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英航BA0160在浦东机场准时起飞,飞机基本满员,我的座位正好是靠窗。经过11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6.11号早6:00多到达英国上空,对英国的第一印象就来自空中。这天,阳光明媚,能见度很好,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电台、电视台用语),在英吉利海峡,可见航行中的大小船只及海上风力发电机叶片正在慢悠悠地转着。飞机进入陆地,从舷窗望下是一马平川,除了住宅区外土地基本都由绿色覆盖。在写游记时,重看下图才辨认出,图中间是蜿蜒的泰晤士河,右面的白色建筑就是碎片大厦吧?(希思罗机场在伦敦的西面,飞机由东向西穿过伦敦)飞机落地,取行李,出海关一切顺利。原以为在海关会有一番盘问,结果什么也没说就放行了,精心准备的一串过关用语也没用上。倒是在寻找SIXT租车点上花了点时间,问了3-4个人,电梯上上下下,最后还是有位热心机场人员带着我们,才走上正确的路线(其实还是很好找,只是我们走错了路,别人说什么也没太懂!)。约8:00到达SIXT租车柜台,递上预订单及相关的证件,值台小姐在电脑上查了一会,告知(特别强调)由于我们提前到达的原因(租车公司预订平台上默认的取车时间是10:00,用户可修改,因要考虑预留飞机晚点、过海关等无法预计的因素,故在订车时未修改取车时间),我们预订的车还没准备好。如果现在要提车,只有一款BMW车,但租金要加16.6磅/每日,或你们可去找个地方喝杯咖啡,1小时后再来(不知是否又是推销的手段?)。我们乘电梯到楼下希思罗索菲特酒店的大堂等到9:00,再去柜台,告知可提车,但不是原订的PEUGEOT 308,而是一款GOLV,确认没有异议就开单据到饭店的地下车库取车,走前还特地关照,车要加PETROL。在确认租车合同条款时要特别注意:租车公司会在其中夹带额外的保险,也不会和你说明,你若没发现那就要自掏腰包了,一定要提高警惕!!由电梯直接下到车库,看,这是一台新车,(仪表盘显示已行驶里程为1452英里,约为2200公里)。提车时,有必要对车的各个部位拍个照(尤其是有瑕疵的部位),并按租租车的提车步骤仔细检查车的状况。围着车转了一圈,再和工作人员确认还车前不用洗车后(想想在国内20天不洗车,这车该什么样子了!),将手机的探图导航的目的地设在温莎城堡,第一次他国自驾,第一次开着右舵车就直接就上路了,开始了为期19天的自驾旅行。启动车的时刻,心情既激动又紧张,以后的旅程中,将要面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虽然行前做了些功课,但那些毕竟都是纸面上的东西,面对现实,勇敢向前!祈祷上帝保佑一路平安地返回这里吧。写游记的时候,回想旅行的过程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路感触颇多,有种想记录下来的冲动。一、路在国外旅游,总会把国外相应的人和事与国内的进行比较,英国的自驾环境很好,除了开始时右舵驾驶不习惯外,很适合自驾游。1. 路况: 此次环英国自驾游行驶了约3700Km,应该说走遍了英国各种等级的公路。既有3-4车道,限速为60-70英里/小时的高速路,也有只有单根车道的乡村小道。应该说,无论何种等级的公路,道路修建和保养的质量相当好,路面相当平整。在公路上没有(很少有)路与桥的连接处及道路窨井盖所造成车的颠簸和噪声,路面也没有由于重车碾压所形成的车辙(人家路上也有不少的重车,是我国的道路建设标准不同还是严重超载?),在有些路段上,甚至感觉车就像在丝绸上顺滑地移动,在这样的路上行驶真是一种享受。前几天,我走过没修几年闸殷路(殷行路-军工路),道路起起伏伏,其修建的质量之差实在令人汗颜。而单根车道的乡间小路虽然路窄,但路况仍良好,基本没有坑坑洼洼。路的两边都是由灌木形成的植物围墙(高约1.5m-2.5m)视线极为不好,尤其在弯道处。在这样的路上行驶要格外小心,特别注意对面的来车(基本没有碰到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这类道路上一般每隔一段距离会有一个缺口(加宽),以便会车。英国道路的路幅普遍较窄,且英国人喜欢开快车,在双向2车道的道路能开到50-60 英里,对面的车子呼啸而来,还真有点害怕,自己就曾经历过好几次被逼压到街边石,突踩刹车的情况。后来碰到这种情况,我就提前减速,把稳方向盘,尽量靠左,绝对保证自己的车不过线。2.交通标识:在高速公路及各等级公路路口都有清晰的交通标识。现在驾驶员一般都严重依赖导航(尤其在国外),故驾驶员对交通标识的关注度降低。若能事先对行驶路线做些功课,对行驶会带来很多便利,尤其是在过转盘时。英国公路的限速一般分为:M字母开头的高速公路60-70mile/小时(100-120km/小时);A字母开头的公路50-60mile/小时(80-100km/小时);B字母开头的公路40-50mile/小时(60-80km/小时);城镇及市区道路限速为30mile/小时(48km/小时)。英国人开车的车速普遍比最高限速要快。在英国的公路上也是到处都有测速探头,尤其在A、B级公路上居多,测速方式既有区间测速,也有点测速。对于道路标识线,觉得英国做得好的有两处,一是在点测速,英国在测速点的地面上画出了标尺线,这样一方面起到告知驾驶员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提高了测速的准确性;另一个是车距确认标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为了保证行驶安全,保持安全的车距是很重要的。在国内,是通过下图所示的车距确认牌,帮助驾驶员对车距做出判断。(但每个司机都知道车速和车距的关系吗?在该路段车距应是多少?)而英国是在高速公路上车距确认区内的地面上画出若干组相隔一段距离的箭头状的实线(如下图所示),并在路边的指示牌上标明前后车的车距至少应保持在能看见地面两组实线的距离。这种方式就很简单、直观、合理,驾驶员根本不用考虑车速和距离的关系。(下图非本人实拍,从网上找来的图片说明问题)3.驾驶习惯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和规则意识也充分体现在驾车习惯上i) 自觉遵守规则 在多车道的情况下,车辆一般都在左边的行车道上行驶,超车在英国,驾驶员严格遵守转弯车让直行车,支线车让主线车,机动车让行人的规则。其实,我国的交通法规也有相同的规定,不管是转弯、掉头还是进入主路都应以不影响主路车的行驶为前提,但国人的规则意识不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总喜欢插在别人前面。另要注意,在英国,在过路口时,直行车是是不减速的。这也说明,英国人是很讲究路权(规则)的。有一次我在路口停车准备右转(大转弯),看到对面直行车辆还有段距离,就启动车辆右转,结果遭致对方狂按喇叭警告,擦着我的车尾部呼啸而过!ii) 驾驶文明、礼让尽管英国人车开得快,但也很绅士。在过窄路、窄桥时,只要看到对面有来车,一般都会主动停车礼让,绝不会出现把双方车逼停,再互相挤着过的情况。礼让会车时,双方都会抬手示意,表示感谢。4.环岛(转盘)英国人讲究实际和效率,从很少建设大型的立体互交桥,道路窄(够用),十字路口摒弃红绿灯管理(现在交通繁忙的环岛内,也出现了红绿灯)而采用环岛就可见一斑。环岛结构除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保证了车辆有序通行外,还提高了通行效率,但前提是自觉遵守通行规则。英国自驾,如何过环岛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行前就关注穷游上各种环岛行驶攻略,感觉过环岛就是要解决:何时进入环岛以及从哪个路口驶出环岛这两个问题。实践下来的体会是:因为环岛内车辆的路权高于岛外的车辆,故进环岛的车辆不能影响已在环岛内行驶车辆的正常行驶。具体来说就是:车辆必须在停车线处停下,然后向右看,当视线里无车时,方可进入环岛。注意:千万不可像过红绿灯似得跟前车走,这里是一车一情的。例外的情况:若你能判断环岛内的车辆是要从你右侧的出口出去的话(下图中棕色小车),那你可以直接进入转盘。(因为你的进入不会干扰到它)在一个交通高峰时段,我曾亲眼目睹了大量车辆有序地进入环岛的情景,感叹在国内有这样的开车多好啊。进入环岛后转盘,你就拥有了路权,不用担心转盘外的车辆干扰你,但是你在变道准备出转盘的时,要注意环岛中的其他车辆。故进入环岛前,按地面的划线停在正确的车道上是十分重要的(如下图)。如在环岛中错过了出口或还没确定从哪个路口出,那就再绕一圈,千万别在环岛内急刹或停车。出环岛: 出环岛本来是很简单的,即提前亮方向灯,到了相应的路口驶出即可。之所以困惑或要讨论,感觉是因为大多数驾驶员在外开车是不认路的,一切都听导航指挥。导航语音报“请在第x路口出环岛(而不像国内报左转,直行或右转),故就有数出口这一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理想,有时会碰到有单行进入的路口(企业)或还没开通的路口等不算出口的情况,就把外来司机们搞晕了;还有时导航的反应较慢(探图),到了路口才报,导致突然变道或错过出口。刚开始,我也是听导航数路口,后来对当地情况有点适应了后,就会事先做点功课,了解将要行驶的路线,在过环岛前,留意路边的环岛指示牌,对将要行驶的路线有一大致判断,对行驶方向已基本有数(一般而言,左转就是第一路口,直行就是第二路口,右转就是第三路口),提前选择好进环岛的车道,再结合导航的报音,快速通过环岛。也有驴友采用时针方向,即九点方向就是第一路口(左转),十二点方向就是第二路口(直行),三点方向就是第三路口(右转)。其实是一样的,关键是要对行驶路线做到心中有数。或让副驾驶位上的伙伴帮忙看着点导航,并及时提醒。5.加油英国加油站一般都是自助式加油。本人也是第一次自助加油的新手,从来没有摸过油枪。但不要紧张,只要选择相应的油枪,将枪口塞进油箱口,按下加油按钮,不用担心,油箱加满时机器会自动跳枪停止加油的。加完油后,到边上的小屋去报枪号付款,现金及信用卡都可。关键的是,要能辨识不同的油枪,切勿加错油。一般绿色油枪为Unleaded(无铅汽油),黑色油枪为Diesel柴油,如下图。英国油价略高于国内油价,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地域油价都不同,每升约1.3镑。6.停车在英国,可以停车的地方大致分成三种:停车场、路边、P&R(Park And Ride)。英国停车费较贵,根据不同的区域相差很大,一般都在每小时1~5英镑左右,作为游客对当地情况不熟悉,为了节约时间和减少走路的疲劳,我一般还是以景点为导航目标,车就停在景区附近。英国停车多为自助缴费。在停车场停好车后自己到机器上按流程提示操作,根据欲停车时间付费。有的机器只接受硬币,有的接受信用卡,此时会要求输入车牌的后四位数字或字母。付费后要将小票放在车前挡窗前,以便检查。在康威城堡边的停车场,就有两个巡查员在不断检查车辆的停车时间,一旦过时就贴单。有的停车场看似无人管理,实则监控探头全覆盖,若违章和超时则罚款较高。路边停车时,要注意停车时间的限制。Park&Ride(P&R)即把车停在郊区的P&R停车场内(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免费),再买票坐公交车进入市区。为了降低住宿费用,在剑桥的住宿选择了20公里以外的威灵厄姆,再通过P&R方式到剑桥市区。值得点赞的是,在郊区段P&R公交是行驶在封闭的专用车道(非高架),没有堵车之虞(不知是否具有普遍性),只是在过路口时受红绿灯控制。可见英国的P&R方式很成熟,值得借鉴。7.公路收费一路走来,在英国各类公路均未碰到收费站,除去英格兰和威尔士间跨赛文河口的塞文大桥。网上介绍全英唯一收费的高速公路是M6,但从湖区到苏格兰的路上走过M6也没看到收费站。故在英国自驾的费用除了租车外就是油费了,与国内相比还是经济的。二、车到国外旅游我会观察各个国家道路上跑的车。英国人的实际也体现在车上,在马路上跑的车大部分都是经济型的小车,和国内车的水平差不多。下图是在牛津住宿附近的道路上居民的停车。洛蒙德湖及城堡前的停车场德国大众的迷你型的面包车。巴斯城内的出租车目前,国内流行SUV,各种汽车品牌的SUV充斥街头,而在英国,据我所见,SUV的数量仅约有5-10%左右,且多数是本地各个年代生产的各种型号路虎车(有的还十分勇猛)。而在街头一些旧版小车倒也是常见在英国还看到各式各样的时尚小时车。最常见的是各种型号的minicooper英国的自驾游市场发展的比较成熟,在英格兰,威尔士及苏格兰通往各国家公园的路上,则不时出现各式各样的房车,在景区附近则有房车营地。路上也有由小车拖着的房挂车。在家家都有车的时代,在国内房挂车是否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呢?下图是在苏格兰高地,在停车拍照时还拍到画面,没明白是何用途的特种车?值得回忆的是,在科茨沃尔德最美乡村,湖区等地,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路上还不时有时髦的老年人驾驶着豪华敞篷小车呼啸而过,就像电影中唯美景象的重现。在牛津,住宿通往牛津市区的路边偶尔看见有一辆ofo小黄车。在出国前曾看见一则新闻,说到ofo小黄车已进入英国,本想看看泛滥的小黄车在英国的情况,遗憾的是后面(包括在伦敦)再也没见到小黄车的影子,看来英国的准入门槛较高,或许是由于英国人保守的性格不容易被某种创新模式所忽悠。三、环境在国内,每天早上起来洗漱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听FM93.4的新闻节目,首先关心的是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情况。到了英国,收音机不听了,电视也不看了,天气预报就看靠手机,而空气质量就靠自己的切身体会了。体会一:行驶了近20天,小车除了下部由于下雨有些溅起的泥浆外,车身的三分之二还保持干净。怪不得在提车点店员对我提的还车前是否要洗车的问题一脸茫然;体会二:六月中旬,英国还较凉,尤其是早晚,故长袖衬衫是必须的。然而穿了两天发现长袖衬衫的领口并不脏,不像国内两天必须得换。由此可见英国通过大力整治工业污染,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的效果。在英国,每到一处,都会注意观察当地的环境卫生状况,由于B&B开饭的时间一般为8:00,故早上早起后,就会出去散散步,看看周围环境。总体说来,英国的环境卫生是很好的,且小城市比大城市好,街道干净,很少有垃圾散落,在巴斯,清晨散步,还看到环卫工人用水清洗街道。下图是在牛津住宿附件拍摄的,路两旁的住户都有个小院,院中都有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看来垃圾也分类。下图是清晨巴斯城的街道,家家户户都会把垃圾装入袋中提前放在路边,以便环卫工收集。下图是分类垃圾(玻璃、纸、电子产品、硬纸板等)的收集车。英国人不仅注意保护环境,还讲究生活情调。英国是花草之国。在乡村,房屋是大片花草的陪衬。一片花海中有几幢农舍,实在让人心情愉悦。在都市,花草则成了房舍环境的标配。房屋周围总有各色花草,而小径则敷以小碎石。下图是湖区温德米尔的一个很有特色的B&B,停车的小院铺了一层碎石,免得车轮带起泥浆。下图是在卡纳封住的B&B,他家的住房前有一块几百平米的空地,被拾掇得像个花园。这是牛津的B&B,女老板是位非常热心,嫁给当地人的中国人,她说英国人非常讲究环境布置,他老公每年购买花卉等要花费近万元(英镑?人民币?)。这是一个离在切斯特约20公里,名叫Oakenhold Farm的B&B(我称它为英式农家乐)。它远离市区,但也弄得很有味道。门前鲜花这里有大片草地还养着牛屋后(我们房间的窗前)有个花园。这是在苏格兰茵维莫里斯顿的Morisron House,它坐落在森林边缘,边上有条清澈的河流,环境超好。这是约克Crook Lodge的门前,有位英国本土的工程师也住在这里,他的公司和上海C919项目有合作,他本人也曾来过上海。每天早上和傍晚,他会坐在院中的长椅上看报。在英国,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基本上看不见泥土,到处都是精心修整的草坪。空气质量好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怪不得有人说去英国后鼻炎不治自愈,回国后又犯了。然而,伦敦的街道卫生实在不敢恭维,有照为证。四、B&B出行前,儿子跟我说,到英国去一定要住B&B,故在BOOKING平台上预订酒店时的筛选项就有了:可免费停车,供应早餐....。在英国共住了22夜,三分之二时间是住在民宿中,应该说好好地体验了一把英国的B&B。选择民宿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亲身感受当地人的生活,增加与当地人的交流,练练自己的口语及体验英国文化,为旅行添加点乐趣。就像有位记者所说:花上100英镑去酒店,得到的只是一个冷清的房间,而在民宿,则往往会有美丽的景色、安静的环境、有趣的对话、实用的旅行建议和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味早餐。即民宿会给人一种“离开家,仍然在家里”的感觉。旅游回来后,为了写游记,上网查阅了B&B相关资料。有的说:早在不列颠被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公元43年至410年),英国人就开始经营民宿,当时主要是为旅行的罗马帝国官兵提供“廉价但又欢快”的住宿场所。也有的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仍在英国等待回国的美军士兵纷纷走出军营,游览异国风情。而在残酷的战争中,英国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根本没有那么多酒店来接待这些美军士兵。于是,一些英国家庭主妇将自家住宅内的部分房间收拾出来,简单布置,并为这些美国大兵提供餐饮服务,有的还领着士兵在当地游玩。英国多数的B&B都是将自住的闲置房屋装修出4-6间,申请营业执照,作为客房。一般楼下为厨房、餐厅和客厅,2楼及以上为客房。下图是卡纳封那家B&B的门厅,可以看出在这里破墙开了个窗,用于接待顾客,靠墙处还有个放宣传品的架子,介绍当地吃、喝、玩等各种信息。当你咨询旅游线路时,房主会热情地拿出地图帮你画出几条不同的游览线路(留意:地图可能是收费的哟)。英国人既热情又注意保护隐私,除了客厅外,其它各个房间的门都是关着的,有的还贴上PRIVATE的纸牌。顾客有事可摇铃(窗台上放着一个小铜铃)。民宿是没有电梯的,顾客需拖着沉重的箱子上下楼,而那些坐落于热闹城镇中心的B&B的房间大多又都比较小,且楼梯则窄而陡。这一路上有3-4个晚上就是住在3楼的阁楼中,上下楼梯确实费劲(关键在平台预订时是也不说明的)。下图是卡纳封那家B&B的二楼走廊这是他家的餐厅,环境之优雅,布置之精美,在此用餐真是一种享受。女主人精心制作的早点下图是英式农家乐Oakenholt Farm Bed and Breakfast 的客厅过道中的摆设客房设施(其实是很简单的)餐厅居住在B&B中,除了热情的房主和家一般的感觉之外,选择B&B 的另一个理由,就是第二天的早餐了。英国人的早餐是十分丰富的。女主人会为你精心制作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拼盘,内有香肠、培根、蛋(煮蛋、煎蛋、炒蛋可选)、烤西红柿、烤黄油蘑菇、烤血肠、茄汁煮黄豆等,外加烤面包片,再给你泡上一壶浓郁的咖啡或红茶。自助的有牛奶、酸奶、各式加坚果的燕麦片、水果、果汁饮料等。这样的早餐成为新的、美好的一天的开始。英式农家乐的tranditional English Breakfast到达英国的第一夜是住在牛津城附近的Heather House Bed and Breakfast,老板娘是中国人,她家虽然不是传统的英式早餐,但内容十分丰富,男主人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上了一壶热腾腾的咖啡后,又问了一句“hot milk?"各式麦片、酸奶、水果、黄油、面包及果酱等按需自取。最有情调的B&B是位于Windermere 的Btorrs Gate House。英国人不仅重视室外环境布置,对室内装饰也十分讲究。不仅处处摆放鲜花和盆栽,还特别喜欢用精美的瓷器和照片等摆设来点缀。不同的装饰也可看出主人的审美及情趣。楼梯边的墙上挂满了各类镜框。过道的上方特地支了个架子,以展示他家精心收藏的瓷器。客房内的装饰客房内立柱式的大床(床垫太软—英国的特色)客厅还有个化妆间独立的卫生间餐厅入住时,老板娘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早餐和退房的时间,还会询问早餐想用什么?得知我们已tranditional English Breakfast好几天了,特提出给我们换换口味。怎么样?不错吧!英国民宿凭借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营经验、个性鲜明的住宿条件,受到国内外旅行者的青睐。也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等国,近几年在我国也红火起来。当然和酒店一样,B&B也有三六九等,硬件条件和管理者的水平也有高有低,但可看出,无论管理者(民宿的管理者大都是大叔、大妈,以大妈为主)是退休后为了排解寂寞找点事做,还是兼职,或以此为谋生手段都是十分用心的。作为旅游者则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选择中挑选最适合的。不知是英国人的劳动力贵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有的民宿的经营者并不在经营地点,巴斯的Bay Tree House就是一例。到达英国的第三天,白天去最美乡村--科茨沃尔德游玩。傍晚,驱车来到位于巴斯皇家星月楼附近的Bay TreeHouse时,大门紧闭锁着(英国的门都是关着的,有人或营业时一般不锁),敲门、按门铃也没人出来开门。按了一段时间门铃后,突然门口上方的麦克风里传来询问的声音,赶紧介绍自己是预订的住客,请求开门办理入住登记。过会就听到有开门声,推门入内,但从一楼找到3楼竟空无一人(原以为主人在楼上,懒得下来开门)。无奈再回到门口一面对着麦克风说:我说顾客,我要check in,一面心里着急:当面对着人,连说带比划的还勉强交流,现在连人都见不着那可怎么办?反复沟通了好几次,终于听明白了:在进门的桌子上有个信封,房门的钥匙就在信封里。果然,在小桌上拿到写有我姓名的信封,里面除了有钥匙外还有一张说明书,说明了入住的相关要素:WiFi密码,开饭时间,离店钥匙交还及停车方式等。拿到钥匙入住房间并将车停在房后的住户专属停车位(就两个车位,先来先停,若停在路边可在桌上拿张路边停车牌)。一切安排妥当,悬着的心总算放下。这种管理方式第一次碰到,也感叹也许只在或只能在英国等少数国家行得通吧?!然而,还有更奇葩的。6月22日,驱车从因佛内斯到爱丁堡。预订的是爱丁堡剧院公寓,地址:Hopetoun Street,Edinburgh,EH7 4AU,电话:+441312269380。按邮编索骥找到地方,这里是一排排的公寓楼,围着楼转了几圈也没看到有“爱丁堡剧院公寓”的招牌,问了几个路人也都摇摇头。正一筹莫展之时,走过来一位中年女士(看上去像知识分子),赶紧拿着预订单上去询问,女士说地址是这里,但不知有所谓的“爱丁堡剧院公寓“,我请她帮我电话联系,她竟拿自己的电话打了起来。经过一番沟通,她在电话那头的指引下,在一个公寓门前,通过按下一串密码打开了一个信箱,从中取出两把钥匙和如下图所示的一张说明书,然后带着我们沿图中蓝线所示路线找到了11/8单元,再带我们上五楼进到房间,临走是还告知要仔细看这说明书。这一折腾,占用了她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为了表示感谢,送给她一个带有京剧脸谱的小礼品,她还执意不收,反复解释才肯收下,还 shank you 不停。这是一套有两间卧室,两个卫生间,一个餐厅客厅和开放厨房为一体的大公寓,锅碗灶具,冰箱、洗衣机俱全,可同时入住四人(一个家庭)。房子和相关设施都是不错的,在我们居住的两天里,房东始终没出现,离开时,按说明书要求将停车牌放在客厅的茶几上,门反锁后将钥匙从门上的信箱口放入门内,当然房费是通过信用卡扣的。这种地下党接头式的check in方式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不习惯(回国后,在邮箱中看到房东发的如何入住的邮件,也怪我没及时看到)。通过这件事也说明英国人热情,乐意帮助他人,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例。例如,6月.15日,到达卡纳封时已是晚上8点,导航指引的住宿位置有偏差,当时路上的行人很少,敲了几户门询问也没结果,天渐渐暗下,心里有点着急,正好出来了两个小伙准备到超市买酒,看我在问路就过来给我指点,看我视乎没听不太明白的样子,干脆直接带我过去了,否则天黑了真不好找。(就是这家)再例如,7月3号从伦敦回国时,带着行李箱坐地铁去希思罗机场。下地铁台阶时,我先将一个箱子搬下,再准备回上去搬另一个,人流中有位小伙主动帮着把箱子就拎下来了。这次在英国旅行能顺利地走完全程,一路上遇到了不少素不相识、乐于助人的好人,尤其在小城市或乡村,民风还是很淳朴。反观在大城市,譬如伦敦,可能是竞争激烈的关系,人际之间就显得客气,冷谈。这和我国也一样?五、美食在外旅行,吃,住、行的体验样样都不能缺。英国的美食当然很多,最具特色的除了传统的英式早餐,还有下午茶和炸鱼薯条。1、下午茶改革开放,输入了不少西方文化。不知何时,国内公司的各类商务会议就有了“茶歇”。会议期间小憩一下,喝喝咖啡,吃点小点心,蛮有情调的。英国的下午茶是很有名的,饮茶文化的推动者还是英国女性(当然,那时候的男人们都正忙着打仗)。回来看资料得知,英国下午茶的起源是由第七世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玛利亚·拉塞尔(Anna Maria Russell)在1840年创立的。安娜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闺蜜,当时贵族家的晚餐是晚上8点钟。整个下午是在饥肠辘辘的等待中度过的,安娜则会吩咐仆人在下午泡上一壶茶,备好一个盛有黄油、面包以及蛋糕的茶盘,再召集几位贵妇人,她们边喝茶边品尝点心边聊天,打发时光。很快她发现这一过程让整个下午变得明媚灿烂起来,便欲罢不能。这种茶歇很快便成了当时的社会潮流。在英国,各地都有各据特色的茶馆,英格兰北部最好的茶室之一是约克的Bettys Cafe Tea Rooms, 地址:6-8 St. Helen’s Square, York YO1 8QP清晨的Bettys门前停着进货的卡车(白天老城区机动车是不允许进入的),故各商铺都利用禁行前抓紧上货。这家店已有90多年的高龄了,也是约克人气NO.1的名店,经常是大排长龙(有好多华人面孔的)。传统的下午茶已慢慢现在演变成为一顿简餐了,而非仅仅是喝茶。餐点包括精致的三明治(去边面包制成的薄片黄瓜三明治则是经典之选)、新鲜出炉的英式烤饼配上奶油和果酱,还有蛋糕和其他甜点。它们被放在三层镀银的支架上(自下而上依次是三明治、松饼、蛋糕和水果)。英国人真是把下午茶喝成了精致与优雅。形成了下午茶的礼仪,在19世纪80年代,上流社会女性为了享用一顿下午茶而专门换上长礼服、手套以及帽子。吃茶点时,还要从下往上吃,这是由咸到甜的过程,更容易吃饱。Betty家的点心精致,点心不仅可堂吃,还可外卖带走。下图是它传统的三套件。水果与蛋糕三明治松饼、黄油与果酱然而在后面有那么多人排队等待的情况下,是吃不出优雅和情调的,也只是个经历和体验罢了。2, 炸鱼薯条(fish & chips)fish & chips是英国的传统快餐,是将无刺的海鱼片裹上上面糊后,放入油锅里炸,形成了酥脆的外壳,鱼肉鲜嫩,不腻,再配上一点炸薯条,根据个人口味洒上点细盐或麦芽醋,则口感更佳。英国人真是好这一口,每年要消费掉几亿份的炸鱼薯条,全英有近万家专营店,且还专门成立了炸鱼薯条联合会,制定了行业标准和规范烹调技术。对于这样的传统美味,当然也是不会放过的。吃Fish and Chips的最高境界是在海边看着大海吃,不然吃起来没有大海的感觉。。。。6月14日,从巴斯出发,驱车行驶了约2小时,来到了威尔士首府——加的夫。游览了卡迪夫城堡,国家博物馆、威尔士民族博物馆后,来到了号称欧洲最时尚海湾的加的夫湾(Cardiff Bay)。找了一家小吃店,点上一盘Fish and Chips,边吃边看海景。配Fish and Chips最好得配菜是下面这种青豆或青豆泥。这家的Fish and Chips做的真不错,Fish炸得外焦内嫩,外面脆脆的,咬一口满口香,鱼也很新鲜,撒点盐蘸点调料吃非常鲜美。在二十世纪初,现在的加的夫湾(Cardiff Bay)曾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输出港(由于临近威尔士南部煤田)。在上世纪80年代政府实施的一项“让衰落的城区获得新生”改造计划,投资22亿英镑,建造了一座大坝而形成的一个人工泻湖。在周围建设了各种展览馆,文化艺术中心,休闲购物和餐饮中心,成为了百姓休闲和水上运动的好去处。广场一角的“约会雕塑”,小伙是一身工装打扮,暗示着这里原是重要港口和工业基地。广场边的千禧年艺术中心,它是花费1.6亿镑打造的一个世界级的标志文化场所,现是欧洲最具活力的艺术中心。。红色的大楼是建于1896年的码头大厦,它是卡迪夫湾旧船坞的标志性建筑。第一次吃Fish and Chips留下了很好的印象,6月15日游览彭布鲁克海岸国家公园(Pembrokeshire CoastNational Park),路过附近的城市圣大卫(St. David's)市。它是英国最小的城市,总人口不足2000,以威尔士的守护神、圣徒大卫命名。听说这里的Fish and Chips也很有特色(靠海),故寻找了一家又有点了一份。结果色、香、味都不如前次,在以后的旅程中再也没吃过Fish and Chips了。看来,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并没有完全得到执行,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就管不到了。六、邮筒英国的邮政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早在1516年之前,英国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就任命自己的侍从布莱恩-图克(BrianTuke)负责管理皇家信使。1635年7月31日,皇家邮政开始为公众服务,邮资由收件人支付。1660年,设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邮政总局,主管全国的邮政业务。1840年1月10日《统一便士邮政法案》的出台,英国是第一个使用预付资费邮票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不在邮票上印刷国名的国家。2006年1月1日起,皇家邮政失去了长达350年的垄断权,英国的邮政市场完全开放。英国邮政的颜色为大红色,邮局邮筒等均为红色,十分显眼。此次在英国各地拍摄了各类邮筒英国邮政为纪念哈里王子结婚大典而发行的邮票小型张动