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3
1222
2
12
作者:银车
《化》——写给女儿“汤圆”和我们的新西兰之旅在Christchurch我们化作信徒,为被地震毁坏的美好而黯然神伤;在Tekapo我们化作夜空,看银河里点点繁星闪烁光芒;在Mount Cook我们化作冰川,在时光里极其缓慢地自在徜徉;在Oamaru我们化作蒸汽,追忆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在Nugget Point我们化作礁石,伴着灯塔迎接南太平洋的风浪;在Te Anau我们化作萤火虫,用微弱的绿光描绘苍穹的模样;在Queen‘s Town我们化作艺人,在街头让音乐谱写诗和远方;在Wanaka我们化作螺旋桨,像鸟儿一样在蓝天中自由翱翔;在Pukaki我们化作湖水,用冰川赋予的奶蓝隐藏即将离别的忧伤。不过,我想,终有一天我们会化作长白云,再一次回到属于她的故乡。DAY 1 CHRISTCHURCH带着广州和奥克兰两次转机超过十五个小时飞行的疲惫、带着对飞机上狭小空间的恐惧以及对飞机餐从气味到口味的深恶痛绝,带着吐空了的胃和便秘般的脸,我们终于辗转到达了新西兰南岛的第一站。“感谢上帝!”是我到达基督城后由衷的感叹。所以当HERTZ的美女工作人员问我们是否愿意每天多出10纽币将原本预定的卡罗拉升级成RAV4时,我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事实证明,这辆红色的SUV在为我们提供了更大更舒适的车内空间的同时也为这一路不那么晴朗的旅程增添了不少亮色。 右驾在墨尔本大洋路已经有过经验,这次在机场提车接连两个小环岛再试牛刀后便立马轻车熟路起来。加上新西兰更低的限速和毫不拥堵的交通,不会儿就到了哈格利公园边的MOTEL。停车做饭枫林晚,超市采购COUNT DOWN家。第一晚按下不表。DAY 2 TEKAPO一早起来,计划退房前先去占了几乎半个基督城中心城区的哈格利公园散散步。哈格利公园(hagley park)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园因为有湖和基督城植物园以及各种体育场地,所以更为多元化一些。走在公园的大道上,空气清新、绿树成荫,不时有跑步的人经过时投来善意的微笑,我们轻而易举地被这种健康自然的恬静氛围所感染。 不多时,一个儿童乐园出现在视野里。一群孩子们笑着、叫着、奔跑着、穿梭着。不同于国内家长的前呼后拥小心翼翼,那些爸爸妈妈们自在地聊着天。孩子之间的互动和照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女儿见了最爱的秋千,三步并作两步撒欢去了,我们则在长椅上对外国人对孩子独立性格的培养一番唏嘘。体验完秋千、跷跷板、滑滑梯等等一系列乐园设施,我们在小池塘边观赏了片刻野鸭,又在玫瑰园中品鉴了近百种玫瑰的齐集一堂的热闹场面便打道回府收拾行李准备上路。三个小时的路程在经历过去年美西自驾后已经觉得是很轻松的距离,吹着田园间怡人的秋风,伴着ADELE沁人的歌曲,TEKAPO湖向我们款款走来。入住的LAKE TEKAPO MOTELS & HOLIDAYS PARK就在湖边的高地上,左边仰望Mount John,右边俯瞰好羊倌儿教堂,实在是一片风水宝地。安顿好后我们便驱车直奔约翰山。车至山脚下,上山岔路口见一亭子。亭前一牌儿: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路过,一车收五块!来到山顶,咖啡自然是少不了的。虽然俯瞰TEKAPO湖的景致因为多云的天气而显得不那么惊艳,但是带着“汤圆”一起征服了半山坡的一块儿突出的岩石还是让她兴奋了不少。随后我们的“选址”瞬间成了摄影爱好者们的热门取景点也让女儿对我的眼光自鸣得意起来。给女儿讲解完天文台的工作方式,我们赶在日落前来到TEKAPO湖畔的好羊倌儿教堂。教堂已经关了门,门前草地上的牌子上也告知了游客教堂圣地,内部不再允许摄影。于是不能免俗地绕着教堂用镜头朝拜了一圈。在教堂后面的低矮灌木丛中我们发现了一群野兔,灰灰的皮毛却晃动着雪白的屁股,不紧不慢地蹦跳着,煞是可爱。可惜云层依旧,湖光黯淡。这天晚上本因多云而对观星不抱希望的我们在女儿睡去后却突然发现不知何时我们头顶的这片天空已经变得非常清澈,繁星满天,银河隐约可见。太太敷着面膜就躺在了门外的长椅上,说要好好享受一番。我在无谓地鼓捣了一番相机之后也选择了用脑海记录着静谧唯美的夜空。被从被窝里拖起来的女儿则是瞥了两眼之后喊着好冷好冷又逃了回去。岂料,这竟然是我们这15天中在这个号称处处可以观星的国家唯一一次仰望星空的机会。DAY 3 MOUNT COOK清晨湖边,日出前漫天火烧云将一池本该绿色的湖水生生染成红色,与悠然自得的鸭子们和静静漂浮着的泳台一起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完美画面。也就是片刻之后,太阳升起,霞光散去,一切很快归于平凡。早餐之后出发。这一路云淡风清,PUKAKI湖泛着奶蓝携着远山如期而至。踩着石头下到湖边,细细端详。这一汪湖水蓝得性感却不妖娆。多一分奶白则显浑浊,多一分湖蓝则又显忧郁,让我的目光深深被其吸引,不愿移开。带上一份高山三文鱼,我们沿着PUKAKI向库克山进发。当湖光渐渐远去,山色便映入眼帘。而这次震撼我们的自然是那山顶仿佛汹涌而至却又凝固不前的冰川。由于预定的Aoraki Mt Cook Alpine Lodge还没到入住时间,于是我们在白马营地略作调整便直接踏上了Hooker Valley track。穿过树“门”踩着石子路拾阶而上,不一会儿便来到一个观景平台。放眼望去Mount Sefton抢在Mount Cook前先声夺人,却又被压顶的云层敛住了气势。脚下灰白色的冰川湖Mueller Lake汇成一条山涧带着对山石的撞击声从第一座吊桥下奔腾而过。走在晃晃悠悠的吊桥上我们仿佛被风托起在远山和奔流之间,女儿兴奋又略带胆怯地欢呼让我觉得那是她融入自然的喜悦。继续前行便来到第二座吊桥,吊桥前不远处应该可以看到一条小小的岔路可以通往山涧边缘。那里应该是拍摄第二座吊桥的最佳取景点。而跨过第二座吊桥转过一个山坳之后,Mount Cook也终于出现在视线尽头。此时云层也识趣地为库克山最高峰和卡罗琳冰壁退避三舍。库克山作为新西兰最高山峰的王者风范尽显。其实走到这里,这条步道的最精华部分已经尽收眼底。如果不是对漂着浮冰的hooker lake有着特别的好奇,大可打道回府。女儿和太太已经呈现出疲态,可看我兴致盎然,便也坚持着走完整条步道。平心而论,步道后半段相对于前半段的确乏善可陈,因为并没有更多的景象可以呈现。而在展示了库克山的雄壮之后,云层也似保镖一般将顶峰团团围住。再次回到白马营地的时候距离我们出发已过去四个半小时,妻女已经疲惫不堪,女儿说如果体力值是100的话,她还剩2。我说:“这对于你来说是非常了不起而且值得铭记的时刻,因为你终于放弃了这些年从德国、奥地利、捷克、澳大利亚、俄罗斯到美国一路‘骑爹旅行’的‘光荣传统’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小旅行家,仅比成年人多用半个小时完成了整条步道。爸爸替你感到骄傲!”这一晚,我们在酒店二层的露台上看着冰川啖着三文鱼,疲惫却自豪着。饭后渐渐浓重的雾气和淅淅沥沥的小雨为完美的一天降下了帷幕。DAY 4 OAMARU一早起来雨更大,云低且重。放弃了tasman lake直接南下oamaru。途径三文鱼农场,本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精神,进去撸了一块儿烟熏三文鱼。cold口感比hot更丰富一些,hot的个人认为略柴。对于带着孩子的驴友们来说喂三文鱼也是不错的体验。三文鱼在我们脑海中的概念还只是停留在那些红白相间口感肥腻的美味。而当我们抛入店家提供的鱼食,那本来平静的让人怀疑是否有鱼的池子瞬间被争先恐后的三文鱼搅得沸腾起来。溅出的水花甚至打湿了女儿的鞋子,惊得她忙不迭地后退。在我们排队付款的时候女儿还完成了一副店家提供的三文鱼填色作品。如果说有什么令人不满意的话,就是收银员没有主动提供购物发票,而在我们两次核对金额后退了多收的费用却没有表现出丝毫歉意。而另一次同样情况出现在皇后镇。让我对他们是数学不好还是有意为之心存疑虑。到了奥马鲁,雨势渐小。而这带着阴郁的天气反而更好地衬托出了蒸汽朋克博物馆前呼啸而来火车头的历史厚重感和飞艇下骷髅飞行员的机械朋克风。相对于前一天的丰富多彩,我不甘心于今天的平淡无奇。挣扎再三,终于在日落之前成功撺掇全家驱车54公里奔去明天本就路过的摩拉基海滩看看地球下的蛋。阴云下的海显得有些苍茫,圆石们静静地坐落在滩上任凭着浪潮一遍一遍的冲刷,仿佛一群殉道者。裂痕遍布着它们的表面,更有一些已然粉身碎骨。女儿上蹿下跳的让妈妈拍了不少搞怪照片,算是给冷清的海滩填了些许生气。DAY 5 NUGGET POINT依然阴沉的早晨,想必圆石无法在日出中呈现出受洗的华光。我们便直接去了海滩东南方八公里的一个企鹅观测点。拐下高速开了一段高低起伏的乡间小路来到了这个有着白色灯塔的小小半岛的尽头。沿着小道一路四下寻觅下到半山腰的观测小屋,可惜等待我们的只有慵懒的海豹。功而返的我们只得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白色灯塔。每一个山城也许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baldwin street。整条街估摸这不超过两百米,根据倾斜程度分成三段,路尽头融入壁画的椅子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个特点。至于究竟有多斜,只可体会不可照传。目睹有游客驾着四驱SUV大呼小叫地体验了一个来回,倒是山顶的居民开着破车后轮打滑还很淡定。我想一辆滑板车或许最能尽兴吧。受制于今天的日程安排和城里停车时限,火车站和八角广场我们走马观花。相对于英伦三岛那些城市的大而繁华,这座苏格兰以外最像苏格兰的城市则显得小而精致。GPS把我带到隧道海滩时我怀疑是不是定错了位置。翻过矮梯沿着步道下陡坡,转过几个弯海浪冲刷而成的沙岩崖壁、石拱门便矗立在我们眼前。那一瞬间我感觉仿佛回到了澳大利亚的大洋路,眼前的景色像极了使徒岩和伦敦桥。而悬崖上不停变幻姿势的新娘和随着海风飘扬的洁白长纱则完美地诠释了婚姻的真谛: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隧道海滩的故事是唯美而伤感的。父亲为了纪念溺亡的女儿手工开凿出隧道通往私密美丽的海滩。被女儿拖着手钻过隧道,纷杂的思绪仿佛被隧道过滤了一般,那幽闭的海湾,孤立的岩石,我甚至能感受到那位父亲在此独自怀念亡女时的悲伤随着潮水起起落落。他想必也希望女儿能够像悬崖上的新娘一样美丽而幸福吧。不知不觉,天放晴了。踏上通往nugget point的步道已是黄昏时分。右手是山,左手是崖。海中泊着一艘小船显得有些孤寂。可当步道尽头出现那座两百多年来一直矗立在那儿的白色灯塔时,我知道夜晚那道穿透黑暗的光才是属于它的温暖。灯塔前那一组礁石披着金色的夕阳探入茫茫南太平洋,让我感到有些叛逆又有些悲壮。眼见光线渐暗,我们赶着去不远的roaring bay看黄眼企鹅归巢。也许是为了回报我们的孜孜不倦,我们到达观测小屋不久就看到一只企鹅挺着白肚子一摇一摆地上了岸。可它上岸后没走几步却站住不动了。正当大家纳闷儿时,浪里又钻出两只企鹅。于是三个白点儿一起晃动着消失在海滩上的灌木中。低开高走的一天。DAY 6 TE ANAU早晨门口海滩散步,远远眺望灯塔。结果女儿丢了戒指。寻了一圈儿不见,只能安慰她说作为送给这个美丽地方的礼物吧。说不定会有一个和你一样可爱的外国小女孩捡到戒指非常高兴呢?去到te anau的路上,我们在lumsden稍作休息。太太又消灭了一包薯条,女儿又征服了一个儿童乐园,我则登上了两列火车。到达te anau,入住了预定的莎士比亚bnb,房间都是以莎翁的名句或者剧中主角名字命名。我们住在to be or not to be.至于这里著名的萤火虫洞,那自然是to be了!去镇中心的information center定了五点四十五分的萤火虫洞游后,我们到进入小镇时路过的羊驼农场和神兽隔着篱笆亲密接触了一番。不知道羊驼是不是也存在种族歧视,黑色的那只总是有些形单影只。五点四十五分,我们登上了游船。一路上女儿在二层甲板上享受着强烈的湖风带起她的长发,看着船在湛蓝的湖面掀起白色对称的波澜,咯咯地笑个不停。二十五分钟后,船停靠在蒂阿瑙湖的西岸。萤火虫洞是地下石灰岩洞的一部分,弱酸性的溪水溶解岩石形成洞道。猫着腰进入岩洞经过大教堂,瀑布,漩涡和天然砂石桥,我们来到一条狭窄的水道边。登上小船后,伴随着微弱灯光的渐渐消失,我们缓缓地进入了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而正是在这样的黑暗中,我们的头顶和周围开始出现星星点点的绿光。能感觉到小船蹭着岩石在水道中摸索前行,而绿光也随之越来越多,犹如满天繁星,但又仿佛触手可及——神秘,梦幻。在不知不觉中小船已经调了头,直到光线重新恢复,我们才发现回到了登船的水道头。出了岩洞,在休息室边喝咖啡边看了萤火虫洞的介绍。然后去岛上的保护林里走了走。坐船回te anau时天也暗了下来。DAY 7 MILFORD SOUNDWTF!!!好吧,其实我说的是what the fog!都说去往峡湾的94号公路得赶早。带着孩子没法太早,可八点半都准备出发了,整个te anau依然被弥漫的大雾和淅沥的小雨所笼罩。如果说阴雨的天气是莎翁的悲剧,那这浓重的雾气绝对是史蒂芬金的恐怖片儿了。to be or not to be?当时我已经懵逼了。犹犹豫豫地开出电影《迷雾》里一般的小镇,迎接我们的是另一部电影——《寂静岭》。沿着94号公路战战兢兢地开了二十来分钟,能见度渐渐高了起来。从云层缝隙中突围出的阳光捎来了蓝天的问候。不知道是云越来越低还是我们越来越高,随着山路起伏,我们仿佛腾云驾雾一般。眼见蒂阿瑙湖上已是一片蓝天,立马拐下高速来到湖边。新西兰第二大湖的湖水一边用湖底的卵石证明她的清澈,一边用镜像的蓝天展示她的平静。而当我们驻足te anau downs码头时,她又不动声色,恍若与世隔绝起来。重新回到94号公路,最美公路模式逐渐开启。路边草原黄绿相间,羊群星罗棋布。蓝天被高低厚薄疏密不同的云层随意覆盖,阳光肆意调节着山水的饱和度和明暗关系。远山被云雾从腰间缠绕,耳鬓厮磨间山峰仿佛海市蜃楼一般悬在空中。而本就低矮的云层似乎也被大地所吸引,瀑布一般倾泻下来,营造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进入Milford sound,阳光和蓝天在峡湾结界的威慑下悄然隐去。画风由油画转成水墨。镜湖被鸭子夺了平静,我们又怎么好意思再夺了鸭子们的清净。裂谷步道不长,繁茂的植被把我们带入密林。当我给女儿讲解岩石上的圆孔是由于水流夹杂岩石微粒呈螺旋形冲刷而成时,女儿说了句:是不是和马桶抽水时一样?我顿时觉得自己在表达上远不及她来得言简意赅。到了码头,因为并未计划船游,于是站在堤岸尽头忍着沙蝇的纠缠欣赏了一会儿峡湾。云雾缭绕中不时驶出港口的游船反而搅了那份平静。回程途经路特本步道,计划中是想由路特本步道转key summit track体验下。但阴雨中想来景色大打折扣。可又实在经不起虚荣心和好奇心的蛊惑。于是安排妻女车中小憩,独自一人踏上了这条声名远播的步道。步道在山间曲折爬升,脚下是湿漉漉的山石,头顶是阴沉沉的天空,两旁是各种苔藓植被覆盖的树木,偶尔一条细细的瀑布挂在山间。也许是天气原因,走到key summit track岔口也就遇到不到十个人。每每与人擦肩而过报以的微笑中又带着惺惺相惜。key summit alpine walk这段路是连续之字形爬升路段,步道两侧植被由路特本时的高大乔木变为低矮的灌木。可是当我好容易走到key summit Alpine nature walk处那个别人游记里倒映着群山与冰川的小湖时,在呼呼大风中云遮雾罩的四周最终没能让我一览众山小,只回报了我一片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混沌。DAY 8 GLENORCHY早晨,te anau用一道彩虹为我们送别。又是从阴雨中奔向晴朗的一路。中午时分我们抵达了皇后镇。见天色还行,又忌惮预报上明后天的阴雨,我们决定直奔格林诺奇。沿着lake wakatipu在半山的公路上斗折蛇行,不一会儿云势又起,天光转暗。开到格林诺奇,没了阳光的红色小屋也少了往日的艳丽。沿着栈桥来到湖中,风大水急。靠近岸边的那排水中树好像伸出水面求救的手。本就对天堂路上的农场兴趣不大,加上天气阴沉就更意兴阑珊了。就近去格林诺奇北面的潟湖。还没走到湖边天空就飘起了小雨,妻子和女儿找到借口就打道回府找地方喝热巧买明信片去了。我秉着既来之则逛之的方针继续向前。穿过一小片高尔夫球场,路过几朵红得妖艳的蘑菇,我通过栈道走到湖中。黑天鹅们优雅地将头探入水中觅食,然后又若无其事地随着水波荡漾开去。在湖心的长椅上坐了片刻,心想如果风和日丽应该会很美吧。这就是旅行,你会在94号公路与仙境不期而遇,也会在格林诺奇与中土擦肩而过。不用遗憾,因为不完美才是我们再次出发的理由。回到皇后镇,自然不会错过声名远播的大汉堡。队伍倒也不长,十分钟就点了餐。趁着等叫号的空,去隔壁买了俩冰激凌。于是遭遇了三文鱼店后第二次错收。同样是毫无愧疚的退款。幸好维权成功的我们没被这事坏了心情,拿到汉堡后在街角的长椅上大快朵颐了一顿。DAY 9 QUEEN'S TOWN早起一个人去湖边走了走,依旧看不到日出。大部分多云。驱车去the remarkables,顺着山路开了一会儿见路边一块儿大大的警示牌儿告知由于修路,只有上午十点到十点半,下午两点到两点半,晚上六点到凌晨六点才开放道路。一看才九点,只得计划着先去超市采购完再折回来。返回山脚下发现同样的警示牌但是注明了道路封闭是周一到周六。而今天恰逢周日!得!重新上山!山路果然在重新铺设,本就不宽的山路边也没有路障。小心翼翼地开到山顶,滑雪场和缆车自然都处于歇业状态,不去也罢。调头下山,还是半山腰的几个观景点地理位置更佳,可以俯瞰lake hayes,远眺皇后镇。看皇后镇机场的飞机时不时从脚下的空中掠过,有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中午又一次光顾了大汉堡店。这次尝了尝好朋友推荐的鳕鱼堡和鹿肉堡,还都不错。吃完之后信步走到湖边,我被一位用奇怪乐器演奏的街头艺人所吸引。那是一种有着不同大小凹坑的飞碟状打击乐器。在乐手极赋韵律的拍击下乐器发出美妙空灵的声音。一张20纽币的自制CD对我来说还是有些贵了,于是在箱子里放上两枚硬币聊表敬意。傍晚时分天气转好,我们不能免俗地坐缆车上山。山顶上,有人选择LUGE体验速度与激情,有人选择滑翔伞感受失重和飘扬。我们选择了舔着冰激凌看长白云和斜阳。八点之后天才暗下来,皇后镇华灯初上。于是乎,观景台快门声此起彼伏。其实吧,也就那样儿。下山回家路上,特意绕去一家只卖一个菜的PEDRO'S HOUSE OF LAMB买了份著名的羊肩排。可惜,这做法和我魔都的红烧、白切相比,滋味和口感方面还是乏善可陈了一些。DAY 10 WANAKA大部分多云。我有些怀疑自己的人品。前往箭镇的路上顺道儿䁖了一眼不知哪个帖子中说是新西兰最上镜的lake hayes。没有阳光眼拙的我无法找到她的与众不同,但乐善好施的女儿又一次用面包找到了她的信徒——一群野鸭。箭镇让人痴迷的应该是那层林尽染的俯瞰,可当我看到中国淘金者遗址和介绍的时候,更多感受到的是淘金者远渡重洋、背井离乡的酸楚。当然,这种酸楚还可能来自初秋的箭镇还只是一片绿色。去wanaka我选择翻越皇冠山脉,当然不是因为据说那条路上有胸罩墙。从箭镇一路开到wanaka也没见着,估计是正派的我认真驾驶时目不斜视错过了吧。住处离Eely point很近,沿着the outlet track踩着满地的松针和松果我们来到wanaka湖边,竟然没有奥特莱斯!等待我的只有猛烈的湖风和汹涌的湖浪,在湖边看海景,也算是一种风情了。擦了擦自己的鼻涕泡,我打算问问这天飞机还让不让开。有人说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顺便替你把窗也带上。我觉得仁慈的主总得给你留条缝透透气吧。果然,learn to fly说:行啊。今儿风有点儿大,你还带着老婆闺女一块儿上天,不如把原来30分钟的改成20分钟的吧。这个时间段我们刚涨价,比较适合你。来,先把生死状签了。缴上钱,签了字,一知半解地看完教学片,一个有几分像休杰克曼的飞行员便带着我们上了飞机。发动引擎后机头的螺旋桨抽风似地旋转起来,我被告知左右脚踏板控制飞机在地面转向,方向舵左右负责在空中转向推拉负责上升下降。至于那琳琅满目的仪表功能,他告诉我了么?管他呢!在不长的跑道尽头我们掉了个头,然后提高了螺旋桨转速。随着飞机在跑道上速度的逐渐提升,我慢慢拉起了机头——走你!三千英尺,我不再拉升,驾着飞机翱翔在wanaka湖上空。虽然气流会时不时调戏我一把,但从空中俯瞰群山,湖泊,田园,小岛和银带般美丽的clutha river让我放下了紧张,尽情享受这难得的体验。在尝试完左转和右转后,我们开始返航。当我平稳地把飞机着陆在起飞跑道旁的草地上时,与其说是如释重负不如说是意犹未尽。和我人生中操控的第一驾飞机合完影出来,我得到了一张逼格满满的证书。我觉得这比那张傻了吧唧的建造师证牛掰太多了!满足了自己当然不能亏待了闺女。机场回镇的路上,我们又去了puzzling world。在这个并不太大的乐园或者说是艺术馆里,我们的大脑和身体被眼睛好好捉弄了一把。而那些奇思妙想的作品凭借各种视觉错误用艺术的表现形式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虽然很多内容都在驴友们的攻略中看过多次,可是亲身感受了下还是童趣和知识满满。上完古罗马的公共厕所,我们又扎进了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真实迷宫。要完成到四个迷宫角楼的打卡任务再找到出口即便是初级难度据说也需要四十分钟到一小时才能完成。看着迷宫里一个个生龙活虎孩子,我们这些迷失在迷宫中气喘吁吁的成年人连擦肩而过的微笑中都带着无奈和尴尬。当然,如果你不买票,一样可以在这包括罗马厕所在内的多个搞怪点拍照留念,还能在大厅里免费体验各种各样的类似九连环的智力玩具。给女儿买了一个在皇后镇就看上的几维鸟平衡玩具,价格真是不便宜。好在她一路玩儿到家。看在从材料到手工都出自新西兰而非义乌,也就当它值这个价吧。DAY 11 MOUNT IRON自己和女儿都夙愿得偿,自然也不能亏待了每次出行从机票到酒店,从租车到做饭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太太。早晨见总算遇到个还算不错的天气,便撺掇她问问跳伞还有没有名额。记得我昨天说过,上帝打开一扇门的时候也会顺手替你把窗也打开通通风。果然,人家说十二点和三点还有俩名额。见多了新西兰善变的天气,我们要了十二点的,万一天气有变还能有些腾挪空间。看时间尚早,我们决定去机场的路上徒步熨斗山。熨斗山就在puzzling world对面,mount iron loop自然是环形的。于是我选择了逆时针走。在山脚下的树林中走了十来分钟便开始登山。东侧的登山步道比较陡些,登山过程中看不见lake wanaka,但可以俯瞰albert town,登高后还可以远眺lake hawea。登顶后则视线顿时开阔起来,两个湖和环绕的群山乃至远处的roy peak尽收眼底。时不时闯进镜头的红色野果为湖光山色做了最美的前景。北面下山的路平缓很多,又面对着lake wanaka,如果不是跳伞时间快到了,真不舍得加快脚步。跳伞的skydive wanaka和learn to fly使用同一个机场。橙色的飞机是他们的标志,因此weloveorange是他们的wifi密码。 目送三批跳伞者们被橙色飞机送上蓝天,然后再仰望着他们背着各色降落伞飘然而至后总算轮到了我们。作为这批六人中唯一一个挑战15000英尺跳伞者,且为了全方位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跳,我们选择了279纽币的拍摄大礼包——handycam,gopro一个都不少,还送纪念体恤一件。当然,伴随着这一跳一起跳动的还有刷卡时我脆弱的小心脏。穿上跳伞服,在双手上分别写了我与女儿的英文名和flywizme,接受完gopro拜访,我们的女英雄钻入飞机消失在蓝天中。在我和女儿大呼小叫地拍错了三个降落伞后,太太才姗姗来迟,或者应该说翩翩来迟才准确。至于在空中的感受,等着你们自己去体验吧。当然,主要是因为我也不知道啊。错误的定位了水中孤树害我往返白跑了二十公里,其实谷歌地图上清楚标注了that wanaka tree。看人们现在湖边从不同角度拍摄着孤树,我想或许我们能欣赏她的美,但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她的孤独吧。沿着湖边走了走,爬了爬大树。我们在lake bar享用了一顿丰盛美味的晚餐。值得推荐。DAY12 DAY13 PUKAKI日出之前,独自驱车去到wanaka湖边。浅蓝色的天空中云彩泛出微红。孤树还是那样婀娜,还是那样静默。朝阳才染红了半截远山就又被云层掩去了光华,于是方才还仿佛快要苏醒的一切又陷入了昏沉。湖边等了一早上的摄影师们纷纷收起脚架失望地离开,而孤树则依旧宠辱不惊地继续独享着整个wanaka湖的溺爱。第三次来到pukaki既没有第一次的晴空万里也没有第二次大风大雨。云依然宣告着主权和对一切美的控制。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妻协力从车顶卸下一条黄色的单人小船抬到湖边,老爷爷小心翼翼地爬进船舱坐下,老奶奶略显费劲地抬起船尾将船推入湖中。两人用步话机确认了一下通讯畅通后,老爷爷挥手向我们示意了一下便慢慢悠悠地划将开去,留下慢慢荡漾开的水波和久久驻足湖边注视他远去的老奶奶。相濡以沫不过如此吧。选择pukaki东岸的pine cottage也是源于穷游帖子里驴友的极力推荐。沿着hayman road在pukaki湖边寻觅住处的这二十多公里石子路给我的感觉甚至好过去格林诺奇的盘山公路。用一个邮箱命名的地址因为偏僻并没有太难找到。驾着SUV赶来的女主人为前一个住户走得晚她没来得及完成清扫向我们抱歉,见我们带着女儿便邀我们先去她农场的“动物园”瞧瞧。坐着她灰头土脸的越野车来到她家山坡上的动物园时,除了满地粪土没见牛羊。正当我们纳闷儿时,她抓了几把饲料把食盆摇得咣咣直响。不知道哪儿钻出来的四头小绵羊和两头小黑牛一溜儿小跑地来到她身边亲昵地围着,竟然还混杂着一头小梅花鹿ivey!一头黑色的小山羊则钻过铁丝网封锁也加入进来,原来是她调皮的Winston。和动物们亲密接触了一番后,趁她去打扫的功夫我们把自己像羊一样放山坡上。看着蓝天白云绿树金草,我都能感受到在新西兰作一头绵阳的自由与幸福。山坡下堆放草卷的仓库成了女儿又一个兴趣点。看着她在松软干爽的草垛上爬上爬下乐此不疲,我想幸福可能就来自最单纯的快乐吧。于是在pukaki住的这两天我们远离了著名的步道,远离了商业化的城镇,远离了刺激的极限运动。在奶蓝湖边打水漂,在羊群边上吃夜宵,在床上看长白云与山如漆似胶。而当我们在湖畔与期待已久的庞大羊群狭路相逢时,旅途也被加上了完美的注脚。DAY 14 CHRISTCHURCH告别了pukaki我们在tekapo的湖畔日料店远眺好羊倌儿吃了一顿便踏上了回基督城的路。这一路上与我们相对而驰的车竟然络绎不绝,时不时还大排长龙。我们一路带着狐疑赶到基督城的parknsave准备采购些礼物时才在一个香港美眉的提醒下恍然大悟——后天是复活节,新西兰放假了!吃了超市们闭门羹的我们只好选择进城转转。教堂依旧残破,电车依旧复古。天空依旧湛蓝,生活依旧美好。就此告别南岛。DAY 15 AUCKLAND在奥克兰从机场坐skybus进城,queen street上看人们在街角演耶稣受难。天空塔在这个没有摩天大楼的城市显得鹤立鸡群。舔着甜筒来到码头,庞大的golden Princess游轮和迷你的minicooper相映成趣。闲着也是闲着,我们买了船票渡海到了达文波特。妻女选择在海边的儿童乐园和长椅上消磨时光,我则走去了north heads炮台俯瞰大海和火山。浮光掠影奥克兰后,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刻。当我们带着满满的行李箱和满满的回忆离开长白云的故乡时,我便开始写下以上的文字。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