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8
854
0
13
作者:时光圆圈
初访波兰,是今年一月,从受大西洋暖流惠顾的温暖的英格兰飞到冰天雪地零下二十度的波兰旧都克拉科夫。看厚雪覆盖着的古城,漫天风雪中从容自如的波兰人和斯洛伐克边界上雪山高耸的扎帕卡内组成一幅令人喜爱的沉静内敛的中欧风情。记忆深刻的当然还有奥斯维辛小镇上那条落满雪花的著名铁轨弯弯延延伸进那道著名的铁门...波兰, 这个被屡次灭国又重新站起来的国家有太多的故事吸引我时隔六个月又再度踏足,这一次也是有故事的波兰西部的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地区-但泽,条顿骑士团马尔堡城堡,波茨南和弗洛茨瓦夫,这里几十年前还是属于德意志人的家园。小矮人之城,奥德河畔弗洛茨瓦夫。这是此行我最喜欢的地方。费了一番功夫学会它的正确发音,待了几天Figure out 波兰语的W好像发F或V的音. 斯拉夫语系和日耳曼语系区别很大。Wroclaw 现在是波兰第四大城市,之前是德国的第六大城市,亦是德国战后丧失领土上的最大城市。这些地方以历史见长,也是它们吸引我去探访的原因。免不了说说历史:现在这座城市在地图上显示的名字是它的波兰名字 Wroclaw。但它还有个德文名字叫Breslau-布雷斯劳,这个就比较好记。最早在那里定居的是波希米亚人,它自然会有德国名字的,因为这座城市一直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辖下的下西里西亚(Lower Silesia) 地区的首府,不过物是人非,德国根据”波茨坦条约“将这个地区割让给波兰作为波兰将东部领土割让给苏俄的补偿。所以这里早已不再是德意志的土地。说来说去,每次搞事情,俄罗斯多多少少都是赢家。说起西里西亚,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的教科书里有一篇德国诗人海涅创作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之前读来懵懵懂懂,如今发现犹太人家庭出身的海涅在政治倾向上是马恩的亲密战友了。所以才写得出这么愤世嫉俗,痛恨资产阶级的文字。不管怎样,这也说明了西里西亚地区的重要工业和自然资源地位,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矿和稀有金属资源,是德国的纺织,机械和电子工业中心。图解:西里西亚地区几百年间地理,民族上的变迁。1.湖蓝色是1740年西里西亚战争前在奥地利帝国治下,那时的哈布斯堡王朝的疆土广阔,普鲁士崛起后,帝国日渐衰落,成了偏居一隅的奥匈帝国,直至一战后跟老冤家奥斯曼帝国一起土崩瓦解。2.18世纪的欧洲是普鲁士(1701-1918)崛起的时代。在1740年的西里西亚战争和此后的奥地利王位争夺战普鲁士迅速占领了该地区,此后奥地利反击得胜,但也经不住对手军事上的优势外加英国和法国的介入,这一自然矿藏和水利资源极其丰富的宝地最终正式被普鲁士纳入囊中直至二战结束。 红色边界圈出的是普鲁士治下的西里西亚。弗洛兹瓦夫,在波茨南以南大概200公里多一点。俯瞰佛洛茨瓦夫这是从集市广场上的圣.伊丽莎白教堂塔楼上俯瞰城市。塔楼爬过很多,不过爬这座塔楼着实不易。记得是五个波兰兹罗提费用。又窄又陡外加无穷无尽的螺旋形上升让你无法抬头目光直视,只能低头看脚下。楼梯间只容大概一个半人的空间使得上下人流只能一边移动,于是低头看见的都是停在一边容你过去的一双双脚,真是神龙见尾不见首般的所在,那十几二十分钟里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标只剩Up,Up,Up。幸好,人不少却也并不拥挤。塔台下来问卖票的波兰小哥到底有多高,多少台阶,答曰:91米大概200多级台阶。感觉需要在卖票处提醒一下意欲登塔的人以上信息。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登这楼的。塔楼上倒是风光无限好。俯瞰有很多十三世纪建筑的集市广场非常漂亮。换个角度另一边。城市栖息于奥得河上,有数百座桥。有河的城市总是有那么相似的一份灵动塔楼上透过玫瑰花格专心画底下集市广场的女孩。金发随意的用塑料夹挽起固定在遮阳帽上,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周边人来人往,而她这正描述风景的人倒成了一道绝好景观。于是拿起手机记录下着美好侧影。女孩作的画是那种线条非常非常细节化的素描,还是个左手。我这外行看着画的差不多了,大概来了有一会了。大名鼎鼎的弗洛茨瓦夫市政厅。 艳阳下美轮美奂,不负盛名。从火车站到老城集市广场的路上看到的一座红砖教堂。弗洛茨瓦夫的主座教堂建在奥德河上的一个岛上,就叫教堂岛。后来发现波茨南的主坐教堂也坐落在Warta 河的一个岛上,同名叫教堂岛。大概是那个地区那个时代的统一格式。教堂岛上的教堂和其他的一些修道院加民居异常漂亮, 就是布拉格那种味道,但是却游客三三两两清净的多。远眺岛上的主座教堂。不知这里现在是新教教堂还是入境随俗变成了天主堂。点灯人:这是一项古老的职业,目前只有在弗洛茨瓦夫和白俄罗斯的布雷斯特还保留着,那里原来也是波兰的一部分。一年365天,点灯人傍晚走遍座堂岛点亮区域内的103盏煤气灯,到第二日清晨再熄灭,周而复始几百年。主座教堂另一面。教堂岛(Cathedral Island)上的建筑之一。去欧洲城市,怎能放过参观大学的机会,更何况是有300年历史,20世纪时出过9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弗洛茨瓦夫大学。大学历史悠久,出过很多著名的教授,包括Alois Alzheimer,名字很熟悉是不是,对,就是那位著名的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茲海默氏症(老年失智)的发现者。二战后因为边界更改,一大批德国教授被迫离开佛洛茨瓦夫大学。而原先离现在的波兰东部边境大概70公里的东部城市Lviv归了苏联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现在独联体的乌克兰,于是那里的波兰教授们离开著名的Lviv 大学来到这里接德国人留下的工作,弗洛茨瓦夫大学由此迎来了一个历史上一个新纪元。看大门,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里面的装饰极尽讲究奢华,让你感慨欧洲人从王室到民间实在是舍得在办学上花钱。下面我们进去看看。Aula Leopoldina Hall ,1732年完工的巴洛克风格内厅,现在仍然用于音乐会,讲座等等。 在这样的大厅听课功课肯定全优。还是 Aula Leopoldina Hall大学二楼的走道。一些院系的展品。校徽?生物系的蝴蝶标本,标本陈列抽屉自己可以打开看看。化学系的某位留下的笔记。看到那手绘的化学实验图,想起自己高中时代也画过类似的。科学无疆界。1945年代时的大学主建筑。波兰人特别喜欢放这种对比图。每个地方都是。另外一个校区的巴洛克式建筑。那种非常典雅的红色很是吸引人,前面是个很漂亮的花园,有些人在看书或喝着啤酒晒太阳。这个肯定不是大红请帖了。这是佛洛茨瓦夫著名的小矮人像指南。小矮人像是有些来由的,大致起源于1980年代共有三百多个,随意分布在城市的角角落落,述说着各自的故事。你有时间的话,拿这封导游图可以帮你找到全部,那一定很有成就感,我看见好几个探寻小矮人的人。不过记得穿上舒服的鞋。我随便走走,只找到了几个,你来看看是些什么故事。这位是不是罗马时代广场上读告示的?Stand Still and Cheers!!寄信的还是邮差?难道是罗马士兵拿着那家的Coat of Arms?这个我知道,是休息中的消防员叔叔。工作中的消防员。刻的字是波兰语的,旧时光,老兵Veteran.走捷径送货的。天气大热,集市广场找个地方坐下歇脚美美喝一杯,顺便看看市井人潮。接下来讲几个历史人物有部德国电影“红男爵”讲的是一战时的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 -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Manfred von Richthofen)的故事。1892年出生在弗洛茨瓦夫,当时的布雷斯劳。1918年4月,25岁那年在法国索姆河上空带着此前击落英国皇家空军80架飞机的战绩被击落。一战时被对阵双方尊崇为王牌中的王牌(Ace of Ace).坠落后第二天,英军组织了全套军人葬礼:6名同等军衔的英国军官人抬棺,士兵鸣枪致敬给予荣誉下葬。里希特霍芬出生在西里西亚的普鲁士世袭贵族军人家庭,很小就拥有自己的猎枪和马,随心所欲地在父亲的猎场中打猎,按如今的词来说就是豪门富N代了,因为他家族的姓氏源自神圣罗马帝国时代。但穿着帅气普鲁士军装的贵族少年并不是光为享受和凹造型而来。出生在世代职业军人家庭,战场才是他们大部分人最终的归宿。空军永远是精英聚居地, 当战争爆发,国家召唤,11岁就入少年军校的小男爵义无反顾地与与自己的好友和兄弟一起加入新建的德国空军,逐渐成长为声名远扬的王牌飞行员。涂装成红色的战机带着“我来了,请派出强手来对阵,免得浪费生命”的骑士精神起飞,搏击,返航。英国人叫他“红男爵”. 每天周围共同出生入死的儿时的朋友,空中的战友一个又一个消失在空中,剩下的仍然在战斗,他们的生命属于父国,属于那片蔚蓝。里希特霍芬的弟弟和他在同一个中队,一战中幸存,战后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坠机。另一个表弟在二战时是德国空军的关键人物。很多二战时的德军高级将领,在里希特霍芬驾机搏击长空的时代,都还是军校生。第一次见到右上的那张照片是在伦敦的“帝国战争博物馆”,放在一战展区很显著的位置,去过的人,一定不会错过。红男爵的剧照:2008年的电影, 女主角是日后名气大盛的“权力的游戏”里的瑟曦皇后-琳娜.海蒂(Lena Headey),一直认为英国女演员里她算漂亮的。电影里里希特霍芬飞行中队的战友们。一群穿着各色漂亮毛衣的翩翩少年,平日里有些浪荡,有些玩世不恭,娇生惯养,骨子里却是那即使出生入死,仍挥不去的浪漫骑士精神。20岁上下的年轻人,却已肩负为国而战的重任。非常喜欢这一群演员,都有原型人物,没有一个战后幸存下来。更喜欢电影的配乐,纤弱的小提琴竟能拉出那种老式双翼机滑翔长空的意境。在佛洛茨瓦夫的集市广场上看到这幅照片,被圆脸小女孩和她目光炯炯的军人父亲所吸引,但波兰语的说明看得我云里雾里。好在还记得有样东西叫Google,翻出手机来查,原来是个悲剧人物。Emil August Fieldorf: 奥古斯塔.费尔道夫,1895年出身在波兰旧都的克拉科夫。从军后成为波兰军队举足轻重的人物。二战爆发后波兰亡国,奥古斯塔加入设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后离开伦敦取道南非再北上经埃及到东欧罗马尼亚秘密回到波兰领导抵抗运动。回国途中飞越尼罗河上空时给自己起了化名“Nil",尼罗河的波兰语名字。二战以后,奥古斯塔被苏联人逮捕,1953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送上了绞架。他的女儿一直在诉求将当年制造这份悲剧的人绳之以法也没什么结果,很多参与的人都已陆续故去了。那个年代这种人间悲剧不少。谢谢。下面是其他几篇游记的链接,有兴趣的话欢迎去逛逛。1.索姆河畔的故事http://bbs.qyer.com/thread-2831311-1.html2.二访波兰–西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地区(3)条顿骑士团总部马尔堡http://bbs.qyer.com/thread-2831309-1.html3.二访波兰–西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地区(4) 但泽三联市Danzig/Gdanskhttp://bbs.qyer.com/thread-2831307-1.html 4.初访波兰之克拉科夫 Wawel 城堡和Kazimierz犹太区篇http://bbs.qyer.com/thread-2670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