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端这可能是一篇很长的帖子,详尽展示中东腹地的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各种内容。自2017至2019年之间,我三次进入叙利亚的不同区域,两次进入伊拉克的不同区域,相对完整的走过了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我乐于在穷游上分享这些经验,因为写起来比较自由和随意,让懒惰的我可以像流水账一样沿着时间线记录就好。主要大致内容包含:在大马士革跨年;阿勒颇和霍姆斯的战争废墟;基本复苏的阿拉伯伊拉克;库尔德伊拉克;罗贾瓦(Rojava)叙利亚;伊斯兰国过去的“首都”拉卡;在叙利亚巴古兹前线亲历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覆灭。行程表2017年那次叙利亚之行已经发过帖子,这里就不再赘述行程,主要简述近三个月的中东腹地行程。2018年12月30日,北京-伊斯坦布尔-科威特城-大马士革;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月2日,叙利亚大马士革,在大马士革跨年;2019年1月2日-2019年1月6日,叙利亚阿勒颇;2019年1月7日-2019年1月8日,叙利亚哈马;2019年1月9日-2019年1月10日,叙利亚霍姆斯;2019年1月11日,霍姆斯-大马士革-贝鲁特-迪拜-北京。2019年2月25日,北京-迪拜-巴格达;2019年2月26日,伊拉克巴格达;2019年2月27日,伊拉克巴格达;2019年2月28日,伊拉克巴格达-伊拉克泰西封-伊拉克巴比伦;2019年3月1日,伊拉克巴格达-伊拉克萨迈拉-伊拉克埃尔比勒;2019年3月2日-2019年3月4日,伊拉克埃尔比勒;2019年3月5日,伊拉克埃尔比勒-伊拉克基尔库克-伊拉克埃尔比勒;2019年3月6日,伊拉克埃尔比勒-叙利亚卡姆什利;2019年3月7日,叙利亚卡姆什利-叙利亚拉卡-叙利亚卡姆什利;2019年3月8日,叙利亚卡姆什利-叙利亚代尔祖尔省巴古兹;2019年3月9日,叙利亚代尔祖尔省巴古兹;2019年3月10日,叙利亚代尔祖尔省巴古兹-叙利亚卡姆什利-伊拉克埃尔比勒;2019年3月11日,埃尔比勒-迪拜-香港-北京。中东腹地地缘知识普及就着这张很新鲜的地图普及一下最近中东腹地的地缘问题。这里强调最近,是因为它随着叙利亚和伊拉克内部各种武装力量对抗而时刻变化着。图例叙利亚版图中的红色区域,是阿萨德政府控制区的区域,称其为政府军叙利亚,之后都这么叫;叙利亚版图中的黄色区域,是库尔德武装(YPG)控制的区域,称其为罗贾瓦叙利亚(Rojava),之后都这么叫;叙利亚半途中的绿色部分,是叙利亚反政府军(FSA)控制区域,由于无法到达,之后不再提及;伊拉克版图中的红色部分,是阿拉伯伊拉克,之后都这么叫;伊拉克版图中的黄色部分,是库尔德斯坦,宣布过独立自制,但伊拉克政府只是给予自制却不承认它独立。这是大家俗称的库尔德斯坦,也叫库尔德伊拉克,之后都这么叫;伊拉克版图中的黑色部分,是伊斯兰国(ISIS)控制区,无法到达,之后不再提及。了解了这四部分之后,分别为政府军叙利亚、罗贾瓦叙利亚、阿拉伯伊拉克、库尔德伊拉克,后面的事情就好说了。签证虽然是两个国家的四个部分,却有三张签证,分别是政府军叙利亚颁发的叙利亚签证、阿拉伯伊拉克政府颁发的伊拉克签证以及库尔德伊拉克颁发的库尔德斯坦签证。叙利亚签证:只能去政府军叙利亚,也就是主流的叙利亚城市,比如大马士革、霍姆斯、拉塔基亚、阿勒颇等,不能前往除此之外的任何区域。所以拿到叙利亚签证,并不代表你可以去叙利亚的任何地方。伊拉克签证:在伊拉克版图范围内,有一条实实在在的“边境线”,这条边境线就是库尔德伊拉克和阿拉伯伊拉克的分界线。用伊拉克签证,可能能跨过这个边境线去往库尔德伊拉克,可能不能跨过,能不能过去,全看口岸边检人员心情,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好,管的相对越来越松,但还是一个不能十分确定的事情,看自己运气吧。库尔德签证:这个签证是库尔德斯坦的库尔德人自己颁发的签证,拿到这个签证可以直接飞到库尔德伊拉克的“首都”埃尔比勒,但拿着这个签证一定不能去阿拉伯伊拉克。罗贾瓦叙利亚:为什么四个区域只有三个签证?那罗贾瓦叙利亚怎么去呢?只能通过库尔德伊拉克进入,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库尔德人希望独立出来的库尔德斯坦,其中就包含罗贾瓦叙利亚。罗贾瓦叙利亚和政府军叙利亚基本是以幼发拉底河为界,两部分不能互通,拿着叙利亚签证没有办法前往罗贾瓦叙利亚。这是一个很奇特的地缘,明明是叙利亚的版图,却需要从伊拉克进入。罗贾瓦叙利亚没有签证,只有一个特殊许可证,这个特殊许可证,很难办理,很难办理,很难办理(重说三)。我把四个区域都走了,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两个国家四个区域的内容。写在前面1.不要留言以及私信问我叙利亚签证怎么办理,为了负责,我不会把这个途径公布。各找各的门路,各担各的责。我深知叙利亚是一个在政治上比较严苛的国家,哪个途径一公开,通过这个途径进入叙利亚的人多了,但凡有人在叙利亚惹了麻烦,这个途径就基本办不了叙利亚签证了,这些事儿不是没有发生过。2.阿拉伯伊拉克签证和库尔德伊拉克签证可以向我咨询,但我不一定能即时回复。3.想去罗贾瓦叙利亚就放弃吧,那里还属于战争前线,不是游客可以进入的地方。4.在中东腹地旅行需要各种特殊的通行证,甚至进入一个城市都需要通行证,比如去往阿拉伯伊拉克的摩苏尔,就需要通行证;在罗贾瓦叙利亚,没有通行证连最基本的城市和城市之间都无法通行。从自由行的角度看,政府军叙利亚基本可以自由行,除了一些离着交战前线比较近的地方比如帕尔米拉之类的;阿拉伯伊拉克的主流地区都相对自由,比如巴比伦、萨迈拉这些旅游景点,但有时候会被检查站索贿,宣称安保;库尔德伊拉克是这四个区域中最自由的,和旁边的土耳其走起来无差。5.中东腹地的这两个国家还没有进入全面和平的状态,所以路上的检查站特别多,并且会有一些检查站只在白天开发,所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检查站通常对外国人又好奇有严苛,经过检查站的时候运气好直接放行,运气不好被扣留半小时一小时的,运气极差可能会被关起来。所以过检查站的时候自己灵活一些,真诚的说明来意,备好谷歌翻译。6.很多人会对中东腹地的这两个国家充满好奇,但说实话不是旅行的好目的地,尽量多了解,多问去过的人的一些经验,可去可不去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去了。7.省钱的走法在中东腹地不是办法。很多时候,安全系数和付出的金钱成正比;麻烦程度和付出的金钱成反比;更有的地方,不付出高额费用是根本无法到达的。8.做个广告,更为细化和感性的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米兜伊斯特”。9.怕被盗图,所有图片做了水印版权保护。政府军叙利亚大马士革跨年大马士革倭玛亚清真寺2017年和搭档刘怡去过一次政府军叙利亚,但那次只在大马士革停留,没有去其他城市。那时的大马士革还处在交战前线,每日都能听到东北部的东古塔郊区和南部传来的炮火声。也正是那次的遗憾,促成了这次前往政府军叙利亚的计划。办好签证以后,发现可以赶上2018年12月31日到达大马士革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满足一下在大马士革跨个年的心愿,便赶了一天路,从北京出发辗转两个城市,到了大马士革。第一次去大马士革是陆路从贝鲁特进入的,那么这次决定换种交通方式,也就是飞进大马士革。叙利亚本土航空Cham Wings竟然可以在携程上买到机票,于是很开心的订了票。阴雨笼罩着博斯普鲁斯海峡,既然又来了伊斯坦布尔,那就到市区晃一圈吧,熟悉的地方看加拉塔。天气太差劲了,在机场胖的酒店休息了一整个白天。毕竟一会儿到了大马士革是傍晚6点,稍作休息就要加入跨年的队伍中去了。这次乘坐飞机到达大马士革,虽然换登机牌的过程不是那么顺利,在科威特被反复检查护照和签证,耽搁了一个多小时才给登机牌,不过到达大马士革,入境出奇的顺利。在机场看到巴沙尔·阿萨德的头像,浓浓的政府军叙利亚味道扑面而来。时间还早,去大马士革老城东的酒吧坐坐。虽然叙利亚是穆斯林国家,但基督徒也有很大比重。世俗化程度很高,所以在老城东边的街巷内很容易找到酒吧。点了一杯龙舌兰,做的蛮好。2017年那次来大马士革,每个人凭卷购买两杯酒,这次感觉是放开了,没有了这样的限制。其实大马士革的酒吧大部分都是年轻情侣谈恋爱的地方,喝点酒,聊聊天,抽抽水烟。喝完酒之后去往多玛之门,看到叙利亚人已经汇聚到了这里,等到零点的到来。2017年来的时候,叙利亚人并不敢大面积聚集,即使古尔邦节的倭玛亚清真寺前来礼拜的人都寥寥无几。城东和城南爆炸声未停止,虽然炮火不会打到大马士革城内,但犹如一颗定时炸弹给人们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2018年斋月前夕,大马士革东北部的东古塔地区打完了,城南的仗早就打完了,大马士革迎来了全面和平。听当地朋友讲述,斋月期间,原本街道就会很安静,然而爆炸声也停止了,安静的着实让人不习惯。到了2018年底的这次跨年,叙利亚人终于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自发走上街头庆祝这次长达八年之久终于迎来的和平跨年,歇斯底里的庆祝。庆祝的不仅仅是一个新年,更多的东西都在他们心中压抑的太久了,借助新年的到来,终于可以释放。政府并没有组织放烟火的活动,然而叙利亚人自己购买的烟花可能在这一夜都放完了。所有人都拿着手机,打开手机摄像头的LED灯长明,眼睛盯着释放的烟花,说实话这个场景很感动。释放的烟花。小男孩看着烟花出神。也能听到枪声,但释放出来的是闪光弹,充当烟花,不再是杀人的子弹了。然后人们自发的欢呼和跳舞,虽然路灯不是很亮,但所有人开启手中的闪光灯还是把多玛之门外的小广场照的通明。我们赶了一整天路,过了零点不久,就从人群中抽离开,回去休息了。叙利亚人不仅在叙利亚时间的零点欢呼,还在凌晨一点又一次欢呼。大马士革有不少比例的基督徒,他们一次欢呼是不够的,当罗马时间进入零点时,也就是大马士革时间凌晨一点,基督徒们随着罗马教皇迎来新年的时刻继续欢呼。这场庆祝压抑在心底太久了。人群中有一个小女孩望着烟花不停地痛哭,可能是害怕,可能是激动。按照大马士革八年内战的时间来看,小女孩的年龄可能是她第一次见到爆炸的是烟花而不是炮弹了。几亿人活着是现实,一个人死去也是现实,这两者都不能够中和取其平均值。越经历一些事情就越懂得,你今天的生活和心底的理想,都不是能轻易拿出来妄谈的。2019年的第一天,昨晚的那场庆祝结束后,大马士革恢复了日常。我也游客状的再去倭玛亚清真寺逛逛,不得不说,倭玛亚清真寺真的很漂亮啊。浓浓中世纪味道的倭玛亚清真寺。清真寺内读古兰经的穆斯林。人们进入清真寺时在门口存鞋子。老城总是有些热闹,哈梅迪耶大巴扎外人头攒动。2017年来那次,安检还挺严格,这次来大马士革,我已经可以将相机挂在胸前,那些原本看起来肯定要过来找事儿的警察都对我视而不见了,感觉现在的大马士革就是一个特别正常的城市,很舒服。希望她的全面复苏。街头一个躲在墙角打电话的女性。躲在墙角的女性不知道在干嘛。阿拉伯人爱极了视频通话,在哈梅迪耶大巴扎外视频通话的男人。这种游戏厅在中东腹地还是很流行的,大部分人都在玩实况足球。老城东一家游戏厅内几个叙利亚年轻人在玩实况足球。站在老城石头墙前的叙利亚姑娘。街头开始有这种细小的logo出现在墙上,大马士革老城整个感觉特别像欧洲那些老城的感觉,细节都像。街头巨大的Apple标志,但其实是个酒吧。大马士革的水烟在我心中拍中东第一,每晚都会坐在水烟馆抽一会儿。在四季酒店以西北的街区,散步着特别多水烟馆,生意往往都很好。我们随便找了一家坐下来聊天,享受大马士革水烟。水烟馆的师傅,一看我们是中国人,激动的说他用的小米手机,一定要和我们合影留念。又是一个白天,出门去大马士革新城那些新开的大型Mall看看,很热闹。与世界其他地方的Mall不同的地方主要是两点。一,高悬领袖的画像;二,由于经济制裁,Mall里不太能看到国际品牌。一个卖女装的店,就连销售员在里面都快辨认不出来了。下午去东古塔地区,也就是大马士革东北部最后的战线。这里的和平代表了大马士革的全面和平。然而东古塔地区是一个很敏感的地区,没有许可不能随便来更不能随便拍摄,我这不踩雷了,刚在巷子口拍了一张照片,身后骑着摩托车的士兵就来了,把我们带去了东古塔地区的临时军营里接受检查,之后是各种盘问,很客气但是很耗时间,最后放行。回大马士革的路上看窗外的东古塔地区。按照战争废墟的角度看,东古塔地区其实是最惨的一块,比阿勒颇和霍姆斯都惨。那两座城市的建筑虽然千疮百孔,但至少还能看出来是一栋建筑,然而东古塔地区就是一片坍塌的平地,少有完整的建筑了。大马士革原本城东的一些政府建筑,现在都已经人去楼空。大马士革的政府建筑现在大多移到了大马士革城西,那里一直未受战争洗礼,所以也有了“新大马士革”的名称。上路,准备一路向北,去往阿勒颇。旅行信息:由于2017年在大马士革逛得还算透彻,这次就没有多停留,重点都在其他城市。我们住在大马士革的Cham Palace酒店,每日175美元,我有前台电话,可以私信问我要。性价比不是很高,2017年入住时只要100多美元,现在涨价了。在酒店直接订了一辆车去阿勒颇,价格是200美元,路程耗时7-8小时。公里数大概500公里,但由于路上检查站众多,所以需要耽误一些时间。从大马士革去阿勒颇的一路包括路过的城市,基本可以自由行,即使没有许可证也不会有太多麻烦。阿勒颇阿勒颇倭玛亚清真寺对面的Mosque Musa Amiri阿勒颇是再著名不过的城市了,2017年来的那次没能如愿前往,这次就是冲着叙利亚的其他城市来的,所以没在大马士革多停留,直奔阿勒颇。快行至阿勒颇时已经接近天黑,路上耗时很久,有个检查站就耽误了一个多小时。检查站的士兵要问我爸爸的名字、妈妈的名字、家庭住址,一直用谷歌翻译来回交流才搞定。途径战争过后废弃的小镇。对面行驶来的卡车。政府军叙利亚的道路路况其实都不错,车流量也很小。阿勒颇喜来登酒店的早餐,看对面人去楼空的建筑。旅行信息:喜来登酒店是阿勒颇市中心一家未受战争骚扰的酒店,据说是给了FSA一些钱才得以保留没被炸毁。虽然在战时停业,但阿勒颇恢复和平之后,酒店很快就开了。酒店设施很好,配得上喜来登这个名字。我们去的时候价格不错,来之前听朋友说要200美元一晚,但我们入住时只要100美元一晚包早餐,于是开心的定了4晚。叙利亚的酒店价格浮动可能会很大,所以参考价值不是很高。吃完早饭我就开始探索阿勒颇老城。酒店旁的老城建筑其实保留还算完整,但却人去楼空。战后重建的“工作”之一就是在街角各个地方挂上伟人的画像……一个头上顶着馕的小男孩走在无人的街巷内。老城的战争废墟。太阳刚刚升起的路口,任何电影场景都比不过真正的战争废墟来的强烈。阿勒颇倭玛亚清真寺,门口的士兵会英语,不让进入,因为里面在施工,进行战后重建工作。阿勒颇是政府军叙利亚的重点战后重建示范城市,那么倭玛亚清真寺就是重点中的重点了,所以只能隔着被炸毁的外墙看看里面。清真寺后面就是古老的阿勒颇巴扎,整个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如今变为现代战争废墟,命运多舛的阿勒颇真的让人看着心痛。图中这一段巴扎算是保留比较完整的一小段了,其他地方连屋顶都被炸开了。正在重建的阿勒颇大巴扎。于是我开始在老城内走街串巷,爬上爬下。现在的阿勒颇有一种“每家门都开着”的感觉,我可以任意进入任何一个房间,看看他们当时戛然而止的生活。在一处楼房的屋顶。这是一户人家以前的客厅。上楼的楼梯被炸毁坍塌的石块堵住。在一处战争废墟楼顶看Al Adeliah清真寺。现在谷歌卫星已经更新了阿勒颇的卫星照片,大家可以在谷歌卫星上查看被炸毁后的阿勒颇,很惨。阿勒颇老城楼房的日常,底层的门面房已经在恢复了。老城空旷的街道走过的女性。倭玛亚清真寺外的场景。走出老城城墙之外的一片墓地和身后的阿勒颇。一个在老城战争废墟中卖鞋的叙利亚人。大巴扎内的卷帘门,都是一副被炸弹冲击波吹过的样子。老城大巴扎内保留的最好的一段,可见之前的样子有多好。倭玛亚清真寺内生火的小男孩。大巴扎一处转交被炸开的屋顶,看得着天空。老城的一些商区,现在新的卷帘门已经安上了,但是却没有人。倭马亚清真寺旁的城区样貌,一个人走向Al Adeliah清真寺的方向。在阿勒颇城堡外的咖啡厅,坐下来喝一杯咖啡。战前的叙利亚一定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中东旅游目的地。喝完咖啡我也去城堡逛了逛,在城堡的瞭望塔上俯瞰阿勒颇全城。城市的样貌还在,却不能盯着细节看,整个老城几乎都是战争废墟。下了城堡开始往老城南边随便逛逛,依然是战阵废墟。路过一处学校,这是校园的篮球架。学校的教室。操场上还有踢球的孩子们,然而背景却是废墟。那些挂着毯子的阳台是有人居住的房间。只能通过雨棚去遮挡一下,在屋内临时居住。街头随意搭建的电线。一个阿拉伯大爷和他的儿子,战时他们也没有离开过阿勒颇。战阵废墟中的一线天。而后又去了阿勒颇城东的战争废墟。这些楼在建立的时候是钢筋混泥土的架子,而战争过后它们又恢复了原来初建时的样子。其实城东是FSA攻击时打的比较严重的地方,不过战后重建时清理的很快。即使在城东,也还是有一些相对完整的区域保留了下来。街头的立交桥。清晨的阿勒颇像极了电影里的场景。回到老城附近,这是曾经的写字楼。一个小男孩骑车经过这里,阿勒颇很萧条。街道的柏油都是新铺的,战时的街道布满了弹坑。战后重建工作的开展。沿着楼梯进入写字楼,散落台阶的文件。被炸弹炸毁的窗子。写字楼的走廊。街道的“秩序”与“混乱”实则都是战争废墟。一个阿勒颇人站在被炸毁的房屋前。而后去了宾馆对面的亚美尼亚区。这里是阿勒颇的亚美尼亚教派基督徒的聚居区,现在也是战阵废墟。图中为正在复建的四十殉道士主教堂。马龙尼教派的一座修道院内悬挂着假人,这是战时吸引狙击手用的,可能和平来到了,修道院还是保留了这个假人。晚上去西城逛,夜色反射着车灯。阿勒颇西城基本没有收到战争侵扰。阿勒颇西城的楼房和生活都井然有序。一个踩着泥的小猫走过红色的汽车机盖。洒水车每天在阿勒颇街头来来回回,只不过需要人工控制喷头的方向。接下来,探访了一座阿勒颇最具传奇色彩的宾馆,男爵酒店。男爵酒店位于阿勒颇男爵街上,阿勒颇国家博物馆旁,是整个叙利亚最古老的酒店。最早可以追述到1870年,不过正式开张在1909年,怎么说也是100年历史的酒店。在这里有非常多著名的客人,它的历史跟随着整个中东的近代史。阿拉伯的劳伦斯在这里的202房间依然有欠账、费萨尔一世在在215房间阳台宣布叙利亚独立、阿加莎·克里斯蒂在203房间写出《东方快车谋杀案》的第一部分、法国总统戴高乐、美国亿万富豪洛克菲勒……男爵酒店现在已经不再营业,尤其是战争爆发后。这里楼下的男爵街就是当时阿勒颇战争的前线,它已成为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男爵酒店的一楼大厅。二楼的走廊显得有些萧条。然而旁边的宣传画上画着泰西封古城的图画,庆祝荷兰皇家航空开通了飞往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航线,为什么宣传画在这里,因为在将近一百年前,飞机只能在阿勒颇停留加油,再继续飞往巴格达。现在酒店的主人是罗宾娜女士,一个阿勒颇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年轻时在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上学,所以英语不仅好,而且相当西化,但是她不愿意拍照,说自己不再年轻不美了,也不想让照片出现在媒体上给自己带来麻烦。在我的央求下,她终于同意露出侧脸让我拍摄一张。一楼的酒吧内,特别具有年代感的地方,坐在这里,仿佛我对面坐着的就是劳伦斯、是戴高乐、是费萨尔一世,复杂的中东历史就在眼前。哈马夜晚的哈马,除了清真寺宣礼塔亮着灯,全城显得有些漆黑哈马是一座悲情的城市,这里一直是反对政府的起义之地,因此被屠城了好几次,老阿萨德就曾炮轰哈马,将这里夷为平地。然而这次叙利亚内战,阿勒颇、霍姆斯这些大城市千疮百孔,哈马却没有进入战争模式,这是一座正常的城市。在哈马的两天都在下雨,有些苦恼,不是我印象中中东的那种列日,没办法,为了温度,只好选择雨季来中东。旅行信息:在阿勒颇喜来登酒店直接订车来哈马,车费价格100美元,路程耗时半天。司机比较聪明,离开阿勒颇时办了一个什么许可证,所以路上特别顺利,检查站基本没有为难我们。到了哈马之后入住Cham Palace,和大马士革那家是连锁的,价格浮动比较大,当时入住哈马是每晚125美元。哈马对于我来说,显得略微有些无聊,因为城市不大,也没什么特点,虽然他在叙利亚近现代历史上都比较重要,但却没能激起我的兴趣,阴雨天,更无心多行走。哈马的巴扎内。和刘拓联系了一下,去了他曾经住的Riad Hotel,于是前去拜访聊天。前台的大哥一看又有中国人来了,很开心。于是喝着阿拉伯咖啡聊了起来。谷歌地图上的Riad Hotel位置标错了,但是里面的介绍竟然有刘拓的照片,很有意思。Riad Hotel的走廊内人很多,都是叙利亚当地人。虽然墙上还贴着很多英语、日语、韩语的招牌,过去肯定是游客如织,但现在只有当地人。哈马老城的街头,下着雨,很是阴郁。哈马街头的小贩。湿淋淋的哈马街头。回到我们的酒店,又看到熟悉的画像。住了两晚,离开哈马时依然是阴雨天,准备去霍姆斯。哈马确实没怎么停留和拍照。霍姆斯霍姆斯的城市战争废墟霍姆斯又是一个我在叙利亚特别喜欢的城市,如果阿勒颇排第一,那么霍姆斯绝对是第二。它又小又无聊,但大片的现代战争城市废墟使得整个城市像一座悲壮的纪念碑,让人们铭记叙利亚内战的惨痛。著名的战地记者玛丽·科尔文2012年在霍姆斯不幸遇难身亡。有关她的电影《私人战争》最近也刚刚看完,更让我对霍姆斯感触颇深。我行走在霍姆斯的瓦砾之间、穿梭于感觉一阵风就能吹塌的楼房间,浓重的阴雨,让我在霍姆斯不知名的空房间内发愣许久,静静俯瞰这座城市。旅行信息:在哈马的Cham Palace酒店直接订车去往霍姆斯,车费20美元,入住霍姆斯的Safia酒店,这个酒店被联合国包下来了,很多房间被当做了联合国各个部门的办公室,所以我其实很不喜欢这个酒店,有些吵,有些嘈杂,而且性价比极低,一天要200美元。霍姆斯西边的城市郊区,一片墓地和背后的楼房。马格南摄影师Lorenzo Meloni拍摄过相同的角度,我竟然找到了同一个地方,也是奇特。霍姆斯的楼房,被炸的感觉都快支撑不住了。这个大爷很神,我在废墟间拿着相机乱走,突然出现一个大爷,给我指了指,意思是拍那个方向。我一看确实不错,拍了一张,再回头,大爷就不见了……坍塌的楼房的房间内。霍姆斯的战争废墟要比作为战后重建样板城市的阿勒颇“新鲜”的多,路上横七竖八的人工掩体、坍塌的瓦砾,全在地面上未被移走。霍姆斯惨状。两扇卷帘门,一看就是被炸弹冲击波冲过又被机枪扫射过的状态。集装箱作为人工掩体,然而也是被炸弹冲击波冲过的样子。雨实在是太大了,打车回酒店。霍姆斯有一片区域还是很好的,就是酒店附近,未受到过战争打扰。街区的街口站着的女性。第二天继续在霍姆斯,天气阴晴不定。过去的城市主干道,现在是这个样子。霍姆斯一个街口的楼房。街道内的店铺。路中间的一个电脑显示器,只有壳子在。一个大爷从窗口探出头来看我,而他身旁的街道布满瓦砾。其实许多楼房都已经被刷上了UNHCR(联合国难民署)的标记,代表这些房屋即将进入战后重建工作。刚刚放学的三个孩子走在空旷的街道内。一个大爷开着他心爱的欧宝在废墟间。参与战后重建的工人。废墟建逐渐有人回来,但是极少数,也是一种复苏的迹象吧,比较战争的伤痛需要很久才能弥补,还有那么多在外国的叙利亚难民。天空终于放晴了一小会儿。霍姆斯坍塌的街道。被炸毁的汽车在城市废墟之间。一座被毁的儿童乐园。一所人去楼空的学校。学校的阳台,还有当初战时留下的沙袋掩体。空窗。回到我们的酒店,又看到熟悉的画像。霍姆斯的两日很短,而且都是阴雨天,着实有点遗憾,正好也为下一次的到来又找到了理由。坐车回大马士革,然后开始漫漫回国路,回家过春节。从霍姆斯回大马士革的司机是一个基督徒,车内悬挂着十字架。旅行信息:从霍姆斯回大马士革也是酒店直接叫车,车费70美元,时间很短,大概两小时不到即可从霍姆斯回到大马士革。路上有检查站,但基本不耗时,看一眼即刻离开。这个大厅很熟悉,悬挂着老阿萨德头像的叙利亚出入境大厅。第二次叙利亚之行要结束了,这次在叙利亚也有遗憾,但是更多的是收获。旅行信息:从大马士革各个酒店都可以订车去贝鲁特的任意酒店,价格100美元,公司是Europcar,但应该是与Europcar不联网了,自主经营。时间不一定,因为大马士革回贝鲁特的路上很可能堵车,如果不堵车,含过境时间也就两个多小时即可到达贝鲁特,一旦堵车就没谱了,所以如果想从大马士革直接去贝鲁特机场赶飞机的,最好提前一天回到贝鲁特,以免耽误行程。黎巴嫩和叙利亚的边境。我们回贝鲁特的路上就在贝卡山谷遭遇了堵车,一堵堵了俩小时,以至于早晨从大马士革出发,到了贝鲁特都快天黑了。政府军叙利亚总结结束叙利亚之行,春节后又去了三个地区,分别是阿拉伯伊拉克、库尔德伊拉克、罗贾瓦叙利亚。总结一下政府军叙利亚。目前的政府军叙利亚大体是和平的,叙利亚人本身人性不错,教育也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所以基本不用担心偷到抢劫,更不用担心恐怖袭击和汽车炸弹。政府军叙利亚总体来说是一个安全的区域,但不可掉以轻心。毕竟整个叙利亚局势变化莫测,也未全面和平。不让去的地方尽量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比如一些偏远的不好去的地方,需要许可证的地方,不要擅自闯入,简单的情况下把你送回大马士革,复杂的时候很有可能被关,至于多久能被释放不得而知,毕竟身边有这样的例子。给自己和国家都带来麻烦,请负责任的旅行。阿拉伯伊拉克巴格达位于巴格达绿区的军刀门,萨达姆时期,依据他的审美建设的产物,特别具有魔幻现实主义这次来伊拉克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北部地区,所以在南部伊拉克,也就是阿拉伯伊拉克并未多停留。每日阳光明媚的,就坐着车在巴格达以及周围随便走走看看,游览一下两河流域的文明古迹,虽然很多古迹都是重建的,但还是怀着游客心态好好逛逛,算是在阿拉伯伊拉克度个假,毕竟重担和任务在库尔德伊拉克以及罗贾瓦叙利亚。从北京经过迪拜飞至巴格达,一出机场买当地SIM卡,还是很方便的。伊拉克毕竟战后很久了,现在也未受到国际制裁,所以和叙利亚有很大不同,很多东西购买起来很方便。阿拉伯伊拉克的状况还不错,尤其是巴格达。在2016年以前的巴格达,到处有恐怖袭击和汽车炸弹,让人走起来很不方便,通行证和检查站更是不可少的。而现在的巴格达,不仅大量拆除了防爆墙,检查站也撤走了非常多,而且没有那么繁琐。最让人惊讶的是绿区每天下午五点以后就开了,至晚上九点左右关闭,所以普通人也可以有机会进入绿区。不过不让停留,只能坐着车进行一下“参观”。第一天先是巴格达市区转悠了一天,毕竟我是第一次来伊拉克。感觉巴格达街头最多的就是出租车。由于快速和平化的巴格达变得很舒心,所以我还挺喜欢巴格达,与我之前对这里的想象很不一样。我以为走在街上会提心吊胆,想在喀布尔似的,然而现在的巴格达走起来的感觉更像大马士革,让人很放松。走到了一处类似于国内的“花鸟鱼市”。然而除了卖鸟之外,竟然,还卖猴……巴格达街头的汽车都挺有性格,老爷车挺多。街头蛮好看的光影。穆太奈比大姐,平日巴格达的街头很繁忙,浓浓的中东气息,还带有一点过去富有过的国家的那份颓废气。伊拉克国旗遮住了马鲁夫铜像的头部。中午吃烤鸡。街头一座书店的玻璃反射出对面的建筑。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巴格达街头,出租车为主。防爆墙成了停车场的围墙了。堵车时停下车来,小孩子就拿着水桶过来哗哗哗把挡风玻璃擦了,然后强买强卖问司机要钱。巴格达街头的骑楼,其实还挺好看的。下午坐车去巴格达曼苏尔区,也就是一片新城区,感觉会更整洁和现代化一些。路过一处军营,一个女性在铁丝网墙下。绿区还是被防爆墙围着,毕竟里面还是有很多重要机构,比如美军什么的。到了巴格达Mall,里面整齐现代化着实吓了我一跳,贝鲁特souks啥样这儿就基本什么呀。电影院的装潢也是很棒,而且,和贝鲁特一样走了北美院线,最新的电影都有。之后在巴格达Mall喝了杯咖啡,坐了坐,去看看巴格达的大地标。巴格达大地标,两伊战争纪念碑,虽然是清真寺的洋葱顶,但看起来更像两个大桃子。我很喜欢这儿,挺好看的。泰西封和巴比伦古巴比伦城景区粗略复建的伊斯塔尔门巴格达向南走,一天时间的行程内可以把泰西封古城和古巴比伦城都看看,距离其实很近,然而走起来却需要花点时间,因为两者不在同一个方向。泰西封位于巴格达西南,很近,而巴比伦位于巴格达正南。去完泰西封需要返回巴格达再继续向南,原因很简单,直接从泰西封去巴比伦陆路不太安全。这是纯粹的两河流域古迹,当然被现代修复过,但还是能从“新颜”之下发现原本古文明的辉煌。又一个白天,去看了看萨珊王朝的泰西封古城,我很喜欢这个穹顶,曾在阿勒颇的男爵旅馆见过画有它的宣传画。这个建筑很大,只能接片来拍个全景了。对待当地人免费,而外国人20美元的门票很不友好,怀着那种“来都来了,看看呗”的心态进来看了看,这里看到了本地游客。泰西封古城对面是阿巴斯宫,但可惜全部被围墙围着,无法进入。底格里斯一百年前的洪水让这里坍塌,坍塌出的形状其实很好看,巨大的光影落在墙面上。这种结构。驱车离开泰西封古城,需要绕回巴格达,再向南走去巴比伦。路上我们停靠在一个类似于我国高速服务区的停车场吃午餐。被萨达姆粗略复原古巴比伦城想在看起来就像个“主题乐园”,复建的很粗狂,而且是在原址上复建,这件事儿充满了争议。但就我而言,我倒并没有批判这里,傻傻的直愣愣的砖墙复建的古巴比伦城,是有些荒诞,但却因为过于整齐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美感。就怀着参观主题乐园的心态来看一下古巴比伦城吧。想想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现在就是一个“主题乐园”,中东的过往和今天,唏嘘。古巴比伦城的门票对于外国人也是20美元,门口有一些导游,他们会一直跟着你要做你的导游,我不同意,他们开始诉苦,说一个月只有不到300美元工资,只能靠收取外国人的导游费来贴补生活。我只好无奈的回答,这不是我的错,我真的不需要导游。我真的看见这玩意儿还有点好看,硬朗的线条和漂亮的光影。国内那么多复建的的“古建筑”不也是这样吗?看这城门,层层叠叠的,很有层次感。萨达姆还在大概平齐到手的高度的一圈砖上刻了一行字,字的大概内容是:“这由萨达姆·侯赛因建造,他是尼布甲尼撒的后代,荣耀伊拉克。”这使人想起乌尔的七曜塔。此塔每一块砖被印上“乌尔纳姆,乌尔之王,建造了南那神庙。”这规整的墙体,有点硬朗。很有节奏感和仪式感的墙体。然后登上萨达姆的巴比伦行宫,俯瞰现在的古巴比伦城。这座废弃的萨达姆行宫的位置位于巴比伦城周围的小山丘上,想象一下,过去的萨达姆每日清晨起来走向阳台,就能看到太阳从巴比伦城的背后升起。他作为“尼布甲尼撒之子”,看着古老的文明一去不返,却在他手上重见光明,那种帝王般的喜悦感不禁成为他脸上一丝得意的微笑。而现实是,独裁者已被绞刑,行宫人去楼空,成为后人喷绘涂鸦和消遣玩耍的空房间。行宫甚是奢华,独裁者的梦相当伟大。萨迈拉萨迈拉宣礼塔,也称通天塔,伊拉克地标之一萨迈拉位于巴格达北部,来回需要大半天时间。我在整个阿拉伯伊拉克其实时间很短,只安排了巴格达市区、泰西封、巴比伦和萨迈拉这几个地方,大量时间要放在北部。我特别喜欢萨迈拉宣礼塔,这不是传说中的巴别塔,其实这样造型的宣礼塔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还有很多,最大的这个在萨迈拉。喜欢极了它的造型,既远古又科幻,特别具有人类性。远古的人们如何登高,最原始的想法——一圈一圈盘上去。整个伊拉克的各种古迹,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虽然我不是来看古迹的,但萨迈拉宣礼塔我还是专程来看了一次,很早很早对伊拉克的印象就是这样形状的塔。去萨迈拉的路上,一个横穿马路的人,当时周围的车子都是一百多的速度。快到萨迈拉清真寺时,路边有很多什叶派穆斯林。因为萨迈拉清真寺旁是Alaskares Shine Haram,一座什叶派的圣寺,很多人来此朝拜。因此萨迈拉清真寺也成了一个人很多的旅游景点。进入萨迈拉清真寺的安检。大量游客聚集在萨迈拉宣礼塔下面。还有在这里野餐的当地家庭。太好看了,太科幻了。人们围绕阶梯盘旋而上,最后登上52米高的塔顶。萨迈拉宣礼塔的塔顶在2005年曾被炸过,因为美军曾以塔尖作为瞭望塔使用。不得不说,站在塔顶,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一览无余。带着孩子的女性穆斯林看向萨迈拉宣礼塔。好看,科幻!太好看了,好喜欢。其实萨迈拉清真寺的围墙基本没有了,然而外国人还是20美元一张票……驱车离开,再看看萨迈拉宣礼塔。停车场门口的女性。墙根聊天的两个男人。掩体前的什叶派女性穆斯林。参观完萨迈拉,当天驱车回到巴格达,直奔机场,晚上的航班飞库尔德伊拉克的埃尔比勒,有趣的地缘之行开始。库尔德伊拉克埃尔比勒埃尔比勒一片巨大的空地和远处的楼房现在的伊拉克分为两部分,南部的阿拉伯伊拉克和北部的库尔德伊拉克。库尔德伊拉克是高度自治,并且最后可能独立的库尔德斯坦,然而公投过后,伊拉克政府施压,现在的库尔德斯坦还未独立,只是高度自治。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从阿拉伯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飞向库尔德伊拉克的“首都”埃尔比勒,还有一些小插曲。巴格达机场极痛快的放行,让我们去往埃尔比勒,毕竟在他们的立场上来说,库尔德伊拉克属于伊拉克,没理由不让去。然而到了埃尔比勒之后,机场海关着实为难了一下我们,不准进入埃尔比勒,最后僵持半天,说有些新规定,需要埃尔比勒当地的库尔德人为我们担保,我们就能入境库尔德伊拉克。毕竟我们的签证是来自阿拉伯伊拉克,而库尔德伊拉克认为自己是独立自主的库尔德斯坦,来这里的人应当拿着库尔德伊拉克自己颁发的库尔德斯坦签证。好吧,拗不过海关人员,打电话联系埃尔比勒当地朋友,他来到机场海关,被复印了身份证件,并且同意作为我们的担保人,海关放行了,我们进入了埃尔比勒。说实话,库尔德伊拉克对于我来说略微有些无聊,我对这里感兴趣的反而是地缘。很多西方人回来库尔德伊拉克徒步、登山,性价比高,景色也不错,然而城市生活可能确实会无聊。埃尔比勒建了很多酒店,与这里的人口基数不匹配,为的就是发展旅游。然而并没有那么多的游客。虽然埃尔比勒是在高度自治的库尔德伊拉克,治安很好,行走起来也方便,但对于不懂这里的人来说,它就是在伊拉克,伊拉克这个国家的名字,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代表了死亡之地,太危险了。所以埃尔比勒的旅游业一直都没有发展的很好。埃尔比勒老城的城堡和下面的茶馆,特别安逸的中东城市生活场景,安全的很。埃尔比勒街上连检查站都没有,可以任意行走,拍照。城堡内部的一个清真寺。老城内停车场车辆停的满满当当。街角一个简易房屋竟然就是一座清真寺,两个库尔德人在进行昏礼礼拜。老城巴扎内隐藏的茶馆,围坐一圈大爷,装饰的很有特色。埃尔比勒的一块广告牌。我觉得这个场景特别代表我对埃尔比勒的感受,有些清爽有些清淡,看起来很好却没有什么味道。一块广告牌高高的竖立在那里,没有任何内容,周围也是荒地。埃尔比勒作为“库尔德斯坦的首都”,库尔德人想要大力建设这里,然而空置的土地和烂尾楼遍布全城,繁华之下隐藏着萧条。酒店附近的一个我不认识的机构,那面“国旗”就是库尔德斯坦的棋子。在库尔德伊拉克和罗贾瓦叙利亚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棋子,这是库尔德人独立的一种姿态,期盼独立出库尔德斯坦。回到我们酒店楼顶,俯瞰了一下埃尔比勒。城市结构很像阿勒颇,也是市中心一个小山丘,上面有个古城堡。在埃尔比勒和基尔库克之间来回基尔库克老城区域一日我在酒店呆着无聊,想去周围的基尔库克看看。基尔库克离着埃尔比勒很近,大概,并且大部分人口比例是库尔德人,然而基尔库克却属于阿拉伯伊拉克。原因是库尔德伊拉克公投宣布独立,成立库尔德斯坦,处于库尔德伊拉克和阿拉伯伊拉克边境的基尔库克属于站在风口浪尖的城市,阿拉伯伊拉克突然出兵攻打基尔库克。库尔德人的独立梦想破灭,得来现在仍然只能高度自治的结果,伊拉克在对外口径上还是一个伊拉克,没有库尔德斯坦。从酒店打车去往埃尔比勒南部的汽车站,可以拼车去往基尔库克,价格每人1万伊拉克第纳尔。然而这条一百多公里的路却很会有意思,因为我从埃尔比勒去基尔库克要穿越伊拉克国界之内的边境线,返回埃尔比勒又要穿越一次,非常有趣的地缘。出租车司机反复看我的护照和签证,我的签证是阿拉伯伊拉克的签证,司机说没问题,可以去基尔库克。也就是说,我若拿着库尔德伊拉克的签证,是无法前往基尔库克的。车辆行至边境线时,还真有海关,库尔德伊拉克和阿拉伯伊拉克两边都有海关。我拿着签证进入阿拉伯伊拉克时,反而为难了我一会儿,耽误了大概十多分钟,长官看了签证半天,问了一些问题,最后放行了。这些口岸放行都不会盖章的,仅仅是通过即可。其实我更担心从基尔库克回埃尔比勒,因为当时从巴格达飞埃尔比勒的时候,在机场为难了一会儿,需要当地库尔德人作担保。现在在陆路边境,去哪儿找担保人呢,我怕我没办法顺利回到埃尔比勒。结果我多虑了,回埃尔比勒的时候很轻松,虽然我拿着阿拉伯伊拉克的签证,然而第二次进入库尔德伊拉克却只是登记了一下,就放行了。基尔库克都没怎么拍照,简单逛了一小会儿。和我一同拼车来的一个小哥会英语,自愿在基尔库克给我做导游,带我逛,中午还请我吃了顿饭,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基尔库克的老城,大概就这样子吧。小哥说以前这些老房子住的都是犹太人,后来被赶走,再往后政府把住在这里的人都赶走了,可能是要做旅游景点,然而搁置了,就成了一片没人住的老房子了。库尔德伊拉克大概就逛了这些地方,本来想去摩苏尔,但通行证等待的时间可能有点长,对于苏莱曼尼亚我也没啥兴趣,只是在埃尔比勒悠闲的休息和等待,等待一张非常重要的通行证,那就是罗贾瓦叙利亚的通行证。罗贾瓦叙利亚拉卡伊斯兰国(ISIS)过去的“首都”拉卡一处高楼上俯瞰城市在这个帖子最前面已经讲述清楚了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地缘,罗贾瓦叙利亚(Rojava)是这些地方最不好到达的一块区域。虽然地处叙利亚版图,却不能从叙利亚那些主流城市进入,进入的唯一道路,就是从库尔德伊拉克进入。罗贾瓦叙利亚不适合游客,没有自由行,我和搭档刘怡去罗贾瓦叙利亚,是为了进入叙利亚库尔德武装(YPG)和伊斯兰国在叙利亚最后的据点巴古兹的战争前线报道。虽然这里不是随便进入的区域,但还是在这里分享前线的图片,罗贾瓦叙利亚的故事异常精彩。在库尔德伊拉克和罗贾瓦叙利亚的边境线上,位于底格里斯河边的临时口岸,集散了世界一线媒体的一线记者,大家都是奔赴前线或者从前线撤出的。这里没有签证,虽然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从伊拉克去了叙利亚,却不用盖章,只有特殊的许可证。这个许可证极不好办理,也不用留言或私信问我怎么办理了,望理解,毕竟那里不是旅游区域。进入罗贾瓦叙利亚之后,汽车狂奔在略显破败的小路上,周围是叙利亚库尔德区广袤的草原。快到卡姆什利的时候,我们停在一个小镇换钱、吃饭。把手中的伊拉克第纳尔换成叙利亚镑。天气很好,随意搭建的电线把天空分割的挺好看。小镇的人们。烧烤摊的烟雾和走过的人。到达卡姆什利,这座城市很小,住了很多记者,来来回回。小城最著名的去处是YPG和YPJ的墓地。YPG前面多次出现过,是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的总称,而YPJ是单指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力量里面的女兵。之前有一些报道让全世界认识了库尔德女兵(YPJ),今天来到她们的墓地,看到整整齐齐的墓碑,着实有点感慨。有些女孩刚刚十八岁就战死了,世界其他地方的18岁,这里的18岁……在对抗伊斯兰国的过程中,战死了太多人,安息吧。卡姆什利破败的街头,虽然这里没有战争,但很萧条。一个大爷在街口张望。在卡姆什利休息一夜之后,驱车去往拉卡。拉卡是伊斯兰国过去的“首都”。伊斯兰国全盛时期,几乎占据了罗贾瓦叙利亚的所有底盘,黑旗的魔抓还深入政府军叙利亚的很多地盘。作为强大的恐怖组织,被全世界所反对,终于在全面攻击之后,现在在叙利亚之龟缩到巴古兹一个很小的地方,并且在上个月经过美军和库尔德武装的合力围剿,叙利亚伊斯兰国终于投降。我们同世界各地其他记者一起来这里,就是为了记录这个可以载入历史的时间节点。从卡姆什利出发,一路向西去向拉卡。在距离拉卡几十公里的小镇,去YPG的新闻中心办理进入拉卡的许可证,军营的墙上画着一块不明所以的黄色有点好看。注意细节,花盆是炮弹做的。叫了几名武装护卫去往拉卡。下的雨很大,雨水在车窗上扭曲了外面的景物。库尔德牧民的生活。去往拉卡的路上下着大雨。即将到拉卡的路边景观。拉卡的地标之一,城外的一座巨大的粮仓。拉卡的街头一个小孩背着一麻袋水管。拉卡的萧条感伴着大雨,显得更加萧条。出现了一些高楼和防爆墙,那里是YPG的一个营地。YPG的营地,拉卡的YPG新闻中心也在这里,为前来拍摄和采访的人们提供本地向导。战后的拉卡也是千疮百孔。过去的巴扎被炸毁了,人们只能在街头进行买卖。拉卡的政府机构内,三个并排行走的女性。乌云下一个骑着马的拉卡少年。到了下午,天空竟然开始慢慢放晴,驱车前往幼发拉底河边。一个人蹲在幼发拉底河边。拉卡幼发拉底河的桥梁在战争中毁坏了,还没有修复完毕,现在过河都用极简易的渡船。我不得不感叹,幼发拉底河的河水特别清澈,仿佛还保持着几千年的清澈,现代文明没有对她造成污染。幼发拉底河上极简易的渡船。岸边卖甜食的小女孩。指挥轮渡的小伙子。站在岸边看船的人,远处是从前幼发拉底河上的老桥。站在幼发拉底河边的两名女性。回到拉卡城内,坐在一起下双陆棋的当地人。出租车司机在坍塌的楼房前趴活儿。拉卡最著名的一个转盘,这里是过去伊斯兰国份子对人们进行审判的地方。严格遵守沙利亚律法的伊斯兰国份子在这里该剁手剁手、该砍头砍头,每次进行审判都要让人们来围观以示惊醒,很是残忍。这个血琳琳的转盘快速的被重建和恢复,现在看起来反而是拉卡市区内一个很新很完整的建筑,可能是为了让人们快速忘却那段过去。在屋顶上看到胡乱排布的钢筋,可能这个房屋还没建成就迎来了战争,搁置至今。空荡荡的街道。进入居民区,一个大妈用手遮住强烈的阳光,我们在这里询问人们,在伊斯兰国控制器间,当地人怎么生活。一对夫妻站在拉卡战争废墟的街头。一个过去可能是厨房的战争废墟,地上铺满了罐头罐。一个大妈站在废弃的房屋里讲述她过去式如何在伊斯兰国控制之下的生活。讲述起来声情并茂。大妈在讲述。拉卡的战争废墟。由于拉卡的城市体量比较小,所以在破坏程度的规模上比霍姆斯和阿勒颇要好一些,但是罗贾瓦叙利亚对于战后重建基本没有什么工作开展,所以拉卡也保持着“新鲜”的战后样貌。拉卡东倒西歪的街头。由于拉卡不是很安全,依然有暗枪或者些许不稳定因素,再加上道路的所有检查站会在晚上五点之后关闭,因此我们在拉卡并不能停留太长时间,天黑之前要撤出拉卡。回卡姆什利的路上,我们专程探访了一座YPJ军营,这些库尔德女兵第一次见外国记者,尤其是第一次见中国人,感觉她们很开心。我是有点惆怅,因为真的不想有朝一日再回卡姆什利,看到她们的照片出现在墓碑上。抢和花。女兵们战成一排,很有仪式感的感觉。YPJ。坐在花池上晒太阳的库尔德女兵。我们也不能停留太久,于是开始赶路回卡姆什利。前线前线的YPG士兵们离开拉卡之后,就从卡姆什利去往作战前线。前线有一个“黑洞”,是记者们给这里起的名字。黑洞其实就是一座记者集散地的军营,然而这里即将发生什么,每天要做什么,来到的人们都不得而知,等待一种未知和也许的宿命。记者们在这里每天跟随YPG前线新闻官穆斯塔法从黑洞出发,去往几十公里外的作战前线。前线在巴古兹,那里是伊斯兰国在叙利亚最后的据点。投降后的伊斯兰国份子会被叙利亚库尔德武装接回来,他们越过幼发拉底河,大卡车送他们去距离巴古兹十公里的停车点进行安检和交接,最后一部分会带来伊斯兰国份子的内容,这里先看看前线的日程生活。这就是被称为黑洞的军营,一群全世界最脏的记者在这里过着如同共产主义一般的生活,吃喝全免费,却脏得要死,甚至有点嬉皮。前线就是这个样子,大家每天都在等待即将发生的位置时间,然而无方向的等待会把人逼疯。士兵们坐在太阳下无所事事,这是前线黑洞最日常的生活状态。坐在Hilux皮卡车的后槽,从黑洞奔赴前线。皮卡以一百多公里的时速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旷野上狂奔,一个轻微的颠簸都感觉自己快要飞出去了。时不时路过散落在旷野上的攻势,士兵们站在土墙上看着我们的车队。距离巴古兹十公里的那个停车点,时不时在这里交接投降了的伊斯兰国份子。坐在地上等待被发落的伊斯兰国份子,今日我们无权采访,只能远远观看。没有过多停留,直接奔赴最前线的小镇。最前线的名为Ash Sha'Fah小镇,是刚刚解放一个月的小镇。士兵和常驻记者们在这个小镇自己建立了简单的生活设施,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虽然这里解放了,但暗枪和零星战争还是有。小镇的一切都是刚刚战斗完的场景。墙上还残留着伊斯兰国的图腾。还有伊斯兰国的标语。都是残破的。只有在这种刚刚放没多久的地方才能找到伊斯兰国的踪迹,因为人们会很快抹去这些标记,让之前的记忆也随之而去。比如拉卡,很快就将城内的那些伊斯兰国标志抹去了。萧条的小镇。小镇的路边散落着各种不用的设施。小镇。又回到军营,士兵们在楼下坐着喝茶。一辆悍马停在路边。两名站在房顶的士兵。散落在地上的电线。中午我跑到营房吃饭,在军队里通常吃喝都是补给,所以大家来了就都共产主义了。墙角立着枪,士兵们去跳舞了。一起跳舞的士兵们。说实话,前线生活确实就是有点无聊,因为所有人都在等待中消磨时光,至于要发生什么,那都是一瞬间的事儿。离开小镇,第二天到了停车点,看到大皮卡车准备去幼发拉底河边接回伊斯兰国份子了。等待的过程着实有点无聊,于是和YPG开始用打枪打发等待的时间。给20mm口径跑装填炮弹。大家比谁打远处的房屋打得准……后来找了一辆悍马坐着玩,在旷野上绕圈……悍马的后仓到处散乱的扔着墙纸和子弹。跟我们同行的士兵。夕阳下驾着炮的Hilux在狂奔。跳进攻势的士兵们。路上遇到骑摩托的士兵们。好吧,前线的生活写到这里,一是我写这个帖子写了一天了,很累,有些倦怠了;二是前线真的是一种在等待中的无聊。战争中的战火不是常态,它只爆发在一瞬间。亲历叙利亚伊斯兰国最后的覆灭正在接受安检的投降后的伊斯兰国控制区女性最近的新闻可能大家也看到了,叙利亚伊斯兰国最后的覆灭。投降后的伊斯兰国份子被接回罗贾瓦叙利亚。即使远在叙利亚前线,也不全是西方记者的天下,这里有两个中国人,我和搭档刘怡,亲历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点。话不多说,看图说话(我真的懒得打字了,详尽内容可以关注“米兜伊斯特”公号)。天黑之际,在荒漠远处看到武装护卫带着几辆卡车狂奔于此。夜幕下,满载伊斯兰国份子的卡车并排停好,大家都屏住呼吸等待开门的那一刻。军队的皮卡成弧形停好,打开车灯照向卡车,场景像极了电影。一共五辆卡车,两辆装着男性,三辆装着女性。第一辆卡车开门了,这个男性伊斯兰国份子被YPG士兵抬了下来,他的脚在战争中受伤了,无法独自行走。另外的人也在接受YPG士兵的全面安检。坐在地上的伊斯兰国份子,士兵们翻着他的行李。面无表情,目光已几乎呆滞。YPG士兵们和伊斯兰国份子。我曾在一个前些天很火的公号上看到内容,说这些伊斯兰国份子大骂记者,还说“永远效忠伊斯兰国”,我已经懒得和他们去辩解了,因为他们从其他媒体上扒来的内容,也“相信”不会有中国人在现场,于是输出“大家想看到的内容”。其实这些伊斯兰国份子没了強,坐在地上一脸疲惫与愧疚,甚至一句话都不想说。记者们上去拍摄他们,很多都一直低着头。车灯照在伊斯兰国份子身上的剪影。接受安检的男性。女性卡车的车门也打开了,上去迎接和安检的是库尔德女兵YPJ。一个伊斯兰国女性。其实这些女性很多都挺无辜,她们只知道跟随丈夫。丈夫参加了伊斯兰国,她们也就随之参与了。然而男人战死了,只留下孤独的她们带着孩子。这些女性如果是外国人会被遣返回国,如果是本国人,将留在叙利亚安置起来。所以在罗贾瓦叙利亚有一些寡妇村,都是这些伊斯兰国之下的女性。正在接受安检的女性。只能看到眼睛。接受完安检的女性等待下一步的安排。一家人在杂乱的光影下。电影片场般的场景。小孩子们往往是惊恐的眼神,他们可能对这样的生活完全未知。张开双手正在接受安检的女性。抱着孩子的女性。一个小女孩。车灯照耀下的结束安检的女性和她们的孩子。回到男性那里,一个伊斯兰国份子正在于士兵们交谈。躺在地上的伊斯兰国份子,旁边站着拿着枪的库尔德士兵。我距离他们只有半米远,甚至可以触摸到他,在新闻标题里毫无人性恐怖至极的伊斯兰国份子,就这样躺在地上。我第一次觉得我与世界的距离如此之近,和世界的参与感如此之强。(已经开始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这个帖子搞了24小时了快…)有幸亲历了叙利亚伊斯兰国的全面覆灭,至此,叙利亚再无成规模的伊斯兰国,但这并不代表伊斯兰国在全世界的灭亡,在伊拉克还有伊斯兰国的实控区,利比亚、阿富汗,都有伊斯兰国的渗入,所以全世界在反恐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归,在叙利亚曾经猖狂的伊斯兰国成为了历史,事情的方向是越来越好。在前线的日子很辛苦,之后离开黑洞,一日奔走800多公里,从罗贾瓦叙利亚的巴古兹附近去往库尔德伊拉克的埃尔比勒。这一张单次入境的阿拉伯伊拉克签证真是用到了极致,两次往返了库尔德伊拉克和阿拉伯伊拉克之间,甚至还去往了另一个国家叙利亚,中东腹地的地缘太有趣了。奔回埃尔比勒,这个让我觉得无聊的城市却在罗贾瓦叙利亚特别想念,热水澡、可乐、烤鸡……和平真好啊!全贴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