flight)中进行了详细介绍,而包括拉布吉山脉在内的这两个Level 3内部的具体状况,可以参考《喜马拉雅分类》的相关章节朗当利荣峰:坐落在吉隆沟东侧顶部的朗当利荣峰(Langtang Lirung,7227,99th),它与吉隆沟所在的吉隆藏布-特里苏里河流域的相对落差,在短短16公里的直线距离内就达到了5500米之巨。朗当利荣由三个峰尖组成,左侧挂着旗云的是根戈利荣(Genge Lirung,6581),位居中间被旗云挡住的是梅拉峰(Mera,6958),以及最右侧有着陡峭南壁的主峰朗当利荣峰属于喜马拉雅的一个规模巨大的Level 3、由希夏邦马(Shishapangma,8027,14th)领衔的竺嘉尔-朗当山脉(Jugal Langtang Himal),它由四个相对独立的Level 4分段组成,分别是完全坐落在西藏境内的希夏邦马峰群(Shishapangma Massif)、佩枯岗日(Baiku Himalayas)和属于尼泊尔的竺嘉尔山脉(Jugal Himal)、朗当山脉(Langtang Himal)由于属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该区域成为吉隆沟与樟木沟之间一片大面积的冰川作用区,也成为了南面山脚下加德满都谷地的天然空调。朗当山区的景观十分丰富,也是笔者下一次前往喜马拉雅地区徒步备选的目的地之一,不过在2015年的大地震中,朗当山区的损失非常严重,朗当村几乎被夷为平地,目前恢复状况不明色林吉山脉:色林吉山脉(Sringi Himal)是笔者在下一篇《喜马拉雅分类》中要介绍的内容,它的位置非常偏僻,远在朗当山脉和马纳斯鲁山脉(Manaslu Himal)的北侧较深的位置,面积也非常之小,不过,由于色林吉山脉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主脊线上,形成中尼之间天然的国境线,属于无法忽视的一个分段尽管机会稍纵即逝,不过笔者还是很幸运地拍下了色林吉山脉的全貌,其中的两座几乎贴在一起、高度也相差无几的主峰,较为靠前的是色林吉雪山(Sringi Himal,7161),靠后的是仅高出4米的查马尔(Chamar,7165)若想在地面上看到这两座山峰,只有前往其脚下的霞尔河谷(Shyar Valley,尼泊尔称为楚姆河谷Tsum Valley),不过由于该地区是尼泊尔国内较为古老的藏族文化区、又存在不少较容易翻越的、通往西藏的垭口,因此属于限制区域(Restrict Area),想要前往旅行,不仅需要聘请向导,也需要为特别通行证(Special Permit)支付额外的高昂费用,类似的限制区在中尼边境不在少数马纳斯鲁山脉:马纳斯鲁(Manaslu,8163,8th)是三座完全坐落在尼泊尔境内的8000级之一,她所在的马纳斯鲁山脉(Manaslu Himal)也是完全坐落在尼泊尔境内的Level 3级别分段,尽管山脉体量十分巨大,不过结构算是比较简单,主要由三座高排名的大佬组成,可谓重质不重量除了8163主峰之外,还有排名第18的喜马楚里(Himal Chuli,7893,18th)和排名第20的纳迪楚里(Ngadi Chuli/Peak 29,7871,20th)。后者表现为图二中右侧的巨大山体,左侧从云雾中露出的峰尖便是8163主峰,至于前者,或许图一最右侧大都被云雾遮挡的山体看得并不很直观,不过我们稍后在地面上会有更好的机会来观察它的样子佩里山脉:与前述色林吉山脉(Sringi Himal)性质类似,佩里山脉(Peri Himal)也是地处偏僻、却坐落在喜马拉雅主脊线上的Level 3分段,它的北侧是西藏境内的萨嘎县、以及吉隆县贡当乡,南侧则被庞大的马纳斯鲁山脉阻挡,皆为人迹罕至的地域,要从地面观测非常困难,只有在马纳斯鲁大环线(Manaslu Circuit Trek,MCT)上的拉克垭口(Larkya La,5106)附近,又或是走ACT的纳尔-普岗支线(Naar Phugaon Side Trip)上某些特定观景点才有可能,不用说,这些区域也属于限制区域不过尽管如此,佩里山脉依然是拥有多座7000米级山峰和庞大冰川群的大型分段,笔者将在《喜马拉雅分类》之后的相关章节中对山脉内部的情况做详细介绍,与此同时,马纳斯鲁大环线也在笔者未来的备选计划之列致敬世界屋脊:作为第一季喜马拉雅航拍的补全,本次游记的航拍部分就此结束。由于牵涉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名称,想必对于青藏高原周边的地理状况不太了解的观众阅读起来会觉得十分吃力,所以仅仅看看照片也是无妨。对于希望更深入了解这些山脉的朋友,可以参考笔者历次的西藏游记、以及《喜马拉雅分类》的相关章节,在每一个章节中都有详细的区域手绘地图、以及该区域的地理人文状况的详细介绍航拍部分的最后,让我们再向马哈兰古尔喜马拉雅、这片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屋脊致敬吧,笔者相信,我们一定还会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