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一篇穷游游记,之所以选择耶路撒冷,是因为这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城市.在去以色列之前,看了筑梦天下的片子,很喜欢里面对耶路撒冷的叙述,所以我的游记中大部分采用了它的文字.
目录:
第一楼:犹太教在耶路撒冷
第二楼:基督教在耶路撒冷
第十一楼:伊斯兰教在耶路撒冷
第十二楼:海法图
第十三楼:特拉维夫海边图
第十五楼:推荐阅读:耶路撒冷的圣与俗(摘自http://www.israelcn.com)
第二十楼:耶路撒冷推荐去处(摘自http://www.israelcn.com)
关于有用的旅游信息,也许以下几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在以色列境内我是坐火车去的耶路撒冷,在Jerusalem Malha下的车,旁边就有汽车站,坐6路直接到大马士革门。坐汽车时间大概40分钟。车票6.2nis。
2、萨赫莱清真寺的开放时间只到下午2点,我们2点15分到那,警察就不让我们进了。中午好像也有1个小时关闭。(因为是穆斯林的祈祷时间)
3、我们还去了海法,坐火车到Haifa center Hashmona,火车站离巴哈伊花园不远,步行即可。但是,巴哈伊花园开放时间在9点到12点,整个花园分成3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被铁门隔着,不能通过。每去一部分,都要重新进一个门,重新安检,而且要一直爬山。最郁闷的是每一部分只开放一点,普通游客不能自由在花园里行走,固定的时间由导游带着。也有公交车能带你到巴哈伊花园最高的部分,好象是23路。从火车站就可以坐,但是有一点车上没有报站,除非问人在哪下车,否则自己没法判断何时下车。
4、我是11月底12月初去的以色列,这时的天气本来应该进去雨季,但是我在的那一周,天天晴朗,中午的气温有达到30度,不过早晚还是很冷的。
5、机场的安检很繁琐,至少要提前3个小时到机场,从我进机场到能够登机,经过了4个关卡。尤其是第一个关卡,会有工作人员询问你很多问题,镇定回答就好了。
6、我们去耶路撒冷是纯自助游,之前有些担心公共交通是否混乱,不跟团是否找不着地方。但是事实证明:耶路撒冷还是一个很靠谱的城市。火车和汽车可以在http://mslworld.egged.co.il/eggedtimetable/WebForms/wfrmMain.aspx?width=1024&company=1&language=en&state=2查询(英文界面)。公交车的发车时间还是挺准的,另外中国人在那里挺受欢迎,一般司机都会很热心地告诉你哪里下车。耶路撒冷旧城很小,一天差不多旧城内逛逛,比较费时间的是寻找苦伤道的14个站。其实我倒觉得还是不要太热衷于寻找到每一个站,不如分点时间早点去金顶清真寺看看。
7、新添了三张地图,在耶路撒冷买的,比较实用,请需要的朋友下载。
抱歉,地图我照得挺清楚,可是传上来像素低了,应该怎么办呢?
想到了再补充!
(一)
耶路撒冷,地中海上帝垂怜之地,数十亿虔诚教徒朝圣的地方。它是战火纷飞的“暴风眼”,城头变换大旗,它带着洗尽铅华的美丽和斜阳中的哀伤,静静穿越3000年的历史尘埃。不断沦陷,不断复原,被争夺被洗劫,永远不可被征服。
耶路撒冷,我很喜欢这个中文的音译,听起来就是那么的有故事。希伯来语(犹太人的语言,有3000年的历史)的耶路撒冷的发音和中文的很相似,有一次老公在去以色列的飞机上和旁边的犹太人聊天,不知道耶路撒冷的英语发音,直接用外国人的方式念中文“耶路撒冷”,对方居然听明白了。
耶路撒冷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和平之城”,但自它建城3000年以来,这地方就没有消停过,37次被征服,遭遇数度的毁灭,就像一个巨大的玩笑一样,以父之名发起的圣战,从来没有停息过。
“巴以问题”,“中东问题”这样的字眼我常常在电视新闻里听到,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来这个地方,这么危险的地方让我感觉大街小巷都是难民,死人,军人。直到我知道我老公要去以色列开会,我诧异坏了,为什么要去那么危险的地方?他的第一次以色列之行短短一个星期却让我担心了至少一个月。后来我得知那里和我想象的不一样,老公的安全归来让我对以色列的安全戒备卸下来不少。后来我在穷游网上看到了一些驴友写的去以色列的游记,让我对这个地方愈加感兴趣。
在以色列的五天里,我大部分的时间在威尔兹曼的校园里,沐浴着地中海的阳光,坐在一个绿色的摇椅里,细细的品读《新旧约圣经》。我不是一个宗教爱好者,但是我想了解在这个还没有吉林省大的土地上,为什么这里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是全世界近20亿教徒心中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在流浪的犹太人眼里,这里是世界的中心、上帝造人之地,也是上帝与亚当与其子孙立约之地。哭墙之上,天使在落泪;对于基督教而言,这里是耶稣受难、受苦及升天的地方,也是他审判世人的地方。圣墓的天空,上帝在凝视;穆斯林则认为,这里是先知穆罕默德踏石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地,是麦加成为圣城之前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方向,有着世界最美丽的清真寺。
上帝只说了一句:世间之美,耶路撒冷独占九分,于是3000年来,不同教派不同政见的人们打破了头只为了争夺这块土地,人们把这里当做精神家园,灵魂的归宿,梦中的故乡,更值得用生命去争取和捍卫。
这块原本是流着“奶与蜜”的地方,却浸透了“血和泪”,这或许并不是上帝的初衷,而面对人类我们并不知道,上帝他老人家作何感想,而这一切的恩怨情仇都要从3000年前犹太人建国说起。
在犹太人到来之前,耶路撒冷默默无闻,公元前11世纪,希伯来首领大卫在耶路撒冷建立起以色列王国,而把耶路撒冷真正建成一座名副其实都城的人,是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王。他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建造了一系列城市建筑,并遵照大卫王的遗愿,耗时七年,在莫利亚山上建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圣殿,成为犹太人默记十诫和敬拜上帝耶和华的神圣场所,史称第一圣殿,然而这座圣殿只存在于史料和信徒的想象中。据历史记载,这座圣殿是按照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当时的模样建造的。它高踞山巅,坐西朝东,气势雄伟,用料是从黎巴嫩运来的香柏木和山中就地开采的石料,整个建筑呈长方形,有高大的正殿和几座侧殿,供奉“摩西十诫”的“约柜”,就放在圣殿中最里层的圣堂中,精美的装饰显示出希伯来人高超的工艺水平,至于真正的索罗马圣殿,是否真正存在过,至今仍充满争议。伟大的天才牛顿研究不复存在的所罗门殿平面图,试图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线索,推测基督的第二次降临和世界末日的日期。
在埃及古都比比斯遗址,卡纳克神庙南墙上,刻着一段铭文,记录着3000年前的事。296年埃及王舍沙克攻占了耶路撒冷,洗劫了所罗门圣殿和宫内所有的宝物。而这段记事与圣经的记载竟然完全相符。而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飞扬跋扈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也攻占了耶路撒冷,灭了犹太王国,将所罗门圣殿付之一炬,并俘获了大批了犹太人当奴隶。驱使他们建造了美轮美奂的巴比伦圣城,这就是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耶路撒冷城头不断变换大王旗。但对于犹太人而言,背井离乡之日便是踏上归途之时。
也许正是民族的命运命运多舛,才让犹太人对自己的精神家园如此的眷恋。此后的数百年里,犹太人不断地重建着不复存在的所罗门圣殿,最后一次是由希世二律下令重建的,史称“第二圣殿”。但最终还是被入侵的罗马人所毁,只留下了残垣断壁,控诉着侵略者的铁蹄。这段残壁至今屹立于耶路撒冷的莫利亚山上。莫利亚山是犹太教的圣山,它的故事与犹太人的祖先先知亚伯拉罕有关。一天耶和华来到亚伯拉罕的家,命令他杀死自己的儿子,向天敬祭,笃信上帝的亚伯拉罕,甘愿忍受这一残酷的天命,带着孩子和祭器到莫利亚山上去行祭,正准备动刀时,天使出现,并制止了亚伯拉罕,道明这是上帝对他的考验,从此在犹太人的史书上,上帝便授命亚伯拉罕成为他在世上的代理人,并预言他的后代也就是犹太人将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然而灾难并没有因此而放过耶路撒冷,公元一世纪前后,罗马皇帝三次远征耶路撒冷,在此建立了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宣布永远放逐犹太人。当罗马入侵者焚烧圣城的时候,据说六位天使从天而降,坐在圣殿墙上哭泣,泪水渗入石缝,使这段墙更坚固。千百年来,从世界各地来朝圣的犹太人都在墙边追忆先人,常常掩面痛哭,因此它有着一个让人心碎的名字—哭墙。沿着哭墙行走,常常会看到哭墙下犹太人低声诵读着圣经,双手摩挲着哭墙祈祷。而在每一次犹太人的婚礼上,人们都会朗诵这样的诗句: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虽然耶路撒冷战火不断,但是哭墙却是屹立了千年不倒,犹太人坚信:耶和华没有抛弃耶路撒冷,大卫王仍在守护他们、所以每次安息日、逾越节、新年和赎罪日,犹太人就会云集哭墙,举行他们的宗教仪式,忏悔祈祷。对于一个历尽苦难的民族来说,这面墙就是他们所有的记忆和全部的寄托,它是流散在全世界各地犹太人心中最后的堤坝,它是现实与过去的联系。
据说你无论身处地球的哪一个角落,只要寄出一封“上帝收”的信,这封信十有八九会被送到耶路撒冷,因为那里是“离上帝最近的地方”。每年耶路撒冷邮局都会收到两三千封给上帝的信,而这些写满祈祷的小纸条,塞满了哭墙能够够着的缝隙。(这让我想起一部电影《给朱丽叶的信》)
我带着写有我们美好心愿的小纸条来到哭墙前,秉着有神必敬,有佛必拜的原则,虔诚地祈祷着。哭墙是被毁圣殿的所剩的唯一见证,也是犹太人的圣墙,凡是来这里的人们不能穿短袖短裤,男生还必须戴犹太人戴的小帽子。这一面墙分成了男女两个区域,男生的部分是女生的两倍,因此女生能够摸到哭墙的区域很小,我站了很久才挤到哭墙前,摸着有着 2000年历史的石墙,心中感慨万分。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墙,有的防御工事,从空间上将你我隔开千里;有的是纪念碑,从时间上将过去与未来划清界限,人人都喜欢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分离总是伴随我们一生。哭墙之上,上帝怜悯众生,哭墙之下,冲突一触即发。对于虔诚的犹太人来说,不管生在何方,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来到哭墙前与它同在,在自己的上帝面前无所顾忌地放声大哭并坚定信仰,使自己能够承受最大的苦难。公元43年7月15日,死海边距耶路撒冷不远的马萨达要塞,960个犹太起义者与上万的罗马大军抗争到最后,决定集体自杀,殉难前,起义领袖说,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仍然是自由人。犹太人的快意生死,就源自于他们坚定的信仰,这也就不难理解这么多年来,以色列人为什么如此执着于耶路撒冷这座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