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雨儿胡同从南锣鼓巷就进入了帽儿胡同,明朝时,帽儿胡同叫梓潼文昌宫胡同,到了清朝,这条胡同由于成了制帽作坊,于是胡同名字也改成了帽儿胡同,这条胡同可以说是真正的满清达官贵人的聚集地了,来看一看都有谁在这住过吧!刚进去左手边是达贝子府,达贝子是谁?其实,这个达贝子是乾隆皇帝的三女儿——和敬公主的后代,由于乾隆皇帝三个女儿最后就剩了这么一个,加上乾隆对这个女儿又非常宠爱,后来就将和敬公主晋封为固伦公主,出嫁时还赐给了一个按亲王级别建造的宅第(在离这里1公里远的张自忠路7号院),亲王的级别仅次于皇上,在大清十二个等级的爵位中排第一,可见当初和敬公主的地位。不过,随着几代后人的更换,最终,该府的继承人级别下降到了贝子,贝子在爵位等级中排第三,而这个达贝子,名字叫达赉(lai),所以被称为达贝子,1923年,他把祖上传下来的和敬公主宅以15万大洋卖给了军阀张宗昌,随后又搬到了这里居住,所以这里算是达贝子的新家了,不过,这里不对外开放。位于右手边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文煜宅了这个文煜又是谁呢?他是光绪年间的大学士,官职正一品,大学士是什么职位?其实和珅、刘罗锅、曾国藩都担任过这个职位,它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政治局常委。文煜是满清正蓝旗人,可以说是根正苗红,后来在地方任了多年要职,这座宅子是他在外做官多年后回京城后建的,1861年建成,规模相当的大,有多大呢?这条胡同的7(两座)、9、11、13共五座院子都是他的宅子,大概有一万多平米,其中宅子的花园叫“可园”,建造时仿照了苏州的拙政园和狮子林,虽然小巧,但非常的可人意,因此起了个名叫可园。民国时期,文煜后人将宅子卖给了冯国璋,冯国璋就是著名的相声演员冯巩的曾祖父了,后来冯国璋一家子搬进来后,对宅子进行了“破坏性”改造,比如在里边建了一个二层小洋楼,可以说相当的煞风景了,冯国璋卸任中华民国副总统后就困居在这个宅子里,历史记载,1919年,冯国璋得了伤寒病没治好,在可园去世了,那时他才60岁,到了日伪时期(1938—1945),宅子又辗转跑到了伪军司令(汉奸)张兰峰手上。解放后这个宅子又被分隔作不同单位的宿舍,其中9号、11号院还曾一度用作朝鲜驻华使馆。 2001年,凭借自身的独特价值,可园被列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带着还把另外四个院子也纳入了保护范围,整个宅子也是现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满清私家园林了,现在,墙里的大树长得正茂,不过宅子不对外开放,也很少有人能够进去,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进去看一看墙内的真貌。除了这些不对外开放的名门大户外,中间也住着一些北京土著人家,这位大哥在自家不大的房顶上 开发了一片鸽子的天堂,早上,他打开每个鸽子笼清理里面的垃圾粪便一旁的屋顶上,一群鸽子在吃着刚撒上去的饲料下面的胡同里,两个老人在谈着现在搬离四合院的话,只能赔北京6环外的房子,言语里带着一些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无奈感,可能这就是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了吧!由于来时带的充电宝没充多少电,拍照时手机电消耗得相当的快,不久,手机和充电宝就准备罢工了,真是进退两难,趁着手机还有20%的电,得赶快找个能充电的地方,问了几家店,都没有,附近也没什么大商场,最后走出南锣鼓巷,在地安门外大街上找能充电的地方,算了吧!还是先找个店吃饭吧,一家面馆的小伙子跟我说隔壁的云南菜门口有共享充电宝,这可以说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第一次用共享充电宝,虽然贵了点,但确实帮上了忙,对于我来说,手里没有拍照工具的话真是寸步难行。借完充电宝我又来到面馆吃面,当时也是冲着门口的“免费加面”进来的,没想到端上来时,碗比篮球还要大当时饿到恨不得要吞下整个世界的我,一下子被这碗面吓住了,平时被兰州拉面培养出了固定思维,所谓的牛肉面、排骨面什么的你可别指望里面能有几块肉,然而,这家店里的碗面里放了不下于五块带肉的排骨,肉入口即化,连骨头都可以做到轻轻一咬直接碎掉,吃到最后一口已经撑得不行了,感谢这家叫“碗叔”的店。人和手机都充满了电后我背起包又返回原来的位置,从养鸽子的那家再往前走就是荣府老宅了,这个荣府老宅过去居住的是荣家的哪位名人吗?后来听说这是荣禄的老宅子,但是荣禄的宅子在南锣鼓巷另一面的菊儿胡同,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呢,可能这名字只是商家刻意起的名字,也可能荣禄的老宅确实在这,不过具体要往上推个多少代?以及存在了多久?这些都无从考证,暂且把这个荣府老宅单纯理解成商家的取名策略吧!这个荣府老宅对面是个梓潼庙文昌宫,明朝时,帽儿胡同还不叫帽儿胡同,而是叫梓潼庙文昌宫,梓潼是当时四川的一个群名,在现在的凉山地区,东晋时期,当地有个叫张育的人带头反抗前秦的黑暗统治,最后牺牲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梓潼群的一个山上给他立了一座祠,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祠建之前,山上原本还有个梓潼神亚子祠,应该供奉的是掌管梓潼群这一片区的神仙,可能由于张育的功劳太大,所以人们干脆将这两个祠合在一起,给亚子赋予了张育的姓,于是,祠的名字从此叫张亚子祠了,人们也将张亚子称为梓潼帝君。那这个梓潼帝君咋又跟文昌星扯在一块了呢?按照我国道教的神话传说啊,文昌帝君主管人世间的功名利禄,比如放在古代就是决定谁能金榜题名之类的事,最开始,他叫文星或者文昌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但是光是神仙不行,还要有个化身或者说是在民间的代言人,正巧,梓潼神张亚子在人间特别有名气,他生前喜欢读书,并且信仰道义,于是人们认为他就是文昌星的化身,正因为如此,文昌星才有了另一个名字,文昌帝君,他其实跟梓潼帝君张亚子是同一人,严格的来说,应该是同一个神。当然,文昌星在这前后的不同朝代也有不同的化身,这些所谓的化身,往往都是哪个人出名了之后,被赋予的称谓,可见信仰的力量有多强大,那能不能不出名之前也可以说是哪位神仙的化身呢,可以,当某个人想要搞事情时,他就忽悠人们说,他其实是哪位神仙的化身,毕竟,有了神仙加持,搞起事情来是不不是就更方便了,参考下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哈哈哈,扯远了。总之,这个梓潼文昌宫,供奉的神仙,你可以理解成文昌帝君,也可以理解成文昌星在人间的化身——梓潼帝君(张亚子),当然,他的作用不会变,掌管人间功名利禄。如今,帽儿胡同里的梓潼文昌宫,几乎已经不复存在,在原址上建起了小学。再往前走,就是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了这座院子是婉容嫁给溥仪之前居住的家,也被人们称为“后邸”,原本的宅子是婉容的曾祖父长顺所建,长顺最初是清朝负责驻防的将军,这个职位达不到权倾朝野的级别,因此,宅子算是一座较为普通的官宅,不过在婉容即将要被册封为皇后前,她的父亲荣源不仅被提拔为内务府大臣而且还被封为三等承恩公,当然,宅子也需要相应的升级扩建,不然配不上皇家的风范,两人完婚那年是1922年,已是民国10年了,由于当时政治动荡,军阀混战,大清早已日薄西山,有名无实了,但民国政府特此颁发了个清室《优待条例》,因此,婚礼的规格依然不失皇家风范,据说结婚那天,围观的群众几乎挤满了附近的街道,不知道当时的溥仪心情如何。婉容故居院子很大,但不对外开放,只能站在门口,蹭听一下黄包车师傅们给游客讲的绯闻轶事了,其实花点钱坐黄包车逛胡同有个好处就,就是拉黄包车的对这里的人和地方都非常熟悉,他可以带你去一些平时不对外开放,但你能过去瞅上一两眼的地方,于是,跟着他们,我进了一个写着“私人住宅,游客免入”的院子里,转过了几道弯之后,一座腐朽的大门映入眼帘门两边的空间几乎被当地的北京人侵占殆尽,今天我在左边弄个储物间,明天我弄个小厨房,时间久了,各种杂乱的物件几乎把大门旁的空间占的所剩无几,即便这样,从锈迹斑斑的门锁和断壁残垣的门楼上也看得出,百年前,这里曾享受着皇室无上的恩宠,只是这一切如今都成了历史。过了婉容故居后虽然前面还剩下一大段距离,但几乎没什么可看的了,全是一些现代化建筑和一些饭店了,于是我在中间拐进了豆角胡同。下一期——我在北京逛胡同第四期,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