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过节在美东玩了两周,这次重点是都会游,从纽约到华盛顿再到波士顿,参观了十余家世界顶级的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欣赏了数不清的艺术、自然、历史、建筑精品和文物。不过精神上的享受也要付出代价,这次城市游主要依靠公共交通,灰狗、火车、地铁、公交都尝试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靠”腿儿着“,经常达到2万步,有效地平衡了高热量食物。下面就分享一下此行参观的主要博物馆和收获,内容和图片抽时间逐步上载。详细的游记请看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49749730第一站:纽约之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坐地铁到68 St.,8分钟走到了Columbus Street,对面就是西奥多罗斯福公园(Theodore Roosevelt Park)。公园并不是很大,可是里面坐落着鼎鼎大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门票是pay as you wish,建议的成人票要23美元。通票(general admission)不包括space show。如果买了全价票,就可以只花5美元看space show,很值得一看。AMNH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馆,占地7公顷。是一座综合罗马与文艺复兴样式的雄伟大厦,始建于1869年。这里还是《博物馆奇妙夜》、《侏罗纪公园》等电影的拍摄地以及美剧《Friends》中Ross工作的地方。进来了才知道展品是如此的丰富,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竟然有四十多个馆,如果仔细看真是一天也看不完。我们挑选了几个有名的馆细看,然后走马观花,竟然也花了4个多小时。1. 宇宙大爆炸天文馆 Big Bang博物馆里不止是动植物标本,更有宇宙历史的演进历程。有意思的是一条盘旋而下的步道,走在这条路上,一米则是1.47亿年的历史,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生活的今天将近130亿年的时间,短短的几分钟就可以经历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亮的形成,以及生命在地球的出现和繁荣,每一步都跨越了漫长的历史。此外,这里还有月球秤,让你知道自己登陆月球后的体重。 2. 海洋馆 Ocean一层海洋馆的布展独具特色,创造性的将很多大型标本悬挂着天花板上,十米长的乌贼在角落舞动着长须,两条鲨鱼在门楣处高高跃起,成群的彩色小鱼在头顶轻盈的游走,最著名的就是那条重约十吨的巨大蓝鲸模型,与恐龙标本并称AMNH的标志性展品。长28米的躯体从屋顶向下探身,宽大的尾鳍高跷,动感十足,极其震撼,吸引了无数观众照相留念。游客甚至可以申请在博物馆过夜,躺在鲸鱼大厅里,听着海浪的声音入睡。至于橱窗中的小型标本就数不胜数了,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珍惜品种,让人大开眼界。3. 哺乳动物馆 Mammal二层哺乳动物馆的布展真正体现了世界顶级的水平。首先是标本的数量巨大,而且制作精良,展出的大小动物生动活泼,神态自然,有进食的,奔跑的,嬉戏的,山羊矗立在岩石上,猎豹卧伏在密林中,犀牛踌躇在水塘边,象群奔跑在一起,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更重要的是将标本与其栖息地的环境整体设计,整体展出,利用透视原理将玻璃橱窗内的背景与实物非常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人几乎是身临其境的领略自然环境下的动植物生存状态。这种全景展示既像是一幅壮丽的画卷,又像是仅隔一扇玻璃触手可及的大自然,你似乎可以看到草原上落日的余晖,听到雄狮的嘶吼,那种真实感相当震撼,堪称一绝。4. 恐龙馆 dinosaur位于四层的恐龙馆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向我们重点推荐的,该馆收藏的恐龙化石数量是世界第一。一进来完全就是一个恐龙的世界,从20多米高的雷龙到角龙,剑龙应有尽有,从骨骼化石标本到恐龙蛋,从实物复原模型到声光展示,难怪好莱坞可以将侏罗纪公园可以拍摄的如此生动传神,是因为美国自然考古有着如此深厚的积累。这里也是游客最多的地方,以至于出现了限制流量的情况,所以建议参观时以此为起点,看过恐龙馆再去其他不迟。此外在博物馆入口大厅也有一座雷龙的标本,长长的尾骨耀武扬威的甩开,是照相的好地方。5. 宝石馆 Gem早就听闻AMNH收藏了大量珍稀矿物,包括矿石,陨石和各种宝石,进来后依然被如此海量的收藏所震惊,数不清的超级巨大的彩宝,钻石,水晶,玛瑙,天然金块在玻璃橱里被射灯照射的珠光宝气,流光溢彩。找了很久,终于发现了并不起眼的一个橱柜里的镇馆之宝“印度之星﹙Star of India﹚”,是世界上最大的星光蓝宝石,重563.35克拉,直径6.35厘米。六条星光完美无缺,堪称稀世珍宝。据说是300年前采自印度锡兰岛,19世纪末被J.P摩根收藏,后赠送给了当时刚刚创建的美国自然博物馆。看着那些世界各地出产的绝世珍品云集于此,足见美国的国力和财富在当代冠绝全球。此外,人类史馆(Human Origins)是一部真正的人类进化的教科书,也是人类学知识的宝库。这里展示了各个人种,特别是北美洲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以及中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居民的立体模型,他们的生活用具,居住环境和人文服饰等都有展出。一个展厅里还悬挂了一艘完整的近20米长的独木舟。复活岛(Easter Island)的摩埃(Moai)石像也是众多游客争相拍照留念的地方。在柔和明亮的光线下,简洁的雕刻让近4米高的石像透出一丝神秘。参观的过程中还遇到很多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听着讲解一边认真的做笔记。这个博物馆的藏品多达3600万件,是研究自然发展的宝库,它本身就是学习天文/人类/地质/生物等自然科学最好的教科书和科普基地,是一套系统而科学,有趣又生动的立体大百科全书。很难想象一个孩子置身其中会对自然科学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使是成年人也大多兴趣盎然,流连忘返。Tips:1、因为展馆太多,而且会不定期的举办专题展,参观前一定要做好功课有选择的观看。恐龙馆绝对是必去的。此外,不要错过“印度之星”、摩埃石像这样的馆藏珍品。2、大厅有免费的地图发放,可以事先制定参观的路线,不然很容易走回头路或者干脆迷路。建议先上4楼参观恐龙馆,然后一路向下走。3、AMNH有免费官方APP,只支持ios。馆内提供免费wifi,打开APP后就可以很方便的指示你当前的位置,并为你导航至想看的展馆或展品,还可以阅读有关馆藏简介,十分方便。4、自然历史博物馆附近有一家Shake and Shack,千万不要试图在这家用餐,真正地人满为患。第二站:纽约之古根汉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地铁6号线坐到86 St.,出站走了几百米,下午5点左右到了古根汉姆博物馆 ,与中央公园就隔了一条第五大道。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也是全球性的一家以连锁方式经营的艺术场馆,除了纽约,它在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意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和美国拉斯维加斯拥有4处分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弗兰克·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设计的,1959年竣工。位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88街。GM每周六的下午5:45以后pay as you wish,今天刚好赶上,平时的门票可要$25。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门口有几个地摊在卖画,很多规格不一的名画复制品,10美元3张,还有food cart在卖热狗和饮料。看看博物馆的外观,白色的外墙螺旋式的结构,像个杯子。身前身后的人什么肤色都有,亚洲/南美的面孔居多,日韩的人不少。美国人倒是很准时,刚到5:45就开始放人了。大门内外一水儿的黑人保安,开包检查后才能放行。很多人要free ticket,一分钱没付就进去了。来的不巧,四层以上的部分在在内部装修,看看牌子上的说明,原来10月中旬要开展中国1989年后的艺术创作,一幅毛主席像已经挂在了墙上。一层的大厅里堆满了木箱,我们只好从三层看起。说实话展览馆不大,展出的作品有限,若是平时来,25美元的票价就有点不值了。内部有电梯,不过大家还是顺着螺旋式的楼梯上下,顺便也参观展厅的设计。馆藏主要是印象派以后的名画著作,尤其是抽象艺术品的数量更是居于世界之首。幸亏提前做了功课,我们重点欣赏了毕加索的几幅名画。Le Moulin de la Galette创作于1900年。19岁的毕加索因为世界博览会来到巴黎,他走遍了巴黎各大美术馆,从莫奈、雷诺阿、德加等众多印象派大师的作品中吸取养分,同时,“疯狂的巴黎对于性的自由和各色娱乐同样带给他目眩神迷的感觉”。于是毕加索创作了他在巴黎的第一幅作品。此时他还没有进入犹豫的蓝色时期,用色自由多彩,风格上不难看出受到雷诺阿的《红磨坊舞会》的影响。画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窥探着舞会,似乎对巴黎金迷纸醉的夜生活完全吸引,左下角舞女挑逗的眼神似乎让他不能自持。Women ironing 熨衣的女人创作于1904年。这是蓝色时期末期的作品,颜色已经不完全灰暗,略微有一点明亮。此时正是毕加索在巴黎最艰苦的一段日子,穷困潦倒,甚至有时要烧画取暖。期间他接触到许多下层的劳动者,对他们自然给予很多同情。画作中的女人神态疲惫,但依然用力做工,消瘦的身形和富有棱角的面庞让人联想到EI Greco的画风。Bird on a tree 树上的鸟创作于1928年。抽象派的画风尽显无余,这才是我们熟悉的毕加索。看看鸟的眼睛和嘴的画法,真的已经和之前的画作大相径庭。看着这像鸟又不是鸟的图画,我不由得想起他那句著名的评论:人们都喜欢听鸟叫,但不一定要听懂它。Woman with Yellow Hair 黄头发的女人创作于1931年。毕加索在1927年于一个画廊前碰到了17岁的Marie-Thérèse,很快陷入热恋。因为MT已婚,他们的恋情不能公开,于是年轻的muse不断的出现在毕加索的画作里,这幅黄头发的女人就是其中的一幅。简练干净的笔触将女人的丰满,柔软,性感以慵懒的姿态完全表现出来。此外还有不少其他画家的作品。像是德国画家Franz Marc的一幅作品放在了很醒目的位置。Yellow Cow 黄色的牛创作于1911年。十九世纪初,一股回归自然的浪潮席卷了德国的艺术界。作为一个从神学/哲学学生转变而成的艺术家,FM认为动物其实保有了最朴素和纯粹的虔诚与信仰,而这恰恰是人类逐渐丧失的。于是他开始关注动物的体态和行为,创作了很多作品。此外他认为颜色可以很好的唤起对性别的感知:比如黄色是明快、欢乐和性感的,代表了女性,而蓝色是智慧和富有意志力的,代表了男性。在这幅画中,嬉戏中的黄色奶牛代表了女性,很可能含蓄的意指了画家的新婚妻子Maria Franck,而背后三角形的蓝色山脉则是画家自己的变形。因为Franz Marc在结婚当年创作了此画,有人猜测这是一幅庆贺新婚的画作。总之,二楼画廊里展出了不少西方名画,很值得一看。此外还有一些抽象派的雕塑,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博物馆建筑本身无论内外的设计都比较富有创意,在曼哈顿的钢筋水泥丛林中是非常个性化的。然而对于看过高迪杰作的人来说并没有觉得有多么新奇,因为高迪才是离经叛道的巅峰。第三站:纽约之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顾名思义,作为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最早期的绘画展品就到印象派,之后就是抽象派、野兽派、意识流等现代艺术,展览方式也从绘画、雕像扩展到影音、图像、金属制品、模型,变化多端,风格迥异,甚至越来“莫名其妙”,让人费解。也许是我们的欣赏水平有限吧。这里就把能看懂的几幅绘画呈现一二。MOMA的展品比Guggenheim丰富很多,莫奈、梵高、毕加索的作品都在五楼。如果时间有限,可以从5楼看起,至少把那些如雷贯耳的精品先有个了解。Claude Monet Water Lilies (mural-sized triptych,1914–1926)莫奈睡莲大型三组画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派(Impressionism)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实际上印象派的“印象”一词就是来自他的名作《印象·日出》,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1883年,43岁的莫奈在吉维尼定居,莫奈在朋友的资助下搬进了塞纳河畔的一栋农屋和庭院,在庭院里修了一个池塘,在池塘里繁殖了睡莲,他逐步把存粮的仓库改建为画室,把庭院变成了大花园。这个计划起初因河水问题而受到当地人的反对。莫奈费尽了周折,才如愿以偿。后来,他又在池塘中架设一座日本式小桥,池塘的周围种植垂柳和多种花卉;在池塘里则繁殖了睡莲。莫奈把整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他的睡莲上面了,睡莲成了他晚年描绘的主题。此后27年里,他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主题。无论是白天还是傍晚,莫奈总是坐在池塘边,观察自然,感受光线,用画笔记录下来。(摘自网络)这是MOMA第一次将Monet的多组绘画整体展出。包括这幅大型的三组画以及《日本桥 》(The Japanese Footbridge, 1920–22) 和《百子莲》
(Agapanthus)。莫奈的绘画技法和自身的研习都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幅三组画每张画都是2米X4.2米,是除了法国本土以外世界上唯一的一组Monet的大型组画,他临终前画的那组留在了法国,画完的第二天Monet就告别了人世间。《睡莲》色彩十分丰富,但是所有的颜色在画面中都是分外的柔和和均衡。以高超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如果能走进画作仔细欣赏,那看似随意轻松的笔触中将光线的美感,水面上自然漂浮的睡莲的温柔表现的淋漓尽致。湖中的倒影和湖面上的睡莲看似都是有色块堆砌而成,却疏密虚实相得益彰,让人一目了然却又回味无穷。大师以高超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在大师的笔下,水是纯绿色的,而花朵却像暗红的火焰。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参观者站在画旁,就如同伫立在池塘旁边。《睡莲》可以说是莫奈一生对光与色表现的总结。莫奈晚年对色彩的研究已经炉火纯青,对光与色认识的深度已经无人能及。莫奈的睡莲看整体效果时会让人感觉得他喜欢用灰调子,其实走近看他的色彩是非常饱和的,
纯度极高, 他喜欢堆极多的层次, 经过电脑分析, 有的居然高达15层。莫奈曾说创作巨幅睡莲是为了描述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水的幻象。在画中可以看到他以接近抽象派的笔法来表现睡莲、池水及天空在水面的倒影,有点中国画中写意的感觉。站在这水天一色的巨幅画卷前,感觉到水的变幻莫测,漂浮在水面的睡莲也好象在随水面缓缓移动,象是流动的音符,充满了诗意,让人沉浸在梦幻般的宁静中。三位音乐家 (Pablo Picasso. Three Musicians. Fontainebleau, summer 1921)《三个音乐家》是毕加索以几何形体造型的立体主义的代表作。一个昏暗的酒吧里,三位音乐家和一条狗构成了一个波希米亚风格的生活景象:左边的人白衣白帽,吹着单簧管,右边是个留着大胡子的牧师,双手抱着乐谱在放声歌唱,中间是一个小丑在弹吉他。最不容易发现的是画面里藏着一条黑色的狗,伸直的双腿在最左边,狗头从白衣人的身后探出来,尾巴在小丑的双腿间露出来向上翘着。两边的人物代表了画家的两个诗人朋友Guillaume
Apollinaire 和Max Jacob。画面中每个人物之间相互联系和重叠,线条抽象,构图幽默。舞蹈 (Henri Matisse. Dance (I). Paris, Boulevard des Invalides, early 1909)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以下是网评的摘录:这幅画体现了马蒂斯单纯、简洁、清晰的艺术风格,以线和色块构成艺术形象。在这幅画中仅用三种色彩,即红色人体、绿色地面和蓝色天空。整个画面便是由这三种在量感和分布上平衡、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浑成一体,从而生发出动人的艺术魅力。马蒂斯的色彩和线条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和谐、同时并进,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尽管马蒂斯声称他作画并不关心形象的含义,只关注色彩、线条和构图的美学意义,但在这幅舞蹈中通过对人体动势的描绘,仍然表达出对人生欢乐的赞颂。星夜 (The Starry night,Vincent van Gogh 1889)MOMA的收藏里,这幅《星空》应该是最为如雷贯耳了。所以画前常常挤满的人,有兴奋拍照的,也有静静沉思的。这幅依靠想象和记忆的作品,体现了梵高回应自然的内在主观表达。在浓密的笔触中,一团火焰般的柏树将搅动的天空和下面的宁静村庄联系在一起。这个村庄部分虚构的,教堂尖顶是梵高对祖国荷兰的记忆。
盯着画作多看一会儿,前后移动一下,会觉得星空隐隐有流动起来。蓝色的基调,橘黄的星月,经典的梵高式的旋转的云彩和火焰般高耸入云的松柏。据说这是梵高在精神病院修养中的创作。很可惜当年没有多少人慧眼识英才,梵高的艺术远远超过了那个年代,不被承认和尊重带给他的压抑是可以想见的。欣赏梵高作品前,不妨看一下2017年底上映的电影——《至爱梵高》,再听一首美国著名民谣歌手 Don McLean在欣赏了《星夜》之后激情创作的歌曲——《Vincent(Starry Starry Night)》。 据说这首歌在荷兰的梵高纪念馆中,长年不断的播放着,以陪伴梵高和他不朽的画作。《秋韵:第31号》(One: Number 31,Jackson Pollock1950)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现代艺术看不太懂,画作的注释如下:
这是波洛克在1950年夏季和秋季连续创作的三幅墙纸中的一幅。1947年,波洛克开始在地板上铺设帆布,并倾倒,滴漏,涂抹颜料,有时直接从颜料罐里,或用棍棒和硬化的刷子。交织的液体线密度平衡,并参杂了各种飞溅的效果。
这种张力的绘画效果是抽象表现主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Tips:MoMA的礼品店一定要去,有好多兼具设计感和艺术性的礼品可以选择。第四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ET)MET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MET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目前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展厅共有3层,有十九个展区,分别为服装、希腊罗马艺术、原始艺术、武器盔甲、欧洲雕塑及装饰艺术、美国艺术、R.莱曼收藏品、古代近东艺术、中世纪艺术、远东艺术、伊斯兰艺术、19世纪欧洲绘画和雕塑、版画、素描和照片、20世纪艺术、欧洲绘画、乐器和临时展览。 MET任何一个展区都有足够分量和质量的展品让人流连忘返,它将全世界艺术品一网打尽,好像满汉全席,既让人胃口大开,又因为选择太多而不知从何看起,更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如果细细观看,怕是一个星期也不够。在这浩如烟海的展馆里,我们的参观策略是有所选择+走马观花,直到眼花缭乱、筋疲力尽为止。埃及艺术馆(Egyptian Art)位于一层右侧的是古埃及馆,黑色法老雕像在大厅占据了极为显著的位置,应该是最好的导引。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早已消失,而MET号称拥有开罗以外最丰富的古埃及馆藏。埃及馆是MET展品最丰富的展馆之一,全都是至少2000年以上的精品文物,包括36,000件的雕塑、器皿、首饰等当时的生活用品,也少不了大型的石柱、石墙、石像和木乃伊,从旧石器时代到古罗马时代应有尽有。我虽然在埃及参观过开罗博物馆,但也没有看到过如此数量庞大的精美展品。除了金字塔和神庙,古埃及能够搬得动的艺术品大多流失海外,这一点与中国何其相似。两个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无力保有自己的文化精华,以至于要千里迢迢到别国来鉴赏祖辈所创造的辉煌成就。Met起初是靠私人捐赠,后来是自己的考古队去埃及发掘文物,长达35年的考古工作为MET的埃及馆带来了一半以上的馆藏。丹铎神庙(Temple of Dendur, 10 B.C.)大名鼎鼎的丹铎神庙是MET的镇馆之宝,它于公元前10年建于尼罗河畔的阿斯旺城南。1963年埃及政府修建阿斯旺水坝,由于尼罗河水位的上升会淹没岸边的一些古迹和考古遗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给予帮助。美国政府当年给予了埃及很多经济上的援助,出于感谢,埃及同意将把神庙作为礼物相赠。1965年开始,埃及把这座八百吨石头的神庙切割成每块6.5吨左右的石块,装入640个集装箱,由美军用军舰运到美国。石块运到后按照原样一块块复建,用了七年的时间于1978年建成。神庙面向东方,坐落在石台上,四周是一个水池,象征着神庙坐落在高高的岸边俯视着尼罗河。充足的自然光线照射进来,好像非洲的阳光依旧沐浴着神庙与尼罗河河水。展馆的两面都是倾斜的巨大玻璃幕墙,窗外就是美丽的中央公园,一年四季的景色不同,给展厅里带来不同的背景和氛围。水池边上是神庙的大门,像是一座石头门框,穿过大门就是砂岩石雕刻的神庙。入口处是两个高耸的石柱,好像是粗大的羊纸草的根茎,石柱的上部是羊纸草与荷花的图案。这两种植物都是尼罗河畔常见的植物,象征着尼罗河神Hapy和生命永恒,生生不息。大门的门楣处有太阳的雕像和四周外展的羽毛,它象征了太阳和天空之神Horus。和中国的寺庙不同,古埃及的神庙不是用来祭拜的,它是神灵的家,内部的空间不大,平时少有人进入。在神庙的外墙上有罗马帝王奥古斯特(Augustus)的雕像。奥古斯特在征服了埃及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很多神迹上留有自己的形象。神庙石壁上的各种浮雕都采用了阴刻浮雕(sunk relief),这样在埃及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图案就会伴有阴影,从而让浮雕线条显得更加深刻。神庙的外墙本来是有颜色的,非常漂亮,可是挖掘出来没多久就消失了。MET因此在周五/周六的晚上用投影仪将色彩投影在神庙墙壁上,以现代科技的手段再现昔日的光彩(Color the Temple)。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在神庙左侧有一座狮身人面像,用来镇守法老的墓地。它是智慧与勇猛的结合。丹铎是埃及境外最大的,也是西半球唯一完整的古埃及神庙。流落海外的神庙其实还有一座,就是我们在201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曾参观过的德波神庙(Jardins do Templo de Debod)。埃及政府同样出于对西班牙协助保护古埃及文化遗产的感谢,在1960年将德波神庙赠送给西班牙,1968年在马德里得以重建。不过德波神庙建在室外,任凭风吹雨打,不似丹铎神庙在纽约享有如此待遇,在现代化的玻璃温室中安度晚年。欧洲雕塑与巴黎和西班牙众多的博物馆相比,MET所展示的欧洲绘画和雕塑的数量更多,但一流的精品似乎并没有那么丰富(普拉多和奥赛的名作真是数不胜数)。我们开始还看的比较仔细,后来时间不允许,只能加快脚步,蜻蜓点水般观赏了一番,至今想起仍为憾事。提着美杜莎头颅的珀尔修斯(Perseus with the Head of Medusa )这尊雕像是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奥·卡洛瓦(Antonio Canova)的著名大理石雕像珀尔修斯(Perseus)的复制品,由波兰伯爵夫人Valeria购得。原作目前收藏于梵蒂冈博物馆。雕像取材于希腊神话,宙斯之子珀尔修斯受雅典娜的委托杀死美杜莎, 他用盾牌做镜子,斩下了美杜莎的头颅。珀尔修斯将美杜莎的头交给雅典娜,雅典娜把它固定在自己的盾牌中央作为对付敌人的利器。卡洛瓦在雕刻时发挥了自己线条流畅的风格,改良了装饰的细节,将Perseus刻画的更加热情奔放。雕像身材欣长,比例匀称,肌肉健美,将年轻英俊的外表和胜利后轻松自信的英雄气质表现得生动传神。库洛斯雕像 古希腊(Marble statue of a kouros Greek, 公元前 590–580 )这尊库洛斯(Kouros在古希腊语的意思是青年)雕塑是阿蒂卡最早的大理石人物雕像之一,原本是彩色的,被放置在一位年轻雅典的贵族的墓前。它用一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其左脚向前,双手垂在身体两侧的僵硬姿势源自古埃及艺术。在整个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雕刻家都采用这种简单明确的姿势。由于当时对身体构造还不很了解,头大身细,身体的细节以几何图案代替,用抽象的形式将人体通过近似的手法完美地表现出来。这是历史上最早独立站立的雕像,这意味着雕刻家对重心的掌握十分精准,这是雕刻技术的重大突破。拜占庭艺术(Byzantine Art)拜占庭艺术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住开来的作用。欧洲文化得以在古罗马、希腊文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拜占庭艺术功不可没。Patio from the Castle of Velez BlancoMET拜占庭艺术的展厅中有一处小门,进去后豁然开朗,竟然是一个完整的西班牙庭院,有两层楼高,天井格局,内有很多雕塑。庭院完全用西班牙Macael大理石建成,原本建在西班牙Vélez Blanco地区,是当地城堡的一部分。 这个庭院堪称西班牙十六世纪建筑的瑰宝,无论是非对称的布局,哥特式怪兽滴水嘴, 还是木材的平顶,低矮的拱门,都体现了西班牙的建筑风格。大约在1506年和1515年期间,来自意大利北部的能工巧匠被请到西班牙,对这座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精心雕琢。拱门的肩和内弧面、门窗以及阳台扶手处都装饰了大量豪华精美的动植物造型,这些图案保留了生动的细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自然主义风格的典范。tips:1、关于门票,我们去的时候还是donation形式,捐了10美元一个人。2018年听说要改成25美元三天了,如果真有时间连看3天,那反倒更划算了。另外,参观的当天是可以随时进出的(要重新安检,另外门票别掉了),中午吃饭完全可以去外面吃,自带食物的可以在门口喷泉附近的台阶上和各国游客一块儿吃。2、关于每日免费中文讲解。MET的主页上(guided tour)可以查到时间和集合地点,每次1小时,由一位华人志愿者负责讲解MET的一些精华藏品,给我讲解的女士气质非常好,挑选的艺术品也非常有代表性,我们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第五站 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是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1895年由阿斯特图书馆、伦诺克斯图书馆和蒂尔登信托公司合并而成。该馆经费主要来源于捐款。图书馆由主馆和85个分馆组成,收藏有图书、期刊、手稿、地图、图片,包括英美文学名著的最早版本、珍贵的古籍资料等。网址:https://www.nypl.org/ 门前的两只卧着的石狮威风凛凛,原名为“阿斯特狮”和“莱努克斯狮”,后来大萧条时期,纽约市长拉瓜地亚为了鼓励市民战胜经济危机,将这两座石狮取名为“忍耐(Patience)”和“坚强(Fortitude)”。Bill Blass,主阅览室——315号房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无柱房间之一。当初在设计时,第一任馆长约翰·肖恩·比林斯要求把阅览室设在最高层,这样既可采自然光又远离马路的喧闹。阅览室90.5米长,23.8米宽,高15.8米,四外都是开放式书架,长窗,房顶有大吊灯。室内摆放长型阅览桌和舒服的椅子,桌上有铜台灯,为蒂芙尼设计。装备有计算机可以和互联网联接。阅览室门楣上写着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的话:“A good book is the precious life-blood of a master spirit, embalmed and treasured up on purpose to a life beyond life.” 意思是一本好书是一个伟大灵魂珍贵的生命之血,因其超越生命的意义而珍贵且不朽。108号房间是以《读者文摘》的创刊人德威特·华莱士命名的期刊阅览室。华莱士最初就是利用这里的定期刊物开始出版了这本后来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刊物。据说创刊初期,他每天去纽约公共图书馆翻阅各种杂志收集资料,以节省买书的开支。他于1983年出资完成了对这间阅览室的翻修。博物馆还设有专门的儿童阅览室,位于84号房间。第六站 华盛顿之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华盛顿有众多私人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其背后靠一个庞大的私人基金会在支撑着,这就是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摘自网络:作为世界最大上的博物馆体系,史密森尼学会所属的十四所博物馆中保管着一亿四千多万件艺术珍品和珍贵的标本,同时,它也是一个研究中心,从事公共教育、国民服务以及艺术、科学和历史各方面的研究。史密森尼博物馆中有十座博物馆和美术馆位于国家广场 (the National Mall)两侧,在华盛顿纪念碑和国会大厦之间: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艺术工业大楼(Art and Industries Building)、赫希洪博物馆 (Hirshhorn Museum)(著名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国立美国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Art)、国立非洲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rt)、国立航空航天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ir and Space)、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等,而且对公众都是免费开放的。最出名的是国家美术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如果时间允许,这些博物馆都非常值得花时间去仔细参观。史密森尼学会的创建源于一位英国绅士的捐赠。詹姆斯·史密森是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和矿物学家,他的生父是诺森伯兰公爵,母亲有皇室血统。史密森天赋极佳,聪明过人,21岁自牛津大学毕业,22岁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然而因私生子的身世而遭受的歧视让他始终耿耿于怀。据说他曾对他的父亲说,他会让自己青史留名,即使将来人们把诺森伯兰这个贵族姓氏忘得干干净净,也还会永远记得他的名字。1826年,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赠给美利坚合众国这个他认为最有创造活力和发展前途的新国家,并指定在华盛顿成立史密森尼学会,以增进和传播科学知识。史密森尼学会总部(Smithsonian Castle)参观史密森尼系列博物馆不妨先从史密森尼学会总部开始。这是一幢红色砂岩城堡,是学会的行政办公室和信息中心所在。主建筑设计建造于1965年,由建筑师小詹姆斯·伦威克倾心打造,设计初衷就是以打造历史性建筑地标为目的。该城堡是史密森尼学会第一栋建筑,也是学会的地标。在蓝天的映衬下,红色城堡散发出优雅古典的贵族气质,你不可能错过它。作为信息中心,这里包含了所有史密森尼学会下属在华盛顿的博物馆的信息,可以拿到国家广场附近博物馆的分布图,此外还有志愿者在Information Desk耐心帮助游人安排一天的博物馆参观行程,免费提供路线安排等服务。城堡本身也是一座小型博物馆,收集了各个学会下属博物馆的部分代表性藏品,很值得参观。一进门就是古堡大厅,内中陈列着不少学会成员的收藏品。Tips:1、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1:30有导游讲解的免费castle tour(英文)。2、这里拿到的博物馆地图是华盛顿最好的观光图,建议游览前先到这里领取免费地图,还可以咨询一下工作人员观看的路线。豪普特花园(Enid A. Haupt Garden)城堡的后面是一座不可错过的美丽花园:Enid A. Haupt Garden。http://www.gardens.si.edu/our-gardens/haupt-garden.html花园以捐赠者——豪普特夫人的名字命名,她因支持园艺项目而著名。她以花园为礼物,在世界各地建造、恢复和维护无数的花园,从而成为了美国最早的园艺慈善家,并于1994获得了美国园艺协会颁发的自由海德贝利奖。这座花园的捐款超过三百万美元,于1987年建成。豪普特夫人不仅创造出这座美丽的花园,还使它蓬勃发展,成为到访史密森史学会的游客乃至华盛顿DC市民的天堂。花园占地4.2英亩,分为三个部分:月亮门花园、维多利亚风格的花坛和喷泉花园。花园内有精美的花坛,现代陶艺的花盆里种栽满了植物和美丽的花朵,70年代的铸铁公园桌椅小巧的喷水池带来宁静的气氛,郁郁葱葱的花园与史密森城堡的维多利亚式建筑相得益彰。天使的号角(Angle's trumpet)非洲艺术博物馆外的喷泉花园提供花岗岩座椅,山楂树的树冠带来了阴凉。第七站 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国家综合性历史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更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自然类博物馆。根据网上的资料,2009年时上映的美国冒险喜剧电影《博物馆惊魂夜2》(Nightat the Museum: Battle of the Smithsonian)是一部获得国立自然史博物馆官方支援、以该博物馆为主场景所拍摄而成的作品,在片中曾出现过大量以博物馆实际馆藏为蓝本所创造的电影角色或桥段。门厅里的这只非洲野象,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最大的非洲野象,被视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志。电影里就有它奔跑的镜头。最有特色的是动物展区。这里的动物标本不仅制作精良,而且充分利用了展厅的设施进行布局,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狮群扑在谁牛背上啃咬,猩猩在屋角站起抓住了钢管怒目而视,树袋熊小心翼翼的走在枝头,猎豹头顶的横梁上向下窥视,它的猎物,一只小羚羊挂在不远的钢梁上。被逼真复活的不仅是一只动物,还有它的生活环境和习性特征,这种生动传神的布展方式实在是值得借鉴。人类起源厅:展示了人类的祖先如何从大猩猩经过600万年的进化成为人类,如何在剧烈的气候变化中生存下来。其它值得一看:第八站 华盛顿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该馆于1976年7月开馆,24个展厅共有18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各展厅陈列飞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类飞机、火箭、导弹、宇宙飞船、及著名飞行员、宇航员用过的器物。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飞行博物馆。博物馆的正厅被命名为“波音飞行里程碑(Boeing Milestone of Flight Hall),各种大型的飞行器、卫星、导弹或耸立于地面,或悬吊于空中,让人目不暇给,叹为观止。以下是值得一看的部分展品(详见博客):针锋相对的冤家:“潘兴 II”和 SS-20 导弹和SS-20 导弹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阿波罗11号登月舱历史上最成功的商用客机:波音747机头驾驶舱世界第一架喷气战斗机:德国ME262(MESSERSCHMITT Me262)冷战巅峰的握手: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Apollo-Soyuz Test Project)太空之眼: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莱特一号“:莱特兄弟的飞机挂载“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的“捕食者”无人机企业号航母的模型展示著名的加特林多管机枪 宇宙飞船返回舱大型飞机的发动机 中国航空业最后一个软肋太空探索,月球全地形车的模型……我们看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老馆。随着大型展品越来越多,原有的空间实在无法承接,于是在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开设了更大面积的新馆,据说有大量飞机实物展出。可惜没时间去新馆,只能在老馆里走马观花了,不知不觉用了两个半小时。第九站 华盛顿之托马斯杰斐逊国会图书馆 (Thomas Jefferson Library) 国会图书馆共有三幢大楼,分别以三位美国总统的名字来命名:1897年落成的杰斐逊大厦、1939年落成的亚当斯大厦和1983年落成的麦迪逊大厦,以纪念和表彰他们的贡献。在这座世界最大的图书馆里,保存了超过1.26亿的藏品,大约2/3是多媒体储藏。有书籍1900万册,图片1200万张,永久收藏的期刊达75000种,报纸1200种,录音纪录品260万种,手稿5600万件,地图和地理文献460万份...... 值得一提的是馆内有著丰富的中文藏书,已近80万册,成为中国以外收藏中文图书最多的图书馆。 杰斐逊大楼是图书馆的主楼,采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青白色的大理石材和精心雕刻的石像让建筑庄重而典雅。门口的喷泉雕像取材于希腊神话,中间的是海神波塞冬,两边是骑着怪兽的女神。 参观时间是8:30至16:30。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图书馆免费参观,甚至凭证件还能免费办理阅读证。不过门口的安检相当严格,比机场安检毫不逊色,连皮带都要解下来。据说超过40位美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参与了图书馆设计和创作,将它打造为美国的建筑艺术的典范。大厅分为上下两层,罗马式的大理石廊柱高耸林立,彩色的壁画金碧辉煌,精致华丽的女神雕像高擎着火炬,像是在用知识和智慧点亮人生。 主阅览大厅(Main Reading Room)更加震撼,座位并不是很多,但穹顶极高,半圆形的玻璃窗透进阳光,下面的人好像是坐井观天一般。屋顶放射状的镶嵌了蓝色方块,内有金色的花朵,据说是贴了金箔。大厅呈圆形,等分成八个立面,每个立面的一楼向外就是藏书室。二楼是典型的罗马石柱和围栏,顶部围绕圆心站立着16座铜像,每两个人物代表一个学科:米开朗基罗和贝多芬代表艺术,荷马和莎士比亚代表诗歌,柏拉图和培根代表哲学,梭伦和肯特代表法律,牛顿和约瑟夫·亨利代表科学,希罗多德和吉本代表历史,哥伦布和富尔顿代表商业,摩西和保罗代表宗教。 美轮美奂的中央阅览室,其穹顶离地面高达53米这样的图书馆堪称奢侈,相信每一个在此读书的人都有一种神圣的感觉。第十站 波士顿之哈佛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哈佛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HMNH)包括植物标本馆(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矿物与地理博物馆(Mineralogical & Geological Museum)、比较动物学博物馆(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三个主要的展馆,门票$12/人。买票后管理人员给了我们一个蓝色的小卡子别在衣服上。植物标本馆这次来哈佛,最不能错过的就是镇校之宝——玻璃花(Glass Flower)。上了二楼,推开两扇非常朴素的木框玻璃门,一个四方的展室里,静悄悄的陈列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玻璃花标本。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捷克的两位父子艺术家Leopold Blaschka & Rudolf Blaschka发明了用玻璃烧制海洋生物的技术,他们可以将水母、乌贼这类透明发光的海洋生物复制的惟妙惟肖,在欧洲的市场上大受欢迎。哈佛大学植物学部当时的主任George Lincoln Goodale得知此事大喜过望,因为他在教授学生植物分类学,传统的干植物标本褪色、易碎,而且丧失了原本鲜活生动的特质。从1886年到1936年,Blaschka 父子为哈佛大学制作玻璃植物标本。他们对各种花草仔细观察和研究,用完全手工的操作将有色玻璃加温软化后,加工成各种形状,然再涂上釉彩,形成深、浅、明、暗不同的色调,力求完全真实。1895年父亲Leopold Blaschka 去世后,他的儿子Rudolf 继续此项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良,形成了高超独特的玻璃加工技巧。直到1936年,Rudolf也已近80高龄,才把这批植物标本全部完成。在超过50年的时间里,一共制作了4400多件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植物模型,包括164个科,847个物种,几乎涉及到植物王国的所有家族,其中超过3000件作品是植物细节的放大模型,不但有科学的精确,更有艺术的雅致。新英格兰植物学会主席沃尔特·迪恩曾用放大镜检验了16 件玻璃标本,并和他的植物标本室的标本作了对照,结果没有找到任何差错。走近细细观瞧,那碧绿的叶子,鲜艳的花朵,娇嫩的花蕊,纤细的须茎,甚至嫩枝上微小的绒毛都看得一清二楚,没有当今玻璃制品华丽夸张的颜色,这里的标本完全复制了植物本来的颜色,鲜绿,淡黄,嫩粉,简直是以假乱真,让人叹为观止!网友的评论恰到好处:参观者在这里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植物学知识,而且得到了很高的艺术享受。令人遗憾的是,Rudolf没有后代,他去世后如此巧夺天工的玻璃花制作技艺就失传了,再无后继者承接衣钵。他们登峰造极的绝世精品如今只有在哈佛大学的博物馆里安静的展示,默默的诉说着那一段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不朽传奇。比较动物学博物馆三层是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标本非常多,不过受限于展馆的空间,基本都陈列于玻璃展柜中,没有像纽约、华盛顿那样设计庞大逼真的背景。然而干货绝对不少,相当值得一看。既然是比较,就需要多样性。这里的动物标本从鸟类、哺乳动物、海洋生物、昆虫应有尽有,而且数量庞大。观众之中很多是中小学生。把博物馆和教学结合在一起,生动有趣,非常立体,我们应该好好借鉴。展馆虽然不算大,但一样有恐龙、鲸鱼骨骼的完整标本,相当震撼。而且参观者非常少,有时一间展室只有一两个人,比起其它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摩肩接踵的情形可以说天差地别,非常享受。矿物与地理博物馆在纽约、华盛顿的自然博物馆里我们看到过大量稀有的宝石和矿物,原以为哈佛的小小博物馆的藏品应该不值一提。没想到这里虽然没有雕琢好的首饰,但原矿同样精品纷呈,颜色形态各异,美石不少。值得一看的包括一块重达1600磅的来自巴西的紫晶洞(Amethyst Geode),以及有43亿年历史的锆石(zircon crystals)。博物馆免费开放给本地学生。很羡慕这些小学生。第十一站 波士顿公共图书馆(Boston Public Library)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公共图书馆,现有藏书超过一千五百万册,藏书量仅次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馆。现在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大楼是1888年开建,1895年建成并对公众开放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是美国第一个公众投资的大型免费市立图书馆。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与三一教堂相对,中间是Copley广场。朝广场的一面设计者采用了16世纪的罗马宫殿的外观设计,看起来宏伟气派。顶部雕刻了:The Public Library of the city of Boston Built by the people and dedicated to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意为公共图书馆是人民所建并致力于学识的精进。雕塑家创作的智慧女神密涅瓦的头像,上面刻着图书馆的主要座右铭:FREE TO ALL(所有人免费)。入口处两尊女神的坐姿青铜雕像由Bela Pratt创作,安装于1912年,分别代表艺术(拿着调色板和画笔)和科学(拿着地球仪)。三个拱形大门的石墙上安装了复杂精美的金属灯具支架。进入内部,立刻被内部堪称豪华的装饰震撼了。这完全就是一座艺术的宫殿,大理石材和珍贵的红杉木材把整个建筑打扮的金碧辉煌,大量的壁画和雕塑为楼道、大厅、阅览室平添了高贵的艺术气息。这里完全是读书人的天堂。通向二楼的转角处有两尊威武相对的石狮,那是为了纪念南北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麻省第2和第20步兵团,由Louis Saint-Gaudens所作。环绕台阶的八幅壁画以及二层主阅览室外面的长壁画是由法国画家 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创作的,值得细细欣赏。前八幅壁画的主题分别代表了8个学科,分别是:哲学、天文、历史、化学、物理、田园诗歌、戏剧诗歌和史诗。长壁画名为:The Muses of Inspiration Welcoming the Spiritof Light,绘制了9个白衣女神致意思启蒙运动。以BPL著名的捐款人Jashua Bates命名的主阅览室(Bates Hall),长约66米,宽约13米,有着15米高的穹顶和15扇拱形大窗。桌子上一律装点着绿色灯罩的铜质台灯,尤为典雅。大楼中央的庭苑,四周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寺院拱廊造型。庭苑的回形长廊里摆放了桌椅,供人们在室外放松。Tips:1、周一到周六上午9点开门,周日下午1点开门。2、博物馆每日还提供带讲解员的免费参观行程,约1小时,介绍建筑本身及馆内艺术品,有兴趣的可上官网查看时间。https://www.bpl.org/visit-central-library/art-tours/#public_toursMondays at 2:30 p.m.Tuesdays at 6:00 p.m.Wednesdays at 11:00 a.m.Thursday at 6:00 p.m.Fridays at 11:00 a.m.Saturdays at 11:00 a.m.Sundays at 2:00 p.m.第十二站 波士顿美术馆(Museum of Fine Arts)坐绿线E(Heath方向) 四站就到了波士顿美术馆(MFA)站,是个地面站,跨过铁路就看到了美术馆。通体象牙白的二层楼占据了很大的面积,几根高大的罗马风格石柱擎天而立,撑起了宽大的正门。入口处有几块绿油油的草坪。正中间的草坪上有一尊青铜雕像,一名印第安骑士在骏马上张开双臂,仰天长啸。有网友说这是泰勒斯达林的雕塑“上诉的伟大精神”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以收藏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其他绘画藏品也十分丰富,有格列柯、委拉斯贵兹、提香、丁托莱托、罗梭等人的作品,有伦勃朗、鲁本斯、普桑、夏尔丹、库尔贝、马奈、德加、华托、雷诺阿、保罗·塞尚、梵·高的作品。 该馆共设有美国装饰艺术和雕塑、亚洲艺术、古典艺术、埃及和古代近东艺术、欧洲装饰艺术和雕塑、绘画艺术、印刷、素描和照片、纺织、20世纪艺术9个部门178个展室。其中亚洲艺术品的收藏最为丰富,堪与世界各大美术馆相媲美,不仅有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青铜、陶瓷、绘画、书法、纺织品、雕塑等上下五千年的各类艺术瑰宝,如著名中国古画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宋徽宗摹唐张萱《捣练图》、明张宏《句曲松风图》等,还有亚洲各地的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艺术的珍品。据统计,我国流失到海外的国宝级别的唐代卷轴画有20余张。此外,敦煌17窟收藏的经卷、诗画、书画,时代历经盛唐、晚唐、五代到北宋,以英国和法国收藏最多。流失的宋代卷轴画也有二三百张;元代近200张;明代名画约有8000余件;清代约有1.2万余件。该馆主要展出了众多流失海外的绘画精品中的少数几件,通过这次展览可以了解到关于国宝绘画的宝贵价值与在海外的坎坷经历。正中有一道宽敞的楼梯,拾级而上进入博物馆的中心圆厅(rotunda),四面辐射出去就可以通向不同的展馆。楼梯两边的平台对称摆放了非常有质量的大型的文物和雕塑,以中国和欧洲藏品为主,可谓先声夺人。在每一层的Rotunda和楼道里,都因地制宜的摆放陈列了不少精品,让人完全沉浸在艺术氛围中。圆形的穹顶天窗旁边,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可以欣赏古代世界展馆堪称是世界上首屈一指无所不包的古代艺术品收藏地,这里有来自埃及,努比亚,近东,希腊,意大利,塞浦路斯和安纳托利亚的超过85,000件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500年至公元600年,其中包括各种形态,如雕塑,珠宝,棺材,木乃伊,金币,武器,建筑,花瓶,雕刻宝石,乐器和马赛克等。收藏的重点是古埃及艺术,所有时期的努比亚艺术,希腊花瓶,古典金币和宝石,罗马丧葬艺术和皇室肖像。埃及和努比亚的藏品主要通过20世纪初美国考古学家George Andrew Reisner(1867年11月5日 - 1942年6月6日)领导的哈佛大学及波士顿美术馆联合考察队收购的。George是当年古埃及,努比亚和巴勒斯坦文明的考古专家。一些希腊,罗马和伊特鲁里亚的艺术是通过参与阿索斯(土耳其)和瑙克拉蒂斯(埃及)的挖掘获得的;还有很大部分藏品是从欧洲艺术品市场上购得的。亚里士多德青铜像埃及馆MET的埃及馆是世界上埃及文物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MFA虽然无法与MET相比,但展品也绝对精彩,算得上是埃及文化艺术的又一个宝库。阿肯那顿狮身人面像的浮雕(Relief of Akhenaten as a sphinx)尽管阿肯那顿的宗教改革清除了埃及许多最为人熟悉的表现形式,但国王仍然喜欢狮身人面像,并常常将自己描绘成那个梦幻般的生物。这个浮雕是庙门口两侧的一对。它上面的狮身人面像停留在一个基座上,暗示它代表了一座雕像。狮身人面像配备了人类的手臂和手,使他能够向他的神- 即出现在左上角的太阳光盘献祭。可以看出国王的脸特有的倾斜眼睛,长长的鼻子,空洞的脸颊,下垂的下唇和下巴。King Menkaura (Mycerinus) and queen 2490–2472 B.C.1910年1月10日黄昏时分,一个小男孩向考古学家George Andrew Reisner招手,引他到了门卡拉谷寺。在那里,一个被丢弃的盗坑中出现的是两个石像的头顶部,保存完好,几乎是真人大小。人类历史上最杰出艺术作品之一,Menkaura和女王的雕像重见天日了。这两个雕像并排站立,凝视着直到永恒。他代表了王权的象征和理想的男性形象,她则是理想的女性。他的头上戴着NEMES(一种古埃及的条纹头巾,象征法老的力量),一条长长的人造胡须,还有一个带有中央标签的环绕式短裙,所有这些都将他认定为国王。国王的颧骨,球状的鼻子,从鼻子到嘴角小犁沟,微微凸起的下唇,这些特征在王后脸部也可以看到。但王后的脸上有一种女性化的丰腴的肉体,线条更为柔和。美洲艺术部美洲艺术部的世界级收藏品包括3000多年来在北美,中美和南美创作的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有超过16,000件精美的展品。个人觉得北美的藏品比较精致,尤其近代的家居用品非常奢华,珠光宝气,体现了新大陆财富的快速积累。说到美国的绘画,没有办法和欧洲相提并论。不过有一幅美国画家萨金特的名作值得一看。画作悬于两个如画中一样的日本蓝白花瓶间,非常有趣。爱德华达利博伊特的女儿们(The Daughters of Edward Darley Boit) 萨金特1882 John Singer Sargent (American, 1856–1925)这是画家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巴黎创作的美国移民社区成员的许多肖像作品之一。这幅画很有来头,算是整个美国展区的镇馆之作了。萨金特是四个女孩的父母爱德华达利博伊特和玛丽路易莎库欣博伊特的朋友,他们生活在在第八区一个豪华的社区,很多富裕的美国人都喜欢那里。公寓的门厅充当了萨金特肖像的场景,这是一个阴暗的空间,画家为四个女孩画了像,由小至大分别为:坐在地上四岁的朱丽娅、站在左边八岁的玛丽·路易莎、被阴影覆盖着的两个女童是12岁的简与14岁的佛罗伦萨。虽然博伊特夫妇起初找萨金特是画传统的肖像画,但后来他们支持了他的创意,让绘画变成了一半肖像一半私密内景的作品。虽然每个女孩都被单独展示,但还是有两个人的特征被遮蔽了,这有悖于与传统肖像画,加上女孩之间缺乏联系,在绘画第一次展示时遭到了评论家的批评。这种不同寻常的艺术形式是对不同时期艺术学习吸收的结果,也成为萨金特既传统又现代的画风。有研究认为此幅肖像受到了十七世纪西班牙大师迭戈·委拉兹开斯(Diego Velázquez)的影响。萨金特1879年前往马德里,在普拉多国家博物馆临摹委拉兹开斯的画,其中就有著名的肖像画宫娥(Las Meninas),一个年轻的西班牙小女孩和她的仆人们在阴暗房间的群像画。萨金特吸收了委拉兹开斯的画法:带有神秘感的空间广阔而深入,黑暗柔和的色调,主人公自信而直面观众的方式。同时,萨金特一定还借鉴了同代法国画家埃德加德加不同寻常的肖像画和离散式的构图技巧。这幅画可以看到德加的创作风格:不对称的构图,几乎空白的画布中心,4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分离感以及一种被打断了的现代生活场景。欧洲艺术部包括丰富的欧洲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其中包括从中世纪到20世纪中期的21,000多件艺术品。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印象派,MFA二楼有很多欧洲大师巨匠的作品,莫奈、高更、梵高……每一件作品都是那么意味隽永、百看不厌。这里挂一漏万介绍几幅吧,大部分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和MFA的网站。MFA有丰富的印象派作品的收藏,甚至为莫奈的作品做了专门的展室 睡莲(Water Lilies ) 莫奈Claude Monet (French, 1840–1926)从1903年开始,莫奈开始创作一系列描绘吉维尼水上花园的画作。在这幅画中,散布在画面上的莲花展示了平静的水面,百合花下方的明暗反映了天空和远处岸边的树木。莫奈在1909年展出了这些“水景”中的四十八幅。评论家们被莫奈将显示和虚影巧妙融合的技巧折服了,他们将画作比喻为诗句和音乐。日本服饰中的卡米尔莫奈 La Japonaise (Camille Monet in Japanese Costume)1876 Claude Monet (French, 1840–1926)莫奈于1876年在印象派画家的第二场集体展上展出了这幅作品,引起了很多关注。 传统上,大型人物画被认为是艺术家面临的最大挑战。 莫奈使用这种形式创造了一种绚丽色彩的表达,同时也是对巴黎当时迷恋一切跟日本相关的文化的一种诙谐评论。 画中包裹着灿烂的和服并被扇子包围的女人是莫奈的妻子卡米尔,她戴着金色假发以强调她的西方人的身份。荷花池塘 (The Water Lily Pond)莫奈1900 Claude Monet (French, 1840–1926)1883年,莫奈在距离巴黎四十英里的吉维尼村定居,并于1890年在那里购买了一所房子。此后不久,他获得了一块土地,在那里建造了一座风景如画的水上花园。 一座日本桥在其最窄处跨越了池塘。 这是莫奈移居后的第一幅绘画作品,它着重描绘了水岸和天空在平静水面上的光影反射。山沟(Ravine ) 梵高1889 Vincent van Gogh (Dutch (worked in France), 1853–1890)1889年6月,在到达法国南部圣雷米镇的避难所后不久,梵高画出了一幅山坡上鲜花怒放的画。七月初他将这幅画的钢笔画复制品寄给了他的哥哥。 几个月后,在十月份,艺术家发现自己没有新的画布可以画画,于是决定牺牲对野生植物的研究,在画的上面重新描绘庇护所附近山间峡谷的景观。最近的联合研究人们在波士顿的画作下发现了那些消失的绘画。Houses at Auvers 梵高1890 Vincent van Gogh (Dutch (worked in France), 1853–1890)1890年5月,梵高从法国南部搬到巴黎西北部的奥弗斯,在7月份自杀之前,他有许多极为冲动的举动,创作了许多他最精彩的画作。此画展示了初夏的风景。 自上而下的视角创建了一个扁平的挂毯形状,房屋的瓷砖和茅草屋顶形成了迷人的色彩拼图。Edmondo and Thérèse Morbilli 德加about 1865 Edgar Degas (French, 1834–1917)1863年,德加的妹妹泰瑞斯嫁给了她的第一个堂兄埃德蒙多莫比利,他住在那不勒斯。这幅端庄的肖像可能是在1865年这对夫妇访问巴黎期间画的,他们刚刚在1864年初期失去一个孩子。这幅画中泰瑞斯坐在她丈夫的阴影中,德加将其忧虑的表情与埃德蒙多自信的态度做了鲜明的对比。德加用精细的灰色和黑色描绘了两人的衣服,用简单的赭色和灰色对身后的帷幔着色,桌子上摆放着伊斯兰刺绣也很精致,这些让人回忆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风格。在布吉瓦尔跳舞(Dance at Bougival) 雷诺阿1883 Pierre-Auguste Renoir (French, 1841–1919)位于巴黎郊外塞纳河边的布吉瓦尔郊区的露天咖啡馆是城市居民的热门休闲景点,也是印象派画家常去的地方。人物画家雷诺阿使用强烈的色彩和丰富的笔触来增强旋转中的夫妇传达出的幸福感。这个女人的脸被她的红色帽子所衬托,不仅强烈的吸引了她的舞伴,也吸引了作为观众的我们。中国馆MFA以东方艺术收藏闻名天下,中国藏品最是举足轻重。沿着宽敞的楼梯上到二楼,一路可以看到玻璃展柜中的青铜器、雕塑和绘画。待进入展馆,只能用壮观来形容如此丰富和精美的收藏了。宋代特展幸运的赶上了MFA的中国宋代艺术品特别展览。光线幽暗的展厅里,精致的中英文导语以深棕色木纹做底,白色宋体字书写的“宋---中国艺术的黄金时代(Song, the golden era of Chinese Aesthetics 960-1279)大方古朴,文字对宋代艺术的内敛含蓄,传情达意颇为推崇。旁边的一幅绢本团扇用了同样的色系,扇面上的一联诗句,“平生睡足连江雨,尽日舟横擘岸风。”意境高远,来自苏轼《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是宋孝宗注1赵昚的亲笔,而孝宗的《行楷书苏轼诗句》绢本团扇正是MFA的重量级藏品之一。用这一“御书”的名家诗作开篇就已经是先声夺人了。宋代是一个很矛盾的朝代,一方面贪图安逸,重文轻武,国防衰弱,被外族屡屡入侵甚至奴役,同时它的经济高度发展,人民空前富裕,社会繁荣,文化兴盛,很多皇帝都是书画大家和艺术家。宋代是中国美学的高峰,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看看台北故宫里,无论字画、瓷器、诗词,绝大部分精品都属宋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讲:“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处于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点。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如同整个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一样,宋代美学也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高峰。镇馆之宝:水月观音(Water Moon GuanYin) 晋代 约1200年 展馆最显著的位置,一尊大型的金木雕彩绘水月观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中国人对观音像非常熟悉,但是完全不似传统端庄威严的形象,以这样放松、闲适、随意却不失优雅的坐姿呈现的天下也只一尊!仔细观察,那自然下垂的左脚和屈起的右腿,撑住身体的左手和轻捻丝绦的右手,无不表现出艺术家对人体身形目光如炬的观察,更难得的是体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凡人化观音”的气度,一种潇洒、超脱的自然之美。看到网上腾讯对MFA亚洲美术部中国美术科主任白铃安博士 (Dr. Nancy Berliner) 的采访,许多美国人认为水月观音是全馆他们最喜欢的作品。水月观音是1920年被MFA向日本山中商会购买的,那个时候中国军阀混战,大量艺术品流失民间,日本人趁乱在中国低价收购,然后向欧美出售。观音背后有很多字模糊不清,大致说明它来自山西稷山县,大约在明代,稷山县有位大官出钱帮助修复了观音,为它上过漆。现在观音的脸上还有金漆。水月观音一直展出到1999年,因为一直掉漆,美术馆决定对它进行修复,还发明了特有的保护技术,过了很多年才复展。五百罗汉图 周季常、林庭珪 (南宋)五百罗汉图背后的故事也蛮曲折的。据白铃安女士的介绍,这些画是南宋宁波画家周季常、林庭珪合作完成的。当时宁波郊区的一座寺庙请他们画一百幅画,每幅画中必须有五位罗汉,所以总共五百位。画作完成后就在庙里陈放了约一百年。宁波和日本贸易往来密切,也有不少日本人到此研究佛学。这五百罗汉图恰好被日本人看到,将它们买下,带回日本,留在京都的大德寺中。大德寺是历史名寺,高僧一休曾在此任主持。1890年代,大德寺需要钱修寺,MFA最早的赞助人之一——丹曼·罗斯当时恰好在日本,寺庙就和他联系,将罗汉图拿到波士顿展出。展览结束后,大德寺问罗斯是否有兴趣买下这些画,罗斯买了10张,另外一位收藏家弗瑞尔买了两张,其他的都送回日本。后来,罗斯将这10张画捐给了MFA。这百幅画作有6幅丢失,目前日本大德寺存有82幅,视为国宝而不示人,MFA有10幅,弗瑞尔美术馆2幅。北齐校书图传 阎立本没有看到阎立本的《历代君王图》,只好看看这幅画聊以自慰了。但后人考证此画并非唐代画家阎立本所做,怀疑是于北齐画家杨子华的作品。虽然并无定论,但现代学者基本上认为此画并非阎、杨之作,乃宋人摹版。MFA把他放在宋代特展也有道理。观音(Guanyin) 何朝宗(明代)17世纪早期明代德化白瓷,是MFA收藏的第一件中国文物。此尊观音像是明代瓷雕艺术大师何朝宗的杰作。德化瓷是福建德化县所产的瓷器,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瓷质作乳白色,洁白晶莹。何朝宗:明代福建瓷塑家,号称宗教雕塑艺术第一人,长于佛教人物,现存带有他名款的观音、达摩瓷塑像以德化窑作品居多形象准确,生动传神。他的作品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被视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他雕塑地形态各异的瓷观音,以德化瓷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象牙白展示其静美柔曼的风韵,朴素典雅 、衣纹流畅、表情传神、形象逼真,在日本及东南亚的佛教国家中, 被人们奉为神物至宝, 在西欧人眼中,被视为“东方艺术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